CN113453862A - 模具容器装置及轮胎硫化机 - Google Patents

模具容器装置及轮胎硫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53862A
CN113453862A CN201980092348.9A CN201980092348A CN113453862A CN 113453862 A CN113453862 A CN 113453862A CN 201980092348 A CN201980092348 A CN 201980092348A CN 113453862 A CN113453862 A CN 1134538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ring
segments
mold
link member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23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53862B (zh
Inventor
岩本智行
福田英树
日根野义克
奥富直人
分部优
竹中大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Machinery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Machinery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Machinery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453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38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538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38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20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 B29C33/202Clamping means operating on closed or nearly closed mould parts, the clamping means being independently movable of the opening or clos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601Vulcanising tyres; Vulcanising presses for tyres
    • B29D30/0606Vulcanising moulds not integral with vulcanising pr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601Vulcanising tyres; Vulcanising presses for tyres
    • B29D30/0606Vulcanising moulds not integral with vulcanising presses
    • B29D30/0629Vulcanising moulds not integral with vulcanising presses with radially movable s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20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 B29C33/202Clamping means operating on closed or nearly closed mould parts, the clamping means being independently movable of the opening or closing means
    • B29C2033/207Clamping means operating on closed or nearly closed mould parts, the clamping means being independently movable of the opening or closing means mould clamping by pivoting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模具容器装置(20)具备:多个扇形体(26)、外环(27)及变换机构(28)。变换机构(28)连结外环(27)与扇形体(26)。变换机构(28)根据外环(27)在轴线(O)方向上的位移,而使扇形体(26)在第一位置与比第一位置靠径向外侧的第二位置之间向径向移动。变换机构(28)进一步根据外环(27)在轴线(O)方向上的位移,而使扇形体(26)的下缘部及上缘部中的另一方向径向摆动。

Description

模具容器装置及轮胎硫化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容器装置及轮胎硫化机。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用于轮胎硫化装置的模具容器装置。这些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模具容器装置具备保持上胎侧模具的顶板、保持下胎侧模具的下板、保持胎面模具的扇形体及保持扇形体并且使这些扇形体沿着轮胎的半径方向移动的外环。
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模具容器装置是所谓的自锁容器。该模具容器装置的扇形体在关闭模具(换言之,容器)时,由形成于顶板及下板的爪部夹持。通过使用这样的自锁容器,能够在不使用压力装置等的情况下抑制顶板及下板因硫化工序中的气囊的内压等而打开。
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模具容器装置当将外环向上方抬起时,扇形体沿着外环的倾斜面向下方滑动。由此,扇形体向径向外侧位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2645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109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2这样的模具容器装置在外环设置有用于对生胎进行加热的热源。从热源产生的热量从外环经由扇形体、胎面模具而向生胎传递。因此,存在使生胎的温度升降时的响应性差的课题。
配置于比外环靠径向内侧处的扇形体等为了在使胎面模具从胎面脱模时不对胎面施加负担,沿着径向拔出胎面模具。因此,扇形体向径向的移动量变多,难以配置需要配线和配管的热源。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使温度升降时的响应性并且抑制向硫化完毕轮胎的胎面施加负担的模具容器装置及轮胎硫化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模具容器装置具备:多个扇形体、外环及变换机构。多个扇形体具有热源。这些扇形体呈以轴线为中心的环状地排列配置,具有在上述轴线延伸的轴线方向上向以上述轴线为中心的径向倾斜的外侧面。外环形成为以上述轴线为中心的环状。外环具有内周面,上述内周面具有能够相对于上述多个扇形体的上述外侧面进行滑动的倾斜面,上述外环能够在上述轴线方向上位移。变换机构连结上述外环和上述扇形体。变换机构伴随着上述外环在上述轴线方向上的位移,而使上述扇形体在使该扇形体闭合的第一位置和比上述第一位置靠上述径向外侧的第二位置之间向上述径向移动。变换机构还伴随着上述外环在上述轴线方向上的位移,而以设置于配置在上述第二位置的上述扇形体的下缘部及上缘部中的一方的摆动轴为中心,使上述扇形体的下缘部及上缘部中的另一方向上述径向摆动。
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伴随着外环在轴线方向上位移,扇形体通过变换机构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在径向上移动。因此,在取出硫化完毕的轮胎时,能够相对于胎面将胎面模具朝向径向外侧取下。由此,由于能够相对于胎面将胎面模具笔直地拔出,因此能够抑制因倾斜地拔出胎面模具而使硫化完毕轮胎的胎面变形而施加负担。
另外,在第一方式中,扇形体通过变换机构在第二位置摆动。因此,能够使扇形体的下缘部与上缘部中的另一方摆动而大幅地打开,因此能够容易地搬入搬出生胎或硫化完毕轮胎。
而且,在第一方式中,成为扇形体的摆动中心的下缘部和上缘部中的一方在径向上的位移量较小。因此,能够通过在扇形体的下缘部和上缘部的一方进行配线或配管,而在扇形体设置热源。因此,能够提高使温度升降时的响应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第一方式涉及的变换机构也可以具备引导机构和连杆部件。引导机构以使上述扇形体的外侧面在上述第一位置与上述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上述外环的上述内周面进行滑动的方式进行引导。连杆部件对上述扇形体和上述外环以能够分别绕着摆动轴线摆动的方式进行连结,上述摆动轴线沿着以上述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切线方向延伸。
在第二方式中,由于具备连杆部件和引导机构,因此在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之间,伴随着外环向轴线方向位移,通过引导机构使扇形体的外侧面沿着外环的内周面滑动,因此能够使扇形体向径向外侧移动。并且,当扇形体到达第二位置而引导机构的引导被解除时,扇形体与外环分离,外环经由连杆部件而拉拽扇形体。因此,能够使到达了第二位置的扇形体绕着摆动轴线摆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第一方式涉及的变换机构也可以具备:引导机构、连杆机构及滑动部。引导机构以使上述扇形体的外侧面在上述第一位置与上述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上述外环的上述内周面进行滑动的方式进行引导。连杆机构具有第一连杆部件及第二连杆部件。第一连杆部件及第二连杆部件对上述扇形体及上述外环以能够分别绕着摆动轴线摆动的方式进行连结,上述摆动轴线沿着以上述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切线方向延伸。滑动部设置于外环,伴随着上述外环在上述轴线方向上的位移,而使上述第一连杆部件及上述第二连杆部件的靠近上述外环一侧的端部中的一个端部在相对于另一个端部接近分离的方向上移动。
在第三方式中,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伴随着外环在轴线方向上的位移,通过引导机构而扇形体的外侧面相对于外环的内周面沿着外环的内周面滑动,因此能够使扇形体在径向上移动。当扇形体到达第二位置时,滑动部伴随着外环在轴线方向上的位移,而使第一连杆部件及所述第二连杆部件的靠近外环一侧的端部中的一个端部在相对于另一个端部接近分离的方向上移动。因此,第一连杆部件和第二连杆部件所成的角度变化。通过该角度变化,扇形体摆动。因此,无需设置摆动轴就能够使扇形体摆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在第三方式涉及的模具容器装置中,也可以具备弹性部件,上述弹性部件对上述滑动部向使上述另一个端部相对于上述一个端部离开的方向施力。
通过这样构成,例如,在扇形体从摆动的状态返回第二位置时,能够顺畅地使另一个端部相对于一个端部离开。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式,轮胎硫化机具备支撑第一至第四方式的任一方式涉及的模具容器装置的基座部及使上述外环进行升降的升降装置。
通过这样构成,由于提高了使温度升降时的响应性,因此能够抑制硫化完毕轮胎的品质产生偏差,能够提高轮胎硫化机的商品性。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模具容器装置及轮胎硫化机,能够提高使温度升降时的响应性,并且抑制负担施加于硫化完毕轮胎的胎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硫化机的局部放大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引导机构的剖视图。
图3是使上述模具容器装置的外环向下方移动而引导部件刚脱出到槽的外部后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使外环从图3的状态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后的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使外环从图4的状态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后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上述模具容器装置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上述模具容器装置从打开位置的状态使外环向上方移动后的状态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相当于图2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1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使上述模具容器装置的外环向下方移动的中途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使外环从图10的状态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后的状态的图。
图12是表示使外环从图11的状态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后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模具容器装置及轮胎硫化机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硫化机的局部放大图。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引导机构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轮胎硫化机1具备:基座部10、模具容器装置20及升降装置50。该轮胎硫化机1对未硫化的轮胎(以下,简称为生胎;未图示)进行硫化成形。该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硫化机1使以生胎的轴线O朝向上下方向的姿势进行生胎的硫化成形的工序。
基座部10从下方支撑模具容器装置20。在该基座部10上设置有固定模具容器装置20的固定机构(未图示)、具备向生胎的内侧导入加压加热介质的气囊(未图示)的中心机构(未图示)。
模具容器装置20具备分别构成模具的上胎侧模具(未图示)、下胎侧模具(未图示)及多个胎面模具23。模具容器装置20还具备:上板24、下板25、多个扇形体26、外环27及变换机构28。
上胎侧模具对以使轴线O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姿势配置的生胎的胎侧中的配置于上侧的胎侧进行成形。下胎侧模具对生胎的胎侧中的配置于下侧的胎侧进行成形。多个胎面模具23对配置于生胎的外周部的胎面部进行成形。这些胎面模具23在以轴线O为中心的周向上排列配置。
上板24从上方保持上胎侧模具。该第一实施方式的上板24形成为俯视时的轮廓为圆形,且在中央具有圆形的孔24h的平板状。上述上胎侧模具固定于上板24而被一体化。
上板24具有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配置的圆形的外周面24o。在外周面24o,形成有向以轴线O为中心的径向(以下,简称为径向Dr)的内侧凹陷的上凹部31。该第一实施方式的上凹部31在外周面24o的整周上连续地形成。
下板25从下方保持下胎侧模具。该第一实施方式的下板25形成为仰视时的轮廓为圆形,且在中央具有圆形的孔25h的平板状。上述下胎侧模具固定于下板25而被一体化。
下板25具有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配置的外周面25o。在外周面25o,形成有向径向Dr的内侧凹陷的下凹部34。该第一实施方式的下凹部34在外周面25o的整周上连续地形成。
多个扇形体26在以轴线O为中心的周向上排列配置而从径向Dr的外侧分别保持多个胎面模具23。这些多个扇形体26能够在从闭合模具的第一位置到模具打开的位置之间位移。该第一实施方式的多个扇形体26在处于第一位置时,在周向上相邻的扇形体26彼此接近,由此,在周向上相邻的胎面模具23彼此接触,所有胎面模具23的内周面变得连续。
另一方面,多个扇形体26在从第一位置打开时,配置于比第一位置靠径向Dr外侧处,在周向上相邻的扇形体26之间的间隙扩大。多个扇形体26的径向Dr上的外侧面35在轴线O方向上向径向Dr倾斜。更具体而言,该第一实施方式的多个扇形体26的外侧面(倾斜面)35以越靠近上方直径越扩大的方式以恒定的角度倾斜。
多个扇形体26分别具备上卡合部36和下卡合部37。上卡合部36在扇形体26从打开的状态被闭合时,与上板24(更具体而言,上凹部31)卡合。该第一实施方式中例示的下卡合部37在扇形体26从打开的状态被闭合时与下板25(更具体而言,下圆板部33的下凹部34)卡合。
该第一实施方式的上卡合部36和下卡合部37分别从扇形体26的上端部及下端部向径向Dr内侧突出。上卡合部36能够相对于上凹部31从径向Dr的外侧进行插拔。上卡合部36在***于上凹部31的状态下,限制上板24相对于扇形体26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移。另一方面,允许上卡合部36相对于上凹部31向径向Dr外侧的位移。
下卡合部37能够相对于下凹部34进行插拔,在下卡合部37***于下凹部34的状态下,限制下板25相对于扇形体26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移。
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例示的下卡合部37,形成有在扇形体26配置于第一位置时沿着径向Dr延伸的长孔26L。
在此,在上述下板25形成有对扇形体26以可摆动的方式进行支撑的支撑凸部25t。该支撑凸部25t从下板25的上表面32u向上方突出并具有在径向Dr上扩展的平面。支撑凸部25t设置于多个扇形体26中的每一个扇形体26。
支撑凸部25t具有沿着以轴线O为中心的假想圆弧的切线方向延伸的摆动轴25a。换言之,摆动轴25a以与支撑凸部25t的平面正交的方式延伸。摆动轴25a***于扇形体26的长孔26L,在长孔26L的内部能够在长孔26L的长度方向上位移。另外,摆动轴25a能够伴随着扇形体26在径向Dr上的位移而在长孔26L的内部沿着摆动轴25a在周向(更具体而言,切线方向)上稍微滑动。
外环27形成为以轴线O为中心的环状。外环27具有以越靠近上方直径越扩大的方式倾斜的内周面38。该内周面38配置为能够相对于扇形体26的径向Dr的外侧面26o(换言之,外侧面35)上下滑动。
变换机构28具备引导机构Gm和连杆部件39。
如图2所示,引导机构Gm由槽27g和引导部件r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引导机构Gm的槽27g形成于外环27的内周面38,具有上下延伸的剖视T字状的截面。该槽27g在外环27的上表面27a开口。
引导机构Gm的引导部件r形成于扇形体26的外侧面26o。该引导部件r配置于槽27g的内部而被槽27g引导,从而能够上下滑动。另外,该第一实施方式的引导机构Gm在引导部件r配置于槽27g的内部时,限制扇形体26的外侧面35和外环27的内周面38在径向Dr上分离。而且,引导机构Gm在引导部件r从槽27g的开口向槽27g的外部脱出后,限制外侧面35和内周面38在径向Dr上分离的状态被解除。
以组合了槽27g和引导部件r的引导机构Gm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具有与上述引导机构Gm相同的功能的机构,可以使用任意的机构。另外,也可以将槽27g设置于扇形体26,将引导部件r设置于外环27。
连杆部件39对于扇形体26和外环27,分别以能够绕沿以轴线O为中心的圆弧的切线方向、换言之与周向上的扇形体26的侧面26s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摆动轴(摆动轴线)So1、So2摆动的方式连结。
该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杆部件39形成为与各扇形体26的侧面26s平行的平板状。连杆部件39具有收容摆动轴So2的长孔39h。该长孔39h沿着连杆部件39的长度方向延伸。在此,设置于上述的扇形体26的摆动轴So1在模具容器装置20闭合的状态时,配置在比外环27的摆动轴So2稍靠上方处。由此,连杆部件39在模具容器装置20闭合的状态时,以随着从径向Dr的外侧靠近内侧而配置于上方的方式倾斜。
在上述的扇形体26中设置有电热加热器H。该电热加热器H的电气配线从靠近上述摆动轴So2的位置、即从扇形体26的下部向扇形体26的外部引出。
升降装置50具备垫板51。该升降装置50构成为能够使上板24和上胎侧模具进行升降。升降装置50具备能够使垫板51和上板24结合的结合机构(未图示)、用于把持硫化完毕的轮胎的把持装置(未图示)及使垫板51进行升降的两个液压缸(未图示)等。两个液压缸(未图示)将模具容器装置20夹在其之间而配置于以轴线O为中心的对称位置。
垫板51配置于上板24的铅垂上方。垫板51以在垂直于轴线O的方向上扩展的方式形成。该第一实施方式的垫板51横跨两个液压缸(未图示)的上端部地配置。该垫板51在与上板24结合的状态下通过上述液压缸(未图示)在打开模具容器装置20的打开位置和闭合模具容器装置20的闭合位置之间进行升降。
该第一实施方式的模具容器装置20及轮胎硫化机1具备上述的结构。接着,对该模具容器装置20及轮胎硫化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在该动作的说明中,对从模具容器装置20搬出硫化完毕轮胎时的打开动作及将生胎收容到模具容器装置20时的闭合动作进行说明。
图3是使上述模具容器装置的外环向下方移动而引导部件刚脱出到槽的外部后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使外环从图3的状态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后的状态的图。图5是使外环从图4的状态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后的状态的图。图6是表示上述模具容器装置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的图。
(打开动作)
如图1所示,将生胎收容在模具容器装置20而进行硫化工序。然后,为了从模具容器装置20取出硫化完毕轮胎,打开模具容器装置20。为了打开模具容器装置20,通过设置于轮胎硫化机1的液压缸等升降装置60,使外环27下降。
为了打开模具容器装置20,使外环27从模具容器装置20闭合的位置(参照图1)移动到引导部件r从槽27g脱离的位置(参照图3)。由此,扇形体26从该扇形体26闭合的第一位置(参照图1)移动到比第一位置靠径向Dr外侧的第二位置(参照图3)。
具体而言,扇形体26的外侧面35在外环27的内周面38上滑动而下降。换言之,扇形体26通过相对于外环27相对地向上方移动而沿着外侧面35向径向Dr外侧移动。进一步换言之,扇形体26沿着相对于硫化完毕轮胎的胎面垂直的水平方向移动。此时,支撑凸部25t的摆动轴25a在扇形体26的长孔26L内相对地在径向Dr上移动。另外,为了图示方便,在图3中,伴随着扇形体26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移动,胎面模具23没有位移,但实际上,伴随着扇形体26的位移,胎面模具23也位移(第二实施方式也相同)。
然后,如图4所示,当进一步使外环27向下方移动时,扇形体26不位移,在连杆部件39的长孔39h内,外环27的摆动轴So2从第一端部39a滑动位移到第二端部39b。此时,外环27从扇形体26分离,而在外环27与扇形体26之间形成间隙G1。连杆部件39逐渐变化为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姿势。
如图5所示,当进一步使外环27向下方移动时,扇形体26经由连杆部件39被外环27拉拽而开始摆动。具体而言,扇形体26以摆动轴25a为中心,扇形体26的上缘部向径向Dr外侧位移。并且,扇形体26当到达能够搬出硫化完毕轮胎的位置时,外环27向下方的位移停止,随之扇形体26的位移也停止。然后,上板24及上胎侧模具(未图示)与垫板51一起上升,模具容器装置20成为打开状态。另外,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以从模具容器装置20取出硫化完毕轮胎的情况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为了搬入生胎而打开空的模具容器装置20的情况也相同。
(闭合动作)
例如,在向处于打开位置的模具容器装置20的内部的生胎的搬入完成时,使模具容器装置20闭合。
图7是表示上述模具容器装置使外环从打开位置的状态向上方移动后的状态的图。
首先,搬入生胎后,使垫板51下降。当通过升降装置60使外环27从图6所示的打开位置上升时,外环27与扇形体26的间隙减少,如图7所示,外环27的内周侧的角部27c与扇形体26的外侧面35接触。此时,摆动轴So2在连杆部件39的长孔39h之中从第二端部39b向第一端部39a滑动位移。
然后,当进一步使外环27上升时,对扇形体26作用由外环27的角部27c向上方上推的力。由此,扇形体26的上缘部以摆动轴25a为中心而向径向Dr内侧位移。并且,扇形体26到达图3所示的第二位置。在使外环27从扇形体26配置于第二位置的状态进一步上升时,引导部件r进入槽27g。由此,维持扇形体26的内周面38与外环27的外侧面35平行的状态。并且,通过外环27的进一步上升,向与上述图1至图3的扇形体26的位移相反的方向,扇形体26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而向径向Dr内侧水平移动。由此,模具容器装置20成为自锁的状态,并开始硫化工序。
(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効果)
在上述的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外环27具有以越靠近上方直径越扩大的方式倾斜的内周面38。因此,轮胎硫化机1不需要用于吊起作为重物的外环27、扇形体26及上板24的牢固的框架。
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伴随着外环27沿着轴线O方向位移,扇形体26通过变换机构28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沿着径向Dr移动。因此,在取出硫化完毕的轮胎时,能够相对于胎面向径向Dr外侧拆下胎面模具。因此,能够相对于胎面笔直地拔出胎面模具,能够抑制由于倾斜地拔出胎面模具而使胎面变形。其结果是,特别是在胎面形成有较细的花纹的无钉防滑轮胎的情况下等,在能够使形成于胎面模具的刀片顺畅地脱模这一点上是有利的。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扇形体26通过变换机构28在第二位置摆动。因此,能够使扇形体26的上缘部摆动而大幅打开,能够容易地搬入搬出生胎和硫化完毕轮胎。
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成为扇形体26的摆动中心的下缘部的径向Dr上的位移量较小。因此,能够通过在扇形体26的下缘部进行配线和配管,而在扇形体26中设置电热加热器H。因此,能够提高使温度升降时的响应性。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具备连杆部件39和引导机构Gm,因此伴随着外环27在轴线O方向上位移,在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之间,通过引导机构Gm,扇形体26的外侧面35沿着外环的内周面38滑动。因此,能够使扇形体26向径向Dr外侧移动。并且,在扇形体26到达第二位置而引导机构Gm的引导被解除时,扇形体26与外环27分离,外环27经由连杆部件39而拉拽扇形体26。因此,能够使到达第二位置的扇形体26绕着摆动轴25a进行摆动。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轮胎硫化机1具备支撑具有上述的结构的模具容器装置20的基座部10、使外环27进行升降的升降装置60。在模具容器装置20中,由于使温度升降时的响应性提高,因此能够抑制硫化完毕轮胎的品质产生偏差。因此,能够提高轮胎硫化机1的商品性。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相当于图2的剖视图。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引导机构Gm具备引导部件r和槽27g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引导机构Gm例如也可以具备如凸轮从动件那样形成的辊27R。
通过这样具备辊27R,能够将引导部件r顺畅地***于槽27g。另外,能够降低引导部件r在槽27g的内部滑动时产生的滑动阻力。因此,能够更顺畅地且以较少的力闭合模具容器装置20。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该第二实施方式相对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仅扇形体的支撑构造及变换机构的结构不同。因此,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重复说明。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1的剖视图。
如图9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轮胎硫化机201具备:基座部10、模具容器装置220及升降装置50。模具容器装置220具备分别构成模具的上胎侧模具(未图示)、下胎侧模具(未图示)及多个胎面模具23。模具容器装置220还具备:上板24、下板25、多个扇形体226、外环227及变换机构228。
多个扇形体226在以轴线O为中心的周向上排列配置,而从径向Dr的外侧分别保持多个胎面模具23。这些多个扇形体226能够在从闭合模具的第一位置到模具打开的位置之间位移。该第一实施方式的多个扇形体226在处于第一位置时,在周向上相邻的扇形体226彼此接触。由此,在周向上相邻的胎面模具23彼此也接触,所有胎面模具23的内周面变得连续。
另一方面,多个扇形体226在从第一位置打开时,配置于比第一位置靠径向Dr外侧。此时,多个扇形体226在周向上相邻的扇形体226彼此之间形成间隙。多个扇形体226的径向Dr上的外侧面35在轴线O方向上向径向Dr倾斜。更具体而言,该第一实施方式的多个扇形体26的外侧面35以越靠近上方直径越扩大的方式以恒定的角度倾斜。
第二实施方式的多个扇形体226不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多个扇形体26所具备的长孔26L。
变换机构228具备:引导机构Gm、连杆机构239、滑动部80及弹性部件90。
连杆机构239具有第一连杆部件239A及第二连杆部件239B。
第一连杆部件239A可摆动地对扇形体226及外环227进行连结。第一连杆部件239A能够绕着摆动轴线So1、So2摆动。摆动轴线So1、So2沿着以轴线O为中心的圆弧的切线方向、换言之与周向上的扇形体226的侧面226s正交的方向延伸。第二实施方式中例示的第一连杆部件239A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杆部件39形成为相同的平板状。
第二连杆部件239B与第一连杆部件239A为相同形状。第二连杆部件239B在模具容器装置220为闭合状态时(参照图9),在第一连杆部件239A的下方以平行的姿势配置。第二连杆部件239B能够绕分别与摆动轴线So1、So2平行的摆动轴线So3、So4摆动。第二连杆部件239B可摆动地支撑于外环227中的滑动部80。
滑动部80伴随着外环227在轴线O方向上的位移,而使第二连杆部件239B的靠近外环227一侧的端部239Bt在相对于第一连杆部件239A的靠近外环227一侧的端部239At接近分离的方向上移动。
弹性部件90对滑动部80向使第二连杆部件239B的端部239Bt相对于第一连杆部件239A的端部239At离开的方向施力。第二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弹性部件90是螺旋弹簧。该弹性部件90当施加超过其弹力的力时,向压缩方向弹性变形。另外,弹性部件90不限于螺旋弹簧。弹性部件90只要是能够对滑动部80施力的结构,就可以是任意的结构。
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模具容器装置220及轮胎硫化机201具备上述的结构。接着,对该模具容器装置220及轮胎硫化机201的动作进行说明。在该动作的说明中,对从模具容器装置220搬出硫化完毕轮胎时的打开动作及将生胎收容到模具容器装置20时的闭合动作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使上述模具容器装置的外环向下方移动的中途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使外环从图10的状态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后的状态的图。
(打开动作)
如图9所示,在模具容器装置220中收容生胎而进行硫化工序。然后,为了从模具容器装置220取出硫化完毕轮胎,打开模具容器装置220。为了打开该模具容器装置220,通过设置于轮胎硫化机201的液压缸等升降装置60,使外环27下降。
为了打开模具容器装置220,使外环227从模具容器装置220闭合的位置(参照图9)移动到引导部件r从槽27g脱离的位置(参照图10)。由此,扇形体226从该扇形体226闭合的第一位置(参照图9)移动到比第一位置靠径向Dr外侧的第二位置(参照图10)。
具体而言,扇形体226的外侧面35在外环227的内周面38上滑动而下降。换言之,扇形体226通过相对于外环227相对地向上方移动,而沿着外侧面35向径向Dr外侧移动。进一步换言之,扇形体226沿着相对于硫化完毕轮胎的胎面垂直的水平方向移动。
然后,当使外环227进一步向下方移动时,扇形体226不位移,在第一连杆部件239A及第二连杆部件239B的长孔239h内,外环227的摆动轴线(摆动轴)So2、So4从一端部239a滑动位移到第二端部239b。此时,外环227从扇形体226分离,在外环227与扇形体226之间形成间隙G1。第一连杆部件239A、第二连杆部件239B分别逐渐变化为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姿势。
当使外环227进一步向下方移动时,如图11所示,滑动部80被第二连杆部件239B拉拽而对弹性部件90作用压缩方向的力。弹性部件90伴随着外环227向下方的移动而逐渐压缩变形。通过该弹性部件90的压缩变形,第一连杆部件239A的第二端部239b和第二连杆部件239B的第二端部239b向接近的方向位移。并且,第一连杆部件239A的姿势和第二连杆部件239B的姿势不同(换言之,不平行)。由此,第一连杆部件239A与第二连杆部件239B相比,拉拽扇形体226的力变大。并且,根据该拉拽力的不同,而扇形体226开始摆动。
具体而言,扇形体226以扇形体226的下缘部为摆动中心,扇形体226的上缘部向径向Dr外侧位移。并且,当扇形体226到达能够搬出硫化完毕轮胎的位置时,外环227向下方的位移停止,扇形体226的位移也停止。然后,上板24及上胎侧模具(未图示)与垫板51一起上升,模具容器装置20成为打开状态。另外,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也以从模具容器装置220取出硫化完毕轮胎的情况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为了搬入生胎而打开空的模具容器装置220的情况也相同。
(闭合动作)
例如,在向处于打开位置的模具容器装置220的内部的生胎的搬入完成时,使模具容器装置220闭合。
图12是表示使外环从上述模具容器装置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向上方移动后的状态的图。
首先,在搬入了生胎后,使垫板51下降。并且,通过升降装置60使外环27从图11所示的打开位置上升。在此,在图11所示的打开位置上,外环27的内周上侧的角部(未图示)与扇形体26的外侧面35接触。因此,通过使外环227上升,利用外环227的上述角部(未图示)对扇形体226作用向上方上推的力。由此,扇形体226的上缘部以扇形体226的下缘部为中心而向径向Dr内侧位移。
然后,伴随着外环227的上升,作用于弹性部件90的向压缩方向的力逐渐减少。由此,滑动部80滑动,从而第一连杆部件239A的第二端部239b与第二连杆部件239B的第二端部239b分离。并且,第一连杆部件239A的第二端部239b与第二连杆部件239B的第二端部239b之间的距离恢复到弹性部件90被压缩前的距离。由此,如图12所示,第一连杆部件239A与第二连杆部件239B成为平行的状态。
当进一步使外环227上升时,如图12所示,摆动轴线(摆动轴)So2、So4从第二端部239b向第一端部239a侧移动。并且,经过与上述图10的状态相同的状态,扇形体226返回第二位置,引导部件r***槽27g。然后,伴随着外环227的上升,扇形体226向径向Dr内侧水平移动而到达图9所示的第一位置。由此,模具容器装置220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成为自锁的状态。
根据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伴随着外环227在轴线O方向上的位移,扇形体226的外侧面35相对于外环227的内周面38沿着外环227的内周面38滑动。因此,能够使扇形体226在径向Dr上移动。
在扇形体226从第一位置位移而到达第二位置时,伴随着外环227在轴线O方向上的位移,滑动部80使第二连杆部件239B的端部239Bt在相对于第一连杆部件239A的端部239At接近分离的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使第一连杆部件239A与第二连杆部件239B所成的角度变化。通过该角度变化,能够使扇形体226摆动。因此,不需要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设置摆动轴25a,就能够使扇形体226摆动。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还具备弹性部件90。由此,例如,在扇形体226从摆动的状态返回第二位置时,能够顺畅地使第二连杆部件239B的靠近外环227一侧的端部Bt相对于第一连杆部件239A的靠近外环227一侧的端部239At分离。因此,能够使扇形体226的姿势为与打开动作时的第二位置的姿势相同的姿势,能够顺畅地使引导部件r收容于槽27g。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包含对上述的实施方式施加了各种变更的实施方式。即,在实施方式中列举的具体的形状或结构等只是一例,能够适当变更。
例如,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模具容器装置20为自锁容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模具容器装置20不限于自锁容器。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使第二连杆部件239B的靠近外环227一侧的端部239Bt相对于第一连杆部件239A的靠近外环227一侧的端部239At接近分离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使第一连杆部件239A的靠近外环227一侧的端部239At相对于第二连杆部件239B的靠近外环227一侧的端部239Bt接近分离。另外,对在使模具容器装置220闭合时,使用弹性部件90的弹力来使滑动部80位移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也可以使用致动器等使其主动地位移。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上述模具容器装置及轮胎硫化机,能够提高使温度升降时的响应性,并且能够抑制对硫化完毕轮胎的胎面施加负担。
附图标记说明
1 轮胎硫化机
10 基座部
20、220 模具容器装置
21 上胎侧模具
22 下胎侧模具
23 胎面模具
24 上板
25 下板
26、226 扇形体
27、227 外环
27g 槽
27R 辊
28、228 变换机构
31 上凹部
34 下凹部
35 倾斜面
36 上卡合部
37 下卡合部
38 内周面
39 连杆部件
50 升降装置
51 垫板
60 升降装置
Gm 引导机构
H 电热加热器
r 引导部件。

Claims (5)

1.一种模具容器装置,具备:
多个扇形体,呈以轴线为中心的环状地排列配置,具有在所述轴线延伸的轴线方向上向以所述轴线中心的径向倾斜的外侧面,并具有热源;
外环,形成为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环状,具有内周面,所述内周面具有能够相对于所述多个扇形体的所述外侧面进行滑动的倾斜面,所述外环能够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位移;及
变换机构,连结所述外环与所述扇形体,伴随着所述外环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位移,而使所述扇形体在使该扇形体闭合的第一位置与比所述第一位置靠所述径向外侧的第二位置之间在所述径向上移动,并且伴随着所述外环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位移,而以设置于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扇形体的下缘部及上缘部中的一方的摆动轴为中心,使所述扇形体的下缘部及上缘部中的另一方向所述径向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容器装置,其中,
所述变换机构具备:
引导机构,以使所述扇形体的外侧面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外环的所述内周面进行滑动的方式进行引导;及
连杆部件,对所述扇形体和所述外环以能够分别绕着摆动轴线摆动的方式进行连结,所述摆动轴线沿着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切线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容器装置,其中,
所述变换机构具备:
引导机构,以使所述扇形体的外侧面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述外环的所述内周面滑动的方式进行引导;
连杆机构,具有第一连杆部件及第二连杆部件,所述第一连杆部件及所述第二连杆部件对所述扇形体及所述外环以能够分别绕着摆动轴线摆动的方式进行连结,所述摆动轴线沿着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切线方向延伸;及
滑动部,设置于所述外环,伴随着所述外环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位移,而使所述第一连杆部件及所述第二连杆部件的靠近所述外环的一侧的端部中的一个端部在相对于另一个端部接近分离的方向上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容器装置,其中,
所述模具容器装置具备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对所述滑动部向使所述另一个端部相对于所述一个端部离开的方向施力。
5.一种轮胎硫化机,具备:
基座部,支撑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容器装置;及
升降装置,使所述外环进行升降。
CN201980092348.9A 2019-02-20 2019-02-20 模具容器装置及轮胎硫化机 Active CN1134538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06231 WO2020170347A1 (ja) 2019-02-20 2019-02-20 金型コンテナ装置及びタイヤ加硫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3862A true CN113453862A (zh) 2021-09-28
CN113453862B CN113453862B (zh) 2023-04-18

Family

ID=72144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2348.9A Active CN113453862B (zh) 2019-02-20 2019-02-20 模具容器装置及轮胎硫化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34605A1 (zh)
EP (1) EP3912783B1 (zh)
JP (1) JP7100756B2 (zh)
CN (1) CN113453862B (zh)
WO (1) WO20201703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02406A (ja) * 2021-06-22 2023-01-1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成形用金型及びタイヤ製造方法
FR3138628B1 (fr) * 2022-08-05 2024-07-19 C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Moule de cuisson et procede de cuisson d’une ebauche de pneumatiqu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84936A (ja) * 1998-09-14 2000-03-28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加硫方法および装置
US6066283A (en) * 1997-10-09 2000-05-23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Tire curing apparatus
JP2006312251A (ja) * 2005-05-06 2006-11-16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加硫装置
CN102159384A (zh) * 2008-08-04 2011-08-17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用于控制模制环形固定结构的阶段的方法、设备
US20120263813A1 (en) * 2009-12-24 2012-10-18 Fuji Seiko Co., Ltd. Tire vulcanizing device
CN204604691U (zh) * 2014-04-07 2015-09-02 新兴金型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硫化模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71068A (zh) * 1972-11-08 1974-07-09
GB1473649A (en) * 1973-07-12 1977-05-18 Dunlop Ltd Tyre moulds
SU1080996A1 (ru) * 1982-10-05 1984-03-23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шин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Пресс форма дл вулканизации покрышек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их шин
JP2000084935A (ja) * 1998-09-14 2000-03-28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加硫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884934B2 (ja) 2006-11-20 2012-02-2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加硫装置
JP5156584B2 (ja) 2008-11-05 2013-03-06 三菱重工マシナリ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コンテナ用金型交換装置
JP2018202787A (ja) * 2017-06-07 2018-12-2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加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6283A (en) * 1997-10-09 2000-05-23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Tire curing apparatus
JP2000084936A (ja) * 1998-09-14 2000-03-28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加硫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6312251A (ja) * 2005-05-06 2006-11-16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加硫装置
CN102159384A (zh) * 2008-08-04 2011-08-17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用于控制模制环形固定结构的阶段的方法、设备
US20120263813A1 (en) * 2009-12-24 2012-10-18 Fuji Seiko Co., Ltd. Tire vulcanizing device
CN204604691U (zh) * 2014-04-07 2015-09-02 新兴金型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硫化模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00756B2 (ja) 2022-07-13
JPWO2020170347A1 (ja) 2021-12-23
US20220134605A1 (en) 2022-05-05
WO2020170347A1 (ja) 2020-08-27
CN113453862B (zh) 2023-04-18
EP3912783A1 (en) 2021-11-24
EP3912783B1 (en) 2022-12-21
EP3912783A4 (en) 2022-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53862B (zh) 模具容器装置及轮胎硫化机
JP3874507B2 (ja) タイヤ加硫装置
JP4511018B2 (ja) 大型タイヤ加硫装置及び加硫方法
US663239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uring radial tires
US20190176368A1 (en) Tire vulcanizer
KR20080038252A (ko) 타이어 가류장치
KR101539519B1 (ko) 타이어 가황기, 및 타이어 가황 설비
EP2100708B1 (en) Bisplit mold for tire forming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ire therewith
US3071811A (en) Vulcanization press for vehicle tires
CN118159404A (zh) 用于形成轮胎的模具和轮胎制造方法
JP2022098716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製造装置
JP3865503B2 (ja) タイヤ加硫装置およびタイヤ加硫装置の金型交換方法並びにタイヤ加硫方法
US11207856B2 (en) Tire vulcanizer and tire manufacturing method
EP3974164B1 (en) Tire vulcanizing method
CN113439015B (zh) 模具容器装置及轮胎硫化机
CN111791404B (zh) 轮胎硫化方法以及轮胎硫化装置
JP3865500B2 (ja) タイヤ加硫装置およびタイヤ加硫装置のモールド交換方法並びにタイヤ加硫方法
US11214028B2 (en) Tire vulcanizing apparatus and tire vulcanizing method
JPH02155614A (ja) 加硫機へのタイヤ装着方法及びタイヤ装着装置
JP2011140193A (ja) タイヤの加硫装置
JP2000084935A (ja) タイヤ加硫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22108821A (ja) 加硫タイヤの取り出し方法
CN111791404A (zh) 轮胎硫化方法以及轮胎硫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