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94133A - 一种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活性炭材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活性炭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94133A
CN112194133A CN202011081166.2A CN202011081166A CN112194133A CN 112194133 A CN112194133 A CN 112194133A CN 202011081166 A CN202011081166 A CN 202011081166A CN 112194133 A CN112194133 A CN 1121941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xture
grinding
activated carbon
powder
bambo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811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管小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108116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941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94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9413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30Active carbon
    • C01B32/312Preparation
    • C01B32/342Preparation characterised by non-gaseous activating agents
    • C01B32/348Metall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30Active carbon
    • C01B32/312Preparation
    • C01B32/318Prepar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starting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30Active carbon
    • C01B32/312Preparation
    • C01B32/318Prepar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starting materials
    • C01B32/324Prepar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starting materials from waste materials, e.g. tyres or spent sulfite pulp liqu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24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materials making up or comprised in the electrodes, e.g. form, surface area or porosity;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powders or particles used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3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H01G11/32Carbon-based
    • H01G11/34Carbon-based characterised by carbonisation or activation of carb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3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H01G11/32Carbon-based
    • H01G11/44Raw materials therefor, e.g. resins or co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活性炭材料,其中活性炭材料由木质类原料、海藻类原料和农作物秸秆类原料经过预处理后混合碳化而成;其中木质类原料选用竹屑,海藻类原料选用马尾藻,农作物秸秆类原料选用棉花秸秆。将预处理过后的竹屑粉末、棉花秸秆粉末和马尾藻粉末在氧气氛围下进行碳化,再用氢氧化钾溶液和柠檬酸进行化学活化,然后和三氯化铁混合研磨高温煅烧活化得到活性炭材料。该活性炭材料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比表面积达到2563.1m2/g,将该材料应用在超级电容器中,在1A/g的电流密度下其质量比电容达到299F/g。该活性炭材料是一种低成本绿色的具有优良电化学性能的电极材料。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活性炭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活性炭材料。
背景技术
超级电容器由于具有较高的比功率、优异的循环充放电能力以及较长的循环寿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储能器件,用以填补便携式电子设备和混合动力汽车日益增长的需求。超级电容器由于具有较高的比功率、优异的循环充放电能力以及较长的循环寿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储能器件,用以填补便携式电子设备和混合动力汽车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碳材料的比表面积、改善孔隙结构对提高超级电容器的电容量具有重要意义。
活性炭价格低廉,易于大规模生产,是目前市面上应用最广泛的多孔碳材料,其前驱体以煤、焦炭和生物质为主。在这些前驱体中,生物质作为一种绿色能源,以其高效的可再生速率在电极材料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多种生物质被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合成研究,并获得诸多研究成果。如中国专利CN108766773A公开了一种用于超级电容器的海藻基活性炭电极材料,该活性炭材料具有高达3436m2/g的比表面积,而在1A/g电流密度下的质量比电容298F/g。但是生物质活性炭材料中由于存在灰分和孔隙结构不均匀等原因,导致其比表面积利用率比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活性炭材料,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预处理过的棉花秸秆粉末、竹屑粉末和马尾藻粉末混合后放置在管式炉当中,通入混合气体,以升温速率0.2~0.4℃/min从室温升至340~360℃并在该温度下保温活化1.5~2h,然后以升温速率0.6~0.8℃/min升至680~700℃,在该温度下碳化4~6h,自然冷却,得到混合物I。
S2:将混合物I加入到碱性溶液中搅拌活化1~1.5h,然后再加入柠檬酸,搅拌1~2h,过滤,用蒸馏水洗涤3次,其中混合物I、柠檬酸和碱性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50~70)g:(26~33)g:(120~150)mL,在80℃下干燥,然后加入到研磨机中,再加入三氯化铁,其中混合物I和三氯化铁的质量比为1:0.04~0.09,研磨过200目筛网,然后放置在管式炉当中,通入氮气,在780~810℃下活化2~3h,冷却,得到所述活性炭材料。
作为优选方案,上述所述的棉花秸秆粉末、竹屑粉末和马尾藻粉末的质量比为(0.51~0.66):(0.34~0.5):(0.3~0.42)。
作为优选方案,上述所述的混合气体是含量比为0.6:0.4的氮气和氧气混合气体;混合气体的流速为0.3~0.6L/min。
作为优选方案,上述所述的碱性溶液为3mol/L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优选方案,上述所述的棉花秸秆的预处理方法包括:
1)将棉花秸秆用蒸馏水洗涤干净,然后在100℃下干燥10~11h,然后研磨过100目筛网,备下步使用。
2)将上步1)的棉花秸秆碎末浸泡在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2~3h,然后过滤洗涤至中性,然后浸泡在浓度为4~8wt%的乙酸溶液中5~6h,过滤洗涤,在100℃下干燥3~5h,备下步使用。
3)将上步2)得到的棉花秸秆碎末和壳聚糖混合研磨,其中棉花秸秆碎末和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0.14~0.17,然后放置在管式炉中在氮气氛围,500~520℃下焙烧5~8h,冷却研磨过160目筛网得到棉花秸秆粉末。
作为优选方案,上述所述的竹屑的预处理方法包括:
1)将竹屑用无水乙醇溶液洗涤,然后在120~125℃下干燥12~15h,冷却后研磨过100目筛网,备下步使用。
2)将上步1)的竹屑碎渣浸泡在5.5~5.8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中8~10h,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然后再浸泡在3~4mol/L盐酸溶液中2~3h,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在120℃下干燥4~6h,备用。
3)将上步2)的竹屑碎渣和壳聚糖混合研磨,其中竹屑碎渣和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0.12~0.14,然后放置在管式炉当中氮气氛围550~570℃下焙烧6~8h,冷却过180目筛网得到竹屑粉末。
作为优选方案,上述所述的马尾藻的预处理方法包括:
1)将马尾藻用蒸馏水反复清洗干净,然后在100~105℃下干燥4~6h,然后在研磨过60目筛网。
2)将上步干燥后的马尾藻和壳聚糖混合研磨,其中干燥马尾藻和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0.13~0.16,充分研磨后放置在管式炉当中,通氮气,在420~460℃下烧培6~8h,冷却研磨过120目筛网,得到马尾藻粉末。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海生植物马尾藻富含大量氮、硫等对电化学性能有利的元素,这些元素所形成的官能团可能会在提升电化学性能,并且海生植物的结构通常是由多糖组成的细胞壁和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的细胞质构成,通过活化可以形成良好的三维碳骨架结构,棉花秸秆可制备成长笛型多孔碳和竹屑制备的活性炭具有孔隙分布均匀,通过三种生物质原料按一定混合比例制备的多孔活性炭材料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孔隙率的同时,其孔径分布均匀而且灰分很少,进而使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是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利用率;再对三种生物质原料水洗后烘干,通过壳聚糖预处理使得得到的活性炭材料孔径均匀可控,合适孔径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比表面积同时还提高了电子传输的响应速度,这对降低材料的内阻、提高电化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活性炭材料的SEM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作具体详细的说明,本实施例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活性炭材料,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棉花秸秆的预处理方法包括:
1)将棉花秸秆用蒸馏水洗涤干净,然后在100℃下干燥10h,然后研磨过100目筛网,备下步使用。
2)将上步1)的棉花秸秆碎末浸泡在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2h,然后过滤洗涤至中性,然后浸泡在浓度为4wt%的乙酸溶液中5h,过滤洗涤,在100℃下干燥3h,备下步使用。
3)将上步2)得到的棉花秸秆碎末和壳聚糖混合研磨,其中棉花秸秆碎末和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0.14,然后放置在管式炉中在氮气氛围,500℃下焙烧5h,冷却研磨过160目筛网得到棉花秸秆粉末。
S2:竹屑的预处理方法包括:
1)将竹屑用无水乙醇溶液洗涤,然后在120℃下干燥12h,冷却后研磨过100目筛网,备下步使用。
2)将上步1)的竹屑碎渣浸泡在5.5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中8h,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然后再浸泡在3mol/L盐酸溶液中2h,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在120℃下干燥4h,备用。
3)将上步2)的竹屑碎渣和壳聚糖混合研磨,其中竹屑碎渣和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0.12~0.14,然后放置在管式炉当中氮气氛围550℃下焙烧6h,冷却过180目筛网得到竹屑粉末。
S3:马尾藻的预处理方法包括:
1)将马尾藻用蒸馏水反复清洗干净,然后在100℃下干燥4h,然后在研磨过60目筛网。
2)将上步干燥后的马尾藻和壳聚糖混合研磨,其中干燥马尾藻和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0.13,充分研磨后放置在管式炉当中,通氮气,在420℃下烧培6h,冷却研磨过120目筛网,得到马尾藻粉末。
S4:将预处理过的棉花秸秆粉末、竹屑粉末和马尾藻粉末混合后放置在管式炉当中,其中棉花秸秆粉末、竹屑粉末和马尾藻粉末的质量比为0.51:0.34:0.3,通入含量比为0.6:0.4的氮气和氧气混合气体,气体的流速为0.3L/min,以升温速率0.2℃/min从室温升至340℃并在该温度下保温活化1.5h,然后以升温速率0.6℃/min升至680℃,在该温度下碳化4h,自然冷却,得到混合物I。
S5:将混合物I加入到3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中搅拌活化1h,然后再加入柠檬酸,搅拌1h,过滤,用蒸馏水洗涤3次,其中混合物I、柠檬酸和碱性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50g:26g:120mL,在80℃下干燥,然后加入到研磨机中,再加入三氯化铁,其中混合物I和三氯化铁的质量比为1:0.04,研磨过200目筛网,然后放置在管式炉当中,通入氮气,在780℃下活化2h,冷却,得到所述活性炭材料。
实施例2
一种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活性炭材料,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棉花秸秆的预处理方法包括:
1)将棉花秸秆用蒸馏水洗涤干净,然后在100℃下干燥11h,然后研磨过100目筛网,备下步使用。
2)将上步1)的棉花秸秆碎末浸泡在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3h,然后过滤洗涤至中性,然后浸泡在浓度为8wt%的乙酸溶液中6h,过滤洗涤,在100℃下干燥5h,备下步使用。
3)将上步2)得到的棉花秸秆碎末和壳聚糖混合研磨,其中棉花秸秆碎末和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0.17,然后放置在管式炉中在氮气氛围,520℃下焙烧8h,冷却研磨过160目筛网得到棉花秸秆粉末。
S2:竹屑的预处理方法包括:
1)将竹屑用无水乙醇溶液洗涤,然后在125℃下干燥15h,冷却后研磨过100目筛网,备下步使用。
2)将上步1)的竹屑碎渣浸泡在5.8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中10h,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然后再浸泡在4mol/L盐酸溶液中3h,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在120℃下干燥6h,备用。
3)将上步2)的竹屑碎渣和壳聚糖混合研磨,其中竹屑碎渣和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0.14,然后放置在管式炉当中氮气氛围570℃下焙烧8h,冷却过180目筛网得到竹屑粉末。
S3:马尾藻的预处理方法包括:
1)将马尾藻用蒸馏水反复清洗干净,然后在105℃下干燥6h,然后在研磨过60目筛网。
2)将上步干燥后的马尾藻和壳聚糖混合研磨,其中干燥马尾藻和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0.16,充分研磨后放置在管式炉当中,通氮气,在460℃下烧培8h,冷却研磨过120目筛网,得到马尾藻粉末。
S4:将预处理过的棉花秸秆粉末、竹屑粉末和马尾藻粉末混合后放置在管式炉当中,其中棉花秸秆粉末、竹屑粉末和马尾藻粉末的质量比为0.66:0.5:0.42,通入含量比为0.6:0.4的氮气和氧气混合气体,气体的流速为0.6L/min,以升温速率0.4℃/min从室温升至360℃并在该温度下保温活化2h,然后以升温速率0.8℃/min升至700℃,在该温度下碳化6h,自然冷却,得到混合物I。
S5:将混合物I加入到3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搅拌活化1.5h,然后再加入柠檬酸,搅拌2h,过滤,用蒸馏水洗涤3次,其中混合物I、柠檬酸和碱性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70g:33g:150mL,在80℃下干燥,然后加入到研磨机中,再加入三氯化铁,其中混合物I和三氯化铁的质量比为1:0.09,研磨过200目筛网,然后放置在管式炉当中,通入氮气,在810℃下活化3h,冷却,得到所述活性炭材料。
实施例3
一种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活性炭材料,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棉花秸秆的预处理方法包括:
1)将棉花秸秆用蒸馏水洗涤干净,然后在100℃下干燥10h,然后研磨过100目筛网,备下步使用。
2)将上步1)的棉花秸秆碎末浸泡在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2.5h,然后过滤洗涤至中性,然后浸泡在浓度为6wt%的乙酸溶液中5.5h,过滤洗涤,在100℃下干燥4h,备下步使用。
3)将上步2)得到的棉花秸秆碎末和壳聚糖混合研磨,其中棉花秸秆碎末和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0.15,然后放置在管式炉中在氮气氛围,510℃下焙烧6h,冷却研磨过160目筛网得到棉花秸秆粉末。
S2:竹屑的预处理方法包括:
1)将竹屑用无水乙醇溶液洗涤,然后在120℃下干燥13h,冷却后研磨过100目筛网,备下步使用。
2)将上步1)的竹屑碎渣浸泡在5.6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中9h,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然后再浸泡在3.6mol/L盐酸溶液中2.5h,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在120℃下干燥5h,备用。
3)将上步2)的竹屑碎渣和壳聚糖混合研磨,其中竹屑碎渣和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0.13,然后放置在管式炉当中氮气氛围560℃下焙烧7h,冷却过180目筛网得到竹屑粉末。
S3:马尾藻的预处理方法包括:
1)将马尾藻用蒸馏水反复清洗干净,然后在100℃下干燥5h,然后在研磨过60目筛网。
2)将上步干燥后的马尾藻和壳聚糖混合研磨,其中干燥马尾藻和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0.14,充分研磨后放置在管式炉当中,通氮气,在440℃下烧培7h,冷却研磨过120目筛网,得到马尾藻粉末。
S4:将预处理过的棉花秸秆粉末、竹屑粉末和马尾藻粉末混合后放置在管式炉当中,其中棉花秸秆粉末、竹屑粉末和马尾藻粉末的质量比为0.56:0.4:0.36,通入含量比为0.6:0.4的氮气和氧气混合气体,气体的流速为0.4L/min,以升温速率0.3℃/min从室温升至350℃并在该温度下保温活化2h,然后以升温速率0.7℃/min升至690℃,在该温度下碳化5h,自然冷却,得到混合物I。
S5:将混合物I加入到3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搅拌活化1.5h,然后再加入柠檬酸,搅拌2h,过滤,用蒸馏水洗涤3次,其中混合物I、柠檬酸和碱性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60g:28g:130mL,在80℃下干燥,然后加入到研磨机中,再加入三氯化铁,其中混合物I和三氯化铁的质量比为1:0.06,研磨过200目筛网,然后放置在管式炉当中,通入氮气,在800℃下活化3h,冷却,得到所述活性炭材料。
实施例4
一种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活性炭材料,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棉花秸秆的预处理方法包括:
1)将棉花秸秆用蒸馏水洗涤干净,然后在100℃下干燥10~11h,然后研磨过100目筛网,备下步使用。
2)将上步1)的棉花秸秆碎末浸泡在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2h,然后过滤洗涤至中性,然后浸泡在浓度为7wt%的乙酸溶液中6h,过滤洗涤,在100℃下干燥3h,备下步使用。
3)将上步2)得到的棉花秸秆碎末和壳聚糖混合研磨,其中棉花秸秆碎末和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0.16,然后放置在管式炉中在氮气氛围,520℃下焙烧7h,冷却研磨过160目筛网得到棉花秸秆粉末。
S2:竹屑的预处理方法包括:
1)将竹屑用无水乙醇溶液洗涤,然后在120℃下干燥14h,冷却后研磨过100目筛网,备下步使用。
2)将上步1)的竹屑碎渣浸泡在5.7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中10h,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然后再浸泡在3.8mol/L盐酸溶液中2h,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在120℃下干燥6h,备用。
3)将上步2)的竹屑碎渣和壳聚糖混合研磨,其中竹屑碎渣和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0.12,然后放置在管式炉当中氮气氛围570℃下焙烧8h,冷却过180目筛网得到竹屑粉末。
S3:马尾藻的预处理方法包括:
1)将马尾藻用蒸馏水反复清洗干净,然后在105℃下干燥6h,然后在研磨过60目筛网。
2)将上步干燥后的马尾藻和壳聚糖混合研磨,其中干燥马尾藻和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0.15,充分研磨后放置在管式炉当中,通氮气,在450℃下烧培8h,冷却研磨过120目筛网,得到马尾藻粉末。
S4:将预处理过的棉花秸秆粉末、竹屑粉末和马尾藻粉末混合后放置在管式炉当中,其中棉花秸秆粉末、竹屑粉末和马尾藻粉末的质量比为0.6:0.46:0.38,通入含量比为0.6:0.4的氮气和氧气混合气体,气体的流速为0.5L/min,以升温速率0.4℃/min从室温升至360℃并在该温度下保温活化2h,然后以升温速率0.6℃/min升至700℃,在该温度下碳化6h,自然冷却,得到混合物I。
S5:将混合物I加入到3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中搅拌活化1h,然后再加入柠檬酸,搅拌2h,过滤,用蒸馏水洗涤3次,其中混合物I、柠檬酸和碱性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66g:31g:140mL,在80℃下干燥,然后加入到研磨机中,再加入三氯化铁,其中混合物I和三氯化铁的质量比为1:0.08,研磨过200目筛网,然后放置在管式炉当中,通入氮气,在790℃下活化3h,冷却,得到所述活性炭材料。
实验例:
将实施例1~4所制备的活性炭材料使用MicromeriticsASAP2020仪器测试其比表面积,其结果如表1所示;
采用双电极***对实施例1~4所制备活性炭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电解质为6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电极片上的活性物质由80%的活性炭材料、10%的乙炔黑和10%的聚四氟乙烯混合而成,将混合物放入研钵中研磨均匀并加入少量无水乙醇,随后将混合物涂抹在面积为1cm2的泡沫镍上,然后在100℃下干燥12h以制备电极片;选择水基超级电容器隔膜(NKK-MPF30AC-100)和两个电极片组成对称超级电容器,测试其在1A/g和5A/g电流密度下的质量比电容,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2718748620000091
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4所制备的活性炭材料的比表面积均在2562m2/g以上,孔隙率均在58%以上,说明本发明活性炭材料是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的多孔材料;分别在电流密度为1A/g和5A/g测试本发明材料制备电极的超级电容器的质量比电容,分别达到295A/g和259A/g以上,说明本发明活性炭材料具有优良电化学性能,并且本发明活性炭材料的比表面积在2562m2/g具有1A/g电流密度下的质量比电容达到296F/g左右,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利用率。

Claims (8)

1.一种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活性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由木质类原料、海藻类原料和农作物秸秆类原料经过预处理后混合碳化而成;其中木质类原料选用竹屑,海藻类原料选用马尾藻,农作物秸秆类原料选用棉花秸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活性炭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预处理过的棉花秸秆粉末、竹屑粉末和马尾藻粉末混合后放置在管式炉当中,通入混合气体,以升温速率0.2~0.4℃/min从室温升至340~360℃并在该温度下保温活化1.5~2h,然后以升温速率0.6~0.8℃/min升至680~700℃,在该温度下碳化4~6h,自然冷却,得到混合物I;
S2:将混合物I加入到碱性溶液中搅拌活化1~1.5h,然后再加入柠檬酸,搅拌1~2h,过滤,用蒸馏水洗涤3次,其中混合物I、柠檬酸和碱性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50~70)g:(26~33)g:(120~150)mL,在80℃下干燥,然后加入到研磨机中,再加入三氯化铁,其中混合物I和三氯化铁的质量比为1:0.04~0.09,研磨过200目筛网,然后放置在管式炉当中,通入氮气,在780~810℃下活化2~3h,冷却,得到所述活性炭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活性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棉花秸秆的预处理方法包括:
1)将棉花秸秆用蒸馏水洗涤干净,然后在100℃下干燥10~11h,然后研磨过100目筛网,备下步使用;
2)将上步1)的棉花秸秆碎末浸泡在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2~3h,然后过滤洗涤至中性,然后浸泡在浓度为4~8wt%的乙酸溶液中5~6h,过滤洗涤,在100℃下干燥3~5h,备下步使用;
3)将上步2)得到的棉花秸秆碎末和壳聚糖混合研磨,其中棉花秸秆碎末和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0.14~0.17,然后放置在管式炉中在氮气氛围,500~520℃下焙烧5~8h,冷却研磨过160目筛网得到棉花秸秆粉末。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活性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竹屑的预处理方法包括:
1)将竹屑用无水乙醇溶液洗涤,然后在120~125℃下干燥12~15h,冷却后研磨过100目筛网,备下步使用;
2)将上步1)的竹屑碎渣浸泡在5.5~5.8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中8~10h,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然后再浸泡在3~4mol/L盐酸溶液中2~3h,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在120℃下干燥4~6h,备下步使用;
3)将上步2)的竹屑碎渣和壳聚糖混合研磨,其中竹屑碎渣和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0.12~0.14,然后放置在管式炉当中氮气氛围550~570℃下焙烧6~8h,冷却过180目筛网得到竹屑粉末。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活性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马尾藻的预处理方法包括:
1)将马尾藻用蒸馏水反复清洗干净,然后在100~105℃下干燥4~6h,然后在研磨过60目筛网;
2)将上步干燥后的马尾藻和壳聚糖混合研磨,其中干燥马尾藻和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0.13~0.16,充分研磨后放置在管式炉当中,通氮气,在420~460℃下烧培6~8h,冷却研磨过120目筛网,得到马尾藻粉末。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活性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棉花秸秆粉末、竹屑粉末和马尾藻粉末的质量比为(0.51~0.66):(0.34~0.5):(0.3~0.4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活性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气体是含量比为0.6:0.4的氮气和氧气混合气体;混合气体的流速为0.3~0.6L/min。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活性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溶液为3mol/L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中的任意一种。
CN202011081166.2A 2020-10-12 2020-10-12 一种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活性炭材料 Withdrawn CN1121941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81166.2A CN112194133A (zh) 2020-10-12 2020-10-12 一种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活性炭材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81166.2A CN112194133A (zh) 2020-10-12 2020-10-12 一种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活性炭材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94133A true CN112194133A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14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81166.2A Withdrawn CN112194133A (zh) 2020-10-12 2020-10-12 一种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活性炭材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9413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1140A (zh) * 2022-03-17 2022-07-22 上饶昌浩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掺杂二氧化钛的生物炭长余辉木雕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73128A (zh) * 2022-04-14 2022-07-22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废弃尾菜叶的资源化利用方法
CN115108552A (zh) * 2022-05-31 2022-09-27 江苏大学 条浒苔和竹子共水热碳化协同热解制备的碳材料及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1140A (zh) * 2022-03-17 2022-07-22 上饶昌浩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掺杂二氧化钛的生物炭长余辉木雕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73128A (zh) * 2022-04-14 2022-07-22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废弃尾菜叶的资源化利用方法
CN115108552A (zh) * 2022-05-31 2022-09-27 江苏大学 条浒苔和竹子共水热碳化协同热解制备的碳材料及方法
CN115108552B (zh) * 2022-05-31 2023-10-10 江苏大学 条浒苔和竹子共水热碳化协同热解制备的碳材料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83442B (zh) 一种高介孔率氮掺杂炭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194133A (zh) 一种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活性炭材料
CN111017927A (zh) 一种基于秸秆水热炭化的氮掺杂多孔炭制备及应用方法
CN108117073B (zh) 一种利用水葫芦制备多孔碳材料的方法及应用
CN107827107B (zh) 一种木棉基中空多孔炭微管或多孔炭微带的制备方法
CN109019598A (zh) 一种混合生物质制备高比电容的三维多孔碳材料的方法和制成的三维多孔碳材料及其应用
CN106145110A (zh) 一种活性炭两步活化制备方法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CN107644742A (zh) 一种基于生物质厌氧干发酵后沼渣活性炭制备超级电容器的方法
CN110474057A (zh) 一种基于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碳的氧还原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8128773B (zh) 一种利用花生壳制备电化学电容器用电极碳材料的方法
CN108439402B (zh) 一种超级电容器用姜秸秆基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58797A (zh) 一种强碱氨气共活化生物质基活性炭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927463A (zh) 一种以萝卜为碳源制备超级电容器电极碳材料的方法
CN106629723A (zh) 一种生物质基含n,s,p共掺杂多孔碳及其应用
CN110668441A (zh) 一种基于农作物块茎的多孔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265990A (zh) 一种糠醛渣多孔活性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697714A (zh) 一种萝卜衍生的氮掺杂的分级多孔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212790A (zh) 一种氮掺杂多孔生物碳的制备方法及制成电极材料的方法
CN110127695A (zh) 一种超级电容器用锯木屑基多孔炭的制备方法
CN107140622A (zh) 多孔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9179406A (zh) 一种煤泥活化制备活性炭的方法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CN114538408B (zh) 一种微氧热解制备高电催化活性生物炭的方法
CN109003828B (zh) 小麦秸秆衍生的多孔生物质炭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31568B (zh) 类石墨烯碳纳米片大孔交联棉秆生物质碳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10758B (zh) 一种超级电容器用多孔炭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