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10533A - 用于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10533A
CN109310533A CN201680086770.XA CN201680086770A CN109310533A CN 109310533 A CN109310533 A CN 109310533A CN 201680086770 A CN201680086770 A CN 201680086770A CN 109310533 A CN109310533 A CN 1093105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inuous sheet
conveying direction
processing
along
working pro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677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10533B (zh
Inventor
萩田浩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310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05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105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05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772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9/00Associating, collating, or gathering articles or webs
    • B65H39/14Associating sheets with web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764Transferring, feeding or handling devices; Dr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1/00Apparatus for splicing webs
    • B65H21/02Apparatus for splicing webs for premarked, e.g. preprinted, we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0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 B65H23/02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transversely
    • B65H23/022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transversely by tentering devices
    • B65H23/025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transversely by tentering devices by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0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 B65H23/04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 B65H23/18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by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web-advancing mechanism, e.g. mechanism acting on the running web
    • B65H23/188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by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web-advancing mechanism, e.g. mechanism acting on the running web in connection with running-web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772Control
    • A61F2013/1578Control via optical means associated to computer coordinat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772Control
    • A61F2013/15796Control of the alignment or position of article or compon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包括:通过沿与连续片材(3a)连续的连续方向一致的输送方向输送片材(3a)而将连续片材(3a)转移和供应至加工处理部(L3aK)的供应步骤;在输送方向上的加工处理位置(P3a)处使用加工处理部(L3aK)中的加工装置(34)沿输送方向间隔地对片材(3a)的各部分执行加工的加工步骤,各部分均对应于吸收性物品1;沿CD方向调整片材(3a)的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3ae)的位置的位置调整步骤,CD方向与片材(3a)的输送方向相交,该位置调整步骤在输送方向上的调整处理位置(P35)处执行;和在沿输送方向位于加工处理位置(P3a)和调整处理位置(P35)下游的检测处理位置(P36)处检测留在片材(3a)上的加工痕迹并输出检测结果的检测步骤。供应步骤包括基于检测结果调整片材(3a)在转移到加工处理部(L3aK)时在输送方向上的张力。

Description

用于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诸如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作为吸收性物品的示例的一次性尿布的生产线上,连续片材沿着作为连续片材连续的方向的输送方向被输送,使得连续片材被转移以供应至作为加工处理部的示例的加工线。在加工线上,适当的加工装置沿着输送方向间隔地加工连续片材的各部分,从而生产尿布,每个部分对应于一尿布。当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被定义为CD方向时,位置调整装置沿着正在输送的连续片材的CD方向调整端部部分的位置,以便将其分别定位在加工线上沿CD方向的目标位置处。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04-262556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这种位置调整中,沿CD方向的力被从位置调整装置施加至连续片材,并且该力还可能沿输送方向收缩或拉伸连续片材。例如,在调整上述端部部分的位置以增加连续片材的宽度尺寸(沿CD方向的尺寸)的情况下,沿CD方向向外的力被施加至连续片材的两个端部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连续片材可能在输送方向上收缩与宽度尺寸的增加量相对应的长度。
由于在输送方向上的这种收缩(或拉伸),上述加工处理位置的输送方向上的间距导致比适当间距(例如,产品间距等)更短的间距(或更长的间距)。因此,连续片材的上述加工处理位置可能偏离输送方向上的适当位置。
鉴于上述问题作出了本公开,本公开的目的是减少连续片材中的加工处理位置偏离输送方向上的适当位置的偏离量,这种偏离可能是由沿CD方向调整连续片材在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的位置引起的。
解决问题的手段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公开的主要方面是一种用于通过使用连续片材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沿输送方向输送连续片材来将连续片材转移和供应至加工处理部的供应步骤,所述输送方向与连续片材连续的连续方向一致;在输送方向上的加工处理位置处使用加工处理部中的加工装置沿输送方向间隔地对连续片材的各部分进行加工的加工步骤,各部分均对应于吸收性物品;沿CD方向调整连续片材在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的位置的位置调整步骤,所述CD方向与连续片材的输送方向相交,所述位置调整步骤由位置调整装置在输送方向上的调整处理位置处进行;和在沿输送方向位于加工处理位置和调整处理位置下游的检测处理位置处检测留在连续片材上的加工痕迹并输出检测结果的检测步骤,所述供应步骤包括基于检测结果调整连续片材在转移到加工处理部时在输送方向上的张力。
进一步地,一种用于通过使用连续片材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设备,该设备包括:供应处理部,其通过沿输送方向输送连续片材来将连续片材转移和供应至加工处理部,该输送方向与连续片材连续的连续方向一致;加工装置,其在加工处理部中在输送方向上的加工处理位置处沿输送方向间隔地对连续片材的各部分执行加工,各部分均对应于吸收性物品;位置调整装置,其在输送方向上的调整处理位置处沿CD方向调整连续片材在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的位置,所述CD方向与连续片材的输送方向相交;和检测装置,其在沿输送方向位于加工处理位置和调整处理位置下游的检测处理位置处检测留在连续片材上的加工痕迹并输出检测结果,所述供应处理部构造成基于检测结果调整连续片材在转移到加工处理部时在输送方向上的张力。
根据本公开,可以减少连续片材中的加工处理位置偏离输送方向上的适当位置的偏离量,这种偏离可能是由沿CD方向调整连续片材的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的位置引起的。
附图说明
图1A是处于展开状态的一次性尿布1的示例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B是沿图1A中的线B-B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2示出了尿布1的制造过程的示意平面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尿布1的生产线LM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是顶片处理***L3a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5A示出了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5的放大示意性平面图,图5B是沿图5A中的线B-B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6是在成像位置P36沿输送方向位于聚集位置Pj下游的情况下的顶片处理***L3a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7是背片处理***L4a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8A示出了设置在背片处理***L4a中的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49的放大平面示意图,图8B是沿图8A中的线B-B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9A是第一实施例的顶片处理***L3a的示意性平面图,图9B是修改示例的顶片处理***L3a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0A示出了其中设置有两个张力调整装置33A和33B的示例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0B是示意性侧视图,其中沿图9A中的箭头C-C的视图和沿图10A中箭头D-D的视图相连接并示出在一平面中;
图11是第二实施例的顶片处理***L3a'中的顶片加工线L3aK'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2是第三实施例的顶片处理***L3a"中的顶片加工线L3aK"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3是张力调整装置133的示意性侧视图,该张力调整装置不是浮动辊型;
图14A是另一示例的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135的示意性侧视图,图14B是沿图14A中的线B-B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根据本说明书的描述,至少以下内容将变得清楚。
一种用于通过使用连续片材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沿输送方向输送连续片材来将连续片材转移和供应至加工处理部的供应步骤,所述输送方向与连续片材连续的连续方向一致;在输送方向上的加工处理位置处使用加工处理部中的加工装置沿输送方向间隔地对连续片材的各部分进行加工的加工步骤,各部分均对应于吸收性物品;沿CD方向调整连续片材在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的位置的位置调整步骤,所述CD方向与连续片材的输送方向相交,所述位置调整步骤由位置调整装置在输送方向上的调整处理位置处进行;和在沿输送方向位于加工处理位置和调整处理位置下游的检测处理位置处检测留在连续片材上的加工痕迹并输出检测结果的检测步骤,所述供应步骤包括基于检测结果调整连续片材在转移到加工处理部时在输送方向上的张力。
根据这种用于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方法,在沿输送方向位于上述加工处理位置和调整处理位置下游的检测处理位置处检测留在连续片材上的加工痕迹,并且基于检测结果调整连续片材在转移到加工处理部时的张力。因此,通过借助张力调整在连续片材的输送方向上收缩或拉伸,可以将连续片材的加工处理位置定位成靠近适当位置。这使得可以减少加工处理位置偏离输送方向上的适当位置的偏离量,这可能是由沿CD方向调整连续片材的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的位置引起的。
在这种用于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方法中,期望的是,当检测结果表明加工痕迹沿输送方向位于连续片材上的目标位置下游时,增加张力,而当检测结果表明加工痕迹沿输送方向位于目标位置上游时,减小张力。
根据这种用于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方法,当检测结果表明加工痕迹的位置位于目标位置下游时,增加张力,而当检测结果表示加工痕迹的位置位于目标位置上游时,减小张力。因此,通过基于这种张力调整在连续片材的输送方向上收缩或拉伸,可以将连续片材的加工处理位置定位成靠近适当位置。这使得可以确保减少加工处理位置偏离输送方向上的适当位置的偏离量。
在这种用于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方法中,期望的是,调整处理位置沿输送方向位于加工处理位置下游。
根据这种用于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方法,由于调整处理位置沿输送方向位于加工处理位置下游,因此较之调整处理位置和加工处理位置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反的情况,可以更快速地将已经经受沿CD方向位置调整的连续片材转移到下一步骤。因此,在下一步骤中,可以在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的位置与已经沿CD方向调整的端部部分的位置保持几乎不变时执行下一步骤的加工。这使得可以提高CD方向上的加工的位置精度。
在这种用于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方法中,期望的是,当连续片材被定义为第一连续片材时,与第一连续片材不同的第二连续片材被沿着第二连续片材连续的连续方向输送,所述连续方向与输送方向一致,同时结合装置在沿输送方向位于调整处理位置下游的聚集位置处将第一连续片材和第二连续片材叠层并结合在一起,检测处理位置沿输送方向位于聚集位置下游。
根据这种用于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方法,可以将调整处理位置布置成靠近聚集位置。这使得可以在第一连续片材的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的位置与已经沿CD方向调整的端部部分的位置保持几乎不变的状态下将第一连续片材结合到第二连续片材上。详情如下所述。
为了将第一连续片材和第二连续片材以相对于输送方向成适当相对位置关系地结合在一起,理论上优选的是,将上述检测处理位置设置在上述聚集位置处。也就是说,理想的是在聚集位置处检测加工痕迹,因为第一连续片材的加工处理位置可能与同样适用于第二连续片材的适当位置匹配。然而,上述结合装置位于聚集位置处。这使得难以将检测处理位置设置在聚集位置处。因此,需要将检测处理位置沿输送方向设置在聚集位置上游或下游。然后,例如,在检测处理位置位于其上游的前一种情况下,检测处理位置设置在调整处理位置和聚集位置之间。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要确保用于布置应当布置在检测处理位置处的检测传感器的空间,因此需要将上述调整处理位置设置在聚集位置更上游的位置处。这使得难以维持已经在调整处理位置处调整的端部部分的CD方向上的位置,直到其到达聚集位置为止。因此,第一连续片材可能在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的位置从已经调整的端部部分的位置大大改变时结合到第二连续片材。也就是说,聚集位置处的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的位置精度可能劣化。然而,在这方面,当如上所述将检测处理位置沿输送方向设置在聚集位置下游时,可以将调整处理位置布置成靠近聚集位置而不干涉上述用于布置检测传感器的空间。这使得可以在第一连续片材的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的位置与已经调整的端部部分的位置保持几乎不变时将第一连续片材结合到第二连续片材上。
在这种用于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方法中,期望的是,当将连续片材定义为第一连续片材时,与第一连续片材不同的第二连续片材被沿着第二连续片材连续的连续方向输送,所述连续方向与输送方向一致,同时结合装置在沿输送方向位于调整处理位置下游的聚集位置处将第一连续片材和第二连续片材叠层并结合在一起,并且第二连续片材的输送方向上的刚度大于第一连续片材的输送方向上的刚度,并且该方法还包括:通过沿与第二连续片材连续的连续方向一致的输送方向输送第二连续片材来将第二连续片材转移和供应至第二加工处理部的第二供应步骤;在沿输送方向位于聚集位置上游的第二加工处理位置处使用第二加工处理部中的第二加工装置沿输送方向间隔地对第二连续片材中的各部分进行第二加工的第二加工步骤,各部分均对应于吸收性物品;和
调整第二连续片材的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的位置以便使其定位于CD方向上的目标位置的第二位置调整步骤,该CD方向与第二连续片材的输送方向相交,所述第二位置调整步骤由第二位置调整装置在输送方向上的第二调整处理位置处执行,其中第二供应步骤包括在将第二连续片材转移到第二加工处理部时使第二连续片材的输送方向上的张力保持恒定。
根据这种用于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方法,第二供应步骤包括在将第二连续片材转移到第二加工处理部时使第二连续片材的输送方向上的张力保持恒定。因此,第二供应步骤节省了用于改变第二连续片材的张力的目标值的装置的使用。这使得可以降低设施成本。
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止第二连续片材的拉伸状态的变化经由聚集位置不利地影响第一连续片材的加工处理位置,这种拉伸状态的变化可能由张力的目标值的不必要的变化引起。
尽管第二连续片材的输送方向上的张力如上所述保持恒定,但没有造成严重问题,原因如下。首先,第二连续片材的输送方向上的刚度大于第一连续片材的输送方向上的刚度。因此,第二连续片材的刚度可以设定为高值。因此,即使执行第二连续片材的上述端部部分的CD方向上的位置调整,也可以使第二连续片材的输送方向上的收缩或拉伸变小。因此,尽管在第二供应步骤中在将第二连续片材转移到第二加工处理部时第二连续片材的张力保持恒定,第二连续片材的第二加工处理位置也基本上位于适当位置处。
在这种用于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方法中,期望的是,当加工、加工处理位置、加工步骤、加工装置、调整处理位置、位置调整步骤和位置调整装置分别定义为第一加工、第一加工处理位置、第一加工步骤、第一加工装置、第一调整处理位置、第一位置调整步骤和第一位置调整装置时,该方法还包括:沿输送方向间隔地对连续片材的各部分进行第三加工的第三加工步骤,所述第三加工步骤由第三加工装置在沿输送方向位于加工处理部中的第一加工处理位置和第一调整处理位置下游的第三加工处理位置处执行,各部分均对应于吸收性物品;在沿输送方向位于第一加工处理位置和第一调整处理位置下游的第三调整处理位置处使用第三位置调整装置沿CD方向调整连续片材的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的位置的第三位置调整步骤;和在沿输送方向位于第三加工处理位置和第三调整处理位置下游的第三检测处理位置处检测留在连续片材上的第三加工痕迹并输出第三检测结果的第三检测步骤,其中,第三加工装置基于第三检测结果改变执行第三加工的定时(timing)。
根据这种用于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方法,在位于上游侧的第一加工步骤中,通过上述张力调整减少了第一加工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的偏离量;然而,在位于下游侧的第三加工步骤中,通过改变由第三加工装置执行的第三加工的定时减少了第三加工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的偏离量。这防止第三加工的位置的偏离量的减少影响位于第三加工步骤上游的第一加工步骤。也就是说,可以有效地防止位于上游侧的第一加工步骤的第一加工的位置由于第三加工的位置的偏离量的减少而大大偏离适当位置。
在这种用于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方法中,期望的是,供应步骤使用从材料卷进给连续片材的进给装置,连续片材由进给装置沿着在平面图中与X方向一致的进给方向进给和输送,而连续片材沿着与Y方向一致的输送方向由加工处理部输送,所述Y方向在平面图中与X方向相交,通过使连续片材围绕杆状输送方向改变构件运行而使连续片材的输送方向从X方向改变为Y方向,所述杆状输送方向改变构件沿输送方向布置在进给装置和加工处理部之间的位置处,调整张力的张力调整装置沿输送方向布置在输送方向改变构件和加工处理部之间的位置处。
根据这种用于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方法,张力调整装置布置成靠近加工处理部。这确保了已经调整了张力的连续片材被转移到加工处理部。
进给装置在作为进给方向的X方向上执行进给。因此,可以减少用于整个进给步骤的Y方向上的设施空间。因此,即使加工处理部中的输送方向沿Y方向延伸,也可以减小执行制造方法的制造设备在Y方向上的总长度尺寸,从而能够使制造装置紧凑。
在这种用于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方法中,期望的是当张力调整装置被定义为下游张力调整装置时,上游张力调整装置沿输送方向布置在进给装置和输送方向改变构件之间,该上游张力调整装置构造成控制进给装置的进给操作,使得将由进给装置进给的连续片材的张力被调整为预定值。
根据这种用于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方法,连续片材在连续片材的张力由上游张力调整装置调整到预定值时经过输送方向改变构件。因此,即使在经过输送方向改变构件时的最佳张力不同于在连续片材转移到加工处理部时的最佳张力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没有严重问题的情况下应对这种情况。
在这种用于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方法中,期望的是供应步骤使用从材料卷进给连续片材的进给装置并且包括在张力调整装置调整从材料卷进给的连续片材的张力之后将连续片材供应至加工处理部,所述张力调整装置包括浮动辊,该浮动辊被引导以可沿预定方向移动,通过使连续片材围绕浮动辊运行形成连续片材的环,同时致动器在环的尺寸沿预定方向增加的方向对浮动辊施加负载,该负载的大小与连续片材的张力的目标值相对应,并且该目标值基于检测结果而改变。
根据这种用于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方法,确保了连续片材在被转移到加工处理部时的输送方向上的张力可以基于上述检测结果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一种用于通过使用连续片材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设备,该设备包括:供应处理部,其通过沿输送方向输送连续片材而将连续片材转移和供应至加工处理部,该输送方向与连续片材连续的连续方向一致;加工装置,其在加工处理部中的输送方向上的加工处理位置处沿输送方向间隔地对连续片材的各部分执行加工,各部分均对应于吸收性物品;位置调整装置,其在输送方向上的调整处理位置处沿CD方向调整连续片材的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的位置,所述CD方向与连续片材的输送方向相交;和检测装置,其在沿输送方向位于处理位置和调整处理位置下游的检测处理位置处检测留在连续片材上的加工痕迹并输出检测结果,供应处理部构造成基于检测结果调整连续片材在被转移到加工处理部时的输送方向上的张力。
根据这种用于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设备,可以实现与前述制造方法类似的效果。
第一实施例
在一次性尿布1的生产线LM中使用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方法和设备。即,将第一实施例的方法和设备应用于制造一次性尿布1,所述一次性尿布是吸收性物品的一示例。
图1A是处于展开状态的一次性尿布1的示例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B是沿图1A中线B-B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尿布1是所谓的带型尿布1。也就是说,它是使用紧固带构件6和目标带7穿戴在穿戴者身上的尿布。在图1A所示的展开状态中,尿布1具有相互垂直的三个方向:纵向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在所述展开状态中,通过使紧固带构件6和目标带7脱离接合而打开尿布1。
尿布1包括:吸收诸如尿液的***物的吸收体2;液体可渗透的顶片3,其设置在吸收体2的皮肤侧上;背片4,其设置在吸收体2的非皮肤侧上;以及液体不可渗透的防漏片5,其设置在吸收体2和背片4之间,防止***物泄漏到非皮肤侧。
在图1A所示的展开状态下,顶片3和背片4在平面图中具有相同的大体沙漏形状。因此,在大体沙漏形状的宽度方向上向内变窄的部分在穿戴时用作腿部开口1LH和1LH。
当穿戴尿布时,展开的尿布1的纵向方向上的一个部分1f和另一个部分1b分别用作覆盖穿戴者前侧的前部分1f和覆盖穿戴者背侧的后部分1b。因此,为了能够在穿戴时保持尿布1的形状,后部分1b包括一对紧固带构件6和6,每个紧固带构件具有钩环紧固件的阳构件6m并分别突出到宽度方向的两侧。前部分1f在其非皮肤侧表面上具有目标带7,该目标带由无纺布或钩环紧固件的阴构件制成,用于在穿戴尿布时紧固上述阳构件6m。
在这个示例中,吸收体2包括:吸收芯,其由诸如纸浆纤维的液体吸收纤维制成并且在平面图中具有大体矩形的形状;和液体可渗透的包裹片,其由薄纸或无纺布制成并包裹吸收芯的外周表面。然而,不局限于此。
顶片3和背片4的材料可以是例如包含由聚乙烯、聚丙烯和/或类似材料制成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的无纺布,防漏片5的材料可以是例如由聚乙烯和/或类似材料制成的热塑性树脂膜。然而,不局限于此。例如,对于顶片3和背片4的材料而言,可以采用一种材料,只要其在纵向方向上具有适当的拉伸性即可。
图2示出了尿布1的制造过程的示意平面图。
顶片3和背片4以相应的材料卷3C和4C的形式被带至生产线LM中,在相应的材料卷中,用作材料的连续片材3a和4a以卷状方式缠绕。
首先,在输送方向上输送从材料线卷3C进给的顶片的连续片材3a,该输送方向是连续片材3a连续的连续方向。在输送方向上的预定位置P6处,沿宽度方向布置的一对紧固带构件6和6沿着输送方向以产品间距P1间隔地结合到连续片材3a的非皮肤侧表面上。在这种结合之后,在输送方向上的预定位置P35处,将连续片材3a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部分3ae和3ae分别调整成定位于CD方向上的目标位置处。然后,处于调整状态的连续片材3a被输送到聚集位置Pj,在该聚集位置聚集连续片材3a和背片的连续片材4a。
而且,从另一个材料卷4C进给背片的连续片材4a并在输送方向上输送背片的连续片材4a,该输送方向是连续片材4a连续的连续方向。在输送期间,在输送方向上的预定位置P5处,沿着输送方向以产品间距P1间隔地将防漏片5的单片式(cutform)片材结合到连续片材4a的皮肤侧表面上。在位置P5下游的预定位置P7处,目标带7的单片件沿着输送方向以产品间距P1间隔地结合到连续片材4a的非皮肤侧表面上。另外,在这种结合之后,在输送方向上的预定位置P49处,连续片材4a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部分4ae和4ae分别被调整成定位于CD方向上的目标位置处。然后,处于调整状态的连续片材4a被输送到上述聚集位置Pj。
在聚集位置Pj处,吸收体2也会合。特别地,多个吸收体2、2......在沿着输送方向以产品间距P1排列的同时被朝向聚集位置Pj输送。在聚集位置Pj处,顶片的连续片材3a从吸收体2的皮肤侧与吸收体2会合。并且,背片的连续片材4a从吸收体2的非皮肤侧与吸收体2会合。因此,这三个元件被用粘合剂结合成整体,从而形成尿布的基材1a。特别地,在尿布的基材1a中,最终成为尿布1的各部分1p沿着输送方向以产品间距P1连续排列。
随后尿布的基材1a在输送方向上被输送。在输送方向上的预定位置P112处,基材1a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沿输送方向以产品间距P1切出。因此,最终成为尿布的各部分1p在平面图中均变成上述大体沙漏形状。在其下游的位置P116处,基材1a沿输送方向以每个产品间距P1被切割。因此,基材1a的最下游部分1p被切割和分离,从而生产尿布1。
图3是尿布1的生产线LM的示意性侧视图。
生产线LM包括:顶片处理***L3a,其处理顶片的连续片材3a;背片处理***L4a,其处理背片的连续片材4a;吸收体生产***L2,其生产吸收体2;以及处理尿布的基材1a的基材处理***L1a。顶片处理***L3a、背片处理***L4a和吸收体生产***L2聚集在上述聚集位置Pj处。在聚集位置Pj的下游,连接上述基材处理***L1a。
在基材处理***L1a中,处理尿布的基材1a有时基本上等同于处理顶片的连续片材3a或处理背片的连续片材4a。因此,可以说,顶片处理***L3a和背片处理***L4a不在聚集位置Pj处结束,而是连续地存在于基材处理***L1a中。因此,在狭义上,顶片处理***L3a和背片处理***L4a二者都在聚集位置Pj处结束,然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顶片处理***L3a和背片处理***L4a不在聚集位置Pj处结束,而是二者在基材处理***L1a中延伸存在。
在***L3a、L4a、L2和L1a中,布置有适当的输送装置,例如带式输送机CV、输送辊等等。因此,除非另有说明,这些输送装置沿输送方向输送要输送的物品(例如,连续片材3a、4a和基材1a等等)。这种输送装置的输送操作基于稍后将描述的同步信号。也就是说,控制每个输送装置的位置和输送速度,使得在每次发送同步信号的单位信号时沿输送方向以产品间距P1输送要输送的物品(例如,连续片材3a和4a、基材1a等等)。带式输送机CV例如是具有环形带的普通带式输送机,该环形带被驱动旋转并用作输送表面,以及带式输送机例如是具有环形带的抽吸带式输送机,该环形带的外周表面具有抽吸功能。
在生产线LM中,生产线LM的宽度方向被定义为CD方向(穿透图4的纸面的方向)。在该示例中,CD方向沿着水平方向取向。因此,在下文中,CD方向也被称为“左右方向”。然而,CD方向不限于水平方向。在该示例中,垂直于CD方向的两个方向被定义为竖直上下方向和水平前后方向。因此,根据输送方向上的位置,顶片和背片的连续片材3a和4a被输送的每个方向在由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指定的方向上取向。顶片和背片的连续片材3a和4a的宽度方向均与CD方向平行。垂直于CD方向和输送方向的方向定义为Z方向,Z方向平行于顶片和背片的连续片材3a和4a的厚度方向。
<<<顶片处理***L3a>>>
图4是顶片处理***L3a的示意性侧视图。
顶片处理***L3a包括:顶片供应线L3aS(对应于供应处理部);和沿输送方向布置在供应线L3aS下游的顶片加工线L3aK(对应于加工处理部)。在顶片供应线L3aS中,顶片的连续片材3a(对应于连续片材和第一连续片材)被从材料卷3C进给和供应(对应于供应步骤)。在顶片加工线L3aK中,对从顶片供应线L3aS供应的顶片的连续片材3a执行一定加工(对应于加工和第一加工)并沿着输送方向输送(对应于加工步骤和第一加工步骤)。
(1)顶片供应线L3aS
顶片供应线L3aS包括:进给装置31,用于从材料卷3C进给顶片的连续片材3a;和张力调整装置33,其将由装置31进给和输送的连续片材3a的输送方向上的张力(N)调整到目标值。
如图4所示,进给装置31包括:沿CD方向延伸的旋转轴部分31a;和作为驱动源的伺服马达(未图示),所述驱动源驱动旋转轴部分31a旋转。旋转轴部分31a***到设置在材料卷3C的中心的通孔中。旋转轴部分31a在支撑材料卷3C的同时由伺服马达驱动和旋转,从而从材料卷3C进给顶片的连续片材3a。
张力调整装置33是用于将顶片的连续片材3a的张力(N)调整到如上所述的预定目标值的装置,并且在该示例中,采用了浮动辊型张力调整装置。也就是说,张力调整装置33包括:一对固定辊33RSu和33RSd;浮动辊33RD;测量装置(未示出);和控制部(未示出)。成对的固定辊33RSu和33RSd布置在各自的固定位置处,以便可绕沿CD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在可绕沿CD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的同时,浮动辊33RD被引导以便在该对固定辊33RSu和33RSd之间的一位置处沿预定方向(图4中的上下方向)移动。测量装置是诸如编码器等的装置,其检测浮动辊33RD在上述预定方向上的位置并输出位置信息。诸如定序器、计算机等的控制部是上述位置信息输入至的部分。适当的致动器(例如气缸和/或类似物(未示出))在后文描述的沿上述预定方向增加环尺寸的方向上将负载FD施加到浮动辊33RD,所述负载FD对应于连续片材3a的张力的目标值。此外,顶片的连续片材3a围绕该对固定辊33RSu和33RSd以及浮动辊33RD运行,从而形成连续片材3a的环,并且上述控制部基于上述输入的位置信息改变旋转轴部分31a的进给速度(mpm),使得环的尺寸是恒定的。例如,当张力大于目标值时,环变小,因此在增加的方向上校正进给速度的指令值,使得环的尺寸增加。相反,当张力小于目标值时,环变大,因此在减小的方向上校正进给速度的指令值,使得环的尺寸减小。这种校正在预定的控制周期重复地进行。由此进行调整使得在浮动辊33RD的位置处的连续片材3a的张力是上述目标值。应当注意的是,当需要改变目标值时,这通过控制上述致动器使得改变上述负载FD的大小来实施。
(2)顶片加工线L3aK
如图4所示,在顶片加工线L3aK中,作为在输送方向上的预定位置P6处由紧固带构件结合装置34(对应于加工装置或第一加工装置)对顶片的连续片材3a进行的加工,在CD方向上并排布置的该对紧固带构件6和6沿着输送方向以产品间距P1结合到连续片材3a上。在该结合之后,在沿输送方向位于上述预定位置P6下游的预定位置P35处,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5分别调整连续片材3a的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3ae和3ae的CD方向上的位置(对应于位置调整步骤或第一位置调整步骤)。因此,连续片材3a以适当的状态被转移到聚集位置Pj,在所述适当的状态中,端部部分3ae和3ae分别大体定位于CD方向上的目标位置处。在下文中,将描述紧固带构件结合装置34和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5。
(A)紧固带构件结合装置34
紧固带构件结合装置34包括旋转鼓34D和伺服马达(未示出)。旋转鼓34D可围绕沿CD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同时其外周表面34Ds面向顶片的连续片材3a的输送路径。伺服马达用作驱动旋转鼓34D旋转的驱动源。然后,在旋转鼓34D的外周表面34Ds上,通过抽吸产生抽吸力,因此在CD方向上并排定位的一对紧固带构件6和6在沿旋转方向Dc34以产品间距P1并排布置的状态下保持在外周表面34D上。因此,由于旋转鼓34D的旋转,每对紧固带构件6和6被送往并经过面向位置P3a(该位置与上述预定位置P6相同并对应于“加工处理位置”和“第一加工处理位置”),在所述面向位置中,该对紧固带构件6面向连续片材3a,并且用粘合剂将该对紧固带构件6和6结合到连续片材3a上。因此,该对紧固带构件6和6从旋转鼓34D的外周表面34Ds转移到连续片材3a。
旋转鼓34D的旋转操作基本上根据同步信号操作。同步信号是通过重复输出单位信号获得的信号,并且单位信号是对应于0°至360°的旋转角度值的旋转角度信号。在处理***L3a、L4a、L2和L1a中,稍后将描述的装置45、47、112和116,包括结合装置34,具有各自的单独处理操作,这些操作构成对连续片材3a和4a中的部分1p重复执行的模式,所述部分1p将变成尿布1。这些单独处理操作和单位信号彼此通过控制位置和速度以一对一的对应关系相关联。例如,在结合装置34中,其单独操作对应于针对产品间距P1的旋转操作。也就是说,同步信号被传递到旋转鼓34D的伺服马达,并且旋转鼓34D在位置上被控制,使得每当传递同步信号的单位信号时,旋转鼓34D旋转对应于产品间距P1的旋转角度。更特别地,旋转鼓34D的伺服马达在位置上受到控制,使得位于CD方向上的该对紧固带构件6和6被吸附并保持在外周表面34Ds上的位置移动到由同步信号指示的旋转方向Dc34上的指令位置。基本上,每当输出同步信号的单位信号时,在外周表面34Ds上以产品间距P1布置的该对紧固带构件6和6因此被在旋转方向Dc34上以产品间距P1输送。
上述同步信号由诸如定序器或计算机的适当控制部(未示出)产生。也就是说,控制部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预先存储用于产生同步信号的程序。处理器读出该存储器中的上述程序并执行它,从而重复产生同步信号的单位信号。然而,不局限于此。例如,同步信号可以由电路产生。可替代地,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检测器检测由其他基本装置进行的单独操作来生成同步信号。例如,以下构造也是可接受的:旋转编码器(未示出)被提供给端部切割装置116的切割辊116u(参见图3),用于切割尿布的基材1a并生产尿布1。编码器被构造成检测切割辊116u的旋转操作;并且每当从基材1a切出并生产单个尿布1时,编码器输出与切割辊116u的旋转操作相关联的上述单位信号。
(B)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5
如上所述,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5(对应于位置调整装置和第一位置调整装置)是相互独立地调整顶片的连续片材3a的CD方向上的相互独立的端部部分3ae和3ae的位置,使得端部部分3ae和3ae分别位于CD方向上的目标位置的装置。通过这样的调整,顶片的连续片材3a在CD方向上与将要在聚集位置Pj处与连续片材3a会合的背片的连续片材4a和吸收体2建立了适当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且被结合到这些连续片材4a和吸收体2上。
图5A示出了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5的放大示意性平面图,图5B是沿图5A的线B-B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如图5A所示,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5包括位置调整机构35A和35A,用于调整顶片的连续片材3a的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3ae和3ae的位置,位置调整机构35A和35A布置在对应于端部部分3ae和3ae的CD方向上的右侧和左侧。这些左右位置调整机构35A和35A关于CD方向上的中心线CL彼此成镜像关系,并且具有基本相同的基本构造。因此,在下文中,将仅描述位置调整机构35A中的一个。
如图5A和5B所示,位置调整机构35A例如包括:一对上、下夹持辊35Ru和35Rd;致动器35d;传感器35s;和未示出的控制器。该对上、下夹持辊35Ru和35Rd被布置和驱动而旋转,其中它们的外周表面彼此面向,以便在厚度方向上从两侧夹持连续片材3a的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3ae。致动器35d驱动以使该对上、下夹持辊35Ru和35Rd在包括输送方向和CD方向二者的平面中围绕支撑轴C35A转动。诸如光电管等的传感器35s布置成紧挨着夹持辊35Ru和35Rd的下游,以测量上述端部部分3ae在CD方向上的位置并输出测量信号。控制器基于来自传感器35s的测量信号控制上述致动器35d。
在测量信号指示上述端部部分3ae相对于目标位置位于CD方向的左侧的情况下,控制器使用通过由测量信号指示的实际位置与目标位置的偏差乘以预定增益而获得的控制量来控制致动器35d。因此,该对上、下夹持辊35Ru和35Rd的进给方向Dr35在CD方向上从当前进给方向Dr35向右移位一与上述控制量相对应的量。另一方面,在测量信号指示上述端部部分3ae相对于目标位置位于CD方向的右侧的情况下,类似地,控制器使用通过由测量信号指示的实际位置与目标位置的偏差乘以预定增益而获得的控制量来控制致动器35d。因此,该对上、下夹持辊35Ru和35Rd的进给方向Dr35在CD方向上从当前进给方向Dr35向左移位一与上述控制量相对应的量。这以预定控制周期重复,使得连续片材3a的端部部分3ae定位于CD方向上的目标位置处。
然而,在这种位置调整期间,CD方向上的力通过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5中的位置调整机构35A和35A施加到顶片的连续片材3a上,这可能导致连续片材3a也沿着输送方向收缩或拉伸。例如,在调整连续片材3a的端部部分3ae和3ae的位置以增加连续片材3a的宽度尺寸(CD方向上的尺寸)的情况下,将沿CD方向向外的力分别施加到这些端部部分3ae和3ae上。在这种情况下,连续片材3a可能在输送方向上收缩一与宽度尺寸的增加量相对应的量。由于输送方向上的这种收缩(或拉伸),间距Pa导致相对于诸如上述产品间距P1的适当间距(参见图5A)的更短的间距(或者更长的间距),紧固带构件6的结合部分以所述间距Pa沿着输送方向布置在连续片材3a上。当处于这种状态中的连续片材3a被进给到聚集位置Pj时,连续片材3a在紧固带构件6在连续片材3a上的结合部分偏离输送方向上的适当位置(下文中称为目标位置)的状态下在聚集位置Pj处结合到背片的连续片材4a和吸收体2上。这可能会降低尿布1的尺寸精度。
在第一实施例中,检测(对应于检测步骤)紧固带构件6在连续片材3a上的结合部分(对应于加工痕迹),并且基于检测结果改变与顶片供应线L3aS上的张力调整装置33相关联的上述张力(N)的目标值。即,调整用于将连续片材3a进给到顶片加工线L3aK的张力(N)。这减少了连续片材3a上的上述结合部分偏离目标位置的偏离量。
例如,在检测结果表明紧固带构件6的结合部分的位置沿输送方向位于连续片材3a上的目标位置下游的情况下,增加张力的目标值,以增加当顶片的连续片材3a被进给到顶片加工线L3aK时的张力(N)。然后,连续片材3a上的结合部分在输送方向上相对向上游移动,从而导致结合部分的位置偏离目标位置的偏离量减少。另一方面,在检测结果表明结合部分的位置沿输送方向位于目标位置上游的情况下,减小张力的目标值,以减小用于进给的张力(N)。然后,连续片材3a上的结合部分在输送方向上相对向下游移动,从而导致结合部分的位置沿输送方向偏离目标位置的偏离量减小。
减小结合部分的位置偏离目标位置的偏离量的这种处理使用图4示出的包括诸如CCD相机等的成像装置36C的检测装置36和诸如计算机等的控制部36CN来实施,如下所示。
首先,在该示例中,如图4所示,在上述聚集位置Pj和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5的夹持辊35Ru和35Rd的布置位置P35(与上述预定位置P35相同的位置,并且对应于“调整处理位置”和“第一调整处理位置”)之间的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P36(下文中称为成像位置P36并且对应于“检测处理位置”)处,成像装置36C对连续片材3a进行成像并且生成连续片材3a的图像数据。这里,成像装置36C接收上述同步信号。因此,每当同步信号的旋转角度值与预先存储在成像装置36C的存储器中的限定旋转角度值匹配时,执行成像操作。在成像操作中,所捕获的图像具有能够包括位于CD方向上的至少一对紧固带构件6和6的视场(视角)。即,在该示例中,CD方向上成对的紧固带构件6和6二者都是成像目标;然而,这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说,成对的紧固带构件6和6中的仅一个可以是成像目标。
然后,控制部36CN分析从成像装置36C发送的图像数据,从而获得关于结合部分的位置偏离顶片的连续片材3a上的目标位置的偏离量的信息。例如,控制部36CN通过二值化处理等获得图像数据上的结合部分的位置,然后计算结合部分的位置偏离图像数据上的目标位置的偏离量,所述图像数据上的目标位置预先存储在控制部36CN的存储器中。该结果被视为关于位置偏离量的信息。目标位置是基于同步信号在连续片材3a上设置的输送方向上的虚拟位置,即,设计位置。也就是说,目标位置是这样的位置,即,基本上保证紧固带构件6在尿布1中设计的位置处结合到连续片材3a上,只要结合部分位于该位置即可。通过在同步信号的每个单位信号中以上述定义的旋转角度值执行成像操作,可以预先找到关于目标位置应该位于图像数据上的哪个位置的这种位置。因此,如上所述,可以将关于图像数据上的目标位置的信息预先存储在存储器中。
然后,基于关于位置的偏离量的信息,控制部36CN改变张力调整装置33的张力的目标值。例如,在上述关于偏离量的信息指示“结合部分沿输送方向位于目标位置下游”的情况下,控制部36CN增加张力的目标值,以便变得比当前值大一调整量,该调整量通过偏离量乘以预定增益而获得。另一方面,在该信息指示“结合部分沿输送方向位于目标位置上游”的情况下,控制部36CN减小张力的目标值,以便变得比当前值小一调整量,该调整量通过偏离量乘以预定增益而获得。
例如,每当执行上述成像操作时,即每当生成上述图像数据时,执行这样的处理。这使得可以可靠地减少结合部分的位置偏离连续片材3a上的目标位置的偏离量。
如上所述,成像位置P36的位置不局限于沿输送方向位于聚集位置Pj上游的位置。例如,如图6所示,成像位置P36可以位于聚集位置Pj下游,即,成像位置P36可以设置在基材处理***L1a的输送路径上。
当成像位置P36位于聚集位置Pj下游时,每个位置调整机构35A的夹持辊35Ru和35Rd的布置位置P35可以设置成靠近聚集位置Pj。这使得可以在连续片材3a的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3ae和3ae与CD方向上的目标位置大体对准的状态中将顶片的连续片材3a结合到背片的连续片材4a和吸收体2上。详情如下所示。
首先,为了以沿着输送方向成最适当的相对位置关系地将连续片材3a结合到背片的连续片材4a和吸收体2上,理论上,优选的是将上述成像位置P36设定为上述聚集位置Pj处。也就是说,当在聚集位置Pj处检测到紧固带构件6在连续片材3a上的结合部分时,也容易使紧固带构件6的结合部分的位置与也用于背片的连续片材4a等的适当位置相匹配。因此上述设置是理想的。然而,结合装置111设置在聚集位置Pj处。如图4所示,该结合装置111包括成对的上、下压辊111u和111d,它们围绕沿CD方向延伸的相应旋转轴旋转。这些压辊111u和111d相互配合,以将顶片的连续片材3a、吸收体2和背片的连续片材4a三个元件都夹持和压缩在一起并且结合这三个元件成整体。
因此,由于该结合装置111成为障碍,因此难以将成像位置P36设置在聚集位置Pj处。结果,成像位置P36需要设置在与沿输送方向位于聚集位置Pj上游或下游偏离的位置处。这里,例如,在如图4的示例中将成像位置P36设置在上游的情况下,成像位置P36设置在夹持辊35Ru和35Rd的布置位置P35与聚集位置Pj之间。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夹持辊35Ru和35Rd的上述布置位置P35需要设置在聚集位置Pj更上游侧的位置处,以确保用于布置成像装置36C的空间,例如CCD摄像机等,成像装置应该布置在成像位置P36处。这使得难以将已经由夹持辊35Ru和35Rd调整的端部部分3ae在CD方向上的位置保持到聚集位置Pj,使得端部部分3ae可能偏离CD方向上的目标位置。也就是说,端部部分3ae在CD方向上的位置精度劣化。
然而,在这方面,当成像位置P36如上述图6中那样设置成沿输送方向位于聚集位置Pj下游时,夹持辊35Ru和35Rd的布置位置P35可以设置成靠近聚集位置Pj而不干扰上述用于布置成像装置36C的空间。结果,顶片的连续片材3a可以在连续片材3a的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3ae和3ae与CD方向上的目标位置大体对准的状态下结合到背片的连续片材4a等上。
在高精度地计算上述偏离量方面,期望的是,成像位置P36设置在紧挨着聚集位置Pj下游的位置处,如图6的示例中那样。注意的是,术语“紧挨着......下游的位置”是指在聚集位置Pj下游2m内的给定位置,更期望的是,在聚集位置下游1m内的给定位置。
<<<背片处理***L4a>>>
图7是背片处理***L4a的示意性侧视图。
背片处理***L4a包括:背片供应线L4aS;和沿输送方向布置在供应线L4aS下游的背片加工线L4aK(对应于第二加工处理部)。在背片供应线L4aS中,从材料卷4C进给和供应(对应于第二供应步骤)背片的连续片材4a(对应于第二连续片材)。在背片加工线L4aK中,对从背片供应线L4aS进给并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的背片的连续片材4a进行一定加工(对应于第二加工和第二加工步骤)。
(1)背片供应线L4aS
背片供应线L4aS包括:进给装置41,用于从材料卷4C进给背片的连续片材4a;和张力调整装置43,其将由进给装置41进给和输送的连续片材4a的输送方向上的张力(N)调整到目标值。
如图7所示,进给装置41包括:沿CD方向延伸的旋转轴部分41a;和伺服马达(未示出),其作为驱动旋转轴部41a旋转的驱动源。旋转轴部分41a***到设置在材料卷4C的中心处的通孔中。在支撑材料卷4C的同时,旋转轴部分41a由伺服马达驱动旋转,从而从材料卷4C进给背片的连续片材4a。
张力调整装置43是用于将背片的连续片材4a的张力(N)调整到预定目标值的装置;在该示例中,如前述顶片供应线L3aS的情况那样,采用浮动辊型张力调整装置。也就是说,张力调整装置43包括:一对固定辊43RSu和43RSd;浮动辊43RD;适当的致动器(未示出);测量装置(未示出);和控制部(未示出)。成对的固定辊43RSu和43RSd布置在相应的固定位置处,以便可绕着沿CD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在可绕沿CD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的同时,浮动辊43RD被引导以便可在该对固定辊43RSu和43RSd之间的一位置处沿预定方向(图7中的上下方向)移动。适当的致动器(例如气缸和/或类似物)在将在后文描述的沿预定方向增加环尺寸的方向上将负载FD2施加到浮动辊43RD,该负载FD2对应于连续片材4a的张力的目标值。测量装置是诸如编码器等的装置,其检测浮动辊43RD在上述预定方向上的位置并输出位置信息。控制部是上述位置信息输入至的部分。背片的连续片材4a围绕该对固定辊43RSu和43RSd以及浮动辊43RD运行,从而形成连续片材4a的环。因此,与上述顶片供应线L3aS的情况一样,上述控制部基于上述输入的位置信息改变旋转轴部分41a的进给速度(mpm),使得环的尺寸是恒定的,从而进行调整使得在浮动辊43RD的位置处的连续片材4a的张力是上述目标值。应当注意的是,当要改变目标值时,这可以通过控制上述致动器来改变上述负载FD2的大小来实现。
(2)背片加工线L4aK
如图7所示,在背片加工线L4aK中,作为使用防漏片结合装置45(对应于第二加工装置)沿输送方向在预定位置P5处对背片的连续片材4a进行的加工,多个单片式防漏片5、5......在输送方向上以产品间距P1结合到连续片材4a上。另外,作为在沿输送方向位于上述预定位置P5下游的预定位置P7处由目标带结合装置47(对应于第二加工装置)对连续片材4a进行的加工,多个单片式目标带7、7......在输送方向上以产品间距P1并排布置时被结合到连续片材4a上。在这种结合之后,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49在沿输送方向位于上述预定位置P7下游的预定位置P49处分别在CD方向上调整连续片材4a的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4ae和4ae的位置(对应于第二位置调整步骤)。因此,连续片材4a在端部部分4ae和4ae处于适当的状态时被送到聚集位置Pj,在所述适当的状态下,两个端部部分分别大体定位于CD方向上的目标位置处。在下文中,将描述防漏片结合装置45、目标带结合装置47和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49。
(A)防漏片结合装置45
防漏片结合装置45包括旋转鼓45D和伺服马达(未示出)。旋转鼓45D可围绕沿CD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其外周表面45Ds面向背片的连续片材4a的输送路径。伺服马达用作驱动旋转鼓45D旋转的驱动源。在旋转鼓45D的外周表面45Ds上,通过抽吸产生抽吸力,因此多个防漏片5、5......在沿旋转轴线Dc45以产品间距P1并排布置的同时被保持在外周表面45Ds上。由于旋转鼓45D的旋转,每个防漏片5被送往并经过面向连续片材4a的面向位置P4a1(与上述预定位置P5相同的位置,并且对应于“第二加工处理位置”),并且用粘合剂将防漏片5结合到连续片材4a上。因此,防漏片5从旋转鼓45D的外周表面45Ds转移到连续片材4a。
该旋转鼓45D的旋转操作也基本上根据同步信号操作,如同上述紧固带构件结合装置34的情况那样。即,旋转鼓45D的伺服马达在位置上受到控制,使得防漏片5被吸附并保持在外周表面45Ds上的位置移动到由同步信号指示的旋转方向Dc45上的指令位置。基本上,每当输出同步信号的单位信号时,在外周表面45D上以产品间距P1放置的单片式防漏片5因此在旋转方向Dc45上以产品间距P1输送。
(B)目标带结合装置47
目标带结合装置47也包括旋转鼓47D和伺服马达(未示出)。旋转鼓47D可绕着沿CD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其外周表面47Ds面向背片的连续片材4a的输送路径。伺服马达用作驱动旋转鼓47D旋转的驱动源。在旋转鼓47D的外周表面47Ds上,通过抽吸产生抽吸力,因此多个目标带7、7......在沿旋转方向Dc47以产品间距P1并排布置的同时被保持在外周表面47Ds上。由于旋转鼓47D的旋转,每个目标带7均被送往并经过面向连续片材4a的面向位置P4a2(与预定位置相同的位置并对应于“第二加工处理位置”),并且用粘合剂将目标带7结合到连续片材4a上。因此,目标带7从旋转鼓47D的外周表面47Ds转移到连续片材4a。
旋转鼓47D的旋转操作基本上根据同步信号操作,如同上述紧固带构件结合装置34的情况那样。即,旋转鼓47D的伺服马达在位置上受到控制,使得目标带7被吸附并保持在外周表面47Ds上的位置移动到由同步信号指示的旋转方向Dc47上的指令位置。基本上,每当输出同步信号的单位信号时,以产品间距P1放置在外周表面47Ds上的目标带7在旋转方向Dc47上以产品间距P1输送。
(C)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49
如上所述,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49(对应于第二位置调整装置)是这样的装置,所述装置相互独立地调整背片的连续片材4a的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4ae和4ae的位置,使得端部部分4ae和4ae分别位于CD方向上的目标位置处。通过这样的调整,背片的连续片材4a在CD方向上与将要在聚集位置Pj处与连续片材4a会合的顶片的连续片材3a和吸收体2建立了适当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且被结合到该连续片材3a和吸收体2上。
图8A示出了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49的放大示意性平面图,图8B是沿图8A的线B-B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49的基本构造与设置在顶片加工线L3aK中的上述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5的基本构造大体相同。也就是说,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49还包括位于对应于端部部分4ae和4ae的CD方向上的右侧和左侧上的位置调整机构49A和49A,用于调整背片的连续片材4a的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4ae和4ae的位置。这些左右位置调整机构49A和49A关于CD方向的中心线CL成镜像关系,并且具有大体相同的基本构造。位置调整机构49A均包括例如:一对上、下夹持辊49Ru和49Rd;致动器49d;传感器49s;和控制器(未示出)。该对上、下夹持辊49Ru和49Rd被布置并驱动而旋转,其中它们的外周表面彼此面向,以便在厚度方向上从两侧夹持连续片材4a的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4ae。致动器49d驱动以使该对上、下夹持辊49Ru和49Rd在包括输送方向和CD方向二者的平面中围绕支撑轴C49A转动。诸如光电管和/或类似物的传感器49s布置成紧挨着夹持辊49Ru和49Rd下游,以测量上述端部部分4ae在CD方向上的位置并输出测量信号。控制器基于来自传感器49s的测量信号控制上述致动器49d。元件49Ru、49Rd、49d和49s的构造及其位置调整操作与顶片加工线L3aK中的上述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5的构造及其位置调整操作大体相同。因此,省略其进一步的描述。
在该示例中,使用SMS(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作为背片的连续片材4a的材料,使用透气无纺布作为顶片的上述连续片材3a的材料。因此,背片的连续片材4a的输送方向上的刚度由此大于顶片的连续片材3a的输送方向上的刚度,并且由此背片的连续片材4a的刚度设定为高值。例如,该刚度设定为等于或大于2.7(N/25mm)的值,期望设定为等于或大于3.5(N/25mm)的值,更期望设定为等于或大于4.5(N/25mm)的值,进一步期望设定为等于或大于5.5(N/25mm)的值。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即使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49对背片的连续片材4a的CD方向上的位置进行上述调整,连续片材4a也不可能在输送方向上收缩或拉伸。因此,即使背片的连续片材4a的张力(N)在连续片材4a从背片供应线L4aS转移到背片加工线L4aK时保持恒定,防漏片5的结合部分沿输送方向布置的间距和目标带7的结合部分沿输送方向在连续片材4a上布置的间距也能够保持为大体为适当间距的上述产品间距P1,从而能够将结合部分的位置分别大体定位在适当位置处。
因此,在该示例中,图7中的背片供应线L4aS中的张力调整装置43将张力的目标值保持在恒定值处而又不改变该目标值。这使得可以省略如图7所示的检测装置36,该检测装置设置在图4中的上述顶片处理***L3a中,从而能够降低设施成本。进一步地,可以有效地防止这样的不利影响等,即,紧固带构件6的结合部分在顶片的连续片材3a上的位置由于背片的连续片材4a的拉伸状态的变化而借助于聚集位置Pj改变,所述背片的连续片材4a的拉伸状态的变化由张力的目标值的不必要变化引起。
注意的是,“刚度(N/25mm)”是指在作为测量目标的具有25mm的宽度尺寸的连续片材3a和4a分别从其原始长度沿输送方向以2%的拉伸率R拉伸的状态下测量的刚度。也就是说,可以如下测量上述刚度K(N/25mm)。首先,连续片材3a和4a的样品以上述2%的拉伸率R沿对应于输送方向的方向(在下方中称作纵向方向)拉伸的状态定义为初始状态。与样品的纵向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宽度尺寸)设定为25mm。记录初始状态下的负载值Fs(N)。另外,记录在样品从初始状态沿纵向方向进一步拉伸直到拉伸率R达到5%时的负载值Fe(N)。然后,通过将上述获得的值Fs和Fe代入以下等式而获得的值就是上述刚度(N/25mm)。
K=Fe-Fs
应注意的是,这里的“拉伸率R(%)”是以百分比表示的值R(=ΔL/L0),其通过在沿纵向方向拉伸的状态下纵向方向上的长度L减去自然长度L0获得减去值ΔL(=L-L0),然后该减去值ΔL(=L-L0)除以自然长度L0而得到。
<<<吸收体生产***L2>>>
如图3所示,吸收体生产***L2包括用作输送装置的带式输送机CV。带式输送机CV结合上述同步信号操作,从而将吸收体2、2......以产品间距P1沿输送方向输送到收集位置Pj。
<<<基材处理***L1a>>>
参考图3,如上所述,基材处理***L1a相对于聚集位置Pj位于下游。在基材处理***L1a中,腿部开口切割装置112和端部切割装置116在输送方向上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布置。首先,切割装置112切出从收集位置Pj输送的尿布的基材1a的CD方向上的两个侧部部分,以在基材1a中形成一对腿部开口1LH和1LH,所述一对腿部开口沿CD方向并排布置。接下来,切割装置116在位于输送方向上相邻的吸收体2和2之间的位置P1ac处切割基材1a,以将下游端部部分与基材1a分开,从而生产图1A所示的尿布1。
腿部开口切割装置112包括:一对上、下辊112u和112d,其能够围绕沿CD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作为驱动源驱动该对辊112u和112d旋转的伺服马达(未示出)。上辊112u是切割辊。即,在上辊112u的外周表面上,在旋转方向Dc112上以各个预定角度设置切割刀片(未示出),并且切割刀片均具有与尿布1的腿部开口1LH对应的弯曲形状。另一方面,下辊112d是砧辊,所述砧辊的外周表面接收切割刀片。这些辊112u和112d的旋转操作基本上根据上述同步信号操作。即,基本上,伺服马达在位置上受到控制,使得切割刀片的位置移动到由同步信号指示的旋转方向Dc112上的指令位置。因此,每当输出同步信号的单位信号时,切割刀片旋转以面向一对部分,在该对部分处,将要由尿布的基材1a形成腿部开口1LH,即,面向沿CD方向位于吸收体2外部的基材1a的部分。由此,在基材1a中形成腿部开口1LH和1LH。
端部切割装置116包括:一对上、下辊116u和116d,其设置成可绕着沿CD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作为驱动源驱动该对辊116u和116d旋转的伺服马达(未示出)。上辊116u是切割辊。即,在上辊116u的外周表面上,在旋转方向Dc116上以各个预定角度设置切割刀片(未示出),并且切割刀片均具有沿CD方向延伸的笔直形状。另一方面,下辊116d是砧辊,所述砧辊的外周表面接收切割刀片。这些辊116u和116d的旋转操作基本上根据上述同步信号操作。即,基本上,伺服马达在位置上受到控制,使得切割刀片的位置移动到由同步信号指示的旋转方向Dc116上的指令位置。因此,每当输出同步信号的单位信号时,切割刀片旋转以面向位置P1ac,在该位置P1ac处对尿布的基材1a进行切割,即,以面向在基材1a中沿输送方向位于邻近的吸收体2和2之间的位置P1ac。因此,下游端部部分被切割并与基材1a分开,从而生产尿布1。
===修改示例===
如图9A的示意性平面图所示,当在平面图中观察生产线LM时,沿着CD方向的方向被定义为“X方向”,垂直于CD方向的方向被定义为“Y方向”。在前述第一实施例中,如图9A所示,由顶片供应线L3aS中的进给装置31进给连续片材3a的进给方向是Y方向,并且在顶片加工线L3aK中输送连续片材3a的方向也是Y方向,该方向与进给连续片材4a的前述方向相同。然而,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说,图9B的修改示例中所示的构造也是可以接受的;也就是说,顶片供应线L3aS中的进给方向可以主要沿着X方向,并且顶片加工线L3aK中的输送方向可以主要沿着Y方向。
利用这种构造,如图9B所示,进给装置41的旋转轴部分41a所布置的位置可以设置在沿X方向(CD方向)与顶片加工线L3aK不同的位置处。这可以减小生产线LM在Y方向上的总长度,从而能够减小生产线LM的尺寸。
如图9B所示,沿Y方向布置进给装置31的旋转轴部分31a实现了连续片材3a的进给方向在X方向(CD方向)上取向。利用转向杆TB(对应于输送方向改变构件),连续片材3a的输送方向可以从X方向改变为Y方向。转向杆TB例如是直径为25.4mm的圆杆。转向杆TB不可移动地且不可旋转地布置,其纵向方向相对于X方向和Y方向两者倾斜45度。因此,使顶片的连续片材3a绕转向杆TB行进,从而将连续片材3a的输送方向从X方向改变为Y方向。
然而,转向杆TB的设置使得更容易引起这样的麻烦:当在转向杆TB的位置处发生顶片的连续片材4a的张力变化时,连续片材3a被不可旋转的转向杆TB捕获,连续片材3a和转向杆TB之间的滑动阻力变得过大等等。因此,需要将张力设定为允许片材通过转向杆TB的最佳值。前述张力(N)可以与用于将连续片材4a转移到顶片加工线L3aK的最佳张力(N)不同。例如,前一个最佳张力可以小于后一个最佳张力,或者反之亦然。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设置两个张力调整装置33A和33B。图10A和10B示出了其示例的图。图10A是示意性平面图。图10B是通过连接沿图10A的箭头C-C的视图和沿图10A的箭头D-D的视图而获得的示意性侧视图,并且在平面中示出它们。
如图10A和10B所示,在该示例中,一个张力调整装置33A(对应于上游张力调整装置)设置在进给装置31和转向杆TB之间,另一个张力调整装置33B(对应于下游张力调整装置)设置在转向杆TB和顶片加工线L3aK之间。这使得可以单独调整每个张力。
如图10B所示,张力调整装置33A调整转向杆TB位置处的张力。张力调整装置33A的构造与为浮动辊型的上述张力调整装置33的构造大体相同。也就是说,张力调整装置33A包括:一对固定辊33ARSu和33ARSd;浮动辊33ARD;适当的致动器(未示出);测量装置(未示出);和控制部(未示出)。成对的固定辊33ARSu和33ARSd布置在各自的固定位置处,并且设置成可绕沿Y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在可绕沿Y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的同时,浮动辊33ARD被引导以便可在该对固定辊33ARSu和33ARSd之间的一位置处沿预定方向(图10B中的上下方向)移动。诸如气缸和/或类似物的致动器在稍后描述的沿预定方向增加环的尺寸的方向上将负载FD3施加到浮动辊33ARD,该负载FD3对应于连续片材3a的张力的目标值(对应于预定值)。诸如编码器和/或类似物的测量装置检测浮动辊33ARD在预定方向上的位置并输出位置信息。诸如定序器、计算机等的控制部是输入上述位置信息的部分。顶片的连续片材3a围绕该对固定辊33ARSu和33ARSd以及浮动辊33ARD运行,从而形成连续片材3a的环。因此,上述控制部基于上述输入的位置信息改变旋转轴部分31a的进给速度(mpm),使得环的尺寸恒定,由此进行调整,使得连续片材3a在浮动辊33ARD的位置处的张力(N)是预定目标值,此外,在转向杆TB的位置处的张力(N)是预定目标值。
另一方面,如图10B所示,张力调整装置33B调整在连续片材3a转移到顶片加工线L3aK时的张力。该张力调整装置33B也是浮动辊型张力调整装置。也就是说,张力调整装置33B包括:一对固定辊33BRSu和33BRSd;浮动辊33BRD;适当的致动器(未示出);测量装置(未示出);和控制部(未示出)。成对的固定辊33BRSu和33BRSd布置在各自的固定位置处,并且设置成可绕沿X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在可绕沿X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的同时,浮动辊33BRD被引导以便能够在该对固定辊33BRSu和33BRSd之间的一位置处沿预定方向(图10B中的上下方向)移动。诸如气缸和/或类似物的致动器在稍后描述的沿上述预定方向增加环的尺寸的方向上将负载FD4施加到浮动辊33BRD,该负载FD4对应于连续片材4a的张力的目标值。诸如编码器和/或类似物的测量装置检测浮动辊33BRD在预定方向上的位置并输出位置信息。诸如定序器、计算机等的控制部是输入上述位置信息的部分。背片的连续片材4a绕该对固定辊33BRSu和33BRSd以及浮动辊33BRD运行,从而形成连续片材3a的环。在该对固定辊33BRSu和33BRSd中,固定辊33BRSu沿输送方向位于上游,换句话说,固定辊33BRSu沿输送方向位于浮动辊33BRD上游。固定辊33BRSu用作驱动辊(下文中也称为固定驱动辊33BRSu),其通过作为驱动源的伺服马达旋转。因此,基于上述输入的位置信息,上述控制部改变上述固定驱动辊33BRSu的旋转速度(mpm),使得环的尺寸恒定,由此进行调整,使得连续片材3a在浮动辊33BRD的位置处的张力为预定目标值。
进一步地,类似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张力调整装置33B的张力(N)的目标值基于紧固带构件6和6在顶片的连续片材3a中的结合部分的检测结果而改变。例如,在检测装置36的检测结果表明紧固带构件6和6的结合部分相对于连续片材3a中的目标位置沿输送方向位于下游的情况下,检测装置36的控制部36CN增加张力的目标值。这增加了在顶片的连续片材3a转移到顶片加工线L3aK时的张力。相反,在检测结果表明结合部分相对于目标位置沿输送方向位于上游的情况下,控制部36CN减小张力的目标值。这降低了转移时的张力。
应当注意的是,可以通过控制致动器改变负载FD4的大小来改变目标值。
第二实施例
图11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顶片处理***L3a'中的顶片加工线L3aK'的示意性侧视图。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5相对于紧固带构件结合装置34沿输送方向位于下游;然而,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这两个装置34和35在输送方向上的布置顺序相反。即,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5相对于紧固带构件结合装置34沿输送方向布置在上游。第二实施例的其余构造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构造大体相同。因此,在下文中,主要描述该区别,并且类似的构造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时省略其描述。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上所述,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5相对于紧固带构件结合装置34沿输送方向布置在上游。因此,顶片的连续片材3a在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5使得连续片材3a的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3ae和3ae与CD方向上的目标位置精确地对准的状态下被转移到紧固带构件结合装置34。因此,紧固带构件结合装置34可以在CD方向上以高位置精度将紧固带构件6和6结合到连续片材3a的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3ae和3ae上。
但是,由于在将紧固带构件6结合到连续片材3a上之前连续片材3a的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3ae和3ae的位置被调整,因此存在紧固带构件6在连续片材3a中的结合部分将在输送方向上以不同于输送方向上的产品间距P1的间距布置。详情如下所示。
例如,在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5调整端部部分3ae和3ae的位置以增加连续片材3a的宽度尺寸(CD方向尺寸)的情况下,连续片材3a在输送方向上收缩一对应于宽度尺寸的增加量的长度。当该收缩的连续片材3a经过结合装置34的位置时,结合装置34在输送方向上以产品间距P1将紧固带构件6结合到已经在输送方向上收缩的连续片材3a上。然而,在连续片材3a的宽度尺寸沿CD方向减小到结合背片的连续片材4a所需的设计宽度尺寸的情况下,在结合装置34的下游侧,连续片材3a可以在输送方向上拉伸一对应于收缩量的长度。这使得紧固带构件6在输送方向上以大于产品间距P1的间距布置。因此,在紧固带构件6的结合部分的位置偏离输送方向上的目标位置的状态下,存在连续片材3a将在聚集位置Pj处结合到背片的连续片材4a等上的风险。
然而,在这方面,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一样,成像装置36C的成像位置P36相对于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5和紧固带构件结合装置34的布置位置P35和P6(P3a)沿输送方向设置在下游,并且在成像位置P36处检测上述紧固带构件6的结合部分。因此,即使当紧固带构件6在输送方向上以大于如上所述的产品间距P1的间距布置时,仍然可以在这种状态下检测结合部分,并且也可以在相反的情况下检测结合部分。因此,基于检测结果,顶片供应线L3aS的张力调整装置33可以调整用于将连续片材3a转移到顶片加工线L3aK'的张力(N)。这使得可以减少结合部分的位置在输送方向上偏离目标位置的偏离量。
第三实施例
图12是第三实施例的顶片处理***L3a”中的顶片加工线L3aK"的示意性侧视图。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图4中的顶片处理***L3a仅包括紧固带构件结合装置34作为与顶片的连续片材3a相关联的加工装置。然而,在图12的第三实施例中,除了上述结合装置34之外,还包括将缓冲片8结合到连续片材3a上的缓冲片结合装置37,其作为不同的另外的加工装置。首先,这一点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另外,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对应于缓冲片结合装置37,另外还设置一个不同的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8。除了上述部件之外的部件大体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在下文中,主要描述这些区别,并且相似的部分或元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描述。
如图1A和1B使用双点划线虚拟所示的,缓冲片8是为尿布1的皮肤侧提供缓冲特性的片材8。因此,缓冲片8插置于顶片3和吸收体2之间。在这个示例中,使用透气无纺布作为缓冲片8的材料;但是,不局限于此。
同时,如图12所示,缓冲片结合装置37(对应于第三加工装置)布置在相对于紧固带构件结合装置和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5的布置位置P6和P35位于下游的预定位置P8处。在预定位置P8处,缓冲片结合装置37将多个单片式缓冲片8、8......结合到顶片的连续片材3a上,同时缓冲片8、8…...在输送方向上以产品间距P1间隔地并排布置(对应于第三加工或第三加工步骤)。
这种缓冲片结合装置37包括旋转鼓37D和伺服马达(未示出)。旋转鼓37D可绕沿CD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其外周表面37Ds面向顶片的连续片材3a的输送路径。伺服马达用作驱动旋转鼓37D旋转的驱动源。在旋转鼓37D的外周表面37Ds上,通过抽吸产生抽吸力,因此多个缓冲片8、8......在沿旋转方向Dc37以产品间距P1并排布置的同时被保持在外周表面37Ds上。由于旋转鼓37D的旋转,每个缓冲片8均朝向面向连续片材3a的面向位置P3a2(该位置与上述预定位置P8相同并且对应于“第三加工处理位置”)转移。当缓冲片8经过面向位置P3a2时,用粘合剂将缓冲片8结合到连续片材3a的非皮肤侧表面上。因此,缓冲片8从旋转鼓37D的外周表面37Ds被转移到连续片材3a。
应注意的是,如同紧固带构件结合装置34的上述情况一样,旋转鼓37D的旋转操作基本上根据同步信号操作。也就是说,旋转鼓37D的伺服马达在位置上受到控制,使得缓冲片8在外周表面37Ds上被吸附和保持的位置移动到由同步信号指示的旋转方向Dc37上的指令位置。这基本上导致每当输出同步信号的单位信号时在外周表面37D上以产品间距P1布置的单片式缓冲片8在旋转方向Dc37上以产品间距P1被输送。
同时,在第三实施例中,也如同上述第一实施例那样,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5沿输送方向布置在紧固带构件结合装置34下游并且在该紧固带构件结合装置附近。但是,在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5的下游侧上,上述聚集位置Pj不位于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5附近,而是缓冲片结合装置37位于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5附近。因此,第三实施例中的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5用于与第一实施例中“用于将顶片的连续片材3a结合到背片的连续片材4a上的CD方向上的适当位置上”的目的不同的目的。也就是说,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5在CD方向上调整连续片材3a的端部部分3ae和3ae的位置,以将缓冲片8结合到顶片的连续片材3a上的CD方向上的适当位置上。
进一步地,在第三实施例中,如上所述,与上述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5不同的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8(对应于第三位置调整装置)另外相对于缓冲片结合装置37沿输送方向设置在下游并且设置在相对于聚集位置Pj位于上游的预定位置P38处。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8还相互独立地在CD方向上调整顶片的连续片材3a的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3ae和3ae的位置,使得端部部分3ae和3ae分别定位在CD方向上的目标位置处。通过这样的调整,顶片的连续片材3a被带入在CD方向上与将要在聚集位置Pj处与连续片材3a会合的背片的连续片材3a和吸收体2成适当的相对位置关系中,然后与这些连续片材4a和吸收体2结合。
该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8的基本构造与已经参照图4至5B提到的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5的基本构造大体相同。即,虽然未详细示出,但图12中的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8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对应于端部部分3ae和3ae的CD方向上的右侧和左侧上的位置调整机构38A和38A,用于调整顶片的连续片材3a的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3ae和3ae的位置。这些左右位置调整机构38A和38A关于CD方向的中心线CL(图5A)彼此成镜像关系,并且具有大体相同的基本构造。每个位置调整机构38A均包括例如:一对上、下夹持辊38Ru和38Rd;致动器(未示出);传感器(未示出);和控制器(未示出)。成对的上、下夹持辊38Ru和38Rd被布置并驱动而旋转,其中它们的外周表面彼此面向,以便在厚度方向上从两侧夹持连续片材3a的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3ae。致动器驱动以使该对上、下夹持辊38Ru和38Rd在包括输送方向和CD方向二者的平面中围绕支撑轴(未示出)转动。诸如光电管和/或类似物的传感器布置成紧挨着夹持辊38Ru和38Rd下游,以测量端部部分3ae在CD方向上的位置并输出测量信号。控制器基于来自传感器的测量信号控制上述致动器。上述元件的构造与上述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5的构造大体相同。因此,省略其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2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还包括与第一实施例一样的检测装置36。检测装置36用于检测顶片的连续片材3a上的紧固带构件6的结合部分,并且顶片供应线L3aS中的张力调整装置33基于检测结果调整顶片的连续片材3a的张力的目标值。这使得可以减少紧固带构件6和6的结合部分的位置在输送方向上的偏离量,这种偏离可能是由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5的操作引起的,在两个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5和38中,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5位于上游,即,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位于紧固带构件结合装置34下游并且在紧固带构件结合装置34附近。
另一方面,在另一个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8操作的情况下,由于与上述类似的原因,缓冲片8在顶片的连续片材3a上的结合部分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可能偏离适当位置。当连续片材3a原样转移到聚集位置Pj时,在缓冲片材8在连续片材3a上的结合部分的位置在输送方向上偏离适当位置(在下文中称作目标位置)的状态下,连续片材3a在聚集位置Pj处结合到背片的连续片材4a和吸收体2上。这可能导致尿布1的尺寸精度劣化。
因此,缓冲片8的结合部分的位置也需要在输送方向上进行调整。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调整不是通过上述张力调整装置33进行,而是通过改变缓冲片结合装置37将缓冲片8结合到顶片的连续片材3a上的定时进行。这避免了缓冲片8的结合部分的位置的调整影响紧固带构件6和6的结合部分在连续片材3a上的位置。
在下文中,将描述这种调整方法。
调整方法实施如下,其中图12中的检测装置39和诸如计算机等的适当控制装置(未示出)彼此协作。
首先,在这个示例中,上述检测装置39检测连续片材3a中的缓冲片8在输送方向上的预定位置P39处的结合部分(对应于第三加工痕迹)(对应于第三检测步骤)。预定位置P39(对应于第三检测处理位置)相对于缓冲片结合装置37的布置位置P8(P3a2)和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8的夹持辊38Ru和38Ru的布置位置P38(与上述预定位置P38相同并且对应于“第三调整处理位置”)沿输送方向设置在下游。每当检测到结合部位时,将结合部分的检测结果(对应于第三检测结果)输送到上述控制装置。
然后,每当接收到检测结果时,控制装置根据由同步信号指示的定时改变缓冲片结合装置37的旋转鼓37D将缓冲片8转移到上述面向位置P3a2的定时。由此减小连续片材3a上的上述结合部分的位置偏离目标位置的偏离量。
例如,在检测结果表明缓冲片8的结合部分的位置沿输送方向向下游侧偏离连续片材3a上的目标位置一预定偏离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将由同步信号指示的上述指令位置减小一调整值,所述调整值通过偏离量乘以预定增益而得到。另一方面,在检测结果表明结合部分的位置沿输送方向向上游侧偏离目标位置一预定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增加上述指令位置一调整值,所述调整值通过偏离量乘以预定增益而得到。
该检测装置39的构造示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检测装置36的构造示例大体相同。即,如图12所示,检测装置39包括诸如CCD相机和/或类似物的成像装置39C和诸如计算机和/或类似物的控制部39CN。
成像装置39C通过在上述预定位置P39处对连续片材3a进行成像来生成连续片材3a的图像数据(在下文中称为成像位置P39,其是与上述预定位置P39相同的位置)。每当由成像装置39C接收的同步信号的旋转角度值与预先存储在成像装置39C的存储器中的限定旋转角度匹配时,执行这样的成像操作。进一步地,执行成像操作使之视场包括缓冲片8的至少一部分。每当从成像装置39C发送图像数据时,控制部39CN分析图像数据,从而获得关于结合部分的位置偏离顶片的连续片材3a上的目标位置的偏离量的信息。例如,通过二值化处理等获得图像数据上的结合部分的位置,然后计算结合部分的位置偏离预先存储在控制部39CN的存储器中的图像数据上的目标位置的偏离量。这用作关于由上述检测结果指示的偏离量的信息。
在第三实施例中,如上所述,通过利用上述张力调整装置33调整张力,减小了由紧固带构件结合装置34沿输送方向在上游形成的结合部分的位置的偏离量,同时通过改变缓冲片结合装置37自身的结合定时,减小了由缓冲片结合装置37在其下游形成的结合部分的位置的偏离量。
因此,在该示例中,减小缓冲片8的结合部分的位置的偏离量的处理不会影响位于缓冲片结合装置37上游的紧固带构件结合装置34实施的结合处理。在这方面,该示例是有利的。
也就是说,如果这种对应关系是相反的,则关系如下:通过改变紧固带构件结合装置34自身的结合定时,减小由紧固带构件结合装置34形成的结合部分的位置的偏离量,同时通过利用上述张力调整装置33调整张力,减小由缓冲片结合装置37形成的结合部分的位置的偏离量,所述张力调整装置33沿输送方向位于紧固带构件结合装置34更上游。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张力的调整导致连续片材3a的位置在输送方向上发生改变,也在紧固带构件结合装置34的输送方向上的位置处发生改变。这可能导致紧固带构件6的结合部分的位置偏离目标位置的偏离量更大。在这方面,这样的问题在上述对应关系中可以避免。其他实施例
虽然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等,但是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是为了便于本公开的理解,而不是对本公开的限制。当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可以改变和改进本发明,并且等同物旨在包含在其中。例如,可以如下所述改变本公开。
在上述实施例等中,吸收性物品的示例是所谓的带型一次性尿布1。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套穿式一次性尿布。作为套穿式一次性尿布,可以使用所谓的三件式尿布,其中当展开尿布时,液体可渗透的吸收性主体(其中具有吸收体2的片状构件)在前带构件和后带构件之间伸展;或者替代地,可以使用所谓的两件式尿布,其中当展开尿布时,吸收性主体置于具有大体沙漏形状的外部片材的皮肤侧表面上。此外,吸收性物品不局限于一次性尿布1。也就是说,它可以是吸收来自穿戴者的***流体的任何物品。例如,吸收性物品可以是卫生巾、尿液吸收垫和/或类似物。
在前述实施例等中,如图4所示,设置了浮动辊型作为张力调整装置33的示例。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说,可以采用任何装置,只要该装置测量连续片材3a的张力并可以改变进给装置31的进给速度(mpm)使得张力变为目标值即可。图13示出了作为其示例的张力调整装置133的视图。首先,代替图4所示的浮动辊33RD以及位于其上游和下游的一对固定辊33RSu和33RSd,图13的张力调整装置133包括位于输送方向上的固定位置处的三个辊133RSu、133RSm和133RSd。这三个辊133RSu、133RSm和133RSd围绕沿CD方向延伸的旋转轴可旋转地支撑。在这三个辊133RSu、133RSm和133RSd中,中心辊133RSm由支撑部分133P支撑,在该支撑部分中设置有诸如应变仪等的传感器133S。上述传感器133S实时输出取决于力F3a的值,该力在连续片材3a以人字形形式绕三个辊133RSu、133RSm和133RSd行进时由连续片材3a施加给中心辊133RSm。另外,传感器133S输出的值通过适当的转换器(未示出)实时转换为张力。可以改变进给装置31的进给速度(mpm),使得张力(N)变为上述目标值。
在前述实施例等中,沿输送方向间隔地对连续片材的均对应于吸收性物品的各部分执行的加工例如为将一对紧固带构件6和6结合到顶片的连续片材3a上,进一步地,沿输送方向间隔地对连续片材的均对应于吸收性物品的各部分执行的第二加工例如为将防漏片5结合到背片的连续片材4a上和将目标带7结合到连续片材4a上。然而,加工和第二加工不局限于此。例如,加工和第二加工可以是沿输送方向间隔地将粘合剂施加到相应的连续片材3a和4a上,或者可以是间歇地按压、熔接、切割等等。
在前述实施例等中,如图4所示,张力调整装置33例如包括:成对的固定辊33RSu和33RSd,它们布置在各自的固定位置处并围绕沿CD方向延伸的旋转轴可旋转地设置;浮动辊33RD,在可绕沿CD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的同时,该浮动辊被引导以能够在该对固定辊33RSu和33RSd之间的位置处沿预定方向(图4中的上下方向)移动;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在沿预定方向增加环的尺寸的方向上将负载FD施加到浮动辊33RD,该负载FD对应于连续片材3a的张力的目标值;测量装置,其检测浮动辊33RD在预定方向上的位置并输出位置信息;以及控制部,位置信息输入到该控制部。张力调整装置33基于紧固带构件6、6在顶片的连续片材3a中的结合部分的检测结果来改变张力的上述目标值,以调整在连续片材3a转移顶片材加工线L3aK时的张力。然而,不局限于此。
也就是说,在图4所示的该对固定辊33RSu和33RSd中的沿输送方向位于下游的固定辊33RSd是由作为驱动源的伺服马达驱动旋转的驱动辊的情况下,可以基于上述检测结果改变驱动辊33RSd的旋转速度(mpm),而不是改变张力的目标值。
例如,在检测结果表明紧固带构件6和6的结合部分沿输送方向位于连续片材3a上的目标位置下游的情况下,将驱动辊33RSd的旋转速度(mpm)减小到小于当前值。这增加了在连续片材3a转移到顶片加工线L3aK时的张力。相反,在检测结果表明结合部分沿输送方向位于目标位置上游的情况下,将旋转速度(mpm)增加到大于当前值。这减小了转移时的张力。
这使得可以减少紧固带构件6和6的结合部分的位置在输送方向上偏离目标位置的偏离量,该偏离可能由沿CD方向调整连续片材3a的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3ae和3ae引起。
在上述实施例等中,如图5A所示,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5以装置35为例,该装置相互独立地沿CD方向调整连续片材3a的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3ae和3ae的位置,但是,不局限于此。即,任何装置都是可用的,只要该装置能够沿CD方向调整连续片材3a的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3ae的位置即可。图14A和14B是作为这种装置的示例的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135的说明图。图14A是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135的示意性侧视图,图14B是沿图14A的线B-B截取的横截面视图。在图14B中,在透明状态下由虚线三点划线示出连续片材3a。
如图12A所示,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135(对应于位置调整装置)包括四个辊136a、136b、136c和136d以及传感器137。这四个辊136a、136b、136c和136d输送连续片材3a通过输送路径,在从CD方向观察时,所述输送路径在侧视图中具有大体方U形形状。诸如光电管和/或类似物的传感器137检测连续片材3a的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端部部分3ae在CD方向上的位置。这四个辊136a、136b、136c和136d沿输送方向并排布置。最下游侧的辊136a和最上游侧的辊136d分别在输送方向上的固定位置处围绕沿CD方向延伸的旋转轴可旋转地设置。如图12B所示,其余两个辊136b和136c由预定的摆动旋转构件138支撑,其旋转轴保持彼此平行。摆动旋转构件138被支撑为可绕布置在固定位置处的支撑轴C138可摆动地旋转。支撑轴C138平行于在上述两个辊136b和136c之间拉伸的连续片材3a的部分3ap的法线方向。在连续片材3a位于CD方向上的目标位置的状态下,支撑轴C138布置在上述部分3ap的上游端部的CD方向上的中心位置C3ap处。诸如包括伺服马达的进给螺杆机构等的适当致动器(未示出)使摆动旋转构件138围绕上述支撑轴C138摆动,从而能够使利用两个辊136b和136c将连续片材3a沿CD方向转移到一侧或另一侧的方向Dr3a从垂直于CD方向的方向倾斜。因此,基于从传感器137输出的关于端部部分3ae的CD方向上的位置的信息执行这种摆动操作,从而能够将连续片材3a的CD方向上的位置调整为CD方向的目标位置。
在上述第三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两个检测装置36和39中的上游检测装置36的成像位置P36设置在上游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5的夹持辊35Ru和35Rd的布置位置P35与下游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8的夹持辊38Ru和38Rd的布置位置P38(或缓冲片结合装置37的布置位置P8)之间的位置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成像位置P36可以设置在下游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8的上述布置位置P38下游。只要将成像位置P36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就可以将已经由下游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35的操作引起的紧固带构件6的结合部分的输送方向上的位置的偏离量也反映在检测装置36的检测结果中。因此,张力调整装置33能够更适当地调整张力的目标值,以减少偏离量。关于与聚集位置Pj的相对位置关系,成像位置P36可以设置在聚集位置Pj上游,或者可以设置在聚集位置Pj下游。
附图标记列表
1一次性尿布(吸收性物品),1LH腿部开口,
1a尿布基材,1f前部分,1b后部分,1p对应于尿布的部分,
2吸收体,
3顶片,
3a顶片的连续片材(连续片材,第一连续片材),
3ae端部部分,3ap部分,3C材料卷,
4背片,
4a背片的连续片材(第二连续片材),4ae端部部分,4C材料卷,
5防漏片,6紧固带构件,6m阳构件,
7目标带,8缓冲片,
31进给装置,31a旋转轴部分,
33张力调整装置,33RD浮动辊,
33RSu固定辊,33RSd固定辊,
33A张力调整装置(上游张力调整装置),33ARD浮动辊,
33ARSu固定辊,33ARSd固定辊,
33B张力调整装置(下游张力调整装置),33BRD浮动辊,
33BRSu固定辊,33BRSd固定辊,
34紧固带构件结合装置(加工装置,第一加工装置),
34D旋转鼓,34Ds外周表面,
35CD方向位置调整机构(位置调整装置,第一位置调整装置),
35A位置调整机构,35Ru夹持辊,35Rd夹持辊,
35d致动器,35s传感器,
36检测装置,36C成像装置,36CN控制部,
37缓冲片结合装置(第三加工装置),
37D旋转鼓,37Ds外周表面,
38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第三位置调整装置),
38A位置调整机构,38Ru夹持辊,38Rd夹持辊,
39检测装置,39C成像装置,39CN控制部,
41进给装置,41a旋转轴部分,
43张力调整装置,43RD浮动辊,
43RSu固定辊,43RSd固定辊,
45防漏片结合装置(第二加工装置),45D旋转鼓,45Ds外周表面,
47目标带结合装置(第二加工装置),
47D旋转鼓,47Ds外周表面,
49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第二位置调整装置),49A位置调整机构,
49Ru夹持辊,49Rd夹持辊,49d致动器,
49s传感器,
111结合装置,111u压辊,111d压辊,
112腿部开口切割装置,112u上辊,112d下辊,
116端部切割装置,116u上辊,116d下辊,
133张力调整装置,
133Rsu辊,133RSm辊,133RSd辊,
133P支撑部分,133S传感器,
135CD方向位置调整装置(位置调整装置),
136a辊,136b辊,136c,136d辊,
137传感器,138摆动旋转构件,
TB转向杆(输送方向改变构件),CV带式输送机,
L1a基材处理***,L2吸收体生产***,
L3a顶片处理***,L3a'顶片处理***,
L3a”顶片处理***,
L3aK顶片加工线(加工处理部)
L3aK'顶片加工线(加工处理部)
L3aK”顶片加工线(加工处理部)
L3aS顶片供应线,
L4a背片处理***,L4aK背片加工线(第二加工处理部),
L4aS背片供应线(供应处理部),LM生产线,
C3ap中心位置,CL中心线,C35A支撑轴,
C49A支撑轴,C138支撑轴,
Pj聚集位置,P1ac位置,
P3a面向位置(加工处理位置,第一加工处理位置),
P3a2面向位置(第三加工处理位置),
P4a1面向位置(第二加工处理位置),P4a2面向位置(第二加工处理位置),
P5预定位置(第二加工处理位置),
P6预定位置(加工处理位置,第一加工处理位置),
P7预定位置(第二加工处理位置),P8预定位置(第三加工处理位置),
P35布置位置(预定位置,调整处理位置,第一调整处理位置),
P36成像位置(检测处理位置),
P38布置位置(第三调整处理位置),
P39成像位置(第三检测处理位置),
P49预定位置,P112预定位置,P116位置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通过使用连续片材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沿输送方向输送所述连续片材而将所述连续片材转移和供应至加工处理部的供应步骤,所述输送方向与所述连续片材连续的连续方向一致;
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加工处理位置处使用所述加工处理部中的加工装置沿所述输送方向间隔地对所述连续片材的各部分执行加工的加工步骤,各部分均对应于所述吸收性物品;
沿CD方向调整所述连续片材的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的位置的位置调整步骤,所述CD方向与所述连续片材的所述输送方向相交,所述位置调整步骤由位置调整装置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调整处理位置处执行;和
在沿所述输送方向位于所述加工处理位置和所述调整处理位置下游的检测处理位置处检测留在所述连续片材上的加工痕迹并输出检测结果的检测步骤,
所述供应步骤包括基于所述检测结果调整所述连续片材在转移到所述加工处理部时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张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通过使用连续片材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方法,其中,
当所述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加工痕迹沿所述输送方向位于所述连续片材上的目标位置下游时,增大所述张力,以及
当所述检测结果表明所述加工痕迹沿所述输送方向位于所述目标位置上游时,减小所述张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通过使用连续片材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方法,其中,
所述调整处理位置沿所述输送方向位于所述加工处理位置下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通过使用连续片材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方法,其中,
当所述连续片材被定义为第一连续片材时,
与所述第一连续片材不同的第二连续片材被沿着所述第二连续片材连续的连续方向输送,所述第二连续片材的所述连续方向与所述输送方向一致,同时结合装置在沿所述输送方向位于所述调整处理位置下游的聚集位置处将所述第一连续片材和所述第二连续片材叠层并结合在一起,并且
所述检测处理位置沿所述输送方向位于所述聚集位置下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通过使用连续片材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方法,其中,
当所述连续片材被定义为所述第一连续片材时,
与所述第一连续片材不同的第二连续片材被沿着所述第二连续片材连续的连续方向输送,所述第二连续片材的所述连续方向与所述输送方向一致,同时结合装置在沿所述输送方向位于所述调整处理位置下游的聚集位置处将所述第一连续片材和所述第二连续片材叠层并结合在一起,并且
所述第二连续片材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一连续片材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刚度,并且
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沿与所述第二连续片材连续的所述连续方向一致的所述输送方向输送所述第二连续片材而将所述第二连续片材转移和供应至第二加工处理部的第二供应步骤;
在沿所述输送方向位于所述聚集位置上游的第二加工处理位置处使用所述第二加工处理部中的第二加工装置沿所述输送方向间隔地对所述第二连续片材中的各部分执行第二加工的第二加工步骤,各部分均对应于所述吸收性物品;和
调整所述第二连续片材的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的位置以使之位于CD方向上的目标位置的第二位置调整步骤,所述CD方向与所述第二连续片材的输送方向相交,所述第二位置调整步骤由第二位置调整装置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第二调整处理位置处执行,其中,
所述第二供应步骤包括使所述第二连续片材在转移到所述第二加工处理部时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张力保持恒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通过使用连续片材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方法,其中,
当所述加工、所述加工处理位置、所述加工步骤、所述加工装置、所述调整处理位置、所述位置调整步骤和所述位置调整装置分别被定义为第一加工、第一加工处理位置、第一加工步骤、第一加工装置、第一调整处理位置、第一位置调整步骤和第一位置调整装置时,
所述方法还包括:
沿所述输送方向间隔地对所述连续片材的各部分执行第三加工的第三加工步骤,所述第三加工步骤由第三加工装置在沿所述输送方向位于所述加工处理部中的所述第一加工处理位置和所述第一调整处理位置下游的第三加工处理位置处执行,各部分均对应于所述吸收性物品;
在沿所述输送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加工处理位置和所述第一调整处理位置下游的第三调整处理位置处使用第三位置调整装置沿CD方向调整所述连续片材的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的位置的第三位置调整步骤;和
在沿所述输送方向位于所述第三加工处理位置和所述第三调整处理位置下游的第三检测处理位置处检测留在所述连续片材上的第三加工痕迹并输出第三检测结果的第三检测步骤,其中,
所述第三加工装置基于所述第三检测结果改变执行所述第三加工的定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通过使用连续片材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方法,其中,
所述供应步骤使用从材料卷进给所述连续片材的进给装置,
所述进给装置沿着在平面图中与X方向一致的进给方向进给和输送所述连续片材,而所述加工处理部沿着与Y方向一致的输送方向输送所述连续片材,所述Y方向在所述平面图中与所述X方向相交,
通过使所述连续片材围绕沿所述输送方向布置在所述进给装置和所述加工处理部之间的位置处的杆状输送方向改变构件运行而使所述连续片材的输送方向从所述X方向改变成所述Y方向,并且
调整所述张力的张力调整装置沿所述输送方向布置在所述杆状输送方向改变构件和所述加工处理部之间的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通过使用连续片材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方法,其中,
当所述张力调整装置被定义为下游张力调整装置时,
上游张力调整装置沿所述输送方向布置在所述进给装置和所述杆状输送方向改变构件之间,所述上游张力调整装置构造成控制所述进给装置的进给操作,使得由所述进给装置进给的所述连续片材的张力被调整为预定值。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通过使用连续片材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方法,其中,
所述供应步骤使用从材料卷进给所述连续片材的进给装置,并且所述供应步骤包括在所述张力调整装置调整从所述材料卷进给的所述连续片材的张力之后将所述连续片材供应至所述加工处理部,
所述张力调整装置包括浮动辊,所述浮动辊被引导以便能够沿预定方向移动,
通过使所述连续片材围绕所述浮动辊运行而形成所述连续片材的环,同时一致动器在沿预定方向增加环的尺寸的方向上对所述浮动辊施加负载,所述负载的大小对应于所述连续片材的张力的目标值,以及
基于所述检测结果改变所述目标值。
10.一种用于通过使用连续片材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设备,该设备包括:
供应处理部,所述供应处理部通过沿输送方向输送所述连续片材而将所述连续片材转移和供应至加工处理部,所述输送方向与所述连续片材连续的连续方向一致;
加工装置,所述加工装置在所述加工处理部中的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加工处理位置处沿所述输送方向间隔地对所述连续片材的各部分执行加工,各部分均对应于所述吸收性物品;
位置调整装置,所述位置调整装置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调整处理位置处沿CD方向调整所述连续片材的CD方向上的端部部分的位置,所述CD方向与所述连续片材的所述输送方向相交;和
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在沿所述输送方向位于所述加工处理位置和所述调整处理位置下游的检测处理位置处检测留在所述连续片材上的加工痕迹并输出检测结果,
所述供应处理部构造成基于所述检测结果调整所述连续片材在转移到所述加工处理部时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张力。
CN201680086770.XA 2016-06-16 2016-06-16 用于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 Active CN1093105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67960 WO2017216927A1 (ja) 2016-06-16 2016-06-16 吸収性物品に係るシート状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10533A true CN109310533A (zh) 2019-02-05
CN109310533B CN109310533B (zh) 2020-03-10

Family

ID=59061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6770.XA Active CN109310533B (zh) 2016-06-16 2016-06-16 用于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473219B1 (zh)
JP (1) JP6145586B1 (zh)
CN (1) CN109310533B (zh)
WO (1) WO20172169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83064B2 (ja) * 2017-12-28 2021-12-1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製造装置
CN114728485B (zh) * 2019-12-11 2023-08-25 户谷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位置对准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512566A (ja) * 1996-11-13 2002-04-23 キンバリー クラーク ワールドワイド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連続移動層の可変引張プロセス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05080827A (ja) * 2003-09-08 2005-03-31 Oji Paper Co Ltd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JP2008143699A (ja) * 2006-12-13 2008-06-26 Kao Corp 搬送ウエブの位置制御方法
EP1983395A1 (en) * 2002-08-07 2008-10-22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utosetpoint registration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associated with a web converting manufacturing proces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97566A (ja) * 1986-10-13 1988-04-28 Tokyo Kikai Seisakusho Ltd 輪転機における料紙切断位置自動調整装置
JPS63136660U (zh) * 1987-02-27 1988-09-08
US6444064B1 (en) * 1997-12-19 2002-09-03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Registration system for phasing simultaneously advancing webs of material having variable pitch lengths
US7014083B2 (en) * 2002-10-17 2006-03-21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width of web material
JP4503929B2 (ja) * 2003-01-14 2010-07-1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連続して走行するウエブの側縁をガイドする方法およ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512566A (ja) * 1996-11-13 2002-04-23 キンバリー クラーク ワールドワイド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連続移動層の可変引張プロセスおよびその装置
EP1983395A1 (en) * 2002-08-07 2008-10-22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utosetpoint registration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associated with a web converting manufacturing process
JP2005080827A (ja) * 2003-09-08 2005-03-31 Oji Paper Co Ltd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JP2008143699A (ja) * 2006-12-13 2008-06-26 Kao Corp 搬送ウエブの位置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73219B1 (en) 2020-03-25
CN109310533B (zh) 2020-03-10
JPWO2017216927A1 (ja) 2018-06-28
WO2017216927A1 (ja) 2017-12-21
EP3473219A1 (en) 2019-04-24
JP6145586B1 (ja) 2017-06-14
EP3473219A4 (en) 2019-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1366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disposable worn article
US7380747B2 (en) Through-roll profile unwind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US926567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disposable worn article
JP2010131111A (ja) シートの折り返し装置並びに該装置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
CN102341330B (zh) 输送器和制造吸收性物品的方法
CN109310533A (zh) 用于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
CN109069303B (zh) 用于制造与吸收性物品相关的片状构件的方法和设备
JP6145554B1 (ja) 吸収性物品に係るシート状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7085324B2 (ja) 包装体製造方法、及び、包装体製造装置
CN107920927A (zh) 用于制造与吸收性物品相关联的片状构件的方法和设备
CN106414287B (zh) 用于控制纤网退绕的设备和方法
CN107613919B (zh) 片材固定方法以及片材固定装置
JP5855933B2 (ja) 複合材及び使い捨ておむつの製造方法
CN107635517B (zh) 吸收性物品的片状部件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JP5895044B1 (ja) 折り畳み装置及び折り畳み方法
JP5198244B2 (ja) 部材の搬送軌道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23034554A (ja)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CN107530200A (zh) 连续片材的输送控制方法以及切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