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03918B - 调风器 - Google Patents

调风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03918B
CN109203918B CN201810688367.5A CN201810688367A CN109203918B CN 109203918 B CN109203918 B CN 109203918B CN 201810688367 A CN201810688367 A CN 201810688367A CN 109203918 B CN109203918 B CN 1092039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
upstream
air
annular
down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883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03918A (zh
Inventor
松泽洋介
牧村英和
小松正幸
高田宏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Toyota Motor Corp
Howa Plas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Industries Corp
Toyota Motor Corp
Howa Plas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Industries Corp, Toyota Motor Corp, Howa Plas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ta Industr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203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039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039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039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 B60H1/3428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using a set of pivoting shutters and a pivoting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65Control members, e.g. levers or kno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 B60H1/3435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using only a pivoting fram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24F13/075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having parallel rods or lamellae directing the outflow, e.g. the rods or lamellae being individually adjusta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082Grilles, registers or guar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5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with parallel simultaneously tiltable lamella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2001/3471Details of actu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2001/3471Details of actuators
    • B60H2001/3478Details of actuators acting on additional damper do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风器,其包括环状的翅片,能够抑制零件个数的增加,并且能够提高调节空气的指向性。前翅片(15)包括环状的环状翅片部(41)。在边框(13)的在空气吹出口(31)的宽度方向(上下方向)上相对的内周面形成有上游侧倾斜面(91、92)。上游侧倾斜面(91、92)随着从送风方向(22)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去而向靠近环状翅片部(41)的方向倾斜。在送风方向(22)上流动的调节空气被上游侧倾斜面(91、92)向环状翅片部(41)侧引导。

Description

调风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汽车的用于进行换气、空气调节的空气吹出口使用的调风器。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存在有一种调风器,该调风器配置于汽车的仪表板,在用于将经空气调节装置调节后的调节空气向车内吹出的空气吹出口使用(例如专利文献1等)。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调风器在细长形状的空气吹出口的内侧设有前翅片。前翅片包括沿着空气吹出口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环状翅片部以及配置在环状翅片部的内侧且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引导板。引导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与环状翅片部的内周面连接。操作捏手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安装于引导板。前翅片利用从环状翅片部的外周面突出的轴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于送风筒(日文:リテーナ)的前端部。并且,使用者通过操作操作捏手使前翅片向空气吹出口的宽度方向转动,从而使环状翅片部和引导板转动,而对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进行调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5771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这种的调风器存在这样的情况:在通风路径变窄的部分等,调节空气的风速加速。具体而言,例如,在上述的包括细长形状的空气吹出口的调风器中,在宽度方向上通风路径的宽度变窄,在该变窄的通风路径内调节空气的流动发生变动。在吹送具有一定程度的送风压力的调节空气的情况下,调节空气在通过通风路径时在宽度方向上被节流,在通风路径的送风方向上加速。
例如,通风路径在宽度方向上的被前翅片的环状翅片部的外周面和空气吹出口的内周面夹着的部分变窄。因此,调节空气在环状翅片部的外侧流动时会加速。在使前翅片的朝向变更为空气吹出口的宽度方向的情况下,从环状翅片部内通过且因前翅片而变更了送风方向的调节空气受到从环状翅片部的外侧的间隙通过、即从较窄的通风路径通过而加速了的调节空气的影响。调节空气难以在前翅片所朝向的方向上流动。结果,有可能无法充分变更吹出方向,而调节空气的指向性降低。
另一方面,在环状翅片部的外侧设有与环状翅片部联动地转动的辅助翅片的情况下,从环状翅片部的外侧的间隙通过的调节空气因辅助翅片而容易在前翅片所朝向的方向上流动。但是,为了确保指向性,需要设置辅助翅片、用于使辅助翅片联动的连杆构件等,导致零件个数的增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风器,该调风器包括环状的翅片,能够抑制零件个数的增加,并且能够提高调节空气的指向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申请公开一种调风器,其包括:边框,其形成有在一方向上较长的细长的空气吹出口;送风筒,其呈与所述空气吹出口连通的筒状,向送风方向吹送调节空气,该送风方向是朝向所述空气吹出口去的方向;以及可动翅片,其设于所述空气吹出口的内侧,所述可动翅片具有:环状翅片部,其呈具有沿着所述送风方向贯通地形成的贯通孔的环状,沿着所述空气吹出口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以及轴部,其设于所述环状翅片部的外周部,将所述环状翅片部支承为能够转动,所述边框具有上游侧倾斜面,该上游侧倾斜面形成于在所述空气吹出口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所述内周面,所述上游侧倾斜面随着从所述送风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去而向靠近所述环状翅片部的方向倾斜。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申请的调风器,能够抑制零件个数的增加,并且能够提高调节空气的指向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调风器的主视图。
图2是调风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表示沿着图1所示的A-A线剖切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沿着图1所示的B-B线剖切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5是调风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从前方观察前翅片而看到的立体图。
图7是从后方观察前翅片而看到的立体图。
图8是前翅片的左视图。
图9是调风器的俯视图。
图10是调风器的后视图。
图11是从后方观察边框而看到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使操作捏手向左方向滑行移动而将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调整为左方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使操作捏手向上方转动而将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调整为上方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使操作捏手向下方转动而将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调整为下方的状态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调风器;11、送风筒;13、边框;15、前翅片(可动翅片);15A、上游侧端部;22、送风方向;31、空气吹出口;41、环状翅片部;41A、贯通孔;43A、43B、翅片轴(轴部);43C、辅助支承轴(限制部);61B、***孔(限制部);91、92、上游侧倾斜面;91B、92B、下游侧端部;93、94、下游侧倾斜面;101、上游侧开口部;103、翅片倾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边参照附图边说明将本申请的调风器具体化为调风器10的一实施方式,该调风器10配置于在汽车等的车室前方配置的仪表板,用于将经空气调节装置调节后的调节空气向车室内吹出。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所示,以本实施方式的调风器10的送风方向的下游侧(即,车室侧)为前方,以送风方向的上游侧(即,空气调节装置侧)为后方进行说明。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利用在调风器10的前方与调风器10正对的使用者的视觉角度定义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并进行说明。并且,图1示出了操作捏手63配置于初始位置,前翅片15沿着左右方向,后翅片17沿着上下方向,不改变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的状态(以下,有时称作空档状态)。
(调风器的结构)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调风器10的主视图。图2是调风器10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表示沿着图1所示的A-A线剖切的截面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沿着图1所示的B-B线剖切的截面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调风器10用于将经空气调节装置调节后的调节空气向车室内吹出。如图1~图4所示,调风器10包括送风筒11、边框13、前翅片15、后翅片17和风门板19等。
送风筒11呈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筒状。在送风筒11的内部形成有通风路径21(参照图3)。送风筒11的后端部借助通风路径21与空气调节装置(未图示)连接。在边框13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一方向的一个例子)上较长的细长的空气吹出口31。送风筒11呈与边框13的空气吹出口31连通的筒状,用于向朝向空气吹出口31的方向、即送风方向22吹送调节空气。通风路径21(送风筒11)的由与送风方向22正交的平面剖切的截面形状呈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形状。
图5示出了调风器1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4及图5所示,送风筒11呈向与前后方向成预定角度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右斜后方)弯曲的筒状。由此,能够使在通风路径21内向送风方向22流动的调节空气与弯曲的送风筒11的内壁碰撞而加速。结果,加速了的调节空气与后述的后翅片17碰撞,而使调节空气的左右方向上的指向性提高。
如图1~图4所示,边框13是配置在送风筒11的前面的构件。边框13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空气吹出口31,安装于送风筒11的前方侧(下游侧)的开口部、即下游侧开口部23(参照图5)。边框13是形成有与下游侧开口部23相匹配的大小的空气吹出口31并且从前面覆盖下游侧开口部23的周缘的框状的构件。边框13通过使被卡合部32的孔与送风筒11的卡合部24的突起卡合而固定于送风筒11。本实施方式的被卡合部32例如在边框13的上侧缘部和下侧缘部各设有两个。空气吹出口31是用于将经空气调节装置调节后的在通风路径21内流动的调节空气朝向调风器10的外部(乘坐者等使用者侧)吹出的孔。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口31呈在左右方向上较长且在上下方向上较短的细长形状,右侧部分的上下方向上的宽度较窄(参照图1)。
(前翅片15的结构)
前翅片15配置在边框13的空气吹出口31(边框13与送风筒11的连接部分)的内侧。前翅片15(可动翅片的一个例子)具有环状翅片部41、翅片轴43A、43B和引导翅片45。环状翅片部41呈具有沿着前后方向(送风方向22)贯通地形成的贯通孔41A的环状,沿着空气吹出口3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延伸设置。
环状翅片部41呈与空气吹出口31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并且呈在左右方向上较长且在上下方向上较短的细长形状(在从正面进行观察时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大致椭圆形),右侧部分的上下方向上的宽度较窄(参照图1)。环状翅片部41为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预定的宽度的板状构件呈环状连接而成的构造。环状翅片部41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上侧平坦部51和下侧平坦部52。并且,环状翅片部41还具有连接上侧平坦部51和下侧平坦部52的左侧端部的左侧部53以及连接上侧平坦部51和下侧平坦部52的右侧端部的右侧部54。
图6是从前方侧的右斜上方观察前翅片15而看到的立体图。图7是从后方侧的右斜上方观察前翅片15而看到的立体图。图8是前翅片15的左视图。如图6~图8所示,上侧平坦部51呈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大致恒定并且沿着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板状。同样地,下侧平坦部52呈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大致恒定并且沿着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板状,右侧的端部部分向上方弯曲。上侧平坦部51和下侧平坦部52的翅片内周面55在上下方向(上侧平坦部51和下侧平坦部52的厚度方向)上相对。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上侧平坦部51和下侧平坦部52除右侧部分之外以彼此大致平行的状态配置。
本实施方式的下侧平坦部52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上侧平坦部51长。图9是调风器10的俯视图。如图9所示,在空档状态下,下侧平坦部52的前端部(下游侧的端部)位于比上侧平坦部51的前端部靠前方侧的位置。上侧平坦部51配置在与边框13的上侧框部33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位置。上侧平坦部51的翅片外周面56与上侧框部33的内周面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并且,下侧平坦部52配置在与边框13的下侧框部34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位置。下侧平坦部52的翅片外周面56与下侧框部34的内周面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因而,在本实施方式的边框13中,在空档状态下,下侧框部34的前端部(下游侧的端部)位于比上侧平坦部51的前端部靠前方侧的位置。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调风器10的前面随着从上方朝向下方去而向前方侧倾斜,与上端部相比,下端部向前方突出。由此,从前方(车室侧)看到的调风器10的外观性得到提高。另外,也可以做成这样的结构:上侧平坦部51、下侧平坦部52的前端部在前后方向上位置相同,调风器10的前面不倾斜。
另外,如图6~图8所示,左侧部53的上端与上侧平坦部51的左端部连接,下端与下侧平坦部52的左端部连接。左侧部53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与上侧平坦部51和下侧平坦部52的宽度相匹配地随着从上方朝向下方去而逐渐变大(参照图8)。翅片轴43A设于左侧部53,从左侧部53的翅片外周面56向左侧(外侧)突出。翅片轴43A的旋转轴线(轴线方向X1)为沿着左右方向的方向。翅片轴43A***被设于由边框13和送风筒11保持的轴承构件61(参照图4及图5参照)的***孔61A,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轴承构件61(边框13和送风筒11)。
同样地,环状翅片部41的右侧部54的上端与上侧平坦部51的右端部连接,下端与下侧平坦部52的向右上方弯曲的右端部连接。翅片轴43B设于右侧部54,从右侧部54的翅片外周面56向右侧(外侧)突出。翅片轴43B的旋转轴线(轴线方向X1)为沿着左右方向的方向。翅片轴43B***被设于送风筒11的右侧的侧壁26(参照图4)的***孔26A,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侧壁26(送风筒11)。
两个翅片轴43A、43B分别设于环状翅片部41的外周部(翅片外周面56),并且是设于前翅片15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前翅片15能够以两个翅片轴43A、43B的轴线方向X1为中心转动、即能够以沿着左右方向的轴线方向X1为中心朝向上下方向转动。另外,如图8所示,在左侧部53除翅片轴43A之外还设有辅助支承轴43C。辅助支承轴43C配置在比翅片轴43A靠上游侧的位置。辅助支承轴43C***轴承构件61的***孔61B(参照图4及图5)。***孔61B比供翅片轴43A***的***孔61A大,例如,在上下方向上扩大。本实施方式的前翅片15向上下方向的转动因辅助支承轴43C与***孔61B卡合而被限制。
另外,如图6~图8所示,引导翅片45设在环状翅片部41的内侧,并且是设在前翅片15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即与翅片轴43A、43B的位置对准地设置。引导翅片45呈沿着左右方向、即沿着翅片轴43A、43B的轴线方向X1延伸设置的板状。引导翅片45具有与右侧部54及左侧部53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引导翅片45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与环状翅片部41(右侧部54及左侧部53)的翅片内周面55连接。
在引导翅片45安装有操作捏手63。如图5所示,操作捏手63包括盖63A、后部盖63B和支承构件63C。通过将引导翅片45贯穿于将盖63A和后部盖63B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贯穿孔,而将操作捏手63以能够向左右方向滑动的方式安装于引导翅片45。盖63A和后部盖63B在组装在一起的状态下成为覆盖引导翅片45的状态。支承构件63C配置在引导翅片45的前方侧,用于对操作捏手63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进行定位。操作捏手63向左右方向的移动因形成于引导翅片45的中央部的卡合部45A与后部盖63B卡合而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参照图4)。
在本实施方式的调风器10中,通过向上下方向操作操作捏手63,而使前翅片15(环状翅片部41和引导翅片45)向上下方向转动。由此,从上方朝向下方依次配置的上侧平坦部51、引导翅片45和下侧平坦部52彼此联动地向上下方向转动。结果,从空气吹出口31吹出的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被沿上下方向调整。
(后翅片17的结构)
如图5所示,在送风筒11的下游侧开口部23的内部配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后翅片17。多个后翅片17配置在前翅片15的后方侧(上游侧)。各后翅片17呈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的平面的大致板状。在空档状态下,各后翅片17以相互平行的状态配置,并且使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的一对平面在左右方向上相对。
在多个后翅片17中的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的后翅片17形成有与设于操作捏手63的后部盖63B的臂63E连结的连杆机构71。臂63E形成为呈分叉状向后方侧延伸,并且被设为从左右方向夹持连杆机构71的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连结棒。由此,与操作捏手63向左右方向的滑行移动相应地,向左右方向转动的力经由臂63E和连杆机构71传递至中央的后翅片17。另外,除中央的后翅片17以外的后翅片17除了连杆机构71之外为与中央的后翅片17大致相同的构造。
如图3所示,在各后翅片17的上侧端部且是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设有上侧转动支承轴73。上侧转动支承轴73从后翅片17的上端部向上方突出。同样地,在各后翅片17的下侧端部且是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设有下侧转动支承轴74。下侧转动支承轴74从后翅片17的下端部向下方突出。上侧转动支承轴7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轴承构件75(参照图5),该轴承构件75安装于送风筒11的下游侧开口部23的上部。同样地,下侧转动支承轴7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轴承构件76(参照图5),该轴承构件76安装于送风筒11的下游侧开口部23的下部。由此,各后翅片17能够绕连结上侧转动支承轴73和下侧转动支承轴74的旋转轴线向左右方向转动。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后翅片17为这样的状态:上端配置在比下端靠后方的位置,旋转轴线从沿着上下方向的位置向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了预定角度。因而,后翅片17以上端向后方侧倾斜的状态能够转动地配置。
并且,在各后翅片17的上端部且是后方侧的部分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78。各后翅片17的突出部78利用沿着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连杆构件79(参照图1)相互连结。因此,在一后翅片17向左右方向转动时,其他的全部后翅片17会联动地向左右方向转动。并且,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的后翅片17与操作捏手63的滑行移动相应地转动时,其他的后翅片17会与中央的后翅片17联动地向左右方向转动。因而,在本实施方式的调风器10中,通过使操作捏手63滑行移动,会使全部的后翅片17向左右方向转动,从而能够将从空气吹出口31吹出的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沿左右方向调整。
(风门板19的结构)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后翅片17的后方侧(上游侧)且是送风筒11的通风路径21内设有风门板19。风门板19通过转动来开闭通风路径21,从而供给调节空气或者停止供给调节空气。风门板19形成为与通风路径21的形状相匹配,在图4所示的状态(开放状态)下,呈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形的板状。即,风门板19呈与通风路径21的截面形状相匹配的长方形状。
设于风门板19的右侧端部的轴部81***送风筒11的右侧面而被轴支承。本实施方式的调风器10在送风筒11的左侧面设有用于使风门板19转动的开闭操作机构83。开闭操作机构83具有操作旋钮85、连杆棒86和风门连结构件87。操作旋钮85设于边框13的左侧端部。操作旋钮85以圆弧状的操作部***被设于边框13的左侧部分的捏手开口部36的状态被边框13保持为能够旋转。使用者通过使操作旋钮85的自捏手开口部36暴露的操作部旋转,来使操作旋钮85向上下方向转动。
连杆棒86呈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棒状,前端部与操作旋钮85连结。并且,连杆棒86的后端部与风门连结构件87连结。连杆棒86用将操作旋钮85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向风门连结构件87。风门连结构件87将风门板19的左侧端部的中央部支承为能够旋转。风门板19随着风门连结构件87的转动而向上下方向转动。因而,风门板19随着传递操作旋钮85的旋转驱动力而转动的风门连结构件87的旋转而进行转动。使用者能够通过操作操作旋钮85使风门板19转动,从而利用风门板19开闭通风路径21。
在风门板19的周围设有软质密封构件89。软质密封构件89设于风门板19的整周。图10是从后方观察调风器10而看到的后视图。如图10所示,在送风筒11的上侧的内周面设有软性密封构件28。软性密封构件28与风门板19的旋转位置对准地设置。使风门板19转动并成为平面沿着上下方向的状态,使外周的软质密封构件89与送风筒11的内周面、软性密封构件28弹性接触,从而将通风路径21堵塞。其中,送风筒11也可以在内周面的整周都设有软性密封构件28。并且,送风筒11也可以不设置软性密封构件28。
(关于边框13的倾斜面)
本实施方式的边框13在内周面具有倾斜面。详细而言,图11是从后方观察边框13而看到的立体图。如图3和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边框13在空气吹出口31的宽度方向(上下方向)上相对的内周面、即上方侧和下方侧的内周面分别形成有上游侧倾斜面91、92。上游侧倾斜面91、92随着从送风方向22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去、即从后方朝向前方去而向靠近环状翅片部41的内侧方向倾斜。上游侧倾斜面91、92沿着左右方向连续地形成于边框13的空气吹出口31。因此,上游侧倾斜面91沿着左右方向整体形成于空气吹出口31的上部的开口(参照图11)。同样地,上游侧倾斜面92沿着左右方向整体形成于空气吹出口31的下部的开口(参照图11)。因而,本实施方式的上游侧倾斜面91、92均与环状翅片部4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相匹配地沿着空气吹出口3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连续地形成。另外,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上游侧倾斜面91、92不是形成于空气吹出口31的左右方向上的整个区域,而是仅形成于一部分区域。
上游侧倾斜面91、92以与前后方向(送风方向22)成预定角度的方式倾斜。上方侧的上游侧倾斜面91的上游侧端部91A配置于送风筒11(下游侧开口部23)的前端部、即送风筒11与边框13的连接部分。并且,上游侧倾斜面91的下游侧端部91B位于与环状翅片部41的上侧平坦部51的上游侧端部15A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位置。沿着送风方向22流经通风路径21的调节空气沿着上游侧倾斜面91朝向上侧平坦部51的翅片外周面56地向下方吹送。
下方侧的上游侧倾斜面92的上游侧端部92A配置于送风筒11(下游侧开口部23)的前端部、即送风筒11与边框13的连接部分。并且,上游侧倾斜面92的下游侧端部92B位于与环状翅片部41的下侧平坦部52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位置。沿着送风方向22流经通风路径21的调节空气沿着上游侧倾斜面92朝向下侧平坦部52的翅片外周面56地向上方吹送。像这样,上游侧倾斜面91、92朝向环状翅片部41的翅片外周面56引导调节空气。因此,上游侧倾斜面91、92的倾斜角度例如根据环状翅片部41的位置、翅片外周面56的形状等设定。另外,边框13的空气吹出口31在上游侧倾斜面91的下游侧端部91B和上游侧倾斜面92的下游侧端部92B的位置较窄。
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边框13形成有与上述上游侧倾斜面91的下游侧端部91B相连续的下游侧倾斜面93。并且,边框13形成有与上游侧倾斜面92的下游侧端部92B相连续的下游侧倾斜面94。两个下游侧倾斜面93、94随着从前后方向(送风方向22)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去而向远离环状翅片部41的方向、即扩大空气吹出口31的方向倾斜。
上方侧的下游侧倾斜面93的上游侧端部与上游侧倾斜面91的下游侧端部91B连接。下游侧倾斜面93随着从后方朝向前方去而向上方倾斜。下游侧倾斜面93的下游侧端部93B位于与上侧平坦部51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位置。
下方侧的下游侧倾斜面94的上游侧端部与上游侧倾斜面92的下游侧端部92B连接。下游侧倾斜面94随着从后方朝向前方去而向下方倾斜。下游侧倾斜面94的下游侧端部94B位于比下侧平坦部52的前端部靠前方侧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下游侧倾斜面93、94的倾斜角度例如如后述那样是与转动至转动被限制的位置的环状翅片部41的翅片外周面56平行的角度(参照图13和图14)。在环状翅片部41的外侧(上方或下方)流动的调节空气因上游侧倾斜面91、92而向环状翅片部41侧吹送,之后沿着环状翅片部41的翅片外周面56和下游侧倾斜面93、94流动。
(关于环状翅片部41的倾斜面、上游端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环状翅片部41在后方侧(上游侧)具有倾斜面。详细而言,如图3和图7所示,环状翅片部41在贯通孔41A的前后方向(送风方向22)的上游侧(后方侧)的开口部、即上游侧开口部101内形成有翅片倾斜面103。本实施方式的翅片倾斜面103形成于呈环状的上游侧开口部101的整周(参照图7)。另外,翅片倾斜面103也可以仅形成于上游侧开口部101的整周上的一部分,还可以仅形成于上游侧开口部101的上侧缘部、或下侧缘部。
翅片倾斜面103形成于环状翅片部41的翅片内周面55。翅片倾斜面103随着从下游侧朝向上游侧去而向贯通孔41A的径向外侧倾斜。因而,在形成有翅片倾斜面103的部分,与前方侧相比,在后方侧,贯通孔41A的内径变大。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翅片倾斜面103在上方侧的部分从上侧平坦部51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形成至后端部。并且,翅片倾斜面103在下方侧的部分从比下侧平坦部52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靠前方(下游)的位置形成至后端部。
并且,作为上游侧开口部101的上游侧的顶端的上游侧端部15A的由与空气吹出口3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正交的平面剖切的截面形状、即图3所示的截面形状呈圆弧状。上游侧端部15A以预定角度呈圆弧状形成,呈带圆角的形状。从上游侧经由通风路径21吹送来的调节空气的一部分与该上游侧端部15A碰撞。
(吹出方向向左右方向的调整)
接着,针对上述结构的调风器10,说明将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向上下左右调整的方法。首先,说明将空气的吹出方向向左右调整的情况。在此,以图3和图4所示的引导翅片45的前端和后端位于同一高度并且后翅片17的前端和后端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同一位置的状态为空档状态。
例如,使用者使操作捏手63相对于引导翅片45在左右方向上滑行移动。图12示出了使操作捏手63向左方向滑动后的状态。例如,使操作捏手63向左方向滑动至与前翅片15的卡合部45A卡合的位置。随着该操作,使操作捏手63滑动的力经由臂63E和连杆机构71传递至中央的后翅片17。
中央的后翅片17随着操作捏手63的滑行移动而向左方向转动。并且,除中央以外的其他后翅片17被连杆构件79(参照图1)传递来转动驱动力,而随着中央的后翅片17的转动而进行转动。后翅片17以前端转向左侧、后端转向右侧的方式转动。像这样,通过使操作捏手63向左方向滑行移动,能够将空气的吹出方向121调整为期望的左方向。另外,在使操作捏手63向右方向滑行移动的情况下,进行与上述的向左方向滑行移动的情况相反的动作,因此省略说明。
(吹出方向向上下方向的调整)
接着,说明将空气的吹出方向121向上下调整的情况。例如,使前翅片15从水平状态(空档状态)向上方转动,将空气的吹出方向121调整为向上。图13示出了使操作捏手63向上方转动后的状态。例如,使用者操作操作捏手63使前翅片15向上方向转动,以前翅片15的前端转向上侧、后端转向下侧的方式进行调整。另外,图13示出了使操作捏手63向上方转动至最大限度的状态。在该情况下,前翅片15因辅助支承轴43C与***孔61B(参照图4)卡合而成为向上方向的转动被限制的状态。
另一方面,连结前翅片15和后翅片17的臂63E随着前翅片15的引导翅片45的转动而向下方移动。臂63E以在左右方向之间夹着连杆机构71的连结棒的方式向下方滑行移动。并没有随着臂63E的移动而从臂63E向连杆机构71传递力,因此中央的后翅片17不会向左右方向转动。后翅片17维持空档状态。结果,全部的后翅片17都维持空档状态。从空气吹出口31吹出的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121因前翅片15而向上方变更。
在此,在以往的没有设置上游侧倾斜面91等的调风器10中,例如,在由上侧平坦部51的翅片外周面56和边框13的内周面夹着的部分,调节空气的通风路径21变窄。因此,调节空气在环状翅片部41(上侧平坦部51)的外侧(上侧)流动时有可能加速。通过上侧平坦部51的上侧且加速了的调节空气与通过环状翅片部41的内侧(上侧平坦部51与引导翅片45之间)且吹出方向121变更为上方的调节空气碰撞。吹出方向121因前翅片15而变更为上方的调节空气由于与通过上侧平坦部51的外侧且加速了的调节空气碰撞而吹出方向121变更为朝向前方吹出调节空气。结果,调节空气难以向前翅片15所朝向的方向流动,调节空气的指向性降低。另外,在使操作捏手63朝向下方的情况下,也同样地,通过环状翅片部41内的调节空气由于通过下侧平坦部52与边框13的内周面之间且加速了的调节空气而吹出方向121变更为朝向前方吹出调节空气。另一方面,在环状翅片部41的翅片外周面56与边框13的内周面之间设有足够的间隙的情况下,通过前翅片15的外侧的调节空气不会因边框13、前翅片15而改变吹出方向121,而是沿着前后方向朝向前方吹出。结果,调节空气的指向性降低。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边框13中,如图13中的箭头所示那样,在上侧平坦部51的上方流动的调节空气被上游侧倾斜面91向上侧平坦部51侧引导。调节空气沿着上游侧倾斜面91朝向上侧平坦部51的翅片外周面56吹送。朝向翅片外周面56去的调节空气与沿着翅片外周面56流动的调节空气汇合、或者与翅片外周面56碰撞而改变送风方向。结果,在上侧平坦部51的上方(外侧)流动的调节空气沿着上侧平坦部51的翅片外周面56流动、或者与翅片外周面56碰撞而朝向上方流动。即,能够将在上侧平坦部51的上方流动的调节空气的送风方向变更为与在环状翅片部41内流动的调节空气的送风方向一致的方向(期望的向上的吹出方向121)。由此,能够提高调节空气的指向性。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边框13在上游侧倾斜面91的下游侧设有下游侧倾斜面93。如图13所示,上侧的下游侧倾斜面93的倾斜角度是与向上方转动至转动被辅助支承轴43C等限制的位置的上侧平坦部51的翅片外周面56大致平行的角度。上侧平坦部51的翅片外周面56与下游侧倾斜面93为大致平行的状态。沿着上游侧倾斜面91流动、沿着上侧平坦部51的翅片外周面56流动的调节空气等经由被上侧平坦部51和下游侧倾斜面93夹着的通风路径向期望的吹出方向121、即上方更可靠地吹送。
并且,被下方的上游侧倾斜面92引导的调节空气被向下侧平坦部52与引导翅片45的上下方向之间(贯通孔41A)引导。由此,能够将沿着上游侧倾斜面92流动的调节空气吹送向期望的吹出方向121(上方)。
同样地,图14示出了使操作捏手63向下方转动后的状态。例如,使用者操作操作捏手63使前翅片15向下方转动,以前翅片15的前端转向下侧、后端转向上侧的方式进行调整。另外,图14示出了使操作捏手63向下方转动至最大限度的状态。在该情况下,前翅片15因辅助支承轴43C与***孔61B(参照图4)卡合而成为向下方向的转动被限制的状态。
如图14中的箭头所示,在下侧平坦部52的下方流动的调节空气被上游侧倾斜面92向下侧平坦部52侧引导。朝向下侧平坦部52去的调节空气与沿着下侧平坦部52的翅片外周面56流动的调节空气汇合、或者与翅片外周面56碰撞而改变送风方向。结果,在下侧平坦部52的下方(外侧)流动的调节空气沿着下侧平坦部52的翅片外周面56流动、或者与翅片外周面56碰撞而朝向下方流动。由此,能够提高调节空气的指向性。
此外,如图14所示,下侧的下游侧倾斜面94的倾斜角度是与向下方转动至转动被辅助支承轴43C等限制的位置的下侧平坦部52的翅片外周面56大致平行的角度。下侧平坦部52的翅片外周面56与下游侧倾斜面94为大致平行的状态。沿着上游侧倾斜面92流动、沿着下侧平坦部52的翅片外周面56流动的调节空气等经由被下侧平坦部52和下游侧倾斜面94夹着的通风路径向期望的吹出方向121、即下方更可靠地吹送。
另外,被上方的上游侧倾斜面91引导的调节空气被向上侧平坦部51与引导翅片45的上下方向之间(贯通孔41A)引导。由此,能够将沿着上游侧倾斜面91流动的调节空气吹送向期望的吹出方向121(下方)。像这样,通过使操作捏手63向上下方向转动,能够将空气的吹出方向121调整为期望的上下方向。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环状翅片部41在上游侧的部分形成有翅片倾斜面103。在形成有翅片倾斜面103的部分,与前方侧相比,在后方侧,贯通孔41A(参照图7)的内径变大。即,环状翅片部41成为将上游侧开口部101(参照图7)开口得较大的形状。由此,例如,在图13所示的情况下,能够使更多的沿着下侧的上游侧倾斜面92朝向上方流动的调节空气进入环状翅片部41内(下侧平坦部52与引导翅片45之间)。另外,在图14所示的情况下,能够使更多的沿着上侧的上游侧倾斜面91朝向下方流动的调节空气进入环状翅片部41内(上侧平坦部51与引导翅片45之间)。结果,能够使更多的调节空气经由贯通孔41A流动,由前翅片15将送风方向22向期望的吹出方向121变更。由此,能够谋求进一步提高调节空气的指向性。
其中,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前翅片15是可动翅片的一个例子。翅片轴43A、43B是轴部的一个例子。辅助支承轴43C及***孔61B是限制部的一个例子。
以上,采用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取得以下的效果。
(1)本实施方式的调风器10包括:边框13,其形成有在一方向(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细长的空气吹出口31;送风筒11,其呈与空气吹出口31连通的筒状,向朝向空气吹出口31的方向即送风方向22吹送调节空气;以及前翅片15(可动翅片),其设于空气吹出口31的内侧。前翅片15具有:环状翅片部41,其呈具有沿着送风方向22贯通地形成的贯通孔41A的环状,沿着空气吹出口3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延伸设置;以及翅片轴43A、43B(轴部),其设于环状翅片部41的外周部,将环状翅片部41支承为能够转动。边框13具有上游侧倾斜面91、92,该上游侧倾斜面91、92形成于在空气吹出口31的宽度方向(上下方向)上相对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内周面。上游侧倾斜面91、92随着从送风方向22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去而向靠近环状翅片部41的方向倾斜。
由此,能够通过转动前翅片15(环状翅片部41)来变更从边框13的空气吹出口31吹出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121。另外,上游侧倾斜面91、92形成在边框13的在空气吹出口31的宽度方向(上下方向)上相对的内周面,随着从送风方向22的上游侧向下游侧去而向靠近环状翅片部41的方向(边框13的内侧)倾斜。
这里,对于调节空气的通风路径21,在空气吹出口31的宽度方向(上下方向)上,在由环状翅片部41的翅片外周面56与边框13的内周面夹着的部分有可能变窄。在环状翅片部41的外侧流动且流过通风路径21的该变窄的部分的调节空气沿着上游侧倾斜面91、92流动,向环状翅片部41侧吹送。在环状翅片部41的外侧流动的调节空气与沿着环状翅片部41的翅片外周面56流动的调节空气汇合等,欲沿着环状翅片部41的翅片外周面56流动。由此,在环状翅片部41的外侧流动的调节空气沿着环状翅片部41的翅片外周面56流动,向在环状翅片部41(贯通孔41A)内流动的调节空气的送风方向22、即期望的吹出方向121流动。结果,能够提高调节空气在前翅片15的转动方向上的指向性。
另外,不需要设置与环状翅片部41联动地转动的辅助翅片等,通过在边框13的内周面设有上游侧倾斜面91、92就能够提高指向性。另外,在一个翅片轴43A、43B上设置环状的环状翅片部41,从而能够增加一个轴上的翅片的个数,提高调节空气的指向性。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轴(翅片轴43A、43B)设有三个翅片(上侧平坦部51、下侧平坦部52、引导翅片45)。因而,本实施方式的调风器10中,能够抑制零件个数的增加,并提高调节空气的指向性。
(2)另外,上游侧倾斜面91、92与环状翅片部41的在空气吹出口3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相匹配地沿着空气吹出口3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连续地形成。
由此,上游侧倾斜面91、92与环状翅片部41的长度相匹配地沿着左右方向(长度方向)连续地形成。在空气吹出口31的内周面,在与环状翅片部41相对的位置形成上游侧倾斜面91、92。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转动前翅片15时的调节空气的指向性。
(3)另外,边框13具有与上游侧倾斜面91、92的下游侧端部91B、92B连续地形成的下游侧倾斜面93、94。下游侧倾斜面93、94随着从送风方向22的上游侧向下游侧去而向远离环状翅片部41的方向(上方或者下方)倾斜。
由此,在环状翅片部41的外侧流动的调节空气因上游侧倾斜面91、92而吹向环状翅片部41侧之后,沿着环状翅片部41的翅片外周面56和下游侧倾斜面93、94地流动。因此,使下游侧倾斜面93、94的倾斜角度为与吹出方向121相应的角度,能够进一步提高调节空气的指向性。
(4)另外,环状翅片部41具有翅片倾斜面103,翅片倾斜面103形成在上游侧开口部101内,上游侧开口部101是贯通孔41A的送风方向22的上游侧的开口部。翅片倾斜面103随着从送风方向22的下游侧向上游侧去而向贯通孔41A的径向外侧倾斜。
由此,对于环状翅片部41,通过设有翅片倾斜面103,能够使上游侧开口部101的内径较大。这样,例如,在转动前翅片15的情况下,能够使因上游侧倾斜面91、92而送风方向22被变更为朝向环状翅片部41的方向的调节空气进入环状翅片部41(贯通孔41A)内,并沿着环状翅片部41的翅片内周面55流动(参照图13及图14中的箭头)。结果,能够提高调节空气的指向性。
(5)另外,在呈环状的上游侧开口部101的整周都形成有翅片倾斜面103。
由此,在上游侧开口部101的整周都设有翅片倾斜面103,从而能够使更多的因上游侧倾斜面91、92而被变更了送风方向22的调节空气进入环状翅片部41内,能够期待进一步提高指向性。
(6)另外,环状翅片部41具有上游侧开口部101,上游侧开口部101是贯通孔41A的送风方向22的上游侧的开口部。上游侧开口部101的上游侧的顶端(上游侧端部15A)的由与空气吹出口3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正交的平面剖切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参照图3)。
这里,例如,在环状翅片部41的上游侧的顶端(上游侧端部15A)由端面构成的情况下,从上游流过来的调节空气与环状翅片部41的端面(上游侧端部15A)发生碰撞,以远离环状翅片部41的方式流动,可能会产生漩涡。这样,可能会产生风噪声等异常噪声。对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调风器10中,环状翅片部41的上游侧端部15A形成为圆弧状,从而能够使自上游流过来的调节空气沿着环状翅片部41的表面地流动,能够抑制漩涡的产生。这样,能够抑制产生异常噪声。
(7)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调风器10包括对前翅片15(可动翅片)的转动位置进行限制的限制部(辅助支承轴43C及***孔61B)。下游侧倾斜面93、94的倾斜角度是与转动至被限制部(辅助支承轴43C等)限制的位置的环状翅片部41平行的角度(参照图13及图14)。
由此,下游侧倾斜面93、94的倾斜角度是与转动至转动被限制的位置的环状翅片部41的表面平行的角度,从而能够进一步可靠地谋求提高调节空气在环状翅片部41的转动范围、即吹出方向121能够变更的范围内的指向性。并且,在转动至最大摆幅的情况下,下游侧倾斜面93、94与环状翅片部41成为平行的状态,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指向性。
另外,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定,能够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良、变形,这是不言而喻的。
例如,将空气吹出口31设置为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置为沿着上下方向、与左右方向成预定角度的方向延伸。
另外,调风器10也可以不具有后翅片17。
另外,边框13也可以是仅具有上游侧倾斜面91、92中的某一者(上游侧倾斜面91或者上游侧倾斜面92)的结构。
另外,上游侧倾斜面91、92与环状翅片部41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相匹配地沿着左右方向连续地形成,但不限于此。上游侧倾斜面91、92也可以形成于边框13的内周面的一部分,还可以在左右方向上分割为多个地形成。
另外,在边框13的上游侧开口部101的整周都形成有翅片倾斜面103,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上游侧开口部101的整周上的一部分、整周上的多处形成有翅片倾斜面103。
另外,环状翅片部41也可以不具有翅片倾斜面103。
另外,前翅片15的上游侧的顶端部即上游侧端部15A构成为圆弧状,但不限于此。上游侧端部15A也可以具有与送风方向22正交的平面。另外,上游侧端部15A也可以具有与送风方向22成预定角度的倾斜面。
另外,调风器10也可以是不具有限制部(辅助支承轴43C及***孔61B)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前翅片15能够转动至与边框13等接触而转动被限制的位置。
另外,前翅片15也可以不具有引导翅片45。

Claims (8)

1.一种调风器,其中,
该调风器包括:
边框,其形成有在一方向上较长的细长的空气吹出口;
送风筒,其呈与所述空气吹出口连通的筒状,向送风方向引导调节空气,该送风方向是朝向所述空气吹出口去的方向;以及
可动翅片,其设于所述空气吹出口的内侧,
所述可动翅片具有:
环状翅片部,其呈具有沿着所述送风方向贯通地形成的贯通孔的环状,沿着所述空气吹出口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轴部,其设于所述环状翅片部的外周部,将所述环状翅片部支承为能够转动;以及
内侧翅片,其呈沿着所述空气吹出口的所述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板状,所述内侧翅片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环状翅片部的侧部的内周面,所述内侧翅片与所述环状翅片部一体地旋转,
所述边框具有上游侧倾斜面,该上游侧倾斜面形成于在所述空气吹出口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所述内周面,
所述上游侧倾斜面随着从所述送风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去而向靠近所述环状翅片部的方向倾斜,所述上游侧倾斜面配置成在所述上游侧倾斜面与所述环状翅片部的外周面之间设有间隙,将在所述上游侧倾斜面和所述环状翅片部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中流动的调节空气向所述环状翅片部的外周面引导,
所述内侧翅片具有比沿着所述轴部的轴线方向的直线的位置向所述送风方向上的上游侧突出的板状部和向所述送风方向上的下游侧突出的板状部,所述内侧翅片的所述送风方向上的宽度与所述环状翅片部的侧部的所述送风方向上的宽度大致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风器,其中,
所述边框具有与所述上游侧倾斜面的下游侧端部连续地形成的下游侧倾斜面,
所述下游侧倾斜面随着从所述送风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去而向远离所述环状翅片部的方向倾斜。
3.一种调风器,其中,
该调风器包括:
边框,其形成有在一方向上较长的细长的空气吹出口;
送风筒,其呈与所述空气吹出口连通的筒状,向送风方向引导调节空气,该送风方向是朝向所述空气吹出口去的方向;以及
可动翅片,其设于所述空气吹出口的内侧,
所述可动翅片具有:
环状翅片部,其呈具有沿着所述送风方向贯通地形成的贯通孔的环状,沿着所述空气吹出口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环状翅片部的内周面连接有内侧翅片,所述环状翅片部具有将所述内侧翅片夹在中间地配置的第1平坦部和第2平坦部;以及
轴部,其设于所述环状翅片部的外周部,将所述环状翅片部支承为能够转动,
所述边框具有:
一对上游侧倾斜面,该一对上游侧倾斜面形成于在所述空气吹出口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各个内周面;以及
一对下游侧倾斜面,该一对下游侧倾斜面与一对所述上游侧倾斜面各自的下游侧端部连续地形成,
一对所述上游侧倾斜面各自随着从所述送风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去而向靠近所述环状翅片部的方向倾斜,
一对所述下游侧倾斜面各自随着从所述送风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去而向远离所述环状翅片部的方向倾斜,
在利用与所述空气吹出口的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剖切的剖面的剖视下,所述轴部的旋转轴线在所述送风方向上配置于将一对所述上游侧倾斜面各自的所述下游侧端部相互连结的直线与所述环状翅片部的下游侧端部之间,
所述内侧翅片呈沿着所述空气吹出口的所述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板状,所述内侧翅片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环状翅片部的侧部的所述内周面,所述内侧翅片与所述环状翅片部一体地旋转,
所述第1平坦部的下游端在所述送风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内侧翅片的下游端靠上游侧的位置,
所述第2平坦部的下游端在所述送风方向上配置于比一对所述上游侧倾斜面各自的所述下游侧端部、以及所述内侧翅片的下游端靠下游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调风器,其中,
所述上游侧倾斜面与所述环状翅片部的在所述空气吹出口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相匹配地沿着所述空气吹出口的所述长度方向连续地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调风器,其中,
所述环状翅片部具有翅片倾斜面,该翅片倾斜面形成在上游侧开口部内,该上游侧开口部是所述贯通孔的所述送风方向的上游侧的开口部,
所述翅片倾斜面随着从所述送风方向的下游侧朝向上游侧去而向所述贯通孔的径向外侧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风器,其中,
在呈环状的所述上游侧开口部的整周都形成有所述翅片倾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调风器,其中,
所述环状翅片部具有上游侧开口部,该上游侧开口部是所述贯通孔的所述送风方向的上游侧的开口部,
所述上游侧开口部的上游侧的顶端的由与所述空气吹出口的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剖切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调风器,其中,
该调风器包括对所述可动翅片的转动位置进行限制的限制部,
所述下游侧倾斜面的倾斜角度是与转动至被所述限制部限制的位置的所述环状翅片部平行的角度。
CN201810688367.5A 2017-06-30 2018-06-28 调风器 Active CN1092039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29615A JP7013149B2 (ja) 2017-06-30 2017-06-30 レジスタ
JP2017-129615 2017-06-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03918A CN109203918A (zh) 2019-01-15
CN109203918B true CN109203918B (zh) 2022-04-29

Family

ID=64661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88367.5A Active CN109203918B (zh) 2017-06-30 2018-06-28 调风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51844B2 (zh)
JP (1) JP7013149B2 (zh)
CN (1) CN109203918B (zh)
DE (1) DE1020181154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93481B2 (ja) * 2018-01-24 2021-06-2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レジスタ
JP7267074B2 (ja) * 2019-04-09 2023-05-01 豊和化成株式会社 レジスタ
CN112440681A (zh) * 2019-08-31 2021-03-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空调出风结构、车辆空调***及车辆
KR20210117564A (ko) * 2020-03-19 2021-09-29 주식회사 니프코코리아 에어벤트용 윙노브
USD965754S1 (en) * 2020-12-09 2022-10-04 Classic Auto Air Manufacturing LP Vent for vehicle he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N112590501A (zh) * 2020-12-29 2021-04-0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口圆形拨扭安装结构
JP7344932B2 (ja) * 2021-07-21 2023-09-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装置の吹出構造体
KR102658320B1 (ko) * 2021-12-28 2024-04-18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에어 벤트
FR3133904A1 (fr) * 2022-03-24 2023-09-29 Psa Automobiles Sa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renant un aerateur de planche de bord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64172B2 (ja) * 1996-03-22 2002-03-1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ベンチレータ構造
US20090215378A1 (en) * 2008-02-27 2009-08-27 Toyoda Gosei Co., Ltd. Air-conditioning duct system
CN101900402A (zh) * 2009-05-29 2010-12-01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调调风装置
JP5502591B2 (ja) * 2010-05-06 2014-05-28 豊和化成株式会社 レジスタ
CN105252989A (zh) * 2014-07-09 2016-01-20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调薄型调风器
CN105774475A (zh) * 2015-01-13 2016-07-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出风口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62668A (en) * 1970-08-24 1972-05-16 Randall W Johnson Bezel inner guide frame
US3701311A (en) * 1970-12-07 1972-10-31 Cary Products Inc Louver construction
JPS59119158A (ja) * 1982-12-27 1984-07-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空冷ヒ−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機
JPH03124904U (zh) * 1990-03-30 1991-12-18
JP2004203176A (ja) 2002-12-25 2004-07-22 Toyoda Gosei Co Ltd 空調用レジスタ
DE10339339A1 (de) 2003-08-25 2005-03-31 Behr Gmbh & Co. Kg Düse,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5577108B2 (ja) 2010-01-22 2014-08-20 豊和化成株式会社 レジスタ
DE202010000445U1 (de) 2010-03-23 2010-07-15 Dr. Schneider Kunststoffwerke Gmbh Belüftungsdüse mit einem multifunktionalen Bedienknopf
JP5223124B2 (ja) * 2010-03-25 2013-06-2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2013028228A (ja) * 2011-07-27 2013-02-07 Toyoda Gosei Co Ltd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6012131B2 (ja) * 2011-10-28 2016-10-25 豊和化成株式会社 レジスタ
JP2013112256A (ja) * 2011-11-30 2013-06-10 Toyoda Gosei Co Ltd 空調用レジスタ
KR101316488B1 (ko) * 2011-12-23 2013-10-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에어벤트 윙노브 조절장치
DE102013210055B3 (de) * 2013-05-29 2014-09-11 Faurecia Innenraum Systeme Gmbh Luftausströmer
JP5892127B2 (ja) * 2013-08-28 2016-03-23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6100202B2 (ja) * 2014-05-14 2017-03-2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調用レジスタ
KR101583988B1 (ko) * 2014-09-24 2016-01-19 주식회사 니프코코리아 자동차의 에어벤트
JP6163182B2 (ja) * 2015-08-25 2017-07-12 豊和化成株式会社 薄型レジスタ
JP6536395B2 (ja) * 2015-12-22 2019-07-03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6579002B2 (ja) * 2016-03-10 2019-09-2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調用レジスタ
US20170361683A1 (en) * 2016-06-21 2017-12-2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otorized duct outlet for hvac system
DE102017103760A1 (de) 2017-02-23 2018-08-23 Dr. Schneider Kunststoffwerke Gmbh Luftausströme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64172B2 (ja) * 1996-03-22 2002-03-1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ベンチレータ構造
US20090215378A1 (en) * 2008-02-27 2009-08-27 Toyoda Gosei Co., Ltd. Air-conditioning duct system
CN101900402A (zh) * 2009-05-29 2010-12-01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调调风装置
JP5502591B2 (ja) * 2010-05-06 2014-05-28 豊和化成株式会社 レジスタ
CN105252989A (zh) * 2014-07-09 2016-01-20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调薄型调风器
CN105774475A (zh) * 2015-01-13 2016-07-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出风口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01791A1 (en) 2019-01-03
CN109203918A (zh) 2019-01-15
DE102018115438A1 (de) 2019-01-03
JP2019011009A (ja) 2019-01-24
US11351844B2 (en) 2022-06-07
JP7013149B2 (ja) 2022-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03918B (zh) 调风器
JP2016016786A (ja) 空調用薄型レジスタ
WO2016009592A1 (ja) 空気吹出装置
JP4971927B2 (ja) 風向調整装置
JP2019006167A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6512302B2 (ja) 空気吹出装置
JP6421743B2 (ja) 空調用薄型レジスタ
EP3498507A1 (en) Air blowout apparatus
JP6434394B2 (ja) 車両用レジスタ装置
JP2009166518A (ja) レジスタ
JP2011251590A (ja) 風向調整装置
US11173770B2 (en) Register
JP2007055427A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6459935B2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の操作機構
JP2017214052A (ja) レジスタ
JP6817177B2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2015006851A (ja) 風向調整装置
JP2011183977A (ja) レジスタ
JP2018099908A (ja) 車両用レジスタ装置
JP2020055472A (ja) 風向調整装置
JP4954851B2 (ja) 空調吹き出し装置
JP2014088102A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2023080660A (ja) 風向調整装置
JP2022157116A (ja) 風向調整装置
JP2022025805A (ja) 風向調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