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07557B - 一种光催化石墨烯/硅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催化石墨烯/硅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07557B
CN109107557B CN201810753275.0A CN201810753275A CN109107557B CN 109107557 B CN109107557 B CN 109107557B CN 201810753275 A CN201810753275 A CN 201810753275A CN 109107557 B CN109107557 B CN 1091075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ene
film
heating
graphene oxide
photocataly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532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07557A (zh
Inventor
高超
彭蠡
刘一晗
郭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Hangzhou Gaox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Hangzhou Gaox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Hangzhou Gaox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81075327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075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07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075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075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075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1/00Catalysts comprising the elements,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gnesium, boron, aluminium, carbon, silicon, titanium, zirconium, or hafnium
    • B01J21/18Carb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3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33Electric or magnetic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3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39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15Nano-sized carbon materials
    • C01B32/182Graphene
    • C01B32/184Prepa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40Carbon monoxid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催化石墨烯/硅复合膜、制备方法以及应用,该薄膜材料由石墨烯纳米薄膜磁控溅射纳米硅层形成。其中石墨烯为层间交联结构,电导率为1‑1.5MS/m。在光照射下,石墨烯硅界面层会产生光生载流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形成电子界面和空穴界面。电子层和空穴层持续的作用下,催化二氧化碳和水形成甲烷、一氧化碳以及氧气。

Description

一种光催化石墨烯/硅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性能纳米材料,尤其涉及一种光催化石墨烯/硅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010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教授Andre GeiM和Konstantin Novoselov因为首次成功分离出稳定的石墨烯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掀起了全世界对石墨烯研究的热潮。石墨烯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室温下电子迁移率可达2×105cM2/Vs),突出的导热性能(5000W/(MK),超常的比表面积(2630M2/g),其杨氏模量(1100GPa)和断裂强度(125GPa)。石墨烯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完全超过金属,同时石墨烯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的优点,而其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较低的密度更让其具备了在电热材料领域取代金属的潜力。
宏观组装氧化石墨烯或者石墨烯纳米片的石墨烯膜是纳米级石墨烯的主要应用形式,常用的制备方法是抽滤法、刮膜法、旋涂法、喷涂法和浸涂法等。通过进一步的高温处理,能够修补石墨烯的缺陷,能够有效的提高石墨烯膜的导电性和热导性,可以广泛应用于电池材料、导热材料、导电材料等领域。
目前,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和水的催化剂主要是硅等半导体。还未有石墨烯催化这类反应的报导。主要原因有一下几点:
其一,石墨烯吸光率低,光催化效率低;
其二,石墨烯不能大面积独立自支撑存在;
其三,石墨烯绝对力学较差,不能耐受金属喷涂。
其四,石墨烯为零带隙结构,且层数只有一层电子孔穴耦合作用较大。
为此,我们设计了高强度独立自支撑的膜,此薄膜具有层间交联结构,有一定的带隙,可以增加电子孔穴耦合时间;薄膜有一定厚度,极大地增加了光吸收率;薄膜有层间交联结构,强度很高。为此,可以在外电场作用下实现电子和空穴层的分离,为光催化提供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光催化石墨烯/硅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光催化石墨烯/硅复合膜,硅纳米颗粒负载在石墨烯膜表面,形成硅纳米膜;所述石墨烯膜层间交联,交联度在1-5%,所述石墨烯膜的厚度为10-100nm,缺陷密度ID/IG≤0.01。
一种光催化石墨烯/硅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将氧化石墨烯配制成浓度为0.5-10ug/mL氧化石墨烯水溶液,抽滤成膜。
(2)将贴附于抽滤基底上的氧化石墨烯膜置于密闭容器中,80-100度HI高温从底部往上熏蒸0.1-1h。
(3)将融化的固体转移剂均匀涂敷在还原氧化石墨烯膜表面,并于室温下冷却,直至薄膜和AAO膜基底分离。
(4)对步骤3处理后的还原氧化石墨烯膜进行加热处理,使得固体转移剂升华或者挥发;
(5)将还原氧化石墨烯膜以1℃/min升温300℃(缓慢加热,增加石墨烯膜表面褶皱扩展单位空间内石墨烯膜的面积);然后10℃/min升温至2000℃,保温6-12小时,以去除石墨烯内部绝大部分原子缺陷,但不恢复石墨烯内部堆叠结构。
(6)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在步骤5处理后的石墨烯膜表面喷涂一层金属纳米粒子。所述金属纳米粒子选自钛、钨、铁、镁、钼。溅射的金属纳米粒子的摩尔量不大于石墨烯膜中碳原子摩尔量的30%。然后在800-1200℃下将溅射有金属纳米粒子的石墨烯膜进行氯化处理,金属纳米粒子以氯化物形式逸散。
(7)将氯化后的石墨烯膜在2000℃高温处理,得到层间交联的石墨烯膜。
(8)将层间交联的石墨烯膜表面喷涂一层厚度为5-40nm的硅纳米粒子。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体转移剂,选自如下物质,例如石蜡、萘、三氧化二砷、樟脑、硫、降冰片烯、松香等可在某种条件下升华或者挥发的不溶于水的小分子固态物质。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体转移剂的升华温度要控制在320度以下。
进一步地,所述氯化处理是指:将溅射有金属纳米粒子的石墨烯膜置于氯气含量为0.5-10%的环境中进行加热处理,时间为0.1-4h。
进一步地,步骤7中,2000度高温过程升温过程如下:1500摄氏度以下,5-20摄氏度每分钟;1500摄氏度以上,2-5摄氏度每分钟。
如上所述的光催化石墨烯/硅复合膜在光催化中的应用,光催化石墨烯/硅复合膜在光照下,形成电子和空穴。
进一步地,通过电场将电子和空穴分离,分离后的电子和空穴分别位于复合膜的两个表面上,其中,喷涂有硅纳米粒子的一面集结电子,构成电子层,另一面集结空穴,形成空穴层;电子层和空穴层之间形成电势差,用于还原二氧化碳和水,形成甲烷、一氧化碳以及氧气。
本发明首先通过缓慢升温(1℃/min)处理,增加石墨烯膜表面褶皱,扩展单位空间内石墨烯膜的面积;然后以10℃/min升温至2000℃,以去除石墨烯内部绝大部分原子缺陷,但不恢复石墨烯内部堆叠结构。进一步通过在超薄石墨烯膜表面溅射金属粒子,高温下,金属粒子与石墨烯反应,形成金属碳化物;进一步地,金属碳化物在氯气的作用下,形成金属氯化物,同时,
碳结构向金刚石结构转变,大大提升了膜的强度和热稳定性;2000度高温处理,使得石墨烯膜结构得到极大程度的恢复,但是不会影响层间交联结构以及不会形成AB堆积结构,在光照条件下,石墨烯吸收光,形成电子空穴对,根据浓度逸散原理,电子空穴对从石墨烯层向硅层移动,并在界面处发生电子-空穴分离,为石墨烯高光吸收高导电提供了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石墨烯/硅复合膜光还原二氧化碳的装置示意图;
图中,1为石墨烯/硅复合膜,其中阴影部分为硅纳米层,2为反应器,3为负极板,4为正极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光催化石墨烯/硅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将氧化石墨烯配制成浓度为0.5ug/mL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以AAO膜为基底抽滤成膜。
(2)将贴附于AAO膜的氧化石墨烯膜置于密闭容器中,80度HI高温从底部往上熏蒸1h。
(3)将融化的固体转移剂石蜡均匀涂敷在还原氧化石墨烯膜表面,并于室温下冷却,直至薄膜和AAO膜基底分离。
(4)对步骤3处理后的还原氧化石墨烯膜在200℃下加热处理,使得固体转移剂挥发;
(5)将还原氧化石墨烯膜以1℃/min升温300℃(缓慢加热,增加石墨烯膜表面褶皱扩展单位空间内石墨烯膜的面积);然后10℃/min升温至2000℃,保温6小时,以去除石墨烯内部绝大部分原子缺陷,但不恢复石墨烯内部堆叠结构。
(6)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在步骤5处理后的石墨烯膜表面喷涂一层钛纳米粒子,通过控制溅射参数,最终溅射的金属纳米粒子的摩尔量为石墨烯膜中碳原子摩尔量的29.1%。然后在800℃下将溅射有金属纳米粒子的石墨烯膜进行氯化处理,钛纳米粒子以氯化物形式逸散。具体为:将溅射有金属纳米粒子的石墨烯膜置于氯气含量为0.5%的环境中进行加热处理,时间为0.1h。
(7)将氯化后的石墨烯膜置于高温炉中,5摄氏度每分钟升温至1500摄氏度;2摄氏度每分钟升温至2000摄氏度,得到层间交联的石墨烯膜。
(8)将层间交联的石墨烯膜表面喷涂一层厚度为5nm的硅纳米粒子。
经拉曼测试,该石墨烯模具有众多交联结构的石墨烯膜具有更强的sp3碳键接峰(1360cm-1),通过ID/IG面积比测得,其交联度(所述交联度为sp3碳的含量-质量百分数)为1.4%;有交联结构的石墨烯膜电子衍射条纹层间距比正常石墨烯膜电子衍射层间距要小。硅纳米颗粒负载在石墨烯膜表面,形成硅纳米膜;所述石墨烯膜的厚度为11nm,缺陷密度ID/IG≤0.01。
将上述石墨烯/硅复合膜在可见光及红外光照射下还原二氧化碳:将50mg的石墨烯/硅复合膜铺设在面积为8.1cm2的透气石英纤维上,置于一反应器中,加入3ml去离子水,反应器密封,大约经过30分钟抽真空,反应***中的空气被排除干净;通入二氧化碳,直到***压力达到70kPa。将反应器置于一电场中,电场方向与石墨烯/硅复合膜垂直,且硅纳米层位于低电势一侧,分别以紫外光、红外光作为光源对反应体系进行照射;光催化反应期间,每隔10分钟从反应器中各取0.5mL的气体注入气相色谱仪(岛津GC-2014)的有机、无机分析通道中分析一氧化碳;
在紫外光照反应条件下,1小时后测得有大量CO产出。在红外光照反应条件下,3小时后测得有大量CO产出。
实施例2
一种光催化石墨烯/硅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将氧化石墨烯配制成浓度为10ug/mL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以AAO膜为基底抽滤成膜。
(2)将贴附于AAO膜的氧化石墨烯膜置于密闭容器中,100度HI高温从底部往上熏蒸0.1h。
(3)将融化的固体转移剂樟脑均匀涂敷在还原氧化石墨烯膜表面,并于室温下冷却,直至薄膜和AAO膜基底分离。
(4)对步骤3处理后的还原氧化石墨烯膜在80摄氏度下进行加热处理,使得固体转移剂升华或者挥发;
(5)将还原氧化石墨烯膜以1℃/min升温300℃(缓慢加热,增加石墨烯膜表面褶皱扩展单位空间内石墨烯膜的面积);然后10℃/min升温至2000℃,保温8小时,以去除石墨烯内部绝大部分原子缺陷,但不恢复石墨烯内部堆叠结构。
(6)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在步骤5处理后的石墨烯膜表面喷涂一层铁纳米粒子,通过控制溅射参数,最终溅射的金属纳米粒子的摩尔量为石墨烯膜中碳原子摩尔量的16.7%。然后在1200℃下将溅射有金属纳米粒子的石墨烯膜进行氯化处理,铁纳米粒子以氯化物形式逸散。具体为:将溅射有金属纳米粒子的石墨烯膜置于氯气含量为10%的环境中进行加热处理,时间为4h。
(7)将氯化后的石墨烯膜置于高温炉中,20摄氏度每分钟升温至1500摄氏度;5摄氏度每分钟升温至2000摄氏度,保温1h,得到层间交联的石墨烯膜。
(8)将层间交联的石墨烯膜表面喷涂一层厚度为40nm的硅纳米粒子。
经拉曼测试,该石墨烯模具有众多交联结构的石墨烯膜具有更强的sp3碳键接峰(1360cm-1),通过ID/IG面积比测得,其交联度(所述交联度为sp3碳的含量-质量百分数)为2.9%;有交联结构的石墨烯膜电子衍射条纹层间距比正常石墨烯膜电子衍射层间距要小。硅纳米颗粒负载在石墨烯膜表面,形成硅纳米膜;所述石墨烯膜的厚度为98nm,缺陷密度ID/IG≤0.01。
将上述石墨烯/硅复合膜在可见光及红外光照射下还原二氧化碳:将50mg的石墨烯/硅复合膜铺设在面积为8.1cm2的透气石英纤维上,置于一反应器中,加入3ml去离子水,反应器密封,大约经过30分钟抽真空,反应***中的空气被排除干净;通入二氧化碳,直到***压力达到70kPa。将反应器置于一电场中,电场方向与石墨烯/硅复合膜垂直,且硅纳米层位于低电势一侧,分别以紫外光、红外光作为光源对反应体系进行照射;光催化反应期间,每隔10分钟从反应器中各取0.5mL的气体注入气相色谱仪(岛津GC-2014)的有机、无机分析通道中分析一氧化碳;
在紫外光照反应条件下,0.5小时后测得有大量CO产出。在红外光照反应条件下,2小时后测得有大量CO产出。
实施例3
一种光催化石墨烯/硅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将氧化石墨烯配制成浓度为5ug/mL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以AAO膜为基底抽滤成膜。
(2)将贴附于AAO膜的氧化石墨烯膜置于密闭容器中,100度HI高温从底部往上熏蒸1h。
(3)将融化的固体转移剂石蜡均匀涂敷在还原氧化石墨烯膜表面,并于室温下冷却,直至薄膜和AAO膜基底分离。
(4)对步骤3处理后的还原氧化石墨烯膜在200℃下加热处理,使得固体转移剂挥发;
(5)将还原氧化石墨烯膜以1℃/min升温300℃(缓慢加热,增加石墨烯膜表面褶皱扩展单位空间内石墨烯膜的面积);然后10℃/min升温至2000℃,保温12小时,以去除石墨烯内部绝大部分原子缺陷,但不恢复石墨烯内部堆叠结构。
(6)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在步骤5处理后的石墨烯膜表面喷涂一层钼纳米粒子,通过控制溅射参数,最终溅射的金属纳米粒子的摩尔量为石墨烯膜中碳原子摩尔量的24.9%。然后在1000℃下将溅射有金属纳米粒子的石墨烯膜进行氯化处理,钼纳米粒子以氯化物形式逸散;具体为:将溅射有金属纳米粒子的石墨烯膜置于氯气含量为5%的环境中进行加热处理,时间为1h。
(7)将氯化后的石墨烯膜置于高温炉中,10摄氏度每分钟升温至1500摄氏度;2摄氏度每分钟升温至2000摄氏度,得到层间交联的石墨烯膜。
(8)将层间交联的石墨烯膜表面喷涂一层厚度为10nm的硅纳米粒子。
经拉曼测试,该石墨烯模具有众多交联结构的石墨烯膜具有更强的sp3碳键接峰(1360cm-1),通过ID/IG面积比测得,其交联度(所述交联度为sp3碳的含量-质量百分数)为4.8%;有交联结构的石墨烯膜电子衍射条纹层间距比正常石墨烯膜电子衍射层间距要小。硅纳米颗粒负载在石墨烯膜表面,形成硅纳米膜;所述石墨烯膜的厚度为29nm,缺陷密度ID/IG≤0.01。
将上述石墨烯/硅复合膜在可见光及红外光照射下还原二氧化碳:将50mg的石墨烯/硅复合膜铺设在面积为8.1cm2的透气石英纤维上,置于一反应器中,加入3ml去离子水,反应器密封,大约经过30分钟抽真空,反应***中的空气被排除干净;通入二氧化碳,直到***压力达到70kPa。将反应器置于一电场中,电场方向与石墨烯/硅复合膜垂直,且硅纳米层位于低电势一侧,分别以紫外光、红外光作为光源对反应体系进行照射;光催化反应期间,每隔10分钟从反应器中各取0.5mL的气体注入气相色谱仪(岛津GC-2014)的有机、无机分析通道中分析一氧化碳。
在紫外光照反应条件下,50分钟后测得有大量CO产出。在红外光照反应条件下,160分钟后测得有大量CO产出。

Claims (5)

1.一种光催化石墨烯/硅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1)将氧化石墨烯配制成浓度为0.5-10μg/mL氧化石墨烯水溶液,抽滤成膜;
(2)将贴附于抽滤基底上的氧化石墨烯膜置于密闭容器中,80-100度HI高温从底部往上熏蒸0.1-1h;
(3)将融化的固体转移剂均匀涂敷在还原氧化石墨烯膜表面,并于室温下冷却,直至薄膜和AAO膜基底分离;
(4)对步骤(3)处理后的还原氧化石墨烯膜进行加热处理,使得固体转移剂升华或者挥发;
(5)将还原氧化石墨烯膜以1℃/min升温300℃;然后10℃/min升温至2000℃,保温6-12小时,以去除石墨烯内部绝大部分原子缺陷,但不恢复石墨烯内部堆叠结构;
(6)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在步骤(5)处理后的石墨烯膜表面喷涂一层金属纳米粒子;所述金属纳米粒子选自钛、钨、铁、镁或钼,溅射的金属纳米粒子的摩尔量不大于石墨烯膜中碳原子摩尔量的30%;然后在800-1200℃下将溅射有金属纳米粒子的石墨烯膜进行氯化处理,使得金属纳米粒子以氯化物形式逸散;
(7)将氯化后的石墨烯膜在2000℃高温处理,得到层间交联的石墨烯膜;
(8)将层间交联的石墨烯膜表面喷涂一层厚度为5-40nm的硅纳米粒子得到光催化石墨烯/硅复合膜;其中,所述石墨烯膜层间交联,交联度在1-5%,所述石墨烯膜的厚度为10-100nm,缺陷密度ID/IG≤0.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体转移剂选自石蜡、萘、三氧化二砷、樟脑、硫、降冰片烯、松香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体转移剂的升华温度要控制在320度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氯化处理是指:将溅射有金属纳米粒子的石墨烯膜置于氯气含量为0.5-10%的环境中进行加热处理,时间为0.1-4h。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2000度高温过程升温过程如下:1500摄氏度以下,5-20摄氏度每分钟;1500摄氏度以上,2-5摄氏度每分钟。
CN201810753275.0A 2018-07-10 2018-07-10 一种光催化石墨烯/硅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091075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53275.0A CN109107557B (zh) 2018-07-10 2018-07-10 一种光催化石墨烯/硅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53275.0A CN109107557B (zh) 2018-07-10 2018-07-10 一种光催化石墨烯/硅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07557A CN109107557A (zh) 2019-01-01
CN109107557B true CN109107557B (zh) 2021-08-03

Family

ID=64862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53275.0A Active CN109107557B (zh) 2018-07-10 2018-07-10 一种光催化石墨烯/硅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075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72246A (zh) * 2019-03-17 2019-05-21 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亚稳态石墨烯基光催化反应器和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方法
CN109928385A (zh) * 2019-03-17 2019-06-25 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缺陷密堆积石墨烯亚微米薄膜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715259B (zh) * 2020-06-22 2022-10-14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还原氧化石墨烯负载铁基纳米颗粒复合电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086632B (zh) * 2020-09-18 2022-10-11 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缺陷态乱层堆叠石墨烯组装电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67106B (zh) * 2020-11-24 2022-04-22 中北大学 一种石墨烯薄膜/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43372A (ja) * 2012-08-27 2014-03-13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グラフェンの成長方法
CN106328907A (zh) * 2016-11-10 2017-01-11 无锡市明盛强力风机有限公司 一种含Si纳米颗粒的石墨烯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CN106920954A (zh) * 2017-05-05 2017-07-04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石墨烯包覆多孔硅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方法
CN107857252A (zh) * 2017-10-13 2018-03-30 浙江大学 一种独立自支撑石墨烯膜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43372A (ja) * 2012-08-27 2014-03-13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グラフェンの成長方法
CN106328907A (zh) * 2016-11-10 2017-01-11 无锡市明盛强力风机有限公司 一种含Si纳米颗粒的石墨烯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CN106920954A (zh) * 2017-05-05 2017-07-04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石墨烯包覆多孔硅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方法
CN107857252A (zh) * 2017-10-13 2018-03-30 浙江大学 一种独立自支撑石墨烯膜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Visible-light-driven photocatalytic and photoelectrocatalytic debromination of BDE-47 on a macroporous silicon/graphene heterostructure;Jingyang Su,et al;《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20120615;第96卷;文章摘要,第155页第2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07557A (zh) 2019-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07557B (zh) 一种光催化石墨烯/硅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9113993A1 (zh) 一种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73541B (zh) 一种绿色高效制备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的方法和应用
WO2014032399A1 (zh) 一种石墨烯和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低温制备方法
WO2016011905A1 (zh) 银掺杂石墨烯复合纸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120601A1 (zh) 一种制备石墨烯增强三维多孔碳自支撑薄膜的方法
TWI546254B (zh) 石墨烯之表面改質方法
CN108264037A (zh) 三维多孔氮掺杂石墨烯复材及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05293479A (zh) 一种三维有序方形孔介孔石墨烯骨架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386676A (zh) 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08854898B (zh) 一种光催化反应器和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方法
Gu et al. Tuning oxidation level, electrical conductance and band gap structure on graphene sheets by a cyclic atomic layer reduction technique
KR101419340B1 (ko) 그라파이트 산화물 및 그래핀 나노시트 제조 방법
CN108046327B (zh) 一种二硫化钨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CN104986751A (zh) 一种高效生产氯化石墨烯的方法
CN108906018B (zh) 一种光催化还原反应器及其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方法
CN108862189B (zh) 一种光催化制氢器件
CN114229837B (zh) 一种石墨烯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59847A (zh) 一种宏量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CN108821263B (zh) 一种高强石墨烯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19453B (zh) 一种制备石墨烯粉体材料的方法
CN114369818A (zh) 一种金属化合物纳米片单晶阵列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14162809A (zh) 一种两步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CN108966376B (zh) 一种基于石墨烯的可折叠电热膜器件
CN104071780B (zh) 一种层数可控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