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25709A -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25709A
CN107925709A CN201680048886.4A CN201680048886A CN107925709A CN 107925709 A CN107925709 A CN 107925709A CN 201680048886 A CN201680048886 A CN 201680048886A CN 107925709 A CN107925709 A CN 1079257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original copy
resolution
read
orig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88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25709B (zh
Inventor
田上裕也
原田博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925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57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257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570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 H04N1/393Enlarging or reducing
    • H04N1/3935Enlarging or reducing with modification of image resolution, i.e. determining the values of picture elements at new relative posi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3/00Geometric image transformations in the plane of the image
    • G06T3/60Rotation of whole images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63Action taken as a result of detection
    • H04N1/00774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 H04N1/00779Adjusting settings, e.g. mode, feeding rate or type of pap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00General purpose image data proces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69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with enlargement of a selected area of the displaye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 H04N1/3877Image rotation
    • H04N1/3878Skew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Abstract

图像读取部(5)以600dpi读取原稿的图像,分辨率转换部(84)将该图像的分辨率转换成75dpi。然后,倾斜检测部(82)检测原稿的图像的倾斜。然后,在字符转换部(85)在剪切之后进行字符识别处理的情况下,模式设定部(101)设定为画质优先模式。利用倾斜检测部(82)检测到的原稿的图像的倾斜,倾斜校正部(82)对600dpi的图像的倾斜进行校正。然后原稿图像切出部(81)将原稿的图像切出,分辨率转换部(84)将该原稿的图像的分辨率转换成200dpi。之后,字符转换部(85)进行字符识别处理。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读取原稿以获取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印刷该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读取原稿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存在具备从所读取的图像中仅将原稿图像自动地切出的功能(自动剪切)的图像读取装置。而且多数的自动剪切功能即使是在放置在原稿台上的原稿斜向地倾斜的情况下,当进行剪切时也检测原稿图像的倾斜,对所切出的原稿图像的倾斜进行校正并进行直到显示或者保存。在专利文献1之中,记载了从图像读取装置读取的图像中切出原稿图像并检测器倾斜,与检测到的倾斜对应地校正原稿图像的倾斜的方法。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多个原稿放置在原稿台上的情况下,将各个原稿图像切出并检测其倾斜,根据其倾斜来对各个原稿图像的倾斜进行校正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7419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576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近来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具备读取原稿以获取原稿图像,确定在该原稿图像中包含的字符并转换成计算机等能够识别的字符数据的字符转换功能(例如,光学字符识别、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的图像读取装置大大得到普及。在利用OCR等进行原稿图像的字符识别的情况下,如果原稿图像的画质差,那么识别精度恶化。例如,在降低了所读取的图像的分辨率进行原稿图像的倾斜校正之后进行字符识别处理(OCR)等图像处理的情况下,通过倾斜校正,画质恶化,成为字符识别精度降低的原因。因此,期望缩短倾斜检测的处理时间,同时减少数据量,尽可能地抑制倾斜校正之后的原稿图像的画质的劣化。在专利文献1以及2中,针对降低所读取的图像的分辨率进行倾斜校正的情况没有进行记载,对进行字符识别处理的情况下的画质维持没有进行考虑。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缩短该倾斜检测的处理时间,同时减少数据量,尽可能地抑制倾斜校正之后的原稿图像的画质的劣化。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图像读取部,其以预先规定的分辨率读取原稿以获取图像;第一分辨率转换部,其将所述图像读取部获取的图像的分辨率,转换成比所述预先规定的分辨率低的倾斜检测用的第一分辨率;倾斜检测部,其检测包含在通过所述第一分辨率转换部而被转换了分辨率的图像中的所述原稿的图像的倾斜;倾斜校正部,其基于所述倾斜检测部检测到的倾斜来对图像的倾斜进行校正;原稿图像切出部,其从图像切出所述原稿的图像;第二分辨率转换部,其将图像的分辨率,转换成设定得比所述预先规定的分辨率低,且比所述第一分辨率高的,读取图像生成用的第二分辨率;以及模式设定部,其设定画质优先模式或处理速度优先模式中的任一者,在所述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画质优先模式的情况下,在基于所述倾斜检测部检测到的倾斜,所述倾斜校正部对通过所述图像读取部以所述预先规定的分辨率获取的图像的倾斜进行校正之后,所述原稿图像切出部从该进行了倾斜的校正的图像中切出所述原稿的图像,所述第二分辨率转换部将该切出的原稿的图像的分辨率转换成所述第二分辨率,在所述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处理速度优先模式的情况下,在所述原稿图像切出部从通过所述图像读取部以所述预先规定的分辨率获取的图像中切出所述原稿的图像之后,所述第二分辨率转换部将该切出的原稿的图像的分辨率转换成所述第二分辨率,所述倾斜校正部基于所述倾斜检测部检测到的倾斜,对该转换成所述第二分辨率之后的原稿的图像的倾斜进行校正。
另外,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具备上述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将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读取的图像印刷在纸张上的图像形成部的图像形成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期望缩短倾斜检测的处理时间,同时减少数据量,尽可能地抑制倾斜校正之后的原稿图像的画质的劣化。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概要地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内部构成的图。
图2是示意地示出了原稿载置台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主要内部构成的功能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剪切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剪切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剪切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主要内部构成的功能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数据的切出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9(A)以及(B)是示出了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检测到第三边缘线的图像数据的一例的图。
图10(A)~(D)是示意地示出了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判定在第三边缘线内存在与其他边缘线交叉的交叉边缘线,该其他边缘线与交叉边缘线相比是否向外侧露出的处理的图。
图11(A)~(H)是示出了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检测到第三边缘线的图像数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主要内部构成的功能框图。
图13是示出了在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原稿载置在原稿载置玻璃上的状态的图。
图14(A)是示出了原稿与里侧的原稿引导件接触的状态的图,(B)是用于说明检测在该状态下的原稿的区域的次序的说明图。
图15(A)是示出了原稿与左侧的原稿引导件接触的状态的图,(B)是用于说明检测在该状态下的原稿的区域的次序的说明图。
图16(A)是示出了原稿与左侧、里侧的原稿引导件接触的状态的图,(B)是用于说明检测在该状态下的原稿的区域的次序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单元进行的处理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单元进行的处理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单元进行的处理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之中,为了使得说明简单,举图像读取装置为例进行说明。而且,本发明中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对以下说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组合了电子照片方式、喷墨方式等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图像读取装置1的整体构成的概要截面图。此外,图1的图像读取装置1虽然具备为原稿传输装置(ADF:Auto Document Feeder(自动文档给送器))的原稿传输部6,但是也可以没有。图像读取装置1通过具备图像读取部5以及原稿传输部6而构成。
图像读取部5具有用于载置设置在上表面上的原稿的承片玻璃161、对载置在承片玻璃161上的原稿照射光的光源26、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反射到第二反射镜22的第一反射镜21、将反射光引导到由CCD(电荷耦合装置(Charge Coupled Device))、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图像传感器构成的摄像元件25的第三反射镜23以及透镜***24原稿读取狭缝53。
原稿传输部6通过供纸辊以及传输辊的驱动,将载置在原稿载置部61上的原稿捆S一张一张地送出并传输到与原稿读取狭缝53相向的位置,以使得经由原稿读取狭缝53由图像读取部5进行的读取成为可能,之后向原稿排出部66排出。
图2是示意地示出了承片玻璃161(原稿载置台)的俯视图。承片玻璃161是用于载置成为读取对象的原稿的部件,沿着承片玻璃161的各个边,配置原稿引导件162F、162L、162B、162R。
在配置在左侧、里侧的原稿引导件162L、162B上,标记有用于测量原稿尺寸的刻度,操作者能够将其作为将原稿载置在承片玻璃161上时的参考。
另外,原稿传输部6相对于处于图像读取部6上表面的承片玻璃161开闭自如,当原稿传输部6处于关闭状态时在与承片玻璃161的上表面相向的面上具有原稿按压板162。
首先,如果使用者将原稿放置在承片玻璃161上,使原稿传输部6为关闭状态并按下开始按钮(未图示),那么光源26按照之后说明的控制部100的控制发光,该光源26的光透过承片玻璃161照射到原稿上。其结果,原稿的反射光通过承片玻璃161入射到第一反射镜21。该入射光在通过了第二反射镜22、第三反射镜23以及透镜***24之后,入射到摄像元件25。
摄像元件25按照控制部100的控制执行动作,将入射光转换成电信号。摄像元件25沿主扫描方向排列,以获得主扫描方向的一个线的量的输出值。
而且,光源26、第一反射镜21、第二反射镜22以及第三反射镜通过马达等驱动部(未图示)而言副扫描方向(箭头Y方向)以一定速度移动。通过这样做,图像读取部5沿副扫描方向连续地获取原稿的主扫描方向一个线的量的输出值,结果,能够读取原稿整体的图像。
图3是表示图像读取装置1的主要内部构成的功能框图。图像读取装置1通过具备控制部100、原稿传输部6、图像读取部5、图像存储器3、存储部4、存储部7、图像处理部8以及数据发送接收部9而构成。对与图1相同的构成要素附以相同的编号,并省略说明。
图像存储器3暂时地保存图像读取部5读取的数据、数据发送接收部9从外部装置接收的数据等。存储部4存储图像读取装置1的动作所需的程序、数据。
操作部7是关于图像读取装置1能够实施的各种动作及处理,接受来自用户的指示的部件。例如,操作部7具有0-9数字键(ten key)、用于执行、停止各种处理的开始按钮、重设按钮等硬键、由LCD(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等构成的显示画面。显示画面显示操作方法、各种消息、操作按钮等。一般来说,与触摸面板一体地构成,能够通过用户触摸显示在显示画面上的操作按钮来对图像读取装置1进行操作。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操作部7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模式接受部。
图像处理部8是对图像存储器3所存储的印刷数据,进行原稿图像的切出(剪切)、图像的倾斜检测、倾斜校正、分辨率转换、字符转换处理、画质调整、扩大、缩小等图像处理的部分,具有原稿图像切出部81、倾斜检测部82、倾斜校正部83、分辨率转换部84、字符转换部85。
原稿图像切出部81从图像读取部5读取的图像中切取与原稿的图像相当的区域的图像。具体而言,原稿图像切出部81通过对图像读取部5读取的图像进行霍夫变换来检测图像中的边缘位置。然后,原稿图像切出部81根据检测到的边缘位置确定原稿的端边,并将由该端边包围的区域决定为从图像数据切出的切出区域。倾斜检测部82检测包含在图像读取部5读取的图像中的原稿的图像的倾斜。
倾斜校正部83基于倾斜检测部82检测到的倾斜来对图像的倾斜进行校正(旋转处理)。分辨率转换部84是将图像读取部5读取的图像转换成预先规定的设定分辨率的分辨率部分,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一分辨率转换部以及第二分辨率转换部。
字符转换部85确定包含在原稿的图像中的字符并转换成计算机等能够识别的字符数据。字符转换部85例如通过OCR功能来进行该字符数据转换。原稿位置检测部104从转换成第一分辨率的原稿图像中检测原稿位置。
数据发送接收部9包括:省略图示的编码/解码部、调制解调部以及NCU(网络控制单元(Network Control Unit)),进行使用公共电话线路网进行的传真发送。另外,还具备网络接口,经由连接于数据发送接收部9的LAN等,与局域网内或者是互联网上的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装置进行各种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控制部100由CP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RAM、ROM以及专用的硬件电路等组成,对图像读取装置1的整体的动作控制进行管理。控制部100具备模式设定部101、字符尺寸检测部102以及原稿尺寸检测部103。
模式设定部101设定为在对图像读取部5读取的图像进行了倾斜校正之后进行分辨率转换的画质优先模式、以及在进行了图像读取部5读取的图像的倾斜校正之后进行分辨率转换的处理速度优先模式中的任一种模式。
字符尺寸检测部102检测包含在图像读取部5读取的图像中的字符的尺寸。在此,从转换成第一分辨率的原稿图像检测原稿尺寸。关于从转换成该第一分辨率的原稿图像检测原稿尺寸以外,字符尺寸检测部102通过已知的方法来进行该字符尺寸检测。
原稿尺寸检测部103检测图像读取部5读取的图像的尺寸。原稿尺寸检测部103通过已知的方法来进行该图像的尺寸检测。
在对图像读取部5读取的图像实施图像处理以获取读取图像的情况下,首先,图像读取部5按照预先规定的分辨率读取图像,并在图像处理之前将该图像的分辨率降低至预先设定的第二分辨率,对该第二分辨率下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并进行将该图像处理之后的图像作为读取图像留下的处理。将图像的分辨率降低到第二分辨率是为了减少作为读取图像的数据量。例如存在图像读取部5作为预先规定的分辨率以600dpi的分辨率读取原稿,在图像处理之前,分辨率转换部84将分辨率降低至作为第二分辨率的200dpi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如果倾斜校正部83进一步进行倾斜校正,那么根据分辨率转换和倾斜校正的处理顺序,处理之后的画质不同。
具体而言,如果将(1)在倾斜校正部83对600dpi的图像的倾斜进行校正之后分辨率转换部84将图像的分辨率降低到200dpi的情况、(2)在分辨率转换部84将600dpi的图像的分辨率降低至200dpi之后倾斜校正部83进行该图像的倾斜校正的情况相比较,那么与方法(2)相比,方法(1)更能够抑制画质劣化。这是因为,对图像的信息量多的600dpi的图像进行倾斜校正的情况下的倾斜处理之后的数据的损失较少。
另一方面,与进行600dpi的图像的倾斜进行校正相比,对200dpi的图像的倾斜进行校正的情况下处理的图像的数据量少,因而所使用的存储器较少,来往处理时间也变短。也就是说,与方法(1)相比,方法(2)的方法更能够抑制使用存储器,缩短处理时间。
因此,模式设定部101与以下说明的各种条件对应地设定使用方法(1)的处理速度优先模式或使用方法(2)的画质优先模式。
例如,在对图像读取部5读取的图像进行分辨率转换、倾斜校正之后,字符转换部85进行图像的字符识别处理的情况下,如果图像的画质差,那么识别精度恶化,招致图像读取装置1的可靠性的降低。因而,在字符转换部85进行字符识别处理的情况下,模式设定部101设定为画质优先模式。
另外,在包含在图像中的字符比既定值小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画质因分辨率转换之后的倾斜校正而恶化,字符坍缩而变得无法识别的情况,模式设定部101设定为画质优先模式。
而且,在图像读取部5读取的图像的尺寸为预先规定的值以上的情况下,为了谋求处理时间的缩短,模式设定部101设定为处理速度优先模式。
而且,通过用户对操作部7进行操作,能够任意地选择处理速度优先模式或画质优先模式中的任一者。模式设定部101按照操作部7接受的内容,设定为处理速度优先模式或画质优先模式中的任一者。
图4~图6是表示剪切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各自的模式设定部101设定画质优先模式或是处理速度优先模式时的条件不同。图4示出了模式设定部101根据在剪切处理之后是否进行字符识别处理来决定模式的情况。
首先,图像读取部5例如在为预先规定的分辨率的600dpi下读取原稿的图像(步骤S11),分辨率转换部84将该图像的分辨率转换成比600dpi低,且倾斜等的图像信息检测用的第一分辨率(例如75dpi)(步骤S12)。转换成低分辨率的理由是因为,在从图像读取部5读取的图像等中检测原稿的图像位置、尺寸、倾斜等时,从信息量少的图像检测较能够缩短处理时间。
接着,倾斜检测部82从75dpi的图像检测原稿的图像的倾斜(步骤S13)。另外,在步骤S13中,原稿尺寸检测部103以及原稿位置检测部104也从该75dpi的图像检测各个原稿图像的尺寸、以及原稿位置,并保持该数据。
然后,在剪切之后字符转换部85进行字符识别处理(OCR)的情况下(步骤S14:YES),模式设定部101设定为画质优先模式,按照上述方法(1)的次序进行处理。也就是说,利用倾斜检测部82检测到的原稿的图像的倾斜,倾斜校正部83对通过步骤S11读取的600dpi的图像的倾斜进行校正(步骤S15)。
然后,从通过步骤S15进行了倾斜的校正的图像,原稿图像切出部81切出原稿的图像(步骤S16),分辨率转换部84将该原稿的图像的分辨率转换至比600dpi低的第二分辨率(例如200dpi)(步骤S17)。之后,字符转换部85进行字符识别处理(步骤S21),并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剪切之后字符转换部85不进行OCR的情况下(步骤S14:NO),模式设定部101设定为处理速度优先模式,按照上述方法(2)的次序进行处理。也就是说,从通过步骤S11读取的600dpi的图像,原稿图像切出部81切出原稿的图像(步骤S18)。
然后,分辨率转换部84将通过步骤S18切出的图像的分辨率,转换成设定得比作为预先规定的分辨率的600dpi低,比作为上述第一分辨率的75dpi高的,读取图像生成用的第二分辨率(例如200dpi),利用倾斜检测部82检测到的原稿的倾斜,倾斜校正部83对该图像的倾斜进行校正(步骤S20)。然后处理结束。
图5示出了根据包含在图像中的字符的尺寸,模式设定部101决定模式的情况。由于附有与图4相同的步骤编号的处理是相同的处理,因而省略说明。
在步骤S31中,字符尺寸检测部102检测包含在图像中的字符的尺寸,模式设定部101在字符尺寸比既定值小的情况下设定为画质优先模式,在为既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设定为处理速度优先模式。
图6示出了根据图像读取部5读取的图像的尺寸,模式设定部101决定模式的情况。由于附有与图4相同的步骤编号的处理是相同的处理,因而省略说明。
在步骤S41中,原稿尺寸检测部103检测图像读取部5读取的图像的尺寸,模式设定部101在图像的尺寸比既定值小的情况下设定为画质优先模式,在为既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设定为处理速度优先模式。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模式设定部101的模式的决定的凡事,按照条件不同分别进行了说明,但是还可以将多个条件组合来决定模式。
如以上说明的一样,根据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在倾斜校正部83进行了图像读取部5读取的图像的倾斜的校正之后,能够通过分辨率转换部84将该图像的分辨率降低至第二分辨率来抑制画质劣化。因此,还能够抑制进行字符识别处理时的字符识别率的降低。另一方面,在分辨率转换部84将图像读取部5读取的图像的分辨率降低至上述第二分辨率之后倾斜校正部83对该图像的倾斜进行校正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倾斜校正时的存储器使用量,缩短处理时间。
另外,在分辨率转换部84将图像读取部5读取的预先规定的分辨率的图像转换成倾斜检测用的第一分辨率之后,利用该图像,检测原稿的图像的位置、尺寸、倾斜等,因而能够缩短该检测所需的处理时间。
<实施方式2>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主要内部构成的功能框图。对与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附以相同的编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7所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作为卡止部100的构成具备靠边(幅寄せ)判定部105。靠边判定部105具有判定在图像读取部5进行的图像的读取时原稿是否位于承片玻璃161上的读取范围的端部的功能。
在此,在读取对象的原稿位于承片玻璃161上的预先规定的读取范围的端部的情况下,存在不能够顺利地进行通过霍夫变换进行的图像数据中的边缘位置的检测的情况。例如,在原稿在与承片玻璃161的上边、下边、左边、或右边中的至少任一边接触的状态下载置在承片玻璃161上的情况下,有时通过霍夫变换进行的边缘位置的检测,无法检测与承片玻璃161的一边接触的原稿的端边。为了消除该问题,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中,靠边判定部105判定原稿是否位于承片玻璃161上的读取范围的端部。然后,原稿图像切出部81与靠边判定部105进行的靠边判定结果对应地,决定从图像数据切出的切出区域。
以下,主要参照图8,同时根据需要,适当地参照图9(A)至图11(H)来说明该靠边判定部105进行的靠边判定处理以及原稿图像切出部81进行的图像数据的切出处理的详细情况,也就是说,实施方式1的步骤S16以及步骤S18示出的处理的详细情况。
图8是表示图像读取装置1中的图像读取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如果接受应该进行图像的读取的大意的图像读取指示(在步骤S21中为YES),那么在控制部100进行的控制之下,图像读取部5读取承片玻璃161上的预先规定的读取范围,获取图像(步骤S22)。
之后,靠边判定部105通过对通过步骤S22的处理获取的图像进行霍夫变换等图像解析,检测该图像中的边缘点,并将该检测到的边缘点连续预先规定的数量以上的线检测为第一边缘线(步骤S23)。
在步骤S23的处理之后,靠边判定部105将第一边缘线之中与构成图像数据的四边垂直或者水平的边缘线作为第二边缘线提取(步骤S24)。
此外,靠边判定部105,不仅将与构成图像的四边严格地垂直或者水平的边缘线,还将从垂直或水平的线偏移了预先规定的值以内的角度的边缘线也作为第二边缘线提取。靠边判定部105在提取该边缘线之后,进行使提取的边缘线旋转从垂直或者水平的线偏移的角度的处理,并将该旋转处理之后的边缘线用作第二边缘线。
在步骤S24的处理之后,靠边判定部105将第二边缘线之中处于与构成图像数据的四边中的各个最近的位置的边缘线作为第三边缘线选择(步骤S25)。该步骤S25的处理,换言之,将处于从图像的中心点,向图像的上边侧、下边侧、左边侧、右边侧各自的方向最远离的位置的第二边缘线作为第三边缘线选择。
在图9(A)所示的例子中,在图像D1内检测到四个第三边缘线e1、e2、e3以及e4。例如,第三边缘线e1是处于从中心点F向左边侧最远离的位置的第二边缘线,第三边缘线e2是处于从中心点F向右边侧最远离的位置的第二边缘线。
另外,在图9(B)所示的例子中,在图像D2内检测到两个第三边缘线e5以及e6。第三边缘线e5是处于从中心点F向左边侧以及最右边侧最远离的位置的第二边缘线,第三边缘线e6是处于从中心点F向上边侧以及下边侧最远离的位置的第二边缘线。
回到图8,在步骤S25的处理之后,靠边判定部105判定是否在第三边缘线内存在与其他边缘线交叉的交叉边缘线,该其他边缘线与交叉边缘线相比向外侧露出。在其他边缘线与交叉边缘线相比向外侧露出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为在与该交叉边缘线相比更外侧存在原稿的端边。
在图10(A)所示的例子中,第三边缘线e1为交叉边缘线,与第三边缘线e1交叉的第三边缘线e3以及e4为上述其他边缘线。在该情况下,第三边缘线e3以及e4与第一边缘线e1相比向外侧,也就是说向图像D1的左边侧露出(参照图中的箭头),因而靠边判定部105判定为其他边缘线与交叉边缘线相比向外侧露出。
在图10(B)所示的例子中,第三边缘线e2为交叉边缘线,与第三边缘线e2交叉的第三边缘线e3以及e4为上述其他边缘线。在该情况下,第三边缘线e3以及e4与第三边缘线e2相比没有向外侧,也就是说没有向图像D1的右边侧露出(参照图中的箭头),因而靠边判定部105判定为其他边缘线与交叉边缘线相比没有向外侧露出。
与上述同样,在图10(C)所示的例子中,通过靠边判定部105,判定其他边缘线(第三边缘线e1以及e2)与交叉边缘线(第三边缘线e3)相比向外侧露出。另外,在图10(D)所示的例子中,通过靠边判定部105,判定其他边缘线(第三边缘线e1以及e2)与交叉边缘线(第三边缘线e4)相比没有向外侧露出。
返回图8,在步骤S26的处理的判定结果中,在其他边缘线向外侧露出的交叉边缘线仅存在一个的情况下(在步骤S27中为YES),靠边判定部105判定为原稿位于读取范围的端部(步骤S29)。具体而言,靠边判定部105判定为在其他边缘线露出的一个边侧,原稿靠边。
另外,在其他边缘线向外侧露出的交叉边缘线存在两个,且这两个边缘线相互正交的情况下(在步骤S28中为YES),靠边判定部105判定为原稿位于读取范围的端部(步骤S29)。在该情况下,靠边判定部105判定为在其他边缘线露出的两个边侧,原稿靠边。
另一方面,在上述两个情况以外的情况下,即,在下列(i)~(iii)这三种情况下,靠边判定部105判定为原稿没有位于读取范围的端部(步骤S31)。
(i)其他边缘线向外侧露出的交叉边缘线一个都不存在的情况
(ii)其他边缘线向外侧露出的交叉边缘线虽然存在两个,但这两个边缘线不相互正交的情况
(iii)其他边缘线向外侧露出的交叉边缘线存在三个以上的情况
图11(A)~图11(H)是示出了检测到第三边缘线的图像的一例的图。在这些图中,D3~D10表示各个例子中的图像数据,e9~e38分别表示第三边缘线。
图11(A)符合上述(i)的情况,图11(B)符合上述(ii)的情况,图11(C)符合上述“其他边缘线向外侧露出的交叉边缘线存在两个,这两个边缘线相互正交的情况”,图11(D)符合上述(ii)的情况。另外,图11(E)符合“其他边缘线向外侧露出的交叉边缘线存在两个,这两个边缘线相互正交的情况”,图11(F)符合“其他边缘线向外侧露出的交叉边缘线仅存在一个的情况”,图11(G)符合上述(iii)的情况,图11(H)符合上述(ii)的情况。
此外,在上述(ii)的情况,也就是说图11(B)、图11(D)的情况下,在原稿与承片玻璃161的相向的两边都不接触这一前提之下,靠边判定部105判定为原稿没有靠边。
回到图8,在步骤S29的处理之后,原稿图像切出部81将由第三边缘线之中的交叉边缘线之外的边缘线、以及与交叉边缘线相比位于外侧的图像的边包围的区域决定为切出区域(步骤S30)。在图9(A)所示的例子中,由第三边缘线e2以及e4、以及图像D1的上边以及左边包围的区域被决定为切出区域。
另外,在步骤S31的处理之后,原稿图像切出部81将由与第三边缘线相比位于外侧的第一边缘线包围的区域决定为切出区域(步骤S32)。在图11(B)所示的例子中,与第三边缘线e11相比位于图像D4的左边侧的第一边缘线、与第三边缘线e12相比位于图像D4的右边侧的第一边缘线、与第三边缘线e13相比位于图像D4的上边侧的第一边缘线、以及与第三边缘线e14相比位于图像D4的下边侧的第一边缘线被检测到,被该检测到的第一边缘线包围的区域被决定为切出区域。
在步骤S30或步骤S32的处理之后,原稿图像切出部81将通过步骤S30或步骤S32的处理决定的切出区域从图像中切出,以生成正式图像(步骤S23)。
之后,倾斜校正部83对通过步骤S33的处理生成的正式图像进行倾斜校正处理(步骤S34),并使存储部4存储倾斜校正之后的正式图像(步骤S35)。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图像读取装置,即使是在读取对象的原稿位于承片玻璃161上的预先规定的读取范围的端部的情况下,也能够正确地检测原稿的端边。
<实施方式3>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主要内部构成的功能框图。对与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附以相同的编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12所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作为原稿图像切出部81的构成,具备里侧检测部811和左侧检测部812。
原稿图像切出部81检测原稿对原稿引导件162L、162B的接触,以检测原稿的区域。
里侧检测部811基于通过分辨率转换部84降低了分辨率的缩小图像,根据原稿引导件162B的阴影(原稿引导件阴影)消失的情况来检测原稿对原稿引导件162B的接触。
左侧检测部812基于通过分辨率转换部84降低了分辨率的缩小图像,根据在承片玻璃161的左侧的边产生的阴影来检测原稿对原稿引导件162L的接触。
在此,对上述原稿引导件阴影、在承片玻璃161的左侧的边产生的阴影进行说明。
图13是示出了原稿M载置在承片玻璃161上的状态的图。在原稿M的周围,在近前侧、左侧分别产生了原稿阴影SF、SL,在里侧、右侧分别产生了晕光(halation)部HB、HR。晕光是指光强度沿着原稿M变强,图像变得纯白的现象,相对于原稿阴影SF、SL为黑色的部分,晕光部HB、HR为白色的部分。
另外,沿着承片玻璃161的里侧的边,产生原稿引导件162B的阴影(原稿引导件阴影SG)。
原稿阴影SF、SL、晕光部HB、HR以及原稿引导件阴影SG产生的场所虽然根据图像读取装置1的构成(具体而言,照射原稿M的光源的位置、朝向)而变化,但在此,对在原稿M的近前侧(图13中的下侧)和图13中的左侧产生了原稿阴影SF、SL,在原稿M的里侧(图13中的上侧)和图13中的右侧产生了晕光部HB、HR,在承片玻璃161的里侧(图13中的上侧)产生了原稿引导件阴影SG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外,以下,“里”表示图13中的上侧,“近前”表示图13中的下侧,“右”表示图13中的右侧,且“左”表示图13中的左侧(在图14~图16中同样)。
图14(A)是示出了原稿M与里侧的原稿引导件162B接触的状态的图,图14(B)是用于说明检测在该状态下的原稿M的区域的次序的说明图。在原稿M与原稿引导件162B接触的情况下,在与原稿M的接触部分,不产生原稿引导件阴影SG。
也就是说,在应当产生原稿引导件阴影SG的承片玻璃161的里侧的边没有产生阴影的情况下,能够推定为原稿与原稿引导件162B接触。
参照图14(B)来说明检测原稿M的区域的次序的一例。
第1手順:第一次序:从图中的右里角沿副扫描方向(图14(B)中的箭头1方向)搜索阴影,如果检测到阴影(原稿引导件阴影SG)消失,那么判定为原稿M与原稿引导件162B接触,将阴影消失的位置设为原稿M的右里角摂。
第二次序:向副扫描方向(图14(B)中的箭头2方向)继续阴影的搜索,如果检测到产了阴影(原稿引导件阴影SG),那么将产生了阴影的位置设为原稿M的“左里角”,将阴影消失的长度推定为原稿M的长度(副扫描方向)。
第三次序:从里沿主扫描方向朝近前(图14(B)中的箭头3方向)搜索阴影,如果检测到阴影(原稿阴影SL)消失,那么将阴影消失的位置设为原稿M的“左前角”,将阴影的长度推定为原稿M的长度(主扫描方向)。
第四次序:沿副扫描方向朝右(图14(B)中的箭头4方向)搜索阴影,如果检测到阴影(原稿阴影SF)消失,那么将阴影消失的位置设为原稿M的“右前角”,将阴影的长度推定为原稿M的长度(副扫描方向)。另外,如果与通过第二次序推定的原稿的长度对照,则能够提高检测精度。
此外,“搜索阴影”是指,从图像数据中,检测设为与阴影相当且预先规定的图像(例如,按照256个值的像素值来说是表示黑色的值(0~50等)的像素沿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集合预先规定的数量以上而构成的图像)的处理。另外,在此示出的像素值的数值毕竟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该数值。
图15(A)是示出了原稿M与左侧的原稿引导件162L接触的状态的图,图15(B)是用于说明检测在该状态下的原稿M的区域的次序的说明图。在原稿M与原稿引导件162L接触的情况下,通过在原稿的周围形成的阴影(原稿阴影SF),在承片玻璃161的左侧的边产生阴影。
也就是说,在应当产生原稿阴影SL的承片玻璃161的左侧的边没有产生原稿阴影SL的情况下,能够推定为原稿M与原稿引导件162L接触。
参照图15(B)来说明检测原稿M的区域的次序的一例。
第一次序:从图中的左前角沿主扫描方向搜索阴影,如果检测到产生了阴影(原稿阴影SF)消失,那么判定为原稿M与原稿引导件162L接触,将阴影产生的位置设为原稿M的“左里角”。
第二次序:沿副扫描方向朝右搜索阴影,如果检测到阴影(原稿阴影SF)消失,那么将阴影消失的位置设为原稿M的“右前角”,将阴影的长度推定为原稿M的长度(副扫描方向)。
第三次序:沿主扫描方向朝里搜索纯白的部分(晕光部HR),如果检测到晕光部HR消失,那么将晕光部HR消失的位置设为原稿M的“右里角”,将晕光部HR的长度推定为原稿M的长度(主扫描方向)。
此外,“搜索晕光部HR”是指,从图像数据中,检测设为与晕光部HR相当且预先规定的图像(例如,按照256个值的像素值来说是表示白色的值(240~255等)的像素沿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集合预先规定的数量以上而构成的图像)的处理。另外,在此示出的像素值的数值毕竟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该数值。
图16(A)是示出了原稿M与左侧、里侧的原稿引导件162L、162B接触的状态的图,图16(B)是用于说明检测在该状态下的原稿M的区域的次序的说明图。在原稿M与原稿引导件162L、162B接触的情况下,在承片玻璃161的左里侧,不产生原稿引导件阴影SG。
参照图16(B)来说明检测原稿M的区域的次序的一例。
第一次序:从图中的右里角沿副扫描方向搜索阴影,如果检测到阴影(原稿引导件阴影SG)消失,那么判定为原稿M与原稿引导件162B接触,将阴影消失的位置设为原稿M的“右里角”。
第二次序:向副扫描方向继续阴影的搜索,如果在没有检测到阴影(原稿引导件阴影SG)的情况下到达了左里角,那么判定为原稿M与原稿引导件162L也接触,将承片玻璃161的左里角设为原稿M的“左里角”,将阴影消失的长度推定为原稿M的长度(副扫描方向)。
第三次序:从左前角沿主扫描方向搜索阴影,如果检测到阴影(原稿阴影SF)产生,那么将阴影产生的位置设为原稿M的“左前角”,将原稿M的“左前角”和“左里角”的长度推定为原稿M的长度(主扫描方向)。
第四次序:沿副扫描方向朝右搜索阴影,如果检测到阴影(原稿阴影SF)消失,那么将阴影消失的位置设为原稿M的“右前角”,将阴影的长度推定为原稿M的长度(副扫描方向)。如果与通过第二次序推定的原稿M的长度对照,则能够提高检测精度。
接着,基于图17~图19示出的流程图来说明通过图像读取装置1的控制部100进行的处理动作的一个例子。此外,该处理动作是在原稿的读取时进行的动作。
首先,控制部100在将原稿盖关闭的状态下使图像读取部5读取原稿(步骤S40),并将通过图像读取部5进行的读取获得的图像数据保存在图像存储器3中(步骤S41)。
分辨率转换部84从保存在图像存储器3中,通过图像读取部5进行的读取而获得的图像数据制作原稿的缩小图像(步骤S42),分辨率转换部84将制作的缩小图像的数据保存在存储部4中(步骤S43)。
里侧检测部811基于保存在存储部4中的缩小图像数据,从图13图16所示的图中的右里角沿副扫描方向(在存储了该缩小图像数据的存储器等的存储区域中,意味着从该右里角开始与副扫描方向相当的位置以及方向。以下同样。)搜索阴影(步骤S44),里侧检测部811判断阴影(原稿引导件阴影SG)是否消失了(步骤S45),里侧检测部811如果判断为阴影消失了(在步骤S45中为YES),那么里侧检测部811判断阴影消失的位置是否是左里角(步骤S46)。
如果里侧检测部811判断为阴影消失的位置不是左里角(在步骤S46中为NO),那么里侧检测部811判定为原稿M与原稿引导件162B接触,并且,将阴影消失的位置检测为原稿M的“右里角”,继续向副扫描方向的阴影的搜索(步骤S47、S48、S49)。
另一方面,如果里侧检测部811判断为阴影消失的位置是左里角(在步骤S46中为YES),那么由于原稿引导件阴影SG没有消失,原稿M没有与原稿引导件162B接触,因而前进至步骤S70(图18),左侧检测部812进行判断原稿M是否与左侧的原稿引导件162L接触的处理。
接下来,里侧检测部811判断是否产生了阴影(步骤S50),里侧检测部811如果判断为产生了阴影(原稿引导件阴影SG)(在步骤S50中为YES),那么里侧检测部811将产生了阴影的位置检测为原稿M的“左里角”(步骤S51),里侧检测部811计算阴影消失的长度,并将通过计算得到的长度检测为原稿M的长度(副扫描方向)(步骤S52),之后,里侧检测部811沿主扫描方向从里朝近前搜索阴影(步骤S53)。
另一方面,如果里侧检测部811判断为没有产生阴影(在步骤S50中为NO),那么里侧检测部811判断是否在没有产生阴影的状态下到达了左里角(承片玻璃161的左里角)(步骤S54),如果里侧检测部811判断为在没有产生阴影的状态下到达了左里角(在步骤S54中为YES),那么里侧检测部811判定为原稿M不仅是里侧,与左侧的原稿引导件162L也接触,并且将承片玻璃161的左里角检测为原稿M的“左里角”(步骤S55、步骤S56),之后,前进至步骤S90(图19)。如果里侧检测部811判断为没有到达左里角(在步骤S54中为NO),那么返回至步骤S50。
接下来,里侧检测部811判断阴影是否消失了(步骤S57),如果里侧检测部811判断为阴影(原稿阴影SL)消失了(在步骤S57中为YES),那么里侧检测部811将阴影消失的位置检测为原稿M的“左前角”(步骤S58),里侧检测部811计算阴影的长度,并将通过计算得到的长度检测为原稿M的长度(主扫描方向)(步骤S59)。
之后,控制部100基于通过里侧检测部811检测到的,表示原稿M的区域的信息,从保存在图像存储器3中的图像数据中提取原稿M的图像(步骤S60)。
在图18的S70中,左侧检测部812基于保存在存储部4中的缩小图像数据,从左前角沿主扫描方向搜索阴影(步骤S70),左侧检测部812判断阴影是否产生(步骤S71),如果左侧检测部812判断为产生了阴影(原稿阴影SF或原稿引导件阴影SG)(在步骤S71中为YES),那么左侧检测部812判断阴影产生的位置是否是左里角(步骤S72)。
如果左侧检测部812判断为阴影产生的位置不是左里角(在步骤S72中为NO),产生的阴影是原稿阴影SF,因而左侧检测部812判定为原稿M与原稿引导件162L接触,并且将阴影(原稿阴影SF)产生的位置检测为原稿M的“左前角”,之后,沿副扫描方向朝右搜索阴影(步骤S73、步骤S74、步骤S75)。
另一方面,如果左侧检测部812判断为阴影产生的位置是左里角(在步骤S72中为YES),那么产生的阴影是原稿引导件阴影SG,原稿M既没有与原稿引导件162L,也没有与原稿引导件162B接触,因而看作原稿M与原稿引导件162F、162L、162B、162R中的哪一个都没有接触,控制部100基于保存在存储部4中的缩小图像数据,通过已知的方法来提取原稿M的边缘,检测原稿M的区域(步骤S76),控制部100基于检测到的表示原稿M的区域的信息,从保存在图像存储器3中的图像数据中提取原稿M的图像(步骤S77)。此外,在检测到原稿M的倾斜的情况下,控制部100相对于原稿图像进行旋转校正。
接下来,左侧检测部812判断阴影是否消失了(步骤S78),如果左侧检测部812判断为阴影(原稿阴影SF)消失了(在步骤S78中为YES),那么左侧检测部812将阴影消失的位置检测为原稿M的“右前角”(步骤S79),左侧检测部812计算阴影的长度,并将通过计算得到的长度检测为原稿M的长度(副扫描方向)(步骤S80),之后,左侧检测部812沿主扫描方向朝里搜索晕光部HR(步骤S81)。
左侧检测部812判断晕光部HR是否消失了(步骤S82),如果左侧检测部812判断为晕光部HR消失了(在步骤S82中为YES),那么左侧检测部811将晕光部HR消失的位置检测为原稿M的“右里角”(步骤S83),左侧检测部812计算晕光部HR的长度,并将通过计算得到的长度检测为原稿M的长度(主扫描方向)(步骤S84)。
之后,控制部100基于通过左侧检测部812检测到的,表示原稿M的区域的信息,从保存在图像存储器3中的图像数据中提取原稿M的图像(步骤S85)。
在图19的步骤S90中,左侧检测部812基于保存在存储部4之中的缩小图像数据,从左前角沿主扫描方向搜索阴影(步骤S90)。
左侧检测部812判断是否产生了阴影(步骤S91),如果左侧检测部812判断为产生了阴影(原稿阴影SF)(在步骤S91中为YES),那么左侧检测部812将阴影产生的位置检测为原稿M的“左前角”(步骤S92),左侧检测部812计算原稿M的“左前角”和“左里角(承片玻璃161的左里角)”的长度,并将通过计算得到的长度检测为原稿M的长度(主扫描方向)(步骤S93),左侧检测部812沿副扫描方向朝右搜索阴影(步骤S94)。
接下来,左侧检测部812判断阴影是否消失了(步骤S95),如果左侧检测部812判断为阴影(原稿阴影SF)消失了(在步骤S95中为YES),那么左侧检测部811将阴影消失的位置检测为原稿M的“右前角”(步骤S96),左侧检测部812计算阴影的长度,并将通过计算得到的长度检测为原稿M的长度(副扫描方向)(步骤S97)。
之后,控制部100将通过里侧检测部811以及左侧检测部812检测到的信息表示的区域检测为原稿M的区域,按照该检测到的原稿M的区域,从保存在图像存储器3中的图像数据中提取与原稿M的区域相当的图像(步骤S98)。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根据应该在承片玻璃161的边产生的原稿引导件阴影SG消失的情况、或者在原稿M的周围形成的原稿阴影SF在承片玻璃161的边产生的情况,检测原稿M对原稿引导件162B、162L的接触,因而即使不能够从图像数据直接提取原稿M的边缘,也能够检测原稿M的边缘。因而,即使原稿M与原稿引导件162B、162L接触,也能够适当地检测原稿M的区域。因此,即使原稿M与原稿引导件162B、162L接触,也能够适当地检测原稿M的区域。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使用复合机进行了说明,但是,这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也可以是其他电子设备,例如,具有复印功能、打印机功能、扫描仪功能、传真功能的其他图像读取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图1至图19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表示的构成以及处理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并不意味着将本发明限定于该构成以及处理。

Claims (11)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供原稿载置的原稿载置台;
图像读取部,其以预先规定的分辨率读取载置在所述原稿载置台上的原稿以获取图像;
第一分辨率转换部,其将所述图像读取部获取的图像的分辨率,转换成比所述预先规定的分辨率低的倾斜检测用的第一分辨率;
倾斜检测部,其检测包含在通过所述第一分辨率转换部而被转换了分辨率的图像中的所述原稿的图像的倾斜;
倾斜校正部,其基于所述倾斜检测部检测到的倾斜来对图像的倾斜进行校正;
原稿图像切出部,其从图像切出所述原稿的图像;
第二分辨率转换部,其将图像的分辨率,转换成设定得比所述预先规定的分辨率低,且比所述第一分辨率高的,读取图像生成用的第二分辨率;以及
模式设定部,其设定画质优先模式或处理速度优先模式中的任一者,
在所述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画质优先模式的情况下,在基于所述倾斜检测部检测到的倾斜,所述倾斜校正部对通过所述图像读取部以所述预先规定的分辨率获取的图像的倾斜进行校正之后,所述原稿图像切出部从该进行了倾斜的校正的图像中切出所述原稿的图像,所述第二分辨率转换部将该切出的原稿的图像的分辨率转换成所述第二分辨率,
在所述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处理速度优先模式的情况下,在所述原稿图像切出部从通过所述图像读取部以所述预先规定的分辨率获取的图像中切出所述原稿的图像之后,所述第二分辨率转换部将该切出的原稿的图像的分辨率转换成所述第二分辨率,所述倾斜校正部基于所述倾斜检测部检测到的倾斜,对该转换成所述第二分辨率之后的原稿的图像的倾斜进行校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原稿尺寸检测部,其根据通过所述第一分辨率转换部转换了分辨率的图像来检测所述原稿的尺寸;以及
原稿位置检测部,其根据通过所述第一分辨率转换部转换了分辨率的图像来检测所述原稿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字符转换部,所述字符转换部识别包含在图像中的字符并转换成字符数据,在所述字符转换部将包含在所述原稿的图像中的字符转换成字符数据的情况下,所述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画质优先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字符尺寸检测部,所述字符尺寸检测部检测包含在所述原稿的图像中的字符的尺寸,在包含在所述原稿的图像中的字符为预先规定的尺寸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处理速度优先模式,在比所述预先规定的尺寸小的情况下,所述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画质优先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图像读取部读取的图像为预先规定的尺寸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处理速度优先模式,在比所述预先规定的尺寸小的情况下,所述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画质优先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模式接受部,所述模式接受部从用户接受所述画质优先模式或所述处理速度优先模式中的任一者的选择输入,
所述模式设定部根据所述模式接受部接受的内容来设定为任一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靠边判定部,所述靠边判定部对所述图像读取部获取的所述图像进行解析,判定在所述图像读取部进行的读取时所述原稿是否位于所述读取范围的端部,
所述靠边判定部,(i)检测所述图像中的边缘点,并将该检测到的边缘点连续预先规定的数量以上的线检测为第一边缘线,(ii)提取所述第一边缘线之中在矩形的所述图像中垂直或者水平的第二边缘线,(iii)选择所述第二边缘线之中与构成矩形的所述图像的四个边中的各个最近的第三边缘线,(iv)当所述第三边缘线中的一个边缘线与所述第三边缘线中的其他边缘线交叉,且将该交叉的一个边缘线作为交叉边缘线时,判定该其他边缘线与所述交叉边缘线相比是否向所述交叉边缘线最接近的构成所述图像的边侧露出,(v)在所述其他边缘线向构成所述图像的边侧露出的所述交叉线存在一个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其他边缘线向构成所述图像的边侧露出的所述交叉线存在两个,且该两个交叉线相互正交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原稿位于所述读取范围的端部,(vi)在所述其他边缘线向构成所述图像的边侧露出的所述交叉线不存在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其他边缘线向构成所述图像的边侧露出的所述交叉线虽然存在两个,但该两个交叉线不相互正交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原稿没有位于所述读取范围的端部,
所述原稿图像切出部,(i)在所述靠边判定部判定为所述原稿位于所述读取范围的端部的情况下,将由所述第三边缘线之中的所述交叉边缘线以外的边缘线、以及离所述交叉边缘线最近的构成所述图像数据的边包围的区域决定为切出区域,所述切出区域为从所述图像中切出的区域,(ii)在所述靠边判定部判定为所述原稿没有位于所述读取范围的端部的情况下,将由与所述第三边缘线相比位于所述第三边缘线最接近的构成所述图像的边侧的所述第一边缘线包围的区域决定为所述切出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边判定部将在矩形的所述图像中从垂直或者水平的线偏移预先规定的值以内的角度的所述第一边缘线作为第二边缘线提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原稿引导件,所述原稿引导件沿所述原稿载置台的边配置,
所述原稿图像切出部基于通过所述图像读取部进行的读取而获得的所述原稿的图像,基于在所述原稿的周围形成的表示阴影的图像,基于在所述原稿的周围形成的表示晕光的图像,检测所述原稿的边缘,并且,根据表示没有在与所述原稿载置台的边相当的图像位置产生的所述原稿引导件的阴影的图像的长度,检测在不存在所述表示阴影的图像以及所述表示晕光的图像的部分处的所述原稿的一边的长度,并且,根据所述表示阴影的图像达到与所述原稿载置台的边相当的位置的情况,检测所述原稿处于该一边与所述原稿引导件接触的位置的情况,从而决定为从所述图像切出的区域的切出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稿图像切出部基于通过所述第一分辨率转换部转换了分辨率的缩小图像,进行决定所述切出区域的处理。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
将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读取的图像印刷在纸张上的图像形成部。
CN201680048886.4A 2015-09-29 2016-08-25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9257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92110 2015-09-29
JP2015192110 2015-09-29
JP2015-201058 2015-10-09
JP2015201058 2015-10-09
JP2015-232397 2015-11-27
JP2015232397 2015-11-27
PCT/JP2016/074768 WO2017056799A1 (ja) 2015-09-29 2016-08-25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25709A true CN107925709A (zh) 2018-04-17
CN107925709B CN107925709B (zh) 2019-12-20

Family

ID=58423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888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925709B (zh) 2015-09-29 2016-08-25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21014B2 (zh)
EP (1) EP3358816B1 (zh)
JP (1) JP6521084B2 (zh)
CN (1) CN107925709B (zh)
WO (1) WO201705679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2963A (zh) * 2020-03-30 2021-10-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及方法、图像读取***以及存储介质
CN116016789A (zh) * 2020-03-03 2023-04-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读取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190900A (ja) * 2020-06-01 2021-1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CN112464852B (zh) * 2020-12-09 2023-12-05 重庆大学 一种车辆行驶证图片自适应矫正与识别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91172A1 (en) * 2002-11-13 2004-05-13 Minolta Co., Lt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performing inclination correcting processing
CN101320426A (zh) * 2007-06-06 2008-12-10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处理***
JP2012010342A (ja) * 2010-06-28 2012-01-12 Toshiba Corp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102342086A (zh) * 2009-03-02 2012-02-01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71682B2 (ja) * 1998-07-21 2005-07-1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認識装置
JP2002142101A (ja) * 2000-11-06 2002-05-17 Sharp Corp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4046632A (ja) * 2002-07-12 2004-02-12 Minolta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
JP3955515B2 (ja) * 2002-09-09 2007-08-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み取り方法、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3903932B2 (ja) 2003-03-06 2007-04-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186747B2 (ja) 2003-08-06 2008-11-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320658B2 (ja) * 2005-12-27 2009-08-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4678861B2 (ja) * 2006-01-26 2011-04-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原稿読取装置の原稿読取制御方法
JP4388545B2 (ja) 2006-12-27 2009-12-24 キヤノンソフトウェア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4525787B2 (ja) 2008-04-09 2010-08-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抽出装置、及び画像抽出プログラム
JP4929237B2 (ja) * 2008-06-23 2012-05-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TWI395466B (zh) * 2010-08-13 2013-05-0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影像裁切方法
JP5813523B2 (ja) * 2012-01-31 2015-11-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91172A1 (en) * 2002-11-13 2004-05-13 Minolta Co., Lt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performing inclination correcting processing
CN101320426A (zh) * 2007-06-06 2008-12-10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处理***
CN102342086A (zh) * 2009-03-02 2012-02-01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2010342A (ja) * 2010-06-28 2012-01-12 Toshiba Corp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16789A (zh) * 2020-03-03 2023-04-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读取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13472963A (zh) * 2020-03-30 2021-10-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及方法、图像读取***以及存储介质
CN113472963B (zh) * 2020-03-30 2023-03-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及方法、图像读取***以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25709B (zh) 2019-12-20
US20180262644A1 (en) 2018-09-13
EP3358816A4 (en) 2019-04-03
WO2017056799A1 (ja) 2017-04-06
JP6521084B2 (ja) 2019-05-29
EP3358816A1 (en) 2018-08-08
EP3358816B1 (en) 2020-03-04
US10321014B2 (en) 2019-06-11
JPWO2017056799A1 (ja) 2018-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80425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その記録媒体
US8532434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orientations based on reliabilities of a plurality of portions into which image has been divided or for determining orientations of portions of image divided by user&#39;s input so as to recognize characters for each divided portion of ima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20100141991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US8848240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7925709A (zh)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8363963B2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that associates a plurality of possible word recognition results with an image
JP2009094934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US8665497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2012118863A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読取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その記録媒体
JP6338554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US8285043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JP4277768B2 (ja) 写真イメージ領域抽出装置およびコピー装置
JP2006340103A (ja) 画像処理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293524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4024737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4235680A (ja) 原稿読取装置
JP5197464B2 (ja)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529352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3074536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10245717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94762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2017208626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並びに画像読取システム
JP663230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4623214B2 (ja) 写真イメージ領域抽出装置およびコピー装置
JPH08204911A (ja) 原稿サイズ検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