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24213B - 一种利用微藻为原料生产2,3-丁二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微藻为原料生产2,3-丁二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24213B
CN105624213B CN201410585448.4A CN201410585448A CN105624213B CN 105624213 B CN105624213 B CN 105624213B CN 201410585448 A CN201410585448 A CN 201410585448A CN 105624213 B CN105624213 B CN 1056242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algae
micro
algae
culture medium
butanedi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854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24213A (zh
Inventor
廖莎
姚新武
师文静
张霖
樊亚超
李晓姝
高大成
王领民
乔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Dalian Petrochem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Dal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Dal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58544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242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24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242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242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242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微藻为原料生产2,3‑丁二醇的方法,包括如下内容:(1)微藻培养:将微藻种子液接入富含N元素的微藻培养基中,培养到对数生长期停止;静置沉降后排出上清液,添加含微量N元素的微藻培养基和适量3‑磷酸甘油酸继续培养,培养至稳定期获得微藻培养液;(2)水解处理:在上述微藻培养液中加入蜗牛酶进行破壁处理,随后按照最终水解体系中酸浓度为0.5wt%‑5.0wt%加入无机强酸,升温至100‑150℃进行水解,获得微藻水解液;(3)发酵培养:以得到的微藻水解液为碳源制备发酵培养基,并采用克雷伯氏菌发酵生产2,3‑丁二醇。本发明通过对微藻培养过程和水解过程的调控,提高了微藻淀粉含量及水解液中可发酵糖含量,最终获得了高浓度的2,3‑BDO。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微藻为原料生产2,3-丁二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微藻为原料生产2,3-丁二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世界石油资源的枯竭和价格逐渐走高、环保问题日益严峻,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引发一系列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日益重视生物能源、生物基化学品和生物材料的发展。2,3-丁二醇(2,3-Butanediol, 2,3-BDO),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液体燃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建材、燃料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目前合成2,3-丁二醇的方法有两种,化学法和生物法。化学法合成2,3-丁二醇主要以石油裂解时产生的四类碳氢化合物在高温、高压下水解得到,同生物发酵法相比,化学合成成本高、过程繁琐、不易操作,一直难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利用生物法生产2,3-BDO,即符合绿色化工的工业化要求,又可缓解能源危机符合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成为近年来生物领域的新热点。
目前生物法生产2,3-BDO报道较多的以葡萄糖为碳源发酵,如果以传统玉米为原料存在与人争粮、与人争地的问题。CN1710086A公开一种利用糖蜜、淀粉或甘蔗汁为碳源发酵生产2,3-BDO的方法,但最终产物2,3-BDO浓度不高。CN101225408 A提供一种用纤维物质生产燃料乙醇和2,3-丁二醇的方法,最大的瓶颈就是纤维素酶成本高。因此,寻求高效、低成本的2,3-丁二醇生物制造技术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目标,特别是高效利用廉价的生物质原料生产2,3-丁二醇,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拓展2,3-丁二醇的应用领域,还有助于解决生物基化学品生物制造技术中的共性瓶颈问题。
近年来,微藻因其结构简单、整个生物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具有光合效率高、生长周期短、速度快的特点,同时通过调控可在细胞内能积累大量油脂、蛋白、淀粉等高附加值产品,迅速成为研究热点。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利用微藻生产生物柴油,如CN103571612A 公开了一种利用微藻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CN103451101A公开了一种生产高品质微藻生物柴油的方法,CN102433362A公开了一种利用微藻处理沼液耦合生产生物柴油的方法。而在其它生物产品方面的应用鲜有报道。
微藻生长周期短,能有效地耦合光合作用和糖类生产,光合作用效率明显高于普通植物,淀粉累计可达细胞干重30%以上,同时还可将部分碳元素转化为其它化学品;微藻的培养不与农作物争地争水,可以利用废水中N、P等营养,从而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节约水资源和营养盐成本。因此,利用非粮且可再生的微藻为原料发酵生产2,3-BDO,与其它生物质2,3-BDO相比,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成本,同时也为微藻下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CN200810228100.4公开了一种以富含淀粉中药材为原料发酵生产2,3-丁二醇的方法,是以富含淀粉中药材为原料,经液化、糖化得到糖化液,以糖化液为碳源,与灭菌后的无机盐营养成分混合,接入产2,3-丁二醇的菌种,进行摇瓶发酵、批式发酵或通过补加固体葡萄糖,进行批式流加发酵,得到较高浓度2,3-丁二醇。该发明的原料预处理复杂,且需要流加葡萄糖不具有经济性。
CN200910015400.9公开了一种利用淀粉类原料生产2,3-丁二醇的方法,是将淀粉类原料经过Α-淀粉酶和糖化酶处理,以糖化液或者液化液作为发酵底物,用肺炎克雷伯氏菌作为发酵菌株,在无菌条件下通过分步糖化发酵或者同步糖化发酵来生产2,3-丁二醇,最终2,3-丁二醇的浓度达到43~112g/L,乙偶姻和2,3-丁二醇的最终浓度达到45~121g/L。该专利所述的淀粉类原料为玉米粉、玉米淀粉等粮食类原料,存在“与人争粮”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微藻淀粉含量低、水解糖量低及其他原料生产2,3-丁二醇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微藻为原料生产2,3-丁二醇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对微藻培养过程和水解过程的调控,提高了微藻淀粉含量及水解液中可发酵糖含量,最终获得了高浓度的2,3-BDO,具有处理工艺简单、成本低、产率高的特点。
本发明利用微藻为原料生产2,3-丁二醇的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1)微藻培养:将微藻种子液接入富含N元素的微藻培养基中,培养到对数生长期停止;静置沉降后排出上清液,添加含微量N元素的微藻培养基和适量3-磷酸甘油酸继续培养,培养至稳定期获得微藻培养液;
(2)水解处理:在上述微藻培养液中加入蜗牛酶进行破壁处理,随后按照最终水解体系中酸浓度为0.5wt%-5.0wt%加入无机强酸,升温至100-150°C进行水解,获得微藻水解液;
(3)发酵培养:以得到的微藻水解液为碳源制备发酵培养基,并采用克雷伯氏菌发酵生产2,3-丁二醇。
本发明中,步骤(1)所述的3-磷酸甘油酸的加入量为0.005-0.05g/L,3-磷酸甘油酸的加入可以使得微藻细胞成分主要以淀粉形式存在,避免其转化为其他细胞成分,提高底物水解的高效性。
本发明中,步骤(1)所述的微藻选用淀粉含量较高的绿藻,优选小球藻(Chlorella)、衣藻(Chlamydomonas)、栅藻(Scenedesmus)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微藻培养基为常规培养微藻的培养基,如采用SE、TAP或BG11培养基。微藻种子液的是指将微藻接入培养基后培养至对数生长期获得的藻液。微藻培养时,控制微藻种子液的接种量为(占培养基体积,下同)为2v%-10v%。微藻种子液和微藻培养的具体条件如下:温度25-30℃,通气量0.1-1.0vvm,CO2含量为1v%-3v%,搅拌转速50-200 rpm,pH 6.0-8.0,光暗比10:14 -14:10。
本发明中,步骤(1)所述的富含N元素的微藻培养基是指在常规微藻培养基中加入过量的无机氮,如可以是NaNO3、NH4NO3、NH4Cl等,加入量为2.0-5.0 g/L;所述的含微量N元素的微藻培养基是指降低常规微藻培养基中氮源的含量,加入量为0-0.5g/L。
本发明中,步骤(1)所述的微藻培养可以采用常规的培养方式,如在通入CO2含量为1v%-3v%,光暗比为10:14-14:10的条件下进行培养。本发明更优选采用以下两步培养方式:在富含N元素的微藻培养基中培养时,通入的CO2含量为1v%-3v%,光暗比为10:14-14:10,培养到对数生长期停止;静置沉降后排出上清液,同时将CO2的含量提高到3v%-5v%,pH调节为8.0-9.0,光暗比为18:6-24:0,培养至稳定期。通过上述培养,有助于加速微藻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快速增殖,从而有助于提高藻液中淀粉含量。
本发明中,将微藻培养至稳定期获得淀粉含量较高的藻液,按照5-50mg/g藻液加入蜗牛酶对细胞进行破壁处理,控制破壁处理的pH 5.0-8.0,温度为30-45℃。对藻细胞进行破壁处理,不仅可以将藻细胞内部的淀粉完全释放出来,提高淀粉水解的可及度,而且可以水解部分淀粉和细胞壁组分,显著降低后续水解难度。按照最终水解体系中酸浓度为1.0wt%-2.5wt%加入无机酸,升温至100-120°C,保温10-60min。无机酸选用硫酸或盐酸。微藻除了胞内含有大量淀粉以外,细胞壁中还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采用蜗牛酶组合稀酸水解即能够将胞内淀粉水解成可发酵糖,还能将细胞壁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份等一同水解成可发酵糖,提高了水解液中的可发酵糖含量。
本发明中,以步骤(2)制备的微藻水解液为碳源制备发酵培养基,同时还包括:氮源(NH4)2HPO4 2.0-6.0 g/L,(NH4)2SO4 4.0-8.0 g/L;无机盐 K2HPO4•3H2O 10.0-20.0 g/L,KH2PO4 1.0-5.0 g/L;微量元素MgSO4·7H2O 0-1.0g/L,FeSO4·7H2O 0-1.0g/L,ZnSO4·7H2O0-0.5 g/L,MnSO4·H2O 0-0.5 g/L,CaCl2 0-1.0g/L,EDTA 0-1.0 g/L,pH控制在6.0-8.0。
本发明中,以克雷伯氏菌为发酵菌种制备2,3-丁二醇,优选克雷伯氏杆菌和产酸克雷伯氏菌。发酵菌种子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取活化的克雷伯氏菌,接种到含葡萄糖5-50g/L,酵母浸膏 2-6 g/L,蛋白胨 5-15 g/L,氯化钠 5-10 g/L的培养基中,在温度35-40℃,转速150-250rpm,pH 为6.0-7.5下培养12-24h。
本发明中,将克雷伯氏菌种子液以2v%-10v%的接种量接种到所述发酵培养基中,在温度30-40℃,转速150-300rpm,通气量0.1-1.0vvm,pH为6.0-8.0的条件下进行发酵产2,3-丁二醇。
本发明中2,3-丁二醇发酵可以采用批式流加发酵,当残糖浓度降到10-20g/L时开始补加微藻水解液,发酵48-96h结束。其中流加的微藻水解液为微藻多次培养的藻液,经静置沉淀后排出上清液,得到的藻泥利用蜗牛酶和稀酸组合水解后得到可发酵糖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对微藻培养过程中氮含量的分段控制,有助于微藻细胞的增殖和淀粉积累,可获得高淀粉含量的藻细胞;在微含N元素培养阶段,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3-磷酸甘油酸,可以避免藻细胞内部积累的淀粉转化为其他细胞成分,使其主要以淀粉形式存在,有助于获得高浓度的水解糖。
2、微藻培养时,在起始阶段通入低含量CO2,控制光暗比为10:14-14:10,培养到对数生长期停止;静置沉降后排出上清液,然后提高CO2含量和pH值并提高光暗比为18:6-24:0,培养至稳定期。通过上述培养,有助于加速微藻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快速增殖,有助于提高藻细胞的淀粉含量。
3、微藻处理时,通过蜗牛酶组合稀酸水解过程,可以显著提高水解液中可发酵糖含量,从而有助于提高最终发酵产物浓度。
4、本发明所用原料不存在与人争粮、与粮争地等问题,能够有效减低生物转化生产2,3-丁二醇的成本;直接采用藻泥带渣发酵,省去微藻离心和干燥过程,节能能耗,同时还能充分利用微藻中的蛋白质作为2,3-丁二醇发酵N源。本发明工艺为微藻下游产业开辟了一种新途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利用含淀粉微藻为原料生产2,3-丁二醇的方法,首先将微藻种子液接入富含N元素的微藻培养基中,培养到对数生长期停止,使微藻快速增殖;静置沉降后排出上清液,添加含微量N元素的微藻培养基和适量3-磷酸甘油酸继续培养,有助于微藻胞内淀粉的稳定积累,培养至稳定期获得含淀粉的藻液。在上述培养好的藻液中,加入蜗牛酶进行破壁处理,随后按照最终水解体系中酸浓度为0.5wt%-5.0wt%加入无机酸,升温至100-120℃进行水解,获得微藻水解液。最后以得到的微藻水解液作为碳源制备发酵培养基,剩余部分作为后续发酵的流加液,采用克雷伯氏菌发酵生产2,3-丁二醇。
本发明中微藻培养反应器为通气搅拌式封闭反应器,带有可控光照***,可以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并设置二氧化碳和溶解氧的测定装置,根据需要调整通气量,以获得良好的培养效果。搅拌桨具有可收缩性,当微藻沉淀时收起搅拌桨,不影响沉降效果。微藻培养反应器能精确控制pH和搅拌转数,保证微藻培养和2,3-丁二醇发酵过程的稳定。
本发明中pH控制酸中和剂为HCl、H2SO4、HNO3等常用的无机酸,碱中和剂为NaOH、NaHCO3、KOH、Ca(OH)2、氨水等常用的无机碱。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案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中,wt%为质量分数,v%为体积分数。
实施例1
微藻培养基的制备:采用BG11培养基(以每升计):NaNO3 1.5g,K2HPO4·3H2O0.04g,MgSO4·7H2O 0.075g,CaCl2·2H2O 0.036g,柠檬酸0.006g,柠檬酸铁铵0.006g,EDTA0.001 g,NaCO3 0.02g,A5+Co溶液 1 mL。其中A5+Co溶液的配方为:H3BO3 2.86g,MnCl2·H2O1.81g,ZnSO4·7H2O 0.222g,CuSO4 ·5H2O 0.079 g,Na2MoO4·2H2O 0.390 g,Co(NO3)2·6H2O 0.049 g。
微藻种子液的制备:将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种子接入上述微藻培养基,在温度30℃,通气量0.25vvm,CO2含量为1v%,搅拌转速100rpm,pH 7.0,光暗比10:14的条件下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1)微藻培养:将微藻种子液按照接种量5v%接入富含N元素的微藻培养基中,富含N元素是指在培养基中按照2.5 g/L加入NaNO3,培养到对数生长期停止;静置沉降后排出上清液,添加含微量N元素的培养基和3-磷酸甘油酸继续培养,NaNO3的加入量为0.05 g/L,3-磷酸甘油酸的加入量为0.02g/L。上述微藻培养是在温度30℃,通气量0.25vvm,CO2含量为1v%,搅拌转速100 rpm,pH 7.0,光暗比14:10的条件下培养至稳定期,收获藻液,其中淀粉含量达50%。淀粉含量检测方法,取两份10 mL(V)藻液,离心去离子水洗2次,加入10 mL去离子水重悬。其中一份80℃烘干至恒重得到藻干重W。另一份600 W超声破碎,超声时间1 s,间歇时间2 s,超声60次,得到完全破碎的藻液。调节pH到6.5,分别加入0.20 μl Liquozyme Supra 85-95℃保温液化1 h;调节pH到4.5,分别加入0.4 μl Dextrozyme DX 60℃保温液化10h,水解完全后离心弃沉淀,上清液定容100 mL,检测水解液中葡萄糖含量C。以去离子水加等量酶水解为对照。淀粉含量(g/g)=C(g/L)×V(L)×0.9/W(g)。
(2)藻液处理:在步骤(1)的藻液中,按照20mg蜗牛酶/g藻液加入蜗牛酶进行破壁处理,控制破壁处理的pH 6.0,温度为40℃;随后按照最终水解体系中酸浓度为2.5wt%加入硫酸,升温至115℃进行水解,保温10-60min,获得微藻水解液。水解处理后,水解液中的糖浓度约为84g/L。
(3)发酵培养:以微藻水解液为碳源制备发酵培养基,采用克雷伯氏菌发酵生产2,3-丁二醇。
以步骤(2)制备的微藻水解液为碳源制备发酵培养基,并加入以下物质:氮源(NH4)2HPO4 3.3g/L,(NH4)2SO4 6.6g/L;无机盐 K2HPO4·3H2O 13.7g/L,KH2PO4 2.0g/L;微量元素MgSO4·7H2O 0.25g/L,FeSO4·7H2O 0.05g/L,ZnSO4·7H2O 0.002 g/L,MnSO4·H2O0.001g/L,CaCl2 0.01 g/L,EDTA0.05 g/L,pH控制在7.0,初始糖浓度约84 g/L。
以克雷伯氏菌为发酵菌种制备2,3-丁二醇,发酵菌种子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取活化的克雷伯氏杆菌,是由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编号为克雷伯氏菌CICC10011。接种到含葡萄糖20g/L,酵母浸膏 3g/L,蛋白胨 8 g/L,氯化钠 5g/L的培养基中,在温度37℃,转速200rpm,pH 为7.0条件下培养12h,细胞干重3.0 g/L左右。
将上述克雷伯氏菌种子液以5v%的接种量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在温度35℃,转速150 rpm,通气量0.25vvm,pH 7.0的条件下进行发酵产2,3-丁二醇。发酵16 h后残糖浓度低于20 g/L,流加微藻水解液使发酵体系糖浓度为200g/L,发酵共进行48 h,发酵液中2,3-丁二醇和乙偶姻最终浓度之和为73.11g/L。
实施例2
处理工艺和操作条件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1)微藻采用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微藻培养基采用TAP培养基;(2)N源为NH4Cl,富N培养时加入量为3g/L,含微量N培养时加入量为0.02g/L;(3)3-磷酸甘油酸的加入量为0.01g/L;(4)按照20mg蜗牛酶/g藻液加入蜗牛酶进行破壁处理,控制破壁处理的pH 8.0,温度为30℃。
TAP培养基配方为(以每升计):H2NC(CH2OH)3 2.42 g,TAP盐 25 mL(NH4Cl 15 g/L,MgSO4·7H2O 4 g/L,CaCl·2H2O 2 g/L) ,磷酸溶液1 mL(K2HPO4 28.8 g /100 mL,KH2PO4 14.4 g/100 mL),微量元素1 mL(Na2EDTA·2H2O 5.00 g/100 mL,ZnSO4 ·7H2O2.20 g/100 mL,H3BO3 1.14 g/100 mL,MnCl2 ·4H2O 0.50 g/100 mL,FeSO4·7H2O 0.50g/100 mL,CoCl2 ·6H2O 0.16 g/100 mL,CuSO4 ·5H2O 0.16 g/100 mL,(NH4)6Mo7O24 ·4H2O 0.11 g/100mL),乙酸 1 mL。
微藻培养结束后,收获藻液,其中淀粉含量达45%。水解处理后,水解液中的糖浓度约78 g/L。发酵14h残糖低于20 g/L,流加微藻水解液使发酵体系的糖浓度为200g/L,发酵共进行48 h,发酵液中2,3-丁二醇和乙偶姻最终浓度之和为69.90 g/L。
实施例3
处理工艺和操作条件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1)微藻采用四尾珊藻(Scenedesmus quadricanda);(2)N源为NH4NO3,加入量为4g/L;(3)3-磷酸甘油酸的加入量为0.03g/L;(4)按照30mg蜗牛酶/g藻液加入蜗牛酶进行破壁处理,控制破壁处理的pH 7.0,温度为35℃。
微藻培养结束后,收获藻液,其中淀粉含量达52%以上。水解处理后,水解液中的糖浓度约85 g/L。发酵17 h残糖低于20 g/L,流加微藻水解液使发酵体系的糖浓度为200g/L,发酵共进行48 h,发酵液中2,3-丁二醇和乙偶姻最终浓度之和为75.61 g/L。
实施例4
处理工艺和操作条件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微藻培养在富含N元素的微藻培养基中培养时,首先通入的CO2含量为2v%,光暗比为10:14,培养到对数生长期停止;静置沉降后排出上清液,同时将CO2的含量提高到5v%,光暗比为18:6,培养至稳定期。培养结束后,收获藻液,其中淀粉含量为53%。水解处理后,水解液中的糖浓度约86 g/L。
实施例5
处理工艺和操作条件同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微藻培养在富含N元素的微藻培养基中培养时,首先通入的CO2含量为1v%,光暗比为10:14,培养到对数生长期停止;静置沉降后排出上清液,同时将CO2的含量提高到3v%,光暗比为18:6,培养至稳定期。培养结束后,收获藻液,其中淀粉含量为50%。水解处理后,水解液中的糖浓度约83g/L。
比较例1
发酵部分的处理工艺条件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不采用微藻水解液发酵,直接采用葡萄糖作为碳源,葡萄糖初始浓度为85g/L。采用批式流加发酵方式,当残糖低于20g/L时,补加葡萄糖液使发酵体系的糖浓度为200g/L,发酵共进行48h,发酵液中2,3-丁二醇和乙偶姻最终浓度之和为76.9g/L。
与实施例1相比,本发明利用微藻发酵生产2,3-丁二醇的水平与直接采用葡萄糖发酵水平差距不大,说明本发明含淀粉的微藻可替代粮食原料或作为粮食原料的补充生产2,3-丁二醇。
比较例2
处理工艺和操作条件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微藻培养时,不采用氮源含量分段控制,整个过程按照常规方式加入氮源,即加入NaNO3 1.5 g/L;并且直接在常规培养基中加入3-磷酸甘油酸。培养结束后,收获藻液,其中淀粉含量达35 %左右。
比较例3
处理工艺和操作条件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微藻培养时,采用氮源含量分段控制,不加3-磷酸甘油酸。培养结束后,收获藻液,其中淀粉含量达45%左右。水解处理后,水解液中的糖浓度约75g/L。
比较例4
处理工艺和操作条件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微藻培养时,只通过稀酸水解过程获得可发酵糖。水解处理后,水解液中的糖浓度45g/L。
比较例5
处理工艺和操作条件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微藻培养时,采用CN200910015400.9所述的方式进行水解。水解处理后,水解液中的糖浓度约65g/L。

Claims (9)

1.一种利用微藻为原料生产2,3-丁二醇的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1)微藻培养:将微藻种子液接入富含N元素的微藻培养基中,培养到对数生长期停止;静置沉降后排出上清液,添加含微量N元素的微藻培养基和适量3-磷酸甘油酸继续培养,培养至稳定期获得微藻培养液;所述的富含N元素的微藻培养基是指在常规微藻培养基中加入无机氮,加入量为2.0-5.0g/L;所述的含微量N元素的微藻培养基是指降低常规微藻培养基中氮源的含量,加入量为0-0.5g/L;所述的富含N元素的微藻培养基中加入的无机氮为NaNO3、NH4NO3或NH4Cl;所述的微藻选用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四尾珊藻(Scenedesmus quadricanda)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3-磷酸甘油酸的加入量为0.005-0.05g/L;
(2)水解处理:在上述微藻培养液中加入蜗牛酶进行破壁处理,随后按照最终水解体系中酸浓度为0.5wt%-5.0wt%加入无机强酸,升温至100-150℃进行水解,获得微藻水解液;
(3)发酵培养:以得到的微藻水解液为碳源制备发酵培养基,并采用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CICC10011发酵生产2,3-丁二醇。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微藻培养基采用SE、TAP或BG11培养基。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微藻种子液是指将微藻接入培养基后培养至对数生长期获得的藻液,微藻培养时控制微藻种子液的接种量为2v%-10v%。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微藻种子液和微藻培养的具体条件如下:温度25-30℃,通气量0.1-1.0vvm,CO2含量为1v%-3v%,搅拌转速50-200rpm,pH 6.0-8.0,光暗比10:14 -14:10。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采用以下两步培养方式:在富含N元素的微藻培养基中培养时,通入的CO2含量为1v%-3v%,光暗比为10:14-14:10,培养到对数生长期停止;静置沉降后排出上清液,同时将CO2的含量提高到3v%-5v%,pH调节为8.0-9.0,光暗比为18:6-24:0,培养至稳定期。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按照5-50mg/g藻液加入蜗牛酶对细胞进行破壁处理,控制破壁处理的pH 5.0-8.0,温度为30-45℃。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按照最终水解体系中酸浓度为1.0wt%-2.5wt%加入无机强酸,升温至100-120℃,保温10-60min。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步骤(2)制备的微藻水解液为碳源制备发酵培养基,同时还包括:氮源(NH4)2HPO4 2.0-6.0g/L,(NH4)2SO4 4.0-8.0g/L;无机盐K2HPO4·3H2O 10.0-20.0g/L,KH2PO4 1.0-5.0g/L;微量元素MgSO4·7H2O 0-1.0g/L,FeSO4·7H2O 0-1.0g/L,ZnSO4·7H2O 0-0.5g/L,MnSO4·H2O 0-0.5 g/L,CaCl2 0-1.0g/L,EDTA 0-1.0 g/L,pH控制在6.0-8.0。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以克雷伯氏菌为发酵菌种制备2,3-丁二醇,将克雷伯氏菌种子液以2v%-10v%的接种量接种到所述发酵培养基中,在温度30-40℃,转速150-300rpm,通气量0.1-1.0vvm,pH为6.0-8.0的条件下进行发酵产2,3-丁二醇。
CN201410585448.4A 2014-10-28 2014-10-28 一种利用微藻为原料生产2,3-丁二醇的方法 Active CN1056242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85448.4A CN105624213B (zh) 2014-10-28 2014-10-28 一种利用微藻为原料生产2,3-丁二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85448.4A CN105624213B (zh) 2014-10-28 2014-10-28 一种利用微藻为原料生产2,3-丁二醇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24213A CN105624213A (zh) 2016-06-01
CN105624213B true CN105624213B (zh) 2019-08-06

Family

ID=56039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85448.4A Active CN105624213B (zh) 2014-10-28 2014-10-28 一种利用微藻为原料生产2,3-丁二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242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8073B (zh) * 2016-11-29 2020-09-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微藻为原料生产2,3-丁二醇的方法
CN114107061B (zh) * 2021-12-22 2023-10-10 宁波浮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海水微藻培养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5721A (zh) * 2009-06-04 2009-10-28 山东大学 一种利用淀粉类原料生产2,3-丁二醇的方法
CN102746990A (zh) * 2011-04-20 2012-10-2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由微藻类制造高含量淀粉的方法
CN103173273A (zh) * 2011-12-21 2013-06-26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微藻油脂提取方法
CN103773687A (zh) * 2012-10-23 2014-05-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藻的培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5721A (zh) * 2009-06-04 2009-10-28 山东大学 一种利用淀粉类原料生产2,3-丁二醇的方法
CN102746990A (zh) * 2011-04-20 2012-10-2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由微藻类制造高含量淀粉的方法
CN103173273A (zh) * 2011-12-21 2013-06-26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微藻油脂提取方法
CN103773687A (zh) * 2012-10-23 2014-05-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藻的培养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etabolic changes of starch and lipid triggered by nitrogen starvation in the microalga Chlorella zofingiensis;Shunni Zhu等;《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31206(第152期);全文
nutrient limitation as a strategy for increasing starch accumulation in microalgae;Giuliano Dragone 等;《Applied Energy》;20110405(第88期);全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24213A (zh) 2016-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7775B (zh) 微藻培养固定微生物发酵尾气co2补充发酵原料的方法
CN101638673B (zh) 一种利用植物秸秆发酵生产酒精的方法
CN101608192B (zh) 一种利用玉米芯生产丁二酸的方法
CN102703339A (zh) 高产精氨酸脱亚胺酶菌株及用它生产l-瓜氨酸的方法
CN106754411A (zh) 一株高产β‑D‑呋喃果糖苷酶的黑曲霉菌株及其液态发酵产酶方法
CN103898166A (zh) 一种乙醇的生产方法
CN102533570B (zh) 一种黑曲霉及其应用及发酵制备柠檬酸的方法
CN103421850A (zh) 一种利用丰富栅藻生产生物乙醇的方法
CN102586381A (zh) 一种提高2-酮基-l-古龙酸发酵强度的生产工艺
CN105624213B (zh) 一种利用微藻为原料生产2,3-丁二醇的方法
CN105624212B (zh) 一种以微藻为原料生产2,3-丁二醇的方法
CN106893682B (zh) 一种液化醪扩培酵母菌的方法及其应用和发酵乙醇的方法
CN111394397A (zh) 一种利用餐厨垃圾发酵生产己酸的方法
CN101638674B (zh) 一种利用蔗糖水解物发酵法生产柠檬酸的方法
CN102851328A (zh) 一种利用固定化黑曲霉发酵玉米糖液制备柠檬酸的方法
CN103074380B (zh) 一种菌解生物预处理提高藻类原料厌氧产能效率的方法
CN109536565A (zh) 一种利用热解糖高温厌氧菌和产琥珀酸放线杆菌混菌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方法
CN102732576B (zh) 以木质纤维素原料联产生物柴油与生物丁醇的方法
CN102051385B (zh) 橡实粉发酵生产乳酸的方法
CN101638675A (zh) 一种蔗糖发酵法生产柠檬酸的方法
CN101033474A (zh) 一种玉米秸秆水解液生产燃料酒精的发酵工艺
CN100537775C (zh) 一种用间歇高pH胁迫策略提高发酵生产透明质酸产量的方法
CN101643753B (zh) 一种木糖醇的制备方法
CN101659925A (zh) 一种光滑球拟酵母突变株及其在发酵生产丙酮酸中的应用
CN105154360A (zh) 一种***丛毛单胞菌hy-08d的培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26

Address after: 100728 No. 22 North Main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haoyangmen

Patentee after: 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

Patentee after: Sinopec (Dalian) Petrochem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728 No. 22 North Main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haoyangmen

Patentee before: 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

Patentee before: DAL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SINOPEC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