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4999A - 一种含硫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硫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74999A
CN105374999A CN201510675236.XA CN201510675236A CN105374999A CN 105374999 A CN105374999 A CN 105374999A CN 201510675236 A CN201510675236 A CN 201510675236A CN 105374999 A CN105374999 A CN 1053749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lfur
bearing
preparation
electrode material
porous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7523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74999B (zh
Inventor
杨玉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andle Light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andle Light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andle Light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andle Light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7523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749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74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49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749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49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6Composites as layered produ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01M4/587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硫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硫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含硫前驱体的配制、前驱体的填充、含硫组分负载和干燥四个步骤。首先配制T1温度下硫的饱和溶液,之后与温度为T2(T2≥T1)的多孔组分混合,让溶液浸入多孔基材的孔结构中,之后降温到T3(T3<T1),则饱和溶液中的硫将自动析出,此时通过控制温度及增加扰动,使得析出的硫成纳米颗粒装沉积于多孔基材的孔结构中,实现含硫组分对多孔基材孔结构的填充;之后过滤去除多余溶液,干燥后即得到硫碳复合物。以上过程中,溶于溶剂中的含硫组分粘度较低,可以轻松的渗透进入多孔基材的孔结构中,因此可以对多孔基材深层次的微孔进行充分填充,因此制得的材料硫含量更高,相应得到的电池容量更大。

Description

一种含硫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硫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硫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从1991年,碳材料创造性的运用于锂离子电池领域,并带来该领域革命性的变化,即高效而安全的进行多次充放电后,其便被广泛的运用于移动电话、摄像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其他便携式电器上。与传统的铅酸、Ni-Cd、MH-Ni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比体积能量密度、比重量能量密度、更好的环境友好性、更小的自放电以及更长的循环寿命等,是二十一世纪理想的移动电器电源、电动汽车电源以及储电站用储电器。
然而随着生活品味的提高,人们对移动用电器提出了更轻、更薄、更小、更持久、价格更低的新需求,相应的便对这些设备的供电器件提出了新的要求;能量密度更高、价格便宜;这其中供电器件(电池)能量密度与用户体验息息相关,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关注,而现阶段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方法主要集中在开发新的正/负极材料,开发新型的正极材料对电池能量密度提升效果尤为显著。
目前商品化的正极材料主要是层状或尖晶石结构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如钴酸锂、锰酸锂)和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铁锂等。钴酸锂(LiCoO2)的理论容量相对较大(275mAh/g),但实际放电容量仅160mAh/g左右,且其价格高,有一定毒性,而且该正极材料在过充时易发生放热分解反应,不仅使电池容量明显下降,同时对电池安全也造成威胁。锰酸锂(LiMn2O4)的理论容量为148mAh/g,实际容量低于130mAh/g,且其压实密度不高,能量密度低,稳定性差,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引起晶格变形,导致循环效率偏低。磷酸铁锂(LiFePO4)的理论容量为172mAh/g,但该正极材料压实密度低,制备出来的电芯能量密度相应较小。上述常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容量普遍不高,同时也均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满足电池开发需求。
单质硫的理论比容量为1675mAh/g,远远高于目前商业使用的正极材料的理论比容量,成为当前电池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单质硫本身并不导电,必须与导电物质复合才能做成电极,而由于作为导电组分的导电剂的引入,会导致正极涂层中硫的含量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从而降低了锂硫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锂硫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单质硫会转化为多硫化物,而多硫化物会溶于液体有机电解液中,导致在循环过程中活性物质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溶解的硫化物将在负极析出形成枝晶,具有极大的刺穿隔离膜的风险,从而导致电池的安全性极差。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开发出一种新的含硫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不仅能够提高硫在正极材料中的比例,还能得到对锂硫化物具有更强吸附能力的正极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含硫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含硫前驱体的配制、前驱体的填充、含硫组分负载和干燥四个步骤。首先配制T1温度下硫的饱和溶液,之后与温度为T2(T2≥T1)的多孔组分混合,让溶液浸入多孔基材的孔结构中,之后降温到T3(T3<T1),则饱和溶液中的硫将自动析出,此时通过控制温度及增加扰动,使得析出的硫成纳米颗粒装沉积于多孔基材的孔结构中,实现含硫组分对多孔基材孔结构的填充;之后过滤去除多余溶液,干燥后即得到硫碳复合物。以上过程中,溶于溶剂中的含硫组分粘度较低,可以轻松的渗透进入多孔基材的孔结构中,因此可以对多孔基材深层次的微孔进行充分填充,因此制得的材料硫含量更高,相应得到的电池容量更大;同时,深层微孔对锂硫化物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因此电极材料具有更好的循环性能及更低的自放电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硫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含硫前驱体的配制:在温度为T1的容器中,将含硫组分与溶剂混合均匀,得到含硫前驱体待用;
步骤2,前驱体的填充:将步骤1得到的前驱体与多孔基材置于同一反应器中,保持前驱体温度T2,使得含硫前驱体充分填充进入多孔基材的孔洞结构中;为了进一步加强前驱体向多孔基材孔结构中渗透的动力,可以在前驱体与多孔基材混合之前,将前驱体置于小于或等于3kpa的环境中大于或等于10s处理,尽量多的排出多孔基材孔结构中的气体组分;
步骤3,含硫组分负载:降低充分填充了含硫前驱体多孔基材的温度至T3,使得前驱体中的含硫组分析出,并填充于多孔基材孔洞结构中。
作为本发明含硫电极材料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T1≤T2或/和T3≤T1。配制T1温度下硫的饱和溶液,之后与温度为T2(T2≥T1)的多孔组分混合,让溶液浸入多孔基材的孔结构中,之后降温到T3(T3<T1),则饱和溶液中的硫将自动析出,此时通过控制温度及增加扰动,使得析出的硫成纳米颗粒装沉积于多孔基材的孔结构中,实现含硫组分对多孔基材孔结构的填充;之后过滤去除多余溶液,干燥后即得到硫碳复合物。以上过程中,溶于溶剂中的含硫组分粘度较低,可以轻松的渗透进入多孔基材的孔结构中,因此可以对多孔基材深层次的微孔进行充分填充,因此制得的材料硫含量更高,相应得到的电池容量更大;同时,深层微孔对锂硫化物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因此电极材料具有更好的循环性能及更低的自放电性能。
作为本发明含硫电极材料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步骤1所述含硫组分包括硫单质、硫基化合物和硫复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多孔基材包括多孔碳材料、官能化多孔碳材料、金属多孔基材和官能化金属多孔基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含硫前驱体为在温度T1下,含硫组分的饱和溶液。
作为本发明含硫电极材料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硫单质包括升华硫和/或高纯硫;所述硫基化合物包括有机硫化物、Li2Sn和碳硫聚合物(C2Sv)m中的至少一种,其中,n≥1,1≤v≤8,1≤m;所述硫复合物包括硫/碳复合物、硫/导电聚合物复合物和硫/无机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导电聚合物为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聚乙炔等,无机氧化物包括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锆等;所述多孔基材的粒径为5nm~200μm,孔直径为0.2nm~2μm,孔隙率为30%~98%。
作为本发明含硫电极材料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溶剂为有机溶剂或/和无机溶剂,配制得到的前驱体为含硫组分在T1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作为本发明含硫电极材料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有机溶剂包括芳香烃类、脂肪烃类、脂环烃类、卤化烃类、醇类、醚类、酯类、酮类和二醇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类;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脂肪烃类:戊烷、己烷、辛烷等;脂环烃类:环己烷、环己酮、甲苯环己酮等;卤化烃类:四氯化碳、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等;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醚类:***、环氧丙烷等;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酮类: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等;二醇衍生物: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二醇单丁醚等;其他:乙腈、吡啶、苯酚等,所述无机溶剂包括水、无机酸、二硫化碳、液氨、液态二氧化碳、液氮和液态二氧化硫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含硫电极材料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在步骤1中,所述含硫前驱体中还添加有表面活性剂,所述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为所述含硫前驱体的质量的0.01%~20%,可以选择分解或气化温度较低的表面活性剂,待填充反应介绍后,通过热处理过程去除表面活性剂,从而使得最终成品电极材料中不含表面活性剂组分;所述表面活性剂包含润湿剂、分散剂、渗透剂、增溶剂、助溶剂和潜溶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润湿剂为阴离子型或/和非离子型润湿剂;所述分散剂为脂肪酸类/脂肪族酰胺类/酯类、石蜡类、金属皂类、低分子蜡类和HPMA中的至少一类;所述渗透剂为非离子型或/和阴离子型渗透剂。(所述阴离子型润湿剂包括烷基硫酸盐、磺酸盐、脂肪酸或脂肪酸酯硫酸盐、羧酸皂类和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非离子型润湿剂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氧乙烯烷基酚醚、聚氧乙烯脂肪醇醚和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分散剂为乙烯基双硬脂酰胺、油酸酰、硬脂酸单甘油酯、三硬脂酸甘油酯、液体石蜡、微晶石蜡、硬脂酸钡、硬脂酸锌、硬脂酸钙、聚乙烯蜡和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非离子型渗透剂包含JFC(脂肪醇聚氧乙烯醚)、JFC-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JFC-2(聚氧乙烯醚化合物)、JFC-E(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阴离子型渗透剂包含快速渗透剂T(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耐碱渗透剂AEP(脂肪酸与环氧乙烷缩合物)和高温渗透剂JFC-M(聚氧乙烯醚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助溶剂包括苯甲酸、苯甲酸钠、水杨酸、水杨酸钠、对氨基苯甲酸、乌拉坦、尿素、酰胺、乙酰胺、硼砂和碘化钾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潜溶剂包括乙醇、甘油、丙二醇和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含硫电极材料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在步骤2所述的含硫前驱体的填充过程中,对混合后的含硫前驱体或多孔基材施加超声处理;或/和在步骤3所述负载过程中,对反应器内施加超声处理、搅拌和球磨中的至少一种处理,在有扰动的情况下,填充于多孔基材孔结构中的前驱体重结晶析出的含硫组分颗粒尺寸会更小,容易得到纳米含硫组分颗粒沉积物,进而填充于孔结构中。
作为本发明含硫电极材料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在步骤2所述的含硫前驱体的填充过程中,待熔融硫充分浸润预处理后的多孔基材时,向反应器中通入保护气体(如惰性气体、氮气等),通气后的气压小于等于100MPa。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含硫电极材料,该电极材料由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得到,且由多孔基材及填充于所述多孔基材中的含硫组分组成,所述含硫组分为纳米颗粒,所述含硫组分的质量占整个电极材料的质量的比例为30%~9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首先配制T1温度下硫的饱和溶液,之后与温度为T2(T2≥T1)的多孔组分混合,让溶液浸入多孔基材的孔结构中,之后降温到T3(T3<T1),则饱和溶液中的硫将自动析出,此时通过控制温度及增加扰动,使得析出的硫呈纳米颗粒状沉积于多孔基材的孔结构中,实现含硫组分对多孔基材孔结构的填充;之后过滤去除多余溶液,干燥后即得到硫碳复合物。以上过程中,溶于溶剂中的含硫组分粘度较低,可以轻松的渗透进入多孔基材的孔结构中,因此可以对多孔基材深层次的微孔进行充分填充,因此制得的材料硫含量更高,相应得到的电池容量更大;同时,深层微孔对锂硫化物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因此电极材料具有更好的循环性能及更低的自放电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及其有益效果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比较例,选择粒径在10μm~20μm、孔径为10nm~50nm、孔隙率为80%的多孔碳材料作为基材,之后与硫单质混合均匀(质量比为3:7),再置于170℃环境中煅烧2h,之后冷却至室温得到硫碳复合材料待用;
实施例1,与比较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含硫前驱体的配制:于40℃下,将硫单质、二硫化碳混合均匀得到硫的二硫化碳饱和溶液待用;
含硫溶液填充:选择粒径在10μm~20μm、孔径为10nm~50nm、孔隙率为80%的多孔碳材料作为基材;于45℃环境中将上述溶液与多孔碳基材充分混合,使得溶液不断渗透浸入基材的孔结构中;之后对材料施加10MPa氮气压,保压时间1min,得到多孔基材孔结构完全被溶液填充的材料;
含硫组分的负载:将填充了溶液的材料降温至30℃,同时对材料施加超声波处理,使得过饱和溶液中的含硫组分逐渐析出呈纳米颗粒沉积于多孔基材孔结构中;
干燥:将上述材料过滤,之后置于80℃下真空干燥,得到含硫电极材料。
其余与比较例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含硫前驱体的配制:于10℃下,将硫单质、二硫化碳混合均匀得到硫的二硫化碳饱和溶液待用;
含硫溶液填充:选择粒径在10μm~20μm、孔径为10nm~50nm、孔隙率为80%的多孔碳材料作为基材;于30℃环境中将上述溶液与多孔碳基材充分混合,使得溶液不断渗透浸入基材的孔结构中;之后对材料施加10MPa氮气压,保压时间1min,得到多孔基材孔结构完全被溶液填充;
含硫组分负载:将填充了溶液的材料降温至-10℃,同时对材料施加超声波处理,使得过饱和溶液中的含硫组分逐渐析出成纳米颗粒沉积于多孔基材孔结构中;
干燥:将上述材料过滤,之后置于80℃下真空干燥,得到含硫电极材料。
其它与实施例1的相同,这里不再重复。
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含硫前驱体的配制:于80℃下,将硫单质、苯混合均匀得到硫的苯饱和溶液待用;
含硫溶液填充:选择粒径在10μm~20μm、孔径为10nm~50nm、孔隙率为80%的多孔碳材料作为基材;于80℃环境中将上述溶液与多孔碳基材充分混合,使得溶液不断渗透浸入基材的孔结构中;之后对材料施加10MPa氮气压,保压时间1min,得到多孔基材孔结构完全被溶液填充;
含硫组分负载:将填充了溶液的材料降温至20℃,同时对材料施加超声波处理,使得过饱和溶液中的含硫组分逐渐析出成纳米颗粒沉积于多孔基材孔结构中;
干燥:将上述材料过滤,之后置于80℃下真空干燥,得到含硫电极材料。
其它与实施例1的相同,这里不再重复。
实施例4,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含硫前驱体的配制:于70℃下,将硫单质、四氯化碳混合均匀得到硫的四氯化碳饱和溶液待用;
含硫溶液填充:选择粒径在10μm~20μm、孔径为10nm~50nm、孔隙率为80%的多孔碳材料作为基材;于75℃环境中将上述溶液与多孔碳基材充分混合,使得溶液不断渗透浸入基材的孔结构中;之后对材料施加10MPa氮气压,保压时间1min,得到多孔基材孔结构完全被溶液填充;
含硫组分负载:将填充了溶液的材料降温至120℃,同时对材料施加超声波处理,使得过饱和溶液中的含硫组分逐渐析出成纳米颗粒沉积于多孔基材孔结构中;
干燥:将上述材料过滤,之后置于20℃下真空干燥,得到含硫电极材料。
其它与实施例1的相同,这里不再重复。
实施例5,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含硫前驱体的配制:于40℃下,将硫单质、硫碳复合物、二硫化碳、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MES(为溶液质量的0.01%)混合均匀得到硫的二硫化碳饱和溶液待用;
含硫溶液填充:选择粒径在5nm~10nm、孔径为0.2nm~1nm、孔隙率为30%的多孔碳材料作为基材,之后将其置于3kpa的环境中静置30min,排出孔结构中的气体组分;于45℃环境中将上述溶液与多孔碳基材充分混合,使得溶液不断渗透浸入基材的孔结构中;之后对材料施加100MPa氮气压,保压时间30s,得到多孔基材孔结构完全被溶液填充;
含硫组分负载:将填充了溶液的材料降温至10℃,同时对材料施加超声波处理,使得过饱和溶液中的含硫组分逐渐析出成纳米颗粒沉积于多孔基材孔结构中;
干燥:将上述材料过滤,之后置于70℃下真空干燥,得到含硫电极材料。
其它与实施例1的相同,这里不再重复。
实施例6,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含硫前驱体的配制:于40℃下,将硫单质、硫碳复合物、二硫化碳、单月桂基磷酸酯MAP(为溶液质量的1%)混合均匀得到硫的二硫化碳饱和溶液待用;
含硫溶液填充:选择粒径在150μm~200μm、孔径为1μm~2μm、孔隙率为60%的多孔碳材料作为基材,之后将其置于300pa的环境中静置3min,排出孔结构中的气体组分;于45℃环境中将上述溶液与多孔碳基材充分混合,使得溶液不断渗透浸入基材的孔结构中;之后对材料施加1MPa氮气压,保压时间3h,得到多孔基材孔结构完全被溶液填充;
含硫组分负载:将填充了溶液的材料降温至10℃,同时对材料施加超声波处理,使得过饱和溶液中的含硫组分逐渐析出成纳米颗粒沉积于多孔基材孔结构中;
干燥:将上述材料过滤,之后置于70℃下真空干燥,得到含硫电极材料。
实施例7,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含硫前驱体的配制:于40℃下,将硫单质、硫碳复合物、二硫化碳、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溶液质量的20%)混合均匀得到硫的二硫化碳饱和溶液待用;
含硫溶液填充:选择粒径在5μm~10μm、孔径为5nm~20nm、孔隙率为98%的多孔碳材料作为基材,之后将其置于1pa的环境中静置10s,排出孔结构中的气体组分;于45℃环境中将上述溶液与多孔碳基材充分混合,使得溶液不断渗透浸入基材的孔结构中;之后对材料施加10MPa氮气压,保压时间10min,得到多孔基材孔结构完全被溶液填充;
含硫组分负载:将填充了溶液的材料降温至10℃,同时对材料施加超声波处理,使得过饱和溶液中的含硫组分逐渐析出成纳米颗粒沉积于多孔基材孔结构中;
干燥:将上述材料过滤,之后置于70℃下真空干燥,得到含硫电极材料。
其它与实施例1的相同,这里不再重复。
实施例8,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含硫前驱体的配制:于40℃下,将硫单质、二硫化碳混合均匀得到硫的二硫化碳饱和溶液待用;
含硫溶液填充:选择粒径在10μm~20μm、孔径为10nm~50nm、孔隙率为80%的改性多孔碳材料作为基材;于45℃环境中将上述溶液与改性多孔碳基材充分混合,使得溶液不断渗透浸入基材的孔结构中;之后对材料施加10MPa氮气压,保压时间1min,得到多孔基材孔结构完全被溶液填充;
含硫组分负载:将填充了溶液的材料降温至30℃,同时对材料施加搅拌处理,使得过饱和溶液中的含硫组分逐渐析出成纳米颗粒沉积于多孔基材孔结构中;
干燥:将上述材料过滤,之后置于80℃下真空干燥,得到含硫电极材料。
其它与实施例1的相同,这里不再重复。
实施例9,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含硫前驱体的配制:于40℃下,将硫单质、二硫化碳混合均匀得到硫的二硫化碳饱和溶液待用;
含硫溶液填充:选择粒径在10μm~20μm、孔径为10nm~50nm、孔隙率为80%的多孔铝材料作为基材;于45℃环境中将上述溶液与多孔铝基材充分混合,使得溶液不断渗透浸入基材的孔结构中;之后对材料施加10MPa氮气压,保压时间1min,得到多孔基材孔结构完全被溶液填充;
含硫组分负载:将填充了溶液的材料降温至30℃,同时对材料施加搅拌处理,使得过饱和溶液中的含硫组分逐渐析出成纳米颗粒沉积于多孔基材孔结构中;
干燥:将上述材料过滤,之后置于80℃下真空干燥,得到含硫电极材料。
其它与实施例1的相同,这里不再重复。
将比较例、各实施例制备得到的硫电极材料与聚四氟乙烯、导电碳、溶剂混合均匀后,涂敷在铝箔上,之后分条得到正极片,再与金属锂带、隔离膜卷绕得到裸电芯,选择铝塑膜为外封装材料进行顶封、侧封、注液、真空封装、静置、化成、整形、除气得到成品锂硫电池。
对本发明进行如下测试:
容量测试:在25℃环境中按如下流程对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电极材料制备得到的电芯进行容量测试:静置3min;0.5C恒流放电至1.5V;静置3min;0.5C恒流充电至3.8V,恒压充电至0.05C;静置3min;0.5C恒流放电至1.5V得到首次放电容量D1;静置3min之后完成容量测试,所得结果见表1。
循环测试:在25℃环境中按如下流程对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电极材料制备得到的电芯进行循环测试:静置3min;0.5C恒流放电至1.5V;静置3min;0.5C恒流充电至3.8V,恒压充电至0.05C;静置3min;0.5C恒流放电至1.5V得到首次放电容量D1;静置3min,“0.5C恒流充电至3.8V,恒压充电至0.05C;静置3min;0.5C恒流放电至1.5V得到首次放电容量D1;静置3min”重复299次得到D300,之后完成循环测试,计算容量保持率为D300/D1,所得结果见表1。
自放电测试:在25℃环境中按如下流程对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电极材料制备得到的电芯进行自放电测试:静置3min;0.5C恒流充电至3.0V,恒压充电至0.05C;静置72h后测试开路电压V1,之后再静置72h测试开路电压V2,电芯的自放电速率=(V1-V2)/72(mV/h),所得结果见表1。
由表1可得,本发明的含硫电极材料组装得到的锂硫电池,具有更高的容量发挥、循环性能,以及更低的自放电;这是由于本发明制得的材料,充分利用多孔基材深层次孔结构,提高多孔基材对含硫组分的负载量;而且深层次孔结构对锂硫化物具有更强的吸附作用,因此含硫电极材料嵌锂后形成的锂硫化物将被多孔基材紧紧固定,防止其溶解进入电解液并扩散进入负极析出。
表1、不同电解质电芯容量、循环容量保持率、自放电速度:
从实施例1~实施例9可得,本发明具有普适性。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含硫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含硫前驱体的配制:在温度为T1的容器中,将含硫组分与溶剂混合均匀,得到含硫前驱体待用;
步骤2,前驱体的填充:将步骤1得到的含硫前驱体与多孔基材置于同一反应器中,保持前驱体温度为T2,使得含硫前驱体充分填充进入多孔基材的孔洞结构中;
步骤3,含硫组分的负载:降低充分填充了含硫前驱体的多孔基材的温度至T3,使得含硫前驱体中的含硫组分析出,并填充于多孔基材的孔洞结构中;
步骤4,干燥:将步骤3得到的多孔基材与含硫前驱体分离,于硫的熔点之下干燥,去除溶剂即得到含硫电极材料。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硫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T1≤T2或/和T3≤T1。
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硫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含硫组分包括硫单质、硫基化合物和硫复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多孔基材包括多孔碳材料、官能化多孔碳材料、金属多孔基材和官能化金属多孔基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含硫前驱体为在温度T1下的含硫组分的饱和溶液。
4.一种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硫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硫单质包括升华硫和/或高纯硫;所述硫基化合物包括有机硫化物、Li2Sn和碳硫聚合物(C2Sv)m中的至少一种,其中,n≥1,1≤v≤8,1≤m;所述硫复合物包括硫/碳复合物、硫/导电聚合物复合物和硫/无机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多孔基材的粒径为5nm~200μm,孔直径为0.2nm~2μm,孔隙率为30%~98%。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硫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溶剂为有机溶剂或/和无机溶剂,配制得到的含硫前驱体为含硫组分在T1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硫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包括芳香烃类、脂肪烃类、脂环烃类、卤化烃类、醇类、醚类、酯类、酮类和二醇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类;所述无机溶剂包括水、无机酸、二硫化碳、液氨、液态二氧化碳、液氮和液态二氧化硫中的至少一种。
7.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硫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含硫前驱体中还添加有表面活性剂,所述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为所述含硫前驱体的质量的0.01%~20%;所述表面活性剂包含润湿剂、分散剂、渗透剂、增溶剂、助溶剂和潜溶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润湿剂为阴离子型或/和非离子型润湿剂;所述分散剂为脂肪酸类/脂肪族酰胺类/酯类、石蜡类、金属皂类、低分子蜡类和HPMA中的至少一类;所述渗透剂为非离子型或/和阴离子型渗透剂。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硫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所述的含硫前驱体的填充过程中,对混合后的含硫前驱体或多孔基材施加超声处理,或/和在步骤3所述负载过程中,对反应器内施加超声处理、搅拌和球磨中的至少一种处理。
9.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硫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所述的含硫前驱体的填充过程中,待熔融硫充分浸润预处理后的多孔基材时,向反应器中通入保护气体,通气后的气压小于或等于100MPa。
10.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硫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该电极材料由多孔基材及填充于所述多孔基材中的含硫组分组成,所述含硫组分为纳米颗粒,所述含硫组分的质量占整个电极材料的质量的比例为30%~98%。
CN201510675236.XA 2015-10-16 2015-10-16 一种含硫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3749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75236.XA CN105374999B (zh) 2015-10-16 2015-10-16 一种含硫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75236.XA CN105374999B (zh) 2015-10-16 2015-10-16 一种含硫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4999A true CN105374999A (zh) 2016-03-02
CN105374999B CN105374999B (zh) 2019-03-08

Family

ID=55376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75236.XA Active CN105374999B (zh) 2015-10-16 2015-10-16 一种含硫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7499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93411A (zh) * 2018-03-14 2018-09-04 东华大学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阳离子型锂硫电池粘结剂
WO2019128644A1 (zh) * 2017-12-28 2019-07-04 桑德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铝硫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2244A (zh) * 2009-06-02 2009-10-21 北京理工大学 锂二次电池用单质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127828A (zh) * 2011-01-25 2011-07-20 华南师范大学 多孔纳米碳纤维材料、锂电池正极材料和正极片
CN103066254A (zh) * 2012-12-26 2013-04-24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硫/碳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CN103219493A (zh) * 2013-03-30 2013-07-24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硫导电氧化物复合材料及其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应用
CN103794768A (zh) * 2014-01-23 2014-05-14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硫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59407A (zh) * 2015-02-26 2015-05-27 广东烛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硫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59410A (zh) * 2015-02-26 2015-05-27 广东烛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硫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2244A (zh) * 2009-06-02 2009-10-21 北京理工大学 锂二次电池用单质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127828A (zh) * 2011-01-25 2011-07-20 华南师范大学 多孔纳米碳纤维材料、锂电池正极材料和正极片
CN103066254A (zh) * 2012-12-26 2013-04-24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硫/碳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CN103219493A (zh) * 2013-03-30 2013-07-24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硫导电氧化物复合材料及其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应用
CN103794768A (zh) * 2014-01-23 2014-05-14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硫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59407A (zh) * 2015-02-26 2015-05-27 广东烛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硫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59410A (zh) * 2015-02-26 2015-05-27 广东烛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硫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28644A1 (zh) * 2017-12-28 2019-07-04 桑德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铝硫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CN108493411A (zh) * 2018-03-14 2018-09-04 东华大学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阳离子型锂硫电池粘结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4999B (zh) 2019-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56458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在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
CN105304908A (zh) 一种含硫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355894B (zh) 一种纳米硫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11900333B (zh) 一种碳纳米管膜直接复合熔融锂金属的无锂枝晶阳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89690A (zh) 可充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Wang et al.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flower-like Zn2SnO4 composites and their performance as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10176630A (zh) 电解液和使用其的电化学装置
Li et al. Facile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Li-rich nanoplates cathodes with habit-tuned cryst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CN104733784B (zh) 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5375001B (zh) 一种含硫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659407A (zh) 一种锂硫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81866A (zh) 一种锂硫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93096A (zh) 一种锂硫电池电极及含有该电极的锂硫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5762363A (zh) 一种基于zif配合物的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047992B (zh) 电解液以及包括该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
CN116111044A (zh) 正极极片、二次电池和电子装置
CN104681855A (zh) 一种锂硫电池裸电芯、成品电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75000B (zh) 一种含硫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111042A (zh) 正极极片、二次电池和电子装置
CN108550848A (zh) 富锂碳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KR20230088783A (ko) 전해액,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및 이 이차전지의 제조방법
CN113540394B (zh) 正极片其制备方法、固态锂离子电池、半固态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74999A (zh) 一种含硫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681854A (zh) 锂硫电池裸电芯、成品电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26259A (zh) 一种锂硫电池用正极材料及制备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