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90815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90815B
CN103390815B CN201310168095.3A CN201310168095A CN103390815B CN 103390815 B CN103390815 B CN 103390815B CN 201310168095 A CN201310168095 A CN 201310168095A CN 103390815 B CN103390815 B CN 1033908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ntact portion
connector
kept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680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90815A (zh
Inventor
冈敏广
小川展裕
北村成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90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08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908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08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containing contact members forming a right ang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01R13/41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by frictional grip in grommet, panel or base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多排接触件并且沿前后方向最小化。定位在上排的第一接触件30具有由被保持部分32构成的特殊形状,所述被保持部分32由壳体20保持,连接部分33从被保持部分32的后端沿宽度方向延伸,第一弯曲部分35从连接部分33的前端延伸并且向下弯曲,第一接触部分36从第一弯曲部分35向下延伸。定位在下排的第二接触件40具有L形。第二接触件40的第二接触部分44被定位在第一接触件30的第一接触部分36的斜后方。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电路板上的连接器,特别地涉及一种具有多排接触件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种具有多排接触件的连接器例如在JP-A2007-103106中公开。所公开的连接器中的上排接触件具有L形(翻转的L形)。下排接触件具有弯曲超过90度的上弯曲部分和低于上弯曲部分定位的下弯曲部分。
另一种接触件在JP-A2005-50745中公开。所公开的接触件具有特定的形状以使得连接器可以抵抗高电压。在JP-A2005-50745中,分隔壁设置在接触件之间以便于增大爬电距离(creepagedistance)。
JP-A2007-103106的连接器中下排的接触件通过复杂的弯曲过程形成。因此,制造成本高。另外,连接器沿前后方向的尺寸会因为上排接触件而变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多排接触件并且沿前后方向最小化的连接器。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壳体;多个第一接触件,多个第一接触件中的每个都包括由所述壳体保持的第一被保持部分、沿宽度方向从所述第一被保持部分的后端延伸的连接部分、从所述连接部分的前端延伸并且向下弯曲的第一弯曲部分以及从所述第一弯曲部分向下延伸的第一接触部分;以及多个第二接触件,多个第二接触件中的每个都包括由所述壳体保持并且低于所述第一被保持部分定位的第二被保持部分、从所述第二被保持部分的后端延伸并且向下弯曲的第二弯曲部分及从所述第二弯曲部分向下延伸的第二接触部分,所述第二接触部分被定位在所述第一接触部分的斜后方。
通过研究优选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以及通过参考附图,可以获得对本发明目的认识以及对其结构更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斜视图。
图2是示出了包括在图1的连接器内的壳体的斜视图。
图3是示出了包括在图1的连接器内的第一接触件的斜视图。
图4是示出了包括在图1的连接器内的第二接触件的斜视图。
图5是示出了图1的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6是示出了图1的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了图1的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8是示出了图1的连接器被安装于其上的电路板的顶视图。
图9是示出了图3的第一接触件的坯料部件的顶视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斜视图。
图11是示出了包括在图10的连接器内的壳体的斜视图。
图12是示出了包括在图10的连接器内的一对第一接触件的斜视图。
图13是示出了包括在图10的连接器内的一对第二接触件的斜视图。
图14是示出了图10的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15是沿线XV-XV截取的示出了图14的连接器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16是示出了图10的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1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斜视图。
图18是示出了包括在图17的连接器内的壳体的斜视图。
图19是示出了JP-A2007-103106的连接器的横截面视图。
图20是示出了JP-A2005-50745的连接器(左图)的横截面视图,以及示出了包括在连接器(右图)内的接触件的斜视图。
尽管本发明可以有多种变化方案和备选形式,但在附图中以举例的方式示出并且在此将详细描述其具体的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其附图和详细描述并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为公开的特定形式,相反,意图是覆盖落入如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中的所有变化形式、等同物和备选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考图1到图7,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壳体20、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接触件30和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二接触件40。该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具有五个第一接触件30和五个第二接触件40。第一接触件30构成上接触件排,并且第二接触件40构成下接触件排。
如图2、图6和图7所示,壳体20具有接收部分21。接收部分21从连接器10的前端12向后(沿-X方向)凹入。连接器10的后端14是壳体20的后壁22。后壁22被形成为具有多个通孔23、24。后壁22的外侧通过通孔23、24与接收部分21的内部连通。在这一实施方式中,通孔23对应于第一接触件30。设置有五个通孔23。通孔24对应于第二接触件40。设置了五个通孔24。如图2所示,通孔23沿宽度方向(沿Y方向)以一定间隔被布置在一条线上。类似地,五个通孔24沿宽度方向(沿Y方向)以一定间隔被布置在一条线上。通孔23被定位在通孔24的上部(沿+Z方向)。通孔23和通孔24也沿上下方向(沿Z方向)被布置在一条线上。
如图3所示,第一接触件30包括第一管脚部分31、第一被保持部分32、连接部分33、第一弯曲部分35和第一接触部分36。第一管脚部分31在接收部分21内侧向前(沿+X方向)延伸。当连接器10与匹配连接器(未示出)连接时,第一管脚部分31与匹配接触件(未示出)接触。第一被保持部分32被***通孔23中并且由壳体20保持。第一被保持部分32具有沿宽度方向伸出的压配合部分32P。在这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管脚部分31和第一被保持部分32之间的边界并不清楚限定。连接部分33沿宽度方向(沿-Y方向)从第一被保持部分32的后端(沿-X方向的一端)延伸。连接部分33的后端表面34具有矩形形状以使得后端表面34容易被向前推动。通过利用导杆等推动后端表面34,第一接触件30被容易地且稳定地***通孔23中。第一弯曲部分35从连接部分33的前端(沿+X方向的一端)延伸并且向下(沿-Z方向)弯曲。当连接器10被安装和被固定到电路板(稍后描述:图8中的附图标记60)上时,第一接触部分36被***和被焊接到孔(稍后描述:图8中的附图标记62)中。换句话说,第一接触部分36是DIP部分。第一接触部分36从第一弯曲部分35的下端(沿-Z方向的一端)向下(沿-Z方向)延伸。
以上描述的第一接触件30通过加工如图9所示的坯料部件52获得。坯料部件52通过冲压(挤压)金属板形成。多个坯料部件52与承载件50连接。每一个坯料部件52具有矩形的U形。详细来说,坯料部件52具有第一管脚部分31、第一被保持部分32、连接部分33和从连接部分33延伸的被加工部分54。被加工部分54和第一被保持部分32沿相同的方向延伸。换句话说,被加工部分54平行于第一被保持部分32和第一管脚部分31延伸。被加工部分54对应于第一弯曲部分35和第一接触部分36。对被加工部分54执行弯曲加工以使得第一弯曲部分35被形成并且第一接触部分36指向下方。
如从图9理解的那样,第一接触件30的坯料部件52可以免除材料(金属板)的浪费。换句话说,坯料部件52的结构可以实现材料的高效利用。因此,可以从一个金属板获得大量的第一接触件30。此外,承载件50与连接部分33联接。换句话说,对应于第一弯曲部分35的部分被定位在承载件50附近。被加工部分54关于承载件50的表面被弯曲成90度。一般地,当承载件50接近弯曲点(即对应于第一弯曲部分35的部分)时,可以精确地执行弯曲加工。在这一实施方式中,承载件50较接近对应于第一弯曲部分35的部分以使得第一接触部分36可以精确地向下弯曲。因此,当第一接触件30由壳体20保持时,第一接触部分36被精确地布置。
如图4所示,第二接触件40具有L形。第二接触件40包括第二管脚部分41、第二被保持部分42、第二弯曲部分43和第二接触部分44。第二管脚部分41在接收部分21中向前(沿+X方向)延伸。当连接器10与匹配连接器(未示出)连接时,第二管脚部分41与匹配接触件(未示出)接触。第二被保持部分42被***低于通孔23定位的通孔24中并且由壳体20保持。换句话说,当第二被保持部分42由壳体20保持时,第二被保持部分42被定位为低于第一被保持部分32。第二被保持部分42具有沿宽度方向伸出的压配合部分42P。此外,第二被保持部分42具有矩形部分45。类似于第一接触件30的后端表面34,矩形部分45的后端表面45R容易被向前推动。由此,通过利用导杆等推动后端表面34,第一接触件30被容易地且稳定地***通孔23中。第二弯曲部分43从第二被保持部分42的后端(沿-X方向的一端)向下(沿-Z方向)弯曲。当连接器10被安装和被固定到电路板(稍后描述:图8中的附图标记60)上时,第二接触部分44被***和被焊接到孔(稍后描述:图8中的附图标记62)中。换句话说,第二接触部分44是DIP部分。第二接触部分44从第二弯曲部分43的下端(沿-Z方向的一端)向下(沿-Z方向)延伸。如上所述,压配合部分42P和矩形部分45被分开地设置到第二接触件40上。然而,压配合部分42P和矩形部分45也可以彼此一体地形成。
如从图5和图7理解的那样,当沿着前后方向(沿着X方向)看时,第一接触件30的第一接触部分36和第二接触件40的第二接触部分44交替地成一行。换句话说,同样如从图8理解的那样,当沿着前后方向(X方向)看时,第一接触件30的第一接触部分36和第二接触件40的第二接触部分44沿宽度方向(Y方向)的定位不同并且不彼此重叠。
如从图6理解的那样,当沿着宽度方向(沿着Y方向)看时,第一接触件30的第一接触部分36和第二接触件40的第二接触部分44沿前后方向(沿X方向)的定位也不同。详细来说,第一接触件30的第一接触部分36被定位成在第二接触件40的第二接触部分44的前方(沿+X方向)。在这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接触件30的第一接触部分36和第二接触件40的第二接触部分44都被定位在壳体20的后表面25的后方(沿-X方向)。
如从上述说明理解的那样,第一接触件30的第一接触部分36和第二接触件40的第二接触部分44以交错排列被布置。
第一接触件30的第一接触部分36沿+X方向被定位在第二接触件40的第二接触部分44的前方。由此,连接器10在电路板(稍后描述:图8中的附图标记60)上的占据面积通过连接器10的宽度(壳体20的宽度)以及连接器10的前端12(壳体20的前端)与第二接触件40的第二接触部分44之间的长度被确定。与传统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连接器10可以使占据面积最小化。
第一接触件30的第一接触部分36和第二接触件40的第二接触部分44以交错排列布置以使得用于第一接触部分36和第二接触部分44的邻近的孔62之间的距离可以增大。因此,电路板60容易被制造。
(第二实施方式)
参考图10到图16,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A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壳体20A、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接触件30R、30L和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二接触件40。在下文中,相同的数字标记指示类似于以上描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的构件,并且因此这些构件的描述将简化。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A用于差分(differential)信号传输装置。特别地,第二接触件40用于差分信号,第一接触件30R、30L用于电力。然而,连接器10A可以用于各种目的。
如图11、图15和图16所示,壳体20A具有接收部分21A。接收部分21A从连接器10A的前端12向后(沿-X方向)凹入。壳体20A的后壁22A被形成为具有通孔23、24。在这一实施方式中,通孔23对应于第一接触件30R、30L,通孔23中的两个被形成。通孔24对应于第二接触件40,通孔24中的两个被形成。如图11所示,通孔23和通孔24沿上下方向(沿Z方向)被布置在一条线上。
如图11和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壳体20A具有切口26A。切口26A形成于后壁22A上。切口26A从后表面25A向前(沿+X方向)凹入并且向下(沿-Z方向)延伸。
如图12所示,每一个第一接触件30R、30L都包括第一管脚部分31、第一被保持部分32、连接部分33R、33L、第一弯曲部分35和第一接触部分36。第一管脚部分31、第一被保持部分32、第一弯曲部分35和第一接触部分36类似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应构件。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连接部分33R、33L沿宽度方向(Y方向)从第一被保持部分32的后端(沿-X方向的端部)延伸。然而,连接部分33R的延伸方向与连接部分33L的另一个延伸方向相反。换句话说,如图12所示,在宽度方向(Y方向)上,连接部分33R沿与第一接触件33L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因此,第一接触件30R、30L在宽度方向(Y方向)上关于穿过第一接触件30R、30L的中间部的竖直表面(XZ表面)对称。
如图10、图14和图15所示,第一接触件30R、30L的第一接触部分36通过切口26A从壳体20A向下(沿-Z方向)延伸。如图15最佳地示出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接触部分36被定位在壳体20A的后表面25A的前方(沿+X方向)。
在这一实施方式中,切口26A的宽度(尺寸沿Y方向)对应于第一接触件30R、30L的每一个第一接触部分36的宽度。因此,切口26A用作布置第一接触件30R、30L的第一接触部分36的***。
如图13所示,第二接触件40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接触件40相同的形状。第二接触件40由如图10和图15所示的壳体20A保持。第二接触件40的第二接触部分44被定位在壳体20A的后表面25A的后方(沿-X方向)。
如图15最佳地示出的那样,当沿着连接器10A的宽度方向(沿Y方向)看时,第一接触件30R(第一接触件30L)的第一接触部分36以及第二接触件40的第二接触部分44沿前后方向(沿X方向)的定位不同。详细来说,第一接触件30R(第一接触件33L)的第一接触部分36被定位在第二接触件40的第二接触部分44的前方(沿+X方向)。
如从图14和图16理解的那样,当从连接器10A沿前后方向(沿X方向)看时,第二接触件40的第二接触部分44沿宽度方向(沿Y方向)定位在第一接触件30R、30L的第一接触部分36之间。换句话说,当沿着前后方向(X方向)看时,第一接触件30R、30L的第一接触部分36和第二接触件40的第二接触部分44沿宽度方向(沿Y方向)的定位不同。
特别地,第一接触件30R的第一接触部分36、第二接触件40的两个第二接触部分44和第一接触件30的第一接触部分36沿宽度方向(沿Y方向)以这一顺序被布置。换句话说,用于差分信号的第二接触件40的第二接触部分44彼此邻近。用于电力的第一接触件30R、30L的第一接触部分36被定位在第二接触部分44的外侧。因此,电路板60上的用于第二接触部分44(即用于差分信号)的两个导电的导线路径可以在后部并排地设定路线,以使得导电的导线路径的长度可以保持彼此相同。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差分信号的传递可得以改善,并且导电图可以容易地设计。
(第三实施方式)
参考图17和图18,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A的一个变化示例。在下文中,将只解释不同于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A的构件。
连接器10B的壳体20B具有凹入部分26B而不是切口26A(见图11)。凹入部分26B具有通过沿宽度方向向外扩大切口26A而形成的形状。换句话说,凹入部分26B从后表面25B向前(沿+X方向)并且沿宽度方向(沿Y方向)从侧表面27B向内凹入。
第一接触部分36通过相应的凹入部分26B从壳体20B向下(沿-Z方向)延伸。定位在凹入部分26B中的第一接触部分36沿宽度方向(沿Y方向)可见。
以上作出了对本发明的说明,然而,本发明的连接器可以例如由金属外壳覆盖。
每一个连接器10、10A、10B都具有两排接触件(即第一接触件30、30L、30R和第二接触件40),然而,连接器10、10A、10B也可以还具有另外的接触件。换句话说,只要连接器10、10A、10B具有第一接触件30、30L、30R和第二接触件40,连接器10、10A、10B就可以具有超过三排的接触件。
另外,以上描述的连接器10、10A、10B是所谓的DIP型,其中第一接触部分36和第二接触部分44被***电路板60上的孔62中并且被焊接,然而,本发明的连接器也可以是SMT型,其中第一接触部分36和第二接触部分44与电路板上的导电图形连接。
本申请以2012年5月10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2-108201为基础,其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尽管已经描述了被认为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内容,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作出其它和进一步的变化形式,并且本发明意在请求保护落入本发明真实范围内的所有这样的实施方式。

Claims (5)

1.一种连接器,其包括:
壳体;
多个第一接触件,多个第一接触件中的每个都包括由所述壳体保持的第一被保持部分、沿宽度方向从所述第一被保持部分的后端延伸的连接部分、从所述连接部分的前端延伸并且向下弯曲的第一弯曲部分以及从所述第一弯曲部分向下延伸的第一接触部分;以及
多个第二接触件,多个第二接触件中的每个都包括由所述壳体保持并且低于所述第一被保持部分定位的第二被保持部分、从所述第二被保持部分的后端延伸并且向下弯曲的第二弯曲部分及从所述第二弯曲部分向下延伸的第二接触部分,所述第二接触部分被定位在所述第一接触部分的斜后方;
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后表面,所述第一接触部分被定位在所述后表面的前方,所述第二接触部分被定位在所述后表面的后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形成于所述后表面上的切口,所述切口向前凹入并且向下延伸,所述第一接触部分通过所述切口从所述壳体向下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还具有侧表面和凹入部分,所述凹入部分从所述侧表面向内且从所述后表面向前凹入,并且所述第一接触部分通过所述凹入部分从所述壳体向下延伸,定位在所述凹入部分中的所述第一接触部分沿宽度方向可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接触件通过加工具有角状U形的坯料部件而获得;
所述坯料部件具有所述第一被保持部分、所述连接部分以及从所述连接部分的前端平行于第一被保持部分延伸的被加工部分;以及
对所述被加工部分执行弯曲加工以使得所述第一弯曲部分被形成并且所述第一接触部分指向下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连接器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接触件和两个所述第二接触件;
所述第一接触件的每一个连接部分都从所述第一被保持部分的后端向外延伸;以及
所述第一接触部分在宽度方向上被定位在两个所述第二接触部分的外侧。
CN201310168095.3A 2012-05-10 2013-05-06 连接器 Active CN1033908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08201A JP5367122B2 (ja) 2012-05-10 2012-05-10 コネクタ
JP2012-108201 2012-05-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90815A CN103390815A (zh) 2013-11-13
CN103390815B true CN103390815B (zh) 2015-11-11

Family

ID=49535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68095.3A Active CN103390815B (zh) 2012-05-10 2013-05-06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56191B2 (zh)
JP (1) JP5367122B2 (zh)
CN (1) CN1033908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5315A (zh) * 2020-03-24 2020-08-11 苏州聚峦电子元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32181A (ja) * 1990-09-20 1992-05-06 Fujitsu Ltd 片面実装型コネク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2ピース型icメモリカード
US5201662A (en) * 1991-08-23 1993-04-13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mounting o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JPH10154566A (ja) * 1996-11-26 1998-06-09 Fujitsu Takamizawa Component Kk コネクタ端子の曲げ方法及び曲げ工具
JP2000077120A (ja) * 1998-08-27 2000-03-14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の端子構造
CN1581595A (zh) * 2003-07-31 2005-02-16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使用该连接器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722534A (zh) * 2004-07-12 2006-01-18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件
CN101305501A (zh) * 2005-10-03 2008-11-12 莫列斯公司 电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90223A (ja) * 1992-01-13 1993-07-30 Fujitsu Ltd 表面実装型コネクタ
JP4056997B2 (ja) * 2004-08-03 2008-03-05 Smk株式会社 多端子コネクタ
JP4591510B2 (ja) * 2008-01-07 2010-12-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32181A (ja) * 1990-09-20 1992-05-06 Fujitsu Ltd 片面実装型コネク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2ピース型icメモリカード
US5201662A (en) * 1991-08-23 1993-04-13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mounting o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JPH10154566A (ja) * 1996-11-26 1998-06-09 Fujitsu Takamizawa Component Kk コネクタ端子の曲げ方法及び曲げ工具
JP2000077120A (ja) * 1998-08-27 2000-03-14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の端子構造
CN1581595A (zh) * 2003-07-31 2005-02-16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使用该连接器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722534A (zh) * 2004-07-12 2006-01-18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件
CN101305501A (zh) * 2005-10-03 2008-11-12 莫列斯公司 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303028A1 (en) 2013-11-14
JP2013235754A (ja) 2013-11-21
CN103390815A (zh) 2013-11-13
JP5367122B2 (ja) 2013-12-11
US8956191B2 (en) 2015-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9363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grounding bar connecting the terminals of a plurality of ground contact wafers and shielding braids of cables
US975533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965384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ood anti-EMI perfprmance
US20170054233A1 (en)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and circuit board
CN104868271A (zh) 连接器
US920319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168285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EP294522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s having leadframes
CN101552442A (zh) 汇流条安装组件
CN104466538A (zh) 电连接器
CN105390884A (zh) 一种接触件模块及电连接器
CN109713482A (zh) 端子组及电连接器
CN109786999B (zh) 电连接器
JP2024052802A (ja) 可動コネクタ、及びシールドの製造方法
US9520661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933144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leadframes
CN103390815B (zh) 连接器
US1068039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contact with upper and lower contacting portions
CN109256634B (zh) 高速连接器模组及其制程方法
CN109286097B (zh) 电连接器
US9520682B2 (en) Shield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205985438U (zh) 线缆连接器
US20120184134A1 (en) Cable assembly with improved grounding bar
CN203895642U (zh) 电连接器
CN103915700B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