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13692A - 侧光型背光源用白色反射膜和使用该白色反射膜的背光源 - Google Patents

侧光型背光源用白色反射膜和使用该白色反射膜的背光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13692A
CN102713692A CN2011800059832A CN201180005983A CN102713692A CN 102713692 A CN102713692 A CN 102713692A CN 2011800059832 A CN2011800059832 A CN 2011800059832A CN 201180005983 A CN201180005983 A CN 201180005983A CN 102713692 A CN102713692 A CN 1027136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ion film
white
lgp
white reflection
c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598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13692B (zh
Inventor
坂口善彦
河田融司
渡边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4506706&utm_sourc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2713692(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713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36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136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3692B/zh
Ceas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8Mirrors
    • G02B5/0808Mirrors having a single reflecting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having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5Reflecting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侧光型背光源用白色反射膜,所述白色反射膜即使在与具有配置电路等的凹凸部的壳体重叠使用、或与LED一起使用时,也不易弯曲,能够改善亮度不均,且能够防止与导光板不均匀附着以及导光板的损伤。所述白色反光膜满足下述(i)~(iii),(i)刚性度为2~10mN·m;(ii)在至少一侧的面(A)上形成凸部,该凸部的最大高度为15~60μm;(iii)与上述面(A)为相反侧的面(B)的一侧的缓冲率为12%以上。

Description

侧光型背光源用白色反射膜和使用该白色反射膜的背光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力图改善液晶背光源亮度不均的白色反射膜。更加详细地说,涉及适用于侧光式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源和广告牌·自动售货机等的照明用面光源等的白色反射膜。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中使用背光源照亮液晶元件。以往,根据液晶显示器的种类,在相对较小的液晶显示器中使用侧光式背光源,而在相对较大的液晶电视机中使用直下型背光源。作为这些背光源用反射膜,普遍使用的是利用气泡形成多孔质的白色膜(专利文献1)。另外,为防止膜受冷阴极管放射的紫外线照射而变黄,提出了层合有紫外线吸收层的白色膜(专利文献2、3)。进而,特别是作为能和附加了棱镜形状的导光板一同使用的材料,也开发出在基材片层中层合有含软质小珠的层的反射层(专利文献4、5)。
然而近年来,由于液晶电视机的薄型化,液晶电视机也采用侧光式背光源,与此同时,人们花费很多精力进行有关侧光式背光源的开发。进而,为了做到低耗电和无汞化,发光二极管(以下简称LED)逐渐被用作光源。
液晶电视机和笔记本电脑、台式显示器不同,要求高亮度,有必要装配多个LED。因此,需要制作使用导热系数高的铝的壳体,采取散热措施。但是,使用铝则容易欠缺机械强度。因此,例如图1所示,需要通过拉延成型在背面壳体4上形成凹凸。而且,该凹凸的用意也在于能将电路等配置在凹部7中以节省空间而能将液晶电视机做得更薄。
另外,在侧光式背光源中,导光板做为光学部件是必需的。关于导光板,在以往的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显示器中,使用最大25英寸左右的尺寸就足够了,而电视机中需要使用30~60英寸型。因此,主要开发了在丙烯酸板(3~4mm厚)上进行点式印刷制造的具有凸部的导光板,以及通过激光加工或UV转印法制造的具有凹部的导光板。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622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6629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9051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3-92018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8-5127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如上所述的大型、薄型的侧光式背光源的开发中,作为反射层的问题,主要可以列举以下(1)~(6)。
(1)反射层在背面壳体的凹凸部发生弯曲,产生亮度不均的问题。
(2)LED光源附近温度升高,使反射层发生弯曲,产生亮度不均的问题。
(3)导光板和反射层不均匀地附着,产生亮度不均的问题。
(4)因背面壳体成型不好而产生局部凸部,导致反射层***,和导光板强力接触,结果使导光板出现划损,产生亮度不均的问题。
(5)在电视机的振动试验中,导光板和反射层相互摩擦,使导光板出现划损,产生亮度不均的问题。
(6)使用凹型导光板的背光源出现白点不均(肉眼可见点状明亮的部分)的问题。
关于导光板划损而发生亮度不均的问题,上述专利文献4、5中记载的反射层显示出一定程度的效果。然而,即使是那些反射层,也不能充分满足薄型化、大型化的液晶电视机所必需的刚性度、凸部的最大高度和缓冲性。
考虑到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色反射膜,所述反射膜即使在与具有配置电路等的凹凸部的壳体重叠使用、或与LED一起使用的情况下,也不易弯曲,能够改善亮度不均,并且能够防止与导光板不均匀地附着以及导光板的损伤。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以下(1)~(7)的手段。
(1)一种侧光型背光源用白色反射膜,满足以下(i)~(iii):
(i)刚性度为2~10mN·m;
(ii)至少在一侧的面(A)上形成凸部,该凸部的最大高度为15~60μm;
(iii)与上述面(A)为相反侧的面(B)的一侧的缓冲率为12%以上。
(2)如上述(1)所述的侧光型背光源用白色反射膜,其中,在基材白色膜的至少在一侧面上具有含有球状粒子的涂布层,该球状粒子的压缩强度为0.1~2.0kgf/mm2
(3)如上述(2)所述的侧光型背光源用白色反射膜,其中,上述球状粒子是尼龙。
(4)如上述(3)所述的侧光型背光源用白色反射膜,其中,上述尼龙是尼龙12及/或尼龙6和尼龙12的共聚物。
(5)如上述(2)~(4)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光型背光源用白色反射膜,其中,上述球状粒子的比重为0.8~1.10。
(6)一种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源,具有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光型背光源用白色反射膜和包括发光二极管的光源,且背光源的尺寸为76.2cm(30英寸)以上。
(7)如上述(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源,还具有表面凹凸为10μm以上的导光板,上述侧光型背光源用白色反射膜以上述面(A)的凸部与所述导光板相对的方式配置在该导光板上。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所述白色反射膜的刚性度在特定的范围内,在至少在一侧的面(A)(使用时的反射面,和导光板相对)上形成特定大小的凸部,进而使该(A)的相反侧的面(B)的缓冲率在特定的大小以上,从而能够提供特别适用于在侧光型背光源中改善亮度不均的白色反射膜。根据本发明获得的白色反射膜在用于具有LED光源的侧光式背光源和照明用面光源时(特别是用于尺寸在76.2cm(30英寸)以上的背光源时),能够将亮度不均减少到比至今为止更少的程度,非常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以LED为光源的大型侧光型背光源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具有凸部的导光板、白色反射膜和背面壳体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具有凹部的导光板、白色反射膜和背面壳体关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对上述课题、即侧光型背光源中亮度不均和白点不均少的白色反射膜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当白色反射膜的刚性度、在至少一侧的面(A)上形成的凸部的最大高度、以及与该面(A)为相反侧面的一侧的缓冲率在特定范围内时,可以同时解决上述课题。
需要说明的是,亮度不均表示在点亮背光源时可以肉眼观察到的下列记载的不均。
(i)条纹状亮度不均
(ii)水洼状亮度不均
(iii)变暗的亮度不均
另外,白点不均是指在点亮背光源时肉眼可见的长径不足5cm的椭圆形点状斑点。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白色反射膜。
[白色反射膜的基本构成]
·白色反射膜的刚性度
本发明涉及的白色反射膜,刚性度为2~10mN·m,优选3~10mN·m。若刚性度不足2mN·m,则侧光型背光源的亮度不均变大。反之,若刚性度超过10mN·m,则侧光型背光源的亮度不均变大,且存在白色反射膜从滚轴上卷出时,残留在该膜上的卷曲变大,组装背光源时的操作性变差的情况。
白色反射膜刚性度的测定方法如下。
(i)依照JIS P8125(2000),在试验环境23℃、50%RH下使用TARBER INSTRUMENT corp.制造的“STIFFNESS TESTER”V5进行测定。
(ii)在白色反射膜的反射面侧和非反射面侧的两个方向各测定3次,取其平均值为“刚性度”。
·反射面侧的凸部
本发明涉及的白色反射膜,在至少一侧面(作为反射面一侧的面,以下称为面(A))上具有凸部。该凸部的最大高度需要为15~60μm,优选15~40μm,最优选15~25μm。当不足15μm时,侧光型背光源的亮度不均变大。另一方面,大于60μm时,容易在导光板上发生划伤。
在白色膜的至少一侧面上形成的凸部的最大高度的测定方法如下。
(i)首先,在白色反射膜的表面上,用TOPCON公司制造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ABT-32任选5处(每处为2mm×2mm的范围)进行观察。选择在5处中观察到的最大的凸部。
(ii)之后,对上述选择的凸部,使用日本MICROTOME研究所(株)制造的旋转式切片机,将切刀倾斜角度设为3°,沿与膜平面垂直的方向切断。用TOPCON公司制造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ABT-32观察获得的膜截面。
(iii)对于获得的膜截面照片,在2mm×2mm的范围内选择厚度最小的5个凹部,计算和上述选择的凸部的差,以该差值的平均值作为“在白色膜至少一侧面上形成的凸部的最大高度”。
·非反射面侧的缓冲率
就本发明涉及的白色反射膜而言,与上述面(A)为相反侧的面(以下称面(B))、即在组装为背光源时作为非反射面的一侧之间的缓冲率为12%以上。虽然对缓冲率没有特别限定上限,但当超过50%时,白色反射膜的刚性度也会降低,容易发生亮度不均。若不足12%,则当因背面壳体成型不好而产生局部的壳体凸部,导致反射层与导光板强力接触时,会无法吸收凸部***的应力,造成导光板划损,发生亮度不均。
白色反射膜的缓冲率为用以下方法测定的值。
(i)在试验环境23℃、50%RH下,在MITUTOYO公司制造的测微计(Dial gauge)的轴杆(spindle)上部安装10g的托架,将轴杆抬起,使之落在放在测定台上的样品上。此时,非反射面侧配置在轴杆侧。
(ii)在托架上加载50g的砝码,5秒后读数,此时的值为aμm。
(iii)将托架的砝码更换为500g的砝码,5秒后读取厚度,此时的值作为b μm,将按照下式计算得到的值作为“缓冲率c”。
缓冲率c(%)=100×(a-b)/a。
[白色反射膜的基本制造方法]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涉及的白色反射膜例如可以用以下任意方法制造。
(I)通过在基材白色膜的两面设置特定的树脂层或涂布层,制备具有上述特征的白色反射膜的方法。
(II)在利用熔融挤出制造白色膜时,通过使用特定的原料,制备具有上述特征的白色反射膜的方法。
(III)通过将上述方法(I)、(II)混合的方法,得到具有上述特征的白色反射膜的方法。
在如上所述的基本制造方法中,作为将各种特性控制在所需范围内的方法,可以分别举出以下方法。
·刚性度的控制方法
作为将白色反射膜的刚性度控制在上述范围内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例示如下方法。
(i)通过将白色反射膜的厚度设计在例如200~450μm的范围内来控制刚性度的方法。
(ii)将白色反射膜制成如后述的包括无气泡层的双层或三层结构的膜,通过调整该无气泡层的厚度来控制刚性度的方法。
·反射面侧凸部的形成方法
作为在面(A)侧形成最大高度在上述范围内的凸部的方法,可以列举以下方法。
方法(i),在用上述(I)或(III)的制法制造白色反射膜时,将合适的粘合树脂和球状粒子混合在合适的溶剂(有机溶剂等)中,再将该混合物涂布在基材白色膜上,之后进行干燥,从而形成凸部。
方法(ii),在用上述(II)或(III)的制法制造白色反射膜时,在通过熔融挤出制造白色膜的工序中,事先在挤出的树脂内混炼入形成凸部的粒子,在拉伸工序中形成凸部。
方法(iii),在用上述(I)或(III)的制法制造白色反射膜时,在基材膜上涂布UV固化性树脂之后,在铸型成型的同时或下一个工序中实施UV照射,形成凸部。
方法(iv),在用上述(II)或(III)的制法制造白色反射膜时,将两种成分以上的聚合物、有机物或无机物混合、熔融挤出之后,通过溶剂萃取将至少一种成分溶解,在白色膜表层形成凸部。
其中,从能够经济地达成高性能方面看,优选(i)的利用涂布进行的方法。
·非反射面侧的缓冲率的控制方法
作为将缓冲率控制在上述范围内的方法,可以列举例如下列的方法。
方法(i),在用上述(II)或(III)的制法制造白色反射膜时,对构成白色反射膜的热塑性树脂,添加聚甲基戊烯或环状聚烯烃等非相溶聚合物、或添加硫酸钡等无机粒子,由此来控制缓冲率。
方法(ii),在用上述(I)或(III)的制法制造白色反射膜时,在基材白色反射膜的非反射面侧,层合吸收应力的树脂层或涂布层,或向基材白色反射膜本身添加硫酸钡等无机粒子,由此来控制缓冲率。
[白色反射膜的优选方案]
在用上述(I)或(III)的制法获得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时,也优选采用例如以下的构成。
·球状粒子的压缩强度
对层合在基材白色膜至少一侧面上的涂布层中的球状粒子的压缩强度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侧光型背光源不产生亮度不均即可,优选0.1~2.0kgf/mm2(0.98~19.6MPa),更优选0.1~1.5kgf/mm2(0.98~14.7MPa),最优选0.1~1.2kgf/mm2(0.98~11.8MPa)。当压缩强度不足0.1kgf/mm2(0.98MPa)时,树脂粒子可能因搅拌球状粒子制作涂料时的混炼剪切而发生破裂,因而不优选。反之,若压缩强度超过2kgf/mm2(19.6MPa),则会发生导光板的划伤。
球状粒子压缩强度的测定方法如下。
(i)用有机溶剂从白色反射膜的涂布层中萃取出粘合树脂,除去有机溶剂后,获得涂布层中的球状粒子。
(ii)使用岛津制作所(株)制造的微小压缩试验机MCTM2000,对1个获得的球状粒子,测定以一定的负荷速度加载1gf荷重时树脂粒子的变形量和荷重,将粒径变形10%时的荷重和压缩前的粒子半径代入下式计算:
压缩强度(kgf/mm2)=2.8×荷重(kgf)/{π×(粒子半径(mm))2}
(iii)对任取的5个样品实施(i)(ii),将其平均值作为“球状粒子的压缩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萃取粘合树脂时使用的有机溶剂,可以使用如后所述的使构成涂布层的粘合树脂和球状粒子混合的溶剂。
·球状粒子的组成
作为球状粒子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有机类或无机类的。作为有机类球状粒子,可以使用丙烯酸类树脂粒子、有机硅类树脂粒子、尼龙类树脂粒子、苯乙烯类树脂粒子、聚乙烯类树脂粒子、苯并胍胺类树脂粒子、氨酯类树脂粒子等。作为无机类球状粒子,可以使用二氧化硅、氢氧化铝、氧化铝、氧化锌、硫化钡、硅酸镁、或它们的混合物等。
其中,作为涂布层的粘合树脂,当使用后述的由丙烯酸单体与紫外线吸收剂的共聚物形成的粘合树脂时,考虑到粘合树脂与球状粒子折射率差的关系、粒子的分散性、涂布性等,优选丙烯酸类树脂粒子、有机硅类树脂粒子、尼龙树脂粒子、氨酯树脂粒子。进而,考虑到在导光板上产生划痕的特性,更优选尼龙树脂粒子,最优选尼龙12树脂粒子及/或由尼龙6和尼龙12的共聚物构成的树脂粒子。作为尼龙12树脂粒子,可以使用尼龙微粒SP500、SP10(TORAY株式会社制)或“GANZ PEARL”(注册商标)GPA550(GANZ化成(株)制)等。作为由尼龙6和尼龙12的共聚物构成的树脂粒子,可以使用SP20(TORAY株式会社制)。
·球状粒子的比重
球状粒子的比重只要使侧光型背光源不发生亮度不均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然而,从与后述的粘合树脂以及有机溶剂的分散性出发,优选0.8~1.10,更优选0.8~1.05。当球状粒子的比重超过1.10时,有可能使球状粒子的分散性降低,频繁出现涂布条纹和涂布遗漏,成品率降低,因而不优选。下限没有特别的限定,但当低于后述优选的有机溶剂的比重(有机溶剂的比重:乙酸乙酯:0.9、甲苯:0.9、甲基乙基酮:0.8),不足0.8时,分散性可能变差。
本发明涉及的球状粒子的比重的测定方法如下。
(i)用有机溶剂从白色反射膜的涂布层萃取粘合树脂,除去有机溶剂后,获得涂布层中的球状粒子。
(ii)用真密度测定器(例如SEISHIN企业制造的Auto TrueDenser MAT-7000),对任取的5个样品实施测定,将其平均值作为“球状粒子的比重”。
·粘合树脂的组成
作为构成设置在基材白色膜至少一侧面上的涂布层的粘合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以有机成分为主体的树脂,例如可以列举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聚酰胺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乙酸乙烯树脂、氟树脂、有机硅树脂等。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使用2种以上。其中,从耐热性、粒子分散性、涂布性、光泽度方面出发,优选使用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树脂。
从涂布层的耐光性方面考虑,优选在粘合树脂层中也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作为所述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可分为无机类和有机类。含有的形态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与形成所述涂布层的树脂混合等方法,若希望防止从所述涂布层中渗出,也可以使用例如与形成该涂布层的树脂共聚等的方法。
作为无机类紫外线吸收剂,普遍熟知的有二氧化钛、氧化锌、二氧化铈等,其中,从不渗出、经济性、耐光性、紫外线吸收性、光催化剂活性优异方面考虑,优选使用选自氧化锌、二氧化钛和二氧化铈的至少一种。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多种联合使用。其中,从经济性、紫外线吸收性、光催化剂活性方面考虑,最优选氧化锌或二氧化钛。
作为有机类紫外线吸收剂,可以列举苯并***、二苯甲酮等。特别是,苯并***由于结构内含氮因而也能够作为阻燃剂发挥作用,因而可以优选使用,但并不特别限定与此。因为这些紫外线吸收剂只能够吸收紫外线,不能捕获因紫外线照射而产生的有机自由基,因此基材热塑性树脂膜有时会因该基团而发生连锁性的劣化。为了捕获上述自由基等,优选联合使用光稳定剂,作为所述光稳定剂,优选使用受阻胺(HALS)类化合物。
此处,作为使有机类紫外线吸收剂及/或光稳定剂固定的共聚单体,丙烯类、苯乙烯类等乙烯类单体能够广泛适用且经济性好,是优选的。在所述共聚单体中,苯乙烯类乙烯单体由于具有芳香环,因而容易变黄,从耐光性上看,最优选使用与丙烯类乙烯单体共聚。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上述苯并***,作为该苯并***被反应性乙烯单体取代而得到的化合物,可以使用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乙基)-2H-苯并***(商品名:RUVA-93);大冢化学(株)制),对于受阻胺类化合物,作为被反应性乙烯单体取代而得到化合物,可以使用4-甲基丙烯酰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ADEKASTABLA-82”;ADEKA公司制)。
在本发明中,作为所述有机类紫外线吸收剂,可以在不阻碍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使用含有苯并***、二苯甲酮等有机紫外线吸收剂的树脂、或将苯并***类、二苯甲酮类反应性单体共聚而得到的树脂,进而可使用在其中含有及/或共聚有受阻胺(HALS)类反应性单体等光稳定性的树脂。
有机紫外线吸收树脂含有所述共聚有苯并***类、二苯甲酮类反应性单体的树脂、进一步在其中共聚有受阻胺(HALS)类反应性单体的树脂等,所述有机紫外线吸收树脂以较薄的厚度就能达到较高的紫外线吸收效果,因而更加优选,其中,苯并***由于结构内含有氮因而还具有作为阻燃剂的作用,因而特别优选。
日本特开2002-90515号公报的〔0019〕~〔0039〕段中详细公开了上述制造方法。其中,可以使用含有丙烯酸单体与紫外线吸收剂的共聚物作为有效成分的“HALSHYBRID”(注册商标)((株)日本触媒制)等。
·基材白色膜
在作为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源或照明用的反射膜使用时,基材白色膜的可见光反射率越高越好。因此,优选使用内部含有气泡及/或非相溶粒子的膜,具体而言,优选使用白色热塑性树脂膜。作为上述白色热塑性树脂膜并没有限定,优选使用多孔的未拉伸或双轴拉伸的聚丙烯膜、多孔的未拉伸或拉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等聚烯烃类或聚酯类膜。特别是,从成形性和生产性出发,优选聚酯类膜。
日本特开平8-262208号公报的〔0034〕~〔0057〕段、日本特开2002-90515号公报的〔0007〕~〔0018〕段、日本特开2002-138150号公报的〔0008〕~〔0034〕段等中详细公开了上述白色热塑性树脂膜的制造方法。
其中,日本特开2002-90515号公报中公开的多孔白色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因上述理由,可以优选作为本发明的基材白色膜使用。进而,从耐热性和反射率看,优选与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混合及/或共聚的多孔白色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特别是为了提高白色热塑性树脂膜自身的阻燃性,优选含有无机粒子的多孔白色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白色热塑性树脂膜中含有的无机粒子的含量相对于白色热塑性树脂膜总质量优选为2质量%以上,更优选7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10质量%以上,最优选30%以上。
可以根据使用的用途或要求的特性适当选择本发明涉及的基材白色膜的构成,没有特别的限定。具体而言,可以举例具有至少1层以上结构的单层及/或2层以上的复合膜,优选在其中至少1层以上中含有气泡及/或无机粒子。
单层结构(即1层)的膜是指仅由单一的层(以下称A层)构成的膜,在上述A层中含有无机粒子及/或气泡。
2层结构的膜是指在上述A层上层合B层,具有A层/B层的结构的膜,所述A层和B层中的至少1层中含有无机粒子及/或气泡。无机粒子的含量相对于基材白色膜总质量即2层总质量优选为2质量%以上,更加优选7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10质量%以上,最优选30质量%以上。
进而,和上述相同,3层结构的膜是指具有A层/B层/A层或A层/B层/C层结构的膜,在所述各层的至少1层中含有无机粒子及/或气泡。需要说明的是,和2层结构的膜相同,无机粒子的含量相对于基材白色膜总质量优选为2质量%以上,更加优选7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10质量%以上,最优选30质量%以上。在3层结构的情况下,从生产性的观点出发,最优选B层是含有气泡的层。
涉及的基材白色膜中含有的无机微粒的数均粒径优选0.3~2.0μm。
作为涉及的无机粒子,可以使用碳酸钙、碳酸镁、碳酸锌、二氧化钛、氧化锌、二氧化铈、氧化镁、硫酸钡、硫化锌、磷酸钙、二氧化硅、氧化铝、云母、云母钛、滑石、粘土、高岭土、氟化锂、氟化钙等。
以下说明上述基材白色膜中3层结构的白色热塑性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
首先,将作为非相溶聚合物的聚甲基戊烯、作为低比重化剂的聚乙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聚丁二醇的共聚物加入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将其充分混合、干燥,送入已加热到270~300℃的挤出机B中。将含有BaSO4、CaCO3、TiO2等无机物及/或有机物添加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用常规方法送入挤出机A。之后,在T模3层喷嘴内将挤出机B的聚合物配置到内层(B层),将挤出机A的聚合物配置到两表层(A层),层合成由A层/B层/A层构成的3层。
将该熔融层合片材置于表面温度冷却到10~60℃的圆筒(drum)上,用静电力使之附着,将其冷却固化,获得未拉伸膜。将该未拉伸膜传送至加热到80~120℃的辊组,沿长度方向拉伸2.0~5.0倍,再用20~50℃的辊组冷却。之后,用夹子把持所述的已被纵向拉伸的膜的两端,传送至拉幅机(tenter),在加热到90~140℃的气氛中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进行横向拉伸。此时,纵向、横向的拉伸倍数分别是2.5~4.5倍,其面积倍率(纵向拉伸倍率×横向拉伸倍率)优选为9~16倍。即,面积倍率不足9时获得的膜的白度容易不好。而当面积倍率超过16倍,拉伸时容易发生破裂,制膜性有变差的趋势。为了赋予这样双轴拉伸的膜以平面性、尺寸稳定性,要在拉幅机内进行150~230℃的热固定,进行均匀的缓慢冷却,进而,在冷却至室温后用卷取机将之卷起,获得基材热塑性树脂膜。需要说明的是,基材白色膜厚度可以设计在例如200~450μm的范围等。
作为单层结构的基材白色膜,可以列举“LUMIRROR”(注册商标)E20(TORAY株式会社制)、SY64、SY74(SKC制)等,作为2层结构的基材白色膜,可以列举“TETORON”(注册商标)膜UXZ1、UXSP、UXG(Teijin DuPont Films公司制)等,作为3层结构的基材白色膜,可以列举“LUMIRROR”(注册商标)E6SL、E6SR、E6SQ、“TETORON”(注册商标)膜UX、UXH(Teijin DuPont Films公司制)等。
·涂布层的制造方法
当在基材白色膜的至少一侧面上形成凸部时,可以采用任意的方法。例如,可以列举将在溶剂中含有粘合树脂和球状粒子的涂液用凹版涂布、辊式涂布、旋转涂布、逆转式涂布、逆转吻式涂布、棒式涂布、网式涂布、刮刀涂布、空气刮刀式涂布、缝模涂布、唇式涂布和浸渍等各种涂布方法在制造基材白色膜时进行涂布(在线涂布)、或在结晶取向完成后的基材白色膜上(离线涂布)进行涂布的方法等。对涂布有效宽度的限制少,当对应产品宽度的柔软时,可以最优选使用逆转吻式涂布。
·混合粘合树脂和球状粒子的溶剂
为了混合构成涂布层的粘合树脂和球状粒子而使用的溶剂是具有溶解粘合树脂的性质的有机化合物,在被涂布到基材白色膜表面后干燥。具体可以列举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等芳香族烃类、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酮类、甲醇、异丙醇、异丁醇等醇类、氯苯、邻二氯苯等氯化芳香族烃类、包括一氯甲烷等甲烷衍生物、一氯乙烷等乙烷衍生物等在内的氯化脂肪族烃类、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类、***、1,4-二氧杂环己烷等醚类、乙二醇单甲基醚等乙二醇醚类、环己烷等脂环式烃类、正己烷等脂肪族烃类等。其中,优选芳香族烃类、酮类、酯类的有机溶剂。
溶解粘合树脂等的溶剂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根据近年的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规定等,优选避免使用甲苯、二甲苯,从溶解性、适用的广泛性和成本上看,优选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从能够调整干燥速度这点出发,优选混合使用沸点不同的2种以上的溶剂。
·基材白色膜和涂布层可以使用的其他添加剂
在不阻碍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在所述基材白色膜和涂布层中添加各种添加剂。作为所述的添加剂,例如,可以添加、配合使用有机及/或无机微粒、荧光增白剂、交联剂、耐热稳定剂、耐氧化稳定剂、有机润滑剂、抗静电剂、成核剂、染料、充填剂、分散剂、阻燃剂和偶联剂等。
[白色反射膜的用途]
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可以用于侧光型背光源,其中,可以优选适用于侧光式的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源和广告牌、自动售货机等照明用面光源。
另外,还适用于构成各种面光源的反射板、对反射特性有要求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密封膜或背板。此外,也可以用作纸替代品即用于卡片、标签、封印纸、快递单、图像打印机用图像接收纸、喷墨、条码打印机用图像接收纸、海报、地图、无尘纸、公告板、白板、热敏复写、胶版印刷、电话卡、IC卡等各种用于印刷记录的接收片材的基材、壁纸等建材、在室内外使用的照明器具或间接照明器具、汽车、铁道、飞机等上搭载的部件、用于电路材料等的电子元件。
[侧光型背光源]
侧光型背光源的构成
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适用于侧光型背光源。侧光型背光源如下配置:例如在具有凹凸的壳体上依次配置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导光板,白色膜的上述面(A)侧与导光板对向配置。另外,在导光板的边缘部分设有LED等光源。进而,也可以在导光板的前面(白色反射膜的相反侧)设置扩散板、棱镜等。
通过将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用于上述侧光型背光源,可以制作不发生亮度不均、导光板划损也得以减轻的优质的背光源。特别是在近年开发的引人注目的使用LED光源的TV用侧光型背光源中,虽然背光源面积增大,但使用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时,能减少配置时的卷曲和因LED光源发热导致的起伏不平,能够以较高的成品率制造出优质的背光源。
作为更有效地发挥本发明效果的以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源的尺寸(矩形的对角线长度),为76.2cm(30英寸)以上,优选88.9cm(35英寸)以上,更优选101.6cm(40英寸)以上,最优选127cm(50英寸)以上。
·导光板
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本发明涉及的白色反射膜的效果,优选在侧光型背光源的导光板的表面设置3μm以上的凹部或凸部。更优选设置10μm以上的凹部或凸部。
此处,导光板表面的凹凸如下定义。
(i)从液晶电视机中将配置在白色反射膜上部的导光板取出。
(ii)将上述导光板剪成5cm的见方,取任意5片。
(iii)使用KEYENCE公司制造的激光显微镜VK-9700,将物镜的放大倍率设定为20倍进行观察,将检测到的高度或深度为1μm以上的部分作为表面凹凸。
其中,从生产能力方面考虑,优选在丙烯酸板(3~4mm厚)上实施点状印刷的如图2所示的具有凸部的导光板和用UV转印法制成的如图3所示具有凹部的导光板。另外,用激光加工制造的具有凹部的导光板从背光源亮度高、白色反射膜划损导光板的可能性小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进而,优选在白色反射膜的至少一侧面上形成的凸部的最大高度大于导光板表面的凹凸。通过如此,可进一步减少背光源上的亮度不均。推测这与导光板和白色反射膜之间的附着造成的亮度不均有关,推测在基材白色膜的至少一侧面上形成的凸部起着抑制亮度不均的阻隔物(spacer)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导光板表面凹凸的测定方法如下。
(i)在从液晶电视机的成品中取出样品的情况下,将配置在白色反射膜上部的导光板取出,作为测定样品。
(ii)将导光板切割成5cm见方。
(iii)使用KEYENCE公司制造的激光显微镜VK-9700,将物镜的放大倍率设定为20倍进行观察,将检测到的高度或深度为1μm以上的部分作为表面凹凸。
(iv)利用附带的分析软件的PROFILE功能计算凹凸的高度或深度。
(v)对任取的5个样品进行上述测定,将其平均值作为“导光板表面凹凸”。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测定方法和评价方法如下所示。
(1)刚性度
(i)依照JIS P8125(2000),在试验环境23℃、50%RH下使用TARBER INSTRUMENT corp.制造的“STIFFNESS TESTER”V5进行测定。
(ii)在白色反射膜的反射面侧和非反射面侧两个方向各测定3次,取其平均值为“刚性度”。
(2)凸部的最大高度
(i)用TOPCON公司制造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ABT-32在白色反射膜的凸部侧表面任选范围为(2mm×2mm)的5处进行观察。选择在5处中观察到的最大的凸部。
(ii)之后,对上述选择的凸部,使用日本MICROTOME研究所(株)制造的旋转式切片机,将切刀倾斜角度设为3°,沿与膜平面垂直的方向切断。用TOPCON公司制造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ABT-32观察获得的膜截面。
(iii)对于获得的膜截面照片,在2mm×2mm的范围内选择厚度最小的5个凹部,计算和上述选择的凸部的差,以该差值的平均值作为“凸部的最大高度”。
(3)非反射面侧的缓冲率
(i)在试验环境23℃、50%RH下,在MITUTOYO公司制造的测微计(Dial gauge)的轴杆上部配置10g的托架,将轴杆抬起,使之落在放在测定台上的样品上。此时,非反射面侧配置在轴杆侧。
(ii)在托架上加载50g的砝码,5秒后读数,此时的值为aμm。
(iii)将托架的砝码更换为500g的砝码,5秒后读取厚度,此时的值作为bμm,按照下式计算得到的值即为“缓冲率c”。
缓冲率c(%)=100×(a-b)/a。
(4)球状粒子的压缩强度
(i)用有机溶剂从白色反射膜的涂布层中萃取出粘合树脂,除去有机溶剂后,获得涂布层中的球状粒子。
(ii)使用岛津制作所(株)制造的微小压缩试验机MCTM2000,对1个获得的球状粒子,测定以一定的负荷速度加载1gf荷重时树脂粒子的变形量和荷重,将粒径变形10%时的荷重和压缩前的粒子半径代入下式计算:
压缩强度(kgf/mm2)=2.8×荷重(kgf)/{π×(粒子半径(mm))2}
(iii)对任取的5个样品实施(i)、(ii),将其平均值作为“球状粒子的压缩强度”。
(5)球状粒子的比重
本发明涉及的球状粒子的比重的测定方法如下。
(i)用有机溶剂从白色反射膜的涂布层萃取粘合树脂,除去有机溶剂后,获得涂布层中的球状粒子。
(ii)用真密度测定器(SEISHIN企业制造的Auto True DenserMAT-7000),对任取的5个样品实施测定,将其平均值作为“球状粒子的比重”。
(6)导光板的表面凹凸
(i)从液晶电视机中将配置在白色反射膜上部的导光板取出。
(ii)将上述导光板切割成5cm见方。
(iii)使用KEYENCE公司制造的激光显微镜VK-9700,将物镜的放大倍率设定为20倍进行观察,将检测到的高度或深度为1μm以上的部分作为表面凹凸。
(iv)用附带的分析软件的PROFILE功能计算凹凸的高度或深度。
(v)对任取的5个样品进行上述测定,将其平均值作为“导光板表面凹凸”。
(7)背光源上的亮度不均的评价
分解17英寸液晶电视机(PANASONIC公司制、VIERATH-L17F1),取出以LED作为光源的侧光型背光源(背光源A)。背光源A发光面的尺寸为37.5cm×21.2cm,对角线长度为43.1cm。再从背光源A上取出光学膜3片、导光板(丙烯酸板、厚3.5mm、凸部12μm)和反射膜,将本发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反射膜剪裁成与原来配置的反射膜相同的形状和尺寸。配置剪裁后的反射膜取代原来装载的反射膜,使其设有凸部的面朝向导光板侧,再将导光板和3片光学膜按照与分解前相同的顺序和方向进行配置。
另外,分解40英寸液晶电视机(Samsung公司制、PAVVUN40B7000WF),取出以LED作为光源的侧光型背光源(背光源B)。背光源B发光面的尺寸为89.0cm×50.2cm,对角线长度为102.2cm。再从背光源B上取出光学膜3片、导光板(丙烯酸板、厚4mm、凸部15μm)和反射膜,将本发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反射膜剪裁成与原来配置的反射膜相同的形状和尺寸。配置剪裁后的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反射膜取代原来装载的反射膜,使其设有凸部的面朝向导光板侧,再将导光板和3片光学膜按照与分解前相同的顺序和方向进行配置。
之后,通过肉眼观察,按照下述标准判定所述背光源有无亮度不均。17、40英寸均为A、B级则合格,17、40英寸中的任意一个为C级则为不合格。
A级:从任何角度观察均未见亮度不均。
B级:从正面方向观察未见亮度不均,从斜45°方向看可见亮度不均。
C级:从正面方向可见局部有亮度不均。
D级:从正面方向可在整个画面观察到亮度不均。
(8)导光板划损的评价
分解上述40英寸液晶电视机(Samsung公司制、PAVVUN40B7000WF)获得导光板,在所述导光板上层叠白色反射膜,使白色反射膜的凸部与所述导光板接触,之后,在200gf/cm2(0.0196MPa)、100gf/cm2(0.0098MPa)和50gf/cm2(0.0049MPa)的荷重下以1m/min的线速度将反射层样品拉起,用肉眼确认在上述导光板表面上发生的划痕的程度,并如下评价。同一样品在每种荷重下分别实施3次,进行肉眼判定。
A级:在任何荷重下均未见划痕。
B级:在200gf/cm2的荷重可见划痕,在100gf/cm2的荷重下、50gf/cm2的荷重下未见划痕。
C级:在200gf/cm2、100gf/cm2的荷重下可见划痕,在50gf/cm2的荷重未见划痕。
D级:在50gf/cm2的荷重下即可见划痕。
(9)白点不均的评价
分解52英寸液晶电视机(SONY公司制、BRAVIAKDL-52EX700),取出以LED作为光源的侧光型背光源(背光源C)。背光源C发光面的尺寸为116cm×65.5cm,对角线长度为133.2cm。再从背光源C上取出光学膜3片、凹型导光板(丙烯酸板、厚4mm、凹部深度55μm)和反射膜,将本发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反射膜剪裁成与原来配置的反射膜相同的形状和尺寸。配置剪裁后的反射膜取代原来装载的反射膜,使其设有凸部的面朝向导光板侧,再将导光板和3片光学膜按照与分解前相同的顺序和方向配置。
A级:无可见白点。
B级:可见白点。
(10)球状粒子分散性的评价
依照JIS K5600-2-6(1999),在试验环境23℃、50%RH下测定涂料分为2层的时间。在本发明中,进行如下判定,时间越长越好。
A级:45分钟以上
B级:30分钟以上不足45分钟
C级:15分钟以上不足30分钟
D级:不足15分钟。
(11)卷曲的评价
将白色反射膜剪裁成10mm宽×150mm长的短条形,将之卷在直径1型(2.54cm)的纸管上,在常温、相对湿度55%下保存24小时后放开。之后使凹面向上将之放置在平板上,静置24小时后,测定观察到的上翘程度(膜端部和平板之间的距离),用下述标准评价。需要说明的是,在将膜卷到纸管上时,将反射层放在内侧进行卷绕的为3支,放在外侧进行卷绕的为3支,共测定6个样品,取上翘程度最大的3个样品计算平均值。
A级:不足20mm
B级:20~30mm
C级:大于30~40mm
D级:大于40mm。
(实施例1)
边搅拌边添加“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类共聚物、浓度40%的溶液、折射率1.58、(株)日本触媒制造):5.25g、乙酸乙酯:3.85g、丙烯酸类树脂粒子(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制“TECHPOLYMER”(注册商标)BM30X-8、折射率1.49、体积平均粒径8.0μm、变动系数35%):0.9g,制备涂料。使用Metabar#16将上述涂料涂布在含有聚甲基戊烯的、300μm厚的多孔质双轴拉伸的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白色膜(基材白色膜、TORAY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侧,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设置涂布层。
(实施例2)
边搅拌边添加“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类共聚物、浓度40%的溶液、折射率1.58、(株)日本触媒制造):5.25g、乙酸乙酯:3.85g、丙烯酸类树脂粒子(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制“TECHPOLYMER”(注册商标)BM30X-15、折射率1.49、体积平均粒径15μm、变动系数35%):0.9g,制备涂料。使用Metabar#16将上述涂料涂布在300μm厚的多孔质双轴拉伸的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白色膜(TORAY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侧,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设置涂布层。
(实施例3)
边搅拌边添加“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类共聚物、浓度40%的溶液、折射率1.58、(株)日本触媒制造):4.50g、乙酸乙酯:4.30g、丙烯酸树脂粒子(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制“TECHPOLYMER”(注册商标)BM30X-30、折射率1.49、体积平均粒径30μm、变动系数35%):1.20g,制备涂料。使用Metabar#16将上述涂料涂布在300μm厚的多孔质双轴拉伸的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白色膜(TORAY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侧,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涂布层。
(实施例4)
将形成涂布层的涂料中的球状粒子的种类变更为丙烯酸树脂粒子(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制“TECHPOLYMER”(注册商标)MBX-30、折射率1.49、体积平均粒径40μm、变动系数35%),除此之外与实施例3相同地设置涂布层,获得白色反射膜。
(实施例5)
边搅拌边添加“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类共聚物、浓度40%的溶液、折射率1.58、(株)日本触媒制造):3.0g、乙酸乙酯:5.2g、丙烯酸树脂粒子(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制“TECHPOLYMER”(注册商标)MBX-40、折射率1.49、体积平均粒径40μm、变动系数35%):1.8g,制备涂料。使用Metabar#16将上述涂料涂布在300μm厚的多孔质双轴拉伸的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白色膜(TORAY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侧,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涂布层。
(实施例6)
边搅拌边添加“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类共聚物、浓度40%的溶液、折射率1.58、(株)日本触媒制造):6.0g、乙酸乙酯:3.4g、尼龙6树脂粒子(TORAY株式会社制TR-1、折射率1.53、体积平均粒径13μm、变动系数48%):0.6g,制备涂料。使用Metabar#16将上述涂料涂布在300μm厚的多孔质双轴拉伸的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白色膜(TORAY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侧,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设置涂布层。
(实施例7)
边搅拌边添加“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类共聚物、浓度40%的溶液、折射率1.58、(株)日本触媒制造):5.25g、乙酸乙酯:3.85g、尼龙12树脂粒子(TORAY株式会社制SP 10、折射率1.53、体积平均粒径10μm、变动系数48%):0.9g,制备涂料。使用Metabar#16将上述涂料涂布在300μm厚的多孔质双轴拉伸的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白色膜(TORAY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侧,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设置涂布层。
(实施例8)
边搅拌边添加“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类共聚物、浓度40%的溶液、折射率1.58、(株)日本触媒制造):5.25g、乙酸乙酯:3.85g、由尼龙6和尼龙12的共聚物构成的树脂粒子(TORAY株式会社制SP20、折射率1.52、体积平均粒径40μm、变动系数29%):0.9g,制备涂料。使用Metabar#16将上述涂料涂布在300μm厚的多孔质双轴拉伸的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白色膜(TORAY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侧,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设置涂布层。
(实施例9)
边搅拌边添加“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类共聚物、浓度40%的溶液、折射率1.58、(株)日本触媒制造):3.0g、乙酸乙酯:5.2g、由尼龙6和尼龙12的共聚物构成的树脂粒子(TORAY株式会社制SP20、折射率1.52、体积平均粒径40μm、变动系数29%):0.18g、丙烯酸树脂粒子(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制“TECHPOLYMER”(注册商标)MBX5、折射率1.49、体积平均粒径5μm、变动系数35%):1.62g,制备涂料。使用Metabar#16将上述涂料涂布在300μm厚的多孔质双轴拉伸的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白色膜(TORAY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侧,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涂布层。
(实施例10)
边搅拌边添加“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类共聚物、浓度40%的溶液、折射率1.58、(株)日本触媒制造):5.25g、乙酸乙酯:3.85g、尼龙12树脂粒子(TORAY株式会社制SP10、折射率1.53、体积平均粒径10μm、变动系数48%):0.9g,制备涂料。使用Metabar#16将上述涂料涂布在由250μm厚的多孔质双轴拉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白色膜(TORAY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侧,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设置涂布层。
(实施例11)
将基材白色膜变更为含有环状聚烯烃的300μm厚的多孔质双轴拉伸的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白色膜(TORAY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80B),除此之外以和实施例10相同的方法设置涂布层,获得白色反射膜。
(实施例12)
将基材白色膜变更为含有硫酸钡的225μm厚的多孔质双轴拉伸的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白色膜(Teijin DuPont Films株式会社制“TETORON”(注册商标)膜UXSP),除此之外以和实施例10相同的方法设置涂布层,获得白色反射膜。
(实施例13)
将基材白色膜变更为含有聚甲基戊烯的400μm厚的多孔质双轴拉伸的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白色膜(TORAY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除此之外以和实施例10相同的方法设置涂布层,获得白色反射膜。
(实施例14)
(i)边搅拌边添加“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类共聚物、浓度40%的溶液、折射率1.58、(株)日本触媒制造):5.25g、乙酸乙酯:3.85g、尼龙12树脂粒子(TORAY株式会社制SP10、折射率1.53、体积平均粒径10μm、变动系数48%):0.9g,制备涂料。使用Metabar#16将上述涂料涂布在含有硫酸钡的188μm厚的多孔质双轴拉伸的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白色膜(TeijinDuPont Films株式会社制“TETORON”(注册商标)膜UX)的一侧,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设置涂布层,获得具有凸面的白色反射膜。
(ii)量取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制干式层合剂“DICDRY”(注册商标)LX-90316份、作为固化剂的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制KL-752份和乙酸乙酯29.5份,搅拌15分钟,获得固体成分浓度20%的干式层合用粘合剂。使用Metabar#16将上述粘合剂涂布在含有聚甲基戊烯的、188μm厚的多孔质双轴拉伸的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白色膜(TORAY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侧,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干式层合用粘合层。
(iii)将在上述(i)中获得的白色反射膜的凸面的相反面和在(ii)中获得的干式层合用粘合剂的涂布面进行干式层合,获得白色反射膜。
(比较例1)
准备300μm厚的多孔质双轴拉伸的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白色膜(TORAY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作为基材白色膜。不在该白色膜上设置凸部,直接作为反射膜进行评价。
(比较例2)
边搅拌边添加“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类共聚物、浓度40%的溶液、折射率1.58、(株)日本触媒制造):3.0g、乙酸乙酯:5.2g、丙烯酸树脂粒子(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制“TECHPOLYMER”(注册商标)MBX50、折射率1.49、体积平均粒径50μm、变动系数35%):1.8g,制备涂料。使用Metabar#16将上述涂料涂布在300μm厚的多孔质双轴拉伸的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白色膜(TORAY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侧,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涂布层。
(比较例3)
边搅拌边添加“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类共聚物、浓度40%的溶液、折射率1.58、(株)日本触媒制造):6.0g、乙酸乙酯:3.4g、丙烯酸树脂粒子(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制“TECHPOLYMER”(注册商标)BM30X-5、折射率1.49、体积平均粒径5μm、变动系数35%):0.6g,制备涂料。使用Metabar#16将上述涂料涂布在300μm厚的多孔质双轴拉伸的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白色膜(TORAY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侧,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涂布层。
(比较例4)
边搅拌边添加“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类共聚物、浓度40%的溶液、折射率1.58、(株)日本触媒制造):5.25g、乙酸乙酯:3.85g、尼龙12树脂粒子(TORAY株式会社制SP10、折射率1.53、体积平均粒径10μm、变动系数48%):0.9g,制备涂料。使用Metabar#16将上述涂料涂布在188μm厚的多孔质双轴拉伸的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白色膜(Teijin DuPont Films株式会社制“TETORON”(注册商标)膜UX)的一侧,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涂布层。
(比较例5)
边搅拌边添加“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类共聚物、浓度40%的溶液、折射率1.58、(株)日本触媒制造):5.25g、乙酸乙酯:3.85g、尼龙12树脂粒子(TORAY株式会社制SP10、折射率1.53、体积平均粒径10μm、变动系数48%):0.9g,制备涂料。使用Metabar#16将上述涂料涂布在188μm厚的多孔质双轴拉伸的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白色膜(TORAY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侧,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涂布层。
(比较例6)
量取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制干式层合剂“DICDRY”(注册商标)LX-90316份、作为固化剂的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制KL-752份和乙酸乙酯29.5份,搅拌15分钟,获得固体成分浓度20%的干式层合用粘合剂。使用Metabar#16将上述粘合剂涂布在188μm厚的多孔质双轴拉伸的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白色膜(TORAY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侧,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干式层合用粘合层,将之与在实施例7中获得的白色反射膜的凸面的相反面进行干式层合,获得白色反射膜。
(比较例7)
量取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制干式层合剂“DICDRY”(注册商标)LX-90316份、作为固化剂的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制KL-752份和乙酸乙酯29.5份,搅拌15分钟,获得固体成分浓度20%的干式层合用粘合剂。使用Metabar#16将上述粘合剂涂布在188μm厚的多孔质双轴拉伸的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白色膜(TeijinDuPont Films株式会社制“TETORON”(注册商标)膜UX)的一侧,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干式层合用粘合层,将之与在比较例5中获得的白色反射膜的凸面的相反面进行干式层合,获得白色反射膜。
(比较例8)
边搅拌边添加“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类共聚物、浓度40%的溶液、折射率1.58、(株)日本触媒制造):6.0g、乙酸乙酯:3.4g、尼龙12树脂粒子(TORAY株式会社制SP500、折射率1.53、体积平均粒径5μm、变动系数48%):0.9g,制备涂料。使用Metabar#16将上述涂料涂布在188μm厚的多孔质双轴拉伸的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白色膜(Teijin DuPont Films株式会社制“TETORON”(注册商标)膜UX)的一侧,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涂布层。
Figure BPA00001577563700291
Figure BPA00001577563700301
[表2]
Figure BPA00001577563700311
实施例1~14中的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亮度不均评价为“合格”,但白色膜的刚性度不足3的实施例10、11、12,在40英寸的侧光型背光源中的亮度不均在一定程度上劣于实施例1~9。实施例13的白色膜在侧光型背光源中的亮度不均良好,但卷曲特性比实施例1~7差。
另外,和使用丙烯酸树脂粒子作为球状粒子的实施例1~5相比,使用尼龙树脂粒子作为球状粒子的实施例6~14在导光板划损方面较好。其中,实施例7~14使用由尼龙12或尼龙6和尼龙12的共聚物构成的树脂粒子,在导光板划损方面表现格外优异。另一方面,丙烯酸树脂粒子中,白色反射膜的最大凸部越小,导光板划损越少(实施例1~3),另外,在相同的凸部高度下,球状粒子的压缩强度越小,越能减轻导光板的划损(实施例3,4)。
从使用具有凹部的导光板的背光源中的白点上看,如果在粒径相对较大的尼龙6和尼龙12的共聚物构成的树脂粒子中混合粒径相对较小的丙烯酸粒子,主要与导光板接触的是上述由尼龙共聚物构成的树脂粒子,不易发生导光板划损,另外,用隐蔽在尼龙之间的丙烯酸粒子可以防止白点,即,可以既防止导光板划损,也防止白点。(实施例9)
从球状粒子的分散性上看,粒子组成仅为尼龙树脂粒子的实施例6~8、10~13优于使用丙烯酸树脂粒子的实施例1~5、9,由具有和溶剂乙酸乙酯相近的比重的由尼龙12以及尼龙6和尼龙12共聚物构成的树脂粒子效果最佳。
另一方面,在保持刚性度和非反射面侧的缓冲率一定而不设置凸部时,特别是在40英寸的侧光型背光源的亮度不均方面,结果非常差(比较例1)。另外,当凸部的最大高度过大和过小时,特别是在40英寸的侧光型背光源的亮度不均方面,评价上也差(比较例2,3)。
进而,在保持凸部的最大高度和非反射面侧的缓冲率一定而刚性度过高或过低时,侧光型背光源的亮度不均评价结果变差(比较例5、6)。进而,当凸部最大高度相同而非反射面侧的缓冲率过低时,侧光型背光源的亮度不均评价结果也变差(比较例4、7)。
另外,当通过粘合剂层合白色膜而制成时,卷曲的评价结果最差(比较例6、7)。
而且,在导光板划损方面,将粒子组成规定为尼龙12,考察凸部的最大高度,结果表明,比较例7优于比较例8,意外的是,凸部小的结果反而变差。
符号说明
1白色反射膜
2导光板
3发光二极管
4背面壳体
5凸部(导光板)
6凹部(导光板)
7凹部(背面壳体)

Claims (7)

1.一种侧光型背光源用白色反射膜,满足下述(i)~(iii):
(i)刚性度为2~10mN·m;
(ii)在至少一侧的面(A)上形成凸部,所述凸部的最大高度为15~60μm;
(iii)与所述面(A)为相反侧的面(B)的一侧的缓冲率为12%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型背光源用白色反射膜,其中,在基材白色膜的至少一侧的面上具有含有球状粒子的涂布层,所述球状粒子的压缩强度为0.1~2.0kgf/mm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光型背光源用白色反射膜,其中,所述球状粒子为尼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光型背光源用白色反射膜,其中,所述尼龙是尼龙12及/或尼龙6与尼龙12的共聚物。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光型背光源用白色反射膜,其中,所述球状粒子的比重为0.8~1.10。
6.一种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源,具有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光型背光源用白色反射膜和含有发光二极管的光源,且背光源尺寸为76.2cm(30英寸)以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源,还具有表面凹凸为10μm以上的导光板,所述侧光型背光源用白色反射膜以所述面(A)的凸部与所述导光板相对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导光板上。
CN201180005983.2A 2010-02-24 2011-02-18 侧光型背光源用白色反射膜和使用该白色反射膜的背光源 Ceased CN1027136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38261 2010-02-24
JP2010038261 2010-02-24
JP2010226193 2010-10-06
JP2010-226193 2010-10-06
PCT/JP2011/053485 WO2011105294A1 (ja) 2010-02-24 2011-02-18 エッジライト型バックライト用白色反射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13692A true CN102713692A (zh) 2012-10-03
CN102713692B CN102713692B (zh) 2014-12-10

Family

ID=44506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5983.2A Ceased CN102713692B (zh) 2010-02-24 2011-02-18 侧光型背光源用白色反射膜和使用该白色反射膜的背光源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817160B2 (zh)
EP (1) EP2541285B1 (zh)
JP (4) JP5578177B2 (zh)
KR (3) KR101796332B1 (zh)
CN (1) CN102713692B (zh)
MX (1) MX2012009190A (zh)
TW (1) TWI499793B (zh)
WO (1) WO2011105294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2708A (zh) * 2013-01-11 2013-04-24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反射膜及应用其的背光源
CN105143929A (zh) * 2013-06-07 2015-12-09 东丽株式会社 光反射膜及边光型背光源
CN107976835A (zh) * 2016-10-21 2018-05-0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包括逆反射层的彩色基板和包括该彩色基板的显示装置
CN114428416A (zh) * 2021-12-31 2022-05-03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背光模块用高抗压高亮度涂布型聚酯反射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96332B1 (ko) * 2010-02-24 2017-11-09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엣지 라이트형 백라이트용 백색 반사 필름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백라이트
JP5744484B2 (ja) * 2010-11-15 2015-07-08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反射フィルム
JP5739178B2 (ja) * 2011-01-31 2015-06-24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反射フィルム
JP5771064B2 (ja) * 2011-05-17 2015-08-26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反射フィルム
JP5973145B2 (ja) * 2011-09-15 2016-08-23 株式会社ユポ・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光反射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面光源装置
JP6051589B2 (ja) * 2012-05-11 2016-12-27 東レ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KR102001118B1 (ko) * 2012-12-28 2019-07-17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액정 디스플레이 반사판용 적층형 백색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KR102001119B1 (ko) * 2012-12-28 2019-07-17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액정 디스플레이 반사판용 적층형 백색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KR20170081765A (ko) * 2013-08-07 2017-07-12 데이진 필름 솔루션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백색 반사 필름
JP6352613B2 (ja) * 2013-10-24 2018-07-04 帝人フィルムソリュ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6336266B2 (ja) * 2013-11-29 2018-06-06 帝人フィルムソリュ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6679930B2 (ja) 2014-03-27 2020-04-15 東レ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
WO2015163363A1 (ja) 2014-04-25 2015-10-29 東レ株式会社 エッジライト型バックライト用反射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
CN106461822B (zh) 2014-05-30 2019-12-13 东丽株式会社 反射膜及使用了该反射膜的边光型背光源单元
WO2015183822A1 (en) * 2014-05-30 2015-12-03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Lighting devices
CN106661254B (zh) * 2014-07-31 2019-04-09 东丽株式会社 聚酯膜
WO2016042992A1 (ja) * 2014-09-17 2016-03-24 東レ株式会社 反射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エッジライト型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6518057B2 (ja) * 2014-11-13 2019-05-22 株式会社きもと 光拡散性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18063749A (ja) * 2015-03-04 2018-04-19 株式会社きもと 有機el用散乱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el発光装置
JP2017044718A (ja) * 2015-08-24 2017-03-02 東レ株式会社 反射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エッジライト型バックライト
US10224445B2 (en) * 2015-11-02 2019-03-05 S-Energy Co., Ltd. Back shee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solar cell module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olar cell
KR102533257B1 (ko) 2018-07-13 2023-05-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사시트 및 이를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20011430A (ja) * 2018-07-17 2020-01-23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反射材
WO2020196760A1 (ja) 2019-03-28 2020-10-01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反射材
WO2023054591A1 (ja) 2021-09-30 2023-04-06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紫外線、可視光線および/または赤外線を拡散反射する物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4016018B (zh) * 2021-11-05 2023-07-04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具有复合涂层的工件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14792A (ja) * 1999-01-26 2000-08-04 Ohtsu Tire & Rubber Co Ltd :The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バックライト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スペ―スシ―ト
CN1409161A (zh) * 2001-09-19 2003-04-09 惠和株式会社 反射薄片以及使用该薄片的背光组件
CN101040215A (zh) * 2004-09-13 2007-09-19 Skc株式会社 反射片和使用该反射片的背光装置
US20070229956A1 (en) * 2006-03-30 2007-10-04 Chisso Corporation Light reflective sheet
WO2009075277A1 (ja) * 2007-12-11 2009-06-18 Genecar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4-アミノピリミジン誘導体および該化合物を含有する医薬組成物
CN101542325A (zh) * 2007-05-08 2009-09-23 东丽株式会社 白色反射膜
JP2009244509A (ja) * 2008-03-31 2009-10-22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反射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07680A (en) * 1945-03-02 1946-09-17 Minnesota Mining & Mfg Reflex light reflector
US2948191A (en) * 1956-06-06 1960-08-09 Cataphote Corp Retroreflecting surface
JP3683965B2 (ja) 1995-01-27 2005-08-17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光反射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反射装置
US6579606B1 (en) * 1995-08-30 2003-06-1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Back light reflection sheet for liquid crystal
JP2000066013A (ja) * 1998-08-25 2000-03-0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反射光学シート及び面光源装置
JP2000258612A (ja) * 1999-03-05 2000-09-22 Daicel Chem Ind Ltd 光散乱シート
JP3531668B2 (ja) * 1999-10-01 2004-05-31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光拡散シート
JP2001166295A (ja) 1999-12-03 2001-06-22 Cosmo Tec:Kk 液晶表示装置バックライト用ランプリフレクター
JP3870731B2 (ja) 2000-07-12 2007-01-24 東レ株式会社 面光源反射部材用白色フィルム
JP2002138150A (ja) 2000-11-02 2002-05-14 Teijin Ltd 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US6683720B2 (en) * 2000-12-14 2004-01-27 Mitsui Chemicals, Inc. Reflector, sidelight type backlighting apparatus and reflector substrate
JP4945032B2 (ja) * 2001-05-08 2012-06-06 恵和株式会社 反射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4712252B2 (ja) 2001-09-19 2011-06-29 恵和株式会社 反射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4681791B2 (ja) * 2002-08-22 2011-05-11 恵和株式会社 反射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WO2003032073A1 (ja) * 2001-09-27 2005-01-27 株式会社ツジデン 反射フイルム
TW583084B (en) * 2001-10-15 2004-04-11 Tsujiden Co Ltd Light diffusion film
JP4090283B2 (ja) * 2002-06-07 2008-05-28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反射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サイドライト型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KR100926299B1 (ko) * 2002-11-13 2009-11-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용 반사판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백라이트어셈블리
WO2006031043A1 (en) 2004-09-13 2006-03-23 Skc Co., Ltd. Reflection sheet and backlight unit employing the same
GB0602105D0 (en) * 2006-02-02 2006-03-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License plate assembly
TWI274901B (en) * 2006-03-13 2007-03-01 Exploit Technology Co Ltd Oriented diffusion reflection sheet
JP2007298678A (ja) * 2006-04-28 2007-11-15 Toyobo Co Ltd 反射部材用支持体フィルム
KR101474890B1 (ko) * 2006-06-23 2014-12-19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백색 반사 필름
US7905650B2 (en) * 2006-08-25 2011-03-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Backlight suitable for display devices
KR101488042B1 (ko) * 2007-05-20 2015-01-29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광-재순환 유형의 얇은 중공 공동 백라이트의 설계 파라미터
JP2009093863A (ja) * 2007-10-05 2009-04-30 Fujifilm Corp 面状照明装置
WO2009075227A1 (ja) * 2007-12-11 2009-06-18 Toray Industries, Inc. 積層フィルム
JP2009179037A (ja) * 2008-02-01 2009-08-13 Toray Ind Inc 積層フィルム
JP5138493B2 (ja) * 2008-07-31 2013-02-06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KR101796332B1 (ko) * 2010-02-24 2017-11-09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엣지 라이트형 백라이트용 백색 반사 필름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백라이트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14792A (ja) * 1999-01-26 2000-08-04 Ohtsu Tire & Rubber Co Ltd :The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バックライト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スペ―スシ―ト
CN1409161A (zh) * 2001-09-19 2003-04-09 惠和株式会社 反射薄片以及使用该薄片的背光组件
CN101040215A (zh) * 2004-09-13 2007-09-19 Skc株式会社 反射片和使用该反射片的背光装置
US20070229956A1 (en) * 2006-03-30 2007-10-04 Chisso Corporation Light reflective sheet
CN101542325A (zh) * 2007-05-08 2009-09-23 东丽株式会社 白色反射膜
WO2009075277A1 (ja) * 2007-12-11 2009-06-18 Genecar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4-アミノピリミジン誘導体および該化合物を含有する医薬組成物
JP2009244509A (ja) * 2008-03-31 2009-10-22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反射シート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2708A (zh) * 2013-01-11 2013-04-24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反射膜及应用其的背光源
US9329324B2 (en) 2013-01-11 2016-05-03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Reflecting component and backlight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5143929A (zh) * 2013-06-07 2015-12-09 东丽株式会社 光反射膜及边光型背光源
CN105143929B (zh) * 2013-06-07 2017-11-24 东丽株式会社 光反射膜及边光型背光源
JP2020064322A (ja) * 2013-06-07 2020-04-23 東レ株式会社 光反射フィルムおよびエッジライト型バックライト
CN107976835A (zh) * 2016-10-21 2018-05-0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包括逆反射层的彩色基板和包括该彩色基板的显示装置
US11428979B2 (en) 2016-10-21 2022-08-30 Samsung Display Co., Ltd. Color substrate including retroreflective lay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color substrate
US11747668B2 (en) 2016-10-21 2023-09-0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Color substrate including retroreflective lay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color substrate
CN114428416A (zh) * 2021-12-31 2022-05-03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背光模块用高抗压高亮度涂布型聚酯反射膜
CN114428416B (zh) * 2021-12-31 2023-09-19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背光模块用高抗压高亮度涂布型聚酯反射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17475B2 (ja) 2016-11-02
CN102713692B (zh) 2014-12-10
JPWO2011105294A1 (ja) 2013-06-20
US20120314450A1 (en) 2012-12-13
EP2541285A1 (en) 2013-01-02
JP6355204B2 (ja) 2018-07-11
US9817160B2 (en) 2017-11-14
KR20170109696A (ko) 2017-09-29
JP2014112251A (ja) 2014-06-19
JP2018018085A (ja) 2018-02-01
JP6485758B2 (ja) 2019-03-20
TWI499793B (zh) 2015-09-11
MX2012009190A (es) 2012-08-31
EP2541285A4 (en) 2014-04-30
EP2541285B1 (en) 2021-10-20
KR20170109697A (ko) 2017-09-29
KR101796332B1 (ko) 2017-11-09
TW201131195A (en) 2011-09-16
WO2011105294A1 (ja) 2011-09-01
KR20120121411A (ko) 2012-11-05
JP2015163986A (ja) 2015-09-10
JP5578177B2 (ja) 2014-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13692B (zh) 侧光型背光源用白色反射膜和使用该白色反射膜的背光源
US9625120B2 (en) White reflective film for edge-light type backligh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backlight using same
JP2019101142A (ja) 光反射シートおよび光学部材
JP5532799B2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TWI697698B (zh) 白色反射薄膜及液晶顯示器用背光
KR20180018586A (ko) 반사 필름 및 면 광원 장치용 반사 유닛
JP2019035951A (ja) 緩衝シート及び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
JP2015031893A (ja) 照明装置用レンズフィルム積層体
JP6880521B2 (ja) 光反射フィルムおよびエッジライト型バックライト
TWI662299B (zh) 邊緣發光型背光用反射薄膜及使用其之背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IW01 Ful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Decision date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180123

Decision number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3462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

IW01 Ful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