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41293A -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透镜筒及摄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透镜筒及摄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41293A
CN101241293A CN200810008613.4A CN200810008613A CN101241293A CN 101241293 A CN101241293 A CN 101241293A CN 200810008613 A CN200810008613 A CN 200810008613A CN 101241293 A CN101241293 A CN 1012412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velling frame
image blur
lens
restriction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0861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41293B (zh
Inventor
高桥立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41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12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412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12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15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displacing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normal to the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模糊校正设备、透镜筒及摄像设备。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包括用于校正透镜***中的图像模糊的校正透镜,用于保持所述校正透镜的移动框架,用于通过移动导向件在与校正透镜光轴垂直的平面上可移动地支撑移动框架的支撑框架,用于产生第一作用力以使移动框架沿与校正透镜光轴垂直的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电致动器,用于产生第二作用力以使移动框架沿与校正透镜光轴垂直且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电致动器,和用于限制移动框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并防止移动框架在限制位置处转动的操作限制机构。

Description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透镜筒及摄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摄取图像时校正由于振动等因素引起的图像模糊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具有该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透镜筒以及设置有该透镜筒的摄像设备,例如数字式静物照相机、摄像机等。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例如数字式静物照相机和摄像机的摄像设备的性能显著提高,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容易地摄取具有高清晰度和高性能的静止图像和运动图像。在摄像设备性能方面的这种提高显著依赖于镜头、成像装置(CCD、CMOS等)和图像处理电路的高性能。
然而,即使镜头、成像装置等的性能提高,当支撑照相机(摄像设备)的手晃动或抖动时,在高分辨率屏幕上可能产生模糊,并因此摄取模糊状态的图像。因此,在一些相对昂贵的照相机中,安装有在摄取图像等时校正由于照相机抖动引起的图像模糊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然而最初,校正图像模糊的照相机只应用在拍照经验极少的大部分人使用的流行型号上,而不应用在专业摄影师使用的高级型号上。
另外,一般而言,强烈需要一种在尺寸和重量方面减小的照相机(摄像设备),重量轻且易携带的照相机是优选的。然而,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在尺寸方面相对较大。因此,如果现有技术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安装在照相机本体中,作为整体的照相机尺寸变大,因此不能满足尺寸和重量方面减小的要求。另外,存在现有技术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需要大量部件并且成本随部件数目增加而增大的问题。
作为这种类型的现有技术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JP H10-319465(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设备。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与用于移动透镜的透镜移动设备相关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所述透镜使透镜组等的光轴发生偏心。公开于专利文献1中的透镜移动设备的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使光轴发生偏心的透镜,具有垂直于所述光轴的基准面的固定构件,具有平行且面向所述基准面的平面、保持所述透镜并且使所述透镜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平面内移动的可动构件,夹在所述两个平面之间的至少三个旋转滚珠,用于保持所述滚珠的保持构件,和用于产生将所述滚珠夹在所述两个平面之间的作用力并防止所述可动构件围绕所述光轴旋转的弹性构件”。
根据如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发明,有望产生以下效果,即,“能够以这样的方式移动透镜,使透镜在没有后冲的情况下保持垂直于所述光轴,同时利用简单结构尽可能地减少驱动阻力(参见段落[0060])”。
如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透镜移动设备设置有用于保持使所述光轴发生偏心的透镜(下文称作“校正透镜”,因为它相当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校正透镜)的可动构件,用于以可动方式支撑所述可动构件的固定构件,夹在所述可动构件和所述固定构件之间的旋转滚珠。通过使用位置检测器检测可动构件(校正透镜)的位置,可以驱动和控制校正透镜以执行图像模糊校正。为了检测该可动构件的位置,必需设定可动构件的基准位置。因此,在如上所述的透镜移动设备中,可动构件的基准位置典型地通过使用调节图表(chart)设定。
现在,将描述使用图表设定可动构件的基准位置。为了设定可动构件的基准位置,透镜移动设备首先安装在设置有透镜组和成像装置的透镜筒中。接下来,调节图表布置在其上安装有透镜移动设备的透镜筒的物镜前侧,图表图像形成在成像装置的摄像侧。通过观察图表的成像,透镜移动设备的可动构件如此驱动,使得校正透镜的光轴与透镜筒的透镜组的光轴对准。然后,两个光轴对准的位置设定为可动构件的基准位置。
然而,在如上所述使用图表设定可动构件的基准位置的过程中,透镜移动设备需要安装在透镜筒中,存在可动构件的基准位置不能仅通过透镜移动设备设定的问题。另外,必需准备用于显示图表图像的装置和用于安装图表的大的空间。而且,用于安装图表的人力增加,因此产生了成本显著增大的问题。
然后,可以想到可动构件移动到可动构件的运动受到限制的位置,或所谓的机构末端(这是指“机械底架末端”),并且以此时位置检测器的输出为基础,设定可动构件的基准位置。现在,将参照图39和40描述使用机构末端设定可动构件的基准位置。
图39是使用球体作为可动构件相对于固定构件的导向件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平面图。这种图像模糊校正设备300包括在中心部分具有校正透镜304的移动框架(可动构件)303,通过球体305以可动方式可移动地支撑移动框架303的支撑框架(固定构件)302,使校正透镜304沿第一方向X移动的第一电致动器306A,使校正透镜304沿第二方向Y移动的第二电致动器306B,检测移动框架303(校正透镜)关于第一方向X的位置的第一霍尔装置307a,类似地检测关于第二方向Y的位置的第二霍尔装置307b等等。
第一电致动器306A布置在“+”侧,该侧是布置于图像模糊校正设备300中心处的校正透镜304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第二电致动器306B布置在“-”侧,该侧是与图像模糊校正设备300的校正透镜304的第一方向X垂直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第一电致动器306A具有磁体309a、线圈310a和对置磁轭(未显示)。另外,第二电致动器306B具有磁体309b、线圈310b和对置磁轭(未显示)。
第一电致动器306A的磁体309a固定到移动框架303的第一方向X的“+”侧,第二电致动器306B的磁体309b固定到移动框架303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第一电致动器306A的线圈310a适合于面向磁体309a,第二电致动器306B的线圈310b适合于面向磁体309b,并且这些线圈310a和310b通过柔性配线板311固定到支撑框架302上。另外,第一和第二电致动器306A和306B的对置磁轭由磁体309a和309b的磁力所吸引,通过球体305将移动框架303推向支撑框架302侧。
检测校正透镜位置的两个霍尔装置中的第一霍尔装置307a布置在线圈310a的开口中,并且适合于面向磁体309a的N极和S极之间的边界线(极性边界)。另外,第二霍尔装置307b布置在线圈310b的开口中,并且适合于面向磁体309b的极性边界。第一和第二霍尔装置307a和307b分别检测两个磁体309a和309b的N极和S极的磁力,并且响应于磁力强度输出检测信号。
移动框架303设置有位于校正透镜304的相对位置处的限制孔303a。这个限制孔303形成为四边形,并且具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两边和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两边。另外,支撑框架302设置有***穿过移动框架303的限制孔303a中的限制凸部302a。这个限制凸部302a为方棒形状,在***限制孔303a中的情况下该限制凸部的四个侧面分别面向限制孔303a的四边。用于限制移动框架303的移动范围的移动限制机构由限制凸部302a和限制孔303a构造而成。
接下来,将解释在具有这种结构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300中使用机构末端设定移动框架303的基准位置。通过设定移动框架303的关于第一方向X的基准位置和关于第二方向Y的基准位置完成使用机构末端设定移动框架303的基准位置。
首先,将对设定移动框架303的关于第一方向X的基准位置进行描述。为了设定移动框架303的关于第一方向X的基准位置,移动框架303适合于移动到第一方向X的“+”侧,限制凸部302a与限制孔303a形成抵接,如图40A所示。检测此时第一霍尔装置307a的输出(下文称作“X方向机构末端“+”输出”)。
接下来,移动框架303移动到第一方向X的“-”侧,并且限制凸部302a与限制孔303a形成抵接,如图40B所示。检测此时第一霍尔装置307a的输出(下文称作“X方向机构末端“-”输出”)。然后,计算等于X方向机构末端“+”输出和X方向机构末端“-”输出的中间值的输出值,使得检测所述输出的位置设定为移动框架303的关于第一方向X的基准位置。类似地,通过设定移动框架303的关于第二方向Y的基准位置完成设定移动框架303的基准位置。
然而,在图像模糊校正设备300中,如图41A所示,当移动框架303移动到位于第一方向X的“+”侧上的机构末端时,移动框架303围绕支点旋转,所述支点为限制凸部302a的一个拐角。类似地,如图41B所示,当移动框架303适合于移动到位于第一方向X的“-”侧上的机构末端的程度时,移动框架303围绕支点旋转,所述支点为限制凸部302a的一个拐角。
如果移动框架303旋转,第一霍尔装置307a和磁体309a的相对位置发生移动,从而造成X方向机构末端“+”输出和X方向机构末端“-”输出方面的误差。因此,在通过计算X方向机构末端“+”输出和X方向机构末端“-”输出得到的中间值上也出现误差,移动框架303的基准位置设定在不适当的位置。因此,产生这样的问题,即,不能对移动框架303(校正透镜304)进行精确驱动或控制。
人们应当注意到,如果X方向机构末端“+”输出的误差或X方向机构末端“-”输出的误差中的一个是正的而另一个是负的的话,当绝对值相同时,基准位置不发生改变。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X方向机构末端“+”输出和X方向机构末端“-”输出上也会产生误差,从而导致通过第一霍尔装置307a的输出检测的移动框架303的位置和移动框架303的实际位置之间的差异。因此,不可能执行移动框架303(校正透镜304)的精确驱动和控制。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问题是,当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安装在透镜筒中并且移动框架的基准位置通过使用图表设定时,为设定移动框架的基准位置所需的装置变得庞大并且成本显著增加。
对于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移动框架可以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直到移动受到限制,从而根据此时位置检测器的输出设定移动框架的基准位置。然而,在其中移动框架可以在与校正透镜的光轴垂直的平面上移动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中,即使移动框架在沿作用力作用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移动框架也会旋转。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位置检测器的输出产生误差,从而不能对移动框架(校正透镜)进行精确的驱动和控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包括校正透镜,用于保持校正透镜的移动框架,通过移动导向件以使所述移动框架可在与校正透镜的光轴垂直的平面上移动的方式支撑移动框架的支撑框架,用于产生作用力以使移动框架沿与校正透镜的光轴垂直的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电致动器,用于产生作用力以使移动框架沿垂直于校正透镜的光轴并也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电致动器,和用于限制移动框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并防止移动框架在限制位置发生旋转的操作限制机构。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透镜筒包括筒体和图像模糊校正设备,所述筒体中容纳透镜***,所述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具有用于校正透镜***中的图像模糊的校正透镜。用于透镜筒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包括用于保持校正透镜的移动框架,通过移动导向件以使所述移动框架可在与校正透镜的光轴垂直的平面上移动的方式支撑移动框架的支撑框架,用于产生作用力以使移动框架沿与校正透镜的光轴垂直的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电致动器,用于产生作用力以使移动框架沿垂直于校正透镜的光轴并也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电致动器,和用于限制移动框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并防止移动框架在限制位置发生旋转的操作限制机构。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摄像设备包括透镜筒和设备本体,所述透镜筒具有其中容纳有透镜***的筒体和具有用于校正透镜***中的图像模糊的校正透镜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所述透镜筒安装到所述设备本体上。根据该摄像设备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包括用于保持校正透镜的移动框架,通过移动导向件以使所述移动框架可在与校正透镜的光轴垂直的平面上移动的方式支撑移动框架的支撑框架,用于产生作用力以使移动框架沿与校正透镜的光轴垂直的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电致动器,用于产生作用力以使移动框架沿垂直于校正透镜的光轴并也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电致动器,和用于限制移动框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并防止移动框架在限制位置发生旋转的操作限制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一实施例,该图为具有移动磁体式电致动器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透视图。
图2是显示了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3是显示了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4是沿如图2所示图像模糊校正设备中的A-A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5是以分解方式显示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从前面观察的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分解透视图,其中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一实施例基于部件分解。
图8是显示了图7所示移动框架的下表面朝上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9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中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两个位置检测器的布置的示意图。
图10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霍尔装置相对于磁体的位置和磁通密度之间的关系,其中,图10A是显示了示意性结构的示意图,图10B是显示了磁通密度与霍尔装置和磁体之间移动距离的关系的图表。
图1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移动导向件及其保持部,其中,图11A是作为移动导向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球体的示意图,并且保持部包括直径远大于球体直径的圆形凹部单元,图11B是保持部的示意图,所述保持部包括球体和直径大致等于球体直径的圆形凹部单元,图11C是作为移动导向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球形凸部的示意图,所述球形凸部在其端头具有球面,图11D是作为移动导向件的第三实施例的滑动凸部的示意图,所述滑动凸部在其端头具有滑动面。
图12A是显示了移动框架处于基准位置的状态的平面图,图12B是沿如图12A所示B-B线剖开的剖视图,图12C是沿如图12A所示C-C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13显示了移动框架从图12所示状态移动到第一方向的“+”侧的状态,其中,图13A是平面图,图13B是沿B-B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14显示了移动框架从图12所示状态移动到第一方向的“-”侧的状态,其中,图14A是平面图,图14B是沿B-B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15显示了移动框架从图12所示状态移动到第二方向的“+”侧的状态,其中,图15A是平面图,图15B是沿C-C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16显示了移动框架从图12所示状态移动到第二方向的“-”侧的状态,其中,图16A是平面图,图16B是沿C-C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17显示了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二实施例,该图为具有移动线圈式电致动器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剖视图。
图18是显示了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9显示了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三实施例,其中,从下面观察移动框架。
图20显示了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三实施例,其中,从上面观察支撑框架。
图21显示了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四实施例,其中,图21A是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平面图,图21B是沿如图21A所示B-B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22显示了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五实施例,其中,图22A是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平面图,图22B是平面图,显示了移动框架从如图22A所示图像模糊校正设备上拆下的状态。
图23是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六实施例,其中,图23A是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平面图,图23B是平面图,显示了移动框架从如图23A所示图像模糊校正设备上拆下的状态。
图24是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七实施例,其中,图24A是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平面图,图24B是平面图,显示了移动框架从如图24A所示图像模糊校正设备上拆下的状态。
图25是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八实施例,其中,图25A是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平面图,图25B是平面图,显示了移动框架从如图25A所示图像模糊校正设备上拆下的状态。
图26是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九实施例,其中,图26A是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平面图,图26B是平面图,显示了移动框架从如图26A所示图像模糊校正设备上拆下的状态。
图27是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十实施例,其中,图27A是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平面图,图27B是平面图,显示了移动框架从如图27A所示图像模糊校正设备上拆下的状态。
图28是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十一实施例,其中,图28A是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平面图,图28B是平面图,显示了移动框架从如图28A所示图像模糊校正设备上拆下的状态。
图29是显示了本发明的透镜筒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30显示了本发明的透镜筒的第一实施例,其中,图30A显示了前视图,图30B显示了左视图。
图31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透镜筒的第一实施例的透镜***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2是透视图,显示了物镜由透镜盖关闭的状态,其中,从前方观察本发明的摄像设备的第一实施例。
图33是透视图,显示了通过打开透镜盖使物镜露出的状态,其中,从前方观察本发明的摄像设备的第一实施例。
图34是显示了本发明的摄像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35是显示了本发明的摄像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36是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控制原理的框图。
图37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摄像设备的示意性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框图。
图38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摄像设备的示意性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框图。
图39是显示了现有技术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平面图。
图40A是示意图,显示了通过图39所示图像模糊校正设备中的移动限制机构防止移动框架移动到第一方向的“+”侧的状态,图40B是示意图,显示了通过图39所示图像模糊校正设备中的移动限制机构防止移动框架移动到第一方向的“-”侧的状态。
图41A是示意图,显示了移动框架从图40A所示状态转动的状态,图41B是示意图,显示了移动框架从图40B所示状态转动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在所述图像模糊校正设备中,在垂直于校正透镜的光轴的平面上可移动的移动框架的基准位置可以通过单个设备正确、容易地设定,透镜筒和具有所述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摄像设备可以利用简单结构实现。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38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显示了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是平面图,图3是前视图,图4是沿图1所示A-A线剖开的剖视图,图5是分解透视图,图6是从前侧观察图5所示状态的示意图。图7是显示了部件的透视图,图8是显示了图7所示移动框架的下表面朝上的状态的透视图,图9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位置检测器的布置的示意图,图10显示了位置检测机构,其中,图10A是显示了示意性结构的示意图,图10B是显示了霍尔装置相对于磁体的位置与磁通密度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图11A-11D是显示了移动导向件的实例的示意图,图12A-12C是显示了移动框架处于基准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3A和13B是显示了移动框架移动到第一方向的“+”侧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4A和14B是显示了移动框架移动到第一方向的“-”侧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5A和15B是显示了移动框架移动到第二方向的“+”侧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6A和16B是显示了移动框架移动到第二方向的“-”侧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7是显示了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8-20显示了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三实施例,图18是剖视图,图19是移动框架的透视图,图20是支撑框架的透视图。图21A和21B是显示了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2A和22B是显示了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3A和23B是显示了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4A和24B是显示了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七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5A和25B是显示了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八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6A和26B是显示了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九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7A和27B是显示了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十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8A和28B是显示了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十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9-31显示了本发明的透镜筒的第一实施例,其中,图29是透视图,图30A是前视图,图30B是左视图,图31是显示了透镜***的布置的示意图。图32-35显示了本发明的摄像设备的第一实施例,其中,图32是从前侧观察的透视图,图33是显示了通过移动透镜盖使物镜露出的透视图,图34是后视图,图35是平面图。图36是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控制原理的框图,图37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摄像设备的示意性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框图,图38是类似地显示了摄像设备的示意性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框图。
如图1-16所示的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一实施例配置为设置有移动磁体式驱动机构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如图1-7所示,该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配置为包括用于校正透镜***的图像模糊的校正透镜2,用于保持该校正透镜2的移动框架3,用于通过三个球体5(所述球体显示了移动导向件的特定实例)在与校正透镜2的光轴垂直的平面上以可动方式支撑该移动框架3的支撑框架4,用于使移动框架3沿与透镜***的光轴垂直的第一方向X移动的两个第一电致动器6A和6B,用于使移动框架3沿垂直于透镜***的光轴且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移动的两个第二电致动器7A和7B,用于检测移动框架3的关于第一方向的位置的第一霍尔装置8A,用于检测移动框架3的关于第二方向Y的位置的第二霍尔装置8B,和用于阻止移动框架3在预定范围内运动的操作限制机构9。
在由于手晃动而在照相机本体上产生晃动的情况下,这将在下文进行描述,校正透镜2沿第一方向X和/或第二方向Y(通常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合成的方向)移动到与此时的图像模糊量相对应的位置以校正图像模糊。该校正透镜2固定到移动框架3上。
如图5-8所示,移动框架3配置为包括由具有适当厚度的板本体制成的透镜固定单元11,与该透镜固定单元11整体地形成的一对第一磁体固定单元12A和12B,和一对第二磁体固定单元13A和13B等等。校正透镜2装入其中的安装孔15在透镜固定单元11的大体中心部分处形成,并且校正透镜2通过诸如粘合剂的固定装置固定和整体地附接到该安装孔15上。而且,限制接收部16形成在移动框架3的朝向支撑框架4的下表面上。该限制接收部16形成为安装孔15的内周面。支撑框架4的限制凸部32(稍后描述)***作为该限制接收部16的安装孔15中,并且它们相接合以便可以沿径向方向在预定范围内移动。
一对第一磁体固定单元12A和12B设置在透镜固定单元11的径向方向外侧的位置处,并且通过将安装孔15夹在中间而彼此对称。沿磁体固定单元12A和12B两者的方向设定为第一方向X。所述一对第一磁体固定单元12A和12B中的每一个具有两个突出件18和18。这两个突出件18和18设置为两者之间沿第二方向Y具有预定间隔,并且沿第一方向X伸出。
另外,一对第二磁体固定单元13A和13B布置在从所述一对第一磁体固定单元12A和12B移位和转动大约90°的位置处。沿磁体固定单元13A和13B两者的方向设定为第二方向Y,它们设置在通过将安装孔15夹在中间而彼此对称的位置处。所述一对第二磁体固定单元13A和13B中的每一个具有两个突出件19和19。这两个突出件19和19设置为两者之间沿第一方向X具有预定间隔,并且沿第二方向Y伸出。
对于两个第一磁体固定单元12A和12B来说,构成第一电致动器6A的一部分的第一磁体21A和第一后磁轭23A通过诸如粘合剂和固定螺钉之类的固定手段固定在一个第一磁体固定单元12A的突出件18和18之间。而且,构成第一电致动器6B的一部分的第一磁体21B和第一后磁轭23B通过诸如粘合剂和固定螺钉之类的固定手段固定在另一个第一磁体固定单元12B的突出件18和18之间。
对于两个第二磁体固定单元13A和13B来说,构成第二电致动器7A的一部分的第二磁体22A和第二后磁轭24A通过诸如粘合剂和固定螺钉的固定手段固定在一个第二磁体固定单元13A的突出件19和19之间。而且,构成第二电致动器7B的一部分的第二磁体22B和第二后磁轭24B通过诸如粘合剂和固定螺钉的固定手段固定在另一个第二磁体固定单元13B的突出件19和19之间。
两个第一磁体21A和21B与两个第二磁体22A和22B均形成为具有相同形状的四边形平板,并且被磁化以沿预定方向产生具有相同强度的磁力。换句话说,两个第一磁体21A和21B与两个第二磁体22A和22B布置为具有不同的极性,使得平面方向可以平均分为两个,与所述平面方向垂直的厚度方向也可以平均分成两个以具有不同的极性。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2B等图所示,对一个第一磁体21A来说,在面向支撑框架4的表面(靠近第一线圈27A的表面)处,靠近校正透镜2的径向内侧部分通过磁化作用具有N极,远离校正透镜2的径向外侧部分通过磁化作用具有S极。另外,在第一磁体21A的与支撑框架4相对的表面(远离第一线圈27A的表面)处,靠近校正透镜2的径向内侧通过磁化作用具有S极,远离校正透镜2的径向外侧部分通过磁化作用具有N极。而且,对于第一磁体21B来说,在面向支撑框架4的表面处,靠近校正透镜2的径向内侧通过磁化作用具有S极,远离校正透镜2的径向外侧通过磁化作用具有N极。而且,在第一磁体21B的与支撑框架4相对的表面处,靠近校正透镜2的径向内侧通过磁化作用具有N极,远离校正透镜2的径向外侧通过磁化作用具有S极。
如图12C等图所示,对于第二磁体22A来说,在面向支撑框架4的表面处,靠近校正透镜2的径向内侧通过磁化作用具有N极,远离校正透镜2的径向外侧通过磁化作用具有S极。另外,在第二磁体22A的与支撑框架4相对的表面处,靠近校正透镜2的径向内侧通过磁化作用具有S极,远离校正透镜2的径向外侧通过磁化作用具有N极。而且,对于第二磁体22B来说,在面向支撑框架4的表面处,靠近校正透镜2的径向内侧通过磁化作用具有S极,远离校正透镜2的径向外侧通过磁化作用具有N极。另外,在第二磁体22B的与支撑框架4相对的表面处,靠近校正透镜2的径向内侧通过磁化作用具有N极,远离校正透镜2的径向外侧部分通过磁化作用具有S极。然而,第一和第二磁体21A、21B、22A和22B的极性布置不限于该实施例。可以相反地布置使沿平面方向和厚度方向的极性不同。
如图7等图所示,两个第一后磁轭23A和23B与两个第二后磁轭24A和24B均形成为具有相同形状的四边形平板,并且平面大小设定为与第一和第二磁体21A、21B、22A和22B相等。两个第一后磁轭23A和23B中的每一个通过诸如粘合剂的固定手段固定到两个磁体21A和21B中相应的一个表面(与支撑框架4相对的表面)上。两个第二后磁轭24A和24B中的每一个通过诸如粘合剂的固定手段固定到两个磁体22A和22B中相应的一个表面(与支撑框架4相对的表面)上。
支撑框架4由大于移动框架3的圆板本体制成。该支撑框架4具有形成在中心部分处的通孔31,布置为从一表面上伸出的限制凸部32,通过在所述表面上形成凹部而提供的三个球体保持部33,通过在所述表面上类似地形成凹部而提供的用于磁轭的两个第一凹部34A和34B,和用于磁轭的两个第二凹部35A和35B。
支撑框架4的限制凸部32形成为围绕通孔31的圆筒(环)形筒体和与通孔31串联的开口孔32a。该限制凸部32设置为小于提供给移动框架3的限制接收部16,并且在装配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的情况下***限制接收部16中。在设定于该限制凸部32和作为限制接收部的安装孔15之间的空间范围内,移动框架3和支撑框架4以可在相应的平面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布置。提供给移动框架3的限制接收部16的内周面与提供给支撑框架4的限制凸部32的外周面抵接,因此,限制了移动框架3沿与透镜***的光轴垂直的方向移动的范围。换句话说,限制移动框架3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运动的止动部9由提供给支撑框架4的限制凸部32和为移动框架3而设的限制接收部16组成,并且该止动部9起到操作限制机构的作用。
三个球体保持部33均形成为圆形凹部,并且围绕限制凸部32等间距布置。球体保持部33的直径设定为大于球体5的直径。另外,球体保持部33的深度设定为等于或大于球体5的半径,使得球体5不能从所述球体保持部中容易地出来。通过保持在该球体保持部33中的球体5,移动框架3由支撑框架4以可动方式支撑。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减小产生于移动框架3和球体5以及球体保持部33和球体5之间的摩擦阻力。因此,可以减少第一和第二电致动器6A、6B、7A和7B的驱动力损失,并且利用小作用力使移动框架3移动。应当注意到,球体保持部33的深度可以小于球体5的半径。
在该实例中,为了确保移动框架3的稳定性,球体保持部33的数目或球体5的数目设定为三个,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球体的数目或球体保持部的数目可以是四个或更多。另外,优选的是,球体5的材料可以不受第一和第二磁体21A、21B、22A和22B的磁力的影响,且具有高强度。实例为陶瓷、不锈钢等。然而,球体5可以是用于易受磁力影响的结构的金属,例如碳钢,并且可以使用工程塑料,而不管其是否为磁性体。
另外,如图11A等图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设置成球体保持部33的直径设定为大于球体5的直径,球体5由球体保持部33以可旋转的方式保持,但是不限于与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球体保持部可以使用以可旋转的方式将球体5保持在预定位置的球体保持部33a。该球体保持部33a形成为圆形凹部,其具有与球体5的直径大体上相等长度的直径,因此,球体5可旋转地保持在大致一个点上。利用这种结构,可以减小产生于移动框架3与球体保持部33a和球体5之间的摩擦阻力,减少每个电致动器6A、6B、7A和7B的驱动力损失,并且利用小驱动力(作用力)使移动框架3移动。
而且,尽管在该实施例中,设置成球体5作为移动导向件的特定实例,但并不限于此。作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导向件,如图11C所示,球形凸部5A也是适用的,所述球形凸部例如与支撑框架4或移动框架3整体地提供。球形凸部5A在端头具有球面5a,并且在球面5a和支撑框架4或移动框架3之间形成点接触。因此,产生于支撑框架4或移动框架3与球形凸部5A之间的摩擦阻力可以相对较小,每个电致动器6A、6B、7A和7B的驱动力损失得以减少,并且移动框架3可以利用小驱动力(作用力)移动。
另外,作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导向件,如图11D所示,可以使用与例如支撑框架4或移动框架3整体提供的滑动凸部5B。作为水平平行面的滑动面5b形成在滑动凸部5B的端头,并且该滑动面5b与支撑框架4或移动框架3形成面接触。诸如润滑油的润滑剂放入支撑框架4或移动框架3和滑动凸部5B的滑动面5b之间,因此,可以减小产生于支撑框架4或移动框架3和滑动面5b之间的摩擦阻力,可以减少每个电致动器6A、6B、7A和7B的驱动力损失,并且移动框架3可以利用小驱动力(作用力)移动。
用于磁轭的一对第一凹部34A和34B设置在与附接到移动框架3上的两个第一磁体21A和21B相对应的位置处。换句话说,用于磁轭的一对第一凹部34A和34B设置在通过将通孔31夹在中间而彼此对称的位置处,并且面向第一方向X。另外,用于磁轭的一对第二凹部35A和35B设置在与附接到移动框架3上的两个第二磁体22A和22B相对应的位置处。换句话说,用于磁轭的一对第二凹部35A和35B设置在从用于磁轭的一对第一凹部34A和34B起移位和旋转大约90°的位置处,并且在通孔31的两侧面向第二方向Y。
构成第一电致动器6A和6B的一部分的第一相对磁轭25A和25B通过诸如粘合剂和固定螺钉的固定手段分别固定到用于磁轭的一对第一凹部34A和34B上。另外,构成第二电致动器7A和7B的一部分的第二相对磁轭26A和26B通过诸如粘合剂和固定螺钉的固定手段分别固定到用于磁轭的一对第二凹部35A和35B上。
第一相对磁轭25A和25B与第二相对磁轭26A和26B与第一后磁轭23A和23B与第二后磁轭24A和24B相同,所述第一后磁轭和第二后磁轭附接到移动框架3上并形成为四边形板。第一和第二相对磁轭25A、25B、26A和26B在装配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的情况下分别面向第一和第二磁体21A、21B、22A和22B。每一磁体21A、21B、22A和22B通过其磁力吸引到相对磁轭25A、25B、26A和26B中相应的一个上,使得移动框架3通过三个球体5向支撑框架4偏压。
柔性配线板29放到固定于支撑框架4上的第一和第二相对磁轭25A、25B、26A和26B上。柔性配线板29具有与第一相对磁轭25A和25B相对应的第一线圈安装部29a和29b,与第二相对磁轭26A和26B相对应的第二线圈安装部29c和29d,和用于连接它们的多个连接部29e。
第一线圈安装部29a和29b布置为使它们与固定到支撑框架4上的第一相对磁轭25A和25B重叠,并且每个第一线圈安装部通过例如粘合剂的固定手段固定。另外,第二线圈安装部29c和29d布置为使它们与固定到支撑框架4上的第二相对磁轭26A和26B重叠,并且每个第二线圈安装部通过例如粘合剂的固定手段固定。构成第一电致动器6A和6B的一部分的两个第一线圈27A和27B分别安装到柔性配线板29的第一线圈安装部29a和29b上,并且通过诸如粘合剂的固定手段固定。另外,构成第二电致动器7A和7B的一部分的两个第二线圈28A和28B分别安装到第二线圈安装部29c和29d上,并且通过诸如粘合剂的固定手段固定。
第一线圈27A和27B与第二线圈28A和28B是大体上椭圆形和二维缠绕的平面线圈,并且每个线圈通过缠绕一个线圈导线形成。相应的线圈27A、27B、28A和28B以提供给柔性配线板29的第一和第二线圈安装部29a、29b、29c和29d的预定配线图案电连接。
如图7所示,分别地,在四个线圈27A、27B、28A和28B中,朝向宽度方向的较长边的两个直部作为力生成部27a和27b与力生成部28a和28b,以作为致动器产生作用力。第一线圈27A和27B布置成使每个力生成部27a和27b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X,第二线圈28A和28B布置成使每个力生成部28a和28b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Y。
在装配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的情况下,第一磁体21A和21B的一个磁极部(在该实例中为S极)面向两个第一线圈27A和27B的每个力生成部27a和27a。第一磁体21A和21B的磁极部(在该实施例中为N极)面向第一线圈27A和27B的每个力生成部27b和27b。另外,第二磁体22A和22B的磁极部(在实施例中为S极)面向第二线圈28A和28B的每个力生成部28a和28a,第二磁体22A和22B的磁极部(在实施例中为N极)面向每个力生成部28b和28b。
如上所述,第一电致动器6A由第一线圈27A、第一磁体21A、第一后磁轭23A和第一相对磁轭25A构成。第一电致动器6B由第一线圈27B、第一磁体21B、第一后磁轭23B和第一相对磁轭25B构成。
另外,第二电致动器7A由第二线圈28A、第二磁体22A、第二后磁轭24A和第二相对磁轭26A构成。第二电致动器7B由第二线圈28B、第二磁体22B、第二后磁轭24B和第二相对磁轭26B构成。
如图2等图所示,分别地,两个第一电致动器6A和6B与两个第二电致动器7A和7B布置在彼此对称的位置上,校正透镜2定位在中心处。两个第一电致动器6A和6B面向第一方向X,两个第二电致动器7A和7B面向第二方向Y。另外,第一和第二电致动器6A、6B、7A和7B设定成使每个电致动器具有从校正透镜2的中心E起相等的距离。
在这种布置结构中,第一磁体21A和21B的磁力沿与每一线圈27A和27B垂直的方向作用。因此,如果电流在第一线圈27A和27B中流动,根据弗莱明左手定则在两个第一电致动器6A和6B中产生朝向第一方向X的作用力。另外,第二磁体22A和22B的磁力沿与每一线圈28A和28B垂直的方向作用。因此,当电流在第二线圈28A和28B中流动时,根据弗莱明左手定则在两个第二电致动器7A和7B中产生朝向第二方向Y的作用力。
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线圈27A(与其它线圈27B、28A和28B类似)中,由用于产生作用力的直部构成的力生成部27a和27b存在于两个位置。电流流动方向在所述两个位置反向。然而,因为作用在两个力生成部27a和27b上的第一磁体21A的磁力的方向也是相反的,因此在两个力生成部27a和27b中产生的作用力方向具有相同的方向。通过合成两个作用力的合力变成由第一电致动器6A产生的作用力,从而作为使移动框架3沿第一方向X移动的作用力(在其它电致动器6B、7A和7B情况下类似)。
另外,如图12A等图所示,止动部9的限制凸部32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处,与由第一电致动器6A和6B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1对准的直线和与由第二电致动器7A和7B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2对准的直线相交。
为了进行校正透镜2的驱动控制,优选的是提供用于检测校正透镜2的位置的位置检测器。在该实施例中,如图9等图所示,两个霍尔装置8A和8B设置为位置检测器。第一磁体21A和第二磁体22A的磁力由两个霍尔装置8A和8B检测,使得校正透镜2的位置根据磁力大小计算。
如图9所示,第一霍尔装置8A布置在第一线圈27A的卷绕部分的间隙中,并且安装到柔性配线板29的第一线圈安装部29a上。第一霍尔装置8A的中心部分设置在第一磁体21A的N极和S极之间的极性边界处。另外,第二霍尔装置8B布置在第二线圈28A的卷绕部分的间隙处,并且安装到柔性配线板29的第二线圈安装部29c上。第二霍尔装置8B的中心部分设置在第二磁体22A的N极和S极之间的极性边界处。
第一和第二霍尔装置8A和8B分别检测相应磁体21A和22A的N极和S极的磁力,并且根据磁力强度输出检测信号。根据来自于相应霍尔装置8A和8B的检测信号,控制设备计算和运算校正透镜2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位置。因此,控制设备可以以足够的精度执行校正透镜2的驱动控制。
图10A和10B显示了磁体21A和22A的磁力强度(相对于位置),所述磁力作用于横跨第一和第二磁体21A和22A的极性边界的第一和第二霍尔装置8A和8B上。以第一霍尔装置8A为例,下面将描述检测第一磁体21A的磁力。同样,在第二霍尔装置8B中,类似地检测第二磁体22A的磁力强度。
如图10A所示,第一磁体21A、第一后磁轭23A和第一相对磁轭25A的磁通量从位于第一磁体21A的下侧处的N极21a(在第二磁体22A的情况下为N极22a)流到第一相对磁轭25A。然后,所述磁通量经由第一相对磁轭25A流到位于第一磁体21A下部的S极21b(在第二磁体21A的情况下为S极22b)。在第一磁体21A的N极21a和S极21b之间的极性边界上,磁通量不沿任一方向流动。
第一霍尔装置8A检测从第一磁体21A的N极21a流向第一相对磁轭25A的磁通量的磁通密度为正(+)值,并且检测从第一相对磁轭25A流向第一磁体21A的S极21b的磁通量的磁通密度为负(-)值。另外,第一霍尔装置8A在其中心部分面向N极21a和S极21b之间的极性边界的情况下检测磁通密度值为“0”。
当移动框架3沿第一方向X移动时,第一霍尔装置8A和第一磁体21A相对移动。在这时候,如果第一霍尔装置8A检测到正(+)磁通密度的话,这是指第一霍尔装置8A相对地移动到N极21a侧。同样,控制设备确定如图13所示移动框架3沿第一方向X移动到“+”侧,并且通过所测磁通密度的绝对值计算移动距离。另外,当第一霍尔装置8A检测到负(-)磁通密度时,这是指第一霍尔装置8A相对地移动到S极21b侧。同样,控制设备确定如图14所示移动框架3沿第一方向X移动到“-”侧,并且通过所测磁通密度的绝对值计算移动距离。
例如,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可以如下装配。首先,第一和第二后磁轭23A、23B、24A和24B分别通过诸如粘合剂的固定手段固定到第一和第二磁体21A、21B、22A和22B上。接下来,固定有相应后磁轭23A、23B、24A和24B的第一和第二磁体21A、21B、22A和22B分别通过诸如粘合剂和固定螺钉的固定手段固定到移动框架3的第一和第二磁体固定单元12A、12B、13A和13B上。
然后,校正透镜2装入其上固定有第一和第二磁体21A、21B、22A和22B等的移动框架3的安装孔15中,并且通过诸如粘合剂的固定手段固定,因此,通过集成校正透镜2、四个磁体21A、21B、22A和22B、四个后磁轭23A、23B、24A和24B以及移动框架3装配成移动框架组件,如图5所示。
接下来,如图7等图所示,第一和第二线圈27A、27B、28A和28B分别安装在柔性配线板29的四个线圈安装部29a、29b、29c和29d的上表面上。第一和第二霍尔装置8A和8B安装在从第一和第二线圈27A和28A的开口露出的第一和第二线圈安装部29a和29c上。因此,通过集成柔性配线板29、四个线圈27A、27B、28A和28B以及两个霍尔装置8A和8B装配成线圈组件。
接下来,第一和第二相对磁轭25A、25B、26A和26B分别通过诸如粘合剂和固定螺钉的固定手段固定到支撑框架4的用于磁轭的第一和第二凹部34A、34B、35A和35B上。线圈组件的每一线圈安装部29a、29b、29c和29d安装并固定到附接于支撑框架4上的相应的相对磁轭25A、25B、26A和26B上。因此,通过集成线圈组件、支撑框架4以及四个相对磁轭25A、25B、26A和26B装配成支撑框架组件。
接下来,三个球体5分别放在支撑框架组件的三个球体保持部33处。使得移动框架组件的每一磁体21A、21B、22A和22B面向支撑框架组件的相应线圈27A、27B、28A和28B,并且支撑框架组件和移动框架组件重叠,因此,支撑框架4的限制凸部32***提供给移动框架3的限制接收部16中。移动框架组件的每一磁体21A、21B、22A和22B通过相应的磁力吸引到支撑框架组件的相应的相对磁轭25A、25B、26A和26B上,使得移动框架组件通过三个球体5向支撑框架组件偏压。这样,通过集成移动框架组件、三个球体5和支撑框架组件装配成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
在装配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的情况下,移动框架3通过每个磁体21A、21B、22A和22B的磁力偏压向支撑框架4侧,并且通过三个球体5可移动地支撑在支撑框架4中。因此,移动框架3和支撑框架4通过三个球体5彼此形成紧密接触,从而使移动框架3可以在不产生急动(saccadic movement)的情况下移动。另外,可以在相当足够的精度下执行校正透镜2的运动控制,并且将光学特性的衰减降至最低。
具有这种结构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的操作如下:通过经由柔性配线板29有选择地或同时地给第一和第二电致动器6A、6B、7A和7B的相应线圈27A、27B、28A和28B提供适当大小的驱动电流,使这种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的校正透镜2进行运动。
换句话说,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的第一线圈27A和27B以及第二线圈28A和28B通过柔性配线板29分别固定到支撑框架4的第一相对磁轭25A和25B以及第二相对磁轭26A和26B上。第一线圈27A和27B的每一力生成部27a和27b沿第二方向Y延伸,并且第二线圈28A和28B的每一力生成部28a和28b沿第一方向X延伸。另外,固定到移动框架3上的第一磁体21A和21B分别布置在第一线圈27A和27B的上方,第二磁体22A和22B分别布置在第二线圈28A和28B的上方。
因此,由第一相对磁轭25A和25B、第一磁体21A和21B等形成的相应磁路的磁通量起作用,使得它们沿从上至下的方向穿透第一线圈27A和27B的相应力生成部27a和27b。类似地,由第二相对磁轭26A和26B、第二磁体22A和22B等形成的相应磁路的磁通量起作用,使得它们沿从上至下的方向穿透第二线圈28A和28B的相应力生成部28a和28b。
每一线圈27A、27B、28A和28B固定到支撑框架4上,每一磁体21A、21B、22A和22B固定到移动框架3上,所述移动框架可移动地支撑在所述支撑框架4上。因此,校正透镜2可以通过移动框架3在包括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平面上沿任何方向在预定范围、即在由限制凸部32和限制接收部16限制的范围内移动。
当电流分别在第一电致动器6A和6B的第一线圈27A和27B中通过时,电流在每一力生成部27a和27b中沿第二方向Y流动,因为每一第一线圈27A和27B的力生成部27a和27b沿第二方向Y延伸。在这时候,因为第一磁体21A和21B的磁通量沿垂直于每一力生成部27a和27b的上下方向起作用,由于弗莱明定则指向第一方向X的作用力作用在第一磁体21A和21B上。因此,其上固定有第一磁体21A和21B的移动框架3沿第一方向X移动。因此,保持在移动框架3上的校正透镜2根据在第一线圈27A和27B中通过的电流大小沿第一方向X移动。
类似地,当电流分别在第二电致动器7A和7B的第二线圈28A和28B中通过时,电流在相应的力生成部28a和28b中沿第一方向X流动,因为每一第二线圈28A和28B的力生成部28a和28b沿第一方向X延伸。在这时候,因为第二磁体22A和22B的磁通量沿与每一力生成部28a和28b垂直的上下方向起作用,由于弗莱明定则指向第二方向Y的作用力作用在第二磁体22A和22B上。因此,其上固定有第二磁体22A和22B的移动框架3沿第二方向Y移动。因此,保持在移动框架3上的校正透镜2根据流过第二线圈28A和28B的电流大小沿第二方向Y移动。
当电流在第一线圈27A和27B以及第二线圈28A和28B中同时流过时,通过如上所述的第一线圈27A和27B的移动操作以及通过第二线圈28A和28B的移动操作以合成方式执行。换句话说,校正透镜2通过流入第二线圈28A和28B的电流影响沿第二方向Y移动,同时,校正透镜2通过流入第一线圈27A和27B的电流影响沿第一方向X移动。因此,校正透镜2沿对角线方向移动以校正图像模糊。
接下来,将参照图12-16描述利用具有这一如上所述结构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中的机构末端设定移动框架3的基准位置。通过确定移动框架3的关于第一方向X的基准位置和关于第二方向Y的基准位置实现利用机构末端设定移动框架3的基准位置。
首先,将对设定移动框架3的关于第一方向X的基准位置进行描述。为了设定移动框架3的关于第一方向X的基准位置,移动框架3移动到第一方向X的“+”侧,限制接收部16与限制凸部32形成抵接,如图13A和13B所示。因此,移动框架3停止朝向第一方向X的“+”侧的运动。并且检测此时第一霍尔装置8A的输出(以下简称“X方向机构末端“+”输出”)。在这一阶段,因为限制接收部16在由第一电致动器6A和6B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1的延长线上与限制凸部32形成抵接,可以防止移动框架3沿限制接收部16转动。因此,可以正确地检测X方向机构末端“+”输出。
接下来,移动框架3移动到第一方向X的“-”侧,并且限制接收部16与限制凸部32形成抵接,如图14A和14B所示。因此,移动框架3停止朝向第一方向X的“-”侧的运动。并且检测此时第一霍尔装置8A的输出(以下简称“X方向机构末端“-”输出”)。在这一阶段,限制接收部16在由第一电致动器6A和6B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1的延长线上与限制凸部32形成抵接。因此,可以防止移动框架3沿限制接收部16的转动,并且可以正确地检测X方向机构末端“-”输出。然后,计算X方向机构末端“+”输出和X方向机构末端“-”输出的中间输出值,检测该输出的位置设定为移动框架3的关于第一方向X的基准位置。
类似地,移动框架3移动到第二方向Y的“+”侧和“-”侧,并且限制接收部16与限制凸部32形成抵接。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5A和15B以及图16A和16B所示,限制接收部16在由第二电致动器7A和7B产生的作用的中心F2的延长线上与限制凸部32形成抵接。因此,可以防止移动框架3沿限制接收部16的转动,并且可以正确地检测+Y方向机构末端输出和-Y方向机构末端输出。然后,计算+Y方向机构末端输出和-Y方向机构末端输出的中间输出值,并且检测该输出的位置设定为移动框架3的关于第二方向Y的基准位置。如图12A到12C所示,将作为移动框架3的关于第一方向X的基准位置和关于第二方向Y的基准位置的位置设定为移动框架3的基准位置。
如上所述,限制接收部16和限制凸部32阻止移动框架3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运动,并且防止移动框架3在止动位置的转动。因此,在X方向机构末端“+”输出、X方向机构末端“-”输出、+Y方向机构末端输出和-Y方向机构末端输出中不存在误差,从而可以通过单个设备正确地设定移动框架3的基准位置。因此,固定到移动框架3上的校正透镜2的位置可以正确识别,并且可以进行高精度的图像模糊校正。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作为操作限制机构的止动部9布置在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与由第一电致动器6A和6B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1对准的直线和与由第二电致动器7A和7B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2对准的直线相交。因此,一个止动部9可以阻止移动框架3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运动,并且防止移动框架3在止动位置的转动。因此,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可以利用简单的结构实现,其中,移动框架3可以移动到运动受到限制的位置,并且移动框架3的基准位置可以根据来自于第一和第二霍尔装置8A和8B的输出进行设定。
另外,在这个实施例中,两个第一电致动器6A和6B以及两个第二电致动器7A和7B分别布置在相对于校正透镜2对称的位置上。移动框架3通过四个电致动器6A、6B、7A和7B的每一磁体21A、21B、22A和22B的磁力向支撑框架4侧偏压。因此,阻力(其中由相应磁体21A、21B、22A和22B的磁力引起的反作用力造成互相干扰并阻止与移动框架3的移动方向相关的直线性)消除,可以在具有优异直线性的情况下实现高精度的图像模糊校正。
图17是用于解释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A的剖视图,显示了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二实施例。该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A包括移动线圈式电致动器。换句话说,在显示了第一实施例的如上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中,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A给支撑框架4提供四个磁体21A、21B、22A和22B,并且给移动框架3提供四个相对磁轭25A、25B、26A和26B以及四个线圈27A、27B、28A和28B。因为其它结构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的那些结构相同,对其描述将不再重复。
同样在具有这一结构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A中,移动框架3可以移动到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运动受限的程度,移动框架3的基准位置可以根据此时第一和第二霍尔装置8A和8B的输出正确地设定。
图18到20用于解释图像模糊校正设备,显示了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三实施例,其中,图18是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剖视图,图19是移动框架的透视图,图20是支撑框架的透视图。第二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B和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之间的差异在于,限制凸部提供给移动框架,限制接收部提供给支撑框架。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与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相同的那些部分,其描述将不再重复。
如图18所示,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B包括移动框架3B、支撑框架4B等。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B的移动框架3B具有安装孔15B,校正透镜2B装入所述安装孔中。在该安装孔15B内形成台阶部15b,支撑框架4B侧的直径设置为较小。校正透镜2B具有适应于安装孔15B的形状,支撑框架4B侧形成为具有圆筒形状。如图19所示,在移动框架3B中,限制凸部36设置在面向支撑框架4B的表面上。这个限制凸部36形成为围绕安装孔15B的圆筒(环)形,开口孔36a与安装孔15B串联连接。
如图20等图所示,在移动框架4B中,限制接收部37形成在面向移动框架3B的限制凸部36的位置处。这个限制接收部37由贯穿支撑框架4B前后表面的通孔构成,并且其形状设置为圆形。限制接收部37设定为大于移动框架3B的限制凸部36。在装配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B的情况下,限制凸部36***该限制接收部37中,并且限制接收部37和限制凸部36处于同心状态。换句话说,限制移动框架3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运动的止动部9B由移动框架3B的限制凸部36和支撑框架4B的限制接收部37构成,并且该止动部9B起到操作限制机构的作用。
止动部9B的限制接收部37布置在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处,由第一电致动器6A和6B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1的延长线与由第二电致动器7A和7B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2的延长线相交。因此,止动部9B使限制凸部36在由第一电致动器6A和6B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1的延长线上与限制接收部37形成抵接,并且限制移动框架3B沿第一方向X的运动。因此,在限制移动框架3B沿第一方向移动的位置处,可以防止移动框架3B沿限制接收部16转动。
另外,止动部9B使限制凸部36在由第二电致动器7A和7B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2的延长线上与限制接收部37形成抵接,并且限制移动框架3B沿第二方向Y的运动。因此,在限制移动框架3B沿第二方向移动的位置处,可以防止移动框架3B沿限制接收部16转动。
同样在具有这一结构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B中,可以在预定距离阻止移动框架3B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移动,并且防止移动框架3B在止动位置转动。因此,移动框架3B可以移动到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运动受限的程度,移动框架3B的基准位置可以根据此时第一和第二霍尔装置8A和8B的输出正确地设定。
图21A和21B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四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C,其中,图21A是平面图,图21B是沿如图21A所示B-B线剖开的剖视图。该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C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相同的结构,与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的差别在于布置和提供一个第一电致动器和一个第二电致动器。因为其它结构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的那些结构相同,对其的描述将不再重复。
如图21A和21B所示,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C具有移动框架3C、支撑框架4C、第一电致动器6A、第二电致动器7A和止动部9等。第一电致动器6A关于校正透镜2布置在第一方向X的“+”侧上。第二电致动器7A关于校正透镜2布置在第二方向Y的“-”侧上。
同样在具有这一结构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C中,可以在预定距离阻止移动框架3C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移动,并且防止移动框架3C在止动位置转动。因此,移动框架3C可以移动到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运动受限的程度,移动框架3C的基准位置可以根据此时第一和第二霍尔装置8A和8B的输出正确地设定。
另外,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C配置为使一个第一电致动器6A设置为用于使移动框架3C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致动器,一个第二电致动器7A设置为用于使移动框架3C沿第二方向移动的致动器。因此,可以使部件数目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相比减少,并且降低成本。
图22A和22B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五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D,其中,图22A是平面图,图22B是拆下移动框架的情况下的平面图。该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D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相同的结构,并且包括用于保持校正透镜2的移动框架3D、用于通过三个球体5可移动地支撑的支撑框架4D、第一电致动器6A、第二电致动器7A、第一霍尔装置8A、第二霍尔装置8B和用于限制移动框架3D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移动的操作限制机构9D。
如图22A所示,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D的移动框架3D具有大体上四边形平面,该平面具有面向第一方向X的两边和面向第二方向Y的两边。校正透镜2固定到该移动框架3D的大体中心部分上。另外,限制接收部39设置在移动框架3D的一个拐角上。限制接收部39由正方形通孔构成,并且具有面向第一方向X的两边和面向第二方向Y的两边。在装配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D的情况下,支撑框架4D的限制凸部40(随后进行描述)***该限制接收部39中。
如图22B所示,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D的支撑框架4D由大于移动框架3D的圆形板本体制成。该支撑框架4D具有通孔31和三个球体保持部33,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支撑框架4相同。另外,在支撑框架4D中,限制凸部40设置在面向移动框架3D的限制接收部39的位置处。限制凸部40由正方形柱体构成,该柱体的平面形状为正方形。该限制凸部40的四个侧面分别面向提供给移动框架3B的限制接收部39的四边。因此,通过使支撑框架4D的限制凸部40与移动框架3D的限制接收部39形成抵接,可以阻止移动框架3D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运动。换句话说,限制移动框架3D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运动的止动部9D由限制凸部40和限制接收部39构成,并且该止动部9D起到操作限制机构的作用。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D的第一电致动器6A和第二电致动器7A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的第一和第二电致动器6A和7A相同的结构。第一电致动器6A设置在从止动部9D到第一方向X的“+”侧保持预定距离的位置处。另外,第二电致动器7A设置在从止动部9D到第二方向Y的一侧(-)保持预定距离的位置处。换句话说,止动部9D的限制凸部40布置在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处,由第一电致动器6A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1的延长线与由第二电致动器7A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2的延长线相交。
同样在具有这一结构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D中,可以通过止动部9D在预定距离阻止移动框架3D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移动,并且防止移动框架3D在止动位置转动。因此,移动框架3D可以移动一直到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运动受限的程度,移动框架3D的基准位置可以根据此时第一和第二霍尔装置8A和8B的输出正确地设定。
图23A和23B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六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其中,图23A是平面图,图23B是拆下移动框架的情况下的平面图。该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E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相同的结构,并且包括用于保持校正透镜2的移动框架3E、用于通过三个球体5可移动地支撑的支撑框架4E、第一电致动器6A、第二电致动器7A、第一霍尔装置8A、第二霍尔装置8B和用于限制移动框架3E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移动的操作限制机构9E等。
如图23A所示,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E的移动框架3E形成十字形,其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设置为凸形。校正透镜2固定到该移动框架3E的大体中心部分上。另外,在移动框架3E上,第一限制接收部41A设置在从校正透镜2到第一方向X的一侧(-)保持预定距离的位置处,第二限制接收部41B设置在从校正透镜2到第二方向Y的“+”侧保持预定距离的位置处。
第一限制接收部41A由矩形通孔构成,其中,两个长边沿第二方向Y延伸,两个短边沿第一方向X延伸。另外,第二限制接收部41B由矩形通孔构成,所述通孔设置为与第一限制接收部41A具有相同尺寸。两个长边沿第一方向X延伸,两个短边沿第二方向Y延伸。在装配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E的情况下,支撑框架4E的第一限制凸部42A和第二限制凸部42B(稍后描述)分别***第一和第二限制接收部41A和41B中。
如图23B所示,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E的支撑框架4E由大于移动框架3E的圆形板本体制成。该支撑框架4E具有通孔31和三个球体保持部33,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支撑框架4中的情况类似。另外,在支撑框架4E中,第一限制凸部42A设置在面向移动框架3E的第一限制接收部41A的位置,第二限制凸部42B设置在面向移动框架3E的第二限制接收部41B的位置。
支撑框架4E的第一限制凸部42A由正方形柱体构成,所述柱体的平面形状为正方形并小于第一限制接收部41A的平面形状。第一限制凸部42A的四个侧面分别面向设置在移动框架3E上的第一限制接收部41A的四边。因此,对于第一限制凸部42A和第一限制接收部41A之间的间隙来说,面向第一方向X的边的间隙设定为短于面向第二方向Y的边的间隙。
另外,第二限制凸部42B形成与第一限制凸部42A相同的形状,并且由平面形状为正方形的正方形柱体构成。第二限制凸部42B的四个侧面分别面向提供给移动框架3E的第二限制接收部41B的四边。因此,对于第二限制凸部42B和第二限制接收部41B之间的间隙来说,面向第二方向Y的边的间隙设定为短于面向第一方向X的边的间隙。
当移动框架3E沿第一方向X移动时,移动框架3E的第一限制接收部41A与支撑框架4E的第一限制凸部42A形成抵接,从而限制移动框架3E沿第一方向X的运动。换句话说,限制移动框架3E沿第一方向X的运动的第一止动部9Ea由第一限制接收部41A和第一限制凸部42A构成。
另外,当移动框架3E沿第二方向Y运动时,移动框架3E的第二限制接收部41B与支撑框架4E的第二限制凸部42B形成抵接,从而限制移动框架3E沿第二方向Y的运动。换句话说,限制移动框架3E沿第二方向Y的运动的第二止动部9Eb由第二限制接收部41B和第二限制凸部42B构成。另外,限制移动框架3E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在预定范围内运动的操作限制机构9E由第一止动部9Ea和第二止动部9Eb构成。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E的第一电致动器6A和第二电致动器7A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的第一和第二电致动器6A和7A相同的结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E的第一电致动器6A布置在跨过校正透镜2面对第一止动部9Ea的位置上,因此,第一止动部9Ea限制移动框架3E沿第一方向X在由第一电致动器6A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1的延长线上的运动。另外,第二电致动器7A布置在跨过校正透镜2面对第二止动部9Eb的位置上,因此,第二止动部9Eb限制移动框架3E沿第二方向Y在由第二电致动器7A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2的延长线上的运动。
根据具有这一结构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E,因为操作限制机构9E的第一止动部9Ea限制移动框架3E沿第一方向X在由第一电致动器6A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1的延长线上的运动,所以可以防止移动框架3E在止动位置转动。另外,因为操作限制机构9E的第二止动部9Eb限制移动框架3E沿第二方向Y在由第二电致动器7A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2的延长线上的运动,所以可以防止移动框架3E在止动位置转动。因此,移动框架3E可以移动一直到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运动受限的程度,移动框架3E的基准位置可以根据此时第一和第二霍尔装置8A和8B的输出正确地设定。
图24A和24B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七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其中,图24A是平面图,图24B是拆下移动框架的情况下的平面图。该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F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相同的结构,并且包括用于保持校正透镜2的移动框架3F、用于通过三个球体5可移动地支撑的支撑框架4F、第一电致动器6A、第二电致动器7A、第一霍尔装置8A、第二霍尔装置8B和限制移动框架3F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移动的操作限制机构9F等。
如图24A所示,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F的移动框架3F具有大体上四边形平面形状,该平面具有面向第一方向的两边和面向第二方向Y的两边。校正透镜2固定到该移动框架3F的大体中心部分上。另外,第一限制接收部43A和第二限制接收部43B提供给移动框架3F。第一限制接收部43A和第二限制接收部43B跨过校正透镜2面向移动框架3F的对角线方向。
第一限制接收部43A设置在位于移动框架3F的第一方向X的“+”侧的拐角处,第二限制接收部43B设置在位于第一方向X的“-”侧的拐角处。第一和第二限制接收部43A和43B形成为具有相同形状的正方形通孔。每个通孔具有面向第一方向X的两边和面向第二方向Y的两边。在装配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F的情况下,支撑框架4F的第一限制凸部44A和第二限制凸部44B(稍后描述)分别***第一和第二限制接收部43A和43B中。
如图24B所示,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F的支撑框架4F由大于移动框架3F的圆形板本体制成。支撑框架4F具有通孔31和三个球体保持部33,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支撑框架4中的情况类似。另外,在支撑框架4F中,第一限制凸部44A设置在面向移动框架3F的第一限制接收部43A的位置,第二限制凸部44B设置在面向移动框架3F的第二限制接收部43B的位置。
支撑框架4F的第一限制凸部44A由正方形柱体构成,所述柱体的平面形状为正方形并小于提供给移动框架3F的第一限制接收部43A的平面形状。第一限制凸部44A的四个侧面分别面向提供给移动框架3F的第一限制接收部43A的四边。另外,第二限制凸部44B形成与第一限制凸部44A相同的形状,并且由平面形状为正方形的正方形柱体构成。第二限制凸部42B的四个侧面分别面向提供给移动框架3F的第二限制接收部43B的四边。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F的第一电致动器6A和第二电致动器7A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的第一和第二电致动器6A和7A相同的结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F的第一电致动器6A设置在固定于移动框架3F上的校正透镜2的第一方向X的“+”侧上。另外,第二电致动器7A设置在固定于移动框架3F上的校正透镜2的第二方向Y的一侧(-)上。
在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F中,第一限制部9Fa由第一限制接收部43A和第一限制凸部44A构成,第二限制部9Fb由第二限制接收部43B和第二限制凸部44B构成。第一限制部9Fa和第二限制部9Fb用作限制移动框架3F沿第一方向X的运动的第一止动部和限制移动框架3F沿第二方向的运动的第二止动部。另外,两个止动件9Fa和9Fb布置为夹住由第一电致动器6A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1的延长线和由第二电致动器7A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2的延长线。操作限制机构9F由第一限制部9Fa和第二限制部9Fb构成。
根据具有这一结构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F,因为操作限制机构9F的两个限制部9Fa和9Fb限制移动框架3F沿第一方向X在由第一电致动器6A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1两侧移动,所以可以防止移动框架3F在止动位置转动。另外,因为两个限制部9Fa和9Fb阻止移动框架3F沿第二方向Y在由第二电致动器7A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2的两侧移动,所以可以防止移动框架3F在止动位置转动。因此,移动框架3F可以移动一直到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运动受限的程度,移动框架3F的基准位置可以根据此时第一和第二霍尔装置8A和8B的输出正确地设定。
另外,如果两个限制部9Fa和9Fb布置为夹住由第一电致动器6A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1和由第二电致动器7A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2,则可以防止移动框架3F在其布置的位置转动。因此,在设定限制部9Fa和9Fb的两个位置时的限制减少,可以扩展设计的灵活性。而且,仅通过使两个限制接收部43A和43B与两个限制凸部44A和44B形成抵接,就可以阻止移动框架3F移动,并可靠地执行定位和获得可靠设备。
图25A和25B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八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其中,图25A是平面图,图25B是拆下移动框架的情况下的平面图。该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G具有与第七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F相同的结构,与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F的差别只在于限制凸部。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与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F相同的那些部分,将不再重复其描述。
如图25A和25B所示,第一限制凸部45A设置在面向位于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G的支撑框架4G中的移动框架3F的第一限制接收部43A的位置处,第二限制凸部45B设置在面向移动框架3F的第二限制接收部43B的位置处。第一限制凸部45A和第二限制凸部45B形成相同的圆柱形状,平面尺寸设定成小于移动框架3F的第一和第二限制接收部43A和43B的平面尺寸。
在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G中,第一限制部9Ga由第一限制接收部43A和第一限制凸部45A构成,第二限制部9Gb由第二限制接收部43B和第二限制凸部45B构成。第一限制部9Ga和第二限制部9Gb用作限制移动框架3F沿第一方向X的运动的第一止动部和限制移动框架3F沿第二方向Y的运动的第二止动部。另外,两个止动部9Ga和9Gb布置为夹住由第一电致动器6A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1的延长线和由第二电致动器7A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2的延长线。另外,操作限制机构9G由第一限制部9Ga和第二限制部9Gb构造而成。
同样是在具有这一结构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G中,可以正确地设定移动框架3F的基准位置,与第七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F中的情况类似。另外,因为在设定两个限制部9Ga和9Gb的位置时几乎没有限制,所以可以扩展设计的灵活性。而且,仅通过使两个限制接收部43A和43B与两个限制凸部45A和45B形成抵接,就可以阻止移动框架3F移动,并可靠地执行定位和获得高可靠性的设备。
图26A和26B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九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其中,图26A是平面图,图26B是拆下移动框架的情况下的平面图。该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H具有与第八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G相同的结构,与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G的差别只在于限制接收部。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与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G相同的那些部分,将不再重复其描述。
如图26A所示,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H的移动框架3H设置有其中***支撑框架4G的第一限制凸部45A的第一限制接收部46A和其中***支撑框架4G的第二限制凸部45B的第二限制接收部46B。第一限制接收部46A和第二限制接收部46B形成为具有相同形状的圆形通孔,尺寸设定为大于支撑框架4G的第一和第二限制凸部45A和45B的平面尺寸。
在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H中,第一限制部9Ha由第一限制接收部46A和第一限制凸部45A构成,第二限制部9Hb由第二限制接收部46B和第二限制凸部45B构成。第一限制部9Ha和第二限制部9Hb用作限制移动框架3H沿第一方向X的运动的第一止动部和限制移动框架3H沿第二方向Y的运动的第二止动部。另外,两个止动部9Ha和9Hb布置为夹住由第一电致动器6A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1的延长线和由第二电致动器7A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2的延长线。另外,操作限制机构9H由第一限制部9Ha和第二限制部9Hb构造而成。
同样是在具有这一结构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H中,可以正确地设定移动框架3H的基准位置,与第七和第八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F和1G中的情况类似。另外,因为在设定两个限制部9Ha和9Hb的位置时几乎没有限制,所以可以扩展设计的灵活性。而且,仅通过使两个限制接收部46A和46B与两个限制凸部45A和45B形成抵接,就可以阻止移动框架3H移动,并可靠地执行定位和获得高可靠性的设备。
图27A和27B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十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其中,图27A是平面图,图27B是拆下移动框架的情况下的平面图。该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J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相同的结构,并且包括用于保持校正透镜2的移动框架3J、用于通过三个球体5可移动地支撑的支撑框架4J、第一电致动器6A、第二电致动器7A、第一霍尔装置8A、第二霍尔装置8B和限制移动框架3J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移动的操作限制机构9J等。
如图27A所示,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J的移动框架3J具有大体上四边形平面形状,该平面具有面向第一方向X的两边和面向第二方向Y的两边。校正透镜2固定到该移动框架3J的大体中心部分上。另外,移动框架3J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第一到第四限制接收部46A到46D。
第一限制接收部46A设置在位于移动框架3J中第一方向X的“+”侧和第二方向Y的“+”侧中间的角上。第一限制接收部46A通过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切割一角形成,并且具有与第二方向Y平行的X方向接收表面46Aa和与第一方向X平行的Y方向接收表面46Ab。第二限制接收部46B设置在位于移动框架3J中第一方向X的“+”侧和第二方向Y的“-”侧中间的角上。第二限制接收部46B同样以与第一限制接收部46A类似的方式形成,并且具有与第二方向Y平行的X方向接收表面46Ba和与第一方向X平行的Y方向接收表面46Bb。
第三限制接收部46C设置在位于移动框架3J中第一方向X的“-”侧和第二方向Y的“-”侧中间的角上。如同第一限制接收部46A一样,第三限制接收部46C具有与第二方向Y平行的X方向接收表面46Ca和与第一方向X平行的Y方向接收表面46Cb。另外,第四限制接收部46D设置在位于移动框架3J中第一方向X的“-”侧和第二方向Y的“+”侧之间的角上。如同第一限制接收部46A一样,第四限制接收部46D具有与第二方向Y平行的X方向接收表面46Da和与第一方向X平行的Y方向接收表面46Db。
如图27B所示,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J的支撑框架4J由大于移动框架3J的圆形板本体制成。该支撑框架4J具有通孔31和三个球体保持部33,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支撑框架4相同。另外,在支撑框架4J中,第一限制凸部47A设置在对应于移动框架3J的第一限制接收部46A的位置处,第二限制凸部47B设置在对应于第二限制接收部46B的位置处。第三限制凸部47C设置在对应于移动框架3J的第三限制接收部46C的位置处,第四限制凸部47D设置在对应于第四限制接收部46D的位置处。这四个限制凸部47A到47D形成为相同的圆柱形状。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J的第一电致动器6A和第二电致动器7A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的第一和第二电致动器6A和7A相同的结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J的第一电致动器6A设置在固定于移动框架3J上的校正透镜2的第一方向X的“+”侧上。另外,第二电致动器7A设置在固定于移动框架3J上的校正透镜2的第二方向Y的一侧(-)上。
在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J中,第一限制部9Ja由第一限制接收部46A和第一限制凸部47A构成,第二限制部9Jb由第二限制接收部46B和第二限制凸部47B构成。而且,第三限制部9Jc由第三限制接收部46C和第三限制凸部47C构成,第四限制部9Jd由第四限制接收部46D和第四限制凸部47D构成。第一到第四限制部9Ja、9Jb、9Jc和9Jd用作限制移动框架3J沿第一方向X运动的第一止动部和限制移动框架3J沿第二方向Y运动的第二止动部。换句话说,一对所述两个限制部9Ja和9Jb和一对所述两个限制部9Jc和9Jd起到第一止动部的作用,一对所述两个限制部9Ja和9Jd和一对所述两个限制部9Jb和9Jc起到第二止动部的作用。
当移动框架3J移动到第一方向X的“+”侧时,第一限制接收部46A的X方向接收表面46Aa与第一限制部9Ja中的第一限制凸部47A形成抵接。同时,第二限制接收部46B的X方向接收表面46Ba与第二限制部9Jb中的第二限制凸部47B形成抵接,因此,移动框架3J朝向第一方向X的“+”侧的运动受到限制。类似地,当移动框架3J移动到第一方向X的“-”侧时,第三限制接收部46C的X方向接收表面46Ca与第三限制部9Jc中的第三限制凸部47C形成抵接。同时,第四限制接收部46C的X方向接收表面46Da与第四限制部9Jd中的第四限制凸部47D形成抵接,因此,移动框架3J朝向第一方向X的“-”侧的运动受到限制。
另外,当移动框架3J移动到第二方向Y的“+”侧时,第一限制接收部46A的Y方向接收表面46Ab与第一限制部9Ja中的第一限制凸部47A形成抵接。同时,第四限制接收部46D的Y方向接收表面46Db与第四限制部9Jd中的第四限制凸部47D形成抵接,因此,移动框架3J朝向第二方向Y的“+”侧的运动受到限制。类似地,当移动框架3J移动到第二方向Y的“-”侧时,第二限制接收部46B的Y方向接收表面46Bb与第二限制部9Jb的第二限制凸部47B形成抵接。同时,第三限制接收部46C的Y方向接收表面46Cb与第三限制部9Jc中的第三限制凸部47C形成抵接,因此,移动框架3J朝向第二方向Y的“-”侧的运动受到限制。
作为第一止动部,两个限制部9Ja和9Jb以及两个限制部9Jc和9Jd分别布置成使它们夹住由第一电致动器6A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1的延长线。另外,作为第二止动部,两个限制部9Ja和9Jd以及两个限制部9Jb和9Jc分别布置成使它们夹住由第二电致动器7A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2的延长线。操作限制机构9J由第一到第四限制部9Ja、9Jb、9Jc和9Jd构成。
根据具有这一结构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J,移动框架3J朝向第一方向X的“+”侧的运动受到分别布置在由第一电致动器6A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1两侧上的第一和第二限制部9Ja和9Jb的限制。因此,在移动框架3J朝向第一方向X的“+”侧的运动受到限制的位置,可以防止移动框架3J转动。类似地,移动框架3J朝向第一方向X的“-”侧的运动受到分别布置在由第一电致动器6A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1两侧上的第三和第四限制部9Jc和9Jd的限制。因此,在移动框架3J朝向第一方向X的“-”侧的运动受到限制的位置,可以防止移动框架3J转动。
另外,移动框架3J朝向第二方向Y的“+”侧的运动受到分别布置在由第二电致动器7A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2两侧上的第一和第四限制部9Ja和9Jd的限制。移动框架3J朝向第二方向Y的“-”侧的运动受到分别布置在由第二电致动器7A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2两侧上的第二和第三限制部9Jb和9Jc的限制。因此,即使当移动框架3J沿第二方向Y的运动停止时,也可以防止移动框架3J在止动位置转动。因此,移动框架3J可以移动一直到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运动受限的位置,移动框架3J的基准位置可以根据此时第一和第二霍尔装置8A和8B的输出正确地设定。
图28A和28B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第十一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其中,图28A是平面图,图28B是拆下移动框架的情况下的平面图。该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K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相同的结构,并且包括用于保持校正透镜2的移动框架3K、用于通过三个球体5可移动地支撑的支撑框架4K、第一电致动器6A、第二电致动器7A、第一霍尔装置8A、第二霍尔装置8B和限制移动框架3K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移动的操作限制机构9K等。
如图28A所示,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K的移动框架3K具有大体上四边形平面形状,该平面具有面向第一方向X的两边和面向第二方向Y的两边。校正透镜2固定到该移动框架3K的大体中心部分上。另外,移动框架3K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第一到第四限制凸部48A到48D。
第一限制凸部48A设置在位于移动框架3K的第一方向X的“+”侧和第二方向Y的“+”侧之间的角上。第一限制凸部48A通过使所述角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伸出而形成,并且具有与第二方向Y平行的X方向凸面48Aa和与第一方向X平行的Y方向凸面48Ab。第二限制凸部48B设置在位于移动框架3K的第一方向X的“+”侧和第二方向Y的“-”侧之间的角上。第二限制凸部48B以与第一限制凸部48A类似的方式形成,并且具有X方向凸面48Ba和Y方向凸面48Bb。
第三限制凸部48C设置在位于移动框架3K的第一方向X的“-”侧和第二方向Y的“-”侧之间的角上。该第三限制凸部48C以与第一限制凸部48A类似的方式形成,并且具有X方向凸面48Ca和Y方向凸面48Cb。另外,第四限制凸部48D设置在位于移动框架3K的第一方向X的“-”侧和第二方向Y的“+”侧之间的角上。第四限制凸部48D以与第一限制凸部48A类似的方式形成,并且具有X方向凸面48Da和Y方向凸面48Db。
如图28B所示,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K的支撑框架4K由大于移动框架3K的圆形板本体制成。支撑框架4K的中心部分设置有正方形凹部49和通孔31,并且三个球体保持部33提供给该凹部49。支撑框架4K的凹部49形成四边形形状,其具有面向第一方向X的平行的两边和面向第二方向Y的平行的两边。凹部49的四个角为分别对应于移动框架3K的四个限制凸部48A到48D的第一到第四限制接收部49A到49D。
第一限制接收部49A具有面向提供给移动框架3K的第一限制凸部48A的X方向凸面48Aa的X方向接收表面49Aa,和面向第一限制凸部48A的Y方向凸面48Ab的Y方向接收表面49Ab。第二限制接收部49B具有面向提供给移动框架3K的第二限制凸部48B的X方向凸面48Ba的X方向接收表面49Ba和面向第二限制凸部48B的Y方向凸面48Bb的Y方向接收表面49Bb。
第三限制接收部49C具有面向提供给移动框架3K的第三限制凸部48C的X方向凸面48Ca的X方向接收表面49Ca和面向第三限制凸部48C的Y方向凸面48Cb的Y方向接收表面49Cb。另外,第四限制接收部49D具有面向提供给移动框架3K的第四限制凸部48D的X方向凸面48Da的X方向接收表面49Da和面向第四限制凸部48D的Y方向凸面48Db的Y方向接收表面49Db。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K的第一电致动器6A和第二电致动器7A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的第一和第二电致动器6A和7A相同的结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K的第一电致动器6A设置在固定于移动框架3K上的校正透镜2的第一方向X的“+”侧。另外,第二电致动器7A设置在固定于移动框架3K上的校正透镜2的第二方向Y的一侧(-)。
在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K中,第一限制部9Ka由第一限制凸部48A和第一限制接收部49A构成,第二限制部9Kb由第二限制凸部48B和第二限制接收部49B构成。另外,第三限制部9Kc由第三限制凸部48C和第三限制接收部49C构成,第四限制部9Kd由第四限制凸部48D和第四限制接收部49D构成。第一到第四限制部9Ka、9Kb、9Kc和9Kd用作限制移动框架3K沿第一方向X运动的第一止动部和限制移动框架3K沿第二方向Y运动的第二止动部。换句话说,一对所述两个限制部9Ka和9Kb和一对所述两个限制部9Kc和9Kd起到第一止动部的作用,一对所述两个限制部9Ka和9Kd和一对所述两个限制部9Kb和9Kc起到第二止动部的作用。
当移动框架3K移动到第一方向X的“+”侧时,第一限制部9Ka的X方向凸面48Aa和X方向接收表面49Aa形成抵接。同时,第二限制部9Kb的X方向凸面48Ba和X方向接收表面49Ba形成抵接,从而限制移动框架3K向第一方向X的“+”侧的运动。当移动框架3K移动到第一方向X的“-”侧时,第三限制部9Kc的X方向凸面48Ca和X方向接收表面49Ca形成抵接。同时,第四限制部9Kd的X方向凸面48Da和X方向接收表面49Da形成抵接,从而限制移动框架3K向第一方向X的“-”侧的运动。
另外,当移动框架3K移动到第二方向Y的“+”侧时,第一限制部9Ka的Y方向凸面48Ab和Y方向接收表面49Ab形成抵接。同时,第四限制部9Kd的Y方向凸面48Db和Y方向接收表面49Db形成抵接,从而限制移动框架3K向第二方向Y的“+”侧的运动。当移动框架3K移动到第二方向Y的“-”侧时,第二限制部9Kb的Y方向凸面48Bb和Y方向接收表面49Bb形成抵接。同时,第三限制部9Kc的Y方向凸面48Cb和Y方向接收表面49Cb形成抵接,从而限制移动框架3K向第二方向Y的“-”侧的运动。
作为第一止动部,两个限制部9Ka和9Kb以及两个限制部9Kc和9Kd分别布置成使它们夹住由第一电致动器6A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1的延长线。另外,作为第二止动部,两个限制部9Ka和9Kd以及两个限制部9Kb和9Kc分别布置成使它们夹住由第二电致动器7A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2的延长线。操作限制机构9K由第一到第四限制部9Ka、9Kb、9Kc和9Kd构成。
根据具有这一结构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K,移动框架3K朝向第一方向X的“+”侧的运动受到分别布置在由第一电致动器6A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1两侧的第一和第二限制部9Ka和9Kb的限制。因此,在移动框架3K朝向第一方向X的“+”侧的运动受到限制的位置,可以防止移动框架3K转动。类似地,移动框架3K朝向第一方向X的“-”侧的运动受到分别布置在由第一电致动器6A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1两侧的第三和第四限制部9Kc和9Kd的限制。因此,在移动框架3K朝向第一方向X的“-”侧的运动受到限制的位置,可以防止移动框架3K转动。
另外,移动框架3K朝向第二方向Y的“+”侧的运动受到分别布置在由第二电致动器7A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2两侧的第一和第四限制部9Ka和9Kd的限制。移动框架3K朝向第二方向Y的“-”侧的运动受到分别布置在由第二电致动器7A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F2两侧的第二和第三限制部9Kb和9Kc的限制。因此,即使当移动框架3K沿第二方向Y的运动停止时,也可以防止移动框架3K在止动位置转动。因此,移动框架3K可以移动一直到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移动受限的位置,移动框架3K的基准位置可以根据框架移动时检测的第一和第二霍尔装置8A和8B的输出正确地设定。
尽管参照其中两个或四个限制部构成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操作限制机构的实例描述了第五到第十一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操作限制机构可以例如由总共三个限制部构成,其中,两个限制部限制移动框架沿第一方向的运动,一个限制部限制移动框架沿第二方向的运动。应当注意,可以为每一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提供一个到四个限制部。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操作限制机构可以设置有五个到八个限制部。
图29到31显示了本发明的透镜筒的第一实施例,所述透镜筒设置有具有如上所述操作效果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该透镜筒50包括具有其中多个透镜布置在一个光轴L上的五组透镜的透镜***51,用于固定或可移动地支撑该透镜***51的透镜的筒体52,布置在透镜***51的光轴L上并固定到筒体52上的摄像装置54(例如,CCD、CMOS等),和安装到筒体52上并校正透镜***51的图像模糊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等等。
如图29、30A和30B所示,透镜筒50的透镜***51构造为由五组透镜57到61形成的弯折式透镜,其中五套透镜组布置在同一光轴L上。在五个透镜组57-61中,定位在前缘侧的第一透镜组57由作为面向物体的物镜的第一透镜57A,于该物镜57A处布置在物体相对侧的棱镜57B,和面向该棱镜57B的第二透镜57C组成。棱镜57B具有三角柱形本体,其横截面形状为直角等腰三角形,物镜57A面向两个相邻正交表面之一,第二透镜57C面向另一个正交表面。
在第一透镜组57中,穿过物镜57A并从一个表面入射到棱镜57B中的光线在与光轴L成45度倾斜的反射面上反射,并且行进方向弯折90°。随后,弯折光线从另一个表面射出并穿过第二透镜57C。穿过的光线沿光轴L向第二透镜组58行进。第二透镜组58由第三透镜58A和第四透镜58B的组合构成,并且布置为可在光轴L上移动。透射过第二透镜组58的光线入射到第三透镜组59中。
第三透镜组59由固定到透镜筒50的筒体52上的第五透镜构成。在第三透镜组59后面,布置由第六透镜构成的第四透镜组60。用于调节通过透镜***51的光量的可变光圈机构62布置在第四透镜组60和第三透镜组59之间。第四透镜组60布置为可沿光轴L移动。在第四透镜组60后面,布置由第七透镜61A和校正透镜2构成的第五透镜组61。在第五透镜组61中,第七透镜61A固定到透镜筒50的筒体52上。另外,校正透镜2可移动地布置在第七透镜61A后面。而且,摄像装置54布置在校正透镜2的后面。
第二透镜组58和第四透镜组60布置为可沿光轴L向光轴方向单独和独立地移动。通过使第二透镜组58和第四透镜组60沿预定方向移动,可以进行变焦调节和对焦调节。换句话说,在变焦时,通过使第二透镜组58和第四透镜组60从“广”(广角)向“远”(远摄)移动进行变焦调节。另外,在对焦时,通过使第四透镜组60从“广”(广角)向“远”(远摄)移动进行对焦调节。
成像装置54固定到用于摄像装置的适配器上,并且通过用于摄像装置的该适配器附接到透镜筒50的筒体52上。滤光器64布置在摄像装置54的一侧,具有校正透镜2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设置在该滤光器64和第七透镜61A之间。
在正常状态下,校正透镜2附接成使光轴可以与透镜***51的光轴L对准。当由于照相机抖动等因素导致在摄像装置54的成像平面上出现图像模糊时,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使校正透镜2沿垂直于光轴L的两个方向(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移动,从而校正成像平面上的图像模糊。
接下来,将参照图31描述具有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的透镜筒50的透镜***51的操作。在透镜***51的物镜57A对着物体的情况下,来自于物体的光通过物镜57A进入透镜***51。此时,透射过物镜57A的光线利用棱镜57B反射90°。然后,该反射光沿透镜***51的光轴L朝向摄像装置54行进。换句话说,由棱镜57B反射并从第一透镜组57的第二透镜57C射出的光线通过第二透镜组58、第三透镜组59和第四透镜组60向第五透镜组61的第七透镜61A和校正透镜2传送。然后,对应于物体的图像通过滤光器64形成在摄像装置54的成像平面上。
在这种情况下,当摄像的时候在透镜筒50中不发生手抖动和振动时,来自于物体的光线沿光轴L通过第一透镜组57到第五透镜组61中的每一个的中心部分行进,和如实线表示的光线56A那样。因此,在摄像装置54的成像平面上,图像形成在预定位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不产生图像模糊的情况下获得美好的图像。
另一方面,如果在摄像的时候在透镜筒50产生手抖动和振动的话,则来自于物体的光线在倾斜的情况下进入第一透镜组57中,如由点划线表示的光线56B或由虚线表示的光线56C的情况那样。这种入射光线56B和56C在不与光轴对准的情况下通过第一透镜组到第五透镜组中的每一个。然而,通过使校正透镜2响应于手抖动等情况移动预定量可以校正手抖动等情况,因此,在摄像装置54的成像平面上,图像可以形成在预定位置以通过使图像模糊变清晰而获得美好的图像。
图像模糊检测器布置成检测在该透镜筒50中是否存在手抖动、振动等情况。例如,可以使用陀螺传感器作为图像模糊检测器。该陀螺传感器与透镜筒50一起安装到照相机中。该陀螺传感器布置为检测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这些因素可能由于拍照的人晃动、手抖动而影响透镜筒50。由该陀螺传感器检测的有关加速度、角速度等的信息提供给控制设备。
驱动和控制第一电致动器6A和6B和/或第二电致动器7A和7B以在成像装置54的成像平面上的预定位置形成图像。换句话说,对于沿第一方向X的抖动来说,驱动和控制第一电致动器6A和6B,并且移动框架3沿第一方向X移动。另外,对于沿第二方向Y的抖动来说,驱动和控制第二电致动器7A和7B,并且移动框架3沿第二方向Y移动。
尽管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与在该实施例中构造为弯折式透镜的透镜筒50安装在一起,但是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也可以与透镜***的光轴朝向水平方向的直接驱动式透镜筒安装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被每一磁体21A、21B、22A和22B的磁力偏压,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的移动框架3可以沿与重力相反的方向提升和保持移动框架3。因此,并不总是需要使电致动器通电以产生用于提升移动框架3的作用力,从而可以显著减少电力消耗。
图32到35显示了数字式静物照相机100,其图解说明了设置有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透镜筒50的摄像设备的第一实施例。该数字式静物照相机100使用半导体记录介质作为信息记录介质。另外,数字式静物照相机100将来自物体的光学图像通过摄像装置(CCD、CMOS等)转换为电信号,因此,数字式静物照相机100可以记录由半导体记录介质上的成像装置获取的摄像信息,或者可以将其显示在诸如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单元上。
数字式静物照相机100包括照相机主体101、透镜筒50、由液晶显示器构成的显示单元102、控制设备、电池电源(未显示)等,所述照相机主体是摄像设备的主体的实例,所述透镜筒接收作为光线的物体图像并将其引导到成像装置54,所述液晶显示器根据从成像装置54输出的图像信号显示图像,所述控制设备用于控制透镜筒50的操作和显示单元102的显示等。
如图32等图所示,照相机主体101在水平方向上较长,并且具有扁平的筒体。照相机主体101由在前后方向交叠的前壳体105和背壳体106,将由前壳体105和背壳体106形成的空间分成前、后空间的主框架107,和以滑动方式竖向附接到作为前壳体105的前表面的第一主表面上的透镜盖108等构成。透镜筒50的物镜57A面向主框架107的前面(第一主表面)。物镜57A可以由透镜盖108打开和关闭。
物镜57A布置在位于主框架107一侧的上部。透镜筒50附接到照相机主体101,使得成像装置54位于下面,并且图29等图中显示的第二光轴L2转向上下方向。另外,透镜***51的如图29等图中显示的第一光轴L1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前后方向为照相机主体101的厚度方向。因此,作为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的透镜驱动单元的第一电致动器6A和6B以及第二电致动器7A和7B沿垂直于照相机主体101中的第二光轴L2的方向布置。应注意到,通过将预定微型计算机、电阻器、电容器及其它电子部件等安装在配线板上而形成的控制设备(未显示)和闪光装置110等附接到主框架107上。
控制设备与透镜筒50并排布置,闪光装置110布置在所述控制设备上面。闪光装置110包括暴露在前壳体105的前面的发光部件、用于驱动和控制发光部件的驱动单元、用于给驱动单元提供预定电能的电容器等。为了使该闪光装置110的发光部件和物镜57A露出,透镜安装孔111a和闪光安装孔111b设置在对应于前壳体105的位置。物镜57A与装饰板66一起装入透镜安装孔111a中,闪光装置110的发光部件装入闪光安装孔111b中。
另外,前壳体105具有多个开口孔(未显示),为透镜盖108而设的多个支腿***所述多个开口孔中。因为多个支腿具有止动件,从而防止透镜盖108从前壳体105落下。该透镜盖108可以通过所述多个开口孔竖向移动并且通过锁定装置(未显示)锁定在上端和下端。如图32所示,当透镜盖108位于上端时,物镜57A完全关闭,从而保护物镜57A。另一方面,如果透镜盖108移动到如图33所示的下端,则物镜57A完全打开并且电源开关打开。因此,可以实现摄像。
如图34所示,用于使显示单元102的显示面露出的四边形开窗112设置在背壳体106上。通过使作为背壳体106的第二主表面的背面在很大程度上开口而提供开窗112。另外,显示单元102布置在开窗112内。显示单元102由液晶显示器和背照光的组合构成,所述液晶显示器具有对应于开窗112的尺寸,所述背照光与该液晶显示器的内部重叠。防护板(未显示)通过密封框架(未显示)布置在显示单元102的液晶显示器侧上,并且该防护板的周缘与开窗112的内表面接触。
另外,背壳体106具有各种类型的操作开关。作为操作开关的实例,可以显示如下:用于选择功能模式(静止图像、运动图像、再现等)的模式选择旋钮115,执行变焦操作的变焦按钮116,执行屏幕显示的屏幕显示按钮117,用于选择各种菜单的菜单按钮118,使用于选择菜单的光标移动的方向键119,执行屏幕尺寸改变和屏幕删除的屏幕按钮121等,它们布置在适当的位置处。扬声器孔122在背壳体106的显示单元102侧的端部处开口。另外,扬声器设置在扬声器孔122内。在相对侧上,用于皮带的支撑金属装饰物123附接到背壳体106的末端上。
另外,如图35等图所示,照相机主体101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打开和关闭电源的电源按钮125,用于开始和停止摄像的照相按钮126,用于操作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以在手抖动时执行图像模糊校正的手抖动设定按钮127等。而且,麦克风孔128在照相机主体101的上表面的大体中心部分处开口,麦克风安装在所述麦克风孔内。电源按钮125、摄像按钮126和手抖动设定按钮127附接到开关支架124上,所述开关支架安装到照相机主体101上。而且,麦克风孔128也在开关支架124上开口。内置式麦克风固定到该开关支架124上。开关支架124保持在照相机主体101上,使得所述开关支架的一部分由前壳体105和背壳体106夹住。
图36是用于解释如上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的控制原理的框图。控制单元130包括图像模糊校正处理单元131,模拟伺服单元132,驱动电路单元133,四个放大器(AMP)134A、134B、135A和135B等等。第一陀螺传感器136A通过第一放大器(AMP)134A连接到图像模糊校正处理单元131上。另外,第二陀螺传感器136B通过第二放大器(AMP)134B也连接到图像模糊校正处理单元131上。
第一陀螺传感器136A检测由于手抖动在照相机主体101中产生的沿第一方向的位移,第二陀螺传感器136B检测由于手抖动在照相机主体101中产生的沿第二方向Y的位移。在该实例中,尽管描述了设置两个陀螺传感器以单独检测沿第一方向X的位移和沿第二方向Y的位移的实例,但可以设置一个陀螺传感器检测沿两个方向,即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位移。
模拟伺服单元132连接到图像模糊校正处理单元131上。由图像模糊校正处理单元131计算的值通过模拟伺服单元132从数字值转换为模拟值,并且输出对应于所述模拟值的控制信号。驱动电路单元133连接到模拟伺服单元132上。驱动电路单元133通过第三放大器(AMP)135A与第一霍尔装置8A相连,所述第一霍尔装置为第一位置检测器。另外,该驱动电路单元133还通过第四放大器(AMP)135B与第二霍尔装置8B相连,所述第二霍尔装置8B为第二位置检测器。而且,驱动电路单元133分别与第一电致动器6A和6B的第一线圈27A和27B以及第二电致动器7A和7B的第二线圈28A和28B相连。
由第一霍尔装置8A检测的移动框架3沿第一方向X的位移通过第三放大器135A输入驱动电路单元133中。另外,由第二霍尔装置8B检测的移动框架3沿第二方向Y的位移通过第四放大器135B输入驱动电路单元133中。根据这些输入信号和来自于模拟伺服单元132的控制信号,驱动电路单元133给第一线圈27A和27B和/或第二线圈28A和28B输出预定电流以便使校正透镜2移动和校正图像模糊。
图37是显示了具有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的数字式静物照相机100的示意性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框图,所述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和操作。数字式静物照相机100包括具有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的透镜筒50,起到控制设备的作用的控制单元140,具有用于驱动控制单元140的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及其它RAM、ROM等的存储单元141,用于打开和关闭电源、选择摄像模式或输入用于摄像等的各种指令信号等的操作单元142,用于显示被摄图像等的显示单元102,用于扩展存储容量的外存储器143等等。
控制单元140包括例如具有微型计算机(CPU)等的运算电路。该控制单元140与存储单元141、操作单元142、模拟信号处理单元144、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45、两个模/数转换器146和147、数/模转换器148以及定时发生器(TG)149相连。模拟信号处理单元144与附接到透镜筒50上的摄像装置54相连。模拟信号处理单元144对与从摄像装置54输出的被摄图像相对应的模拟信号进行预定信号处理。该模拟信号处理单元144与第一模/数转换器146相连。然后,模拟信号通过该模/数转换器146转换为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45与第一模/数转换器146相连。另外,该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45对从第一模/数转换器146提供的数字信号进行预定信号处理。该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45与显示单元102和外存储器143相连。以作为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45的输出信号的数字信号为基础,对应于物体的图像显示在显示单元102上,或保存在外存储器143中。另外,作为模糊检测单元的陀螺传感器136与第二模/数转换器147相连。利用该陀螺传感器136,检测照相机主体101的偏斜、晃动等,并且根据最终检测进行图像模糊校正。
数/模转换器148与驱动控制单元152相连,所述驱动控制单元是用于图像模糊校正的伺服运算单元。驱动控制单元152通过根据校正透镜2的位置进行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的驱动控制来校正图像模糊。驱动控制单元152与作为位置检测单元的第一霍尔装置8A和第二霍尔装置8B相连。第一霍尔装置8A和第二霍尔装置8B通过检测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的移动框架3的位置来检测校正透镜2的位置。定时发生器(TG)149与摄像装置54相连。
同样,物体图像被输入透镜筒50的透镜***51,并且在摄像装置54的成像平面上形成图像。随后,图像信号作为模拟信号输出,该模拟信号随后在模拟信号处理单元144中进行预定处理,随后通过第一模/数转换器146转换为数字信号。在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45中进行预定处理之后,第一模/数转换器146的输出作为对应于物体的图像显示在显示单元102上,或者作为储存信息保存在外存储器中。
在这种摄像状态下,假定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处于工作状态,如果在照相机主体101上出现偏斜、晃动等情况,陀螺传感器136就会检测偏斜、晃动等情况,并且将检测信号输出给控制单元140。响应于该检测信号,在控制单元140中进行预定运算处理。控制单元140将用于控制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操作的控制信号输出给驱动控制单元152。在驱动控制单元152中,根据来自控制单元140的控制信号将预定驱动信号输出给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在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中,移动框架3沿第一方向X和/或第二方向Y移动预定距离,从而通过校正透镜2的运动使图像模糊变清晰,并可以获得美好的图像。
图38是显示了具有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的数字式静物照相机的示意性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框图,所述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和操作。数字式静物照相机100A包括具有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的透镜筒50,主要作用为控制设备的图像记录/再现电路单元160,具有用于驱动图像记录/再现电路单元160的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及其它RAM、ROM等的内置式存储器161,将被摄图像等处理为预定信号的图像信号处理单元162,显示被摄图像等的显示单元163,用于扩展存储容量的外存储器164,执行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的驱动控制的校正透镜控制单元165等等。
图像记录/再现电路单元160具有例如带微型计算机(CPU)等的运算电路并由其构成。该图像记录/再现电路单元160与内置式存储器161,图像信号处理单元162,校正透镜控制单元165,监视器驱动单元166,放大器167和三个接口(I/F)171、172和173相连。图像信号处理单元162通过放大器167与附接到透镜筒50上的摄像装置54相连。处理为预定图像信号的信号被输入到图像记录/再现电路单元160中。
显示单元163通过监视器驱动单元166连接至图像记录/再现电路单元160。另外,连接器168与第一接口(I/F)171相连。外存储器164可拆卸地连接到该连接器168上。提供给照相机主体101的接线端子174连接至第二接口(I/F)172。
校正透镜控制单元165通过第三接口(I/F)173与作为模糊检测单元的加速度传感器175相连。该加速度传感器175检测由于作用在照相机主体101上的偏斜、晃动等因素造成的位移作为加速度。另外,加速度传感器175可以使用陀螺传感器。校正透镜控制单元165与作为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的透镜驱动单元的第一电致动器6A和6B以及第二电致动器7A和7B相连以便驱动和控制校正透镜2。另外,作为检测校正透镜2的位置的位置传感器的两个霍尔装置8A和8B也连接到校正透镜控制单元165上。
同样,物体图像被输入透镜筒50的透镜***51,并且在摄像装置54的成像平面上形成图像。随后,图像信号通过放大器167输入到图像信号处理单元162中。通过该图像信号处理单元162处理为预定图像信号的信号被输入给图像记录/再现电路单元160,因此,对应于物体图像的信号从该图像记录/再现电路单元160输出到监视器驱动单元166、内置式存储器161或外存储器164。因此,对应于物体图像的图像通过监视器驱动单元166显示在显示单元163上,或者在必要时作为信息信号保存在内置式存储器161或外存储器164中。
在这种摄像状态下,假定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处于工作状态,如果在照相机主体101上出现偏斜、晃动等情况,加速度传感器175就会检测到偏斜、晃动等情况。检测信号通过校正透镜控制单元165输出到图像记录/再现电路单元160。响应于上述信号,在图像记录/再现电路单元160中进行预定运算处理。图像记录/再现电路单元160将用于控制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的操作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校正透镜控制单元165。在校正透镜控制单元165中,根据来自图像记录/再现电路单元160的控制信号将预定驱动信号输出到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在图像模糊校正设备1中,移动框架3沿第一方向X和/或第二方向Y移动预定距离,从而通过校正透镜2的运动使图像模糊变清晰,并可以获得美好的图像。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透镜筒和摄像设备,即使可沿与垂直于校正透镜光轴的平面平行的方向移动的移动框架移动到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运动受到限制的位置处,也可以防止移动框架在该位置转动。因此,移动框架可以移动到运动受限的位置,并且可以根据此时位置检测器的输出正确地设定移动框架的基准位置。因此,固定到移动框架上的校正透镜的位置可以正确地确定,并且可以进行高精度的图像模糊校正。因为移动框架的基准位置可以通过单个图像模糊校正设备设定,移动框架的基准位置可以通过简单的设备和简单的过程设定,所以成本可以大大降低。
另外,由限制凸部和限制接收部构成的止动部布置在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处,由第一电致动器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的延长线与由第二电致动器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的延长线相交。因此,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防止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运动受限的移动框架的旋转。另外,因为限制凸部形成为圆柱形状,并且限制接收部形成为圆孔,所以移动框架的移动范围可以在整个360°范围内完全设定为相等的距离。因此,无论移动框架沿哪个方向移动,限制凸部都可以在与作用在移动框架上的作用力的中心对准的直线上与限制接收部形成抵接,并且可以防止移动框架沿限制凸部或限制接收部转动。而且,因为止动部配置为使限制接收部设置为围绕装入校正透镜的安装孔并提供与该限制接收部接合的限制凸部,从而不必确保用于该止动部的大的空间,因此可以缩小设备规模。
另外,提供两个止动部,其中,移动框架3沿第一方向的运动在由第一电致动器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部分的两侧受到限制,移动框架3沿第二方向的运动在由第二电致动器产生的作用力的中心部分的两侧受到限制。因此,可以减少在设定止动部位置时的限制,从而扩展设计的灵活性。
另外,因为支撑框架支撑移动框架,使得移动框架可以通过移动导向件在包括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平面上移动,从而可以缩小设备本身的尺寸和减少部件数目。并且,当移动框架移动时的摩擦阻力可以大大减小。因此,可以减少由第一和第二电致动器产生的作用力,并可以减少电力消耗。另外,因为移动框架和支撑框架通过移动导向件彼此形成紧密接触,可以消除在移动框架中产生急动的可能性,并且可以非常精确地控制校正透镜的运动以将光学特性的衰减降至最少。
本发明不限于如上所述和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进。例如,在如上所述的实施例中,尽管描述了使用数字式静物照相机作为摄像设备的实例,但是也可以使用数字摄像机、带有照相机的个人电脑、带有照相机的移动式电话及其它摄像设备。另外,尽管描述了使用五组透镜作为透镜筒的实例,但是本发明可以应用于那些使用四组透镜或更少、或者六组透镜或更多的透镜筒。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透镜筒和摄像设备,移动框架可以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运动,并且运动可以在预定范围内的一位置停止。另外,可以通过布置止动位置而防止移动框架转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根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可以进行各种改进、组合、子组合及改动,它们都落入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效物的范围内。
本申请包含与2007年2月1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7-023474相关的主题,其全部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Claims (9)

1.一种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包括:
用于校正透镜***中的图像模糊的校正透镜;
用于保持所述校正透镜的移动框架;
用于通过移动导向件在与校正透镜的光轴垂直的平面上可移动地支撑移动框架的支撑框架;
用于产生第一作用力以使移动框架沿与校正透镜的光轴垂直的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电致动器;
用于产生第二作用力以使移动框架沿与校正透镜的光轴垂直且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电致动器;和
用于限制移动框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并防止移动框架在限制位置处转动的操作限制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限制机构包括止动部,所述止动部用于限制移动框架在第一作用力的中心部分的延长线上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及限制移动框架在第二作用力的中心部分的延长线上沿第二方向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动部包括为移动框架和支撑框架中的任一个而设的限制凸部,以及为移动框架和支撑框架中的另一个而设并与所述限制凸部相接合的限制凹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框架设有由孔构成的限制接收部或由与校正透镜的光轴同心的圆柱形轴部形成的限制凸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动部包括第一止动部和第二止动部,所述第一止动部用于限制移动框架在第一作用力的中心部分的延长线上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止动部用于限制移动框架在第二作用力的中心部分的延长线上沿第二方向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限制机构包括第一止动部和第二止动部,所述第一止动部用于限制移动框架在第一作用力的中心部分的两侧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止动部用于限制移动框架在第二作用力的中心部分的两侧沿第二方向移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检测移动框架的关于第一方向的位置的第一位置检测器;和
用于检测移动框架的关于第二方向的位置的第二位置检测器。
8.一种透镜筒,包括:
筒体,其中容纳有透镜***;和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其设有用于校正透镜***的光轴的校正透镜,并使所述校正透镜沿与透镜***的光轴垂直的方向移动,其中:
所述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包括:
用于保持所述校正透镜的移动框架;
用于通过移动导向件在与校正透镜的光轴垂直的平面上可移动地支撑所述移动框架的支撑框架;
用于产生第一作用力以使移动框架沿与校正透镜的光轴垂直的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电致动器;
用于产生第二作用力以使移动框架沿与校正透镜的光轴垂直且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电致动器;和
用于限制移动框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并防止移动框架在限制位置处转动的操作限制机构。
9.一种用于校正透镜***中的图像模糊的摄像设备,包括:
具有筒体和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透镜筒,所述筒体中容纳透镜***,所述图像模糊校正设备设置有用于校正透镜***的图像模糊的校正透镜;和
设备本体,所述透镜筒安装在该设备本体上,其中:
所述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包括:
用于保持所述校正透镜的移动框架;
用于通过移动导向件在与校正透镜的光轴垂直的平面上可移动地支撑所述移动框架的支撑框架;
用于产生第一作用力以使移动框架沿与校正透镜的光轴垂直的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电致动器;
用于产生第二作用力以使移动框架沿与校正透镜的光轴垂直且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电致动器;和
用于限制移动框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并防止移动框架在限制位置处转动的操作限制机构。
CN200810008613.4A 2007-02-01 2008-02-01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透镜筒及摄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412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23474 2007-02-01
JP2007-023474 2007-02-01
JP2007023474A JP4483869B2 (ja) 2007-02-01 2007-02-01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1293A true CN101241293A (zh) 2008-08-13
CN101241293B CN101241293B (zh) 2011-03-16

Family

ID=39676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861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41293B (zh) 2007-02-01 2008-02-01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透镜筒及摄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783179B2 (zh)
JP (1) JP4483869B2 (zh)
CN (1) CN101241293B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3803A (zh) * 2009-05-21 2010-11-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稳定装置及具有该图像稳定装置的图像拾取装置
CN102004366A (zh) * 2009-09-02 2011-04-0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影像稳定模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02209933A (zh) * 2008-12-10 2011-10-05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具有防抖设备的照相机模块
CN101685187B (zh) * 2008-09-22 2013-03-27 富士能株式会社 透镜移动框及透镜装置
CN103238110A (zh) * 2010-09-07 2013-08-07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04793440A (zh) * 2009-08-21 2015-07-22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组件及相机
CN106959568A (zh) * 2015-12-22 2017-07-1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抖动校正装置
CN108603994A (zh) * 2015-11-30 2018-09-28 旭化成微电子株式会社 驱动装置、透镜单元、设备、校正方法以及程序
CN109143722A (zh) * 2017-06-19 2019-01-04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
CN109983677A (zh) * 2016-11-16 2019-07-0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致动器和照相机装置
CN110139013A (zh) * 2019-06-01 2019-08-16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和潜望式摄像头
CN110361825A (zh) * 2018-04-09 2019-10-22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0662998A (zh) * 2017-05-25 2020-01-07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摄像机用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112748507A (zh) * 2020-12-25 2021-05-04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照相机用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及电子设备
CN113225466A (zh) * 2017-09-27 2021-08-0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抖动校正装置及摄像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7580B (zh) * 2007-08-31 2010-08-25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装置
JP4991497B2 (ja) * 2007-11-28 2012-08-01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像ぶれ補正装置
KR101430963B1 (ko) * 2007-12-06 2014-09-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손떨림 보정장치를 구비한 촬영장치 및 광학계
KR101398470B1 (ko) * 2008-02-12 2014-06-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촬상 장치용 손떨림 보정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촬상 장치
US8041201B2 (en) * 2008-04-03 2011-10-18 Nokia Corporation Camera module having movable lens
KR101446777B1 (ko) * 2008-05-30 2014-10-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손떨림 보정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디지털 촬영장치
KR100935315B1 (ko) * 2008-06-09 2010-01-0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의 손떨림 보정장치
CN102165367B (zh) * 2008-09-29 2014-02-12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像抖动修正装置、摄像透镜单元和相机单元
JP5347193B2 (ja) * 2008-12-25 2013-11-20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防振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
WO2010082555A1 (ja) * 2009-01-14 2010-07-22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及び像振れ補正装置を備えた撮像ユニット
JP5294896B2 (ja) * 2009-01-19 2013-09-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撮像装置
JP5289994B2 (ja) * 2009-02-10 2013-09-11 株式会社シグマ 光学補正ユニット、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5093144B2 (ja) * 2009-02-19 2012-12-05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像ぶれ補正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撮像装置ならびに像ぶれ補正装置の検査方法
JP5090410B2 (ja) 2009-03-04 2012-12-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像振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撮像装置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
KR101575631B1 (ko) * 2009-03-17 2015-12-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손떨림 보정장치
TWI474041B (zh) * 2009-09-10 2015-02-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影像穩定模組、取像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491251B (zh) * 2009-12-30 2015-07-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相機模組
US8282398B2 (en) * 2010-04-30 2012-10-09 Digital Imaging Systems Gmbh Energy transfer via rolling elements of rolling-element bearings
TWI461825B (zh) * 2010-08-20 2014-11-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影像穩定模組及成像裝置
US8982464B2 (en) * 2010-10-22 2015-03-17 Tdk Taiwan Corporation Tilt-type anti-shake compensation structure for auto-focus module
US8711235B2 (en) * 2011-05-16 2014-04-29 Rpx Corporation Image stabilization
TWI529471B (zh) * 2011-05-20 2016-04-1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穩定模組及成像裝置
JP6103840B2 (ja) * 2011-07-28 2017-03-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補正光学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13083692A (ja) * 2011-10-06 2013-05-09 Sony Corp ぶ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5821120B2 (ja) * 2011-10-07 2015-11-24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防振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
JP2013125228A (ja) * 2011-12-16 2013-06-24 Canon Inc 像ブレ補正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光学機器、撮像装置
JP6057510B2 (ja) * 2011-12-16 2017-01-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光学機器、撮像装置
KR20130069406A (ko) 2011-12-16 2013-06-26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화상 흔들림 보정장치, 광학기기 및 촬상장치
JP5259851B1 (ja) * 2012-03-28 2013-08-0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位置制御装置
JP2013246416A (ja) * 2012-05-29 2013-12-09 Sony Corp 像ぶ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13246414A (ja) * 2012-05-29 2013-12-09 Sony Corp 像ぶ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KR101991719B1 (ko) * 2012-06-29 2019-06-2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JP6187933B2 (ja) * 2012-10-01 2017-08-30 鎌倉光機株式会社 像安定化装置
JP2014089325A (ja) * 2012-10-30 2014-05-15 Canon Inc 像振れ補正装置、光学機器、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108801B2 (ja) * 2012-12-06 2017-04-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補正光学装置、画像振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US9319574B2 (en) * 2013-06-10 2016-04-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amera lens assembly
JP6257187B2 (ja) * 2013-07-04 2018-01-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光学機器、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381205B2 (ja) * 2013-12-19 2018-08-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機器、撮像装置およびレンズ鏡筒
JP6558891B2 (ja) * 2013-12-19 2019-08-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405135B2 (ja) * 2014-06-30 2018-10-17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6396097B2 (ja) * 2014-06-30 2018-09-26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9709769B2 (en) * 2014-12-10 2017-07-18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Methods for optically aligning light collection components and optically aligned light collection systems thereof
JP6593990B2 (ja) * 2014-12-24 2019-10-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光学装置
USD783077S1 (en) * 2015-03-16 2017-04-04 Lg Electronics Inc. Vibration arrestor for compact camera
EP3088931A1 (en) 2015-04-30 2016-11-02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5629423A (zh) * 2016-01-26 2016-06-01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用于天文望远镜副镜位置控制的高精度五维调节机构
JP6869771B2 (ja) * 2017-03-30 2021-05-12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TWI693577B (zh) 2018-09-19 2020-05-11 聚晶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產生方法與電子裝置
WO2020112569A1 (en) * 2018-11-30 2020-06-04 Hutchinson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High density coil design and process
JP7328006B2 (ja) * 2019-05-28 2023-08-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機器
EP4303643A3 (en) 2020-01-22 2024-05-29 Tdk Taiwan Corp. Optical system
CN113259567B (zh) * 2021-05-20 2023-02-07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光学图像稳定化摄像装置
WO2023185437A1 (zh) * 2022-03-29 2023-10-05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19465A (ja) 1997-05-16 1998-12-04 Canon Inc レンズシフト装置
US6064827A (en) 1997-05-16 2000-05-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tabilizer
JP3854685B2 (ja) * 1997-05-21 2006-1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機器
JP3728094B2 (ja) * 1998-04-20 2005-1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ぶれ補正装置、光学機器、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影装置
JP2000267148A (ja) * 1999-03-17 2000-09-29 Canon Inc 可動レンズ保持装置、レンズ鏡筒および光学機器
JP2000330154A (ja) * 1999-05-19 2000-11-30 Canon Inc 像振れ補正装置
JP2000330155A (ja) * 1999-05-19 2000-11-30 Canon Inc 像振れ補正装置
US6415105B1 (en) * 1999-05-21 2002-07-02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tabilizer
JP2001228498A (ja) * 2000-02-17 2001-08-24 Asahi Optical Co Ltd 像ぶれ補正装置
JP3969927B2 (ja) * 2000-04-06 2007-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撮影装置及び観察装置
JP2005241751A (ja) * 2004-02-24 2005-09-08 Pentax Corp ステージ装置及びこのステージ装置を利用したカメラの手振れ補正装置
JP4530691B2 (ja) * 2004-03-17 2010-08-25 Hoya株式会社 像ブレ補正装置
US7295770B2 (en) * 2004-04-20 2007-11-13 Pentax Corporation Anti-shake apparatus
JP4600754B2 (ja) * 2005-03-28 2010-12-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4764075B2 (ja) * 2005-06-20 2011-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ぶれ補正装置、該像ぶれ補正装置を備えたレンズ鏡筒
JP2007156351A (ja) 2005-12-08 2007-06-21 Sony Corp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Cited B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5187B (zh) * 2008-09-22 2013-03-27 富士能株式会社 透镜移动框及透镜装置
CN102209933A (zh) * 2008-12-10 2011-10-05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具有防抖设备的照相机模块
CN101893803B (zh) * 2009-05-21 2014-10-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稳定装置及具有该图像稳定装置的图像拾取装置
CN101893803A (zh) * 2009-05-21 2010-11-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稳定装置及具有该图像稳定装置的图像拾取装置
CN104793432A (zh) * 2009-08-21 2015-07-22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组件及相机
CN104793440A (zh) * 2009-08-21 2015-07-22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组件及相机
CN104793433A (zh) * 2009-08-21 2015-07-22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组件及相机
CN104793437A (zh) * 2009-08-21 2015-07-22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组件及相机
CN104793430A (zh) * 2009-08-21 2015-07-22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组件及相机
CN104793431A (zh) * 2009-08-21 2015-07-22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组件及相机
CN104793436A (zh) * 2009-08-21 2015-07-22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组件及相机
CN102004366A (zh) * 2009-09-02 2011-04-0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影像稳定模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02004366B (zh) * 2009-09-02 2013-11-0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影像稳定模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03238110B (zh) * 2010-09-07 2016-04-1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03238110A (zh) * 2010-09-07 2013-08-07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08603994A (zh) * 2015-11-30 2018-09-28 旭化成微电子株式会社 驱动装置、透镜单元、设备、校正方法以及程序
CN106959568A (zh) * 2015-12-22 2017-07-1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抖动校正装置
CN106959568B (zh) * 2015-12-22 2019-07-16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抖动校正装置
CN109983677A (zh) * 2016-11-16 2019-07-0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致动器和照相机装置
CN110662998A (zh) * 2017-05-25 2020-01-07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摄像机用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110662998B (zh) * 2017-05-25 2022-08-05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摄像机用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109143722A (zh) * 2017-06-19 2019-01-04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
CN113225466B (zh) * 2017-09-27 2022-09-2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抖动校正装置及摄像装置
CN113225466A (zh) * 2017-09-27 2021-08-0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抖动校正装置及摄像装置
CN110361825A (zh) * 2018-04-09 2019-10-22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0361825B (zh) * 2018-04-09 2024-03-29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0139013A (zh) * 2019-06-01 2019-08-16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和潜望式摄像头
CN112748507A (zh) * 2020-12-25 2021-05-04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照相机用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483869B2 (ja) 2010-06-16
CN101241293B (zh) 2011-03-16
US7783179B2 (en) 2010-08-24
US20080187301A1 (en) 2008-08-07
JP2008191266A (ja) 2008-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41293B (zh)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透镜筒及摄像设备
CN1979254B (zh) 镜头装置和摄像设备
CN101772730B (zh) 照相机驱动装置
CN101142813B (zh) 成像装置
CN101377603B (zh) 图像模糊校正装置、镜筒和成像设备
CN100501503C (zh) 图像稳定器,透镜装置以及成像器装置
CN101013203A (zh) 透镜组件和成像装置
JP5689465B2 (ja) カメラ駆動装置
CN101726852B (zh) 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其抖动修正控制方法
CN103186010B (zh) 像抖动修正装置以及透镜驱动装置
CN102436118B (zh)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照相机
CN100427999C (zh) 图像稳定器的制造方法
JP2008134329A (ja)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WO2013168391A1 (ja) カメラ駆動装置
WO2014076957A1 (ja) カメラ駆動装置
JP4935308B2 (ja)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2008191267A (ja)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CN101634791B (zh) 图像模糊修正单元、镜筒装置和相机设备
CN101441385A (zh) 图像模糊校正装置、镜筒和成像设备
JP2008122532A (ja)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S61269572A (ja) 撮像光学装置
JP2008122530A (ja)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2009217051A (ja) カメラ装置及びレンズ鏡筒装置
CN207081926U (zh) 一种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
JP2009288332A (ja) 撮像装置、姿勢判別装置、レンズ鏡筒装置、姿勢判別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