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83365B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83365B
CN101083365B CN2007101082206A CN200710108220A CN101083365B CN 101083365 B CN101083365 B CN 101083365B CN 2007101082206 A CN2007101082206 A CN 2007101082206A CN 200710108220 A CN200710108220 A CN 200710108220A CN 101083365 B CN101083365 B CN 1010833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hell
mentioned
recess
lance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0822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83365A (zh
Inventor
末光佳史
酒卷一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Japan GK
TE Connectivit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833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33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833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33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1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 H01R13/4362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comprising a temporary and a final locking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4Securing in base or case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insulating parts having at least one resilient insulating 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即使通过使外壳薄壁化在上下方向谋求厚度薄、在左右方向谋求窄宽度,也能获得足够的触头保持力。电连接器(10)具有外壳(20)、触头、矛状块(40)和侧挡板(50)。外壳(20)具有前面(21a)、后面(21b)、上面(21c)、下面(21d)、左侧面(21e)和右侧面(21d),并且,具有从下面(21d)形成的凹部(24)。触头从后面侧朝向前面侧收存在外壳(20)的凹部(24)中。矛状块(40)从外壳(20)的下面侧***到凹部(24)中,通过使其向前方移动,由此,安装在外壳(20)中。侧挡板(50)从外壳(20)的下面侧***到凹部(24)中,安装在外壳(20)中,并且,按压固定矛状块(40)。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即使伴随厚度薄以及宽度窄而使外壳壁变薄也能获得足够的触头保持力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例如,在以电连接汽车用的电路基板和电线等为目的而使用的电连接器中,要求厚度薄以及宽度窄(窄间距)。此处,在这样的电连接器中,需要在外壳中形成多个用来收存触头的触头收存腔以及用来固定触头的外壳矛状件(ハウジングランス)。在形成触头收存腔和外壳矛状件时,一般和使用模具形成外壳同时进行。但是,伴随电连接器的厚度薄以及宽度窄的发展,利用以往的模具的成型来形成外壳矛状件很困难。因此,以往为了与厚度薄以及宽度窄对应,采用如下结构:不在外壳的嵌合面上设置相邻的触头收存腔间的极间壁,而通过成型来形成外壳。
但是,对于该结构来说,虽然利用使用模具的成型来形成外壳矛状件非常方便,但是因在嵌合面上不设置相邻的触头收存腔间的极间壁,故存在外壳的机械强度较低的问题。此外,在该电连接器中存在如下情况:需要从外部***工具对外壳矛状件进行操作,将暂时固定的触头从外壳中取出。此处,上述结构存在如下问题:因为在外壳的嵌合面上未设置相邻触头收存腔间的极间壁,故不能按照每个触头收存腔形成***工具的工具***孔,难以与窄间距化相结合地将解除工具的前端导入到指定的触头的位置,所以,外壳矛状件的解除操作中会产生故障。
另一方面,在形成外壳矛状件时,不与使用模具使外壳成形同时进行,设置与外壳分开的闩锁构件,由此,作为能将触头可靠地保持在各触头收存腔中的电连接器,例如,公知图14和图15所示的连接器(参照专利文献1)。图14是现有的电连接器分解立体图。图15是图14的电连接器组装后的状态的剖面图。
在图14和图15中,电连接器101具有外壳110、闩锁构件120、触头位置保证构件130和多个触头140。
如图14所示,外壳110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具有上下两列状的多个触头收存腔111。各触头收存腔111向外壳110的前后方向(图15的左右方向)延伸。在上下两列触头收存腔111间形成向左右方向(图15中的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且向外壳11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闩锁容纳插槽112。如图15所示,从外壳110的后方将各触头140收存在各触头收存腔111内。在各触头140上连接有电线W。
此外,如图14所示,闩锁构件120具有向触头收存腔111的列方向延伸的底部121。在底部121上设置从底部121向前方两列状地延伸的多个弹性臂122、123。闩锁构件120从外壳110的前方***到外壳110的闩锁容纳插槽112内。而且,在弹性臂122、123中的上侧的各弹性臂122上设置向上侧的各触头收存腔111内突出的卡止部122a。此外,在下侧的各弹性臂123上设置向下侧的各触头收存腔111内突出的卡止部123a。上侧的弹性臂122的卡止部122a一次性对收存在上侧的触头收存腔111内的触头140进行卡止,另一方面,如图15所示,下侧的弹性臂123的卡止部123a一次性对收存在下侧的触头收存腔111内的触头140进行卡止。此外,在上侧的弹性臂122的前端,形成与外壳110的前部内面111a卡合的槽口122b,在下侧的弹性臂123的前端形成与外壳110的前部内面111a卡合的槽口123b,这些槽口122b、123b与外壳110的前部内面111a卡合,由此,防止闩锁构件120从闩锁收存槽112中脱落。
此外,暂时从外壳110的后方将触头位置保证构件130卡止在外壳110的第一位置上,并使其从该第一位置向最终位置移动,进行正式卡止。图15示出触头位置保证构件130对外壳110进行正式卡止的状态。在该正式卡止状态下,触头位置保证构件130的上侧舌片131与利用上侧弹性臂122的卡止部122a一次性卡止的触头140的后部抵接,二次性对触头140进行卡止。此外,在正式卡止状态下,触头位置保证构件130的下侧舌片132与利用下侧弹性臂123的卡止部123a一次性卡止的触头140的后部抵接,二次性对触头140进行卡止。
若按照该电连接器101,设置与外壳110分开的闩锁构件120,由此,可以将触头140可靠地保持在各触头收存腔111中,并且,可以在外壳110的嵌合面上设置相邻的触头收存腔111间的极间壁,而外壳110的机械强度却不下降。而且,还可按照每个触头收存腔111形成工具***孔。
专利文献1特开平5-198331号公报
但是,图14以及图15所示的电连接器101存在以下问题。
即,在电连接器101中,容纳闩锁构件120的闩锁容纳插槽112设置在外壳110的上下两列的触头收存腔111间,闩锁构件120从外壳110的前方***到该闩锁收存槽112中,所以,不能在上下方向降低电连接器101的高度。假如在图14和图15所示的电连接器101的结构中使外壳壁变薄来谋求厚度变薄,则必须使闩锁构件120本身的形状小型化,难以形成将闩锁构件120恰当地保持在外壳110中的结构。因此,在图14和图15所示的电连接器101的结构中通过使外壳壁变薄来谋求厚度变薄时,存在不能恰当地保持闩锁构件120、得不到足够的触头保持力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通过使外壳壁变薄而在上下方向谋求厚度变薄、在左右方向上谋求窄宽度,也能获得足够的触头保持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外壳,其具有前后面、上下面以及左右侧面,并且,从上述下面形成凹部;触头,从后面侧朝向前面侧收存在该外壳的上述凹部中;矛状块(ランスブロツク),从下面侧收存在上述外壳的上述凹部中,对上述触头进行一次性卡止;侧挡板,从下面侧收存在上述外壳的上述凹部中,对上述触头进行二次性卡止,上述矛状块以从上述外壳的下面侧***上述凹部、并使其向前方移动而安装在上述外壳上的方式构成,上述侧挡板从上述外壳的下面侧***上述凹部,安装在上述外壳上,并且,对上述矛状块进行按压固定。
此外,本发明第二方面如第一方面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的上述凹部中至少一列状地收存上述触头,在上述外壳的嵌合面上,在与上述触头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匹配触头插过孔,在相邻的匹配触头插过孔间设置极间壁。
并且,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发明中,上述触头是阴触头。
若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电连接器,具有:外壳,其具有前后面、上下面以及左右侧面,并且,从上述下面形成凹部;触头,从后面侧朝向前面侧收存在该外壳的上述凹部中;矛状块,从下面侧收存在上述外壳的上述凹部中,对上述触头进行一次性卡止;侧挡板,从下面侧收存在上述外壳的上述凹部中,对上述触头进行二次性卡止,所以,从后面侧朝向前面侧收存在外壳的凹部中的触头被从外壳的下面收存在凹部中的矛状块一次性卡止,此外,被从下面收存在该凹部中的侧挡板二次性卡止,可提供一种使外壳薄壁化而在上下方向谋求厚度薄以及在左右方向谋求宽度窄时也可得到充分的触头保持力的电连接器。而且,上述矛状块从上述外壳的下面侧***到上述凹部中,使其向前方移动,由此,安装在上述外壳中,上述侧挡板从上述外壳的下面侧***上述凹部中,安装在上述外壳中,并且,对上述矛状块进行按压固定,所以,侧挡板固定矛状块,能够提供一种可获得强大的触头保持力的电连接器。
此外,若按照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电连接器,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电连接器中,在上述外壳的上述凹部中至少一列状地收存上述触头,在上述外壳的嵌合面上,在与上述触头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匹配触头插过孔,在相邻匹配触头插过孔间设置极间壁,所以,能够对应于各触头在外壳的嵌合面上形成工具***孔。因此,即使触头的排列窄间距化,也容易将解除工具的前端引导到指定的触头的位置,不会在外壳的解除操作中产生故障。
并且,若按照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电连接器,在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连接器中,上述触头是阴触头,所以,能够收存设置在匹配连接器上的阳触头。并且,一般地说,具备具有箱式接触部的阴触头的电连接器与具备阳触头的电连接器相比,实现厚度薄以及窄间距化是困难的,但是,通过使用第一以及第二方面的发明,即使将触头作成阴触头,也可以实现厚度薄以及窄间距化。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与匹配连接器嵌合后的电连接器组合体,(A)是从正面斜上方侧观察的立体图,(B)是从背面斜上方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2示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A)是从正面斜上方侧观察的立体图,(B)是从背面斜上方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3示出图2的电连接器,(A)是在里面从正面斜上方侧观察的立体图,(B)是在里面从背面斜上方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4是图2的电连接器的平面图。
图5示出在图2所示的电连接器中侧挡板暂时卡止的状态,(A)是沿图4的5A-5A线的剖面图,(B)是沿图4的5B-5B线的剖面图。
图6示出在图2所示的电连接器中侧挡板暂时卡止的状态,(A)是将矛状块的第一定位突起以及第二定位突起这二者剖开的剖面图,(B)是将矛状块的第二定位突起以及外壳的第一触头插过孔这二者剖开的剖面图,(C)是将矛状块的第三定位突起以及侧挡板的正式卡止突起这二者剖开的剖面图。
图7示出在图2所示的电连接器中侧挡板正式卡止的状态,(A)是沿图4的5A-5A线的剖面图,(B)是沿图4的5B-5B线的剖面图。
图8示出在图2所示的电连接器中侧挡板正式卡止的状态,(A)是将矛状块的第三定位突起以及外壳的第二触头插过孔这二者剖开的剖面图,(B)是将外壳的第一触头插过孔以及第二触头插过孔这二者剖开的剖面图,(C)是将矛状块的第三定位突起以及侧挡板的正式卡止突起这二者剖开的剖面图。
图9是从正面斜上方侧观察外壳、矛状块和侧挡板的立体图。
图10是从正面斜下方侧观察外壳、矛状块和侧挡板的立体图。
图11是从背面斜下方侧观察外壳、矛状块和侧挡板的立体图。
图12示出外壳,(A)是平面图,(B)是正面图,(C)是背面图。
图13示出图12的外壳,(A)是右侧面图,(C)底面图。
图14是现有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图14的电连接器组装完成状态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然后,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示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与匹配连接器嵌合后的电连接器组合体,(A)是从正面斜上方侧观察的立体图,(B)是从背面斜上方侧观察的立体图。图2示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A)是从正面斜上方侧观察的立体图,(B)是从背面斜上方侧观察的立体图。图3示出图2的电连接器,(A)是从正面斜上方侧观察里面的立体图,(B)是从背面斜上方侧观察里面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图2和图3所示的电连接器10与匹配连接器70嵌合,构成电连接器组合体1。这里,匹配连接器70安装在未图示的电路基板上,其具有:具有容纳连接器10的电连接器容纳凹部72的外壳71;安装在外壳71上的上下两列状的匹配触头74;以及安装在外壳71上的针对电路基板的固定工具75。匹配触头74由针状的阳触头构成。电连接器10在与匹配连接器70嵌合时,匹配触头74被收存在设置于电连接器10上的后述的阴型的第一触头61以及第二触头65中,并且,与其接触,连接在第一触头61以及第二触头65上的电线W与电路基板电连接。
然后,参照图2至图13说明电连接器10。图4是图2的电连接器10的平面图。图5示出在图2所示的电连接器10中侧挡板位于暂时卡止位置的状态,(A)是沿图4的5A-5A线的剖面图,(B)是沿图4的5B-5B线的剖面图。图6示出在图2所示的电连接器10中侧挡板位于暂时卡止位置的状态,(A)是矛状块的第一定位突起以及第二定位突起这二者的位置的剖面图,(B)是矛状块的第二定位突起以及外壳的第一触头插过孔这二者的位置的剖面图,(C)是矛状块的第三定位突起以及侧挡板的正式卡止突起这二者的位置的剖面图。图7示出在图2所示的电连接器10中侧挡板位于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A)是沿图4的5A-5A线的剖面图,(B)是沿图4的5B-5B线的剖面图。图8示出在图2所示的电连接器10中侧挡板位于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A)是矛状块的第三定位突起以及外壳的第二触头插过孔这二者的位置的剖面图,(B)是外壳的第一触头插过孔以及第二触头插过孔这二者的位置的剖面图,(C)是矛状块的第三定位突起以及侧挡板的正式卡止突起这二者的位置的剖面图。图9是从正面斜上方侧观察外壳、矛状块和侧挡板的立体图。图10是从正面斜下方侧观察外壳、矛状块和侧挡板的立体图。图11是从背面斜下方侧观察外壳、矛状块和侧挡板的立体图。图12示出外壳,(A)是平面图,(B)是正面图,(C)是背面图。图13示出图12的外壳,(A)是右侧面图,(C)底面图。
如图2和图3所示,电连接器10具有外壳20、以上下两列状收存在外壳20中的多个第一触头61以及第二触头65(参照图5和图7)、矛状块40和侧挡板50。以下,在图4中,将左侧作为“左侧”、右侧作为“右侧”,在图5(A)和图5(B)中,将左侧作为“前侧”、右侧作为“后侧”、上侧作为“上侧”、下侧作为“下侧”来说明。
这里,如图12和图13所示,外壳20形成为具有前面21a、后面21b、上面21c、下面21d、左侧面21e和右侧面21f的在左右方向延伸的长方体形状。使PBT等绝缘性树脂成形,由此,形成外壳20。如图1所示,电连接器10将前侧作为前端,与匹配连接器70进行嵌合,所以,外壳20的前面21a构成外壳20的嵌合面。并且,如图10和图11所示那样,在外壳20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从其下面21d朝向上方形成凹部24。在比外壳20的凹部24靠后的部分,分别形成在左右方向上以预定间距排列的上下两列状的第一触头插过孔22以及第二触头插过孔23。各第一触头插过孔22和第二触头插过孔23从外壳20的后面21b贯通到凹部24。此外,在比外壳20的凹部24靠前的部分,在分别与上下两列状的第一触头插过孔22和第二触头插过孔23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形成在左右方向上以预定间距排列的上下两列状的第一匹配触头插过孔22b和第二匹配触头插过孔23b。在各第一匹配触头插过孔22b和第二匹配触头插过孔23b的前端入口处形成用来使匹配触头74容易导入的倾斜面22c、23c。各第一匹配触头插过孔22b和第二匹配触头插过孔23b从外壳20的前面21a贯通到凹部24。各第一匹配触头插过孔22b和第二匹配触头插过孔23b从外壳20的前面21a贯通到凹部24,因为设置在分别与上下两列状的第一触头插过孔22和第二触头插过孔23对应的位置上,所以,在外壳20的嵌合面上,形成在分别与各第一触头61和第二触头65对应的位置上。而且,在外壳20的凹部24的前侧端设置将彼此相邻的第一匹配插过孔22b之间隔开的多个第一间隔壁22a。彼此相邻的第一间隔壁22a的间隔是可以收存第一触头61的间隔。此外,在外壳20的前面21a,在彼此相邻的第一触头插过孔22和彼此相邻的第二触头插过孔23间设置极间壁。而且,如图9、图10和图12(B)所示,在外壳20的前面21a,设置与各第一匹配触头插过孔22b对应的多个工具***孔33。此外,同样地,在外壳20的前面21a设置与各第二匹配触头插过孔22b对应的多个工具***孔34。
此外,如图6(A)和图13(B)所示,在外壳20的凹部24的上面,设置后述的矛状块40的第一定位突起46伸入的第一定位突起用凹部25a,如图6(A)、图6(B)和图11所示,在凹部24的前端面上,设置矛状块40的第二定位突起47伸入的多个第二定位突起用凹部25b。并且,如图4、图5(B)和图6(C)所示,以贯通到凹部24的方式,在外壳20的上面21c上形成矛状块40的第三定位突起44伸入的多个开口31,在面对这些开口31的第一间隔壁22a的上缘部分,形成第三定位突起44卡合的肩部25c。此外,在外壳20的左侧面21e以及右侧面21f分别形成矛状块40的卡止突起45a伸入的卡止突起用开口26。并且,如图2所示,在外壳20的左侧面21e和右侧面21f分别形成后述的侧挡板50的暂时卡止突起54伸入的暂时卡止突起用开口27a,如图6(C)和图10所示,在外壳20的凹部24的后端面形成多个凸部27b,侧挡板50的正式卡止突起55a从下方与其接触。进而,如图8(C)和图10所示,在外壳20的凹部24的后端面,在凸部27b的上方,侧挡板50的正式卡止突起55a伸入的狭缝28贯通到外壳20的后端面。
而且,在外壳20的上面21c上设置锁定片29,当与匹配连接器70嵌合时,用来锁定匹配连接器70,在锁定片29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设置锁定突起29a。此外,在外壳20的上面21c上设置用来保护该锁定片29的保护部30。此外,如图1(B)所示,在外壳20的左侧面21e以及右侧面21f上设置一对突起32,嵌入到形成在匹配连接器70上的槽73中。这些突起32嵌入到形成在匹配连接器70的槽73中,由此,具有限制电连接器10在上下方向摇动时该电连接器10的移动的功能。
其次,如图5(B)所示,各第一触头61从外壳20的后侧面通过上列的第一触头插过孔22收存在外壳20的凹部24。各第一触头61构成为阴触头,其具有:容纳匹配触头74并与匹配触头74接触的大致箱形的接触部62;以及从接触部62向后方延伸并与电线W连接的电线连接部63。在接触部62上设置与匹配触头74接触的弹性接触片62a。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压和弯曲加工来形成各第一触头61。
此外,如图5(A)所示,各第二触头65从外壳20的后侧面通过下列第一触头插过孔23收存外壳20的凹部24中。与第一触头61相同,各第二触头65构成为阴触头,其具有:容纳匹配触头74并与匹配触头74接触的大致箱形的接触部66;以及从接触部66向后方延伸并与电线W连接的电线连接部67。与第一触头61的接触部62相同,在接触部66上设置与匹配触头74接触的弹性接触片66a。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压和弯曲加工来形成各第二触头65。
此外,如图5至图8所示,矛状块40从下面侧***并收存在外壳20的凹部24中,对第一触头61和第二触头65进行一次性卡止。如图9至图11所示,该矛状块40具有以能够收存在外壳20的凹部24内的尺寸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底部41。使绝缘性的树脂成形,由此,形成矛状块40。在底部41上,设置以与外壳20的第二触头插过孔23和第二匹配触头插过孔23b相同的间距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矛状块贯通孔43。各矛状块贯通孔43的宽度是第二触头65可插过的宽度。在各矛状块贯通孔43上设置用来一次性卡止第二触头65的弹性矛状件43a。此外,在底部41的矛状块贯通孔43的上方设置多个第二间隔壁42,当将外壳矛状块40收存在凹部24中时,在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与设置在外壳20中的第一间隔壁22a对准。彼此相邻的第二隔板42的间隔是第一触头61可插过的间隔。在各彼此相邻的第二隔板42间设置用来一次性对第一触头61进行卡止的弹性矛状件42a。
此外,如图9所示,在彼此相邻的第二间隔壁42的上端设置连接两上端的第三定位突起44。第三定位突起44伸入到形成在外壳20的上面21c上的开口31,由此,进行矛状块40的左右方向的定位,并且,与形成在外壳20的第一间隔壁22a的上缘部分上的肩部25c抵接,由此,限制矛状块40向下方移动。此外,如图9和图10所示,在底部4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设置向后方延伸的一对弹性舌片45,如图2(A)和图2(B)所示,在各弹性舌片45的后端设置伸入到外壳20的卡止突起用开口26中的卡止突起45a。卡止突起45a伸入到外壳20的卡止突起用开口26中,由此,限制矛状块40的前后方向的移动。此外,在底部41的上面设置第一定位突起46,其伸入到设置于外壳20上的第一定位突起用凹部25a中。第一定位突起46伸入到第一定位突起用凹部25a中,由此,限制矛状块40向前方以及上方的移动。并且,在底部41的前面设置第二定位突起47,其伸入到设置在外壳20上的第二定位突起用凹部25b中。第二定位突起47伸入到第二定位突起用凹部25b中,由此,限制矛状块40的上下方向的移动。此外,如图6(B)和图11所示,在底部41的后面的下角边缘形成被侧挡板50的按压突起56按压的多个倾斜面48。
进而,如图5至图8所示,侧挡板50从下面侧***并收存在外壳20的凹部24中,对第一触头61和第二触头65进行二次性卡止。侧挡板50从图5和图6所示的暂时卡止位置移动到图7和图8所示的正式卡止位置。侧挡板50在处于正式卡止位置时对第一触头61和第二触头65进行二次性卡止。如9至图11所示,该侧挡板50具有以能够收存在外壳20的凹部24中的尺寸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底部51。使绝缘性树脂成形,由此,形成侧挡板50。在底部51上,设置以与外壳20的第二触头插过孔23和第二匹配触头插过孔23b相同的间距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侧挡板贯通孔53。各侧挡板贯通孔53的宽度是第二触头65可插过的宽度。此外,在底部51的侧挡板贯通孔53的上方设置多个第三间隔壁52,当将侧挡板50收存在外壳20的凹部24中时,在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与设置在外壳矛状块40上的第二隔板42对准。彼此相邻的第三间隔壁52的间隔是第一触头61可插过的间隔。
此外,如图2以及图9至图11所示,在底部5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设置一对暂时卡止突起54,其伸入到形成在外壳20上的暂时卡止突起用开口27a中。在图5和图6所示的暂时卡止位置上,各暂时卡止突起54与暂时卡止突起用开口27a的下端缘卡合,限制侧挡板50向下方移动。此外,在底部51的后面设置向后方突出的多个弹性部55,在各弹性部55上设置向后方突出的正式卡止突起55a。在图6(C)所示的暂时卡止位置上,各正式卡止突起55a从下方与外壳20的凸部27b抵接,限制侧挡板50向上方移动。此外,在图8(C)所示的正式卡止位置上,各正式卡止突起55a伸入到外壳20的狭缝28中,限制侧挡板50的上下方向的移动。此外,在底部51的前面形成多个按压突起56,当侧挡板50处于正式卡止位置时,按压设置在矛状块40上的倾斜面48。由此,侧挡板50将矛状块40向前方按压,使其固定在外壳20内。
然后,对电连接器10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9至图12所示的状态下,从外壳20的下面侧将矛状块40***并收存在外壳20的凹部24中。这时,从外壳20的下面侧将矛状块40***凹部24中,然后,使矛状块40向前方移动,由此,将矛状块40固定在外壳20中。在该固定时,如图6(A)所示,矛状块40的第一定位突起46伸入到外壳20的第一定位突起用凹部25a中,由此,限制矛状块40向前方以及上方移动。此外,如图6(A)所示,矛状块40的第二定位突起47伸入到外壳20的第二定位突起用凹部25b中,由此,限制矛状块40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并且,如图6(C)所示,矛状块40的第三定位突起44伸入到外壳20的开口31中,由此,进行矛状块40的左右方向的定位,并且,与形成在外壳20的第一间隔壁22a的上缘部分上的肩部25c抵接,由此,限制矛状块40向下方移动。此外,如图2(A)和图2(B)所示,矛状块40的卡止突起45a伸入到外壳20的卡止突起用开口26中,由此,限制矛状块40的前后方向的移动。
当将矛状块40收存在外壳20的凹部24中时,如图6(B)所示,矛状块40的第二间隔壁42在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与外壳20的第一间隔壁22a对准。此外,矛状块40的矛状块贯通孔43与外壳20的第二触头插过孔23以及第二匹配触头插过孔23b对准。
然后,从外壳20的下面侧将侧挡板50***到外壳20的凹部24中,使其位于图5和图6所示的暂时卡止位置。在该暂时卡止位置上,侧挡板50的暂时卡止突起54伸入到形成在外壳20上的暂时卡止突起用开口27a中,与暂时卡止突起用开口27a的下端缘卡合,限制侧挡板50向下方移动。此外,侧挡板50的正式卡止突起55a从下方与外壳20的凸部27b抵接,限制侧挡板50向上方移动。如图6(B)所示,在该侧挡板50的暂时卡止位置上,侧挡板50的第三间隔壁52在左右方向上与矛状块40的第二隔板42对准。此外,如图5(A)所示,侧挡板50的侧挡板贯通孔53与外壳20的第二触头插过孔23以及矛状块40的矛状块贯通孔43对准。
而且,如图5(B)所示,在侧挡板50的暂时卡止位置上,通过上列第一触头插过孔22、侧挡板50的第三间隔壁52间以及矛状块40的第二间隔壁42间,从外壳20的后方朝向前方将各第一触头61收存在外壳20的第一间隔壁22a间即凹部24中。于是,由矛状块40的弹性矛状件42a对各第一触头61进行一次性卡止。这时,与各第一匹配触头插过孔22b同轴地配置各第一触头61。
此外,如图5(A)所示,在侧挡板50的暂时卡止位置上,通过下列第二触头插过孔23以及侧挡板50的侧挡板贯通孔53,从外壳20的后方朝向前方将各第二触头65收存在矛状块40的矛状块贯通孔43即凹部24中。于是,矛状块40的弹性矛状件43a一次性卡止各第二触头65。这时,与各第二匹配触头插过孔23b同轴地配置各第二触头65。
然后,如图7所示,使侧挡板50进一步向上方移动,使其位于正式卡止位置。在该正式卡止位置上,如图8(C)所示,侧挡板50的正式卡止突起55a越过凸部27b伸入到外壳20的狭缝28中,限制侧挡板50的上下方向的移动。此外,侧挡板50的按压突起56按压矛状块40的倾斜面48,向前方按压矛状块40,使其固定在外壳20中。由此,侧挡板50收存在外壳20的凹部24中,安装在外壳20上。
而且,如图8(B)所示,在侧挡板50的正式卡止位置上,侧挡板50的第三间隔壁52与矛状块40的第二间隔壁42在上下方向对准,并且,如图7(B)所示,第三间隔壁52的下方的底部51的前端面对第一触头61进行二次性卡止,防止第一触头61脱落。此外,同时如图8(B)所示,侧挡板50的侧挡板贯通孔53相对外壳20的第二触头插过孔23位于稍上方,如图7(A)所示,侧挡板贯通孔53的下方的底部51的前端面二次性卡止第二触头65,防止第二触头65脱落。
利用侧挡板50二次性卡止第一触头61和第二触头65,由此,电连接器10的组装结束。
并且,当将第一触头61或第二触头65从外壳20中取出时,首先,使侧挡板50移动到暂时卡止位置上,解除第一触头61和第二触头65的二次性卡止。接着,在该状态下,可以使暂时卡止解除工具(未图示)从外壳20的前方通过工具***孔33或34,解除弹性矛状件22a或弹性矛状件23a对第一触头61或第二触头65的一次性卡止。
若按照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0,由从外壳20的下面侧***到凹部24中的矛状块40对从后面侧朝向前面侧安装外壳20的凹部24上的第一触头61以及第二触头65进行一次性卡止。此外,由从下面侧收存在该凹部24中的侧挡板50二次性卡止第一触头61以及第二触头65。因此,可以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即使使外壳20薄壁化、在上下方向谋求厚度薄在左右方向谋求宽度窄,也可以得到足够的触头保持力。
而且,因为在外壳20的凹部24中收存与外壳20分开的矛状块40,所以,不需要通过与外壳20同时的成型来形成对第一触头61以及第二触头65进行一次性卡止用的外壳矛状件,可以在外壳20的前面(嵌合面)21a,在位于与第一触头61以及第二触头65对应的位置的相邻的第一匹配插过孔22b间以及相邻的第二匹配插过孔23b间设置极间壁。由此,可以与各第一触头61以及第二触头65对应地在外壳20的嵌合面形成工具***孔33、34。因此,即使第一触头61以及第二触头65排列窄间距化,也容易将暂时卡止解除工具的前端引导到指定的第一触头61以及第二触头65的位置,在弹性矛状件22a或弹性矛状件23a的解除操作中不会产生故障。
此外,矛状块40以从外壳20的下面侧***到凹部24中并通过使其向前方移动而将其安装在外壳20中的方式构成,从外壳20的下面侧将侧挡板50***到凹部24中,安装在外壳20中,并且,将矛状块40向前方按压,将其固定在外壳20中,所以,侧挡板50对外壳矛状块40进行固定,能够作成可得到更强的触头保持力的电连接器10。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收存在外壳20中的触头不一定配置成上下两列状,也可以是一列,也可以是三列以上,也可以是单数。
此外,收存在外壳20中的触头也可以不是阴触头,而是阳触头。

Claims (3)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外壳,其具有前后面、上下面以及左右侧面,并且,从上述下面形成凹部;触头,从后面侧朝向前面侧收存在该外壳的上述凹部中;矛状块,从下面侧收存在上述外壳的上述凹部中,对上述触头进行一次性卡止;侧挡板,从下面侧收存在上述外壳的上述凹部中,对上述触头进行二次性卡止,
上述矛状块以如下方式构成:从上述外壳的下面侧***到上述凹部中,使其向前方移动,由此,安装在上述外壳中,
上述侧挡板从上述外壳的下面侧***到上述凹部中,并安装在上述外壳中,并且,按压固定上述矛状块。
2.如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壳的上述凹部中至少以一列状收存上述触头,在上述外壳的前面即嵌合面上,在与上述触头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匹配触头插过孔,在相邻的匹配触头插过孔间设置极间壁。
3.如权利要求1或2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触头是阴触头。
CN2007101082206A 2006-06-02 2007-06-04 电连接器 Active CN1010833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55009A JP4828311B2 (ja) 2006-06-02 2006-06-02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6155009 2006-06-02
JP2006-155009 2006-06-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3365A CN101083365A (zh) 2007-12-05
CN101083365B true CN101083365B (zh) 2011-02-23

Family

ID=38650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082206A Active CN101083365B (zh) 2006-06-02 2007-06-04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470156B2 (zh)
JP (1) JP4828311B2 (zh)
CN (1) CN101083365B (zh)
DE (1) DE102007023882B4 (zh)
FR (1) FR2901922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17458B2 (ja) * 2008-01-29 2013-06-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924454B2 (ja) * 2008-01-29 2012-04-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102009052772B4 (de) * 2008-12-01 2014-02-1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Ein Verbinder
JP5238481B2 (ja) * 2008-12-26 2013-07-17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563241B2 (ja) * 2009-05-15 2014-07-30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電気コネクタ
JP5703139B2 (ja) * 2011-06-20 2015-04-15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Molex Incorporated コネクタ
US8721374B2 (en) * 2011-07-22 2014-05-13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951066B2 (en) 2011-07-22 2015-02-10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13187126A (ja) * 2012-03-09 2013-09-19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JP2013218822A (ja) * 2012-04-05 2013-10-24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組付け構造及びコネクタ組付け方法
DE102015214284B4 (de) * 2015-07-28 2017-03-30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mit vibrationsresistenter Kurzschlussbrücke und elektrische Steckverbindung
US9819111B2 (en) * 2016-02-12 2017-11-14 J.S.T. Corporation Connector with terminal carrier lock and individual TPA retention features
JP6393301B2 (ja) * 2016-10-11 2018-09-1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6861582B2 (ja) * 2017-06-14 2021-04-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7221811B (zh) * 2017-07-03 2023-06-02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合
EP3679631B1 (de) * 2017-09-07 2023-04-12 Hirschmann Automotive GmbH Steckverbinder mit verriegelungshaken zur festlegung seines kontaktträgers in seinem aussengehäuse
DE102017009623A1 (de) * 2017-10-17 2019-04-18 Kostal Kontakt Systeme Gmbh Steckverbinderteil
US11837808B2 (en) * 2018-12-28 2023-12-05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Board connector and device
JP7219166B2 (ja) * 2019-06-06 2023-02-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付き電線
JP7236032B2 (ja) * 2019-08-07 2023-03-0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44619A2 (en) * 1993-09-20 1995-03-22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uble securing a terminal within a connector
CN1111037A (zh) * 1994-02-28 1995-11-01 惠特克公司 连接器
CN1186359A (zh) * 1996-12-27 1998-07-0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构件
CN1466249A (zh) * 2002-06-24 2004-01-07 ס�ѵ�װ��ʽ���� 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CN1574481A (zh) * 2003-06-11 2005-02-0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63075A (ja) * 1985-05-16 1986-11-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JPH07114132B2 (ja) * 1990-05-16 1995-12-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503320B2 (ja) * 1991-04-04 1996-06-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二重ロック機構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US5181862A (en) 1991-07-29 1993-01-26 Amp Incorporated Diagnostic header assembly
JP3083070B2 (ja) * 1995-08-29 2000-09-0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二重係止コネクタ
JP3700823B2 (ja) * 1999-06-21 2005-09-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二重係止コネクタ及びそのスペーサ検知方法
JP4768136B2 (ja) * 2001-01-31 2011-09-07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52832B4 (de) * 2001-11-22 2006-11-30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Yokkaichi Anschlußpaßstück und Verfahren zum Ausbilden desselben
JP3851613B2 (ja) * 2003-03-07 2006-11-2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ホルダ付きコネクタ
JP2007188783A (ja) * 2006-01-13 2007-07-26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44619A2 (en) * 1993-09-20 1995-03-22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uble securing a terminal within a connector
CN1111037A (zh) * 1994-02-28 1995-11-01 惠特克公司 连接器
CN1186359A (zh) * 1996-12-27 1998-07-0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构件
CN1466249A (zh) * 2002-06-24 2004-01-07 ס�ѵ�װ��ʽ���� 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CN1574481A (zh) * 2003-06-11 2005-02-0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10-40994A 1998.02.1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R2901922A1 (fr) 2007-12-07
JP4828311B2 (ja) 2011-11-30
US20070281555A1 (en) 2007-12-06
JP2007324049A (ja) 2007-12-13
DE102007023882A1 (de) 2007-12-06
US7470156B2 (en) 2008-12-30
FR2901922B1 (fr) 2015-11-20
CN101083365A (zh) 2007-12-05
DE102007023882B4 (de) 2022-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83365B (zh) 电连接器
KR101025638B1 (ko) 커넥터
JP4665674B2 (ja) コネクタ
US7081017B2 (en) USB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1647157B (zh) 电气连接器
US7976323B2 (en) Stacked card connector
US7189088B2 (en) Card connector with anti-mismating device
EP152473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2265464B (zh) 电连接器
CN109962356A (zh) 电路基板用l型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US883420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ging plate
CN201018071Y (zh) 电连接器
US753415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housing
US7086895B1 (en) Card connector
US1029795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shielding shell with laterally extending spring tangs
CN101083366B (zh) 电连接器组合体
JP2014229463A (ja) コネクタ
CN101242046A (zh) 电连接器
JP2003151690A (ja) 高速伝送電気コネクタ
JP2019114361A (ja)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JP3998442B2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
JP4224236B2 (ja) コネクタ
JP7436315B2 (ja) コネクタ
JP7427167B2 (ja) コネクタ
US10971852B2 (en) Two connectors electro-mechanically joined by a busba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