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58375A - 纸张传送装置,图像扫描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纸张传送装置,图像扫描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58375A
CN101058375A CNA2007101013456A CN200710101345A CN101058375A CN 101058375 A CN101058375 A CN 101058375A CN A2007101013456 A CNA2007101013456 A CN A2007101013456A CN 200710101345 A CN200710101345 A CN 200710101345A CN 101058375 A CN101058375 A CN 1010583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delivery unit
band
belt conveyor
sheet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0134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58375B (zh
Inventor
佐川泰博
上田贤司
上田正之
渡濑浩之
冈本直之
石川喜邦
梶山博史
秋本民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1348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6396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2021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62117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01846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85135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583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83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583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83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belts or chains, e.g. between belts or chains
    • B65H5/021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belts or chains, e.g. between belts or chains by belts
    • B65H5/025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belts or chains, e.g. between belts or chains by belts between belts and rotary means, e.g. rollers, drums, cylinders or balls, forming a transport ni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36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29Transpor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88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py material, e.g. postcards, large copies, multi-layered materials, coloured sheet material
    • G03G15/6594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py material, e.g. postcards, large copies, multi-layered materials, coloured sheet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 or the thickness, e.g. endless for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 B65H2404/6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 B65H2404/61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and shaped for curvilinear transport pat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2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234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 G03G15/235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the image receiving member being preconditioned before transferring the second image, e.g. decurled, or the second image being formed with different operating parameters, e.g. a different fixing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367The feeding path segment where particular handling of the copy medium occurs, segments being adjacent and non-overlapping. Each segment is identified by the most downstream point in the segment, so that for instance the segment labelled "Fixing device" is referring to the path between the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405Registration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443Copy medium
    • G03G2215/00451Paper
    • G03G2215/00476Non-standard property
    • G03G2215/00481Thick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纸张传送装置包括构造成沿第一纸张传送方向传送纸张的第一传送单元;和第二传送单元,该第二传送单元设置在第一纸张传送方向上的第一传送单元的下游侧,并构造成沿与第一纸张传送方向不同的第二纸张传送方向传送由第一传送单元传送的纸张。至少第二传送单元用作具有保持和传送纸张的保持部的保持/传送单元,并包括沿在第一传送单元和第二传送单元之间延伸的纸张传送路径的外侧设置的移动/引导单元。该移动/引导单元朝向第二传送单元的保持部移动/引导纸张,并且沿与第一纸张传送方向垂直的纸张宽度方向以不连续的方式设置,以便在纸张宽度方向上接触纸张的至少一部分。

Description

纸张传送装置,图像扫描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纸张传送装置,诸如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印刷机、喷墨记录装置和扫描器的配备所述纸张传送装置的图像扫描设备;以及诸如组合至少上述两个功能的多功能***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为了减小包括诸如PPC(普通纸张复印机)和电子照相复印机的复印机、传真机、诸如激光束打印机,印刷机和喷墨记录装置的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整体尺寸,设置在其中的传送单元的尺寸也趋于减小。具体地,传送单元用于传送其上形成图像的介质或纸张式记录介质(以下称“纸张”)。纸张从纸张被堆叠的纸张存储单元或纸张堆叠单元传送到图像形成单元的主体单元(以下称“图像形成单元主体单元”)。下文中,纸张存储单元被作为用于存储纸张的单元的代表性实例进行说明。
而且,图像形成设备一般容纳各种纸张尺寸和纸张类型。例如,不同纸张尺寸和不同纸张类型的纸张被预先存储在多个纸张存储单元中。纸张从由用户选取的或由图像形成设备自动选取的纸张存储单元中馈送。在这种结构中,纸张存储单元占据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大量空间,因此,特别需要减小传送单元的尺寸。
一个途径是使纸张存储单元和图像形成单元之间的传送路径取决于这两个单元之间的位置关系在中途显著改变其方向(弯曲)。以减小被传送路径占据的空间。因此,为了在传送路径上以连续并且平滑的方式改变传送方向,传送路径配备具有弯曲形状的弯曲部。使该弯曲部具有相对小的曲率半径,因此通常在图像设备中使用的常规尺寸的记录纸张可以被传送。
图像形成设备中常规的纸张传送装置的实例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2004-338923(专利文献1)中被公开。如专利文献1的图6、7所示,用作纸张存储单元的纸张馈送盘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主体单元的下方。预定纸张尺寸和纸张类型的预定数量的纸张堆叠在纸张馈送盘中。在纸张馈送盘和图像形成单元主体单元之间设置纸张传送装置,用于从被选取的纸张馈送盘中沿大体水平的方向抽取纸张,并且沿向上方向朝向设置在上方的图像形成单元主体单元馈送被抽取的纸张。
在下面的说明中,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2004-338923的附图中的参考数字用圆括号表示。在纸张馈送盘(1)中的纸张(P)通过常规的FRR(馈送逆转辊)分离方法从堆叠的纸张中分离,并通过配备其上形成上引导板(8)和下引导板(7)的弯曲部的传送路径送到图像形成单元主体单元。该弯曲部用作包括上引导板(8)和下引导板(7)的“弯曲固定引导构件”。当纸张通过弯曲部时,纸张首先沿下引导板(7)传送。当纸张被进一步传送时,纸张受到上引导板(8)从上方的压制。纸张(P)由定位在下引导板(7)的出口端的弹性可变形引导片(6)传送并抵达一对传送辊(5)。在下文中,上引导板(8)和下引导板(7)被称为“弯曲固定引导构件”。
然而,在带有上述结构的纸张传送装置中,当传送具有高硬度的诸如纸板记录纸或信封的特别类型的纸张(P)时将产生下面的问题。即,当纸张(P)沿弯曲部弯曲并移动时,这种高硬度记录纸或特别纸张比诸如用于复印的普通纸张的常规纸张受到大得多的阻力。这是因为在传送路径中的弯曲部具有小的半径。结果,高硬度纸张(P)不能沿传送路径移动,造成卡纸故障或传送故障。因此,纸张馈送操作不能稳定进行。
上述操作的进一步细节将在下面说明。当纸张(P)在纸张传送方向上的前缘抵达配备上引导板(8)和下引导板(7)的弯曲固定引导构件时,包括前缘的前半张纸张(P)在其厚度方向上弯曲。因此,当高硬度纸张(P)被传送时,有一个大的力以大阻力阻碍纸张传送这样的方式阻挡这种弯曲动作。结果,高硬度纸张(P)的前缘可能不能抵达在下游侧的一对传送辊(5),使纸张(P)仅由上游侧的一对辊(2a,2b)传送。然而,当纸张(P)被弯曲固定引导构件弯曲时,单独的一对辊(2a,2b)的传送力不足以克服由弯曲动作产生的阻力来传送高硬度的纸张(P)。结果,可能会导致下面的传送故障。具体地,因为高硬度纸张(P)的中心线与传送路径的中心线不一致,造成纸张(P)以倾斜的方式移动,或因为高硬度纸张(P)被卡在弯曲固定引导构件内并停止移动而发生卡纸。
因此,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2004-338923还公开了下面的纸张馈送装置。纸张被从第一传送构件送出并传送到第二传送构件,该第二传送构件设置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并且在第一传送构件的上方大体垂直。一对直线引导构件设置在第一传送构件和第二传送构件之间,并且纸张通过被这些直线引导构件引导而被传送。在该纸张馈送装置中,引导构件不具有弯曲形状而具有直线形状。因此,传送负荷可以保持在低水平。即,可以防止负荷突然升高,因此可以防止诸如卡纸或倾斜移动的传送故障。
也就是,根据上述纸张馈送装置,备传送的纸张不是仅在一个位置上造成变形(弯曲),而是在两个位置,即在传送方向上靠近直线引导构件的前后两端的位置造成变形。此外,直线引导构件以倾斜的方式设置成大体中间程度的角度,使纸张在前述两个位置以相同的数量弯曲。因此,传送负荷被防止突然升高。具体地,纸张通过在两个位置发生弯曲,即,当纸张从位于上游侧的一对辊朝向直线引导构件通过时,和当纸张从直线引导构件朝向处于下游侧的一对辊通过时发生弯曲而改变其行进方向。因此,与突然在一个位置发生弯曲相比,纸张在两个位置以较小的程度弯曲。因此,纸张的弯曲动作导致的阻力在两个位置的每一个位置上都能减小,因此而防止传送负荷突然升高。
下面说明另一类型的具有第一传送构件和第二传送构件的纸张馈送装置,其具有与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2004-338923大体相同的结构。该类型包括以倾斜方式设置在第一传送构件和第二传送构件之间的逆转引导构件。该逆转引导构件被构造成朝向第二传送构件移动(见例如专利文献2)。
在该纸张馈送装置中,当纸张的后缘接触逆转引导构件时,逆转引导构件沿大体与纸张的后缘一致的方向移动其位置。该移动可以吸收当纸张的后缘接触逆转引导构件时导致的振动。因此,可以减少拍击噪音。
另一类型的纸张馈送装置也已被公开。该纸张馈送装置包括多个用来存储纸张的纸张存储单元,并且每个纸张存储单元都配备传送路径和纸张传送单元。这些传送路径的末端汇成共同的传送路径。每个传送路径在其与共同传送路径汇合的末端都具有弯曲部。为存储高硬度纸张的纸张存储单元设置的至少一个传送路径具有第一弯曲部,该第一弯曲部具有比其它传送路径大的曲率半径(见例如专利文献3)。
因此,在该纸张馈送装置中,与普通纸张相比,使高硬度纸张弯曲得更缓和。高硬度纸张沿传送路径移动并通过具有大曲率半径的第一弯曲部,使其不会象通过具有小曲率半径的弯曲部的普通纸张弯曲得那样厉害。因此,可以在传送高硬度纸张时减小阻力,使纸张被传送到共同的传送路径而不会暂停或停止。
下面说明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中的纸张逆转单元。该纸张逆转单元包括一对逆转辊和用来传送/引导从该对逆转辊接收的纸张的逆转传送路径。该逆转传送路径包括用来改变传送纸张的方向的方向改变部。可旋转的辊设置在方向改变部内与纸张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使送入逆转传送路径的纸张可以在与该辊抵接的同时被送出(见例如专利文献4)。
根据该纸张逆转单元,当纸张在里面被传送时,可以确保纸张在方向改变部内的一部分抵触所述辊,并且通过纸张沿传送方向的移动使该辊旋转(跟随旋转)。因此,与常规的引导板相比,可以减小传送阻力。具体地,可以消除固定引导构件和移动纸张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同时在方向改变部改变纸张的传送方向。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2004-338923(pp.1-3,附图1-7)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2005-89008(pp.2-3,附图4,5)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H10-129883(pp.1-2,附图1)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2005-1771(pp.1-2,附图1)
然而,专利文献1公开的纸张传送装置仅设置用来引导被传送纸张的固定构件,因此不会消除作为移动物体的被传送纸张和固定引导构件之间的速度差。因此,不管引导构件的形状或位置,阻力都在阻碍纸张被传送的方向上产生,导致传送负荷。
也就是,该常规结构不足以防止传送故障或卡纸。虽然直线引导构件可以减小突然升高的传送负荷,但传送负荷仍然会产生。特别是当传送诸如纸板记录纸或信封的高硬度纸张时,传送故障或卡纸经常发生,并且由纸张的后缘产生的拍击噪音相当大。
而且,如专利文献2所述,逆转引导构件可以沿与接触逆转引导构件的纸张的后缘一致的方向移动其位置;然而,该逆转引导构件在改变纸张方向的方面仅用作固定引导构件。因此,与上面的叙述相似,该常规技术在改变纸张的方向/引导纸张时不会消除纸张和逆转引导构件之间的相对速度差,因此而产生传送负荷。特别是当传送诸如纸板记录纸或信封的高硬度纸张时,传送故障或卡纸经常发生,并且由纸张的后缘产生的拍击噪音相当大。
而且,如专利文献3所述,专用于高硬度纸张的具有大曲率半径的传送路径可以使通过其行进的纸张缓和地弯曲,以减小从传送路径施加到纸张上的传送阻力。然而,传送负荷仍然一定程度地产生。特别是当传送诸如纸板记录纸或信封的高硬度纸张时,传送故障或卡纸经常发生。
而且,如专利文献4所述,诸如辊的可运动构件设置在传送路径的方向改变部内的预定位置。因此,在传送纸张的过程中,当内部的辊支撑纸张的前缘和后缘之间的中部时,纸张和引导构件之间的摩擦阻力可以有效地减小。然而,在纸张被内部的辊支撑前后,也就是纸张与方向改变部外面的传送路径接触时,没有采取减少传送负荷的措施。而且,没有特别提到有关纸张被传送时纸张的前缘和后缘的动作的任何内容。特别是传送诸如纸板记录纸或信封的高硬度纸张时,传送故障或卡纸经常发生,并且由纸张的后缘产生的拍击噪音相当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纸张传送装置,配备该纸张传送装置的图像扫描设备和配备该纸张传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在这些设备中消除了上述一个或多个缺点。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纸张传送装置,该纸张传送装置包括构造成沿第一纸张传送方向传送纸张的第一传送单元;和第二传送单元,所述第二传送单元设置在第一纸张传送方向上的第一传送单元的下游侧,并构造成沿与第一纸张传送方向不同的第二纸张传送方向传送由第一传送单元传送的纸张;其中,在第一传送单元和第二传送单元中,至少第二传送单元用作具有保持和传送纸张的保持部的保持/传送单元,并包括沿在第一传送单元和第二传送单元之间延伸的纸张传送路径的外侧设置的移动/引导单元,所述移动/引导单元构造成朝向第二传送单元的保持部移动/引导纸张,以及所述移动/引导单元沿与第一纸张传送方向垂直的纸张宽度方向以不连续的方式设置,以在纸张宽度方向上接触纸张的至少一部分。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纸张传送装置,该纸张传送装置包括构造成沿第一纸张传送方向传送纸张的第一传送单元;和第二传送单元,所述第二传送单元设置在第一纸张传送方向上的第一传送单元的下游侧,并构造成沿与第一纸张传送方向不同的第二纸张传送方向传送由第一传送单元传送的纸张;其中,在第一传送单元和第二传送单元中,至少第二传送单元用作具有保持和传送纸张的保持部的保持/传送单元,其中所述保持/传送单元包括一对相互面对的构件,其中一个构件是构造成通过旋转向另一个构件传递驱动力的旋转传送驱动单元,另一个构件是沿第一传送单元和第二传送单元之间延伸的纸张传送路径的外侧设置的移动/引导单元,使所述移动/引导单元跟随旋转传送驱动单元的旋转而旋转,以便朝向保持部移动/引导纸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能够传送各种纸张类型的尺寸紧凑、空间节省,具有简单和低成本的结构,使用户能根据需求考虑性能和价格进行选择的纸张传送装置,配备所述纸张传送装置的图像扫描设备,和配备所述纸张传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附图说明
通过联系附图阅读下文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会更清楚,其中:
图1示意性地显示配备根据其中应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整体结构;
图2是图1所示的纸张传送装置和该纸张传送装置周围的纸张馈送盘架的示意图,更具体地,相关部件的放大剖视图显示在纸张的前缘抵达带传送单元时的操作状态;
图3是图2所示的纸张传送装置的相关部件的放大剖视图,显示在纸张的前缘即将到达第二传送单元的辊隙部前的操作状态;
图4是用来描述第一应用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相关部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用来描述表示在第一应用例中传送时间差别的测试结果的图表;
图6A-6C说明根据其中应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修改例,图6A说明带传送单元设置在第一传送单元中的实例,图6B说明带传送单元设置在第一和第二传送单元中的实例,图6C说明带传送单元与第一和第二传送单元分开设置的实例。
图7是根据其中应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相关部件和该纸张传送装置周围的纸张馈送盘架的剖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纸张传送装置的相关部件的放大剖视图,显示在纸张的前缘抵达带传送单元时的操作状态;
图9是图7所示纸张传送装置的相关部件的放大剖视图,显示在纸张的前缘即将到达第二传送单元的辊隙部前的操作状态;
图10是根据其中应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示意性放大剖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夹持辊和带传送单元周围的相关部件的立体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夹持辊和带传送单元周围的相关部件的立体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修改例和第六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带传送单元和传送引导构件周围的相关部件的立体图;
图14是根据第二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第一和第二传送单元周围的相关部件的立体图;
图15是显示根据第三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夹持辊、传送带和滑轮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相关部件的平面剖视图;
图16是显示根据第四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夹持辊、传送带和滑轮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相关部件的平面剖视图;
图17是显示根据第五修改例和第六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夹持辊、传送带和滑轮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相关部件的平面剖视图;
图18是显示根据第七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夹持辊、传送带和滑轮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相关部件的平面剖视图;
图19是从纸张传送方向看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带传送单元周围的相关部件的立体图;
图20是从传送引导构件后方看的图19所示的纸张传送装置的带传送单元周围的相关部件的立体图;
图21是大体从第一传送单元的纸张传送方向看的根据第十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带传送单元周围的相关部件的示意图;
图22A、22B是具有不同纸张传送路径的纸张传送装置的第一和第二传送单元的设置实例的示意前视图;
图2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和第六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驱动机构的示意立体图;
图24是图23所示的驱动机构的相关部件的示意前视图;
图25A是根据第二修改例的纸张馈送装置主体单元上的打开/关闭结构的示意立体图,图25B是打开/关闭引导构件为去除卡纸处于打开状态下的相关部件的示意剖视图;
图26是根据第十四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夹持辊和带传送单元周围的相关部件的立体图;
图27是从夹持辊一侧看的根据第十五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带单元周围的相关部件的立体图;
图28是从传送引导构件后方看的根据第十五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带单元周围的相关部件的立体图;
图29是从传送引导构件的后方看的带单元附接到传送引导构件上的状态下根据第十五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带单元周围的相关部件的立体图;
图30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中的第一和第二传送单元周围的相关部件的剖面图;
图31是从夹持辊一侧看的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带传送单元周围的立体图;
图32是从传送引导构件后方看的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带传送单元周围的立体图;
图33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第二传送单元周围的相关部件的剖面图;
图34是显示根据第十六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传送带的传送表面的形状的带传送单元的相关部件的立体图;
图35A是显示根据第十七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传送带的传送表面的形状的带传送单元的相关部件的立体图,图35B是图35A所示的带传送单元的上滑轮的中心轴的平面剖视图;
图36是显示根据第十八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传送带的传送表面的形状的带传送单元的相关部件的立体图;
图37是显示根据第十九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传送带的传送表面的形状的带传送单元的相关部件的立体图;
图38是显示根据第二十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传送带的传送表面的形状的带传送单元的相关部件的立体图;
图3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
图40是设置在根据第七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纸张传送装置的示意剖视图;
图41是根据第七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4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示意图;
图43是示意性地描绘根据第二十一修改例的扫描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面侧视图。
                          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下文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纸张传送装置和包括该纸张传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实施例、修改例、应用例进行说明。具有相同功能和形状的部件在整个说明书中用相同的参考数字标识,并删除冗余的说明。为了方便,不必说明的部件可能从附图上省略。从专利公告中引用的部件的参考数字放在圆括号中,以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参考数字区分。
(第一实施例)
图1-3显示其中应用本发明的纸张传送装置和包括该纸张传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第一实施例。图1显示作为根据其中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实例的复印机1的整体结构。
复印机1为黑白复印机,该复印机从原件表面扫描图像并将复制的图像形成到诸如记录纸、转印纸、纸张和OHP透明片的纸张型记录介质(以下简称“纸张”)上。复印机1包括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单元2、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单元2被安装在其上的纸张馈送装置3,以及附接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单元2上的原件扫描装置4。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单元2包括用来基于被扫描的原件图像进行预定的图像形成处理的图像形成部。纸张馈送装置3一次向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单元2提供一张纸张S。原件扫描装置4扫描原件图像并将原始图像信息发送至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单元2。
纸张排出盘9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单元2的上部,在原件扫描装置4下方形成空间。已经通过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单元2的纸张被排出到并堆叠在纸张排出盘9上。纸张传送路径R1(以下也简称“传送路径R1”)从纸张馈送装置3延伸至纸张排出盘9。在相对于大体水平方向的大体垂直方向上,大部分的传送路径R1在纸张馈送装置3和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单元2的上部之间延伸。包括成对的传送辊和成对的从动辊的各个纸张传送单元沿传送路径R1设置,纸张传送单元之间具有根据最小纸张S的尺寸确定的预定间隔。一些纸张传送单元被构造成保持(夹持)纸张S,以确保纸张S持续地沿传送路径R1传送。而且,纸张馈送装置3包括用来馈送/传送存储在纸张馈送装置3的纸张盘中的纸张S的纸张传送装置5。
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单元2内,光电导单元10和定影装置11作为用来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以这样的顺序从传送路径R1的上游侧向下游侧设置。当纸张S从传送路径R1的上游侧向下游侧传送时,光电导单元10将已经产生的色粉图像转印到纸张S上,并且定影装置11将转印的色粉图像定影到纸张S上。其上色粉图像被定影的纸张S被排出到设置在传送路径R1端部的纸张排出盘9上。
光电导单元10包括用作图像载体的单鼓式光电导体10A。光电导体10A由未图示的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单元2内的侧板支撑,以绕大体水平的轴旋转。光电导体10A具有预定直径的圆柱形和总体已知的结构。光电导体10A接收来自诸如电动机的驱动源的旋转驱动力,驱动源设置在光电导体10A一端,在光电导单元10的一侧或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单元2一侧。因此,光电导体10A沿图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稳定恒速地旋转。
在光电导体10A的周围,按箭头所示的方向以下面的顺序设置各个部件:显影装置12、转印装置13、光电导体清洁装置18、放电装置和充电装置14。在相应于光电导体10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的范围内,从上游到下游的各个位置有各个上述装置12-14的显影位置、转印位置、清洁位置、放电位置和充电位置。
在充电位置和显影位置之间有潜像形成位置。曝光装置47设置在从光电导体10A斜向下并稍微隔开的位置。在潜像形成位置,曝光装置47将预定的激光束照射到光电导体10A上,以在其上根据图像信息形成不可视的潜像。与光电导体10A按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同步,上述装置12-14和曝光装置47进行互相关连的操作,相互协作执行一系列的图像形成处理。
显影装置12具有适宜的总体已知的结构,包括通过使色粉微粒在显影装置12的表面上径向立起而产生色粉刷的显影辊。当形成在光电导体10A表面预定位置上的潜像根据光电导体10A的旋转而沿光电导体10A的周向方向运动并通过显影位置时,显影装置12使色粉刷顶端的色粉微粒粘附到潜像上。因此,不可视的潜像变成可视的黑白色粉图像。
转印装置13包括在大体垂直方向上相互隔开的两个支撑辊15、16和转印带17,转印带17是绕支撑辊15、16张紧的环带。转印装置13将色粉图像从光电导体10A的圆周表面转印到纸张S,并将其上转印了未定影色粉图像的纸张S传送到传送路径R1的下游侧。具体地,下支撑辊16的转印带17在其上回卷张紧的一部分压靠在光电导体10A的大体斜向下的右部,并且转印位置与光电导体10A的表面与转印带17相互接触的位置相对应。上支撑辊15设置在定影装置11进口的前面。
光电导体清洁装置18包括未图示的刮片构件和旋转刷中的一个或两个。刮片构件在其顶端具有抵靠光电导体10A上的清洁位置同时保持预定压力水平的刮片边缘。旋转刷接触清洁位置并使其跟随光电导体10A的旋转而旋转。光电导体清洁装置18除去转印操作后留在光电导体10A表面上的色粉或外来物。
放电装置主要由可以发射预定光强的光束的灯构成。该灯将用来放电的光束照射到放电位置,以中和通过放电位置的光电导体10A的充电表面。因此,放电装置初始化已经通过转印位置的光电导体10A的表面电势。
定影装置11包括具有作为热源的内置电热加热器的加热辊31和沿大体水平方向面对并压靠加热辊31的压力辊32。当加热辊31被未图示的诸如电动机的驱动源驱动旋转时,使与加热辊31接触的压力辊32跟随加热辊31的旋转而旋转。同时,使加热辊31和压力辊32相互接触的部分具有预定的加热温度和预定的压力,以用作将色粉图像定影到纸张上的辊隙。
在图1中,20为色粉存储容器,是存储未使用的/新的色粉的色粉罐。未图示的色粉传送路径从色粉存储容器20向显影装置12延伸。当显影装置12已经消耗其内提供的色粉并且发生色粉短缺时,新的补充色粉被从色粉存储容器20提供到显影装置12
纸张馈送装置3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单元2的下方,以使纸张尺寸可以自动或根据用户手动输入选取。纸张馈送装置3包括以多段设置在其中的用作纸张存储单元的多个纸张馈送盘51。每个纸张馈送盘51可以单独抽出到纸张馈送装置3的外部,以补充与该各别的纸张馈送盘51相对应的适当数量的纸张。各种纸张尺寸和以相对于纸张传送方向垂直/水平的方向取向的不同类型的纸张S堆叠/存储在纸张馈送盘51中。
原件扫描装置4包括用作原件扫描装置4的框架的扫描装置主体单元4A。在扫描装置主体单元4A的顶部,曝光玻璃57跨越预定的范围设置。扫描单元容纳在扫描装置主体单元4A内,用于通过扫描曝光玻璃57的预定范围来光学扫描原件图像。扫描单元主要至少包括第一行进体53、第二行进体54、成像透镜55和诸如CCD的扫描传感器56。
原件扫描装置4包括压板盖58,压板盖58构造成在覆盖曝光玻璃57的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打开和关闭。压板盖58设置在扫描装置主体单元4A的顶表面。压板盖58具有比曝光玻璃57大的长/宽尺寸,并且它的一侧固定到扫描装置主体单元4A的顶表面以便自由地打开/关闭。
基于上述结构,复印机1的操作说明如下。首先,为了利用复印机1复制一份原件,用户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手工打开原件扫描装置4的压板盖58,在曝光玻璃57上放置/安放原件,然后手工使压板盖58置于关闭位置,使压板盖58从上方按压设置在曝光玻璃上的原件。因此,原件与曝光玻璃57紧密接触,以平面的方式展开,使原件表面可以被精确地扫描,并且原件被固定在曝光玻璃57上。
当用户按压初始设置在复印机1中的未图示的操作面板部分上的开始键时,原件扫描装置4的扫描操作立即开始,并且未图示的驱动机构使第一行进体53和第二行进体54行进。源于第一行进体53的光源的光束向原件照射;光束从原件表面反射并射向第二行进体54;光束然后被第二行进体54的发射镜反射;并且光束经由成像透镜55进入扫描传感器56。结果,原件的图像被扫描传感器56光电转换和扫描。
当按压开始键时,光电导单元10的光电导体10A开始旋转,并且基于被扫描的原件图像在光电导体10A上形成色粉图像的操作开始。具体地,当光电导体10A旋转时,光电导体10A圆周表面上的预定位置依次经过充电装置14、曝光装置47、显影装置12、转印装置13、光电导体清洁装置18和放电装置之间的各个位置。因此,光电导体10A上的预定位置被充电至预定的充电状态,潜像在其上产生,潜像被转换成可视色粉图像,色粉图像被转印到纸张S上,残留色粉被从光电导体10A上除去,以及充电状态被消除,因此以上述顺序完成一个操作循环。该循环被持续进行,直到色粉图像根据被形成的图像尺寸产生在光电导体10A旋转方向的圆周表面上预定尺寸的区域中。
当按压开始健时,一张纸张S从纸张馈送装置3中的与存储自动或手动选取类型的纸张S的纸张馈送段相对应的纸张馈送盘51内抽出,并且抽出的纸张S由附接到对应纸张馈送段的纸张传送装置5经由预定的纸张传送路径传送到传送路径R1。通过传送辊,该纸张S经过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单元2中的纸张传送路径R1沿大体垂直向上的方向传送,并且在纸张S的前缘抵靠一对阻挡辊21时暂停。
在进行手动纸张馈送的情形下,纸张S被置放在旁路盘67上,并且通过为旁路盘67设置的纸张馈送辊67A的旋转而被该辊送出。当多张纸张S堆叠/置放在旁路盘67上时,分离辊67B、67C逐张分离纸张S。该纸张被传送到旁路纸张馈送路径R2,从旁路纸张馈送路径R2传送到传送路径R1,并在纸张S的前缘抵靠该对阻挡辊21时暂停。
该对阻挡辊21在与旋转的光电导体10A上的色粉图像的相对运动同步的精确时刻开始旋转,以将已暂停的纸张S送入转印位置。结果,色粉图像由转印装置13转印到纸张S上。
然后,通过用作传送路径R1的一部分的转印装置13的转印带17,其上转印未定影的黑白色粉图像的纸张S被传送到定影装置11。纸张S通过定影装置11的辊隙部。该辊隙部将预定的热量和压力施加到纸张S上,以使图像定影在纸张S上。带有定影图像的纸张S由切换爪34引导到延伸到纸张排出盘9的传送路径R1,由排出辊35-38排出到纸张排出盘9,并且堆叠在纸张排出盘9上。通过纸张排出盘9和原件扫描装置4之间面向设备前面的开口,用户可以取回堆叠在纸张排出盘9上的纸张S。
当通过用户输入选择双面复印模式时,带有定影在其一面的图像的纸张S被切换爪34引导以向纸张逆转装置42传送。设置在纸张逆转装置42内的多个辊66和未图示的引导构件将纸张S沿逆转传送路径R3向后并向前传送纸张S以翻转纸张S的两面。然后,纸张S通过该对阻挡辊21从光电导单元10前面的位置往回传送到纸张传送路径R1。纸张S沿传送路径R1向上传送并被再次引导到转印位置,这一次,图像在该转印位置转印并定影到纸张S的反面。最后,纸张S由排出辊35-38排出到纸张排出盘9。
下文将给出对于根据其中应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的特征的说明。
如图2和3所示,纸张传送装置5从堆叠/存储在图1所示的纸张馈送装置3中预定段(本实例中为下段)的纸张馈送盘51中的一堆纸张S中抽出一张纸张S,改变被抽出纸张S的纸张传送方向,并且大体垂直向上地将纸张S传送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单元2。
纸张传送装置5主要包括用于传送纸张S的第一传送单元6、第二传送单元7和形成在第一传送单元6和第二传送单元7之间的第一传送路径A,第二传送单元7设置在纸张传送方向上第一传送单元6的下游侧,用以沿与第一传送单元6不同的纸张传送方向传送从第一传送单元6接收的纸张S。
在纸张传送装置5中,第一传送单元6和第二传送单元7均用作利用一对旋转传送构件保持和传送纸张S的保持/传送单元。具体地,第一传送单元6包括两个相互面对设置的旋转传送构件,即馈送辊61和逆转辊62,并用作第一对旋转传送构件。第二传送单元7包括两个相互面对设置的旋转传送构件,即夹持辊81和绕辊式滑轮83和辊式滑轮84张紧的传送带82,并用作第二对旋转传送构件。第二对旋转传送构件的一个构件是配备传送带82的带传送单元8(移动/引导单元),用以向第二传送单元7的保持部(辊隙部)移动/引导(传送)纸张S,同时保持纸张S的前缘与传送带82接触。作为带传送单元8的传送带82上的带行进表面的传送表面82a沿第一传送路径A的外侧设置。
如上所述,包括馈送辊61和逆转辊62的第一对旋转传送构件的纸张传送方向与包括夹持辊81和传送带82的第二对旋转传送构件的纸张传送方向不同。具体地,第一对旋转传送构件的纸张传送方向大体水平并指向右斜上方的位置,而第二对旋转传送构件的纸张传送方向指向大体垂直向上的方向,如图2,3所示。因此,形成在第一传送单元6和第二传送单元7之间的第一传送路径A包括具有小曲率半径的弯曲部(曲率部),使第一传送路径A上的纸张传送方向突然变化。
下文给出对于第一和第二传送单元6、7的纸张传送方向的更具体的说明。如图4所示,相对于连接三点,即馈送辊61的旋转中心、逆转辊62的旋转中心以及馈送辊61和逆转辊62的保持部(也称作“辊隙部”)的连线,在第一传送单元6的辊隙部的中心正交的纸张传送方向大体水平。
相似地,相对于连接三点,即夹持辊81的旋转中心、辊式滑轮83的旋转中心以及夹持辊81和传送带82的保持部(也称作“辊隙部”)的连线,在第二传送单元7的辊隙部的中心正交的纸张传送方向大体垂直。
也就是,在第一传送单元6和第二传送单元7之间形成的纸张传送路径上,纸张传送方向发生变化。纸张传送路径包括在纸张S的厚度方向上限定被传送纸张S的取向的两个相对表面。当纸张S从第一传送单元6送出时,纸张S的前缘抵靠作为两个上述表面中的一个表面的传送引导表面。该传送引导表面至少从纸张S抵靠传送引导表面的位置开始沿纸张传送方向的长度方向朝向第二传送单元7的保持部持续恒定地在预定范围内移动。该传送引导表面对应于带传送单元8的传送带82上的带行进表面(传送表面82a)。由沿第一传送单元6的纸张传送方向的延伸线和沿第二传送单元7的纸张传送方向的延伸线围绕的区域称为内区域,其余的区域称为外区域(内侧和外侧分别指朝向内区域的近侧和朝向外区域的近侧)。作为用来传送纸张的平面带行进表面的传送带82的传送表面82a沿内区域的外缘设置,并大体与纸张传送方向交叉。
如图3、4所示,带传送单元8主要包括传送带82、辊式滑轮83和辊式滑轮84,辊式滑轮83和辊式滑轮84构成可旋转地保持传送带82的一对带保持旋转构件。
带传送单元8必须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即在传送表面82a的传送带82被辊式滑轮83和辊式滑轮84保持的部分之外的部分上,从第一传送单元6传送的纸张S的前缘抵靠(接触)传送带82的传送表面82a。如图4所示,带传送单元8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即辊式滑轮84的轴心(滑轮轴84a的中心)设置在逆转辊62的底边缘的上方和传送引导构件71的引导表面71a的下游端的顶点的下方。因此,纸张S的前缘与传送带82恒定适度地弹性移位/变形(当与纸张S碰撞时)的传送带82的腹部(即“有效传送部”)碰撞,使纸张S的前缘不会弹回。因此,确保纸张S的前缘保持与传送带82的传送表面82a(也称作“带传送表面82a”)抵接,因此可以获得下述效果。
如果带传送单元8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即纸张S的前缘可在传送带82被辊式滑轮83和辊式滑轮84保持(与其接触)的部分抵接(接触)传送带82,则将产生下面的问题。也就是说,传送带82被辊式滑轮83和辊式滑轮84保持的部分通常比传送带82的腹部硬,因此不会与所述腹部一样多地产生弹性移位/变形。因此,由于纸张S会从传送带82弹回,这种设置不利,因为在纸张S的前缘抵靠传送带82被辊式滑轮83和辊式滑轮84保持的部分时传送带82不会恒定适度地弹性移位/变形。这样的情形也适用于下述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修改例和应用例(以下也称作“这样的情形也适用于其它实例”)。
而且,如图4所示,带传送单元8必须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即从第一传送单元6传送的纸张S的前缘以锐角碰撞角θ逼近传送表面82a。通过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带传送单元8,纸张S的前缘恒定地抵接传送带82的腹部。因此,保证纸张S的前缘保持与传送表面82a抵接,因此可以获得下述的效果。
如果带传送单元8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即纸张S的前缘以大体垂直或直角碰撞角θ逼近传送表面82a,则纸张S的前缘可能以不规则的方式抵接传送表面82a。例如,纸张S可能会弯向与传送带82移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或从传送带82弹回。因此,这种设置不利(这样的情形适用于其它实例)。
纸张馈送装置3各段的每个纸张馈送盘51具有足够大的平面形状,以存储用于复印机1的最大尺寸的纸张S。各个纸张馈送盘51呈大体平箱状,具有上部开口和设置在底部用作纸张堆叠单元的底板50。在如图2所示的左侧的底板50的后端固定到由纸张馈送盘51支撑的水平轴50A上,以使底板50可以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自由转动,也就是,以便于前后枢轴转动(摆动)。在如图2所示的右侧的底板50的自由端可以在纸张馈送盘51内绕轴50A前后枢轴转动。
在纸张馈送盘51的底部具有预定形状的中空部。提升臂52设置在该中空部中。提升臂52的后端固定到水平轴52A上,使提升臂52可以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自由转动,即,以便于在中空部中前后枢轴转动。水平轴52A接收源于未图示的旋转驱动源的驱动力,致使水平轴52A沿任意方向旋转。当水平轴52A旋转时,引起提升臂52绕水平轴52A枢轴转动至预定的倾斜位置。因此,提升臂52的自由端向上推动底板50,使堆叠在底板50上的纸张S最上面的一个边缘保持在预定的高度。
如上所述,在纸张馈送盘51中,纸张S堆叠在底板50上并存储在其中。而且,如图2所示的右侧的底板50的自由端升高,使底板50倾斜并且堆叠在其上的纸张S被向上推。因此,即使纸张S逐张地馈出并且堆叠的纸张数减少,纸张S最上面的表面仍可以保持在预定的高度。
如上所述,纸张馈送盘51可以自由地附接/***到纸张馈送装置3的主体单元,并可以自由地从纸张馈送装置3的主体单元上拆卸/移去。具体地,纸张馈送盘51可以如图1所示被设置在纸张馈送装置3的主体单元中的***位置,以使纸张馈送可以进行。纸张馈送盘51可以向图1所示的前方抽出并从纸张馈送装置3的主体单元中拆卸至拆卸位置,以使纸张S可以被补给或纸张S可以用不同尺寸的纸张S替换。
即使在纸张馈送盘51被抽出的时候,至少第一传送单元6、第二传送单元7和设置在第一传送单元6与第二传送单元7之间的纸张传送路径仍保持在主体单元中。虽然此实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为体内排纸式(即,纸张排出盘9位于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单元内),通过设置移动/引导单元(带传送单元8),传送路径的曲率可以保持等于或小于常规技术的曲率。因此,图像形成设置的宽度不必增大,使体内排纸式的优点不会减少。
拾取辊60以这样的方式由构成设置在纸张馈送装置3的主体单元上的结构外形的外壳80可旋转地轴向支撑,即拾取辊60接触提升到预定高度的纸张S的最上表面。在沿拾取辊60抽取纸张S的方向的延长线上设置纸张馈送分离机构,用于从堆叠的纸张S分离一张纸张S并馈出被分离的纸张。在纸张馈送分离机构中,馈送辊61和逆转辊62以预定的压力水平相互接触,以在其间形成辊隙。
如图3详细地图示,拾取辊60可以为总体已知的辊,该辊整体固定到轴60a的周围,轴60a与未图示的芯杆整体形成,拾取辊60与轴60a一起被支撑以便自由旋转。或者,单向离合器(未图示)可以设置在轴60a和芯杆之间,并且被支撑的拾取辊60可以在非驱动时相对于轴60a自由旋转。拾取辊60的圆周部(包括其圆周表面)由诸如橡胶的柔软的高摩擦材料制成,相对于纸张S具有高摩擦系数,以通过接触纸张S而容易拾取纸张S。而且,为了增加摩擦阻力,拾取辊60的整个圆周表面上可以形成大体锯齿状的突起。
有多种纸张馈送方法用来从堆叠的纸张S分离一张纸张,以防止纸张的多张馈送(即防止一次送出多张纸张)。在此例中,采用返回分离方法的FRR纸张馈送方法。具体地,当两张或更更多张纸张S被拾取辊60拾取时,与馈送辊61接触的一张纸张从与逆转辊62接触的其它纸张分离。馈送辊61继续将与其接触的纸张沿纸张传送方向送出,同时逆转辊62沿与纸张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将其它纸张返回至堆叠纸张上的初始位置。而且,逆转辊62被构造成不阻碍由馈送辊61实施的纸张传送操作。
更具体地,作为纸张分离机构的采用FRR纸张馈送方法的纸张馈送分离机构包括馈送辊61和逆转辊62,馈送辊61沿纸张传送方向的向前方向旋转,馈送辊61通过经由转矩限制器接收沿逆转方向的旋转驱动力沿逆转方向旋转。馈送辊61接触从底板50馈出的最上面纸张S的顶面,同时,逆转辊62接触在馈送辊61下方的至少一张纸张S的底面。
馈送辊61可以为整体固定到轴61a周围的辊,轴61a与未图示的芯杆整体形成,馈送辊61与轴61a一起被支撑以便自由旋转。或者,馈送辊61可以用与拾取辊60相同的方式支撑。
与拾取辊60相似,馈送辊61的圆周部(包括其圆周表面)由诸如橡胶的柔软的高摩擦材料制成,相对于纸张S具有高摩擦系数,以通过接触纸张S沿纸张传送方向容易地传送纸张S。而且,为了增加摩擦阻力,馈送辊61的整个圆周表面上可以形成大体锯齿状的突起。
逆转辊62与未图示的芯杆整体形成,并与逆转辊驱动轴62a一起由外壳80支撑,以便通过经由转矩限制器接收旋转驱动力而自由旋转。
在FRR分离方法中,逆转辊62经由转矩限制器(未图示)接收与馈送辊61的旋转方向相反方向上的低水平转矩。因此,当逆转辊62与馈送辊61接触时,或者当一张纸张S进入馈送辊61和逆转辊62之间时,使逆转辊62跟随馈送辊61的旋转而旋转。即,转矩限制器的功能使逆转辊62在逆转辊驱动轴62a上滑动,因此逆转辊62沿纸张馈送方向的前进方向旋转,与馈送辊61相似。相反地,当逆转辊62与馈送辊61分离时,或当二张或更多张纸张S进入馈送辊61和逆转辊62之间时,逆转辊62沿相反方向旋转。因此,当超过一张纸张S进入馈送辊61和逆转辊62之间时,逆转辊62将与馈送辊61接触的最上面纸张S之外的纸张S,也就是与逆转辊62接触的纸张S向纸张传送方向的上游侧返回。因此,可以防止多纸张S馈送(一次馈送超过一张纸张S)。
因此,从逆转辊62作用到与其接触的纸张S上的传送力在逆转方向上足够大到将纸张S返回到堆叠纸张S上其初始的位置。然而,该传送力大体上比从馈送辊61作用到纸张S上用来沿前进方向传送纸张S的传送力小,因此不会阻碍馈送辊61沿前进方向传送纸张。因为这种结构,从馈送辊61作用到纸张S的传送力由于从逆转辊62作用到纸张S上的反向传送力而减小。
在图3中,65指连接到从设置在纸张馈送装置3的主体单元中的驱动源输出旋转驱动力的驱动轴的中间齿轮。中间齿轮65通过齿轮啮合或通过传送带将从纸张馈送装置3提供的旋转驱动力分配和传递到拾取辊60和馈送辊61,使其以预定的速度旋转。
在馈送辊61的斜上方位置,夹持辊81设置为构成第二传送单元7的第二对旋转传送构件的另一个旋转传送构件。夹持辊81由外壳80通过与夹持辊81整体形成的旋转驱动轴81a可旋转地支撑。与馈送辊61相似,夹持辊81的圆周部(包括其圆周表面)由诸如橡胶的柔软的高摩擦材料制成,相对于纸张S具有高摩擦系数,以通过接触纸张S沿纸张传送方向容易地传送纸张S。
滑轮83设置在夹持辊81近旁。滑轮83由外壳80可旋转地轴向支撑,沿水平方向面对夹持辊81,以便通过传送带82接触夹持辊81的圆周表面。
滑轮83与滑轮轴83a整体形成,并且与滑轮轴83a一起由外壳80可旋转地支撑。滑轮84设置在滑轮83的左斜下方的位置,并由外壳80可旋转地轴向支撑。滑轮84与滑轮轴84a整体形成,并且与滑轮轴84a一起由外壳80可旋转地支撑。滑轮83、84用作可旋转地保持传送带82的带保持旋转构件。每个滑轮轴83a、84a都为单根连续轴,并由诸如钢的金属材料制成。
带传送单元8的设置不限于前述的说明。带传送单元8可以如下设置。在图3等附图中,圆括号中的(79)指相对于外壳80打开和关闭的打开/关闭引导器,该打开/关闭引导器为纸张传送装置5的主体单元的一部分。打开/关闭引导器(79)构造成通过绕外壳80下方的支轴铰链(未图示)枢轴转动而打开和关闭,使传送带82可以从夹持辊81分离,使用户更容易解决第一传送路径A或大体向上延伸的垂直传送路径中的卡纸故障。
当纸张传送装置5配备打开/关闭引导器(79)时,滑轮83、滑轮84及其各自的滑轮轴83a、84a由打开/关闭引导器(79)可旋转地支撑。
如上所述,传送带82为绕滑轮83和滑轮84张紧的环带。滑轮83和滑轮84的轴间隔预定的距离。传送带82的在滑轮83和滑轮84之间的直线带行进表面(传送表面82a)设置在保证其被从第一传送单元6送出的纸张S的前缘接触的位置上。如上所述,绕滑轮83的圆周表面张紧的传送带82的圆周表面以预定的压力水平直接接触夹持辊81的圆周表面。传送带82接触夹持辊81的部分与保持部(辊隙部)相对应。更具体地,未图示的施力单元(例如下述的图20所示的弹簧92)被附接到用于支撑滑轮轴83a的未图示的承载构件或支撑构件(如下述的图20所示的带支撑构件86)。该施力单元将传送带82压靠在夹持辊81上。
传送带82由诸如橡胶的弹性材料制成。传送带82表面相对于被传送纸张S的摩擦系数被规定到预定的值。该摩擦系数由带自身的材料特性或通过用适当的工艺对表面进行处理而限定。具体地,所规定的摩擦系数保证作为传送表面82a的传送带82的表面将传送/推进力传递至与传送带82接触的纸张S的表面,使纸张面不会沿带表面滑动。
传送带82在垂直于纸张传送方向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带宽至少大体等于被传送的最大尺寸纸张的宽度。即,传送带82的带宽大体等于或宽于被传送的最大尺寸纸张的宽度。传送带82绕其张紧的滑轮83、84和面对/接触传送带82的夹持辊81在纸张宽度方向(轴向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等于或大于前述传送带82的带宽。因此,确保从第一传送单元6送出的纸张S的整个宽度接触传送带82,使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最大化。因此,可以最大化在传送方向上传送纸张S的传送/推进力,该力从沿纸张传送方向移动的传送带82恒定地传递到纸张S上。
通过未图示的诸如齿轮或传送带(例如图23、24所示的根据第四实施例的驱动机构22)的驱动力传递单元,专门设置来旋转夹持辊81的诸如电动机的未图示的旋转驱动源被连接到夹持辊81的旋转驱动轴81a。夹持辊81通过经由驱动力传递单元接收来自旋转驱动源的预定旋转速度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因此,夹持辊81用作驱动辊,与夹持辊81接触的传送带82用作从动带,使其跟随作为驱动辊的夹持辊81的旋转而运动;并且从带的里面支撑传送带82和夹持辊81之间的接触部的滑轮83用作从动辊,使其通过从动带(传送带82)而旋转。当然,滑轮84也用作从动辊,使其通过从动带(传送带82)而旋转。
如果不特别要求下面参照图23、24说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效果,驱动夹持辊81的驱动***可以从驱动机构22移去,以使夹持辊81作为从动侧,并且传送带82可以用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驱动。
如图2和3所示,传送引导构件70定位在纸张传送装置5的内部区域,包括沿大体向下方向***的纸张S与其接触的弯曲引导表面70a。传送引导构件71定位在纸张传送装置5的外部区域,包括与传送引导构件70一致的以内弯形状弯曲的引导表面71a。而且,传送引导构件71与传送引导构件70的引导表面70a以预定的间隔分隔开。传送引导构件70和71都固定到外壳80上。因此,通过传送引导构件70的引导表面70a、与传送引导构件70相面对的传送引导构件71的引导表面71a和传送带82的传送表面82a,第一传送路径A在第一传送单元6和第二传送单元7之间形成。
如图2和3所示,传送引导构件72沿从第二传送单元7大体向上延伸的垂直传送路径的外侧定位,包括以两者之间的预定间隔与引导表面70a相面对的垂直传送引导表面72a。传送引导构件73在馈送辊61和逆转辊62之间形成从纸张馈送盘51到保持部(辊隙部)的纸张传送路径,并形成引导纸张S进入辊隙部的入口。因此,由传送引导构件72的垂直传送引导表面72a和传送引导构件70的引导表面70a形成与纸张传送路径R1连通(连接到纸张传送路径R1)的垂直传送路径。传送引导构件70的弯曲表面(引导表面70a)在大体向下的方向上(朝向设置在外侧的传送引导构件70)***,位于连接第一传送单元6和第二传送单元7的辊隙部的连线的下方。***的程度被限定为使纸张S适度地弯曲,以确保纸张S的前缘到达传送表面82a。
如图1所示,纸张馈送装置3的上段的结构与常规技术相同。上述下段之间的区别为取代纸张传送装置5而采用纸张传送装置5’。纸张传送装置5’与纸张传送装置5的不同在于其采用取代第二传送单元7的第二传送单元7’。第二传送单元7’与第二传送单元7的不同在于第二对旋转传送构件仅包括夹持辊81和使其跟随夹持辊81的旋转而旋转的从动辊(实际与滑轮83的尺寸/形状相同)。上段的纸张馈送盘51以及纸张传送装置5’用于诸如普通纸的相对低硬度的纸张S,而不是用于诸如纸板或信封的相对高硬度的纸张S。
接下来,说明从纸张馈送装置3的预定段馈送纸张的操作和连同纸张馈送操作一起开始的纸张传送装置5的传送操作。
如图2所示,堆叠在底板50上的纸张S通过提升臂52的枢轴转动/提升运动而升高,使最上面的表面处在预定的高度。首先,拾取辊60旋转以抽取最上面的纸张S,并将其送至包括馈送辊61和逆转辊62的纸张馈送分离机构。在纸张馈送分离机构,馈送辊61和逆转辊62相互协作,仅将最上面纸张从其它纸张中分离。被分离的纸张S传送到纸张传送路径的下游侧。如图2和3所示,当传送带82沿箭头所示的方向行进时,纸张S的前缘被引导和移动,同时与带传送表面82a保持接触。当纸张S的前缘抵达夹持辊81和传送带82之间的辊隙部时,夹持辊81和传送带82保持纸张S并将其进一步垂直向上传送,最后以垂直的方式送出纸张S。
更具体地,纸张S的前缘由馈送辊61和逆转辊62的辊隙部保持,从该辊隙部送出,然后抵达传送带82的带传送表面82a。如图3所示,当通过传送带82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运动而使传送表面82a沿纸张传送方向移动时,纸张S从其前缘开始逐渐弯曲。当纸张S进一步弯曲时,带传送表面82a和纸张S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即使纸张S为高硬度纸张,足够大的传送/推进力可以从带传送表面82a作用到纸张S的表面,以沿纸张传送方向传送纸张S。当高硬度纸张被传送并显著弯曲而产生传送阻力时,仅由第一传送单元6单独作用到纸张S上的传送/推进力不足以传送纸张S。这种不足可以由从带传送单元8作用到纸张S上的传送/推进力彻底地补偿。因此,至少可以防止第一传送单元6和第二传送单元7之间的纸张传送故障,使纸张S抵达第二传送单元7的辊隙部。
传送带82的传送表面82a持续延伸至第二传送单元7的辊隙部,因此确保与传送表面82a接触的纸张S的前缘平稳恒定地抵达保持部(辊隙部)。更具体地,使由第一传送单元6传送的高硬度纸张S被适度地弯曲,因此纸张S的前缘可靠地接触带传送表面82a。带传送表面82a向与其接触的纸张S的前缘施加主动的传送/引导效应。因此,纸张S接收来自带传送表面82a的用以沿纸张传送方向移动的第二传送/推进力。结果,使纸张S更进一步弯曲,以抵达第二传送单元7的保持部。
在纸张S的前缘抵达第二传送单元7后,纸张S由第一传送单元6和第二传送单元7保持和传送。因此,足够大的传送力从第一传送单元6和第二传送单元7作用到纸张S上。因此,可以继续以平稳的方式传送高硬度的纸张S。在纸张S的后缘从第一传送单元6分离后,纸张S可以不再接收来自第一传送单元6的传送力。然而,取决于纸张S如何接触第二传送单元7的保持部和后缘之间的带传送表面82a,该传送力损失由从带传送表面82a再次作用到纸张S上的传送/推进力补偿。而且,纸张S的弯曲逐渐减缓。因此,即使纸张S的后缘从第一传送单元6分离后,纸张S仍可以继续传送。因此,在纸张传送装置5中,不论纸张S的硬度,可以确保来自第一传送单元6的纸张S稳定地传送至第二传送单元7,然后传送至下游纸张传送路径。
如上所述,带传送单元8沿形成在第一传送单元6和第二传送单元7之间的第一传送路径A的外侧设置。带传送单元8用作向第二传送单元7移动/引导纸张S同时保持纸张S的前缘与带接触的移动/引导单元。
在该实例中,利用传送带82,作为移动/引导单元的带传送单元8也具有将纸张S的传送方向改变为朝向第二传送单元7的保持部(辊隙部)的方向的功能。
(第一应用例)
接下来,说明其中应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参考第一应用例(下文称为“第一应用例)。进行一次比较测试来比较根据其中应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复印机(表1中表示为“带方法”)和根据常规方法的复印机(表1中表示为“常规方法”)的纸张传送(纸张通过)性能。在RICOH生产的“imagio Neo 453”的部件中,仅纸张馈送装置被修改成用于该测试的“带方法”。用于“带方法”的经修改的纸张馈送装置基本上具有与图1-3所示的纸张传送装置5的纸张馈送装置3相同的结构和规格。对于“常规方法”,使用RICOH生产的“imagio Neo 453”,在此情形下包括具有常规纸张传送装置的纸张馈送装置(参照图1-3,常规纸张传送装置与图1中所示的纸张馈送装置3的常规纸张传送装置5’对应,其中辊式滑轮83是面对和接触夹持辊81的唯一的旋转传送构件,并且传送带82和辊式滑轮84被移去)。
带方法(包括常规方法)中用于该比较测试的的带传送单元8和***部件的细节说明如下。
传送带82的材料:三元乙丙橡胶((EPDM)
传送带82的硬度:JIS K6253 A型 40度
传送带82相对于纸张的摩擦系数:2.6
传送带82的厚度:1.5mm
滑轮83的直径:13mm
滑轮84的直径:7mm
滑轮83和滑轮84之间的间隔:13mm(滑轮轴83a和滑轮轴84a的轴线之间的距离)
传送带82的伸展系数:7%
辊60、61、62、81的直径:均为20mm
作为基本的测试条件,纸张的重量(公制基本重量)用来表示纸张的硬度(刚度)。在常温环境(23℃,相对湿度50%)下,六种类型的不同重量的纸张从与相同段对应的纸张馈送盘通过上述复印机。下面参照图4说明的其它测试条件也用来测试不同类型纸张之间传送时间的差异。显示传送时间差别的测试结果显示在图5中,并且表1显示基于图5所示的测试结果的纸张通过性能的概要。
参照图4,纸张馈送传感器88检测由拾取辊60拾取的纸张S的前缘,垂直传送传感器89检测由第二传送单元7(带方法)或一对夹持辊81和辊式滑轮83(常规方法)传送的纸张S的前缘。纸张馈送传感器88和垂直传送传感器89均为反射式光电传感器。
在带方法或常规方法中,设置纸张馈送传感器88和垂直传送传感器89的位置之间的传送路径长度(纸张传送距离)均为57mm。设置纸张馈送传感器88的位置与馈送辊61和逆转辊62之间的辊隙部之间的传送路径长度为10mm;馈送辊61和逆转辊62之间的辊隙部与第二传送单元7的辊隙部(带方法)之间或馈送辊61和逆转辊62之间的辊隙部与夹持辊81和辊式滑轮83之间的辊隙部(常规方法)之间的传送路径长度对两种方法均为38mm;以及第二传送单元7的辊隙部(带方法)与设置垂直传送传感器89的位置之间或夹持辊81和辊式滑轮83之间的辊隙部(常规方法)与设置垂直传送传感器89的位置之间的传送路径长度对两种方法均为9mm。因此,总传送路径长度对两种方法均为57mm。
纸张传送装置5的第一传送单元6和第二传送单元7之间的弯曲纸张传送路径(第一传送路径A)中心的曲率半径对带方法和常规方法均为20mm。
对于带方法和常规方法,对表示拾取辊60的拾取压力(纸张馈送压力)的两个不同的参数值,即1.1N和2.2N进行测试。驱动侧的馈送辊61和驱动侧的夹持辊81的线速度均为154mm/s。纸张S的前缘从纸张馈送传感器88传送到垂直传送传感器89与57mm的传送路径对应所需的时间用示波器对五种不同类型的纸张进行测量。表示不同类型的纸张的传送时间之间的差异的结果显示在图5的图表中。
图5中的测试结果说明,在常规方法中,如果纸张为256g/m2的基本重量或以上,则传送时间显著变化(变长)并且使纸张显著滑动。同时,在其中应用本发明的带方法中,即使纸张为256g/m2的基本重量或以上,传送时间也几乎不发生变化(不会变得同常规方法一样长),并且几乎不会使纸张滑动。而且,如果拾取压力减小,则传送力减弱。然而,在其中应用本发明的带方法中,即使拾取压力减小,传送力也不会受到同样大的影响。这意味着通过采用其中应用本发明的带方法,可以使拾取压力变得更小,因此,驱动电动机的功率可以减小。结果,装置可以做得紧凑。
表1基于图5所示的测试结果概括了纸张的传送性能。
在表1中,“公制基本重量”与每一平方米纸张的重量(克)相对应。通常,小公制基本重量的纸张为“轻纸”或“薄纸”,大公制基本重量的纸张为“重纸”或“厚纸”。
在表1显示的第一测试结果中,由○表示的“纸张通过性能良好”的意思是在纸张馈送传感器88已经打开并检测到纸张S的前缘后纸张S的前缘在预定的时间内抵达垂直传送传感器89。相反,由×表示的“纸张通过性能不合格”的意思是在纸张馈送传感器88已经打开并检测到纸张S的前缘后纸张S的前缘未在预定的时间内抵达垂直传送传感器89。
表1
  公制基本重量   常规方法   带方法
  80g/m2   ○   ○
  100g/m2   ○   ○
  170g/m2   ○   ○
  210g/m2   ○   ○
  256g/m2   ×   ○
  300g/m2   ×   ○
○:纸张通过良好
×:纸张通过不合格
在表1显示的第一测试结果中,如果纸张类型为256g/m2或更高的基本重量,在常规方法中的结果为“纸张通过性能不合格”,而在根据图1-4所示的其中应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带方法中,所有的结果都是“纸张通过性能良好”。
在此测试中通过对纸张通过/传送性能进行对比观察,发现在常规方法中,如果纸张类型为256g/m2或更高的基本重量,则纸张太硬而不能沿弯曲纸张传送路径弯曲。因此,纸张S的前缘因抵靠面对/接触夹持辊81的滑轮83(见图1-4)而被不利地折皱。
而且,用具有涂层表面和非涂层表面的256g/m2或更高基本重量的纸张进行测试,以观察是否造成纸张通过/传送性能的差别;然而,没有获得与表1所示的第一测试的结果不同的特别结果。
从在第一应用例中观察的测试结果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即,当通过第一传送路径A从第一传送单元6向带传送单元8的传送表面82a传送256g/m2或更高基本重量的高硬度纸张时,可以是下面的构造。具体地,因为高硬度纸张可以以直线方式传送,构成第一传送路径A的各个引导构件可以制成具有简化的形状,以减小传送负荷阻力,或各种引导构件可以完全省略。
因此,在专用于传送具有相对高硬度的纸张S的纸张传送装置中,必要的部件为第一传送单元6、第二传送单元7和带传送单元8(移动/引导单元),带传送单元8用来将纸张引导到第二传送单元7,同时保持纸张S的前缘与带传送单元8接触。带传送单元8沿形成在第一传送单元6和第二传送单元7之间的第一传送路径A(在此情形下引导构件是不必要的)的外侧设置。
由于上述理由,形成第一传送路径A的各个引导构件对于传送诸如普通纸(PPC)的具有相对低硬度的纸张S是必须的。与诸如纸板的高硬度纸张S的情形相比,由于这样的PPC纸张S不能以直线方式传送,必须要有第一传送路径A的各个引导构件来补偿向带传送单元8的传送表面82a引导纸张S中的该种缺陷。即,当纸张的硬度低时,该纸张以非直线方式移动。因此,为了帮助纸张S以直线方式移动,在第一传送路径A上的各个引导构件的引导表面需要具有合适的形状,以确保纸张S的前缘抵靠传送带82的传送表面82a的腹部。
这意味着纸张S的硬度越高(公制基本重量越大),设计构成具有相对小曲率半径的曲率部的纸张传送路径的各个引导构件的形状和位置的自由度就越大。
传送带82的材料不限于上述对比测试的材料;该材料可以是例如氯丁二烯橡胶,聚氨酯橡胶或硅橡胶。传送带82的橡胶硬度可以是JIS K6253 A型 40度-80度(JIS:日本工业标准)。
如上所述,利用图1-4所示的纸张传送装置5和包含该纸张传送装置的复印机1,可以提供结构紧凑并节省空间的纸张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具有简单和低成本的结构,并且能够传送各种纸张类型。该基本结构通过增加用绕包括第二传送单元的一个辊的常规的辊张紧的传送带构成的带传送单元8而制成,并且专用于带传送单元8的驱动源可以省略。因此,可以实现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具有简单因此成本低的结构的纸张传送装置。
在常规结构中,当传送高硬度类型的纸张时发生传送故障。该故障由于纸张接触传送引导构件70时产生的大传送阻力或由于第一传送单元6和第二传送单元7之间的第一传送路径A中的传送负荷造成,然而,根据其中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可以传送高硬度的纸张而不发生故障,因此能够传送各种纸张类型。也就是说,常规结构仅设置用于引导纸张的固定构件,因此不会消除作为移动体的被传送纸张和固定构件之间的速度差。结果总是产生传送阻力。然而,在根据其中应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和复印机1中,传送阻力可以大体完全消除,而且,纸张能通过主动施加沿下游方向移动纸张的传送/推进力而被引导(或者除第一传送单元6的传送力之外使第二传送单元7的传送力作用到纸张上,以克服第一传送单元6和第二传送单元7之间的第一传送路径A上的传送负荷并沿下游方向移动该纸张)。在纸张传送装置5中,纸张S和传送带82之间的摩擦阻力不会阻碍纸张S的传送;该摩擦阻力作为向纸张S施加传送/推进力的负向阻力。即,摩擦阻力不会阻碍纸张S的传送,而是转化成向纸张S施加传送/推进力的有益的负向阻力。
而且,在纸张S的传送方向上,当纸张S的前缘抵接传送带82的移动表面(传送表面)并然后由传送带82向前传送时,虽然根据纸张类型的硬度可能存在差异,但纸张S的前缘逐渐与传送带82的移动表面重叠。结果,纸张与带的移动表面接触的面积逐渐增大。因此,当该接触面积增大时,纸张和传送带82的移动表面之间的阻力增大。使沿传送方向移动纸张S的甚至更大的传送/推进力也可以从传送带82作用到纸张S上。而且,传送带82能够在朝向夹持辊81和传送带82之间的辊隙部的方向改变纸张S的方向。这种结构确保从传送带82的移动表面(传送表面)向纸张表面传递的传送/推进力稳步增加。
因此,即使纸张S具有高硬度,也可以克服该硬度和使纸张在其厚度方向上适当变形(弯曲),以确保纸张S沿下游方向朝向第二传送单元7的保持部稳定地传送。以这种方式,可以解决因纸张S高硬度的事实引起的传送故障的各种主要因素。因此,可以确保在纸张S的前缘抵达第二传送单元7的保持部后纸张S能够被稳定地传送。结果,纸张传送装置5能够传送各种纸张类型并获得极好的纸张传送性能。
(第一实施例的修改例)
图6A-6C显示其中应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修改例。
如图6A所示,在第一传送单元6中相互面对/接触的一对辊中的一个构件可以是带传送单元8。而且,如图6B所示,在第一传送单元6中相互面对/接触的一对辊中的一个构件和在第二传送单元7中相互面对/接触的一对辊中的一个构件可以分别是带传送单元8和带传送单元8’。而且,如图6C所示,分开、独立的带传送单元8能够设置为移动/引导单元,该移动/引导单元交替地用于设置在上游侧的第一传送单元6的一对辊中的一个构件或设置在下游侧的第二传送单元7的一对辊中的一个构件,并设置在第一传送单元6和第二传送单元7之间。
在图6A所示修改例和图6B底部的带传送单元8中,设置一个外径比逆转辊62的外径稍小的中间辊式滑轮(未图示)。逆转辊62在其轴向方向上被分解成串联式的结构,并且在保持逆转辊62的轴的外圆周上,中间辊式滑轮通过未图示的滚动轴承设置在被分解的逆转辊62内(在没有逆转辊62的位置)。中间辊式滑轮被设置成不影响逆转辊62的分离功能(用于返回纸张S的沿逆时针方向的旋转)。通过设置该中间辊式滑轮,传送带82能够沿顺时针方向移动/旋转,以将纸张S传送到传送路径下游侧的第二传送单元7或带传送单元8’上。传送带82比逆转辊62的圆周表面低一段,因此传送带82不形成馈送辊61和逆转辊62之间的辊隙部的一部分。因此,纸张S从馈送辊61和逆转辊62之间的辊隙部从其余纸张分离后,传送带82可以提供上述功能。
因此,在任何上述的修改例中,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第二实施例)
下文参照图7-9说明其中应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与图1-4所示的纸张传送装置5对应的元件/构件用相同的参考数字标识,并且省略或概括进行对其的说明。虽然没有特别提及,第二实施例中没有特别说明的纸张传送装置等的结构和操作与参照图1-4说明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一应用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相同。
图1-4所示的纸张传送装置5与图7-9所示的纸张传送装置5之间的主要区别如下。除了在第一传送单元6和第二传送单元7之间形成的作为第一纸张传送路径的第一传送路径A之外,还形成作为第二纸张传送路径的第二传送路径B。与第一传送路径A不同并与第一传送路径A分开的第二传送路径B从第二传送单元7的上游位置向第二传送单元7延伸。第一传送路径A和第二传送路径B在第二传送单元7的上游侧汇合,从而形成汇合的传送路径。作为第二传送单元7的一个构件的带传送单元8沿第一传送路径A和第二传送路径B的外侧设置。除了这些区别之外,图7-9所示的纸张传送装置5与图1-4所示的纸张传送装置5相同。
也就是,在带传送单元8中,作为一对辊式滑轮83、84的一个构件的传送带82绕其张紧的滑轮84由外壳80可旋转地轴向支撑,并设置在滑轮83的下方,两者之间存在间隔。因此,确保由第一传送单元6传送到第一传送路径A中的纸张S的前缘抵接传送带82的传送表面82a,并且不防碍由未图示的传送单元沿第二传送路径B传送的纸张S抵达第二传送单元7。
传送引导构件71与图1-4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其在图中所示的右侧上具有垂直传送引导表面71c。传送引导构件72与图1-4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其沿从上述垂直传送路径向下延伸的第二传送路径B的外侧设置。而且,垂直传送引导表面72a形成在传送引导构件72上,用以引导从第二传送路径B的上游侧传送的纸张S。
如上所述,第二传送路径B由传送引导构件71的垂直传送引导表面71c和面对垂直传送引导表面71c的传送引导构件72的垂直传送引导表面72a形成,两者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隔。
接下来,说明图7-9所示的纸张传送装置5的传送操作。纸张S从水平堆叠在纸张馈送盘51中的一叠纸张中抽出并传送。因此,第一传送单元6的纸张馈送分离机构中的纸张传送方向为大体水平方向。结果,纸张S朝向位于上方的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单元2的图像生成单元向上传送,因此,纸张S需要沿与大体水平的方向垂直的大体垂直向上的方向传送。
因此,如图8所示,纸张S在纸张馈送分离机构中逐张分离后,纸张S在被传送时适度弯曲以将传送阻力减到最小,然后纸张S的前缘抵接传送带82。
传送带82沿图8中箭头所示的大体垂直向上(大体径直向上)的方向运动。因此,如图9所示,抵接传送带82的纸张S的前缘被传送到夹持辊81和传送带82之间的保持部(辊隙部),然后由夹持辊81和传送带82在被保持在两者之间的同时沿大体径直向上的方向传送到下游侧。如上所述,传送/推进力从传送带82传递到纸张S,用于沿传送方向移动纸张S。而且,传送带82改变纸张S朝向夹持辊81和传送带82之间的辊隙部的方向。因此,即使高硬度的纸张S也能够稳定地传送,而不会产生传送故障。
如上所述,利用配备如图7-9所示的汇合的传送路径的纸张传送装置5,能够获得与图1-4所示的纸张传送装置5相同的效果。也就是,诸如纸板的高硬度纸张能够被稳定地传送,因此能够传送各种纸张类型,并能获得极好的传送性能。而且,第二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能够用作至少具有第一传送路径A和第二传送路径B的多传送路径的纸张传送装置,以便应用于更大范围的机器类型。
顺便提一下,第二实施例不限于包括常规的一对第二传送辊81、83的带传送单元8;如图6C中显示的第一实施例的修改例,带传送单元8可以设置成与该对第二传送辊81、83分开。
(第三实施例)
下文参照图10说明其中应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对应的元件/构件用相同的参考数字标识并且省略或概括进行对其的说明。虽然没有特别提及,第三实施例中没有特别说明的纸张传送装置等的结构和操作与参照图7-9说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相同。
如图10所示,当在被传送的同时弯曲的纸张S的后缘Se从传送引导构件71脱离时,弯曲纸张S的反作用力导致纸张S的后缘Se沿图10中所示的箭头b所示的方向运动,即导致拍击现象。特别是,如果纸张S为诸如纸板的硬纸(高刚度),则该反作用力更大,因此,由所述拍击现象导致的突发噪音成为问题。
具体地,在传送过程中,纸张S被保持在至少两个支撑点并被强制弯曲。当纸张S的后缘Se从作为一个支撑点的第一传送单元6的保持部或传送引导构件71脱离时,纸张S仅在前缘被支撑。因此,弯曲纸张S的弹性恢复力致使纸张S的后缘立即与传送表面82a碰撞。当纸张S的硬度越大时,该碰撞的冲击越大。因此,当纸张S的后缘Se被导致与传送带82碰撞时由于拍击现象产生的突发噪音不仅使用户不悦,而且还可能造成用户误以为发生故障。即,即使纸张S正在正常传送,不论纸张S是常用类型还是高硬度类型,上述突发噪音都可能给用户设备发生故障的错误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图10所示,在带传送单元8中,诸如张力辊85的接触构件不设置在传送带82的传送表面82a一侧。该张力辊85为传送带82绕其张紧的一对辊式滑轮83、84以及夹持辊81之外接触传送带82的构件。因此,部分传送表面82a被制成具有适当的弹性,使由于纸张S的后缘Se的拍击现象导致的冲击能够由于传送带82的弹性而被吸收。因此,即使在诸如纸板的高硬度纸张S正在传送的时候,纸张传送装置5也能保持静音。
在绕一对滑轮83、84张紧的传送带82的两个直线部中,张力辊85不设置在传送表面82a一侧,而是设置在相反的一侧并与传送带82的内周面接触。而且,张力辊85被轴向支撑,以便可从传送带82的内侧沿向外方向移动,并沿图10所示的向右方向由未图示的施力单元朝外压。因此,通过传送带82的运动使张力辊85旋转并接触传送带82的内周面,同时恒定地接收向外方向的预定压力,使传送带82保持固定的张力,不会在其圆周方向上松弛。
因此,在第三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中可以获得下面的优点。即,当纸张传送方向上的纸张S的前缘被第二传送单元7保持和传送时,纸张S的后缘Se脱离传送引导构件71的支撑,并使其与传送表面82a碰撞。然而,传送表面82a能够充分地弹性变形并沿图10中双点划线所示的碰撞方向变化其位置。因此,纸张S的后缘Se的拍击现象导致的冲击能够被吸收,并且能够减小由于冲击产生的噪音,因此在纸张传送装置5的操作过程中异常的噪音能够被减小和缓和。
如上所述,在第三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中,作为支撑传送带82的接触构件中的一个构件,张力辊85设置成在纸张S的后缘Se不与传送表面82a接触的位置与传送带82接触。当弯曲至规定程度的纸张S被传送并且纸张S的后缘Se从第一传送单元6的辊隙部或传送引导构件71中的任何一个上脱离时,该后缘Se与传送表面82a碰撞。然而,传送带82的发生该碰撞的部分弹性弯曲,足以吸收该碰撞的冲击。因此,能够减小由碰撞导致的突发噪音(拍击噪音)。即,当纸张S的后缘Se接触传送带82的传送表面82a时,接触构件(张力辊85)不阻碍传送带82在被纸张S的后缘Se接触的位置之处的变形动作。因此,传送带82在与纸张S的后缘Se接触传送带82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充分弯曲。
特别是,当诸如纸板的高硬度纸张S正被传送时,纸张传送方向上的纸张S的后缘Se与传送带82强烈碰撞,传送带82的弹性变形动作吸收并减轻由该碰撞导致的冲击,使冲击噪音被充分减小。
因此,由于传送纸张S时能够减小突发噪音,操作能够安静地进行,使不悦的噪音被抑制并且不会产生发生故障的误解。这样就产生纸张传送装置5的有益的可用性。
在传送纸张S的过程中,即使在纸张S的前缘首先接触传送带82的传送表面82a时不产生突发噪音,上述结构仍具有有益的效果。即,当传送带82弹性变形到一定程度时,可以防止纸张S的前缘从传送表面82a上回弹。代之以,纸张S的前缘轻柔地抵接传送表面82a并保持与传送表面82a接触。具体地,当由第一传送单元6传送的纸张S的前缘首先以倾斜碰撞角θ抵接沿纸张传送方向运动的传送带82的传送表面82a时,可以防止纸张S的前缘从传送表面82a回弹。更确切地,使纸张S的前缘跟随传送表面82a的运动方向并将其方向改变到传送带82的方向。
第三实施例不限于图10所示的实例,只要传送带能够以纸张传送装置5足够安静地操作这样的方式变形。例如,在绕以预定方式隔开的一对滑轮83、84张紧的传送带82的两个大体直线的带运动表面中,张力辊85不限于设置在与传送带82的传送侧面相对的直线表面即不面对第一传送单元6的侧面上。张力辊85可以设置在面对第一传送单元6的带运动表面上。也就是说,不论纸张S在其厚度方向上的硬度,纸张S的后缘总是接触带传送表面的大体相同的位置。因此,张力辊85被设置成在与纸张S的后缘接触带传送表面之处充分隔开的位置上与传送带82接触,以容许带发生变形。
在第三实施例中,张力辊85被设置在如上限定的位置,以从里施加压力来向外张紧传送带。相反,张力辊85也可以被设置成从带的外面施加压力来向内张紧传送带。
以这样的结构,除了向带施加张力的作用外,张力辊85还可以具有清洁带的圆周表面的作用。利用同时具有向带施加压力和清洁带传送表面的作用的这样的张力辊,带传送表面可以保持清洁状态,这样可以改进图像质量。而且,在上述限定的位置,张力辊和清洁辊可以分开设置,或可以仅设置主要用作清洁单元和顺便用作张力单元的清洁辊。
如上所述,参照图1-4和图7-10说明的纸张传送装置5的传送带82在纸张宽度方向Y具有至少大体等于被传送的最大尺寸纸张的宽度的宽度。也就是说,传送带82的带宽跨越纸张的整个宽度延伸,以大体等于或大于被传送的最大尺寸纸张的宽度。以其在纸张宽度方向Y(轴向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等于或大于前述的传送带82的宽度这样的方式,传送带82绕其张紧的滑轮83、84以及面对/接触传送带82的夹持辊81跨越纸张的整个宽度延伸。因此,确保从第一传送单元6送出的纸张S的整个宽度接触传送带82,使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能最大化。因此,可以最大化在传送方向上传送纸张S的传送/推进力,该力被从沿纸张传送方向运动的传送带82恒定地传递到纸张S。接下来,下文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A将参照图11、23和24进行说明。图23和24示意性地显示了用作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A中的第一传送单元6和第二传送单元7的纸张馈送驱动单元(纸张馈送驱动***)的驱动机构22。图11和24显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A中的第二传送单元7的带传送单元8A周围的状况。
图1-4和图7-10所示的纸张传送装置5和纸张传送装置5A之间的主要区别如下。在纸张传送装置5A中,用作保持/传送单元的第二传送单元7的驱动构件和从动构件之间的关系被清楚地限定。而且,采用带传送单元8A替代带传送单元8。包括传送带82的带传送单元8A的各个元件沿纸张宽度方向Y以不连续的方式(即以间隔的方式)设置,以便沿纸张宽度方向Y接触纸张S的各个部分(即不与整个纸张宽度接触)。除了这些差别,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A与图1-4和图7-10所示的纸张传送装置5相同。
具体地,在纸张传送装置5A的第二传送单元7中,辊隙部(保持部)由彼此面对的一对构件即夹持辊81和带传送单元8A形成。作为该对两个构件中的一个构件的夹持辊81是用作通过旋转传递驱动力的旋转传送驱动单元/旋转传送驱动构件。作为该对构件中的另一个构件的包括传送带82的带传送单元8A(移动/引导单元)沿形成在第一传送单元6和第二传送单元7之间的纸张传送路径(第一传送路径A)的外侧设置。传送带82直接接触夹持辊81,并且使其跟随夹持辊81的旋转而旋转。传送带82向第二传送单元7的辊隙部传送(移动/引导)纸张S,同时保持纸张S的前缘与传送带82接触。
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A与图1-4和图7-10所示的纸张传送装置5的区别如下。在图1-4和图7-10所示的纸张传送装置5中,传送带82的宽度等于或大于被传送的最大尺寸纸张的宽度,并且滑轮83、84和夹持辊81跨越整个纸张宽度方向Y而形成,使其尺寸等于或大于前述传送带82的带宽。代替这种结构,如图11所示,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A中,包括传送带82的带传送单元8A的元件沿纸张宽度方向Y以不连续的方式设置,以便在纸张宽度方向Y上接触纸张S前缘部的各个部分(该前缘部包括前缘,前缘周围的纸张表面,前缘处的角和边)。
夹持辊81包括在纸张宽度方向Y上沿旋转驱动轴81a以不连续的方式的串联结构固定/设置的多个旋转/传送构件。同时,在带传送单元8A中的传送带82和滑轮83、84被设置成面对多个夹持辊81中的至少一个夹持辊81(形成至少一对面对构件)。具体地,在图11所示的纸张传送装置5A中,用作保持/传送单元的第二传送单元7中具有沿旋转驱动轴81a设置的三个夹持辊81。一个传送带82被设置成面对三个夹持辊81中的中心一个夹持辊81,具有与中心夹持辊81大体相等的宽度。定位在纸张宽度方向Y上最外边缘的夹持辊81被设置成使其外边缘处在用于配备纸张传送装置5A的复印机1的最小尺寸纸张S的宽度(纸张宽度方向Y上的纸张尺寸)的范围内。
在图23中,为了方便说明纸张传送装置5A的驱动机构22,夹持辊81在旋转驱动轴81a的方向上故意以不规则的间隔设置。然而,实际上,夹持辊81理所当然地处在面对传送带82和滑轮83的等间隔的位置上。
如图23所示,驱动机构22主要包括下面的元件:作为唯一驱动源/驱动单元的步进电动机的纸张馈送电动机23;固定在纸张馈送电动机23的输出轴上的电动机齿轮24;与电动机齿轮24啮合的中间齿轮25;与中间齿轮25啮合并固定到馈送辊61的轴61a的一端的馈送辊驱动齿轮61B;与馈送辊驱动齿轮61B啮合的中间齿轮26;与中间齿轮26啮合并固定到夹持辊81的旋转驱动轴81a的一端的夹持辊驱动齿轮81A;固定到馈送辊61附近的轴61a的另一端的馈送辊齿轮61A;与馈送辊齿轮61A啮合的中间齿轮65;和与中间齿轮65啮合并固定到拾取辊60附近的轴60a的另一端的拾取辊齿轮60A。纸张馈送电动机23固定到外壳80上。中间齿轮25、26和65由外壳80可旋转地支撑。
如上所述,通过使第一传送路径A如第一应用例等所述具有相对小曲率半径的弯曲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A被构造成结构紧凑并且空间节省的装置。纸张馈送电动机23为设置来驱动第一传送单元6和第二传送单元7的唯一驱动源,也有助于减小装置的尺寸。
逆转辊62由包括例如从馈送辊61释放压力的螺线管的不同的***驱动。在图23中,62b指图1-4中未图示的转矩限制器。
在图1-4所示的实例中,仅简要说明了拾取辊60和馈送辊61之间的旋转/驱动关系。事实上,如图24的放大图所示,拾取辊60和馈送辊61各自的轴60a、61a通过拾取臂构件64连接。因此,对于拾取动作,未图示的螺线管和弹簧的组合使拾取辊60通过拾取臂构件64绕馈送辊61的轴61a枢轴转动/移动。
在实际的驱动机构22中,存在许多诸如齿轮和设置在纸张馈送电动机23和馈送辊61之间的正时带的驱动力传递构件。然而,为了清楚地显示夹持辊81作为旋转传送驱动构件,驱动机构22的实例在图23、24中仅示意性地示出。
驱动机构22也理所当然地可应用于参照图1-4和图7-10说明的纸张传送装置5及其随后说明的实施例和修改例。而且,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复印机1采用实际上与驱动机构22相同的驱动机构。
如果不特别要求上述效果,驱动夹持辊81的驱动***可以从驱动机构22中移去,以使夹持辊81作为从动侧,并且传送带82可以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驱动。
在图11所示的第四实施例中,使带传送单元8A的传送带82面对/接触在滑轮轴83a的纵向方向(轴向方向)的中心位置的夹持辊81。使与辊式滑轮83大体相同的从动辊面对/接触在中间夹持辊81两侧的夹持辊81。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使从动辊面对/接触在中心的夹持辊81,并且可以使带传送单元8A的两个传送带82面对/接触在中心夹持辊81两侧的夹持辊81。
(第一修改例)
图12显示第四实施例的第一修改例。第一修改例与图11、23和24所示的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A的区别如下。即,在根据第一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B中,具有为第二传送单元7的保持/传送单元中的所有相互面对的成对的构件设置的传送带82。更具体地,三个传送带82面对以两者之间大体相同的间隔设置的三个夹持辊81。带传送单元8A的三个传送带82中的每一个传送带82分别由固定到滑轮轴83a、84a的滑轮83、84以相同的方式可运动地保持/设置,面对三个夹持辊81中的每一个夹持辊81。除了这些区别之外,根据第一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B与与图11、23和24所示的纸张传送装置5A相同。
因此,基于第四实施例和第一修改例,通过对比性能和成本,用户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任何一种纸张传送装置5、5A或5B。理所当然,在成本方面,包括覆盖整个宽度方向的传送带82的纸张传送装置5最贵,而仅包括覆盖宽度方向的一部分的一个传送带82的纸张传送装置5A最便宜,以及包括覆盖宽度方向的三部分的三个传送带82的纸张传送装置5B次最便宜。包括覆盖整个宽度方向的传送带82的纸张传送装置5可以获得最佳的性能,通过对比性能和成本,用户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任何一种纸张传送装置5、5A或5B。
此外,根据第四实施例和第一修改例的带传送单元8A的传送带82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的压力压靠在驱动滑轮83的夹持辊81上,以便直接接触夹持辊81。因此,使传送带82跟随由驱动机构22驱动旋转的夹持辊81的旋转而旋转。与传送带82被驱动的情形相比,通过驱动夹持辊81,传送带82线速度的不规则性可以更加减小。因此,通过沿第一传送路径A的弯转(弯曲)部的外侧设置朝向第二传送单元7的保持部旋转的传送带82,可以获得下面的优点。即,可以增强在第一传送路径A的弯转部传送诸如纸板的相对硬的纸张的纸张传送性能。而且,通过使传送带82跟随面对/直接接触传送带82的夹持辊81的旋转而旋转,纸张S能够以稳定的线速度传送到第二传送单元7之外。
通过考虑下面的技术可以很容易理解这些优点/效果。通过驱动夹持辊81,夹持辊81的线速度由夹持辊81的外径和旋转速度确定。相反,为了驱动传送带82,通常必须驱动设置在传送带82内的辊式滑轮83(带驱动辊,主滑轮)。
在这种情形下,传送带82的线速度不是仅由设置在传送带82内的滑轮83的外径和旋转速度确定。该线速度还受到由于部件的不规则性导致的传送带82厚度的不规则性、由摩擦导致的传送带82的厚度变化,或传送带82和滑轮83之间的滑动动作的影响。因此,通过驱动夹持辊81而不是驱动传送带82可以更加减小传送带82的线速度的不规则性。
在图12所示的第一修改例中,带传送单元8A的传送带82设置在滑轮轴83a上以在长度方向(轴向方向)上面对/接触所有夹持辊81。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滑轮轴83a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边缘可以没有面对夹持辊81的传送带82(夹持辊81的数量不必与带传送单元8A或具有与辊式滑轮83大体相同的结构的从动轮的数量匹配)。
在这种情形下,所有带传送单元8A的滑轮83被固定到滑轮轴83a上。因此,当使中心带传送单元8A的滑轮通过中心带传送单元8A的传送带82跟随夹持辊81的旋转而旋转时,也使在两边缘的不面对/接触夹持辊81的其它带传送单元8A旋转。
虽然下面的示图未按顺序,但如图25A、25B所示,与典型的常规纸张馈送装置相似,在纸张馈送装置3的主体单元中,第二传送路径B可以被分解。具体地,用作打开/关闭单元的打开/关闭引导器(79)可以沿图25A、25B中箭头C、D所示的方向自由地打开和关闭。如图7-10所示,通过绕设置在装置体78底部的支轴铰链76枢轴转动,打开/关闭引导器(79)相对于容纳外壳80等的装置体78打开和关闭。利用这样的打开/关闭结构,可以移去堵塞在纸张馈送装置3中的纸张(卡纸)。
(第二修改例)
图13、14显示第四实施例的第二修改例。第二修改例与根据图12所示的第一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B的区别如下。即,采用了替代纸张传送装置5B的纸张传送装置5C。如图13、14所示,在纸张传送装置5C中,处于纸张S接触传送带82之处的传送表面82a从传送引导构件72的垂直传送引导表面72a向里突出到传送路径中。除了这些区别,第二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C与纸张传送装置5B相同。传送路径的里面指的是传送路径的中间部分(该点也适用于其它实例)。
如图13的详细图示,在纸张宽度方向Y上,在传送引导构件72的未设置传送带82之处的垂直传送引导表面72a上,具有向里突入纸张传送路径(从第二传送路径B连续向上垂直延伸的纸张传送路径)的传送引导肋72b。传送引导肋72b加强和保持传送引导构件72的形状。传送表面82a突入传送路径预定的突出量d(与该段的高度/尺寸对应),使绕滑轮83、84张紧而形成垂直表面的传送带82的一部分从传送引导肋72b稍微突出。利用此结构,当纸张S、特别是纸板纸(相对硬的纸张)从图24等所示的第一传送单元6传送时,纸张S可以沿朝向图24所示的右侧的方向弹性变形,使纸板纸的前缘可以被夹持/保持并传送到第二传送单元7的辊隙部。传送引导肋72b沿纸张宽度方向Y以两者之间预定的间隔设置,以取得下述优点/效果。在图13中,72c指传送引导构件72中的开口,该开口被设计来露出纸张传送路径里面(中间部分)的带传送单元8A的传送带82。
在参照图1-4和图7-10说明的纸张传送装置5中,传送带82接触纸张的整个宽度以传送纸张。然而,根据第四实施例和第一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A、5B仅接触部分纸张,因此具有较小的传送力。然而,在第二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C中,在传送带82的传送表面82a和在纸张宽度方向Y上设置的传送引导肋72b之间设置了段高d。因此,可以最小化传送引导肋72b和纸张S之间的摩擦作用。结果,传送装置5C可以具有大体与纸张传送装置5相等的传送力。
如果没有特别要求具有与纸张传送装置5大体相等的传送力,可以使段高d更小或与传送引导肋72b齐平。如果在传送引导构件72上不设置传送引导肋72b,段高d可以与垂直传送引导表面72a齐平。
理所当然,第二修改例的特征可以应用到第四实施例、第一修改例和下面说明的第五实施及其修改例。
根据第二修改例,纸张S接触传送带82的位置的传送表面82a从传送引导构件72的垂直传送引导表面72a向里突出到传送路径中,或传送表面82a大体与垂直传送引导表面72a齐平。因此,虽然与纸张传送装置5的宽传送带82相比纸张传送装置5C的传送带82窄并且因此成本低廉,但纸张传送装置5C可以具有与纸张传送装置5相同的纸张传送性能。
(第三修改例)
图15显示第四实施例的第三修改例。根据第三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D与根据图11所示的第四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A的区别如下。即,纸张传送装置5D包括替代滑轮83的滑轮83D。如图15所示,滑轮83D具有与其整体形成的环状突起100,该突起100大体绕其圆周表面的中心延伸。滑轮83D还具有从其圆周表面沿径向方向突出的凸缘101。纸张宽度方向Y上传送带82的带宽以及滑轮83D的滑轮宽度宽于纸张宽度方向Y上夹持辊81的辊宽。除了这些区别之外,根据第三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D与纸张传送装置5A相同。
在如图11所示的纸张传送装置5A中,传送带82具有与窄夹持辊81大体相等的宽度。在这样的结构中,必须防止传送带82在运动中发生位置偏移,以使传送带82严格地面对夹持辊81并且严格保持在夹持辊81和滑轮83之间。因此,在第三修改例中,突起100沿滑轮83D的圆周表面整体形成,以使自动定中心效果作用在传送带82上。因此,传送带82可以不发生位置偏移地旋转。
如图15所示,即使只有面对夹持辊81的滑轮83D具有自动定中心功能并且底部滑轮84具有大体平整的圆周表面而没有自动定中心功能,测试证明自动定中心效果仍可以作用在传送带82上。
根据第三修改例,可运动地保持带传送单元8A的传送带82的滑轮83D配备上述用于稳定传送带82的运动的自动定中心功能。因此,可以防止传送带82歪偏并且纸张传送能稳定地进行。而且,即使用户在移去卡纸时不经意触碰传送带82,凸缘101也将传送带82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以防止传送带82脱离滑轮83D。这种结构实现了确保传送带82不会脱离的高度可靠的纸张传送装置5D。
如上所述,传送带82利用滑轮83D的自动定中心效果防止从滑轮83D上脱离,因此,在第三修改例中,凸缘101不是必须的并且可以省略。
如果成本许可,底部滑轮84也可以配备与滑轮83D相同的定中心功能,以进一步确保防止传送带82的脱离。
理所当然,根据第三修改例的滑轮83D的特征可以应用到第四实施例、第一及第二修改例和下面说明的第五实施例及其修改例。
(第四修改例)
图16显示第四实施例的第四修改例。根据第四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E与根据如图11所示的第四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A的区别如下。即,纸张传送装置5E包括替代滑轮83的滑轮83E。如图16所示,滑轮83E是具有弧形圆周表面的凸面滑轮,所述弧形圆周表面带有围绕其本身的高中心部,并且滑轮83E还具有从其圆周表面沿径向方向突出的凸缘101。纸张宽度方向Y上的传送带82的带宽以及滑轮83E的滑轮宽度宽于纸张宽度方向Y上的夹持辊81的辊宽。除了这些区别之外,根据第四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E与纸张传送装置5A相同。
在如图11所示的纸张传送装置5A中,传送带82具有与窄夹持辊81大体相等的宽度。在这样的结构中,必须防止传送带82在运动中发生位置偏移,以使传送带82严格面对夹持辊81并且严格保持在夹持辊81和滑轮83之间。因此,在第四修改例中,滑轮83E为具有弧形圆周表面(弧形体)的凸面滑轮,将自动定中心效果作用在传送带82上。因此,传送带82可以不发生位置偏移地旋转。
如图16所示,与第三修改例相似,即使只有面对夹持辊81的滑轮83E具有自动定中心功能并且底部滑轮84具有大体平整的圆周表面而没有自动定中心功能,测试证明自动定中心效果仍可以作用在传送带82上。
根据第四修改例,可运动地保持带传送单元8A的传送带82的滑轮83E配备上述的用来稳定传送带82的运动的自动定中心功能。因此,可以防止传送带82歪偏并且纸张传送能稳定地进行。而且,即使用户在移去卡纸时不经意触碰传送带82,凸缘101也将传送带82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以防止传送带82脱离滑轮83E。这种结构实现了确保传送带82不会脱离的高度可靠的纸张传送装置5E。
如上所述,传送带82利用滑轮83E的自动定中心效果防止从滑轮83E上脱离,因此,在第四修改例中,凸缘101不是必须的且可以省略。
如果成本许可,底部滑轮84也可以配备与滑轮83E相同的定中心功能,以进一步确保防止传送带82的脱离。
理所当然,根据第四修改例的滑轮83E的特征可以应用到第四实施例、第一及第二修改例和下面说明的第五实施例及其修改例。
(第五修改例)
图17显示第四实施例的第五修改例。根据第五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F与根据如图11所示的第四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A的区别如下。即,纸张传送装置5F包括替代滑轮83的滑轮83F。如图17所示,纸张宽度方向Y上的传送带82的带宽以及滑轮83F的滑轮宽度窄于纸张宽度方向Y上的夹持辊81的辊宽。而且,凸缘101整体形成在滑轮83F的两个轮缘上。凸缘101的高度低于传送带82的厚度/高度。
更具体地,夹持辊81的辊宽比滑轮83F宽。整体形成在滑轮83F上的凸缘101的高度h1低于传送带82的厚度/高度h2。因此,在夹持辊81和凸缘101之间具有间隔尺寸d1的间隔。当h2>h1>d1满足时,可以防止传送带82脱离。而且,凸缘101不会干扰纸张S,因此可以防止损坏纸张S并且可以保持所需的纸张传送性能。
根据第五修改例,纸张宽度方向Y上的传送带82的带宽以及滑轮83F的滑轮宽度窄于纸张宽度方向Y上的夹持辊81的辊宽。而且,整体形成在可运动地保持传送带82的滑轮83F上的凸缘101的高度h1低于传送带82的厚度/高度h2。因此,可以防止滑轮83F的凸缘101接触纸张S,以防止损坏纸张S和传送带82的脱离。因此,能够实现高度可靠的纸张传送装置5F。
与第三和第四修改例相似,即使底部滑轮84具有大体平整的圆周表面,测试证明上述效果和接下来说明的效果可以在第五修改例并也可在下面说明的第六和第七修改例中取得。
(第六修改例)
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不限于包括如图17所示的滑轮83F的纸张传送装置5F;根据第六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包括通过从滑轮83F中移去下面的结构而形成的滑轮(未图示)。即,根据第六修改例的排除保持传送带82的滑轮83F的凸缘101的高度h1小于传送带82的厚度/高度h2的条件。
与根据第五修改例的滑轮83F相似,夹持辊81的辊宽比根据第六修改例的滑轮宽。该滑轮不具有绕其主体形成的突起,以及不具有在传送带82上作用自动定中心效果的完整的弧形体。然而,传送带82被保持在该滑轮的凸缘101和夹持辊81之间,因此,确保传送带82不会脱离。
根据第六修改例,凸缘101沿可运动地保持传送带82的滑轮的两个圆周轮缘设置,并且面对滑轮的夹持辊81的宽度宽于滑轮的宽度。传送带82被保持在滑轮的凸缘101和夹持辊81的圆周表面之间(完全被其包围),因此与第三和第四修改例相比,进一步确保传送带82不会脱离。因此,可以实现还要可靠的纸张传送装置。
(第七修改例)
图18显示作为第五实施例的修改例的第七修改例。根据第七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G与根据图17所示的第五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F的区别如下。即,纸张传送装置5G包括替代滑轮83F的滑轮83G。如图18所示,形成在两个圆周轮缘上的凸缘101从滑轮83G上省去。作为其替代,在滑轮83G的两个侧表面附近具有可旋转地设置在滑轮轴83a上因此可以与滑轮83G分开旋转的环状凸缘102。而且,凸缘102的高度小于传送带82的厚度/高度。
在凸缘102的两个外边缘表面上,挡环103设置在滑轮轴83a上以防止滑轮83G沿纸张宽度方向Y移动。
更具体地,窄于在纸张宽度方向Y上的夹持辊81的辊宽的滑轮83G以及凸缘102分开设置,并且凸缘102可旋转地支撑在滑轮轴83a上。因为有不同的半径,滑轮83G的圆周表面和每个凸缘102的圆周表面以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然而,当它们在滑轮轴83a上相互分开旋转时,即使传送带82偶尔接触凸缘102,由于不同的圆周速度传送带82不会磨损,因此进一步增强可靠性。
根据第七修改例,在纸张宽度方向Y上的传送带82的带宽以及滑轮83G的宽度小于纸张宽度方向Y上的夹持辊81的辊宽。而且,用于将传送带82保持在滑轮83G上的凸缘102的高度h1小于传送带82的厚度/高度h2。因此,可以防止凸缘102接触纸张S,以防止纸张S损坏,并且防止传送带82脱离。而且,即使传送带82偶尔接触凸缘102,由于不同的圆周速度传送带82不会被磨损。因此,与第五和第六修改例相比,可以实现更加高度可靠的纸张传送装置5G。
(第五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H将参照图19、20进行说明。纸张传送装置5H与图12所示的纸张传送装置5B的区别如下。即,纸张传送装置5H采用带传送单元8H替代具有分别由三对固定在同一滑轮轴83a、84a上的滑轮83、84可运动地保持的三个传送带82的带传送单元8A。这里有包括绕三对滑轮83、84张紧的多个传送带82(图19、20所示的实例中为三个)的多个(在第五实施例中为三个)带传送单元8H。三对滑轮83、84分别由沿纸张宽度方向Y以不连续的方向设置的分离的滑轮轴83b、84b可旋转地支撑,并构造成相互分开旋转。三对滑轮83、84都用诸如聚缩醛树脂的树脂材料制成。除了这些区别之外,纸张传送装置5H与纸张传送装置5B相同。
在纸张传送装置5H中,三个传送带82被构造成相互分开旋转的情况如下。如图19、20所示,纸张传送装置5H包括三个带传送单元8H、在每个带传送单元8H中用于松弛地支撑滑轮83的滑轮轴83b的轴支撑构件90,和弹簧(加压弹簧)92,其中弹簧92用作施力单元,用于以如图20所示的传送带82恒定地接触夹持辊81这样的方向按压包括在带传送单元8H中的带支撑构件86的后侧。
带传送单元8A和带传送单元8H之间的区别如下。带传送单元8A采用具有在其轴向方向上连续延伸的较长长度的滑轮轴83a、84a作为所有带传送单元8A共同的轴。,作为替代,带传送单元8H采用三个分离的在轴向方向具有较短长度的金属滑轮轴83b、84b。带支撑构件86设置来轴向固定/支撑滑轮轴83b、84b。
每个带支撑构件86都是用具有良好的滑润性、抗磨损性和耐用性的诸如聚缩醛树脂的树脂材料制成的单个部件,并因此而重量轻。在每个带支撑构件86的后壁,弹簧座86a与带支撑构件86整体形成,用于固定弹簧92的一端。在滑轮轴84b从带支撑构件86突出的6个部分附近设置未图示的挡环以阻止滑轮轴84b滑出。
轴支撑构件90被固定到的传送引导构件72后面的壁上,并且是用具有预定强度的适宜的树脂或金属材料制成的单个部件。轴支撑构件90总共具有六个延长的支撑孔90a,用于可滑动地支撑带传送单元8H的每个滑轮轴83b的两端。每个支撑孔90a的高度方向的内径略大于每个滑轮轴83b的外径。因此,滑轮轴83b与支撑孔90a为松配合。而且,支撑孔90a设置为与纸张宽度方向Y平行并且大体沿第一传送单元6(未图示)的纸张传送方向延伸。因为滑轮轴83b与支撑孔90a松配合,三个传送带82的传送表面82a大体与纸张宽度方向Y平行并且大体沿纸张传送方向可滑动地设置。滑轮轴83b从轴支撑构件90的支撑孔90a向外突出,并且未图示的挡环可以设置在六部分突出的滑轮轴83b附近,用以阻止滑轮轴83b滑出。
弹簧92附接在支撑带传送单元8H的轴支撑构件90的内壁和带支撑构件86的弹簧座86a之间。弹簧92通过带支撑构件86以传送带82恒定地接触夹持辊81这样的方向按压传送带82。在第五实施例中,所有的弹簧92都具有相同的弹簧规格,诸如弹簧负荷、弹簧长度、形状等。
三个带传送单元8H通过上述相同的部件装配。所规定的部件的形状使带传送单元8H附接到轴支撑构件90上后传送带82被弹簧92推动时传送带82的三个传送表面82a大体在同一平面上对齐。
如上所述,使三个带传送单元8H的传送带82通过夹持辊81的旋转而相互分开地运动/旋转。
根据第五实施例,具有在纸张宽度方向Y上以不连续的方式设置的多个(三个)带传送单元8H,并且多个(三个)带传送单元8H的传送带82被构造成相互分开运动。例如,与多个传送带82由单个滑轮轴83a支撑的图12所示的带传送单元8A相比,可以消除由于传送带82或其它部件的不规则导致的线速度不规则。而且,每个传送带82相互分开运动/旋转,因此可以防止纸张歪斜或折皱。而且,还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图像。
如上所述,根据第四实施例及其修改例,通过比较性能和成本,用户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从各种纸张传送装置中进行选择。例如,当用户不考虑成本而要求最佳性能时,用户可以选择包括覆盖整个宽度方向的传送带82的纸张传送装置5。同样,根据第五实施例及其下面说明的修改例,除了使用户可以通过比较性能和成本并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纸张传送装置外,还可以获得上述的优点/效果。
(第八修改例)
在图19、20所示的第五实施例中,多个(三个)带传送单元8H的传送带82相互分开地运动,并且使用相同规格的三个弹簧92。在相同的条件下,第八修改例具有下面的特征。即,沿纸张宽度方向Y设置的多个传送带82中的中心传送带82被构造成以比左右侧的其它带高的速度被驱动/运动。
具体地,使在驱动侧的如图20所示设置在纸张宽度方向Y的中心并且面对/接触设置在纸张宽度方向Y的中心的传送带82的夹持辊81的外径大于左右侧上的其它夹持辊81的外径。利用这样相对简单的结构,设置在中心的传送带82能够以高于左右侧的其它传送带82的线速度运动/旋转。
根据作为第五实施例的修改例的第八修改例,具有在纸张宽度方向Y上以不连续的方式设置的多个(三个)带传送单元8H。并且带传送单元8H的多个(三个)传送带82被构造成相互分开运动。在多个(三个)传送带82中,设置在纸张宽度方向Y上的中心的传送带82构造成以高于左右侧的其它传送带82的线速度运动/旋转。因此,可以防止被传送的纸张S折皱。
(第九修改例)
在图19、20所示的第五实施例中,多个(三个)带传送单元8H的传送带82相互分开运动。在相同的条件下,第九修改例具有下面的特征。即,在纸张宽度方向Y上设置在多个传送带82中心的传送带82的保持部(辊隙部)上的保持压力比左右侧的其它带高。
具体地,使在驱动侧的在纸张宽度方向Y的中心设置并且面对/接触在纸张宽度方向Y的中心设置的传送带82的夹持辊81(图19、20中未示出)的保持压力高于左右侧的其它夹持辊81(图19、20中未示出)的压力。也就是,比作用到左右侧其它传送带82上的力更大的力作用到设置在中心的带传送单元8的传送带82上。这一点通过采用作为用于设置在中心的传送带82的弹簧92的带有与用于左右两侧其它的传送带82的弹簧92的弹簧负荷相比更高的弹簧负荷的弹簧而实现。利用这样相对简单的结构,可以使设置在中心的传送带82的保持压力高于左右侧的其它传送带82的保持压力。
根据作为第五实施例的修改例的第九修改例,具有沿纸张宽度方向Y以不连续的方式设置的多个(三个)带传送单元8H,并且带传送单元8H的多个(三个)传送带82被构造成相互分开运动。在多个(三个)传送带82中,在纸张宽度方向Y上设置在中心的传送带82被构造成具有高于左右侧的其它传送带82的保持压力。因此,可以防止被传送的纸张S折皱。
(第十修改例)
在图19、20所示的第五实施例中,多个(三个)带传送单元8H的传送带82相互分开运动,并且使用相同规格的三个弹簧92。在相同的条件下,如图21所示,第十修改例具有下面的特征。即,沿纸张传送方向从第一传送单元6看,使多个传送带82中沿纸张宽度方向设置在两边缘的传送带82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向外展开。具体地,在纸张宽度方向上设置在两边缘的每个传送带82的下游带保持旋转构件的轴倾斜,以便相对于中心传送带82的下游带保持旋转构件的轴倾斜。图21所示的侧视图表示从图19中所示的V21看的视图,V21大体为第一传送单元6的纸张传送方向。
具体地,如图21所示,纸张宽度方向Y上左右侧的传送带82的滑轮轴83b以相对于纸张宽度方向Y上中心的传送带82的滑轮轴83b的倾斜角θ1的倾斜的方式设置在轴支撑构件90上。因此,沿纸张传送方向从第一传送单元6看,在中心的传送带82的左右两侧上的传送带82呈现以倾斜的方式沿纸张传送方向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向外展开。
如上所述,图21所示的第十修改例与图19、20所示的第五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纸张宽度方向Y上左右两侧的传送带82的滑轮轴83b以相对于纸张宽度方向Y上中心的传送带82的滑轮轴83b的倾斜角θ1的倾斜的方式可滑动地设置在轴支撑构件90上。利用这样相对简单的结构,所作用的力使被传送的纸张S展开。
根据作为第五实施例的修改例的第十修改例,具有在纸张宽度方向Y上以不连续的方式设置的多个(三个)带传送单元8H。并且带传送单元8H的多个(三个)传送带82被构造成相互分开运动。而且,纸张宽度方向Y上两边缘的传送带82的下游滑轮轴83b以相对于纸张宽度方向Y上中心的传送带82的下游滑轮轴83b的倾斜角θ1的倾斜的方式设置。因此,从第一传送单元6沿纸张传送方向看,在多个(三个)传送带82中左右两侧上的传送带82呈现在纸张传送方向上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向外展开。因此,所作用的力使纸张展开,因此可以防止被传送的纸张S折皱。
(第十一修改例)
在图19、20所示的第五实施例中,多个(三个)带传送单元8H的传送带82相互分开运动,并且使用相同规格的三个弹簧92。在相同的条件下,第十一修改例具有下面的特征。即,传送带82用不同硬度水平的弹性构件制成。
具体地,用于纸张宽度方向Y上中心的传送带82的弹性构件(例如,诸如三元乙丙橡胶或聚氨酯橡胶的橡胶材料)比用于左右两侧传送带82的弹性构件硬。因此,左右侧传送带82的弹性变形量比中心传送带82大。因此,以倾斜方式展开纸张S的力作用到被传送的纸张S上。
根据作为第五实施例的修改例的第十一修改例,具有在纸张宽度方向Y上以不连续的方式设置的多个(三个)带传送单元8H,并且带传送单元8H的多个(三个)传送带82被构造成相互分开运动。而且,传送带82用不同硬度水平的弹性构件制成,因此可以防止被传送的纸张S折皱。
(第十二修改例)
在图19、20所示的第五实施例中,多个(三个)带传送单元8H的传送带82相互分开运动,并且使用相同规格的三个弹簧92。在相同的条件下,第十二修改例具有下面的特征。即,传送带具有不同的厚度。
具体地,用于纸张宽度方向Y上中心的传送带82的弹性构件(例如,上述橡胶材料)比用于左右两侧传送带82的弹性构件薄。通过利用橡胶构件的物理外形改变其硬度,使左右侧传送带82的弹性变形量大于中心传送带82。因此,以倾斜方式展开纸张S的力作用到被传送的纸张S上。
根据作为第五实施例的修改例的第十二修改例,具有在纸张宽度方向Y上以不连续的方式设置的多个(三个)带传送单元8H,并且带传送单元8H的多个(三个)传送带82被构造成相互分开运动。而且,传送带82用不同厚度的弹性构件制成。通过利用橡胶构件的物理外形改变其硬度,可以防止被传送的纸张S折皱。
(第十三修改例)
在图19、20所示的第五实施例中,多个(三个)带传送单元8H的传送带82相互分开运动,并且使用相同规格的三个弹簧92。在相同的条件下,第十三修改例具有下面的特征。即,传送带的圆周表面的形状不同。
具体地,用于纸张宽度方向Y左右两侧传送带82的弹性构件(例如,橡胶材料)的表面可以具有粗糙的形状(具有凸出部和凹入部),诸如履带形、滚花形或褶皱形。通过利用橡胶构件的物理外形改变其硬度,使左右侧传送带82的弹性变形量大于中间传送带82。因此,以倾斜方式展开纸张S的力作用到被传送的纸张S上。
根据作为第五实施例的修改例的第十三修改例,具有在纸张宽度方向Y上以不连续的方式设置的多个(三个)带传送单元8H,并且带传送单元8H的多个(三个)传送带82被构造成相互分开运动。而且,传送带82的圆周表面的形状不同。通过利用橡胶构件的物理外形改变其硬度,可以防止被传送的纸张S折皱。
(第十四修改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和修改例不限于上面的说明。图26显示根据第十四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J。根据第十四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J与根据图12所示的第一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B不同。即,纸张传送装置5J中的第二传送单元7具有下面的布局。与辊式滑轮83大体相同的从动滑轮83如同常规实例面对/接触夹持辊81,并且带传送单元8A的从动滑轮83和传送带82沿同一个滑轮轴83a相互交替设置。除了这些区别这外,图26所示的纸张传送装置5J与图12所示的纸张传送装置5B相同。
与辊式滑轮83相似,传送带82绕其张紧的从动滑轮83(大体与辊式滑轮83相同)固定到滑轮轴83a上。因此,当使从动滑轮83跟随夹持辊81的旋转而旋转时,使传送带82同时旋转。
理所当然,图13-21所示的第二到第十三修改例以及第五实施例的相关结构可应用到图26所示的纸张传送装置5J上。
理所当然,根据第十四修改例,可以获得带传送单元8A的上述基本效果。
(第十五修改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和修改例不限于上面的说明。图27-29显示根据包括带单元104的第十五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K。根据第十五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K与根据图12所示的第一修改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B的区别如下。即,替代三个分开的带传送单元8A,纸张传送装置5K包括三个分开的带传送单元8K。三个带传送单元8K最初与共同的滑轮轴83a、84a一起内置于壳体105中,构成可拆卸地附接到图25A、25B所示的打开/关闭引导器(79)上(或配备外壳80的装置体78上)的带单元104。而且,纸张传送装置5K包括替代传送引导构件72的传送引导构件72K。除了这些区别这外,纸张传送装置5K与图12所示的纸张传送装置5B相同。
在纸张宽度方向Y最外侧上的滑轮83和传送带82的外缘被定位成处在用于配备纸张传送装置5K的复印机1的最小尺寸纸张S的宽度(纸张宽度方向Y上的纸张尺寸)的范围内。相似地,在纸张宽度方向Y最外侧上的夹持辊81(图27-29中未示出)的外缘被定位成处在用于配备纸张传送装置5K的复印机1的最小尺寸纸张S的宽度(纸张宽度方向Y上的纸张尺寸)的范围内。
带传送单元8K的滑轮83、84用诸如聚缩醛树脂的具有良好的滑润性、抗磨损性和耐用性的树脂材料制成,并因此而重量轻。滑轮83、84以滑轮轴83a可以***滑轮83和滑轮轴84a可以***滑轮84这样的方式制造。滑轮83、84分别可旋转地附接到滑轮轴83a、84a或由滑轮轴83a、84a可旋转地支撑。每个滑轮轴83a、84a为分别***三个上滑轮83和三个下滑轮84的未图示的通孔的单轴。
壳体105也是用诸如聚缩醛树脂的具有良好的滑润性、抗磨损性和耐用性的树脂材料制成的单个部件,并因此而重量轻。壳体105包括下面结合在一起的部件:也作为轴承的保持部105a;用于分隔和支撑滑轮83和传送带82的带支撑部105b;整体组合、附接和操作保持部105a和带支撑部105b等的主体单元105c;用作附接部件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参照物的突起105d;以及用于固定图29所示的每个弹簧106(加压弹簧)的一端的一对左右弹簧座10Se,其中弹簧106用作施力单元/施力构件或弹性构件。在壳体105中纸张传送方向Y上带传送单元8K的两侧上的带支撑部105b具有滑轮轴84a***的通孔105f。
如图29所示,传送引导构件72K包括垂直传送引导表面72Ka、设置在传送引导构件72K的后壁用作加强部件并用于固定弹簧106的另一端的弹簧固定部72Kf、包括用于附接诸如弹簧106的部件的切口的一对左右肋72Kd,和接触突起105d并在附接带单元104时作为在纸张宽度方向Y上的参照物的一对左右限制部72Kg。这些部件用适宜的树脂材料整体形成。此外,传送引导构件72K包括开口72Kc,当带单元104被附接时,开口72Kc用来使带单元104的传送表面82a从垂直传送引导表面72Ka面对垂直传送路径或第二传送路径B的里面。而且,在附接带单元104时滑轮轴84a***的通孔72Ke设置在每个肋72Kd中。
接下来,简要说明将带单元104附接到图25A、25B所示的打开/关闭引导器(79)的过程。
首先,使每个传送带82绕上下滑轮83、84张紧。接着,滑轮轴83a***滑轮83。滑轮轴84a***壳体105中带支撑部105b的通孔105f和滑轮84。传送带82绕滑轮83、84张紧。因为滑轮83、84的轴相隔预定的距离,因此使传送带82具有预定的张力。而且,滑轮83、84、传送带82和滑轮轴83a、84a可拆卸地附接到壳体105,使带单元104构造成如图27、28所示的状态。此时,未图示的挡环被附接在从保持部105a的左右侧向外突出的滑轮轴83a上,因此滑轮轴83a被附接/支撑在壳体105的保持部105a中并且被防止沿纸张宽度方向Y移动。
接下来,参照图29,带单元104附接到打开/关闭引导器(79)的传送引导构件72K的过程如下。从如图29所示的最左边的带支撑部105b的左侧突出的滑轮轴84a的左端沿图29所示的箭头Y1表示的方向从右侧向左侧移动,以***传送引导构件72K中的左肋72Kd的通孔72Ke。此时,带单元104被旋转,使带单元104的突起105d沿箭头A1表示的方向从图29所示的位置移动至倾斜位置,以使其不被传送引导构件72K的限制部72Kg阻碍。
当带单元104的突起105d保持在倾斜位置时,从如图29所示的最右边的带支撑部105b的右侧突出的滑轮轴84a的右端沿图29所示的箭头Y2表示的方向从左侧向右侧移动,以***传送引导构件72K的右肋72Kd中的通孔72Ke。然后,带单元104被旋转,使带单元104的突起105d沿箭头A2所示的方向移动。因此,左右突起105d接触左右限制部72Kg(与其配合),以防止带单元104沿纸张宽度方向Y移动。接着,弹簧106被附接到左右侧的弹簧座105e和弹簧固定部72Kf上。然后,未图示的挡环被附接到从传送引导构件72K的左右肋72Kd向外突出的滑轮轴84a的两端,使滑轮轴84a由传送引导构件72K的左右肋72Kd附接/支撑并被防止沿传送引导构件72K的纸张宽度方向Y移动。
如上所述,以传送带82的传送表面82a从传送引导构件72K的开口72Kc突出预定量(段高)这样的方式,带单元104被设置在一定的位置上。而且,一对左右弹簧106的压力以上滑轮83绕滑轮轴84a逆时针方向枢轴转动的方向按压带单元104。因此,传送表面82a以预定的压力水平通过滑轮83压靠图29未示出的夹持辊81。
理所当然,图13-21所示的第二到第十三修改例和第五实施例的相关结构可应用到图27-29所示的纸张传送装置5K上。
根据第十五修改例,能够获得带传送单元8K的基本效果,并且还能够获得下面的附加优点和效果。滑轮83、84,传送带82和滑轮轴83a、84a被可拆卸地附接到壳体105上,因此构造成可容易地相对于打开/关闭引导器(79)附接/拆卸的带单元104。因为纸张传送装置5K可以容易地附接/拆卸,因此纸张传送装置5K的维护和清洁便利。而且与图11-14、26所示的实例相比较,传送带82之间的装配误差可以减小。
(第六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M将参照图13、23、24和30-33进行说明。图23和22示意性地显示用作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M中的第一传送单元6和第二传送单元7的纸张馈送驱动单元(纸张馈送驱动***)的驱动机构22。图13、30-33显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M中的第二传送单元7的带传送单元8M周围的情况。
图1-4和7-10所示的纸张传送装置5与根据图13、23、24和30-33所示的第六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M之间的主要区别如下。在纸张传送装置5M中,用作保持/传送单元的第二传送单元7的驱动构件和从动被驱动构件之间的关系被清楚地限定。而且,采用带传送单元8M替代带传送单元8,并且包括传送带82的带传送单元8M的元件沿纸张宽度方向Y以不连续的方式设置,以便沿纸张宽度方向Y接触纸张S的各个部分。除了这些差别,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M与图1-4和图7-10所示的纸张传送装置5相同。
具体地,在纸张传送装置5M的第二传送单元7中,彼此面对的一对构件构成保持/传送单元,即夹持辊81和带传送单元8M。作为该对构件中的一个构件的夹持辊81用作通过旋转传递驱动力的旋转传送驱动单元/旋转传送驱动构件。作为该对构件中的另一个构件的包括传送带82的带传送单元8M(移动/引导单元)沿形成在第一传送单元6和第二传送单元7之间的纸张传送路径(第一传送路径A)的外侧设置。传送带82直接接触夹持辊81,并且使其跟随夹持辊81的旋转而旋转。传送带82向第二传送单元7的保持部(辊隙部)传送(移动/引导)纸张S,同时保持纸张S的前缘与传送带82接触。
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M与图1-4和图7-10所示的纸张传送装置5的区别如下。在图1-4和图7-10所示的纸张传送装置5中,传送带82的宽度等于或大于被传送的最大尺寸纸张的宽度,并且滑轮83、84和夹持辊81跨越整个纸张宽度方向Y而形成,使其尺寸等于或大于前述传送带82的带宽。代替这种结构,在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M中,包括传送带82的带传送单元8M的元件沿纸张宽度方向Y以不连续的方式设置,以便在纸张宽度方向Y上接触纸张S的前缘部的各个部分(该前缘部包括前缘,前缘处的纸张表面,前缘处的角和边)。
夹持辊81包括在纸张宽度方向Y上沿旋转驱动轴81a以不连续的方式的串联结构固定/设置的多个旋转/传送构件。同时,在带传送单元8A中的传送带82和滑轮83、84被设置成面对多个夹持辊81中的至少一个夹持辊81(形成至少一对面对构件)。具体地,如图23和32所示,具有沿旋转驱动轴81a设置的三个夹持辊81,并且具有与夹持辊81大体相等宽度的三个传送带82设置成面对三个夹持辊81。细节说明如下。
第六实施例采用在第四实施例中参照图23、24的说明相同的驱动机构22,因此,省略多余的说明。
接下来,参照图13、30-33说明面对夹持辊设置的带传送单元8M的细节。
纸张传送装置5M的带传送单元8M与图1-4和7-10所示的纸张传送装置5的带传送单元8的主要区别在于下面几点和接下来说明的特征。即,传送带82的材料规定如下。替代具有固定到滑轮轴83a的三个滑轮83,三个滑轮83由滑轮轴83b可旋转地支撑。滑轮83、84用诸如聚缩醛树脂的树脂材料制成。带支撑构件86被设置来可旋转地支撑滑轮83、84。替代沿其轴向方向连续延伸的具有较长长度的滑轮轴84a,具有为带传送单元8M设置的沿其轴向方向有较短长度的三个金属滑轮轴84b。
如图30所示,夹持辊81和传送带82在连接夹持辊81的旋转驱动轴81a的中心与滑轮轴83b的中心的连线上相互接触,与图4所示的实例相似。保持部(辊隙部)形成在包括该接触点的部分。滑轮83、84用诸如聚缩醛树脂的具有良好的滑润性、抗磨损性和耐用性的树脂材料制成,并因此而重量轻。
除了下面说明的它们的弹簧负荷之外,设置在三个位置的传送带82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作为代表性的实例仅说明一个传送带82。传送带82为用例如三元乙丙橡胶(EPDM)制成的弹性构件,没有使用基材(通常通过将橡胶附贴到诸如编织线制成的织物的基材上形成传送带)。传送带82仅用橡胶制成。传送带82还可以用聚氨酯橡胶(U)制成。
以由通过滑轮轴83b、84b附接到带支撑构件86上的滑轮83、84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的预定张力,传送带82绕由滑轮轴83b可旋转地支撑的滑轮83和由滑轮轴84b可旋转地支撑的滑轮84张紧。
滑轮轴83b、84b以其轴线之间保持固定距离这样的方式由带支撑构件86固定/支撑。而且,滑轮轴83b、84b以传送带82在被绕滑轮83、84张紧时具有比传送带82本身(非张紧状态)更长的圆周这样的方式由带支撑构件86固定/支撑。因此,传送带82被弹性张紧,使传送带82在带传送单元8M被装配在带支撑构件86中时具有比传送带82本身(非张紧状态)更长的圆周。
两个轴承87设置在由三个带支撑构件86保持的滑轮轴83b上,作为施力单元的弹簧91通过轴承87将力作用到滑轮轴83b上,以产生传送纸张S的传送力。如上所述,滑轮轴83b和滑轮轴84b以在其轴线之间保持固定距离这样的方式由带支撑构件86固定,并且滑轮轴84b可以绕滑轮轴83b前后枢轴转动。
每个带支撑构件86都是用诸如聚缩醛树脂的树脂材料制成的单个部件,并因此而重量轻。在每个带支撑构件86的后壁上,弹簧座86a与带支撑构件86整体形成,用于固定弹簧92的一端。在滑轮轴83b、84b从带支撑构件86突出的部分附近设置挡环以阻挡滑轮轴83b、84b滑出。
如图30所示,弹簧(加压弹簧)92设置在带支撑构件86的弹簧座86a和弹簧承载构件93之间。弹簧92用作施力单元,用于沿图30所示的传送带82恒定接触夹持辊81的方向按压带支撑构件86的后侧。
如图31的阴影线部分所示,定位部86b在带支撑构件86的底部整体形成,用于在预定的位置定位传送带82。传送带82的位置在定位部86b接触传送引导构件72时被确定。如图30和33所示,使定位部86b通过弹簧92的按压力接触传送引导构件72。因此,传送带82被定位在预定位置,以便以带突出高度h从传送引导构件72突出。
如图33详细的图示,每个轴承87都具有U形切口87a,并且滑轮轴83b松配合在U形切口87a中。因此,弹簧91的按压力通过滑轮轴83b将传送带82压靠在夹持辊81上。当传送带82压靠在夹持辊81上时滑轮轴83b的位置被固定。滑轮轴84b被构造成沿图31箭头所示的方向绕滑轮轴83b前后枢轴转动。
如参照图30-33的说明,弹簧92的一端将力作用在带支撑构件86上。弹簧92的另一端由弹簧加压座94支撑/固定。弹簧加压座94可以沿形成在弹簧承载构件93中的切口93a在弹簧92压力的方向移动,并且还可以固定在任意位置。在图30-33中,弹簧加压座94通过螺栓扣紧/固定。利用这样的结构,弹簧92可以任意地压到不同的长度,因此用作压力的弹簧负荷即弹簧92的按压力可以任意改变。在第六实施例中,两个弹簧91具有相同的弹簧规格,诸如弹簧负荷、弹簧长度、形状等。相似地,三个弹簧92具有诸如弹簧负荷、弹簧长度、形状等相同的弹簧规格。
如上所述,以由通过滑轮轴83b、84b附接到带支撑构件86上的滑轮83、84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的预定张力,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带传送单元8M的传送带82绕一对辊式滑轮83、84张紧。传送带82由弹簧92的压力压靠在驱动滑轮83的夹持辊81上。滑轮83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设置,并因此使其跟随夹持辊81的旋转而旋转。
当绕滑轮83、84安装传送带82时,如果传送带82的橡胶太硬,则滑轮83、84之间的传送带82的直线部分(直线带行进表面)由于传送带82的硬度而趋于向外***。在致力于防止这种情况的过程中,可以提高传送带82的拉伸率。然而,当拉伸率提高时,传送带82的张力增加。结果,传送带82的旋转负荷增加,难于使传送带82跟随夹持辊81的旋转而旋转。
(第二应用例)
作为第二应用例,测试在与参照图5和表1说明的测试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表2所示的测试结果表示用三元乙丙橡胶制成的传送带82的橡胶硬度、拉伸率和传送带82的带厚度的组合。可以发现,这些组合的条件不会导致阻碍传送带82跟随夹持辊81的旋转而旋转的负荷。
表2
  橡胶硬度JIS A(度) 拉伸率(%) 带厚度(mm)
  30   10   1.5
  40   7   1.5
  60   6   1.5
  80   5   1
表2所示的结果说明,即使拉伸率高,当橡胶的硬度底时,不会阻碍传送带82的旋转。当橡胶硬度高(80度)时,通过减小传送带82的厚度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然而,如果传送带82的厚度减小,则传送带82的机械强度降低。因此,考虑到随时间流逝的磨损,减小传送带82的厚度/尺寸不可取。因此,可以发现,通过使传送带82的橡胶硬度处在JIS A标度30-90度的相对低范围内,可以获得下述效果而不会减小其机械强度或导致随时间流逝的磨损。
根据第六实施例可以获得下面的优点/效果。首先,带传送单元8M的传送带82直接接触由驱动机构22驱动旋转的夹持辊81(旋转传送驱动单元/旋转传送驱动构件),使传送带82跟随夹持辊81的旋转而旋转。与传送带82被驱动的情形相比,通过驱动夹持辊81可以更加减小传送带82的线速度的不规则性。因此,通过沿第一传送路径A的弯转(弯曲)部的外侧设置朝向第二传送单元7的保持部旋转的传送带82,可以获得下面的优点。即,可以增强在第一传送路径A的弯转部传送诸如纸板的相对硬的纸张的纸张传送性能。而且,通过使传送带82跟随面对/直接接触传送带82的夹持辊81的旋转而旋转,纸张S能够以稳定的线速度传送到第二传送单元7之外。
通过考虑下面的技术,就可以很容易理解这些优点/效果。如果驱动夹持辊81,则夹持辊81的线速度由夹持辊81的外径和旋转速度确定。相反,为了驱动传送带82,通常必须驱动设置在传送带82内的辊式滑轮83(带驱动辊,主滑轮)。
在这种情形下,传送带82的线速度不仅由设置在传送带82内的滑轮83的外径和旋转速度确定。该线速度还受到由于部件的不规则性导致的传送带82厚度的不规则性、由于磨损导致的传送带82厚度的变化,或传送带82和滑轮83之间的滑动作用的影响。因此,通过驱动夹持辊81而不是驱动传送带82,可以更加减小传送带82的线速度的不规则性。
其次,滑轮轴83b、84b(带保持旋转构件)由带支撑构件86(支撑构件)以两者轴线之间保持固定距离这样的方式轴向支撑。以用弹性构件构造的传送带82在被绕滑轮83、84张紧时具有比传送带82本身(非张紧状态)更长的圆周这样的方式,滑轮83、84的滑轮轴83b、84b被设置在带支撑构件86中。第六实施例不配备作为用于向带施加张力的常用机构的张紧器。而是,传送带82在两个滑轮83、84之间弹性地张紧。因此,与配备诸如张紧器的张紧机构的常规结构相比,第六实施例结构简单、节省空间并节约成本。
因此,带有在第一传送路径A的弯转部传送诸如纸板的相对硬的纸张的经增强的纸张传送性能的纸张传送装置的结构可以是简单、节省空间并节约成本的结构。
第三,传送带82用硬度相对较低的橡胶制成。具体地,传送带82的橡胶硬度为JIS A标度30-90度的相对低的范围内。因此,当被张紧时传送带82的张力可以减小到低水平,而不会减小其机械强度或致使随时间流逝的磨损。如果传送带82具有大张力,则在使传送带82跟随夹持辊81的旋转而旋转时传送带82的旋转负荷增加。结果,难于使传送带82以与夹持辊81相同的线速度跟随被驱动的夹持辊81的旋转而旋转。
根据第六实施例,传送带82的张力可以减小到低水平,而不会减小其机械强度或致使随时间流逝的磨损。因此,传送带82的旋转负荷可以减小,确保使传送带82跟随被驱动的夹持辊81的旋转而旋转。即,可以减小阻碍传送带82跟随夹持辊81的旋转而旋转的负荷。
通过使传送带82具有低橡胶硬度,可以减小在纸张S的前缘抵接传送带82的传送表面82a时产生的噪音,以及在纸张S的后缘突然抵接传送带82的传送表面82a时由于纸张S的后缘拍击到传送带82上而产生的拍击噪音。
下文将依次参照图34-38说明第六实施例的修改例。为了图34-38中的简化起见,带支撑构件86被示意性地显示并且挡环被省略。除了传送带之外,在传送带单元中的部件的装配和形状方面,下面叙述的第六实施例的修改例与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带传送单元8M相同。
(第十六修改例)
图34显示作为第六实施例的修改例的第十六修改例。根据第十六修改例的传送带82N与根据图13、23、24和30-33所示的第六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5M中的带传送单元8M的传送带82(以下简称“根据第六实施例的传送带82”)的区别如下。即,褶皱形成在纸张S的前缘与传送带82N接触的传送带82N的传送表面82a上。
夹持辊81和纸张S仅在褶皱传送表面82a的凸部上与传送带82N接触。因此,传送带82N的线速度由褶皱的凸部的厚度确定。传送带82N在褶皱的凹部被定位之处薄。因此,与具有完全均匀厚度的传送带82相比,传送带82N的橡胶硬度通过改变其物理外形而减小。
图34所示的实例具有在与大体水平线平行的方向上由凸部和凹部形成的相对浅的褶皱。对于大量生产,该褶皱最好用金属模具形成。如果不必大量生产,褶皱可以通过例如打磨处理形成。
褶皱不限于沿与大体水平线平行的方向形成的凸部;只要具有凸部和凹部,褶皱可以是任何方向或任何图案。
根据第十六修改例,通过采用具有带褶皱的传送表面82a的传送带82N,传送带的橡胶硬度通过改变其物理外形而减小。因此,传送带82N的张力在其被张紧时可以减小到低水平。
如果传送带具有高张力,在使传送带跟随夹持辊81的旋转而旋转时,传送带的旋转负荷增加。结果,难于使传送带以与夹持辊81相同的线速度跟随被驱动的夹持辊81的旋转而运动/旋转。
根据第十六修改例,传送带82N的张力可以减小,因此,传送带82N的旋转负荷可以减小,因此而确保使传送带82跟随被驱动的夹持辊81的旋转而旋转。即,可以减小阻碍传送带82跟随夹持辊81的旋转而旋转的负荷。
通过使传送带82N具有低橡胶硬度,可以减小在纸张S的前缘抵接传送带82N的传送表面82a时产生的噪音,以及在纸张S的后缘突然抵接传送带82N的传送表面82a时由于纸张S的后缘拍击到传送带82N上而产生的拍击噪音。
(第十七修改例)
图35A、35B显示作为第六实施例的修改例的第十七修改例。根据第十七修改例的传送带82P与根据第六实施例的传送带82的区别如下。即,在纸张S的前缘与传送带82P接触的传送带82P的传送表面82a上凸部和凹部沿大体与纸张传送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
夹持辊81和纸张S仅在传送表面82a的凸部上与传送带82P接触。因此,传送带82P的线速度由传送带82P的凸部的厚度确定。传送带82P在褶皱的凹部被定位之处薄。因此,与具有完全均匀厚度的传送带82相比,传送带82P的橡胶硬度通过改变其物理外形而减小。
对于大量生产,传送带82P的凸/凹部最好用金属模具形成。如果不必大量生产,传送带82P的凸/凹部可以通过如例打磨处理形成(这一点适用于下面的修改例)。
根据第十七修改例,纸张S的前缘接触传送带82P的传送表面82a具有沿大体与纸张传送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凸部和凹部。因此,传送带82P的橡胶硬度通过改变其物理外形而减小,并且传送带82P的张力在其被张紧时可以减小到低水平。而且,也可以获得与第十六修改例相同的优点/效果。
(第十八修改例)
图36显示作为第六实施例的修改例的第十八修改例。根据第十八修改例的传送带82Q与根据第六实施例的传送带82的区别如下。即,在纸张S的前缘与传送带82Q接触的传送带82Q的传送表面82a上,凸部和凹部沿大体与纸张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夹持辊81和纸张S仅在传送表面82a的凸部上与传送带82Q接触。因此,传送带82Q的线速度由传送带82Q的凸部的厚度确定。传送带82Q在凹部被定位之处薄。因此,与具有完全均匀厚度的传送带82相比,传送带82Q的橡胶硬度通过改变其物理外形而减小。
根据第十八修改例,纸张S的前缘接触传送带82Q的传送表面82a具有沿大体与纸张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凸部和凹部。因此,传送带82Q的橡胶硬度通过改变其物理外形而减小,并且传送带82Q的张力在其被张紧时可以减小到低水平。而且,也可以获得与第十六修改例相同的优点/效果。
(第十九修改例)
图37显示作为第六实施例的修改例的第十九修改例。根据第十九修改例的传送带82R与根据第六实施例的传送带82的区别如下。也就是说,凸部和凹部在与纸张传送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形成,即滚花的凸部和凹部形成在纸张S的前缘与传送带82R接触的传送带82R的传送表面82a上。图37中的粗黑线所示的滚花部表示传送表面82a上的凸部。
夹持辊81和纸张S仅在传送表面82a的凸部上与传送带82R接触。因此,传送带82R的线速度由传送带82R的凸部的厚度确定。传送带82R在褶皱的凹部被定位之处薄。因此,与具有完全均匀厚度的传送带82相比,传送带82R的橡胶硬度通过改变其物理外形而减小。
根据第十九修改例,纸张S的前缘接触传送带82R的传送表面82a具有形成在与纸张传送方向倾斜的方向上的凸部和凹部。因此,传送带82R的橡胶硬度通过改变其物理外形而减小,并且传送带82R的张力在其被张紧时可以减小到低水平。而且,也可以获得与第十六修改例相同的优点/效果。
(第二十修改例)
图38显示作为第六实施例的修改例的第二十修改例。根据第二十修改例的传送带82S与根据第六实施例的传送带82的区别如下。即,在纸张S的前缘与传送带82S接触的传送带82S的传送表面82a上,凸部和凹部形成在与纸张传送方向交错的方向上。
夹持辊81和纸张S仅在传送表面82a的凸部上与传送带82S接触。因此,传送带82S的线速度由传送带82S的凸部(对应于第二十修改例中的平面/平整部)的厚度确定。传送带82S在凹部(对应于第二十修改例中的具有封闭底的孔)被定位之处薄。因此,与具有完全均匀厚度的传送带82相比,传送带82S的橡胶硬度通过改变其物理外形而减小。
根据第二十修改例,纸张S的前缘接触传送带82S的传送表面82a具有形成在相对于纸张传送方向交错的方向上的凸部和凹部。因此,传送带82S的橡胶硬度通过改变其物理外形而减小,并且传送带82S的张力在其被张紧时可以减小到低水平。而且,也可以获得与第十六修改例相同的优点/效果。
凸部和凹部不限于根据第十六到二十修改例的传送带82N到82S。只要传送表面的橡胶硬度通过改变其物理外形而减小并且纸张的前缘不受到阻碍,在传送表面82a上的凸部和凹部可以为任何形状。
如上所述,图1-4、7-10、11-21、23、24、26和27-33所示的纸张传送装置5、5A-5H、5J、5K和5M的带传送单元8、8A、8H、8K和8M均用作移动/引导单元,用于将纸张S向与夹持辊81一起形成的辊隙部(保持部)移动/引导,同时保持纸张S的前缘或前缘部(前缘部广义地包括前缘、前缘处的表面和前缘处的角和边)与第二传送单元7(保持/传送单元)的一对辊中的一个构件接触,并且根据纸张S的硬度逐渐增加与纸张S的接触表面。只要具有上述结构/功能并能获得上述效果,移动/引导单元不限于带传送单元8、8A、8H、8K和8M。
在上述的实施例、应用例和修改例中,本发明被应用到用于从用作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单元主体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复印机中的纸张存储单元(纸张馈送盘51)传送和馈送纸张的纸张传送装置;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可以应用到这样的纸张传送装置上,即在该纸张传送装置中,纸张S的前缘从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单元的定影装置11的顶部大体向上排出,然后沿大体水平方向从主体单元排出到纸张排出盘9(见例如图22B)。本发明还可以应用到这样的纸张传送装置上,即在该纸张传送装置中,由用户放置在主体单元外部设置的大体水平的旁路盘67上的纸张在主体单元内部在保持其水平方向的同时被引导,然后,纸张将其方向改变为向上以被传送到延伸至主体单元中的图像形成部的垂直传送路径中。
在上述的实施例和修改例中,使纸张从大体水平方向朝垂直向上方向(大体径直向上)改变其方向;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纸张可以从大体水平方向朝垂直向下方向(大体径直向下)、或从垂直向下或向上方向朝大体水平方向(见,例如图22A)、或从倾斜方向朝另一倾斜方向改变其方向。
在上述的实施例、应用例和修改例中,第一传送单元6和第二传送单元7都是保持/传送单元;然而,取决于各个传送单元的传送方向,如果在被传送时仅必须支撑传送物体的底表面,传送单元不需具有包括由相互面对的构件形成的保持部的保持/传送单元。
第一传送单元、第二传送单元的各个构件以及拾取辊不限于上面的说明。它们可以是在旋转轴的轴向长度方向上以预定的长度大体延伸的圆柱体,或短的圆柱体。而且,多个辊可以沿单个旋转轴以相互之间预定的间隔按不连续的方式设置。
在根据上述实施例的传送路径中,几个引导构件可以在没有设置辊的空间中沿外侧或内侧设置来形成引导表面。只要这样的引导表面相对于传送中心线以有序的方式对称地设置,就可以是带状的引导表面或大体直线的引导表面或它们的结合。
在上述的实施例、应用例和修改例中,FRR纸张馈送方法被用作纸张馈送分离机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纸张能够通过摩擦从相互重叠的多张纸张中分离而使仅一张纸张被传送,可以采用任何类型的摩擦分离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分离爪,或可以采用用作固定构件的摩擦垫被压靠馈送辊的摩擦垫方法。在这种摩擦垫方法中,用作摩擦构件的摩擦垫以合适的分离角和分离压力水平压靠馈送辊。使纸张通过由馈送辊和摩擦垫形成的辊隙部。因此,利用采用摩擦垫方法的纸张馈送分离机构,即使两张重叠的纸张被抽出,底部的纸张接收来自摩擦垫的比由于重叠纸张之间的摩擦导致的阻力更大的阻力。因此,可以防止底部的纸张沿纸张传送方向作任何进一步的移动。同时,顶部的纸张接收来自馈送辊的比由于重叠纸张之间的摩擦导致的阻力和从摩擦垫接收的阻力更大的传送力。结果,仅顶部的纸张继续移动至传送方向。
本发明不限于黑白复印机1,根据本发明的纸张传送装置还可以应用于彩色复印机或被连接到诸如黑白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或墨带打印机的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设备。
本发明同样可以应用于彩色打印机,诸如图像由转印体依次转印并重叠到被传送的纸张上的直接转印串列式彩色图像形成设备,以及图像被转印到用作中间转印体的环状中间转印带上然后一次转印到纸张上的串列式图像形成设备。理所当然,本发明还可以应用到包括单体式、环带式光电导体的图像形成设备上。
本发明不限于体内排纸式(即,纸张排出盘位于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单元内,图像形成单元和扫描器之间)的图像形成设备;本发明还可以应用到具有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单元侧面的纸张排出盘的图像形成设备上。本发明不限于将从纸张馈送装置3抽出的纸张大体垂直向上(大体径直向上)朝向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单元2的顶部传送的传送路径;本发明还可应用到从纸张馈送装置到纸张排出盘的传送路径不是大体垂直向上(大体径直向上)的图像形成设备上。
本发明还可应用到包括丝网印刷机的印刷机的纸张传送装置上,用于从纸张存储单元(纸张馈送盘)或纸张堆叠单元(纸张馈送台)向印刷机主体单元传送纸张。
在上述用作图像形成设备的复印机1中,被扫描的原件手动设置;然而,图像形成设备可以是配备用于自动扫描多件原件(纸张)的ADF(自动文档馈送器)的复印机或印刷机,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纸张传送装置可以设置在ADF中。
图像形成设备不限于复印机;图像形成设备可以是传真机、打印机、喷墨记录装置或配备从原件扫描图像其主要功能是扫描图像的扫描器的图像扫描装置,以及结合至少上述两种设备的多功能***设备。在任何这些设备中,最佳的纸张传送装置可以被设置来在传送各种类型的纸张中改变纸张传送方向,同时又节省纸张传送路径中的空间。
本发明不限于向多个纸张馈送段提供纸张传送装置。例如,本发明可应用于这样的情形,即顶部纸张馈送盘51和纸张传送装置5’被从图1所示的纸张馈送装置3移去,使纸张馈送装置3仅包括单个纸张馈送盘51和单个纸张传送装置5。
也就是,本发明可应用到配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图像扫描设备,以及配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和/或图像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可以为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印刷机、和喷墨记录装置中的任何一种设备,或组合上述至少两种设备的多功能***设备。
(第七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将参照图39-41进行说明。图39是配备纸张馈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
根据第七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是全色打印机910。打印机910包括四个分别与黄色(Y)、品红(M)、青绿色(C)和黑色(K)对应的图像形成部921Y、921M、921C和921K,和在图像形成部921Y、921M、921C和921K中用激光束写入图像的写单元924。每一个图像形成部921Y、921M、921C和921K都包括光电导体鼓、放电装置、显影装置、转印装置和清洁单元。在相应的光电导体鼓上形成黄色色粉图像、品红色色粉图像、青绿色色粉图像和黑色色粉图像。
打印机910配备纸张传送装置930。纸张传送装置930包括三个纸张馈送装置919、919a和919b。从任何一个纸张馈送装置919、919a和919b馈出的记录纸张S由设置成面对图像形成部921Y-921K的转印带920传送。各种颜色的色粉图像被从图像形成部921Y-921K重叠和转印到被传送的记录纸张S上。色粉图像被转印到其上的记录纸张S通过定影装置922。所施加的热量和压力使色粉图像被定影在记录纸张S上。在通过定影装置922后,记录纸张S排出到纸张排出盘925上。
如上所述,根据第七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在记录纸张S上生成图像的图像生成单元和向图像生成单元馈送记录纸张S的纸张馈送装置919、919a和919b。第一纸张馈送装置919是馈送由用户手动设置在纸张馈送盘911上的记录纸张P的旁路纸张馈送装置。第二和第三纸张馈送装置919a和919b馈送分别堆叠在纸张馈送盘911a、911b中的记录纸张P。
纸张馈送装置919、919a和919b分别包括用作用于拾取被堆叠纸张P的记录纸张分离单元的拾取辊912、912a和912b,设置在拾取辊912、912a和912b的记录纸张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馈送辊913、913a和913b,和与馈送辊913、913a和913b一起/与馈送辊913、913a和913b接触而形成一对辊的逆转辊914、914a和914b。作为共同的元件,在记录纸张传送方向的下游侧设置夹持辊915a、915b,一对阻挡辊923,和用作阻挡传感器的记录纸张检测单元931。
从纸张馈送盘911、911a和911b送出的记录纸张S抵接一对阻挡辊923并暂停。接着,在预定的时刻,该对阻挡辊923恢复旋转以将记录纸张S馈送到光电导体和转印带920之间,在该时刻,图像形成部921Y-921K的光电导体上的色粉图像被严格转印到记录纸张S上。
根据第七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930被用于诸如设置在下段的纸张馈送装置919b的纸张馈送装置。在纸张馈送装置919b中,在从馈送辊913b馈出之后和在抵达设置在下游侧的夹持辊915b之前,使记录纸张P突然改变其传送方向,以减小装置的整体尺寸。图40是设置在下段的作为上述打印机910的纸张馈送装置之一的纸张馈送装置919b的剖面侧视图。根据第七实施例的纸张馈送装置919b包括用于从堆叠在纸张馈送盘911b上的堆叠纸张P中分离单张记录纸张S的拾取辊912b,用于沿大体水平方向从拾取辊912b朝向下游侧传送记录纸张S的馈送辊913b,和逆转辊914b。拾取辊912b、馈送辊913b和逆转辊914b作为记录纸张分离单元而操作。
纸张传送装置930包括作为引导部的上传送引导部917b和下传送引导部918b。引导部改变沿相对于记录纸张分离单元的传送方向大体垂直的方向从馈送辊913b和逆转辊914b送出的记录纸张S的传送方向。弯曲的记录纸张传送路径932设置在上传送引导部917b和下送引导部918b之间。在上传送引导部917b和下送引导部918b的出口(下游侧)设置记录纸张传送路径933以便沿被引导部改变的方向(向上)进一步引导记录纸张S。在第七实施例中,两个夹持辊915a、915b设置在记录纸张传送路径933中,用于保持和传送记录纸张S。在第七实施例中,记录纸张传送路径933还包括用作辅助传送单元的带传送单元940。
图41是根据第七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930的立体图。根据第七实施例的带传送单元940包括绕驱动辊942和从动辊943张紧的由诸如导电合成树脂的导电材料制成的环状带构件941。环状带构件941设置在记录纸张传送路径933中。已经通过记录纸张传送路径932的记录纸张S的前缘接触环状带构件941以便由环状带构件941引导。
在第七实施例中,具有两套相互并列的带构件941、驱动辊942和从动辊943。并列的驱动辊942由旋转轴944驱动。旋转轴944通过正齿轮945、946由驱动轴947驱动,该驱动轴947由未图示的电动机驱动。传送带(带构件941)的旋转速度最好高于记录纸张的传送速度。
在第七实施例中,带传送单元940设置在能够打开/关闭(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的垂直传送盖949中以解决卡纸问题。同时,上述电动机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单元中,在垂直传送盖949关闭时使正齿轮945、946啮合到一起。
在第七实施例中,夹持辊915b通过轴934由带传送单元940的电动机之外的另一电动机驱动。
在第七实施例中,当记录纸张S通过记录纸张传送路径932抵达记录纸张传送路径933时,记录纸张S的前缘由旋转的传送带(带构件941)引导。而且,传送力从传送带(带构件941)作用到记录纸张S上。因此,即使在具有小曲率半径的传送路径中,记录纸张S仍可以稳定地传送。
在第七实施例中,带构件941由导电构件制成,因此,可以防止记录纸张S和带构件941之间发生摩擦起电。因此,图像质量可以稳定地保持。
如上所述,在第七实施例中,可以使传送带的旋转速度高于记录纸张的传送速度,减小由馈送辊传送的记录纸张抵接传送带时的碰撞负荷,并减小记录纸张的前缘被翻折等故障。而且,垂直传送盖可以节省空间并且重量轻。
在第七实施例中,带传送单元940仅设置在下纸张馈送装置919b上;然而,带传送单元940可以设置在上纸张馈送装置919a上。
(第八实施例)
接下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图42是根据第八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的示意性剖面侧视图。根据第八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包括带传送单元950。在根据第八实施例的带传送单元950中,在配备上下段纸张馈送装置919a和919b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为纸张馈送装置919a和919b设置一个带传送单元950。
纸张馈送装置919a包括拾取辊912a,馈送辊913a,逆转辊914a,夹持辊915a、916a,上传送引导部917a和下传送引导部918a。纸张馈送装置919b具有与第七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包括拾取辊912b,馈送辊913b,逆转辊914b,夹持辊915b、916b,上传送引导部917b和下传送引导部918b。
带传送单元950包括跨越纸张馈送装置919a和919b设置的环状带构件951。环状带构件951绕驱动辊950和从动辊953张紧。
利用根据第八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除了获得第七实施例的效果外,还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降低成本和减少纸张的前缘被翻折等故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和第八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是打印机;然而,图像形成设备可以为复印机、传真机或配备扫描功能的多功能***设备中的任何一种设备。
(第二十一修改例)
下文说明第二十一修改例,其中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纸张传送装置被应用到具有自动文档馈送装置的扫描装置上。图43是示意性地描绘根据本修改例的扫描装置200的内部结构的剖面侧视图。如图43所示,扫描装置200包括扫描器主体202,和设置在扫描器主体202的上部的逆转自动文档馈送器(RADF)203,该逆转自动文档馈送器(RADF)为用作自动文档馈送单元的自动文档馈送器(ADF)的一种类型。
在扫描器主体202的机盒204的上表面上是文档放置玻璃205和ADF文档玻璃206,在以书本文档读取模式读取文档图像时文档放置在文档放置玻璃205上,在以纸张文档读取模式读取文档图像时使用作为被传送文档读取玻璃的ADF文档玻璃206。
这里,书本文档读取模式是读取放置在文档放置玻璃205上的文档上的图像的操作模式。纸张文档读取模式是文档由RADF 203自动馈送并且被自动馈送的文档通过ADF文档玻璃206时读取文档上的图像的操作模式。这里,这样的操作模式可以通过设置在机盒204外的主操作面板(未图示)设定。
接下来说明在设定纸张文档读取模式下使用的RADF 203。这里,在这样的设定纸张文档读取模式下,第一托架210和第二托架213停在ADF文档玻璃206的下方作为原位置。然后,由RADF 203自动馈送的文档被读取和扫描。
RADF 203配备在以纸张文档读取模式读取文档时放置文档250的文档台220,读取完成后递送文档250的纸张递送单元221,从文档台220通向纸张递送单元221的文档传送路径222,和在逆转读取模式中逆转文档250的逆转单元223。这里,逆转读取模式是一种纸张文档读取模式,其中,在文档205由RADF 203自动馈送以及在正面的图像被读取和扫描后,文档250被逆转以读取和扫描在反面的图像。
在文档传送路径222的文档台220一侧设置拾取辊231和传送辊232用于逐张分离放置在文档台220上的文档纸张用于馈送。拾取辊231和传送辊232由纸张馈送电动机(未图示)驱动。即,利用由纸张馈送电动机驱动的拾取辊231和传送辊232,放置在文档台220上的文档250被逐张馈送到文档传送路径222。
此外,文档传送路径222配备用于传送文档250并且将文档250传送到纸张递送单元221的传送鼓233。在传送鼓233的下方是ADF文档玻璃206。传送鼓233由步进电动机(未图示)驱动。因此,利用由步进电动机驱动的传送鼓233,从文档台220向文档传送路径222馈送的文档250被引导至ADF文档玻璃206上。
利用这种结构,放置在文档台220上的文档250由拾取辊231逐张馈送,然后由传送辊232和传送鼓233传送到作为文档读取位置的ADF文档玻璃206。
而且,逆转单元223配备逆转台236,逆转台236形成一端与文档传送路径222被中途分枝的分枝点234连通的逆转路径235。该逆转台236配备由纸张馈送和逆转电动机(未图示)沿正反方向可旋转地驱动的逆转辊237。还有,逆转路径235在其上安装可以绕心轴自由旋转的分枝瓣238。该分枝瓣238通过心轴的旋转相对于文档传送路径222打开和关闭逆转路径235将从传送鼓233向纸张递送单元270传送的纸张250向逆转单元223或纸张递送单元211之一分配。也就是说,在设定作为一种纸张文档读取模式的逆转读取模式的情况下,分枝瓣238通过心轴的旋转相对于文档传送路径222打开逆转路径235,从而向逆转路径235引导由传送鼓233传送的文档250。然后,分枝瓣238使被逆转的文档253由逆转辊237再次传送到文档传送路径222。
在根据本修改例的扫描装置200中,上述说明的纸张传送装置可以应用到纸张递送单元270中通向纸张通过读取位置后从中被递送的纸张递送出口的弯曲部A,并且还可以应用于逆转单元。
也就是说,在传送鼓233和纸张递送单元270之间的传送路径上纸张传送方向突然改变的弯曲部A,和逆转纸张面的逆转单元223和传送鼓233之间的传送路径中的弯曲部B可以构造成配备第一传送单元6(馈送辊61和逆转辊62),第二传送单元7(夹持辊81、滑轮83、滑轮84、传送带82和包括传送带82的带传送单元8),张力辊85和传送引导构件70、71。这些部分之外的纸张传送路径中纸张传送方向突然改变的任何弯曲部都可以构造成配备第一传送单元6(馈送辊61和逆转辊62),第二传送单元7(夹持辊81、滑轮83、滑轮84、传送带82和包括传送带82的带传送单元8),张力辊85和传送引导构件70、71。
本发明不限于特定公开的实施例、修改例或实例,并且可以实现各种变化和修改例而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34)

1.一种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纸张传送装置包括:
构造成沿第一纸张传送方向传送纸张的第一传送单元;和
第二传送单元,所述第二传送单元设置在第一纸张传送方向的第一传送单元的下游侧,并构造成沿与第一纸张传送方向不同的第二纸张传送方向传送由第一传送单元传送的纸张;其中,
在第一传送单元和第二传送单元中,至少第二传送单元用作具有保持和传送纸张的保持部的保持/传送单元,并包括沿在第一传送单元和第二传送单元之间延伸的纸张传送路径的外侧设置的移动/引导单元,所述移动/引导单元构造成朝向第二传送单元的保持部移动/引导纸张,以及
所述移动/引导单元沿与第一纸张传送方向垂直的纸张宽度方向以不连续的方式设置,以便在纸张宽度方向上接触纸张的至少一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引导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配备带的带传送单元,所述带构造成向所述保持部传送纸张,同时保持所述纸张的前缘与所述带接触,以及
所述带沿纸张宽度方向以不连续的方式设置,以便在纸张宽度方向上接触纸张的至少一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用于引导所述被传送纸张的引导表面的第一引导构件设置在所述带传送单元所在的并靠近所述纸张传送路径的位置,以及
纸张与其接触的所述带的传送表面大体与所述引导表面齐平或向里突出到所述纸张传送路径中。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传送单元包括一对相互面对的构件,其中,所述构件中的一个构件由同轴设置以便绕该轴旋转/被驱动的多个旋转传送构件构成,以及
至少一个所述带传送单元设置成面对所述旋转传送构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纸张宽度方向以不连续的方式设置的多个所述带相互分开运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纸张传送方向上设置在中间的一个所述带的线速度高于其它所述带的线速度。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纸张传送方向上设置在中间的一个所述带的保持部上的保持压力高于其它所述带的保持压力。
8.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带由至少两个带保持旋转构件可移动地保持,以及
在第一纸张传送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传送单元看,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的两边缘上设置的两个所述传送带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展开,其中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的两边缘上设置的两个所述带的每个带的下游带保持旋转构件的轴倾斜,以便相对于所述中间带的下游带保持旋转构件的轴倾斜。
9.如权利要求2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传送单元包括一对相互面对的构件,其中所述构件中的一个构件由同轴设置以便绕该轴旋转/被驱动的多个旋转传送构件构成,
每个所述带由至少两个带保持旋转构件可移动地保持,以及
至少一个面对所述旋转传送构件的所述带保持旋转构件具有绕其圆周表面的环状凸起。
10.如权利要求2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传送单元包括一对相互面对的构件,其中所述构件中的一个构件由同轴设置以便绕该轴旋转/被驱动的多个旋转传送构件构成,
每个所述带由至少两个带保持旋转构件可移动地保持,以及
至少一个面对所述旋转传送构件的所述带保持旋转构件具有弧形圆周表面,所述弧形圆周表面带有环绕所述圆周表面的高中心部。
11.如权利要求2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传送单元包括一对相互面对的构件,其中所述构件中的一个构件由同轴设置以便绕该轴旋转/被驱动的多个旋转传送构件构成,
每个所述带由至少两个带保持旋转构件可移动地保持,以及
至少一个面对所述旋转传送构件的所述带保持旋转构件具有沿其两个圆周边缘设置的并且从其圆周表面沿径向方向突出的突缘。
12.如权利要求2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传送单元包括一对相互面对的构件,其中所述构件中的一个构件由同轴设置以便绕该轴旋转/被驱动的多个旋转传送构件构成,
每个所述带由至少两个带保持旋转构件可移动地保持,
所述带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和至少一个面对所述旋转传送构件的所述带保持旋转构件的宽度小于每个所述旋转传送构件的宽度,以及
至少一个面对所述旋转传送构件的所述带保持旋转构件具有沿其两个圆周边缘设置的并且从其圆周表面沿径向方向突出的突缘。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缘的高度小于所述带的厚度/高度。
14.如权利要求2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保持/传送单元包括一对相互面对的构件,其中所述构件中的一个构件由同轴设置以便绕该轴旋转/被驱动的多个旋转传送构件构成,
每个所述带由至少两个带保持旋转构件可移动地保持,
所述带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和至少一个面对所述旋转传送构件的所述带保持旋转构件的宽度小于每个所述旋转传送构件的宽度,以及
至少一个所述带保持旋转构件的两个侧表面附近具有设置成与至少一个所述带保持旋转构件分开旋转的环状突缘。
15.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纸张具有相对高的硬度。
16.一种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2至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纸张传送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装置配备所述带传送单元。
17.配备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的图像扫描设备。
18.配备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是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印刷机、喷墨记录装置,或组合所述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印刷机和喷墨记录装置中至少两种设备的多功能***设备中的任何一种设备。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用作保持/传送单元的所述第二传送单元包括一对相互面对的构件,其中一个构件是构造成通过旋转向另一个构件传递驱动力的旋转传送驱动单元,以及
所述另一个构件是沿所述第一传送单元和所述第二传送单元之间延伸的所述纸张传送路径的外侧设置的所述移动/引导单元,使所述移动/引导单元跟随所述旋转传送驱动单元的旋转而旋转以朝向所述保持部移动/引导纸张。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纸张传送装置还包括:
第二引导构件,所述第二引导构件沿所述第一传送单元和所述移动/引导单元之间延伸的所述纸张传送路径的外侧设置并且构造成向所述移动/引导单元引导纸张,其中
所述移动/引导单元包括配备构造成朝向所述第二传送单元传送纸张的带的带传送单元,
所述带传送单元包括所述带、构造成可移动地保持所述带的带保持旋转构件,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单元的外侧的旋转构件,所述带绕所述带保持旋转构件和所述旋转构件张紧,以及
所述带保持旋转构件位于比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单元的外侧的旋转构件的轴向中心高而比所述第二引导构件的下游边缘低的位置。
22.一种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纸张传送装置包括:
构造成沿第一纸张传送方向传送纸张的第一传送单元;和
第二传送单元,所述第二传送单元设置在第一纸张传送方向上的第一传送单元的下游侧,并构造成沿与第一纸张传送方向不同的第二纸张传送方向传送由第一传送单元传送的纸张;其中
在第一传送单元和第二传送单元中,至少第二传送单元用作具有保持和传送纸张的保持部的保持/传送单元,其中
所述保持/传送单元包括一对相互面对的构件,其中一个构件是构造成通过旋转向另一个构件传递驱动力的旋转传送驱动单元,以及
另一个构件是沿第一传送单元和第二传送单元之间延伸的纸张传送路径的外侧设置的移动/引导单元,使所述移动/引导单元跟随旋转传送驱动单元的旋转而旋转,用以朝向所述保持部移动/引导纸张。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传送驱动单元是辊式旋转传送驱动构件,以及
所述移动/引导单元包括配备直接接触所述旋转传送驱动构件并使其跟随所述旋转传送驱动构件的旋转而旋转的带的带传送单元。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传送单元包括用弹性构件制成的所述带、构造成可移动地保持所述带的至少一对带保持旋转构件,和构造成可旋转地轴向支撑所述带保持旋转构件的支撑构件,
所述带保持旋转构件由所述支撑构件以在所述带保持旋转构件之间保持预定距离这样的方式轴向支撑,以及
所述带保持旋转构件的轴以所述带在绕所述保持旋转构件张紧时与所述带处在自身非张紧状态下时相比具有更长的圆周这样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中。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用相对低硬度的橡胶材料制成。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传送单元的所述带构造成移动/引导纸张,同时保持所述纸张的前缘与所述带接触,以及
所述纸张与其接触的所述带的传送表面具有形成在其上的褶皱。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传送单元的所述带构造成移动/引导纸张,同时保持所述纸张的前缘与所述带接触,以及
所述纸张与其接触的所述带的传送表面具有沿与纸张传送方向大体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凸部和凹部。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传送单元的所述带构造成移动/引导纸张,同时保持所述纸张的前缘与所述带接触,以及
所述纸张与其接触的所述带的传送表面具有沿与纸张传送方向大体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凸部和凹部。
29.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传送单元的所述带构造成移动/引导纸张,同时保持所述纸张的前缘与所述带接触,以及
所述纸张与其接触的所述带的传送表面具有沿与纸张传送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凸部和凹部。
30.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传送单元的所述带构造成移动/引导纸张,同时保持所述纸张的前缘与所述带接触,以及
所述纸张与其接触的所述带的传送表面具有沿相对于纸张传送方向交错的方向延伸的凸部和凹部。
31.如权利要求22至3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纸张具有相对高的硬度。
32配备如权利要求22至3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的图像扫描设备。
33.配备如权利要求22至3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纸张传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是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印刷机、喷墨记录装置,或组合所述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印刷机和喷墨记录装置中至少两种设备的多功能***设备中的任何一种设备。
CN2007101013456A 2006-04-19 2007-04-19 纸张传送装置,图像扫描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10583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15702 2006-04-19
JP2006115702 2006-04-19
JP2006115702 2006-04-19
JP2006134882A JP4563963B2 (ja) 2006-05-15 2006-05-15 用紙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34882 2006-05-15
JP2006-134882 2006-05-15
JP2006-194782 2006-07-14
JP2006194782 2006-07-14
JP2006194782 2006-07-14
JP2006202170 2006-07-25
JP2006-202170 2006-07-25
JP2006202170A JP4621176B2 (ja) 2006-07-25 2006-07-25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18467A JP4851352B2 (ja) 2006-04-19 2007-01-29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18467 2007-01-29
JP2007018467 2007-01-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58375A true CN101058375A (zh) 2007-10-24
CN101058375B CN101058375B (zh) 2010-09-29

Family

ID=38255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013456A Active CN101058375B (zh) 2006-04-19 2007-04-19 纸张传送装置,图像扫描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92858B2 (zh)
EP (1) EP1847493B1 (zh)
KR (1) KR100908020B1 (zh)
CN (1) CN101058375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8789A (zh) * 2010-06-30 2012-04-04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02976126A (zh) * 2011-09-06 2013-03-2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原稿输送方法
CN103025636A (zh) * 2010-08-06 2013-04-03 夏普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和具备该片材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3043465A (zh) * 2011-10-11 2013-04-17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介质输送装置以及介质交易装置
CN103420231A (zh) * 2008-09-30 2013-12-04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卡搬出搬入装置及发卡回收装置
CN106542359A (zh) * 2015-09-17 2017-03-29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CN107831644A (zh) * 2016-09-16 2018-03-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WO2020201889A1 (en) * 2019-04-03 2020-10-08 Landa Corporation Ltd. Digital printing system with a sheet conveyor provided with roratable elements to eliminate damage to the sheet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22167B2 (en) 2006-10-04 2011-04-12 Ricoh Company, Limited Sheet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JP4887133B2 (ja) * 2006-12-21 2012-02-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930567B1 (ko) 2007-10-15 2009-12-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의류 건조기
JP5042810B2 (ja) * 2007-12-27 2012-10-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99768B2 (ja) * 2008-01-22 2012-12-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26297B2 (ja) * 2008-02-04 2012-09-12 株式会社セイコーアイ・インフォテック 媒体押さえ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101638184B (zh) * 2008-07-30 2011-11-30 株式会社理光 供纸装置,设有该供纸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
JP5217842B2 (ja) 2008-09-25 2013-06-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記録紙給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362298B (zh) * 2009-03-20 2014-01-01 纳蒂卢斯晓星公司 印刷装置和印刷装置的翻页方法
KR101035193B1 (ko) * 2009-03-26 2011-05-17 노틸러스효성 주식회사 인쇄 장치 및 그 인쇄 장치의 페이지 넘김 방법
KR101016487B1 (ko) * 2009-03-26 2011-02-24 노틸러스효성 주식회사 인쇄 장치
JP5517585B2 (ja) * 2009-12-08 2014-06-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搬送機構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記録装置
JP5458875B2 (ja) * 2009-12-25 2014-04-02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取引装置
JP5454227B2 (ja) * 2010-03-01 2014-03-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消耗品収納容器、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サービス管理システム
JP2013159458A (ja) * 2012-02-07 2013-08-19 Ricoh Co Ltd 紙厚検知装置、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82290B2 (ja) * 2013-03-19 2017-02-15 株式会社Pfu 媒体供給装置
JP6289066B2 (ja) * 2013-12-09 2018-03-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方法、プログラム
JP6244950B2 (ja) * 2014-01-31 2017-12-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524707B2 (ja) * 2015-02-27 2019-06-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CN106179661B (zh) * 2016-07-06 2018-06-26 广州市阳光科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碎纸机
WO2022159104A1 (en) * 2021-01-22 2022-07-2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djusting media positions based on read media advancements and predictions
JP2022191623A (ja) * 2021-06-16 2022-1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8246A (zh) 1972-05-10 1974-01-24
JPS5623149A (en) 1979-07-27 1981-03-04 Fuji Xerox Co Ltd Papaer guide
JPS5623161A (en) 1979-07-27 1981-03-04 Fuji Xerox Co Ltd Paper guide
JPS57111737U (zh) 1980-12-27 1982-07-10
JPS6160546A (ja) 1984-08-31 1986-03-28 Toshiba Corp 紙葉類の取出装置
JP2794727B2 (ja) 1988-10-28 1998-09-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フィールド判別回路
JPH0748606Y2 (ja) * 1989-03-07 1995-11-08 株式会社沖情報システムズ 媒体搬送機構
JPH02248962A (ja) 1989-03-23 1990-10-04 Ricoh Co Ltd 複写機
JPH0442134A (ja) 1990-06-07 1992-02-12 Ricoh Co Ltd 光情報処理装置
JPH0455268A (ja) 1990-06-22 1992-02-21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NL9200294A (nl) * 1992-02-18 1993-09-16 Hadewe Bv Werkwijze voor het samenstellen van een poststuk alsmede systeem en uitlijnstation voor het uitvoeren van die werkwijze.
JP3257712B2 (ja) * 1992-04-01 2002-02-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搬送路切換装置
JPH06156787A (ja) 1992-11-30 1994-06-03 Sharp Corp 給紙装置
FR2703670B1 (fr) 1993-04-07 1995-06-16 Bourg Christian Assembleuse de feuilles a cases superposees.
JP3298985B2 (ja) * 1993-06-21 2002-07-08 デュプロ精工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H07247034A (ja) 1994-03-09 1995-09-26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H0812128A (ja) 1994-07-05 1996-01-1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シート体用搬送機構およびその搬送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3344676B2 (ja) * 1995-03-14 2002-1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90945A (ja) 1996-04-26 1997-11-11 Canon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装置
GB2312391A (en) 1996-04-26 1997-10-29 Ibm Soldering with lead free alloys
JPH10129883A (ja) 1996-10-30 1998-05-19 Canon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731976B2 (ja) 1997-05-23 2006-01-05 日立オムロンターミナ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重送検知装置および方法
JP3290114B2 (ja) 1997-07-25 2002-06-10 北辰工業株式会社 紙葉類搬送用無端ベルト
JP2000143027A (ja) 1998-11-16 2000-05-23 Ricoh Co Ltd 原稿搬送装置
JP2001026327A (ja) * 1999-07-16 2001-01-30 Ricoh Co Ltd 給紙装置
JP2001301998A (ja) * 2000-02-15 2001-10-31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読取装置
JP2001278522A (ja) 2000-04-04 2001-10-10 Canon Inc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及びシート材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08910B2 (ja) 2001-01-26 2007-04-25 株式会社デュプロ 給紙装置
JP2002347976A (ja) 2001-03-21 2002-12-04 Ricoh Co Ltd 用紙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3830091B2 (ja) * 2001-03-22 2006-10-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3546024B2 (ja) 2001-03-27 2004-07-21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装置
JP2004123377A (ja) 2002-01-24 2004-04-22 Ricoh Co Ltd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US7354038B2 (en) * 2002-11-27 2008-04-08 Ricoh Company, Ltd. Jam suppressing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182788B2 (ja) 2003-03-24 2008-11-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85460B2 (ja) * 2003-03-31 2008-11-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給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016629B2 (en) * 2003-04-17 2006-03-2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discharging unit of increased capacity
JP4062694B2 (ja) * 2003-04-23 2008-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31357A (ja) 2003-05-09 2004-11-25 Ricoh Co Ltd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その用紙搬送装置を具備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38923A (ja) 2003-05-19 2004-12-02 Ricoh Co Ltd 給紙方法、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1482385A3 (en) * 2003-05-20 2005-04-06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5001771A (ja) 2003-06-09 2005-01-06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040546B2 (ja) * 2003-07-01 2008-0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及びその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264315B2 (ja) * 2003-07-02 2009-05-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ジストローラの回転速度設定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89008A (ja) 2003-09-11 2005-04-07 Ricoh Co Ltd 用紙搬送機構、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97891B2 (ja) * 2003-10-31 2010-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と搬送制御装置
JP2005200133A (ja) * 2004-01-14 2005-07-28 Oki Da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381960B2 (ja) * 2004-03-15 2009-12-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給紙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493093B2 (ja) * 2005-05-09 2010-06-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98730B2 (ja) 2005-09-13 2010-1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搬送装置
US7396009B2 (en) * 2005-09-19 2008-07-08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rrecting pick timing in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8658B (zh) * 2008-09-30 2017-02-01 Nidec Sankyo Corp Card delivery device and card issuance recovery device
CN103420231A (zh) * 2008-09-30 2013-12-04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卡搬出搬入装置及发卡回收装置
CN102398789A (zh) * 2010-06-30 2012-04-04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03025636A (zh) * 2010-08-06 2013-04-03 夏普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和具备该片材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3025636B (zh) * 2010-08-06 2016-01-06 夏普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和具备该片材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976126A (zh) * 2011-09-06 2013-03-2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原稿输送方法
CN103043465B (zh) * 2011-10-11 2016-02-03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介质输送装置以及介质交易装置
CN103043465A (zh) * 2011-10-11 2013-04-17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介质输送装置以及介质交易装置
CN106542359A (zh) * 2015-09-17 2017-03-29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CN106542359B (zh) * 2015-09-17 2018-06-12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CN107831644A (zh) * 2016-09-16 2018-03-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7831644B (zh) * 2016-09-16 2022-01-28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设备
WO2020201889A1 (en) * 2019-04-03 2020-10-08 Landa Corporation Ltd. Digital printing system with a sheet conveyor provided with roratable elements to eliminate damage to the sheets
US11820130B2 (en) 2019-04-03 2023-11-21 Landa Corporation Ltd. Preventing damage to printed substrates conveyed in a printing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908020B1 (ko) 2009-07-15
EP1847493A3 (en) 2008-01-02
US7992858B2 (en) 2011-08-09
US20070246879A1 (en) 2007-10-25
EP1847493A2 (en) 2007-10-24
EP1847493B1 (en) 2016-10-05
CN101058375B (zh) 2010-09-29
KR20070103716A (ko) 2007-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58375A (zh) 纸张传送装置,图像扫描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253363C (zh) 纸材供给方法及其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220590C (zh) 进纸装置和具有该进纸装置的记录装置
CN2919308Y (zh) 感光构件盒、显影剂盒以及处理盒
CN1268993C (zh) 印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907721A (zh) 具有支撑纸张的压印平板和可动支撑部的喷墨记录装置
CN1499311A (zh) 离接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86697C (zh)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222846C (zh) 处理盒、用于处理盒的安装机构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196075C (zh) 图象读取装置
CN1940756A (zh) 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及显影盒
CN1442763A (zh) 具有改进的图像质量和维修可操作性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467585A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652035A (zh) 纸张进给器
CN1572520A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图像读取装置及调整方法
CN1222848C (zh) 用于处理盒的安装和卸装机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351285A (zh) 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CN1946130A (zh) 自动文件进给器
CN1715065A (zh) 数据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702565A (zh) 图像形成***、控制方法、记录介质和程序
CN1799009A (zh) 纸张供给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周边装置的安装方法和装置连接方法
CN1300621C (zh) 多束光扫描光学装置以及使用它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213590C (zh) 图像读取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CN2842916Y (zh) 图像处理设备
CN2716870Y (zh) 影像处理装置和影像形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