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7791U - 永磁聯軸機改良結構 - Google Patents

永磁聯軸機改良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7791U
TWM557791U TW106216068U TW106216068U TWM557791U TW M557791 U TWM557791 U TW M557791U TW 106216068 U TW106216068 U TW 106216068U TW 106216068 U TW106216068 U TW 106216068U TW M557791 U TWM557791 U TW M55779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oil
permanent magnet
rotating disk
lubricating oi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160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ong-Shu Wang
Inventor Has Agreed To Waive The Entitlement To Designation This
Original Assignee
Kimax 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max Tech Ltd filed Critical Kimax Tech Ltd
Priority to TW1062160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57791U/zh
Publication of TWM5577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7791U/zh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為一種永磁聯軸機改良結構,其包括有一軸承、一軸承座、一旋轉盤組以及一機殼;該軸承用來傳輸動力,該軸承座則套置在該軸承外部以承載重量,該軸承座在與軸承連接處設置有潤滑模組,用來導引潤滑油進行潤滑,該旋轉盤組套置在該軸承座旁邊的該軸承處受到該軸承驅動旋轉,該旋轉盤組表面設置有冷卻模組以導引潤滑油進行冷卻,該機殼包覆在該軸承座與該旋轉盤組外部,該機殼底部具有回收槽,用來集中回收該潤滑模組與該冷卻模組所流出的該潤滑油。

Description

永磁聯軸機改良結構
本創作屬於永磁聯軸機領域,尤其是關於一種改善潤滑與冷卻結構,提升整體機械性能,以提高長時間作業,減少停機維護時間,並能提高產品使用壽命的永磁聯軸機改良結構。
永磁聯軸機是一種動能傳遞的裝置,其利用磁力驅動的方式,將馬達與負載進行磁性聯結,藉以傳遞動能來驅動負載,完成動能傳輸。
習知永磁聯軸機結構,主要包括有導磁轉盤與永磁轉盤兩部分,該導磁轉盤和永磁轉盤之間設有氣隙,使該導磁轉盤和永磁轉盤之間利用磁力進行連結。當該導磁轉盤和永磁轉盤之間有相對運動時,該導磁轉盤會切割磁力線形成感應渦電流和感應磁極,讓該導磁轉盤與永磁轉盤之間相互影響而彼此帶動旋轉。
由於習知永磁聯軸機多應用在巨大負載的場合,其中軸承所承載的負荷也相當驚人,也必然產生可觀的磨擦與熱量,影響產品的使用與壽命,故適當的潤滑機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
以習知永磁聯軸機的潤滑工作而言,其軸承是採用潤滑油方式,以提高工作效能,降低摩擦與損耗;然而,習知永磁聯軸機缺少增添 潤滑油的管路,造成添加潤滑油的工作趨向不易,必須長期停機更換潤滑油,使其維護的時間與成本增加。
而且,習知永磁聯軸機的其它部份的散熱工作,例如轉盤部份,是採取注水降溫的方式;由於潤滑油與冷卻水彼此無法共存,所以兩者之間的阻隔工作,就顯的相當重要。
為了解決習知永磁聯軸機關於油水隔離的問題,習知永磁聯軸機會在軸承座與轉盤之間設置隔板,造成習知永磁聯軸機的結構變的更為複雜,也增加維護的困難。而且,隔板的密封效果其實不好,容易讓軸承座的潤滑油與冷卻水混合,軸承潤滑油碰到水會造成乳化而潤滑效果變差而導致承軸損壞。
另一方面,永磁聯軸機幾乎為鋼材元件,使用冷卻水會到處噴洩,容易造成多處元件生銹而加速損壞,影響習知永磁聯軸機的工作效率與使用壽命。
另一方面,習知永磁聯軸機的冷卻管路為垂直進出設計,所以冷卻水的流動較不順輰,很容易發生堵塞,造成熱量無法排出,降低冷卻效果。
再提到習知永磁聯軸機的冷卻水的流道,其組裝方式是採取焊接方式,但對於高速旋轉的物體,其焊接的物件具有容易斷裂的風險,不僅影響習知永磁聯軸機的的結構,更可能發生安全上的問題。
同樣的,習知永磁聯軸機的磁石只是平貼在導磁轉盤上進行結合,不僅要一一對正每一個磁石,增加組裝的麻煩,且因為磁石外部沒有任何保護,所以高速旋轉下,很容易發生磁石脫落的安全意外。
由此可知,習知永磁聯軸機的結構仍存有缺點而亟待加以改進。
本案創作人有鑒於前述習知永磁聯軸機產生之問題,基於在業界多年的實務經驗,配合專業知識與研發創新,研究出一種永磁聯軸機的改良結構。
本創作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永磁聯軸機改良結構,其調整結構配置,採用單一的潤滑油來作為機構上的潤滑與散熱,排除油水混合的問題,使永磁聯軸機的組裝更為容易,運作更為順暢。
本創作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永磁聯軸機改良結構,其進一步改善油路設計,讓潤滑油可以順利流通各處,並發揮散熱功能,使永磁聯軸機可以長時間工作,減少維護時間,增加使用壽命。
本創作的再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永磁聯軸機改良結構,其採取螺絲鎖固轉盤,可以定期檢查組裝的穩定性與安全性,並隨時進行維護或更換螺絲,同時對於磁石組裝增加通孔與蓋板,讓磁石組裝更為順利,使用上更為安全。
本創作的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永磁聯軸機改良結構,其可以自動加油,減少人工的時間與失誤,亦提高工作效率。
為達到上述目的之永磁聯軸機改良結構,其主要包括有一軸承、一軸承座、一旋轉盤組以及一機殼。
該軸承是用來傳輸動力,該軸承座則套置在該軸承外部,經 由外部動力機械驅動,以令該軸承進行旋轉;該軸承座在與軸承連接處設置有潤滑模組,用來將潤滑油導引至該軸承處進行潤滑。
該旋轉盤組套置在該軸承座旁邊的該軸承處,當該軸承旋轉時,得由該軸承驅動該旋轉盤組旋轉動作,該旋轉盤組表面設置有冷卻模組,以將潤滑油導引至該旋轉盤組處進行冷卻。
該機殼包覆在該軸承座與該旋轉盤組外部,該機殼底部具有回收槽,用來集中回收該潤滑模組與該冷卻模組所流出的該潤滑油。
而該潤滑模組與該冷卻模組所使用的該潤滑油為相同的成份,故可以集中回收,使該永磁聯軸機的結構得以簡化,也避免不同潤滑油混合而造成的損失。
藉由前述結構,本創作在工作時,可隨時由該潤滑模組將潤滑油導引至該軸承或該軸承座位置進行潤滑;也可以由該冷卻模組將潤滑油導引至該旋轉盤組處進行冷卻,用過的該潤滑油落下至該機殼下方的該回收槽,以集中回收後再循環使用。
進一步說明,該潤滑模組包括有潤滑室,該潤滑室分別設置在該軸承或該軸承座的連接部位,該潤滑室上方設置有注油管路,該潤滑室下方則設置有集油孔;該注油管路用來導入該潤滑油,讓該潤滑油進入該潤滑室中,然後對於該潤滑室周圍的結構進行潤滑,用過的潤滑油最後則由該集油孔落到該回收槽,然後集中回收再利用。
而該冷卻模組包括設置在該旋轉盤組外表面的流道,該流道上導入有進油管路,該進油管路用來導引該潤滑油流進該流道,在該流道內側的該旋轉盤組表面設置有進油孔,該進油孔導通至該旋轉盤組內部的 冷卻室,使該流道中的該潤滑油可以經由該進油孔進入該冷卻室吸收熱量進行冷卻,而該冷卻室朝該流道外側的該旋轉盤組設置有出油孔,讓吸收熱量後的該潤滑油由該出油孔排出該旋轉盤組,最後再落到該回收槽集中回收。
而該流道其實為一環形罩蓋,其內側彎曲而能集中該潤滑油,該流道並以螺絲鎖固在該旋轉盤組上,以利於隨時保養或更換該螺絲。
更進一步,該進油孔與該出油孔互相朝對方傾斜設計,即該流道由進入該冷卻室朝向該旋轉盤組圓周方向傾斜,該出油孔則由該冷卻室流出該出油孔而朝向該旋轉盤組圓周方向傾斜;其目的在於,當該旋轉盤組旋轉時,受到離心力作用,該潤滑油得由該進油孔擠入該冷卻室中,並在該冷卻室中逐漸朝向該出油孔方向移動,最後將該潤滑油由該出油孔甩出該旋轉盤組,故該潤滑油能在該冷卻模組內順利流動而不容易堵塞。
另外,該出油孔的孔徑會小於該進油孔的孔徑,如此,該潤滑油導入該進油孔的流速會大於流出該出油孔的流速,讓進入該冷卻室的潤滑油可以確實填滿,再排出該旋轉盤組以強化散熱效果。
該旋轉盤組內側設置有永磁轉盤,該永磁轉盤兩側外部設置有導磁轉盤,該導磁轉盤上設置有通孔,該通孔用來鑲嵌磁石,以快速穩定裝置磁石,並在該磁石外部罩設有蓋板,以避免該磁石脫落撞擊其它物件。
該機殼內側設置有肋板,以強化該機殼結構。
1‧‧‧軸承
10‧‧‧永磁聯軸機
2‧‧‧軸承座
3‧‧‧旋轉盤組
31‧‧‧永磁轉盤
32‧‧‧導磁轉盤
33‧‧‧磁石
34‧‧‧通孔
35‧‧‧蓋板
4‧‧‧機殼
41‧‧‧回收槽
42‧‧‧肋板
5‧‧‧潤滑模組
51‧‧‧潤滑室
52‧‧‧注油管路
53‧‧‧集油孔
6‧‧‧冷卻模組
61‧‧‧流道
62‧‧‧進油管路
63‧‧‧進油孔
64‧‧‧出油孔
65‧‧‧冷卻室
66‧‧‧螺絲
圖1是本創作永磁聯軸機的立體圖;圖2是該永磁聯軸機的機殼部份剖面以檢視內部結構的立體圖;圖3是該永磁聯軸機的機殼部份剖面以檢視內部結構的正視圖;圖4是該永磁聯軸機的詳細結構剖面圖;圖5是該永磁聯軸機的旋轉盤組剖面以檢視冷卻模組的正視圖;以及圖6是該永磁聯軸機的旋轉盤組的磁石配置立體分解圖。
為了使本創作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創作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創作,並不用於限定本創作。
請參閱圖1至圖4所示,本創作是一種永磁聯軸機10的改良結構,其主要包括有一軸承1、一軸承座2、一旋轉盤組3以及一機殼4。
該軸承1為一轉動結構,用來傳輸動力。
該軸承座2套置在該軸承1外部,經由外部動力機械(圖未示出)驅動,用來使該軸承1進行旋轉。
為了確保轉動順暢,該軸承座2在與軸承1連接處設置有潤滑模組5,利用供油機械(圖未示出)提供潤滑油,以將該潤滑油導引至該軸承1處進行潤滑。
該旋轉盤組3套置在該軸承座2旁邊的該軸承1處,當該軸承1旋轉時,得由該軸承1驅動該旋轉盤組3旋轉動作。
而在該旋轉盤組3的高速旋轉時,會產生大量熱量,故在該 旋轉盤組3表面設置有冷卻模組6,同樣由該供油模組提供潤滑油,然後將該潤滑油導引至該旋轉盤組3處進行冷卻。
該機殼4則包覆在該軸承座2與該旋轉盤組3外部,用以提供該永磁聯軸機10的包裝與保護,該機殼4底部具有回收槽41,用來集中回收該潤滑模組5與該冷卻模組6所流出的該潤滑油。
另外,本創作將該潤滑模組5與該冷卻模組6所使用的該潤滑油設為相同的成份,可利用同一部該供油機械提供該潤滑油,並方便用過的該潤滑油集中回收,使該永磁聯軸機10的結構得以簡化,也可以避免不同潤滑油混合而造成的破壞或損失。
經由前述結構達成的本創作,當該永磁聯軸機10在工作時,可隨時由該潤滑模組5將潤滑油導引至該軸承1或該軸承座2位置進行潤滑,或是由該冷卻模組6將潤滑油導引至該旋轉盤組3處進行冷卻,完全不用停機即可操作,大幅提高長時間工作的效能;而用過的該潤滑油會落下至該機殼4下方的該回收槽41,以統一集中回收後再循環使用。
而該潤滑模組5包括有潤滑室51,該潤滑室51分別設置在該軸承1或該軸承座2的連接部位,該潤滑室51上方設置有注油管路52,該潤滑室51下方則設置有集油孔53。
該注油管路52可用來導引該潤滑油進入該潤滑室51中,以對於該潤滑室51周圍的結構進行潤滑,用過的潤滑油最後則由該集油孔53落到該回收槽41,然後集中回收再利用。
請配合圖5所示,該冷卻模組6包括設置在該旋轉盤組3外表面的流道61,該流道61上導入有進油管路62,該流道61內側的該旋 轉盤組3表面設置有進油孔63,該流道61外側的該旋轉盤組3設置有出油孔64。
該進油管路62用來導引該潤滑油流進該流道61,並受限在該流道61區域不會洩漏,該進油孔63導通至該旋轉盤組3內部的冷卻室65,使該流道61中的該潤滑油可以經由該進油孔63進入該冷卻室65吸收熱量進行冷卻,讓吸收熱量後的該潤滑油由該出油孔64排出該旋轉盤組3,最後再落到該回收槽41集中回收。
該流道61為一環形罩蓋,其內側彎曲形成容器而能集中該潤滑油,並在該旋轉盤組3旋轉時保持該潤滑油不會漏出。
詳細說明,該流道61是以螺絲66鎖固在該旋轉盤組3上,以保持該旋轉盤組3轉動時的穩定性,減少斷裂或破損的意外,也有利於隨時保養或更換該螺絲66。
另外,該進油孔63與該出油孔64互相朝對方傾斜設計,以確保該潤滑油順利在該冷卻模組6內流動。
詳細說明,該流道61由進入該冷卻室65朝向該旋轉盤組3圓周方向傾斜,該出油孔64則由該冷卻室65流出該出油孔64而朝向該旋轉盤組3圓周方向傾斜,當該旋轉盤組3旋轉時,受到離心力作用,該潤滑油得由該進油孔63擠入該冷卻室65中,並在該冷卻室65中逐漸朝向該出油孔64方向移動,最後將該潤滑油由該出油孔64甩出該旋轉盤組3,故該潤滑油能在該冷卻模組6內順利流動而不容易堵塞。
另一方面,該出油孔64的孔徑會小於該進油孔63的孔徑,使該潤滑油導入該進油孔63的流速會大於流出該出油孔64的流速,讓進 入該冷卻室65的潤滑油可以確實填滿,並將熱量快速有效排出該旋轉盤組3而強化散熱效果。
請參閱圖6所示,該旋轉盤組3內側設置有永磁轉盤31,該永磁轉盤31兩側外部設置有導磁轉盤32,該導磁轉盤32上鋪設有磁石33,為求結構穩定,該導磁轉盤32上設置有通孔34,讓該磁石33鑲嵌在該通孔34內,以快速且穩定的裝置磁石33,避免該磁石33受到該旋轉盤組3的轉動而意外脫落;另外,該磁石33外部罩設有蓋板35,可以避免該磁石33發生意外脫落時撞擊其它物件。
請再參閱圖1至圖4所示,補充說明,該機殼4內側設置有肋板42,以強化該機殼4結構。
以上該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來限定本創作之實施範圍;如果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對本創作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均應涵蓋在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的保護範圍當中。

Claims (9)

  1. 一種永磁聯軸機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一軸承,用來傳輸動力;一軸承座,套置在該軸承外部以驅動該軸承旋轉,該軸承座在與軸承連接處設置有潤滑模組5,以將潤滑油導引至該軸承處進行潤滑;一旋轉盤組,套置在該軸承座旁邊的該軸承處而受到該軸承驅動旋轉,該旋轉盤組表面設置有冷卻模組,以將潤滑油導引至該旋轉盤組處進行冷卻;以及一機殼,包覆在該軸承座與該旋轉盤組外部,該機殼底部具有回收槽,用來集中回收該潤滑模組5與該冷卻模組所流出的該潤滑油。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永磁聯軸機改良結構,其中,該潤滑模組5與該冷卻模組所使用的該潤滑油為相同的成份。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永磁聯軸機改良結構,其中,該潤滑模組5包括設置在該軸承、該軸承座的潤滑室,該潤滑室上方設置有注油管路,而該潤滑室下方則設置有集油孔,讓該潤滑油由該注油管路進入該潤滑室,最後經由該集油孔落到該回收槽。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永磁聯軸機改良結構,其中,該冷卻模組包括設置在該旋轉盤組外表面的流道,該流道上導入有進油管路,而該流道內側的該旋轉盤組表面設置有進油孔,該進油孔導通至該旋轉盤組內部的冷卻室,而該冷卻室朝該流道外側的該旋轉盤組設置有出油孔,讓該潤滑油由該進油管路流進該流道,然後經由該進油孔進入該冷卻室,最後經由該出油孔排出該旋轉盤組而落到該回收槽。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永磁聯軸機改良結構,其中,該流道為一環形罩蓋,並以螺絲將該流道鎖固在該旋轉盤組上。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永磁聯軸機改良結構,其中,該進油孔由該流道進入該冷卻室朝向該旋轉盤組圓周方向傾斜,該出油孔則由該冷卻室流出該出油孔而朝向該旋轉盤組圓周方向傾斜,使該潤滑油得受到該旋轉盤組旋轉時的離心力作用,而能在該冷卻模組內順利流動。
  7. 如請求項4所述之永磁聯軸機改良結構,其中,該出油孔的孔徑小於該進油孔的孔徑,讓進入該冷卻室的潤滑油可以確實填滿,並將熱量快速有效排出旋轉盤組而強化散熱效果。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永磁聯軸機改良結構,其中,該旋轉盤組內側設置有永磁轉盤,該永磁轉盤兩側外部設置有導磁轉盤,該導磁轉盤上設置有通孔,該通孔用來鑲嵌磁石,以快速穩定裝置磁石,並在該磁石外部罩設有蓋板,以避免該磁石脫落撞擊其它物件。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永磁聯軸機改良結構,其中,該機殼內側設置有肋板,以強化該機殼結構。
TW106216068U 2017-10-31 2017-10-31 永磁聯軸機改良結構 TWM5577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6068U TWM557791U (zh) 2017-10-31 2017-10-31 永磁聯軸機改良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6068U TWM557791U (zh) 2017-10-31 2017-10-31 永磁聯軸機改良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7791U true TWM557791U (zh) 2018-04-01

Family

ID=62643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16068U TWM557791U (zh) 2017-10-31 2017-10-31 永磁聯軸機改良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577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3139A (zh) * 2019-05-16 2020-11-1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3139A (zh) * 2019-05-16 2020-11-1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66245B2 (ja) 油水二重冷却の電気駆動アセンブリ及び新エネルギー自動車
JP6347671B2 (ja) 再生エネルギー型発電装置
BR122012013376B1 (pt) Separador de limpeza de gás
CN106460667A (zh) 包括围绕具有用于回收润滑油的盖的设备的壳体的涡轮发动机模块
CN103372854A (zh) 工作器械
CN107002689B (zh) 电动泵
TWM557791U (zh) 永磁聯軸機改良結構
CN106194816A (zh) 单级立式离心泵稀油润滑装置
CN209990681U (zh) 一种皮托管泵轴承润滑***
CN109194033A (zh) 一种高效散热电机
CN207421735U (zh) 高速电机油润滑结构
CN207316043U (zh) 减速器润滑***
KR200467740Y1 (ko) 상수도 가압용 수중 인라인 가압펌프
JP5653790B2 (ja) 軸受装置及び回転機械
CN204041461U (zh) 压缩机
CN206682034U (zh) 一种轴封装置
CN206099569U (zh) 电机转子冷却结构
CN207321088U (zh) 永磁联轴机改进结构
WO2020094136A1 (zh) 一种带滚动抛射装置的冲击破碎机免动力供油装置
CN204677443U (zh) 双相钢立式多级泵
CN101718027A (zh) 绣花机旋梭组件自动润滑***
CN101761582B (zh) 水冷轴承座
CN102144097A (zh) 密闭型压缩机
CN206071786U (zh) 一种降低水轮发电机导轴承瓦温的轴领
CN209896863U (zh) 一种水冷和油冷相结合的永磁同步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