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8688B - 噴墨印刷裝置及噴墨印刷方法 - Google Patents

噴墨印刷裝置及噴墨印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8688B
TWI708688B TW107104274A TW107104274A TWI708688B TW I708688 B TWI708688 B TW I708688B TW 107104274 A TW107104274 A TW 107104274A TW 107104274 A TW107104274 A TW 107104274A TW I708688 B TWI708688 B TW I70868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ozzle
module
printing
modules
arrangement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4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2722A (zh
Inventor
安部克規
時松賢治
手島渡
吉野正巳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Pmt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Pmt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Pmt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2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27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86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868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5Arrangement thereof
    • B41J2/155Arrangement thereof for line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79Detection means therefor, e.g. for nozzle clogg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362Assembling elements of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15Moving nozzle or nozzle pl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19Assembling head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20Modu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21Line printing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適用本發明的印刷裝置(1),是具有噴頭單元(4),其具備:噴頭模組(43、46),其將排列設置有吐出墨滴之噴嘴(48)的噴頭(41、42、44、45),在與噴嘴(48)的列設方向(21)大致正交的正交方向(20)並排設置而成;以及模組移動機構(47),其將複數個噴頭模組(43、46)之中之任意的噴頭模組從其他的噴頭模組獨立出來往列設方向(21)移動,此外,具備控制單元(7),是至少進行以下之中的任一種控制:模式切換控制(80),其基於印刷條件,而在複數個印刷模式之間切換;中心定位控制(81),其追隨著吐出墨水液之食品(9)的列設方向(21)大致中央位置來進行噴頭模組(43、46)的列設方向(21)移動;以及模組交換控制(82),其任意地交換所使用的噴頭模組(43、46)。

Description

噴墨印刷裝置及噴墨印刷方法
本發明,是關於噴墨印刷裝置及噴墨印刷方法。詳細來說,是關於可以低成本地對應各種印刷模式,而且即使對於印刷媒體的斜行等亦可確保高印刷品質的噴墨印刷裝置及噴墨印刷方法。
以往,將墨滴從噴嘴吐出來在印刷媒體上進行點印刷的噴墨印刷裝置中,在排列設置有複數個噴嘴的方向(以下稱為「列設方向」)所並排設置之單一之寬廣的噴頭的情況,有必要為高精度的噴嘴加工,故不良發生率會變高而在裝置運作中之噴頭的保養或交換上花上時間,因此已知有將噴嘴數較少之狹窄的噴頭複數並排設置於列設方向,亦即全多功類型的噴頭單元(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又,作為前述的印刷媒體,例如為長條的瓦楞紙或薄膜、保特瓶、護貝膜、金屬罐等的商品容器,亦可為紙漿、紙、橡膠、食品、錠劑等之藥品等,素材或形狀並無特別限定。
根據該技術,由於每個噴頭的噴嘴數可以較少,故不良發生率比寬廣的噴頭低,而可降低零件成本,甚至是使各噴頭可個別地裝卸藉此只要將發生異常的噴頭予以交換即可,故裝置運作中之噴頭的保養或交換變得容易而可提升維護性。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9-1789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但是,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噴墨印刷裝置,噴頭單元內的各噴頭,雖如前述般可個別地裝卸,但基本上是在噴頭固定器等的基盤(以下稱為「基座」)上,使由複數個噴嘴所成的噴嘴列以既定間隔固定在列設方向。因此,在使用:使由來自噴嘴的墨滴所形成之列設方向的複數個點(以下稱為「點線」)的長度變長的寬幅印刷、在與列設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以下稱為「正交方向」)於單位時間增加所印刷之點數的高速印刷、將所印刷之點的密度提高的高密度印刷等之各印刷模式來進行印刷之際,是有必要將原本的噴頭單元交換成在基座上之既定位置固定各印刷模式專用之噴頭的專用噴頭單元,來使所使用之噴頭單元的種類增加,這不只會使零件成本增加,還會使零件的管理成本、庫存成本增加。
此外,將在正交方向一側,例如對於被搬送至噴頭下的印刷媒體之搬送方向之來自前側之前噴頭的墨滴所致的點、以及在正交方向另一側,例如對於搬送方向之來自後側之後噴頭的墨滴所致的點,交互配置於列設方向同列上來進行前述高密度印刷之際,該等前噴頭與後噴頭間為大幅分離而使正交方向距離較長的情況,若因輸送帶等之搬送構件的斜行而使印刷媒體往列設方向一側逐漸偏移地被搬送的話,在搬送期間,印刷媒體之列設方向的偏移會變大,而會在前噴頭所致的點與後噴頭所致的點之間發生重疊。因此,會發生大幅的點偏移而使印刷品質顯著惡化。又,噴頭或印刷媒體等的寬度方向,是與上述的列設方向大致一致,且印刷媒體等的搬送方向,是與前述的正交方向大致一致。
本發明,是有鑑於以上觀點而立案者,其目的在於提供噴墨印刷裝置及噴墨印刷方法,其可以低成本地對應各種印刷模式,而且即使對於印刷媒體的斜行等亦可確保高印刷品質。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為了達成上述的目的,本發明的噴墨印刷裝置,是具備噴頭單元,該噴頭單元,具備:噴頭模組,其將排列設置有吐出墨滴之噴嘴的噴頭,在與噴嘴的列設方向大致正交的正交方向並排設置而成;以及模組移動機構,其將複數個噴頭模組之中之任意的噴頭模組從其他的噴頭模組獨立出來往列設方向移動。
而且,噴頭單元,是具有噴頭模組,其將排列設置有吐出墨滴之噴嘴的噴頭,在與噴嘴的列設方向大致正交的正交方向並排設置而成,藉此可以低成本地對應印刷模式的切換。亦即,可將特定的點線部的形成所必要的噴頭集中在既定的噴頭模組來配置,故只要調整該噴頭模組的列設方向位置即可容易地將點線部的形成位置以簡單的構造來變更。
此外,噴頭單元,是具有模組移動機構,其將複數個噴頭模組之中之任意的噴頭模組從其他的噴頭模組獨立出來往列設方向移動,藉此可對應各種的印刷模式。亦即,可將特定的點線部的形成所必要的噴頭依每個噴頭模組來往列設方向移動,故可更詳細地變更點線部的形成位置。
因此,藉由具備具有這種噴頭模組與模組移動機構的噴頭單元,在使用前述之寬幅印刷、高速印刷、高密度印刷等之各印刷模式來進行印刷之際,沒有必要將噴頭單元全體交換成各印刷模式專用的噴頭單元,可讓所使用之噴頭單元的種類成為最底限,來大幅降低零件成本、零件的管理成本、庫存成本。而且,如前述般,將在正交方向大幅分離的前側噴頭模組與後側噴頭模組所致之各點交互配置於列設方向同列上來進行高密度印刷之際,即使是例如因輸送帶等之搬送構件的斜行而使印刷媒體往列設方向一側逐漸偏移地被搬送的情況,亦只要調整各噴頭模組的列設方向位置,就可減輕前側噴頭模組所致之點與後側噴頭模組所致之點之間的重疊,可抑制較大之點偏移的發生來大幅提昇印刷品質。
且,控制單元,是至少進行以下之中的任一個:模式切換控制,其基於印刷條件,而在複數個印刷模式之間切換;中心定位控制,其追隨著吐出墨液之印刷媒體的列設方向大致中央位置來進行噴頭模組的列設方向移動;以及模組交換控制,其任意地交換所使用的噴頭模組,在具備該控制單元的情況,是藉由模式切換控制,而使各噴頭模組自動地移動至最適合各印刷模式的列設方向位置;藉由中心定位控制,而使各噴頭模組自動地移動至各印刷媒體的列設方向大致中央位置;藉由模組交換控制,來對應噴嘴的狀況或使用時間,讓使用中的噴頭模組與待機中的噴頭模組自動地移動來進行交換。藉此,可迅速進行印刷作業,可顯著提升作業效率或印刷品質。
且,具備選擇所適用之印刷模式的印刷模式輸入裝置,並在進行模式切換控制之際,是切換以下的印刷模式:第一印刷模式,其將正交方向前後的各噴頭模組藉由模組移動機構而在列設方向錯開配置,使來自正交方向一側之前側噴頭模組的墨滴所致的點所並排的前側點線部、以及使來自正交方向另一側之後側噴頭模組的墨滴所致的點所並排的後側點線部,在列設方向同列上連續設置,藉此形成有列設方向一列的點線且排列設置於正交方向;第二印刷模式,其將各噴頭模組藉由模組移動機構來配置成在正交方向觀看時使列設方向大致中央位置重疊,藉由使前側點線部與後側點線部配列在列設方向之不同的列上,而使列設方向二列的點線以與第一印刷模式大致相同的點密度來形成且排列設置於正交方向;以及第三印刷模式,其將各噴頭模組藉由模組移動機構來配置成在正交方向觀看時使列設方向大致中央位置重疊,藉由使前側點線部與後側點線部的各點在列設方向同列上交互配置,而使列設方向一列的點線以比第一印刷模式、第二印刷模式還要高的點密度來形成且排列設置於正交方向,在切換該等模式的情況時,是基於來自印刷模式輸入裝置的印刷模式訊號,而在第一印刷模式,將前側點線部與後側點線部連續設置在列設方向同列上,藉此使列設方向的點數成為將前側點線部與後側點線部予以合併者而可成為寬幅印刷;在第二印刷模式,將前側點線部與後側點線部配置在列設方向的不同列上,藉此可進行使正交方向的點數成倍於第一印刷模式的高速印刷:在第三印刷模式,是將前側點線部與後側點線部的各點在列設方向同列上交互配置,藉此可進行使列設方向的點數成倍於第一印刷模式、第二印刷模式的高密度印刷。藉此,基於在印刷模式輸入裝置事先選擇的印刷模式訊號,來改變前側點線部與後側點線部的配置位置或各點線之點的大小,藉由這種簡單的控制構造,可自由地進行前述的寬幅印刷、高速印刷、高密度印刷,而使控制單元、印刷模式切換用之噴頭模組的驅動構造等儉樸化,可謀求裝置成本的降低或維護性的提升。
且,第一印刷模式,是在正交方向觀看時,在鄰接的前側噴頭模組與後側噴頭模組之間,形成有使各噴頭模組之既定數的噴嘴重疊的噴嘴重疊區域,在噴嘴重疊區域只有從前後的噴頭模組之一方吐出墨滴的情況,是在噴嘴重疊區域中由適合的噴頭模組來吐出墨滴,藉此可在正交方向觀看時將前側點線部與後側點線部之間,以列設方向同列上之既定數的點來連接。藉此,例如在正交方向觀看時,即使是因噴頭單元的變形等而使前後的噴頭模組互相往列設方向分離,或是在鄰接之噴頭模組的列設方向內端部發生噴嘴堵塞的情況,亦可在前側點線部與後側點線部之間抑制漏點的發生。
且,在第一印刷模式,若印刷媒體的寬度,比前側噴頭模組之印刷領域的寬度,或後側噴頭模組之印刷領域的寬度的至少一方還窄的話,則解除第一印刷模式,並將具有比印刷媒體還寬廣之印刷領域的噴頭模組,在列設方向移動至可將印刷媒體之全寬度予以印刷的位置,藉此在進行以單一的噴頭模組來印刷之單一的模組印刷動作的情況時,可不使用鄰接之噴頭模組的列設方向內端部,而是使用噴頭模組的列設方向內部來印刷。藉此,即使是在鄰接之噴頭模組的列設方向內端部發生噴嘴堵塞,亦可抑制在印刷部發生漏點的情況。
且,具備用來檢測將印刷媒體搬送至噴頭單元的搬送構件之列設方向偏移量的斜行感測器,且在第三印刷模式,基於由以斜行感測器檢測到的偏移量所求出之搬送構件的傾斜角,來進行使各噴頭模組在列設方向互相分離移動的斜行對應動作,而使前側點線部與後側點線部的各點在列設方向同列上交互配置,在這情況時,是基於來自斜行感測器的偏移訊號,使前後的噴頭模組各自自動地往列設方向移動,而可減輕前側點線部與後側點線部之間的點重疊。藉此,即使因搬送構件的斜行而使印刷媒體往列設方向一側逐漸偏移地被搬送,亦可抑制較大的點偏移的發生,而可大幅提昇印刷品質。
且,具備用來檢測印刷媒體之列設方向位置的位置感測器,且在進行中心定位控制之際,基於位置感測器所檢測出的列設方向位置,來進行將各噴頭模組往列設方向移動的中心定位動作,而在正交方向觀看時使印刷媒體與噴頭模組的列設方向大致中央位置成為大致一致,在這情況時,是基於來自位置感測器的列設方向位置訊號,使前後的噴頭模組各自自動地往列設方向移動,而使各噴頭模組隨時追隨印刷媒體而位在印刷媒體的列設方向大致中央位置。藉此,印刷部不會從列設方向偏移,可大幅提昇印刷品質。
且,具備用來檢測噴頭模組之噴嘴吐出狀況的噴嘴感測器,且在進行模組交換控制之際,進行以下至少一方的維護動作:第一維護動作,其基於來自噴嘴感測器之噴嘴異常的異常發生訊號,將發生異常的噴頭模組交換成待機中的噴頭模組;以及第二維護動作,其基於各噴頭模組使用開始後的經過時間訊號,每到既定的累積使用時間,就將使用中的噴頭模組交換成待機中的噴頭模組,在這情況時,第一維護動作,是基於異常發生訊號來使前後的噴頭模組各自自動地往列設方向移動,而將位在待機位置且正常的噴頭模組設定至使用位置,第二維護動作,是基於經過時間訊號來使前後的噴頭模組各自自動地往列設方向移動,而將位在待機位置且保養管理過的噴頭模組設定至使用位置。藉此,藉由第一維護動作,可迅速地對應印刷作業中之噴嘴堵塞等的異常事件,而顯著提升印刷作業的作業效率;藉由第二維護動作,來定期地交換複數個噴頭模組,而可抑制因未使用之長時間放置導致墨水乾掉所發生之噴嘴堵塞的情況。
且,模組移動機構,具有:複數個基座構件,其固定各噴頭模組;導引軸,其複數橫架於複數個基座構件的列設方向;一對支撐框架構件,其固定支撐導引軸的兩端;滑動軸承,其可在軸心方向滑動地安裝於導引軸,且連接固定有基座構件;以及滑動驅動部,其在支撐框架構件之間沿著導引軸使滑動軸承往列設方向滑動,在這情況時,將噴頭模組予以載置固定的複數個基座構件,是被配置成可在支撐框架構件之間被橫架在列設方向的導引軸上,透過滑動軸承來往列設方向滑動,可用這簡單的構造,來形成模組移動機構。藉此,可謀求裝置成本的降低或維護性的提升,並謀求組裝模組移動機構之噴頭單元的精簡化。
且,於導引軸,含有單一的共通導引軸,其中介設置在鄰接之正交方向前後的基座構件之間,且安裝成可用來使連結固定於兩基座構件的各滑動軸承往軸心方向滑動,在這情況時,正交方向前後的基座構件之間的導引軸是只有單一的共通導引軸,在該共通導引軸,透過滑動軸承而將前後的基座構件配置成可往列設方向滑動,故可縮短正交方向前後的基座構件之間的距離。藉此,即使因搬送構件的斜行而使印刷媒體往列設方向一側逐漸偏移地被搬送,亦能縮短位在各基座構件上之前後的噴頭模組之間的距離,故可減輕前側噴頭模組所致之點與後側噴頭模組所致之點之間的重疊,可抑制較大的點偏移的發生而大幅提昇印刷品質。
且,滑動驅動部,具有滾珠螺桿機構,其將與設在每個噴頭模組的電動馬達之馬達軸連結的滾珠螺桿,予以螺插至在與各噴頭模組連結之滑動軸承的列設方向所形成的螺孔,藉由使馬達軸旋轉驅動,而與滑動軸承一起使各噴頭模組往列設方向滑動,在這情況時,是將設在各噴頭模組的滑動軸承,藉由電動馬達所致之滾珠螺桿的旋轉而往列設方向移動,可用這簡單的構造,來形成滑動驅動部。藉此,可謀求裝置成本的降低或維護性的提升,並謀求組裝滑動驅動部的噴頭單元之進一步的精簡化。
且,滑動驅動部,具有:滾珠螺桿機構,其將設在一方之噴頭模組的單一之電動馬達的馬達軸所連結的滾珠螺桿,予以螺插至在正交方向前後二列的噴頭模組之中在一方的噴頭模組所連結之滑動軸承的列設方向上所形成的螺孔,藉由使馬達軸旋轉驅動,而與滑動軸承一起將一方的噴頭模組沿著導引軸往列設方向移動;以及正時皮帶機構,其在被軸支撐在支撐框架構件附近的一對滑輪之間捲繞正時皮帶,在面對一方的噴頭模組的皮帶部分,將一方的噴頭模組的滑動軸承予以連結,並在面對另一方的噴頭模組的皮帶部分,將另一方的噴頭模組的滑動軸承予以連結,藉此追隨一方的噴頭模組的列設方向移動,而使另一方的噴頭模組亦往列設方向的相反側移動,在這情況時,是將一方的噴頭模組,透過藉由電動馬達旋轉驅動的滾珠螺桿,而與滑動軸承一起往列設方向移動,另一方的噴頭模組,是透過與該滑動軸承連結的正時皮帶,而與其他的滑動軸承一起往列設方向移動,可用這簡單的構造,形成滑動驅動部。藉此,可謀求裝置成本的降低或維護性的提升,並謀求組裝滑動驅動部的噴頭單元之進一步的精簡化。
此外,作為驅動源,只要有設在一方的噴頭模組的單一之電動馬達即可,相較於以各別的電動馬達來驅動正交方向前後二列的噴頭模組的情況,可更加促進裝置成本的降低或噴頭單元的精簡化。
且,模組移動機構,具有:複數個基座構件,其載置固定各噴頭模組;導引軸,其在複數個基座構件的正交方向前後複數橫架於列設方向;支撐框架構件,其固定支撐導引軸的兩端;滑動軸承,其可在軸心方向滑動地安裝於導引軸,且連接固定有基座構件;以及滑動驅動部,其中介設置在鄰接之正交方向前後的基座構件之間,且含有在外周刻設有由互相逆旋轉的螺紋所成的正旋轉螺紋部與逆旋轉螺紋部之單一的共通滾珠螺桿,將正旋轉螺紋部與逆旋轉螺紋部,分別螺插於在兩基座構件之各滑動軸承的列設方向所形成的螺孔之後,將與共通滾珠螺桿的一端連結的馬達軸藉由電動馬達來旋轉驅動,藉此與滑動軸承一起使各噴頭模組互相往列設方向的相反側滑動,在這情況時,是將各噴頭模組透過藉由電動馬達來旋轉驅動的共通滾珠螺桿,而與滑動軸承一起互相往列設方向的相反側滑動,可用這簡單的構造,來形成滑動驅動部。藉此,可謀求裝置成本的降低或維護性的提升,並謀求組裝滑動驅動部的噴頭單元之進一步的精簡化。
此外,在正交方向前後的基座構件之間僅設置單一的共通滾珠螺桿,於該共通滾珠螺桿,透過滑動軸承而將前後的基座構件配置成可往列設方向滑動,故可縮短正交方向前後的基座構件之間的距離。藉此,即使因搬送構件的斜行而使印刷媒體往列設方向一側逐漸偏移地被搬送,亦能縮短位在各基座構件上之前後的噴頭模組之間的距離,故可減輕前側噴頭模組所致之點與後側噴頭模組所致之點之間的重疊,可抑制較大的點偏移的發生而大幅提昇印刷品質。
進一步,作為驅動源,只要有設在共通滾珠螺桿的單一之電動馬達即可,相較於以各別的電動馬達來驅動正交方向前後二列的噴頭模組的情況,可更加促進裝置成本的降低或噴頭單元的精簡化。
且,在噴頭單元,是將具有對各噴頭模組供給墨水的墨水管與進行來自噴嘴之墨滴之吐出控制的電線的供給系統經路部,以夾住支撐框架構件的方式,對於設置電動馬達的驅動系統配置部配置在列設方向相反側,在這情況時,供給系統經路部與驅動系統配置部不會互相干涉,可確保較大的周邊空間。藉此,在噴頭單元的組裝時或維護時對供給系統經路部與驅動系統配置部的操作變容易,可謀求組裝作業性、維護性的大幅提升。
且,噴頭模組,由在正交方向並排設置的2個噴頭模組所構成的情況,是與並排設置3個以上的噴頭模組的情況相比之下,可用更簡單的構造來形成噴頭單元。藉此,可謀求裝置成本的降低或維護性的提升,並謀求噴頭單元的精簡化。
(請求項16)   為了達成上述的目的,本發明的噴墨印刷裝置,是具備噴頭單元,該噴頭單元,具備:噴頭模組,其將噴頭並排設置於搬送方向而成,該噴頭是將對印刷媒體吐出墨滴的噴嘴予以排列設置在與印刷媒體的搬送方向正交的寬度方向上;以及模組移動機構,其將複數個噴頭模組之中之任意的噴頭模組從其他的噴頭模組獨立出來往寬度方向移動。
而且,噴頭單元,是具有將噴頭於搬送方向並排設置而成噴頭模組,該噴頭是將對印刷媒體吐出墨滴的噴嘴予以排列設置在與印刷媒體的搬送方向正交的寬度方向,藉此可以低成本地對應印刷模式的切換。亦即,可將特定的點線部的形成所必要的噴頭集中在既定的噴頭模組來配置,故只要調整該噴頭模組的寬度方向位置即可容易地將點線部的形成位置以簡單的構造來變更。
此外,噴頭單元,是具有模組移動機構,其將複數個噴頭模組之中之任意的噴頭模組從其他的噴頭模組獨立出來往寬度方向移動,藉此可對應各種的印刷模式。亦即,可將特定的點線部的形成所必要的噴頭依每個噴頭模組來往寬度方向移動,故可更詳細地變更點線部的形成位置。
因此,藉由具備具有這種噴頭模組與模組移動機構的噴頭單元,在使用前述之寬幅印刷、高速印刷、高密度印刷等之各印刷模式來進行印刷之際,沒有必要將噴頭單元全體交換成各印刷模式專用的噴頭單元,可讓所使用之噴頭單元的種類成為最底限,來大幅降低零件成本、零件的管理成本、庫存成本。而且,如前述般,將在搬送方向大幅分離的前側噴頭模組與後側噴頭模組所致之各點交互配置於寬度方向同列上來進行高密度印刷之際,即使是例如因輸送帶等之搬送構件的斜行而使印刷媒體往寬度方向一側逐漸偏移地被搬送的情況,亦只要調整各噴頭模組的寬度方向位置,就可減輕前側噴頭模組所致之點與後側噴頭模組所致之點之間的重疊,可抑制較大之點偏移的發生來大幅提昇印刷品質。
為了達成上述的目的,本發明的噴墨印刷方法,是具備:第一準備步驟,其將噴頭並排設置於前述搬送方向而形成噴頭模組,該噴頭是將對印刷媒體吐出墨滴的噴嘴予以排列設置在與印刷媒體的搬送方向正交的寬度方向上;以及第二準備步驟,其藉由模組移動機構,將複數個噴頭模組之中之任意的噴頭模組從其他的噴頭模組獨立出來往寬度方向移動。
而且,藉由具備第一準備步驟,而可以低成本地對應印刷模式的切換,該第一準備步驟是將噴頭並列設置於前述搬送方向而形成噴頭模組,該噴頭是將對印刷媒體吐出墨滴的噴嘴予以排列設置在與印刷媒體的搬送方向正交的寬度方向上。亦即,可將特定的點線部的形成所必要的噴頭集中在既定的噴頭模組來配置,故只要調整該噴頭模組的寬度方向位置即可容易地將點線部的形成位置以簡單的構造來變更。
此外,藉由具備第二準備步驟,而可對應各種的印刷模式,該第二準備步驟,是藉由模組移動機構,將複數個噴頭模組之中之任意的噴頭模組從其他的噴頭模組獨立出來往寬度方向移動。亦即,可將特定的點線部的形成所必要的噴頭依每個噴頭模組來往寬度方向移動,故可更詳細地變更點線部的形成位置。
因此,連續進行這種第一準備步驟、第二準備步驟,藉此在使用前述的寬幅印刷、高速印刷、高密度印刷等之各印刷模式來進行印刷之際,沒有必要將噴頭單元全體交換成各印刷模式專用的噴頭單元,可讓所使用之噴頭單元的種類成為最底限,來大幅降低零件成本、零件的管理成本、庫存成本。而且,如前述般,將在寬度方向大幅分離的前側噴頭模組與後側噴頭模組所致之各點交互配置於寬度方向同列上來進行高密度印刷之際,即使是例如因輸送帶等之搬送構件的斜行而使印刷媒體往寬度方向一側逐漸偏移地被搬送的情況,亦只要調整各噴頭模組的寬度方向位置,就可減輕前側噴頭模組所致之點與後側噴頭模組所致之點之間的重疊,可抑制較大之點偏移的發生來大幅提昇印刷品質。
為了達成上述的目的,本發明的噴墨印刷方法,是具備:準備步驟,其準備噴頭單元,在噴頭單元中,設置複數個將噴頭並排設置於搬送方向而成的噴頭模組,該噴頭是將對印刷媒體吐出墨滴的噴嘴予以排列設置在與印刷媒體的搬送方向正交的寬度方向上,可將複數個噴頭模組之中之任意的噴頭模組從其他的噴頭模組往寬度方向獨立地移動;以及控制步驟,是在前述準備步驟之後,基於印刷條件,來以控制單元控制並進行:在複數個印刷模式之間切換的模式切換控制、追隨印刷媒體的寬度方向大致中央位置而進行噴頭模組之寬度方向移動的中心定位控制、任意交換所使用之噴頭模組的模組交換控制之中的至少一種。
而且,具備準備步驟,其準備噴頭單元,在噴頭單元中,設置複數個將噴頭並排設置於搬送方向而成的噴頭模組,該噴頭是將對印刷媒體吐出墨滴的噴嘴排列設置在與印刷媒體的搬送方向正交的寬度方向上,可將複數個噴頭模組之中之任意的噴頭模組從其他的噴頭模組往寬度方向獨立地移動,藉此可以低成本地對應印刷模式的切換。亦即,可將特定的點線部的形成所必要的噴頭集中在既定的噴頭模組來配置,故只要調整該噴頭模組的寬度方向位置即可容易地將點線部的形成位置以簡單的構造來變更。甚至,可對應各種的印刷模式。亦即,可將特定的點線部的形成所必要的噴頭依每個噴頭模組來往寬度方向移動,故可更詳細地變更點線部的形成位置。
此外,具備控制步驟,其在準備步驟之後,基於印刷條件,來以控制單元控制並進行:在複數個印刷模式之間切換的模式切換控制、追隨印刷媒體的寬度方向大致中央位置而進行噴頭模組之寬度方向移動的中心定位控制、以及任意交換所使用之噴頭模組的模組交換控制之中的至少一種,藉此可迅速地進行印刷作業,且可顯著提升作業效率或印刷品質。亦即,藉由模式切換控制,而使各噴頭模組自動地移動至最適合各印刷模式的寬度方向位置;藉由中心定位控制,而使各噴頭模組自動地移動至各印刷媒體的寬度方向大致中央位置;藉由模組交換控制,來對應噴嘴的狀況或使用時間,讓使用中的噴頭模組與待機中的噴頭模組自動地移動來進行交換。
且,在控制步驟中,是具備:第一控制步驟、第二控制步驟、第三控制步驟,該第一控制步驟,是從以下的印刷模式之中,藉由印刷模式輸入裝置來輸入並選擇適用的印刷模式:第一印刷模式,其將噴頭模組往寬度方向錯開配置,使來自搬送方向前方之前側噴頭模組的墨滴所致的點所並排的前側點線部、以及使來自搬送方向後方之後側噴頭模組的墨滴所致的點所並排的後側點線部,在寬度方向同列上連續設置,藉此形成有寬度方向一列的點線且排列設置於搬送方向;第二印刷模式,其將各噴頭模組藉由模組移動機構來配置成在搬送方向觀看時使寬度方向大致中央位置重疊,藉由使前側點線部與後側點線部配置在不同的列上,而使寬度方向二列的點線以與第一印刷模式大致相同的點密度來形成且排列設置於搬送方向;以及第三印刷模式,其將各噴頭模組藉由模組移動機構來配置成在搬送方向觀看時使寬度方向大致中央位置重疊,藉由使前側點線部與後側點線部的各點在寬度方向同列上交互配置,而使寬度方向一列的點線以比第一印刷模式、第二印刷模式還要高的點密度來形成且排列設置於搬送方向,該第二控制步驟,是藉由控制單元的模式切換控制,來基於第一控制步驟所選擇的印刷模式,設定各噴頭模組的寬度方向位置與墨滴的吐出條件,該第三控制步驟,是在通過具有噴頭模組、及模組移動機構的噴頭單元的印刷媒體上,由噴頭單元之各噴頭模組的噴嘴吐出墨滴來進行印刷。
而且,在控制步驟,是具備前述第一控制步驟,藉此基於來自印刷模式輸入裝置的印刷模式訊號,而在第一印刷模式,將前側點線部與後側點線部連續設置在寬度方向同列上,藉此使寬度方向的點數成為將前側點線部與後側點線部予以合併者而可成為寬幅印刷;在第二印刷模式,將前側點線部與後側點線部配置在寬度方向的不同列上,藉此可進行使搬送方向的點數成倍於第一印刷模式的高速印刷:在第三印刷模式,是將前側點線部與後側點線部的各點在寬度方向同列上交互配置,藉此可進行使寬度方向的點數成倍於第一印刷模式、第二印刷模式的高密度印刷。
此外,由於具備第二控制步驟,其藉由控制單元的模式切換控制,來基於第一控制步驟所選擇的印刷模式,設定各噴頭模組的寬度方向位置與墨滴的吐出條件,藉此可謀求裝置成本的降低或維護性的提升。亦即,基於在印刷模式輸入裝置事先選擇的印刷模式訊號,使各噴頭模組自動地移動至最適合各印刷模式的寬度方向位置,而可自在地進行寬幅印刷、高速印刷、高密度印刷,可使控制單元、印刷模式切換用之噴頭模組的驅動構造等儉樸化。
此外,具備第三控制步驟,其在通過具有噴頭模組、及模組移動機構的噴頭單元的印刷媒體上,由噴頭單元之各噴頭模組的噴嘴吐出墨滴來進行印刷,藉此使低成本、高品質的印刷成為可能。亦即,印刷作業中,噴頭單元本身可以固定的狀態,來將印刷媒體的印刷面移動至墨滴的吐出位置來進行印刷,故與固定印刷媒體來使噴頭單元那邊移動來進行印刷的情況相比之下,不需要噴頭單元移動用之大型的裝置而使裝置成本減少,且提升印刷品質。甚至,可對印刷媒體印刷文字、圖形、符號等(以下稱為「文字等」)。亦即,從噴嘴對移動於搬送方向的印刷媒體上吐出墨滴來形成列狀的點線,而將該點線排列設置於寬度方向,而可將既定的文字等印刷於印刷媒體上。 [發明的效果]
關於本發明的噴墨印刷裝置及噴墨印刷方法,可以低成本地對應各種印刷模式,而且,即使對於印刷媒體的斜行等亦可確保高印刷品質。
以下,針對關於噴墨印刷裝置及噴墨印刷方法之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參照圖式來說明,以供理解本發明。   又,將圖1、2的箭頭F所示的方向設為前方,將箭頭R所示的方向設為右方,將箭頭T所示的方向設為上方,以下所述之各部的位置或方向等是分別以該前方、右方、及上方為基準。
首先,在適用本發明的噴墨印刷裝置中,針對在印刷媒體之仙貝等的食品9上吐出可食性墨水來進行印刷作業的印刷裝置1之全體構造,由圖1來說明。又,這邊的使用態樣,僅為適用本發明的噴墨印刷裝置之一例,並不特別限定於此態樣。
印刷裝置1,是具備:印刷處理部2,其對印刷媒體之食品9上吐出可食性墨水來印刷文字等;以及輸送帶搬送部3,其在從左側面觀看時為順時鐘方向旋轉的輸送帶10的上面載置食品9並搬送至印刷處理部2的正下方。又,在本實施例,是使正交方向20的後側為食品9搬送方向,與該正交方向20正交的列設方向21為左右方向。
而且,其中的印刷處理部2,是組合以下構件而構成:噴頭單元4,是位在輸送帶搬送部3的前後大致中央,具有形成有吐出可食性墨水的噴嘴的噴頭41、42、44、45;墨水供給部5,對該等噴頭41、42、44、45供給可食性墨水;印刷單元6,安裝有噴頭單元4或墨水供給部5;控制單元7,是對噴頭單元4或墨水供給部5,基於各種訊號,進行可食性墨水的供給、吐出可食性墨水的驅動電力之控制、以及將由前後的噴頭41、42所成之前側噴頭模組43與由前後的噴頭44、45所成之後側噴頭模組46各自獨立地往列設方向21移動的移動電力之控制等;以及維持單元8,是對前述噴頭單元4實施噴頭清潔等的維護作業。
且,在輸送帶搬送部3,是使將前述印刷處理部2夾在中間且在前後配置成可旋轉的入口輥11與出口輥12、在兩輥11、12之間之途中部的前後所配置的第一惰輥13與第二惰輥16、以及在兩惰輥13、16之間的前後所配置的張力輥14與驅動輥15,均使軸心朝左右方向來配置。於該等的輥11~16捲繞有前述輸送帶10,且以將該輸送帶10從左右夾住的方式配置有左右一對的裝置框架25、26,在該裝置框架25、26之間,使前述輥11~16被軸支撐成可前後旋轉。
而且,於裝置框架25、26,在入口輥11附近配置有左右一對的入口整列導件23、23,在出口輥12附近配置有左右一對的出口整列導件24、24。
藉此,即使被輸送帶10所搬送的食品9,在入口29與出口30從輸送帶10往列設方向21伸出來,亦能藉由左右的入口整列導件23、23與出口整列導件24、24的內側面而往輸送帶10的列設方向內側推回,可抑制食品9從輸送帶10的列設方向端落下的情況。
此外,張力輥14,是以前方的第一惰輥13的軸心13a為中心,而被軸支撐在可前後晃動之側面觀看為三角形狀的張力框架17,該張力框架17的後端,是透過張力彈簧18而往下方被彈性地牽引,可將輸送帶10之從驅動輥15的外周下面到第一惰輥13的外周後面所捲動的部分,藉由張力輥14的外周前面來往後方押壓,而形成有張力單元19。
藉此,可隨時對輸送帶10賦予既定的張力,來減輕輸送帶10的鬆弛而抑制滑差等的發生,可提升輸送帶搬送部3的搬送精度。
此外,在印刷處理部2之正前位置之輸送帶10的上方,設置有攝影機27來作為檢測食品9之列設方向位置的位置感測器。進一步,在比該攝影機27還前方的裝置框架25、26,設置有搬送位置感測器28,其安裝有可收授光或音波的送訊機28a與受訊機28b而成。根據該搬送位置感測器28,由輸送帶10所搬送而來的食品9會通過送訊機28a與受訊機28b之間而遮斷光或音波,藉此可檢測出食品9的正交方向位置。
藉此,從藉由攝影機27所得到的圖像,可求得輸送帶10上之食品9的正交方向、列設方向的位置,且基於該訊號,求出距列設方向中央的偏移量來進行後述的中心定位控制,可使各噴頭模組43、46移動至列設方向的既定位置來進行後述的模式切換控制。
接著,針對這種印刷裝置1之進行各種印刷控制的噴頭單元4之構造,由圖3至圖5來進行說明。   如圖3、圖4所示般,噴頭單元4,是具有:矩形板狀的基盤40、在該基盤40上並排設置於正交方向20而成的噴頭模組43、46、以及使該噴頭模組43、46各自獨立地往列設方向21移動的模組移動機構47。
而且,前側噴頭模組43,是如前述般,由前噴頭41與後噴頭42所構成,於前噴頭41,在前後形成有吐出黃色墨滴的噴嘴列Y與吐出洋紅色墨滴的噴嘴列M,於後噴頭42,在前後形成有吐出青色墨滴的噴嘴列C與吐出黑色墨滴的噴嘴列K。
藉此,可用一個噴頭進行二色印刷,藉由前後二個噴頭41、42來進行彩色印刷。又,如圖4(c)所示般,噴嘴列Y、M、C、K,均由使在列設方向鄰接的噴嘴48於正交方向20交互地一根一根地配置,亦即形成為交錯狀之前後二列的噴嘴列49、50所構成,使各色之噴嘴48的列設方向間距變小而提高點密度。
對於後側噴頭模組46亦同樣地,由前噴頭44與後噴頭45所構成,於前噴頭44,在前後形成有噴嘴列M與噴嘴列Y,於後噴頭45,在前後形成有噴嘴列K與噴嘴列C,藉由前後二個噴頭44、45而可進行彩色印刷。而且,噴嘴列Y、M、C、K均由前後二列的噴嘴列49、50所構成,而提高點密度。
又,噴頭41、42、44、45,均使其長度方向對於正交方向20呈正交,使噴嘴列Y、M、C、K的全部都被配置成沿著列設方向21。
且,模組移動機構47中,在基盤40的左右側部,於正交方向延伸設置有互相平行之左右一對的支撐框架構件51、52,在該左右的支撐框架構件51、52之間,於列設方向橫架有互相平行的3根導引軸53、54、55,該導引軸53、54、55之任一者的兩端,均被固定支撐在支撐框架構件51、52。
其中於導引軸53的左部,可於軸心方向滑動地外嵌有滑動軸承56,另一方面,於導引軸53、54的右部,可於軸心方向滑動地使滑動軸承57中介設置在導引軸53、54之間。而且,在該等左右的滑動軸承56、57之間,使基座構件亦即矩形板狀的前側噴頭基座60橋架地連結固定,而在該前側噴頭基座60上,使前述的前噴頭41與後噴頭42豎立設置於前後來形成前側噴頭模組43。
同樣地,在導引軸54、55的左部,可於軸心方向滑動地使滑動軸承58中介設置在導引軸54、55之間,在導引軸55的右部,可於軸心方向滑動地外嵌有滑動軸承59。而且,在該等左右的滑動軸承58、59之間,亦使基座構件亦即矩形板狀的後側噴頭基座61橋架地連結固定,而在該後側噴頭基座61上,使前述的前噴頭44與後噴頭45豎立設置於前後來形成後側噴頭模組46。
此外,在基盤40的左部,設有滑動驅動部62,其使滑動軸承56、57、58、59在支撐框架構件51、52之間沿著導引軸53、54、55往列設方向滑動。
該滑動驅動部62,是在基盤40上比支撐框架構件51還左方處,於前後固定設置有電動馬達63、64,從該等電動馬達63、64,使各自的馬達軸63a、64a往右方延伸設置,在其前端部,各自連結有設置在各噴頭模組43、46的滾珠螺桿65、66的左端部。
而且,該等滾珠螺桿65、66的右部,是分別螺插於在前述之前側噴頭模組43之滑動軸承56之列設方向21所形成的螺孔56a、以及在後側噴頭模組46之滑動軸承58之列設方向21所形成的螺孔58a,而形成滾珠螺桿機構67。
藉此,若驅動電動馬達63、64的話,馬達軸63s、64a會旋轉,滾珠螺桿65、66亦會在各個螺孔56a、58a內旋轉,該旋轉運動,會轉換成往滑動軸承56、58之列設方向的滑動運動,藉此可與滑動軸承56、58一起使各噴頭模組43、46各自獨立地往列設方向移動。
此外,在前述導引軸53、54、55之中,於鄰接之正交方向20前後的噴頭基座60、61之間所中介設置的導引軸54,使固定連結於前側噴頭基座60的滑動軸承57、以及固定連結於後側噴頭基座61的滑動軸承58,均被安裝成可於軸心方向滑動,而作為單一的共通導引軸來發揮功能。
藉此,在前後的各個噴頭基座60、61設置前後一對的導引軸的情況,與在噴頭基座60、61之間配置2根導引軸的情況相比之下,可縮短正交方向20前後的噴頭基座60、61之間的距離,例如,即使是如後詳述般,因輸送帶10的斜行而使食品9逐漸往列設方向21一側偏移地被搬送,由於位在各噴頭基座60、61上之前後的噴頭模組43、46之間的距離較短,而可減輕前側噴頭模組43所致的點與後側噴頭模組46所致的點之間的重疊。
根據以上所述的構造,將各噴頭模組43、46予以載置固定的複數個噴頭基座60、61,是配置成在列設方向橫架於支撐框架構件51、52之間的導引軸53、54、55上,透過滑動軸承56~59而可往列設方向21滑動,可藉由這簡單的構造來形成模組移動機構47,此外,將設在各噴頭模組43、46的滑動軸承56~59,藉由電動馬達63、64所致之滾珠螺桿65、66的旋轉來往列設方向21移動,可藉由這簡單的構造,來形成滑動驅動部,而可謀求裝置成本的降低或維護性的提升。
在此,如前述般,於基盤40的左部,配置有具有電動馬達63、64或滾珠螺桿65、66的滑動驅動部62來形成驅動系統配置部68,另一方面,夾著支撐框架構件51、52而在對驅動系統配置部68的列設方向反對側,配置有供給系統經路部69,其具有:墨水管71、73,其用來將可食性墨水供給至各噴頭模組43、46的墨水埠70、72;以及電線37、38,其進行來自噴嘴48之墨滴的吐出控制。
藉此,供給系統經路部69與驅動系統配置部68不會互相干涉,可確保較大的周邊空間,在噴頭單元4的組裝時或維護時對供給系統經路部69與驅動系統配置部68的操作變容易,可謀求組裝作業性、維護性的大幅提升。
且,針對上述般構造之模組移動機構47的其他形態進行說明。   於圖5(a)所示的噴頭單元4A,設有其他形態的模組移動機構47A,在該模組移動機構47A,是與前述模組移動機構47同樣地,在左右的支撐框架構件51、52之間,使互相平行的3根導引軸53、54、55於列設方向橫架而被固定支撐。
其中於導引軸53、54的左右部,各自使滑動軸承56、57外嵌成可於軸心方向滑動,且在該等左右的滑動軸承56、57之間,於前後橋架有使噴頭41、42豎立設置的前側噴頭基座60,同樣地,於導引軸54、55的左右部,各自使滑動軸承58、59外嵌成可於軸心方向滑動,且在該等左右的滑動軸承58、59之間,亦於前後橋架有使噴頭44、45豎立設置的後側噴頭基座61。
而且,使該等滑動軸承56、57、58、59往列設方向滑動的滑動驅動部62A,是具有滾珠螺桿機構67A,其將與設在後側噴頭模組46的單一之電動馬達64的馬達軸64a連結的滾珠螺桿66,予以螺插至在正交方向前後二列的噴頭模組43、46之中在後側噴頭模組46連結的滑動軸承58之在列設方向21所形成的螺孔58a,藉由使馬達軸64a旋轉驅動,來將滑動軸承58與後側噴頭模組46一起沿著導引軸54、55往列設方向21移動,此外,除了該滾珠螺桿機構67A之外,還具有以下的正時皮帶機構39。
在該正時皮帶機構39,在左右之支撐框架構件51、52的外側附近被軸支撐的一對滑輪74、75之間使正時皮帶76捲繞,而在與後側噴頭模組46面對的輸送帶部分76b連結有後側噴頭模組46的滑動軸承58,並且在與前側噴頭模組43面對的輸送帶部分76a連結有前側噴頭模組43的滑動軸承57,藉此追隨後側噴頭模組46的列設方向21移動,而使前側噴頭模組43亦可在列設方向21往相反側移動。
藉此,使後側噴頭模組46透過由電動馬達64旋轉驅動的滾珠螺桿66,來與滑動軸承58一起往列設方向21移動,前側噴頭模組43,是透過與該滑動軸承58連結的正時皮帶76,而與其他的滑動軸承57一起往列設方向21移動,可用這簡單的構造,來形成滑動驅動部62A,可謀求裝置成本的降低或維護性的提升,亦謀求組裝有滑動驅動部62A的噴頭單元4A之進一步的精簡化。
此外,作為驅動源,只要有設在後側噴頭模組46之單一的電動馬達64即可,如前述的滑動驅動部62般,相較於以各別的電動馬達63、64來驅動正交方向前後二列的噴頭模組43、46的情況,可更加促進裝置成本的降低或噴頭單元4A的精簡化。
於圖5(b)所示的噴頭單元4B,設有其他形態的模組移動機構47B,在該模組移動機構47B,是與前述模組移動機構47、47A相同地,在左右的支撐框架構件51、52之間,使互相平行的導引軸53、55於列設方向橫架而被固定支撐,但在導引軸53、55之間,與模組移動機構47、47A不同,是取代前述導引軸54而橫架有單一的共通滾珠螺桿77。
其中於導引軸53與共通滾珠螺桿77的左右部,各自使滑動軸承56、57外嵌成可於軸心方向滑動,且在該等左右的滑動軸承56、57之間,於前後橋架有使噴頭41、42豎立設置的前側噴頭基座60,另一方面,於共通滾珠螺桿77與導引軸55的左右部,各自使滑動軸承58、59外嵌成可於軸心方向滑動,且在該等左右的滑動軸承58、59之間,亦於前後橋架有使噴頭44、45豎立設置的後側噴頭基座61。
而且,使該等滑動軸承56、57、58、59往列設方向滑動的滑動驅動部62B,雖含有前述共通滾珠螺桿77,但該共通滾珠螺桿77,是中介設置在鄰接之正交方向前後的噴頭基座60、61之間,並且在外周刻設有由互相逆旋轉的螺紋所成的正旋轉螺紋部77a與逆旋轉螺紋部77b。
該正旋轉螺紋部77a與逆旋轉螺紋部77b,是分別螺插至形成在後側噴頭基座61之滑動軸承58之列設方向21的螺孔58b、以及形成在前側噴頭基座60之滑動軸承57之列設方向21的螺孔57a之後,使連結在共通滾珠螺桿77之左端的馬達軸78a藉由單一的電動馬達78來旋轉驅動,藉此與滑動軸承56~59一起使前後的噴頭模組43、46互相往列設方向21的相反側滑動。
藉此,使前後的噴頭模組43、46,透過由電動馬達78旋轉驅動的共通滾珠螺桿77,來與滑動軸承56~59一起互相往列設方向21的相反側滑動,可用這簡單的構造,來形成滑動驅動部62B,可謀求裝置成本的降低或維護性的提升,亦謀求組裝有滑動驅動部62B的噴頭單元4B之進一步的精簡化。
此外,在正交方向前後的噴頭基座60、61之間,僅設置單一的共通滾珠螺桿77,在該共通滾珠螺桿77,是透過滑動軸承57、58來將噴頭基座60、61配置成可於列設方向21滑動,故可縮短正交方向前後之噴頭基座60、61之間的距離,即使是如後詳述般,因輸送帶10的斜行而使食品9逐漸往列設方向21一側偏移地被搬送,由於位在各噴頭基座60、61上之前後的噴頭模組43、46之間的距離變短,而可減輕前側噴頭模組43所致的點與後側噴頭模組46所致的點之間的重疊。
此外,作為驅動源,只要有設在共通滾珠螺桿77之單一的電動馬達78即可,如前述的滑動驅動部62般,相較於以各別的電動馬達63、64來驅動正交方向前後二列的噴頭模組43、46的情況,可更加促進裝置成本的降低或噴頭單元4B的精簡化。
接著,針對操作上述般之構造的噴頭單元4等來進行各種印刷控制的控制單元7,由圖4、圖6至圖11、圖13來進行說明。
如圖6所示般,於控制單元7,除了觸控面板、鍵盤等般的資料輸入部31、起始開關32之外,還收容有使該等連接的控制器22等,於該控制器22,是連接有:使前述驅動輥15旋轉驅動的驅動馬達35、使噴頭模組43、46往列設方向移動的電動馬達63、64、以及對該等供給電力的電源79,還連接有:設在資料輸入部31內的印刷模式輸入裝置83與模組交換控制開關84、用來檢測輸送帶10之列設方向21之偏移量的斜行感測器85、前述的攝影機27、以及用來檢測各噴頭模組43、46之噴嘴48之吐出狀況的噴嘴感測器86。
此外,於控制器22,連接有記憶體33與計時器34,其中於記憶體33,除了由前述資料輸入部31所輸入的印刷密度、印刷寬度、印刷速度、食品的厚度之外,還儲存有:用來進行圖13所示的模式切換控制80、中心定位控制81、模組交換控制82的判斷邊界值等的各種資料或控制程式、基於來自斜行感測器85之偏移訊號的傾斜角資料、基於來自攝影機27之圖像訊號的食品9之列設方向位置資料、基於來自噴嘴感測器86之異常發生訊號的有無發生異常的資料等。而且,藉由計時器34,可針對各噴頭模組43、46,計測各噴頭模組43、46之使用開始之後的累積使用時間。
針對上述般的控制單元7所致之各種印刷控制,在以下進行詳述。   根據前述模式切換控制80,是基於印刷條件,而可在第一印刷模式、第二印刷模式、及第三印刷模式之間自由切換印刷模式。
其中在第一印刷模式,如圖4(a)所示般,正交方向20前後的各噴頭模組43、46之中,藉由前述的模組移動機構47,使前側噴頭模組43的列設方向中央從輸送帶中央線96往列設方向右側移動有寬度97,使後側噴頭模組46的列設方向中央從輸送帶中央線96往列設方向左側移動有相同寬度97,而使兩噴頭模組43、46沿著列設方向21以寬度97的二倍錯開來配置。
之後,當食品9被搬送而到達前側噴頭模組43的下方時,從該前側噴頭模組43之前後噴頭41、42的噴嘴48,對食品9上吐出可食性墨水的墨滴,如圖7(a)所示般,在比輸送帶中央線96還右方的噴嘴48所致的印刷領域98,是使前側點線部87a、87b、87c・・・由前方依序排列設置。
接著,當食品被搬送而到達後方之後側噴頭模組46的下方時,從該後側噴頭模組46之前後噴頭44、45的噴嘴48,對食品9上吐出可食性墨水的墨滴,在比輸送帶中央線96還左方的噴嘴48所致的印刷領域99,是使後側點線部88a、88b、88c・・・由前方依序排列設置。
其結果,前側點線部87a、87b、87c・・・與後側點線部88a、88b、88c・・・是各自連續設置在列設方向同列上,而將使列設方向一列的點線93a、93b、93c、・・・排列設置於正交方向20而成的印刷部100,形成在食品9上。
藉此,使列設方向21的點數,成為將前側點線部87a、87b、87c・・・與後側點線部88a、88b、88c・・・予以各自合併而成者,而可使印刷部100進行寬廣的寬幅印刷。例如,在各噴頭模組43、46所致的印刷寬度各自為54mm的情況,全噴嘴域101所致的印刷寬度為108mm。
此外,在該第一印刷模式,是在正交方向觀看時,在列設方向21鄰接的前側噴頭模組43與後側噴頭模組46之間,形成有使各噴頭模組43、46之既定數的噴嘴重疊的噴嘴重疊區域102,在本實施例為2個噴嘴48。而且,在該噴嘴重疊區域102之僅由前後之噴頭模組43、46的一方吐出墨滴,藉此在印刷部100形成:使前側噴頭模組43所致的點104與後側噴頭模組46所致的點105混合的重疊印刷領域103。
藉此,在正交方向觀看的前側點線部87a、87b、87c・・・與後側點線部88a、88b、88c・・・之間,可用列設方向同列上的既定數,在本實施例為2個點來連接,例如,在正交方向觀看時,即使是因噴頭單元4的變形等而使前後的噴頭模組43、46互相往列設方向21分離,或是在鄰接之噴頭模組43、46的列設方向內端部發生噴嘴堵塞的情況,亦可在前側點線部87a、87b、87c・・・與後側點線部88a、88b、88c・・・之間抑制漏點的發生。
在第二印刷模式,如圖4(b)所示般,是將各噴頭模組43、46,藉由模組移動機構47,使各噴頭模組43、46的列設方向大致中央位置同樣地位於輸送帶中央線96,而將兩噴頭模組43、46配置成在正交方向觀看時重疊於列設方向大致中央位置。
之後,當食品9被搬送而到達前側噴頭模組43的下方時,從該前側噴頭模組43之前後噴頭41、42的噴嘴48,對食品9上吐出可食性墨水的墨滴,如圖7(b)所示般,從前方隔一列形成有前側點線部89。
接著,當食品被搬送而到達後方之後側噴頭模組46的下方時,從該後側噴頭模組46之前後噴頭44、45的噴嘴48,對食品9上吐出可食性墨水的墨滴,在已經形成之前側點線部89之前後的間隙,形成有後側點線部90。
其結果,使前側點線部89與後側點線部90,各自配置在列設方向不同的列上,而將使列設方向二列的點線94排列設置於正交方向而成的印刷部106,形成在食品9上。
藉此,正交方向20的點數,成為將前側點線部89與後側點線部90予以合併而成者,而可使印刷部106進行以高速來印刷的高速印刷。例如,各噴頭模組43、46的吐出頻率為10kHz、印刷密度為300dpi的情況,可以用第一印刷模式之成倍的印刷速度1.69m/s來進行印刷。
在第三印刷模式也是,如圖4(b)所示般,與第二印刷模式同樣地,將各噴頭模組43、46,藉由模組移動機構47,使各噴頭模組43、46的列設方向大致中央位置同樣地位於輸送帶中央線96,而將兩噴頭模組43、46配置成在正交方向觀看時重疊於列設方向大致中央位置。
之後,當食品9被搬送到達前側噴頭模組43的下方時,從該前側噴頭模組43之前後噴頭41、42的噴嘴48,對食品9上吐出可食性墨水的墨滴,但與第二印刷模式不同,是如圖7(c)所示般,將使前述的第一印刷模式、第二印刷模式之點104之一半的大小的點104a在列設方向隔1點來配置而成的前側點線部91,從前方依序排列設置。
接著,當食品被搬送到達後方之後側噴頭模組46的下方時,從該後側噴頭模組46之前後噴頭44、45的噴嘴48,對食品9上吐出可食性墨水的墨滴,在已經形成的前側點線部91之鄰接於列設方向的點104a之間,將使配置有前述第一印刷模式、第二印刷模式的點105之一半大小的點105a而成的後側點線部92,從前方依序排列設置。
其結果,使前側點線部91的點104a與後側點線部92的點105a,各自在列設方向同列上交互地配置,而將使列設方向一列的點線95以比第一印刷模式、第二印刷模式還要高的點密度來排列設置於正交方向而成的印刷部107,形成在食品9上。
藉此,列設方向21的點數是第一印刷模式、第二印刷模式的倍數,可使印刷部107進行印刷密度較高的高密度印刷。例如,使前側噴頭模組43與後側噴頭模組46之噴嘴48的列設方向位置錯開42.5μm,使點104a、104b的直徑為相同的42.5μm的情況,可用第一印刷模式、第二印刷模式之成倍的印刷密度600dpi來印刷。
如上述般,基於在印刷模式輸入裝置83事先選擇的印刷模式訊號,來改變前側點線部87a、87b、87c・・・、89、91與後側點線部89a、89b、89c・・・、90、92的配置位置,或各點線之點104、104a、105、105a的大小,藉由這種簡單的控制構造,可自由地進行前述寬幅印刷、高速印刷、高密度印刷,而使控制單元7或印刷模式切換用之噴頭模組43、46的驅動構造等儉樸化,可謀求裝置成本的降低或維護性提升。
且,在前述第一印刷模式,若印刷媒體亦即食品9的寬度128,比前側噴頭模組43所致之印刷領域98的寬度,或後側噴頭模組46所致之印刷領域99的寬度的至少一方還窄的情況,解除第一印刷模式,並將在前側噴頭模組43、後側噴頭模組46之中具有比食品9還寬廣之印刷領域的噴頭模組,在列設方向移動至可印刷食品9之寬度128全體的位置。
例如,如圖8所示般,使前側噴頭模組43,如箭頭110般從位置108往左方移動至位置109,而使食品9的寬度128被包含在前側噴頭模組43的印刷領域98。此時,停止由未使用的後側噴頭模組46吐出墨滴。
藉此,可進行:不使用鄰接之噴頭模組43、46的列設方向內端部,而是使用前側噴頭模組43的列設方向內部來印刷的單一模組印刷動作,即使是在鄰接之噴頭模組的列設方向內端部發生噴嘴堵塞,亦可抑制在印刷部發生漏點的情況。
且,如圖9(a)所示般,若因印刷裝置1的組裝誤差,或設置場所的地面平坦度不良等,而使在前後捲繞支撐輸送帶10的入口輥11或出口輥12傾斜的話,輸送帶10不會對噴頭41、42、44、45的長度方向正交地移動,而是於列設方向傾斜地移動,亦即產生「輸送帶的斜行」。在本實施例,出口輥12,該軸心12a是配置成為列設方向,但入口輥11,其軸心11a是在大致水平面上往右斜後方傾斜,故輸送帶10,是隨著往正交方向20的行進而往列設方向左側傾斜。
如此一來,食品9,會在噴頭41、42、44、45的下方,逐漸地往列設方向左側偏移地被搬送,而產生點偏移或色偏移,特別是,在前述的第三印刷模式,是如圖7(c)所示般,使前側點線部91與後側點線部92的各點在列設方向同列上交互地配置,故往列設方向偏移所產生之「輸送帶的斜行」的影響較大。
例如,如圖9(a)(b)所示般,由前側噴頭模組43之前噴頭41的噴嘴116吐出墨滴而成的點104a,在移動至後側噴頭模組46之前噴頭44的噴嘴117為止的搬送距離114之間,會從原本的列設方向位置118,移動至與由該噴嘴117吐出墨滴而成的點105a重疊的列設方向位置119。
在此,如圖9(a)所示般,藉由前述斜行感測器85,檢測出輸送帶10往正交方向20後側行進了搬送距離111之際之往左方的偏移量112,來求出輸送帶10的傾斜角G,之後,基於該傾斜角G,來算出在搬送距離114移動期間之點104a的偏移量115。又,作為斜行感測器85,有著在輸送帶10之列設方向一側之正交方向20的既定位置複數設置光感測器,並藉由該光感測器來檢測輸送帶10之相對於列設方向的偏移幅度,但並不特別限定於此。
以該偏移量115為基準,如圖9(c)所示般,算出前側噴頭模組43之噴嘴116往列設方向右側的移動量115a、以及後側噴頭模組46之噴嘴117往列設方向左側的移動量115b,並以兩移動量115a、115b的距離,使各噴頭模組43、46於列設方向21互相分離移動,而可進行斜行對應動作,來抑制噴嘴116所致之點104a與噴嘴117所致之點105a的重疊。又,簡單的話,是藉由測試圖案印刷來定期地測定該偏移量115,並基於此,來微調整各噴頭模組43、46對列設方向21的移動量亦可。
藉此,基於來自斜行感測器85的偏移訊號,使前後的噴頭模組43、46分別自動地往列設方向21移動,而可減輕前側點線部91與後側點線部92之間的點重疊,即使是因輸送帶10的斜行而使食品9逐漸往列設方向左側偏移地被搬送,亦可抑制較大的點偏移的發生,可大幅提昇印刷品質。
且,如圖10(c)所示般,在正交方向觀看時,若食品9的列設方向大致中央位置121、122與噴頭模組43、46的列設方向大致中央位置120沒有一致的情況時,印刷部36會從食品9的列設方向大致中央位置121、122偏移。
於是,藉由前述中心定位控制81,基於作為位置感測器之攝影機27所檢測到之食品9的列設方向位置121、122,進行使各噴頭模組43、46往列設方向移動的中心定位動作,來使位置120、121、122全部為一致。
例如,若使噴頭模組43、46往列設方向左側移動偏移量123的話,如圖10(a)所示般,使食品9的列設方向大致中央位置121與噴頭模組43、46的列設方向大致中央位置120為幾乎一致,同樣地,若使噴頭模組43、46往列設方向右側移動偏移量124的話,如圖10(b)所示般,使食品9的列設方向大致中央部122與噴頭模組43、46的列設方向大致中央部120為幾乎一致。
藉此,基於來自攝影機27的列設方向位置訊號,使前後的噴頭模組43、46分別自動地往列設方向21移動,來使各噴頭模組43、46追隨食品9,而經常位在食品9的列設方向大致中央部120,藉此使印刷部36不會於列設方向偏移,可大幅提昇印刷品質。
且,如圖11所示般,藉由前述模組交換控制82,來進行第一維護動作與第二維護動作的至少一方,該第一維護動作,是基於來自噴嘴感測器86之噴嘴異常的異常發生訊號來動作,該第二維護動作,是基於各噴頭模組43、46使用開始後的經過時間訊號來動作。
例如,在其中的第一維護動作,是基於異常發生訊號,使使用中的前側噴頭模組43,自動地從使用位置125a往列設方向左側移動至待機位置125b,另一方面,使在待機中且正常的後側噴頭模組46,自動地從待機位置126a往列設方向右側移動至使用位置126b。
在第二維護動作,是基於經過時間訊號,與第一維護動作同樣地,使使用中的前側噴頭模組43,自動地從使用位置125a往列設方向左側移動至待機位置125b,另一方面,使在待機中且保養管理過的後側噴頭模組46,自動地從待機位置126a往列設方向右側移動至使用位置126b。
藉此,藉由第一維護動作,可迅速地對應印刷作業中之噴嘴堵塞等的異常事件,而顯著提升印刷作業的作業效率;藉由第二維護動作,來定期地交換複數個噴頭模組,而可抑制因未使用之長時間放置導致墨水乾掉所發生之噴嘴堵塞的情況。
如以上所說明般,噴頭單元4具有將噴頭41、42、44、45並排設置於搬送方向而成的噴頭模組43、46,該噴頭是將對印刷媒體亦即食品9吐出墨滴的噴嘴48排列設置在與食品9的搬送方向正交的寬度方向上,亦即,具有將噴頭41、42、44、45並排設置於正交方向20而成的噴頭模組43、46,該噴頭是將吐出墨滴的噴嘴48予以排列設置,藉此可將特定之點線部87、88、89、90、91、92之形成所必要的噴頭41、42、44、45集中在既定的噴頭模組43、46來配置,故只要調整該噴頭模組43、46的列設方向位置便可以簡單的構造來容易變更點線部87、88、89、90、91、92的形成位置,可以低成本地對應印刷模式的切換。
而且,噴頭單元4,是具有模組移動機構47、47A、47B,其將複數個噴頭模組43、46之中之任意的噴頭模組從其他的噴頭模組獨立出來往列設方向移動,藉此可將特定之點線部87、88、89、90、91、92之形成所必要的噴頭41、42、44、45於各噴頭模組43、46往列設方向21移動,而可更詳細地變更點線部87、88、89、90、91、92的形成位置,可對應各種的印刷模式。
因此,藉由具備這種噴頭模組43、46與模組移動機構47、47A、47B的噴頭單元4、4A、4B,在使用寬幅印刷、高速印刷、高密度印刷等之各印刷模式來進行印刷之際,沒有必要將噴頭單元4、4A、4B全體交換成各印刷模式專用的噴頭單元,可讓所使用之噴頭單元的種類成為最底限,來大幅降低零件成本、零件的管理成本、庫存成本。而且,在將於正交方向20大幅分離的前側噴頭模組43與後側噴頭模組46所致之各點104a、105a交互配置於列設方向同列上來進行高密度印刷之際,即使是例如因輸送帶10的斜行而使印刷媒體往列設方向一側逐漸偏移地被搬送的情況,亦只要如前述般,調整各噴頭模組43、46的列設方向位置,就可減輕前側噴頭模組43所致之點104a與後側噴頭模組46所致之點105a之間的重疊,可抑制較大之點偏移的發生來大幅提昇印刷品質。
此外,具備控制單元7,是至少進行以下之中的任一種控制:模式切換控制80,其基於印刷條件,而在複數個印刷模式之間切換;中心定位控制81,其追隨著食品9的列設方向大致中央位置121、122來進行噴頭模組43、46的列設方向移動;模組交換控制82,其任意地交換所使用的噴頭模組43、46,藉由具備該控制單元7,而在模式切換控制80,使各噴頭模組43、46自動地移動至最適合各印刷模式的列設方向位置;在中心定位控制81,使各噴頭模組43、46自動地移動至各食品9之列設方向大致中央位置121、122的列設方向位置;在模組交換控制82,對應噴嘴48的狀況或使用時間,讓使用中的前側噴頭模組43與待機中的後側噴頭模組46自動地移動來進行交換,而可迅速地進行印刷作業,可顯著提升作業效率或印刷品質。
接著,針對具備上述般之噴頭單元4、控制單元7等的印刷裝置1所致之印刷方法與該印刷控制,由圖2、圖6、圖12至圖16來進行說明。
印刷步驟,作為全體是如圖12(a)所示般,具備:準備步驟P1,其準備噴頭單元4,在噴頭單元4中,設置將噴頭41、42、44、45排列設置於搬送方向而成的噴頭模組43、46,該噴頭是將對食品9吐出墨滴的噴嘴48排列設置於與食品9的搬送方向正交的寬度方向上,可將噴頭模組43、46之中之任意的噴頭模組從其他的噴頭模組往寬度方向獨立地移動;以及控制步驟P2,是在準備步驟P1之後,基於印刷條件,來以控制單元7控制並進行:在複數個印刷模式之間切換的模式切換控制80、追隨食品9的寬度方向大致中央位置而進行噴頭模組43、46之寬度方向移動的中心定位控制81、任意交換所使用之噴頭模組43、46的模組交換控制82之中的至少任一種。
其中的準備步驟P1,是進一步如圖12(b)所示般,具備前半的第一準備步驟P11,其將噴頭41、42、44、45並排設置於前述搬送方向而形成噴頭模組43、46,該噴頭是將對食品9吐出墨滴的噴嘴48予以排列設置在與食品9的搬送方向正交的寬度方向上;以及後半的第二準備步驟P12,其藉由模組移動機構47,將複數個噴頭模組43、46之中之任意的噴頭模組從其他的噴頭模組獨立出來往寬度方向移動。
藉由第一準備步驟P11,如前述般,可以低成本地對應印刷模式的切換。亦即,可將特定的點線部的形成所必要的噴頭41、42、44、45集中在既定的噴頭模組43、46來配置,故只要調整該噴頭模組43、46的寬度方向位置即可容易地將點線部的形成位置以簡單的構造來變更。
藉由第二準備步驟P12,如前述般,可對應各種印刷模式。亦即,可將特定的點線部的形成所必要的噴頭41、42、44、45依每個噴頭模組43、46來往寬度方向移動,故可更詳細地變更點線部的形成位置。
此外,藉由具備控制步驟P2,可迅速地進行印刷作業,可顯著提升作業效率或印刷品質。亦即,如前述般,藉由模式切換控制80,而使各噴頭模組43、46自動地移動至最適合各印刷模式的寬度方向位置;藉由中心定位控制81,而使各噴頭模組自動地移動至各食品9的寬度方向大致中央位置;藉由模組交換控制82,來對應噴嘴48的狀況或使用時間,讓使用中的噴頭模組與待機中的噴頭模組自動地移動來進行交換。
且,在控制步驟P2中,例如具備:第一控制步驟P21、第二控制步驟P22、第三控制步驟P23,該第一控制步驟P21,是在模式切換控制80的情況時,如前述般,從以下的印刷模式之中,藉由印刷模式輸入裝置83來輸入並選擇適用的印刷模式:第一印刷模式,其將噴頭模組43、46往寬度方向錯開配置,使來自搬送方向前方之前側噴頭模組43的墨滴所致的點所並排的前側點線部、以及使來自搬送方向後方之後側噴頭模組46的墨滴所致的點所並排的後側點線部,在寬度方向同列上連續設置,藉此形成有寬度方向一列的點線且排列設置於搬送方向;第二印刷模式,其將各噴頭模組43、46藉由模組移動機構47來配置成在搬送方向觀看時使寬度方向大致中央位置重疊,藉由使前側點線部與後側點線部配置在不同的列上,而使寬度方向二列的點線以與第一印刷模式大致相同的點密度來形成且排列設置於搬送方向;以及第三印刷模式,其將各噴頭模組43、46藉由模組移動機構47來配置成在搬送方向觀看時使寬度方向大致中央位置重疊,藉由使前側點線部與後側點線部的各點在寬度方向同列上交互配置,而使寬度方向一列的點線以比第一印刷模式、第二印刷模式還要高的點密度來形成且排列設置於搬送方向,該第二控制步驟P22,是藉由控制單元7的模式切換控制80,來基於第一控制步驟P21所選擇的印刷模式,設定各噴頭模組43、46的寬度方向位置與墨滴的吐出條件,該第三控制步驟P23,是在通過具有噴頭模組43、46、及模組移動機構47的噴頭單元4的食品9上,由噴頭單元4之各噴頭模組43、46的噴嘴48吐出墨滴來進行印刷。
藉由具備第一控制步驟P21,藉此基於來自印刷模式輸入裝置83的印刷模式訊號,而在第一印刷模式,將前側點線部與後側點線部連續設置在寬度方向同列上,藉此使寬度方向的點數成為將前側點線部與後側點線部予以合併者而可成為寬幅印刷;在第二印刷模式,將前側點線部與後側點線部配置在寬度方向的不同列上,藉此可進行使搬送方向的點數成倍於第一印刷模式的高速印刷:在第三印刷模式,是將前側點線部與後側點線部的各點在寬度方向同列上交互配置,藉此可進行使寬度方向的點數成倍於第一印刷模式、第二印刷模式的高密度印刷。
此外,藉由具備第二控制步驟P22,可謀求裝置成本的降低或維護性的提升。亦即,基於在印刷模式輸入裝置83事先選擇的印刷模式訊號,使各噴頭模組43、46自動地移動至最適合各印刷模式的寬度方向位置,而可自在地進行寬幅印刷、高速印刷、高密度印刷,可使控制單元、印刷模式切換用之噴頭模組43、46的驅動構造等儉樸化。
此外,藉由具備第三控制步驟P23,使低成本、高品質的印刷成為可能。亦即,印刷作業中,噴頭單元4本身可以固定的狀態,來將食品9的印刷面移動至墨滴的吐出位置來進行印刷,故與固定食品9來使噴頭單元4移動來進行印刷的情況相比之下,不需要噴頭單元移動用之大型的裝置而使裝置成本減少,且提升印刷品質。而且,可對食品9印刷文字等。亦即,從噴嘴48對移動於搬送方向的食品9上吐出墨滴來形成列狀的點線,而將該點線排列設置於寬度方向,而可將既定的文字等印刷於食品9上。
且,針對這種控制步驟P2之詳細的控制順序進行說明。作為控制順序,如圖13所示般,首先,從資料輸入部31,除了前述所適用的印刷模式以外,還輸入印刷密度、印刷寬度、印刷速度、食品的厚度或尺寸、關於模式切換控制80、中心定位控制81、模組交換控制82的各種資料(步驟S1)。在模組交換控制82,是透過模組交換控制開關84,來輸入是否進行第一維護動作、第二維護動作。該步驟S1,是在前述第一步驟P1進行。
之後,若使起始開關32為ON的話(步驟S2),如圖2(a)(b)所示般,使在這之前為了維護而讓下表面被維持單元8給覆蓋的噴頭單元4上升,而從維持單元8離開之後,維持單元8亦往後方移動。然後,如圖2(c)所示般,噴頭單元4,是下降至既定位置或高度來結束印刷準備。
而且,在該噴頭單元4的下降中,是使來自資料輸入部31、斜行感測器85、攝影機27、噴嘴感測器86等的資料訊號被讀入至控制器22(步驟S3),並基於所讀入的資料訊號,來驅動噴頭單元4之步進馬達類型的的電動馬達63、64使各噴頭模組43、46移動至既定的列設方向位置,藉此進行各種控制80、81、82。
詳細來說,在進行中心定位控制81之後(步驟S4),所使用的噴頭模組為單一的情況(步驟S5:YES),是進行模組交換控制82,所使用的噴頭模組為複數的情況(步驟S5:NO),是進行模式切換控制80(步驟S7)。該步驟S4~S7,是在前述的第二步驟P2進行。
且,以下,針對各控制80、81、82的詳細順序進行說明。在步驟S4的中心定位控制81中,如圖14所示般,在記憶體33所記憶之中心定位用的第一控制程式,是使由攝影機27取得之食品9的列設方向位置資料、來自食品9之列設方向大致中央位置的印刷部36之偏移的許容邊界量(以下稱為「下限偏移量」)XL等一起被讀入至控制器22之後(步驟S21),而依照第一控制程式,驅動各噴頭模組43、46用的電動馬達63、64(步驟S22)。
接著,由攝影機27來檢測食品9的列設方向位置,由電動馬達63、64的轉數來檢測噴頭模組43、46的列設方向位置(步驟S23),求出噴頭模組的列設方向大致中央位置120與食品9的列設方向大致中央位置121、122之間的偏移量X,將該偏移量X與既定的下限偏移量XL進行比較(步驟S24)。
若偏移量X為下限偏移量XL以上的話(步驟S24:YES),是再次驅動電動馬達63、64後(步驟S22),一直到偏移量X未達下限偏移量XL為止,無數次重複進行步驟S22、S23、S24。若偏移量X未達下限偏移量XL的話(步驟S24:NO),就這樣停止電動馬達63、64的驅動(步驟S25),而結束中心定位控制81。
在步驟S6的模組交換控制82中,是如圖15所示般,在記憶體33所記憶之模組交換用的第二控制程式,是使由噴嘴感測器86所取得之噴嘴48有無發生異常的資料、由計時器34所取得之各噴頭模組43、46的累積使用時間T、因長期使用而使噴嘴48乾燥而容易發生噴嘴堵塞等的累積時間(以下稱為「上限累積時間」)TU等一起被讀入至控制器22(步驟S31)。
若在噴嘴48發生異常的話(步驟S32:YES),則依照第二控制程式來進行前述第一維護動作(步驟S35),若在噴嘴48沒有發生異常的話(步驟S32:NO),則比較使用中之噴頭模組的累積使用時間T與上限累積時間TU(步驟S33)。
若累積使用時間T為上限累積時間TU以上的話(步驟S33:YES),則依照第二控制程式進行前述第二維護動作之後(步驟S34),結束模組交換控制,若累積使用時間T未達上限累積時間TU的話(步驟S33:NO),則直接結束模組交換控制82。
在步驟S7的模式切換控制80中,如圖16所示般,在記憶體33所記憶之模式切換用的第三控制程式,是使由資料輸入部31所輸入的印刷模式、食品9的寬度W、各噴頭模組43、46的印刷寬度WP、由斜行感測器85所取得之傾斜角資料、輸送帶10之斜行之許容邊界的傾斜角(以下稱為「上限傾斜角」)GU等一起被讀入至控制器22(步驟S41)。
在所輸入的印刷模式為第一印刷模式的情況(步驟S42:YES),若食品9的寬度W為噴頭模組43、46之任一者的印刷寬度WP以下的話(步驟S45:YES),則依照第三控制程式來進行單一模組印刷動作(步驟S46),若寬度W超過印刷寬度WP的話(步驟S45:NO),則依照第三控制程式來進行第一印刷模式所致的印刷(步驟S48)。
在所輸入的印刷模式不為第一印刷模式(步驟S42:NO),而是第二印刷模式的情況(步驟S43:YES),是依照第三控制程式來以第二印刷模式進行印刷(步驟S49),在所輸入的印刷模式不為第一印刷模式(步驟S42:NO),亦不為第二印刷模式的情況(步驟S43:NO),則比較輸送帶10的傾斜角G與上限傾斜角GU(步驟S44)。
然後,若傾斜角G為上限傾斜角GU以上的話(步驟S44:YES),則依照第三控制程式來進行斜行對應動作之後(步驟S47),以第三印刷模式進行印刷(步驟S50),若傾斜角G未達上限傾斜角GU的話(步驟S44:NO),則直接依照第三控制程式來以第三印刷模式進行印刷(步驟S50)。
如上述般,適用本發明的噴墨印刷裝置及噴墨印刷方法,可以低成本地對應各種印刷模式,而且,即使對於印刷媒體的斜行等亦可確保高印刷品質。
1‧‧‧印刷裝置(噴墨印刷裝置)4、4A、4B‧‧‧噴頭單元7‧‧‧控制單元9‧‧‧食品(印刷媒體)10‧‧‧輸送帶(搬送構件)20‧‧‧正交方向21‧‧‧列設方向27‧‧‧攝影機(位置感測器)37‧‧‧電線39‧‧‧正時皮帶機構41、42、44、45‧‧‧噴頭43、46‧‧‧噴頭模組47、47A、47B‧‧‧模組移動機構48‧‧‧噴嘴51、52‧‧‧支撐框架構件53、54、55‧‧‧導引軸54‧‧‧導引軸(共通導引軸)56、57、58、59‧‧‧滑動軸承56a、57a、58a、58b‧‧‧螺孔60‧‧‧前側噴頭基座(基座構件)61‧‧‧後側噴頭基座(基座構件)62、62A、62B‧‧‧滑動驅動部63、64‧‧‧電動馬達63a、64a‧‧‧馬達軸65、66‧‧‧滾珠螺桿67、67A‧‧‧滾珠螺桿機構68‧‧‧驅動系統配置部69‧‧‧供給系統經路部71‧‧‧墨水管74、75‧‧‧滑輪76‧‧‧正時皮帶76a、76b‧‧‧輸送帶部分77‧‧‧共通滾珠螺桿77a‧‧‧正旋轉螺紋部77b‧‧‧逆旋轉螺紋部78‧‧‧電動馬達78a‧‧‧馬達軸80‧‧‧模式切換控制81‧‧‧中心定位控制82‧‧‧模組交換控制83‧‧‧印刷模式輸入裝置85‧‧‧斜行感測器86‧‧‧噴嘴感測器87a、87b、87c、89、91‧‧‧前側點線部88a、88b、88c、90、92‧‧‧後側點線部93a、93b、93c、94、95‧‧‧點線98、99‧‧‧印刷領域102‧‧‧噴嘴重疊區域104、104a、105、105a‧‧‧點112‧‧‧列設方向的偏移量120、121、122‧‧‧列設方向大致中央位置128‧‧‧食品的寬度(印刷媒體的寬度)G‧‧‧傾斜角P1‧‧‧準備步驟P11‧‧‧第一準備步驟P12‧‧‧第二準備步驟P2‧‧‧控制步驟P21‧‧‧第一控制步驟P22‧‧‧第二控制步驟P23‧‧‧第三控制步驟
圖1為表示關於本發明之噴墨印刷裝置之全體構造的圖,圖1(a)是印刷裝置的側視圖,圖1(b)是同樣的俯視圖。   圖2為印刷處理部的側視圖,圖2(a)是維護時的側視圖,圖2(b)是使維持單元後退而使噴頭單元上升之狀態的側視圖,圖2(c)是使噴頭單元下降而使印刷準備結束之狀態的側視圖。   圖3為噴頭單元的立體圖,圖3(a)是將正交方向前後的噴頭模組從列設方向錯開來配置之狀態的立體圖,圖3(b)是將正交方向前後的噴頭模組配置成從正交方向觀看時重疊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4為噴頭單元的俯視示意圖,圖4(a)是將正交方向前後的噴頭模組從列設方向錯開來配置之狀態的俯視示意圖,圖4(b)是將正交方向前後的噴頭模組配置成從正交方向觀看時重疊之狀態的俯視示意圖,圖4(c)是交錯狀之噴嘴列的俯視示意圖。   圖5為具有其他形態之模組移動機構的噴頭單元的俯視示意圖,圖5(a)是具有正時皮帶機構的噴頭單元的俯視示意圖,圖5(b)是具有將互相逆旋轉的螺紋刻設於外周的共通滾珠螺桿的噴頭單元的俯視示意圖。   圖6為表示印刷裝置之控制構造的方塊圖。   圖7為模式切換控制的說明圖,圖7(a)是表示第一印刷模式之點分布狀況的示意圖,圖7(b)是表示第二印刷模式之點分布狀況的示意圖,圖7(c)是表示第三印刷模式之點分布狀況的示意圖。   圖8為噴頭單元的俯視示意圖,圖8(a)是第一印刷模式時之噴頭單元的俯視示意圖,圖8(b)是進行單一模組印刷動作之情況之噴頭單元的俯視示意圖。   圖9為輸送帶斜行時之點位移的說明圖,圖9(a)是輸送帶斜行時之噴墨印刷裝置的俯視圖,圖9(b)是表示輸送帶斜行時之印刷部之點分布狀況的示意圖,圖9(c)是表示中心定位動作後之印刷部之點分布狀況的示意圖。   圖10為中心定位控制的說明圖,圖10(a)是使噴頭模組往左方移動來追隨印刷媒體之情況的噴頭單元的俯視示意圖,圖10(b)是使噴頭模組往右方移動來追隨印刷媒體之情況的噴頭單元的俯視示意圖,圖10(c)是噴頭模組與印刷媒體的列設方向大致中央位置不一致之情況的噴頭單元的俯視示意圖。   圖11為模組交換控制的說明圖,圖11(a)是表示交換前之各噴頭模組之位置的噴頭單元的俯視示意圖,圖11(b)是表示交換後之各噴頭模組之位置的噴頭單元的俯視示意圖。   圖12為表示印刷順序的流程圖,圖12(a)是表示全體順序的流程圖,圖12(b)是表示準備步驟之詳細順序的流程圖,圖12(c)是表示控制步驟之詳細順序的流程圖。   圖13為表示印刷控制順序全體的流程圖。   圖14為表示中心定位控制之順序的流程圖。   圖15為表示模組交換控制之順序的流程圖。   圖16為表示模式切換控制之順序的流程圖。
4‧‧‧噴頭單元
20‧‧‧正交方向
21‧‧‧列設方向
37、38‧‧‧電線
40‧‧‧基盤
41、42、44、45‧‧‧噴頭
43、46‧‧‧噴頭模組
47‧‧‧模組移動機構
51、52‧‧‧支撐框架構件
53、54、55‧‧‧導引軸
54‧‧‧導引軸(共通導引軸)
56、57、58、59‧‧‧滑動軸承
60‧‧‧前側噴頭基座(基座構件)
61‧‧‧後側噴頭基座(基座構件)
62‧‧‧滑動驅動部
63、64‧‧‧電動馬達
63a、64a‧‧‧馬達軸
65、66‧‧‧滾珠螺桿
68‧‧‧驅動系統配置部
69‧‧‧供給系統經路部
70、72‧‧‧墨水埠
71、73‧‧‧墨水管
F‧‧‧箭頭

Claims (9)

  1. 一種噴墨印刷裝置,是具備:噴頭單元,其具有:噴頭模組,其將排列設置有吐出墨滴之噴嘴的噴頭,在與前述噴嘴的列設方向大致正交的正交方向並排設置而成;以及模組移動機構,其將複數個噴頭模組之中之任意的噴頭模組從其他的噴頭模組獨立出來往前述列設方向移動,還具備控制單元,其至少進行以下任一種控制:模式切換控制,是基於印刷條件,而在複數個印刷模式之間切換;中心定位控制,其追隨著吐出前述墨液之印刷媒體的列設方向大致中央位置來進行噴頭模組的列設方向移動;以及模組交換控制,其任意地交換所使用的噴頭模組,還具備用來檢測前述噴頭模組之噴嘴吐出狀況的噴嘴感測器,且在進行前述模組交換控制之際,進行以下至少一方的維護動作:第一維護動作,其基於來自前述噴嘴感測器之噴嘴異常的異常發生訊號,將發生異常的噴頭模組交換成待機中的噴頭模組;以及第二維護動作,其基於該各噴頭模組使用開始後的經 過時間訊號,每到既定的累積使用時間,就將使用中的噴頭模組交換成待機中的噴頭模組。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噴墨印刷裝置,其中,具備選擇所適用之印刷模式的印刷模式輸入裝置,且在進行前述模式切換控制之際,是切換以下的印刷模式:第一印刷模式,其將前述正交方向前後的各噴頭模組藉由模組移動機構而在列設方向錯開配置,使來自正交方向一側之前側噴頭模組的墨滴所致的點所並排的前側點線部、以及使來自正交方向另一側之後側噴頭模組的墨滴所致的點所並排的後側點線部,在列設方向同列上連續設置,藉此形成有列設方向一列的點線且排列設置於正交方向;第二印刷模式,其將前述各噴頭模組藉由模組移動機構來配置成在正交方向觀看時使列設方向大致中央位置重疊,藉由使前述前側點線部與後側點線部配列在列設方向之不同的列上,而使列設方向二列的點線以與第一印刷模式大致相同的點密度來形成且排列設置於正交方向;以及第三印刷模式,其將前述各噴頭模組藉由模組移動機構來配置成在正交方向觀看時使列設方向大致中央位置重疊,藉由使前述前側點線部與後側點線部的各點在列設方向同列上交互配置,而使列設方向一列的點線以比第一印刷模式、第二印刷模式還要高的點密度來形成且排列設置 於正交方向。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噴墨印刷裝置,其中,在前述第一印刷模式,是在前述正交方向觀看時,在鄰接的前側噴頭模組與後側噴頭模組之間,形成有使各噴頭模組之既定數的噴嘴重疊的噴嘴重疊區域,在該噴嘴重疊區域只有從前後的噴頭模組之一方吐出墨滴。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噴墨印刷裝置,其中,在前述第一印刷模式,若前述印刷媒體的寬度,比前側噴頭模組之印刷領域的寬度,或後側噴頭模組之印刷領域的寬度的至少一方還窄的話,則解除前述第一印刷模式,並將具有比前述印刷媒體還寬廣之印刷領域的噴頭模組,在列設方向移動至可將前述印刷媒體之全寬度予以印刷的位置,藉此進行以單一的噴頭模組來印刷之單一的模組印刷動作。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噴墨印刷裝置,其中,具備用來檢測將前述印刷媒體搬送至噴頭單元的搬送構件之列設方向偏移量的斜行感測器,在前述第三印刷模式,是基於由以前述斜行感測器檢測到的偏移量所求出之搬送構件的傾斜角,來進行使各噴頭模組在列設方向互相 分離移動的斜行對應動作,而使前述前側點線部與後側點線部的各點在列設方向同列上交互配置。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噴墨印刷裝置,其中,具備用來檢測前述印刷媒體之列設方向位置的位置感測器,且在進行前述中心定位控制之際,基於前述位置感測器所檢測出的列設方向位置,來進行將各噴頭模組往列設方向移動的中心定位動作,而在前述正交方向觀看時使印刷媒體與噴頭模組的列設方向大致中央位置成為大致一致。
  7. 一種噴墨印刷裝置,是具備:噴頭單元,其具有:噴頭模組,其將排列設置有吐出墨滴之噴嘴的噴頭,在與前述噴嘴的列設方向大致正交的正交方向並排設置而成;以及模組移動機構,其將複數個噴頭模組之中之任意的噴頭模組從其他的噴頭模組獨立出來往前述列設方向移動,前述模組移動機構,具有:複數個基座構件,其固定前述各噴頭模組;導引軸,其複數橫架於該複數個基座構件的前述列設方向;一對支撐框架構件,其固定支撐該導引軸的兩端; 滑動軸承,其可在軸心方向滑動地安裝於前述導引軸,且連接固定有前述基座構件;以及滑動驅動部,其在前述支撐框架構件之間沿著導引軸使該滑動軸承往列設方向滑動,於前述導引軸,含有單一的共通導引軸,其中介設置在鄰接之正交方向前後的前述基座構件之間,且安裝成可用來使連結固定於該兩基座構件的各滑動軸承往軸心方向滑動。
  8. 一種噴墨印刷裝置,是具備:噴頭單元,其具有:噴頭模組,其將排列設置有吐出墨滴之噴嘴的噴頭,在與前述噴嘴的列設方向大致正交的正交方向並排設置而成;以及模組移動機構,其將複數個噴頭模組之中之任意的噴頭模組從其他的噴頭模組獨立出來往前述列設方向移動,前述模組移動機構,具有:複數個基座構件,其固定前述各噴頭模組;導引軸,其複數橫架於該複數個基座構件的前述列設方向;一對支撐框架構件,其固定支撐該導引軸的兩端;滑動軸承,其可在軸心方向滑動地安裝於前述導引軸,且連接固定有前述基座構件;以及滑動驅動部,其在前述支撐框架構件之間沿著導引軸 使該滑動軸承往列設方向滑動,前述滑動驅動部,具有:滾珠螺桿機構,其將設在前述一方之噴頭模組的單一之電動馬達的馬達軸所連結的滾珠螺桿,予以螺插至在前述正交方向前後二列的噴頭模組之中在一方的噴頭模組所連結之滑動軸承的列設方向上所形成的螺孔,藉由使該馬達軸旋轉驅動,而與前述滑動軸承一起將一方的噴頭模組沿著導引軸往列設方向移動;以及正時皮帶機構,其在被軸支撐在前述支撐框架構件附近的一對滑輪之間捲繞正時皮帶,在面對前述一方的噴頭模組的皮帶部分,將該一方的噴頭模組的滑動軸承予以連結,並在面對另一方的噴頭模組的皮帶部分,將該另一方的噴頭模組的滑動軸承予以連結,藉此追隨前述一方的噴頭模組的列設方向移動,而使另一方的噴頭模組亦往列設方向的相反側移動。
  9. 一種噴墨印刷裝置,是具備:噴頭單元,其具有:噴頭模組,其將排列設置有吐出墨滴之噴嘴的噴頭,在與前述噴嘴的列設方向大致正交的正交方向並排設置而成;以及模組移動機構,其將複數個噴頭模組之中之任意的噴頭模組從其他的噴頭模組獨立出來往前述列設方向移動,前述模組移動機構,具有: 複數個基座構件,其載置固定前述各噴頭模組;導引軸,其在該複數個基座構件的正交方向前後複數橫架於列設方向;支撐框架構件,其固定支撐該導引軸的兩端;滑動軸承,其可在軸心方向滑動地安裝於前述導引軸,且連接固定有前述基座構件;以及滑動驅動部,其中介設置在鄰接之正交方向前後的前述基座構件之間,且含有在外周刻設有由互相逆旋轉的螺紋所成的正旋轉螺紋部與逆旋轉螺紋部之單一的共通滾珠螺桿,將前述正旋轉螺紋部與逆旋轉螺紋部,分別螺插於在前述兩基座構件之各滑動軸承的列設方向所形成的螺孔之後,將與前述共通滾珠螺桿的一端連結的馬達軸藉由電動馬達來旋轉驅動,藉此與前述滑動軸承一起使各噴頭模組互相往列設方向的相反側滑動。
TW107104274A 2017-06-05 2018-02-07 噴墨印刷裝置及噴墨印刷方法 TWI7086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20826 2017-06-05
PCT/JP2017/020826 WO2018225128A1 (ja) 2017-06-05 2017-06-05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
WOPCT-JP2017-020826 2017-06-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2722A TW201902722A (zh) 2019-01-16
TWI708688B true TWI708688B (zh) 2020-11-01

Family

ID=64566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4274A TWI708688B (zh) 2017-06-05 2018-02-07 噴墨印刷裝置及噴墨印刷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661161B6 (zh)
KR (1) KR102124597B1 (zh)
CN (1) CN109641451B (zh)
TW (1) TWI708688B (zh)
WO (1) WO20182251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5972B (zh) * 2019-10-14 2021-08-11 星雲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可切換位置之噴墨裝置
CN110626073A (zh) * 2019-11-06 2019-12-31 深圳市润天智数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码印刷机及其模块化拆装结构
CN114536974A (zh) * 2022-02-14 2022-05-27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及其喷墨打印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5021A (ja) * 1996-07-22 1998-02-1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複数記録ヘッドを用いた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79941A (ja) * 1997-12-25 1999-07-06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JP2001001510A (ja) * 1999-06-18 2001-01-09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3127352A (ja) * 2001-10-29 2003-05-08 Konica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装置
JP2005246130A (ja) * 2004-03-01 2005-09-15 Seiko Epson Corp 液滴吐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789A (ja) 1995-06-23 1997-01-0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000784A (en) * 1997-03-11 1999-12-14 Ricoh Company, Ltd.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an ink jet head
WO2002060693A1 (en) * 2000-11-20 2002-08-08 Pitney Bowes Inc. Multiple in-line print-head assemblies
CN2510288Y (zh) * 2001-10-25 2002-09-11 杭州宏华电脑技术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机的喷头装置
JP3637345B1 (ja) * 2003-09-24 2005-04-13 ハマダ印刷機械株式会社 ラインドット記録装置
JP2005199230A (ja) * 2004-01-19 2005-07-28 Seiko Epson Corp 吐出装置、材料塗布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の製造方法、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プラズマ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配線製造方法
JP4924265B2 (ja) * 2007-07-26 2012-04-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US8297735B2 (en) * 2008-08-01 2012-10-3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head and method of printing
CN101905567B (zh) * 2010-07-22 2012-01-18 北京美科艺数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机喷头安装调整机构
JP2016172377A (ja) * 2015-03-17 2016-09-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ラインヘッドプリンター
US9434155B1 (en) * 2015-08-31 2016-09-06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inthead alignment based on print medium width
CN106739508B (zh) * 2017-01-16 2018-02-06 广州市裕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喷头丝杠调节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5021A (ja) * 1996-07-22 1998-02-1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複数記録ヘッドを用いた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79941A (ja) * 1997-12-25 1999-07-06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JP2001001510A (ja) * 1999-06-18 2001-01-09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3127352A (ja) * 2001-10-29 2003-05-08 Konica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装置
JP2005246130A (ja) * 2004-03-01 2005-09-15 Seiko Epson Corp 液滴吐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005909A (ko) 2019-01-16
JP6661161B6 (ja) 2020-04-22
TW201902722A (zh) 2019-01-16
CN109641451A (zh) 2019-04-16
KR102124597B1 (ko) 2020-06-23
JP6661161B2 (ja) 2020-03-11
JPWO2018225128A1 (ja) 2019-11-07
CN109641451B (zh) 2020-07-10
WO2018225128A1 (ja) 2018-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44097B2 (en)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and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TWI708688B (zh) 噴墨印刷裝置及噴墨印刷方法
JP527785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21847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67370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268026A1 (en) Ink ejection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thereof
WO2015186592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206661B2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201113646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8336980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cording method
JP660208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202201054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529751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528005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2109112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におけるヘッドの高さ傾き検出方法
JP5279647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61001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画像形成装置の組み立てシステム
JP2018051816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および染色システム
JP200606211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606211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21171976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6147400A (ja) 液滴吐出ヘッド、画像記録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468855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KR20070081133A (ko) 잉크 토출장치와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화상 형성방법
JP589552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