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0709B - 共聚聚醯胺樹脂、其製造方法、樹脂組成物及由該等所構成之成形品 - Google Patents

共聚聚醯胺樹脂、其製造方法、樹脂組成物及由該等所構成之成形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0709B
TWI580709B TW099140904A TW99140904A TWI580709B TW I580709 B TWI580709 B TW I580709B TW 099140904 A TW099140904 A TW 099140904A TW 99140904 A TW99140904 A TW 99140904A TW I580709 B TWI580709 B TW I58070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amide resin
diamine
copolymerized polyamide
component
dicarboxylic aci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40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29610A (en
Inventor
神田智道
菊地稔
篠原克巳
黑瀨英之
Original Assignee
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129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96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07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070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2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2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265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from at least two different diamines or at least two different di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2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28Preparatory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7/00Compositions of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7/0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Polyamid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共聚聚醯胺樹脂、其製造方法、樹脂組成物及由該等所構成之成形品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機械性特性、耐熱特性、物理化學性特性及成型特性中任一者皆具有優異的性能且品質為非常穩定之共聚聚醯胺樹脂,其製造方法,樹脂組成物及由該等所構成之成型品者。更詳而言,係關於一種由含有至少兩成分以上之特定的二胺成分所構成之二胺成分與二羧酸成分所構成,且樹脂性質為非常均質、穩定之共聚聚醯胺樹脂,以及其有效率的製造方法、樹脂組成物及由該等所構成之成型品。
以尼龍6或尼龍66為代表之聚醯胺樹脂是具有優越的韌性、耐化學藥品性、電特性等,因此作為成型材料而廣泛被利用於汽車零配件、機械零配件、電氣‧電子設備零配件等方面。其中,由間伸茬基二胺(meta-xylylenediamine)與己二酸所獲得聚醯胺(在下文中,有時候也稱為「尼龍MXD6」)是比先前的聚醯胺樹脂具有例如高強度、高彈性模數、低吸水性之特徵,因此作為金屬代替材料而在要求輕量‧小型化的電氣‧電子設備零配件或汽車零配件方面之利用己有所進展,使得近年來其需求量劇增。
與尼龍6或尼龍66相比較,由於尼龍MXD6之結晶化速度遲緩,在進行射出成型時,尼龍MXD6單獨則不易在模具內結晶化,因此容易發生薄壁成型困難、或所製得成型品變形或機械性強度降低等問題。因此,若欲將尼龍MXD6用作為成型材料時,則必須摻配屬於高結晶化速度之尼龍66或滑石粉末使得結晶化速度增快、或提高模具溫度以改善成型性(發明專利文獻1)。然而,由於摻配尼龍66時,與尼龍MXD6單獨的情況相比較,則吸水率增大,結果由於吸水而導致機械性強度降低。
為解決如上所述技術問題,已有提案揭述一種在聚醯胺之主原料中使用間伸茬基二胺與對伸茬基二胺(para-xylylenediamine)之混合物作為二胺成分、使用己二酸作為二羧酸成分,以獲得高結晶化速度之共聚聚醯胺,然後對此共聚聚醯胺摻配無機填充材之方法(發明專利文獻2、發明專利文獻3)。藉由該技術,則可容易進行以先前使用尼龍MXD6之成型材料所不易實現的薄壁成型,且可獲得改善成型週期縮短化或模具溫度低溫化、抑制因吸水引起之機械性質降低等。然而,在以先前習知的製造技術製造含有對伸茬基二胺之共聚聚醯胺的情況,雖為極少量卻局部性地形成對伸茬基二胺組成為高、且為更高熔點之共聚聚醯胺,因此不易獲得高品質水準且均質的共聚聚醯胺。在進行製造聚醯胺時,若局部性地形成對伸茬基二胺組成為高的共聚聚醯胺時,則在製程溫度下不溶解,而仍以低聚合度的狀態下呈粒狀分散於共聚聚醯胺中。該不均質的聚醯胺當製成為成型品時,則由於分散的高熔點聚醯胺之影響而對機械性能、耐熱性能將造成不均勻性的技術問題。
一般的聚醯胺之製造方法是以尼龍鹽或其水溶液作為供給原料,而在分批式是在一個反應槽中將尼龍鹽水溶液在加壓下加熱,並一邊抑制二胺成分餾出、一邊以均勻相進行聚合,使二胺成分固定化後,則緩慢地使系統內之水蒸氣洩壓,最終則成為常壓或減壓而完成聚合。在此,通常是使用約50重量%尼龍鹽之水溶液作為供給原料,因此,事後則必須移除作為溶媒的大量水與縮合水,但是此時卻需要對策來避免例如發泡、由於水之蒸發潛熱之高分子固化、及聚醯胺隨著反應中大的液面變動而附著於反應槽壁面而發生熱劣化等各種不適當的問題。此外,需要許多熱能來移除大量的水,並且一批次反應所能獲得聚醯胺產量又少等,在技術上、經濟上是有許多技術問題存在。在製造如上所述含有對伸茬基二胺之共聚聚醯胺時,則由於液面變動大而造成壁面附著聚醯胺、或由於為移除大量水時所供給裝置內之回流水與其蒸發潛熱而導致高熔點之對伸茬基二胺共聚聚醯胺容易析出於傳熱較少的攪拌軸等,因此,不易獲得均質的聚醯胺。
在發明專利文獻4中,揭示一種不以尼龍鹽及尼龍鹽之水溶液作為供給原料之聚合方法,其係將含有少量水之二胺成分在常壓220℃以下之溫度逐滴加入至二羧酸成分而進行反應之方法。在發明專利文獻5中,揭示一種將二羧酸與二胺混合且在常壓下進行聚縮合反應時,則將反應開始溫度設定為二羧酸之熔點以上,一邊升溫使得含有原料混合物之反應系統實質地保持均勻熔融狀態一邊進行反應,並在反應率達到95%以前則升溫至比形成反應系統之溫度的共聚聚醯胺之熔點為低30℃溫度以上,使系統內不致於喪失流動性而可以均勻系統進行反應而控制反應溫度以製造共聚聚醯胺之方法。如上所述製造方法,其特徵為一邊將含有即將形成的寡醯胺/聚醯胺之反應系統保持於均勻的熔融狀態,一邊對反應系統以連續地添加二胺且在常壓下進行反應,因此聚縮合反應裝置則不需要為耐壓容器。
此外,該製造方法,與先前習知的聚醯胺製造方法相比較,由於完全不需要反應系統之加壓及降壓等操作所需要的時間、及在水溶液法的情況為餾除作為溶媒所使用的水的時間,可顯著地縮短聚縮合所必要的時間,並且,完全不需要濃縮水溶液所需要的熱量,加上可增多一次反應所裝進的料量以提高生產性,就作為共聚聚醯胺之製造方法而言,則為一種極其有利之方法。然而,該製造方法在製造含有對伸茬基二胺之共聚聚醯胺時,卻有局部性的對伸茬基二胺組成為高的聚醯胺之形成及堆積會更加明顯化的問題。
在如上所述製造方法,由熔融二羧酸蒸發而析出於聚合裝置內之二羧酸,也會與相同地蒸發的二胺進行反應而形成尼龍鹽或寡聚物。與由間伸茬基二胺與二羧酸所構成之鹽相比較,由對伸茬基二胺與二羧酸所構成之鹽由於對於水之溶解度為低、對於以反應所產生的縮合水之回流也不易溶解,因此在進行醯胺化時,對伸茬基二胺之尼龍鹽易選擇性地堆積。所堆積的尼龍鹽則仍以固體狀態進行醯胺化而變成不溶於水之高熔點的寡聚物。若所堆積的寡聚物在製程前半階段即脫落而混入於反應液時,直至反應結束之期間會因與反應液之解聚合作用而均質化,但是在製程後半階段混入時,則不能與黏度已增高之反應液充分混合而無法全部加以解聚合,結果必成為高熔點異物而殘留於聚醯胺中。此外,積累批數而長時間受到熱履歴之堆積物,則將變成也不溶於聚醯胺之凝膠狀,因此有更會造成性能不均勻或降低的顧慮。
將以經聚合反應所產生的縮合水作為主體之蒸氣由反應槽引導至部分冷凝器之配管及部分冷凝器是在聚合裝置中為尼龍鹽或寡聚物之附著堆積最多的部分,若繼續堆積時,則將導致配管及部分冷凝器堵塞,使得無法實施連續的分批式生產。此外,關於由二胺與二羧酸所合成之聚醯胺,在為達成吾所欲之聚合度上,莫耳平衡之控制是非常重要,但是由於每批次反應槽內之堆積量會變動,以致不易達成高水準的莫耳平衡之控制,因此就在常壓下將二胺成分直接添加至二羧酸成分之方法而言,若欲獲得均質且良好的製品時,則仍然留下許多不適當的問題。
在發明專利文獻6中,揭示一種以非常短的時間將二胺之總量添加至二羧酸,且在加壓下進行反應之方法。此方法由於以非常短的時間添加二胺之總量,因此會伴隨著各種不適當的問題。因此,此方法需要採取為避免在短時間大量產生的縮合水所伴隨之發泡、液面變動、由於水之蒸發潛熱而發生高分子固化、及單體之餾出等所需要的對策。特別是關於壓力方面,則需要高壓力,且在進行為促進聚合而降低壓力的步驟中,則由於一邊抑制發泡一邊降低壓力而需要長時間,且在其間會導致聚醯胺被暴露於高溫,因此會促進聚醯胺分子之氧化劣化而容易變黃。此外,為移除在短時間大量產生的縮合水、並維持反應系統整體可保持呈流動狀態之溫度,則在短時間需要大量熱能,因此相對於生產量則需要設置超大的加熱設備等,在技術上或經濟上尚有許多技術問題存在。
在發明專利文獻7中,揭示一種將含有間伸茬基二胺與對伸茬基二胺之二胺成分添加至己二酸而進行反應時,則在反應後半階段,將二胺中之對伸茬基二胺濃度加以降低之方法。根據該方法,由於不僅需要準備組成不同的二胺而導致機器件數增加,也需要在反應中轉換所添加的二胺之操作而造成操作繁雜,因此難以稱得上是效率良好之方法。此外,在逐滴加入前半階段由於對伸茬基二胺濃度高,該尼龍鹽或寡聚物容易堆積於裝置內,因此混入高熔點共聚聚醯胺造成之特性不均勻性則將更加顯著。如上所述,對於由含有對伸茬基二胺之二胺成分與二羧酸成分所構成之共聚聚醯胺,目前正在期望著一種具有優異的性能,且品質穩定的共聚聚醯胺。
先前技術文獻 發明專利文獻
發明專利文獻1 日本發明專利特公昭第54-32458號公報
發明專利文獻2 日本發明專利特開平第7-041670號公報
發明專利文獻3 日本發明專利特開平第8-259809號公報
發明專利文獻4 日本發明專利特開昭第48-12390號公報
發明專利文獻5 日本發明專利特公平第1-14925號公報
發明專利文獻6 日本發明專利特開平第6-207004號公報
發明專利文獻7 日本發明專利特開平第7-324130號公報
本發明之目的是關於由含有對伸茬基二胺成分之由至少兩成分以上之二胺成分與二羧酸成分所構成之共聚聚醯胺樹脂,而提供一種樹脂特性為非常均質、穩定,且機械性特性、耐熱特性、物理化學性特性及成型特性中任一者皆具有優異的性能之成型用共聚聚醯胺樹脂、其製造方法、樹脂組成物及由該等所構成之成型品。
本發明之發明人等經專心研討結果發現:關於一種共聚聚醯胺樹脂是由二胺成分與二羧酸成分,該二胺成分由至少兩成分以上構成,含有70莫耳%以上之伸茬基二胺,該伸茬基二胺含有20莫耳%以上之對伸茬基二胺,該二羧酸成分含有70莫耳%以上之碳數為6至18之直鏈脂肪族二羧酸,經抑制局部性發生的對伸茬基二胺組成比不均勻地偏在而增高的共聚聚醯胺之條件下製造所獲得之共聚聚醯胺樹脂,則機械性特性、耐熱特性、物理化學性特性及成型特性中任一者皆具有優異的性能而終於達成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共聚聚醯胺樹脂,其係由二胺成分與二羧酸成分構成,該二胺成分含有70莫耳%以上之伸茬基二胺,該伸茬基二胺含有20莫耳%以上對伸茬基二胺,該二羧酸成分含有70莫耳%以上之碳數為6至18之直鏈脂肪族二羧酸;且含有經示差掃描熱量測定計(DSC)測定之熔點為比該共聚聚醯胺樹脂高20℃以上之聚醯胺成分的長徑為50μm以上之粒狀物為1000個/克以下;提供一種在100重量份之該共聚聚醯胺樹脂中摻配0至30重量份之滑石及10至150重量份之無機填充物所構成之共聚聚醯胺樹脂組成物;提供一種經將該共聚聚醯胺樹脂加以成型所獲得之成型品;以及提供一種共聚聚醯胺樹脂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用於製造由二胺成分與二羧酸成分構成之共聚聚醯胺樹脂,該二胺成分至少由兩成分以上構成,含有70莫耳%以上之伸茬基二胺,該伸茬基二胺含有20莫耳%以上對伸茬基二胺,該二羧酸成分含有70莫耳%以上之碳數為6至18之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其是使用配備部分冷凝器之分批式反應槽,將二胺成分與二羧酸成分在溶媒未存在下進行聚縮合,一邊將反應槽內之壓力維持在0.1MPaG以上、且維持反應系統整體可保持流動狀態之溫度,一邊將二胺成分以連續地或間歇地添加至熔融二羧酸成分,且在直至添加二胺成分總量之80%為止之期間控制反應槽內之氣相部溫度為在由原料所構成之尼龍鹽的熔點以上。
根據本發明所製得之共聚聚醯胺樹脂是具有下列之優異功效:
(i)機械性特性、耐熱特性、化學性物理性特性及成型特性中任一者皆具有優異的性能,且有關該特性之品質為非常穩定。
(ii)由於可以防止尼龍鹽或寡聚物對於反應系統內之附著、及抑制二胺成分之餾出的製造方法而製得,容易進行高水準的莫耳平衡控制、可獲得經高水準的聚合度控制之均質且良好的共聚聚醯胺樹脂。
(iii)由於以溶媒不使用水的二胺成分與二羧酸成分之聚縮合反應所製造,單位容積之共聚聚醯胺樹脂產量增加,且可縮短反應時間。
(iv)由於可抑制部分冷凝器之堵塞、及反應槽內之高分子堆積,可實現連續的分批式生產。
(v)由於不再需要設置高水準的耐壓規格之聚合裝置、複雜的部分冷凝器設計、以及超大的加熱設備,可以廉價建設製造裝置。
[本發明之最佳實施方式]
根據本發明之方法所使用的二羧酸成分是包括:例如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一烷二酸、十二烷二酸等之「脂肪族二羧酸」;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2,6-二甲酸等之「芳香族二羧酸」等。其中,較佳為己二酸或癸二酸。此等是可單獨使用或併用。二羧酸成分較佳為含有70莫耳%以上之己二酸或癸二酸之二羧酸、更佳為90莫耳%以上。
在二羧酸成分是使用癸二酸的情況,則硫原子濃度較佳為1至200ppm、更佳為10至150ppm、特佳為20至100ppm。若為如上所述之範圍時,則可抑制在合成共聚聚醯胺樹脂時之YI增加。此外,也可抑制在進行熔融成型共聚聚醯胺樹脂時之YI增加,以降低所獲得成型品之YI。
此外,所使用的癸二酸是鈉原子濃度較佳為1至500ppm、更佳為10至300ppm、特佳為20至200ppm。
若為如上所述之範圍時,則在合成共聚聚醯胺樹脂時之反應性良好、可容易控制成適當的分子量範圍,而且可減少如後所述以調整醯胺化反應速度之目的所摻配的鹼金屬化合物之使用量。此外,可抑制在進行熔融成型共聚聚醯胺樹脂時的增黏、使得成型性趨於良好同時可抑制在成型加工時的焦疵之發生,因此所獲得成型品之品質則有趨於良好之傾向。並且,在進行共聚聚醯胺樹脂與玻璃填充劑等混合調配時,則有容易抑制發生於模具的所謂眼屎(eye mucus)等樹脂劣化物之產生的傾向。
此等癸二酸較佳為源自植物者。由於源自植物之癸二酸是含有視為不純物的硫化合物或鈉化合物,以源自植物之癸二酸作為構成單元之共聚聚醯胺樹脂即使未添加抗氧化劑,YI是低,而且所獲得成型品之YI也低。此外,源自植物之癸二酸較佳為在不加以過度精製不純物下使用。由於不需要過度精製,在成本上也佔有優越地位。
根據本發明之方法所使用的二胺成分係含有70莫耳%以上之伸茬基二胺,較佳為90莫耳%以上之二胺。藉由使用70莫耳%以上之伸茬基二胺成分,則可獲得優異的機械性特性及耐熱特性。此外,在本發明使用之伸茬基二胺的20莫耳%以上、較佳為30莫耳%以上為對伸茬基二胺。伸茬基二胺較佳為由間伸茬基二胺與對伸茬基二胺之兩成分所構成,在此情況下之伸茬基二胺中之對伸茬基二胺較佳為20至90莫耳%、更佳為20至65莫耳%、進一步更佳為30至50莫耳%。若二胺成分中之對伸茬基二胺含率為在該範圍時,在進行共聚聚醯胺樹脂之合成或成型時,則不易造成由於加熱的熱劣化,也可使得成型容易進行,因此為較佳。若對伸茬基二胺成分為少於20莫耳%時,則所獲得共聚聚醯胺樹脂之結晶化速度小、將導致成型性惡化、因成型品結晶化不良而造成之變形或機械性強度降低。另外,可在不致於損及本發明之功效範圍內使用其他之二胺成分。其他二胺成分是可在全部二胺中以30莫耳%以下之範圍使用:四亞甲基二胺、五亞甲基二胺、六亞甲基二胺、1,7-二胺基庚烷、1,8-二胺基辛烷、1,9-二胺基壬烷、1,10-二胺基癸烷等之「脂肪族二胺」;間伸苯基二胺、對伸苯基二胺等之「芳香族二胺」;1,3-雙(胺基甲基)環己烷、1,4-雙(胺基甲基)環己烷等之「脂環族二胺類」等。
除了二胺成分、二羧酸成分以外之共聚聚醯胺樹脂構成成分是並無特殊限制,且其係包括:己內醯胺、戊內醯胺、月桂內醯胺、十一內醯胺等之「內醯胺」;11-胺基十一烷酸、12-胺基十二烷酸等之「胺基羧酸」等。也可為含有此等之一種或兩種以上者。
為抑制在熔融聚合中之著色,則可在共聚聚醯胺樹脂中添加磷化合物。「磷化合物」是包括:例如次磷酸、次磷酸鹽等之「次磷酸化合物」;亞磷酸、亞磷酸鹽、亞磷酸酯等之「亞磷酸化合物」;磷酸、磷酸鹽、磷酸酯等之「磷酸化合物」等。「次磷酸鹽」是包括:例如次磷酸鉀、次磷酸鈉、次磷酸鈣、次磷酸鎂、次磷酸錳、次磷酸鎳、次磷酸鈷等。「亞磷酸鹽」是包括:例如亞磷酸鉀、亞磷酸鈉、亞磷酸鈣、亞磷酸鎂、亞磷酸錳、亞磷酸鎳、亞磷酸鈷等;「亞磷酸酯」是包括:例如亞磷酸甲酯、亞磷酸乙酯、亞磷酸異丙酯、亞磷酸丁酯、亞磷酸己酯、亞磷酸異癸酯、亞磷酸癸酯、亞磷酸硬脂酯、亞磷酸苯酯等。「磷酸鹽」是包括:例如磷酸鉀、磷酸鈉、磷酸鈣、磷酸鎂、磷酸錳、磷酸鎳、磷酸鈷等;「磷酸酯」是包括:例如磷酸甲酯、磷酸乙酯、磷酸異丙酯、磷酸丁酯、磷酸己酯、磷酸異癸酯、磷酸癸酯、磷酸硬脂酯、磷酸苯酯等。此等之磷酸系抗氧化劑是可單獨或組合使用。此等磷化合物之添加方法是包括:添加至作為共聚聚醯胺樹脂之原料的二胺成分、或二羧酸成分之方法、或在反應中添加之方法等,但是本發明並不受限於此等者。此外,更進一步為抑制該磷化合物因熱時劣化等而凝集於共聚聚醯胺樹脂中、或造成異常反應,也可一併添加鹼金屬、鹼土金屬類化合物。具體而言,例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氫氧化鉀、氫氧化鎂,以及碳酸、硼酸、醋酸、丙酸、丁酸(酪酸)、異丁酸、巴豆酸、戊酸(纈草酸)、己酸、異己酸、庚酸、辛酸、天竺葵酸(壬酸)、硬脂酸、環戊烷甲酸、環己烷甲酸、氫桂皮酸、γ-苯基丁酸、對苯氧基苯甲酸、鄰氧基桂皮酸、鄰-β-氯苯基丙酸、間氯苯基丙酸等之鹼金屬及鹼土金屬類化合物,但是並不受限於此等化合物。
本發明之共聚聚醯胺樹脂含有經示差掃描熱量測定計(DSC)測定之熔點為比該共聚聚醯胺樹脂高20℃以上之聚醯胺成分的長徑為50μm以上之粒狀物為1000個/克以下。較佳為長徑50μm以上之粒狀物為800個/克以下、更佳為長徑50μm以上之粒狀物為600個/克以下。藉由控制為在如上所述範圍,則可獲得機械性特性、耐熱特性優異的共聚聚醯胺樹脂。
此外,在本發明之含有比共聚聚醯胺樹脂高20℃以上之聚醯胺成分的長徑為50μm以上之粒狀物為1000個/克以下之內,較佳的是長徑為50至99μm之大小的粒狀物為500個/克以下、長徑為100至199μm之大小的粒狀物為500個/克以下、長徑為200μm以上之大小的粒狀物為100個/克以下。更佳的是長徑為50至99μm之大小的粒狀物為400個/克以下、長徑為100至199μm之大小的粒狀物為400個/克以下、長徑為200μm以上之大小的粒狀物為80個/克以下,進一步更佳的是長徑為50至99μm之大小的粒狀物為300個/克以下、長徑為100至199μm之大小的粒狀物為300個/克以下、長徑為200μm以上之大小的粒狀物為60個/克以下。
本發明之共聚聚醯胺樹脂中所存在的含有此等高熔點聚醯胺成分的粒狀物之數量評估方法是並無特殊限制,可例示一種將經以比本發明之共聚聚醯胺樹脂之熔點為高10℃的樹脂溫度加以熔融所獲得之流延薄膜,使用CCD線性掃描攝影機與影像處理軟體來計測之方法。
一般而言,為使聚醯胺充分地熔融、且抑制熱劣化,除非另有其他限制以外,則聚醯胺之合成或成型加工是在約熔點至+20℃之溫度範圍進行。在本發明之共聚聚醯胺樹脂組成的情況,則容易形成高20℃以上之聚醯胺成分,該高熔點之聚醯胺一旦混入,則在進行合成、成型加工時,勢必因不熔融而殘留於共聚聚醯胺樹脂中。此不均質的聚醯胺,在製成為成型品時,由於分散的高熔點聚醯胺之影響,有可能發生機械性能、耐熱性能為低的成型品,因此存在著會在機械性能、耐熱性能上造成不均勻性之技術問題。此外,即使提高在成型加工時之溫度至能使得該高熔點的共聚聚醯胺樹脂充分熔融之溫度,也不易獲得完全的均勻化,而且所獲得共聚聚醯胺樹脂之機械性特性、耐熱特性則必因受到過度的熱劣化而降低。
將本發明之共聚聚醯胺樹脂中之高熔點粒狀物的數量或大小加以評估之方法是包括:在以先前技術進行射出成型、擠出成型時,則設定模具或接觸輥溫度為低溫,使得熔融的共聚聚醯胺樹脂可在非晶狀態加以冷卻固化而製造成型片、薄膜、薄片、瓶等,然後將所獲得成型物以藉由目視或CCD相機及影像處理軟體之影像解析等來測定粒狀物之數量或大小之方法。在所獲得成型物中之粒狀物,可以切削等方法從成型物取樣,而藉由DSC之熔點測定即可確認是否為高熔點異物。
本發明之共聚聚醯胺樹脂在25℃之相對黏度(96%濃硫酸溶液1克/100毫升)較佳為1.80至4.20、更佳為1.90至3.50、進一步更佳為1.95至3.00。若共聚聚醯胺樹脂之相對黏度為低於1.80時,則不僅是由本發明之共聚聚醯胺樹脂所構成之成型品之機械性強度不足夠,甚至耐吸水性、耐化學藥品性、耐熱老化性等之特性也會惡化,因此為不佳。另外,由於熔融黏度會過度降低而導致在熔融加工、成形時容易發生模頭膨脹或熔融不均勻、毛邊,因此為不佳。若共聚聚醯胺樹脂之相對黏度為1.80以上時,由本發明之共聚聚醯胺樹脂所構成之成型品則將成為機械性強度為充分者、且耐吸水性、耐化學藥品性、耐熱老化性也可獲得改善。
相對黏度為1.80以上之共聚聚醯胺樹脂,係在進行熔融聚合時,藉由將反應繼續進行至到達特定的相對黏度為止即可容易地獲得。然而,熔融聚合時間(反應時間)一旦延長,則聚醯胺分子將會受到損傷、或發生非直鏈之分子成長等異常反應(三維高分子化)、容易形成著色劣化物或凝膠等。特別是相對黏度達到4.20以上時,則不易避免如上所述異常反應。另外,由於熔融黏度也將會增加至非常高,使得成型加工困難,因此為不佳。由該著色劣化物或凝膠等為多的共聚聚醯胺樹脂所構成之成型品,在異常的增黏或熔融滯留時之黏度穩定性低、不僅是會導致成型性顯著惡化,例如耐吸水性、耐化學藥品性、耐熱老化性之各種物性亦將降低,因此為不佳。
本發明之共聚聚醯胺樹脂係藉由下列製造方法即可獲得:使用配備部分冷凝器之分批式反應槽,將二胺成分與二羧酸成分在溶媒未存在下進行聚縮合,將反應槽內之壓力以0.1MPaG以上壓力控制成一定、且一邊維持反應系統整體可保持流動狀態之溫度,一邊將二胺成分以連續地或間歇地添加至熔融二羧酸成分,且在直至添加二胺成分總量之80%為止之期間控制反應槽內之氣相部溫度為在由原料所構成之尼龍鹽的熔點以上。
在本發明使用之分批式反應槽是使用配備攪拌裝置及部分冷凝器,且為經耐壓設計者。為控制反應槽氣相部之溫度,在反應槽氣相部及通至部分冷凝器之配管,較佳為配備適當的保溫、或藉由熱媒夾套等之加溫設備。另外,為抑制二胺成分及二羧酸成分之餾出,較佳為配備可控制傳熱面之溫度的部分冷凝器。
本發明為獲得具有吾所欲之莫耳平衡的共聚聚醯胺樹脂(包括二胺成分過量、二羧酸成分過量及等莫耳的情況),飼入之莫耳平衡則任意選擇。飼入之莫耳平衡的調整方法是包括:例如將呈熔融狀態的二羧酸成分連同熔融槽一起以質量計量器計量,並供應至反應槽後,一邊以質量計量器計量飼入至貯槽之二胺成分,一邊將二胺成分供應至反應系統之方法。在本發明欲計量二胺成分及二羧酸成分時,則適合使用負載感測器、天秤等之質量計量器。
在下文中,則說明本發明之共聚聚醯胺樹脂之詳細製造方法。在本發明中,首先將二羧酸成分飼入至反應槽中,接著將反應槽內之壓力加壓至0.1MPaG以上之設定壓力,並維持在0.1MPaG以上的壓力。從為避免共聚聚醯胺樹脂之氧化著色之目的,較佳為首先在對反應槽飼入二羧酸成分之前,預先將反應槽內以氮氣等惰性氣體充分地吹淨。並且,在進行熔融二羧酸時,較佳為在惰性氣體之雰圍氣下進行。二羧酸成分是可在反應槽內加熱至其熔點以上以使其成為熔融狀態、或在與反應槽不同的專用熔融槽加熱成為熔融狀態後以熔融狀態飼入至反應槽,任一方法皆可。從提高反應槽之利用效率的觀點,則較佳為利用專用熔融槽。
將反應槽加壓至設定壓力之步驟之時期,係在開始對反應槽內之二羧酸成分添加二胺成分以前能到達設定壓力即可。在到達設定壓力後,較佳為以設定壓力控制反應槽內之壓力為一定。反應中之壓力變動將會造成飽和水蒸氣溫度及流通於部分冷凝器內的氣體之流速發生變動,使得在部分冷凝器的縮合水與反應原料之分離能力降低、不易避兔反應原料、特別是二胺成分餾出至反應系統外,因此會導致莫耳平衡之控制困難。因此,在二胺成分之添加開始以後始加壓至設定壓力之方法為不佳。反應槽內之加壓也可為藉由氮氣等惰性氣體或水蒸氣者。設定壓力較佳為選定為能使得在二胺添加中的反應槽內壓力之飽和水蒸氣溫度成為150℃以下。必要的壓力是視所使用的二胺成分及二羧酸成分而不同,通常較佳為在0.1至0.4MPaG之範圍。
反應槽內之壓力到達設定壓力後,則將其壓力控制為一定,且一邊維持反應系統整體能保持流動狀態之溫度,一邊將二胺成分以連續地或間歇地添加至二羧酸成分。將二胺成分添加至二羧酸成分時,較佳為將二羧酸升溫至可進行醯胺化反應的溫度之150℃以上之溫度,且較佳為設定成作為中間體所形成的寡聚物及/或低分子量聚醯胺是成為熔融狀態且反應系統整體可保持流動狀態的溫度。通常是選擇為在180至310℃、較佳為在180至290℃的溫度下進行。
本發明之具體的二胺成分之添加操作,係藉由將在反應槽中呈熔融狀態之二羧酸成分加以攪拌,而以連續地或間歇地添加二胺成分,且將反應混合物之溫度逐次升溫,並保持於反應系統整體可保持流動狀態之溫度之方式而進行。
由於升溫速度是相依於醯胺化反應熱、縮合水之蒸發潛熱、供給熱等,因此將二胺成分之添加速度適時加以調整,使得在添加結束時,反應混合物之溫度較佳為共聚聚醯胺樹脂之熔點以上且低於(熔點+35℃)、更佳為低於(熔點+15℃)、進一步更佳為調整成(熔點+5℃)以上且低於(熔點+10℃)。在本發明中,所謂「熔點」是意謂經示差掃描熱量測定計(DSC)之測定等所觀測到起因於結晶熔解熱之吸熱波峰溫度,而反應系統之熔點是可適當地以DSC等測定加以確認。
本發明係在二胺成分之添加步驟中,在直至添加二胺成分總量之80%為止之期間控制反應槽內氣相部溫度為在由原料所構成之尼龍鹽的熔點以上者。較佳為在添加至二胺成分總量之70%、更佳為在添加至60%以前預先提高反應槽的氣相部溫度。
在二胺成分之添加步驟,除了在反應槽氣相部所產生的縮合水以外,也有二胺或二羧酸之蒸氣存在。由於伸茬基二胺或二羧酸是露點比水為高,容易在裝置氣相部凝縮,並在裝置壁面之凝縮處形成尼龍鹽。若氣相部溫度為尼龍鹽之熔點以下時,則尼龍鹽將會以固體堆積於裝置氣相部壁面,並以堆積的狀態進行醯胺化,因此將進一步變成為高熔點之聚醯胺寡聚物,使得堆積明顯化。特別是本發明之共聚聚醯胺樹脂會由於對伸茬基二胺組成比偏於一方所增高的共聚聚醯胺樹脂之局部性產生與對製程中之反應液的混入而構成機械性特性、耐熱特性之品質不均勻的主要原因。
一般而言,由於尼龍鹽對水具有某一些程度之溶解度,在製程上增加縮合水回流量之措施,對於抑制尼龍鹽之堆積上也具有一定功效的情況,但是需要回流液之再蒸發所需要的熱量,加上為此而需要花費升溫時間,或由於為賦予過度的傳熱而造成局部加熱,結果導致發生聚醯胺反應液之熱劣化。並且,對於本發明之含有對伸茬基二胺基之共聚聚醯胺樹脂而言,由於尼龍鹽之水溶解度為低而無法充分地獲得其功效,又在如變成需要增加回流水量的條件時,由於回流液溫度本身也降低而使得尼龍鹽之溶解度更降低,因此若欲實際地獲得目的之功效時則有困難。因此,不易避免對裝置內之堆積與對共聚聚醯胺樹脂中的高熔點聚醯胺之混入。在本發明之用於製造共聚聚醯胺樹脂之方法,由於回流水溫度會由於反應槽內加壓而升高,使得尼龍鹽對於水的溶解度也隨著上升,但是回流液中之水組成卻低,因此僅依靠其功效來將尼龍鹽全部溶解而洗除至回流液之水中是不足夠。
為抑制製程中之裝置內堆積與對共聚聚醯胺樹脂中的高熔點聚醯胺之混入,經根據如上所述狀況而專心研討結果,驚人地發現並非為先前慣用的藉由製程中縮合水的回流來洗淨尼龍鹽,而是藉由在二胺添加步驟中途以前,將尼龍鹽加以熔融而藉由以二胺為主成分之回流液來進行洗淨,即可飛躍地獲得堆積抑制功效而終於達成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係在二胺成分之添加步驟中,在直至添加二胺成分總量之80%為止之期間將反應槽內氣相部溫度控制為由原料所構成之尼龍鹽的熔點以上者。尼龍鹽之熔點是可藉由如後所述方法測定。藉由在添加至80%以前控制為尼龍鹽之熔點以上,所短時間性地堆積的尼龍鹽也將會熔融而迅速地被回流液帶回反應液中,並以後續的步驟即會均勻化於反應液中,因此可以穩定的品質獲得具有優異的特性之共聚聚醯胺樹脂。若氣相部溫度在添加80%以後會到達尼龍鹽之熔點以上時,只要其為在二胺添加步驟之中途時,則也能獲得少許功效,但是由於液黏度會隨著聚縮合反應之進行而增加,使得其不易分散而均勻化,因此有未經反應完而成為高熔點聚醯胺而混入之可能性高,因此為不佳。此外,若為在二胺之逐滴加入步驟以後時,也無法獲得藉由回流液之洗淨功效,液黏度也將上升相當高,因此不易避免高熔點聚醯胺之混入於共聚聚醯胺樹脂中。
與反應之進行同時形成之縮合水是通過部分冷凝器、及冷卻器而餾除至反應系統外。此時,部分冷凝器之內部溫度較佳為控制在150℃以下。與縮合水同時作為蒸氣而餾出至反應系統外之二胺成分、二羧酸成分等,則與水蒸氣在部分冷凝器分離而再送回反應槽。部分冷凝器之內部溫度超過150℃之連續的生產,其在部分冷凝器內部則將堆積未溶解於縮合水之聚醯胺寡聚物。每積累批數此等將造成部分冷凝器內部之高分子量增加,並會造成部分冷凝器內部堵塞而使得連續的分批式生產不易進行。
為在良好效率下將與反應之進行同時形成的縮合水餾除至反應系統外,較佳為將部分冷凝器之內部溫度控制在低於150℃且為飽和水蒸氣溫度以上、且在+5℃以下之範圍之溫度。若部分冷凝器之內部溫度比飽和水蒸氣溫度為高時,則在部分冷凝器之回流量將減少,以致不能期待附著於部分冷凝器的尼龍鹽或寡聚物之洗淨功效,因此為不佳。並且,若部分冷凝器之內部溫度比飽和水蒸氣溫度為低時,則縮合水之回流量將增多,使得反應混合物之溫度因返回反應系統內之大量縮合水而降低,因此,需要額外的熱能,而且氣相部之溫度也降低,有可能導致尼龍鹽、寡聚物之堆積明顯化與不易避免高熔點聚醯胺混入共聚聚醯胺樹脂中、並且有因水之蒸發潛熱而造成高分子之固化‧析出而導致無法保持熔融狀態之危險性,因此為不佳。為達成適當的部分冷凝器之內部溫度較佳為適當地選定反應槽之壓力。例如反應槽內之特定壓力為0.3MPaG時,則將部分冷凝器之內部設定溫度調整為143℃至148℃。
本發明係在二胺成分添加結束後,使反應槽內之壓力降低至大氣壓以下。其時,較佳為降低至減壓狀態,使得存在於氣相部分之水蒸氣餾除至反應系統外,以便利用醯胺化平衡來更進一步地提高聚合度。壓力降低中反應系統整體是維持在能保持流動狀態之溫度。在降低反應槽內之壓力之過程中,則選擇能抑制所形成的聚醯胺之發泡的壓力降低速度。視反應槽之規模或壓力而定,較佳為以0.1至0.6MPa/小時之範圍降低壓力。若比0.6MPa/小時為快的速度降低壓力時,則液面因發泡而上升,使得高分子附著於反應槽側面或攪拌翼等。此等在下一批次以後也不溶解,增加積累批數之每次附著量且受到熱履歴,若此等附著堆積物脫落而混入於高分子時,則除了會導致品質不良以外,也有會損壞攪拌翼等問題,因此為不佳。此外,若以比0.1MPa/小時為慢而降低壓力時,則將導致隨著聚醯胺之熱履歴增加的變黃及生產性之降低等不適當的問題。
在本發明中,較佳為二胺成分添加結束後、且在降低壓力以前,一邊維持反應系統整體能保持流動狀態之溫度,一邊將反應槽內以設定壓力保持5分鐘以上且3小時以下、更佳為10分鐘以上且1小時以下。在二胺成分之添加初期,相對於二胺成分,羧基是存在著相當過量,因此二胺成分之反應速度,亦即,固定化速度是非常快。然而,羧基在添加結束時已消耗相當的量,與添加初期相比較,二胺成分之固定化速度則變得非常慢。此外,由於聚合度增加,反應混合物之攪拌效率降低而使得更不利於二胺成分之固定化。未經固定化之二胺成分將存在於反應混合物中或反應系統內之氣相部分,或經以部分冷凝器所凝縮者,則將再度被加入於反應混合物。在二胺成分之添加結束後,經藉由以設定壓力保持至少5分鐘以上,即可將此等之二胺成分加以固定化,使得飼入之莫耳平衡在良好的精確度下重現於聚醯胺之莫耳平衡。此外,以設定壓力保持之時間的上限是相依於二胺成分之固定化狀況,因此不能一概而論。然而,二胺成分之固定化結束後之必要以上的保持是並無意義,將導致熱履歴增加及生產性降低等不適當的問題,因此為不佳。因此保持時間通常較佳為3小時以內。
經如前所述降低壓力後,由反應槽排出所獲得聚醯胺時,通常則將反應槽加壓來進行。在此情況下,較佳為使用氮氣等惰性氣體。若根據本發明時,由於在排出後之反應槽內的尼龍鹽或寡聚物之附著少,可緊接著進行下一批次之反應,因此可進行連續的分批式生產。將根據本發明所獲得聚醯胺用作為原料來進行固相聚合,且更進一步推進聚合,即可製造更高分子量之聚醯胺。此外,將根據本發明所獲得聚醯胺以熔融狀態供應至連續地聚合機,而更進一步實施聚合,即可製造更高分子量之聚醯胺。
本發明之共聚聚醯胺樹脂組成物是在如前所述共聚聚醯胺樹脂摻配滑石及無機填充物所構成者,而所使用的無機填充物,只要其為一般使用於此種組成物者時,則並無特殊限制,可使用粉末狀、纖維狀、粒狀及薄片狀之無機填充物或併用此等者。無機填充物之摻配比例,若考慮及機械性能等時,則相對於100重量份之共聚聚醯胺樹脂,較佳為10至150重量份。
纖維狀填充物是可使用玻璃纖維、鈦酸鉀或硫酸鈣之鬚絲、碳纖維及氧化鋁纖維等。粉末狀填填充物較佳為具有100μm以下、進一步更佳為80μm以下之粒徑者,可使用高嶺石、二氧化矽、碳酸鈣、碳酸鎂等之碳酸鹽、硫酸鈣、硫酸鎂等之硫酸鹽、硫化物及金屬氧化物等。
在本發明之共聚聚醯胺樹脂組成物中所摻配的滑石是用於更進一步促進結晶化。所使用的滑石較佳為具有100μm以下、進一步更佳為80μm以下之粒徑者,且相對於100重量份之共聚聚醯胺樹脂,以30重量份以下之比例摻配。若滑石之摻配比例相對於100重量份之共聚聚醯胺樹脂為超過30重量份時,則將導致成型時之樹脂流動性降低、或所獲得成型品之機械性能降低等弊害,因此為不佳。
本發明之共聚聚醯胺樹脂組成物是可在不損及目的之範圍摻配尼龍6、尼龍66、尼龍6,66、聚酯、烯烴等其他樹脂,此外可添加將高嶺石、雲母、蒙脫石加以有機化處理之板狀無機填充劑、各種彈性體類等耐衝撃性改質材、結晶核劑;脂肪酸醯胺系、脂肪酸金屬鹽系化合物等潤滑劑;銅化合物、有機或無機鹵素系化合物、位阻型酚系、位阻型胺系、肼系、硫系化合物、磷系化合物等抗氧化劑;熱穩定劑、著色防止劑、苯并***系等紫外線吸收劑、離型劑、塑化劑、著色劑、難燃劑等添加劑;含有作為賦予氧捕捉能之化合物的鈷金屬之化合物或以共聚聚醯胺樹脂之抗凝膠化為目的之鹼化合物等添加劑。
本發明之成型品是將本發明之共聚聚醯胺樹脂或共聚聚醯胺樹脂組成物加以成型所構成,可適用於射出成型、吹塑成型、擠出成型、壓縮成型、延伸、真空成型等成型法。此成型品,不僅是在工程塑料成型體方面,對於薄膜、薄片、中空容器、纖維、管等之形態也可成型,且可使用於產業資材、工業材料、家庭用品等方面。
《實施例》
在下文中,以實施例具體說明本發明,但是本發明並不受限於此等實施例及比較例者。此外,各分析方法如下。
(1)相對黏度
精確稱重1克之聚醯胺,且在20至30℃下攪拌溶解於100毫升之96%硫酸中。完全溶解後,迅速地取溶液5cc於坎農-芬斯克型黏度計(Cannon-Fenske type viscometer),並在25℃之恆溫槽中放置10分鐘後,測定落下速度(t)。此外,96%硫酸其本身之落下速度(t0)也以相同的方式進行測定。由t及t0以下式(A)計算出相對黏度:
相對黏度=t/t0 (A)。
(2)末端胺基濃度
精確稱重0.3至0.5克之聚醯胺樹脂,並在20至30℃攪拌溶解於30cc之苯酚/乙醇=4/1(以體積計)溶液。在完全溶解後,一邊攪拌一邊以N/100鹽酸水溶液進行中和滴定而測定。
(3)末端羧基濃度
精確稱重0.3至0.5克之聚醯胺樹脂,並在氮氣氣流且在160至180℃攪拌溶解於30cc之苯甲基醇中。經完全溶解後,在氮氣氣流下冷卻至80℃以下,一邊攪拌一邊加入10cc之甲醇,並以N/100氫氧化鈉水溶液進行中和滴定而測定。
(4)數量平均分子量
從末端胺基及末端羧基之滴定定量值以下式計算得:
數量平均分子量=2/([NH2]+[COOH])
([NH2]是代表末端胺基濃度(μeq/g)、[COOH]是代表末端羧基濃度(μeq/g)。)。
(5)黃色度(YI)
使用色差計(日本電色工業股份有限公司(Nippon Denshoku Industries Co.,Ltd.)製造ZE-2000),根據JIS K7103之準則以丸粒的狀態測定藉由試料之反射的XYZ色彩系統之三刺激值X、Y、Z。
(6)熔點
使用示差掃描熱量測定計(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Shimadzu Corporation)製造之DSC-60),以10℃/分鐘之升溫速度在氮氣氣流下進行測定。
(7)調製作為共聚聚醯胺樹脂原料之尼龍鹽與熔點測定
將作為原料組成之二胺與二羧酸(莫耳比1:1)添加至裝有可成為飽和溶解度以下之量的水之燒瓶中,一邊攪拌一邊升溫至80℃使其完全溶解以製成尼龍鹽水溶液。將完全溶解的水溶液轉移至蒸發器,在水浴中一邊減壓一邊餾除水。將所獲得之尼龍鹽在90℃加以真空乾燥一晝夜,然後以DSC進行熔點測定。熔解波峰出現兩處以上時,則採用高熔點側之波峰溫度作為尼龍鹽之熔點。
(8)共聚聚醯胺樹脂中之粒狀物之計測
使用同方向雙螺桿擠壓機(PLABOR塑膠技術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PLABOR Research Laboratory of Plastics Technology Co.,Ltd.)製造之BTN-25-S2-24-L型螺桿徑為25mmψ、T-模寬度為150mm),以下列條件製造共聚聚醯胺薄膜。在所獲得薄膜中之粒狀物之數量與大小是使用CCD線性掃描攝影機與影像處理軟體在線上進行計測。
‧機筒、T-模設定溫度:比共聚聚醯胺樹脂之熔點高10℃之溫度
‧螺桿轉數:40rpm
‧進料螺桿轉數:24rpm
‧冷卻輥溫度:80℃
‧冷卻輥速度:3.2m/min
‧牽伸輥速度:3.3m/min
‧薄膜厚度:50μm
CCD線性掃描攝影機(Mamiya-OP股份有限公司(Mamiya-OP Co.,Ltd.)製造之MLY5000F)
‧畫素數:5000畫素
‧動作基本頻率:40MHz
‧掃描周期:131μs/Scan
‧視野寬度:125mm
‧寬度方向分解能:25μm
‧移動方向分解能:7μm
‧調光:藉由鹵素照明裝置之自動調光
‧粒狀物計測之影像處理軟體(Misuzuerie股份有限公司(Misuzuerie Co.,Ltd.)製造之缺陷檢查裝置GX70W)
‧計測暗缺陷。預先確認與目視計測之一致性。
(9)成型品之機械性能
以射出成型機(FANUC 100α)在比熔點高20℃之溫度下進行熔融,並在射出壓力為600kgf/cm2、射出時間為1.0秒鐘、模具溫度為80℃的條件下獲得射出成型片。所獲得射出成型片在160℃、在熱風乾燥機中施加徐冷處理歷時1小時後,以絶對乾狀態下進行下列試驗。以10支之試驗支數進行試驗後計算出平均值及標準偏差。
[實施例1]
共聚聚醯胺樹脂之合成是使用具有經溫度調整油流通之部分冷凝器、全冷凝器、攪拌機、氮氣導入管及配備二胺逐滴加入口的附有油夾套之50公升不銹鋼製造之反應槽。為控制反應槽的氣相部溫度,在除了反應槽之附有油夾套以外之槽外壁面則設置具有溫度調整功能之電熱器加熱裝置、通到部分冷凝器之配管部則設置油夾套,並且在共聚聚醯胺樹脂合成中則將裝置內之氣相部壁面溫度調整成230℃。在反應槽中飼入經精確稱重之15.000公斤己二酸(純度:99.85重量%),並以氮氣充分地吹淨。然後使300℃之熱媒流通於夾套開始升溫,並一邊攪拌一邊將己二酸溶解成流動狀態。其間,開始對反應槽內供應氮氣,並將反應槽內之壓力加壓至0.4MPaG。加熱至190℃時,則將熔融己二酸一邊攪拌,一邊以歷時2小時逐滴加入13.909公斤之含有70莫耳%間伸茬基二胺與30莫耳%對伸茬基二胺之混合型伸茬基二胺(純度:99.95重量%)。其間,以連續地進行升溫並調節加熱使得在混合型伸茬基二胺之逐滴加入結束時之內溫成為265℃,並控制反應槽之壓力為0.4MPaG,所餾出之水則通過經控制內部溫度為150℃之部分冷凝器、及冷卻器而移除至反應系統外。此外,其間反應槽氣相部之溫度也隨時上升,在逐滴加入二胺添加總量之70%時,由混合型伸茬基二胺與己二酸所構成之尼龍鹽的熔點為227℃以上。在混合型伸茬基二胺之逐滴加入結束後,緊接著一邊攪拌一邊以0.2℃/分鐘之升溫速度升溫,並保持反應槽之壓力為0.4MPaG歷時15分鐘。進一步將壓力以0.6MPa/小時之速度降低至80kPaA,並保持在80kPaA歷時5分鐘。其後,停止加熱,以氮氣加壓而由反應槽下部之噴嘴呈股條狀排出,經水冷後切斷成丸粒形狀,以獲得呈非晶狀態之共聚聚醯胺樹脂。所獲得共聚聚醯胺樹脂之相對黏度為2.12、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5800、共聚聚醯胺樹脂之莫耳平衡(二胺/二羧酸)為0.994、YI為-5、熔點為258℃。又連續地進行合計10批次之反應結果,獲得相對黏度為2.06至2.14、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4,800至16,000、莫耳平衡為0.993至0.995、YI為-6至-3之穩定結果。經觀察經連續10批次反應的反應槽內及部分冷凝器內部之狀況結果,完全未觀察到固體物。將所獲得共聚聚醯胺樹脂經薄膜化後計測粒狀物結果,50μm以上之粒狀物的總量為104個/克、50至99μm為53個/克、100至199μm為42個/克、200μm以上為9個/克,因此粒狀物是非常少且薄膜外觀也是良好。經測定切除粒狀部者之熔點結果,除了共聚聚醯胺樹脂之熔點為258℃以外,也含有具有282℃之熔點者。使用所獲得之共聚聚醯胺樹脂製造成型片,並評估性能結果,撓曲彈性模數為4280MPa且其標準偏差為18、撓曲強度為174MPa且其標準偏差為1、熱變形溫度為174℃且其標準偏差為1,因此機械性特性、耐熱特性是優異,且品質也是非常穩定。
[實施例2]
除了將反應槽之壓力設定為0.2MPaG、所餾出之水則使其通過經控制內部溫度為120至124℃之部分冷凝器、及冷卻器而移除至反應系統外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裝置且相同的條件進行共聚聚醯胺樹脂之合成。所獲得共聚聚醯胺樹脂之相對黏度為2.09、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5300、共聚聚醯胺樹脂之莫耳平衡(二胺/二羧酸)為0.994、YI為-4、熔點為258℃。又連續地合計10批次連續進行反應結果,相對黏度為2.05至2.12、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4,700至15,800、莫耳平衡為0.993至0.995、YI為-6至-3,因此是穩定。觀察經連續10批次進行反應的反應槽內及部分冷凝器內部之狀況結果,完全未觀察到固體物。將所獲得共聚聚醯胺樹脂經薄膜化後計測粒狀物結果,50μm以上之粒狀物的總量為147個/克、50至99μm為75個/克、100至199μm為57個/克、200μm以上為15個/克,因此粒狀物是非常少且薄膜外觀也是良好。經測定切除粒狀部者之熔點結果,除了共聚聚醯胺樹脂之熔點為258℃以外,也含有具有280℃之熔點者。使用所獲得之共聚聚醯胺樹脂製造成型片,並評估性能結果,撓曲彈性模數為4265MPa且其標準偏差為15、撓曲強度為174MPa且其標準偏差為1、熱變形溫度為175℃且其標準偏差為1,因此機械性特性、耐熱特性是優異,且品質也是非常穩定。
[實施例3]
除了使用含有60莫耳%間伸茬基二胺與40莫耳%對伸茬基二胺之混合型伸茬基二胺(純度:99.95重量%)、在逐滴加入二胺之步驟中,將反應液以連續地進行升溫使得混合型伸茬基二胺之逐滴加入結束時之內溫為275℃、又在其間將裝置氣相部壁面溫度調整成240℃、以及在逐滴加入二胺添加總量之70%時,控制反應槽氣相部之溫度為由混合型伸茬基二胺與己二酸所構成之尼龍鹽的熔點230℃以上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裝置且相同的條件進行共聚聚醯胺樹脂之合成。所獲得共聚聚醯胺樹脂之相對黏度為2.10、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5500、共聚聚醯胺樹脂之莫耳平衡(二胺/二羧酸)為0.994、YI為-3、熔點為269℃。又連續地合計10批次連續進行反應結果,相對黏度為2.07至2.13、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4,900至15,900、莫耳平衡為0.993至0.995、YI為-5至-1,因此是穩定。觀察經連續10批次進行反應的反應槽內及部分冷凝器內部之狀況結果,完全未觀察到固體物。將所獲得共聚聚醯胺樹脂經薄膜化後計測粒狀物結果,50μm以上之粒狀物的總量為261個/克、50至99μm為133個/克、100至199μm為102個/克、200μm以上為26個/克,因此粒狀物是非常少且薄膜外觀也是良好。經測定切除粒狀部者之熔點結果,除了共聚聚醯胺樹脂之熔點為269℃以外,也含有具有293℃之熔點者。使用所獲得之共聚聚醯胺樹脂製造成型片,並評估性能結果,撓曲彈性模數為4270MPa且其標準偏差為23、撓曲強度為172MPa且其標準偏差為1、熱變形溫度為179℃且其標準偏差為2,因此機械性特性、耐熱特性是優異,且品質也是非常穩定。
[實施例4]
除了使用含有50莫耳%間伸茬基二胺與50莫耳%對伸茬基二胺之混合型伸茬基二胺(純度:99.95重量%)、在逐滴加入二胺之步驟中,將反應液以連續地進行升溫使得混合型伸茬基二胺之逐滴加入結束時之內溫為285℃、又在其間將裝置氣相部壁面溫度調整成250℃、以及在逐滴加入二胺添加總量之75%時,控制反應槽氣相部之溫度為由混合型伸茬基二胺與己二酸所構成之尼龍鹽的熔點238℃以上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裝置且相同的條件進行共聚聚醯胺樹脂之合成。所獲得共聚聚醯胺樹脂之相對黏度為2.11、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5700、共聚聚醯胺樹脂之莫耳平衡(二胺/二羧酸)為0.993、YI為-1、熔點為278℃。又連續地合計10批次連續進行反應結果,相對黏度為2.06至2.16、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4,800至16,300、莫耳平衡為0.992至0.994、YI為-3至1,因此是穩定。觀察經連續10批次進行反應的反應槽內及部分冷凝器內部之狀況結果,完全未觀察到固體物。將所獲得共聚聚醯胺樹脂經薄膜化後計測粒狀物結果,50μm以上之粒狀物的總量為632個/克、50至99μm為319個/克、100至199μm為278個/克、200μm以上為35個/克,因此粒狀物是非常少且薄膜外觀也是良好。經測定切除粒狀部者之熔點結果,除了共聚聚醯胺樹脂之熔點為278℃以外,也含有具有302℃之熔點者。使用所獲得之共聚聚醯胺樹脂製造成型片,並評估性能結果,撓曲彈性模數為4263MPa且其標準偏差為28、撓曲強度為171MPa且其標準偏差為2、熱變形溫度為189℃且其標準偏差為2,因此機械性特性、耐熱特性是優異,且品質也是非常穩定。
[實施例5]
除了飼入15.135公斤之癸二酸(純度:99.70重量%、硫原子濃度為30ppm、鈉原子濃度為54ppm)作為二羧酸成分;逐滴加入10.100公斤之含有70莫耳%間伸茬基二胺與30莫耳%對伸茬基二胺之混合型伸茬基二胺(純度:99.95重量%)作為二胺成分;在逐滴加入二胺之步驟中,將反應液以連續地進行升溫並使得二胺之逐滴加入結束時之內溫成為250℃;又在其間將裝置氣相部壁面溫度調整成230℃;以及在逐滴加入二胺添加總量之35%時,控制反應槽氣相部之溫度為由混合型伸茬基二胺與己二酸所構成之尼龍鹽的熔點191℃以上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裝置且相同的條件進行共聚聚醯胺樹脂之合成。所獲得共聚聚醯胺樹脂之相對黏度為2.05、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4900、共聚聚醯胺樹脂之莫耳平衡(二胺/二羧酸)為0.994、YI為-5、熔點為214℃。又連續地合計10批次連續進行反應結果,相對黏度為2.00至2.13、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4200至15900、莫耳平衡為0.993至0.995、YI為-7至-3,因此是穩定。觀察經連續10批次進行反應的反應槽內及部分冷凝器內部之狀況結果,完全未觀察到固體物。將所獲得共聚聚醯胺樹脂經薄膜化後計測粒狀物結果,50μm以上之粒狀物的總量為198個/克、50至99μm為102個/克、100至199μm為75個/克、200μm以上為21個/克,因此粒狀物是非常少且薄膜外觀也是良好。經測定切除粒狀部者之熔點結果,除了共聚聚醯胺樹脂之熔點為214℃以外,也含有具有250℃之熔點者。使用所獲得之共聚聚醯胺樹脂製造成型片,並評估性能結果,撓曲彈性模數為2920MPa且其標準偏差為14、撓曲強度為135MPa且其標準偏差為1、熱變形溫度為145℃且其標準偏差為2,且品質也是非常穩定。
[實施例6]
除了使用含有60莫耳%間伸茬基二胺與40莫耳%對伸茬基二胺之混合型伸茬基二胺(純度:99.95重量%)作為二胺成分;在二胺之逐滴加入步驟中,將裝置氣相部壁面溫度調整成230℃;以及在逐滴加入二胺添加總量之40%時,控制反應槽氣相部之溫度為由混合型伸茬基二胺與癸二酸所構成之尼龍鹽的熔點197℃以上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5相同的裝置且相同的條件進行共聚聚醯胺樹脂之合成。所獲得共聚聚醯胺樹脂之相對黏度為2.07、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5100、共聚聚醯胺樹脂之莫耳平衡(二胺/二羧酸)為0.994、YI為-5、熔點為223℃。又連續地合計10批次連續進行反應結果,相對黏度為2.04至2.10、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4700至15500、莫耳平衡為0.993至0.995、YI為-7至-3,因此是穩定。觀察經連續10批次進行反應的反應槽內及部分冷凝器內部之狀況結果,完全未觀察到固體物。將所獲得共聚聚醯胺樹脂經薄膜化後計測粒狀物結果,50μm以上之粒狀物的總量為217個/克、50至99μm為114個/克、100至199μm為79個/克、200μm以上為24個/克,因此粒狀物是非常少且薄膜外觀也是良好。經測定切除粒狀部者之熔點結果,除了共聚聚醯胺樹脂之熔點為223℃以外,也含有具有260℃之熔點者。使用所獲得之共聚聚醯胺樹脂製造成型片,並評估性能結果,撓曲彈性模數為2900MPa且其標準偏差為12、撓曲強度為134MPa且其標準偏差為1、熱變形溫度為152℃且其標準偏差為2,且品質也是非常穩定。
[實施例7]
除了使用含有40莫耳%間伸茬基二胺與60莫耳%對伸茬基二胺之混合型伸茬基二胺(純度:99.95重量%)作為二胺成分;在逐滴加入二胺之步驟中,將裝置氣相部壁面溫度調整成230℃;以及在逐滴加入二胺添加總量之50%時,控制反應槽氣相部之溫度為由混合型伸茬基二胺與癸二酸所構成之尼龍鹽的熔點202℃以上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5相同的裝置且相同的條件進行共聚聚醯胺樹脂之合成。所獲得共聚聚醯胺樹脂之相對黏度為2.11、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5600、共聚聚醯胺樹脂之莫耳平衡(二胺/二羧酸)為0.994、YI為-4、熔點為242℃。又連續地合計10批次連續進行反應結果,相對黏度為2.05至2.16、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4600至16100、莫耳平衡為0.993至0.995、YI為-6至-2,因此是穩定。觀察經連續10批次進行反應的反應槽內及部分冷凝器內部之狀況結果,完全未觀察到固體物。將所獲得共聚聚醯胺樹脂加以薄膜化後計測粒狀物結果,50μm以上之粒狀物的總量為225個/克、50至99μm為120個/克、100至199μm為83個/克、200μm以上為22個/克,因此粒狀物是非常少且薄膜外觀也是良好。經測定切除粒狀部者之熔點結果,除了共聚聚醯胺樹脂之熔點為242℃以外,也含有具有281℃之熔點者。使用所獲得之共聚聚醯胺樹脂製造成型片,並評估性能結果,撓曲彈性模數為2930MPa且其標準偏差為15、撓曲強度為136MPa且其標準偏差為1、熱變形溫度為170℃且其標準偏差為1,且品質也是非常穩定。
[實施例8]
除了使用含有20莫耳%間伸茬基二胺與80莫耳%對伸茬基二胺之混合型伸茬基二胺(純度:99.95重量%)作為二胺成分;在逐滴加入二胺之步驟中,將裝置氣相部壁面溫度調整成230℃;以及在逐滴加入二胺添加總量之55%時,控制反應槽氣相部之溫度為由混合型伸茬基二胺與癸二酸所構成之尼龍鹽的熔點207℃以上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5相同的裝置且相同的條件進行共聚聚醯胺樹脂之合成。所獲得共聚聚醯胺樹脂之相對黏度為2.10、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5500、共聚聚醯胺樹脂之莫耳平衡(二胺/二羧酸)為0.994、YI為-4、熔點為263℃。又連續地合計10批次連續進行反應結果,相對黏度為2.04至2.14、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4400至16000、莫耳平衡為0.993至0.995、YI為-6至-2,因此是穩定。觀察經連續10批次進行反應的反應槽內及部分冷凝器內部之狀況結果,完全未觀察到固體物。將所獲得共聚聚醯胺樹脂經薄膜化後計測粒狀物結果,50μm以上之粒狀物的總量為283個/克、50至99μm為145個/克、100至199μm為112個/克、200μm以上為26個/克,因此粒狀物是非常少且薄膜外觀也是良好。經測定切除粒狀部者之熔點結果,除了共聚聚醯胺樹脂之熔點為263℃以外,也含有具有292℃之熔點者。使用所獲得之共聚聚醯胺樹脂製造成型片,並評估性能結果,撓曲彈性模數為2950MPa且其標準偏差為12、撓曲強度為135MPa且其標準偏差為1、熱變形溫度為191℃且其標準偏差為2,且品質也是非常穩定。
[比較例1]
除了設定反應槽之壓力為常壓、所餾出之水則使其通過經控制內部溫度為100至104℃之部分冷凝器、及冷卻器而移除至反應系統外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3相同的裝置且相同的條件進行共聚聚醯胺樹脂之合成。由於黏度直至相當於特定的分子量之攪拌轉矩並未增加,從開始減壓起歷時30分鐘繼續進行反應以獲得共聚聚醯胺樹脂。所獲得共聚聚醯胺樹脂之相對黏度為2.01、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4300、共聚聚醯胺樹脂之莫耳平衡(二胺/二羧酸)為0.988、YI為-1、熔點為269℃,且相對黏度、數量平均分子量、莫耳平衡皆為低者。經觀察反應槽內及部分冷凝器內部之狀況結果,在反應槽之氣相部有大量的尼龍鹽或聚醯胺寡聚物附著,且部分冷凝器內部之一部分為白色固體物所堵塞。經在每批次結束則加以洗淨堵塞部分,並以相同方法連續10批次進行反應結果,相對黏度為1.96至2.18、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3,700至16,500、莫耳平衡為0.986至0.995、YI為-4至5,因此其係不均勻性為大者。另外,將所獲得共聚聚醯胺樹脂加以薄膜化後計測粒狀物結果,50μm以上之粒狀物的總量為3230個/克、50至99μm為1592個/克、100至199μm為1386個/克、200μm以上為252個/克,因此其粒狀物是非常多,且薄膜外觀係凹凸大而為不良者。經測定切除粒狀部者之熔點結果,除了共聚聚醯胺樹脂之熔點為269℃以外,也含有具有300℃之熔點者。使用所獲得之共聚聚醯胺樹脂製造成型片,並評估性能結果,撓曲彈性模數為4246MPa且其標準偏差為94、撓曲強度為172MPa且其標準偏差為7、熱變形溫度為183℃且其標準偏差為9,因此機械性特性、耐熱特性之不均勻性大,且品質不穩定。
[比較例2]
除了未進行反應槽氣相部壁面之加溫以外,其餘則以與實施例3相同的方式進行共聚聚醯胺樹脂之合成。氣相部之溫度在經逐滴加入二胺總量之80%時為208℃,在逐滴加入結束時則為227℃,此為由混合型伸茬基二胺與己二酸所構成之尼龍鹽的熔點230℃以下,而在以後之保持0.4MPa中則成為230℃以上。所獲得共聚聚醯胺樹脂之相對黏度為2.09、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5300、共聚聚醯胺樹脂之莫耳平衡(二胺/二羧酸)為0.994、YI為-6、熔點為269℃。又連續地合計10批次連續進行反應結果,相對黏度為2.07至2.14、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4,900至16,000、莫耳平衡為0.993至0.995、YI為-7至-3,因此是穩定。觀察經連續10批次進行反應的反應槽內及部分冷凝器內部之狀況結果,完全未觀察到固體物。另外,將所獲得共聚聚醯胺樹脂加以薄膜化後計測粒狀物結果,50μm以上之粒狀物的總量為1148個/克、50至99μm為572個/克、100至199μm為493個/克、200μm以上為83個/克,因此其粒狀物是多,且薄膜外觀係凹凸大而為不良者。經測定切除粒狀部者之熔點結果,除了共聚聚醯胺樹脂之熔點為269℃以外,也含有具有290℃之熔點者。使用所獲得之共聚聚醯胺樹脂製造成型片,並評估性能結果,撓曲彈性模數為4268MPa且其標準偏差為51、撓曲強度為173MPa且其標準偏差為4、熱變形溫度為184℃且其標準偏差為4,因此機械性特性、耐熱特性之不均勻性大,且品質不穩定。
[比較例3]
在配備具有經溫度調整油流通之部分冷凝器、全冷凝器、攪拌機、氮氣導入管及二胺逐滴加入口的附有油夾套之50公升不銹鋼製造之反應槽中,飼入10.000公斤之己二酸(純度:99.85重量%)、9.270公斤之含有60莫耳%間伸茬基二胺與40莫耳%對伸茬基二胺之混合型伸茬基二胺(純度:99.95重量%)、19公斤之蒸餾水,並以氮氣充分地吹淨。在密閉裝置的狀態下,一邊攪拌內容物一邊升溫至207℃歷時5.7小時,在反應壓力到達1.9MPa後,一邊保持壓力一邊將飼入水及反應形成水餾除於裝置外歷時1小時,在其間則將反應溫度升溫至212℃。緊接著一邊餾除水,一邊將反應壓力降低至常壓歷時4小時,在其間則將反應溫度升溫至277℃。其後,將反應系統內壓以連續地減壓至600mmHg歷時10分鐘,其後,繼續進行反應5分鐘。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加以丸粒化以獲得共聚聚醯胺樹脂。
所獲得共聚聚醯胺樹脂之相對黏度為2.08、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5100、共聚聚醯胺樹脂之莫耳平衡(二胺/二羧酸)為0.994、YI為-3、熔點為269℃。又連續地合計10批次連續進行反應結果,相對黏度為2.04至2.16、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4,700至16,300、莫耳平衡為0.993至0.995、YI為-6至-1,因此是穩定。觀察經連續10批次進行反應的反應槽內及部分冷凝器內部之狀況結果,完全未觀察到固體物。另外,將所獲得共聚聚醯胺樹脂加以薄膜化後計測粒狀物結果,50μm以上之粒狀物的總量為1422個/克、50至99μm為721個/克、100至199μm為610個/克、200μm以上為91個/克,因此其粒狀物是多,且薄膜外觀是凹凸大而為不良。經測定切除粒狀部者之熔點結果,除了共聚聚醯胺樹脂之熔點為269℃以外,也含有具有295℃之熔點者。使用所獲得之共聚聚醯胺樹脂製造成型片,並評估性能結果,撓曲彈性模數為4251MPa且其標準偏差為65、撓曲強度為173MPa且其標準偏差為4、熱變形溫度為173℃且其標準偏差為4,因此機械性特性、耐熱特性之不均勻性大,且品質不穩定。
實施例1至8及比較例1至3之製造條件及物性評估結果如表2所示。在表中,PXDA是代表對伸茬基二胺、MXDA是代表間伸茬基二胺。
[產業上之利用可能性]
根據本發明所獲得之共聚聚醯胺樹脂在機械性特性、耐熱特性、化學性物理性特性及成型特性中任一者皆具有優異的特性,且由於品質非常穩定,因此可適用於成型品、薄膜、薄片、纖維等廣泛領域。

Claims (14)

  1. 一種共聚聚醯胺樹脂,其特徵為:其係由二胺成分與二羧酸成分構成,該二胺成分由至少兩成分以上構成,含有70莫耳%以上之伸茬基二胺,該伸茬基二胺含有20莫耳%以上之對伸茬基二胺,該二羧酸成分含有70莫耳%以上之碳數為6至18之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其係將反應槽內之壓力維持在0.1MPaG以上、且維持反應系統整體可保持流動狀態之溫度來進行聚縮合,且含有經示差掃描熱量測定計測定之熔點為比該共聚聚醯胺樹脂高20℃以上之聚醯胺成分的長徑為50μm以上之粒狀物為1000個/克以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共聚聚醯胺樹脂,其在濃硫酸溶液(1克/100毫升濃度)中時,在25℃之相對黏度為在1.80至4.20之範圍。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共聚聚醯胺樹脂,其中直鏈脂肪族二羧酸成分之70莫耳%以上為己二酸或癸二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共聚聚醯胺樹脂,其中伸茬基二胺係由間伸茬基二胺與對伸茬基二胺之兩成分所構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共聚聚醯胺樹脂,其中存在於經以比該共聚聚醯胺樹脂之熔點高10℃之樹脂溫度進行熔融所獲得共聚聚醯胺樹脂之流延薄膜中之含有具有熔點為比該共聚聚醯胺樹脂高20℃以上之聚醯胺成分的長 徑為50μm以上之粒狀物為1000個/克以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共聚聚醯胺樹脂,其中存在於經以比該共聚聚醯胺樹脂之熔點高10℃之樹脂溫度進行熔融所獲得共聚聚醯胺樹脂之流延薄膜中之含有具有熔點為比該共聚聚醯胺樹脂高20℃以上之聚醯胺成分的長徑為200μm以上之粒狀物為100個/克以下。
  7. 一種共聚聚醯胺樹脂組成物,其係在100重量份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共聚聚醯胺樹脂中,摻配0至30重量份之滑石及10至150重量份之無機填充物所構成。
  8. 一種成型品,其係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共聚聚醯胺樹脂加以成型所獲得。
  9. 一種成型品,其係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共聚聚醯胺樹脂組成物加以成型所獲得。
  10. 一種共聚聚醯胺樹脂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用於製造由二胺成分與二羧酸成分構成之共聚聚醯胺樹脂,該二胺成分至少由兩成分以上構成,含有70莫耳%以上之伸茬基二胺,該伸茬基二胺含有20莫耳%以上對伸茬基二胺,該二羧酸成分含有70莫耳%以上之碳數為6至18之直鏈脂肪族二羧酸,且其使用配備部分冷凝器之分批式反應槽,將二胺成分與二羧酸成分在溶媒未存在下進行聚縮合,一邊將反應槽內之壓力維持在0.1MPaG以上、且維持反應系統整體可保持流動狀態之溫度,一邊將二 胺成分以連續地或間歇地添加至熔融二羧酸成分,且在直至添加二胺成分總量之80%為止之期間控制反應槽內之氣相部溫度為在由原料所構成之尼龍鹽的熔點以上。
  11. 一種共聚聚醯胺樹脂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用於製造由二胺成分與二羧酸成分構成之共聚聚醯胺樹脂,該二胺成分至少由兩成分以上構成,含有70莫耳%以上之伸茬基二胺,該伸茬基二胺含有20莫耳%以上對伸茬基二胺,該二羧酸成分含有70莫耳%以上之碳數為6至18之直鏈脂肪族二羧酸,且其使用配備部分冷凝器之分批式反應槽,將二胺成分與二羧酸成分在溶媒未存在下進行聚縮合,一邊將反應槽內之壓力維持在0.1MPaG以上、且維持反應系統整體可保持流動狀態之溫度,一邊將二胺成分以連續地或間歇地添加至熔融二羧酸成分,且在直至添加二胺成分總量之80%為止之期間控制反應槽內之氣相部溫度為在由原料所構成之尼龍鹽的熔點以上;含有經示差掃描熱量測定計測定之熔點為比該共聚聚醯胺樹脂高20℃以上之聚醯胺成分的長徑為50μm以上之粒狀物為1000個/克以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或11項之共聚聚醯胺樹脂之製造方法,其在濃硫酸溶液(1克/100毫升濃度)中時,在25℃之相對黏度為在1.80至4.20之範圍。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或11項之共聚聚醯胺樹脂之製造方法,其中直鏈脂肪族二羧酸成分之70莫耳%以上為己 二酸或癸二酸。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或11項之共聚聚醯胺樹脂之製造方法,其中伸茬基二胺係由間伸茬基二胺與對伸茬基二胺之兩成分所構成。
TW099140904A 2009-11-27 2010-11-26 共聚聚醯胺樹脂、其製造方法、樹脂組成物及由該等所構成之成形品 TWI5807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69760 2009-11-27
JP2009269762 2009-11-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9610A TW201129610A (en) 2011-09-01
TWI580709B true TWI580709B (zh) 2017-05-01

Family

ID=44066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40904A TWI580709B (zh) 2009-11-27 2010-11-26 共聚聚醯胺樹脂、其製造方法、樹脂組成物及由該等所構成之成形品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895690B2 (zh)
EP (1) EP2505597B1 (zh)
JP (1) JP5637144B2 (zh)
KR (1) KR101845405B1 (zh)
CN (1) CN102648232B (zh)
MY (1) MY161840A (zh)
RU (1) RU2565069C2 (zh)
TW (1) TWI580709B (zh)
WO (1) WO20110653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800350C (en) * 2010-07-27 2013-06-11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Polyamide resins
EP2644637B1 (en) * 2010-11-26 2015-10-07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Polyamide resin and method for molding same
US9359477B2 (en) 2012-02-28 2016-06-07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Production method for polyamide
SG11201503452YA (en) * 2012-11-08 2015-06-29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yamide
JP6365074B2 (ja) * 2014-07-30 2018-08-01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ペレ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36768B2 (ja) * 2014-12-26 2018-12-12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CN107787346B (zh) * 2015-05-27 2021-05-07 安海斯-布希英博股份有限公司 氧清除聚合物组合物
JP2017110101A (ja) * 2015-12-16 2017-06-22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樹脂および成形品
JP6691771B2 (ja) * 2015-12-25 2020-05-13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キット、成形品の製造方法、成形品および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CN112646174B (zh) * 2019-12-27 2022-03-08 华润化学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共聚芳香-脂肪族半芳香尼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85688A (zh) * 2021-03-31 2021-07-30 上海庚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共聚酰胺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60486A (ja) * 2000-08-24 2002-02-26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ポリアミドの製造方法
JP2007031475A (ja) * 2005-07-22 2007-02-08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ポリアミド樹脂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12390B1 (zh) 1968-07-23 1973-04-20
JPS5432458B2 (zh) 1974-11-26 1979-10-15
FR2399999A1 (fr) 1977-08-12 1979-03-09 Ici Ltd Carbamates ou esters de derives du 4-prostene-1-ol et composition pharmaceutique ou veterinaire les contenant
JPS57200420A (en) * 1981-06-04 1982-12-08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Production of polyamide
BE1006314A3 (fr) 1992-11-04 1994-07-19 Solvay Procede de synthese de polyamides.
JP3446768B2 (ja) 1993-07-27 2003-09-16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JP3528875B2 (ja) * 1994-04-07 2004-05-24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共重合ポリアミドの製造法
US5587447A (en) * 1994-04-07 1996-12-24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Inc. Copolyamide production method
JPH0812390A (ja) 1994-06-22 1996-01-16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人工軽量骨材の製造方法
JP3456501B2 (ja) * 1994-10-27 2003-10-14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JPH08259809A (ja) 1995-03-23 1996-10-08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US6855755B1 (en) * 1999-08-04 2005-02-15 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 Corporation Polyamide resin composition having improved weathering resistance and its molded products
JP4168233B2 (ja) * 2002-05-10 2008-10-22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製造法
US20050009976A1 (en) * 2003-07-10 2005-01-13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Delamination-resistant, barrier polyamide compositions for 3-layer pet beverage bottles
JP2007031630A (ja) 2005-07-29 2007-02-08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ポリアミド樹脂
EP1980585B1 (en) * 2007-04-11 2017-06-28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Production method of polyamide
JP5343704B2 (ja) * 2008-05-29 2013-11-13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の製造方法
JP5857741B2 (ja) * 2009-09-14 2016-02-10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60486A (ja) * 2000-08-24 2002-02-26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ポリアミドの製造方法
JP2007031475A (ja) * 2005-07-22 2007-02-08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ポリアミド樹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89643A1 (en) 2012-11-15
JPWO2011065347A1 (ja) 2013-04-11
TW201129610A (en) 2011-09-01
KR101845405B1 (ko) 2018-04-05
CN102648232B (zh) 2015-06-24
RU2565069C2 (ru) 2015-10-20
MY161840A (en) 2017-05-15
KR20120102056A (ko) 2012-09-17
EP2505597A4 (en) 2014-11-19
WO2011065347A1 (ja) 2011-06-03
EP2505597B1 (en) 2017-11-15
JP5637144B2 (ja) 2014-12-10
EP2505597A1 (en) 2012-10-03
US8895690B2 (en) 2014-11-25
RU2012121824A (ru) 2014-01-10
CN102648232A (zh) 2012-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0709B (zh) 共聚聚醯胺樹脂、其製造方法、樹脂組成物及由該等所構成之成形品
TWI518109B (zh) 聚醯胺樹脂
EP2436717B1 (en) Polyamide resin
TWI394775B (zh) 聚醯胺樹脂材料
KR101183393B1 (ko) 세미-방향족 폴리아미드 및 그 폐수 배출량을 낮추는 제조 방법
JP5194978B2 (ja) ポリアミドの製造方法
JP5487782B2 (ja) ポリアミドプレポリマーおよびポリアミドの連続製造方法
TWI501995B (zh) 聚醯胺樹脂成形體
KR20110055623A (ko) 폴리아미드를 제조하기 위한 회분식 방법
KR101601974B1 (ko) 폴리아미드의 제조방법
TWI491642B (zh) 聚醯胺之製造方法
JP5481776B2 (ja) ポリアミドの製造方法
TW201410785A (zh) 聚醚聚醯胺樹脂組成物
JP2009114429A (ja) ポリアミドの連続製造方法
JP5357548B2 (ja) 高融点ポリアミド
EP2886608A1 (en) Polyether polyamide composition
TWI711652B (zh) 非晶性聚醯胺樹脂之製造方法
JP2012149238A (ja) 半芳香族ポリアミド原料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半芳香族ポリアミドの製造方法
JP5892065B2 (ja) ポリアミドの製造方法
TW202016173A (zh) 非晶性聚醯胺樹脂之製造方法
JP2014218550A (ja)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