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4282B - 抗體調配物及治療療法 - Google Patents

抗體調配物及治療療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4282B
TWI554282B TW100101536A TW100101536A TWI554282B TW I554282 B TWI554282 B TW I554282B TW 100101536 A TW100101536 A TW 100101536A TW 100101536 A TW100101536 A TW 100101536A TW I554282 B TWI554282 B TW I55428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ose
psoriasis
week
administered
polysorb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1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29382A (en
Inventor
劉定江
荷利 重宏 黃
大衛 安卓 馬汀
克里斯多夫 波伊 羅素
大衛H 賽林格
史考特 華特 玻恩葛特納
克里斯多夫J 安德斯
Original Assignee
麒麟安進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3858045&utm_sourc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I554282(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麒麟安進公司 filed Critical 麒麟安進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129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93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42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428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8Solu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395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395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 A61K39/39591Stabilisation, fragment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06Organic compounds, e.g. natural or synthetic hydrocarbons, polyolefins, mineral oil, petrolatum or ozokerite
    • A61K47/16Organic compounds, e.g. natural or synthetic hydrocarbons, polyolefins, mineral oil, petrolatum or ozokerite containing nitrogen, e.g. nitro-, nitroso-, azo-compounds, nitriles, cyanates
    • A61K47/18Amines; Amides; Ureas;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Amino acids; Oligopeptides having up to five amino ac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19Injectable compositions; Intramuscular, intravenous, arterial,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Compositions to be administered through the skin in an invasive mann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19Injectable compositions; Intramuscular, intravenous, arterial,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Compositions to be administered through the skin in an invasive manner
    • A61K9/0021Intradermal administration, e.g. through microneedle arrays, needleless inje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04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for ulcers, gastritis or reflux esophagitis, e.g. antacids, inhibitors of acid secretion, mucosal protect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16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for liver or gallbladder disorders, e.g. hepatoprotective agents, cholagogues, litholy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 A61P11/06Antiasthma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5/00Drugs for genital or sexual disorders; Contracep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7/00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7/00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A61P17/04Antipruri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7/00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A61P17/06Antipsoria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9/00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9/00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 A61P19/02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for joint disorders, e.g. arthritis, arthro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uscular or neuromuscular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uscular or neuromuscular system
    • A61P21/04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uscular or neuromuscular system for myasthenia grav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7/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senses
    • A61P27/02Ophthalm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9/00Non-central analgesic, antipyretic or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e.g. antirheumatic agent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 A61P3/08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for glucose homeostasis
    • A61P3/1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for glucose homeostasis for hyperglycaemia, e.g. antidiabe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04Antibacterial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7/00Drugs for immunological or allergic disorders
    • A61P37/02Immunomodul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7/00Drugs for immunological or allergic disorders
    • A61P37/02Immunomodulators
    • A61P37/06Immunosuppressants, e.g. drugs for graft reje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endocrine system
    • A61P5/14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endocrine system of the thyroid hormones, e.g. T3, T4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7/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blood or the extracellular flu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7/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blood or the extracellular fluid
    • A61P7/02Antithrombotic agents; Anticoagulants; Platelet aggregation inhibi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7/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blood or the extracellular fluid
    • A61P7/06Antianaem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66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receptors for cytokines, lymphokines, interfer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antibod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4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4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ose, timing or administration schedu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2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 C07K2317/21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from primates, e.g. ma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6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variable (Fv) region, i.e. VH and/or VL
    • C07K2317/565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CD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6Antagonist effect on antigen, e.g. neutralization or inhibition of bind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Immun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Diabete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yc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Neurology (AREA)
  • Endocrinology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besit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Description

抗體調配物及治療療法
介白素-17(IL-17A)為一種發炎性細胞激素,其初始鑑別為由活化T細胞選擇性表現之轉錄物。IL-17A及IL-17F結合且活化IL-17RA。IL-17RA已顯示在調控免疫反應方面為重要的。IL-17RA之活化導致產生細胞激素、趨化因子、生長因子及其他造成眾多疾病之症狀及/或病變之蛋白質。IL-17A為一種誘導導致疾病及生理效應(諸如發炎、軟骨降解及骨骼再吸收)之細胞激素及其他介體產生的發炎性細胞激素。IL-17A可在許多發炎病狀,包括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牛皮癬、發炎性腸病、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及哮喘中起作用。(Li等人,2004,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og. Med. Sci. 24:294-296;Fujino等人,2003,Gut. 52:65-70;Kauffman等人,2004,J. Invest. Dermatol. 123:1037-1044;Mannon等人,2004,N. Engl. J Med. 351:2069-2079;Matusevicius等人,1999,Mult Scler 5,101-104;Linden等人,Eur Respir J. 2000年5月;15(5):973-7;Molet等人,2001,J. Allergy Clin. Immunol. 108:430-438)。新近研究已表明IL-17F在誘導發炎性反應中起作用(Oda等人,2006,American J. Resp. Crit. Care Medicine,2006年1月15日;Numasaki等人,2004,Immunol Lett. 95:97-104)。
IL-17受體A(IL-17RA)已顯示結合IL-17A及IL-17F且由其活化。已鑑別另外5個IL-17樣配位體(IL-17B-IL-17F)及另外4個IL-17RA樣受體(IL-17RB-IL-17RE)(Kolls及Linden,2004,Immunity 21:467-476;Gaffen,2009,Nat Rev Immunol 8:556-568)。IL-17受體C(IL-17RC)已顯示結合IL-17A及IL-17F且由其活化。IL-17RA及IL-17RC形成功能性雜聚受體複合物(Toy等人,2006,J. Immunol. 177:36-39;McAllister等人,2005,J. Immunol. 175:404-412)。此外,IL-17受體B(IL-17RB)亦已顯示需要IL-17RA用於IL-25介導之活性(Rickel等人,2008,J. Immunol. 181:4299-4310),且IL-17RD與IL-17RA相互作用以介導IL-17信號傳導(Rong等人,2009,Cell Research 19:208-215)。
應瞭解,本文提供之實施例之任何及所有於各別段落中描述且隨後合併於特定實施例或自實施例清單選擇特定實施例中的各種屬性不構成附加或新穎要素。申請人肯定地陳述所有此等組合經特定設想且由本發明特定涵蓋。
IL-17受體「A」
「IL-17受體A」或「IL-17RA」(在本文中可互換使用,以及IL-17受體及IL-17R皆係指相同受體)為此項技術中已知之細胞表面受體(參見例如Yao,等人,1997,Cytokine第9卷,第11期:794-800)。IL-17RA之選殖、表徵描述於例如美國專利第6,072,033號中,其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IL-17RA至少結合IL-17A及/或IL-17F且由IL-17A及/或IL-17F或其他IL-17配位體、以及一或多種IL-17配位體之雜聚形式,諸如(但不限於)IL-17A/IL-17F雜聚體活化。
IL-17RA抗體生物醫藥調配物
本發明之態樣係有關合併有如本文多樣定義之AM-14抗體的生物醫藥調配物(在本文中亦簡稱為「調配物」)。AM-14詳述於WO 2008/054603、USSN 11/906,094、USPN7,786,234、USPN 7,833,527及USPN 7,767,206中,該等專利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AM-14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RA且抑制IL-17A、IL-17F及IL-17A/IL-17F雜二聚體之生物活性及/或IL-17RA以及IL-17RA與IL-17RC之雜聚複合物(IL-17受體「C」)之活化。AM-14亦具有抑制IL-17RB(IL-17受體「B」)經由其配位體IL-25之活化的獨特性質,儘管不受此理論束縛,但推測該抑制係藉由影響包含IL-17RA及IL-17RB之雜聚受體複合物達成。IL-17RA-RB複合物及AM-14抑制IL-25生物活性之用途描述於PCT/US2009/001085中且該專利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AM-14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或者重鏈序列含有COOH-端Lys自SEQ ID NO:1移除的SEQ ID NO:12)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或其人類IL-17RA結合片段。AM-14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區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區序列,或其人類IL-17RA結合片段,其中該AM-14抗體結合人類IL-17RA。AM-14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6之重鏈CDR2(或者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7)、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或其人類IL-17RA結合片段,其中該AM-14抗體結合人類IL-17RA。
如本文所用,術語「生物醫藥」意欲意謂意欲用作醫藥之諸如多肽、核酸、碳水化合物或脂質或其構築嵌段的巨分子,其在此情況下為抗體AM-14。「生物醫藥調配物」係指與生物醫藥相容且在向人類投與時安全且無毒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介質。
術語「一」係指一或多個(一或多種),例如「一種免疫球蛋白分子」應理解為表示一或多種免疫球蛋白分子。因而,術語「一」、「一或多個(一或多種)」及「至少一個(至少一種)」在本文中可互換使用。
應瞭解當描述值之範圍時,所述特徵可為該範圍內得到之個別值。舉例而言,「約pH 4至約pH 6之pH值」可為(但不限於)pH 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等及在此等值之間的任何值。另外,「約pH 4至約pH 6之pH值」不應解釋為意謂所討論之調配物pH值在儲存期間在pH 4至pH 6之範圍內改變2個pH值單位,而意謂可在彼範圍內挑取某一值用於溶液pH值,且pH值在約彼pH值下保持緩衝。
提供一種包含緩衝溶液及AM-14之調配物。緩衝溶液可包含麩胺酸或乙酸緩衝液。緩衝溶液包含麩胺酸緩衝液。本說明書亦提供一種製備調配物之方法、使用調配之AM-14治療病狀之方法、及一種含有調配物組分之套組。
已在調配AM-14(亦即AM-14之生物醫藥調配物)方面取得極大進展,因為已達成溶液中AM-14之高濃度。因此,實施例包括高濃縮AM-14調配物。高濃度AM-14調配物合乎需要,因為此使得投藥體積較小及/或投藥較少且因此患者不適較小。
另一極大進展在於AM-14調配物在高蛋白質濃度下具有相對較低黏度。具有較低黏度之AM-14調配物非常合乎需要,因為此有助於可製造性(諸如(但不限於)加工、過濾及填充)、使用標準注射器及針組態(適當時用於投藥途徑)、對此項技術已知的自動注射器及微輸注裝置之適應性、投藥簡易性、及降低投藥後對AM-14之剪切力。黏度較低之AM-14調配物之一附加益處為投藥後患者不適較小。
如實例1中之穩定性研究中所述,超越此項技術之另一極大進展在於本文所述具有高濃度(亦即>100 mg/ml)AM-14之AM-14調配物驚人地穩定。
此外,已驚人地發現如實例5中所述,在皮下注射之後,麩胺酸鹽10 mM之以麩胺酸鹽為主之調配物不會誘導不可接受之刺痛/疼痛。
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AM-14之生物醫藥調配物,AM-14於溶液中的濃度範圍為:60至250 mg/ml、60至240 mg/ml、60至230 mg/ml、60至220 mg/ml、60至210 mg/ml、60至200 mg/ml、60至190 mg/ml、60至180 mg/ml、60至170 mg/ml、60至160 mg/ml、60至150 mg/ml、60至140 mg/ml、60至130 mg/ml、60至120 mg/ml、60至110 mg/ml、60至100 mg/ml、70至250 mg/ml、70至240 mg/ml、70至230 mg/ml、70至220 mg/ml、70至210 mg/ml、70至200 mg/ml、70至190 mg/ml、70至180 mg/ml、70至170 mg/ml、70至160 mg/ml、70至150 mg/ml、70至140 mg/ml、70至130 mg/ml、70至120 mg/ml、70至110 mg/ml、70至100 mg/ml、80至250 mg/ml、80至240 mg/ml、80至230 mg/ml、80至220 mg/ml、80至210 mg/ml、80至200 mg/ml、80至190 mg/ml、80至180 mg/ml、80至170 mg/ml、80至160 mg/ml、80至150 mg/ml、80至140 mg/ml、80至130 mg/ml、80至120 mg/ml、80至110 mg/ml、80至100 mg/ml、90至250 mg/ml、90至240 mg/ml、90至230 mg/ml、90至220 mg/ml、90至210 mg/ml、90至200 mg/ml、90至190 mg/ml、90至180 mg/ml、90至170 mg/ml、90至160 mg/ml、90至150 mg/ml、90至140 mg/ml、90至130 mg/ml、90至120 mg/ml、90至110 mg/ml、90至100 mg/ml、100至250 mg/ml、100至240 mg/ml、100至230 mg/ml、100至220 mg/ml、100至210 mg/ml、100至200 mg/ml、100至190 mg/ml、100至180 mg/ml、100至170 mg/ml、100至160 mg/ml、100至150 mg/ml、100至140 mg/ml、100至130 mg/ml、100至120 mg/ml、100至110 mg/ml、110至250 mg/ml、110至240 mg/ml、110至230 mg/ml、110至220 mg/ml、110至210 mg/ml、110至200 mg/ml、110至190 mg/ml、110至180 mg/ml、110至170 mg/ml、110至160 mg/ml、110至150 mg/ml、110至140 mg/ml、110至130 mg/ml、110至120 mg/ml、120至250 mg/ml、120至240 mg/ml、120至230 mg/ml、120至220 mg/ml、120至210 mg/ml、120至200 mg/ml、120至190 mg/ml、120至180 mg/ml、120至170 mg/ml、120至160 mg/ml、120至150 mg/ml、120至140 mg/ml、120至130 mg/ml、130至250 mg/ml、130至240 mg/ml、130至230 mg/ml、130至220 mg/ml、130至210 mg/ml、130至200 mg/ml、130至190 mg/ml、130至180 mg/ml、130至170 mg/ml、130至160 mg/ml、130至150 mg/ml、130至140 mg/ml、140至250 mg/ml、140至240 mg/ml、140至230 mg/ml、140至220 mg/ml、140至210 mg/ml、140至200 mg/ml、140至190 mg/ml、140至180 mg/ml、140至170 mg/ml、140至160 mg/ml、140至150 mg/ml、150至250 mg/ml、150至240 mg/ml、150至230 mg/ml、150至220 mg/ml、150至210 mg/ml、150至200 mg/ml、150至190 mg/ml、150至180 mg/ml、150至170 mg/ml、150至160 mg/ml、160至250 mg/ml、160至240 mg/ml、160至230 mg/ml、160至220 mg/ml、160至210 mg/ml、160至200 mg/ml、160至190 mg/ml、160至180 mg/ml、160至170 mg/ml、180至250 mg/ml、180至240 mg/ml、180至230 mg/ml、180至220 mg/ml、180至210 mg/ml、180至200 mg/ml、180至190 mg/ml、190至250 mg/ml、190至240 mg/ml、190至230 mg/ml、190至220 mg/ml、190至210 mg/ml、190至200 mg/ml、200至250 mg/ml、200至240 mg/ml、200至230 mg/ml、200至220 mg/ml、200至210 mg/ml、210至250 mg/ml、210至240 mg/ml、210至230 mg/ml、210至220 mg/ml、220至250 mg/ml、220至240 mg/ml、220至230 mg/ml、230至250 mg/ml、230至240 mg/ml、或240至250 mg/ml。
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AM-14為以下濃度之生物醫藥調配物:至少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200、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10、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22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30、231、232、233、234、235、236、237、238、239、240、241、242、243、244、245、246、247、248、249、或250 mg/ml。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AM-14濃度為100-150 mg/ml±0.01-5%之生物醫藥調配物。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AM-14濃度為140 mg/ml±0.01-5%之生物醫藥調配物。
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含乙酸或麩胺酸緩衝液,其中該乙酸或麩胺酸緩衝液濃度為約5至30±0.2 mM,包括5±0.2、6±0.2、7±0.2、8±0.2、9±0.2、10±0.2、11±0.2、12±0.2、13±0.2、14±0.2、15±0.2、16±0.2、17±0.2、18±0.2、19±0.2、20±0.2、21±0.2、22±0.2、23±0.2、24±0.2、25±0.2、26±0.2、27±0.2、28±0.2、29±0.2、或30±0.2 mM。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含麩胺酸緩衝液,其中該麩胺酸緩衝液濃度為10±0.2 mM。
如本文所用,術語「乙酸緩衝液」意欲意謂包含乙酸之緩衝液。該緩衝液可由乙酸鹽,例如乙酸鈉製備。可使用其他鹽,例如乙酸之鉀、銨、鈣或鎂鹽。「乙酸緩衝液」及「乙酸鹽緩衝液」可互換使用。
如本文所用,術語「麩胺酸緩衝液」意欲意謂包含麩胺酸之緩衝液。該緩衝液可由麩胺酸鹽,例如麩胺酸鈉製備。可使用其他鹽,例如麩胺酸之鉀、銨、鈣或鎂鹽。「麩胺酸緩衝液」及「麩胺酸鹽緩衝液」可互換使用。
在其他實施例中,麩胺酸及/或乙酸緩衝液可與作為賦形劑之脯胺酸(包括L-脯胺酸)組合使用。
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含乙酸或麩胺酸緩衝液,其pH值在4.5至5.5±0.2或4.8至5.2±0.2之範圍內,包括4.6±0.2、4.7±0.2、4.8±0.2、4.9±0.2、5.0±0.2、5.1±0.2、5.2±0.2、5.3±0.2、5.4±0.2、及5.5±0.2之pH值。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含pH值為4.8±0.2之麩胺酸緩衝液。
如本文所用,術語「賦形劑」意欲意謂治療非活性物質。賦形劑可出於廣泛多種目的,包括例如作為稀釋劑、媒劑、緩衝劑、穩定劑、張力劑、增積劑、界面活性劑、低溫防護劑、凍乾保護劑(lyoprotectant)、抗氧化劑、金屬離子源、螯合劑及/或防腐劑包括在生物醫藥調配物中。亦選擇最佳賦形劑以參考本發明水性生物醫藥調配物投藥模式增強或提供穩定化。舉例而言,當調配物之所有組分在製造、儲存及投藥期間維持物理及化學穩定性時,靜脈內(IV)、皮下(SC)或肌肉內(IM)投藥之非經腸途徑可更安全及有效。本文例示用於生物醫藥調配物中之賦形劑展現此等及其他特徵。賦形劑在此項技術中為熟知的且可見描述於例如Wang W.,Int. J. Pharm. 185:129-88(1999)及Wang W.,Int. J. Pharm. 203:1-60(2000)中。
賦形劑包括例如多元醇,諸如山梨糖醇或甘露糖醇;糖,諸如蔗糖、乳糖或右旋糖;聚合物,諸如聚乙二醇;鹽,諸如NaCl、KCl或磷酸鈣;胺基酸,諸如甘胺酸、甲硫胺酸或麩胺酸;界面活性劑;金屬離子;緩衝鹽,諸如丙酸鹽、乙酸鹽或丁二酸鹽;防腐劑及多肽,諸如人類血清白蛋白;以及鹽水及水。適用於本發明液體或凍乾生物醫藥調配物中之其他賦形劑包括例如海藻糖、纖維二糖、麥芽三糖、蜜二糖(melibiose)、辛酮糖(octulose)、核糖、木糖醇、精胺酸、組胺酸、甘胺酸、丙胺酸、甲硫胺酸、麩胺酸、離胺酸、咪唑、甘胺醯甘胺酸、甘露糖基甘油酸酯(mannosylglycerate)、曲通X-100(Triton X-100)、Pluoronic F-127、纖維素、環糊精、葡聚糖(dextran)(10、40及/或70 kD)、聚葡萄糖(polydextrose)、麥芽糊精、菲科爾(ficoll)、明膠、羥丙基甲基(hydroxypropylmeth)、磷酸鈉、磷酸鉀、ZnCl2、鋅、氧化鋅、檸檬酸鈉、檸檬酸三鈉、緩血酸胺(tromethamine)、銅、纖維結合蛋白(fibronectin)、肝素(heparin)、人類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魚精蛋白(protamine)、甘油(glycerin/glycerol)、EDTA、間甲酚(metacresol)、苯甲醇及苯酚。糖醇,亦稱為多元醇(polyol/polyhydric alcohol/polyalcohol),為碳水化合物之羰基還原成一級或二級羥基的氫化形式。多元醇可用作液體與凍乾調配物兩者中之穩定賦形劑及/或等張性試劑。多元醇可保護生物醫藥免於經受物理與化學降解路徑兩者。優先排除之共溶劑增加蛋白質界面處之溶劑有效表面張力,藉此在能量方面最有利之結構構形為表面積最小的構形。糖醇之特定實例包括山梨糖醇、甘油、甘露糖醇、木糖醇、麥芽糖醇、乳糖醇(lactitol)、赤藻糖醇(erythritol)及蘇糖醇(threitol)。還原糖包括例如具有酮基或醛基之糖且含有允許糖充當還原劑之反應性半縮醛基。還原糖之特定實例包括果糖、葡萄糖、甘油醛、乳糖、***糖、甘露糖、木糖、核糖、鼠李糖(rhamnose)、半乳糖及麥芽糖。非還原糖含有作為縮醛且實質上不與胺基酸或多肽反應以引發梅納反應(Maillard reaction)的變旋異構碳(anomeric carbon)。非還原糖之特定實例包括蔗糖、海藻糖、山梨糖、蔗糖素(sucralose)、松三糖(melezitose)及棉子糖(raffinose)。糖酸包括例如葡萄糖二酸、葡糖酸鹽及其他多羥基糖及其鹽。
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蔗糖、甘胺酸、脯胺酸、甘油及/或山梨糖醇作為賦形劑,其以約1至20%(w/v)± 0.2%(w/v)之濃度範圍、或5至10%(w/v)± 0.2%(w/v)之範圍、或3至9%(w/v)± 0.2%(w/v)之範圍,包括1±0.2、2±0.2、3±0.2、4±0.2、5±0.2、6±0.2、7±0.2、8±0.2、9±0.2、10±0.2、11±0.2、12±0.2、13±0.2、14±0.2、15±0.2、16±0.2、17±0.2、18±0.2、19±0.2、或20%±0.2%(w/v)之濃度包括在內。
如本文所用,術語「界面活性劑」意欲意謂起降低其所溶解於其中之液體之表面張力作用的物質。界面活性劑可出於多種目的,包括例如防止或控制液體調配物中之聚集、粒子形成及/或表面吸附,或防止或控制凍乾調配物中在凍乾及/或復原過程期間之此等現象而包括在生物醫藥調配物中。界面活性劑包括例如在有機溶劑及水溶液中均展現部分溶解性之兩性有機化合物。界面活性劑之一般特徵包括其能夠降低水之表面張力、降低油與水之間的界面張力以及形成微胞(micelle)。本發明界面活性劑包括非離子及離子界面活性劑。界面活性劑在此項技術中為熟知的且可見描述於例如Randolph T.W.及Jones L.S.,Surfactant-protein interactions. Pharm Biotechnol. 13:159-75(2002)中。非離子界面活性劑包括例如烷基聚(氧化乙烯);烷基聚糖苷(alkyl polyglucoside),諸如辛基葡糖苷及癸基麥芽糖苷;脂肪醇,諸如十六醇及油醇;椰油醯胺MEA(cocamide MEA);椰油醯胺DEA及椰油醯胺TEA。非離子界面活性劑之特定實例包括聚山梨醇酯,包括例如聚山梨醇酯20、聚山梨醇酯28、聚山梨醇酯40、聚山梨醇酯60、聚山梨醇酯65、聚山梨醇酯80、聚山梨醇酯81、聚山梨醇酯85及其類似物;泊洛沙姆(poloxamer),包括例如泊洛沙姆188(亦稱為聚羥亞烴(poloxalkol)或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泊洛沙姆407或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及其類似物、及聚乙二醇(PEG)。聚山梨醇酯20與TWEEN 、脫水山梨糖醇單月桂酸酯及聚氧化乙烯脫水山梨糖醇單月桂酸酯同義。
離子界面活性劑包括例如陰離子、陽離子及兩性離子界面活性劑。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包括例如以磺酸鹽為主或以羧酸鹽為主之界面活性劑,諸如皂、脂肪酸鹽、十二烷基硫酸鈉(SDS)、月桂基硫酸銨及其他烷基硫酸鹽。陽離子界面活性劑包括例如以四級銨為主之界面活性劑(quaternary ammonium-based surfactant),諸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銨(CTAB)、其他烷基三甲基銨鹽、氯化十六烷基呲錠、聚乙氧基化牛脂胺(POEA)及氯化苯甲烴銨。兩性離子或兩性界面活性劑包括例如十二烷基甜菜鹼、十二烷基二甲胺氧化物、椰油醯胺基丙基甜菜鹼(cocamidopropyl betaine)及椰油兩性甘胺酸(coco ampho glycinate)。
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聚山梨醇酯20(聚氧化乙烯脫水山梨糖醇單月桂酸酯)作為界面活性劑,其可以約0.003至1%(w/v)之濃度範圍、或約0.008至0.02%(w/v)之範圍,包括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0.2、0.3、0.4、0.5、0.6、0.7、0.8、0.9、或1%(w/v)包括在內。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含以麩胺酸鹽為主之緩衝液,其包含約0.005-0.02%(w/v)濃度之聚山梨醇酯20(聚氧化乙烯脫水山梨糖醇單月桂酸酯)作為界面活性劑。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含約0.01%(w/v)濃度之聚山梨醇酯20(聚氧化乙烯脫水山梨糖醇單月桂酸酯)作為界面活性劑。
AM-14調配物可製備成相對於參考溶液或流體(亦即血清)等張。等張溶液相較於其周圍之物質在其中具有實質上類似量之溶解溶質以致其滲透穩定。除非明確相較於特定溶液或流體,否則等張或等張性藉由參考人類血清(例如300 mOsmol/kg)而例示性用於本文中。因此,等張AM-14調配物將含有實質上與人類血液類似濃度之溶質或展現實質上類似之滲透壓。一般而言,等張溶液含有幾乎與用於人類及許多其他哺乳動物之生理鹽水(其為約0.9重量%(0.009 g/ml)鹽於水溶液中(例如0.009 g/ml NaCl))相同濃度的溶質。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等張或接近等張且具有約250至400 osm/L或275至325 osm/L之滲透壓體積莫耳濃度範圍,包括250、251、252、253、254、255、256、257、258、259、260、261、262、263、264、265、266、267、268、269、270、271、272、273、274、275、276、277、278、279、280、281、282、283、284、285、286、287、288、289、290、291、292、293、294、295、296、297、298、299、300、30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10、31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20、321、322、323、324、325、326、327、328、329、330、331、332、334、335、336、337、338、339、340、341、342、343、344、345、346、347、348、349、350、351、352、353、354、355、356、357、358、359、360、361、362、363、364、365、366、367、368、369、370、371、372、373、374、375、376、377、378、379、380、381、382、383、384、385、386、387、388、389、390、391、392、393、394、395、396、397、398、399、或400 osm/L之滲透壓體積莫耳濃度的彼等AM-14調配物。
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本文所述之儘管溶液中具有高濃度抗體但具有低黏度的彼等AM-14調配物。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諸如列於下一段落中之彼等AM-14調配物,包括在25℃下黏度介於4與10厘泊(cP)之間的AM-14調配物。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諸如列於下一段落中之彼等AM-14調配物,包括在25℃下黏度介於5與7 cP之間的AM-14調配物。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諸如列於下一段落中之彼等AM-14調配物,包括在25℃下具有以下黏度之AM-14調配物: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 cP。當然,應瞭解此等範圍及值不限於列舉之數值且包括其他分數增量(fractional increment)(例如4.11、4.12、4.13等)。
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但不限於)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麩胺酸、7-9%(w/v)蔗糖、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05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8%(w/v)蔗糖、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1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8%(w/v)蔗糖、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2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8%(w/v)蔗糖、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3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8%(w/v)蔗糖、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4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8%(w/v)蔗糖、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5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8%(w/v)蔗糖、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
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但不限於)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麩胺酸、1-3%(w/v)甘胺酸、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05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2%(w/v)甘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1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2%(w/v)甘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2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2%(w/v)甘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3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2%(w/v)甘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4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2%(w/v)甘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5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2%(w/v)甘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
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但不限於)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麩胺酸、2-4%(w/v)脯胺酸、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05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1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2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3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4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14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一起調配。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5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
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但不限於)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1-3%(w/v)甘胺酸、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05 mg/mL AM-14與10 mM乙酸、2%(w/v)甘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1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2%(w/v)甘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2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2%(w/v)甘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3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2%(w/v)甘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4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2%(w/v)甘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5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2%(w/v)甘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
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但不限於)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2-4%(w/v)脯胺酸、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05 mg/mL AM-14與10 mM乙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1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2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3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4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5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
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但不限於)100-150 mg/mLAM-14與5-15 mM乙酸、7-9%(w/v)蔗糖、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05 mg/mL AM-14與10 mM乙酸、8%(w/v)蔗糖、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1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8%(w/v)蔗糖、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2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8%(w/v)蔗糖、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3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8%(w/v)蔗糖、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4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8%(w/v)蔗糖、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5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8%(w/v)蔗糖、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
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但不限於)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2-4%(w/v)甘油、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05 mg/mL AM-14與10 mM乙酸、3%(w/v)甘油、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1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3%(w/v)甘油、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2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3%(w/v)甘油、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3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3%(w/v)甘油、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4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3%(w/v)甘油、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5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3%(w/v)甘油、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
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但不限於)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3.5-5.5%(w/v)山梨糖醇、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05 mg/mL AM-14與10 mM乙酸、4.5%(w/v)山梨糖醇、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1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4.5%(w/v)山梨糖醇、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2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4.5%(w/v)山梨糖醇、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3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4.5%(w/v)山梨糖醇、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4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4.5%(w/v)山梨糖醇、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5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4.5%(w/v)山梨糖醇、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
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但不限於)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麩胺酸、7-9%(w/v)蔗糖、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25℃下4-10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05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8%(w/v)蔗糖、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1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8%(w/v)蔗糖、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2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8%(w/v)蔗糖、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3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8%(w/v)蔗糖、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40 mg/mLAM-14與10 mM麩胺酸、8%(w/v)蔗糖、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5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8%(w/v)蔗糖、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
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但不限於)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麩胺酸、1-3%(w/v)甘胺酸、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25℃下4-10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05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2%(w/v)甘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1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2%(w/v)甘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2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2%(w/v)甘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3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2%(w/v)甘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4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2%(w/v)甘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5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2%(w/v)甘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
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但不限於)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麩胺酸、2-4%(w/v)脯胺酸、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25℃下4-10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05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1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2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3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4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5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
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但不限於)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1-3%(w/v)甘胺酸、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25℃下4-10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05 mg/mL AM-14與10 mM乙酸、2%(w/v)甘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1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2%(w/v)甘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2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2%(w/v)甘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3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2%(w/v)甘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4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2%(w/v)甘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5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2%(w/v)甘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
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但不限於)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2-4%(w/v)脯胺酸、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25℃下4-10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05 mg/mL AM-14與10 mM乙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1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2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3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4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5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
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但不限於)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7-9%(w/v)蔗糖、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25℃下4-10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05 mg/mL AM-14與10 mM乙酸、8%(w/v)蔗糖、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1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8%(w/v)蔗糖、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2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8%(w/v)蔗糖、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3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8%(w/v)蔗糖、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4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8%(w/v)蔗糖、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5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8%(w/v)蔗糖、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
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但不限於)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2-4%(w/v)甘油、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25℃下4-10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05 mg/mL AM-14與10 mM乙酸、3%(w/v)甘油、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1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3%(w/v)甘油、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2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3%(w/v)甘油、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3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3%(w/v)甘油、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4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3%(w/v)甘油、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5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3%(w/v)甘油、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
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但不限於)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3.5-5.5%(w/v)山梨糖醇、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25℃下4-10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05 mg/mL AM-14與10 mM乙酸、4.5%(w/v)山梨糖醇、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1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4.5%(w/v)山梨糖醇、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2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4.5%(w/v)山梨糖醇、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3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4.5%(w/v)山梨糖醇、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4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4.5%(w/v)山梨糖醇、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約15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4.5%(w/v)山梨糖醇、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術語「約」意謂±0.01至5.0%。
本發明AM-14生物醫藥調配物之穩定性係指在調配物內保持生物醫藥之結構及/或功能。本發明調配物中之生物醫藥將展現諸如對影響穩定性或功能之變化或退化具有抗性的屬性且因此隨時間維持一致功能特徵。因此,AM-14調配物將展現例如以每體積活性或活性單位計之可靠性及安全性。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調配物內之AM-14生物醫藥之穩定性包括例如保持物理及/或化學穩定性。AM-14之生物醫藥穩定性可藉由例如測定AM-14是否已經受物理及/或化學降解,包括其結構之化學改質加以評估。穩定性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任何手段量測,諸如藉由光測定法及/或層析法量測蛋白質聚集體及/或蛋白質分解產物。調配物中AM-14之穩定性之保持包括例如相較於AM-14在初始時間點時之穩定性,保持約80-100%之間的物理及/或化學穩定性,包括保持至少約99%、98%、97%、96%、95%、94%、93%、92%、91%、90%、89%、88%、87%、86%、85%、84%、83%、82%、81%或80%之穩定性。實例1描述此等穩定性研究及量測物理及/或化學穩定性之例示性手段。
實施例包括諸如以下之相較於AM-14在初始時間點時之穩定性保持約80-100%之間之物理及/或化學穩定性,包括保持至少約99%、98%、97%、96%、95%、94%、93%、92%、91%、90%、89%、88%、87%、86%、85%、84%、83%、82%、81%或80%穩定性的AM-14調配物: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麩胺酸、7-9%(w/v)蔗糖、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諸如14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8%(w/v)蔗糖、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麩胺酸、1-3%(w/v)甘胺酸、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諸如14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2%(w/v)甘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100-1500 mg/mL AM-14與5-15 mM麩胺酸、2-4%(w/v)脯胺酸、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諸如約14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及14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4.8±0.2);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1-3%(w/v)甘胺酸、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諸如14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2%(w/v)甘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2-4%(w/v)脯胺酸、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諸如14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7-9%(w/v)蔗糖、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諸如14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8%(w/v)蔗糖、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2-4%(w/v)甘油、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諸如14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3%(w/v)甘油、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3.5-5.5%(w/v)山梨糖醇、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諸如14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4.5%(w/v)山梨糖醇、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麩胺酸、7-9%(w/v)蔗糖、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25℃下4-10 cP),諸如14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8%(w/v)蔗糖、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麩胺酸、1-3%(w/v)甘胺酸、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25℃下4-10 cP),諸如14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2%(w/v)甘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麩胺酸、2-4%(w/v)脯胺酸、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25℃下4-10 cP),諸如14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1-3%(w/v)甘胺酸、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25℃下4-10 cP),諸如14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2%(w/v)甘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2-4%(w/v)脯胺酸、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25℃下4-10 cP),諸如14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3% (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7-9%(w/v)蔗糖、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25℃下4-10 cP),諸如14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8%(w/v)蔗糖、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2-4%(w/v)甘油、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25℃下4-10 cP),諸如14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3%(w/v)甘油、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3.5-5.5%(w/v)山梨糖醇、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25℃下4-10 cP),諸如14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4.5%(w/v)山梨糖醇、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
本發明生物醫藥調配物一般而言將根據醫藥標準且使用醫藥級試劑製備。類似地,本發明生物醫藥調配物一般而言將使用無菌試劑於無菌製造環境中製備或在製備之後滅菌。無菌可注射溶液可使用此項技術中熟知程序,例如藉由在本文所述之調配物中併入AM-14,隨後進行滅菌微過濾製備。在用於製備無菌可注射溶液之無菌粉末的特定實施例中,尤其適用之製備方法包括例如如先前所述之真空乾燥及冷凍乾燥(凍乾)。此等乾燥方法將產生一或多種生物醫藥以及來自其先前無菌過濾溶液之任何其他所要組分的粉末。
實施例包括包含貯器及/或貯器構件及如本文揭示之AM-14醫藥調配物的醫藥容器。貯器及/或貯器構件為裝盛AM-14醫藥調配物之某物且可為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任何適合貯器,包括(但不限於)小瓶、瓶、注射器、或此項技術中熟知之用於封裝醫藥調配物之多種形式中的任一者,包括皮下及經皮傳遞裝置。注射器可在分配給終端使用者之前經如本文揭示之AM-14醫藥調配物填充(亦即「預填充注射器」)。
本發明實施例包括含有如本文揭示之AM-14醫藥調配物的預填充注射器,其中該預填充注射器呈「自動注射器」形式,諸如(但不限於) 或其改型。本發明實施例包括含有約14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之呈「自動注射器」形式(諸如(但不限於) 或其改型)的預填充注射器。本發明實施例包括含有如本文揭示之AM-14醫藥調配物的預填充注射器,其中該預填充注射器呈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任何適合微輸注泵形式。本發明實施例包括呈微輸注泵形式之含有約14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的預填充注射器。「微輸注器」為用於皮下藥物傳遞之任何微輸注泵。本發明實施例包括經皮傳遞如本文揭示之AM-14醫藥調配物。本發明實施例包括含有約14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的任何經皮傳遞系統。
套組亦為本發明實施例且包含先前段落中所述之AM-14之一或多個醫藥容器以及關於使用AM-14之說明書。應瞭解套組可含有其他組分。
II.調配物、劑量及治療療法
包含約100-15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之醫藥組合物中的AM-14,且特定言之包含約14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之醫藥組合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包括(但不限於)以下疾病之成人、青少年及/或嬰兒患者群體:IL-17相關發炎、IL-17相關自體免疫疾病、IL-17相關軟骨發炎及/或骨降解、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SEA症候群(血清陰性接骨點病變關節病症候群(Seronegativity,Enthesopathy,Arthropathy Syndrome))、少關節性類風濕性關節炎(pauciarticular rheumatoid arthritis)、多關節性類風濕性關節炎(polyarticular rheumatoid arthritis)、全身性發作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腸病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萊特氏症候群(Reiter's Syndrome)、皮肌炎(dermatomyositis)、牛皮癬性關節炎、硬皮病(scleroderma)、全身性紅斑狼瘡症(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血管炎(vasculitis)、肌炎(myolitis)、多發性肌炎(polymyolitis)、皮肌炎(dermatomyolitis)、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結節性多動脈炎(polyarteritis nodossa)、韋格納肉芽腫病(Wegener's granulomatosis)、動脈炎、風濕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類肉瘤病(sarcoidosis)、硬皮病、硬化症(sclerosis)、原發性膽硬化症(primary biliary sclerosis)、硬化性膽管炎(sclerosing cholangitis)、休格連氏症候群(Sjogren's syndrome)、牛皮癬、斑塊狀牛皮癬(plaque psoriasis)、點狀牛皮癬(guttate psoriasis)、反轉型牛皮癬(inverse psoriasis)、膿皰型牛皮癬(pustular psoriasis)、紅皮症型牛皮癬(erythrodermic psoriasis)、皮炎(dermatitis)、異位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動脈粥樣硬化症(atherosclerosis)、狼瘡(lupus)、斯蒂爾氏病(Still's disease)、全身性紅斑狼瘡症(SLE)、重症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發炎性腸病(IBD)、克羅恩氏病(Crohn's disease)、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乳糜瀉(celiac disease)、多發性硬化症(MS)、哮喘、COPD、格-巴二氏病(Guillain-Barre disease)、I型糖尿病、葛瑞夫茲氏病(Graves' disease)、艾迪森氏病(Addison's disease)、雷諾氏現象(Raynaud's phenomenon)、自體免疫肝炎、GVHD、惡性貧血(pernicious anemia)、白斑症(vitiligo)、川崎氏病(Kawasaki's Disease)、ANCA相關系統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des)、天疱瘡(pemphigus)大皰性類天疱瘡(bullous pemphigoid)、自體免疫卵巢功能衰竭(autoimmune ovarian failure)、橋本氏甲狀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葡萄膜炎(uveitis)、栓塞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purpura)、溶血性尿中毒症候群(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週期熱症候群(periodic fever syndromes)、家族性地中海熱(familial mediterranean fever)、TNF受體-1相關週期性症候群、高IgD症候群、馬歇爾氏症候群(Marshall's syndrome)、隱熱蛋白相關週期性症候群(cryopyrin-associated periodic syndromes)、PAPA(化膿性關節炎(Pyogenic arthritis)、壞疽性膿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及痤瘡(acne))症候群、Blau症候群、間質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s)(諸如尋常間質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脫屑性間質性肺炎(desquamative interstitial pneumonia)、呼吸道細支氣管炎相關間質性肺病(respiratory bronchiolitis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急性間質性肺炎、非特異性間質性肺炎、淋巴細胞間質性肺炎、隱性伴有機化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tis))、肺纖維化(pulmonary fibrosis)、纖維化症候群(fibrosing syndromes)(諸如水腫性硬化病(sc1eredema)、硬化性黏液水腫(scleromyxedema)、重疊症候群(overlap syndromes)、腎性全身性纖維化(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澱粉樣變性(amyloidosis)、嗜酸性筋膜炎(eosinophilic fasciitis)、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藥物誘發性硬皮病及環境暴露纖維化(environ mental exposure fibrosis))、嗜中性皮膚病(neutrophilic dermatoses)(諸如壞疽性膿皮病、SAPHO(滑膜炎(synovitis)、痤瘡、膿皰病(pustulosis)、骨肥大症(hyperostosis)及骨炎(osteitis))症候群、掌蹠膿皰病(palmoplantar pustulosis)、角膜下膿皰皮膚病(subcorneal pustular dermatosis)、腸相關皮膚病-關節炎症候群、***(Behcet's disease)、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相關之嗜中性皮膚病、類風濕性嗜中性皮膚病、嗜中性分泌汗腺炎(neutrophilic eccrine hidradenitis)及手背嗜中性皮膚病)、敗血症(sepsis)/SIRS、心臟損傷後症候群、及德雷斯勒氏症候群(Dressler's Syndrome)、特發性關節炎(idiopathic arthritis)及其類似疾病。
包含約14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之醫藥組合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包括(但不限於)以下疾病之成人、青少年及/或嬰兒患者群體:IL-17相關發炎、IL-17相關自體免疫疾病、IL-17相關軟骨發炎及/或骨降解、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牛皮癬性關節炎、硬皮病、牛皮癬、斑塊狀牛皮癬、點狀牛皮癬、皮炎、異位性皮炎、發炎性腸病(IBD)、克羅恩氏病、潰瘍性結腸炎、乳糜瀉、多發性硬化症(MS)、哮喘及COPD。
包含約14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之醫藥組合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包括(但不限於)以下疾病之成人、青少年及/或嬰兒患者群體: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牛皮癬性關節炎、牛皮癬、斑塊狀牛皮癬、克羅恩氏病、多發性硬化症(MS)及哮喘。
如實例2及6中所述,AM-14展示治療人類患者牛皮癬之功效。實例2及6提供AM-14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人類患者牛皮癬之功效的臨床證據。皮下及靜脈內投與AM-14顯著減輕牛皮癬症狀。實例2描述減輕如藉由此項技術接受之PASI計分系統所量測的牛皮癬症狀。表2.9、2.9、2.10及2.11展示PASI計分及% PASI(亦即PASI計分降低百分比)。
此外,基於1期牛皮癬研究之資料進行複雜PK-PD模型化(參見實例2)。預測模型與實際PASI反應資料極其相關(參見圖11),此證實預測各種劑量功效的有效性。此外,圖12展示基於根據單一劑量資料產生之模型對四個多劑量情形(包括安慰劑效應)預測之平均PASI反應的時程(歷時12週)。假定模型化安慰劑反應僅在首次給藥之後起作用。預期140 mg皮下(SC)劑量(在第0、1、2、4、6、8、10週)之平均反應對於大部分研究時期(包括第12週(第84天)主要功效終點)可超過50% PASI改良。預期210及280 mg SC劑量(在第0、1、2、4、6、8、10週)之平均反應對於大部分研究時期(包括第12週(第84天)主要功效終點)可超過75% PASI改良。且最終,圖13描述對各自在第0、1、2、4、6、8及10週SC投與之各種劑量之AM-14預測的第12週PASI改良中值百分比(劑量-反應曲線),其中90%信賴區間用陰影表示。
實例6描述2期研究,其中AM-14展示治療牛皮癬之顯著功效。個體在第1天及第1、2、4、6、8及10週接受70、140或210 mg AM-14或在第1天及第4及8週接受280 mg。在第12週AM-14展示以下PASI反應:70 mg給藥達成33.3% PASI 75反應;70 mg給藥達成17.9% PASI 90反應;70 mg給藥達成10.3% PASI 100反應;140 mg給藥達成76.9% PASI 75反應;140 mg給藥達成71.8% PASI 90反應;140 mg給藥達成38.5% PASI 100反應;210 mg給藥達成82.5% PASI 75反應;210 mg給藥達成75.0% PASI 90反應;210 mg給藥達成62.5% PASI 100反應;280 mg給藥達成66.7% PASI 75反應;280 mg給藥達成57.1% PASI 90反應;且280 mg給藥達成28.6% PASI 100反應。因此,在本文所述之劑量及投藥時程下投與AM-14可用於使患有牛皮癬之患者PASI計分降低至少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
基於所有此等研究結果,AM-14可以每劑70至1,000 mg之劑量範圍,且特定言之每劑70至700 mg之劑量範圍用於治療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之以上揭示之各種形式的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AM-14可以每劑約140至約300 mg之劑量範圍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AM-14可以每劑70、75、80、85、90、95、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155、160、165、170、175、180、185、190、195、200、205、210、215、220、225、230、235、240、245、250、255、260、265、270、275、280、285、290、295、300、305、310、315、320、325、330、335、340、345、350、355、360、365、370、375、380、385、390、395、400、405、410、415、420、425、430、435、440、445、450、455、460、465、470、475、480、485、490、495、500、505、510、515、520、525、530、535、540、545、550、555、560、565、570、575、580、585、590、595、600、605、610、615、620、625、630、635、640、645、650、655、660、665、670、675、680、685、690、695、700、705、710、715、720、725、730、735、740、745、750、755、760、765、770、775、780、785、790、795、800、805、810、815、820、825、830、835、840、845、850、855、860、865、870、875、880、885、890、895、900、905、910、915、920、925、930、935、940、945、950、955、960、965、970、975、980、985、990、995、及/或1,000 mg之劑量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
AM-14可以每劑7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以每劑14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以每劑21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以每劑28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
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7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14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1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8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
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
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
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7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14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1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8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
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
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
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7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14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1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8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
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
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
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70 mg之劑量給藥至少1次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140 mg之劑量給藥至少1次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10 mg之劑量給藥至少1次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80 mg之劑量給藥至少1次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
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
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
AM-14可以每劑7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以每劑14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以每劑21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以每劑28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7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14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1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8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7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14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1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8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7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14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1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8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7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14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1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8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AM-14可以每劑7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cyclosporin)、甲胺喋呤(methotrexate)及PUVA(補骨脂素(psoralen)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以每劑14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以每劑21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以每劑28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7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14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1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8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7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14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1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8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7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14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1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8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7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14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1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8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之調配物(pH 4.8±0.2)中的AM-14可以每劑7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之調配物(pH 4.8±0.2)中的AM-14可以每劑14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 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之調配物(pH 4.8±0.2)中的AM-14可以每劑21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之調配物(pH 4.8±0.2)中的AM-14可以每劑28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之調配物(pH 4.8±0.2)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7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14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1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8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患者的成人及/或青少年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7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14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1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8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7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14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1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8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7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14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1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8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以每劑7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以每劑14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以每劑21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以每劑28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7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14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1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8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7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14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1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8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7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14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1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8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70 mg之劑量給藥至少1次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140 mg之劑量給藥至少1次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10 mg之劑量給藥至少1次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80 mg之劑量給藥至少1次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以每劑7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以每劑14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以每劑21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以每劑28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7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14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1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8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7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14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1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8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注射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7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14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1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80 mg之劑量多次給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70 mg之劑量給藥至少1次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140 mg之劑量給藥至少1次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10 mg之劑量給藥至少1次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以每劑280 mg之劑量給藥至少1次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7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14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1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以每劑280 mg之劑量投藥以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患有牛皮癬,且特定言之斑塊狀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的牛皮癬,其中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作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皮下注射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每4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傳遞,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皮下注射投與。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藉由用自動注射器針筒皮下注射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14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其中該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1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
包含140 mg/mL AM-14、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之調配物中的AM-14可用於治療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PUVA(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之患有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的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其中藉由用微輸注器皮下注射投與該等患者之劑量如下: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4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投與280 mg劑量,且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每2週投與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280 mg劑量。AM-14調配物之投藥及給藥療法可經調整以提供達成最佳治療反應之有效量。舉例而言,可投與單一大丸劑,可隨時間投與若干分次劑量,或可按治療情形之緊急需要指示按比例減小或增加劑量。AM-14可以便於投藥及達成劑量均一性之單位劑型調配以用於皮下、靜脈內、非經腸、皮內、肌肉內及/或腹膜內投藥。調配於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中之AM-14可以便於投藥及達成劑量均一性之單位劑型調配以用於皮下、靜脈內、非經腸、皮內、肌肉內及/或腹膜內投藥。單位劑量係指適合以單元劑量用於欲治療個體之物理個別量;各單元含有經計算產生所要治療效果之預定量的活性生物醫藥。
可使用標準技術皮下、靜脈內、非經腸、皮內、肌肉內及/或腹膜內投與AM-14調配物。AM-14可以上述劑量及以本文所述之調配物形式皮下、靜脈內、非經腸、皮內、肌肉內及/或腹膜內投與以治療以上所列疾病。調配於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中之AM-14可使用標準技術以上述劑量及給藥療法皮下、靜脈內、非經腸、皮內、肌肉內及/或腹膜內投與以治療以上所列牛皮癬。調配於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中之AM-14可使用標準技術以上述劑量及給藥療法皮下、靜脈內、皮內及/或肌肉內投與以治療以上所列牛皮癬。可以約140 mg/ml調配於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中之AM-14可使用標準技術以上述劑量及給藥療法皮下、靜脈內、皮內及/或肌肉內投與以治療以上所列牛皮癬。AM-14調配物,諸如調配於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中之AM-14,可歷經一段時期以預定間隔投與一次以上。在某些實施例中,歷經至少1個月或1個月以上之時期投與AM-14調配物,諸如調配於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中之AM-14。實施例包括長期治療上述慢性病狀。當治療急性病狀時,較短時期之投藥可為足夠的,包括例如1至24週。一般而言,投與AM-14調配物直至患者顯現超越所選指標或如由醫學專業人員評判之指標之基線的醫學相關程度改良。詳言之,AM-14調配物,諸如調配於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中之AM-14,可以上述劑量及本文所述之調配物形式每週或6至8天、或每2週或12至16天、或每3週或19至23天、或每月或26至30天、或每5週或33至34天、或每6週或40至44天、或每7週或47至51天、或每兩個月或54至58天皮下、靜脈內、非經腸、皮內、肌肉內及/或腹膜內投與一次,持續不定時期以治療上述疾病及病狀,且特定言之牛皮癬。
本發明之態樣包括進一步包含起始(loading)步驟之給藥療法。「起始給藥」係指在依任何上述間隔及途徑投與相同或較低劑量之前,藉由任何上述途徑向患者初始投與至少一劑AM-14調配物的步驟。初始劑量使血清藥物濃度快速增加至有效目標血清濃度。起始劑量或起始劑量系列在正常給藥過程之前1、2、3、4、5、6、7、8、9、10、11、12、13及/或14天投與。應瞭解「天」亦包括介於1與24小時之間的任何時間間隔。舉例而言,如上文更詳細所述,於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中調配之AM-14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投與。
應瞭解,本文所述治療疾病之方法將投與有效量之AM-14調配物,諸如於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中調配之AM-14。視欲治療之適應症而定,相對於未治療個體,治療有效量足以使目標病理病狀之至少一種症狀減輕至少約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95%以上。
本發明之態樣亦包括使用AM-14調控牛皮癬患者中基因表現之方法。實例3詳述由AM-14調控之基因。因此,本發明之態樣包括藉由投與AM-14而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表3.1、3.2及/或3.3中所示基因的方法。本發明之態樣包括AM-14用於製備藥劑之用途,該藥劑用於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表3.1、3.2及/或3.3中所示之基因。使用方法中亦設想實例3中所述之其他態樣,諸如投與AM-14與基因調控之間及基因調控程度(例如倍數變化)與投與AM-14之間的時間關係。
本發明之態樣亦包括使用AM-14調控牛皮癬患者中基因表現且伴隨使患有牛皮癬之患者中PASI計分降低至少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的方法。實例3詳述由AM-14調控之基因。因此,本發明之態樣包括藉由投與AM-14而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表3.1、3.2及/或3.3中所示之基因且伴隨使患有牛皮癬之患者中PASI計分降低至少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的方法。本發明之態樣包括AM-14用於製備藥劑之用途,該藥劑用於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表3.1、3.2及/或3.3中所示之基因且伴隨使患有牛皮癬之患者中PASI計分降低至少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使用方法中亦設想實例3中所述之其他態樣,諸如投與AM-14與基因調控之間及基因調控程度(例如倍數變化)與投與AM-14之間的時間關係。
本發明之態樣亦包括使用AM-14在15天或小於15天內調控基因表現且伴隨使患有牛皮癬之患者中PASI計分降低至少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的方法。實例3詳述由AM-14調控之基因。因此,本發明之態樣包括藉由投與AM-14在15天或小於15天內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表3.1、3.2及/或3.3中之基因且伴隨使患有牛皮癬之患者中PASI計分降低至少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的方法。本發明之態樣包括AM-14用於製備藥劑之用途,該藥劑用於在15天或小於15天內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表3.1、3.2及/或3.3中之基因且伴隨使患有牛皮癬之患者中PASI計分降低至少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使用方法中亦設想實例3中所述之其他態樣,諸如投與AM-14與基因調控之間以及基因調控程度(例如倍數變化)與投與AM-14之間的時間關係。
本發明之態樣亦包括使用IL-17拮抗抗體調控牛皮癬患者中基因表現的方法。「IL-17拮抗抗體」為抑制IL-17A或IL-17A/F活化其同源受體(包括IL-17RA、IL-17RC及IL-17RA/RC)之抗體。IL-17拮抗抗體包括對抗IL-17RA之抗體或對抗IL-17A及/或IL-17A/F之抗體。實例3詳述由例示性抗體AM-14調控之基因。因此,本發明之態樣包括藉由投與IL-17拮抗抗體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表3.1、3.2及/或3.3中之基因的方法。本發明之態樣包括IL-17拮抗抗體用於製備藥劑之用途,該藥劑用於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表3.1、3.2及/或3.3中之基因。使用方法中亦設想實例3中所述之其他態樣,諸如投與IL-17拮抗抗體與基因調控之間以及基因調控程度(例如倍數變化)與投與IL-17拮抗抗體之間的時間關係。
本發明之態樣亦包括使用IL-17拮抗抗體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基因表現且伴隨使患有牛皮癬之患者中PASI計分降低至少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的方法。「IL-17拮抗抗體」為抑制IL-17A或IL-17A/F活化其同源受體(包括IL-17RA、IL-17RC及IL-17RA/RC)之抗體。IL-17拮抗抗體包括對抗IL-17RA之抗體或對抗IL-17A及/或IL-17A/F之抗體。實例3詳述由例示性抗體AM-14調控之基因。因此,本發明之態樣包括藉由投與IL-17拮抗抗體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表3.1、3.2及/或3.3中之基因且伴隨使患有牛皮癬之患者中PASI計分降低至少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的方法。本發明之態樣包括IL-17拮抗抗體用於製備藥劑之用途,該藥劑用於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表3.1、3.2及/或3.3中之基因且伴隨使患有牛皮癬之患者中PASI計分降低至少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使用方法中亦設想實例3中所述之其他態樣,諸如投與IL-17拮抗抗體與基因調控之間以及基因調控程度(例如倍數變化)與投與IL-17拮抗抗體之間的時間關係。
本發明之態樣亦包括使用IL-17拮抗抗體在15天或小於15天內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基因表現且伴隨使患有牛皮癬之患者PASI計分降低至少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的方法。「IL-17拮抗抗體」為抑制IL-17A或IL-17A/F活化其同源受體(包括IL-17RA、IL-17RC及IL-17RA/RC)之抗體。IL-17拮抗抗體包括對抗IL-17RA之抗體或對抗IL-17A及/或IL-17A/F之抗體。實例3詳述由例示性抗體AM-14調控之基因。因此,本發明之態樣包括藉由投與IL-17拮抗抗體在15天或小於15天內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表3.1、3.2及/或3.3中之基因且伴隨使患有牛皮癬之患者PASI計分降低至少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的方法。本發明之態樣包括IL-17拮抗抗體用於製備藥劑之用途,該藥劑用於在15天或小於15天內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表3.1、3.2及/或3.3中之基因且伴隨使患有牛皮癬之患者PASI計分降低至少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使用方法中亦設想實例3中所述之其他態樣,諸如投與IL-17拮抗抗體與基因調控之間以及基因調控程度(例如倍數變化)與投與IL-17拮抗抗體之間的時間關係。
本發明實施例包括上文及整篇說明書所述之彼等實施例:包括: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70至約30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
2.如實施例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3.如實施例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
4.如實施例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
5.如實施例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
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7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7.如實施例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8.如實施例6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9.如實施例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
10.如實施例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1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14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12. 如實施例1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13. 如實施例1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14. 如實施例1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15. 如實施例1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
16. 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21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17.如實施例1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18.如實施例1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19.如實施例1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20.如實施例1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
2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28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22.如實施例2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23.如實施例2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
24.如實施例2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25.如實施例2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2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70至約30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27.如實施例2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28.如實施例2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
29.如實施例2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30.如實施例2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3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7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32.如實施例3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33.如實施例3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34.如實施例3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35.如實施例3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
3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14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
37.如實施例3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38.如實施例36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39.如實施例3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40.如實施例3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4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21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42.如實施例4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43.如實施例4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44.如實施例4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
45.如實施例4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4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28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47.如實施例4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48.如實施例4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49.如實施例4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50.如實施例4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5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70至約30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52.如實施例5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53.如實施例5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54.如實施例5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55.如實施例5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5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7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57.如實施例5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58.如實施例5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59.如實施例5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60.如實施例5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6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14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62.如實施例6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63.如實施例6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64.如實施例6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65.如實施例6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6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21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67.如實施例6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68.如實施例6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69.如實施例6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70.如實施例6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7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28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72.如實施例7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73.如實施例7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74.如實施例7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75.如實施例7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7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70至約30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77.如實施例7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78.如實施例7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79.如實施例7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
80.如實施例7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8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7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82.如實施例8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83.如實施例8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
84.如實施例8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85.如實施例8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8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14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87.如實施例8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88.如實施例8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89.如實施例8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90.如實施例8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
9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21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92.如實施例9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93.如實施例9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94.如實施例9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95.如實施例9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
9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28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97.如實施例9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
98.如實施例9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99.如實施例9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100.如實施例99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10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70至約30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102.如實施例10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
103.如實施例10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104.如實施例10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105.如實施例10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10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7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107.如實施例10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108.如實施例10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109.如實施例10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
110.如實施例10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11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14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112.如實施例11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113.如實施例11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114.如實施例11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115.如實施例11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11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21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117.如實施例11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118.如實施例11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119.如實施例11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120.如實施例11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
12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28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122.如實施例12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123.如實施例12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124.如實施例12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125.如實施例12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12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70至約30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127.如實施例12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
128.如實施例12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129. 如實施例12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130. 如實施例12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131. 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7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132. 如實施例13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
133. 如實施例13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134. 如實施例13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135. 如實施例13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13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14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137.如實施例13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138.如實施例13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139.如實施例13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140.如實施例13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
14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21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142.如實施例14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143.如實施例14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144.如實施例14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145.如實施例14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
14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28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147.如實施例14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148.如實施例14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149.如實施例14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150.如實施例14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15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70至約30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152.如實施例15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
153.如實施例15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154.如實施例15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155.如實施例15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15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7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157.如實施例15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158.如實施例15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
159.如實施例15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160.如實施例15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16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162.如實施例16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163.如實施例16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164.如實施例16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
165.如實施例16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16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167.如實施例16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168.如實施例16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169.如實施例16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
170.如實施例16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17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172.如實施例17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173.如實施例17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174.如實施例17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175.如實施例17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17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70至約30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177. 如實施例17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178. 如實施例17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179. 如實施例17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180. 如實施例17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181. 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7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182.如實施例18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183.如實施例18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184.如實施例18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185.如實施例18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18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187.如實施例18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188.如實施例18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
189. 如實施例18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190. 如實施例18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191. 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192. 如實施例19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193. 如實施例19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194. 如實施例19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195. 如實施例19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19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197.如實施例19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198.如實施例19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199.如實施例19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200.如實施例19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
20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70至約30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202.如實施例20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203.如實施例20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204.如實施例20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205.如實施例20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20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7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
207.如實施例20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208.如實施例20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209.如實施例20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210.如實施例20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21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212.如實施例21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213.如實施例21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214.如實施例21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
215.如實施例21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21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217.如實施例21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218.如實施例21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219.如實施例21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220.如實施例21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22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222.如實施例22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223.如實施例22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224.如實施例22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225.如實施例22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
22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70至約30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227.如實施例22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228.如實施例22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229.如實施例22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230.如實施例22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23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7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232.如實施例23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233.如實施例23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234.如實施例23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235.如實施例23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23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237.如實施例23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238.如實施例23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
239.如實施例23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240.如實施例23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24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242.如實施例24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243.如實施例24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244.如實施例24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
245.如實施例24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24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247.如實施例24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248.如實施例24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249.如實施例24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250.如實施例24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25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70至約30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252.如實施例25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253.如實施例25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254.如實施例25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255.如實施例25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
25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7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257.如實施例25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258.如實施例25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259.如實施例25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260.如實施例25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26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
262. 如實施例26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263. 如實施例26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264. 如實施例26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265. 如實施例26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266. 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267. 如實施例26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268. 如實施例26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
269. 如實施例26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270. 如實施例26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271. 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272. 如實施例27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273. 如實施例27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274. 如實施例27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
275. 如實施例27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27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70至約30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277.如實施例27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278.如實施例27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279.如實施例27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280.如實施例27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
28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7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282.如實施例28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283.如實施例28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284.如實施例28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285.如實施例28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28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287.如實施例28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
288.如實施例28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289.如實施例28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290.如實施例28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29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292.如實施例29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293.如實施例29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294.如實施例29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
295.如實施例29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29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297.如實施例29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298.如實施例29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299.如實施例29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300.如實施例29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
30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302. 如實施例30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303. 如實施例30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304. 如實施例30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305. 如實施例30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
306. 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307.如實施例30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308.如實施例30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309.如實施例30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310.如實施例30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
31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312.如實施例31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313.如實施例31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314.如實施例31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315.如實施例31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
31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317.如實施例31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318.如實施例31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319.如實施例31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320.如實施例31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32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
322.如實施例32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323.如實施例32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324.如實施例32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325.如實施例32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32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327.如實施例32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
328.如實施例32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329.如實施例32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330.如實施例32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33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332.如實施例33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333.如實施例33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334.如實施例33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335. 如實施例33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336. 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337. 如實施例33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338. 如實施例33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339. 如實施例33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
340.如實施例33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34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342.如實施例34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343.如實施例34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344.如實施例34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345.如實施例34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346. 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347. 如實施例34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348. 如實施例34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349. 如實施例34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350. 如實施例34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35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352.如實施例35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353.如實施例35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354.如實施例35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355.如實施例35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35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357.如實施例35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358.如實施例35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359.如實施例35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360.如實施例35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36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362.如實施例36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363.如實施例36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364.如實施例36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365.如實施例36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36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367.如實施例36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368.如實施例36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369.如實施例36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370.如實施例36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37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372.如實施例37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
373.如實施例37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374.如實施例37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375.如實施例37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37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377.如實施例37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378.如實施例37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379.如實施例37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
380.如實施例37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38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382.如實施例38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383.如實施例38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384.如實施例38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385.如實施例38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38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387.如實施例38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388.如實施例38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389.如實施例38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390.如實施例38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39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392.如實施例39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393.如實施例39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394.如實施例39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395.如實施例39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39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397. 如實施例39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398. 如實施例39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399. 如實施例39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400. 如實施例39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401. 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402. 如實施例40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403. 如實施例40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404. 如實施例40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405. 如實施例40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406. 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407. 如實施例40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408. 如實施例40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409. 如實施例40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
410.如實施例40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41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412.如實施例41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413.如實施例41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414.如實施例41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415.如實施例41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41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417.如實施例41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418.如實施例41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419.如實施例41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420.如實施例41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42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422.如實施例42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423.如實施例42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424.如實施例42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425.如實施例42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42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427.如實施例42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428.如實施例42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429.如實施例42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430.如實施例42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43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432.如實施例43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433.如實施例43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434.如實施例43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435. 如實施例43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436. 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437. 如實施例43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438. 如實施例43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439. 如實施例43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440. 如實施例43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44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442.如實施例44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443.如實施例44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444.如實施例44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445.如實施例44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
44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447.如實施例44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448.如實施例44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449.如實施例44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450.如實施例44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45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452.如實施例45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
453.如實施例45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454.如實施例45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455.如實施例45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45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457.如實施例45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458.如實施例45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459.如實施例45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
460.如實施例45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46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462.如實施例46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463.如實施例46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464.如實施例46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465.如實施例46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
46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467.如實施例46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468.如實施例46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469.如實施例46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470.如實施例46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47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472. 如實施例47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473. 如實施例47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474. 如實施例47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475. 如實施例47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476. 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經分離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477. 如實施例47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
478. 如實施例47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479.如實施例47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480.如實施例47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48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70至約30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482.如實施例48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483.如實施例48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
484.如實施例48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485.如實施例48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48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7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487.如實施例48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488.如實施例48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489.如實施例48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490.如實施例48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49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492.如實施例49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493.如實施例49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
494.如實施例49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495. 如實施例49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496. 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497. 如實施例49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498. 如實施例49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499. 如實施例49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
500.如實施例49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50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502.如實施例50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503.如實施例50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504.如實施例50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505.如實施例50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50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70至約30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507.如實施例50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508.如實施例50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509.如實施例50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510.如實施例50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51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7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512.如實施例51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513.如實施例51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514.如實施例51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515.如實施例51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51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517.如實施例51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518.如實施例51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519.如實施例51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520.如實施例51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52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522.如實施例52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523.如實施例52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524.如實施例52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525.如實施例52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52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527. 如實施例52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528. 如實施例52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529. 如實施例52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530. 如實施例52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531. 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70至約30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532. 如實施例53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533. 如實施例53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534. 如實施例53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535. 如實施例53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536. 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7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537. 如實施例53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538. 如實施例53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539. 如實施例53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540.如實施例53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54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542.如實施例54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543.如實施例54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544.如實施例54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545.如實施例54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54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547.如實施例54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548.如實施例54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549.如實施例54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550.如實施例54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55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週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552.如實施例55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553.如實施例55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554.如實施例55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555.如實施例55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55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70至約30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557.如實施例55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558.如實施例55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559.如實施例55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560.如實施例55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56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7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562.如實施例56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563.如實施例56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564.如實施例56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565.如實施例56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56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567. 如實施例56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568. 如實施例56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569. 如實施例56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570. 如實施例56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571. 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572.如實施例57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573.如實施例57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574.如實施例57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575.如實施例57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57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
577. 如實施例57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578. 如實施例57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579. 如實施例57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580. 如實施例57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581. 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70至約30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582. 如實施例58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583. 如實施例58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584.如實施例58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585.如實施例58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58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7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587.如實施例58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588.如實施例58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589.如實施例58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590.如實施例58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59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592.如實施例59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593.如實施例59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594.如實施例59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595.如實施例59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59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597.如實施例59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598.如實施例59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599.如實施例59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600.如實施例59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
60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602.如實施例60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603.如實施例60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604.如實施例60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605.如實施例60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60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約70至約300 mg抗體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607.如實施例60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608.如實施例60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609.如實施例60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610.如實施例60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61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7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612. 如實施例61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613. 如實施例61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614. 如實施例61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615. 如實施例61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616. 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617. 如實施例61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618. 如實施例61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619.如實施例61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620.如實施例61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62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622.如實施例62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623.如實施例62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624.如實施例62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
625. 如實施例62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626. 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以每劑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月一次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627. 如實施例62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628. 如實施例62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629. 如實施例62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630. 如實施例62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63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632.如實施例63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633.如實施例63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634.如實施例63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635.如實施例63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
63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637.如實施例63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638.如實施例63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639.如實施例63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640.如實施例63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64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642.如實施例64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643.如實施例64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644.如實施例64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645.如實施例64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64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647. 如實施例64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648. 如實施例64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649. 如實施例64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650. 如實施例64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651. 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652.如實施例65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653.如實施例65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654.如實施例65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655.如實施例65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65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657.如實施例65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658.如實施例65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659.如實施例65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660.如實施例65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66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662.如實施例66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663.如實施例66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664.如實施例66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665.如實施例66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66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667.如實施例66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668.如實施例66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669.如實施例66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670.如實施例66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67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672.如實施例67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673.如實施例67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674.如實施例67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675.如實施例67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67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677.如實施例67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678.如實施例67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679.如實施例67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680.如實施例67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68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682.如實施例68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683.如實施例68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684.如實施例68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685.如實施例68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68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687. 如實施例68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688. 如實施例68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689. 如實施例68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690. 如實施例68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691. 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692. 如實施例69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
693.如實施例69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694.如實施例69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695.如實施例69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69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697.如實施例69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698.如實施例69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699.如實施例69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700. 如實施例69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701. 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702. 如實施例70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703. 如實施例70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704. 如實施例70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705. 如實施例70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70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707.如實施例70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708.如實施例70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709.如實施例70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710.如實施例70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71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712.如實施例71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713.如實施例71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714.如實施例71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715.如實施例71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71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717.如實施例71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718.如實施例71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719.如實施例71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720.如實施例71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72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722.如實施例72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723.如實施例72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724.如實施例72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725.如實施例72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72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727.如實施例72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728.如實施例72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729.如實施例72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730.如實施例72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73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732.如實施例73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
733.如實施例73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734.如實施例73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735.如實施例73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73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737.如實施例73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738.如實施例73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739.如實施例73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740. 如實施例73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741. 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742. 如實施例74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743. 如實施例74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744. 如實施例74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745. 如實施例74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74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747.如實施例74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748.如實施例74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749.如實施例74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750.如實施例74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75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752.如實施例75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753.如實施例75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754.如實施例75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755.如實施例75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75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757. 如實施例75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758. 如實施例75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759. 如實施例75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760. 如實施例75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761. 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762.如實施例76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763.如實施例76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764.如實施例76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765.如實施例76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76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767.如實施例76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
768.如實施例76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769.如實施例76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770.如實施例76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77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772.如實施例77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773.如實施例77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774.如實施例77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
775.如實施例77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77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14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777.如實施例77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778.如實施例77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779.如實施例77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
780.如實施例77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78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782.如實施例78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783.如實施例78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784.如實施例78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785.如實施例78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78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787.如實施例78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788.如實施例78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789.如實施例78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790.如實施例78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79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21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792.如實施例79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793.如實施例79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794.如實施例79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795.如實施例79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796.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9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9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797.如實施例79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
798.如實施例79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799.如實施例79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800.如實施例79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801.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802.如實施例801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803.如實施例802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804.如實施例80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
805. 如實施例803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806. 一種治療患有牛皮癬之成人及/或青少年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對於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10 kg之患者每4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且對於體重大於110 kg之患者每2週以280 mg之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807. 如實施例806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為斑塊狀牛皮癬。808. 如實施例807之方法,其中該斑塊狀牛皮癬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809. 如實施例80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810. 如實施例808之方法,其中該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為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811.一種醫藥調配物,其包含麩胺酸緩衝液之水溶液及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之抗體,其中該抗體或其片段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且其中:a)該麩胺酸緩衝液包含5-30 mM±0.2 mM之麩胺酸濃度;b)該麩胺酸緩衝液包含4.5-5.2±0.2之pH值;c)該調配物另外包含2-4%脯胺酸(w/v)及0.005-0.02%(w/v)聚山梨醇酯20;且d)該抗體之濃度為100至150 mg/ml。812.如實施例811之醫藥調配物,其中該抗體或其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813.如實施例811之醫藥調配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或者含有SEQ ID NO:12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814.如實施例811之醫藥調配物,其中該麩胺酸緩衝液或乙酸緩衝液濃度為10 mM±0.2 mM。815.如實施例811之醫藥調配物,其中該調配物具有4.8±0.2之pH值。816. 如實施例811之醫藥調配物,其具有250至400 osm之等張或接近等張之滲透壓體積莫耳濃度。817. 如實施例811之醫藥調配物,其具有275至325 osm之等張或接近等張之滲透壓體積莫耳濃度。818. 如實施例811之醫藥調配物,其包含約300 osm/L之滲透壓體積莫耳濃度。819. 如實施例811之醫藥調配物,其包含100-200 mg/mL AM-14與5-15 mM麩胺酸、7-9%(w/v)蔗糖、0.005-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820. 如實施例811之醫藥調配物,其包含約140 mg/mL AM-14與10±0.2 mM麩胺酸、8±0.2%(w/v)蔗糖、0.01±0.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821. 如實施例811之醫藥調配物,其包含100-200 mg/mL AM-14與5-15 mM麩胺酸、1-3%(w/v)甘胺酸、0.005-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822. 如實施例811之醫藥調配物,其包含約140 mg/mL AM-14與10±0.2 mM麩胺酸、2±0.2%(w/v)甘胺酸、0.01±0.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823. 如實施例811之醫藥調配物,其包含100-200 mg/mL AM-14與5-15 mM麩胺酸、2-4%(w/v)脯胺酸、0.005-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824. 如實施例811之醫藥調配物,其包含約140 mg/mL AM-14與10±0.2 mM麩胺酸、3±0.2%(w/v)L-脯胺酸、0.01±0.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825.如實施例811之醫藥調配物,其包含100-20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1-3%(w/v)甘胺酸、0.005-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826.如實施例811之醫藥調配物,其包含約140 mg/mL AM-14與10±0.2 mM乙酸、2±0.2%(w/v)甘胺酸、0.01±0.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827.如實施例811之醫藥調配物,其包含100-20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2-4%(w/v)脯胺酸、0.005-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828.如實施例811之醫藥調配物,其包含約140 mg/mL AM-14與10±0.2 mM乙酸、3±0.2%(w/v)L-脯胺酸、0.01±0.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829.如實施例811之醫藥調配物,其包含100-20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7-9%(w/v)蔗糖、0.005-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830.如實施例811之醫藥調配物,其包含約140 mg/mL AM-14與10±0.2 mM乙酸、8±0.2%(w/v)蔗糖、0.01±0.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831.如實施例811之醫藥調配物,其包含100-20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2-4%(w/v)甘油、0.005-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832.如實施例811之醫藥調配物,其包含約140 mg/mL AM-14與10±0.2 mM乙酸、3±0.2%(w/v)甘油、0.01±0.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
833.如實施例811之醫藥調配物,其包含100-20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3.5-5.5%(w/v)山梨糖醇、0.005-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834.如實施例811之醫藥調配物,其包含約140 mg/mL AM-14與10±0.2 mM乙酸、4.5±0.2%(w/v)山梨糖醇、0.01±0.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835.如實施例811至834中任一實施例之醫藥調配物,其中該調配物在25℃下具有4至10 cP之黏度。836.如實施例811至834中任一實施例之醫藥調配物,其中該調配物在25℃下具有5至7 cP之黏度。837.一種製備醫藥調配物之方法,其包含組合麩胺酸或乙酸緩衝液之水溶液與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的經分離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且其中:a)麩胺酸或乙酸緩衝液之該水溶液包含4.5至5.2±0.2之pH值;b)該麩胺酸或乙酸緩衝液包含5至30 mM±0.2 mM之麩胺酸或乙酸濃度;c)該調配物包含選自由濃度為1至20%±0.2%(w/v)之蔗糖、甘胺酸、脯胺酸、甘油及/或山梨糖醇組成之群的賦形劑;且d)該抗體包含100至200 mg/ml之濃度。838.一種醫藥容器,其包含貯器及如實施例811至836中任一實施例之醫藥調配物水溶液。839.如實施例838之醫藥容器,其中該貯器為小瓶、瓶或預填充注射器。840.一種套組,其包含一或多個如實施例838之醫藥容器及關於其使用之說明書。841.一種治療有需要之人類患者IL-17相關發炎之方法,其包含向該患者單一或分次投與70至1,000 mg劑量之如實施例811至836中任一實施例的醫藥調配物。842.如實施例841之方法,其中該單一或分次劑量之如實施例811至836中任一實施例的醫藥調配物係皮下、靜脈內、非經腸、皮內、肌肉內及/或腹膜內投與。843.如實施例841之方法,其中該單一或分次劑量之如實施例811至836中任一實施例的醫藥調配物為約140至800 mg且藉由皮下注射、皮內投藥及/或靜脈內投與。844.一種治療有需要之人類患者IL-17相關自體免疫疾病之方法,其包含至少每1至6週一次向該患者單一或分次投與70至1,000 mg劑量之如實施例811至836中任一實施例的醫藥調配物。845.如實施例844之方法,其中該單一或分次劑量之如實施例811至836中任一實施例的醫藥調配物係皮下、靜脈內、非經腸、皮內、肌肉內及/或腹膜內投與。846.如實施例844之方法,其中該單一或分次劑量之如實施例811至836中任一實施例的醫藥調配物為約140至800 mg且藉由皮下注射、皮內投藥及/或靜脈內投與。847.一種治療有需要之人類患者牛皮癬之方法,其包含至少每1至6週一次向該患者單一或分次投與70至1,000 mg劑量之如實施例811至836中任一實施例的醫藥調配物。848.如實施例847之方法,其中該單一或分次劑量之如實施例811至836中任一實施例的醫藥調配物係皮下、靜脈內、非經腸、皮內、肌肉內及/或腹膜內投與。849.如實施例847之方法,其中該單一或分次劑量之如實施例811至836中任一實施例的醫藥調配物為約140至300 mg且藉由皮下注射、皮內及/或靜脈內投與。850.一種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表3.1、3.2及/或3.3中一或多種基因表現之方法,其包含向該患者投與有效量之AM-14。851.一種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表3.1、3.2及/或3.3中一或多種基因表現且伴隨使該患者PASI計分降低至少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的方法,其包含向該患者投與有效量之AM-14。852.一種在15天或小於15天內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表3.1、3.2及/或3.3中一或多種基因表現且伴隨使該患者PASI計分降低至少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的方法,其包含向該患者投與有效量之AM-14。853.一種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表3.1、3.2及/或3.3中一或多種基因表現之方法,其包含投與有效量之結合IL-17RA且阻止IL-17RA由一或多種IL-17配位體活化的抗體。854.一種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表3.1、3.2及/或3.3中一或多種基因表現且伴隨使該患者PASI計分降低至少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的方法,其包含投與有效量之結合IL-17RA且阻止IL-17RA由一或多種IL-17配位體活化的抗體。855.一種在15天或小於15天內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表3.1、3.2及/或3.3中一或多種基因表現且伴隨使該患者PASI計分降低至少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的方法,其包含投與有效量之結合IL-17RA且阻止IL-17RA由一或多種IL-17配位體活化的抗體。856.一種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表3.1、3.2及/或3.3中一或多種基因表現之方法,其包含投與有效量之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A之單株抗體。857.一種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表3.1、3.2及/或3.3中一或多種基因表現且伴隨使該患者PASI計分降低至少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的方法,其包含投與有效量之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A的單株抗體。858. 一種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表3.1、3.2及/或3.3中一或多種基因表現且伴隨使該患者PASI計分降低至少50%的方法,其包含投與有效量之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A之單株抗體。859. 一種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表3.1、3.2及/或3.3中一或多種基因表現且伴隨使該患者PASI計分降低至少75%的方法,其包含投與有效量之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A之單株抗體。860. 一種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表3.1、3.2及/或3.3中一或多種基因表現之方法,其包含向該患者投與有效量之AM-14。861. 一種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表3.1、3.2及/或3.3中一或多種基因表現之方法,其包含以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
862. 一種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表3.1、3.2及/或3.3中一或多種基因表現之方法,其包含以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863.一種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表3.1、3.2及/或3.3中一或多種基因表現之方法,其包含以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864.一種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表3.1、3.2及/或3.3中一或多種基因表現且伴隨使該患者PASI計分降低至少75%的方法,其包含以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
865.一種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表3.1、3.2及/或3.3中一或多種基因表現且伴隨使該患者PASI計分降低至少75%的方法,其包含以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866.一種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表3.1、3.2及/或3.3中一或多種基因表現且伴隨使該患者PASI計分降低至少75%的方法,其包含以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867.一種在15天或小於15天內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表3.1、3.2及/或3.3中一或多種基因表現且伴隨使該患者PASI計分降低至少75%的方法,其包含以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868.一種在15天或小於15天內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表3.1、3.2及/或3.3中一或多種基因表現且伴隨使該患者PASI計分降低至少75%的方法,其包含以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且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869.一種在15天或小於15天內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表3.1、3.2及/或3.3中一或多種基因表現且伴隨使該患者PASI計分降低至少75%的方法,其包含以單一劑量或分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包含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pH 4.8±0.2)及140 mg/mL抗體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抗體或其IL-17RA結合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870.一種醫藥調配物,其包含麩胺酸緩衝液之水溶液及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之抗體,其中該抗體或其片段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且其中:a)該麩胺酸緩衝液包含5-30 mM±0.2 mM之麩胺酸濃度;b)該麩胺酸緩衝液包含4.5-5.2±0.2之pH值;c)該調配物另外包含2-4%脯胺酸(w/v)及0.005-0.02%(w/v)聚山梨醇酯20;且d)該抗體之濃度為100至150 mg/ml。871.如實施例870之醫藥調配物,其中該抗體或其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872.如實施例870之醫藥調配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或者含有SEQ ID NO:12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873.如實施例870之醫藥調配物,其進一步包含275至325 osm之滲透壓體積莫耳濃度。874.如實施例870之醫藥調配物,其進一步包含25℃下5至7 cP之黏度。875.如實施例870之醫藥調配物,其包含約140 mg/mL該抗體與10±0.2 mM麩胺酸、3±0.2%(w/v)L-脯胺酸、0.01±0.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876.如實施例871之醫藥調配物,其包含約140 mg/mL該抗體與10±0.2 mM麩胺酸、3±0.2%(w/v)L-脯胺酸、0.01±0.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877.如實施例872之醫藥調配物,其包含約140 mg/mL該抗體與10±0.2 mM麩胺酸、3±0.2%(w/v)L-脯胺酸、0.01±0.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
878.一種醫藥容器,其包含貯器及如實施例880至877中任一實施例之醫藥調配物,其中該貯器為小瓶、瓶、預填充注射器或預填充自動注射器針筒。879.一種套組,其包含一或多個如實施例878之醫藥容器及關於其使用之說明書。880.一種治療有需要之人類患者牛皮癬的方法,其包含向該患者單一或分次投與70至1,000 mg劑量之抗體,其中該抗體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a)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的抗體,其中該抗體或其片段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b)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的抗體,其中該抗體或其片段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及c)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或者含有SEQ ID NO:12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的抗體。881.如實施例880之方法,其中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第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至4週向該患者單一或分次投與70至280 mg劑量之該抗體。
882.如實施例881之方法,其中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第1週)、且接著每2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 kg之患者單一或分次投與140 mg劑量之該抗體,且其中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第1週)、且接著每2週向體重大於100 kg之患者單一或分次投與280 mg劑量之該抗體。883.如實施例880至882中任一實施例之方法,其中該牛皮癬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a)斑塊狀牛皮癬;b)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c)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及d)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884.如實施例880至883中任一實施例之方法,其中該抗體呈包含約140 mg/mL該抗體與10±0.2 mM麩胺酸、3±0.2%(w/v)L-脯胺酸、0.01±0.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之醫藥調配物形式。885.如實施例884之方法,其中該醫藥調配物係皮下、皮內、肌肉內及/或靜脈內投與。
實例
實例1
AM-14調配物
出於鑑別唯一適於AM-14之賦形劑及調配物之目的,在室溫下使用實驗室規模UF/DF(超濾/透濾)系統製備眾多調配物。用作為緩衝劑之麩胺酸或乙酸及包括蔗糖、L-脯胺酸、甘胺酸、山梨糖醇及其他賦形劑之各種賦形劑製備較低pH值(3.5、3.8或4.0)之UF/DF緩衝液。
如下自凍乾小瓶製備樣品以用於復原較高濃度(180 mg/mL)AM-14:自70 mg/mL A52Su(10 mM乙酸、9%蔗糖、pH 5.2)調配物分別以a)10 mM麩胺酸鹽、0.5%蔗糖(pH 4.2)及b)10 mM麩胺酸鹽、0.5%蔗糖(pH 5.2)之透濾體積(ml)增加5倍對AM-14最終純化塊(FPB)進行UF/DF以達成約90 mg/mL。在UF/DF之後,以上兩個條件之所得濃度對於a)及b)緩衝液而言分別為90.8 mg/mL(pH 5.33)及89.6 mg/mL(pH 5.63)。AM-14調配物經0.45微米濾紙過濾且將1.25 mL裝入3立方公分(cc)玻璃小瓶中。將調配物凍乾。由緩衝液a)製備之樣品以E4.5_(亦即10 mM麩胺酸鹽,pH 4.5)表示,且由緩衝液b)製備之樣品以E5.5_(亦即10 mM麩胺酸鹽,pH 5.5)表示。在室溫下,E4.5小瓶用0.685 mL列於表1.0中之一種稀釋劑復原且E5.5小瓶用0.596 mL列於表1.0中之一種稀釋劑復原,該體積為約該稀釋劑初始填充體積的一半,從而產生麩胺酸鹽最終濃度為20 mM的復原調配物。在溶解凍乾餅之後,樣品已為黏度量測作好準備。
用具有錐/板幾何形狀之流變儀(RV III+型號,Brookfield Engineering Labs,Inc.,Middleboro,MA)量測蛋白質液體調配物之黏度。樣品溫度在量測期間用水浴維持在25℃下。主軸速率在15至125 rpm範圍內,每次增量為10 rpm。用RheocalcTM軟體(第2.7版)收集資料。在各剪切條件下,以10秒間隔收集4個讀數,且各資料點為4個讀數之平均值。在建立新剪切條件之後,在30秒等待時間之後進行首次讀數。參見表1.0及1.1。調配物之列於表1.0中之黏度結果圖示為隨剪應力而變化且展示於圖1及2中。
根據表1.1,具有最終pH 5.11之調配物1及具有最終pH 3.33之調配物2展示顯著較高黏度,而具有pH 4.55至4.93之彼等調配物具有低得多的黏度,從而說明AM-14之高濃縮調配物中產生較低黏度的明確最佳pH值範圍。
進行單獨研究以研究黏度與A52S調配物(10 mM乙酸鈉,pH 5.2,5%山梨糖醇)中AM-14濃度變化之間的關係。表1.3顯示AM-14以約48 mg/ml至約163 mg/ml之濃度範圍進行調配。對黏度之影響描述於圖3中。
在一單獨研究中,進行pH值對AM-14之高濃縮調配物之影響的研究。AM-14濃度為約200 mg/mL。使用凍乾製程類似地製備樣品。起始物質為70 mg/mL AM-14於10 mM麩胺酸鹽(pH 4.8)及1%蔗糖之緩衝液中。1.5 mL起始物質裝入3 cc小瓶中且接著進行凍乾。各小瓶含有約100 mg AM-14。製備一系列pH 3.0、3.5、4.0、4.5、5.0、5.5、6.0及6.5之30 mM麩胺酸鹽及30 mM組胺酸的溶液。添加0.5 mL此等緩衝液至凍乾小瓶中以產生用於黏度量測之約200 mg/mL具有不同pH值的物質。測定pH值對AM-14黏度之影響且展示於描述此資料之子集的圖4中。此資料說明在25℃下在較高pH值(諸如pH值大於5.7)下量測之黏度(黏度>40 cP)具有比在較低pH值調配物下所見之黏度(黏度大於或等於20 cP)高得多的黏度。使用3 cc玻璃小瓶或1 mL預填充玻璃注射器進行AM-14之穩定性研究。樣品儲存在4、25、29、37、40及45℃下。標準穩定性指示檢定,包括SE-HPLC、CEX-HPLC、HIAC(次可見(sub-visible)粒子)及目視檢查用於監測AM-14調配物之穩定性。
基於此資料,AM-14調配物之實施例包括: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麩胺酸、7-9%(w/v)蔗糖、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諸如14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8%(w/v)蔗糖、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麩胺酸、1-3%(w/v)甘胺酸、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諸如14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2%(w/v)甘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麩胺酸、2-4%(w/v)脯胺酸、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諸如約14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及14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1-3%(w/v)甘胺酸、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諸如14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2%(w/v)甘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2-4%(w/v)脯胺酸、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諸如14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7-9%(w/v)蔗糖、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諸如14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8%(w/v)蔗糖、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2-4%(w/v)甘油、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諸如14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3%(w/v)甘油、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4.8±0.2);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3.5-5.5%(w/v)山梨糖醇、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諸如14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4.5%(w/v)山梨糖醇、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麩胺酸、7-9%(w/v)蔗糖、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25℃下4-10 cP),諸如14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8%(w/v)蔗糖、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麩胺酸、1-3%(w/v)甘胺酸、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25℃下4-10 cP),諸如14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2%(w/v)甘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麩胺酸、2-4%(w/v)脯胺酸、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25℃下4-10 cP),諸如140 mg/mL AM-14與10 mM麩胺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1-3%(w/v)甘胺酸、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25℃下4-10 cP),諸如14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2%(w/v)甘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2-4%(w/v)脯胺酸、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25℃下4-10 cP),諸如14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3%(w/v)L-脯胺酸、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7-9%(w/v)蔗糖、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25℃下4-10 cP),諸如14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8%(w/v)蔗糖、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2-4%(w/v)甘油、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25℃下4-10 cP),諸如14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3%(w/v)甘油、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100-150 mg/mL AM-14與5-15 mM乙酸、3.5-5.5%(w/v)山梨糖醇、0.003-0.02%(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5-5.5±0.2,25℃下4-10 cP),諸如140 mg/mL AM-14與10 mM乙酸、4.5%(w/v)山梨糖醇、0.01%(w/v)聚山梨醇酯20一起調配(pH 4.8±0.2,25℃下5-7 cP)。實例2用抗IL-17受體「A」單株抗體治療人類發炎疾病之劑量及治療療法臨床前藥物動力學及藥物代謝研究藥物動力學研究包括1個月及3個月毒理學研究。使用驗證酶聯免疫吸附檢定(ELISA)定量獼猴(cynomolgus monkey)血清中之AM-14。簡而言之,微板孔經小鼠抗AM-14單株抗體塗鋪。藉由將AM-14外加入100%獼猴血清池中製備標準物及品質對照(quality control)。用經固定之小鼠抗AM-14單株抗體捕捉標準物、品質對照及研究樣品中之AM-14,且接著添加與辣根過氧化酶(HRP)結合之小鼠抗AM-14單株二次抗體以結合捕捉之AM-14。四甲基聯苯胺(TMB)受質溶液與過氧化物反應,且在HRP存在下產生與由捕捉抗體結合之AM-14量成正比的比色信號。在450 nm減去650 nm下量測光學密度。使用具有1/Y2之加權因子之邏輯(自動估計)回歸模型簡化資料。3個研究之檢定的標稱動態範圍為50至2500 ng/mL。
單一劑量藥物動力學研究
在IV(靜脈內)或SC(皮下)投與目標之後進行給與雄性獼猴之AM-14之單一劑量藥物動力學研究的藥物動力學研究。15個雄性獼猴隨機分配於5組(每組n=3)中且接受0.5或50 mg/kg IV劑量之AM-14或0.5、5或50 mg/kg SC劑量之AM-14。顯示AM-14血清濃度隨劑量增加而增加。在單一IV推注之後,劑量增加100倍觀測到AUC0-inf增加339倍。在0.5至5 mg/kg範圍內之SC劑量之後,AM-14暴露(AUC0-inf與Cmax兩者)增加大於相應劑量增加。然而,在5至50 mg/kg範圍內之SC劑量之後,暴露增加近似於相應劑量增加(表2.1)。因為AM-14之藥物動力學概況為非線性的,所以有必要使用隔室法(compartmental approach)進一步分析資料,因此,資料擬合於具有麥卡里斯-夢騰消除(Michaelis-Menten elimination)及另一一級消除組分之2-隔室模型。進行之隔室分析(表2.2)估計消除之一級消除組分為1.78 mL/h,最大消除率(Vmax)為34.4 μg/h,且Km為0.984 μg/mL。當AM-14劑量導致血清濃度小於0.1 μg/mL(約為0.1倍Km值)時,可飽和之消除路徑完全空閒且動力學可視為線性。類似地,當AM-14之劑量導致血清濃度在至少3至4個半衰期期間大於10 μg/mL(約為10倍Km值)時,可飽和之消除組分可忽略且動力學亦可視為線性。然而,當AM-14之劑量導致血清濃度介於0.1與10 μg/mL之間時,非線性組分變得相關且消除動力學視劑量及給藥頻率而變化;此轉換為不同有效半衰期值。
AM-14在於獼猴中單一劑量IV或SC投藥之後展現與目標介導之處置一致的非線性藥物動力學,且在多達5 mg/kg之單一SC投藥之後最明顯。在5至350 mg/kg範圍內之單一或多次SC劑量之後,暴露增加近似於相應劑量增加。在於獼猴中多次每週給藥持續1或3個月之後,未觀測到性別之間AM-14暴露及適度累積的顯著差異。
除tmax及MRT0-inf外,參數呈現為3個有效數字之平均值(標準差[SD])tmax=皮下(SC)投藥之後達成Cmax之時間;Cmax=最大觀測血清濃度;C0=靜脈內(IV)推注投藥之後估計的初始濃度;AUC0-t=時間0至末個可定量濃度之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AUC0-inf=時間0至無窮之AUC;CL或CL/F=清除率,計算為劑量/AUC(0-inf),Vz或Vz/F=基於末期之表觀分佈體積;MRT0-inf=時間0至無窮之平均滯留時間。
AM-14在人類中之臨床效果在兩個1期臨床研究中評估AM-14。1號研究為評估AM-14在健康個體及患有中度至重度牛皮癬之個體中之安全性、耐受性、藥物動力學及藥效學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單一劑量遞升研究。如表2.3中所示,投與7、21、70、140、210、350或420 mg SC或21、210或700 mg IV之單一劑量的AM-14。此為於健康個體(部分A)及患有中度至重度牛皮癬之個體(部分B)中之2部分研究。健康個體分配於8個依序給藥群組之1個群組中且在各群組內隨機分配(3:1)以接受單一SC或IV劑量之AM-14或安慰劑(表2.3)。患有中度至重度牛皮癬之個體分配於3個給藥群組之1個群組中且在各群組內隨機分配以接受單一IV或SC劑量之AM-14或安慰劑。
AM-14調配於10 mM乙酸鈉、9%(w/V)蔗糖及0.004%聚山梨醇酯20(pH 5.2)中,最終濃度70 mg/mL。
a方案為此群組指定3個AM-14個體,然而,招募了4個AM-14個體。2號研究為評估AM-14在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個體中之安全性、耐受性、藥物動力學、藥效學及功效的1b期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多劑量遞升研究。約110個個體接受了多個SC或IV劑量之AM-14或匹配安慰劑(表2.4)。個體以3:1隨機分配於群組1至3及5及6中。
AM-14在人類中之藥效學在臨床試驗中實施兩個量測對AM-14之藥效學反應的檢定。受體佔有率檢定(receptor occupancy assay)允許評估目標覆蓋且離體全血刺激檢定用於評估功能性IL-17R阻斷。
受體佔有率(RO)檢定-單一劑量於健康個體及患有牛皮癬之個體中開發半定量流動式細胞測量檢定以量測個體中IL-17受體之表現,從而允許估計AM-14在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及粒細胞上之生物化學覆蓋,其中各細胞類型可容易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標準流動式細胞測量術閘控程序鑑別。在第-1、1(給藥前)、3、5、8或15、29、43、64及85天收集個體血液試樣。使用由AM-14之IL-17R覆蓋(用競爭性經標記之抗體)與總IL-17R表現(使用非競爭性IL-17R抗體)組合獲得RO計算結果。接受介於21與700 mg之間之AM-14劑量的健康志願者中之RO平均百分比結果分別概述於圖5及圖6中。展示健康志願者粒細胞上IL-17受體之AM-14佔有率的平均值。此等資料說明在各個時間,即給藥前(0)或藉由皮下(─)或靜脈內(----)途徑投與AM-14之給藥後全血粒細胞上IL-17受體之生物化學覆蓋。受體佔有率由AM-14-PE(競爭性抗IL17R mAb)與M204-PE(非競爭性抗IL-17R mAb)之基線校正比值乘以100%計算。檢定中佔有程度較低之技術變異性可產生0以下之值,其任意設置於x軸。此包括來自21 mg IV群組(第1、8、29及43天)及210 mg IV及SC組(第64天)之資料點。接受介於21與700 mg之間之AM-14劑量的患有牛皮癬之患者中之平均RO百分比結果概述於圖6中。展示患有牛皮癬之患者之粒細胞上IL-17受體的AM-14佔有率之平均值。此等資料說明在各個時間,即給藥前(0)或給藥後全血粒細胞上IL-17受體的生物化學覆蓋。受體佔有率由AM-14-PE(競爭性抗IL17R mAb)與M204-PE(非競爭性抗IL-17R mAb)之基線校正比值乘以100%計算。檢定中佔有程度較低之技術變異性可產生0以下之值,其任意設置於x軸。此包括來自140 mg SC群組之2個資料點及來自350 mg SC群組之2個資料點。在所有個體中,在所有劑量下,在首個取樣時間觀測到最大覆蓋。在7及21 mg SC劑量下在第3及5天觀測到部分RO。對於21 mg IV劑量及所有經70 mg及70 mg以上AM-14治療之群組而言,達成大於90%平均RO。隨AM-14劑量逐步增加,可偵測更延長之RO。在接受單一劑量之420或700 mg AM-14之個體中,在治療後5至29天,觀測到大於90% IL-17R RO。此資料顯示當投與等量AM-14時,健康志願者及牛皮癬患者展現類似RO概況。單核細胞、粒細胞、淋巴細胞或淋巴細胞子組,包括T細胞、B細胞及自然殺手細胞之百分比無明顯變化。
-多劑量於患有RA之個體中
在第-1、1(給藥前)、3、15、43及85天收集個體血液試樣且使用半定量流動式細胞測量檢定進行檢定。接受遞升劑量之AM-14之類風濕性關節炎(RA)患者中之平均RO百分比結果概述於圖7中。值得注意的是,基於RA個體及健康志願者中之比較活體外研究,此等群體之間在IL-17R之表現量或AM-14與白血球結合方面無差異。圖7展示在給藥前(0)或AM-14治療給藥後RA患者中粒細胞上的平均IL-17受體佔有率。受體佔有率由AM-14-PE(競爭性抗IL17R mAb)與M204-PE(非競爭性抗IL-17R mAb)之基線校正比值計算。檢定中佔有程度較低之技術變異性可產生0以下之值,其任意設置於x軸。此包括50及140 mg群組之第-1天及210 mg群組之第1天。
AM-14之最大粒細胞RO在所有劑量下在治療後3天觀測到。加入群組1(50 mg)中之患者在第3天展現95% RO且當藥物在第15、43及85天達到最低含量時展現部分RO(32%至39%)。群組2(140 mg)中所有患者在第3天展現大於95%RO且在第15天展現大於80% RO。在第43天,在所有患者中RO大於90%,從而表明AM-14在某種程度上累積。在第85天6個患者中有5個受體佔有率保持在90%以上且所有患者展現RO大於80%。群組3(210 mg)之直至第15天的資料顯示患者在第3天展現RO大於95%。在經AM-14治療之任何群組RA患者中,單核細胞、粒細胞、淋巴細胞或淋巴細胞子組,包括T細胞、B細胞及自然殺手細胞之百分比無明顯變化。
全血刺激檢定-使用離體全血刺激檢定評估AM-14之生物效應為了證明AM-14對IL-17R信號傳導之功能性生物效應,開發使用人類全血之藥效學檢定且併入1號研究中。在此檢定中,在用AM-14給藥之前及之後收集人類全血且接著用TNF及劑量滴定之IL-17刺激4小時。接著溶解細胞且隨後使用分支DNA(bDNA)信號放大檢定分析溶解產物之IL-17反應性基因,包括IL-6。在AM-14存在下,IL-6 mRNA之誘導受競爭性抑制,其中對於IL-17依賴性表現增加觀測到EC50增加。對於各患者,此等資料可定量表示為對IL-17之EC50反應相對於給藥前基線的位移。
在單一劑量之AM-14之後,相較於給藥前,IL-6 mRNA(如藉由bDNA檢定量測)之IL-17刺激的EC50曲線顯著移位。在第5天在來自群組4(70 mg SC)之所有經AM-14治療之健康個體中,及在第15天在群組5(210 mg SC)至群組8(700 mg IV)中之所有經AM-14治療之健康個體中注意到某種程度之功能性信號傳導阻斷。在群組9(700 mg IV)中,所有4個測試之經AM-14治療的牛皮癬個體在第29天展示功能性阻斷,且4個個體中有3個在第43天展示阻斷。測試時間點的各群組平均log 10 EC50位移展示於表2.5中。
全血刺激資料之競爭性拮抗模型
使用競爭性拮抗劑模型之初步藥物動力學/藥效學分析使得能夠基於離體全血刺激(WBS)檢定來模型化AM-14對IL-17R功能之影響。當假定IL-17濃度在0.5至50 ng/mL範圍內時,估計解離常數(Ki)為51 ng/mL,且估計AM-14抑制IL-17R之IC50及IC90水準分別在約130至540及約2860至15600 ng/mL範圍內。
AM-14在人類中之藥物動力學 健康個體及患有牛皮癬之個體中單一劑量之血清藥物動力學
獲得群組1至8中健康個體及群組9至11中牛皮癬個體之單一劑量IV及SC AM-14藥物動力學資料。在來自群組1(7 mg SC)之任何樣品中或在大多數來自群組2(21 mg SC)之樣品中不可偵測到AM-14血清濃度。所有其他健康志願者群組之AM-14血清濃度對時間概況展現非線性藥物動力學且暴露(如藉由最大觀測濃度[Cmax]及時間0至末個可定量濃度之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AUC0-t]所評估)增加大於相應劑量增加(表2.6)。在70、210或420 mg SC投藥之後,達成Cmax之中值時間(tmax)在48至168小時之範圍內。基於所有SC及IV群組資料之同時藥物動力學模型化,估計SC投藥後之表觀生物可用性為約70%。基於直接比較健康志願者與牛皮癬個體(群組8及群組9)中之700 mg IV濃度-時間曲線,牛皮癬個體中700 mg IV給藥之藥物動力學參數似乎與健康志願者中之藥物動力學參數相當。實施兩個單獨生物標記物檢定以測定AM-14在全血中之生物活性,包括如上所述之受體佔有率及IL-17受體之功能性阻斷。兩個檢定均說明AM-14之血清濃度與此等檢定之功能性讀數,包括藉由全血刺激檢定測得之目標(IL-17R)覆蓋及logEC50位移之間存在直接關係。具有可量測循環AM-14之樣品一致展示IL-17受體佔有率及logEC50增加,其中在較高濃度下位移較大。
Cmax及AUC0-t報導為平均(SD)值,而tmax報導為中值(範圍)。
除tmax之外,所有值在計算之後捨成3個有效數字。AUC0-t=時間0至末個可定量濃度之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Cmax=最大觀測濃度;tmax=觀測到最大濃度時的時間;NC=由於大多數樣品在定量界限以下而未計算;HV=健康志願者;PsO=牛皮癬個體。
患有RA之個體中多劑量之血清藥物動力學
自1b期研究中之RA個體獲得初步多劑量SC AM-14藥物動力學資料。對於所有群組1個體(每2週50 mg)直至研究結束且對於大多數群組2個體(每2週140 mg)直至第85天之AM-14血清濃度資料可用。AM-14在RA個體中展現非線性藥物動力學且在首次及末次(第6次)SC劑量之後之暴露(如由Cmax及AUC0-t所評估)增加大於劑量相應自50至140 mg劑量的增加(表2.7)。中值tmax在36至96小時範圍內。在每2週SC投與50 mg,給藥6次之後觀測到最小累積,而在每2週投與140 mg之後累積最小。在首個SC 140 mg劑量之後,AM-14在RA個體中之藥物動力學似乎與在單一140 mg SC給藥之後牛皮癬個體中之藥物動力學(群組10;Cmax=5.47±3.00 μg/mL,AUC0-t=631±347 μg-h/mL)相當。
Cmax及AUC0-t報導為平均(SD)值,而tmax報導為中值(範圍)。
除呈現為1個小數數字之tmax外,所有值在計算之後捨成3個有效數字。
AUC0-t=時間0至末個可定量濃度之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Cmax=最大觀測濃度;q2w=每2週;tmax=觀測到最大濃度時的時間。
a對於群組2之末次劑量僅部分資料可用。
牛皮癬研究結果
57個健康個體加入群組1至8中,43個個體接受AM-14且14個個體接受安慰劑。25個患有中度至重度牛皮癬之患者加入群組9至11中。在群組9中,8個個體接受AM-14且2個個體接受安慰劑;在群組10中,4個個體接受AM-14且1個個體接受安慰劑,且在群組11中,8個個體接受AM-14且2個個體接受安慰劑。
群組9中所有牛皮癬個體(A-J)之直至第85天(研究結束)之PASI計分呈現於表2.8中。群組10中所有牛皮癬個體(A-E)之直至第85天(研究結束)之PASI計分呈現於表2.10中。群組11中所有牛皮癬個體(A-J)之直至第85天(研究結束)之PASI計分呈現於表2.11中。
在群組9(700 mg IV)中,在第43天觀測到最大PASI效應,此時在8個接受AM-14之個體中有7個(88%)觀測到PASI計分降低75%(PASI 75)(表2.8)。截至第29天,群組9中所有接受AM-14之個體達到PASI 50(降低50%),而接受安慰劑之個體在任何時間點皆未達成PASI 50反應。截至第43天,在8個接受700 mg IVAM-14之個體中有3個(38%)觀測到PASI 90反應(自基線PASI計分降低90%)(表2.8及2.9)。相較於PsO個體之高劑量組(700 mg IV),接受SC給予之140 mg及350 mg AM-14之個體的PASI反應較低。如表2.10中所示,140 mg SC劑量組中4個個體中僅1個具有顯著PASI反應(>50%)且此反應截至第43天消失。在研究期間,在350 mg SC群組中,8個個體中有6個及8個個體中有5個分別達成PASI 50及PASI 75(表2.11)。
在AM-14治療個體中,AM-14劑量與PASI 50/75/90反應之間存在正性關係。接受安慰劑之個體在任何給藥後時間點皆未達成PASI 50反應或PASI 50以上反應。直至第29天,PASI計分之平均百分比改良隨AM-14劑量增加而增加。700 mg IV及350 mg SC組在所有給藥後時間點皆具有高於安慰劑組的PASI計分平均百分比改良。700 mg IV及350 mg SC組中分別8個個體中總計7個(88%)及8個個體中總計5個(63%)達成PASI 75計分或PASI 75計分以上反應。直至第29天,140 mg SC組具有高於安慰劑組之PASI計分平均百分比改良,其中4個個體中有2個(50%)在任何給藥後時間點皆達成PASI 50反應。
相較於安慰劑組,700 mg IV組中自基線計分之平均PGA改良在所有時間點皆較高;基於事後分析,此等差異在所有時間點皆統計顯著(α=0.05),1個例外為第85天之平均PGA改良計分(p=0.0510)。基於事後分析,相較於安慰劑,第15及43天350 mg SC組中之自基線的平均PGA改良計分顯著(α=0.05)較高;對於第15天140 mg SC組觀測到類似結果(α=0.05)。
類風濕性關節炎研究結果
迄今為止,群組1-3(50 mg SC,140 mg SC及210 mg SC)中所有個體皆已完成研究。加入群組1-3中之所有24個個體接受相伴MTX(n=23)或來氟米特(leflunomide)(n=1)。迄今為止,群組5(420 mg IV)中所有個體皆已完成給藥,且群組6(700 mg IV)8個個體中有6個個體已加入。AM-14在測試劑量(50、140及210 mg SC)下已經良好耐受。
藥物動力學/藥效學模型化
對來自健康志願者(群組3至8)之AM-14血清濃度時間資料進行隔室藥物動力學模型化。具有平行線性及非線性消除路徑及針對SC吸收添加之隔室的兩隔室模型用於描述AM-14濃度-時間資料。經由麥卡里斯-夢騰動力學對非線性消除路徑模型化,所得最大消除速率(Vmax)及麥卡里斯-夢騰常數(Km)分別為1290微克/天/毫升(4%SE)及14.9奈克/毫升(270% SE)。估計之人類藥物動力學參數用於模擬藥物動力學濃度-時間概況且計算跨越用於潛在臨床研究之一定範圍之單一及多IV及SC劑量的暴露(AUC及Cmax)。單一劑量預測與隨後來自牛皮癬群組(群組9至11)之可用資料比較令人滿意。多劑量預測亦與來自1b期研究之群組1及2之可用資料比較令人滿意,但濃度之累積小於對每2週140 mg給藥之預期。另外,模型亦充分預測1b期研究中之RA個體中的AM-14藥物動力學,表明健康及疾病(RA與牛皮癬兩者)群體中AM-14之藥物動力學類似。
藥物動力學/藥效學關係
如圖8中所示,在藉由全血刺激檢定測得之pEC50位移與藉由藥物動力學檢定測得之循環AM-14濃度之間存在單調遞增關係。AM-14濃度位於x軸上且pEC50位移位於y軸上。量測距2個基線樣品平均值的log EC50位移。PK檢定之定量下限(LLOQ)為50 ng/mL,且因此在LLOQ以下之給藥後樣品以25 ng/mL繪於x軸上,且具有主要在2以下之log EC50值。安慰劑樣品之平均log EC50位移為0.02±0.6。具有可量測循環AM-14之樣品一致展示logEC50增加,其中在較高濃度下位移較大。與安慰劑樣品類似,限定在LLOQ 50 ng/mL以下之低AM-14濃度樣品之logEC50位移。總關係符合AM-14與IL-17A之間之競爭性抑制模型。
基於上述模型化,AM-14之建議劑量及給藥療法描述於圖9中。AM-14之IC50及IC90水準係基於來自離體全血刺激檢定之資料,且在0.5至50 ng/mL之IL-17濃度範圍內使用競爭性拮抗PK/PD模型。IC50/90:在離體全血檢定中抑制IL-6 mRNA含量增加50%/90%之AM-14血清濃度。設計70 mg劑量(包含第1週起始(load))以達成IC50水準以上之顯著暴露。預期每2週(在第1週投與一額外劑量)投與之140及210 mg劑量可分別在研究時期期間達成在預期IC90範圍內及以上的持續暴露。亦預期每4週投與之280 mg劑量可達成在預期IC90範圍內之暴露,但最低偏移在IC50範圍以下。
暴露容限估計為在90 mg/kg SC下第78天給藥後獼猴中之暴露與穩態下預測之人類暴露的比率。在猴毒物動態學研究中第78天給藥後平均AUC0-168 h及Cmax分別為159,000 μg-h/mL及1180 μg/mL。預測之在每2週(包含第1週起始)投與之70、140或210 mg劑量之第三次給藥後的穩態AUC0-336 h為552、4320及8230 μg-h/mL且預測之在每4週投與之280 mg之第三次及末次給藥之後的穩態AUC0-672 h為5280 μg-h/mL。對於70、140及210 mg,基於預測之人類暴露相對於毒性研究中之暴露之AUC的2週容限分別為576、74及39。對於280 mg劑量,預測之4週容限為121。
收集研究1中各個體之AM-14的藥物動力學(PK)資料(在預先指定時間點測得之血清藥物濃度)。亦收集最後3個群組中個體(診斷有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之個體)之藥效學(PD)資料(基線及預先指定之給藥後時間的PASI計分)。對初步資料進行模型化以表徵所有個體中之PK反應(基於投與之實際劑量)且表徵PD反應(基於個別PK反應)。
確定具有平行線性及非線性(麥卡里斯-夢騰)消除路徑及針對皮下劑量吸收添加之隔室的兩隔室PK模型以最佳擬合資料(參見圖10)。併入變異數組分以表徵患者間變異性以及殘餘變異性。為了模型化PD,添加周邊效應位點隔室至與發炎合成及降解之間接反應模型偶合的模型中。安慰劑吸收及時程隔室為亦經添加以模型化安慰劑反應之時程的隔室。模型中之關鍵假設包括:發炎量度為PASI計分;效應位點隔室中之藥物濃度抑制發炎合成;安慰劑效應對於所有個體起刺激發炎減輕之作用;且發炎之內源性合成(速率)一直存在直至投與劑量。亦研究其他PD模型但發現其最佳性欠缺。非線性混合效應軟體NONMEM VI(Icon Development Solutions,Ellicott City,Maryland,USA.)用於所有模型與資料擬合。
圖11比較單一劑量投與AM-14或安慰劑之後觀測到與預測出之平均PASI反應時程(以距基線之百分比變化形式)。模型充分表徵實際PASI反應資料。最高劑量(700 mg IV)之平均峰值反應大於80% PASI改良。
圖12呈現基於根據單一劑量資料產生之模型對四個多劑量情形(包括安慰劑效應)預測出之平均PASI反應的時程(歷時12週)。假定模型化安慰劑反應僅在首次給藥之後起作用,此為保守估計。預期140 mg SC劑量(在第0、1、2、4、6、8、10週)之平均反應對於大部分研究時期(包括第12週(第84天)主要功效終點)可超過50% PASI改良。預期210及280 mg SC劑量(在第0、1、2、4、6、8、10週)之平均反應對於大部分研究時期(包括第12週(第84天)主要功效終點)可超過75% PASI改良。如圖11中所示,重複210及280 mg給藥之預測反應類似於單一700 mg IV劑量所觀測到之反應,但持續時間更長。
圖13描述基於第84天(第12週)圖12中預測之反應對在第0、1、2、4、6、8及10週給予之一定範圍劑量(mg SC)預測的第12週劑量反應。產生劑量-反應曲線(具有90% CI),得到平均第12週PASI反應及預期在第12週達成PASI 50、75、90之個體之百分比。
實例3用IL-17拮抗抗體在牛皮癬患者中調控基因
以下資料證明抑制IL-17R活化強烈影響牛皮癬患者中之基因調控。因此,本發明之態樣包括使用IL-17拮抗抗體調控牛皮癬患者中基因表現的方法。「IL-17拮抗抗體」為抑制IL-17A或IL-17A/F活化其同源受體(包括IL-17RA、IL-17RC及IL-17RA/RC)之抗體。IL-17拮抗抗體包括對抗IL-17RA之抗體或對抗IL-17A及/或IL-17A/F之抗體。
在來自研究1之群組9之患者(參見實例2)中,自非病變位置及足夠大以支持在給藥後另外兩次鄰近活組織檢查的病灶獲取給藥前6 mm皮膚鑽孔(skin punch)活組織檢體。在用AM-14治療之後2週及6週,無論活組織檢查時皮膚病變外觀如何,在預先指定之病變位置處獲取兩個後續活組織檢體。活組織檢體即刻經縱向切片,其中一半即刻置放入液氮中,且另一半冷凍於標準OCT介質中以供IHC(免疫組織化學)用。置放入液氮中規定在初始鑽孔之後小於2分鐘內發生,且OCT冷凍規定在初始鑽孔之5分鐘內發生。冷凍鑽孔維持在-70℃下或於乾冰中。
使用標準 RNA分離套組在不使鑽孔解凍之情況下自其製備RNA。檢查RNA之品質及產量,且接著用NuGen 標記套組處理以在 Ul33plus2微陣列上進行分析。資料以.CEL檔案形式轉移入Rosetta Resolver中以進行分析。
僅使用來自接受AM-14之患者之群組9樣品,計算3組病變樣品(給藥前、第15天及第43天)相對於非病變基線樣品之間的比率(Resolver id號69671、69672及69673)以產生倍數變化值。所用陣列為條形碼skn47471、skn47475、skn48862、skn48866、skn48870、skn48876、skn48879、skn48883(非病變)、skn47470、skn47474、skn48861、skn48865、skn48869、skn48875、skn48878、skn48882(病變)、skn47472、skn47476、skn48863、skn48867、skn48871、skn48877、skn48880、skn48884(第15天病變)、skn47473、skn47477、skn48864、skn48868、skn51554、skn48881、skn51556及skn51557(第43天病變)。一組序列鑑別為病變皮膚相對於非病變皮膚增加。選擇一些此等具有高倍數變化值之序列,且其他序列選自文獻中通常提及為與牛皮癬之免疫病理學相關或為治療牛皮癬之已知藥物目標(諸如IL-23及TNF)的序列。
使用來自研究1以外之牛皮癬患者之樣品(經由,plc.,Detroit,MI購買),建立非病變相對於病變牛皮癬基因表現之另一Resolver比率實驗(#68458)。此等樣品包括微陣列條形碼skn41609、skn41610、skn41611、skn41613、skn41614、skn41616、skn41617、skn41618、skn41619、skn41620、skn41621、skn41622、skn41623、skn41624、skn41625、skn41626、skn41698、skn41699、skn41702、skn47051、skn47052、skn47053、skn47054、skn47055、skn47056、skn47057、skn47058、skn47059、skn47060、skn47061及skn47062。此比率用於確認所選探針組皆表示牛皮癬中受調控之序列且可在研究中被適當觀測。此比較中之比率值不如來自研究1之給藥前病變與非病變樣品之間之比較中的比率值高,此可能由提供外部樣品之個體使用之各種治療所致,該等個體可能尚未具有相同藥物限制。
表3.1。相對於非病變皮膚,牛皮癬相關序列在病變皮膚中具有極高表現,且在用AM-14治療之後在病變皮膚中幾乎完全消除。基因(一級序列)名稱為序列之當前註解Entrez名稱,其ID為第二行中之序列碼。
值得注意的是,在表3.1中,許多基因在用AM-14治療之2週內降低其表現幾乎達到非病變基線,在一些情況下達到見於非病變皮膚中之給藥前含量以下。值得注意的是,TNF降低至非病變表現量(倍數變化=1.0),IL23A亦如此。IL19降低至非病變表現以上僅10至20%(倍數變化=1.1至1.2),而IL12B實際上降低至非病變含量以下(倍數變化=0.8至1.0)。此等變化在2週內達成且在6週時廣泛維持在此等低含量下。跨越一廣泛組之牽涉於牛皮癬發病機制中之基因的此等空前變化極其快速。為了將基因表現變化進一步剖析成基因之功能組,在 U133晶片上形成細胞激素刺激之角質細胞RNA的概況。對IL-17A及IFN-γ之一式三份刺激相對於一式三份對照之比率(#49933及#49939)取平均值。所用概況為條形碼skn48829、skn48833、skn48837(對照)、skn48830、skn48834、skn48838(IL-17A)、及skn48832、skn48836、skn48840(IFN-γ)。序列(亦即指定基因之部分序列)選自將允許優先監測彼細胞激素之效應之各刺激實驗。舉例而言,為IFN-γ特徵選擇之序列高度統計顯著,皆經IFN-γ誘導至少10倍,且由IL-17A誘導至多1.2倍(增加20%)。因為IFN-γ為如此強力之刺激物,所以更難以為IL-17A選擇不受IFN-γ影響之序列,但以類似方式,IL-17A特徵序列皆統計顯著,比表現類似之其他序列更高度被誘導且不由IFN-γ更顯著誘導。對於兩組而言,要求序列具有相較於非病變皮膚在牛皮癬病變皮膚中增加之表現。此等兩組可接著允許沿各軸單獨量測發炎以剖析AM-14治療效果。
如以下於表3.2中所示,基於在IL-17A角質細胞刺激中升高而在IFN-γ刺激中無較高偏斜表現為IL-17特徵選擇18個序列。在外部牛皮癬樣品與群組9樣品兩者中,序列在牛皮癬病變皮膚中均升高。如最後2行中可見,此等序列表現顯著降低,在AM-14治療之後返回接近於非病變含量。自給藥前病變活組織檢體中表現超過28倍高之平均值,其在用AM-14治療之後2週內返回至小於2倍的平均值。包括防禦素(defensin)S100A7及DEF4B之一些序列具有在原始非病變含量以下之表現量。
表3.2:IL-17A誘導性基因在用IL-17A或IFN-γ處理之角質細胞中或在牛皮癬皮膚樣品中之表現。18個序列因在人類角質細胞中用IL-17A刺激24小時升高而被選擇,且測定其在24小時細胞激素刺激之後在非病變相對於病變外部樣品中或牛皮癬病灶(用或未用AM-14治療)相較於給藥前非病變樣品的於角質細胞中誘導之倍數變化值。
如以下於表3.3中所示,基於在IFN-γ角質細胞刺激中升高而在IL-17A刺激中無較高表現為IFN-γ特徵選擇33個序列。在外部牛皮癬樣品與研究1樣品兩者中,序列在病變皮膚中均升高。如最後2行中可見,此等序列表現實質但不完全降低,在用AM-14治療之後返回非病變含量。諸如CCL2及IRF1之一些序列在用AM-14治療2週內具有非病變或較低表現量,而諸如CCL7及TNFRSF9之其他序列繼續隨時間減小。
表3.3:IFN-γ誘導性基因在用IL-17A或IFN-γ刺激之角質細胞中或在牛皮癬皮膚樣品中之表現。33個序列因在人類角質細胞中用IL-17A刺激24小時升高而被選擇,且測定其在24小時細胞激素刺激之後在非病變相對於病變外部樣品中或牛皮癬病灶(用或未用AM-14治療)相較於給藥前非病變樣品的於角質細胞中誘導之倍數變化值。
進一步修整IL-17A及IFN-γ反應之基因組(gene set)以各移除兩個與相同基因之另一序列具有極高相關係數的序列。探針組208607_s_at(SAA1)及219630_at(PDZK1IP1)自表3.2中之IL-17A特徵組中略去,且探針組1405_i_at(CCL5)及213797_at(RSAD2)自表3.3中之IFN-γ特徵組中排除。剩餘序列用於計算各序列組之基於正常個體之核心皮膚概況組的馬哈朗諾比斯距離(Mahalanobis distance)(表3.4)。在此計算中,基本情況正常皮膚樣品之組用於確定各序列之平均值及序列組協方差矩陣,該矩陣與各樣品之校正序列強度組合使用以確定彼基因組上彼樣品之馬哈朗諾比斯距離度量。亦計算外部非病變及病變樣品之距離,其在與來自研究1之給藥前樣品類似之範圍內。此等兩組之發炎性細胞激素調控之基因組並不驚人,病變皮膚樣品具有比非病變樣品高得多的特徵距離。此對外部樣品組與用於此研究之給藥前樣品兩者而言成立。驚人地,較大給藥前特徵距離在單一劑量之AM-14情況下顯著減小,其中IFN-γ特徵距離大部分向非病變值降低,且IL-17A特徵距離甚至降低至非病變值以下。
表3.4
總體而言,此等資料展示牛皮癬病變皮膚中由於AM-14治療而快速發生且持續或增加直至給藥後6週的顯著分子變化(亦即下調牽涉於牛皮癬發病機制中之基因)。該變化跨越廣泛範圍之涉及於發炎中且視為受牛皮癬影響之基因而觀測到。其亦在角質細胞中由IFN-γ上調之一組基因中觀測到,且在由IL-17A上調之一組基因中最為驚人。此基因型反應與實例2中所示之經AM-14治療之患者的PASI計分降低百分比相關。經AM-14治療之牛皮癬患者中之形態及基因型反應的快速性為空前的且可為如本文定義之AM-14(及本文揭示之其他抗IL-17RA抗體)以及IL-17RA拮抗劑,諸如結合IL-17A且阻斷其與IL-17RA及/或IL-17RC及/或包含IL-17RA及IL-17RC之雜聚受體結合之抗體所獨有。
實例4經抗IL-17受體「A」單株抗體治療之牛皮癬患者的組織學分析
以下實驗證明抑制IL-17R活化強烈影響牛皮癬患者中之組織病理學反應。相較於安慰劑,在患有牛皮癬之個體中用AM-14(700 mg IV單一劑量)治療導致多個組織病理學參數顯著改良。此等參數包括表皮厚度、Ki-67及角蛋白-16(Keratin-16)含量。此等資料呈現於圖14、15及16中。圖14展示接受AM-14(填充物)之個體中表皮厚度隨時間之變化。相較於安慰劑(空圓圈),投與AM-14導致牛皮癬個體中表皮厚度顯著降低。圖15描述相較於安慰劑(空圓圈),接受AM-14(填充物)之個體中角蛋白-16(KRT16)隨時間之變化。相較於安慰劑,投與AM-14導致牛皮癬個體中KRT16 mRNA顯著降低。圖16描述相較於安慰劑(空圓圈),接受AM-14(填充物)之個體中Ki67計數隨時間之變化。相較於安慰劑,投與AM-14導致牛皮癬個體中Ki67計數顯著降低。
此外,如先前段落中所述之用AM-14治療減少如表4.0中所述之浸潤性皮膚白血球子組(CD3+、CD11c+、CD8+、DC-LAMP+)的數目。白血球子組減少指示T-細胞(CD3+及CD8+)與成熟樹突狀細胞(CD11c+及DC-LAMP+)兩者均因用AM-14治療而減少。此等細胞子組兩者均已牽涉於在牛皮癬皮膚中增強及維持促發炎環境。組織病理學資料與顯著PASI改良相關,因為8個個體中有7個在第6週達成至少75% PASI計分改良。此等資料共同鑑別IL-17活化及隨後在人類皮膚中由AM-14抑制的眾多組織學結果。
表4.0
實例5麩胺酸鹽調配物刺痛研究
歷時3天時期在總計72個健康人類參與者中測試6種調配緩衝液。緩衝液沒有一個含有抗體。在注射各緩衝液之後,參與者使用100-mm視覺類比量表評估且記錄感知疼痛/刺痛,其中較大數值表示較大疼痛(稱為VAS)。在投與所有注射液之後,參與者根據由最小至最大疼痛感知之疼痛/刺痛按順序對緩衝液分級(緩衝液1-6)。
評估以下6種緩衝液:
A:10 mM乙酸鈉,pH 5.2,9%蔗糖,0.004%聚山梨醇酯20;
B:10 mM麩胺酸鈉,pH 4.8,9%蔗糖,0.01%聚山梨醇酯20;
C:30 mM麩胺酸鈉,pH 4.8,8%蔗糖,0.01%聚山梨醇酯20;
D:10 mM乙酸鈉,pH 4.8,3% L-脯胺酸,0.01%聚山梨醇酯20;
E:30 mM麩胺酸鈉,pH 4.8,3% L-脯胺酸,0.01%聚山梨醇酯20;及
F:20 mM檸檬酸鈉,pH 5.0,5%山梨糖醇。
緩衝液A為用於實例2-4及6中所述之臨床研究中的AM-14調配緩衝液且指定為「比較」緩衝液。緩衝液F為以檸檬酸鹽為主之緩衝液且歸因於其在此項技術中導致皮下注射刺痛之名聲而視為評估相對疼痛/刺痛的「陽性對照」緩衝液。
研究結果證明:(a)皮下注射陽性對照緩衝液(F)導致注射部位之可量測短暫局部疼痛(刺痛)(平均VAS計分=56.9 mm(SD=±30.64),中值VAS計分=59.5 mm);(b)皮下注射其他緩衝液(A-E)導致顯著較小之報導刺痛(平均VAS計分在12.1 mm至28.4 mm之範圍內,中值VAS計分為4.5 mm至15.0 mm,p<0.0001);(c)基於平均VAS計分,由緩衝液引起之報導刺痛之順序(最小至最壞)為B<A<D<E<C<F;(d)基於中值VAS計分,由緩衝液引起之報導刺痛之順序(最小至最壞)為B<A<D<C<E<F;(e)在投與所有注射液之後,參與者根據由最小至最大疼痛感知之刺痛對緩衝液分級(1-6)。中值參與者刺痛分級為緩衝液A=B=D<緩衝液C=E<緩衝液F;(f)逐對比較VAS計分顯示由比較緩衝液A及緩衝液B及D誘發之刺痛難以區分(p分別=0.47及0.07),然而,由緩衝液B誘發之刺痛小於緩衝液D誘發之刺痛(p=0.01),且含有30 mM麩胺酸鹽之緩衝液(緩衝液C及E)導致之刺痛比含有10 mM麩胺酸鹽之緩衝液(緩衝液B,p0.0005)稍大。逐對比較提供於下表5.0中。
此資料說明以下出乎意料之結果:10 mM以麩胺酸鹽為主之調配物在皮下注射之後不誘發人類不可接受程度之刺痛。
表5.0 疼痛計分之逐對媒劑比較之概述
實例6AM-14 2期牛皮癬研究
進行評估AM-14在患有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之個體中之安全性、耐受性及功效之2期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多劑量研究以確立AM-14相較於安慰劑之劑量-反應功效概況,該功效概況如藉由第12週牛皮癬面積及嚴重性指數(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計分距基線之改良百分比所測得;且鑑別未來試驗之適當劑量療法。關於其他資訊,參見ClinicalTrials.gov標識第NCT00975637號。
包括準則:
- 個體已患有穩定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至少6個月
- 個體已接受至少一種先前光療法或全身性牛皮癬療法或在研究者看來已為接受光療法或全身性牛皮癬療法之候選者
- 個體在篩檢時及在基線狀態下已涉及BSA10%及PASI12。
排除準則:
- 個體診斷有紅皮症型牛皮癬、膿皰型牛皮癬、藥物誘發性或藥物惡化性牛皮癬
- 在篩檢就診時具有將干擾評估IP對牛皮癬之影響的皮膚病狀跡象(例如濕疹、點狀牛皮癬)
- 個體患有任何活動性CTCAE 2級或2級以上感染
- 個體患有如研究方案中定義之顯著併發醫學病狀或實驗室異常
- 個體在首次給藥之14天內已使用以下療法:UVB療法或除I類或II類局部類固醇以外之局部牛皮癬療法
- 個體在首次給藥之28天內已使用以下療法:I類或II類局部類固醇、UVA療法(使用或不使用補骨脂素)、或全身性牛皮癬療法
- 個體在首次給藥之3個月內已使用以下療法:阿達木單抗(adalimumab)、阿法賽特(alefacept)、依那西普(etanercept)、英利昔單抗(infliximab)、賽妥珠單抗(certolizumab)或活毒疫苗
- 個體在首次給藥之6個月內已使用抗IL12/IL23抑制劑
- 個體先前已使用抗IL17生物療法、伊法珠單抗(efalizumab)或利妥昔單抗(rituximab)
研究評估AM-14相較於安慰劑之功效,如藉由第12週PASI計分改良百分比所測得。在簽署知情同意書表格、完成所有篩檢評估且滿足所有合格準則之後,約175個個體以1:1:1:1:1比率隨機分組且在第1天及第1、2、4、6、8及10週接受AM-14及/或安慰劑。個體隨機分組以接受以下劑量之AM-14:在第1天及第1、2、4、6、8及10週接受70、140或210 mg;或在第1天及第4及8週接受10或280 mg。對於約50個個體,在額外時間點收集額外樣品以用於作為次研究之PK分析。對於主要研究中之約175個個體,進行稀疏取樣之PK評估。對隨機化分層以保證PK次研究中之治療平衡且根據身體質量指數(在35以上及以下)進行分層。在第1天(病變及非病變各1個)、第2週(僅病變)及第12週(僅病變)在一子組之參與場所自約32個個體收集皮膚樣品。收集所有個體之血清、血漿及血液RNA。
AM-14以無菌不含防腐劑之液體形式提供,含有70 mg/mL AM-14調配於10 mM乙酸鈉、9%蔗糖、0.004% w/v聚山梨醇酯20(pH 5.2)中。調配物以於含有1 mL可交付體積(僅單次使用)之玻璃小瓶中之冷凍液體形式供應。安慰劑臨床供應物以冷凍無菌不含蛋白質溶液形式提供於玻璃小瓶中。小瓶為單次使用小瓶,每小瓶含有約1 mL媒劑溶液。對照組在第1天及第1、2、4、6、8及10週(每2週一次+第1週)接受安慰劑。其他個體需要時接受一或多次安慰劑注射以維持研究之盲性。
由盲評估員進行PASI評估。盲評估員為已證明經由Amgen提供之標準PASI訓練材料訓練的健康照護專業人員。為了維持盲性,除涉及PASI、sPGA及BSA之評估以外,評估員不與個體具有任何其他互動。評估員不論述個體之臨床狀況或可接觸個體之醫學記錄或CRF,包括先前評估資料。在整個研究期間由同一評估員進行PASI評估。
第12週之PASI 75、90及100反應提供於下表6.0中。此研究顯示AM-14在上述給藥療法下,在70至約300 mg之範圍內之劑量下,且詳言之在70、140、210及280 mg之劑量下有效治療牛皮癬(特定言之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此等資料顯示AM-14在所有測試劑量(70、140、210及280)下皆展示超越安慰劑之功效。
表6.0 第12週之PASI 75、90、100反應
N1=經隨機分組且在設算%=n/N1*100之後在第12週具有有效量測值之參與者數目
P值用於各AM-14劑量組與安慰劑之間之比較且為不進行多重調整(multiplicity adjustment)之標稱值
P值係基於根據BMI(身體質量指數)組(35,>35)分層且對基線PASI組(中值(17.45),>中值(17.49))調整的柯克蘭-曼特爾-亨塞爾試驗法(Cochran-Mantel-Haenszel Test)NRI(非反應者設算)用於設算遺漏資料
<110> 美商安美基公司
<120> 抗體調配物及治療療法
<130> A-1544-  -NP
<140> 100101536
<141> 2011/01/14
<150> 61/295,387
<151> 2010-01-15
<150> 61/422,059
<151> 2010-12-10
<160> 12
<170> 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442
<212> PRT
<213> 智人
<400> 1
<210> 2
<211> 214
<212> PRT
<213> 智人
<400> 2
<210> 3
<211> 116
<212> PRT
<213> 智人
<400> 3
<210> 4
<211> 107
<212> PRT
<213> 智人
<400> 4
<210> 5
<211> 5
<212> PRT
<213> 智人
<400> 5
<210> 6
<211> 17
<212> PRT
<213> 智人
<400> 6
<210> 7
<211> 16
<212> PRT
<213> 智人
<400> 7
<210> 8
<211> 7
<212> PRT
<213> 智人
<400> 8
<210> 9
<211> 11
<212> PRT
<213> 智人
<400> 9
<210> 10
<211> 7
<212> PRT
<213> 智人
<400> 10
<210> 11
<211> 9
<212> PRT
<213> 智人
<400> 11
<210> 12
<211> 441
<212> PRT
<213> 智人
<400> 12
圖1:描述各種AM-14調配物之黏度與剪切速率之間關係的圖。在含有保持恆定約180 mg/ml之AM-14的10 mM麩胺酸鹽(pH 4.5)緩衝液中評估各種賦形劑;
圖2:說明各種AM-14調配物之黏度與剪切速率之間關係的圖。在含有保持恆定約180 mg/ml之AM-14的10 mM麩胺酸鹽(pH 5.5)緩衝液中評估各種賦形劑;
圖3:描述不同蛋白質濃度下AM-14之黏度的圖;
圖4:展示200 mg/ml AM-14調配物之黏度隨pH值變化而變化之關係的圖;
圖5:展示接受介於21與700 mg之間之AM-14劑量之健康志願者中IL-17受體佔有率平均百分比隨時間變化的圖;
圖6:展示接受140、210及700 mg之AM-14劑量之牛皮癬患者中IL-17受體佔有率平均百分比隨時間變化的圖;
圖7:展示接受介於50與210 mg之間之AM-14劑量之類風濕性關節炎中IL-17受體佔有率平均百分比隨時間變化的圖;
圖8:展示藉由全血刺激檢定測得之pEC50位移與藉由藥物動力學檢定測得之循環AM-14濃度之間之單調遞增關係的圖。M-14濃度位於x軸上且pEC50位移位於y軸上;
圖9:基於單一劑量研究之模型化預測之平均AM-14藥物動力學概況的圖解描述;
圖10:用於一些分析形式中之PK-PD模型之示意圖。射器指示指示給藥部位:向儲槽推注(SC);向中心隔室輸注(IV);或起始安慰劑效應。發炎(如藉由PASI計分測得)由具有內源性合成速率(ksyn)及降解速率(kdeg)的發炎隔室表示。效應隔室中之藥物濃度起減小ksyn且藉此減少發炎的作用。安慰劑效應經模型化為具有其自身動力學之假想隔室。安慰劑效應起增加kdeg且藉此減小發炎之作用;
圖11:單一劑量投與AM-14或安慰劑之後平均模型預測PASI(呈基線百分比形式)相較於平均(SD)觀測PASI資料(呈根據群組之基線百分比形式)隨時間的描述;
圖12:多劑量情形(包括安慰劑)之預測平均PASI反應時程之圖解描述;
圖13:各自在第0、1、2、4、6、8及10週SC投與之各種劑量之AM-14之預測第12週PASI改良中值百分比(劑量-反應曲線)的圖解描述,其中90%信賴區間用陰影表示。
圖14:描述相較於安慰劑(空圓圈),接受AM-14(填充物)之個體表皮厚度隨時間變化之圖。較於安慰劑,投與AM-14導致牛皮癬個體表皮厚度顯著降低;
圖15:描述相較於安慰劑(空圓圈),接受AM-14(填充物)之個體中角蛋白-16(KRT16)隨時間變化之圖。較於安慰劑,投與AM-14導致牛皮癬個體中KRT16 mRNA顯著降低:及
圖16:描述相較於安慰劑(空圓圈),接受AM-14(填充物)之個體中Ki67計數隨時間變化之圖。較於安慰劑,AM-14導致牛皮癬個體中Ki67計數顯著降低。
(無元件符號說明)

Claims (12)

  1. 一種醫藥調配物,其包含麩胺酸緩衝液之水溶液及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之抗體,其中該抗體或其片段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且其中該醫藥調配物包含約140mg/ml之該抗體,其與10mM±0.2mM之麩胺酸、3±0.2%(w/v)L-脯胺酸及0.01±0.002%(w/v)聚山梨醇酯20在4.8±0.2之pH值下調配。
  2. 如請求項1之醫藥調配物,其中該抗體或其片段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
  3. 如請求項1之醫藥調配物,其中該抗體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或者含有SEQ ID NO:12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
  4. 如請求項1之醫藥調配物,其進一步包含275至325osm之滲透壓體積莫耳濃度。
  5. 如請求項1之醫藥調配物,其進一步包含25℃下5至7cP之黏度。
  6. 一種醫藥容器,其包含貯器及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醫藥調配物,其中該貯器為小瓶、瓶、預填充注射器或預填充自動注射器針筒。
  7. 一種套組,其包含一或多個如請求項6之醫藥容器及關於其使用之說明書。
  8. 一種抗體之用途,其係用於製備治療有需要之人類患者牛皮癬的藥物,其中該藥物係以單一或分次70至1,000mg之劑量投與,其中該抗體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a)包含含有SEQ ID NO:5之重鏈CDR1、含有SEQ ID NO:7之重鏈CDR2、含有SEQ ID NO:8之重鏈CDR3、含有SEQ ID NO:9之輕鏈CDR1、含有SEQ ID NO:10之輕鏈CDR2、及含有SEQ ID NO:11之輕鏈CDR3之抗體,其中該抗體或其片段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b)包含含有SEQ ID NO:3之重鏈可變域序列及含有SEQ ID NO:4之輕鏈可變域序列的抗體,其中該抗體或其片段特異性結合人類IL-17受體A;及c)包含含有SEQ ID NO:1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或者含有SEQ ID NO:12之重鏈序列及含有SEQ ID NO:2之輕鏈序列的抗體;及其中該抗體包含於一醫藥調配物,其含約140mg/mL之該抗體,其與10±0.2mM麩胺酸、3±0.2%(w/v)L-脯胺酸、0.01±0.002%(w/v)聚山梨醇酯20在pH 4.8±0.2下一起調配。
  9. 如請求項8之用途,其中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第1週)、且接著在第1週投藥之後每2至4週向該患者單一或分次投與70至280mg劑量之該藥物。
  10. 如請求項9之用途,其中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第1週)、且接著每2週向體重小於或約等於100kg之患者單一或分次投與140mg劑量之該藥物,且其中在「0」時間點(首次投藥)、「0」時間點後1週(第1週)、且接著每2週向體重大於100kg之患者單一或分次投與280mg劑量之該藥物。
  11. 如請求項8至10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牛皮癬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a)斑塊狀牛皮癬;b)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c)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該等患者為全身性療法或光療法候選者;及d)慢性中度至重度斑塊狀牛皮癬且其中該等患者未能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包括環孢素、甲胺喋呤、及補骨脂素加紫外線-A光療法)起反應、對其他全身性療法具有禁忌或不耐受其他全身性療法。
  12. 如請求項8之用途,其中該醫藥調配物係皮下、皮內、肌肉內及/或靜脈內投與。
TW100101536A 2010-01-15 2011-01-14 抗體調配物及治療療法 TWI5542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9538710P 2010-01-15 2010-01-15
US42205910P 2010-12-10 2010-12-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9382A TW201129382A (en) 2011-09-01
TWI554282B true TWI554282B (zh) 2016-10-21

Family

ID=43858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1536A TWI554282B (zh) 2010-01-15 2011-01-14 抗體調配物及治療療法

Country Status (37)

Country Link
US (5) US8883151B2 (zh)
EP (3) EP3632466A1 (zh)
JP (2) JP5743234B2 (zh)
KR (1) KR101766936B1 (zh)
CN (1) CN102821787B (zh)
AR (1) AR079903A1 (zh)
AU (3) AU2011205402B2 (zh)
BR (1) BR112012017150B1 (zh)
CA (1) CA2787128C (zh)
CL (1) CL2012001966A1 (zh)
CO (1) CO6640206A2 (zh)
CR (1) CR20120419A (zh)
CY (2) CY1119852T1 (zh)
DK (2) DK2523688T3 (zh)
EA (2) EA201891433A3 (zh)
ES (2) ES2753216T3 (zh)
HR (1) HRP20171939T1 (zh)
HU (2) HUE046670T2 (zh)
IL (1) IL220602B (zh)
IN (1) IN2012DN06720A (zh)
LT (2) LT2523688T (zh)
MA (1) MA33989B1 (zh)
MX (1) MX349856B (zh)
MY (1) MY182680A (zh)
NO (1) NO2523688T3 (zh)
NZ (1) NZ601125A (zh)
PE (1) PE20121691A1 (zh)
PL (2) PL3295957T3 (zh)
PT (2) PT3295957T (zh)
RS (2) RS59743B1 (zh)
SG (2) SG182468A1 (zh)
SI (2) SI3295957T1 (zh)
TN (1) TN2012000335A1 (zh)
TW (1) TWI554282B (zh)
UA (1) UA112288C2 (zh)
WO (1) WO2011088120A1 (zh)
ZA (1) ZA2012051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67206B2 (en) 2006-10-02 2010-08-03 Amgen Inc. Neutralizing determinants of IL-17 Receptor A and antibodies that bind thereto
JO3244B1 (ar) 2009-10-26 2018-03-08 Amgen Inc بروتينات ربط مستضادات il – 23 البشرية
SG182468A1 (en) 2010-01-15 2012-08-30 Kirin Amgen Inc Antibody formulation and therapeutic regimens
DK2531218T3 (en) * 2010-02-04 2019-04-01 Csl Behring Ag immunoglobulin
RU2012149227A (ru) 2010-05-20 2014-06-27 Аблинкс Нв Биологические материалы, относящиеся к her3
EA201370076A1 (ru) * 2010-09-22 2013-08-30 Амген Инк. Иммуноглобулины-переносчики и их применение
US20140023655A1 (en) * 2011-04-07 2014-01-23 Glaxosmithkline Llc Formulations with reduced viscosity
UA117218C2 (uk) 2011-05-05 2018-07-10 Мерк Патент Гмбх Поліпептид, спрямований проти il-17a, il-17f та/або il17-a/f
JOP20200043A1 (ar) * 2011-05-10 2017-06-16 Amgen Inc طرق معالجة أو منع الاضطرابات المختصة بالكوليسترول
WO2013016220A1 (en) * 2011-07-22 2013-01-31 Amgen Inc. Il-17 receptor a is required for il-17c biology
CA2856866C (en) * 2011-11-23 2022-07-12 Amgen Inc. Administration of alpha4beta7 hetero-dimer-specific antibody
MX362191B (es) * 2012-03-07 2019-01-08 Lilly Co Eli Formulacion de anticuerpo il-17.
JP6681711B2 (ja) 2012-05-14 2020-04-15 ノヴォ ノルディスク アー/エス 安定化されたタンパク質溶液
WO2014149425A1 (en) 2013-03-15 2014-09-25 Amgen Inc. Methods for treating psoriasis using an anti-il-23 antibody
KR20150128859A (ko) 2013-03-15 2015-11-18 암젠 인크 항-il23 항체를 사용하여 크론병을 치료하는 방법
JP6596014B2 (ja) * 2014-03-31 2019-10-23 アムジェン ケー・エー,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爪および頭皮乾癬の治療方法
EP3143404B1 (en) 2014-05-16 2018-08-29 Amgen Inc. Assay for detecting th1 and th2 cell populations
AU2015307868B2 (en) * 2014-08-26 2020-08-27 Amgen K-A, Inc. Method for treating psoriasis patient which received anti-TNF-alpha antibody therapy
US10620177B2 (en) * 2014-09-10 2020-04-14 Nof Corporation Protein adsorption inhibitor and method for inhibiting protein adsorption
KR20180063127A (ko) 2015-09-17 2018-06-11 암젠 인크 Il23 경로 바이오마커를 사용한, il23-길항제에 대한 임상 반응의 예측
CA3002761A1 (en) 2015-11-04 2017-05-11 Astrazeneca Ab Dipeptidyl peptidase-4 and periostin as predictors of clinical response to eosinophil-targeted therapeutic agents in eosinophilic diseases
KR20180096633A (ko) 2015-12-22 2018-08-29 암젠 인크 Il23-길항제에 대한 임상적 반응의 예측인자로서의 ccl20
EP3446178A4 (en) 2016-04-19 2020-01-22 Sage Electrochromics, Inc. ELECTROCHROMIC DEVICE COMPRISING A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 LAYER AND AN OMNIBUS BAR AND ITS FORMING METHOD
GB201612043D0 (en) * 2016-07-11 2016-08-24 Crescendo Biologics Ltd Composition for treatment of disorders
CA2974531A1 (en) * 2017-07-26 2019-01-26 Michael Giroux Safety anchor and roof vent
GB201719447D0 (en) 2017-11-23 2018-01-10 Ucb Biopharma Sprl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SG11202100185VA (en) 2018-07-13 2021-02-25 Astrazeneca Collaboration Ventures Llc Treating ulcerative colitis with brazikumab
EP3927729A4 (en) 2019-02-18 2023-10-11 Eli Lilly and Company THERAPEUTIC ANTIBODY FORMULATION
WO2021050563A1 (en) * 2019-09-09 2021-03-18 The Rockefeller University Antibody treatment for lesional tissue of hidradenitis suppurativa
EP4028053A1 (en) 2019-09-11 2022-07-20 Bausch Health Ireland Limited Methods of treating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using il-17ra antibody
CN111840217B (zh) * 2020-06-19 2021-04-02 北京东方百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il-17ra单克隆抗体的注射制剂
KR20240021800A (ko) * 2021-05-12 2024-02-19 아납티스바이오, 아이엔씨. 항체 조성물
WO2023240071A1 (en) * 2022-06-06 2023-12-14 Fusion Pharmaceuticals Inc. Methods of dosing therapeutic agent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54603A2 (en) * 2006-10-02 2008-05-08 Amgen Inc. Il-17 receptor a antigen binding protei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0835A (en) 1911-06-19 1911-08-15 Stewart A Minnick Calipers.
US4946778A (en) 1987-09-21 1990-08-07 Genex Corporation Single polypeptide chain binding molecules
IL83878A (en) 1987-09-13 1995-07-31 Yeda Res & Dev Soluble protein corresponding to tnf inhibitory protein its preparation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it
IL98078A0 (en) 1991-05-07 1992-06-21 Yeda Res & Dev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an anticytokyne
US5204244A (en) 1987-10-27 1993-04-20 Oncogen Production of chimeric antibodies by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GB8807803D0 (en) 1988-03-31 1988-05-05 Glaxo Group Ltd Biochemical product
EP0362371A4 (en) 1988-04-15 1990-10-24 Protein Design Labs, Inc. Il-2 receptor-specific chimeric antibodies
IL94039A (en) 1989-08-06 2006-09-05 Yeda Res & Dev Antibodies to tbp - 1 and their use
US5530101A (en) 1988-12-28 1996-06-25 Protein Design Labs, Inc. Humanized immunoglobulins
US5116964A (en) 1989-02-23 1992-05-26 Genentech, Inc. Hybrid immunoglobulins
EP0393438B1 (de) 1989-04-21 2005-02-16 Amgen Inc. TNF-Rezeptor, TNF bindende Proteine und dafür kodierende DNAs
DE3922089A1 (de) 1989-05-09 1990-12-13 Basf Ag Neue proteine und ihre herstellung
ATE119942T1 (de) 1989-05-18 1995-04-15 Yeda Res & Dev Tumor-nekrosefaktor-bindungsprotein ii, seine reinigung und spezifische antikörper.
IL95031A (en) 1989-07-18 2007-03-08 Amgen Inc A method of producing a recombinant human necrotic factor absorber
US5703088A (en) 1989-08-21 1997-12-30 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 Inc. Topical application of spiperone or derivatives thereof for treatment of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immune responses
WO1991003553A1 (en) 1989-09-05 1991-03-21 Immunex Corporation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AND -β RECEPTORS
US5395760A (en) 1989-09-05 1995-03-07 Immunex Corporation DNA encoding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and -β receptors
EP1132471A3 (de) 1989-09-12 2001-11-28 F. Hoffmann-La Roche Ag TNF-bindende Proteine
JPH03127800A (ja) 1989-10-13 1991-05-30 Teijin Ltd 腫瘍壊死因子活性抑制物質
ATE128184T1 (de) 1989-12-13 1995-10-15 Yeda Res & Dev Expression des rekombinanten tumor-nekrosisfaktor-bindungsproteins i (tbp-i).
US6673986B1 (en) 1990-01-12 2004-01-06 Abgenix, Inc. Generation of xenogeneic antibodies
SG48759A1 (en) 1990-01-12 2002-07-23 Abgenix Inc Generation of xenogenic antibodies
US5136021A (en) 1990-02-27 1992-08-04 Health Research, Inc. TNF-inhibitory protein and a method of production
US6552170B1 (en) 1990-04-06 2003-04-22 Amgen Inc. PEGylation reagents and compounds formed therewith
US6458360B1 (en) 1990-04-25 2002-10-01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oluble complement regulatory molecules
GB2243569A (en) 1990-05-02 1991-11-06 Andrew Langdon Brush with timer
ES2120949T4 (es) 1990-06-28 2011-12-29 Sanofi-Aventis Deutschland Gmbh 50% Proteinas de fusión con porciones de inmunoglobulinas, su preparación y empleo.
WO1992001002A1 (fr) 1990-07-11 1992-01-23 Teijin Limited Inhibiteur de l'activite du facteur de la necrose tumorale et son procede de preparation
JP2864434B2 (ja) 1991-01-18 1999-03-03 サイナーゲン,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腫瘍壊死因子媒介疾患の治療方法
EP0575545B1 (en) 1991-03-15 2003-05-21 Amgen Inc. Pegylation of polypeptides
IL99120A0 (en) 1991-08-07 1992-07-15 Yeda Res & Dev Multimers of the soluble forms of tnf receptors,their preparation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them
CA2121473C (en) 1991-10-15 2001-05-01 Michael Mullarkey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treating allergic reactions
US5716805A (en) 1991-10-25 1998-02-10 Immunex Corporation Methods of preparing soluble, oligomeric proteins
AU3178993A (en) 1991-11-25 1993-06-28 Enzon, Inc. Multivalent antigen-binding proteins
EP0670730B1 (en) 1992-03-30 2003-06-04 Immunex Corporation Fusion protein comprising two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s
PT639079E (pt) 1992-04-30 2000-04-28 Amgen Inc Composicao para tratamento de doencas mediadas por interleuquina-1 e factor de necrose tumoral
JPH05312248A (ja) 1992-05-08 1993-11-22 Nissan Motor Co Ltd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AU670125B2 (en) 1992-09-15 1996-07-04 Immunex Corporation Method of treating tnf-dependent inflammation using tumor necrosis factor antagonists
ATE199392T1 (de) 1992-12-04 2001-03-15 Medical Res Council Multivalente und multispezifische bindungsproteine, deren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US6562333B1 (en) 1993-06-14 2003-05-13 Schering Corporation Purified mammalian CTLA-8 antigens and related reagents
US6680057B1 (en) 1995-03-23 2004-01-20 Immunex Corporation Methods of treating autoimmune disease by administering interleukin-17 receptor
US5869286A (en) 1995-03-23 1999-02-09 Immunex Corporation Receptor that binds IL-17
EP0839196B1 (en) 1995-07-19 2005-05-11 Genetics Institute, LLC Human ctla-8 and uses of ctla-8-related proteins
US6074849A (en) 1995-07-19 2000-06-13 Genetics Institute, Inc. Polynucleotides encoding human CTLA-8 related proteins
US6267958B1 (en) 1995-07-27 2001-07-31 Genentech, Inc. Protein formulation
TW555765B (en) 1996-07-09 2003-10-01 Amgen Inc Low molecular weight 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type-I and type-II proteins
US6406867B1 (en) 1996-08-16 2002-06-18 Human Genome Sciences, Inc. Antibody to human endokine alpha and methods of use
EP0959897B1 (en) 1996-11-27 2009-04-22 Immunex Corporation Method of regulating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ES2301183T3 (es) 1996-12-03 2008-06-16 Amgen Fremont Inc. Anticuerpo completamente humano que se une al receptor del egfr.
US6171586B1 (en) 1997-06-13 2001-01-09 Genentech, Inc. Antibody formulation
WO1999014240A1 (en) 1997-09-17 1999-03-25 Human Genome Sciences, Inc. Interleukin-17 receptor-like protein
US6482923B1 (en) 1997-09-17 2002-11-19 Human Genome Sciences, Inc. Interleukin 17-like receptor protein
CA2328496C (en) 1998-05-15 2016-01-05 Genentech, Inc. Il-17 homologous polypeptides and therapeutic uses thereof
JP2000247903A (ja) * 1999-03-01 2000-09-12 Chugai Pharmaceut Co Ltd 長期安定化製剤
US6833268B1 (en) 1999-06-10 2004-12-21 Abgenix, Inc. Transgenic animals for producing specific isotypes of human antibodies via non-cognate switch regions
IL149008A0 (en) 1999-10-04 2002-11-10 Chiron Corp Stabilized liquid polypeptide-containing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AR028256A1 (es) 2000-03-16 2003-04-30 Amgen Inc Moleculas similares a receptores il-17 y usos de las mismas
AR030554A1 (es) 2000-03-16 2003-08-27 Amgen Inc Moleculas similares a receptores il-17 y usos de las mismas
US20030180255A1 (en) 2000-08-24 2003-09-25 Genentech, Inc. IL-17 homologous polypeptides and therapeutic uses thereof
AU2002246746B2 (en) 2000-10-18 2007-05-31 Kirin-Amgen, Inc. Methods for treating rheumatoid arthritis using il-17 antagonists
ES2618832T3 (es) 2002-02-27 2017-06-22 Immunex Corporation Composición TNFR-FC estabilizada que comprende arginina
WO2004002519A1 (en) 2002-06-27 2004-01-08 Smithkline Beecham Corporation Methods of treating or preventing ibd with il-18
ATE328906T1 (de) 2002-06-28 2006-06-15 Domantis Ltd Dual-specifische liganden mit erhöhter halbwertszeit
DE10333317A1 (de) 2003-07-22 2005-02-17 Biotecon Therapeutics Gmbh Formulierung für Proteinarzneimittel ohne Zusatz von humanem Serumalbumin (HSA)
US20050070460A1 (en) 2003-08-05 2005-03-3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Infection prophylaxis using immune response modifier compounds
GB0321703D0 (en) * 2003-09-16 2003-10-15 Imerys Minerals Ltd Surface modified fillers for polymer resin compositions
JPWO2005063291A1 (ja) 2003-12-25 2007-07-19 麒麟麦酒株式会社 抗体を含有する安定な水性医薬製剤
IL159670A0 (en) 2003-12-31 2004-06-01 Yeda Res & Dev Use of il-18 binding protein in inflammations
JP2008501826A (ja) 2004-06-04 2008-01-24 デジグナー モレキュール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フリーラジカル硬化可能なポリエステル類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GB0425569D0 (en) 2004-11-19 2004-12-22 Celltech R&D Ltd Biological products
JP2008532493A (ja) 2005-02-14 2008-08-21 ワイス Il−17fとil−17rとの間の相互作用の特性解析
BRPI0611901A2 (pt) 2005-06-14 2012-08-28 Amgen, Inc composição, liofilizado, kit, e, processo para preparar uma composição
JP2009503105A (ja) 2005-08-03 2009-01-29 イミュノジェン・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免疫複合体製剤
CA2915270C (en) 2005-08-05 2017-07-11 Amgen Inc. Stable aqueous protein or antibody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s and their preparation
PT1933869E (pt) 2005-09-01 2009-12-24 Schering Corp Utilização de antagonistas de il-23 e il-para tratar a doença inflamatória ocular auto-imune
EP1931708A1 (en) 2005-10-18 2008-06-18 Zymogenetics, Inc. Il-17c antagonist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KR20110128957A (ko) 2005-11-01 2011-11-30 와이어쓰 엘엘씨 약물 재구성 또는 희석을 위한 염화나트륨 용액
JP5231810B2 (ja) 2005-12-28 2013-07-10 中外製薬株式会社 抗体含有安定化製剤
US20080071063A1 (en) * 2006-02-03 2008-03-20 Medimmune, Inc. Protein Formulations
UA99716C2 (ru) * 2006-10-02 2012-09-25 Кирин-Амген Инк. Антитело, которое специфично связывает человеческий il-17 рецептор а (il-17ra)
WO2008049070A2 (en) 2006-10-18 2008-04-24 Zymogenetics, Inc. Il-17c antagonist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WO2008079290A2 (en) 2006-12-21 2008-07-03 Amgen Inc Stable buffered formulations containing polypeptides
FR2910324B1 (fr) 2006-12-21 2009-03-06 Biomerieux Sa Nouveau medicament pour le traitement d'un cancer gastrique
GB0700523D0 (en) 2007-01-11 2007-02-21 Insense Ltd The Stabilisation Of Proteins
CA2679588A1 (en) 2007-03-26 2008-10-02 Zymogenetics, Inc. Soluble il-17ra/rc fusion proteins and related methods
AU2008266948B2 (en) 2007-06-13 2012-08-23 Kirin-Amgen, Inc. IL-17 heteromeric receptor complex
WO2009006301A2 (en) 2007-06-29 2009-01-08 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Protein stabilization
AU2008289225A1 (en) 2007-08-17 2009-02-26 Amgen Inc. Formulations of antibodies and Fc-fusion molecules using polycations
KR101240904B1 (ko) 2008-02-21 2013-03-11 키린-암젠 인코포레이티드 Il-17ra-il-17rb 길항제 및 그의 용도
TW201117824A (en) 2009-10-12 2011-06-01 Amgen Inc Use of IL-17 receptor a antigen binding proteins
SG182468A1 (en) 2010-01-15 2012-08-30 Kirin Amgen Inc Antibody formulation and therapeutic regimens
AU2011311482B2 (en) 2010-10-08 2014-05-29 Novartis Ag Methods of treating psoriasis using IL-17 antagonists
WO2012061129A1 (en) 2010-10-25 2012-05-10 Genentech, Inc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inflammation and psoriasis a
JP2014510152A (ja) * 2011-04-07 2014-04-24 グラクソスミスクライン・リミテッド・ライアビリティ・カンパニー 粘度が低減された処方物
US20140023655A1 (en) * 2011-04-07 2014-01-23 Glaxosmithkline Llc Formulations with reduced viscosity
WO2013016220A1 (en) 2011-07-22 2013-01-31 Amgen Inc. Il-17 receptor a is required for il-17c biology
JP6596014B2 (ja) 2014-03-31 2019-10-23 アムジェン ケー・エー,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爪および頭皮乾癬の治療方法
AU2015307868B2 (en) 2014-08-26 2020-08-27 Amgen K-A, Inc. Method for treating psoriasis patient which received anti-TNF-alpha antibody therapy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54603A2 (en) * 2006-10-02 2008-05-08 Amgen Inc. Il-17 receptor a antigen binding protei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K3295957T3 (da) 2019-10-14
EA031209B1 (ru) 2018-12-28
CL2012001966A1 (es) 2013-01-18
JP2015052017A (ja) 2015-03-19
UA112288C2 (uk) 2016-08-25
ES2652637T3 (es) 2018-02-05
SG182468A1 (en) 2012-08-30
RS56781B1 (sr) 2018-04-30
DK2523688T3 (en) 2017-12-04
PT2523688T (pt) 2018-01-05
US10808033B2 (en) 2020-10-20
MX349856B (es) 2017-08-16
LT3295957T (lt) 2020-01-27
AU2011205402A1 (en) 2012-07-12
TW201129382A (en) 2011-09-01
WO2011088120A8 (en) 2012-09-13
US20150017184A1 (en) 2015-01-15
AR079903A1 (es) 2012-02-29
US10072085B2 (en) 2018-09-11
AU2015202023A1 (en) 2015-05-14
EA201891433A3 (ru) 2019-02-28
EP2523688B1 (en) 2017-10-11
NO2523688T3 (zh) 2018-03-10
EP3632466A1 (en) 2020-04-08
CO6640206A2 (es) 2013-03-22
PL2523688T3 (pl) 2018-04-30
MA33989B1 (fr) 2013-02-01
LT2523688T (lt) 2018-03-12
IL220602B (en) 2019-03-31
TN2012000335A1 (en) 2013-12-12
NZ601125A (en) 2014-08-29
EP3295957B1 (en) 2019-08-07
US20180346583A1 (en) 2018-12-06
CN102821787B (zh) 2015-07-29
ES2753216T3 (es) 2020-04-07
CA2787128C (en) 2019-06-11
HUE046670T2 (hu) 2020-03-30
US11505612B2 (en) 2022-11-22
SI3295957T1 (sl) 2020-02-28
US20230192873A1 (en) 2023-06-22
KR20120118036A (ko) 2012-10-25
SG10201604093XA (en) 2016-07-28
BR112012017150A2 (pt) 2017-10-10
US20200399384A1 (en) 2020-12-24
CA2787128A1 (en) 2011-07-21
EP2523688A1 (en) 2012-11-21
CR20120419A (es) 2012-11-29
RS59743B1 (sr) 2020-02-28
JP2013517277A (ja) 2013-05-16
WO2011088120A1 (en) 2011-07-21
MX2012008213A (es) 2012-11-06
MY182680A (en) 2021-01-29
EA201891433A2 (ru) 2018-11-30
EA201290653A1 (ru) 2013-02-28
JP5743234B2 (ja) 2015-07-01
KR101766936B1 (ko) 2017-08-09
IN2012DN06720A (zh) 2015-10-23
CN102821787A (zh) 2012-12-12
SI2523688T1 (en) 2018-03-30
US20130022621A1 (en) 2013-01-24
PL3295957T3 (pl) 2020-03-31
WO2011088120A9 (en) 2012-08-09
AU2017216579A1 (en) 2017-09-07
HUE035618T2 (en) 2018-05-28
US8883151B2 (en) 2014-11-11
CY1119852T1 (el) 2018-06-27
AU2015202023B2 (en) 2017-05-18
PT3295957T (pt) 2019-11-12
ZA201205167B (en) 2013-03-27
PE20121691A1 (es) 2012-12-14
EA031209B9 (ru) 2021-11-19
HRP20171939T1 (hr) 2018-03-23
BR112012017150B1 (pt) 2022-03-03
AU2011205402B2 (en) 2015-02-05
CY1122466T1 (el) 2020-10-14
EP3295957A1 (en) 2018-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4282B (zh) 抗體調配物及治療療法
JP2018507202A (ja) モノクローナル抗体のための安定的な液体製剤
JP7486437B2 (ja)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を治療する組成物及び方法
US20130315913A1 (en) Anti-light antibody therapy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JP2020109108A (ja) 関節リウマチの治療における、又は、鎮痛剤としての使用のための抗体中和gm−csf
CN112512578A (zh) 结合cd123和cd3的双特异性抗体的给药
AU2013202140A1 (en) Antibody formulation and therapeutic regimens
EA040869B1 (ru) Фармацевтический состав для лечения воспалительных заболевани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