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8893B - 攝影用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攝影用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8893B
TWI548893B TW103139264A TW103139264A TWI548893B TW I548893 B TWI548893 B TW I548893B TW 103139264 A TW103139264 A TW 103139264A TW 103139264 A TW103139264 A TW 103139264A TW I548893 B TWI548893 B TW I54889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refractive power
photographic optical
distance
object s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92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17676A (zh
Inventor
廖凌嶢
黃歆璇
Original Assignee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TW1031392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48893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810664607.8A priority patent/CN108873251B/zh
Priority to CN201810662519.4A priority patent/CN108919461B/zh
Priority to CN201410749448.3A priority patent/CN105739059B/zh
Priority to US14/580,266 priority patent/US9606325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617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76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88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8893B/zh
Priority to US15/375,345 priority patent/US10101562B2/en
Priority to US16/124,397 priority patent/US10386613B2/en
Priority to US16/503,752 priority patent/US10551595B2/en
Priority to US16/716,733 priority patent/US10712541B2/en
Priority to US16/894,929 priority patent/US10871637B2/en
Priority to US17/093,738 priority patent/US11262556B2/en
Priority to US17/578,513 priority patent/US11614604B2/en
Priority to US18/169,252 priority patent/US11867886B2/en
Priority to US18/515,556 priority patent/US20240103252A1/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5Diaphrag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8Filters for use with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e.g. for separating visible light from infrared and/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ive components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25Optical element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Lens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Description

攝影用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攝影用光學鏡組及取像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應用在電子裝置上的小型化攝影用光學鏡組及取像裝置。
近年來,隨著具有攝影功能的電子產品的興起,光學系統的需求日漸提高。一般光學系統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CMOS Sensor)兩種,且隨著半導體製程技術的精進,使得感光元件的畫素尺寸縮小,光學系統逐漸往高畫素領域發展,因此對成像品質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傳統搭載於電子產品上的光學系統多採用三片式或四片式透鏡結構為主,但由於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與平板電腦(Tablet PC)等高規格電子裝置的盛行,帶動光學系統在畫素與成像品質上的迅速攀升,習知的光學系統將無法滿足更高階的攝影系統。
目前雖有進一步發展一般傳統五片式光學系統,但其透鏡的屈折力及面形的配置,不利於形成望遠(Telephoto)結構並提供第一透鏡(最靠近物側的透鏡)足夠的匯聚能力,此外,其透鏡焦距與透鏡間的間隔距離配置,不利於讓進入光學系統的光束具有足夠的空間整合光路並同時牽制第一透鏡的屈折力強度,導致遠景攝影效果不佳,亦不利於使物距較長的景象清晰地成像於成像面上。
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影用光學鏡組,其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有助於形成前正後負的望遠光學系統,且藉由第一透鏡物側表面為凸面,可強化第一透鏡的匯聚能力;再者,藉由控制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有利於進入攝影用光學鏡組的光束具有足夠的空間整合光路,且同時牽制第一透鏡的屈折力強度,而可提供較佳的遠景攝影效果;此外,藉由調整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焦距與最大像高,有助於控制攝影範圍,使物距較長的景象可清晰地成像於成像面上。
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影用光學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以及第五透鏡。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表面為凸面。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表面為凸面,其像側表面為凹面。第三透鏡具有屈折力。第四透鏡具有屈折力,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 力,其像側表面為凹面,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點。攝影用光學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總數為五片,且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彼此間無相對移動。攝影用光學鏡組更包含光圈。攝影用光學鏡組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焦距為f,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攝影用光學鏡組的最大像高為ImgH,光圈至第五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第一透鏡物側表面至第五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其滿足下列條件:0<f1/T34<4.0;2.00<f/ImgH;以及0.75<SD/TD<1.2。
依據本發明另提供一種取像裝置,包含前述的攝影用光學鏡組以及電子感光元件,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攝影用光學鏡組的成像面。
依據本發明再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前述的取像裝置。
依據本發明又提供一種攝影用光學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以及第五透鏡。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表面為凸面。第二透鏡具有屈折力,其像側表面為凹面。第三透鏡具有屈折力,其物側表面為凹面。第四透鏡具有屈折力,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第五透鏡具有屈折 力,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點。攝影用光學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總數為五片,且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彼此間無相對移動。攝影用光學鏡組更包含光圈。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焦距為f,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攝影用光學鏡組的最大像高為ImgH,光圈至第五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第一透鏡物側表面至第五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其滿足下列條件:0<f1/T34<4.0;2.00<f/ImgH;以及0.75<SD/TD<1.2。
依據本發明更提供一種攝影用光學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以及第五透鏡。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表面為凸面。第二透鏡具有屈折力,其像側表面為凹面。第三透鏡具有屈折力。第四透鏡具有屈折力,其像側表面為凸面,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點。攝影用光學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總數為五片,且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彼此間無相對移動。攝影用光學鏡組更包含光圈。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焦距為f, 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攝影用光學鏡組的最大像高為ImgH,光圈至第五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第一透鏡物側表面至第五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第五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9,第五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0,其滿足下列條件:0<f1/T34<4.0;2.00<f/ImgH;0.75<SD/TD<1.2;以及|R10/R9|<3。
依據本發明更提供一種攝影用光學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以及第五透鏡。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表面為凸面。第二透鏡具有屈折力,其像側表面為凹面。第三透鏡具有負屈折力。第四透鏡具有屈折力,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點。攝影用光學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總數為五片,且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彼此間無相對移動。攝影用光學鏡組更包含光圈。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焦距為f,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攝影用光學鏡組的最大像高為ImgH,光圈至第五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第一透鏡物側表面至第五透鏡像側 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第五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9,第五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0,其滿足下列條件:0<f1/T34<4.0;2.00<f/ImgH;0.75<SD/TD<1.2;以及|R10/R9|<3。
依據本發明更提供一種攝影用光學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以及第五透鏡。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表面為凸面。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第三透鏡具有屈折力,其物側表面為凹面。第四透鏡具有屈折力,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第五透鏡具有屈折力,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點。攝影用光學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總數為五片,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彼此間無相對移動,且第一透鏡至第五透鏡中任二相鄰的透鏡間於光軸上具有一間隔距離。攝影用光學鏡組更包含光圈。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光圈至第五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第一透鏡物側表面至第五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其滿足下列條件:0<f1/T34<2.85;以及0.75<SD/TD<1.2。
當f1/T34滿足上述條件時,可藉由控制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使進入攝影用光學鏡組的光束具有足夠的空間整合光路,且同時牽制第一透鏡的屈折力強度,而可提供較佳的遠景攝影效果。
當f/ImgH滿足上述條件時,有助於控制攝影範圍,使物距較長的景象可清晰地成像於成像面上。
當SD/TD滿足上述條件時,有利於攝影用光學鏡組在遠心特性與廣視場角特性中取得平衡。
當|R10/R9|滿足上述條件時,第五透鏡表面的曲率有利於修正攝影用光學鏡組的像散及歪曲,且同時可有效降低光線入射於電子感光元件的角度,提高其感光的敏感度,減少暗角產生的可能性。
10、20、30‧‧‧電子裝置
11、21、31‧‧‧取像裝置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光圈
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10‧‧‧第一透鏡
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1、1011‧‧‧物側表面
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2、1012‧‧‧像側表面
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0、1020‧‧‧第二透鏡
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1、1021‧‧‧物側表面
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2、1022‧‧‧像側表面
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0、1030‧‧‧第三透鏡
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1、1031‧‧‧物側表面
132、232、332、432、532、632、732、832、932、1032‧‧‧像側表面
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0、1040‧‧‧第四透鏡
141、241、341、441、541、641、741、841、941、1041‧‧‧物側表面
142、242、342、442、542、642、742、842、942、1042‧‧‧像側表面
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0、1050‧‧‧第五透鏡
151、251、351、451、551、651、751、851、951、1051‧‧‧物側表面
152、252、352、452、552、652、752、852、952、1052‧‧‧像側表面
160、260、360、460、560、660、760、860、960、106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
170、270、370、470、570、670、770、870、970、1070‧‧‧成像面
180、280、380、480、580、680、780、880、980、1080‧‧‧電子感光元件
f‧‧‧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焦距
Fno‧‧‧攝影用光學鏡組的光圈值
HFOV‧‧‧攝影用光學鏡組中最大視角的一半
V2‧‧‧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
V4‧‧‧第四透鏡的色散係數
R4‧‧‧第二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R8‧‧‧第四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R9‧‧‧第五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R10‧‧‧第五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f1‧‧‧第一透鏡的焦距
f2‧‧‧第二透鏡的焦距
f3‧‧‧第三透鏡的焦距
f4‧‧‧第四透鏡的焦距
f5‧‧‧第五透鏡的焦距
f12‧‧‧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的合成焦距
f345‧‧‧第三透鏡、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的合成焦距
T12‧‧‧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
T23‧‧‧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
T34‧‧‧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
T45‧‧‧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
EPD‧‧‧攝影用光學鏡組的入射瞳直徑
SD‧‧‧光圈至第五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TD‧‧‧第一透鏡物側表面至第五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ImgH‧‧‧攝影用光學鏡組的最大像高
TL‧‧‧第一透鏡物側表面至一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
第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2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一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第3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4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二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第5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 圖;第6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三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第7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8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四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第9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10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五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第1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12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六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第13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14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七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第15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16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八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第17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九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 圖;第18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九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第19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20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十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第2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示意圖;第22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二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示意圖;以及第23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三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本發明更提供一種攝影用光學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以及第五透鏡。攝影用光學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總數為五片,且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彼此間無相對移動,亦即攝影用光學鏡組為一定焦式的光學系統,其第一透鏡至第五透鏡中任二相鄰的透鏡間於光軸上皆具有固定的間隔距離。
前段所述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中,任二相鄰的透鏡間於 光軸上具有一間隔距離;也就是說,攝影用光學鏡組具有五片單一非黏合的透鏡。由於黏合透鏡的製程較非黏合透鏡複雜,特別在兩透鏡的黏合面需擁有高準度的曲面,以便達到兩透鏡黏合時的高密合度,且在黏合的過程中,也可能因偏位而造成密合度不佳,影響整體光學成像品質。因此,本發明攝影用光學鏡組中,任二相鄰的具有屈折力的透鏡間具有一間隔距離,可有效改善黏合透鏡所產生的問題。
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表面為凸面,其像側表面可為凸面。藉此,可強化第一透鏡的匯聚能力,有助於縮短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總長。
第二透鏡可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表面可為凸面,其像側表面可為凹面。藉此,可有效修正攝影用光學鏡組的像差以提升成像品質。
第三透鏡可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表面可為凹面,其像側表面可為凸面。藉此,可有效修正攝影用光學鏡組的像散以提升成像品質。此外,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可具有至少一反曲點。藉此,有助於修正離軸視場的像差。
第四透鏡可具有正屈折力,其像側表面可為凸面。藉此,可平衡攝影用光學鏡組正屈折力的分布,降低其敏感度。
第五透鏡可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表面可為凸面,其像側表面可為凹面。藉此,可有效加強修正攝影用光學 鏡組的像散以提升成像品質。第五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點,可修正離軸視場像差,以獲得優良的成像品質。
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其滿足下列條件:0<f1/T34<4.0。藉此,可藉由控制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使進入攝影用光學鏡組的光束具有足夠的空間整合光路,且同時牽制第一透鏡的屈折力強度,而可提供較佳的遠景攝影效果。較佳地,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f1/T34<3.30。更佳地,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f1/T34<2.85。
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焦距為f,攝影用光學鏡組的最大像高為ImgH,其可滿足下列條件:2.00<f/ImgH。藉此,有助於控制攝影範圍,使物距較長的景象可清晰地成像於成像面上。
攝影用光學鏡組更包含光圈,光圈至第五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第一透鏡物側表面至第五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其滿足下列條件:0.75<SD/TD<1.2。藉此,有利於攝影用光學鏡組在遠心特性與廣視場角特性中取得平衡。較佳地,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85<SD/TD<1.0。
第五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9,第五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0,其可滿足下列條件:|R10/R9|<3。藉此,第五透鏡表面的曲率有利於修正攝影用光學鏡組的像散及歪曲,且同時可有效降低光線入射於電子感光元 件的角度,提高其感光的敏感度,減少暗角產生的可能性。較佳地,其可滿足下列條件:|R10/R9|<0.9。
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23,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45,其中T34大於T12、T23及T45。藉此,可藉由控制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使進入攝影用光學鏡組的光束具有足夠的空間整合光路。
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第四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4,其可滿足下列條件:20<V2+V4<65。藉此,有助於攝影用光學鏡組色差的修正。
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焦距為f,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其可滿足下列條件:3.0<|f/f1|+|f/f2|。藉此,有助於強化攝影用光學鏡組的遠景攝影效果。
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的合成焦距為f12,第三透鏡、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的合成焦距為f345,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80<f12/f345<-0.40。藉此,有助於形成前正後負的望遠光學系統,使遠景攝影能夠清晰地成像。
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23,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45,其可滿足下列條 件:0<T12<T45<T23<T34。藉此,可藉由控制間隔距離,使進入攝影用光學鏡組的光束具有足夠的空間整合光路,進一步更有助於透鏡的組裝。
攝影用光學鏡組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可滿足下列條件:HFOV<25度。藉此,可有效控制攝影範圍以發揮遠景攝影效果。
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焦距為f,攝影用光學鏡組的入射瞳直徑為EPD,其可滿足下列條件:2.4<f/EPD<3.5。藉此,有效控制攝影用光學鏡組的光圈大小,兼顧提升入光量與遠景攝影的效果。
第二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4,第四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8,第五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9,第五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0,其可滿足下列條件:|R4|<|R8|;|R4|<|R9|;以及|R4|<|R10|。藉此,有助於修正攝影用光學鏡組的像差,以提供優良的成像品質。
第五透鏡的屈折力強度可由中心至周邊漸弱(屈折力的強與弱為屈折力的淨數值大小的相對比較結果,強屈折力表示淨數值較大,弱屈折力表示淨數值較小)。藉此,可使離軸視場的光線經過透鏡後的折射變化較為緩和,有助於減低像差的產生,提升周邊的成像品質。
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焦距為f,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第五透鏡的焦距為f5,其可滿足下列條件:|f/f1|>|f/f2|>|f/f5|>|f/f3|;以及|f/f1|>|f/f2|>|f/f5|> |f/f4|。藉此,可強化第一透鏡的匯聚能力,有助於縮短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總長,並兼顧遠景攝影的良好成像效果。
第一透鏡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攝影用光學鏡組的最大像高為ImgH,其可滿足下列條件:2.0<TL/ImgH<3.0。藉此,可維持攝影用光學鏡組小型化,以搭載於輕薄的電子產品上。
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的屈折力中,第一透鏡的屈折力可為最強(屈折力的強與弱為屈折力的淨數值的大小相對比較結果,強屈折力表示淨數值較大,弱屈折力表示淨數值較小)。藉此,可強化第一透鏡的匯聚能力,有助於縮短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總長。
本發明提供的攝影用光學鏡組中,透鏡的材質可為塑膠或玻璃。當透鏡的材質為塑膠,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另當透鏡的材質為玻璃,則可以增加攝影用光學鏡組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此外,攝影用光學鏡組中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可為非球面(ASP),非球面可以容易製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狀,獲得較多的控制變數,用以消減像差,進而縮減透鏡使用的數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發明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總長度。
再者,本發明提供的攝影用光學鏡組中,就以具有屈折力的透鏡而言,若透鏡表面係為凸面且未界定該凸面位置時,則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若透鏡表面係為凹面且未界定該凹面位置時,則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若透鏡之屈折力或焦距未界定其區域位 置時,則表示該透鏡之屈折力或焦距為透鏡於近光軸處之屈折力或焦距。
本發明提供的攝影用光學鏡組中,該攝影用光學鏡組之成像面(Image Surface),依其對應的電子感光元件之不同,可為一平面或有任一曲率之曲面,特別是指凹面朝往物側方向之曲面。
另外,本發明攝影用光學鏡組中,依需求可設置至少一光闌,以減少雜散光,有助於提昇影像品質。
本發明的攝影用光學鏡組中,光圈配置可為前置光圈或中置光圈,其中前置光圈意即光圈設置於被攝物與第一透鏡間,中置光圈則表示光圈設置於第一透鏡與成像面間。若光圈為前置光圈,可使攝影用光學鏡組的出射瞳(Exit Pupil)與成像面產生較長的距離,使其具有遠心(Telecentric)效果,並可增加電子感光元件的CCD或CMOS接收影像的效率;若為中置光圈,係有助於擴大系統的視場角,使攝影用光學鏡組具有廣角鏡頭的優勢。
本發明的攝影用光學鏡組更可視需求應用於移動對焦的光學系統中,並兼具優良像差修正與良好成像品質的特色。本發明亦可多方面應用於三維(3D)影像擷取、數位相機、行動產品、數位平板、智慧型電視、網路監控設備、體感遊戲機、行車紀錄器、倒車顯影裝置與可穿戴式產品等電子裝置中。
本發明提供一種取像裝置,包含前述的攝影用光學鏡組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攝影用 光學鏡組的成像面。藉由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有助於形成前正後負的望遠光學系統,第一透鏡物側表面為凸面,可強化第一透鏡的匯聚能力,再者,藉由控制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有利於進入攝影用光學鏡組的光束具有足夠的空間整合光路,且同時牽制第一透鏡的屈折力強度,而可提供較佳的遠景攝影效果,此外,藉由調整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焦距與最大像高,有助於控制攝影範圍,使物距較長的景象可清晰地成像於成像面上。較佳地,取像裝置可進一步包含鏡筒(Barrel Member)、支持裝置(Holder Member)或其組合。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前述的取像裝置。藉此,在發揮小型化的優勢的同時,可提供較佳的遠景攝影效果,使物距較長的景象可清晰地成像於成像面上。較佳地,電子裝置可進一步包含控制單元(Control Unit)、顯示單元(Display)、儲存單元(Storage Unit)、暫儲存單元(RAM)或其組合。
根據上述實施方式,以下提出具體實施例並配合圖式予以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例>
請參照第1圖及第2圖,其中第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2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一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由第1圖可知,第一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攝影用光學鏡組(未另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180。攝影用光學鏡組由物側至像側 依序包含光圈100、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第五透鏡15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60以及成像面170,而電子感光元件180設置於攝影用光學鏡組的成像面170,其中攝影用光學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總數為五片(110-150),且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與第五透鏡150彼此間無相對移動。此外,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與第五透鏡150中,任二相鄰的透鏡間於光軸上具有一間隔距離。
第一透鏡1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1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11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二透鏡1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2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12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三透鏡13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31為凹面,其像側表面13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三透鏡物側表面131及像側表面13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四透鏡14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4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14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五透鏡15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5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15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 面。另外,第五透鏡物側表面151及像側表面15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且第五透鏡150的屈折力強度由中心至周邊漸弱。
另外,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與第五透鏡150的屈折力中,以第一透鏡110的屈折力為最強。
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6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第五透鏡150及成像面170間,且不影響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焦距。
上述各透鏡的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下: ;其中:X:非球面上距離光軸為Y的點,其與相切於非球面光軸上交點切面的相對距離;Y:非球面曲線上的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R:曲率半徑;k:錐面係數;以及Ai:第i階非球面係數。
第一實施例的攝影用光學鏡組中,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焦距為f,攝影用光學鏡組的光圈值(f-number)為Fno,攝影用光學鏡組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數值如下:f=5.21mm;Fno=2.84;以及HFOV=23.5度。
第一實施例的攝影用光學鏡組中,第二透鏡120的 色散係數為V2,第四透鏡140的色散係數為V4,其滿足下列條件:V2+V4=47.00。
第一實施例的攝影用光學鏡組中,第五透鏡物側表面151的曲率半徑為R9,第五透鏡像側表面152的曲率半徑為R10,其滿足下列條件:|R10/R9|=0.48。
第一實施例的攝影用光學鏡組中,第一透鏡110的焦距為f1,第三透鏡130與第四透鏡14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其滿足下列條件:f1/T34=2.42。
第一實施例的攝影用光學鏡組中,第一透鏡110與第二透鏡120的合成焦距為f12,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與第五透鏡150的合成焦距為f345,其滿足下列條件:f12/f345=-0.62。
第一實施例的攝影用光學鏡組中,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焦距為f,攝影用光學鏡組的入射瞳直徑為EPD,其滿足下列條件:f/EPD=2.84。
第一實施例的攝影用光學鏡組中,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焦距為f,第一透鏡110的焦距為f1,第二透鏡120的焦距為f2,其滿足下列條件:|f/f1|+|f/f2|=3.39。
第一實施例的攝影用光學鏡組中,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焦距為f,第一透鏡110的焦距為f1,第二透鏡120的焦距為f2,第三透鏡130的焦距為f3,第四透鏡140的焦距為f4,第五透鏡150的焦距為f5,其滿足下列條件:|f/f1|=2.15;|f/f2|=1.25;|f/f3|=0.31;|f/f4|=0.24;以及|f/f5|=0.64。亦即其滿足下列條件:|f/f1|>|f/f2|>|f/f5|>|f/f3|; 以及|f/f1|>|f/f2|>|f/f5|>|f/f4|。
第一實施例的攝影用光學鏡組中,光圈100至第五透鏡像側表面152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第一透鏡物側表面111至第五透鏡像側表面152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其滿足下列條件:SD/TD=0.93。
第一實施例的攝影用光學鏡組中,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焦距為f,攝影用光學鏡組的最大像高為ImgH(即電子感光元件180有效感測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其滿足下列條件:f/ImgH=2.28。
第一實施例的攝影用光學鏡組中,第一透鏡物側表面111至成像面17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攝影用光學鏡組的最大像高為ImgH,其滿足下列條件:TL/ImgH=2.32。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一以及表二。
表一為第1圖第一實施例詳細的結構數據,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且表面0-14依序表示由物側至像側的表面。表二為第一實施例中的非球面數據,其中,k表非球面曲線方程式中的錐面係數,A4-A14則表示各表面第4-14階非球面係數。此外,以下各實施例表格乃對應各實施例的示意圖與像差曲線圖,表格中數據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的表一及表二的定義相同,在此不加贅述。
另外,由上列表一可知,第一實施例中,第一透鏡 110與第二透鏡12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第二透鏡120與第三透鏡13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23,第三透鏡130與第四透鏡14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第四透鏡140與第五透鏡15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45,其中T34大於T12、T23及T45,且滿足下列條件:0<T12<T45<T23<T34。
再者,由上列表一可知,第一實施例中,第二透鏡像側表面122的曲率半徑為R4,第四透鏡像側表面142的曲率半徑為R8,第五透鏡物側表面151的曲率半徑為R9,第五透鏡像側表面152的曲率半徑為R10,其滿足下列條件:|R4|<|R8|;|R4|<|R9|;以及|R4|<|R10|。
<第二實施例>
請參照第3圖及第4圖,其中第3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4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二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由第3圖可知,第二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攝影用光學鏡組(未另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280。攝影用光學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圈200、第一透鏡210、第二透鏡220、第三透鏡230、第四透鏡240、第五透鏡25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260以及成像面270,而電子感光元件280設置於攝影用光學鏡組的成像面270,其中攝影用光學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總數為五片(210-250),且第一透鏡210、第二透鏡220、第三透鏡230、第四透鏡240與第五透鏡250彼此間無相對移動。此外,第一透鏡210、第二透鏡220、第三透 鏡230、第四透鏡240與第五透鏡250中任二相鄰的透鏡間於光軸上具有一間隔距離。
第一透鏡2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21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21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二透鏡2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22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22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三透鏡23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231為凹面,其像側表面23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三透鏡物側表面231及像側表面23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四透鏡24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241為凹面,其像側表面24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五透鏡25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25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25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五透鏡物側表面251及像側表面25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且第五透鏡250的屈折力強度由中心至周邊漸弱。
另外,第一透鏡210、第二透鏡220、第三透鏡230、第四透鏡240與第五透鏡250的屈折力中,以第一透鏡210的屈折力為最強。
紅外線濾除濾光片26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第五 透鏡250及成像面270間,且不影響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三以及表四。
第二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三及表四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其中,|f/f1|>|f/f2|>|f/f5|>|f/f3|;以及|f/f1|>|f/f2|>|f/f5|>|f/f4|。
另外,由上列表三可知,第二實施例中,第一透鏡210與第二透鏡22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第二透鏡220與第三透鏡23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23,第三透鏡230與第四透鏡24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第四透鏡240與第五透鏡25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45,其中T34大於T12、T23及T45,且滿足下列條件:0<T12<T45<T23 <T34。
再者,由上列表三可知,第二實施例中,第二透鏡像側表面222的曲率半徑為R4,第四透鏡像側表面242的曲率半徑為R8,第五透鏡物側表面251的曲率半徑為R9,第五透鏡像側表面252的曲率半徑為R10,其滿足下列條件:|R4|<|R8|;|R4|<|R9|;以及|R4|<|R10|。
<第三實施例>
請參照第5圖及第6圖,其中第5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6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三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由第5圖可知,第三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攝影用光學鏡組(未另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380。攝影用光學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310、光圈300、第二透鏡320、第三透鏡330、第四透鏡340、第五透鏡35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360以及成像面370,而電子感光元件380設置於攝影用光學鏡組的成像面370,其中攝影用光學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總數為五片(310-350),且第一透鏡310、第二透鏡320、第三透鏡330、第四透鏡340與第五透鏡350彼此間無相對移動。此外,第一透鏡310、第二透鏡320、第三透鏡330、第四透鏡340與第五透鏡350中任二相鄰的透鏡間於光軸上具有一間隔距離。
第一透鏡3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31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31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二透鏡3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32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32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三透鏡33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331為凹面,其像側表面33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三透鏡物側表面331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四透鏡34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341為凹面,其像側表面34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五透鏡35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35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35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五透鏡物側表面351及像側表面35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且第五透鏡350的屈折力強度由中心至周邊漸弱。
另外,第一透鏡310、第二透鏡320、第三透鏡330、第四透鏡340與第五透鏡350的屈折力中,以第一透鏡310的屈折力為最強。
紅外線濾除濾光片36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第五透鏡350及成像面370間,且不影響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五以及表六。
第三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 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五及表六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其中,|f/f1|>|f/f2|>|f/f5|>|f/f3|;以及|f/f1|>|f/f2|>|f/f5|>|f/f4|。
另外,由上列表五可知,第三實施例中,第一透鏡310與第二透鏡32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第二透鏡320與第三透鏡33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23,第三透鏡330與第四透鏡34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第四透鏡340與第五透鏡35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45,其中T34大於T12、T23及T45。
再者,由上列表五可知,第三實施例中,第二透鏡像側表面322的曲率半徑為R4,第四透鏡像側表面342的曲率半徑為R8,第五透鏡物側表面351的曲率半徑為R9,第五透鏡像側表面352的曲率半徑為R10,其滿足下列條件:|R4|<|R8|;|R4|<|R9|;以及|R4|<|R10|。
<第四實施例>
請參照第7圖及第8圖,其中第7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8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四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由第7圖可知,第四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攝影用光學鏡組(未另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480。攝影用光學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圈400、第一透鏡410、第二透鏡420、第三透鏡430、第四透鏡440、第五透鏡45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460以及成像面470,而電子感光元件480設置於攝影用光學鏡組的成像面470,其中攝影用光學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總數為五片(410-450),且第一透鏡410、第二透鏡420、第三透鏡430、第四透鏡440與第五透鏡450彼此間無相對移動。此外,第一透鏡410、第二透鏡420、第三透鏡430、第四透鏡440與第五透鏡450中任二相鄰的透鏡間於光軸上具有一間隔距離。
第一透鏡4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41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41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二透鏡4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421為凹面,其像側表面42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三透鏡43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431為凹面,其像側表面43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三透鏡物側表面431及像側表面43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四透鏡44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44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44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五透鏡45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45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45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五透鏡物側表面451及像側表面45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且第五透鏡450的屈折力強度由中心至周邊漸弱。
另外,第一透鏡410、第二透鏡420、第三透鏡430、第四透鏡440與第五透鏡450的屈折力中,以第一透鏡410的屈折力為最強。
紅外線濾除濾光片46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第五透鏡450及成像面470間,且不影響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七以及表八。
第四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七及表八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其中,|f/f1|>|f/f2|>|f/f5|>|f/f3|;以及|f/f1|>|f/f2|>|f/f5|>|f/f4|。
另外,由上列表七可知,第四實施例中,第一透鏡410與第二透鏡42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第二透鏡420與第三透鏡43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23,第三透鏡430與第四透鏡44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第四透鏡440與第五透鏡45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45,其中T34大於T12、T23及T45,且滿足下列條件:0<T12<T45<T23<T34。
<第五實施例>
請參照第9圖及第10圖,其中第9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10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五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由第9圖可知,第五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攝影用光學鏡組(未另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580。攝影用光學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圈500、第一透鏡510、第二透鏡520、第三透鏡530、第四透鏡540、第五透鏡55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560以及成像面570,而電子感光元件580設置於攝影用光學鏡組的成像面570,其中攝影用光學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總數為五片(510-550),且第一透鏡510、第二透鏡 520、第三透鏡530、第四透鏡540與第五透鏡550彼此間無相對移動。此外,第一透鏡510、第二透鏡520、第三透鏡530、第四透鏡540與第五透鏡550中任二相鄰的透鏡間於光軸上具有一間隔距離。
第一透鏡5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51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51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二透鏡5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521為凹面,其像側表面52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三透鏡53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531為凹面,其像側表面53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三透鏡物側表面531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四透鏡54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54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54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五透鏡55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55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55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五透鏡物側表面551及像側表面55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且第五透鏡550的屈折力強度由中心至周邊漸弱。
另外,第一透鏡510、第二透鏡520、第三透鏡530、第四透鏡540與第五透鏡550的屈折力中,以第一透鏡510的屈折力為最強。
紅外線濾除濾光片56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第五透鏡550及成像面570間,且不影響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九以及表十。
第五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九及表十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其中,|f/f1|>|f/f2|>|f/f5|>|f/f3|;以及|f/f1|>|f/f2|>|f/f5|>|f/f4|。
另外,由上列表九可知,第五實施例中,第一透鏡510與第二透鏡52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第二透鏡520與第三透鏡53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23,第三透鏡530與第四透鏡54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第四透鏡 540與第五透鏡55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45,其中T34大於T12、T23及T45,且滿足下列條件:0<T12<T45<T23<T34。
<第六實施例>
請參照第11圖及第12圖,其中第1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12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六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由第11圖可知,第六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攝影用光學鏡組(未另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680。攝影用光學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圈600、第一透鏡610、第二透鏡620、第三透鏡630、第四透鏡640、第五透鏡65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660以及成像面670,而電子感光元件680設置於攝影用光學鏡組的成像面670,其中攝影用光學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總數為五片(610-650),且第一透鏡610、第二透鏡620、第三透鏡630、第四透鏡640與第五透鏡650彼此間無相對移動。此外,第一透鏡610、第二透鏡620、第三透鏡630、第四透鏡640與第五透鏡650中任二相鄰的透鏡間於光軸上具有一間隔距離。
第一透鏡6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61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61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二透鏡6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62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62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三透鏡63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631為凹面,其像側表面63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三透鏡物側表面631及像側表面63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四透鏡64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641為凹面,其像側表面64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五透鏡65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651為凹面,其像側表面65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五透鏡物側表面651及像側表面65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且第五透鏡650的屈折力強度由中心至周邊漸弱。
另外,第一透鏡610、第二透鏡620、第三透鏡630、第四透鏡640與第五透鏡650的屈折力中,以第一透鏡610的屈折力為最強。
紅外線濾除濾光片66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第五透鏡650及成像面670間,且不影響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十一以及表十二。
第六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十一及表十二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其中,|f/f1|>|f/f2|>|f/f5|>|f/f3|;以及|f/f1|>|f/f2|>|f/f5|>|f/f4|。
另外,由上列表十一可知,第六實施例中,第一透鏡610與第二透鏡62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第二透鏡620與第三透鏡63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23,第三透鏡630與第四透鏡64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第四透鏡640與第五透鏡65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45,其中T34大於T12、T23及T45,且滿足下列條件:0<T12<T45<T23<T34。
再者,由上列表十一可知,第六實施例中,第二透鏡像側表面622的曲率半徑為R4,第四透鏡像側表面642的曲率半徑為R8,第五透鏡物側表面651的曲率半徑為R9,第五透鏡像側表面652的曲率半徑為R10,其滿足下列條件:|R4|<|R8|;|R4|<|R9|;以及|R4|<|R10|。
<第七實施例>
請參照第13圖及第14圖,其中第13圖繪示依照 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14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七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由第13圖可知,第七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攝影用光學鏡組(未另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780。攝影用光學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圈700、第一透鏡710、第二透鏡720、第三透鏡730、第四透鏡740、第五透鏡75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760以及成像面770,而電子感光元件780設置於攝影用光學鏡組的成像面770,其中攝影用光學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總數為五片(710-750),且第一透鏡710、第二透鏡720、第三透鏡730、第四透鏡740與第五透鏡750彼此間無相對移動。此外,第一透鏡710、第二透鏡720、第三透鏡730、第四透鏡740與第五透鏡750中任二相鄰的透鏡間於光軸上具有一間隔距離。
第一透鏡7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71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71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二透鏡7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72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72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三透鏡73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731為凹面,其像側表面73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三透鏡物側表面731及像側表面73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四透鏡74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 側表面741為凹面,其像側表面74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五透鏡75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751為凹面,其像側表面75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五透鏡物側表面751及像側表面75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且第五透鏡750的屈折力強度由中心至周邊漸弱。
另外,第一透鏡710、第二透鏡720、第三透鏡730、第四透鏡740與第五透鏡750的屈折力中,以第一透鏡710的屈折力為最強。
紅外線濾除濾光片76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第五透鏡750及成像面770間,且不影響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十三以及表十四。
第七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十三及表十四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其中,|f/f1|>|f/f2|>|f/f5|>|f/f3|;以及|f/f1|>|f/f2|>|f/f5|>|f/f4|。
另外,由上列表十三可知,第七實施例中,第一透鏡710與第二透鏡72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第二透鏡720與第三透鏡73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23,第三透鏡730與第四透鏡74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第四透鏡740與第五透鏡75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45,其中T34大於T12、T23及T45。
再者,由上列表十三可知,第七實施例中,第二透鏡像側表面722的曲率半徑為R4,第四透鏡像側表面742的曲率半徑為R8,第五透鏡物側表面751的曲率半徑為R9,第五透鏡像側表面752的曲率半徑為R10,其滿足下列條件:|R4|<|R8|;|R4|<|R9|;以及|R4|<|R10|。
<第八實施例>
請參照第15圖及第16圖,其中第15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16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八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由第15圖可知,第八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攝影用光學鏡組(未另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880。攝影用光學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圈800、第一透鏡810、第二透鏡820、第三透鏡830、第四透鏡840、第五透鏡850、紅外線濾除濾 光片860以及成像面870,而電子感光元件880設置於攝影用光學鏡組的成像面870,其中攝影用光學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總數為五片(810-850),且第一透鏡810、第二透鏡820、第三透鏡830、第四透鏡840與第五透鏡850彼此間無相對移動。此外,第一透鏡810、第二透鏡820、第三透鏡830、第四透鏡840與第五透鏡850中任二相鄰的透鏡間於光軸上具有一間隔距離。
第一透鏡8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81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81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二透鏡8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82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82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三透鏡83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831為凹面,其像側表面83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三透鏡物側表面831及像側表面83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四透鏡84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841為凹面,其像側表面84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五透鏡85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85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85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五透鏡物側表面851及像側表面85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且第五透鏡850的屈折力強度由中心至周 邊漸弱。
另外,第一透鏡810、第二透鏡820、第三透鏡830、第四透鏡840與第五透鏡850的屈折力中,以第一透鏡810的屈折力為最強。
紅外線濾除濾光片86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第五透鏡850及成像面870間,且不影響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十五以及表十六。
第八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十五及表十六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其中,|f/f1|>|f/f2|>|f/f5|>|f/f3|;以及|f/f1|>|f/f2|>|f/f5|>|f/f4|。
另外,由上列表十五可知,第八實施例中,第一透 鏡810與第二透鏡82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第二透鏡820與第三透鏡83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23,第三透鏡830與第四透鏡84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第四透鏡840與第五透鏡85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45,其中T34大於T12、T23及T45,且滿足下列條件:0<T12<T45<T23<T34。
再者,由上列表十五可知,第八實施例中,第二透鏡像側表面822的曲率半徑為R4,第四透鏡像側表面842的曲率半徑為R8,第五透鏡物側表面851的曲率半徑為R9,第五透鏡像側表面852的曲率半徑為R10,其滿足下列條件:|R4|<|R8|;|R4|<|R9|;以及|R4|<|R10|。
<第九實施例>
請參照第17圖及第18圖,其中第17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九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18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九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由第17圖可知,第九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攝影用光學鏡組(未另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980。攝影用光學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910、光圈900、第二透鏡920、第三透鏡930、第四透鏡940、第五透鏡95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960以及成像面970,而電子感光元件980設置於攝影用光學鏡組的成像面970,其中攝影用光學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總數為五片(910-950),且第一透鏡910、第二透鏡920、第三透鏡930、第四透鏡940與第五透鏡950彼此間無相對移動。此外,第一透鏡910、第二透鏡920、第三 透鏡930、第四透鏡940與第五透鏡950中任二相鄰的透鏡間於光軸上具有一間隔距離。
第一透鏡9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91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91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二透鏡9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92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92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三透鏡93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931為凹面,其像側表面93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三透鏡物側表面931及像側表面93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四透鏡94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941為凹面,其像側表面94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五透鏡95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95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95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五透鏡物側表面951及像側表面95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且第五透鏡950的屈折力強度由中心至周邊漸弱。
另外,第一透鏡910、第二透鏡920、第三透鏡930、第四透鏡940與第五透鏡950的屈折力中,以第一透鏡910的屈折力為最強。
紅外線濾除濾光片96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第五 透鏡950及成像面970間,且不影響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十七以及表十八。
第九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十七及表十八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另外,由上列表十七可知,第九實施例中,第一透鏡910與第二透鏡92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第二透鏡920與第三透鏡93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23,第三透鏡930與第四透鏡94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第四透鏡940與第五透鏡95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45,其中T34大於T12、T23及T45。
<第十實施例>
請參照第19圖及第20圖,其中第19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示意圖,第20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十實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由第19圖可知,第十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攝影用光學鏡組(未另標號)以及電子感光元件1080。攝影用光學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圈1000、第一透鏡1010、第二透鏡1020、第三透鏡1030、第四透鏡1040、第五透鏡105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060以及成像面1070,而電子感光元件1080設置於攝影用光學鏡組的成像面1070,其中攝影用光學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總數為五片(1010-1050),且第一透鏡1010、第二透鏡1020、第三透鏡1030、第四透鏡1040與第五透鏡1050彼此間無相對移動。此外,第一透鏡1010、第二透鏡1020、第三透鏡1030、第四透鏡1040與第五透鏡1050中任二相鄰的透鏡間於光軸上具有一間隔距離。
第一透鏡10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01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101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二透鏡10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02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102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三透鏡103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031為凹面,其像側表面103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三透鏡物側表面1031及像側表面103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第四透鏡104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041為凹面,其像側表面1042為凸面,並皆為非球面。
第五透鏡105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051為凸面,其像側表面1052為凹面,並皆為非球面。另外,第五透鏡物側表面1051及像側表面105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且第五透鏡1050的屈折力強度由中心至周邊漸弱。
另外,第一透鏡1010、第二透鏡1020、第三透鏡1030、第四透鏡1040與第五透鏡1050的屈折力中,以第一透鏡1010的屈折力為最強。
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06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第五透鏡1050及成像面1070間,且不影響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十九以及表二十。
第十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十九及表二十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其中,|f/f1|>|f/f2|>|f/f5|>|f/f3|;以及|f/f1|>|f/f2|>|f/f5|>|f/f4|。
另外,由上列表十九可知,第十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010與第二透鏡102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第二透鏡1020與第三透鏡103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23,第三透鏡1030與第四透鏡104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第四透鏡1040與第五透鏡105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45,其中T34大於T12、T23及T45,且滿足下列條件:0<T12<T45<T23<T34。
再者,由上列表十九可知,第十實施例中,第二透鏡像側表面1022的曲率半徑為R4,第四透鏡像側表面1042的曲率半徑為R8,第五透鏡物側表面1051的曲率半徑為R9,第五透鏡像側表面1052的曲率半徑為R10,其滿足下列條件:|R4|<|R8|;|R4|<|R9|;以及|R4|<|R10|。
<第十一實施例>
請參照第21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10的示意圖。第十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係一智慧型手機,電子裝置10包含取像裝置11,取像裝置11包含依據本發明的攝影用光學鏡組(圖未揭示)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圖未揭示),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攝影用 光學鏡組的成像面。
<第十二實施例>
請參照第22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二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20的示意圖。第十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20係一平板電腦,電子裝置20包含取像裝置21,取像裝置21包含依據本發明的攝影用光學鏡組(圖未揭示)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圖未揭示),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攝影用光學鏡組的成像面。
<第十三實施例>
請參照第23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三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30的示意圖。第十三實施例的電子裝置30係一頭戴式顯示器(Head-mounted display,HMD),電子裝置30包含取像裝置31,取像裝置31包含依據本發明的攝影用光學鏡組(圖未揭示)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圖未揭示),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攝影用光學鏡組的成像面。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光圈
110‧‧‧第一透鏡
111‧‧‧物側表面
112‧‧‧像側表面
120‧‧‧第二透鏡
121‧‧‧物側表面
122‧‧‧像側表面
130‧‧‧第三透鏡
131‧‧‧物側表面
132‧‧‧像側表面
140‧‧‧第四透鏡
141‧‧‧物側表面
142‧‧‧像側表面
150‧‧‧第五透鏡
151‧‧‧物側表面
152‧‧‧像側表面
16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
170‧‧‧成像面
180‧‧‧電子感光元件

Claims (34)

  1. 一種攝影用光學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表面為凸面;一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表面為凸面,其像側表面為凹面;一第三透鏡,具有屈折力;一第四透鏡,具有屈折力,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以及一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像側表面為凹面,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點;其中,該攝影用光學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總數為五片,且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與該第五透鏡彼此間無相對移動,該攝影用光學鏡組更包含一光圈,該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該攝影用光學鏡組的最大像高為ImgH,該光圈至該第五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該第一透鏡物側表面至該第五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其滿足下列條件:0<f1/T34<4.0;2.00<f/ImgH;以及0.75<SD/TD<1.2。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攝影用光學鏡組,其中該第一透 鏡至該第五透鏡中任二相鄰的透鏡間於光軸上具有一間隔距離,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23,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該第四透鏡與該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45,T34大於T12、T23及T45。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攝影用光學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像側表面為凸面。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攝影用光學鏡組,其中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該第四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4,其滿足下列條件:20<V2+V4<65。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攝影用光學鏡組,其中該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其滿足下列條件:3.0<|f/f1|+|f/f2|。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攝影用光學鏡組,其中該第四透鏡像側表面為凸面。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攝影用光學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的合成焦距為f12,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與該第五透鏡的合成焦距為f345,其滿足下列條件:-0.80<f12/f345<-0.40。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攝影用光學鏡組,其中該第五透鏡物側表面為凸面。
  9. 一種取像裝置,包含:如請求項1所述的攝影用光學鏡組;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其設置於該攝影用光學鏡組的一成像面。
  10.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如請求項9所述的取像裝置。
  11. 一種攝影用光學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表面為凸面;一第二透鏡,具有屈折力,其像側表面為凹面;一第三透鏡,具有屈折力,其物側表面為凹面;一第四透鏡,具有屈折力,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以及一第五透鏡,具有屈折力,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點;其中,該攝影用光學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總數為五片,且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與該第五透鏡彼此間無相對移動,該攝影用光學鏡組更包含一光圈,該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該攝影用光學鏡組的最大像高為ImgH,該光圈至該第五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該第一透鏡物側表面至該第五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其滿足下列條件: 0<f1/T34<4.0;2.00<f/ImgH;以及0.75<SD/TD<1.2。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攝影用光學鏡組,其中該第三透鏡像側表面為凸面。
  13.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攝影用光學鏡組,其中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
  14.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攝影用光學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23,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該第四透鏡與該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45,其滿足下列條件:0<T12<T45<T23<T34。
  15.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攝影用光學鏡組,其中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16. 一種攝影用光學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表面為凸面;一第二透鏡,具有屈折力,其像側表面為凹面;一第三透鏡,具有屈折力;一第四透鏡,具有屈折力,其像側表面為凸面,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以及一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具有 至少一反曲點;其中,該攝影用光學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總數為五片,且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與該第五透鏡彼此間無相對移動,該攝影用光學鏡組更包含一光圈,該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該攝影用光學鏡組的最大像高為ImgH,該光圈至該第五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該第一透鏡物側表面至該第五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該第五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9,該第五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0,其滿足下列條件:0<f1/T34<4.0;2.00<f/ImgH;0.75<SD/TD<1.2;以及|R10/R9|<3。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攝影用光學鏡組,其中該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
  18. 如請求項16所述的攝影用光學鏡組,其中該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攝影用光學鏡組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滿足下列條件:HFOV<25度。
  19. 如請求項16所述的攝影用光學鏡組,其中該第五透鏡像側表面為凹面。
  20. 如請求項16所述的攝影用光學鏡組,其中該攝影 用光學鏡組的焦距為f,該攝影用光學鏡組的入射瞳直徑為EPD,其滿足下列條件:2.4<f/EPD<3.5。
  21. 如請求項16所述的攝影用光學鏡組,其中該光圈至該第五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該第一透鏡物側表面至該第五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其滿足下列條件:0.85<SD/TD<1.0。
  22. 如請求項16所述的攝影用光學鏡組,其中該第二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4,該第四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8,該第五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9,該第五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0,其滿足下列條件:|R4|<|R8|;|R4|<|R9|;以及|R4|<|R10|。
  23. 如請求項16所述的攝影用光學鏡組,其中該第五透鏡的屈折力強度由中心至周邊漸弱。
  24. 一種攝影用光學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表面為凸面;一第二透鏡,具有屈折力,其像側表面為凹面;一第三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一第四透鏡,具有屈折力,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以及一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 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點;其中,該攝影用光學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總數為五片,且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與該第五透鏡彼此間無相對移動,該攝影用光學鏡組更包含一光圈,該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該攝影用光學鏡組的最大像高為ImgH,該光圈至該第五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該第一透鏡物側表面至該第五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該第五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9,該第五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0,其滿足下列條件:0<f1/T34<4.0;2.00<f/ImgH;0.75<SD/TD<1.2;以及|R10/R9|<3。
  25. 如請求項24所述的攝影用光學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其滿足下列條件:0<f1/T34<3.30。
  26. 如請求項24所述的攝影用光學鏡組,其中該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該第五透鏡的焦距為f5,其滿足下列條件: |f/f1|>|f/f2|>|f/f5|>|f/f3|;以及|f/f1|>|f/f2|>|f/f5|>|f/f4|。
  27. 如請求項24所述的攝影用光學鏡組,其中該第五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9,該第五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0,其滿足下列條件:|R10/R9|<0.9。
  28. 如請求項24所述的攝影用光學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物側表面至一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該攝影用光學鏡組的最大像高為ImgH,其滿足下列條件:2.0<TL/ImgH<3.0。
  29. 如請求項24所述的攝影用光學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23,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該第四透鏡與該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45,其滿足下列條件:0<T12<T45<T23<T34。
  30. 一種攝影用光學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表面為凸面;一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一第三透鏡,具有屈折力,其物側表面為凹面;一第四透鏡,具有屈折力,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以及一第五透鏡,具有屈折力,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具有至 少一反曲點;其中,該攝影用光學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總數為五片,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與該第五透鏡彼此間無相對移動,且該第一透鏡至該第五透鏡中任二相鄰的透鏡間於光軸上具有一間隔距離,該攝影用光學鏡組更包含一光圈,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34,該光圈至該第五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該第一透鏡物側表面至該第五透鏡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其滿足下列條件:0<f1/T34<2.85;以及0.75<SD/TD<1.2。
  31. 如請求項30所述的攝影用光學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與該第五透鏡的屈折力中,該第一透鏡的屈折力為最強。
  32. 如請求項30所述的攝影用光學鏡組,其中該攝影用光學鏡組的焦距為f,該攝影用光學鏡組的最大像高為ImgH,其滿足下列條件:2.00<f/ImgH。
  33. 如請求項30所述的攝影用光學鏡組,其中該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
  34. 如請求項30所述的攝影用光學鏡組,其中該第二透鏡物側表面為凸面,其像側表面為凹面。
TW103139264A 2014-11-12 2014-11-12 攝影用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488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9264A TWI548893B (zh) 2014-11-12 2014-11-12 攝影用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201810664607.8A CN108873251B (zh) 2014-11-12 2014-12-09 摄影用光学镜组及取像装置
CN201810662519.4A CN108919461B (zh) 2014-11-12 2014-12-09 摄影用光学镜组及取像装置
CN201410749448.3A CN105739059B (zh) 2014-11-12 2014-12-09 摄影用光学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US14/580,266 US9606325B2 (en) 2014-11-12 2014-12-23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5/375,345 US10101562B2 (en) 2014-11-12 2016-12-12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6/124,397 US10386613B2 (en) 2014-11-12 2018-09-07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6/503,752 US10551595B2 (en) 2014-11-12 2019-07-05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6/716,733 US10712541B2 (en) 2014-11-12 2019-12-17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6/894,929 US10871637B2 (en) 2014-11-12 2020-06-08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7/093,738 US11262556B2 (en) 2014-11-12 2020-11-10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7/578,513 US11614604B2 (en) 2014-11-12 2022-01-19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8/169,252 US11867886B2 (en) 2014-11-12 2023-02-15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8/515,556 US20240103252A1 (en) 2014-11-12 2023-11-21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9264A TWI548893B (zh) 2014-11-12 2014-11-12 攝影用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7676A TW201617676A (zh) 2016-05-16
TWI548893B true TWI548893B (zh) 2016-09-11

Family

ID=55912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9264A TWI548893B (zh) 2014-11-12 2014-11-12 攝影用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0) US9606325B2 (zh)
CN (3) CN105739059B (zh)
TW (1) TWI5488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48893B (zh) 2014-11-12 2016-09-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用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JP5866475B1 (ja) * 2015-07-21 2016-02-17 エーエーシーアコースティックテクノロジーズ(シンセン)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Shenzhen)Co.,Ltd 撮像レンズ
KR101901698B1 (ko) * 2016-05-11 2018-09-27 삼성전기 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CN106646829B (zh) * 2017-01-04 2018-08-14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远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WO2018189853A1 (ja) 2017-04-13 2018-10-1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立体視内視鏡光学系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内視鏡
WO2018211595A1 (ja) 2017-05-16 2018-11-2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立体視用光学系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WO2019008618A1 (ja) * 2017-07-03 2019-01-1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立体視用光学系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WO2019064515A1 (ja) 2017-09-29 2019-04-0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立体視用光学系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CN117539030A (zh) * 2019-02-13 2024-02-0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KR102141188B1 (ko) * 2019-05-30 2020-08-05 주식회사 세코닉스 소형 렌즈 시스템
CN110515182B (zh) * 2019-08-19 2021-01-08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596859B (zh) * 2019-08-19 2021-04-23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KR102258604B1 (ko) 2019-09-10 2021-05-3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WO2021097851A1 (zh) * 2019-11-22 2021-05-27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TWI750615B (zh) 2020-01-16 2021-12-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取像用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1198432B (zh) * 2020-02-24 2021-07-30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KR102207278B1 (ko) * 2020-05-26 2021-01-2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CN112230389B (zh) * 2020-10-31 2022-03-01 诚瑞光学(苏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2151157A1 (zh) * 2021-01-14 2022-07-21 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433673B (zh) * 2021-07-27 2022-08-1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5190247B (zh) * 2022-09-07 2022-12-13 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 消像散方法、消像散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40441U (en) * 2012-04-27 2012-11-01 Glory Science Co Ltd Imaging lens
US8531784B2 (en) * 2011-03-30 2013-09-10 Kantatsu Co., Ltd. Imaging lens
TWI459025B (zh) * 2013-03-08 2014-11-0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An optical imaging lens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o which the optical imaging lens is applie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30863A (en) 1959-12-28 1962-04-24 Bausch & Lomb Zoom type of variable magnification optical system for attachment to photographic objectives
US3128329A (en) 1960-11-28 1964-04-07 American Optical Corp Optical projector lens systems
US3115538A (en) 1962-03-22 1963-12-24 Bausch & Lomb Microscope objective
US3118963A (en) 1962-04-02 1964-01-21 Bausch & Lomb Microscope objective
US3388956A (en) 1963-04-10 1968-06-18 Voigtlaender Ag Photographic telephoto lenses of high telephoto power
US3507554A (en) 1967-05-10 1970-04-21 Bausch & Lomb 5x magnification semi-objective with field flattening lens
US3395851A (en) 1967-07-03 1968-08-06 Us Envelope Co Multiple pocket envelope
US3598473A (en) 1970-03-18 1971-08-10 American Optical Corp Three-member achromatic microscope objective
US3887269A (en) 1971-02-10 1975-06-03 Olympus Opitcal Co Ltd Supertelescopic lens system
US3659925A (en) 1971-03-24 1972-05-02 American Optical Corp Three component 2.5x microscope objective
JPS5522762B2 (zh) 1974-02-08 1980-06-19
JPS5248012B2 (zh) 1974-05-14 1977-12-07
US4130350A (en) 1976-05-31 1978-12-1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Medium magnification objective for video disks
JPS6045402B2 (ja) 1976-10-08 1985-10-09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レンズ系
CH624776A5 (zh) 1977-12-08 1981-08-14 Kern & Co Ag
JPS56102819A (en) 1980-01-18 1981-08-17 Canon Inc Small-sized photographic lens
US4441792A (en) 1980-03-04 1984-04-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elecentric projection lenses
JPS56123511A (en) 1980-03-04 1981-09-28 Canon Inc Telecentric projection lens
JPS57147611A (en) 1981-03-06 1982-09-11 Minolta Camera Co Ltd Lens for copy
JPS58139111A (ja) 1982-02-12 1983-08-18 Minolta Camera Co Ltd ビデオプロジエクタ−用屈折型光学系
US4738496A (en) 1985-03-19 1988-04-19 Ludvik Canzek High speed infrared wide angle lens system
JPS6292909A (ja) 1985-10-18 1987-04-2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可変焦点距離レンズ
JPS62153909A (ja) * 1985-12-27 1987-07-08 Canon Inc 光学系
JPS62203119A (ja) 1986-03-01 1987-09-07 Canon Inc 防振機能を有した撮影レンズ
JP2679017B2 (ja) 1986-12-27 1997-11-19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2焦点切替レンズ系
JPH0192711A (ja) 1987-10-05 1989-04-12 Asahi Optical Co Ltd 読取用レンズ
JP2526979B2 (ja) 1988-04-01 1996-08-21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リアコンバ―ジョンレンズ
US4946267A (en) 1988-05-09 1990-08-07 Jan Hoogland Endoscope relay optics
JPH02167516A (ja) 1988-12-21 1990-06-27 Minolta Camera Co Ltd マイクロフィルム投影レンズ系
JP2886907B2 (ja) 1989-10-25 1999-04-26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ソフトフォーカスレンズ
JPH04321006A (ja) 1991-04-19 1992-11-11 Minolta Camera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
JPH06222260A (ja) 1993-01-22 1994-08-12 Minolta Camera Co Ltd 大口径写真レンズ
JPH06235884A (ja) 1993-02-08 1994-08-23 Canon Inc 投射光学系
JPH0913805A (ja) 1995-06-28 1997-01-14 Daiken Trade & Ind Co Ltd 枠材取付構造
JPH0968651A (ja) 1995-09-01 1997-03-11 Ricoh Co Ltd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を使用した原稿読取レンズ
JPH09127414A (ja) 1995-10-27 1997-05-16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読取用レンズ
KR100189194B1 (ko) 1996-03-16 1999-06-01 김원찬 화소들에 의한 선-특성값을 이용한 화면상의 변화 추정 방법
US5936775A (en) 1997-06-17 1999-08-10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Real-image type optical finder
JPH1172720A (ja) 1997-06-17 1999-03-16 Asahi Optical Co Ltd リレー式実像ファインダー光学系
JPH11133315A (ja) 1997-10-29 1999-05-21 Sony Corp 接眼レンズおよび虚像提供装置
JPH11305125A (ja) 1998-02-19 1999-11-05 Canon Inc ズ―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影装置
JP2000180719A (ja) 1998-12-11 2000-06-30 Minolta Co Ltd 撮影レンズ系
JP2001080719A (ja) 1999-09-09 2001-03-27 Sanki Eng Co Ltd 小型ベルトコンベヤの受けローラ取り付け構造
KR100407422B1 (en) 2003-02-13 2003-11-28 Diostech Co Ltd Small-sized photographing optical system achieving high definition
JP2005148615A (ja) 2003-11-19 2005-06-09 Olympus Corp 変倍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7298572A (ja) 2006-04-27 2007-11-15 Kyocera Corp 撮像レンズ、光学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携帯端末
JP4022246B1 (ja) 2007-05-09 2007-12-12 マイルストーン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EP2163931A4 (en) 2007-07-04 2012-03-07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ILLUMINATING LENS, PICTURE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US8000037B2 (en) 2007-07-04 2011-08-16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Imaging lens, imaging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US7710665B2 (en) 2007-11-08 2010-05-04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Imaging optical system
KR100927606B1 (ko) 2007-11-28 2009-11-23 주식회사 세코닉스 초소형 고해상도 촬상 렌즈 조립체
JP2009186596A (ja) 2008-02-04 2009-08-20 Sony Corp 撮像レンズ系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KR100959687B1 (ko) 2008-03-21 2010-05-26 주식회사 코렌 렌즈 광학계
JP5298682B2 (ja) * 2008-07-24 2013-09-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US7965454B2 (en) * 2008-08-28 2011-06-21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Imaging lens and small-size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10145648A (ja) 2008-12-17 2010-07-01 Fujinon Corp 3群構成の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1782676B (zh) * 2009-01-15 2012-04-11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取像光学镜片组
JP5095662B2 (ja) 2009-03-31 2012-12-12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素子用撮像レンズ
CN201508432U (zh) 2009-04-07 2010-06-16 富士能株式会社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JP5601857B2 (ja) 2009-04-07 2014-10-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ならびに携帯端末機器
CN201440183U (zh) * 2009-04-07 2010-04-21 富士能株式会社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TWI432773B (zh) 2009-04-20 2014-04-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影透鏡組
JPWO2010143459A1 (ja) * 2009-06-08 2012-11-22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を備えた携帯端末機
TWI421533B (zh) * 2010-01-19 2014-01-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攝影鏡頭
JP2012008490A (ja) 2010-06-28 2012-01-12 Sony Corp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TWI435135B (zh) 2010-10-06 2014-04-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透鏡系統
TWI435136B (zh) 2010-10-15 2014-04-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成像鏡頭組
JP5588858B2 (ja) 2010-12-28 2014-09-10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TWI407183B (zh) 2011-02-22 2013-09-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擷取鏡組
TWI449985B (zh) * 2011-03-21 2014-08-21 Largan Precision Co 取像鏡頭組
TWI437311B (zh) 2011-04-08 2014-05-11 Largan Precision Co 影像拾取鏡組
TWI424216B (zh) 2011-06-28 2014-01-21 Largan Precision Co 光學影像鏡組
JP5754670B2 (ja) 2011-06-29 2015-07-29 株式会社オプトロジック 撮像レンズ
TWI449945B (zh) 2011-07-11 2014-08-21 Largan Precision Co 拾像光學鏡頭
TWI429981B (zh) 2011-07-19 2014-03-11 Largan Precision Co 光學影像擷取系統
TWI437257B (zh) 2011-08-04 2014-05-11 Largan Precision Co 光學影像擷取鏡片組
TWI461728B (zh) * 2011-09-02 2014-11-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鏡組
JP2015038538A (ja) 2011-09-09 2015-02-26 株式会社精工技研 撮像レンズ
US9442271B2 (en) 2011-10-10 2016-09-13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Imaging lens unit
KR101301314B1 (ko) 2011-10-10 2013-08-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렌즈 유닛
TWI448772B (zh) 2012-01-05 2014-08-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鏡片組
JP2013156389A (ja) 2012-01-27 2013-08-15 Konica Minolta Inc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JP5742737B2 (ja) 2012-01-30 2015-07-0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JP5950150B2 (ja) 2012-02-08 2016-07-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レンズ並びに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TW201317659A (zh) 2012-03-30 2013-05-0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該鏡頭的電子裝置
TWI437261B (zh) 2012-03-30 2014-05-1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TWI444651B (zh) 2012-03-30 2014-07-1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ve-piece optical imaging le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ens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TWI435103B (zh) 2012-04-06 2014-04-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攝像鏡片系統
CN204256243U (zh) 2012-05-23 2015-04-0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镜头以及具备该摄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TWI474069B (zh) 2012-06-05 2015-02-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取像光學系統鏡組
US20140063596A1 (en) 2012-09-05 2014-03-06 Pil Sun Jung Photographing lens optical system
JP2014067018A (ja) 2012-09-07 2014-04-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TWI443368B (zh) 2012-12-28 2014-07-0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KR101452084B1 (ko) 2013-01-22 2014-10-1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초소형 광학계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휴대용 기기
CN103293644B (zh) 2013-02-06 2015-11-25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JP2014153576A (ja) 2013-02-08 2014-08-25 Konica Minolta Inc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JP2014153577A (ja) 2013-02-08 2014-08-25 Konica Minolta Inc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JP2014153575A (ja) 2013-02-08 2014-08-25 Konica Minolta Inc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JP2014160158A (ja) * 2013-02-20 2014-09-04 Konica Minolta Inc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WO2014132796A1 (ja) * 2013-02-26 2014-09-0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TWI476435B (zh) 2013-03-20 2015-03-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結像鏡頭系統組
JP2014197096A (ja) 2013-03-29 2014-10-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2014209163A (ja) 2013-03-29 2014-11-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5886230B2 (ja) 2013-03-29 2016-03-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5911819B2 (ja) 2013-03-29 2016-04-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6000179B2 (ja) 2013-03-29 2016-09-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5946790B2 (ja) 2013-03-29 2016-07-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5937036B2 (ja) 2013-03-29 2016-06-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CN205157866U (zh) 2013-03-29 2016-04-1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影透镜以及具备摄影透镜的摄影装置
JP5946789B2 (ja) 2013-03-29 2016-07-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TWI457590B (zh) 2013-04-08 2014-10-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取像系統鏡片組
TWI463167B (zh) 2013-04-12 2014-12-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結像系統鏡組
TWM460280U (zh) 2013-04-22 2013-08-21 Ability Opt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薄型廣角五片式成像鏡頭組
TWI593999B (zh) 2013-05-14 2017-08-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影像拾取系統
EP4379443A2 (en) 2013-07-04 2024-06-05 Corephotonics Ltd. Miniature telephoto lens assembly
US9857568B2 (en) 2013-07-04 2018-01-02 Corephotonics Ltd. Miniature telephoto lens assembly
TWI456247B (zh) 2013-07-17 2014-10-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擷取系統鏡片組
TW201514530A (zh) 2013-10-08 2015-04-16 Ability Opt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及光學影像擷取模組
US9557527B2 (en) 2013-10-09 2017-01-31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Optical imaging lens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lens
CN103777326B (zh) 2013-10-11 2016-08-17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3777325B (zh) 2013-10-11 2016-11-09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3777324B (zh) 2013-10-11 2016-01-20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3777313B (zh) 2013-10-11 2016-07-06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US9223118B2 (en) 2013-10-31 2015-12-29 Apple Inc. Small form factor telephoto camera
TWI474071B (zh) 2013-12-30 2015-02-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像光學鏡頭、取像裝置以及可攜裝置
TWI479187B (zh) 2013-12-31 2015-04-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取像光學鏡頭、取像裝置以及可攜式裝置
US9927595B2 (en) 2014-02-26 2018-03-27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Lens assembly
US9557627B2 (en) 2014-03-07 2017-01-31 Apple Inc. Folded camera lens systems
WO2015178095A1 (ja) * 2014-05-19 2015-11-2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6300410B2 (ja) 2014-07-04 2018-03-28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US20160033741A1 (en) 2014-08-04 2016-02-04 Calin Technology Co., Ltd. Optical image pick-up lens
US9392188B2 (en) 2014-08-10 2016-07-12 Corephotonics Ltd. Zoom dual-aperture camera with folded lens
TWI548893B (zh) * 2014-11-12 2016-09-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用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KR20160069087A (ko) * 2014-12-05 2016-06-16 에이에이씨 어쿠스틱 테크놀로지스 (심천)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소형 촬영 렌즈계
WO2017113557A1 (zh) * 2015-12-31 2017-07-0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JP2018097321A (ja) * 2016-12-17 2018-06-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WO2018227971A1 (zh) * 2017-06-13 2018-12-2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WO2019029232A1 (zh) * 2017-08-07 2019-02-14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WO2019037466A1 (zh) * 2017-08-23 2019-02-28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CN115993706A (zh) * 2018-01-05 2023-04-21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US11112586B2 (en) * 2018-02-05 2021-09-07 Zhejiang Sunny Optical Co., Ltd Optical imaging lens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31784B2 (en) * 2011-03-30 2013-09-10 Kantatsu Co., Ltd. Imaging lens
TWM440441U (en) * 2012-04-27 2012-11-01 Glory Science Co Ltd Imaging lens
TWI459025B (zh) * 2013-03-08 2014-11-0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An optical imaging lens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o which the optical imaging lens is appli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606325B2 (en) 2017-03-28
US20190331898A1 (en) 2019-10-31
US11614604B2 (en) 2023-03-28
US20200301112A1 (en) 2020-09-24
US10871637B2 (en) 2020-12-22
CN108873251A (zh) 2018-11-23
US20210055526A1 (en) 2021-02-25
US20170090160A1 (en) 2017-03-30
CN105739059B (zh) 2018-08-10
US11262556B2 (en) 2022-03-01
US10551595B2 (en) 2020-02-04
US20190004289A1 (en) 2019-01-03
US20230194838A1 (en) 2023-06-22
US10386613B2 (en) 2019-08-20
US20200124830A1 (en) 2020-04-23
CN108919461B (zh) 2021-03-12
US20160131869A1 (en) 2016-05-12
CN108873251B (zh) 2021-02-19
US11867886B2 (en) 2024-01-09
US10712541B2 (en) 2020-07-14
US10101562B2 (en) 2018-10-16
US20240103252A1 (en) 2024-03-28
TW201617676A (zh) 2016-05-16
CN105739059A (zh) 2016-07-06
US20220137373A1 (en) 2022-05-05
CN108919461A (zh) 2018-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8893B (zh) 攝影用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45365B (zh) 取像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95261B (zh) 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31815B (zh) 攝像光學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484215B (zh) 光學結像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TWI534497B (zh) 光學攝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10804B (zh) 取像用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480574B (zh) 光學取像鏡頭、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TWI485425B (zh) 成像光學系統、取像裝置以及可攜式裝置
TWI474038B (zh) 成像系統鏡片組
TWI531814B (zh) 取像透鏡系統、取像裝置以及電子裝置
TWI487939B (zh) 光學攝影鏡組、取像裝置以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565966B (zh) 光學攝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491914B (zh) 取像光學鏡組、取像裝置以及可攜式裝置
TWI495899B (zh) 結像鏡片組
TWI512327B (zh) 攝影透鏡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452334B (zh) 光學影像拾取系統鏡組
TWI556005B (zh) 光學攝影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94008B (zh) 取像用光學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201418763A (zh) 光學攝像鏡頭、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TW201317619A (zh) 光學結像鏡頭
TW201403121A (zh) 光學影像拾取系統、取像裝置以及可攜裝置
TW201727302A (zh) 成像用光學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201331617A (zh) 攝像系統透鏡組
TWI583990B (zh) 成像用光學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