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7508B - Electrical connector - Google Patents

Electrical connec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7508B
TWI517508B TW101101238A TW101101238A TWI517508B TW I517508 B TWI517508 B TW I517508B TW 101101238 A TW101101238 A TW 101101238A TW 101101238 A TW101101238 A TW 101101238A TW I517508 B TWI517508 B TW I51750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connector
terminal
strip
longitudin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1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49032A (en
Inventor
Kazuya Midorikawa
Masayuki Goto
Tetsuya Ooi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2490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90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75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750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0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本發明是關於電連接器。
作為藉由一體成形將複數的端子排列保持於殼體的電連接器,例如已知在專利文獻1揭示的電連接器。專利文獻1的連接器,其殼體,具有:由朝長邊方向延伸的一對側壁及朝相對該長邊方向成直角的短邊方向延伸的端壁所構成的周壁、與該周壁的下端緣連結而在下方將該周壁內的空間封閉的底壁、以及朝上述長邊方向延伸並且從上述底壁朝向上方突出而被上述周壁包圍的突壁部。在該周壁與突壁部之間朝上方開口的空間,其功能作為用來將對象連接器的嵌合部收容的收容凹部。
上述專利文獻1的連接器的端子,在上述端壁側藉由殼體所保持,其自由端側的彈性腕部沿著上述突壁部延伸。該端子具有:沿著殼體的底壁朝殼體的短邊方向延伸的水平基部、在該短邊方向的靠近突壁部的位置,從該水平基部經由彎曲的移行部朝上方延伸而在上端側設置有接觸部的彈性腕部、在該短邊方向的靠近側壁位置,從該水平基部朝斜下方延伸而被上述殼體所保持的下方延長部、以及從該下方延長部朝殼體外水平延伸的連接部。
殼體的突壁部,在上述長邊方向與端子對應的位置,將端子的上述移行部及上述彈性腕部收容用的端子溝,形 成為在該突壁部的側面朝上下方向延伸而朝上方開放。該突壁部,在鄰接的端子溝彼此間及長邊方向兩端,形成有朝上下方向延伸的條壁部。並且殼體的底壁,在上述長邊方向的端子位置,在上述短邊方向靠近突壁部的位置形成有朝上下方向貫穿的孔部,上述端子溝經由該孔部與外部連通。
端子,其上述水平基部的靠近側壁部分及下方延長部,藉由與殼體的一體模塑成形而在殼體的側壁與底壁的交界區域被保持,將上述移行部及上述彈性腕部在殼體的端子溝內,被收容成在上述短邊方向從該端子溝的溝底分離,可進行在該短邊方向的朝向該溝底的彈性腕部的撓曲導致的彈性移位。上述移行部及彈性腕部,在上述長邊方向,雖然其位置是與作為端子溝的內壁面的條壁部的面分離,而藉由上述移行部及上述彈性腕部佔據端子溝內的一部分的結果,讓在該移行部及彈性腕部及上述條壁部的面之間形成的空間成為狹窄的間隙。
在專利文獻1,在端子的水平基部的靠近突壁部部分及移行部的下方,在殼體的底壁形成上述孔部,藉由上述水平基部的撓曲可讓靠近該突壁部部分及移行部朝下方彈性移位。於是,從該移行部延伸的彈性腕部的彈性移位,包含上述朝向溝底的移位與朝下方的移位,相對的,移行部只有朝下方的移位。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實開平11-000099
在專利文獻1的連接器,當殼體與端子的一體模塑成形時,通常,將用來形成殼體的收容凹部及端子溝的上側模具,從上方配置,並且將用來形成殼體的底壁的孔部的下側模具,從下方配置。如上述,在該專利文獻1的連接器,端子的移行部及彈性腕部位於端子溝內,該移行部在朝向端子溝的溝底的方向無法彈性移位,所以當一體模塑成形時,上側模具無法朝將移行部從溝底離開的方向移位。於是,該移行部及彈性腕部與條壁部之間的空間會成為狹窄間隙。於是,上述上側模具對應於上述間隙進入的部分,需要成為可進入該狹窄間隙的尺寸。
近年來,對於連接器小型化的需求非常強烈,由於端子緊密排列,所以一般來說,在上述長邊方向的上述間隙通常設計得非常狹窄,要將上述上側模具的一部分作成對應於該狹窄間隙的尺寸非常困難。假設即使將該上側模具的一部分作成對應於這樣狹窄間隙的尺寸,該上側模具其形狀也是很複雜且難以製造,對應於上述間隙的部分的強度會變得非常低。另一方面,要將端子溝的數量與殼體的長邊方向尺寸換言之端子的排列密度予以維持,將上述間隙的尺寸加大來設計,藉由將上側模具的形狀簡單化,容易進行製造,並且將該上側模具的強度加大的條件下,則 必須將上述條壁部的長邊方向的尺寸縮小,所以也關於該條壁部的強度的降低。於是,容易進行上述上側模具的製造並且維持強度、與維持殼體的突壁部的條壁部的強度,兩者在上述條件下是相反的關係。為了符合兩者,必須將上述間隙及條壁部兩方在上述長邊方向的尺寸加大,而這關於在該長邊方向的連接器的大型化所以並不適合。
鑑於這種情形,本發明的目的要提供一種電連接器,不會增加連接器在長邊方向的尺寸,讓模具成為簡單的形狀,能同時維持該模具的強度及殼體的強度。
本發明的電連接器,用來將複數的端子朝一方向排列保持的殼體,具有:與安裝對象面相面對而將該端子的排列方向作為長邊方向而延伸的底壁、以及朝上述長邊方向延伸並且從該底壁朝向上方突出而用來與對象連接器嵌合的突壁部;上述複數端子藉由一體成形而被保持於上述殼體;該端子,具有:被上述殼體所保持的被保持部、及位於上述突壁部側而形成有接觸部的彈性腕部;該彈性腕部,從在上下方向的靠近上述底壁的位置將上述被保持部與彈性腕部連結的基部,經過彎曲的移行部沿著上述突壁部朝上方延伸,而在相對上述長邊方向成直角的短邊方向可彈性移位,在該彈性腕部的上端側形成有:用來與對象連接器的對象端子接觸的上述接觸部;上述殼體的上述突 壁部,具有:在上述長邊方向隔著間隔而朝上下方向延伸形成的複數的條壁部、以及在鄰接的條壁部彼此之間,從朝上述長邊方向及上下方向延伸的該條壁部的側面的位置凹入形成,可允許上述端子的彈性腕部的彈性移位的移位允許凹部。
在該電連接器,在本發明,殼體,在至少移位允許凹部的下方位置形成有將底壁貫穿的孔部,該移位允許凹部連通於該孔部,端子之上述基部與移行部位於上述移位允許凹部之外。
在本發明的電連接器,無法朝上述短邊方向彈性移位的端子的移行部,是位於上述移位允許凹部之外,所以當將殼體與端子一體成形時,在上述長邊方向即使不將移位允許凹部加大,也能將在該長邊方向的移位允許凹部全區域供下側模具用。於是,藉由從下方設置:利用該全區域的下側模具,則能形成移位允許凹部。結果,能以該下側模具形成上述移位允許凹部,並且能將下側模具以足夠大小且具有強度的簡單的形狀作成。
假設當連接器完成時,設計成讓彈性腕部在自由狀態位於移位允許凹部內,而未彈性移位的移行部位於上述移位允許凹部外,並且當一體成形時,下側模具使彈性腕部彈性移位成朝移位允許凹部外的位置推出,所以不會妨礙該下側模具的設置。而且在一體成形後,能將該下側模具經過底壁的孔部朝下方拔出。
不管是處於自由狀態的彈性腕部位於上述移位允許凹 部外的情況、或是位於移位允許凹部內的情況,當一體成形時,彈性腕部一定位於移位允許凹部外,也就是位於突壁部的周圍的空間,所以為了形成該空間而從上方設置的上側模具,不被上述移位允許凹部所限制,將與上述彈性腕部對應的部分,形成為朝突壁部側開口的溝部,該溝部可作成從三方面包圍該彈性腕部,而能以簡單的形狀作成上側模具。端子的彈性腕部由於位於移位允許凹部外,所以該彈性腕部的周圍,並未存在如習知技術的該移位允許凹部的內壁面,而是廣泛地開放。於是,上側模具的上述溝部的周圍部分,在長邊方向,是以較習知的移位允許凹部的內壁面與彈性腕部之間的間隙更大的尺寸所形成,所以能維持上側模具的強度。
而由於不像習知方式,當一體成形時需要將與上述間隙對應的部分形成在上側模具,所以配合為了維持該部分的強度而將長邊方向的尺寸加大,而不將殼體的條壁部在同方向的尺寸縮小即可完成。結果,也維持了該條壁部的強度。而即使不將模具及殼體的長邊方向尺寸加大也能確保強度,所以能避免連接器大型化的情形。
殼體的突壁部,具有從條壁部的側面突出的限制突部,該限制突部之突出頂部將連接器嵌合狀態下在殼體的短邊方向的對象連接器的位置加以限制,該限制突部之長邊方向的尺寸形成為小於條壁部較佳。
藉由在條壁部形成限制突部,在連接器嵌合過程及連接器嵌合狀態,能藉由限制突部限制上述短邊方向的對象 連接器位置。而限制突部,其長邊方向的尺寸形成為小於條壁部,所以與將長邊方向的限制突部的尺寸形成為與條壁部同程度的情況,能確保將在該長邊方向的限制突部與端子的彈性腕部的間隔夠大。於是,能避免:當一體成形時上述模具的與該間隔對應的部分的長邊方向的尺寸變小。結果,能將上側模具形成為簡單的形狀,並且能維持該上側模具的強度。
殼體的限制突部,分別形成在複數的條壁部之中任意兩個以上的條壁部。藉此,在上述長邊方向隔著距離的兩個以上的位置,藉由形成於條壁部的限制突部,能確實地限制對象連接器的位置。
殼體的限制突部,也可形成在位於突壁部的長邊方向兩端的條壁部。僅在位於突壁部的長邊方向兩端的條壁部,形成限制突部,在位於鄰接的移位允許凹部彼此之間的條壁部,不形成限制突部,則未形成限制突部的條壁部,藉此能縮小在長邊方向的尺寸,所以該長邊方向的殼體甚至連接器可小型化。並且在位於上述兩端的條壁部彼此間有足夠的距離,所以即使該條壁部的位置只有兩處,也能充分限制對象連接器的位置。
殼體的限制突部,也可形成在鄰接的移位允許凹部彼此之間以及位於長邊方向兩端的條壁部。藉由將殼體的限制突部,不只形成在位於長邊方向兩端的條壁部,也形成在:位於鄰接的移位允許凹部彼此之間的條壁部,則能更確實地限制上述短邊方向的對象連接器的位置。藉由將限 制力分散到很多的限制突部,則能將一個限制突部受到的限制力的負擔予以減輕。
端子,是將帶狀的金屬條片朝其板厚度方向彎曲所作成,該端子的基部,藉由一體成形被保持在殼體的底壁,該基部的兩側緣具有:隨著朝向突壁部而寬度變窄的錐狀部分,該錐狀部分是在上述底壁的對應部分被保持。
在連接器嵌合狀態,當端子的彈性腕部的接觸部被對象連接器的對象端子按壓,讓該彈性腕部朝移位允許凹部內彈性移位時,具有在殼體的短邊方向朝向突壁部的分力的外力作用於基部。藉由在端子的基部設置上述錐狀部分,該錐狀部分,在朝向突壁部的方向,是楔狀地卡入於用來保持該錐狀部分的底壁的對應部分,所以能防止上述基部從底壁脫落。
如上述,在本發明,無法朝上述短邊方向彈性移位的端子的移行部,位於移位允許凹部外,所以在端子與殼體的一體成形時,能以利用移位允許凹部全區域的長邊方向尺寸形成下側模具,能將該下側模具作成具有足夠強度的簡單的形狀。上側模具,不被上述移位允許凹部所限制,能將與上述彈性腕部對應的部分,作成從三方面包圍該彈性腕部的溝部,該溝部的周圍部分,在長邊方向,能以較習知的移位允許凹部的內壁面與彈性腕部之間的間隙更大的尺寸形成,所以能將上側模具作成具有足夠強度且簡單 的形狀。
而由於不像習知方式,當一體成形時需要將與上述間隙對應的部分形成在模具,所以配合為了維持該部分的強度而將長邊方向的尺寸加大,而不將殼體的條壁部在同方向的尺寸縮小即可完成。結果,也維持了殼體的強度。而即使不將模具及殼體的長邊方向尺寸加大也能確保強度,所以能避免連接器大型化的情形。
以下,根據附圖來說明本發明的電連接器的實施方式。
<第一實施方式> [連接器的構造]
第1圖是顯示本實施方式的相對於連接器的長邊方向成直角的面的剖面的立體圖。第2圖是連同對象連接器的剖面來顯示第1圖的連接器的剖面的剖面圖,顯示連接器嵌合前的狀態。第3圖是顯示相對於第1圖的連接器的短邊方向成直角的面的剖面的剖面圖,顯示端子的基部的位置的剖面。第4圖是從上方觀察第1圖的連接器的突壁部附近的剖面的放大剖面圖。
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1,是安裝於電路基板(未圖示)上,從上方將後述的對象連接器2嵌合連接的連接器,具有:作成大致長方體外型的合成樹脂製的殼體10、以及 在該殼體10的長邊方向排列保持於該殼體10的複數的金屬製的端子20。
如第1圖所示,上述殼體10,具有:與安裝對象面也就是電路基板面相對對而將端子排列方向作為長邊方向延伸的底壁11、朝該長邊方向延伸並且從該底壁11朝向上方突出的突壁部12、以及從該底壁11立起而將該突壁部12包圍的周壁。該周壁,具有:互相相對向而朝上述長邊方向延伸的兩個側壁13、以及將該兩個側壁的端部彼此連結,朝相對於該長邊方向成直角的短邊方向延伸的兩個端壁14。在上述周壁與突壁部12之間朝上方開口的四角環狀的空間,形成為用來將對象連接器2的嵌合部收容的收容凹部15。
上述突壁部12,在朝上述長邊方向及上下方向延伸而與上述側壁13的內壁面相對面的側面,形成有:其在該長邊方向隔著固定間隔而朝上下方向延伸形成的複數的條壁部12C。在鄰接的條壁部彼此之間,形成有:從該條壁部12C的側面的位置凹入,可允許後述的端子20的彈性腕部22的彈性變形的移位允許凹部12A。該移位允許凹部12A,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在突壁部12的兩側面分別形成,該兩側面的移位允許凹部12A,在該突壁部12的上部,藉由從上端朝下方延伸的隔壁部12B,在短邊方向(第1圖及第2圖的左右方向)隔開,作成分別朝上下方向延伸的溝部,在下部,形成有:在上述短邊方向互相連通的一個狹縫狀的空間。
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移位允許凹部12A的上述長邊方向的內寬尺寸(在第4圖的L1),形成為大於端子20的彈性腕部22的寬度尺寸(在第4圖的L2),允許該彈性腕部22朝向移位允許凹部12A內而在上述短邊方向容易地彈性移位。
如第1圖、第3圖及第4圖所示,互相鄰接的條壁部12C的相對向面,作成相對於上述長邊方向成直角的面而互相平行,將該相對向面及兩側面的移位允許凹部12A彼此分隔的上述隔壁部12B的側面,形成上述移位允許凹部12A的上部也就是溝部的內壁面。
突壁部12,具有:從朝上述長邊方向及上下方向延伸的各條壁部12C的側面突出的限制突部12D。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該限制突部12D,其在上述長邊方向的寬度尺寸(第4圖的L3)形成為小於條壁部12C的寬度尺寸(第4圖的L4)。該限制突部12D,在連接器嵌合過程及連接器嵌合狀態,其突出頂部,在殼體10的短邊方向,藉由與對象連接器2的嵌合部抵接,限制在該短邊方向的該對象連接器2的位置。結果,能防止:端子20的彈性腕部22過度按壓對象端子40而移位導致該彈性腕部22損傷的所謂的「彈性疲乏」的現象。
在本實施方式,其限制突部12D位於鄰接的端子20的彈性腕部22彼此之間,所以當對象連接器2插拔時,該對象連接器2在上述長邊方向不小心扭動的情況,能防止:鄰接的端子20的彈性腕部22彼此在同方向變形而接 觸的情形。如第1圖~第3圖所示,該限制突部12D的上端位置,位於較上述彈性腕部22的上端更上方。於是,在連接器嵌合過程,假設在對象連接器2在上述短邊方向偏離正規位置的位置開始嵌合的情況,該對象連接器2,首先會抵接於上述限制突部12D的上端。於是,能防止:在連接器嵌合過程因為對象連接器2抵接於彈性腕部22的上端而導致該彈性腕部22的壓曲等的損傷。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底壁11,在上述長邊方向的端子位置,如後述當殼體10與端子20的一體模塑成形時,在所注入的樹脂的固化後,用來允許下側模具P1(參考第5圖(A)、(B))的朝下方的拔出的孔部11A,是在上下方向貫穿形成。該孔部11A,在殼體10的短邊方向的中央位置,形成在包含上述突壁部12的範圍,移位允許凹部12A與孔部11A連通。在本實施方式,雖然上述孔部11A形成在包含突壁部12的範圍,而該孔部11A也可形成在:在上述短邊方向至少與上述移位允許凹部12A對應的位置。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側壁13,具有:朝上述長邊方向及上下方向延伸而作為該側壁13的主要部分的主側壁13A、以及沿著該主側壁13A的外側面而朝上述長邊方向延伸的凸狀的副側壁13B。上述主側壁13A,是將後述的端子20的倒U字型的被保持部21涵蓋其倒U字型部分的全區域而保持。上述副側壁13B,是用來保持:該被保持部21的倒U字型部分的兩個腳部之中位於外側的 外側腳部21B的外側面。
端子20,是將金屬板條片在板厚度方向彎曲成大致橫S字型所作成,在相對於突壁部12作成對稱而排列成兩排的狀態被上述殼體10保持。該端子20,具有:被殼體10的側壁13所保持的倒U字型的被保持部21、在該殼體10的短邊方向的靠近突壁部12的位置具有朝上下方向延伸的自由端的彈性腕部22、被殼體10的底壁11保持而朝上述短邊方向延伸且將該被保持部21的其中一方的腳部(後述的內側腳部21A)與彈性腕部22連結的基部23、以及從被保持部21的另一方的腳部(後述的外側腳部21B)朝殼體10外延伸,而焊接連接於電路基板(未圖示)上的對應電路的連接部24。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端子20,在上述被保持部21及基部23,藉由與殼體10的一體模塑成型所保持。
在本實施方式,雖然以殼體的側壁及底壁保持端子,而用來保持端子的型態不限於此。例如,在殼體沒有側壁的連接器,僅以底壁保持端子也可以。
上述彈性腕部22,經過彎曲的移行部25沿著上述突壁部12朝上方延伸,藉由在其板厚度方向的撓曲,而可朝上述短邊方向彈性移位。彈性腕部22,作為其自由端側的上端部分朝向側壁13凸狀彎曲,形成為用來與後述的對象連接器2的對象端子40接觸的接觸部22A。如第2圖所示,當彈性腕部22為自由狀態時,該彈性腕部22及移行部25,位於殼體10的移位允許凹部12A外。上述 接觸部22A的彎曲頂部,較殼體10的限制突部12D的突出頂部更加突出。
如第2圖所示,被保持部21,如上述作成倒U字型,具有:沿著主側壁13A的內側面延伸的其中一方的腳部21A(以下稱為「內側腳部21A」)、以及沿著主側壁13A的外側面延伸的另一方的腳部21B(以下稱為「外側腳部21B」)。上述內側腳部21A,在靠近其上端位置形成有:以與上述接觸部22A相對向的方式朝收容凹部15內突出的鎖定部21A-1。如第1圖所示,該鎖定部21A-1,例如藉由壓紋加工等形成,其寬度尺寸小於上述內側腳部21A的寬度尺寸。該鎖定部21A-1,藉由卡止於後述的對象連接器2的對象端子40的被鎖定部41B-1,來維持連接器嵌合狀態,並且藉由與該被鎖定部41B-1卡止時接觸而電導通,而具有輔助上述接觸部22A的功能。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被保持部21,以從上方跨越主側壁13A的方式,藉由一體模塑成形而被保持於該主側壁13A。該被保持部21,其倒U字型部分的內側板面及側緣面接觸保持於主側壁13A,從該主側壁13A露出的上述倒U字型部分的外側板面,其位置為與主側壁13A的外面為同一面。而被保持部21,將外側腳部21B的外側面(朝向突壁部12相反側的面)埋設於上述主側壁13A與副側壁13B之間而被保持著。
如第1圖所示,基部23,在殼體10的短邊方向的中間位置,形成有:從其兩側緣突出而隨著朝向突壁部12 其寬度變窄的錐狀部23A。該基部23,埋沒保持於殼體10的底壁11,該基部23的上面與底壁11的上面位於相同高度,基部23的上面露出於收容凹部15。連接部24,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位在與底壁11的下面大致相同高度,而可與電路基板的對應電路部焊接連接。
如第4圖所示,如上述,在殼體10的長邊方向(在第4圖的左右方向)的移位允許凹部12A的內側尺寸L1,大於端子20的彈性腕部22的寬度尺寸L2。限制突部12D,在上述長邊方向的寬度尺寸L3形成為小於條壁部12C的寬度尺寸L4,所以在上述長邊方向鄰接的限制突部12D彼此間的內側距離L5,大於上述移位允許凹部12A的內側尺寸L1。於是,在上述長邊方向的上述彈性腕部22與限制突部12D的距離L6,大於在該長邊方向的上述彈性腕部22與移位允許凹部12A的內壁面的距離L7。
[連接器的製造步驟]
連接器1,是用以下的方法作成。第5圖是在端子20與殼體10一體模塑成形過程配置模具的狀態的剖面圖,(A)是顯示在端子20的位置的剖面,(B)是顯示殼體10的限制突部12D的位置的剖面。首先,如第5圖(A)、(B)所示,在下側模具P1上的預定位置將端子20在殼體10的短邊方向(第5圖(A)、(B)的左右方向)配置成對稱,從上方將上側模具P2,從側方(第5圖(A)、(B)的右方及左方) 將橫模具P3,連同上述下側模具P1配置成包圍上述端子20。從注入口(未圖示)朝模具彼此間的空間將液狀的樹脂注入填充後,藉由該樹脂的固化而將殼體10成形。結果,將該殼體10與端子20一體模塑成形,完成連接器1。在連接器1完成後,下側模具P1,經過殼體10的底壁11的孔部11A朝下方拔出。上側模具P2朝上方卸下,橫模具P3朝側方卸下。
上述下側模具P1及上側模具P2,是用來將殼體10的底壁11、突壁部12及主側壁13A成形,橫模具P3,主要是用來將副側壁13B成形。如第5圖(A)所示,上述下側模具P1,在板狀的基座部P1A的短邊方向(在第5圖(A)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具有:從該基座部P1A朝上方突出的突出部P1B。該突出部P1B,是用來形成:包含移位允許凹部12A的突壁部12的空間的部分,其寬度尺寸(與第5圖(A)的紙面成直角的方向的尺寸)是與上述移位允許凹部12A的寬度尺寸相同。在該突出部P1B的上側部分,形成有:與上述突壁部12的隔壁部12B對應凹入的凹部P1C。
如第5圖(A)、(B)所示,上述上側模具P2,具有與收容凹部15對應的框狀部,在該框狀部之中朝長邊方向延伸的兩個壁部P2A彼此之間,形成有與突壁部12對應的凹部P2B。如第5圖(A)所示,在與殼體10的長邊方向的端子20對應的位置,上述壁部P2A,具有:其內側面與端子20的彈性腕部22及移行部25對應凹入形成的內側 溝部P2C、以及其外側面與被保持部21的內側腳部21A對應凹入形成的外側溝部P2D。上述內側溝部P2C,朝突壁部12側開口,當一體成形時,從三方面包圍上述彈性腕部22。上述外側溝部P2D,朝突壁部12的相反側開口,當一體成形時,從三方面將上述被保持部21的內側腳部21A包圍。
如第5圖(A)所示,橫模具P3,在其側面且在上述長邊方向與端子20對應的位置,具有:與端子20的被保持部21對應凹入,並且在上述長邊方向的側壁13的範圍,與副側壁13B對應進一步凹入形成的凹部P3A。
如第2圖所示,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1,端子20的彈性腕部22及移行部25位於移位允許凹部12A外,所以能將移位允許凹部12A的寬度方向全區域供下側模具P1用。於是,藉由從下方配置以其寬度方向全區域的寬度方向尺寸(第4圖的L1)所形成的下側模具P1的突出部P1B,能形成移位允許凹部12A,所以能將下側模具P1作成具有足夠大小(寬度尺寸)與強度的簡單的形狀。
在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1,端子20的彈性腕部22及移行部25雖然位於移位允許凹部12A外,而即使只有移行部25位於移位允許凹部12A外,彈性腕部22在自由狀態位於移位允許凹部內的情況,也能利用上述模具P1~P3來製造連接器。即使在自由狀態彈性腕部22位於移位允許凹部12A的情況,當一體成形時,從下方帶來的下側模具P1使彈性腕部22彈性移位成朝移位允許凹部 12A外的位置推出,所以不會藉由彈性腕部22妨礙該下側模具P1的配置。也就是說,無論彈性腕部22的位置如何,只要移行部25位於移位允許凹部12A外即可。
在本實施方式,當一體成形時,彈性腕部22位於移位允許凹部12A外,也就是位於收容凹部15,所以上側模具P2,不被上述移位允許凹部12A所限制,將與上述彈性腕部22對應的部分也就是內側溝部P2C,形成為:朝突壁部12側開口而從三方面包圍該彈性腕部22的溝部,也就是其中一方開放的溝部。於是,能以簡單的形狀作成上側模具P2。
在本實施方式,端子20的彈性腕部22位於移位允許凹部12A外,所以在該彈性腕部22的周圍,不像習知方式存在有該移位允許凹部的內壁面,而是廣泛地開放。於是上側模具P2的上述內側溝部P2C的周圍部分,在殼體10的長邊方向,能以較習知的移位允許凹部12A的內壁面與彈性腕部之間的間隙的尺寸(第4圖的L7)更大的尺寸(第4圖的L6)形成,所以能以具有強度的簡單的形狀作成上述模具P2。
在本實施方式,由於不需要如習知方式將與上述間隙對應的部分形成於上側模具P2,所以不需要為了配合維持該部分的強度而將上述長邊方向的寬度尺寸加大,而將殼體10的條壁部12C的同方向的寬度尺寸縮小即可完成。結果,也維持了該條壁部12C的強度。即使不將模具及殼體10的長邊方向尺寸加大也能維持強度,所以能避 免連接器1大型化。
[對象連接器的構造]
第2圖所示的對象連接器2,是安裝於其他電路基板(未圖示)的連接器,具有適合連接器1的收容凹部15之框狀的嵌合部,藉由該嵌合部嵌入於上述收容凹部15內,將連接器彼此嵌合連接。該對象連接器2,如第2圖所示,具有:大致長方體外型的合成樹脂製的殼體30、以及在該殼體30的長邊方向藉由一體模塑成形而於該殼體30排列保持的複數的金屬製的端子40(以下稱為「對象端子40」)。
殼體30,具有:與上述其他電路基板相面對的底壁31、與從該底壁31立起的周壁;藉由該底壁31與周壁包圍而朝第2圖的下方開口的空間,形成為:在連接器嵌合狀態用來將連接器1的殼體10的突壁部12收容的收容凹部35。上述周壁,具有:互相相對向而朝上述長邊方向延伸的兩個側壁33,該側壁33用來排列保持對象端子40。
對象端子40,是將金屬板條片朝板厚度方向彎曲所作成,在殼體30的短邊方向(第2圖的左右方向)作成對稱而以排列成兩排的狀態保持於上述殼體30。具有:被上述側壁33保持的U字型的嵌入部41、以及從該嵌入部41的兩個腳部之中位於收容凹部35側的其中一方的腳部41A(以下稱為「內側腳部41A」),經過彎曲的移行部45 而朝上述短邊方向延伸而與上述其他的電路基板的對應電路部焊接連接的連接部44。如第2圖所示,對象端子40,在上述嵌入部41及移行部45,是藉由與殼體30的一體模塑成形所保持。
上述嵌入部41,以從下方跨越側壁33的方式埋沒於該側壁33。該嵌入部41,將U字型部分的內側板面及側緣保持於側壁33,從該側壁33露出的上述U字型部分的外側板面,其位置為與側壁33的外面為同一面。在殼體30的短邊方向(第2圖的左右方向)的上述嵌入部41的尺寸,是稍大於:連接器1的端子20的接觸部22與鎖定部21A-1的間隔。
位於上述嵌入部41的內側腳部41A的收容凹部35側,該內側腳部41A的板面,其靠近底壁31的位置(第2圖的上側位置)的部分,形成為:在連接器嵌合狀態與連接器1的端子20的接觸部22A具有接觸壓力而接觸的對應接觸部41A-1。其位置與上述嵌入部41的另一方的腳部41B(以下稱為「外側腳部41B」)的收容凹部35隔著距離,該外側腳部41B的板面,其靠近底壁31的位置(在第2圖的上側位置)的部分凹入而形成凹部,該凹部作為與上述端子20的鎖定部21A-1卡止的被鎖定部41B-1的功能。
連接部44,如第2圖所示,其位置在與底壁-31的下面(第2圖的上面)大致相同的高度,可與電路基板的對應電路部焊接。
[對象連接器的製造步驟]
對象連接器2,使用與連接器1用的模具不同的其他的上側模具及下側模具(未圖示),藉由將殼體30與對象端子40一體模塑成形所作成。
[連接器的嵌合動作]
以下,針對連接器1與對象連接器2的嵌合動作來說明。首先,將連接器1及對象連接器2焊接到分別對應的電路基板的對應電路部。接著,如第2圖所示,讓連接器1成為收容凹部15朝上方開口的姿勢,並且讓對象連接器2成為收容凹部35朝下方開口的姿勢而將其帶到該連接器1的上方位置。使對象連接器2朝下方移動,將對象連接器2的嵌合部朝連接器1的收容凹部15內嵌入。
結果,對象連接器2的對象端子40的嵌入部41,將連接器1的端子20的接觸部22A及鎖定部21A-1之間推開而進入。藉由將接觸部22A朝移位允許凹部12A內按壓,讓彈性腕部22彈性移位成朝該移位允許凹部12A內進入。當嵌入部41的進入動作進行時,上述接觸部22A具有接觸壓力地與上述嵌入部41的對應接觸部41A-1接觸,並且上述鎖定部21A-1與該嵌入部41的被鎖定部41B-1在上下方向卡止。結果,讓連接器的端子彼此電導通並且互相鎖定,而完成連接器彼此的嵌合連接。
在連接器鎖定狀態,當連接器1的端子20的彈性腕 部22在移位允許凹部12A朝向突壁部12彈性移位時,具有在殼體10的短邊方向朝向突壁部12的分力的外力作用於該端子20的基部23。結果,該基部23的錐狀部23A,在朝向突壁部12的方向,朝用來保持該錐狀部23A的底壁11的對應部分楔狀地卡入,而能防止該基部23從底壁11脫落。
在本實施方式,上述錐狀部的上面,位在與底壁的上面相同高度,而露出於收容凹部內,而也可取代該方式,不使錐狀部的上面露出,而將該錐狀部全體埋設於底壁內。例如,將錐狀部將其突出方式,也就是隨著朝向從基部的側緣離開的方向而朝下方傾斜的形狀,而能將錐狀部全體埋設。藉由將錐狀部全體埋設於底壁內,則藉由底壁的對應部分阻止該錐狀部的朝上方的移動。結果,能更確實地防止基部從上述底壁脫落,所以能提升防止端子脫落的效果。
<第二實施方式>
本實施方式,突壁部的各移位允許凹部的相對向面並未互相平行,是隨著朝收容凹部側也就是朝移位允許凹部的開口側擴張的錐狀面,與該相對向面互相平行的第一實施方式不同。在本實施方式,是以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的部分為中心來說明,針對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則加上相同圖號而省略說明。
第6圖,是從上方觀察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的突壁部 12附近的剖面的放大剖面圖。如第6圖所示,在本實施方式,各移位允許凹部12A的相對向面,成為隨著朝向收容凹部15(參考第1圖及第2圖)側擴張的錐狀面。藉由將該相對向面形成為錐狀面,與相對向面為平行的第一實施方式相比,在連接器的製造過程,在殼體10與端子20一體成形後,能從移位允許凹部12A容易將下側模具拔出。而與上述相對向面彼此的寬度尺寸,涵蓋突壁部12的短邊方向(在第6圖的上下方向)並不均勻,而相對向面彼此為平行的情況相比較,由於下側模具與移位允許凹部12A對應的部分的寬度尺寸允許些許的誤差,所以容易製造該下側模具。
<變形例>
在第一及第二實施方式,雖然在突壁部的全部的條壁部設置有限制突部,而在限制突部具有足夠強度的情況,不一定要設在全部條壁部,只要分別形成在複數的條壁部之中任意兩個以上的條壁部即可。即使在兩個以上的條壁部形成限制突部,也能良好地限制對象連接器的位置。
也可不在位於鄰接的移位允許凹部彼此之間的條壁部形成限制突部,僅在位於突壁部的長邊方向兩端的條壁部形成限制突部。結果,未形成限制突部的條壁部,該部分能使在上述長邊方向的尺寸縮小,所以能將該長邊方向的殼體小型化進而將連接器小型化。
1‧‧‧連接器
2‧‧‧對象連接器
10‧‧‧殼體
11‧‧‧底壁
11A‧‧‧孔部
12‧‧‧突壁部
12A‧‧‧移位允許凹部
12C‧‧‧條壁部
12D‧‧‧限制突部
20‧‧‧端子
21‧‧‧被保持部
22‧‧‧彈性腕部
22A‧‧‧接觸部
23‧‧‧基部
23A‧‧‧錐狀部(錐狀部分)
25‧‧‧移行部
第1圖是顯示第一實施方式的相對於連接器的長邊方向成直角的面的剖面的立體圖。
第2圖是連同對象連接器的剖面來顯示第1圖的連接器的剖面的剖面圖。
第3圖是顯示相對於第1圖的連接器的短邊方向成直角的面的剖面的一部分的剖面圖。
第4圖是從上方觀察第1圖的連接器的突壁部附近的剖面的放大剖面圖。
第5圖是當端子與殼體一體成形時配置模具的狀態的剖面圖,(A)是顯示在端子的位置的剖面,(B)是顯示殼體的限制突部的位置的剖面。
第6圖是從上方觀察第二實施方式的連接器的突壁部附近的剖面的放大剖面圖。
1‧‧‧連接器
2‧‧‧對象連接器
10‧‧‧殼體
11‧‧‧底壁
11A‧‧‧孔部
12‧‧‧突壁部
12A‧‧‧移位允許凹部
12B‧‧‧隔壁部
12C‧‧‧條壁部
12D‧‧‧限制突部
13‧‧‧側壁
13A‧‧‧主側壁
13B‧‧‧副側壁
15‧‧‧收容凹部
20‧‧‧端子
21‧‧‧被保持部
21A‧‧‧內側腳部
21A-1‧‧‧鎖定部
21B‧‧‧外側腳部
22‧‧‧彈性腕部
22A‧‧‧接觸部
23‧‧‧基部
24‧‧‧連接部
25‧‧‧移行部
30‧‧‧殼體
31‧‧‧底壁
33‧‧‧側壁
35‧‧‧收容凹部
40‧‧‧對象端子
41‧‧‧嵌入部
41A‧‧‧內側腳部
41A-1‧‧‧對應接觸部
41B‧‧‧外側腳部
41B-1‧‧‧被鎖定部
44‧‧‧連接部
45‧‧‧移行部

Claims (6)

  1. 一種電連接器,用來將複數的端子朝一方向排列保持的殼體具有:與安裝對象面相面對而將該端子的排列方向作為長邊方向而延伸的底壁、以及朝上述長邊方向延伸並且從該底壁朝向上方突出而用來與對象連接器嵌合的突壁部;上述複數端子藉由一體成形而被保持於上述殼體;該端子,具有:被上述殼體所保持的被保持部、及位於上述突壁部側而形成有接觸部的彈性腕部;該彈性腕部,從在上下方向的靠近上述底壁的位置將上述被保持部與彈性腕部連結的基部,經過彎曲的移行部沿著上述突壁部朝上方延伸,而在相對上述長邊方向成直角的短邊方向可彈性移位,在該彈性腕部的上端側形成有:用來與對象連接器的對象端子接觸的上述接觸部;上述殼體的上述突壁部,具有:在上述長邊方向隔著間隔而朝上下方向延伸形成的複數的條壁部、以及在鄰接的條壁部彼此之間,從朝上述長邊方向及上下方向延伸的該條壁部的側面的位置凹入形成,可允許上述端子的彈性腕部的彈性移位的移位允許凹部;其特徵為:殼體,在至少移位允許凹部的下方位置形成有將底壁貫穿的孔部,該移位允許凹部連通於該孔部;端子之上述基部與移行部位於上述移位允許凹部之外。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電連接器,其中殼體的突壁部,具有從條壁部的側面突出的限制突部,該限制突 部之突出頂部將連接器嵌合狀態下在殼體的短邊方向的對象連接器的位置加以限制,該限制突部之長邊方向的尺寸形成為小於條壁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電連接器,其中殼體的限制突部,分別形成在複數的條壁部之中任意兩個以上的條壁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電連接器,其中殼體的限制突部,形成在位於突壁部的長邊方向兩端的條壁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電連接器,其中殼體的限制突部,形成在鄰接的移位允許凹部彼此之間以及位於長邊方向兩端的條壁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其中任一項的電連接器,其中端子,是將帶狀的金屬條片朝其板厚度方向彎曲所作成,該端子的基部,藉由一體成形被保持在殼體的底壁,該基部的兩側緣具有:隨著朝向突壁部而寬度變窄的錐狀部分,該錐狀部分是在上述底壁的對應部分被保持。
TW101101238A 2011-02-01 2012-01-12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5175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19581A JP5369125B2 (ja) 2011-02-01 2011-02-01 電気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9032A TW201249032A (en) 2012-12-01
TWI517508B true TWI517508B (zh) 2016-01-11

Family

ID=46577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1238A TWI517508B (zh) 2011-02-01 2012-01-12 Electrical connector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523580B2 (zh)
JP (1) JP5369125B2 (zh)
KR (1) KR101383404B1 (zh)
CN (2) CN104505630B (zh)
TW (1) TWI5175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88506B2 (en) * 2013-01-29 2014-11-18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JP6188638B2 (ja) * 2014-06-10 2017-08-3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回路基板付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プラグコネクタ
JP6327973B2 (ja) * 2014-06-30 2018-05-23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6068405B2 (ja) * 2014-08-27 2017-01-25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6537890B2 (ja) * 2014-09-26 2019-07-0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341876B2 (ja) * 2015-04-01 2018-06-13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6137737B2 (ja) * 2015-09-11 2017-05-31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電気機器筐体及び電力変換装置
JP6591251B2 (ja) * 2015-10-01 2019-10-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517655B2 (ja) * 2015-10-09 2019-05-2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6635583B2 (ja) * 2015-10-30 2020-01-2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JP6703900B2 (ja) * 2016-06-01 2020-06-03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JP7073054B2 (ja) * 2016-07-26 2022-05-2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CN107658592B (zh) * 2016-07-26 2020-05-12 株式会社藤仓 插座连接器以及插座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JP6950355B2 (ja) * 2017-08-23 2021-10-13 株式会社アドヴィックス 液圧制御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835687B2 (ja) * 2017-08-29 2021-02-2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6845992B2 (ja) * 2018-03-22 2021-03-2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付き機器
JP7253337B2 (ja) * 2018-08-22 2023-04-06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6817272B2 (ja) * 2018-11-20 2021-01-2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CN209822934U (zh) * 2019-03-28 2019-12-20 东莞富强电子有限公司 弹片
TWI760873B (zh) * 2019-10-18 2022-04-11 日商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
JP7069363B2 (ja) * 2021-01-15 2022-05-17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84197A (ja) * 1997-04-07 1998-10-23 Kueizaa Syst:Kk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605468Y2 (ja) * 1999-02-10 2000-07-17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プリント回路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
JP3875677B2 (ja) * 2003-09-26 2007-01-3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3726836B2 (ja) * 2004-08-02 2005-12-14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7035291A (ja) * 2005-07-22 2007-02-08 Hirose Electric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4555329B2 (ja) * 2007-11-08 2010-09-29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CN201160164Y (zh) * 2008-01-05 2008-12-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1364991Y (zh) * 2009-01-22 2009-12-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插座端子和插头端子
TWI396340B (zh) * 2009-07-31 2013-05-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電連接器
CN101997212B (zh) * 2009-08-11 2012-10-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60360A (ja) 2012-08-23
KR20120089196A (ko) 2012-08-09
CN102629713B (zh) 2014-12-17
CN104505630B (zh) 2017-07-25
CN102629713A (zh) 2012-08-08
CN104505630A (zh) 2015-04-08
KR101383404B1 (ko) 2014-04-08
TW201249032A (en) 2012-12-01
JP5369125B2 (ja) 2013-12-18
US20120196486A1 (en) 2012-08-02
US8523580B2 (en) 2013-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7508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1921116B1 (ko) 회로 기판용 전기 커넥터
TWI504075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21715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574692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7845958B2 (en) Connector
US763778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4241951A (zh) 带引导零件的电连接器
TWI703774B (zh) 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之限制件
KR20160118141A (ko) 회로 기판용 전기 커넥터
TWI578626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plug connector
KR20110066847A (ko) 전기 커넥터
US2021036736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6727074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US2011010492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n improved board lock
TWI830980B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JPWO2020059210A1 (ja)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CN111092317B (zh) 电路基板用连接器装置
TWI707508B (zh) 卡緣連接器
JP2020074343A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KR100622968B1 (ko) 기판용 전기 커넥터
JP5369207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6814051B2 (ja) コネクタ
JP5408815B2 (ja) 電気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