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8042B -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handover, a terminal device, a base station, and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Google Patents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handover, a terminal device, a base station, and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8042B
TWI468042B TW100104017A TW100104017A TWI468042B TW I468042 B TWI468042 B TW I468042B TW 100104017 A TW100104017 A TW 100104017A TW 100104017 A TW100104017 A TW 100104017A TW I468042 B TWI468042 B TW I46804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component carrier
terminal device
handover
scheduling metho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4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08412A (en
Inventor
Hiroaki Takano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08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84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80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804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46Code rate detection or code type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2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resource information of target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用以控制交接之方法、終端裝置、基地台及無線通訊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用於控制交接之方法、終端裝置、基地台及無線通訊系統。
在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行動通訊組織)中討論之下一代蜂窩狀通訊規格之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長期演進技術)研究有導入被稱為載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之技術。載波聚合係藉由複數統合例如在LTE處被支撐之頻率帶,而形成終端裝置(UE:User Equipment)與基地台(BS:Base Ststion、或eNB:evolved Node B)之間之通訊通道,並提高通訊之吞吐量之技術。將藉由載波聚合形成之1個通訊通道所包含之各個頻率帶稱為分量載波(CC:Component Carrier)。可在LTE處使用之頻率帶之帶域寬度為1.4 MHz、3.0 MHz、5.0 MHz、10 MHz、15 MHz或20 MHz。因此,若例如將20 MHz之頻率帶作為分量載波進行5個聚合,則合計可形成100 MHz之通訊通道。
在載波聚合中1個通訊通道所包含之分量載波亦可未必於頻率方向相互鄰接。將於頻率方向鄰接配置分量載波之模式稱為鄰接(Contiguous)模式。又,將未使分量載波鄰接配置之模式稱為非鄰接(Non-contiguous)模式。
又,在載波聚合中上行鏈路之分量載波數,與下行鏈路之分量載波數亦可未必相等。將上行鏈路之分量載波數與下行鏈路之分量載波數相等之模式稱為對稱模式。又,將上行鏈路之分量載波數與下行鏈路之分量載波數不相等之模式稱為不對稱模式。例如,在上行鏈路中使用2個分量載波、在下行鏈路中使用3個分量載波之情形,可稱為不對稱之載波聚合。
在不伴隨載波聚合之先前之蜂窩狀方式之無線通訊中,通訊資源之分配資訊(即排程資訊)係在下行鏈路之控制通道(例如,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實體下行控制通道)上從基地台向各終端裝置發送。關於該排程資訊之傳送,在伴有載波聚合之無線通訊中,有2種方式實現之可能性。第1種方式係將先前之方式直接適用於各個分量載波之方式。即,第1種方式係將傳送某個分量載波之資料傳送之排程資訊之控制通道,設置於該分量載波內。在本說明書中,將如此之第1種方式稱為直向排程方式。相對於此,第2種方式係將傳送某個分量載波之資料傳送之排程資訊之控制通道,設置於與該分量載波不同之分量載波內。根據第2種方式,由於藉由彙集排程資訊之傳送所使用之通信資源,使通訊資源所占之負荷之比例降低,故與第1種方式比較可達成更高之吞吐量。在本說明書中,將如此之第2種方式稱為交叉排程方式。該等直向排程方式及交叉排程方式可在1個通訊通道內複合使用。即,構成通訊通道之1個通道可以交叉排程方式運用,而其他之通道可以直向排程方式運用。
又,在蜂窩狀通訊規格中,用於實現終端裝置之移動性(mobility)之基本技術之交接亦是LTE-A之重要之主題之一。在LTE中,終端裝置分別測定與服務基地台(連接中之基地台)之間之通訊品質,及與周邊基地台之間之通訊品質,並將含有該測定結果(measurements測量值)之測量報告(measurement report)發送至服務基地台。其次,接收測量報告之服務基地台係基於報告中所含之測定結果,決定是否應該執行交接。且,若決定應該執行交接,則在源點基地台(交接前之服務基地台)、終端裝置、及目標基地台(交接後之服務基地台)之間,根據特定之程序進行交接(例如,參照下述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232293號公報
然而,在伴有載波聚合之無線通訊中,仍未曾報告有具體討論應該如何進展交接之程序之事例。
在上述專利文獻1記載之既存之交接程序中,以1個分量載波構成1個通訊通道為前提,進行交接之要求、該要求之確認、交接命令之發送、對目標基地台之隨機存取等之處理。在導入載波聚合技術之情形,若假設每個分量載波之通道品質不同,則較佳為對每個分量載波執行交接。但,在使用上述之交叉排程方式之狀況下,進行資料傳送之資料通道與傳送關於該資料傳送之排程資訊之控制通道可位於不同之分量載波內,因此,若不適當地控制每個分量載波之交接之順序,則因排程資訊之逸失或不匹配等之原因,有產生資料之損耗之虞。
因此,本發明在於提供一種用於控制交接之方法、終端裝置、基地台及無線通訊系統,該交接係即使在使用交叉排程方式之狀況下,亦不會損耗資料地執行交接之新穎且經改良者。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係提供一種用於控制交接之方法,該交接係利用在藉由統合複數個分量載波而形成之通訊通道上進行無線通訊之終端裝置的從第1基地台至第2基地台之交接;各分量載波之排程資訊係根據直向排程方式或交叉排程方式中任一者傳送至終端裝置,且上述方法包含在判斷根據上述交叉排程方式之第1分量載波應執行交接時,由上述第1基地台最初對上述終端裝置命令在上述第2基地台處,應根據上述直向排程方式運用之第2分量載波之從上述第1基地台至上述第2基地台之交接的步驟。
又,上述第1基地台亦可在上述第1分量載波之交接之前,對上述終端裝置命令傳送上述第1分量載波之排程資訊之通道所處之上述第2分量載波的交接。
又,上述方法亦可進一步包含藉由上述第1基地台,對上述終端裝置命令上述第1分量載波之交接之步驟。
又,上述第1分量載波與上述第2分量載波係相同之分量載波,且亦可進一步包含在執行最初之交接之前,將在上述第1基地台處,上述第1分量載波之排程資訊之傳送方式從上述交叉排程方式變更成上述直向排程方式之步驟。
又,上述第1基地台亦可根據變更來自執行上述測量之上述終端裝置的排程資訊之傳送方式之要求,將上述第1分量載波之排程資訊之傳送方式從上述交叉排程方式變更至上述直向排程方式。
又,上述第1基地台在藉由上述第2基地台確認交接後,亦可將上述第1分量載波之排程資訊之傳送方式從上述交叉排程方式變更成上述直向排程方式。
又,上述第1分量載波與上述第2分量載波係相同之分量載波,且上述第2分量載波在從上述第1基地台至上述第2基地台之交接後,亦可在上述第2基地台處,根據上述直向排程方式運用。
又,根據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係提供一種終端裝置,其具備:無線通訊部,係在藉由統合複數個分量載波所形成之通訊通道上,進行與基地台之間之無線通訊;控制部,係控制利用上述無線通訊部之從第1基地台至第2基地台之交接;及品質測定部,係測定與上述第1基地台之間之上述通訊通道之通道品質;且各分量載波之排程資訊係根據直向排程方式及交叉排程方式中任一者傳送,在判斷根據上述交叉排程方式之第1分量載波應執行交接時,根據來自上述第1基地台之命令,最初執行在上述第2基地台處,應該根據上述直向排程方式運用之第2分量載波之從上述第1基地台至上述第2基地台的交接。
又,根據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係提供一種基地台,其具備:無線通訊部,係在藉由統合複數個分量載波所形成之通訊通道上,進行與終端裝置之間之無線通訊;與控制部,係控制利用上述終端裝置之對其他基地台之交接;且各分量載波之排程資訊係根據直向排程方式及交叉排程方式中任一者傳送,上述控制部在判斷根據上述交叉排程方式之第1分量載波應執行交接時,最初對上述終端裝置命令在上述其他基地台處,應該根據上述直向排程方式運用之第2分量載波之對上述其他基地台的交接。
又,根據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係提供一種無線通訊系統,其包含:終端裝置,係在藉由統合複數個分量載波所形成之通訊通道上進行無線通訊;第1基地台,係在上述通訊通道上對上述終端裝置提供服務;及第2基地台,係成為利用上述終端裝置之來自上述第1基地台之交接之目標者;且各分量載波之排程資訊係根據直向排程方式及交叉排程方式中任一者傳送,上述第1基地台在判斷根據上述交叉排程方式之第1分量載波應執行交接時,最初對上述終端裝置命令在上述第2基地台處,應該根據上述直向排程方式運用之第2分量載波之交接。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用於控制交接之方法、終端裝置、基地台及無線通訊系統,在能夠進行交叉排程之狀況下,亦可不損耗資料地執行交接。
以下,一面參照添附圖式,一面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再者,在本說明書及圖示中,就具有實質性相同之功能構成之構成要素,附註相同之符號,藉此省略重複說明。
又,根據以下之順序,說明該[實施方式]。
1.相關技術之說明
1-1.交接程序
1-2.通訊資源之構成
1-3.排程資訊之傳送方式
2.無線通訊系統之概要
3.第1實施形態之說明
3-1.終端裝置之構成例
3-2.基地台之構成例
3-3.處理之流程
3-4.第1實施形態之總結
4.第2實施形態之說明
4-1.終端裝置之構成例
4-2.基地台之構成例
4-3.處理之流程
4-4.第2實施形態之總結
5.第3實施形態之說明
5-1.終端裝置之構成例
5-2.基地台之構成例
5-3.處理之流程
5-4.第3實施形態之總結
<1.相關技術之說明>
[1-1.交接程序]
首先,一面參照圖1~圖4,一面說明本發明相關之技術。圖1顯示有作為一般之交接程序之一例,未伴隨載波聚合之無線通訊之以LTE為標準之交接程序的流程。此處,與交接程序相關有終端裝置(UE)、源點基地台(Source eNB)、目標基地台(Target eNB)及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動性管理實體))。
作為交接之前階段,首先,終端裝置對源點基地台報告終端裝置與源點基地台之間之通訊通道之通道品質(步驟S2)。通道品質之報告可定期進行,或亦可以通道品質低於預先決定之基準值為契機而進行。終端裝置接收來自源點基地台之下行鏈路通道所含有之參考信號,藉此可測定與源點基地台之間之通訊通道之通道品質。
其次,源點基地台係基於由終端裝置接收之品質報告,判斷是否要測量,在需要測量之情形,對終端裝置分配測量間距(步驟S4)。
其次,終端裝置在所分配之測量間距期間,探索來自周邊基地台之下行鏈路通道(即,進行小區搜尋)(步驟S12)。再者,終端裝置可根據預先由源點基地台提供之清單,得知應該探索之周邊之基地台。
其次,若終端裝置獲得與下行鏈路通道之同步,則使用該下行鏈路通道所含有之參考信號,進行測量(步驟S14)。此期間,源點基地台限制終端裝置相關之資料通訊之分配,以便不會產生利用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
完成測量之終端裝置係將含有測量之結果之測量報告發送至源點基地台(步驟S22)。測量報告所含有之測量結果亦可為在複數次測量中之測定值之平均值或代表值等。又,測量之結果亦可含有複數個頻率帶之資料。
接收測量報告之源點基地台係基於測量報告之內容判斷是否應該執行交接。例如,相較於源點基地台之通道品質,周邊之其他基地台之通道品質較預先決定之臨限值佳時,可判斷需要交接。該情形,源點基地台決定將該其他之基地台作為目標基地台進展交接程序,並將交接要求訊息(Handover Request交接請求)發送至目標基地台(步驟S24)。
接收交接要求訊息之目標基地台根據自身提供之通訊服務之空閒狀況等,判斷能否接受終端裝置。且,在可接受終端裝置之情形,目標基地台將交接確認訊息(Handover Request Confirm交接請求確認)發送至源點基地台(步驟S26)。
接收交接確認訊息之源點基地台對終端裝置發送交接命令(Handover Command交接命令)(步驟S28)。藉此,終端裝置獲得與目標基地台之下行鏈路通道之同步(步驟S32)。其次,終端裝置使用設置於特定時間訊槽之隨機存取通道,對目標基地台進行隨機存取(步驟S34)。此期間,源點基地台將完全到達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至目標基地台(步驟S36)。且,若終端裝置隨機存取成功,則將交接完成訊息(Handover Complete交接完成)發送至目標基地台(步驟S42)。
接收交接完成訊息之目標基地台對MME要求終端裝置之路線更新(步驟S44)。MME更新用戶資料之路線,藉此可使終端裝置經由新的基地台(即,目標基地台)與其他裝置進行通訊。且,目標基地台對終端裝置發送確認應答(Acknowledgement)(步驟S46)。藉此,結束一系列之交接程序。
[1-2.通訊資源之構成]
圖2顯示有LTE之通訊資源之構成,作為可適用本發明之通訊資源之構成之一例。若參照圖2,則LTE之通訊資源在時間方向上,被分割成具有10 msec長度之各無線訊框。再者,1無線訊框包含10個次訊框,1個次訊框包含2個0.5 ms訊槽。又,1個0.5 ms訊槽通常在時間方向上含有7個OFDM符元。將在時間方向上包含7個OFDM符元、在頻率方向上包含12條副載波之通訊資源之1單位稱為資源塊(Resource Block)。LTE在時間方向上每個該次訊框或資源塊對各終端裝置分配通訊資源。又,將相當於在時間方向上1個OFDM符元、在頻率方向上1條副載波之通訊資源之1單位稱為資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即,1資源塊相當於7×12=84資源元素。在相同之帶域寬度、相同之時間長中,越分配更多之資源塊用於進行資料通訊,資料通訊之吞吐量會變得越大。
又,於頻率方向之特定位置(通常為帶域之中央)之資源塊,***同步序列(Synchronization Sequence)。同步序列存在主要同步序列(PSS)與次要同步序列(SSS)2種。且,終端裝置可藉由在小區搜尋中接收該等2種同步序列,將基地台相互區別,並獲得與特定之基地台之同步。2種同步序列在時間方向上,係配置於1個次訊框之第6及第7OFDM符元(#5、#6)上。又,繼同步序列後之OFDM符元可作為用於傳送系統資訊之廣播通道使用。
又,各資源塊內之特定之資源元素係作為傳送參考信號(Reference Signal)使用。終端裝置可藉由接收參考信號,對每個資源塊測定通訊品質。又,基地台之排程器之下行鏈路係藉由終端裝置測定,而上行鏈路係根據基地台自身測定之每個資源塊之通訊品質,從而決定朝終端裝置之通訊資源之分配。
[1-3.排程資訊之傳送方式]
圖3顯示有LTE之控制通道之配置,作為通訊資源所含有之控制通道之配置之一例。在圖3中,與圖2不同,縱軸為時間方向,橫軸為頻率方向。若參照圖3,則顯示有12副載波×1次訊框之通訊資源。1次訊框在時間方向上含有14個OFDM符元。在如此之通訊資源中,於次訊框之前頭最多3個以內之OFDM符元,配置作為排程資訊傳送使用之控制通道,即PDCCH。在PDCCH上除排程資訊以外,亦可傳送指定調變方式之資訊及電力控制資訊等。終端裝置係藉由參照上述控制通道上之排程資訊,辨識各裝置應發送或接收資料之通訊資源。資料之發送接收係在配置於次訊框之剩餘之OFDM符元之資料通道即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實體下行鏈路分享通道)上進行。
此處,在伴有載波聚合之無線通訊中,複數個分量載波形成1個通訊通道。且,通常各分量載波分別具有控制通道。但為分配更多之資源塊以進行資料通訊(即,減少負荷)提高吞吐量,可使用以圖4說明之被稱為交叉排程(或交叉載波排程)之技術。
圖4係用於說明伴有載波聚合之無線通訊之排程資訊之2種傳送方式的說明圖。若參照圖4,則3個分量載波CC1~CC3形成1個通訊通道。其中,分量載波CC1及CC2具有控制通道(PDCCH)。分量載波CC1中之用於資料通訊之排程資訊係在分量載波CC1之控制通道上傳送。分量載波CC2中之用於資料通訊之排程資訊係在分量載波CC2之控制通道上傳送。另一方面,分量載波CC3無控制通道。分量載波CC3中之用於資料通訊之排程資訊係在分量載波CC2之控制通道上傳送。因此,在圖4之例中,分量載波CC1及CC2係根據直向排程方式之分量載波,而分量載波CC3係根據交叉排程方式之分量載波。根據交叉排程方式之分量載波亦稱為擴展載波(Extension Carrier)。再者,在本說明書中,將具有用於擴展載波之控制通道之分量載波稱為擴展載波之主控。在圖4之例中,分量載波CC2係分量載波CC3之主控。
<2.無線通訊系統之概要>
圖5係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無線通訊系統1之概要之模式圖。若參照圖5,則無線通訊系統1包含終端裝置100、基地台200a及基地台200b。其中,基地台200a設為終端裝置100之服務基地台。
終端裝置100位於由基地台200a提供無線通訊服務之小區202a之內部。終端裝置100可在藉由統合複數個分量載波(即,藉由載波聚合)所形成之通訊通道上,經由基地台200a在與其他終端裝置(未圖示)之間進行資料通訊。但由於終端裝置100與基地台200a之間之距離並不近,故有可能對於終端裝置100必須進行交接。再者,終端裝置100位於由基地台200b提供無線通訊服務之小區202b之內部。因此,基地台200b可成為用於終端裝置100之交接之目標基地台之候選。
基地台200a可經由回程鏈路(例如X2介面),在與基地台200b之間進行通訊。在基地台200a與基地台200b之間可發送接收例如如使用圖1說明般之交接程序之各種訊息、或屬於各小區之終端裝置之排程資訊等。再者,基地台200a及基地台200b亦可經由例如S1介面,與作為上節點之MME進行通訊。
此處,假設在終端裝置100正於與基地台200a之間,進行伴有載波聚合之無線通訊時,產生對基地台200b之交接之必要性。該情形,例如即使欲就在終端裝置100與基地台200a之間品質最差之分量載波,最初進行交接,在該分量載波為擴展載波時,會較主控之分量載波率先進行交接,從而亦有產生排程資訊之逸失或不匹配造成之資料的損耗之虞。因此,如較下一節更詳細地說明之本發明之第1~第3實施形態所示,在使用交叉排程方式之狀況下,有益的是以不產生資料之損耗的方式控制交接之順序。
再者,在本說明書之以下之說明中,尤其是無需將基地台200a及200b相互區別之情形,省略標號之末尾之英文字母,將該等總稱為基地台200。其他之構成要素亦相同。
<3.第1實施形態之說明>
以下,使用圖6~圖11D,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
[3-1.終端裝置之構成例]
圖6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終端裝置100之構成之一例的方塊圖。若參照圖6,則終端裝置100具備無線通訊部110、信號處理部150、控制部160及測定部170。
(無線通訊部)
無線通訊部110係在藉由使用載波聚合技術,統合複數個分量載波而形成之通訊通道上,進行與基地台200之間之無線通訊。
圖7係顯示無線通訊部110之更詳細之構成之一例的方塊圖。若參照圖7,則無線通訊部110包含天線112、轉換器114、LNA(Low Noise Amplifier低雜訊放大器)120、複數個降頻變頻器122a~122c、複數個濾波器124a~124c、複數個ADC(Analogue to Digital Converter類比數位轉換器)126a~126c、解調部128、調變部130、複數個DAC(Digital to Analogue Converter數位類比轉換器)132a~132c、更進一步包含複數個濾波器134a~134c、複數個增頻變頻器136a~136c、合成器138、及PA(Power Amplifier功率放大器)140。
天線112若接收由基地台200發送之無線信號,則經由轉換器114將接受信號輸出至LNA120。LNA120放大接收信號。降頻變頻器122a及濾波器124a係將第1分量載波(CC1)之基頻信號由藉由LNA120放大之接收信號分離。且經分離之該基頻信號藉由ADC126a轉換成數位信號,且向解調部128輸出。同樣地,降頻變頻器122b及濾波器124b係將第2分量載波(CC2)之基頻信號由藉由LNA120放大之接收信號分離。且,經分離之該基頻信號藉由ADC126b轉換成數位信號,且向解調部128輸出。又,降頻變頻器122c及濾波器124c係將第3分量載波(CC3)之基頻信號由藉由LNA120放大之接收信號分離。且,經分離之該基頻信號藉由ADC126c轉換成數位信號,且向解調部128輸出。其後,解調部128藉由解調各分量載波之基頻信號而生成資料信號,並將該資料信號向信號處理部150輸出。
又,若從信號處理部150輸入資料信號,則調變部130調變該資料信號,並生成各分量載波之基頻信號。在該等基頻信號中,第1分量載波(CC1)之基頻信號係藉由DAC132a轉換成類比信號。且藉由濾波器134a及增頻變頻器136a,根據該類比信號生成對應於發送信號中之第1分量載波之頻率成份。同樣地,第2分量載波(CC2)之基頻信號係藉由DAC132b轉換成類比信號。且藉由濾波器134b及增頻變頻器136b,根據該類比信號生成對應於發送信號中之第2分量載波之頻率成份。又,第3分量載波(CC3)之基頻信號係藉由DAC132c轉換成類比信號。且藉由濾波器134c及增頻變頻器136c,根據該類比信號生成對應於發送信號中之第3分量載波之頻率成份。其後,藉由合成器138合成對應於所生成之3個分量載波之頻率成份,形成發送信號。PA140係放大上述之發送信號,並經由轉換器114向天線112輸出。且天線112係將該發送信號作為無線信號向基地台200發送。
再者,在圖7中,雖說明有無線通訊部110處理3個分量載波之例,但無線通訊部110處理之分量載波之數可為2個,或亦可為4個以上。
又,如圖7之例所示,無線通訊部110亦可取代在類比區域內處理各分量載波之信號,而在數位區域內處理各分量載波之信號。後者之情形,在進行接收時,由1個ADC轉換之數位信號藉由數位濾波器,被分離成各分量載波之信號。又,在進行發送時,各分量載波之數位信號經頻率轉換及合成後,由1個DAC轉換成類比信號。一般而言,在類比區域內處理各分量載波之信號時,ADC及DAC之負荷更少。另一方面,在數位區域內處理各分量載波之信號時,由於用於AD/DA轉換之取樣頻率會增高,故ADC及DAC之負荷可增大。
(信號處理部)
返回至圖6,繼續終端裝置100之構成之一例之說明。
信號處理部150係就由無線通訊部110輸入之解調後之資料信號,進行解交錯、解碼及誤差校正等之信號處理。且信號處理部150將處理後之資料信號向上層輸出。又,信號處理部150就從上層輸入之資料信號,進行編碼及交錯等之信號處理。
(控制部)
控制部160係使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或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等之處理裝置,控制終端裝置100之全部功能。例如,控制部160係根據無線通訊部110從基地台200接收之排程資訊,對各分量載波控制藉由無線通訊部110之資料通訊之時點。更具體而言,控制部160係例如參照形成與基地台200之間之通訊通道之分量載波中,根據直向排程方式之分量載波之控制通道上之排程資訊。上述之排程資訊除相同之分量載波之通訊資源之資訊以外,亦可包含根據交叉排程方式之擴展載波之資訊。因此,控制部160在擴展載波之資訊包含於排程資訊時,根據該資訊,控制擴展載波之在資料通道上之資料通訊之時點。又,控制部160係根據與控制通道相同之分量載波之通訊資源之資訊,控制根據直向排程方式之分量載波之在資料通道上之資料通訊的時點。此外,控制部160與使用圖1說明之交接程序之終端裝置相同,係使終端裝置100運作。
(測定部)
測定部170係例如根據來自控制部160之控制,使用來自基地台200之參考信號,測定各分量載波之通道品質。又,測定部170係使用由基地台200分配之測量間隙,對各分量載波執行用於交接之測量。測定部170執行之測量之結果係藉由控制部160整形成用於測量報告之特定之格式,且經由無線通訊部110發送至基地台200。其後,基於該測量報告,藉由基地台200判斷終端裝置100是否應該執行交接。
[3-2.基地台之構成例]
圖8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基地台200之構成之一例的方塊圖。若參照圖8,則基地台200具備無線通訊部210、介面部250、分量載波(CC)管理部260及控制部280。
(無線通訊部)
無線通訊部210之具體之構成雖應支援之分量載波數及處理性能之要件等不同,但亦可與使用圖7說明之終端裝置100之無線通訊部110之構成類似。無線通訊部210係在藉由使用載波聚合技術統合複數個分量載波而形成之通訊通道上,進行與終端裝置之間之無線通訊。
(介面部)
介面部250係經由例如圖5所例示之S1介面,中介無線通訊部210及控制部280與上節點之間之通訊。又,介面部250係經由例如圖5所示之X2介面,中介無線通訊部210及控制部280與其他基地台之間之通訊。
(CC管理部)
CC管理部260係對屬於基地台200之小區之終端裝置,保持表示各終端裝置係使用哪種分量載波進行通訊之資料。上述之資料在新的終端裝置加入至基地台200之小區之際,或連接好之終端裝置變更分量載波之際,可藉由控制部280更新。因此,控制部280可藉由參照由CC管理部260保持之資料,瞭解終端裝置100使用哪種分量載波。又,CC管理部260係對各分量載波保持表示各分量載波根據直向排程方式及交叉排程方式中哪一者而運用之資料。
(控制部)
控制部280係使用CPU或DSP等之處理裝置,控制基地台200之全部功能。例如,控制部280將用於資料通訊之通訊資源分配給終端裝置100及其他之終端裝置用後,在根據排程資訊之傳送方式之分量載波之控制通道上,傳送排程資訊。更具體而言,控制部280係在相同之分量載波之控制通道上,傳送根據直向排程方式之分量載波內之通訊資源的排程資訊。又,控制部280係在主控之其他分量載波之控制通道上,傳送擴展載波內之通訊資源之排程資訊。
又,控制部280係控制終端裝置100之對其他基地台之交接。更具體而言,若控制部280判斷例如擴展載波應該執行交接,則最初對終端裝置100命令在目標基地台處,應該根據直向排程方式運用之分量載波之對目標基地台之交接。例如,在基地台200與目標基地台之間,排程資訊之傳送方式設為對各分量載波(對各運用頻率帶)通用者。該情形,若控制部280判斷例如擴展載波必須執行交接,則在擴展載波之交接前,對終端裝置100命令該擴展載波之主控之分量載波之交接。且,控制部280完成主控之分量載波之交接後,對終端裝置100命令擴展載波之交接。控制部280在存在其他可利用之分量載波之情形,亦可例如在開始主控分量載波之交接至完成擴展載波之交接期間,在該其他分量載波之控制通道上,暫時傳送擴展載波之排程資訊。除此之外,控制部280與使用圖1說明之交接程序之源點基地台或目標基地台相同,係使基地台200運作。
[3-3.處理之流程]
圖9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基地台200之利用控制部280之交接順序之判斷處理的流程之一例之流程圖。
若參照圖9,則首先控制部280係經由無線通訊部210從終端裝置100接收測量報告(步驟S102)。其次,控制部280係基於測量報告之內容,判斷是否存在品質不滿足特定基準之分量載波(步驟S104)。此處,在不存在品質不滿足特定基準之分量載波之情形處理結束。另一方面,在存在品質不滿足特定基準之分量載波之情形,處理向步驟S106進展。其次,控制部280係判斷品質不滿足特定基準之分量載波是否為應根據交叉排程方式運用之分量載波(步驟S106)。此處,該分量載波為應根據交叉排程方式運用之分量載波之情形,處理向步驟S108進展。另一方面,該分量載波非應根據交叉排程方式運用之分量載波之情形,處理向步驟S110進展。在步驟S108中,控制部280決定該分量載波之主控之分量載波較應根據交叉排程方式運用之分量載波先行進行交接(步驟S108)。另一方面,在步驟S110中,控制部280決定判斷品質不滿足特定基準之分量載波進行交接(步驟S110)。
圖10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交接程序之流程之一例的序列圖。再者,在圖10之方案中,採用在終端裝置100、源點基地台之基地台200a及目標基地台之基地台200b之間進行交接程序者。又,由於在圖1示例之一般之交接程序中,終端裝置之至測量為止之程序(步驟S2~步驟S14)無特別之不同點,故省略其說明。
若參照圖10,則首先,終端裝置100將構成通訊通道之複數個分量載波之測量報告向基地台200a發送(步驟S120)。其次,如使用圖9說明般,基地台200a基於接收之測量報告,判斷是否要進行各個分量載波之交接與交接之順序(步驟S130)。
在圖10之方案中,係例如採用判斷應作為擴展載波運用之分量載波必須進行交接者。該情形,基地台200a首先將該分量載波之主控之分量載波之交接要求訊息向基地台200b發送(步驟S144)。接收交接要求訊息之基地台200b根據自身提供之通訊服務之空閒狀況等,判斷是否能接受終端裝置100。且,若基地台200b判斷能夠接受終端裝置100,則將交接確認訊息發送至基地台200a(步驟S146)。接收交接確認訊息之基地台200a將主控之分量載波之交接命令發送至終端裝置100(步驟S148)。藉此,在接收交接命令之終端裝置100、基地台200a、基地台200b及MME之間,主控之分量載波執行交接(步驟S150)。步驟S150與例如使用圖1說明之處理相同,包含對目標基地台之同步及隨機存取、交接完成訊息之發送、路線更新及確認應答之發送等。
其次,基地台200a將應作為擴展載波運用之分量載波之交接要求訊息發送至基地台200b(步驟S164)。接收交接要求訊息之基地台200b根據自身提供之通訊服務之空閒狀況等,判斷是否能接受終端裝置100。且,若基地台200b判斷能夠接受終端裝置100,則將交接確認訊息發送至基地台200a(步驟S166)。接收交接確認訊息之基地台200a將應作為擴展載波運用之分量載波之交接命令發送至終端裝置100(步驟S168)。藉此,該分量載波在接收交接命令之終端裝置100、基地台200a、基地台200b及MME之間執行交接(步驟S170)。
再者,其後在其他分量載波亦必須進行交接之情形,與上述之程序相同,各分量載波執行交接。
圖11A~圖11D係用於進一步說明使用圖10說明之方案之說明圖。
若參照圖11A,則描繪有形成終端裝置100及基地台200a之間之通訊通道之3個分量載波CC1~CC3。在圖11A之時點,基地台200a為終端裝置100之服務基地台。又,在3個分量載波中,分量載波CC1及CC2係根據直向排程方式運用。分量載波CC3係根據交叉排程方式運用。在如此之狀況下,若判斷分量載波CC3必須對基地台200b進行交接,則首先分量載波CC3之主控之分量載波CC2進行交接。再者,判斷分量載波CC2必須進行交接之情形亦相同。
圖11B顯示有關於分量載波CC2,終端裝置100從基地台200a至基地台200b進行交接後(完成圖10之步驟S150後)之時點之狀況。在圖11B中,終端裝置100之3個分量載波中,分量載波CC1及CC3連接於基地台200a,而分量載波CC2連接於基地台200b。又,分量載波CC2在與基地台200b之間仍是以直向排程方式運用。另一方面,分量載波CC3之主控暫時變更成分量載波CC1。如此之擴展載波之主控之變更可藉由例如在通知從基地台200a至終端裝置100(及其他終端裝置)之變更後,切換基地台200a***擴展載波之排程資訊之通道而進行。
圖11C進一步顯示有關於分量載波CC3,終端裝置100從基地台200a至基地台200b進行交接後(完成圖10之步驟S170後)之時點之狀況。在圖11C中,終端裝置100之3個分量載波中,分量載波CC1連接於基地台200a,而分量載波CC2及CC3連接於基地台200b。又,分量載波CC2在與基地台200b之間之通訊通道中成為分量載波CC3之主控。
圖11D進一步顯示有關於分量載波CC1,終端裝置100從基地台200a至基地台200b進行交接後之時點之狀況。在圖11D中終端裝置100之3個分量載波任意一者均連接於基地台200b。
[3-4.第1實施形態之總結]
至此,已使用圖6~圖11D,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根據本實施形態,在伴有載波聚合之無線通訊中,判斷根據交叉排程方式之擴展載波應執行交接之情形,最初執行在目標基地台處,應根據直向排程方式運用之分量載波之交接。該情形,最初執行交接之分量載波係例如擴展載波之成為主控之分量載波。其後,執行在目標基地台處,應根據交叉排程方式運用之分量載波之交接。以如此之順序,使擴展載波之主控之分量載波與擴展載波連續***接,藉此降低或消除因排程資訊之逸失或不匹配等原因產生資料之損耗之危險。因此,即使在進行交叉排程方式之狀況下,亦可實現無縫之交接。又,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亦可不用為交接程序而變更各分量載波之排程資訊之傳送方式,故對系統造成之衝擊亦較小。
<4.第2實施形態之說明>
其次,使用圖12~圖14B,說明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
<4-1.終端裝置之構成例>
圖12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終端裝置300之構成之一例的方塊圖。若參照圖12,則終端裝置300具備無線通訊部110、信號處理部150、控制部360及測定部170。
(控制部)
控制部360係使用CPU或DSP等之處理裝置,控制終端裝置300之全部功能。例如,控制部360與第1實施形態之控制部160相同,係根據無線通訊部110從基地台400接收之排程資訊,對各分量載波控制無線通訊部110之資料通訊之時點。又,在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360例如根據測定部170之測量之結果,判斷以交叉排程方式運用之擴展載波之品質降低之情形,將變更排程資訊之傳送方式之要求發送至基地台400。其原因為將品質降低之分量載波之排程資訊之傳送方式從交叉排程方式變更成直向排程方式,防備該分量載波之交接。又,即使在控制部360自身不要求變更排程資訊之傳送方式之情形,由基地台400通知變更排程資訊之傳送方式時,仍需根據該通知變更分量載波之運用方式。除此之外,控制部360與使用圖1說明之交接程序之終端裝置相同,係使終端裝置300運作。
[4-2.基地台之構成例]
圖13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基地台400之構成之一例的方塊圖。若參照圖13,則基地台400具備無線通訊部210、介面部250、CC管理部260及控制部480。
(控制部)
控制部480係使用CPU或DSP等之處理裝置,控制基地台400之全部功能。例如,控制部480係與第1實施形態之控制部280相同,為終端裝置300及其他終端裝置分配用於資料通訊之通訊資源後,在根據排程資訊之傳送方式之分量載波之控制通道上傳送排程資訊。
又,控制部480係控制利用終端裝置300之對其他基地台之交接。例如,在本實施形態中,若控制部480判斷擴展載波即分量載波應執行交接,則藉由目標基地台確認該分量載波之交接後,將擴展載波之排程資訊之傳送方式從交叉排程方式變更至直向排程方式。又,控制部480將排程資訊之傳送方式之變更通知給終端裝置300。又,控制部480在由終端裝置300接收變更排程資訊之傳送方式之要求時,係根據該要求變更排程資訊之傳送方式。再者,控制部480在來自終端裝置300之要求與其他終端裝置衝突時(例如,導致優先度較高之其他終端裝置之通訊吞吐量降低之情形等),亦可否決來自終端裝置300之要求。其後,控制部480令判斷應該執行交接之分量載波執行交接。除此之外,控制部480與使用圖1說明之交接程序之源點基地台或目標基地台相同,係使基地台400運作。
[4-3.處理之流程]
其次,說明本實施形態之交接程序之2個方案。再者,在該等方案中,係採用在終端裝置300、源點基地台之基地台400a及目標基地台之基地台400b之間進行交接程序者。又,由於在圖1所示例之一般之交接程序中,終端裝置之至測量為止之程序(步驟S2~步驟S14)並無特別之不同點,故省略其說明。
圖14A係顯示沿著本實施形態之交接程序之第1方案之流程的一例之序列圖。
若參照圖14A,則首先結束測量之終端裝置300對各分量載波評估與基地台400a之間之通訊通道之品質(步驟S210)。且,終端裝置300在判斷以交叉排程方式運用之擴展載波之品質降低之情形,將就該擴展載波將排程資訊之傳送方式從交叉排程方式變更至直向排程方式之要求發送至基地台400a(步驟S212)。其次,基地台400a根據要求,對上述擴展載波變更排程資訊之傳送方式,並將確認應答發送至終端裝置300(步驟S214)。其次,終端裝置300將測量報告發送至基地台400a(步驟S222)。其次,基地台400a就基於測量報告判斷必須交接之分量載波,將交接要求訊息發送至基地台400b(步驟S224)。此處,判斷為必須交接之分量載波係例如在步驟S212~S214中排程資訊之傳送方式從交叉排程方式變更至直向排程方式之分量載波。接收交接要求訊息之基地台400b根據自身提供之通訊服務之空閒狀況等,判斷是否能接受終端裝置300。且若基地台400b判斷能夠接受終端裝置300,則將交接確認訊息發送至基地台400a(步驟S226)。接收交接確認訊息之基地台400a將交接命令發送至終端裝置300(步驟S228)。藉此,在接收交接命令之終端裝置300、基地台400a、基地台400b及MME之間執行交接(步驟S230)。步驟S230例如與使用圖1說明之處理相同,包含對目標基地台之同步及隨機存取、交接完成訊息之發送、路線更新及確認應答之發送等。
圖14B係顯示沿著本實施形態之交接程序之第2方案之流程的一例之序列圖。
若參照圖14B,則首先,結束測量之終端裝置300將測量報告發送至基地台400a(步驟S310)。其次,基地台400a對各分量載波評估終端裝置300與基地台400a之間之通訊通道之品質(步驟S312)。其次,基地台400a就判斷為必須交接之分量載波,將交接要求訊息發送至基地台400b(步驟S324)。接收交接要求訊息之基地台400b根據自身提供之通訊服務之空閒狀況等,判斷是否能接受終端裝置300。且若基地台400b判斷能接受終端裝置300,則將交接確認訊息發送至基地台400a(步驟S326)。其次,在確認交接之分量載波為以交叉排程方式運用之擴展載波時,就該擴展載波,基地台400a將把排程資訊之傳送方式從交叉排程方式變更至直向排程方式之主旨的通知發送至終端裝置300(步驟S330)。其次,若基地台400a從終端裝置300接收確認應答(步驟S332),則就上述擴展載波將排程資訊之傳送方式變更成直向排程方式。且基地台400a將交接命令發送至終端裝置300(步驟S334)。藉此,在接收交接命令之終端裝置300、基地台400a、基地台400b及MME之間執行交接(步驟S340)。
[4-4.第2實施形態之總結]
至此,已使用圖12~圖14B說明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根據本實施形態,在伴有載波聚合之無線通訊中,在判斷根據交叉排程方式之擴展載波應執行交接之情形,該擴展載波之排程資訊之傳送方式在執行交接前變更成直向排程方式。其結果,最初執行交接之分量載波成為根據直向排程方式運用之分量載波。藉此,降低或消除因排程資訊之逸失或不匹配等原因產生資料損失之危險。又,由於在本實施形態中,亦可使擴展載波與該擴展載波之主控之分量載波不連續交接,故可在例如主控之分量載波之品質為良好之情形,維持與品質良好之該分量載波之源點基地台之連接。
<5. 第3實施形態之說明>
其次,使用圖15~圖17,說明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
[5-1.終端裝置之構成例]
圖15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終端裝置500之構成之一例的方塊圖。若參照圖15,則終端裝置500具備無線通訊部110、信號處理部150、控制部560及測定部170。
(控制部)
控制部560係使用CPU或DSP等之處理裝置,控制終端裝置500之全部功能。例如,控制部560與第1實施形態之控制部160相同,係根據無線通訊部110從基地台600接收之排程資訊,對各分量載波控制無線通訊部110之資料通訊之時點。又,在本實施形態中,例如就以交叉排程方式運用之分量載波,在從基地台600接收交接命令之情形,控制部560就該分量載波對目標基地台進行存取時,係作為重新根據直向排程方式之分量載波進行存取。即,對目標基地台進行存取時,控制部560將擴展載波之運用方式從交叉排程方式切換成直向排程方式。除此之外,控制部560與使用圖1說明之交接程序之終端裝置相同,係使終端裝置500運作。
[5-2.基地台之構成例]
圖16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基地台600之構成之一例的方塊圖。若參照圖16,則基地台600具備無線通訊部210、介面部250、CC管理部260及控制部680。
(控制部)
控制部680係使用CPU或DSP等之處理裝置,控制基地台600之全部功能。例如,控制部680係與第1實施形態之控制部280相同,為終端裝置500及其他終端裝置分配用於資料通訊之通訊資源後,在根據排程資訊之傳送方式之分量載波之控制通道上傳送排程資訊。
又,控制部680係控制利用終端裝置500之對其他基地台之交接。例如,在本實施形態中,若控制部680判斷擴展載波即分量載波應執行交接,則檢測在目標基地台處,根據直向排程方式運用之分量載波。在目標基地台處根據直向排程方式運用之分量載波可經由例如圖5所示之X2介面,或藉由接收從目標基地台在廣播通道上傳送之系統資訊而檢測。且控制部680將使判斷為應執行交接之擴展載波交接成在目標基地台處根據直向排程方式運用之分量載波的交接命令發送至終端裝置500。除此之外,控制部680與使用圖1說明之交接程序之源點基地台或目標基地台相同,係使基地台600運作。
[5-3.處理之流程]
圖17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交接程序之流程之一例的序列圖。再者,在圖17之方案中,係採用在終端裝置500、源點基地台之基地台600a及目標基地台之基地台600b之間進行交接程序者。又,由於在圖1所示例之一般之交接程序中,終端裝置之至測量為止之程序(步驟S2~步驟S14)並無特別之不同點,故省略其說明。
若參照圖17,則首先終端裝置500將構成通訊通道之複數個分量載波之測量報告發送至基地台600a(步驟S420),其次,若基地台600a基於測量報告,判斷擴展載波即分量載波應執行交接,則檢測在基地台600b處根據直向排程方式運用之分量載波(步驟S430)。其次,基地台600a將要求對經檢測之分量載波之交接之交接要求訊息發送至基地台600b(步驟S444)。接收交接要求訊息之基地台600b根據自身提供之通訊服務之空閒狀況等,判斷是否能接受終端裝置500。且若基地台600b判斷能夠接受終端裝置500,則將交接確認訊息發送至基地台600a(步驟S446)。接收交接確認訊息之基地台600a將用於使判斷為應執行交接之擴展載波交接成在步驟S430中檢測出之與基地台600b之間之分量載波的交接命令發送至終端裝置500(步驟S448)。藉此,在接收交接命令之終端裝置500、基地台600a、基地台600b及MME之間,一面將排程方式從交叉排程方式切換成直向排程方式,一面執行交接(步驟S450)。更具體而言,例如,終端裝置500在將擴展載波之運用頻率帶變更成在交接命令中所指定之分量載波之頻率帶後,試行與基地台600b之同步及隨機存取。且,若隨機存取成功,則從終端裝置500向基地台600b發送交接完成訊息,且藉由MME更新路線。其後,終端裝置500可在與基地台600b之間之新的分量載波上進行與其他裝置之通訊。此時,由於新的分量載波係根據直向排程方式之分量載波,故終端裝置500係根據相同之分量載波之控制通道上之排程資訊,進行經由基地台600b之通訊。
[5-4.第3實施形態之總結]
至此,已使用圖15~圖17說明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根據本實施形態,在伴有載波聚合之無線通訊中,在判斷根據交叉排程方式之分量載波應執行交接之情形,對該分量載波執行交接。且目標基地台從完成交接時開始,該分量載波係根據直向排程方式運用。藉此,降低或消除因排程資訊之逸失或不匹配等原因產生資料之損耗之危險。又,由於在本實施形態中,亦可使擴展載波與該擴展載波之主控之分量載波不連續交接,故可在例如主控之分量載波之品質為良好之情形,維持與品質良好之該分量載波之源點基地台之連接。
如此,根據在本說明書中說明之3個實施形態,適當地控制各分量載波之交接之順序,藉此即使在可進行交叉排程之狀況下,亦可不損耗資料地執行交接。
以上,雖已一面參照添附圖式一面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較佳之實施形態,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之例。明確的是只要為具有本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之通常之知識者,則可在專利申請範圍所記載之技術思想之範疇內,設想為各種變更例或修正例,且瞭解該等當然亦是屬於本發明之技術範圍。
1...無線通訊系統
100、300、500...終端裝置
110...無線通訊部(終端裝置)
160、360、560...控制部(終端裝置)
200、400、600...基地台
210...無線通訊部(基地台)
280、480、680...控制部(基地台)
圖1係用於說明一般之交接程序之流程之序列圖。
圖2係用於說明通訊資源之構成之一例之說明圖。
圖3係用於說明通訊資源所含有之控制通道之配置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4係用於說明排程資訊之2種傳送方式之說明圖。
圖5係顯示一實施形態之無線通訊系統之概要之模式圖。
圖6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終端裝置之構成之一例的方塊圖。
圖7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無線通訊部之詳細構成之一例的方塊圖。
圖8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基地台之構成之一例的方塊圖。
圖9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基地台之交接之順序的判斷處理之流程之一例之流程圖。
圖10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交接程序之流程之一例的序列圖。
圖11A係用於進一步說明使用圖10說明之方案之第1說明圖。
圖11B係用於進一步說明使用圖10說明之方案之第2說明圖。
圖11C係用於進一步說明使用圖10說明之方案之第3說明圖。
圖11D係用於進一步說明使用圖10說明之方案之第4說明圖。
圖12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終端裝置之構成之一例的方塊圖。
圖13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基地台之構成之一例的方塊圖。
圖14A係顯示沿著第2實施形態之交接程序之第1方案之流程的一例之序列圖。
圖14B係顯示沿著第2實施形態之交接程序之第2方案之流程的一例之序列圖。
圖15係顯示第3實施形態之終端裝置之構成之一例的方塊圖。
圖16係顯示第3實施形態之基地台之構成之一例的方塊圖。
圖17係顯示第3實施形態之交接程序之流程之一例的序列圖。
(無元件符號說明)

Claims (10)

  1. 一種用於控制交接之方法,該交接係利用在藉由統合複數個分量載波而形成之通訊通道上進行無線通訊之一終端裝置的從一第1基地台至一第2基地台之交接;且各分量載波之排程資訊係根據直向排程方式及交叉排程方式中任一者傳送至終端裝置,且上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在判斷根據上述交叉排程方式之第1分量載波應執行交接時,由上述第1基地台最初對上述終端裝置命令在上述第2基地台處,應根據上述直向排程方式運用之第2分量載波之從上述第1基地台至上述第2基地台之交接。
  2. 如請求項1之用於控制交接之方法,其中上述第1基地台在上述第1分量載波之交接之前,對上述終端裝置命令傳送上述第1分量載波之排程資訊之通道所處之上述第2分量載波的交接。
  3. 如請求項2之用於控制交接之方法,其中上述方法進一步包含藉由上述第1基地台對上述終端裝置命令上述第1分量載波之交接之步驟。
  4. 如請求項1之用於控制交接之方法,其中上述第1分量載波與上述第2分量載波係相同之分量載波,且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在執行最初之交接之前,將在上述第1基地台處,上述第1分量載波之排程資訊之傳送方式從上述交叉排程方式變更成上述直向排程方式。
  5. 如請求項4之用於控制交接之方法,其中上述第1基地台係根據來自執行測量之上述終端裝置的排程資訊之傳送方式之變更要求,將上述第1分量載波之排程資訊之傳送方式從上述交叉排程方式變更至上述直向排程方式。
  6. 如請求項4之用於控制交接之方法,其中上述第1基地台係在藉由上述第2基地台確認交接後,將上述第1分量載波之排程資訊之傳送方式從上述交叉排程方式變更成上述直向排程方式。
  7. 如請求項1之用於控制交接之方法,其中上述第1分量載波與上述第2分量載波係相同之分量載波,且上述第2分量載波係在從上述第1基地台至上述第2基地台之交接後,在上述第2基地台處根據上述直向排程方式運用。
  8. 一種終端裝置,其包含:一無線通訊部,係在藉由統合複數個分量載波所形成之通訊通道上,進行與基地台之間之無線通訊;一控制部,係控制利用上述無線通訊部之從一第1基地台至一第2基地台之交接;及一品質測定部,係測定與上述第1基地台之間之上述通訊通道之通道品質;且各分量載波之排程資訊係根據直向排程方式及交叉排程方式中任一者傳送,且在判斷根據上述交叉排程方式之第1分量載波應執行交接時,根據來自上述第1基地台之命令,最初執行在 上述第2基地台處,應該根據上述直向排程方式運用之第2分量載波之從上述第1基地台至上述第2基地台的交接。
  9. 一種基地台,其包含:一無線通訊部,係在藉由統合複數個分量載波所形成之通訊通道上,進行與終端裝置之間之無線通訊;及一控制部,係控制利用上述終端裝置之對其他基地台之交接;且各分量載波之排程資訊係根據直向排程方式及交叉排程方式中任一者傳送,且上述控制部在判斷根據上述交叉排程方式之第1分量載波應執行交接時,最初對上述終端裝置命令在上述其他基地台處,應該根據上述直向排程方式運用之第2分量載波之對上述其他基地台的交接。
  10. 一種無線通訊系統,其包含:一終端裝置,係在藉由統合複數個分量載波所形成之通訊通道上進行無線通訊;一第1基地台,係在上述通訊通道上對上述終端裝置提供服務;及一第2基地台,係成為利用上述終端裝置之來自上述第1基地台之交接之目標;且各分量載波之排程資訊係根據直向排程方式及交叉排程方式中任一者傳送,且上述第1基地台在判斷根據上述交叉排程方式之第1分 量載波應執行交接時,最初對上述終端裝置命令在上述第2基地台處,應該根據上述直向排程方式運用之第2分量載波之交接。
TW100104017A 2010-02-25 2011-02-01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handover, a terminal device, a base station, and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4680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40464A JP5440248B2 (ja) 2010-02-25 2010-02-25 ハンドオーバ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端末装置、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8412A TW201208412A (en) 2012-02-16
TWI468042B true TWI468042B (zh) 2015-01-01

Family

ID=44506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4017A TWI468042B (zh) 2010-02-25 2011-02-01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handover, a terminal device, a base station, and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3) US9351204B2 (zh)
EP (2) EP2541988B1 (zh)
JP (1) JP5440248B2 (zh)
KR (1) KR101735143B1 (zh)
CN (2) CN105208612B (zh)
BR (1) BR112012020777B1 (zh)
HK (1) HK1175056A1 (zh)
MY (1) MY161246A (zh)
RU (1) RU2540281C2 (zh)
SG (1) SG183251A1 (zh)
TW (1) TWI468042B (zh)
WO (1) WO20111051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25478B2 (en) 2011-08-16 2015-05-05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Self-interference hand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13140533A1 (ja) * 2012-03-19 2013-09-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JP5896023B2 (ja) 2012-06-25 2016-03-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無線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006415B2 (ja) * 2012-07-24 2016-10-12 エンパイア テクノロジー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ルエルシー キャリヤアグリゲーション技術に基づくlte−アドバンスト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セル交換戦略
US20150208413A1 (en) * 2012-10-30 2015-07-23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terminal device,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KR101670311B1 (ko) 2013-01-30 2016-10-28 이노베이티브 소닉 코포레이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인터-노드 접속성을 처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9237490B2 (en) * 2013-01-30 2016-01-12 Broadcom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staggered device handovers
KR101632277B1 (ko) 2013-03-29 2016-07-01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복수의 기지국과 연결된 상황에서의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그 장치
WO2014157888A1 (ko) * 2013-03-29 2014-10-02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복수의 기지국과 연결된 상황에서의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6313545B2 (ja) * 2013-05-09 2018-04-1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局
JP6227930B2 (ja) * 2013-08-20 2017-11-0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
WO2015028053A1 (en) * 2013-08-28 2015-03-0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ttachment of a mobile terminal to a radio access network
KR102310798B1 (ko) * 2014-05-08 2021-10-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Pa 바이어스를 제어하는 장치 및 그 방법
ES2898782T3 (es) * 2015-09-17 2022-03-08 Sony Corp Dispositivo y procedimiento
US11140714B2 (en) * 2016-09-30 2021-10-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ACH and/or SRS switching enhancements
CN110235493B (zh) * 2017-02-01 2023-03-3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增强型机器类型通信的信道质量指示符设计
US11234170B2 (en) 2017-03-24 2022-01-25 Convida Wireless, Llc Early handover preparation and early handover command
CN108810944B (zh) * 2017-05-04 202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载波切换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GB2567296B (en) 2017-08-09 2021-08-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ystem informatio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26856A (en) * 2007-09-28 2009-06-16 Qualcomm Inc Methods for intra base station handover optimizations
TW200932009A (en) * 2007-10-30 2009-07-16 Qualcomm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HFN handling at inter-base station handover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TW200939830A (en) * 2007-11-27 2009-09-16 Qualcom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out-of-order packets during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90316659A1 (en) * 2008-06-19 2009-12-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Identifying Multi-Component Carrier Cells
TW201004418A (en) * 2008-06-19 2010-01-16 Qualcomm Inc Method to in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handover message being received by receiv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8732C (zh) * 2003-12-24 2008-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集成交叉交换单元及其业务调度方法
JP4762680B2 (ja) * 2005-11-04 2011-08-3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キャリア方法通知方法、周辺セル測定方法、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移動局装置
WO2009020109A1 (ja) * 2007-08-07 2009-02-1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通信制御方法
WO2009113928A1 (en) * 2008-03-13 2009-09-1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Quality based handover procedure between co-located cells
JP4744544B2 (ja) 2008-03-24 2011-08-1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セル再選択方法及び移動局
KR101633202B1 (ko) * 2008-06-19 2016-06-23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최적화된 서빙 듀얼 셀 변경
CN101616438A (zh) * 2008-06-24 2009-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载波***信号发射、接收方法及装置
US8537802B2 (en) * 2008-07-23 2013-09-17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Channel measurements in aggregated-spectrum wireless systems
CN104486056B (zh) * 2008-10-20 2018-06-05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Wtru及由wtru实施的用于执行载波聚合的方法
US8923125B2 (en) * 2008-10-24 2014-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network resource adaptation
KR101253202B1 (ko) * 2008-10-29 2013-04-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대역 지원을 위한 다중 캐리어 결합 상황에서 효과적인 물리 채널 전송방법
KR101136135B1 (ko) * 2008-11-21 2012-04-1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반송파 집합 환경에서의 기지국간 핸드오버 장치
EP2384052A1 (en) * 2009-01-16 2011-11-0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handoff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0088536A1 (en) * 2009-01-30 2010-08-0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onent carrier aggreg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3906250B (zh) * 2009-02-02 2018-06-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移动体通信***
KR20110126651A (ko) * 2009-02-04 2011-11-23 텔레폰악티에볼라겟엘엠에릭슨(펍) 전기통신시스템에서 앵커 반송파 선택기술
US20130153298A1 (en) * 2009-02-19 2013-06-2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cell-edge user performance and signaling radio link failure conditions via downlink cooperative component carriers
US20100215011A1 (en) * 2009-02-26 2010-08-2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a resource assignment mode for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 carriers
BRPI1009480B1 (pt) * 2009-03-16 2021-01-26 Sun Patent Trust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 aparelho terminal, aparelho de estação base e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
CN101540978B (zh) * 2009-04-27 2013-09-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分量载波标识方法、同步下行分量载波上报方法与装置
DK2428068T3 (da) * 2009-05-08 2013-06-2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remgangsmåder og anordninger til understøttelse af DTX
US8848601B2 (en) * 2009-08-21 2014-09-30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rrier activation
JP2011097443A (ja) 2009-10-30 2011-05-12 Sony Corp ハンドオーバのための方法、端末装置、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WO2011072721A1 (en) * 2009-12-15 2011-06-2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to control the activation of a wireless carrier
US8804586B2 (en) * 2010-01-11 2014-08-12 Blackberry Limited Control channel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and extended PDCCH for heterogeneous network
EP2524464A1 (en) * 2010-01-12 2012-11-21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in carrier aggregat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based on a transmit-receive-frequency gap band
US20110205976A1 (en) * 2010-02-19 2011-08-25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UE Specific Signaling Carrier Indicator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US9603048B2 (en) * 2012-03-16 2017-03-2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in wireless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26856A (en) * 2007-09-28 2009-06-16 Qualcomm Inc Methods for intra base station handover optimizations
TW200932009A (en) * 2007-10-30 2009-07-16 Qualcomm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HFN handling at inter-base station handover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TW200939830A (en) * 2007-11-27 2009-09-16 Qualcom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out-of-order packets during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90316659A1 (en) * 2008-06-19 2009-12-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Identifying Multi-Component Carrier Cells
TW201004418A (en) * 2008-06-19 2010-01-16 Qualcomm Inc Method to in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handover message being received by receiver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TT: "Handover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3GPP TSG RAN WG2 Metting #66bis, R2-093722, 2009年6月29日至7月3日 *
NTT DOCOMO, Inc: "Non-accessible carriers in LTE-A", 3GPP TSG-RAN2 #68, R2-096976, 2009年11月9-13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61246A (en) 2017-04-14
CN105208612B (zh) 2019-08-06
CN102771160B (zh) 2015-11-25
EP2541988A4 (en) 2016-01-06
RU2012135484A (ru) 2014-02-27
KR20130053384A (ko) 2013-05-23
US20120314606A1 (en) 2012-12-13
EP2541988A1 (en) 2013-01-02
EP2541988B1 (en) 2019-01-09
SG183251A1 (en) 2012-09-27
EP3471460B1 (en) 2020-05-13
JP2011176722A (ja) 2011-09-08
US20160249260A1 (en) 2016-08-25
US9351204B2 (en) 2016-05-24
CN105208612A (zh) 2015-12-30
EP3471460A1 (en) 2019-04-17
TW201208412A (en) 2012-02-16
HK1175056A1 (zh) 2013-06-21
BR112012020777B1 (pt) 2021-12-07
US10932172B2 (en) 2021-02-23
BR112012020777A2 (pt) 2016-05-03
RU2540281C2 (ru) 2015-02-10
US10368280B2 (en) 2019-07-30
US20190320366A1 (en) 2019-10-17
KR101735143B1 (ko) 2017-05-12
WO2011105138A1 (ja) 2011-09-01
CN102771160A (zh) 2012-11-07
JP5440248B2 (ja) 201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8042B (zh)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handover, a terminal device, a base station, and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687050B1 (ko) 통신 제어 장치, 단말 장치 및 통신 제어 방법
RU2559199C2 (ru) Способ выполнения передачи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и система радиосвязи
JP5454123B2 (ja) ハンドオーバのための方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EP2514235B1 (en) User equipment, method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696775B2 (ja) 通信制御装置、端末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5874850B2 (ja) ハンドオーバ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端末装置及び基地局
JP5708777B2 (ja) ハンドオーバ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端末装置及び基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