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43185B -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polyamide - Google Patents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polyamid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43185B
TWI243185B TW090133177A TW90133177A TWI243185B TW I243185 B TWI243185 B TW I243185B TW 090133177 A TW090133177 A TW 090133177A TW 90133177 A TW90133177 A TW 90133177A TW I243185 B TWI243185 B TW I2431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erizer
diamine
polyamide
intermediate stage
dicarboxylic aci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01331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azumi Tanaka
Takatoshi Shida
Hideyuki Kurose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431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4318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2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28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69/30Solid state polyconden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04Preparatory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18Stationary reactors having moving elements ins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2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28Preparatory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002Chemical plants
    • B01J2219/00027Process aspects
    • B01J2219/00038Processes in parall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002Chemical plants
    • B01J2219/00027Process aspects
    • B01J2219/0004Processes in s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049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 B01J2219/00164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controlling the flow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Polyamides (AREA)

Description

1243185 五、 發明說明 ( 1 ) 發 明 背 景 1 . 發 明 領 域 本 發 明 關 於 種 由 ―一 羧 酸 和 —. 胺 製 造 聚 醯 胺 之 方 法 〇 更 詳 而 言 之 , 本 發 明 關 於 一 種 具 有 改 良 生 產 效 率 以 製 造 聚 醯 胺 之 方 法 , 其 係 藉 由 在 溶 劑 的 不 存 在 下 將 胺 加 到 ——一 種 熔 融 二 羧 酸 中 以 進 行 直 接 聚 合 〇 2 . 先 前 技 藝 說 明 一 般 已 經 使 用 耐 隆 鹽 或 其 水 溶 液 當 作 原 料 來 製 造 聚 醯 胺 〇 在 以 用 批 次 或 連 續 式 方 式 使 用 該 原 料 來 進 行 聚 醯 胺 的 製 程 〇 例 如 在 批 次 方 法 中 於 壓 力 下 在 — 反 應 器 中 加 熱 耐 隆 鹽 的 水 溶 液 使 耐 隆 鹽 在 均 勻 相 中 進 行 聚 合 反 應 同 時 抑 制 由 於 蒸 餾 所 致 的 一 胺 成 分 之 損 失 〇 妖 y \ \ \ 後 在 藉 聚 合 反 應 以 固 定 二 胺 成 分 後 逐 漸 釋 放 反 應 器 中 的 蒸 氣 ? 最 後 在 常 壓 或 減 壓 下 完 成 聚 合 反 m hUi、 〇 在 連 續 方 法 中 在 連 續 地 進 給 原 料 之 同 時 依序 地 進 行 與 批 次 方 法 相 同 的 步 驟 及 連 續 地 排放 出所 製 得 的 聚 醯 胺 〇 妖 而 使 用 耐 隆 水 溶 液 當 作 原 料 產 生 以 下 問 題 〇 耐 隆 水 溶 液 通 常 具 有 約 50% 濃 度 〇 大 .a 里 水 的 存 在 需 要 耐 高 壓 的 反 jm 器 因 爲 需 要 局 壓 來 防 止 當 作 溶 劑 的 水 在 聚 合 反 m 的 初 期 階 段 被 蒸 餾 出 〇 此 外 用 當 作 溶 劑 的 大 量 水 最、 後 必 須 與 聚 合 期 間 所 產 生 的 凝 結 水 被 去 除 在 去 除 水 時 會 產 生 各 種 不 便 性 如 起 泡 由 於 潛 熱 所 致 的 聚 醯 胺 固 化 及 由 於在 反 應 期 間 液 位 的 大 變 化使 -3- 得 殘 留 在 反 應 器 壁 上 的 聚 醯 1243185 五、發明說明(2) 胺之熱降解。因此’應有對應的措施以對付這些不便性。 此外,使用耐隆鹽水溶液的方法不僅需要大量熱以供去除 水,而且亦牽涉許多技術上和經濟上的問題,如每批次作 業低的聚醯胺產率。 在日本專利申公開案號3 3 - 1 5 7 0 0和4 3 - 2 2 8 7 4中所述的 使用耐隆鹽當作原料的方法中,避免許多上述問題,但是 需要分離和純化耐隆鹽的額外步驟,因此不能提供一種製 造聚醯胺的有效率方法。 作爲不使用耐隆鹽和其水溶液當作原料的聚合方法中, 已知有一種方法,其中於常壓在2 2 °C或更低的溫度將含少 量水的二胺逐滴加到二羧酸中(日本專利公開案號48-1 23 90 ); —種方法,其中於常壓下將二胺逐滴加到熔融二 羧酸中,以直接進行反應(日本專利公開案號5 7 - 2 0 0 4 2 0 和5 8 - 1 1 1 8 2 9 )。與使用耐隆鹽和其水溶液的方法比較下, 這些方法在技術上和經濟上皆係有利的◦然而,這些方法 實際上必須以批次方式進行,且係相當難以使用連續式聚 合器來進行這些方法。 當設計用於製造聚醯胺的裝置時,必須留意熱的供應、 表面更新可能性、均勻的攪拌和混合等等。爲了確保批次 聚合反應與連續聚合反應之間有相同的聚醯胺產率x,與連 續聚合反應比較下,批次聚合反應中裝置的大寸必須限制 在比較低。再者。在批次聚合反應中,較佳係在分子量達 到預定値後的一小時內由反應器排出聚醯胺。因此,聚醯 -4- 1243185 五、發明說明(3 ) 胺用的製粒機必須具有在..小時內能處理一批次的聚醯胺 之能力。隨著製粒機之近來迅速增加的處理能力,市場|二 已經有相當大規模的製粒機。然而,該能力仍限於每小時 至多10噸。因此’就製粒機的能力而言,批次作業中聚 酷胺的最大產能係限於每批次在1 〇噸內。若意欲較大的 產能時’則必須使用數個製粒機,而造成極差的生產效率 。在一種方法中,將批次方法所製造的聚醯胺暫存於熔融 態’然後漸漸將其排放至一製粒機中以連續粒化聚醯胺。 此方法能使用一種具有小處理能力的製粒機。然而,在此 方法中’有由於儲存期間聚醯胺之聚合度變化、由於含有 氣泡而致股束斷裂之問題,因此無法進行連續製粒。 批次聚合器和連續聚合器各具有優點和缺點,因此不能 簡單地判斷其之優異性。通常,連續聚合器係適合於少種 類且大量的生產,而批次聚合器係適合於多種類且小量的 生產。在經濟上,連續方法變成優於批次方法的轉捩點係 在每年產量爲10, 〇〇〇噸或20, 000噸。在適合於批次方法 所進行的製程中,或在意欲使產量超過批次生產範圍的批 次方法中,重要地是考量如何增加批次方法的生產效率。 因此,已經要求開發出一種用於製造聚醯胺的更有效率方 法。 ' 發明槪 本發明一目的爲提供一種具有改良生產效率以製造聚醯 胺之方法,其係藉由在溶劑的不存在下將二胺加到一種熔 '"^^-1 1243185 一 — - - " 1 1 _丨丨_丨_ 五、發明說明(4) 融二羧酸中以進行直接聚縮合。 由於依以...h述目的所作的廣泛硏究結果’本案發明人已 經發現:於溶劑的不存在下’將二胺加到—種熔融二羧酸 中以進行直接聚縮合而製造聚醯胺的方法中’聚合方法係 順利地由批次方式切換到連續方式’且可藉由以下方式增 進生產效率:在批次第一聚合器中使聚縮合反應進行到一 中間階段,用一具有預定壓力的蒸氣塡滿與中間階段聚醯 胺接觸的蒸氣相部分,然後將聚醯胺送入連續的第二聚合 器中,同時維持中間階段的聚醯胺在實質上固定的聚合度 ◦本發明已經根據該發現而完成。 因此,在本發明的第一觀點中,提供一種製造聚醯胺之 方法,其係在溶劑的不存在下,使二胺與二羧酸進行熔融 聚縮合,包括(1 ) 一熔化二羧酸之步驟;(2 )在一裝設有部 分冷凝器的批次第一聚合器中,連續或間歇地將二胺加入 一保持在熔融態的二羧酸中,以使二胺與二羧酸以預定的 莫耳比聚縮合,而產生一種相對黏度爲1 . 4至2 . 7的中間 階段聚醯胺之步驟,在第一聚合器的內壓下二胺的沸點係 高於中間階段聚醯胺的熔點;(3 )將來自第一聚合器的中 間階段聚醯胺送入一熔融保持槽內,其中將中間階段聚醯 胺送入連續的第二聚合器內,同時在熔融保持槽时滯留期 間將中間階段聚醯胺之相對黏度變化控制在±0 . 2之內步驟 ,此係藉由飽和蒸氣將熔融保持槽的蒸氣相部分保持在預 定壓力;及(4 )使第二聚合器內的中間階段聚醯胺接受更 1243185 五、發明說明(5) 進一步的聚縮合,同時於減壓下由熔融反應系統去除水, 藉以產生後階段聚醯胺之步驟。 在本發明的第二觀點中,提供一種製造聚醯胺之方法, 其係在溶劑的不存在下,使二胺與二羧酸進行熔融聚縮合 ,包括(1 ) 一熔化二羧酸之步驟;(2 )在一裝設有部分冷凝 器的批次第一聚合器中,連續或間歇地將二胺加入-保持 在熔融態的二羧酸中,以使二胺與二羧酸以預定的莫耳比 聚縮合,而產生一種相對黏度爲1 · 4至2 · 7的中間階段聚 醯胺之步驟,在第一聚合器的內壓下二胺的沸點係高於中 間階段聚醯胺的熔點;(3 )將來自第一聚合器的中間階段 聚醯胺送入一連續的第二聚合器內,同時將第一聚合器內 的中間階段聚醯胺之相對黏度變化控制在±0 . 2內步驟,此 係藉由飽和蒸氣將第一聚合器的蒸氣相部分保持在預定壓 力;及(4 )使第二聚合器內的中間階段聚醯胺接受更進一 步的聚縮合,同時於減壓下由熔融反應系統中去除水,藉 以產生後階段聚醯胺之步驟。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本發明第一具體化方法之示意流程圖;及 第2圖係本發明第二具體化方法之示意流程圖◦ 發明的詳細說明 ' 在本發明的方法中,將二胺連續或間歇地加入一在第一 聚合器中保持熔融態的二羧酸中,俾以預定的莫耳比完成 二胺與二殘酸的聚縮合反應。爲了保持熔融態,反應系統 1243185 五、發明說明(6 ) 必須維持在_-比所製造的聚醯胺之熔點高的溫度。可使用 沸點比所產生的聚醯胺之熔點高的二胺,於反應器的內壓 下,適當地控制二胺與二羧酸的莫耳比,因爲此防止由於 汽化使得二胺從反應系統逃出。經濟上有利地係在常壓或 稍微增壓下於第一聚合器中進行聚縮合,因爲不需要耐高 壓的反應器。因此,使用一具有比較高沸點的二胺係較宜 的。具體言之,在本發明中伸二甲苯二胺及雙胺甲基環己 烷係較宜的。雙胺甲基環己烷的例子包括1 , 2 -雙胺甲基環 己烷、1,3 -雙胺甲基環己烷及1 , 4 -雙胺甲基環己烷。當使 用伸二甲苯二胺當作二胺時,爲了製造一種適於實用性的 聚_胺,較佳爲使用一種含有50莫耳%或更高,更佳7〇 莫耳%或更高的間伸二甲苯二胺之二胺。當使用雙胺甲基 環己烷當作二胺時,較佳爲使用一種含有5 0莫耳%或更高 ’更佳70莫耳%或更高的1 , 3 -雙胺甲基環己烷之二胺。例 如,在常壓下間伸二甲苯二胺的沸點係274 °C,而由間伸 二甲苯二胺與己二酸所製得的聚醯胺之熔點係243 °C。因 此’當使用間伸二甲苯二胺和己二酸當作起始單體時,本 發明的聚合方法係極適合進行的,即使在常壓下。 若使用耐高壓反應器當作第一聚合器,則本發明方法亦 可使用一種沸點比伸二甲苯二胺和雙胺甲基環己烷低的二 胺或各種二胺混合物來進行。在二胺混合物中,於聚合器 的內壓下,二胺成分的最低沸點必須高於所產生的共聚_ 胺之熔點◦當使用一種具有沸點高於二羧酸的溶點但是低 !243185 -------------------------- — -~- - 五、發明說明(7) 於所產生的共聚醯胺之熔點的二胺時,可在添加二胺成分 的初期階段完成所有低沸點二胺的添加,而可適當地進行 共聚醯胺的生產’因爲當二胺成分的添加量以熔融二羧酸 爲基礎係大約50至約70莫耳%時,反應混合物的熔點係 實質上相同於二羧酸者。 另一種二胺成分的例子包括四亞甲二胺、五亞甲二胺、 六亞甲二胺、七亞甲二胺、八亞甲二胺、九亞甲二胺、鄰 伸苯二胺、間伸苯二胺及對伸苯二胺。 用當作聚醯胺之起始單體的二羧酸之例子包括琥珀酸、 戊一酸、己一*酸、半一*酸、癸一*酸、十二碳二酸、異醜酸 、對酞酸、酞酸及2,6 -萘二甲酸。這些二羧酸可單獨使用 或以兩種或多種的組合使用。較宜使用含有7 0莫耳%或更 高的己二酸之二羧酸來製造一種具有適合實用特性的聚醯 胺。作爲二胺和二羧酸以外的成分,例子可爲內醯胺,如 己內醯胺、戊內醯胺、月桂內醯胺及十一碳內醯胺;及胺 基羧酸,如1 1 -胺基十一酸及1 2 -胺基十二酸。這些成分 可連同二羧酸預先加到第二聚合器內,或可溶解在二胺中 (若可溶解的話)’然後於二胺溶液的形式加而第一聚合器 內。 當所產生的聚醯胺不具有熔點時,即非晶形時Λ可在所 產生的聚醯胺表現必要且足夠的流動性之溫度以供攪拌和 混合時,進行二胺的添加。 本發明的方法係進行直到在第一聚合器中,藉由批次方 1243185 五、發明說明(8) 法’而獲得中間階段聚醯胺產物爲t。更具體言之,在第 .-聚合器中,二羧酸係保持在熔融態,而二胺係連續或間 歇地加到熔融二羧酸中,以便在所要消耗的二胺成分與二 羧酸成分(當作聚醯胺的構成分)之間的預定莫耳平衡下( 以下簡僅稱爲莫耳平衡),進行聚合反應◦可依所欲的聚 醯胺的莫耳平衡,例如富二胺的聚醯胺、富二羧酸的聚醯 胺、或等莫耳的聚醯胺,任意地選擇加料時的莫耳平衡。 可藉由一種方法,其中藉由計量裝置測量熔融二羧酸連同 熔體槽,及送入聚合器,然後由儲槽將二胺送入聚合器, 同時藉由計量裝置測量二胺量連同儲槽。爲了測量本發明 中二胺或二羧酸的質量,計量裝置如荷重傳感器及天平係 適用的。 二羧酸的熔化過程較宜在惰氣氣氛如氮氣氣氛中進行, 以避免由於氧化所致的著色。二羧酸可在聚合器中或熔體 槽中熔化,以供單一用途。較宜使用熔體槽來增加聚合器 的利用性。 在添加二胺後’第一聚合器中的熔融二羧酸較佳係被加 熱到1 60°c或更高’在該溫度醯胺化反應係實質進行,而 添加的溫度係設定一溫度,使得當作中間產物的寡聚物及 /或低分子聚醯胺係維持在熔融態,俾確保整個反^應系統 之均勻的流動性◦更具體言之,當攪拌第一反應器中的熔 融二羧酸時,二胺係連續或間歇地加入其內。反應混合物 係連續地被加熱到一預定溫度,及在二胺的添加期間係維 -10- 1243185 五、發明說明(9 ) 持在該溫度◦因爲溫度上升速率係取決於醯亞胺反應的熱 、凝結水的汽化之潛熱、所供應的熱量等等,所以適當地 控制二胺的添加速率’俾在完成二胺的添加時反應混合物 的溫度達到一不低於聚醯胺熔點且不高於熔點+3 5 °C,較 佳熔點+ 1 5 C ’且更佳熔點+ 5 °C的溫度。在二胺的添加期 間,第一反應器的內壓係未特別限制的,且較佳係控制在 一種壓力下’其中二胺之沸點係不小於反應混合物的熔點 。特別地’該內壓較佳係常壓或更高。 當在常壓下進行聚合時,使用部分冷凝器及完全冷凝器 ,同時保持部分冷凝器在100至12〇 t,藉由蒸餾而由反 應系統去除聚合過程中所產生的凝結水。二胺蒸氣連同凝 結水係由反應系統被蒸餾出,昇華的二羧酸之蒸氣在部分 冷凝器中與蒸氣分離,然後循環回到第一聚合器。 如同使用耐隆鹽水溶液的傳統壓力方法,反應物的逃脫 ,尤其二胺由於蒸餾而逃脫出反應系統,在本發明方法中 係不可避免的。因此,第一聚合器應設有一種部分冷凝器 ,其可有效地避免二胺的損失。 在本發明的方法中,於完成二胺的添加後,第一聚合器 的內壓較宜維特在常壓或較高的壓力下一段預定時間,尤 其至少5分鐘,較佳至少1 〇分鐘。在二胺添加时初期階 段,反應速率,即二胺的固定(Π xing)速率係極高的,因 爲相對於二胺,羧基係以大量存在著。相反地,在完成二 胺的添加時,大部分的羧基已經被消耗,因此與初期階段 1243185 五、發明說明(1〇) 比較下,.::::胺的固定速率係極低的。而li,由於隨著聚合 度的增加,反應混合物的攪拌效率變低,此係不利於二胺 的固定。未固定的二胺係存在於反應混合物或第一聚合器 的蒸氣相部分中,或在部分冷凝器中被冷凝,及回到反應 混合物。於完成二胺的添加後,保持反應混合物在常壓或 較高壓力下爲熔融態歷一段預定時間,以固定該未固定的 二胺,藉以準確地反映在添加至聚醯胺的莫耳平衡。 在移送至連續式第二聚合器以將製程由批次方式切換至 連續方式之前,中間階段聚合物的聚合度應保持不變的。 在本發明中,將中間階段聚合物暫存於一在預定蒸氣壓力 下熔融保持槽內,該蒸氣係導入熔融保持槽的蒸氣相部分 內,而保持聚合度不變(本發明第一觀點),或另外地,將 中間階段聚合物保留於一在預定蒸氣壓力下的第一聚合器 內,該蒸氣係導入第一聚合器的蒸氣相部分內,而保持聚 合度不變(本發明第二觀點)。即,在批次式第一聚合器中 進行聚合反應直到獲得中間階段聚合物後,熔融的中間階 段聚合物係保持在一預定壓力下的蒸氣氣氛中,該壓力不 會改變中間階段聚合物的聚合度。然後,將中間階段聚合 物導入連續式第二聚合器內以進行後一階段的聚縮合。 保持在預定飽和蒸氣壓力下的中間階段聚合物之4目對黏 度較佳係1 . 4至2 . 7,更佳1 . 7至2 . 4。當相對黏度降低 到少於1 . 4時,在第二聚合器中需要過長的滯留時間。此 會增加昂貴的第二聚合器的尺度,因此使得製程係經濟上 -12- 1243185 五、發明說明(11) 不利的。當相對黏度超過2 · 7時,第一反應器內的滯留時 間係太長,且難以均勻攪拌和混合,導致凝膠或魚眼的形 成。 用於保持中間階段聚合物在預定壓力下的蒸氣係防止中 間階段聚合物之更進一步的聚合,依照以下醯亞胺化平衡 反應: [nh2] + [c〇〇h] = [c_] + [h2〇] 當蒸氣壓力太低時,聚合會繼續進行以增加聚合度,但 是當蒸氣壓力太高時,會發生解聚合。 能保持聚合度不變的蒸氣壓力係隨莫耳平衡、聚合度、 平衡常數、溫度等而變化,且係未絕對地決定。然而,熟 悉技藝者不需要過度竭慮即能由數個實驗來決定它。在本 發明的方法中,爲了保持聚合度在7 5至1 0 0的範圍內, 可在溶融保持槽(本發明第一觀點)或在第一聚合器(本發 明第二觀點)中,於0.25至0.35MPa下,在250至260°C ,保持中間階段聚合物具有例如1 . 〇 〇 〇 ± 〇 . 〇 1的莫耳平衡 。將中間階段聚合物保持在蒸氣氣氛下直到開始送入第二 聚合器內爲止的時間長度較佳係6 0分鐘或較少,特別是 在本發明的第二觀點。爲了避免熱降解,超過6〇分鐘的 時間長度係不利的。 、 相對黏度的變化,可在壓力下蒸氣氣氛中的儲存期間, S作聚合度變化的指標。爲了將聚合度的變化限制在可接 支的範圍內’相對黏度的變化較宜限制在± 〇 . 2內。當相對 -1 3 - 1243185 五、發明說明(12) 黏度的變化超過土 〇 · 2時,最後所獲得的聚合物之聚合度( 相對黏度)變化係不利地大的。可藉由改變第二聚合器的 操作條件,如溫度、壓力和滯留時間,而補償聚合度的變 化。然而,因爲第二聚合器係以連續方式操作,故過度頻 常地改變操作條件係不實際的。 然後將中間階段聚合物送入連續式第二聚合器內,及在 其中於減壓下保持熔融態’藉以由熔融的聚醯胺中去除水 ,同時增加聚合度◦聚合度係增加到相對黏度至少增加 0 . 2的程度。在最後達成所欲的聚合度(相對黏度)後,聚 醯胺係由第二聚合器連續被排出。從熔融的聚醯胺中去除 水,則會促進聚合度的增加,同以亦去除氣泡,導致穩定 的熔融股束由第二聚合器被排出。 爲了藉由蒸餾而快速地由反應系統去除水及達到較高的 聚合度,第二聚合器較佳係在9 0 k P a或較低的壓力下操作 ,更佳70kPa或較低,尤更佳50kPa或較低。 連續式第二聚合器較佳係一種聚合器,其藉由形成一種 熔融聚醯胺薄膜而能達成高表面更新性,且具有高的抽真 空能力。作爲這樣的聚合器,可以適當地使用一種錐輥型 薄膜蒸發器(日本專利公開案號4 9 - 3 3 3 5 8 )、一種水平雙螺 桿反應器(日本專利公開案號5 0 - 1 5 2 7 5、50-21 514、和53- 1 5 7 5 3 )、一種刮刷型豎立薄膜蒸發器(日本專利公開案號 2 000 - 2 5646 1 )、一種具有用於形成落液絲或液滴的機構之 裝置(美國專利第3,579,48 3號及日本專利公開第 49_ -14- 1243185 五、發明說明(13) 1 2 1 1 2號和4 9 - 2 0 7 5 6號)等。這些聚合器中,特佳者爲水 平雙螺桿反應器。藉由控制貯留量和滯留時間,則可更穩 定操作連續式第二聚合器。爲達成此,第二聚合器較佳係 在入口和出口設有齒輪泵。齒輪泵的操作應控制在與第二 聚合器的操作同步。後階段的聚合物係以熔融股束形式由 第二聚合器連續排出,其經由已知方法所冷卻和固化,然 後粒化。 以下將參照附圖來詳細說明本發明。 第1圖係依本發明第一觀點之方法的示意流程圖。 (1 )將預定量的固體二羧酸加入第一聚合器內,然後在 其內熔化,或將預定量已事先在熔化槽(未於圖示)中熔化 的二羧酸加入第一聚合器內。 (2 )藉由馬達3驅動攪拌器4來攪拌熔融的二羧酸2, 同時由氮氣供應管1將氮氣導入第一聚合器內,然後連續 地或間歇地由二胺滴液桶5將二胺逐滴加到熔融的二羧酸 2內,以進行聚縮合反應。在完成添加後,將反應混合物 維持在常壓或較高的壓力下歷一段預定時間,以製造一具 有相對黏度爲1 . 4至2 . 7的中間階段聚合物。在二胺的添 加期間,反應混合物的溫度係被加熱而連續上升,及藉由 壓力調節器6來調整壓力,較佳爲至常壓或較高的'壓力, 以促進二胺的固定。經由部分冷凝器7和完全冷凝器8, 由反應系統藉由蒸餾而去除聚合過程中所產生的凝結水。 由反應混合物所昇華逃脫的二胺蒸氣和二羧酸蒸氣係連同 -15- 1243185 五、發明說明(14 ) 凝結水而在部分冷凝器7中與蒸氣分離’然而循環回到第 --聚合器。打開閥9,而將第一聚合器中所獲得的中間階 段聚合物送到熔融保持槽。 爲了不停地操作第二聚合器,二個第一聚合器可輪流 操作,俾在所有的時間,預定量或較高量的中間聚合物 係儲存在熔融保持槽內。 (3 )在溶融保持槽內,藉由一被馬達1 〇驅動的攪拌器 1 1來攪拌熔融的聚醯胺1 2而保持熔融態’同時保持溫度 在預定程度。在由蒸氣進給管13導入蒸氣後,用壓力調 節器1 4將熔融保持槽的蒸氣部分調整至預定壓力’藉以 抑制中間階段聚合物的聚合度變化。然後藉由齒輪泵1 6, 通過一*打開的閥1 5,而連_地將中間階段聚合物送入第一 聚合器內。 (4 )使用真空泵,將第二聚合器如錐輥型薄膜蒸發器、 水平雙螺桿反應器和刮刷型豎立薄膜蒸發器維持在預定溫 度和減壓下,以有效率地去除所產生的凝結水,藉以該聚 縮合反應更進一步地進行。爲了獲得一種具有所欲分子量 的後階段聚合物,用設在弟一聚合器之入口和出口的齒輪 泵1 6和1 7來控制熔融的聚醯胺之貯留量和滯留時間。將 所產生的後階段聚合物連續地以熔融態由第二聚合器送到 製粒機1 8。 (5 )在製粒機中’後階段聚合物係形成連續的熔融股束 ,其被水冷及切割成粒料。 -1 6 -
1243185 五、發明說明(15) 第2圖係本發明第二觀點的較佳實施例之示意流程圖。 依本發明第二觀點之方法係實質上相同於依本發明第一 觀點之方法,但是省略熔融保持槽。 更具體地’中間階段聚合物係在二個第一聚合器中輪流 製造。各第一聚合器中所製造的中間階段聚合物係繼續保 留,同時藉由導入蒸氣以維持其之蒸氣相部分在預定的壓 力,俾防止中間階段聚合物改變聚合度。藉由交替切換二 個第一聚合器,使中間階段聚合物由第一聚合器連續送到 第二聚合器。 依本發明之製造聚醯胺的方法係具有以下效果。 (1 )因爲有效率地使用批次聚合器,而顯著地改善生產 力。 (2) 雖然批次反應,但聚醯胺可連續被粒化而不會損害 品質,因此減少聚合器的大小。 (3) 不需要使用耐高壓的反應器,因爲不使用耐隆鹽水 溶液當作原料,因此減少設備資金成本。 將參照以下實例和比較例來更詳細說明。在以下實例和 比較例中,用於評估聚醯胺之特性的措施係依以下方法在 冷卻聚醯胺後進行。 (1 )胺端基濃度 ' 將聚醯胺準確地秤重及溶解在攪拌中20至30°C的酚/乙 醇混合溶液(4 / 1體積比)中。完成溶解後,使所產生的溶 液在攪拌下接受中和滴定,其使用〇 . 〇 1莫耳/升鹽酸。 -17- 1243185 五、發明說明(16) 由結果計算胺端基濃度。 (2)羥端基濃度 將聚醯胺準確地枰重,及將其溶解在攪拌中於氮氣流下 1 60至1 80°C苯甲醇中。完成溶解後,於氮氣流下將所產 生的溶液冷卻到8 0 °C或更低及於攪拌下與1 〇毫升甲醇混 合。然後使溶液接受中和滴定,其使用〇 . 〇 1莫耳/升氫氧 化納水溶液。由結果得到竣端基濃度。 (3 )相對黏度 在 9 6%硫酸內,溶解一克聚醯胺’及在 25 °C使用 C a η η ο η - F e n s k e黏度計來測量滴落時間。由下式來計算聚 醯胺的相對黏度: 相對黏度=(樣本的滴落時間(秒))/ ( 96%硫酸的滴落時間(秒)) 實例1 於一設有攬拌器、部分冷凝器、完全冷凝器、氮氣進給 管、壓力調節器、1 . 3MPa蒸氣進給管和二胺滴液桶的套層 式5 0升不銹鋼反應器內,加入1 〇公斤己二酸(純度: 9 9 . 8 5質量% ;水含量:0 . 1 5質量% ),然後用氮氣沖吹反 應器。於攪拌下將所加入的己二酸加熱到1 70 °C ’同時讓 少量的氮氣流經反應器◦然後,於攪拌中在常壓下,由滴 液桶連續逐滴添加9 . 3 3公斤間伸二甲苯二胺(,度: 9 9 . 7 0質量% )至熔融的己二酸中。在逐滴添加期間,內溫 係連續上升至250 °C ◦在添加間伸二甲苯二胺時所產生的 凝結水係藉由部分冷凝器和完全冷凝器而從反應系統被移 -18- 1243185 五、發明說明(17) 除◦在操作期間’部分冷凝器的頂部最高溫度係丨0丨〇c。 完成間伸二甲苯二胺逐滴添加後,於常壓下更繼續攬拌 20分鐘,同時以0.21/分鐘的速率上升溫度,藉以促進 間伸二甲苯二胺的固定。之後,將1 . 3MPa蒸氣導入反應 器內’及藉由壓力調節器將反應器之蒸氣相部分的壓力調 整至0 · 3 Μ P a。在壓力達到〇 . 3 Μ P a的十分鐘後,開始排放 出所產生的聚醯胺’而歷9 0分鐘排放出全量的聚醯胺。 在排放期間,繼續攪拌,同時保持蒸氣相部分的壓力在 0.3MPa,且內溫在2 5 5±1°C。表1中顯示所排放的聚醯胺 之分析結果。由端基濃度所計算出的聚醯胺之莫耳平衡( 間伸二甲苯二胺/己二酸)爲0 . 9 9 9。 比較例1 重複相同於實例1之程序’但是在完成間伸二甲苯二胺 的固定後,藉由乾氮氣將反應器的蒸氣相部分維持在 0 · 5MPa ◦表1中顯示所排放的聚醯胺之分析結果。由端基 濃度所計算出的聚醯胺之莫耳平衡(間伸二甲苯二胺/己二 酸)爲 0 . 9 9 8 ◦ 表1 _ .... ___—--- ~--- 比較例1 壓力(MPa) 0 · 3 (蒸氣) 0.5 (氮氣) 莫耳平衡 0.999 0.998, 相對黏度 在開始排放後的時間 0分鐘 1 .73 1.69 60分鐘 1 .75 1.92 90分鐘 ___L-75 2.01 -19- 1243185 五、發明說明(18 ) 由表1可知,用蒸氣將蒸氣相部分保持在預定的壓力, 則可有效抑制排放期間聚醯胺的相對黏度變化。 實例2 將相同於實例1之方法所製造的熔融聚醯胺連續地送到 一具有脫氣區的水平雙螺桿反應器(L / D : 2 5 ;同相旋轉)◦ 脫氣區的壓力保持在〇 . 〇 1 3MPa,雙螺桿捏合機中的滯留時 間約1 5分鐘,而由雙螺桿捏合機所排放出的聚醯胺之溫 度爲2 6 0 °C。聚醯胺以股束形式由雙螺桿捏合機連續地排 放出,其然後被水所冷卻及連續粒化f 表2 3結果示於表2中。 由雙螺桿捏合機排放後的時間(分鐘) 相對黏度 0 2.03 30 2.02 60 2.05 90 2.04 由表2可知,由雙螺桿捏合機所排放出的聚醯胺之相對 黏度係極穩定的,而反應模型係順利地由批次反應切換至 連_反應。 實例3 % 將1 〇公斤己二酸(純度:9 9 . 8 5質量% ;水含量:〇 . 1 5 質量% )加到相同於實例1所用的反應器,然後用氮氣沖吹 。於攪拌下將所加入的己二酸加熱到1 7 〇 °C,同時讓少量 -20- 1243185 五、發明說明(19) 的氮氣流經反應器。然後,於攪拌中在常壓下’由滴液桶 連續逐滴添加9 . 7 3公斤1,3 -雙胺甲基環己烷(純度: 9 9 . 8 6質量% )至溶融的己二酸中。在逐滴添加期間,內溫 係連續上升至2 4 0 °C。在添加1 , 3 -雙胺甲基環己烷時所產 生的凝結水係藉由部分冷凝器和充全冷凝器而從反應系統 被移除。在操作期間,部分冷凝器的頂部最高溫度係 l〇3〇C。
完成1 , 3 -雙胺甲基環己烷添加後,於常壓下更繼續攪拌 2〇分鐘,同時以〇 . 2 T: /分鐘的速率上升溫度,藉以促進 1,3 -雙胺甲基環己烷的固定。之後,所產生的聚醯胺之全 量排放至一配置在反應器下方的熔融保持槽內,歷約5分 鐘。然後,將1 . 3 Μ P a蒸氣導入溶融保持槽內’及藉由壓 力調節器將其蒸氣相部分的壓力調整至0 . 3MPa。在壓力達 到〇 · 3MPa後,由熔融保持槽將聚醯胺連續送入與實例2 中所用相同類型的水平雙螺桿反應器內,歷約1 20分鐘。 在進料期間,繼續攪拌,同時保持蒸氣相部分的壓力在 0 . 3 MP a,且內溫在2 4 5 ± 1 °C 。脫氣區的壓力保持在 0 . 0 1 3MPa,雙螺桿捏合機中的滯留時間約20分鐘,而由 雙螺桿捏合機所排放出的聚醯胺之溫度爲2 5 5 °C。聚醯胺 以股束形式由雙螺桿捏合機連續地排放出,其然後、被水所 冷卻及連續粒化。表3中顯示聚醯胺的分析結果。由端基 濃度所計算出的聚醯胺之莫耳平衡(1 , 3 -雙胺甲基環己烷/ 己二酸)爲0.992。 -21 - 1243185 五、發明說明(2〇) 比較例2 重複相關實例3之靜,但是賴保持槽的蒸氣相部 分係保持在常纏卜·。_ 3中顯不聚廳胺的分析結果。由端 基濃度所計昇出的聚醯胺之莫耳平衡(1 , 3 -雙胺甲基環己 烷/己二酸)爲〇.991。 表3 ^__ 實例3 比較例2 壓力(MPa) 〇·3(蒸氣) 0.1 莫耳平衡 0.992 0.991 相對黏度 在開始排放後的日寺胃 0分鐘 2.36 2.30 60分鐘 2.37 2.49 120分鐘 2.35 2.54 由表3可知,用蒸氣將熔融保持槽的蒸氣相部分保持在 預定壓力’則聚醯胺的相對黏度係保持不變。 符號說明: 1 氮氣供應管 2 攪拌器 3 馬達 ' 4 攪拌器 5 滴液桶 6 壓力調節器 -22- 1243185 五、發明說明(21) 7 部分冷凝器 8 完全冷凝器 9 閥 1〇 馬達 11 攪拌器 12 聚醯胺 13 蒸氣進給管 14 壓力調節器 15 閥 16 齒輪泵 17 齒輪泵 18 製粒機 -23-

Claims (1)

1243185 六、申請專利範圍 第90 1 3 3 1 77號「聚醯胺之製法」專利案 (2005年6月30日修正) Λ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製造聚醯胺之方法,其係在溶劑的不存在下,使二 胺與二羧酸進行熔融聚縮合,包括: (1)一熔化二羧酸之步驟; (2 )在一裝設有部分冷凝器的批次第一聚合器中,連 續或間歇地將二胺加入一保持在熔融態的二羧酸中,以 使二胺與二羧酸以預定的莫耳比聚縮合,而產生一種相 對黏度爲1 . 4至2 . 7的中間階段聚醯胺之步驟,在第一 聚合器的內壓下二胺的沸點係高於中間階段聚醯胺的熔 點; (3 )將來自第一聚合器的中間階段聚醯胺送入一熔融 保持槽內,其中將中間階段聚醯胺送入連續的第二聚合 器內,同時在熔融保持槽的滯留期間將中間階段聚醯胺 之相對黏度變化控制在±0 . 2內之步驟,此係藉由飽和蒸 氣將熔融保持槽的蒸氣相部分保持在預定壓力;及 (4)使第二聚合器內的中間階段聚醯胺接受更進一步 的聚縮合,同時於減壓下由熔融反應系統去除水,藉以 產生後階段聚醯胺之步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第一聚合器包括二 或多個批次聚合反應器。 3. —種製造聚醯胺之方法,其係在溶劑的不存在下,使二 1243185 六、申請專利範圍 胺與二羧酸進行熔融聚縮合’包括: (1) 一熔化二羧酸之步驟; (2) 在一裝設有部分冷凝器的批次第一聚合器中’連 續或間歇地將二胺加入一保持在熔融態的二殘酸中’以 使二胺與二羧酸以預定的莫耳比聚縮合,而產生一種相 對黏度爲1 . 4至2 · 7的中間階段聚醯胺之步驟’在第一 聚合器的內壓下二胺的沸點係高於中間階段聚醯胺的熔 點; (3 )將來自第一聚合器的中間階段聚醯胺送入一連續 的第二聚合器內,同時將第一聚合器內的中間階段聚醯 胺之相對黏度變化控制在:t〇 · 2內步驟,此係藉由飽和蒸 氣將第一聚合器的蒸氣相部分保持在預定壓力;及 (4 )使第二聚合器內的中間階段聚醯胺接受更進一步 的聚縮合,同時於減壓下由熔融反應系統中去除水,藉 以產生後階段聚醯胺之步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方法,其中第一聚合器包括二 或多個批次聚合反應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3項之方法,其更包括一以股 束形式第二聚合器連續排放出後階段聚醯胺,其係被冷 卻而固化,然後粒化之步驟。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3項之方法,其中二胺含有總 量7〇莫耳%或更高的伸二甲苯二胺及雙胺甲基環己烷。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3項之方法,其中二胺含有量 1243185 六、申請專利範圍 爲70莫耳%或更高的伸二甲苯二胺。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方法,其中伸二甲苯二胺係間 伸二甲苯二胺。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 3項之方法,其中二胺含有量 爲70莫耳%或更高的雙胺甲基環己烷。 1 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方法,其中雙胺甲基環己烷係 1,3 -雙胺甲基環己烷。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 3項之方法,其中二羧酸含有 量爲70莫耳%或更高的己二酸。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 3項之方法,其中連續的第二 聚合器係水平圓柱型反應器。
TW090133177A 2001-01-18 2001-12-31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polyamide TWI243185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010532A JP4774596B2 (ja) 2001-01-18 2001-01-18 ポリアミド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43185B true TWI243185B (en) 2005-11-11

Family

ID=18877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0133177A TWI243185B (en) 2001-01-18 2001-12-31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polyamide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657037B2 (zh)
EP (1) EP1225191B1 (zh)
JP (1) JP4774596B2 (zh)
KR (1) KR100799037B1 (zh)
CN (1) CN1276003C (zh)
AU (1) AU777975B2 (zh)
DE (1) DE60225953T2 (zh)
TW (1) TWI24318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21278B (zh) * 2007-04-11 2014-01-01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聚醯胺之製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74596B2 (ja) * 2001-01-18 2011-09-14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の製造方法
EP1277783B1 (en) * 2001-07-19 2007-09-12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Polyamide resin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EP1418193B1 (en) * 2002-11-07 2013-12-18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Production method of polyamides
CN101591433B (zh) * 2008-05-29 2013-05-01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聚酰胺的制造方法
JP5195033B2 (ja) * 2008-05-29 2013-05-08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樹脂の製造装置
JP5343704B2 (ja) * 2008-05-29 2013-11-13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の製造方法
MY159885A (en) 2008-08-14 2017-02-15 Basf Se Batch process for preparing polyamides
CN101880458B (zh) * 2010-07-05 2013-01-02 山东东辰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尼龙1212的工艺方法
CN102311545B (zh) * 2011-10-09 2013-02-13 卢建国 一种生产聚酰胺的方法
JP2015500360A (ja) 2011-12-05 2015-01-05 インヴィスタ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エスアエルエル ポリアミドの調製方法
TW201502163A (zh) * 2013-05-01 2015-01-16 Invista Tech Sarl 包含多重後段製程之聚醯胺合成
WO2019147457A2 (en) 2018-01-23 2019-08-01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Novel polyestermides, 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and polyesteramide compositions
CN115772262B (zh) * 2021-09-06 2024-01-19 成都肆零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脂肪族二元酸尼龙的连续化工艺
CN116440803B (zh) * 2023-06-16 2023-09-05 北京湃普莱恩尼龙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聚酰胺的制备工艺及制备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76161A (en) * 1960-04-21 1964-11-25 Jozef Sikora Manufacture of polyamides
JPS58111829A (ja) * 1981-12-25 1983-07-04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ポリアミドの製造方法
DE3516434A1 (de) * 1985-05-08 1986-11-13 Dr. Illing GmbH & Co KG Makromolekulare und Pharmazeutische Chemie, 6114 Groß-Umstad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caprolactamhaltigen formmassen
JPS6451433A (en) * 1987-08-21 1989-02-27 Ube Industries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 polymerization of 12-aminododecanoic acid
JPS6474224A (en) * 1987-09-16 1989-03-20 Ube Industries Polymerization of 12-aminododecanoic acid
JP3055137B2 (ja) * 1989-03-17 2000-06-26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多層フィルムおよび多層シート
JP3328846B2 (ja) * 1992-11-02 2002-09-30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高分子量ポリアミドの製造方法
JP3175478B2 (ja) * 1993-05-06 2001-06-11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樹脂の製造方法
JP3528875B2 (ja) * 1994-04-07 2004-05-24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共重合ポリアミドの製造法
CZ288902B6 (cs) * 1994-07-14 2001-09-12 Ems-Inventa Ag Způsob výroby předkondenzátů částečně krystalických nebo amorfních, termoplasticky zpracovatelných částečně aromatických polyamidů, případně kopolyamidů
JP3412657B2 (ja) * 1994-09-08 2003-06-03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の乾燥方法および固相重合方法
JPH09104751A (ja) * 1995-10-11 1997-04-22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ポリアミドの製造方法
IT1286041B1 (it) * 1996-10-25 1998-07-07 Sinco Eng Spa Procedimento per la policondensazione allo stato solido di resine poliammidiche
JP4541547B2 (ja) * 1998-05-29 2010-09-08 ソリユテイア・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ツド 連続的なポリアミド化方法
DE60006169T2 (de) * 1999-02-16 2004-08-12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Inc. Festphasen-polymerisierte Polyamide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FR2794760B1 (fr) * 1999-06-11 2001-08-17 Rhodianyl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polyamides
EP1118630B1 (en) * 2000-01-21 2006-05-17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amide
EP1193296B1 (en) * 2000-09-29 2004-11-24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amide
JP4774596B2 (ja) * 2001-01-18 2011-09-14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21278B (zh) * 2007-04-11 2014-01-01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聚醯胺之製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65989A (zh) 2002-08-28
JP4774596B2 (ja) 2011-09-14
US6657037B2 (en) 2003-12-02
DE60225953D1 (de) 2008-05-21
JP2002212284A (ja) 2002-07-31
EP1225191A2 (en) 2002-07-24
DE60225953T2 (de) 2009-06-18
EP1225191B1 (en) 2008-04-09
KR100799037B1 (ko) 2008-01-28
AU1001902A (en) 2002-07-25
CN1276003C (zh) 2006-09-20
AU777975B2 (en) 2004-11-04
US20020132964A1 (en) 2002-09-19
KR20020062207A (ko) 2002-07-25
EP1225191A3 (en) 2004-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43185B (en)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polyamide
JP5487782B2 (ja) ポリアミドプレポリマーおよびポリアミドの連続製造方法
RU2557245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полиамида
JP2008280535A (ja) ポリアミドの製造方法
TWI491641B (zh) 聚醯胺的製造方法
JP2009114429A (ja) ポリアミドの連続製造方法
JP2023090932A (ja) 重合方法
KR100685535B1 (ko) 폴리아미드의 제조방법
JP4326692B2 (ja) ポリアミドの調製方法
JP2009102450A (ja) ポリアミドの製造方法
JP4898075B2 (ja) 単相または多相連続ポリアミド重合方法
JP2001233958A (ja) ポリアミドの固相重合体
JP5819404B2 (ja) ポリアミド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KR20160018802A (ko) 적어도 하나의 원통형 구간을 갖는 반응 챔버를 포함하는, 가스상 물질이 추출되는 중합체 합성용 장치
JP3551991B2 (ja) 共重合ポリアミドの製造法
JP2001200052A (ja) ポリアミドの連続製造方法
JP2001200053A (ja) ポリアミドの製造方法
JP2004339449A (ja) ポリアミド樹脂および製造方法
JP2003002967A (ja) ポリアミド樹脂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