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40180A - 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40180A
TW202040180A TW109103729A TW109103729A TW202040180A TW 202040180 A TW202040180 A TW 202040180A TW 109103729 A TW109103729 A TW 109103729A TW 109103729 A TW109103729 A TW 109103729A TW 202040180 A TW202040180 A TW 20204018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nd mill
cutting
workpiece
optical film
cu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3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市誠
山本裕加
島之江文人
池内能滿
大本昌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40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018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3/00Milling particular work; Special milling operations; Machines therefor
    • B23C3/10Relieving by mil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3/00Milling particular work; Special milling operations; Machines therefor
    • B23C3/12Trimming or finishing edges, e.g. deburring welded cor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02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utter
    • B23C5/10Shank-type cutters, i.e. with an integral sh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02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utter
    • B23C5/10Shank-type cutters, i.e. with an integral shaft
    • B23C5/1009Ball nose end mi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5/00Automatic 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feed movement, cutt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of tool or 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5/00Automatic 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feed movement, cutt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of tool or work
    • B23Q15/007Automatic 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feed movement, cutt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of tool or work while the tool acts upon the workpiece
    • B23Q15/013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feed mov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18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 G05B19/4093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characterised by part programming, e.g. entry of geometrical information as taken from a technical drawing, combining this with machining and material information to obtain control information, named part programme, for the NC mach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Numerical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前述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即使在使用端銑刀時仍可抑制在端部中的不必要的凹部的產生。 一種經切削加工之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將光學薄膜重疊複數片來形成工件;以及以端銑刀來切削該工件,前述製造方法並包含以下步驟:切削開始時,在平面視角下一邊使該端銑刀從對該工件傾斜方向行走,一邊使該端銑刀接觸於該工件;或者切削結束時,在平面視角下一邊使前述端銑刀朝對前述工件傾斜方向行走,一邊使該端銑刀從該工件遠離。

Description

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
在行動電話、筆記型個人電腦等之圖像顯示裝置上,為了實現圖像顯示、以及/或者提升該圖像顯示的性能,而使用有各式各樣的光學薄膜(例如偏光板)。近年來,備受期望的是也在汽車的儀表板或者智慧型手錶等使用光學積層體,且所期望的是將光學積層體的形狀加工成所期望的形狀。像這樣的加工時,有時會藉由端銑刀來切削端面。在藉由端銑刀所進行之切削加工中,一方面可進行高精度的切削,另一方面有以下之情形:切削開始時,在使端銑刀接觸於被加工面的時間點會產生微小的凹部、或者切削結束時,在讓端銑刀從被加工面離開的時間點會產生微小的落差或起毛。近年來,越來越要求光學薄膜之較高的形狀精度,且越來越要求像這樣的凹部、落差、起毛等的產生之抑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18778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8-022140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以往之課題而作成的發明,其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前述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即使在使用端銑刀時仍可抑制在切削開始點及/或切削結束點中的不必要的凹部、落差、起毛等的產生。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一種經切削加工的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將光學薄膜重疊複數片來形成工件;以及以端銑刀來切削該工件,前述製造方法並包含以下步驟:切削開始時,在平面視角下一邊使該端銑刀從對該工件傾斜方向行走,一邊使該端銑刀接觸於該工件;以及/或切削結束時,在平面視角下一邊使前述端銑刀朝對前述工件傾斜方向行走,一邊使該端銑刀從該工件遠離。 在1個實施形態中,切削開始時之上述端銑刀的行走軌跡ts為曲線狀。 在1個實施形態中,上述切削開始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軌跡ts的曲率半徑比該端銑刀的外徑之1/2更大。 在1個實施形態中,上述切削開始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軌跡ts的曲率半徑比該端銑刀的外徑更大。 在1個實施形態中,上述切削結束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軌跡te為曲線狀。 在1個實施形態中,上述切削結束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軌跡te的曲率半徑比該端銑刀的外徑之1/2更大。 在1個實施形態中,上述切削結束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軌跡te的曲率半徑比該端銑刀的外徑更大。 在1個實施形態中,使上述端銑刀接觸於上述工件時之該端銑刀的速度,比以該端銑刀切削該工件的外周面時之該端銑刀的進給速度更慢。 在1個實施形態中,使上述端銑刀從上述工件遠離時之該端銑刀的速度,比以該端銑刀切削該工件的外周面時之該端銑刀的進給速度更慢。 在1個實施形態中,涵蓋上述工件之外周面的全周來進行切削加工,並將切削開始點a與切削結束點b設為不同的位置,且將切削結束點b設定在比切削開始點a更靠近端銑刀之行走方向前方。 在1個實施形態中,上述端銑刀的外徑為10mm以下。 在1個實施形態中,上述端銑刀的螺旋角為0°。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以提供一種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前述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即使在使用端銑刀時仍可抑制在切削開始點及/或切削結束點中的不必要的凹部、落差、起毛等的產生。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雖然參照圖式來說明本發明之具體的實施形態,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這些實施形態。再者,為了易於觀看而將圖式示意地顯示,此外,圖式中的長度、寬度、厚度等的比例、以及角度等是與實際有所差異的。
本發明之經切削加工的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將光學薄膜重疊複數片來形成工件;以及以端銑刀來切削該工件的外周面。
圖1是用於說明切割加工的概略立體圖,於本圖顯示有工件1。如圖1所示,可形成將光學薄膜重疊複數片而成之工件1。在工件形成時,可代表性地將光學薄膜切斷成任意之適當的形狀。具體而言,光學薄膜可切斷成矩形狀,亦可切斷成類似於矩形狀的形狀,亦可切斷成因應於目的之適當的形狀(例如圓形)。在圖示例中,是將光學薄膜切斷成矩形狀,且工件1具有相互對向的外周面(切削面)1a、1b、及與其等正交的外周面(切削面)1c、1d。較佳的是,工件1是藉由夾持機構(未圖示)而從上下被夾持。工件的總厚度為例如8mm~100mm,較佳是8mm~50mm,更佳是8mm~20mm,進一步地較佳為9mm~15mm,進一步地較佳為約10mm。若是這樣的厚度,即可防止因為由夾持機構所進行的按壓或是切削加工時的衝擊而造成的損傷。光學薄膜是重疊成讓工件成為這樣的總厚度。構成工件之光學薄膜的片數可為例如10片~500片(在1個實施形態中為10片~300片;在另一個實施形態中為10片~50片)。夾持機構(例如治具)可為以軟質材料所構成,亦可為以硬質材料所構成。在以軟質材料構成的情況下,其硬度(JIS A)較佳為20°~80°,更佳為60°~80°,其厚度為例如0.3mm~5mm。當硬度過高時,會有殘留夾持機構的壓痕的情況。當硬度過低或過厚時,會因治具的變形而產生位置偏移,而有切削精度變得不足的情況。
接著,藉由端銑刀20切削工件1的外周面。切削是藉由將端銑刀的切削刀刃抵接於工件1的外周面來進行。切削可涵蓋工件之外周面的全周來進行,亦可只對預定的位置來進行。又,針對具有孔部的工件,亦可使端銑刀的切削刀刃抵接於該孔部的內周面而切削該內周面。作為端銑刀20,代表性地可使用直端銑刀(straight end mill)。在切削加工中,亦可只移動端銑刀,亦可只移動工件,亦可移動端銑刀及工件雙方。
如圖2及圖3所示,端銑刀20具有:在工件1之積層方向(鉛直方向)上延伸的旋轉軸21、與作為將旋轉軸21設為中心而旋轉之本體的最外徑而構成的切削刀刃22。切削刀刃22可如圖2所示地作為沿著旋轉軸21而扭轉之最外徑而構成(亦可具有預定的螺旋角),亦可如圖3所示,構成為朝實質上平行於旋轉軸21的方向延伸(螺旋角亦可為0°)。再者,「0°」是指實質上為0°的意思,也包含因加工誤差等而扭轉些微的角度之情況。在切削刀刃具有預定的螺旋角的情況下,螺旋角較佳為70°以下,更佳為65°以下,進一步地較佳為45°以下。切削刀刃22包含刀刃尖端22a、斜面22b與遊隙面22c。切削刀刃22的刀刃數可在可獲得後述之所期望的接觸次數的範圍內適當地設定。雖然在圖2中的刀刃數為3刃,在圖3中的刀刃數為2刃,但刀刃數亦可為1刃,亦可為4刃,亦可為5刃以上。較佳的是,刀刃數為2刃。只要是這樣的構成,即能確保刀刃的剛性,並且,能確保凹口(pocket)而可以良好地排出切屑。在1個實施形態中,可使用螺旋角為0°的端銑刀。在本發明中,即使使用容易在工件接觸時形成不必要的凹部之螺旋角為0°的端銑刀,仍然可以防止該凹部的產生。
在1個實施形態中,端銑刀的外徑為10mm以下,較佳為3mm~9mm,更佳為4mm~6mm。再者,在本說明書中,「端銑刀的外徑」是指從旋轉軸到1個刀刃尖端為止的距離乘以2倍之值。
切削加工的條件可因應於所需的形狀來適當地設定。例如,端銑刀旋轉數較佳為1000rpm~60000rpm,更佳為10000rpm~40000rpm。端銑刀的進給速度較佳為500mm/分~10000mm/分,更佳為500mm/分~2500mm/分。再者,在本說明書中,端銑刀的速度是對工件的相對速度。
在1個實施形態中,是在切削開始時,在平面視角下一邊使端銑刀從對工件傾斜方向行走,一邊使該端銑刀接觸於工件。在本說明書中,在切削開始時之「對工件傾斜方向」意指以下方向:以切削開始點a(最初使端銑刀抵接於工件之處)為基準,在切削開始後之端銑刀的行走方向的後方中,與包含切削開始點a之工件的邊A或在切削開始點a之工件的切線B所成的角度x(圖4中的角度x)為60°以下。又,「對工件傾斜方向」意指:不包含對工件垂直方向或者接近於垂直之方向的方向,亦即,亦包含上述角度x為0°的方向。再者,在本說明書中,將上述角度x稱為切削開始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角度x。在切削開始點a存在於直線上的情況下,可由包含切削開始點a之工件的邊A與端銑刀的行走軌跡來規定上述切削開始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角度x(圖4),在切削開始點a存在於曲線上的情況下,可由在切削開始點a之工件的切線B與端銑刀的行走軌跡來規定上述切削開始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角度x(圖5)。
圖4(a)及圖4(b)是說明根據本發明的1個實施形態之切削加工的概略平面圖。圖5(a)及圖5(b)是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形態之切削加工的概略平面圖。在圖4(a)及圖4(b)、以及圖5(a)及圖5(b)中,將切削開始時之端銑刀的移動(對工件1的相對的移動)顯示為平面視角下的行走軌跡ts。在圖4(a)及(b)中,工件1為大致矩形狀。又,在圖5(a)及(b)中,工件1的輪廓包含曲線。切削開始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軌跡ts亦可如圖4(a)及圖5(a)所示地為曲線狀,亦可如圖4(b)及圖5(b)所示地為直線狀。切削開始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角度x如上述為60°以下,且較佳為0°以上且60°以下,更佳為0°以上且45°以下,進一步地較佳為0°以上且40°以下,特佳為0°以上且35°以下。在本發明中,可以藉由一邊使端銑刀從對工件傾斜方向行走,一邊使該端銑刀接觸於工件,而防止在切削開始點中的不必要的凹部的產生。切削開始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角度x越接近0°越好,在1個實施形態中,行走角度x為5°以下(較佳為3°以下,更佳為1°以下,進一步地較佳為0.5°以下)。再者,行走軌跡ts只要在切削開始時滿足上述行走角度x即可,亦可在到切削開始以前的期間(例如比端銑刀接觸於工件之2秒前更早以前)以任何的軌跡來使端銑刀行走。
如上述,雖然行走角度x亦可為0°,例如在工件為矩形狀的情況下,可將該工件的頂點設為切削開始點,並一邊使端銑刀從與工件之一邊平行的方向行走,一邊使端銑刀接觸於工件,但較佳是不將工件的頂點設為切削開始點(亦即,較佳是在工件為矩形狀的情況下,行走角度x比0°更大)。在將工件的頂點設為切削開始點的情況下,恐有在切削開始點上產生起毛之虞。
較佳的是,切削開始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軌跡ts為曲線狀。藉由將切削開始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軌跡ts設為曲線狀,上述本案發明的效果會變得更顯著。在行走軌跡ts為曲線狀的情況下,上述切削開始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角度x可藉由行走軌跡ts在切削開始點a的切線us,與工件之邊A或在切削開始點a之切線B來規定。在1個實施形態中,是藉由一邊使工件進行面內旋轉,一邊使端銑刀與工件接近而抵接,且以曲線狀的行走軌跡ts使端銑刀對工件相對地行走。在讓端銑刀與工件接近時,亦可讓工件接近於已被固定的端銑刀,亦可使端銑刀直線地移動來讓該端銑刀與工件接近,亦可使端銑刀及工件雙方直線地移動來讓該端銑刀與工件接近。
在切削開始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軌跡ts為曲線狀的情況下,該行走軌跡ts的曲率半徑較佳為端銑刀的外徑之1/2以上,更佳為比端銑刀的外徑更大,進一步地較佳為相對於端銑刀的外徑而為110%以上,特佳為相對於端銑刀的外徑而為130%以上,最佳為相對於端銑刀的外徑而為150%以上。藉由設成這樣的範圍,可以防止在切削開始點a中的不必要的凹部的產生。又,在切削開始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軌跡ts為曲線狀的情況下,該行走軌跡ts的曲率半徑較佳為4mm以上,更佳為6mm以上,進一步地較佳為7.5mm以上。
使端銑刀接觸於工件時之該端銑刀的速度,較佳為比切削加工時(以端銑刀切削工件的被切削面時)之端銑刀的進給速度更慢。藉由將切削開始時之端銑刀的速度設得較慢,可以抑制工件的粗糙。在1個實施形態中,使端銑刀接觸於工件時之該端銑刀的速度較佳為400mm/min~1200mm/min,更佳為500mm/min~900mm/min。在1個實施形態中,例如在針對具有孔部的工件而對該孔部的內周面進行切削的情況下,使端銑刀接觸於工件時之該端銑刀的速度較佳為30mm/min~1200mm/min,更佳為50mm/min~1000mm/min。
工件(亦即,光學薄膜)的形狀可以設成任意之適當的形狀。作為工件的形狀,除了如例如圖4所示之大致矩形狀之外,還可列舉大致多角形狀、大致圓形狀、大致橢圓形狀等。又,工件的形狀亦可是適當組合直線與曲線的形狀,亦可是由曲率不同之複數條曲線所構成的形狀。再者,上述工件亦可不是純矩形狀、多角形狀、圓形狀、橢圓形狀等,亦可是對這些形狀添加有異形部分的形狀。在本說明書中,是將例如添加有異形部分之矩形狀包含於「大致矩形狀」。作為異形部分,除了如例如如圖4所示之凹部以外,還可列舉凸部、孔等。又,上述工件亦可是如已將矩形之角部曲線化之類的形狀。
又,上述切削方法(具體而言,是上述切削開始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軌跡、以及後述之切削結束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軌跡)在針對如圖6所示之具有孔部11的工件1’來切削該孔部11的內周面時亦可適用。
在1個實施形態中,切削結束時,在平面視角下是一邊使端銑刀朝對工件傾斜方向行走,一邊使該端銑刀從工件遠離。在本說明書中,在切削結束時之「對工件傾斜方向」意指以下方向:以切削結束點b(使端銑刀從工件遠離之點)為基準,在切削結束前之端銑刀的行走方向的前方中,與包含切削結束點b之工件的邊A或在切削結束點b之工件的切線B’所成的角度y(圖7中的角度y)為60°以下。如上述,「對工件傾斜方向」意指:不包含對工件垂直方向或者接近於垂直之方向的方向,亦即,亦包含上述角度y為0°的方向。再者,在本說明書中,將上述角度y稱為切削結束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角度y。在切削結束點b存在於直線上的情況下,可由包含切削結束點b之工件的邊A與端銑刀的行走軌跡來規定上述切削結束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角度y(圖7),在切削結束點b存在於曲線上的情況下,可由在切削結束點b之工件的切線B’與端銑刀的行走軌跡來規定上述切削結束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角度y(圖8)。
圖7(a)及圖7(b)是說明根據本發明的1個實施形態之切削加工的概略平面圖。圖8(a)及圖8(b)是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形態之切削加工的概略平面圖。在圖7(a)及圖7(b)、以及圖8(a)及圖8(b)中,將切削結束時之端銑刀的移動(對工件1的相對的移動)顯示為於平面視角下的行走軌跡te。在圖7(a)及(b)中,工件1為大致矩形狀。又,在圖8(a)及(b)中,工件1的輪廓包含曲線。切削結束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軌跡te亦可如圖7(a)及圖8(a)所示地為曲線狀,亦可如圖7(b)及圖8(b)所示地為直線狀。切削結束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角度y如上述為60°以下,且較佳為0°以上且60°以下,更佳為0°以上且45°以下,進一步地較佳為0°以上且40°以下,特佳為0°以上且35°以下。在本發明中,可以藉由一邊使端銑刀朝對工件傾斜方向行走,一邊使該端銑刀從工件遠離,而防止在切削結束點形成不必要的落差以及起毛的產生。切削結束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角度y越接近0°越好,在1個實施形態中,行走角度y為5°以下(較佳為3°以下,更佳為1°以下,進一步地較佳為0.5°以下)。再者,行走軌跡te只要在切削結束時滿足上述行走角度y即可,亦可在端銑刀已從工件遠離預定距離後,以任何的軌跡來使端銑刀行走。
如上述,行走角度y亦可為0°,例如在工件為矩形狀的情況下,亦可將該工件的頂點設為切削結束點,並使端銑刀從工件朝與工件之一邊平行的方向遠離。在1個實施形態中,於工件為矩形狀的情況下,不將工件的頂點設為切削結束點(亦即,在工件為矩形狀的情況下,行走角度y是設定得比0°更大)。
較佳的是,切削結束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軌跡te是曲線狀。藉由將切削結束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軌跡te設為曲線狀,上述效果會變得更顯著。在行走軌跡te為曲線狀的情況下,上述切削結束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角度y可藉由行走軌跡te在切削結束點b的切線ue,與工件之邊A或在切削結束點a之切線B’來規定。在1個實施形態中,是藉由一邊使工件進行面內旋轉,一邊使端銑刀與工件相遠離,而以曲線狀的行走軌跡te使端銑刀對工件相對地行走。在使端銑刀與工件相遠離時,亦可讓工件從已被固定的端銑刀遠離,亦可使端銑刀直線地移動來讓該端銑刀從工件遠離,亦可使端銑刀及工件雙方直線地移動來讓該端銑刀與工件相遠離。
在切削結束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軌跡te為曲線狀的情況下,該行走軌跡te的曲率半徑較佳為端銑刀的外徑之1/2以上,更佳為比端銑刀的外徑更大,進一步地較佳為相對於端銑刀的外徑而為110%以上,特佳為相對於端銑刀的外徑而為130%以上,最佳為相對於端銑刀的外徑而為150%以上。藉由設成這樣的範圍,可以防止在切削結束點b中的不必要的落差及起毛的產生。又,在切削結束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軌跡te為曲線狀的情況下,該行走軌跡te的曲率半徑較佳為4mm以上,更佳為6mm以上,進一步地較佳為7.5mm以上。
使端銑刀從工件遠離時之該端銑刀的速度,較佳為比切削加工時(以端銑刀切削工件的被切削面時)之端銑刀的進給速度更慢。藉由將切削結束時之端銑刀的速度設得較慢,可以抑制工件的粗糙。在1個實施形態中,使端銑刀從工件遠離時之該端銑刀的速度較佳為400mm/min~1200mm/min,更佳為500mm/min~900mm/min。在1個實施形態中,在針對例如具有孔部的工件來對該孔部的內周面切削的情況下,使端銑刀從工件遠離時之該端銑刀的速度較佳為30mm/min~1200mm/min,更佳為50mm/min~1000mm/min。
在涵蓋工件之外周面或者孔部之內周面的全周來進行切削加工的情況下,切削開始點a與切削結束點b亦可為相同的位置,又,亦可將切削開始點a與切削結束點b設為不同的位置,且將比切削開始點a更靠近端銑刀之行走方向前方設為切削結束點b。較佳的是,將切削開始點a與切削結束點b設為不同的位置,且將切削結束點b設定在比切削開始點a更靠近端銑刀之行走方向前方。像這樣,只要設成切削加工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軌跡局部地重疊來使切削結束,即可以較佳地防止切削結束時產生不必要的落差及起毛。如上述,在將切削結束點b設定於比切削開始點a更靠近端銑刀的行走方向前方的情況下,切削開始點a與切削結束點b間的距離較佳為0.1mm~5mm,更佳為0.3mm~4mm,進一步地較佳為0.5mm~2mm。
在1個實施形態中,是在切削開始時使端銑刀如上述地行走,並且在切削結束時使端銑刀如上述地行走。在另一個實施形態中,是在切削開始時使端銑刀如上述行走,而在切削結束時藉由任意的方法使端銑刀行走。在又另一個實施形態中,於切削開始時是藉由任意的方法使端銑刀行走,而於切削結束時使端銑刀如上述地行走。
在1個實施形態中,上述光學薄膜包含偏光件。
包含偏光件的光學薄膜亦可是偏光件單體,亦可是包含偏光件與其他層的薄膜。作為其他層,可列舉:保護偏光件的保護層、由任意適當的光學功能層所構成之層等。在1個實施形態中,可使用偏光板作為包含偏光件的光學薄膜。偏光板可具備偏光件與配置在該偏光件之至少單側的保護層。又,作為包含偏光件的薄膜,亦可使用積層體,且前述積層體是偏光板、與表面保護薄膜及/或分隔件的積層體。表面保護薄膜或分隔件是隔著任意之適當的黏著劑而可剝離地積層於偏光板。在本說明書中,「表面保護薄膜」是指暫時保護偏光板的薄膜,且與偏光板所具備之保護層(保護偏光件之層)為不同的構成。
偏光件代表性的是藉由對樹脂薄膜(例如聚乙烯醇系樹脂薄膜)施行膨潤處理、拉伸處理、依據二色性物質(例如碘、有機染料等)之染色處理、交聯處理、洗淨處理、乾燥處理等之各種處理而獲得。一般而言,雖然經過拉伸處理所獲得的偏光件具有容易產生裂隙的特性,但是根據本發明,可以既防止裂隙並且對包含偏光件的光學薄膜進行切削。
包含偏光件之光學薄膜的厚度並未特別地限制,且可因應於目的而採用適當的厚度,例如20μm~200μm。偏光件的厚度亦尚未特別地限制,且可因應於目的而採用適當的厚度。偏光件的厚度代表性的是1μm~80μm左右,較佳為3μm~40μm。
包含偏光件之光學薄膜的尺寸並未特別地限制,且可因應於目的而設成適當的尺寸。在1個實施形態中,包含偏光件的光學薄膜是包含與偏光件的吸收軸平行之邊的矩形狀,且與偏光件的吸收軸平行之邊的長度為10mm~400mm,其他邊的長度為10mm~500mm。在本說明書中,「平行」是指包含實質上平行的情況,具體而言,包含2方向之所成的角度為0°~5°的情況。
藉由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所獲得之經切削加工的光學薄膜,可使用於液晶圖像顯示裝置、有機EL圖像顯示裝置等。又,經切削加工的光學薄膜可合宜地使用於:以上述個人電腦(PC)或者平板電腦終端為代表之矩形的圖像顯示部、及/或以汽車的儀表板或者智慧型手錶為代表之異形的圖像顯示部。 實施例
以下,雖然藉由實施例來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這些實施例。
[實施例1] 根據常規方法而製作出光學薄膜(偏光板),前述光學薄膜從目視辨識側依序具有表面保護薄膜(48μm)/硬塗層(5μm)/環烯烴系保護薄膜(47μm)/偏光件(5μm)/環烯烴系保護薄膜(24μm)/黏著劑層(20μm)/分隔件之構成。黏著劑層是依照日本專利特開2016-190996號公報之[0121]及[0124]來製作。將所獲得的光學薄膜沖裁成類似圖4之形狀(概略尺寸140mm左右×65mm左右)。將所沖裁出的光學薄膜重疊複數片來作成工件(總厚度約10mm)。在將所獲得之工件以夾具(治具)夾持的狀態下,藉由端銑刀對工件的外周面全周進行切削。在切削開始時,在平面視角下一邊使端銑刀從對工件傾斜方向行走(切削開始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軌跡ts:曲率半徑為7.5mm之曲線狀,切削開始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角度x:13°,切削開始時之端銑刀速度:700mm/min),一邊使該端銑刀接觸於工件。又,端銑刀的外徑為5mm,刀刃數為2刃,螺旋角為0°。又,端銑刀的進給速度(對直線部進行切削時的進給速度)為1000mm/分,旋轉數為25000rpm。 藉由上述的切削加工,可以在不產生切削開始點中的不必要的凹部的情況下,獲得經切削加工的光學薄膜。
[實施例2] 設成與實施例1同樣來開始切削,在切削結束時,在平面視角下一邊使端銑刀朝對工件傾斜方向行走,一邊使該端銑刀從工件遠離(切削結束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軌跡te:曲率半徑為7.5mm的曲線狀,切削結束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角度y:0°,切削結束時之端銑刀速度:700mm/min)。再者,切削結束點b是設為比切削開始點a更靠近端銑刀之行走方向前方,且切削開始點a與切削結束點b的距離是設為1mm。 藉由上述的切削加工,可以在不產生切削開始點中的不必要的凹部的情況下,又,在不產生切削結束點中的不必要的落差及起毛的情況下,獲得經切削加工的光學薄膜。
[實施例3] 切削開始時,除了將工件的頂點設為切削開始點,一邊使端銑刀從與工件之長邊平行的方向行走(切削開始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軌跡ts:直線狀,切削開始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角度x:0°,切削開始時之端銑刀速度:700mm/min),一邊使該端銑刀接觸於工件以外,是設成與實施例1同樣,並進行了切削加工。 藉由上述的切削加工,雖然可以在不產生切削開始點中的不必要的凹部的情況下,獲得經切削加工的光學薄膜,但在切削開始點中觀看到起毛的產生。
[實施例4] 根據常規方法,製作出光學薄膜(偏光板),前述光學薄膜從目視辨識側依序具有表面保護薄膜(48μm)/硬塗層(5μm)/環烯烴系保護薄膜(47μm)/偏光件(5μm)/環烯烴系保護薄膜(24μm)/黏著劑層(20μm)/分隔件之構成。黏著劑層是依照日本專利特開2016-190996號公報之[0121]及[0124]來製作。將所獲得的光學薄膜沖裁成類似圖4之形狀(概略尺寸140mm左右×65mm左右)。將所沖裁出的光學薄膜重疊複數片來作成工件(總厚度約10mm)。在將所獲得之工件以夾具(治具)夾持的狀態下,藉由端銑刀對工件的外周面全周進行切削。在切削結束時,在平面視角下一邊使端銑刀朝對工件傾斜方向行走,一邊使該端銑刀從工件遠離(切削結束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軌跡te:曲率半徑為7.5mm的曲線狀,切削結束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角度y:30°,切削結束時之端銑刀速度:700mm/min)。又,端銑刀的外徑為5mm,刀刃數為2刃,螺旋角為0°。又,端銑刀的進給速度(對直線部進行切削時的進給速度)為1000mm/分,旋轉數為25000rpm。 藉由上述的切削加工,可以在不產生切削結束點中的落差及起毛的情況下,獲得經切削加工的光學薄膜。
[比較例1] 切削開始時,除了在平面視角下一邊使端銑刀從對工件垂直方向行走,一邊使該端銑刀接觸於工件以外,是設成與實施例1同樣來進行切削加工。 根據上述的切削加工,觀看到在切削開始點中的不必要的凹部。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經切削加工的光學薄膜可合宜地使用於:以個人電腦(PC)或平板電腦終端為代表之矩形的圖像顯示部、及/或以汽車的儀表板或者智慧型手錶為代表之異形的圖像顯示部。
1,1’:工件 1a,1b,1c,1d:外周面(切削面) 11:孔部 20:端銑刀 21:旋轉軸 22:切削刀刃 22a:刀刃尖端 22b:斜面 22c:遊隙面 A:邊 a:切削開始點 B,B’:切線 b:切削結束點 te:切削結束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軌跡 ts:切削開始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軌跡 ue:行走軌跡在切削結束點中的切線 us:行走軌跡在切削開始點中的切線 x:切削開始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角度 y:切削結束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角度
圖1是用於說明本發明之光學薄膜的切削加工之一例的概略立體圖。 圖2是用於說明在本發明之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中的切削加工所使用的端銑刀之一例的概略立體圖。 圖3(a)是用於說明在本發明之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中的切削加工所使用的切削機構之另一例的從軸方向所觀看到的概略截面圖;圖3(b)是圖3(a)的切削機構的概略立體圖。 圖4(a)及圖4(b)是說明根據本發明的1個實施形態之切削加工的概略平面圖。 圖5(a)及圖5(b)是說明根據本發明的1個實施形態之切削加工的概略平面圖。 圖6是說明本發明的1個實施形態中的工件的概略平面圖。 圖7(a)及圖7(b)是說明根據本發明的1個實施形態之切削加工的概略平面圖。 圖8(a)及圖8(b)是說明根據本發明的1個實施形態之切削加工的概略平面圖。
1:工件
A:邊
a:切削開始點
ts:切削開始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軌跡
us:行走軌跡在切削開始點中的切線
x:切削開始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角度

Claims (12)

  1. 一種經切削加工的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將光學薄膜重疊複數片來形成工件;以及 以端銑刀來切削該工件, 前述製造方法並包含以下步驟: 切削開始時,在平面視角下一邊使該端銑刀從對該工件傾斜方向行走,一邊使該端銑刀接觸於該工件;及/或 切削結束時,在平面視角下一邊使前述端銑刀朝對前述工件傾斜方向行走,一邊使該端銑刀從該工件遠離。
  2. 如請求項1之經切削加工的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切削開始時之前述端銑刀的行走軌跡ts為曲線狀。
  3. 如請求項2之經切削加工的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切削開始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軌跡ts的曲率半徑比該端銑刀的外徑之1/2更大。
  4. 如請求項2之經切削加工的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切削開始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軌跡ts的曲率半徑比該端銑刀的外徑更大。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經切削加工的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切削結束時之前述端銑刀的行走軌跡te為曲線狀。
  6. 如請求項5之經切削加工的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切削結束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軌跡te的曲率半徑比該端銑刀的外徑之1/2更大。
  7. 如請求項5之經切削加工的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切削結束時之端銑刀的行走軌跡te的曲率半徑比該端銑刀的外徑更大。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經切削加工的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其是使前述端銑刀接觸於前述工件時之該端銑刀的速度,比以該端銑刀切削該工件的外周面時之該端銑刀的進給速度更慢。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經切削加工的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其是使前述端銑刀從前述工件遠離時之該端銑刀的速度,比以該端銑刀切削該工件的外周面時之該端銑刀的進給速度更慢。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經切削加工的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其是涵蓋前述工件之外周面的全周來進行切削加工,並將切削開始點a與切削結束點b設為不同的位置,且將切削結束點b設定在比切削開始點a更靠近端銑刀之行走方向前方。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經切削加工的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端銑刀的外徑為10mm以下。
  12.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經切削加工的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端銑刀的螺旋角為0°。
TW109103729A 2019-02-13 2020-02-06 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 TW2020401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23570 2019-02-13
JP2019023570 2019-02-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0180A true TW202040180A (zh) 2020-11-01

Family

ID=72044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3729A TW202040180A (zh) 2019-02-13 2020-02-06 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475289B2 (zh)
KR (1) KR20210125487A (zh)
CN (1) CN113423527A (zh)
TW (1) TW202040180A (zh)
WO (1) WO20201662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78091B2 (ja) * 2019-02-14 2023-05-1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40043A (ja) * 1991-01-25 1992-08-27 Nippon Seiko Kk 切削装置の制御方法
JPH11202926A (ja) * 1998-01-14 1999-07-30 Makino Milling Mach Co Ltd 数値制御における送り速度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0317773A (ja) * 1999-05-10 2000-11-21 Toyota Motor Corp ヘリカル加工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JP3483505B2 (ja) * 1999-08-11 2004-01-06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の周縁の仕上げ方法
JP4084252B2 (ja) * 2003-07-23 2008-04-30 ヤマザキマザック株式会社 エンドミル加工装置
JP2007187781A (ja) 2006-01-12 2007-07-26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製品の製造方法
EP2476497B1 (en) * 2010-04-19 2015-05-13 Yamazaki Mazak Corporation Cutting method and cutting device
MX2017016459A (es) * 2015-06-29 2019-05-30 Kanefusa Knife & Saw Metodo de procesamiento de indentaciones por medio de fresado de extremos.
JP6899721B2 (ja) * 2016-07-22 2021-07-0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125487A (ko) 2021-10-18
JPWO2020166257A1 (ja) 2021-12-16
CN113423527A (zh) 2021-09-21
WO2020166257A1 (ja) 2020-08-20
JP7475289B2 (ja) 2024-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78091B2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KR102561432B1 (ko) 비직선 가공된 점착제층 부착 광학 적층체의 제조 방법
JP7232577B2 (ja) 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TW202040180A (zh) 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
TWI822647B (zh) 非直線加工之樹脂片的製造方法
TWI821291B (zh) 光學薄膜切削用端銑刀及使用該端銑刀之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
WO2018180977A1 (ja) 非直線加工された粘着剤層付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7378654B2 (ja) 切削加工された粘着剤層付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KR20210005860A (ko) 광학 적층체, 커버 유리 부착 광학 적층체, 및 이들의 제조 방법, 및 커버 유리 부착 화상 표시 장치
TWI845603B (zh) 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
WO2020162116A1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7335125B2 (ja) 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
JP6464136B2 (ja) 端面切削加工装置及び端面切削加工方法
KR102390821B1 (ko) 커버 유리 부착 광학 적층체 및 커버 유리 부착 화상 표시 장치
WO2019244505A1 (ja) 光学フィルム切削用エンドミルおよび該エンドミルを用いた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WO2021131120A1 (ja) 光学フィルム切削用エンドミルおよび該エンドミルを用いた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KR20190050740A (ko) 단면 절삭 가공 장치 및 단면 절삭 가공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