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400275A - Pre-alloyed bond powders - Google Patents

Pre-alloyed bond powder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400275A
TW200400275A TW092105930A TW92105930A TW200400275A TW 200400275 A TW200400275 A TW 200400275A TW 092105930 A TW092105930 A TW 092105930A TW 92105930 A TW92105930 A TW 92105930A TW 200400275 A TW200400275 A TW 20040027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powders
melted
patent application
smel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05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281506B (en
Inventor
Albertus Johannes Kamphuis
Janneck Peersman
Original Assignee
Umicore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micore Nv filed Critical Umicore Nv
Publication of TW200400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02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815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8150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1/00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 C22C1/04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by powder metallurgy
    • C22C1/0425Copper-based allo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6/00Alloys containing diamond or cubic or wurtzitic boron nitride, fullerenes or carbon nanotub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3/00Making ferrous alloys
    • C22C33/02Making ferrous alloys by powder metallurg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3/00Making ferrous alloys
    • C22C33/02Making ferrous alloys by powder metallurgy
    • C22C33/0257Making ferrous alloys by powder metallurgy characterised by the range of the alloying elements
    • C22C33/0278Making ferrous alloys by powder metallurgy characterised by the range of the alloying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alloying element having a minimum content above 5%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08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t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1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obal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12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tungsten, tantalum, molybdenum, vanadium, or niob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16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op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9/00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 B22F9/02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 B22F9/04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starting from solid material, e.g. by crushing, grinding or milling
    • B22F2009/041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starting from solid material, e.g. by crushing, grinding or milling by mechanical alloying, e.g. blending, mil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2998/00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concerning processes or compositions relating to powder metallurg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2998/00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concerning processes or compositions relating to powder metallurgy
    • B22F2998/10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quence of their ste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2999/00Aspects linked to processes or compositions used in powder metallurg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6/00Alloys containing diamond or cubic or wurtzitic boron nitride, fullerenes or carbon nanotubes
    • C22C2026/006Alloys containing diamond or cubic or wurtzitic boron nitride, fullerenes or carbon nanotubes with additional metal compounds being carbides

Description

200400275 (1)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有關一種預熔煉粉末及其作爲製 件,特別是金剛石工具中黏合粉末的用途。 一種預熔煉粉末,其以鐵銅雙相系統爲基礎 外包含Co、Ni、Mo、W、氧化物類或碳化 元素,銅相中另外包含Sn。 【先前技術】 目前已有各種方法製造金剛石工具。在 金剛石先與該黏合粉末混合,該黏合粉末係 屬粉末以及可能有許多種陶瓷粉末或有機黏 然後,將該混合物壓實並加熱形成固體塊, 末形成黏合物,使金剛石聚在一起。熱壓作 是形成黏合物的最常見方式。其他方法較不 壓印與熱等壓衝壓預熔煉零件。冷壓實粉未 續加熱步驟以形成黏合物——常稱爲生坯零 其生坯強度。 金剛石工具應用中最常使用的金屬粉末 7 μηι之細微鈷粉末,該直徑係以費氏微篩 測量,細微金屬粉末之混合物,諸如細微鈷 粉末之混合物,以及由鈷、銅、鐵與鎳所組 煉粉末。 由技術觀點來看,使用細微鈷粉末可以 造粉末冶金零 本發明係揭示 ,於鐵相中另 物類作爲強化 每種實例中, 由一或多種金 合劑所組成。 其中該黏合粉 用與自由燒結 常用,諸如熱 :——其需要後 件,其特徵係 是直徑小於約 分粒器(FSSS) 、鎳、鐵與鎢 成之細微預熔 提供良好結果 -6 - (2) (2)200400275 ;其主要缺點係價格高以及價格波動大。此外,鈷容易對 環境造成傷害,因此新法規促使避免使用鈷。使用細微金 屬粉末之混合物可以獲得強度、硬度與耐磨性相當低之黏 合物。由於該混合物的均勻性對於最終工具的機械性質有 實質性的影響,使用預熔煉粉末明顯優於元素粉末粉末, 如EP-A-0865511與EP-A-0990056所證實。此等黏合物粉 末以往係由如前述專利所述濕式冶金法製得。其原因係, 濕式冶金法是製得夠細微,使此等粉末具有充分燒結反應 度,同時可以製得正確組成,使燒結件之性質--特別是 其硬度、延性、耐磨性與金剛石保持性充足——的唯一經 濟方式。 然而,在金剛石工具產業中,需要性質優於使用先前 技術預熔煉粉末或是細微金屬粉末混合物所製得之黏合物 。黏合物的性質意指較高硬度與充分延性的組合。延性的 一項指標係耐衝擊性。其係根據I S 0 5 7 5 4,以下述卻貝 法,在I S Ο 1 84所述之卻貝單樑設備上測量,而且無缺口 樣本上之最小値最好達到2 0 J / c m 2。卻貝値愈低表示黏合 物愈易碎。延性的另一指標是斷裂黏合物的破斷表面。其 必須優先顯示(微)延性。 以維氏硬度(Η V 1 0 )表示硬度。當給定硬度値時,假定 此等値係根據ASTM Ε9 2-82測量。硬度愈高通常相對地 機械強度愈高、耐磨性愈高,而且金剛石保持性愈佳可以 視爲一種粗估方法。本領域中,HV10値通常爲200至 3 5 0。 -7- (3) (3)200400275 需要提高耐磨性以载切諸如新拌混凝土或瀝情等磨蝕 材料。先前技術係使用碳化鎢及/或鎢。此等材料係與其 他黏合粉末混合在一充,所形成混合物的均勻性對於該工 具的性能有決定性影響。富含鎢及/或碳化鎢的區域通常 非常脆。此外,由於鎢與碳化鎢難以燒結,故使用彼會造 成局部孔隙,因此該黏合物的機械性質會局部變弱。 除了前幾段所述之黏合物的性質以外,該黏合粉末的 性質也很重要。視應用而定,該黏合粉末必須具有良好可 燒結性與生坯強度。 該生坯強度係以磨耗試驗測量。將高1 0 mm直徑爲 10 mm’以3 5 0 Mpa壓製之生坯零件置於一旋轉圓筒(長 92 mm,直徑95 mm)中,該圓筒係由1 mm2細金屬網所 製成。於1 200轉旋轉1 2分鐘之後,測量相對重量損失。 下文將此結果稱爲「磨耗値」。磨耗値愈低表示生还強度 愈高。在生坯強度相當重要的應用當中,磨耗値低於20% 可視爲符合要求,其中磨耗値低於1 0%視爲優良。 在粉末冶金中,金屬粉末顯示出良好燒結反應度是相 當重要的。此意指其可在較低溫下燒結至幾近理論密度, 或是僅需要短時間將小塊燒結至理論密度。良好燒結作用 所需之最低溫度必須低,不高於8 5 (TC爲佳。較高之燒結 溫度會造成縮短燒結模具使用期限、金剛石退化與能源成 本高等缺點。可燒結性的良好指標係所獲得之相對密度。 燒結黏合粉末的相對密度必須至少爲96%,以97%以上爲 佳。通常,將96%或以上之相對密度視爲幾近理論密度。 -8- (4) (4)200400275 燒結反應度受粉末的組成影響很大。不過,因成本因 素或是若組成改變則無法達到燒結產物之諸如硬度等特定 性質,所以就組成來說,並沒有太多選擇。影響燒結反應 度的其他因素係表面氧化作用。大部分金屬粉末曝於空氣 時都會至某種程度。以此種方式形成之表面氧化層會抑制 燒結作用。對於燒結反應度而言非常重要的第三個因素係 粒子大小。其他條件相同,較細微粉末的燒結反應度高於 較粗粉末。 爲改善黏合粉末的可燒結性,有時會添加青銅(Cu-S η 合金)或黃銅(Cu-Zn合金):其使熔點降低,因此使燒結溫 度降低。常用的青銅粉末之組成具有15至40 % Sn。不 過,使用此等粉末常會形成易碎黏合物或於燒結期間形成 液相,二者均對於最終黏合物的品質有害。此外,添加青 銅或黃銅粉末會使該黏合物變軟,因此部分抵消添加W 或W C的效果。 先前技術金剛石工具技術對於提高硬度但保持低燒結 溫度、易加工處理、充分耐衝撃性與充足生坯強度議題並 沒有實際解決方法。先前技術中沒有任何粉末或粉末混合 物具備所有此等性質。 將預熔煉粉末定義爲「一種金屬粉末,其係由兩種以 上元素所組成,此等元素係於粉末製造方法中熔煉,而且 其中的粒子具有相同額定組成。」詳見Metals Handbook, Desk Edition,ASM,Metals Park,Ohio,1 9 8 5 或 Metals Handbook, vl. 7,Powder Metallurgy,ASM,Ohio, 1 984。 -9 - (5) (5)200400275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係提出預熔煉粉末,於冷壓時,其具有供 正常操作的充分強度,在不高於8 5 0°C之最低溫度燒結, 而且於燒結時,會形成顯示充分延性與硬度提高之黏合物 。其不包含Co及/或Ni,或是此等元素的含量遠少於具 有相當硬度之現有預熔煉金屬粉末。如此,使本發明預熔 煉粉末可能較便宜,而且自環境觀點來看較佳。或者,本 發明可視爲提出預熔煉金屬粉末,其形成的黏合物硬度高 於具有相同數量Co及/或Ni之現有預熔煉金屬粉末所製 得的黏合物硬度。除了用於金剛石工具產業之外,由於本 發明之金屬粉末係在結合硬度與延性的稀有粉末當中,其 於其他應用中也相當有潛力。 本發明另一目的係與黏合粉末價格有關··即使各種濕 式冶金法在可接受成本下製造適當黏合粉末,但是此等黏 合粉末的價格仍然遠高於較粗之純金屬粉末或熔煉金屬粉 末(通常在2 0 - 1 0 0微米範圍內),以及以非濕式冶金法(諸 如’霧化作用)所製得之金屬粉末。不過,此等粗粉末通 常不具有適於製成金剛石工具所需之燒結性質。 製造預熔煉粉末的習知方法係機械性熔煉。此方法中 ’將元素粉末粗混合,然後在適當機器中進行機械性熔煉 ’該機器通常與高強度球磨機類似。其係仰賴重複碾破與 ***接起初未混合之金屬材料,以此種方法在原子標度上 使δ亥金屬材料混合。此方法已久爲人知,詳見美國專利 -10- (6) (6)200400275 3,5 9 1,3 62。 以機械性熔煉製得之金屬粉末的燒結反應度遠高於以 其他方法’諸如霧化作用,或是先前技術中所述之濕式冶 金方法所製得之熔煉粉末。已發現當元素金屬粉末或是以 諸如霧化作用所製得之熔煉粉末進行機械性熔煉元素粉末 之混合物所需之類似處理時,此種現象亦屬真確。即使先 前技術之粉末更細,因此預期其具有較高之燒結反應度, 但是直接比較卻顯示相反結果:經機械性處理粉末具有較 高燒結反應度。 本發明之預熔煉粉末包含Cu與F e作爲兩種基底熔煉 元素。Fe與Cu無法互溶。因此,該粉末粒子會包含兩個 相,一個相富含Fe,另一相富含Cu。爲了確保低燒結溫 度夠低,在富含Cu相中添加Sn。Sn會降低熔點,因此 亦會降低燒結溫度。爲了提高該合金之強度,並保證具延 性合金的Sn水準接近雙組份Cu-Sn之轉熔組成物,以Mo 、Ni、Co與W中至少一者強化該富含Fe相。另外,可 以添加呈氧化物(ODS)、碳化物(CDS)形式或此二者之組 合物的加強分散劑(DS)。適用之氧化物係在低於1 000 °C 時不會因氣而還原之金屬的氧化物,諸如Mg、Μη、Ca、 Cr、Al、Th、Y、Na、Ti與V。適用之碳化物係Ti、Zr、 Fe、Mo與W之碳化物。 本發明之粉末具有通式FeaCobNieModWeCufSng(DS)h ,而且依循下列組成限制: • 該合金成份的&、1)、(:、(1'6、€、8與11重量百 -11 - (7) (7)200400275 分比總和等於1 0 0 % ’ 「成份」一辭表示欲存在該合金中 之兀素,因此除了氧係0 D S其中一部分以外,並不包括 雜質與氧。因此:a + b + c + d + e + f+g + h = 100° • Mo不得超過8%,W不超過10%,以避免過脆。 因此:d$8,e$10。c$30 爲佳。 • 加強分散劑不得超過2%,以保證該燒結粉末具 有充分均勻性。因此h $ 2。h g 1爲佳,h $ 0.5更佳。 • Sn與Cu的總和至少爲5%,但是不多於45%。 該下限係確保適當可燒結性,上限則是確保該黏合物不會 太軟。因此,5 S f+g $ 45。7 S f+g S 40 爲佳,1 1 $ f+g $ 3 2更佳。 • 該C u/ S η比必須在6 · 4與2 5之間。該下限係避 免C u區中形成易碎相,上述則是確保作爲燒結溫度降低 元素的S η之充分活性。因此:6.4 S f/g ^ 4 0。8.7 $ f/g g 20 爲佳,10$ f/g$ 13.3 更佳。 • 該粉末之組成依循下列組成限制: 1.5$ [a/ (b + c + 2d + 2e)]- 4h^ 33 (1)。 或者,其依循以下等式: 1.5^ a/ (b + c + 2d + 2e + 50h)S 33 (2)。 上述等式(1)與(2)之下限確保該燒結粉末之均勻性與 該粉末具有可接受價格;上限則是確保該燒結粉末具有充 分硬度。較佳之下限係1 . 6,以2爲佳,以2.5最佳。較 佳上限係1 7,以1 0更佳。 • 該預熔煉粉末若欲有效克服先前技術缺點並製造 -12- (8) (8)200400275 更佳黏合物,其氧含量不得超過2%,不超過1%爲佳,不 超過0.5%更佳,此係以ISO 449 1 -2:1 989之氫損失方法測 量。該方法不是測量與欲添加之〇D S化學鍵結之氧。由 於存在氧對於該粉末的燒結反應度以及對於燒結黏合物的 延性不利,因此氧含量必須少。 在一實例中,本發明可以更經濟地製造金剛石工具用 之適用黏合粉末,其係取便宜的霧化粉末,並以機械性熔 煉使此等粉末活化。 本發明另一實例中,該粉末的粒子大小係以其F S S S 値表示,其不超過20 μτη,不超過15μηι爲佳,不超過 1 0 μηι更佳。如此確保在低燒結溫度與用以製造該粉末方 法之先質的還原時間短之間有良好的折衷。 由於C 〇與N i極有破壞環境的嫌疑,因此最好保持低 濃度。就生態觀點來看,以不含Co也不含Ni的粉末尤佳 。由於Mo或W水準高的合金容易使該w或Mo澱積在 該富含F e相的顆粒邊界上,而使該黏合物的延性較差, 所以Μ 〇與W的濃度最好也不要太高。 本發明之預熔煉粉末特徵係其具有高度孔隙率。如此 ’其具有比表面積(以前述BET法測量)遠大於諸如霧化粒 子等實心粒子之優點。通常,本發明預熔煉粉末的比表面 積至少是以F S S S直徑(假定爲實心球體)爲基準計算之比 表面積的兩倍。以BET値表示,該粉末之比表面積最好 高於 0. 1 m2/g。 現在兹解釋本發明人所理解之Cu、Sn與Fe的交互 -13- 200400275 Ο) 作用。該預熔煉粉末中存在Cu可能會軟化該黏合物。添 加適量S η可以補償此效果。其亦有助於降低燒結該預熔 煉粉末所需之燒結溫度的效果。由該c u -s η雙相圖可以看 出,S η水準超過1 3 . 5 %,但低於2 5 . 5 %,轉熔反應於7 9 8 °C發生。低於該溫度,則會存在雙相,由α與石相組成。 進一步冷卻時,該/3相會轉變成易碎之6相,因此大幅降 低該合金之延性。Sn水準減少會降低導入易碎5相的風 險,但是亦會使該合金的固液相曲線向上移。該固液相曲 線相當陡。因此,爲具有S η之理論降低燒結溫度效果, 並避免形成易碎5相之不良結果’必須確定儘可能接近{曰 不超過該雙組份合金之轉熔組成。 該預熔煉金屬粉末亦包含Fe時,諸如本發明實例, 必須顧及該雙相圖Cu-Fe與Fe-Sn。Cu-Sn、Fe-Sn與Cu_ Fe合金相圖可得自諸多來源。此種來源之一係 asm
Handbook,Vol. 3,合金相圖,其係 1992年由 ASM Internations, Materials Park,Ohio,USA 所出版,第 2 168 頁是Cu-Fe合金相圖,第2」78頁係Cu-Sn合金相圖,第 2.203頁係Fe-Sn合金相圖。由該Fe-Sn圖看出,於7〇〇 C下’ Sn在Fe中之均衡溶解度約爲1〇%。由Cu-Fe圖可 以導出,於7 0 0 °C時C u在F e相中之均衡溶解度低得多: 小於〇. 3 %。在三組份系統中,此等溶解度限制會略微不 同,但不會非常明顯。 由於C u與F e的不溶混性,於7 0 0 °C或以上溫度時, Sn在Fe晶格中比在Cu中更容易溶解。因此,在三組份 -14- (10) (10)200400275 C u - F e - S η合金中,於燒結步驟期間δ亥虽含C u相會消耗S η 。由雙組份 C u - S η相圖來看’該丨谷點會提局。爲了獲得 S η之降低熔點效果的益處(其係添加S η的目的),該合金 的Sn/Cu比必須高於轉熔比I3. 5/86.5或1/6.4。不過,如 前文解釋,如此將會形成不佳之易碎5相。 於冷卻黏合物時,由於在室溫下Sn於Fe中之溶解度 很微小,故大部分Sn會擴散回富含Cu相中。如此會造 成接近顆粒邊界處之Cu局部富含Sn,使得更可能發生易 碎5相。Sn擴散回Cu相之作用亦會造成整體Sn/Cu比低 於1/6.4之材料中,局部超過1/6.4之臨界Sn/Cu比。因 此,在Cu-Fe-Sn系統中極難設計出具有Sn之熔點降低與 強化Cu的理論優點,同時避免形成5相之合金。 不過,添加Mo、W、Ni或Co等強化元素之一會影 響前文解釋之機制:經由固溶體加固作用加固該富含Fe 相,此等強化元素有效地阻絕Sn原子擴散進入Fe晶格。 因此,於加熱該黏合粉末期間,該S η會留在該C u相中 :因此’仍然可以完全利用Sn對於燒結行爲之正面效果 。確實測量Cu/Sn比中之Sn與爲本發明精髓之阻絕sn擴 散至F e相內之強化元素的結合效果正是是爲本發明精髓 。當該預熔煉粉末在較低溫度下燒結時,得以結合充分強 度與高度延性等特徵。 此等成份必須儘可能均勻分散就氧化物/碳化物而言 ’該氧化物/碳化物間之平均自由路徑愈短,則該氧化物/ 碳化物愈小’其加固效果愈明顯。就該金屬元素而言,均 -15- (11) 200400275 句微結構會改善機械性質。此現象已描述於EP. 08865511 與 EP-A-0990056,以 C〇-Fe-Ni 與 Cu_c〇_Fe. 系統之實驗爲基礎,其中亦揭露出預熔煉粉末提供的強 局於元素粉末之摻合物。的確,就欲進行固溶體加固作 而言,該合金必須儘可能地均勻。添加Mo與W強化 Fe晶格時,由於在金剛石工具製造中通常使用之溫度 ,Mo與W顯示的擴散係數非常低,所以其均勻分佈特 重要。茲將說明適用之合成方法。 可以在一種還原氣氛中加熱一種先質或兩種以上先 之緊密混合物,製備本發明粉末。此等先質係該合金成 的有機或無機化合物。該先質或先質之緊密混合物必須 含C與〇以外之成份元素,其相對數量相當於該粉末 所希望組成。於製造方法中,區分所謂第1類中之元 --其係Co、Ni、Fe、Cu、Sn與除V以外之ODS的元 ,以及第2類中之元素--其係W、Mo、V與Cr。 可以下列方法(a)至(f)其中任一種方法或是其組合 備該先質。 (a)就第1類中之元素而言:混合一或多種成份之 的水溶液與一種鹼、碳酸鹽、羧酸、羧酸鹽或是此等之 合物的水溶液,如此形成一種不溶或難溶化合物。僅有 等羧酸類或相對之羧酸鹽類適於與該成份之鹽的水溶液 成不溶或難溶化合物。適用之羧酸與羧酸鹽係草酸或草 鉀。另一方面,醋酸與醋酸金屬鹽並不適合。然後,自 水相分離出如此製得之沉澱物,並乾燥之。 A- •Ni 度 用 該 下 別 質 份 包 之 素 素 製 鹽 混 此 形 酸 該 -16- (12) (12)200400275 (b) 就第1與第2類中之元素而言:混合第2類中之 元素之一或多種鹽的水溶液與第1類中之元素之一或多種 鹽的水溶液,如此形成通式(第1類之元素)χ (第2類之元 素)y0z之不溶或難溶先質’其中χ、y與ζ係由該溶液中 之元素價數所決定。此種化合物之實例係CoW04。然後 自該水相分離出如此製得之沉澱物,並乾燥之。 (c) 就第2類中之兀素而目:混合一或多種第2類元 素之鹽的水溶液與一種酸,如此形成具有諸如Mo 03 .xH2〇 或W Ο 3 · χΗ2 0之不溶或難溶化合物。變數χ表示結晶水的 變動數量,其通常小於3。然後,自該水相分離出如此製 得之沉澱物,並乾燥之。 (d) 就第1與第2類中之所有元素而言:如a、b與c ’混合含有該成份部分之沉源物與該合金之一或多種其他 成份的適用溶解鹽,並乾燥該混合物。 (e) 就第1與第2類中之所有元素而言:乾燥該合金 之成份鹽類的混合水溶液。 (0就第1與第2類中之所有元素而言:熱解(a)、(b) 、(c)、(d)與(e)之產物任一者。 前述部分只要提到乾燥處理時,必須暸解該乾燥作用 必須迅速進行,使該乾燥處理期間各種成份仍保持混合。 噴_ 燥法係適用之乾燥方法。並非(a)、( b)、( c)、( d)與 (e)中所有鹽類均適用。進行下文第一段所述之還原處理 之後’會留下該成份中不存在元素之殘留物的起類並不適 用。其他鹽類則適用。 -17- (13) (13)200400275 可以在一種適用液體——通常爲水——中,形成此等 先質之淤漿,劇烈此淤漿一段充分時間,並乾燥此淤漿, 可以製備上述兩種以上先質之緊密混合物。該還原條件必 須使此等成份(ODS或CDS除外)完全或幾乎完全還原, 其係由本發明說明中所述之氧含量所表示,但是其FSSS 直徑不超過20 μ。本發明之代表性還原條件係溫度爲600 至73 0°C,持續4至8小時。不過,由於還原時間與還原 溫度之間的取捨,以及並非所有爐係以完全相同方式作用 ,所以必須對每種粉末進行種類確立適用之還原條件。熟 悉之技術人士可以使用以下準則以簡單實驗發現適用之還 原條件: -若FSSS直徑太大,必須降低還原溫度; -若氧含量太高,必須增長還原作用持續時間; -或者,若氧含量太高,可以提高該還原溫度,但是 僅限於此舉不會使F S S S然後超出本發明範圍。 該還原氣氛通常爲氫,但是亦可包含其他還原氣體, 諸如甲烷或一氧化碳。亦可添加惰性氣體,諸如氮與氬。 若欲在還原期間形成CDS,該反應必須在具有充分碳 活性之氣氛中進行。 總而言之,本發明主題之預熔煉粉末可以處理所有前 述缺點,而且具有以下優點: -此等粉末係以一種化學方法製得,形成孔狀粒子與粗糙 表面形態,而且比表面積値高,因此對於冷壓實性與可燒 結性有正面影響; -18- (14) (14)200400275 -添加Co、Mo、Ni或W,以Mo與W尤佳,可以實 質提高硬度。該ODS與CDS具有相同效果; -該系統處於提供充分耐衝撃性之組成窗口,添加c〇 、Mo、Ni或W可以使充分高水準Sn對於燒結溫度產生 理論效果,同時保有充足延性結構。 在標準燒結方法中,可以較低溫度燒結該粉末,不需 要複雜的處理步驟。 【實施方式】 在下列實例中舉例說明本發明之黏合粉末的製造方法 及其性質。 實施例1 :製備Fe-Co-Mo-Cu-Sn合金 本實施例有關藉由沉澱混合之氫氧化物,然後還原該 氫氧化物製備本發明粉末。邊攪拌,邊將一種混合金屬氯 化物水溶液添加於54 g/1 NaOH水溶液中,直到pH値約 爲1 0爲止,其中該混合金屬氯化物水溶液包含2 1 . 1 g/1 之 Co、21‘1 g/1 之 Cu、56.3 g/1 之 Fe(其可爲 Fe2 +及 / 或 F e 3 ) ’以及1 . 6 g /1之S η。再過一小時之後結束該反應, 期間監測該pH値,並視需要以金屬氯化物溶液或NaOH 調整,使其保持在p Η値爲1 0左右。在此等條件下,9 8 % 以上之各種金屬沉澱。 標示出上述金屬濃度的絕對値,而且其可在僅數g/j 總金屬含量至溶解度限制之間變化。該金屬濃度比係由欲 -19- (15) (15)200400275 製得最終產物指定。同樣地,該NaOH溶液的濃度可在相 同限制內變化,但是其必須足以使該混合物的pH値介於 7與1〇·5之間。最終pH値並無嚴格限制;其可介於pH 値7與1 0.5間,但是通常落在9與1 0 · 5範圍內。 藉由過濾作用分離該沉澱物,以純水淸洗,直到基本 上無 Na 與 C1爲止,並與七鉬酸銨之水溶液 ((NH4)6Mo7024.4H20)混合。此混合物中,只要所形成淤 漿之黏度低到可以泵_,該沉澱物與七鉬酸銨之濃度並無 嚴格限制,而且該沉澱物與七鉬酸銨之濃度相當於該金屬 於欲製得熔煉金屬粉末中之比率。亦可以使用二鉬酸銨 ((ΝΗ4)2Μο207)代替七鉬酸銨。以噴霧乾燥器乾燥該混合 物,並在73 0°C且在200 Ι/hr氫氣流之爐中還原該乾燥沉 澱物7.5小時。 製得一孔狀金屬餅,於碾磨後獲得粉末狀金屬產物( 下文稱爲粉末1),其係由2 0 % C 〇、2 0 % C u、5 3 . 5 % F e、 5% Mo與1.5 %Sn(此等百分比僅以金屬部分計),以及 0.4 8 %氧所組成,其係以在氫中之損失法測得。 粉末1--Fe53.5Co2〇Mo5Cu2〇Sni.5--係根據本發明之 組成。該粉末粒子的平均直徑爲9.5 μιη,以F S S S測量。 實施例2:製備Fe-Mo-Cu-Sn合金 使用實施例1之方法,但是採用各種金屬鹽之濃度, 製得不同最終組成。此實例中之還原溫度爲700 °C。 製得由 20% Cu、73.5% Fe、5% Mo 與 1.5 %Sn(此等 -20- (16) (16)200400275 百分比僅以金屬部分計),以及0.44%氧所組成之金屬粉 末(下文稱爲粉末2)。該粉末之平均直徑爲898 μηι,以 F S S S測量。 松末 2 Fe73.5M〇5Cu2〇Sni.5--與粉末 1不同之處 在於,所有Co均被Fe取代,因此粉末2沒有Co與Ni。 該粉末在本發明組成範圍內。 實施例3 :製備Fe-Co-W-Cu-Sn合金 本實施例有關製備本發明之粉末,其係藉由沉澱單一 金屬之氫氧化物、然後在一種淤漿中混合此等氫氧化物, 然後乾燥並還原此氫氧化物混合物所製備。 如實施例1所述,進行沉澱、過濾及淸洗,由Co、 C U、S η與F e之金屬氯化物溶液製得個別氫氧化物或氫氧 化合物。由此等個別氫氧化物之混合物製得一種淤漿。該 個別金屬氫氧化物之濃度相當於所需之預熔煉粉末組成。 於該淤漿中添加偏鎢酸銨((NH4)5H2W1 204〇.3H20)於水中 之溶液,其濃度與數量相當於該預熔煉粉末之最終組成。 亦可以使用間鎢酸銨((NH4)1GH2W12〇42.4H20)代替間鎢銨 〇 如實施例1般,充分該淤漿中之元素,噴霧乾燥、還 原並碾磨。製得金屬粉末(下文稱爲粉末3),其係由20% C 〇、2 0 % C u、5 3 . 5 % F e、1 · 5 % S η、5 % W (此等百分比僅 以金屬部分計)與0.2 9 %氧所組成。該粉末粒子的平均直 徑爲4.7 5 μπι,以FSSS測量。 -21 - (17) (17)200400275 粉末 3--Fen^CowWsCuwSnu——係在本發明組成 範圍內;其與粉末1不同之處係以W取代Mo。 實施例4:製備具有〇DS之Fe-W-Cu-Sn合金 使用實施例1之方法,採用原料溶液中各種金屬氯化 物之濃度製得不同最終組成;將呈可溶解YCl3形式之γ 添加於該溶液中。使用七鉬酸銨代替偏鉬鶴酸銨。 製得由 20.45% Cu、75% Fe、1.8% Sn、2.5% W、 0.2 5 % Y 2 Ο3 (此等百分比僅以金屬部分計)與〇 4 4 %氧所組 成。該粉末粒子的平均直徑爲2.1 μ m,以ρ s S S測量。 粉末 4--Fe75W2.5CU20.45Sni.8(Y2〇3)〇.25--係在本發 明組成範圍內,而且完全無Co與Ni。 實施例5 :生坯強度與可燒結性試驗 此實例有關一組試驗,其係比較粉末1、2及3與標 準黏合粉末之可燒結性。亦試驗下列參考粉末。 (a) 以Umicore製得超細鈷粉末(Umicore EF),其被視 爲製造金剛石工具之標準粉末,以該預熔煉粉末相同條件 下燒結彼。以FSSS測量,該Umicore EF之平均直徑爲 1.2至1.5 μιη。其氧含量介於0.3與0.5%間。其Co含量 至少爲 99.85 %,不包含氧,其餘爲無法避免之雜質。在 Umicore EF上測得之値如下述,以供參考。 (b) Umic〇re製造的Cobalite® 601係指一種市售預熔 煉粉末,由1 〇 % C 〇、2 0 % C u與7 0 % F e所組成。 -22- (18) (18)200400275 (c)Cobalite® 801係指另一種得自Umicore之市售預 熔煉粉末,其係由2 5 % C 〇、5 5 % C u、1 3 % F e與7 % N i所 組成。兩種Cobalite®均根據EP-A-099005 6所述製造。 爲了評估生坯強度,在粉末1至4與參考樣本上進行 磨耗試驗。其結果示於表1。
-23- (19) (19)200400275 表1 :黏合粉末之生坯強度 粉末 磨耗値(%) Umicore EF <5 Cobalite® 601 <5 Cobalite® 801 <5 粉末1 <5 粉末2 <5 粉末3 <5 粉末4 <5 該結果顯示新穎粉末之生还強度與參考粉末一樣良好 〇 如下述進fj 組5式驗’其比較粉末1至4與參考粉末 之可燒結性:於35 MPa下,以不同溫度在石墨模中燒結 直徑爲2 0 m m之圓盤形壓塊3分鐘。測量燒結塊之相對 密度。其結果示於表2。 -24- (20) 200400275 表2 :燒結粉末之4 Ή對密度 粉末 於燒結溫度下之密度(%) 7 5 0 〇C 8 00°C 8 5 0〇C --- 900 °c Umicore EF 95.4 9 7.1 97.6 97.5 Cobalite® 601 97.9 97.3 97.8 ""----- 98.3 Cobalite® 801 96.7 97.7 97.2 ----—. 97.2 粉末1 97.5 97.2 98.8 ---^. 97.9 粉末2 99.4 99.5 99.7 ----- 99,7 粉末3 97.7 97.6 98.4 97.2 粉末4 98.2 98.3 98.7 98.5
該結果顯示在壓力下燒結新穎粉末可以獲得接近該g 金理論密度之密度。此外,於較低溫度下獲得高密度値。 高於8 5 0 °C之燒結作用不會改善粉末1至4之相對密度。 實施例6 :該Fe-Co-Ni-Mo-W-Cu-Sn合金之機械性質 此實施例有關一組試驗,其比較粉末1至4與參考粉 末之機械性質。 以35 MPa以溫度800°C在石墨模中燒結尺寸爲55χ 1 Οχ 10 mm3之棒狀壓塊3分鐘。測量該燒結塊之維氏硬 度與耐衝擊性(卻貝法)。該測量結果示於表3。提出在 Umicore EF、Cobalite® 601 與 Cobalite® 801 相似部分上 測量之値以供參考。 -25- (21) 200400275 表3 :燒結粉末之硬度與延ί生 衣 J . 婉,下口个刀小 粉末 維氏硬度 耐衝擊性 (HV10) (J/cm2) Umicore EF 280 87 至 123 Cobalite® 601 250 74 Cobalite® 801 22 1 77 粉末1 327 54 粉末2 240 48 粉末3 322 3 3 粉末4 22 1 55
此等結果顯示含C 〇之粉末1與3比參考粉末硬。硬 度提高,但是不會產生邊界延性値。無<:〇與Ni之粉末2 與4證實是該參考粉末之重要取代物’其具有不含容易破 壞環境之金屬的優點。 圖1說明本發明之潛力。其表不由預熔煉粉末燒結之 節片的硬度,其係爲Co對Fe比之函數,其中不存在Ni 。所有用以製備此圖之粉末均根據本發明方法製造,而且 包含介於1 8與20%之Cii。在本發明預熔煉粉末實例中, Mo或W水準爲5%,而Sn水準爲1.8至2%。此等粉末 均於75 0、800與8 5 0 °C燒結。由每種粉末的這三種結果 ’選擇最佳溫度作爲具有最高硬度之溫度,惟先決條件係 其延性至少爲2 〇 J / c m2。將此最佳硬度繪製在圖1中。結 論是,由根據本發明製備之粉末所燒結之節片顯示出硬度 -26- (22) (22)200400275 高於由根據相同方法製備,但是不添加Sn、Ni、W或Mo 之粉末所燒結的節片硬度。換句話說,由根據本發明製備 之粉末所燒結,而且顯示與根據先前技術所製備之粉末燒 結的節片相同硬度之節片包含較少C 〇。 實施例7 :含燒結OD S粉末之性質 此實施例中,比較本發明含ODS粉末(諸如粉末4)以 及亦爲本發明之無ODS粉末。 以35 MPa以溫度800°C在石墨模中燒結尺寸爲55x Wx 10 mm3之棒狀壓塊3分鐘。測量該燒結塊之維氏硬 度與耐衝撃性與密度。該測量結果示於表4。 : ODS之影響 粉末 密度 硬度 耐衝擊性 ---—_ (%) (HV1 0) (J/cm2) 2W2.5 CU2O.5S1I1.8 98.8 2 11 60 i^W2.5CU 2 0.4 5 Sni.8(Y2〇3)〇.25(*) 98.3 22 1 55 ~8W2.5CU20.4Slli.8(Y2〇3)〇.5 99.3 227 42 粉末4 此等結果顯示添加氧化物加強劑可以提供較佳硬度, 不需要犧牲可燒結性,而且對於延性的衝擊有限。 實施例8 : S η與W之影響 -27- (23) 200400275 本實施例說明添加Sn對於該粉末可燒結性以及所製 得節片之延性的影響。金剛石工具製造商經常添加w或 Mo以提高其節片之強度與硬度。爲了說明此點,以 Cobalite® 601爲底質’但是以Mo與w取代部分Fe,制 得預熔煉粉末。該節片係於3 5 MP a下,分別以8 5 〇 c與 900 °C,在石墨模中燒結3分鐘。其結果彙整於表5。 表5 :不含S η之燒結粉末的密度與硬度 於燒結溫5 (%) Ϊ下之密度 硬度(HV10) 8 5 0〇C 9 00°C Fe67.4C〇l〇CU2〇M〇2.6 98.7 93.0 266 Fe68.75colocu20wl.25 94.1 96.1 229 所獲得包含Mo或W,但無S η之粉末的密度太低, 無法製得良好節片。 另一方面,若Sn之重量部分太高,會形成非常脆之 節片,其係因形成5相所致。此表格彙整3個包含5 % S η ,而且組成與粉末1至3相似之樣本的耐衝撃性値。所 有樣本之Sn/Cu比約爲0.25,很明顯地在本發明範圍外。 在3 5 MPa下以80 0 °C之溫度,於石墨模中燒結此等節片3 分鐘。 -28- (24) 200400275 表6 :具有過量S η之燒結粉末的耐衝擊性。 粉末 耐衝擊性(J/cm2:) Fe6 3C〇9M〇5CuisSn5 0.6 Fe7〇M〇5Cii2〇Sn5 1.7 Fe63C〇9W5CUi8Sll5 0.7 降低Sn含量會恢復延性,但其先決條件係避免Sn擴 散至該F e晶格內,如下一個表格所示。根據本發明製備 粉末,並在35 MPa壓力,於800 °C溫度下,在石墨模中 藉由加壓3分鐘燒結節片。 表7 :具有Sn與W之燒結粉末的機械性質 粉末 密度(%) 硬度(HV10) 耐衝擊性 (J/ c m2 ) Fe77Cu2i.iSni.9(*) 99.7 195 5.8 Fe75.lW2.5Cll2〇Sni.9 100 23 0 70 Fe73.2W5Cll20.5Sn1.9 99.7 235 93 Fe7i.2W7.5Cu19.5Sn1.8 100 248 3 3 Fe69.3WioCUi8.9Sn1.8 97.0 239 20 (*)非根據本發明之粉末 此等結果證實’在F e相添加強化元素對於保持延性 而言是必要的。此等資料亦淸楚地顯示添加W的約在 1 0 %左右。其數値更高,延性則太低。 -29- (25) (25)200400275 實施例10:製備Fe-Co-W--Sn(WC)合金 根據實施例3之方法,但是以不同組成製備一種先質 。於存在氣體之混合物下加熱2 0 g此種先質,該氣體流 速爲1 00 Ι/h。該混合物係由1 7% Co與87% H2所組成。 該加熱計劃如下: -以50°C /分鐘加熱至30CTC ; -以2.5°C /分鐘加熱至770°C。 然後’使該溫度保持固定2小時,然後將該氣氛換成 10 0% H2,同時使770 °C之溫度再維持一小時。然後,將 該氣氛換成1 〇 〇 % N 2,並關掉該爐。 製得一*種金屬粉末’其係由20% Cu、58.5% Fe、 1.5% Sn、10% W、10% Co(此等百分比僅以金屬部分計) ,以及0.8 8 %氧所組成。X射線繞射顯示存在與w C對應 之尖峰,表示部分W轉變成W C。該粉末粒子之平均直徑 爲2.0 μΜ,其係以F S S S測量。該粉末在本發明組成範圍 內。 實施例1 1 :根據本發明之其他組成物 使用與實施例1至4類似之方法,在Fe-Cu-Co-W-
Mo-Sn-ODS系統中製造許多預熔煉粉末。表8提供此等 粉末之槪觀,於8 5 0 °C或以下之溫度燒結之後,其卻貝耐 衝擊性大於約2〇 J/cm2。所有此等組成物之硬度爲200 Η V 1 0或以上。所有此等組成物均在本發明組成範圍內。 -30- (26) 200400275 實施例1 2 :非本發明之組成物 使用與實施例1至4類似之方法,在?6-(:11-(:〇-\¥-Mo-S n-ODS系統中製造許多預熔煉粉末。表9提供此等 粉末之槪觀’於85〇°C或以下之溫度燒結之後,其卻貝耐 衝擊性小於約20 J/cm2。此等組成物均不在本發明組成範 圍內。
表8 :本發明之其他組成物(無Ni) 粉末 編號 a %Fe b % Co d %Mo e % W f %Cu g %Sn h % ODS 沒g Cu/Sn [a/(b+c+2d+2e)]-4h 5 70.2 5 5 18 1.8 10.0 4.7 6 72 10 5 12 1 12.0 3.6 7 58 10 10 20 2 10.0 1.9 8 58.5 10 10 20 1.5 13.3 2 9 59 10 10 20 1 20.0 2 10 57.5 10 6 24 2.5 9.6 2.6 11 58.5 10 2 26 3 0.5 8.7 2.2 12 60 10 26.5 3 0.5 8.8 4.0 13 61.9 10.5 5 21 1.6 13.1 3 14 65.3 11 22 1.7 12.9 5.9 15 60.2 15 5 18 1.8 10.0 2.4 16 59.2 15 4 20 1.8 11.1 2.6 17 58.2 15 5 20 1.8 11.1 2.3 18 57.2 15 6 20 1.8 11.1 2.1 19 55.7 15 7.5 20 1.8 11.1 1.9
-31 - 200400275 (27)表8 :繪 粉末 編號 a %Fe b % Co d %Mo e % W f %Cu g %Sn h % ODS f/g Cu/Sn [a/(b+c+2d+2e)]-4h 20 54.2 15 9 20 1.8 11.1 1.6 21 56 18 6 18 2 9.0 1.9 22 59 18 3 18 2 9.0 2.5 23 57.7 20 2.5 18 1.8 10.0 2.3 24 55.2 20 5 18 1.8 10.0 1.8 25 52.7 20 7.5 18 1.8 10.0 1.5 26 53.5 20 5 0 20 1.5 13.3 1.8 27 53.2 20 5 20 1.8 11.1 1.8 28 53.5 20 5 20 1.5 13.3 1.8 29 54.8 20.1 1.5 21.5 2.1 10.2 2.4 30 56 21 21 2 10.5 2.7 31 56 21 21.1 1.9 11.1 2.7 32 52.7 25 2.5 18 1.8 10.0 1.8 33 84.75 4.5 10 0.75 13.3 9.4 34 79.3 5.3 14 1.4 10.0 7.5 35 77.5 7.1 14 1.4 10.0 5.5 36 76.2 5.1 17 1.7 10.0 7.5 37 74.5 6.8 17 1.7 10.0 5.5 38 75.2 5 18 1.8 10.0 7.5 39 69.4 10 18.9 1.7 11.1 3.5 40 75.1 2.5 19.9 2 0.5 10.0 13 41 74.5 5 20 0.5 40.0 7.5 42 74 5 20 1 20.0 7.4 43 74.6 3.9 20 1.5 13.3 9.6
-32- (28) 200400275 表8 :繪 粉末 編號 a %Fe b % Co d %Mo e % W f %Cu g %Sn h % ODS f/g Cu/Sn [a/(b+c+2d+2e)]-4h 44 73.5 5 20 1.5 13.3 7.4 45 76 2.5 20 1.5 13.3 15.2 46 74.6 3.9 20 1.5 13.3 9.6 47 73.5 5 20 1.5 13.3 7.4 48 73.2 5 20 1.8 11.1 7.3 49 73.1 4.9 20 2 10.0 7.5 50 71.5 6.5 20 2 10.0 5.5 51 76.64 1.17 20.3 1.64 0.25 12.4 31.8 52 74.8 2.5 20.4 1.8 0.5 11.3 13 53 75 2.5 20.45 1.8 0.25 11.4 14 54 75.2 2.5 20.5 1.8 11.4 15 55 70 4.7 23 2.3 10.0 7.4 56 68.5 6.2 23 2.3 10.0 5.5 57 66.9 4.5 26 2.6 10.0 7.4 58 65.4 6 26 2.6 10.0 5.5 59 68.5 2 26 3 0.5 8.7 15.1 60 68 2 26.5 3 0.5 8.8 15 61 64.35 3.4 30 2.25 13.3 9.5 -33- (29) 200400275 (29)
表9 :非根據本發明之組成物 粉末 編號 a %Fe b % Co d %Mo e % W f %Cu g %Sn h % ODS f/g [a/(b+c+2d+2e)]-4h 62 59 9 10 17 5 3.4(*) 2 63 59 9 10 17 5 3.4 2 64 63 9 5 18 5 3.6 3.3 65 63 9 5 18 5 3.6 3.3 66 56 9.5 6 25 3 0.5 8.3 0.6 67 63.2 10 4.5 20 1.5 0.8 13.3 0.1 68 63.5 10 4.5 20 1.5 0.5 13.3 1.3 69 58.5 10 10 20 1.5 13.3 2 70 53.5 20 4.5 20 1.5 0.5 13.3 -0.2 71 50.2 25 5 18 1.8 10.0 1.4 72 70 5 20 5 4.0 7 73 68.5 10 20 1.5 13.3 4.4 (*)劃底線資料係在規格外
實施例1 3 :機械性熔煉對於燒結反應度之影響 表10a至10e中,比較藉由先質還原所製之細微預熔 煉粉末一燒結反應度與藉由機械性熔煉所製之粗粉末的耐 磨性。藉由先質還原製備之粉末係根據實施例丨至3詳述 之方法製is。該機械性溶煉粉末係於s i m ρ ο 1 〇 y e r ™ C Μ 8 高強度球磨機(由德國ZOZ Gmbh所製)中,以1 000 rpm 處理個別金屬粉末之簡單摻合物3小時。在3 5 0巴壓力下 -34 - (30) 200400275 ,在熱壓機中以特定溫度燒結兩種粉末3分鐘,並測量所 製得壓塊之密度。 氣—lOa :卒發明Fe53.5C〇20Mo5Cu20Sni.5粉夫之燒結反應度 方法 先質還原 機械性熔煉 Sympatec d5 0 (μηι) 7.3 5 1 氧(%) 0.16 0.45 燒結(°C ) 相對密度(%) 相對密度(%) 725 9 1 94 750 95 97 775 98 98 800 99 98 -35· (31)200400275 方法 _____ v i . J f\JJ ,|、 先質還原 機械性熔煉 Sympatec d50 (μιη) 16.2 52 氧(%) - 0.44 0.4 1 燒結(°C ) —相對密度(%) 相對密度(%) 750 _ <80 99 800 85 99 850 99 99 900 99 表 10c·本發明之 FevtsMc^CiMnSr^,料 末之燒結砭應底 方法 先質還原 機械性熔煉 Sympatec d50 (Pm) 18.3 28 氧(%) 0.4 1 0.39 燒結(°C ) 相對密度(%) 750 96 800 84 98 850 99 900 97 99 -36 - (32) 200400275 表_ UA : 本發明F e 5 3:2;〇 8粉末之燒結反應度 方法 ---—一 心…“ 1 · X 先質還原 似·/小/<二所不口 乂人位j 機械件溶燥 Sympatec d 5 0 ( μηι) 9.8 5 5.8 氧(%) 0.28 0.50 燒結(°C ) 相對密度(%) 相對密度(%) 650 81 9 5 675 89 97 700 90 97 725 98 98 表10e:本發明Few.sC^OioWwCiiMSnu粉末之燒結反應度 方法 先質還原 j /|、 a:_ /^7u /|、口;JJ^Ts 機械性熔煉 Sympatec d 5 0 (μηι) 9.4 54 氧(%) 0.30 0.32 燒結(°C ) 相對密度 相對密度(%) 650 87 9 1 675 91 94 700 95 95 725 98 98 由表1 0 a至1 〇 e可以看出,該機械性熔煉粉末可以在 比先質還原所製得之粉末所需溫度低約1 〇 〇 °C的溫度下有 效地燒結。即使該機械性熔煉所製得之粉末比先質還原所 製得粉末粗相當多亦是此種情況。 -37- (33) 200400275 【圖式簡單說明】 圖1說明本發明之潛力。 - 38-

Claims (1)

  1. (1) 200400275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種預熔煉粉末,其具有
    FeaCobNicModWeCufSng(DS)h 之組成,其中 a、、b、c、d 、e、f、g與h表示該組份之重量百分比,D S係選自Mg 、Mn、Ca、Cr、Al、Th、Y、Na、T 與 V 之一或多種金 屬的氧化物之一,或是選自Fe、W、Mo、Zr與Ti之一或 多@金屬的碳化物,以及該氧化物與該碳化物之混合物, 其他組份係無法避免之雜質,其中 a+b+c+d+e+f+g+h = 100 , d^8,e$10,h$2, 5 S f+g $ 4 5, 6.4gf+g$45,而且 1·5$ [a/ (b + c + 2d + 2e)]- 4hS 33, 另外,該粉末在氫中還原的質量損失不超過2%,此 係根據標準I S Ο 4 4 9 1 - 2 : 1 9 8 9測量。 #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預熔煉粉末,其係以機 械性熔煉製造,而且平均粒子大小(d 50)小於5 00 μιη。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預熔煉粉末,其中粒子 大小不超過20 μιη,此係以費氏微篩分粒器測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任一項之預熔煉粉末 ’其中 b = 〇 或 c = 0 或 b + c = 0。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預熔煉粉末,其中粒子 大小以不超過15 μιη,不超過1〇 μπι爲佳,此係以費氏微 飾分粒器測量。 -39 - (2) (2)200400275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預熔煉粉末,其中該粉 末的比表面積至少爲0. 1 m2/g,此係根據BET測量。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預熔煉粉末,其特徵該 粉末於氫中還原的質量損失不超過1 %,以不超過〇 . 5 %爲 佳,此係根據標準I S Ο 4 4 9 1 - 2 : 1 9 8 9測量。 8、 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預熔 煉粉末製造金屬物件。 9、 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預熔 煉粉末藉由熱燒結或熱壓法製造金剛石。 1 〇、一種製造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粉末組成 物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m jc ^ '預熔煉或熔煉粉末之粉末組成提供份 量; -封該份量進行機械性熔煉步驟。 -40-
TW092105930A 2002-03-29 2003-03-18 Pre-alloyed bond powders TWI28150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2076257 2002-03-29
US38672402P 2002-06-10 2002-06-10
EP02078637 2002-09-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0275A true TW200400275A (en) 2004-01-01
TWI281506B TWI281506B (en) 2007-05-21

Family

ID=28678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05930A TWI281506B (en) 2002-03-29 2003-03-18 Pre-alloyed bond powders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7077883B2 (zh)
EP (1) EP1492897B1 (zh)
JP (1) JP4573192B2 (zh)
CN (1) CN1330784C (zh)
AT (1) ATE299955T1 (zh)
AU (1) AU2003227056A1 (zh)
BR (1) BR0308703B1 (zh)
DE (1) DE60301069T2 (zh)
EA (1) EA005911B1 (zh)
ES (1) ES2246049T3 (zh)
TW (1) TWI281506B (zh)
WO (1) WO20030831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92957B1 (fr) 2005-11-09 2009-06-05 Eurotungstene Poudres Soc Par Poudre polymetallique et piece frittee fabriquee a partir de cette poudre
CN1986116B (zh) * 2005-12-19 2011-01-19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含稀土预合金粉末
CN100462463C (zh) * 2006-03-30 2009-02-18 中南大学 冶金炉炉内杂质清洁材料
DE102006057004A1 (de) * 2006-12-02 2008-06-05 H.C. Starck Gmbh Metallpulver
DE102007004937B4 (de) * 2007-01-26 2008-10-23 H.C. Starck Gmbh Metallformulierungen
EP2128287B1 (en) * 2008-05-21 2011-01-19 Sandvik Intellectual Property AB Method of making a composite diamond body
KR20110079901A (ko) 2008-10-20 2011-07-11 하.체. 스타르크 게엠베하 텅스텐 카바이드를 주성분으로 하는 초경합금 제작용의 몰리브덴 함유 금속 분말
DE102008052559A1 (de) 2008-10-21 2010-06-02 H.C. Starck Gmbh Metallpulver
EP2542385B1 (en) * 2010-03-01 2018-05-30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SiS Copper based binder for the fabrication of diamond tools
CN102407336A (zh) * 2010-09-25 2012-04-11 李国平 一种短流程制备部分预合金铁粉的方法
CN104907554A (zh) * 2014-03-12 2015-09-16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一种粉末冶金用粉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L232405B1 (pl) 2015-07-27 2019-06-28 Akademia Gorniczo Hutnicza Im Stanislawa Staszica W Krakowie Proszek stopowy na bazie żelaza, sposób jego wytwarzania i zastosowanie
CN105921738B (zh) * 2016-05-04 2018-02-23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强包镶能力的烧结金刚石铣刀胎体及铣刀与铣刀制法
CN105904597B (zh) * 2016-05-23 2018-06-08 江苏华昌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无压烧结干切片
CN108149097A (zh) * 2017-12-26 2018-06-12 江苏超峰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金刚石锯片材料及制作工艺
CN109722560B (zh) * 2018-12-03 2020-09-08 江西理工大学 一种ZrC增强Cu-Fe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14146B (zh) * 2019-05-22 2020-06-26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镍钼铁铬-金刚石合金复合粉末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0480022B (zh) * 2019-09-04 2022-06-21 泉州天智合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FeNiCuSn预合金粉末、制备方法及应用
EP3808864B1 (en) * 2019-10-15 2022-05-18 ECKA Granules Germany GmbH Premix alloy powders for diamond tools
CN110964983B (zh) * 2019-12-30 2021-05-18 吉林大学 金刚石制品用FeCuSn基复合合金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72414B (zh) * 2020-06-12 2023-03-21 辽宁科技大学 一种微纳米预合金粉的制备方法
CN112322950A (zh) * 2020-11-13 2021-02-05 娄底市安地亚斯电子陶瓷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陶瓷雕刻用金刚石刀及其加工工艺
CN113600810A (zh) * 2021-08-10 2021-11-05 泉州众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备高性价比精切片的胎体材料及精切片刀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38351A (en) * 1940-12-24 1941-04-15 Norton Co Grinding wheel
US2410512A (en) * 1942-03-21 1946-11-05 Koebel Diamond Tool Company Diamond tool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2828197A (en) * 1954-09-15 1958-03-25 Norton Co Metal bonded diamond wheels
US3372010A (en) * 1965-06-23 1968-03-05 Wall Colmonoy Corp Diamond abrasive matrix
US3591362A (en) 1968-03-01 1971-07-06 Int Nickel Co Composite metal powder
SU452489A1 (ru) * 1973-01-15 1974-12-05 Институт сверхтвердых материалов Металлическа св зка
SU1689053A1 (ru) * 1989-07-24 1991-11-07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по природным и искусственным алмазам и алмазному инструменту Металлическа св зка на основе железа дл алмазного инструмента
JPH0949035A (ja) * 1995-08-10 1997-02-18 Osaka Diamond Ind Co Ltd 構成部品用焼結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BE1009811A3 (fr) 1995-12-08 1997-08-05 Union Miniere Sa Poudre prealliee et son utilisation dans la fabrication d'outils diamantes.
ES2174436T3 (es) * 1997-04-29 2002-11-01 Umicore S A Nv Polvo prealeado que contiene cobre, y su utilizacion en la fabricacion de herramientas de diamante.
DE19822663A1 (de) * 1998-05-20 1999-12-02 Starck H C Gmbh Co Kg Sinteraktive Metall- und Legierungspulver für pulvermetallurgische Anwendungen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FR2784691B1 (fr) * 1998-10-16 2000-12-29 Eurotungstene Poudres Poudre metallique prealliee micronique a base de metaux de transition 3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0308703A (pt) 2005-01-04
EA005911B1 (ru) 2005-06-30
CN1330784C (zh) 2007-08-08
CN1646713A (zh) 2005-07-27
ES2246049T3 (es) 2006-02-01
JP2005521791A (ja) 2005-07-21
WO2003083150A1 (en) 2003-10-09
DE60301069T2 (de) 2006-06-01
BR0308703B1 (pt) 2011-06-28
EA200401278A1 (ru) 2005-04-28
AU2003227056A1 (en) 2003-10-13
TWI281506B (en) 2007-05-21
ATE299955T1 (de) 2005-08-15
DE60301069D1 (de) 2005-08-25
JP4573192B2 (ja) 2010-11-04
EP1492897B1 (en) 2005-07-20
US7077883B2 (en) 2006-07-18
EP1492897A1 (en) 2005-01-05
US20050106057A1 (en) 2005-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400275A (en) Pre-alloyed bond powders
JP4257690B2 (ja) 粉末冶金用途のための焼結活性金属粉末及び合金粉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らの使用
JP5226522B2 (ja) 立方晶系窒化ホウ素成形体
KR100459525B1 (ko) 초경합금제품 및 매스터합금 조성물
RU2468889C2 (ru) Металлические порошки
Lin et al. Effect of Cu, Ni on the property and microstructure of ultrafine WC-10Co alloys by sinter–hipping
TW200909102A (en) Homogeneous granulated metal based and metal-ceramic based powders
JP2003518195A (ja) 粉末混合物と複合粉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複合材料におけるその使用
JP2006257467A (ja) 超硬合金工具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107045A1 (en) Diamond sinter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5613970B2 (ja) 立方晶窒化ホウ素の合成方法および立方晶窒化ホウ素焼結体の製造方法
JP2009515051A (ja) 多金属粉末及びこの粉末ベースの焼結部品
JP4174689B2 (ja) 予備合金化された、銅含有粉末およびダイヤモンド工具の製造におけるその使用
CN114318163B (zh) 一种用于金刚石工具的超细多元预合金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KR100996550B1 (ko) 예비합금 결합제 분말
KR20140069425A (ko) 철계 혼합분말 제조 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철계 혼합분말의 소결체
Coovattanachai et al. Effect of admixed ceramic particles on properties of sintered 316L stainless steel
JPH07331376A (ja) 非磁性若しくは弱磁性ダイヤモンド焼結体とその製法
CN114480938B (zh) 一种具有核心-边缘结构的高熵钢结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
JPH0751721B2 (ja) 焼結用低合金鉄粉末
JPH06340941A (ja) ナノ相複合硬質材料とその製造方法
WO2021063653A1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re-alloyed powders for diamond tools, and the powders so obtained
JPH1136037A (ja) 硬質モリブデン合金、耐摩耗性合金、耐摩耗性焼結合金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076111A (ja) 硼化物焼結体
JP2007126695A (ja) 粉末冶金用合金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A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