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56469U - 一种轮对打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对打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56469U
CN218856469U CN202222861755.3U CN202222861755U CN218856469U CN 218856469 U CN218856469 U CN 218856469U CN 202222861755 U CN202222861755 U CN 202222861755U CN 218856469 U CN218856469 U CN 2188564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guide rail
arc
polishing
shaped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617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权毅
舒同太
王征峰
杨远方
张飞
何志华
何骥
唐潇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ihu Railwa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ihu Railwa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ihu Railwa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ihu Railwa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617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564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564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564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Constituent Portions Of Griding Lathes, Driving, Sensing And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轮对打磨装置,包括:滑移平台,设置于动平衡检测设备承载轮对的一端,位于轮对的径向外侧;弧形导轨,设置于滑移平台上;且弧形导轨沿滑移平台在两个车轮之间往复移动,以使弧形导轨的内弧面对准待打磨车轮的踏面;安装座,设置于弧形导轨上,且安装座沿弧形导轨的弧线方向往复移动;以及打磨部件,设置于安装座靠近待打磨车轮的一端;且打磨部件的一端与待打磨车轮的动不平衡位置抵接,另一端与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用于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对待打磨车轮的动不平衡位置进行去重打磨。本实用新型对车轮进行在位打磨,有效减少轮对的拆卸次数和人工推运轮对的往返次数;并通过机械代替人工实现自动化作业,提高打磨效率和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轮对打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对检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轮对动平衡去重的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轮对是铁路车辆运行的关键部件之一,动平衡是指轮对在高速旋转时可以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且轮对动平衡时车辆运行平稳,轮对动不平衡时车辆则会出现颠簸感严重、异常抖动等现象。因此,在车辆的制造和维修中,轮对的动平衡测量及去重是两道关键工序。
目前,轮对的动平衡测量及去重的作业方式为:在动平衡机上测量轮对的动不平衡量,并标记处动不平衡位置;随后将轮对从动平衡机上移除并放置于去重打磨专用区域,并由人工手持角磨机或者手持硬质合金磨头对不平衡位置进行打磨去重;由于打磨作业一般采取“多次少量去重”原则,故在去重完成后还需将轮对再次放至动平衡机上进行测量,若仍存在不平衡量,则需多次重复上述操作。可见,现有轮对动平衡去重的作业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同时人工打磨去重还会导致去重精度低且易损伤轮对上其他部件(例如制动盘、降噪板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对打磨装置,可以对待打磨车轮进行在位打磨,有效减少了轮对的拆卸次数和人工推运轮对的往返次数;同时通过机械代替人工,实现自动化作业,提高打磨效率和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轮对打磨装置,所述轮对放置于动平衡检测设备上,所述动平衡检测设备用于对所述轮对进行动平衡测量,且所述轮对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车轮以及与两个所述车轮连接的车轴;所述轮对打磨装置包括:
滑移平台,设置于所述动平衡检测设备承载所述轮对的一端,位于所述轮对的径向外侧;
弧形导轨,设置于所述滑移平台上;且所述弧形导轨沿所述滑移平台在两个所述车轮之间往复移动,以使所述弧形导轨的内弧面对准待打磨车轮的踏面;
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弧形导轨上,且所述安装座沿所述弧形导轨的弧线方向往复移动;以及
打磨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靠近待打磨车轮的一端;且所述打磨部件的一端与待打磨车轮的动不平衡位置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用于在所述电动机的带动下对待打磨车轮的动不平衡位置进行去重打磨。
优选地,所述滑移平台包括:
第一导轨,设置于所述动平衡检测设备承载所述轮对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导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车轴的轴向平行;
第二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上,与所述弧形导轨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导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导轨的方向垂直;
所述第二导轨沿所述第一导轨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带动所述弧形导轨在两个所述车轮之间往复移动;所述弧形导轨沿所述第二导轨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靠近或远离待打磨车轮的踏面。
优选地,所述弧形导轨的弧度可调节,以使所述弧形导轨的内弧面与待打磨车轮的踏面形成同心圆。
优选地,所述轮对打磨装置,还包括:
第一挡板,与所述弧形导轨的内弧面抵接;
第二挡板,与所述弧形导轨的外弧面抵接;且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一挡板相对设置;
长杆,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固定连接;且推拉所述长杆带动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沿靠近或远离待打磨车轮踏面的方向移动,以调节所述弧形导轨的弧度;以及
第一手轮,与所述长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用于推拉所述长杆;且所述长杆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轮对打磨装置,还包括:移动部件,与所述安装座靠近待打磨车轮的一端滑动连接;且所述移动部件靠近待打磨车轮轮毂的一端与所述打磨部件转动连接,用于承载所述打磨部件并带动所述打磨部件靠近或远离待打磨车轮的轮毂,以调节所述打磨部件的磨削深度。
优选地,所述轮对打磨装置,还包括:
调节杆,其第一端与所述移动部件通过齿轮和齿条啮合连接;且所述调节杆转动带动所述移动部件沿靠近或远离待打磨车轮轮毂的方向移动;
第二手轮,与所述调节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用于转动所述调节杆;且所述调节杆的第二端与第一端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轮对打磨装置,所述齿轮固定于所述调节杆的第一端端部,所述齿条固定于所述移动部件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轮对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尘器;所述吸尘器包括:
吸头,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用于在去重打磨时吸收产生的粉尘;
粉尘箱,通过柔性管与所述吸头连接,用于存储所述粉尘。
优选地,所述轮对打磨装置,还包括:壳体;且所述弧形导轨、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皆位于所述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优点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对打磨装置,滑移平台设置于动平衡检测设备承载轮对的一端且位于轮对的径向外侧;弧形导轨沿滑移平台在两个车轮之间往复移动,以使弧形导轨的内弧面对准待打磨车轮的踏面;安装座沿弧形导轨的弧线方向往复移动,且设置于安装座上的打磨部件的一端与待打磨车轮的动不平衡位置抵接,另一端与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使得打磨部件可以电动机的带动下对待打磨车轮的动不平衡位置进行自动去重打磨。
本实用新型的轮对打磨装置设置于动平衡检测设备承载轮对的一端,当轮对出现动不平衡时将动平衡设备停机不转动,轮对保持原位置,不需拆卸,可以对待打磨车轮进行在位打磨,改变了传统技术中离线打磨的方式,有效减少了轮对的拆卸次数和人工推运轮对的往返次数,同时还减少了轮对多次做动平衡测量的准备工作,将作业效率提高了原有的2~3倍。
本实用新型打磨部件可以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匀速旋转并对待打磨车轮的动不平衡位置进行去重打磨,改变了传统技术中人工手持工具打磨的方式,通过机械代替人工可以实现自动化作业,同时解放了人力并有效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动机带动打磨部件进行去重打磨,还可以保证去重打磨效果的一致性,同时稳定打磨质量,避免传统技术中人工打磨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可以避免人工由于疏忽大意导致的其他问题,并确保轮对其他重要部位在打磨过程中无损伤。
本实用新型通过吸尘器可以实现自动排尘,减少了作业现场的粉尘污物,同时在自动打磨过程中,人可以在以便监控设备运行即可,无需近距离盯控,确保了打磨过程中不会对作业人员有粉尘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对打磨装置设置于动平衡检测设备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对打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对打磨装置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对打磨装置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轮对打磨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结合附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轮对打磨装置,所述轮对100放置于动平衡检测设备110上,所述动平衡检测设备110用于对所述轮对100进行动平衡测量,且所述轮对10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车轮101以及与两个所述车轮101连接的车轴102;所述轮对打磨装置包括:滑移平台210,设置于所述动平衡检测设备110承载所述轮对100的一端,位于所述轮对100的径向外侧;弧形导轨220,设置于所述滑移平台210上;且所述弧形导轨220沿所述滑移平台210在两个所述车轮101之间往复移动,以使所述弧形导轨220的内弧面对准待打磨车轮的踏面;安装座230,设置于所述弧形导轨220上,且所述安装座230沿所述弧形导轨220的弧线方向往复移动;以及打磨部件240,设置于所述安装座230靠近待打磨车轮的一端;且所述打磨部件240的一端与待打磨车轮的动不平衡位置抵接,另一端与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用于在所述电动机的带动下对待打磨车轮的动不平衡位置进行去重打磨。优选地,所述打磨部件240可以为定制的合金磨头。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轮101在运行时与钢轨的接触面为所述车轮101的踏面,所述车轮101与所述车轴102相结合的部分为所述车轮101的轮毂,待打磨车轮的动不平衡位置一般位于轮毂上,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请继续参考图1,所述滑移平台210包括:第一导轨2101,设置于所述动平衡检测设备110承载所述轮对100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导轨210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车轴102的轴向平行;第二导轨2102,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2101上,与所述弧形导轨220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导轨210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导轨2101的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导轨2102沿所述第一导轨2101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带动所述弧形导轨220在两个所述车轮101之间往复移动;所述弧形导轨220沿所述第二导轨2102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靠近或远离待打磨车轮的踏面。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轨2101可以固定在所述动平衡检测设备110的前侧,所述第二导轨2102可以通过第一滑块2103固定于所述第一导轨2101上,使得所述第二导轨2102可以沿所述第一导轨2101进行水平横向移动,以使所述弧形导轨220在两个所述车轮101之间往复移动,从而实现对两个所述车轮101的去重打磨。所述弧形导轨220可以通过第二滑块固定在所述第二导轨2102上,使得所述弧形导轨220可以沿所述第二导轨进行水平纵向移动,从而使得所述弧形导轨220的内弧面可以靠近或远离待打磨车轮的踏面,进而使得所述打磨部件240可以对准待打磨车轮的动不平衡位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块2103为T型滑块;且可以通过标准的滑块锁紧块将所述第二导轨2102及所述弧形导轨220锁定固定在对应位置处,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请继续参考图1,所述弧形导轨220的弧度可调节,以使所述弧形导轨220的内弧面与待打磨车轮的踏面形成同心圆。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轮对打磨装置,还包括:第一挡板251,与所述弧形导轨220的内弧面抵接;第二挡板,与所述弧形导轨220的外弧面抵接;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一挡板251相对设置,所述弧形导轨220的外弧面与内弧面相对设置,且所述弧形导轨220外弧面对应的半径大于所述弧形导轨220内弧面对应的半径;长杆,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251和所述第二挡板固定连接;且推拉所述长杆带动所述第一挡板251和所述第二挡板沿靠近或远离待打磨车轮踏面的方向移动,以调节所述弧形导轨220的弧度;以及第一手轮252,与所述长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用于推拉所述长杆;且所述长杆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相对设置。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长杆可以为螺纹杆,且所述第一挡板251和所述第二挡板可以通过螺纹与所述长杆固定连接。更具体的,通过水平横向移动和水平纵向移动,使所述弧形导轨220的内弧面与待打磨车辆的踏面对准后,可以通过推拉所述长杆调节所述弧形导轨220的弧度即进行粗对位后的微调,从而使得所述弧形导轨220的内弧面能够对应与具有不同直径的待打磨车轮的踏面形成同心圆,进而保证所述打磨部件240皆在有效的磨削量程范围内,以使所述轮对打磨装置能够对直径不同的车轮进行去重打磨,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所述弧形导轨220的弧度时,通过所述第一手轮252向远离待打磨车轮踏面的方向拉动所述长杆,可以带动所述第一挡板251和所述第二挡板沿远离待打磨车轮踏面的方向移动,则夹持于所述第一挡板251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所述弧形导轨220的弧度将变大;通过所述第一手轮252向靠近待打磨车轮踏面的方向推动所述长杆,可以带动所述第一挡板251和所述第二挡板沿靠近待打磨车轮踏面的方向移动,则夹持于所述第一挡板251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所述弧形导轨220的弧度变小,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请继续参考图1,所述轮对打磨装置,还包括:移动部件241,与所述安装座230靠近待打磨车轮的一端滑动连接;且所述移动部件241靠近待打磨车轮轮毂的一端与所述打磨部件240转动连接,用于承载所述打磨部件240并带动所述打磨部件240靠近或远离待打磨车轮的轮毂,以调节所述打磨部件240的磨削深度。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轮对打磨装置,还包括:调节杆242,其第一端与所述移动部件241通过齿轮和齿条啮合连接;且所述调节杆242转动带动所述移动部件241沿靠近或远离待打磨车轮轮毂的方向移动;第二手轮243,与所述调节杆24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用于转动所述调节杆242;且所述调节杆242的第二端与第一端相对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齿轮固定于所述调节杆242的第一端端部,所述齿条固定于所述移动部件241的底部。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打磨部件240可以通过轴承与所述移动部件241靠近待打磨车轮轮毂的一端转动连接,且所述打磨部件240与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移动部件241与所述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齿条可以沿所述移动部件241的长度方向铺设于所述移动部件241的内部底部。所述齿轮可以与所述调节杆242通过键连接。更具体的,顺时针旋转所述第二手轮243,可以带动所述调节杆242及所述齿轮顺时针旋转,从而带动所述齿条及所述移动部件241后退即沿远离待打磨车轮轮毂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打磨部件240沿远离待打磨车轮轮毂的方向移动,此时所述打磨部件240的进给量变小即磨削深度变小;逆时针旋转所述第二手轮243,可以带动所述调节杆242及所述齿轮逆时针旋转,从而带动所述齿条及所述移动部件240前进即沿靠近待打磨车轮轮毂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打磨部件240沿靠近待打磨车轮轮毂的方向移动,此时所述打磨部件240的进给量变大即磨削深度变大;因此,通过旋转所述第二手轮243可以控制所述打磨部件240的打磨去除量,便于在待打磨车轮的动不平衡位置处打磨出需要的打磨深度,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230可以通过V型轮固定于所述弧形导轨220上;待所述打磨部件240的磨削深度调好后,所述安装座230可以通过第三滑块与直线丝杠模组连接,且所述安装座230、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直线丝杠模组形成曲柄滑块机构,使得所述安装座230受所述直线丝杠模组驱动可以沿所述弧形导轨220的弧线方向往复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打磨部件240沿所述弧形导轨220的弧线方向往复移动,进而对待打磨车轮的动不平衡位置进行多次往复打磨,以实现工艺要求的打磨深度和精度。更具体的,所述直线丝杠模组包括丝杠及套设于所述丝杠上的第四滑块,且所述第四滑块与所述丝杠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三滑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滑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滑块的第二端与所述安装座230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三滑块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设置,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轮对出现动不平衡时,将动平衡设备停机不转动,轮对保持原位置,不需拆卸。在所述弧形导轨的弧度调节完成后,可以手动将轮对动不平衡位置在位旋转到所述打磨部件的对应位置,将所述打磨部件的磨削深度调节完成后,即可通过所述电动机带动所述打磨部件旋转,实现对待打磨车轮的往复自动打磨;同时仍然采取“多次少量去重原则”,且打磨完一次,通过在所述滑移平台上的水平横向移动和水平纵向移动退出所述打磨部件,随即可对轮对原位做动平衡测量,从而实现了对待打磨车轮的在位打磨,有效减少了轮对的拆卸次数和人工推运轮对的往返次数,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请继续参考图1,所述轮对打磨装置,还包括:吸尘器270;所述吸尘器包括:吸头,设置于所述安装座230上,用于在去重打磨时吸收产生的粉尘;粉尘箱,通过柔性管与所述吸头连接,用于存储所述粉尘。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进行去重打磨作业时,所述吸头可以随所述安装座230移动,从而随所述打磨部件240移动,以能够及时地吸走去重打磨作业产生的所述粉尘,进而减少作业现场的粉尘污物,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请继续参考图1,所述轮对打磨装置,还包括:壳体260;且所述弧形导轨220、所述安装座230、所述第一挡板251和所述第二挡板皆位于所述壳体260内,以保护各部件同时避免人员误触。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导轨220靠近所述第二导轨2102的一端可以固定于所述壳体260的内部底部,所述壳体260的底部可以与通过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导轨2102滑动连接;且所述打磨部件240、所述移动部件241、所述第一手轮243和所述第二手轮251位于所述壳体260外,所述调节杆242和所述长杆皆贯穿所述壳体260。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轮对打磨装置,滑移平台设置于动平衡检测设备承载轮对的一端且位于轮对的径向外侧;弧形导轨沿滑移平台在两个车轮之间往复移动,以使弧形导轨的内弧面对准待打磨车轮的踏面;安装座沿弧形导轨的弧线方向往复移动,且设置于安装座上的打磨部件的一端与待打磨车轮的动不平衡位置抵接,另一端与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使得打磨部件可以电动机的带动下对待打磨车轮的动不平衡位置进行自动去重打磨。本实施例中,当轮对出现动不平衡时将动平衡设备停机不转动,轮对保持原位置,不需拆卸,可以对待打磨车轮进行在位打磨,改变了传统技术中离线打磨的方式,有效减少了轮对的拆卸次数和人工推运轮对的往返次数,同时还减少了轮对多次做动平衡测量的准备工作,将作业效率提高了原有的2~3倍;打磨部件可以电动机的带动下匀速旋转并对待打磨车轮的动不平衡位置进行去重打磨,改变了传统技术中人工手持工具打磨的方式,通过机械代替人工可以实现自动化作业,同时解放了人力并有效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此外通过电动机带动打磨部件进行去重打磨,还可以保证去重打磨效果的一致性,同时稳定打磨质量,避免传统技术中人工打磨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可以避免人工由于疏忽大意导致的其他问题,并确保轮对其他重要部位在打磨过程中无损伤。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9)

1.一种轮对打磨装置,所述轮对(100)放置于动平衡检测设备(110)上,所述动平衡检测设备(110)用于对所述轮对(100)进行动平衡测量,且所述轮对(10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车轮(101)以及与两个所述车轮(101)连接的车轴(102);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对打磨装置包括:
滑移平台(210),设置于所述动平衡检测设备(110)承载所述轮对(100)的一端,位于所述轮对(100)的径向外侧;
弧形导轨(220),设置于所述滑移平台(210)上;且所述弧形导轨(220)沿所述滑移平台(210)在两个所述车轮(101)之间往复移动,以使所述弧形导轨(220)的内弧面对准待打磨车轮的踏面;
安装座(230),设置于所述弧形导轨(220)上,且所述安装座(230)沿所述弧形导轨(220)的弧线方向往复移动;以及
打磨部件(240),设置于所述安装座(230)靠近待打磨车轮的一端;且所述打磨部件(240)的一端与待打磨车轮的动不平衡位置抵接,另一端与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用于在所述电动机的带动下对待打磨车轮的动不平衡位置进行去重打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对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平台(210)包括:
第一导轨(2101),设置于所述动平衡检测设备(110)承载所述轮对(100)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导轨(210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车轴(102)的轴向平行;
第二导轨(2102),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2101)上,与所述弧形导轨(220)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导轨(210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导轨(2101)的方向垂直;
所述第二导轨(2102)沿所述第一导轨(2101)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带动所述弧形导轨(220)在两个所述车轮(101)之间往复移动;所述弧形导轨(220)沿所述第二导轨(2102)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靠近或远离待打磨车轮的踏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对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导轨(220)的弧度可调节,以使所述弧形导轨(220)的内弧面与待打磨车轮的踏面形成同心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对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挡板(251),与所述弧形导轨(220)的内弧面抵接;
第二挡板,与所述弧形导轨(220)的外弧面抵接;且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一挡板(251)相对设置;
长杆,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251)和所述第二挡板固定连接;且推拉所述长杆带动所述第一挡板(251)和所述第二挡板沿靠近或远离待打磨车轮踏面的方向移动,以调节所述弧形导轨(220)的弧度;以及
第一手轮(252),与所述长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用于推拉所述长杆;且所述长杆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相对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对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部件(241),与所述安装座(230)靠近待打磨车轮的一端滑动连接;且所述移动部件(241)靠近待打磨车轮轮毂的一端与所述打磨部件(240)转动连接,用于承载所述打磨部件(240)并带动所述打磨部件(240)靠近或远离待打磨车轮的轮毂,以调节所述打磨部件(240)的磨削深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对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调节杆(242),其第一端与所述移动部件(241)通过齿轮和齿条啮合连接;且所述调节杆(242)转动带动所述移动部件(241)沿靠近或远离待打磨车轮轮毂的方向移动;
第二手轮(243),与所述调节杆(24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用于转动所述调节杆(242);且所述调节杆(242)的第二端与第一端相对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对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固定于所述调节杆(242)的第一端端部,所述齿条固定于所述移动部件(241)的底部。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对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尘器(270);所述吸尘器包括:
吸头,设置于所述安装座(230)上,用于在去重打磨时吸收产生的粉尘;
粉尘箱,通过柔性管与所述吸头连接,用于存储所述粉尘。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对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260);且所述弧形导轨(220)、所述安装座(230)、所述第一挡板(251)和所述第二挡板皆位于所述壳体(260)内。
CN202222861755.3U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轮对打磨装置 Active CN2188564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61755.3U CN218856469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轮对打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61755.3U CN218856469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轮对打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56469U true CN218856469U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72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61755.3U Active CN218856469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轮对打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564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25121B1 (ko) 더블 디스크 직선홈 원통형 부품 표면 연마 디스크
CN212122809U (zh) 一种油气管道内外壁清理装置
CN113523927B (zh) 一种用于齿轮铸件内侧孔壁打磨的打磨装置及方法
CN108673293A (zh) 一种智能研磨机
CN218856469U (zh) 一种轮对打磨装置
CN112917349A (zh) 一种试样钢轨轨腰除锈装置及方法
CN204183356U (zh) 去重机
CN112171402B (zh) 一种钢管用内修磨机
CN116900835A (zh) 螺纹环规自动研磨机床
CN104440503A (zh) 一种刀具刃口磁力钝化机的工作方法及其装置
CN210334365U (zh) 一种以车代磨的车床设备
US2418871A (en) Apparatus for grinding bushings
CN1060986C (zh) 橡塑压延机辊筒在本机上修磨的方法
KR100890525B1 (ko) 드레싱 장치를 구비한 유리 기판 연마 장치
CN213258574U (zh) 一种钢管表面整平装置
CN115070564A (zh) 一种带有清理结构的球墨铸铁打磨装置
CN212471051U (zh) 一种管型件打磨抛光设备
CN108044429A (zh) 一种轴承打磨装置
CN208100069U (zh) 一种抛光机
CN208117502U (zh) 一种活塞环干式修磨碳化硅砂轮装置
US2164491A (en) Wheel grinding machine
CN112518455A (zh) 一种精密制造管件内壁修磨装置
CN203317193U (zh) 外圆抛光机
CN215468537U (zh) 一种锯片动平衡修整设备
CN205817483U (zh) 一种变频式平面磨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