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85431U - 自动挡换挡器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自动挡换挡器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85431U
CN208185431U CN201820663830.6U CN201820663830U CN208185431U CN 208185431 U CN208185431 U CN 208185431U CN 201820663830 U CN201820663830 U CN 201820663830U CN 208185431 U CN208185431 U CN 2081854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slot
retaining groove
wire support
limit plate
automatic ca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6383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
张建一
王秋香
金娟娟
韩晓霞
周全胜
张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6383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854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854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854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自动挡换挡器和车辆。所述自动挡换挡器包括:壳体;换挡杆;拉线支架,与换挡杆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且铰接在壳体内;限位板,固定在壳体内,限位板上设置有限位槽和挡位槽;第一弹性锁止件,设置在拉线支架上,与限位槽配合以将拉线支架锁止;第二弹性锁止件,设置在拉线支架上,与挡位槽配合以形成挡位手感。在本公开的自动挡换挡器中,通过将限位槽和挡位槽设置在同一个限位板上,一方面能够减小零部件数量,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减小装配误差,保证限位与挡位的同步性;再一方面,改变挡位间隙与角度只需要调整限位孔和挡位孔的位置即可,不需要对限位板的模具进行修模,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自动挡换挡器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换挡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动挡换挡器。
背景技术
一般地,自动挡换挡器的换挡手感和挡位锁止功能由两个齿形板分别实现,一个齿形板保证换挡手感,另一个齿形板实现限位锁止功能。通常是由子弹头在一个齿形板的挡位槽中滑动提供挡位手感和间隙,限位销在另一个齿形板的限位槽中移动起到限位锁止作用。现有技术主要存在两个缺陷:一、上述两个齿形板分别装配在换挡杆的不同位置,两个齿形板的装配误差叠加,容易造成限位和挡位不同步、换挡精度差;二、上述两个齿形板由两个模具注塑而成,两部分分别设计加工,零部件数量多、成本高;三、如果要改变挡位间隙与角度时,需要对两个齿形板的模具同时修模,操作复杂,周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挡换挡器,该自动挡换挡器零部件数量少且换挡精度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自动挡换挡器,包括:
壳体;
换挡杆,形成为中空结构;
按压杆,穿设于所述换挡杆;
拉线支架,与所述换挡杆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且铰接在所述壳体内;
限位板,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限位槽和挡位槽;
第一弹性锁止件,设置在所述拉线支架上,与所述限位槽配合以将所述拉线支架锁止,所述按压杆与所述第一弹性锁止件联动,以能够通过按压所述按压杆以使所述第一弹性锁止件与所述限位槽脱开;
第二弹性锁止件,设置在所述拉线支架上,与所述挡位槽配合以形成挡位手感。
可选地,所述限位槽设置在所述限位板的一面,所述挡位槽设置在所述限位板的另一面,所述第一弹性锁止件和所述第二弹性锁止件分别位于所述限位板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限位槽与所述挡位槽位置对应。
可选地,所述自动挡换挡器还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拉线支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锁止件相连,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拉线支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锁止件相连。
可选地,所述限位槽包括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和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限位槽和所述第三限位槽均形成为弧形槽,所述第三限位槽形成在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底面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槽为P挡槽位,所述第二限位槽的靠近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一端为R挡槽位,所述第二限位槽的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一端为 S挡槽位,所述第三限位槽的靠近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一端为N挡槽位,所述第三限位槽的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一端为D挡槽位。
可选地,所述挡位槽包括P挡槽、R挡槽、N挡槽、D挡槽、S挡槽,所述P挡槽位在所述P挡槽的轴线上,所述R挡槽位在所述R挡槽的轴线上,所述N挡槽位在所述N挡槽的轴线上,所述D挡槽位在所述D挡槽的轴线上,所述S挡槽位在所述S挡槽的轴线上。
可选地,所述限位槽与所述挡位槽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可选地,所述限位槽与对应的挡位槽同轴设置。
可选地,所述拉线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拉线支架和第二拉线支架,所述第一拉线支架和所述第二拉线支架通过安装轴铰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弹性锁止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拉线支架上,所述第二弹性锁止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拉线支架上,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第一拉线支架和所述第二拉线支架之间。
可选地,所述限位板为扇形板,所述限位板的扇心处形成有套环,所述套环套设在所述安装轴上。
可选地,所述自动挡换挡器还包括两个限位板定位架,所述限位板定位架呈“八”字形且套设在所述安装轴上,所述限位板夹持在两个所述限位板定位架之间,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形成有凸块,所述凸块卡挡在所述限位板定位架的一对侧边缘上。
在本公开的自动挡换挡器中,通过将限位槽和挡位槽设置在同一个限位板上,一方面能够减小零部件数量,降低制造难度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减小装配误差,保证限位与挡位的同步性,提高换挡精度;再一方面,改变挡位间隙与角度只需要调整限位孔和挡位孔的位置即可,不需要对限位板的模具进行修模,十分快捷。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自动挡换挡器。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自动挡换挡器的内部结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自动挡换挡器的内部结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自动挡换挡器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自动挡换挡器中的限位板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自动挡换挡器中的限位板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自动挡换挡器的换挡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 2换挡杆
3按压杆 4复位弹簧
5弹簧座 6拉线支架
61第一拉线支架 611第一导向槽
62第二拉线支架 621第二导向槽
7限位板 71限位槽
711第一限位槽 712第二限位槽
713第三限位槽 72挡位槽
721P挡槽 722R挡槽
723N挡槽 724D挡槽
725S挡槽 73套环
8第一弹性锁止件 9第一弹簧
10第二弹性锁止件 11第二弹簧
12限位板定位架 13安装轴
14拉线连接器 15拉线
16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如图1至图5,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自动挡换挡器,包括壳体1、换挡杆2、按压杆3、拉线支架6、复位弹簧4、限位板7、第一弹性锁止机构和第二弹性锁止机构。壳体1固定于车身地板或副仪表板。换挡杆2形成为中空结构,按压杆3可轴向移动地穿设于换挡杆2,复位弹簧4 用于驱动按压杆3复位。拉线支架6围绕转动轴线铰接在壳体1内,拉线支架6与换挡杆2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拉线支架6在离其转动轴线一定距离处设置有拉线连接器14,以连接到拉线15从而将拉线支架6的运动传递到变速器(未示出),从而控制变速器换挡。限位板7固定在壳体1内,限位板7上设置有限位槽71和挡位槽72。
第一弹性锁止机构设置在拉线支架6上,第一弹性锁止机构与限位板7 上的限位槽71配合以将拉线支架6限位锁止在各个挡位上。按压杆3与第一弹性锁止件8联动,当驾驶员向下按压按压杆3时,按压杆3克服复位弹簧4的弹性力以沿其轴向向下运动,并驱动第一弹性锁止件8,使得第一弹性锁止件8与限位槽71脱开,实现拉线支架6的解锁,进而使驾驶员能够向前推动或向后拉动换挡杆2,以带动拉线支架6围绕其转动轴线转动。
第二弹性锁止机构设置在拉线支架6上,第二弹性锁止机构与限位板7 上的挡位槽72配合。当拉线支架6转动时,第二弹性锁止机构在挡位槽72 上滑动,以形成挡位手感(换挡时力量的变化),使驾驶员感知到是否入挡或出挡。
在本公开的自动挡换挡器中,通过将限位槽71和挡位槽72设置在同一个限位板7上,一方面能够减小零部件数量,降低制造难度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减小装配误差,保证限位与挡位的同步性,提高换挡精度;再一方面,改变挡位间隙与角度只需要调整限位孔和挡位孔的位置即可,不需要对限位板7的模具进行修模,十分快捷。
在本公开中,限位槽71和挡位槽72可以设置在限位板7任意适当的位置,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为了使自动挡换挡器结构更紧凑,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限位槽71设置在限位板7的一面,挡位槽72设置在限位板7的另一面,第一弹性锁止件8和第二弹性锁止件10分别位于限位板7的两侧。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弹性锁止件8可以沿与限位板7垂直的第一直线运动,以进入限位槽71或从限位槽71脱出;第二弹性锁止件10 可以沿与限位板7垂直的第二直线运动,以进入挡位槽72或从挡位槽72脱出。
为了进一步保证限位与挡位的同步性,以进一步提高换挡精度,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重合,即,第一弹性锁止件 8与第二弹性锁止件10同轴设置,也就是说,限位槽71和挡位槽72的位置对应。
在本公开中,拉线支架6可以具有任意适当的结构,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拉线支架6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拉线支架61和第二拉线支架62,第一拉线支架61和第二拉线支架62的上端均与换挡杆2相连或一体成型,第一拉线支架61和第二拉线支架62通过安装轴13铰接在壳体1内,第一弹性锁止件8设置在第一拉线支架61上,第二弹性锁止件10设置在第二拉线支架62上,限位板7位于第一拉线支架 61和第二拉线支架62之间。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换挡器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换挡器还包括第一弹簧9和第二弹簧 11,第一弹簧9的一端与第一拉线支架61相连,另一端与第一弹性锁止件8 相连,第二弹簧11的一端与第二拉线支架62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弹性锁止件10相连。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拉线支架61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611,第一弹簧9和第一弹性锁止件8设置在第一导向槽611内,第一弹性锁止件8 能够沿第一导向槽611移动,第一弹簧9的一端抵接于第一导向槽611的底面,另一端抵接于第一弹性锁止件8;第二拉线支架62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槽 621,第二弹簧11和第二弹性锁止件10设置在第二导向槽621内,第二弹性锁止件10能够沿第二导向槽621移动,第二弹簧11的一端抵接于第二导向槽621的底面,另一端抵接于第二弹性锁止件10。这里,第一导向槽611 与第二导向槽621可以同轴设置。
为了便于驱动第一弹性锁止件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按压杆3的下端形成有第一导向斜面,第一弹性锁止件8上形成有第二导向斜面,第二导向斜面与第一直线成锐角,第一导向斜面与第二导向斜面贴合。当向下按压按压杆3时,按压杆3推动第一弹性锁止件8缩回,使得第一弹性锁止件8从限位槽71脱出,从而实现解锁;当不再施加按压力时,按压杆3在复位弹簧4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以回到初始位置,第一弹性锁止件8在第一弹簧9的弹性力作用下伸出,使得第一弹性锁止件8进入限位槽71中,实现限位锁止。
为了便于在各个挡位槽72之间移动,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二弹性锁止件10可以形成为球状结构。第一弹性锁止件8可以形成为销轴结构。
为了避免对换挡杆2的运动造成干涉,同时使换挡器的内部结构更紧凑,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4和图5所示,限位板7为扇形板,并且在限位板7的扇心处形成有套环73,套环73套设在安装轴13上。
在本公开中,限位板7可以通过任意适当的方式固定在壳体1内,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3所示,自动挡换挡器还包括两个限位板定位架12,限位板定位架12呈“八”字形且套设在安装轴 13上,限位板7夹持在两个限位板定位架12之间,壳体1的内壁上形成有凸块16,凸块16卡挡在限位板定位架12的前后两个侧边缘上,使得限位板定位架12不能绕安装轴13转动,从而将限位板7固定。
复位弹簧4可以设置在任意适当的位置,只要能够对按压杆3施加弹性力以使按压杆3复位即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按压杆3上形成有容纳槽,复位弹簧4设置在容纳槽内,第二拉线支架62上形成有卡槽,自动挡换挡器还包括弹簧座5,弹簧座5卡接于所述卡槽,复位弹簧4的一端抵顶在容纳槽的端面上,另一端抵顶在弹簧座5上。
在本公开中,挡位槽72可以具有任意适当的结构和数量,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挡位槽72包括从前向后依次布置的P挡槽721、R挡槽722、N挡槽723、D挡槽724、S挡槽725。这里,挡位槽72例如可以是圆形槽或方形槽。
在本公开中,限位槽71可以具有任意适当的结构,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限位槽71可以包括第一限位槽711、第二限位槽712和第三限位槽713,第一限位槽711与第二限位槽712间隔设置,第二限位槽712和第三限位槽713均形成为围绕拉线支架6的旋转轴线延伸的弧形槽,第三限位槽713形成在第二限位槽712的底面上。换句话说,第二限位槽712和第三限位槽713构成阶梯槽,第二限位槽712为该阶梯槽的上层,第三限位槽713为该阶梯槽的下层。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限位槽711 为P挡(泊车挡)槽位,第二限位槽712的靠近第一限位槽711的一端为R 挡(倒车挡)槽位,第二限位槽712的远离第一限位槽711的一端为S挡(运动模式)槽位,第三限位槽713的靠近第一限位槽711的一端为N挡(空挡) 槽位,第三限位槽713的远离第一限位槽711的一端为D挡(前进挡)槽位。以此方式,使得P挡进出挡都需要解锁;R挡和S挡入挡需要解锁,出挡不需要解锁;N挡和D挡之间可以自由切换不锁定。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既能够满足相关法规的要求,又可以减少驾驶员的解锁操作,更加人性化和便利化。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进一步保证限位与挡位的同步性,以提高换挡精度,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P挡槽位在P挡槽721的轴线上,所述R挡槽位在R挡槽722的轴线上,所述N挡槽位在N挡槽723的轴线上,所述D挡槽位在D挡槽724的轴线上,所述S挡槽位在S挡槽725 的轴线上。
在另一种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限位槽71可以与挡位槽72数量相等。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保证限位与挡位的同步性以提高换挡精度,每个限位槽71与对应的挡位槽72位置对应,也就是说,每个限位槽71与对应的挡位槽72同轴设置,即,每个限位槽71的轴线与对应的挡位槽的轴线重合。这里,限位槽71和挡位槽72例如可以均为圆形槽或方形槽。
在本公开中,限位板7可以是双面加工的厚金属板,也可以是两片或三片层叠的金属板。在限位板7是两片层叠的金属板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可以在一片金属板上加工限位槽71,在另一片金属板上加工挡位槽72。在限位板7是三片层叠的金属板的情况下,可以在一侧的金属板上加工限位槽 71,在另一侧的金属板上加工挡位槽72,位于中间的金属板上不需要加工槽,只作为隔板使用。这里,限位槽71和挡位槽72可以通过冲压或线切割等工艺加工而成。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采用如上所述的自动挡换挡器。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4)

1.一种自动挡换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
换挡杆(2),形成为中空结构;
按压杆(3),穿设于所述换挡杆(2);
拉线支架(6),与所述换挡杆(2)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且铰接在所述壳体(1)内;
限位板(7),固定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限位板(7)上设置有限位槽(71)和挡位槽(72);
第一弹性锁止件(8),设置在所述拉线支架(6)上,与所述限位槽(71)配合以将所述拉线支架(6)锁止,所述按压杆(3)与所述第一弹性锁止件(8)联动,以能够通过按压所述按压杆(3)以使所述第一弹性锁止件(8)与所述限位槽(71)脱开;
第二弹性锁止件(10),设置在所述拉线支架(6)上,与所述挡位槽(72)配合以形成挡位手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挡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71)设置在所述限位板(7)的一面,所述挡位槽(72)设置在所述限位板(7)的另一面,所述第一弹性锁止件(8)和所述第二弹性锁止件(10)分别位于所述限位板(7)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挡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71)包括第一限位槽(711)、第二限位槽(712)和第三限位槽(713),所述第一限位槽(711)与所述第二限位槽(712)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限位槽(712)和所述第三限位槽(713)均形成为弧形槽,所述第三限位槽(713)形成在所述第二限位槽(712)的底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挡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711)为P挡槽位,所述第二限位槽(712)的靠近所述第一限位槽(711)的一端为R挡槽位,所述第二限位槽(712)的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槽(711)的一端为S挡槽位,所述第三限位槽(713)的靠近所述第一限位槽(711)的一端为N挡槽位,所述第三限位槽(713)的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槽(711)的一端为D挡槽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挡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位槽(72)包括P挡槽(721)、R挡槽(722)、N挡槽(723)、D挡槽(724)、S挡槽(725),所述P挡槽位在所述P挡槽(721)的轴线上,所述R挡槽位在所述R挡槽(722)的轴线上,所述N挡槽位在所述N挡槽(723)的轴线上,所述D挡槽位在所述D挡槽(724)的轴线上,所述S挡槽位在所述S挡槽(725)的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挡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71)与所述挡位槽(72)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挡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71)与对应的挡位槽(72)同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挡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挡换挡器还包括第一弹簧(9)和第二弹簧(11),所述第一弹簧(9)的一端与所述拉线支架(6)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锁止件(8)相连,所述第二弹簧(11)的一端与所述拉线支架(6)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锁止件(10)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挡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挡换挡器还包括复位弹簧(4),用于驱动所述按压杆(3)复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挡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杆(3)的下端形成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弹性锁止件(8)上形成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贴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挡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支架(6)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拉线支架(61)和第二拉线支架(62),所述第一拉线支架(61)和所述第二拉线支架(62)通过安装轴(13)铰接于所述壳体(1),所述第一弹性锁止件(8)设置在所述第一拉线支架(61)上,所述第二弹性锁止件(10)设置在所述第二拉线支架(62)上,所述限位板(7)位于所述第一拉线支架(61)和所述第二拉线支架(62)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挡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7)为扇形板,所述限位板(7)的扇心处形成有套环(73),所述套环(73)套设在所述安装轴(13)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动挡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挡换挡器还包括两个限位板定位架(12),所述限位板定位架(12)呈“八”字形且套设在所述安装轴(13)上,所述限位板(7)夹持在两个所述限位板定位架(12)之间,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形成有凸块(16),所述凸块(16)卡挡在所述限位板定位架(12)的一对侧边缘上。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挡换挡器。
CN201820663830.6U 2018-05-04 2018-05-04 自动挡换挡器和车辆 Active CN2081854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63830.6U CN208185431U (zh) 2018-05-04 2018-05-04 自动挡换挡器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63830.6U CN208185431U (zh) 2018-05-04 2018-05-04 自动挡换挡器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85431U true CN208185431U (zh) 2018-12-04

Family

ID=64432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63830.6U Active CN208185431U (zh) 2018-05-04 2018-05-04 自动挡换挡器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854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2617A (zh) * 2021-05-21 2022-08-30 福建金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灵活切换挂挡模式的可调性好的车辆换挡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2617A (zh) * 2021-05-21 2022-08-30 福建金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灵活切换挂挡模式的可调性好的车辆换挡结构
CN114962617B (zh) * 2021-05-21 2024-05-03 福建金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灵活切换挂挡模式的可调性好的车辆换挡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85431U (zh) 自动挡换挡器和车辆
DE102012104997B4 (de) Elektronischer Schalthebel zur Verbesserung der Bedienbarkeit eines Automatikgetriebes
DE102007038495A1 (de)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mit Schaltschlittensperre
DE102013214490B4 (de) Schaltvorrichtung für ein Handschaltgetriebe
CN107507494B (zh) 一种英语辅助教学展板
CN104500727B (zh) 倒挡防错换挡操纵机构及相应的手动变速器、汽车
CN1936377A (zh) 自动变速器的停车锁定机构
EP0941886B1 (de) Fahrzeuggetriebebetätigungseinrichtung am Lenkrad
CN110439995A (zh) 自动挡换挡器及其限位板、车辆
US7536972B2 (en) Shift lever apparatus with range position indicator
DE212018000410U1 (de) Gangschaltung
CN107489762B (zh) 换挡手柄总成和车辆
DE102015119346A1 (de) Elektronisches Schaltsystem für ein Fahrzeug
CN202937796U (zh) 一种汽车变速器单轴多拨叉机构
CN204921947U (zh) 汽车及其换挡套筒总成
CN106090208A (zh) 手动选换挡模块及汽车
KR102238079B1 (ko) 하이브리드 변속 레버
EP2711246A1 (de) In einer Instrumententafel integrierter Halter für mobile Geräte
JPS633196B2 (zh)
EP1591696B1 (en) Gear shift lever for a vehicle
DE2231966B2 (de) Drucktastenschalter mit mechanischer schaltstellungsanzeige
KR100405764B1 (ko) 수동변속기용 변속 레버 어셈블리
CN204628532U (zh) 一种6mt倒档防错机构
CN107489759B (zh) 换挡杆总成、手自一体式换挡机构和车辆
CN214093000U (zh) 一种汽车手动变速挡位开关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2206 Beijing Changping District Shahe town Shayang Road, Niu Niu Wan Village North

Patentee after: Beiqi Futian Automobile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Beijing, Shahe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Road, sand Yang

Patentee before: Beiqi Futian Automobil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