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24729A -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24729A
CN1924729A CNA2006100756851A CN200610075685A CN1924729A CN 1924729 A CN1924729 A CN 1924729A CN A2006100756851 A CNA2006100756851 A CN A2006100756851A CN 200610075685 A CN200610075685 A CN 200610075685A CN 1924729 A CN1924729 A CN 19247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cclusion portion
roller
photographic fixing
pressure
pee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756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70400C (zh
Inventor
马场基文
上原康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24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4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040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0400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8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fixing nip, e.g. introduction guides, stripp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22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both a stationary and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将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的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可转动的环带部件;加压部件,其设置成与环带部件挤压接触,以与环带部件形成记录材料通过的咬合部分;以及剥离部件,其设置在咬合部分下游,在环带部件通过剥离部件的同时,该剥离部件通过使环带部件在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和两个端部处弯曲成具有不同的形状,从而从环带部件剥离已通过咬合部分的记录材料。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利用电子照相法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定影装置等,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装有可转动的带部件的定影装置等。
背景技术
通常,在使用电子照相法的图像形成装置(诸如复印机或打印机等)中,以如下方式执行图像形成。首先,由充电装置对形成为例如鼓状的感光部件(或感光鼓)的表面进行均匀充电。已带电的感光鼓由根据图像信息而受控的光束进行扫描和曝光,从而在感光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随后,显影装置使得形成在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可见(成为调色剂像),之后随着感光鼓转动,该调色剂像被传送到转印单元中,以便将调色剂像静电地转印到记录纸上。接着,通过定影装置对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处理,从而完成调色剂像。
作为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定影装置,在现有技术中已广泛地使用称为“双辊方式”的结构。该双辊方式的定影装置如此构成:即,将定影辊和加压辊进行挤压以使之相互接触,所述定影辊是通过在其中具有加热源(或加热器)的圆柱形芯的表面上层叠耐热弹性层和剥离层而形成的,所述加压辊是通过在芯上层叠耐热弹性层和耐热树脂覆膜或耐热橡胶覆膜的剥离层而形成的。而且,使得承载有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纸通过定影辊与加压辊之间的挤压接触区域(咬合部分),以便对未定影调色剂像进行加热加压,从而定影调色剂像。
近年来,许多图像形成装置的高生产化或彩色化已得到急速发展。因此,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也必须进一步发展以适应高速化。
然而,现有技术的双辊方式的定影装置存在这样的问题:即,难于对以高速被连续传送的大量记录纸进行充分的定影处理。更具体地说,在双辊方式的定影装置中,构成定影辊的芯和在芯上涂覆的硅橡胶等的弹性层起到阻热器的作用。因此,本发明者已发现:双辊方式的定影装置在其结构方面,难以迅速且充分地从设置在定影辊内的加热器供给与记录纸从定影辊的表面获取的热量相对应的热量。
因此,如果以高速向双辊方式的定影装置连续地供给记录纸,则定影辊的表面温度会逐渐降低,从而导致这样的缺点:即,定影性能逐渐下降。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升温时,易于出现“温度下降现象”,即定影辊的表面温度暂时地下降。尤其是在使用高热容量的厚纸等作为记录纸的情况下,由于从定影辊的表面获取的热量增加,因此会使定影性能下降,并加大了温度下降,结果,因定影故障而导致图像质量的下降。
针对这些情况,已提出了这样一种技术:即,通过解决在使用双辊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情况下产生的上述问题,实现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高速化相匹配的定影装置。例如,存在与这样的定影装置有关的技术(例如,参照JP-A-3-133871):即,用于加热记录纸的加热部件是用通过多个张紧辊张紧的膜状带部件(或定影带)构成的。
在使用这种定影带的定影装置中,在定影带进入咬合部分之前,通过预先以设置在张紧辊内的加热器充分加热定影带而使得调色剂像被定影,从而,在咬合部分处,被加热的定影带向记录纸和调色剂像施加热量。因此,即使在定影处理期间记录纸获取了定影带的热量,但是由于定影带本身的热容量较小,这样,定影带也能够通过张紧辊内的加热器在短时间内恢复到预定的可定影温度。因此,在使用定影带作为加热部件的定影装置中,当定影带进入咬合部分时易于将定影带的温度保持为预定值,并且即使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高速处理,也可以给咬合部分提供充足的热量。
然而,在使用定影带的定影装置中,由于调色剂像被承载在记录纸的表面上,因此当调色剂像因定影辊的热量而熔化时,调色剂像变为纸张和定影带之间产生附着力的粘合剂。因此,与现有技术的双辊方式的定影装置一样,必须提供用于将纸张从定影带的表面上剥离下来的机构。特别是在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高速处理的情况下,一旦在定影装置中发生剥离故障从而会导致纸张被卡住(卡纸),由于卡纸的影响而使得许多随后的纸张也会受到损坏。这样,必须稳定且可靠地从定影带侧剥离已高速通过咬合部分的记录纸。
此外,如JP-A-3-133871中所述,在现有技术中用于从定影带的表面剥离纸张的机构如此构成:即,将分离爪设置成在咬合部分的下游侧挤压在定影带上。另一方面,在具有加压辊被设置并挤压得与在张力下张紧于定影辊和加热辊上的定影带相接触的结构的定影装置中,使用这样的结构:即,用于在咬合部分的出口部分(即,最下游)设定定影带的曲率的固定部件设置于定影带的内侧上对应于出口部分的位置处,从而通过定影带曲率的改变以剥离记录纸(例如,参照JP-A-2003-5566)。
JP-A-3-133871(第3页,图3)和JP-A-2003-5566(第6到8页,图4)作为现有技术进行参考。
然而,在使用定影带的定影装置中采用分离爪作为用于从定影带的表面上剥离纸张的机构的情况下,必须将分离爪设置成挤压在定影带上以便稳定地从定影带侧剥离纸张。如果分离爪用于剥离,则定影带表面易于被分离爪磨损。当定影带表面上出现分离爪引起的磨损时,在定影图像上可引起与定影带表面上的磨损痕相对应的定影不均匀性,从而降低图像质量。而且,残余调色剂会逐渐沉积在磨损痕上从而玷污定影图像。再者,当定影带表面的磨损继续出现时,薄层的定影带可能最终破裂从而损坏定影装置的功能。
而且,在下述情况下:即,在咬合部分的出口部分设置用于增大定影带曲率的固定部件,以便从定影带的表面上剥离纸张,在定影辊与加压辊挤压以接触的咬合部分的入口部分和设置有固定部件的出口部分之间的中间咬合区域,定影带仅通过定影带的张力而挤压在加压辊上。因此,在该中间咬合区域的咬合压力较低。如果记录纸或调色剂在这样低咬合压力区域中被加热,纸张中的水分可气化为水蒸气,或者调色剂中的空气可能受热膨胀从而产生气隙(或气泡)。在出现气隙的情况下,如果纸张上的调色剂在咬合部分中还未完全定影,则气泡可能移动从而扰乱未定影的调色剂。因此,在定影图像中会出现诸如不均匀性等的图像缺陷,从而引起图像质量降低的严重问题。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而作出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带部件的定影装置,其中记录纸可稳定地与所述带部件分离。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定影装置,甚至在包含所述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高速处理的情况下,所述定影装置也能保持高的定影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用于将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的定影装置包括:可转动的环带部件;加压部件,其设置成与所述环带部件挤压接触,以与所述环带部件形成所述记录材料通过的咬合部分;以及剥离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咬合部分下游,在所述环带部件通过所述剥离部件的同时,所述剥离部件通过使所述环带部件在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和两个端部处弯曲成具有不同的形状,从而从所述环带部件剥离已通过所述咬合部分的记录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用于将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的定影装置包括:可转动的环带部件;加压部件,其设置成与所述环带部件挤压接触,以与所述环带部件形成所述记录材料通过的咬合部分;以及剥离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咬合部分下游,并且利用所述环带部件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和两个端部之间的剥离时间差,以从所述环带部件剥离已通过所述咬合部分的记录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用于将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的定影装置包括:定影辊;带部件,其卷绕在所述定影辊上以保持在张紧状态;加压部件,其设置成朝向所述定影辊挤压,以与卷绕在所述定影辊上的带部件形成所述记录材料通过的咬合部分;以及剥离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定影辊和所述带部件之间,位于所述咬合部分下游附近,所述剥离部件将所述带部件压在所述加压部件上,以便利用所述带部件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和两个端部之间的剥离时间差,从所述带部件剥离已通过所述咬合部分的记录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用于将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的定影装置包括:定影辊;带部件,其卷绕在所述定影辊上以保持在张紧状态;加压部件,其设置成朝向所述定影辊挤压,以与卷绕在所述定影辊上的带部件形成所述记录材料通过的咬合部分;以及剥离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定影辊和所述带部件之间,位于所述咬合部分下游附近,所述剥离部件将所述带部件压在所述加压部件上,以便在所述带部件通过所述剥离部件的同时,通过使所述带部件在宽度方向中间部和两个端部处弯曲成具有不同的形状,以从所述带部件剥离已通过所述咬合部分的记录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调色剂像形成部分,其用于形成调色剂像;转印部分,其将由所述调色剂像形成部分所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以及定影部分,其将转印到所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在所述记录材料上,所述定影部分包括:定影辊;带部件,其卷绕在所述定影辊上以保持在张紧状态;加压部件,其设置成朝向所述定影辊挤压,以与卷绕在所述定影辊上的带部件形成所述记录材料通过的咬合部分;以及剥离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定影辊和所述带部件之间,位于所述咬合部分下游附近,所述剥离部件将所述带部件压在所述加压部件上,以便利用所述带部件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和两个端部之间的剥离时间差,从所述带部件剥离已通过所述咬合部分的记录材料。
根据所述定影装置和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甚至在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高速处理的情况下,也可稳定地将记录纸从带部件上剥离下来。而且,可以保持高的定影性能,从而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高质量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侧截面图;
图3是示出咬合部分附近区域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剥离垫被设置在距辊咬合部分预定间隔或更大间隔的情况下咬合部分的咬合压力分布的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剥离垫被设置在辊咬合部分下游侧附近的情况下的咬合压力分布的视图;
图6是示出剥离垫设置的区域周围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7A和7B是用于描述剥离垫形状的视图;
图8是示出在纸张分离性能方面的评价结果的视图;
图9A和9B是用于描述剥离垫形状的视图;
图10是示出咬合部分附近区域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侧截面图;
图12是示出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侧截面图;以及
图13是示出剥离垫被设置在咬合部分的出口附近的结构的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是通常被称作“串联式”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多个图像形成单元1Y、1M、1C和1K,其用于通过电子照相法形成各种颜色成分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单元10,其用于将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Y、1M、1C和1K形成的各种颜色成分的调色剂像顺序地(一次转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上;二次转印单元20,其用于将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上的叠加调色剂像(二次转印)转印到纸张P或记录介质(或记录纸)上;以及定影装置60,其用于将二次转印的图像定影于纸张P上。还提供了用于控制各个装置(或各个单元)的操作的控制单元40。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Y、1M、1C和1K中,诸如用于为感光鼓11充电的充电器12、用于将静电潜像写在感光鼓11上的激光曝光器13(具有图1中由Bm表示的曝光束)、容纳各种颜色成分调色剂以利用调色剂使得感光鼓1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器14、用于在一次转印单元10处将形成在感光鼓11上的各种颜色成分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的一次转印辊16、以及用于将残余调色剂从感光鼓11上清除的鼓清洁器17等的电子照相装置顺序地设置在沿箭头A的方向转动的感光鼓11周围。这些图像形成单元1Y、1M、1C和1K基本上按黄色(Y)、品红(M)、蓝绿色(C)和黑色(K)的顺序从中间转印带15的上游侧沿直线设置。
中间转印带15或中间转印部件是由通过在聚酰亚胺或聚酰胺等树脂中包含适当量的防充电剂(诸如碳黑)的膜状环带制成的。而且,中间转印带15被形成得具有106~1014Ωcm的体积电阻率和约0.1mm的厚度。如图1中所示,中间转印带15通过各种辊沿方向B以预定速度而被循环驱动(或转动)。所述的各种辊是:驱动辊31,其由具有极佳恒速性以使得中间转印带15转动的马达(未示出)驱动;支撑辊32,其用于支撑基本上沿各个感光鼓11的排列方向直线延伸的中间转印带15;张紧辊33,其用于向中间转印带15施加恒定张力且防止中间转印带15蛇行;设置在二次转印单元20中的支撑辊25;以及清洁支撑辊34,其设置在清洁单元中,用于清除中间转印带15上的残余调色剂。
一次转印单元10包括设置成与感光鼓11相对的一次转印辊16,中间转印带15夹在感光鼓11和一次转印辊16之间。一次转印辊16由轴和形成在该轴周围的作为弹性层的海绵层构成。该轴是由诸如铁、SUS等金属制成的圆柱棒。所述海绵层是由混合有诸如碳黑等的导电剂NBR、SBR和EPDM的混合橡胶制成的海绵状圆柱形辊,并具有107~109Ωcm的体积电阻率。而且,一次转印辊16被设置成在其与感光鼓11之间夹着中间转印带15而挤压在感光鼓11上,并且将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压(即一次转印偏压)(即负极性,以下同样)施加到一次转印辊16上。因此,各个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像被顺序地静电吸引,从而在中间转印带15上形成叠加的调色剂像。
二次转印单元20包括: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5的调色剂像承载面侧的二次转印辊22,以及支撑辊25。该支撑辊25具有由包含分散碳的EPDM和NBR的混合橡胶管制成的表面,以及由EPDM橡胶制成的内部。而且,支撑辊25被形成得具有107~1010Ω/□的表面电阻和例如为70°(Asker C硬度)的硬度。支撑辊25被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5的背面侧以使得它用作二次转印辊22的相对电极。二次转印偏压稳定地施加于其上的金属供电辊26被设置成挤压在支撑辊25上。
另一方面,二次转印辊22是由轴和形成在该轴周围上的作为弹性层的海绵层构成。该轴是由诸如SUS的金属制成的圆柱棒。所述海绵层是由混合有诸如碳黑等的导电剂NBR、SBR和EPDM的混合橡胶制成的海绵状圆柱形辊,并具有107~109Ωcm的体积电阻率。而且,二次转印辊22设置成在其与支撑辊25夹着中间转印带15而挤压在支撑辊25上并且接地,以便在二次转印辊22和支撑辊25之间产生二次转印偏压,从而将调色剂像二次转印到被传送到二次转印单元20的纸张P上。
另一方面,在二次转印单元20下游侧位于中间转印带15上,可分离地设置中间转印带清洁器35,所述清洁器35用于清洁二次转印之后的中间转印带15上的残余调色剂或纸粉,以清洁中间转印带15的表面。另一方面,在黄色图像形成单元1Y的上游侧,设置有参考传感器(或原始位置传感器)42,该参考传感器42产生用作取得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Y、1M、1C和1K的图像形成定时的参考的参考信号。另外,在黑色图像形成单元1K的下游侧,设置有用于调节图像质量的图像浓度传感器43。参考传感器42识别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5背面侧的预定记号,以产生参考信号,从而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Y、1M、1C和1K根据控制单元40基于对参考信号的识别所发出的指令而开始图像形成。
此外,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纸张传送系具有:纸张托盘50,其用于容纳纸张P;拾纸辊51,其用于在预定定时取出并传送堆叠在纸张托盘50中的纸张P;传送辊52,其用于传送由拾纸辊51取出的纸张P;传送滑槽53,其用于将传送辊52传送的纸张P传送到二次转印单元20中;传送带55,其用于将通过二次转印辊22二次转印之后的纸张P传送到定影装置60中;以及定影入口导向器56,其用于将纸张P引导到定影装置60中。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成像处理。如图1中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未示出的图像处理装置(IPS)对从未示出的图像读取装置(IIT)、未示出的个人电脑(PC)等中输出的图像数据进行预定图像处理,之后由图像形成单元1Y、1M、1C和1K执行图像数据的成像操作。IPS对输入的反射率数据进行预定的成像处理,诸如明暗校正、位置偏差校正、亮度/色彩空间变换、伽马校正、去除边框(frame clearance)或色彩编辑、或移动编辑等。经过如此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被转化为四种颜色Y、M、C和K的颜色灰度数据。
根据所输入的颜色灰度数据,激光曝光器13使用例如从半导体激光器中发射的曝光束Bm照射图像形成单元1Y、1M、1C和1K的各个感光鼓11。图像形成单元1Y、1M、1C和1K的各个感光鼓11的表面由充电器12充电之后被扫描曝光以形成静电潜像。如此形成的静电潜像由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Y、1M、1C和1K的显影器14显影为各种颜色Y、M、C和K的调色剂像。
形成在图像形成单元1Y、1M、1C和1K的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像在一次转印单元10中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上,其中各个感光鼓11与中间转印带15相互挤压。更具体地说,在一次转印单元10中,通过一次转印辊16将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正极性)的电压(即,一次转印偏压)施加于中间转印带15的基材(基体)上,从而通过将调色剂像顺序地叠加在中间转印带15的表面上以执行一次转印。
在调色剂像被顺序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的表面上之后,中间转印带15移动以便将调色剂像传送到二次转印单元20。当调色剂像被传送到二次转印单元20时,纸张传送系中的拾纸辊51与调色剂像被传送到二次转印单元20的时机相吻合而转动,从而从纸张托盘50中供给预定尺寸的纸张P。从拾纸辊51供给的纸张P由传送辊52传送,以使得纸张P通过传送滑槽53而到达二次转印单元20。在纸张P到达二次转印单元20之前,使纸张P暂且停止,并且(未示出)定位辊与承载调色剂像的中间转印带15的移动时机相吻合而转动,以使得纸张P和调色剂像位置相吻合。
在二次转印单元20中,二次转印辊22通过中间转印带15而挤压在支撑辊25上。此时,被及时传送的纸张P夹在中间转印带15和二次转印辊22之间。当从供电辊26施加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同的极性(负极性)的电压(即,二次转印偏压)时,在二次转印辊22和支撑辊25之间产生转印电场。之后,在二次转印单元20中,通过二次转印辊22和支撑辊25对纸张P进行挤压,从而将中间转印带15上未定影的调色剂像一并静电转印到纸张P上。
之后,调色剂像被静电转印到其上的纸张P在从中间转印带15被剥离的状态下,纸张P通过二次转印辊22沿纸张传送方向而直接被传送到设置在二次转印辊22下游侧的传送带55上。接着,传送带55以与定影装置60的传送速度相匹配的最佳速度将纸张P传送到定影装置60中。被传送到定影装置60的纸张P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像通过定影装置60进行加热和加压的定影处理,以使得未定影调色剂像被定影在纸张P上。这样,在其上形成定影图像的纸张P被传送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排出部分处的(未示出)排纸托盘中。
另一方面,在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P上的操作结束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5上的残余调色剂随着中间转印带15的转动而被传送,从而利用清洁支撑辊34和中间转印带清洁器35将残余调色剂从中间转印带15上去除。
下面将描述用于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60。该定影装置60具有包括如下部件的主要部分:作为加热部件的一个示例的定影带组件61;以及作为加压部件的一个示例的加压辊62。加压辊62被设置成挤压在定影带组件61上。
定影带组件61具有包括以下部件的主要部分:作为带部件的一个示例的定影带610;用于在张力下驱动定影带610的同时转动的定影辊611;用于从内侧张紧定影带610的张紧辊612;用于从外侧张紧定影带610的张紧辊613;用于在定影辊611和张紧辊612之间校正定影带610的位置的姿势校正辊614;用作设置在咬合部分N下游侧区域(位于定影辊611附近的位置处)的剥离部件的一个示例的剥离垫64,在该咬合部分N中,定影带组件61和加压辊62被挤压以相互接触;以及用于张紧位于咬合部分N下游侧的定影带610的张紧辊615。
定影带610为具有314mm圆周长度和340mm宽度的挠性环带。而且,定影带610包括:由厚度为80μm的聚酰亚胺树脂制成的基底层;位于基底层的表面侧(或圆周侧)上并由厚度为200μm的硅橡胶制成的弹性层;以及涂覆在弹性层上并由厚度为30μm的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醚共聚物树脂管(PFA)制成的剥离层。这里,定影带610的构成可以根据装置设计条件(诸如使用目的或使用条件)适当地选择材料、厚度、硬度等。
定影辊611是用铝制成的圆柱形辊,具有65mm的外径、360mm的长度以及10mm的厚度。而且,未示出的驱动马达的驱动力使得定影辊611沿箭头C的方向以440mm/s的表面速度转动。而且,额定功率为900w的卤素加热器616a作为加热源被设置在定影辊611内部,以使得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单元40(参照图1)根据温度传感器617a的测量值将定影辊611的表面温度控制为150℃,该温度传感器617a设置成与定影辊611的表面相接触。
张紧辊612为用铝制成的圆柱形辊,具有30mm的外径、2mm的厚度以及360mm的长度。而且,额定功率为1000w的卤素加热器616b作为加热源被设置在张紧辊612内部,以通过温度传感器617b和控制单元40(参照图1)将张紧辊612的表面控制为190℃。因此,张紧辊612不仅具有张紧定影带610的功能而且还具有从内圆周侧加热定影带610的功能。
另一方面,在张紧辊612的两端部分处,设置有(未示出)弹簧部件,用于向外侧挤压定影带610,从而为定影带610提供15Kgf的总张力。为了使得定影带610在宽度方向上的张力均匀并且将定影带610的轴向位移抑制得尽可能地小,张紧辊612被形成为所谓的“冠”状形状,其端部处的外径比中央部分的外径大100μm。
张紧辊613为用铝制成的圆柱形辊,具有25mm的外径、2mm的厚度以及360mm的长度。而且,在张紧辊613的表面上,形成有由PFA制成的厚度为20μm的剥离层。该剥离层被形成为用于防止来自定影带610外圆周面的略微偏移的调色剂或纸粉沉积在张紧辊613上。而且,与张紧辊612一样,张紧辊613也被形成为冠状形状,张紧辊613端部处的外径比中央部分的外径大100μm。这里,张紧辊612和张紧辊613都被形成为冠状形状,但是也可仅将张紧辊612和张紧辊613中的一个形成为冠状形状。
额定功率为1000w的卤素加热器616c作为加热源被设置在张紧辊613内部,以通过温度传感器617c和控制单元40(参照图1)将张紧辊613的表面控制为190℃。因此,张紧辊613不仅具有张紧定影带610的功能而且还具有从外圆周侧加热定影带610的功能。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定影带610是由定影辊611、张紧辊612和张紧辊613加热的这种结构。
姿势校正辊614为用铝制成的圆柱形辊,具有15mm的外径和360mm的长度。在位置校正辊614附近,设置有用于检测定影带610的边缘位置(未示出)的带边缘位置检测机构。而且,在姿势校正辊614中,设置有用于根据带边缘位置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而使定影带610在轴向上的接触位置变位的轴向变位机构,从而控制定影带610的蛇行(即带蛇行(belt walk))。
剥离垫64是由诸如SUS金属或树脂等刚性材料制成的块部件,具有基本为弓形的横截面。而且,在加压辊62通过定影带610以与定影辊611挤压接触的区域(即,“辊咬合部分N1”),剥离垫64沿定影辊611的整个轴向长度而固定设置。而且,剥离垫64被设置成通过定影带610以预定载荷(例如,10Kgf)均匀地在预定宽度区域(例如,沿定影带610的前进方向上2mm的宽度)挤压加压辊62,从而形成稍后所述的“剥离垫咬合部分N2”(参照图3)。
另一方面,张紧辊615为用铝制成的圆柱形辊,具有12mm的外径和360mm的长度。而且,沿定影带610的前进方向将张紧辊615设置在剥离垫64的下游侧附近,这样使得已通过剥离垫64的定影带610朝向定影辊611平滑地转动。
另外,加压辊62是由铝作为基材的圆柱形辊621制成的,该圆柱形辊621具有45mm的外径和360mm的长度,并且是通过在基材上顺序地层叠由橡胶硬度为30°(JIS-A)、厚度为10mm的硅橡胶制成的弹性层622和厚度为100μm的PFA管制成的剥离层623构成的。而且,加压辊62被设置成挤压在定影辊组件61上,因此,当定影辊组件61的定影辊611沿箭头C的方向转动时,加压辊62随着定影辊611而沿箭头E的方向转动。加压辊62的前进速度为440mm/s,这等于定影辊611的表面速度。
下面将描述咬合部分N,在咬合部分N中定影辊组件61和加压辊62被挤压以相互接触。
图3是示意性截面图,示出了咬合部分N附近的区域。如图3中所示,在定影辊组件61和加压辊62被挤压以相互接触的咬合部分N中,在定影带610被卷绕在定影辊611上的区域(或卷绕区域)内,加压辊62被挤压以与定影带610的外圆周面相接触,从而形成辊咬合部分(或第一咬合部分)N1。
这里,在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0中,定影辊611是铝制成的硬辊,而加压辊62是涂覆有弹性层622的软辊。因此,在辊咬合部分N1中,定影辊611几乎没有凹进,而只是在加压辊62的表面上大部分凹进(即,加压辊62的凹进量>定影辊611的凹进量),从而形成沿定影带610的前进方向具有预定宽度的咬合区域。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0中,定影辊611在位于辊咬合部分N1中卷绕着定影带610的那侧几乎不变形,从而保持定影辊611的圆柱形形状。因此,定影带610在不会使其转向半径变动的情况下沿定影辊611的表面的圆周面转动,这样使得定影带610在保持前进速度恒定的同时通过辊咬合部分N1。因此,甚至当定影带610通过辊咬合部分N1时,定影带610也几乎不会扭曲或变形。因此,在定影图像中难以产生扰乱,这样可稳定地提供高质量的定影图像。这里,在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0中,辊咬合部分N1被设定为沿定影带610的前进方向具有15mm的宽度。
而且,在辊咬合部分N1下游侧附近,设置有用于将定影带610挤压在加压辊62表面上的剥离垫64。因此在辊咬合部分N1的下游侧,紧接辊咬合部分N1形成剥离垫咬合部分(或第二咬合部分)N2,在所述剥离垫咬合部分N2处,定影带610卷绕在加压辊62的表面上。
如图3中所示,形成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剥离垫64被形成为具有基本是弓形的横截面,并且沿定影辊611的轴向被设置在辊咬合部分N1的下游侧附近。已通过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定影带610跟随剥离垫64的侧表面转动。因此,剥离垫64使得定影带610的前进方向朝向张紧辊615突然改变或弯曲。因此,已通过辊咬合部分N1和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纸张P在离开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瞬间不能伴随定影带610在前进方向的改变,这样纸张P通过其自身所谓的“硬度”而从定影带610上得到剥离。因此,在剥离垫咬合部分N2出口部分处,纸张P利用曲率而被稳定地分离。这里,在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0中,剥离垫咬合部分N2被设定得沿定影带610的前进方向具有2.5mm的宽度。
下面将详细描述剥离垫64和由剥离垫64形成的剥离垫咬合部分N2。
如上所述,剥离垫64被设置在辊咬合部分N1下游侧附近。因此,在辊咬合部分N1和剥离垫咬合部分N2构成的咬合部分N中,可以防止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从辊咬合部分N1内咬合压力为峰值的位置(在下文中参照图4和图5)到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最下游位置的区域中出现咬合压力降低到预定水平或更低的谷区域,这样可以连续均匀地将咬合压力设定得较低。因此,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0可以实现稳定的纸张分离,并且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定影图像,而不会出现诸如图像不均匀性等的图像缺陷。首先,将针对这样的观点进行描述,所述观点是:通过剥离垫64防止出现咬合压力降低到预定水平或更低的谷区域,从而在咬合部分N中连续均匀地降低咬合压力。
在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0中,使用定影带组件61作为加热部件,所述定影带组件61被构成这样:即,使得定影带610在张力下由包含定影辊611的多个辊支撑。使用定影带组件61的这种结构具有以下优良优点:即,甚至在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高速处理的情况下,定影装置60也总是可以保持预定定影温度,因此可抑制所谓的“温度下降现象”的出现,即在开始进行高速定影操作时定影温度下降的现象。
然而,在使用定影带组件61的定影装置60中,由于调色剂像被承载在纸张P的表面上,因此当定影带610的热量使调色剂像熔化时,该调色剂像起到在纸张P与定影带610之间形成附着力的粘合剂的作用。因此,如同现有技术的定影装置中那样,必须提供用于将纸张P从定影带610的表面上剥离的机构。特别是在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高速处理的情况下,如果一旦在定影装置60中由于剥离故障而导致纸张被卡住(卡纸),则会增加受卡纸的影响而受损的随后纸张的数量。因此必须稳定且可靠地将已高速通过咬合部分N的纸张P从定影带610侧剥离下来。
如果使用现有技术的分离爪用作将纸张P从定影带610的表面上剥离下来的机构,那么为了稳定地将纸张P从定影带610侧剥离下来,分离爪必须被设置成挤压在定影带上。因此,在使用分离爪的情况下,定影带610的表面易被分离爪损坏从而导致以下的问题。具体地,分离爪可能会在定影带表面中形成磨损痕,并且在定影图像上可引起与定影带表面上的磨损痕相对应的定影不均性,从而降低图像质量。或者,残余调色剂可能会逐渐沉积在磨损痕上从而玷污定影图像。而且,当定影带610表面的磨损继续出现时,薄层的定影带610可能会最终破裂从而损坏定影装置的功能。因此,对于使用定影带610的定影带组件61中的纸张分离,最合适的是这样的机构:即,不需要诸如分离爪等的接触部件,而是利用曲率分离以进行剥离的前述剥离机构。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定影带组件61中,剥离垫64,即用于突然改变定影带610前进方向的部件被设置在咬合部分N的下游部分。
如果通过设置剥离垫64而使得剥离垫咬合部分N2形成得紧接辊咬合部分N1,则在边界区域N2S(参照图3)中不具有任何用于将定影带610直接挤压在定影辊611或加压辊62上的部件,该边界区域N2S比剥离垫咬合部分N2内具有剥离垫64的区域(即,剥离垫64与加压辊62之间的挤压接触部分)更靠近辊咬合部分N1侧。因此,在边界区域N2S中,纸张P仅由定影带610的张力被挤压得与加压辊62相接触,这样在边界区域N2S中仅通过定影带610的张力形成了咬合压力(以下,称边界区域N2S中的咬合压力为“Pn”)。因此,如果剥离垫64被设置在距辊咬合部分N1下游端部分NIE(参照图3)预定距离或更大距离的间隔处,则边界区域N2S的咬合压力Pn形成为辊咬合部分N1的咬合压力与具有剥离垫64的区域N2T的咬合压力之间的谷区域,在该谷区域内咬合压力Pn低于预定值(即,Pn1)。而且,边界区域N2S的咬合压力Pn低于辊咬合部分N1的咬合压力和具有剥离垫64的区域N2T的咬合压力。
这里,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如下情况下在咬合部分N(包括辊咬合部分N1和剥离垫咬合部分N2)中咬合压力分布的视图,所述情况是:剥离垫64被设置在距辊咬合部分N1下游端部分NIE预定距离或更大距离的间隔处。如图4中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在辊咬合部分N1与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边界区域N2S中形成了咬合压力Pn降低到预定值或更低值Pn1的谷区域。
在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0的定影处理中,承载调色剂像的纸张P在辊咬合部分N1中被加热加压,这样使得调色剂熔化并粘接。此时,从已接受到辊咬合部分N1的热量的纸张P或调色剂中,纸张P中的水分将气化以产生水蒸气,或者调色剂中的空气将受热膨胀。然而,在辊咬合部分N1中施加了高咬合压力,因此水蒸气或膨胀空气不会在定影带610和加压辊62之间产生气隙(或气泡)。
然而,如果在辊咬合部分N1与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边界区域N2S中的咬合压力Pn被设定为预定值Pn1或更低的这种状态下,则不能抑制辊咬合部分N1中被压缩的气泡,这样,气泡会在边界区域N2S释放出来。而且,如果具有气泡的纸张P进入具有剥离垫64的高咬合压力区域N2T中,则高咬合压力使得从边界区域N2S中释放的气泡移动到纸张P的表面上。之后,移动的气泡会扰乱纸张P上的调色剂像,这是由于这些调色剂像刚刚通过辊咬合部分N1,熔化的调色剂还未完全固化的缘故。这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即,导致定影图像的不均匀性。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0中,剥离垫64被设置在辊咬合部分N1下游侧附近。剥离垫64的这种设置可使得剥离垫咬合部分N2内的辊咬合部分N1与设置有剥离垫64的区域N2T之间的边界区域N2S的宽度尽可能地窄。这使得仅通过定影带610的张力将纸张P挤压得与加压辊62相接触的区域更窄。因此,如图5中所示(其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剥离垫64被设置在辊咬合部分N1下游侧附近的情况中的咬合压力分布),可抑制在边界区域N2S中形成谷区域,在谷区域内的咬合压力Pn可能降低得低于预定值Pn1。而且,咬合压力可被设定为这样:即,在从辊咬合部分N1中咬合压力为峰值的位置到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最下游位置的咬合部分的区域中连续均匀地降低。
因此,可将边界区域N2S内的咬合压力Pn设定得高于预定值Pn1,从而抑制边界区域N2S内气泡的产生。而且,咬合压力被设定为这样:即,从辊咬合部分N1中具有峰值咬合压力的位置到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最下游位置中连续均匀地降低。因此,保持在辊咬合部分N1中由高咬合压力抑制的水蒸气或受热膨胀的空气在其直到通过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路线中被逐渐释放,从而可抑制气泡移动现象的出现。因此,处于仍未完全固化状态下的调色剂像几乎不受扰乱,从而可以避免定影图像变得不均匀。
这里,为了抑制边界区域N2S中气泡的产生,边界区域N2S中的压力(即,咬合压力)Pn需要满足以下等式(1):
Pn≥Po×(Tn/To-1)               (1)
具体地,边界区域N2S中的咬合压力Pn的预定值Pn1被表示为:
Pn1=Po×(Tn/To-1)。
这里,Tn为定影带610的绝对温度;To为充分远离定影辊611的位置处的绝对温度(或环境温度);以及Po为大气压力。
等式(1)的推导如下。首先,理想气体状态的等式由以下等式(2)表示:
PV=nRT                  (2)
这里,P为压力;V为体积;n为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以及T为绝对温度。
因此,推导出以下等式(3)和(4):
(Po+Pn)×Vn=nRTn        (3)
以及
PoVo=nRTo               (4)
这里:Vn为边界区域N2S中的气泡的体积;Vo为大气压力下气泡的体积。
为了抑制边界区域N2S中气泡的产生,满足条件Vn≤Vo就足够了。因此,从等式(3)和等式(4)中,推导出以下等式(5):
Tn/(Po+Pn)≤To/Po        (5)
对等式(5)进行变形以推导出前述等式(1)。
剥离垫64被设置在辊咬合部分N1下游侧附近的位置处,以使得边界区域N2S可被形成得充分窄,从而使得咬合压力Pn满足等式(1)。
随后,将描述可被设置在辊咬合部分N1下游侧附近的剥离垫64的形状。
图6是表示设置有剥离垫64的区域周围的示意性截面图。如图6中所示,剥离垫64主要具有:面对定影辊611的内侧面64a;用于突然改变已通过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定影带610的前进方向的外侧面64b;以及用于将定影带610挤压在加压辊62上的挤压面64c。
剥离垫64的内侧面64a被形成为仿定影辊611的圆周面的曲面,以便将剥离垫64设置成尽可能靠近定影辊611(例如,在剥离垫64与定影辊611之间具有0.5mm的间隙)。为了将边界区域N2S设定得尽可能窄,如图6中所示,剥离垫64必须被设置为这样:即,在辊咬合部分N1下游侧附近(也参照图3)且在由定影辊611和加压辊62所限定的楔形区域Q中,剥离垫64挤压加压辊62的表面上。因此,内侧面64a被形成为仿定影辊611的圆周面的曲面,以使得内侧面64a的上游侧端部64p(即,挤压面64c的上游侧端部)可被设置在辊咬合部分N1的下游侧附近的端部N1E,即,定影辊611位于前述楔形区域Q中。在本实施例的剥离垫64中,内侧面64a被形成为曲率半径是33mm的大致的圆周面。这里,如果内侧面64a是仿定影辊611的圆周面形成的曲面,则内侧面64a不应局限于诸如大致的圆周面等曲面,而是也可以通过逐步弯曲多个平面形成。
另外,可以在接近于楔形区域Q中的定影辊611的位置处设置内侧面64a的上游侧端部64p,并且为了确保上游侧端部64p部分的强度和刚性,最好将内侧面64a和挤压面64c之间形成的角θ1设定为20~50°。
剥离垫64的挤压面64c将定影带610挤压在加压辊62上且剥离垫64的表面与加压辊62的表面相接触。为了实现该挤压操作,挤压面64c被形成为这样的平面形状:即,使得定影带610可均匀地挤压在加压辊62上。而且,挤压面64c也可被形成为仿加压辊62的圆周面的凹状曲面,以使得挤压力更为均匀。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上游侧端部64p被设置成靠近定影辊611以使得边界区域N2S的宽度尽可能窄。同时,也可将上游侧端部64p设置成挤压在定影辊611上。通过这种设置,可使得边界区域N2S的宽度显著变窄。而且,由于上游侧端部64p可同时受到来自定影辊611的挤压力,因此挤压面64c可在边界区域N2S中形成足够的咬合压力。
这里,挤压面64c与定影带610形成滑动接触。因此,为了使得定影带610的前进更平稳,最好将挤压面64c的表面涂敷诸如特氟纶(Teflon)(注册商标)的材料,所述材料具有小摩擦系数和优良的耐磨损性。
下面将描述剥离垫64的外侧面64b。
外侧面64b与张紧辊615和定影辊611协同以引导定影带610,并且突然改变定影带610的前进方向,从而将纸张P从定影带610上剥离下来。因此,为了稳定地将纸张P从定影带610上剥离下来,在外侧面64b的上游侧端部区域(其中定影带610与加压辊62间隔的区域)中,加压辊62的切线与外侧面64b的切线之间形成的角θ2(参照图6)被设定为40°或40°以上。而且,在该突然弯曲的上游侧端部区域R中,外侧面64b也如此弯曲以使得定影带610在区域R中平滑地移动。
而且,外侧面64b被形成为朝向张紧辊615倾斜的平面,以使得定影带610可在从加压辊62上剥离之后朝向张紧辊615和定影辊611平滑前进。在这种情况下,外侧面64b也可形成为朝向外侧(即,朝向定影带610)的曲面。为了使得定影带610的前进更平滑,外侧面64b最好与挤压面64c一样也在表面上涂敷诸如特氟纶(注册商标)的材料,所述材料具有小摩擦系数和优良的耐磨损性。
而且,在本实施例的剥离垫64中,外侧面64b被形成为这样的形状:即,使得已通过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定影带610可在纵向中间部和剥离垫64的两端部之间画出不同轨迹(弯曲形状)的同时移动。
图7A和7B示出了用于说明剥离垫64的形状的视图,图7A示出了剥离垫64的横截面图,图7B示出了从挤压面64c侧(或从加压辊62侧)所看到的剥离垫64的底视图。在图7A中,纵向中间部的外侧面64bC由实线表示,两个纵向端部的外侧面64bE由虚线表示。另一方面,在图7B中,定影带610的前进方向是从图的底部向上的方向(由箭头D表示)。
如图7A和7B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剥离垫64被形成为这样:使得纵向中间部的外侧面64bC在其处离开定影辊62表面的边缘(即,中间部离开边缘)64qC与两个纵向端部的外侧面64bE在其处离开定影辊62表面的边缘(即,端部离开边缘)64qE相比,位于定影带610的移动方向(加压辊62的移动方向)的更上游处。通过这种结构,在刚刚通过剥离垫咬合部分N2之后,沿外侧面64b移动的定影带610最早在纵向中间部处离开加压辊62的表面(即,中间部离开边缘64qC)。之后,剥离垫64朝向两个纵向端部(或端部离开边缘64qE)顺序地离开加压辊62。因此,根据定影带610的剥离位置的改变,粘附在定影带610上的纸张P首先在中间部离开边缘64qC处离开定影带610,之后顺序地朝向端部离开边缘64qE而离开定影带610。
如上所述,在咬合部分N处,调色剂像通过定影带610的热量被熔化,从而调色剂像变为在纸张P与定影带610之间施加附着力的粘合剂。因此,为了在剥离区域R中从定影带610上剥离纸张P,重要的是克服附着力,尤其是克服纸张P的前端部分与定影带610之间的附着力。然而,特别是在诸如摄影图像等的β图像(beta image)中,调色剂像被形成在从纸张P的前端部分开始的整个表面上,从而增加了纸张P与定影带610之间的附着力。因此,在使用具有所谓“低硬度”薄纸形成β图像的情况下,通常难以分离纸张P。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0中,剥离垫64被形成为这样:即,在定影带610离开加压辊62的区域(即,剥离区域)R中,使得纸张P可从纵向中间部朝向两端部被顺序地剥离。因此,当纸张P的前端部分从定影带610上剥离时,从纸张P前端部分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到两端部可产生“时间偏差”。该剥离中的“时间偏差”可适时地分散在纸张P的前端部分处的纸张P与定影带610之间的附着力,从而明显减小附着力的大小。
因此,这与纸张P的前端部分沿宽度方向整个被同时从定影带610上剥离的情况不同,可以通过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0首先仅剥离纸张P的前端部分在宽度方向上的一部分,这样使得可通过通常的曲率分离更可靠地剥离纸张P。当纸张P的前端部分被部分地剥离时,随着纸张P的移动,在剥离力顺序地集中在剥离部分与未剥离部分之间的边界上的同时,剥离位置可朝向两端部分移动。因此,通过通常的曲率分离也可容易地执行随后的剥离。如果使用本发明的剥离垫64,则可适时地分散纸张P与定影带610之间的附着力,这样通过通常的曲率分离以平滑并稳定地执行分离。因此,可提高剥离区域R处的剥离性能,从而对于具有β图像的低“硬度”薄纸来说,也可以实现稳定的纸张分离。
下面将详细描述外侧面64b的形状。在本实施例的剥离垫64中,定影带610必须最早在中间部离开边缘64qC处从加压辊62的表面离开,然后顺序地朝向端部离开边缘64qE离开。因此,如图7B中所示,剥离垫64的外侧面64b与挤压面64c之间的边界的棱线(边缘)64q形成为这样的曲线轮廓:即,在中间部离开边缘64qC中,从纵向中间部Ce到两侧端部离开边缘64qE,该曲线轮廓从定影带610的移动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弯曲。除该曲线轮廓之外,中间部离开边缘64qC也可由从定影带610的移动方向上游侧朝向下游侧的台阶状的轮廓形成。
另一方面,端部离开边缘64qE最好形成为直线轮廓,这样使得不会有集中压力施加于被张紧的定影带610上。
而且,如图7A中所示,外侧面64b的切线与加压辊62的切线之间形成的角θ2被如此设定:即,使得纵向中间部的外侧面64b所形成的角θ2C在纵向中间位置Ce处例如为44°,以及使得两个纵向端部的外侧面64bE所形成的角θ2E例如为50°。而且,在纵向中间部的外侧面64b中,角θ2C被形成得朝向两个纵向端部的外侧面64bE连续地增加为角θ2E。
下面描述沿剥离垫64的纵向方向将外侧面64b的倾斜角形成为不同的原因。具体地,中间部离开边缘64qC被形成得比端部离开边缘64qE位于沿定影带610的移动方向的更上游处,这样使得已通过咬合部分N的定影带610在两端部处比中央部处以更加迂回的方式朝向外圆周面移动。因此,定影带610的张力朝向两端部更高。这是由于通过在两端部处将外侧面64b的倾斜角设定得更陡,从而尽可能地抑制张力在定影带610的端部侧上的增加的缘故。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0中,辊咬合部分N1和剥离垫咬合部分N2构成的咬合部分N被形成在定影带组件61与加压辊62被挤压得相互接触的区域中。而且,用于形成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剥离垫64被设置在辊咬合部分N1的下游侧附近,并且剥离垫64被设置成挤压加压辊62。因此,在咬合部分N中,抑制了咬合压力下降的谷区域的形成。在边界区域N2S中,也可形成满足前述等式(1)的咬合压力Pn。因此,在从咬合部分N中的辊咬合部分N1的区域内咬合压力为峰值的位置到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最下游位置的区域中,将咬合压力设定为连续均匀地降低。
因此,通过设定边界区域N2S中的预定咬合压力Pn,可抑制边界区域N2S中气泡的产生。通过将咬合压力设定得连续均匀地降低,在辊咬合部分N1中被高咬合压力抑制的水蒸气或受热膨胀的空气可在其直到通过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路径中逐渐释放。因此,可抑制这样的现象:即,水蒸气或受热膨胀的空气变为气泡在咬合部分内移动。因此,仍未完全固化的调色剂像不会被扰乱,从而抑制诸如定影图像不均匀性等的图像缺陷。
而且,形成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剥离垫64被形成为具有基本弓形的横截面,这样使得已通过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定影带610急剧改变其前进方向。因此,已通过辊咬合部分N1和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纸张P在离开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一瞬间从定影带610上被剥离下来,从而可以对纸张P进行曲率分离。
另外,剥离垫64被构成为用于从纵向中间部朝向两端部顺序地剥离纸张P。因此,可以在纸张P的前端部分从定影带610上剥离的过程中产生“时间偏差”,从而适时地分散纸张P前端部分与定影带610之间的附着力。因此,可提高剥离区域R处的剥离性能,从而对于具有β图像的低“硬度”薄纸来说,也可以稳定地实现纸张分离。
下面将对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0的纸张分离性能进行评价。在该评价测试中,定影装置60处理速度设定为440mm/s并且供给50张纸张。所使用的纸张P为王子制纸(株)(Oji Paper Manufacturing(Ltd.))制造的OK中等质量涂料纸(59.6gsm)和OK高级涂层S纸(85gsm)。而且,在纸张P上形成的调色剂像为前端空白宽为3mm且调色剂密度为13g/m2的β图像。采用轻重量薄纸张P并形成小前端空白的这些评价条件是因为它们对于纸张分离是严格的条件。
作为比较,使用不具有剥离垫64而具有由辊咬合部分N1构成的咬合部分N的现有技术的定影装置,并进行相似的评价测试。
在图8中示出了评价结果。如图8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0在供给的所有50张纸张的剥离是成功的,并且没有出现卡纸。与之相反,在现有技术的定影装置中,在50张OK中等质量涂料纸中有25张发生分离故障。而且,在50张OK高级涂层S纸中有10张发生分离故障。因此,已证实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0在纸张分离性能方面是优越的。
下面将描述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0中的定影操作。
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二次转印单元20(参照图1)中未定影调色剂像已被静电转印到其上的纸张P由转印带55和定影入口导向器56朝向定影装置60的咬合部分N(参照图2,沿箭头F的方向)传送。而且,通过咬合部分N的纸张P表面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像主要通过作用于辊咬合部分N1中的压力和热量而定影在纸张P上的。
此时,在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0中,作用于咬合部分N中的热量主要是由定影带610供给的。定影带610由通过定影辊611从设置在定影辊611内的卤素加热器616a供给的热量、通过张紧辊612从设置在张紧辊612内的卤素加热器616b供给的热量、以及通过张紧辊613从设置在张紧辊613内的卤素加热器616c供给的热量加热。因此,甚至在仅通过定影辊611供给的热能不足的情况下,也可适当并迅速地从张紧辊612和张紧辊613供给热能。因此,甚至在处理速度高达440mm/s时咬合部分N也可保持充足的热量。
在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0中,用作直接加热部件的定影带610可被形成得具有极低热容量。另外,定影带610被构成为在宽卷绕(包绕)区域(或大卷绕角)上与张紧辊612和张紧辊613相接触。因此,对于定影带610转动一圈的短期间来说,从定影辊611、张紧辊612和张紧辊613中供给充足的热量使得定影带610可短时间恢复到必需的定影温度。因此,即使在定影装置60进行高速处理的情况下,咬合部分N也总是可以保持预定定影温度。
因此,甚至在连续供给纸张时,也可以在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0中基本保持恒定的定影温度。而且,可抑制在高速定影操作的开始时定影温度降低的温度下降现象的发生。尤其是对于高热容量的厚纸的定影操作中,也可保持定影温度并抑制温度下降。甚至在必须根据纸张种类而中途切换定影温度(上升和降低定影温度)时,由于定影带610的热容量较低,因此也可通过调节卤素加热器616a、卤素加热器616b和卤素加热器616c的输出,容易且快速地切换为所期望的温度。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0中,定影辊611是由铝制成的硬辊,加压辊62是涂覆弹性层622的软辊。因此,在辊咬合部分N1中,定影辊611几乎不凹进,但是加压辊62在其表面处凹进以形成沿定影带610的前进方向具有宽度的咬合区域。因此在辊咬合部分N1中,定影辊611在卷绕着定影带610侧几乎不变形。因此,定影带610可通过辊咬合部分N1而保持前进速度恒定。因此,可避免定影带610在辊咬合部分N1处扭曲或变形,从而可以稳定地提供高质量的定影图像。
在纸张P已通过辊咬合部分N1之后,被传送到剥离垫咬合部分N2。剥离垫咬合部分N2被形成为这样:即,使得剥离垫64挤压在加压辊62上以便于将定影辊610挤压得与加压辊62相接触。因此,如图3中所示,辊咬合部分N1被形成为通过定影辊611的曲率向下凸出,而剥离垫咬合部分N2被形成为通过加压辊62的曲率向上凸出。
因此,在辊咬合部分N1中处于定影辊611的曲率之下被加热加压的纸张P在剥离垫咬合部分N2处,利用与加压辊62的曲率相反方向的曲率而改变纸张P的前进方向。在此方向改变时,在纸张P上的调色剂像与定影带610表面之间产生小的微量滑动。因此,调色剂像和定影带610之间的附着力减弱,以形成纸张P易于从定影带610剥离的状态。因此,剥离垫咬合部分N2位于用以确保在最终剥离步骤进行剥离的准备步骤处。
而且,在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出口处,定影带610在卷绕于剥离垫64上的状态下被传送,这样使得定影带610的传送方向突然改变。换句话说,使得沿剥离垫64的外侧面64b移动的定影带610大大弯曲。因此,在剥离垫咬合部分N2中,与定影带610之间的附着力减弱的纸张P通过其本身具有的硬度而从定影带610自行剥离。
此时,如前文中所述,剥离垫64被构成为从纵向中间部到两端部将纸张P剥离。因此,可以在纸张P的前端部分从定影带610上剥离的过程中形成“时间偏差”,这样可适时地分散在纸张P的前端部分处的纸张P与定影带610之间附着力。因此,可提高剥离区域R处的剥离性能,这样使得纸张P在离开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一瞬间稳定地从定影带610被曲率分离。
从定影带610分离的纸张P沿其前进方向被剥离导板83引导,所述剥离导板83作为设置在剥离垫咬合部分N2下游侧的剥离导向部件的一个示例。为了取得首先由剥离垫64从定影带610剥离下来的纸张P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剥离导板83被形成为这样:即,使得剥离垫咬合部分N2侧的边缘面83a在剥离垫咬合部分N2侧的纵向中间部处以凸出的方式弯曲。通过如此组合剥离垫64和剥离导板83,可进一步提高对于不具有硬度的薄涂料纸(尤其是在高湿气环境下具有吸收潮气性能的涂料纸)的剥离性能。
之后通过排纸导向器65和排纸辊66(如图2中所示)将剥离导板83引导的纸张P排出到装置外部,从而完成定影处理。
如前文中所述,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0使用定影带组件61,所述定影带组件61是通过由包含定影辊611在内的多个辊张紧的作为加热部件的定影带610构成的。因此,即使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高速处理,也可总是在定影装置60中保持预定定影温度。还可以抑制在开始进行高速定影操作时定影温度下降的温度下降现象的发生。因此,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高质量定影图像。
同时,咬合部分N由辊咬合部分N1和设置在辊咬合部分N1下游并紧接辊咬合部分N1而形成的剥离垫咬合部分N2构成。而且,形成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剥离垫64被设置在辊咬合部分N1的下游侧附近,以便挤压加压辊。因此,在边界区域N2S中设定满足前述等式(1)的咬合压力Pn,以使得可避免出现咬合压力的谷区域,从而抑制边界区域N2S中的气泡。而且,在从辊咬合部分N1中峰值咬合压力的位置到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最下游位置的区域中,咬合压力可被设定得连续均匀地降低。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0中,通过抑制边界区域N2S中气泡的产生以及通过将咬合压力设定得连续均匀地降低,由辊咬合部分N1中的高咬合压力抑制的水蒸气或受热膨胀的空气可在其直到通过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路径中逐渐被释放,从而可抑制出现水蒸气或受热膨胀空气成为气泡在咬合区部分移动的现象。因此,仍未完全固化的调色剂像几乎不受扰乱,从而抑制诸如定影图像的不均匀性等的图像缺陷。
而且,形成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剥离垫64被形成为具有基本弓形的横截面,这样使得已通过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定影带610急剧改变其前进方向。因此,已通过辊咬合部分N1和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纸张P在离开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一瞬间从定影带610上被剥离,从而可以进行对纸张P的曲率分离。
另外,剥离垫64被构成为用于从纵向中间部朝向两端部顺序地剥离纸张P。因此,可以在纸张P的前端部分从定影带610上剥离的过程中产生“时间偏差”,从而适时地分散纸张P前端部分处与定影带610之间的附着力。因此,可提高剥离区域R处的剥离性能,从而对于具有β图像的低“硬度”薄纸来说也可以稳定地实现纸张分离。
第二实施例
已针对这样的结构描述了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即,通过形成剥离垫64的外侧面64b,使得中间部离开边缘64qC可被设置成比端部离开边缘64qE位于定影带610的移动方向的更上游处,以便顺序地从宽度方向中间部朝向两端部剥离纸张P。下面将针对这样的结构描述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即,通过将纵向中间部的外侧面64bC的倾斜角θ2C形成得大于两端部的外侧面64bE的倾斜角θ2E,从而顺序地剥离纸张P。这里,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结构用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省略其描述。
图9A和9B示出了用于描述剥离垫64形状的视图,图9A示出了剥离垫64的横截面视图,而图9B示出了从挤压面64c侧(或从加压辊62侧)看到的底视图。在图9A中,纵向中间部的外侧面64bC由实线表示,而两个纵向端部的外侧面64bE由虚线表示。另一方面,在图9B中,定影带610的前进方向是从图的底部向上的方向(由箭头D表示)。
如图9A和9B中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剥离垫64中,在定影带610离开加压辊62的区域(即,剥离区域)中,纵向中间部的外侧面64bC的倾斜角θ2C被形成得大于两端部的外侧面64bE的倾斜角θ2E。简单的说,θ2C>θ2E。
另一方面,纵向中间部的外侧面64bC在离开定影辊62表面的边缘(即,中间部离开边缘)64qC与两个纵向端部的外侧面64bE在离开定影辊62表面的边缘(即,端部离开边缘)64qE沿定影带610的移动方向被设置在相同位置处。
通过这种结构,沿外侧面64b移动的定影带610刚刚通过剥离垫咬合部分N2之后,定影带610在纵向中间部(即,中间部离开边缘64qC)处与两个纵向端部(即,端部离开边缘64qE)处同时离开加压辊62。然而,由于纵向中间部的外侧面64bC的倾斜角θ2C被形成得大于两端部的外侧面64bE的倾斜角θ2E,所以纸张P首先从具有较大倾斜角θ2C的纵向中间部的外侧面64bC分离。之后,朝向具有较小倾斜角θ2E的两个端部的外侧面64bE顺序地剥离纸张P。
如本实施例的剥离垫64那样,通过使得外侧面64b的倾斜角θ2不同,已通过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定影带610可被设定为这样:即,沿纵向方向在剥离垫64的中间部和两端部处画出不同轨迹(或弯曲形状)的同时移动。因此,与剥离垫64的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似,在纸张P的前端部分从定影带610上被剥离时可产生“时间偏差”。该剥离中的“时间偏差”可适时地分散在纸张P的前端部分处的纸张P与定影带610之间附着力。因此,可提高剥离区域R处的剥离性能,这样使得纸张P在其离开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一瞬间稳定地从定影带610被曲率分离。
这里,在本实施例的剥离垫64中,剥离区域R被形成为这样:即,使得纵向中间部的外侧面64bC的倾斜角θ2C大于两端部的外侧面64bE的倾斜角θ2E。因此,如从图9A和9B中可容易地理解的,通过两端部的外侧面64bE的定影带610比中间部朝向外圆周面进行更远的迂回移动。因此,定影带610的张力在两端部处更高,这样便无法忽略两端部的张力与中间部的张力的差。当定影带610的张力在宽度方向上变得比预定值更不均匀时,定影带610可能会容易变形或扭曲,从而对图像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即,示出了咬合部分N附近区域的示意性截面图)中所示,圆周长度调节辊67沿定影带610的前进方向设置在剥离垫64的下游侧,该圆周长度调节辊67作为圆周长度调节部件的一个示例。圆周长度调节辊67被形成为这样:即,使得与剥离垫64的纵向中间部的外侧面64bC相对应的轴向区域的外径小于与两个纵向端部部的外侧面64bE相对应的轴向区域的外径。并且,圆周长度调节辊67设置成从外侧与定影带610挤压接触。
通过如此设置的圆周长度调节辊67,在定影带610通过剥离垫64时,在定影带610的宽度方向上形成的路线长度差可由圆周长度调节辊67的外径差补偿,从而使得定影带610在宽度方向上的张力均匀。因此,可避免定影带610发生变形或扭曲,从而抑制对图像质量造成的不利影响。
第三实施例
已针对这样的结构描述了第一实施例:即,加压辊62用作加压部件,该加压辊62被设置并挤压得与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60中的定影带组件61相接触。下面将针对使用加压带组件70作为加压部件的结构描述第三示例性实施例,在加压带组件70中加压带700由多个辊张紧。这里,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结构用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省略其描述。
图11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90的结构的侧截面图。除设置加压带组件70作为加压部件代替加压辊62之外,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9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0的结构相似。
本实施例的加压带组件70具有如下构成的主要部分:加压带700,其在张力作用下张紧在加压辊701、入口辊702和张紧辊703三个辊上;以及压力垫704,其用作被设置成通过加压带700和定影带610而挤压在定影辊611上的挤压部件。而且,加压带组件70被设置成挤压在定影带组件61上。当定影带组件61的定影辊611沿箭头C的方向转动时,加压带700随着定影辊611沿箭头G的方向转动,并且其前进速度为440mm/s,这等于定影辊611的表面速度。
在加压带组件70与定影带组件61被挤压成接触的咬合部分N中,加压带700被挤压成与定影带610的外圆周面相接触的带咬合部分N3被设置在定影带610卷绕在定影辊611上的卷绕区域中。
在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90中,压力垫704被设置在加压带700内侧,以便通过加压带700而朝向定影辊611侧偏压,从而将加压带700挤压于定影辊611的卷绕区域上。而且,在带咬合部分N3的最下游部分,用作加压部分的压缩螺旋弹簧(未示出)通过加压带700和定影带610朝向定影辊611的中心轴偏压加压辊701,从而在定影辊611与定影带610之间的接触部分处形成局部高压。
因此,可将带咬合部分N3形成得较宽,以实现对纸张P上的调色剂像的更稳定的定影性能。而且,加压辊701的局部高压可有效地向熔化的调色剂像施加压力,以保持高的定影特性,并且使得调色剂像表面更平滑,从而赋予彩色图像良好的光泽。
这里,设置在加压带组件70中的加压带700是由基底层形成的,所述基底层由诸如聚酰亚胺、聚酰胺或聚酰胺酰亚胺等高耐热树脂制成。基底层被形成得具有50~125μm的厚度。而且,加压带700也可被构成为这样:即,使得基底层在定影辊611侧的表面或两个表面上涂覆剥离层。在该示例中的剥离层最好是含氟树脂的涂层,诸如厚度为5~20μm的PFA。而且如果必要的话,也可使用在基底层和剥离层之间形成有弹性层的层压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弹性层可由厚度为100~200μm的硅橡胶制成。在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90中,加压带700是仅由聚酰亚胺膜的基底层构成的,所述聚酰亚胺膜具有75μm的厚度、350mm的宽度以及240mm的圆周长度。
另一方面,对加压带700进行张紧的三个辊包括:在钢芯上涂覆用作弹性层的硅橡胶的加压辊701;由不锈钢制成的入口辊702;以及由不锈钢制成的张紧辊703,并且以10Kgf的张力对加压带700进行张紧。各个辊的外径为:加压辊701为25mm;入口辊702为22mm;以及张紧辊703为20mm,并且长度为360mm。另一方面,在入口辊702的内部,设置有用作加热源的卤素加热器705。而且,通过未示出的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单元40(参照图1)对加压带700的加热进行控制,并且将加压带700的表面温度控制为120℃。
用作加压部分的压缩螺旋弹簧(未示出)通过加压带700和定影带610朝向定影辊611的中心轴偏压加压辊701,从而在定影辊611与定影带610之间的接触部分处形成局部高压。在这种情况下,加压辊701的直径形成为比定影辊611小,从而在低载荷下有效地向定影辊611和定影带610施加局部高压。
这里,加压辊701、入口辊702和张紧辊703中的任意一个可具有:用于检测加压带700的带边缘位置检测机构;以及轴向变位机构,其用于根据带边缘位置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使加压带700在轴向的接触位置变位,从而控制加压带700的蛇行(带蛇行)。
用作挤压部件的压力垫704被保持在由金属等制成的(未示出)支架上,并且包括:由用于保持宽的带咬合部分N3的弹性部件,以及形成在该弹性部件的表面上以便与加压带700的内圆周面相接触的低摩擦层。表面上具有低摩擦层的弹性部件在定影辊611侧被形成为基本仿定影辊611外圆周面的凹入形状,并且被设置成挤压在定影辊611上,从而形成带咬合部分N3的入口侧区域,该带咬合部分N3是在定影辊611的卷绕区域中形成的。
用于压力垫704的弹性部件可使用诸如硅橡胶或氟橡胶等的高耐热弹性部件或板簧。形成在弹性部件上的低摩擦层被形成为用于减小定影带700的内圆周面与压力垫704之间的滑动阻力,并且最好由具有低摩擦系数的抗磨损材料制成。低摩擦层可使用浸透了特氟纶(注册商标)的玻璃纤维片、含氟树脂片或含氟树脂涂膜。
在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90中,剥离垫64也被设置在带咬合部分N3的下游侧附近。而且,剥离垫64被设置成将定影带610挤压在加压辊701的表面上。因此,紧接带咬合部分N3形成剥离垫咬合部分N2,在剥离垫咬合部分N2中,定影带610被卷绕在加压辊701侧上。
与第一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0相似,在通过剥离垫64设定的剥离垫咬合部分N2中,如结合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满足前述等式(1)的咬合压力Pn被设在边界区域N2S处,以使得可避免出现咬合压力的谷区域,从而抑制边界区域N2S中气泡的产生。而且,在从带咬合部分N3中峰值咬合压力的位置到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最下游位置的区域中,咬合压力可被设定得连续均匀地降低。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90中,通过抑制边界区域N2S中气泡的产生以及通过将咬合压力设定得连续均匀地降低,由带咬合部分N3中的高咬合压力抑制的水蒸气或受热膨胀的空气可在其直到通过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路径中逐渐释放,从而可抑制水蒸气或受热膨胀空气成为气泡在咬合部分移动的现象。因此,仍未完全固化的调色剂像几乎不受扰乱,从而抑制诸如定影图像中的不均匀性等的图像缺陷。
而且,形成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剥离垫64被形成为具有基本弓形的横截面。因此,已通过剥离带咬合部分N3的定影带610急剧改变其前进方向。因此,已通过带咬合部分N3和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纸张P在离开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一瞬间从定影带610上剥离下来,从而可以稳定地对纸张P进行曲率分离。
另外,剥离垫64被构成为用于从纵向中间部朝向两端部顺序地剥离纸张P。因此,可在纸张P的前端部分从定影带610上剥离的过程中产生“时间偏差”,从而适时地分散纸张P前端部分处与定影带610之间的附着力,从而也可以稳定地对具有β图像的低“硬度”薄纸进行纸张分离。
第四实施例
已针对这样的结构描述了第一实施例:即,在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60中,作为加压部件的加压辊62被设置成挤压在用作加热部件的定影带组件61上。下面将针如下定影装置描述第三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定影装置被构成为这样:即,使用在两端部处被支撑以转动且具有从内部被挤压的加热源的定影带作为加热部件,并使得作为加压部件的加压辊挤压在定影带上。这里,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结构用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省略其描述。
图12是示出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100的结构的侧截面图。在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100中,如图12中所示,定影带92作为带部件的一个示例被设置在纸张P的调色剂像承载面侧。在定影带92内侧,设置有作为加热源的一个示例的用作电阻加热器的陶瓷加热器96,以便给咬合部分N提供热量。而且,在咬合部分N的下游侧,设置有用于对纸张P进行曲率分离的剥离垫64。
定影带92是具有形成为圆柱形的原样的环带部件,并且包括:基底层921,其由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酯或聚苯并咪唑树脂或SUS的金属膜制成;以及剥离层922,其通过在基底层921于加压辊91侧的表面(即,外圆周面)上或两表面上涂覆含氟树脂等形成。
而且,定影带92由设置在内部的陶瓷加热器96、上游侧带导向部件93a和下游侧带导向部件93b以及设置在定影带92的两端部处的(未示出)边缘导向部件可转动地支撑。定影带92在咬合部分N处被设置成挤压在加压辊91上,以便在跟随加压辊91转动的同时转动。此时,定影带92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由边缘导向部件限制,这样使得定影带92在宽度方向上的移动(或带蛇行)受到限制,从而抑制定影带92的偏移。
这里,陶瓷加热器96、上游侧带导向部件93a、下游侧带导向部件93b以及边缘导向部件一起由设置在定影带92内的支撑支架95支撑。另一方面,支撑支架95具有用于向定影带92的内圆周面提供诸如氨基改性硅油等润滑剂的涂敷垫97。
陶瓷加热器96被形成为在加压辊91侧具有基本平坦的表面。而且,将加压辊91设置成通过定影带92而挤压陶瓷加热器96,以便形成咬合部分N。因此,陶瓷加热器96还用作压力部件。
而且,在定影带92的内圆周面与陶瓷加热器96之间设置有低摩擦片98,该低摩擦片98作为滑动部件的一个示例,其用于减小定影带92的内圆周面与陶瓷加热器96之间的滑动阻力。低摩擦片98可独立于陶瓷加热器96形成,或者可与陶瓷加热器96一体形成。
另一方面,在咬合部分N的下游侧,设置有作为剥离部件的剥离垫64,该剥离垫64用于突然弯曲定影带92的前进方向,从而改变定影带92的曲率。
另一方面,作为加压部件的一个示例,加压辊91被设置成面对定影带92,并且未示出的驱动马达使加压辊91沿箭头H的方向转动。加压辊91是将芯(圆柱形芯)911、涂覆芯911外圆周面的耐热弹性层912、以及由耐热树脂涂层或耐热橡胶涂层制成的剥离层913进行层叠而构成的。
而且,在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二次转印单元20处被静电转印的纸张P由定影入口导向器56引导到定影装置100的咬合部分N中。当纸张P通过咬合部分N时,纸张P上的调色剂像由作用在咬合部分N中的压力和从定影带92侧的陶瓷加热器96供给的热量定影。在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100中,由于在加压辊91与陶瓷加热器96之间将咬合部分N保持得较宽,所以可以保持稳定的定影性能。
这样,由设置在咬合部分N下游侧的剥离垫64将已通过咬合部分N的纸张P从定影带92上剥离下来。
这里,本实施例的剥离垫94被形成为与第一实施例的剥离垫相似,并且被形成为具有外侧面64b和支撑面64d,该外侧面64b用于突然改变已通过咬合部分N的定影带92的前进方向,支撑面64d用于从内圆周面侧支撑刚刚通过咬合部分N的定影带92。而且,剥离垫64被设置为这样:即,使得外侧面64b可沿纸张P的移动方向(如箭头K所示)挤压定影带92。因此,已通过咬合部分N的定影带92沿剥离垫64的外侧面64b移动,以使得定影带92的曲率在剥离垫64的外侧面64b与支撑面64d之间的边界的棱线处突然改变。
而且,剥离垫64这样设定其外侧面64b:即,使得已通过咬合部分N的定影带92可移动,以便沿纵向在剥离垫64的中间部和两端部处画出不同轨迹(或弯曲形状)。具体地,剥离垫64的外侧面64b与支撑面64d之间的边界的棱线(即,用于突然弯曲定影带92的前进方向的边缘部分)被形成为曲线轮廓,该曲线轮廓在纵向中间部处比两端部处向定影带92的移动方向上游侧弯曲得更大。通过这种结构,在沿外侧面64b移动的定影带92刚刚通过咬合部分N之后,将会最早在纵向中间部处改变移动方向。之后,定影带92顺序地朝向两个纵向端部改变移动方向。因此,已粘附在定影带92上的纸张P首先在宽度方向中间部处被剥离,之后朝向宽度方向两端部逐渐被剥离。
而且,剥离垫64的棱线64e不应局限于前述曲线轮廓,而也可形成为直线轮廓,以使得在外侧面64b的纵向中间部处的倾斜角被形成得比两端部处的倾斜角大。
因此,已通过咬合部分N的定影带92通过剥离垫64被设定为这样:即,使得定影带92沿纵向在剥离垫64的中间部处和两端部处画出不同弯曲形状的同时移动,从而可在纸张P的前端部分从定影带92上剥离的过程中产生“时间偏差”。因此可适时地分散在纸张P前端部分处的纸张P与定影带610之间的附着力。因此,可以提高咬合部分N的下游部分处的剥离性能,以便稳定地从定影带92对纸张P进行曲率分离。
如图13中所示,也可如此修改所述结构:即,使得剥离垫被设置在咬合部分N的下游侧附近(即,咬合部分N的出口)。因此,剥离垫64从定影带92剥离(曲率分离)刚刚离开咬合部分N的纸张P,以使得纸张P的剥离位置可被稳定在剥离垫64的棱线64e处。更具体地说,根据纸张P上的图像密度,在从咬合部分N到剥离垫64的路线中,可能会出现纸张P部分地从定影带92上被剥离的现象。然而,通过将剥离垫64设置在咬合部分N的出口附近,可以保持纸张P与定影带92之间的接触直到棱线64e的位置。因此,可保持图像光泽的均匀性。在这一点上,最好将剥离垫64设置在咬合部分N的出口附近。
这里,剥离导向板80也可作为用于辅助剥离的剥离导向部件被设置在定影带92的咬合部分N的下游侧。剥离导向板80由支架82保持,以使得剥离档板81在与定影带92的转动方向相对的方向(即,相反方向)上靠近定影带92。而且,为了通过剥离垫64首先从定影带92取得纸张P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剥离档板81被形成为这样:即,使得剥离档板81于咬合部分N侧的端面81a在纵向中间部处向咬合部分N侧凸出弯曲。
通过如此组合剥离垫64和剥离导向板80,可以进一步提高对于不具有硬度薄涂料纸(尤其是在高湿度环境下可吸收湿气的涂料纸)的剥离性能。
[工业实用性]
作为本发明的应用示例,已举出如下例子:即,应用于诸如使用电子照相法的复印机或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或者应用于用以将未定影图像定影在记录纸(或表格纸)上的定影装置。另外,还有这样的例子:应用于诸如使用喷墨方法的复印机或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或者应用于用以干燥记录纸(或表格纸)上的未干燥油墨图像的定影装置。
如前面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用于将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的定影装置包括:可转动的环带部件;加压部件,其设置成与环带部件挤压接触,以与环带部件形成记录材料通过的咬合部分;以及剥离部件,其设置在咬合部分下游,在环带部件通过剥离部件的同时,剥离部件通过使环带部件在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和两个端部处弯曲成具有不同的形状,从而从环带部件剥离已通过咬合部分的记录材料。
该剥离部件可以在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处比在两个端部处更早地弯曲环带部件。
剥离部件可以在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处比在两个端部处以更大的角度弯曲环带部件。
该定影装置可以包括调节部件,该调节部件设置在剥离部件下游,用于补偿在环带部件的宽度方向上的路线差。
定影装置还可以包括:导向部件,其设置在剥离部件下游,并且形成为在其中间部突出,导向部件沿平行于环带部件的宽度方向的方向,朝向其中间部而不是两个端部引导已离开剥离部件的记录材料。
可以在环带部件的内侧设置有加热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用于将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的定影装置,包括:可转动的环带部件;加压部件,其设置成与环带部件挤压接触,以与环带部件形成记录材料通过的咬合部分;以及剥离部件,其设置在咬合部分下游,并且利用环带部件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和两个端部之间的剥离时间差,以从环带部件剥离已通过咬合部分的记录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种用于将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的定影装置,包括:定影辊;带部件,其卷绕在定影辊上以保持在张紧状态;加压部件,其设置成朝向定影辊挤压,以与卷绕在定影辊上的带部件形成记录材料通过的咬合部分;以及剥离部件,其设置在定影辊和带部件之间,位于咬合部分下游附近,剥离部件将带部件压在加压部件上,以便利用带部件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和两个端部之间的剥离时间差,从带部件剥离已通过咬合部分的记录材料。
该剥离部件可以由形成为具有基本弓形横截面的块部件制成。
剥离部件可以在带部件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处比在两个端部处更早地从带部件剥离记录材料。
剥离部件可以包括:加压表面,其通过带部件挤压加压部件;以及剥离表面,其位于定影辊的相对侧,用于改变带部件的前进方向。
在平行于带部件的宽度方向的方向上,剥离表面可以在剥离部件的中间部处具有比剥离部件的两个端部处更大的倾斜角。
加压表面的上游侧端部可以被设置在定影辊和加压部件之间的楔形区域中。
定影辊和加压部件的咬合部分与加压部件和剥离部件的挤压接触部分之间的中间区域的咬合压力Pn,与带部件的绝对温度Tn、周围环境的绝对温度To、以及大气压力Po可以满足以下关系:
Pn≥Po×(Tn/To-1)。
定影辊可以在其中包括加热源。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用于将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的定影装置,包括:定影辊;带部件,其卷绕在定影辊上以保持在张紧状态;加压部件,其设置成朝向定影辊挤压,以与卷绕在定影辊上的带部件形成记录材料通过的咬合部分;以及剥离部件,其设置在定影辊和带部件之间,位于咬合部分下游附近,剥离部件将带部件压在加压部件上,以便在带部件通过剥离部件的同时,通过使带部件在宽度方向中间部和两个端部处弯曲成具有不同的形状,以从带部件剥离已通过咬合部分的记录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调色剂像形成部分,其用于形成调色剂像;转印部分,其将由调色剂像形成部分所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以及定影部分,其将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该定影部分包括:定影辊;带部件,其卷绕在定影辊上以保持在张紧状态;加压部件,其设置成朝向定影辊挤压,以与卷绕在定影辊上的带部件形成记录材料通过的咬合部分;以及剥离部件,其设置在定影辊和带部件之间,位于咬合部分下游附近,剥离部件将带部件压在加压部件上,以便利用带部件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和两个端部之间的剥离时间差,从带部件剥离已通过咬合部分的记录材料。
在下述区域中的咬合压力可以沿带部件的前进方向而单调递减,所述区域是:从定影辊与加压部件之间的咬合部分的最下游部到加压部件与剥离部件之间的挤压接触部的最下游部的区域。
该定影部分的加压部件可以由辊部件构成。
定影部分的加压部件可以由加压带组件构成,带部件卷绕在多个张紧辊上,以便保持在张紧状态。
加压带组件可以包括不可转动的加压部件,该不可转动的加压部件通过带部件挤压定影辊。
带部件可以卷绕在定影辊和除定影辊以外的一个或多个张紧辊上,以便保持在张紧状态,并且定影辊和张紧辊中至少之一可以具有加热源。
本申请基于2005年8月29日提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No.2005-248180,并且要求该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在此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为了说明和描述的目的,给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描述。其意图并不是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定为所披露的明确形式。显而易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作出许多变形和改变。选择并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并且能利用适合于预期的特殊用途的各种变形。其意图是由下列的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替代来限定本
发明的范围。

Claims (22)

1.一种用于将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的定影装置,包括:
可转动的环带部件;
加压部件,其设置成与所述环带部件挤压接触,以与所述环带部件形成所述记录材料通过的咬合部分;以及
剥离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咬合部分下游,在所述环带部件通过所述剥离部件的同时,所述剥离部件通过使所述环带部件在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和两个端部处弯曲成具有不同的形状,从而从所述环带部件剥离已通过所述咬合部分的记录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
其中,所述剥离部件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处比在所述两个端部处更早地弯曲所述环带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
其中,所述剥离部件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处比在所述两个端部处以更大的角度弯曲所述环带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
调节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剥离部件下游,用于补偿在所述环带部件的宽度方向上的路线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
导向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剥离部件下游,并且形成为在其中间部突出,所述导向部件沿平行于所述环带部件的宽度方向的方向,朝向其中间部而不是两个端部引导已离开所述剥离部件的记录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
其中,在所述环带部件的内侧设置有加热源。
7.一种用于将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的定影装置,包括:
可转动的环带部件;
加压部件,其设置成与所述环带部件挤压接触,以与所述环带部件形成所述记录材料通过的咬合部分;以及
剥离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咬合部分下游,并且利用所述环带部件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和两个端部之间的剥离时间差,以从所述环带部件剥离已通过所述咬合部分的记录材料。
8.一种用于将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的定影装置,包括:
定影辊;
带部件,其卷绕在所述定影辊上以保持在张紧状态;
加压部件,其设置成朝向所述定影辊挤压,以与卷绕在所述定影辊上的带部件形成所述记录材料通过的咬合部分;以及
剥离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定影辊和所述带部件之间,位于所述咬合部分下游附近,所述剥离部件将所述带部件压在所述加压部件上,以便利用所述带部件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和两个端部之间的剥离时间差,从所述带部件剥离已通过所述咬合部分的记录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影装置,
其中,所述剥离部件由形成为具有基本弓形横截面的块部件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影装置,
其中,所述剥离部件在所述带部件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处比在两个端部处更早地从所述带部件剥离所述记录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影装置,
其中,所述剥离部件包括:
加压表面,其通过所述带部件挤压所述加压部件;以及
剥离表面,其位于所述定影辊的相对侧,用于改变所述带部件的前进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影装置,
其中,在平行于所述带部件的宽度方向的方向上,所述剥离表面在所述剥离部件的中间部处具有比所述剥离部件的两个端部处更大的倾斜角。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影装置,
其中,所述加压表面的上游侧端部被设置在所述定影辊和所述加压部件之间的楔形区域中。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影装置,
其中,所述定影辊和所述加压部件的咬合部分与所述加压部件和所述剥离部件的挤压接触部分之间的中间区域的咬合压力Pn,与所述带部件的绝对温度Tn、周围环境的绝对温度To、以及大气压力Po满足以下关系:
Pn≥Po×(Tn/To-1)。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影装置,
其中,所述定影辊在其中包括加热源。
16.一种用于将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的定影装置,包括:
定影辊;
带部件,其卷绕在所述定影辊上以保持在张紧状态;
加压部件,其设置成朝向所述定影辊挤压,以与卷绕在所述定影辊上的带部件形成所述记录材料通过的咬合部分;以及
剥离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定影辊和所述带部件之间,位于所述咬合部分下游附近,所述剥离部件将所述带部件压在所述加压部件上,以便在所述带部件通过所述剥离部件的同时,通过使所述带部件在宽度方向中间部和两个端部处弯曲成具有不同的形状,以从所述带部件剥离已通过所述咬合部分的记录材料。
1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调色剂像形成部分,其用于形成调色剂像;
转印部分,其将由所述调色剂像形成部分所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以及
定影部分,其将转印到所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在所述记录材料上,
所述定影部分包括:
定影辊;
带部件,其卷绕在所述定影辊上以保持在张紧状态;
加压部件,其设置成朝向所述定影辊挤压,以与卷绕在所述定影辊上的带部件形成所述记录材料通过的咬合部分;以及
剥离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定影辊和所述带部件之间,位于所述咬合部分下游附近,所述剥离部件将所述带部件压在所述加压部件上,以便利用所述带部件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和两个端部之间的剥离时间差,从所述带部件剥离已通过所述咬合部分的记录材料。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在下述区域中的咬合压力沿所述带部件的前进方向而单调递减,所述区域是:从所述定影辊与所述加压部件之间的咬合部分的最下游部到所述加压部件与所述剥离部件之间的挤压接触部的最下游部的区域。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定影部分的加压部件由辊部件构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定影部分的加压部件由加压带组件构成,所述带部件卷绕在多个张紧辊上,以便保持在张紧状态。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加压带组件包括不可转动的加压部件,所述不可转动的加压部件通过所述带部件挤压所述定影辊。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带部件卷绕在所述定影辊和除所述定影辊以外的一个或多个张紧辊上,以便保持在张紧状态,并且
所述定影辊和所述张紧辊中至少之一具有加热源。
CNB2006100756851A 2005-08-29 2006-04-18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047040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48180A JP4609240B2 (ja) 2005-08-29 2005-08-29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48180 2005-08-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4729A true CN1924729A (zh) 2007-03-07
CN100470400C CN100470400C (zh) 2009-03-18

Family

ID=37804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756851A Active CN100470400C (zh) 2005-08-29 2006-04-18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463857B2 (zh)
JP (1) JP4609240B2 (zh)
CN (1) CN100470400C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9748B (zh) * 2008-03-21 2011-03-3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23539A (zh) * 2009-09-14 2011-04-2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2087499A (zh) * 2009-12-04 2011-06-08 株式会社东芝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定影方法
CN102402162A (zh) * 2010-09-16 2012-04-0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526766B (zh) * 2008-03-07 2013-09-25 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7797424A (zh) * 2016-09-02 2018-03-13 株式会社东芝 定影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25056B2 (en) * 2006-01-10 2010-05-25 Ricoh Co., Ltd. Triboelectric charging device and field assisted toner transporter
JP2007199413A (ja) * 2006-01-26 2007-08-09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8158054A (ja) * 2006-12-21 2008-07-10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861130B1 (ko) * 2007-06-05 2008-09-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정착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2009116128A (ja) * 2007-11-07 2009-05-28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970330B2 (en) * 2008-10-30 2011-06-28 Xerox Corporation Fusers, printing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of fusing toner on media
US8433228B2 (en) * 2009-01-12 2013-04-30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ripping media from a surface in an apparatus useful for printing
US7817950B2 (en) * 2009-01-31 2010-10-19 Xerox Corporation Apparatuses useful for printing and methods of stripping media from surfaces in apparatuses useful for printing
US8145110B2 (en) 2009-03-17 2012-03-27 Xerox Corporation Apparatuses useful for printing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s
US8761646B2 (en) * 2009-03-23 2014-06-24 Xerox Corporation Apparatuses useful for printing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s
JP5347726B2 (ja) * 2009-06-02 2013-11-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280286B2 (en) * 2009-06-24 2012-10-02 Xerox Corporation Apparatuses useful in printing and methods of fixing marking material on media
US8204417B2 (en) * 2009-07-30 2012-06-19 Xerox Corporation Apparatuses useful in printing, fixing devices and methods of stripping media from surfaces in apparatuses useful in printing
JP5430275B2 (ja) * 2009-07-31 2014-0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加熱装置
JP5487833B2 (ja) * 2009-09-16 2014-05-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AU2012202203B2 (en) * 2009-10-02 2013-03-14 Fuji Xerox Co., Ltd. Separation unit, fix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095724A (ja) * 2009-10-02 2011-05-12 Fuji Xerox Co Ltd 剥離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8408270B2 (en) * 2009-10-07 2013-04-02 Xerox Corporation Apparatuses useful in printing, fixing devices and methods of stripping substrates from surfaces in apparatuses useful in printing
JP5589370B2 (ja) * 2009-12-09 2014-09-1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019265B2 (en) * 2009-12-09 2011-09-13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ripping media from a surface in an apparatus useful in printing
US8577271B2 (en) * 2011-03-31 2013-11-05 Xerox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systems including belt-roll fuser stripping shoe with robust compliant tip
JP5970828B2 (ja) * 2012-01-19 2016-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分離部材、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24538B2 (ja) * 2013-03-15 2016-1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3107848A1 (en) * 2014-02-21 2016-12-28 OCE-Technologies B.V. Sheet transport system
JP2015180906A (ja) 2014-03-07 2015-10-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11366B2 (ja) * 2014-03-11 2018-04-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72683A (ja) 2015-10-06 2017-04-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分離補助機構、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38537A (ja) * 2016-02-05 2017-08-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01563B2 (ja) 2016-03-18 2020-05-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996035B2 (en) 2016-03-18 2018-06-12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movable presser which moves a fixing belt
US10012936B2 (en) 2016-03-18 2018-07-03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9101314A (ja) * 2017-12-06 2019-06-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200052764A (ko) * 2018-11-07 2020-05-15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전자선 주사된 불소 수지로 처리된 닙 플레이트를 포함하는 정착 장치
JP2020148958A (ja) 2019-03-14 2020-09-17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 デベロップメント カンパニー エル.ピー.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無端ベルトのためのクリーニング部材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69727B2 (ja) 1989-10-19 1998-06-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装置の定着器
JP3829695B2 (ja) * 1995-05-16 2006-10-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定着装置
JP4748885B2 (ja) 2001-06-21 2011-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38706B2 (ja) * 2002-04-10 2007-06-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加熱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09583A (ja) * 2002-09-19 2004-04-08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64648A (ja) * 2003-03-03 2004-09-24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81557A (ja) * 2003-12-18 2005-07-07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25018B2 (ja) * 2004-02-03 2011-07-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2005234103A (ja) * 2004-02-18 2005-09-02 Oki Data Corp 定着装置
JP4586392B2 (ja) * 2004-03-30 2010-11-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398045B2 (en) * 2005-08-23 2008-07-08 Fuji Xerox Co., Ltd. Fix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6766B (zh) * 2008-03-07 2013-09-25 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539748B (zh) * 2008-03-21 2011-03-3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23539A (zh) * 2009-09-14 2011-04-2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2087499A (zh) * 2009-12-04 2011-06-08 株式会社东芝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定影方法
CN102402162A (zh) * 2010-09-16 2012-04-0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2402162B (zh) * 2010-09-16 2015-09-3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7797424A (zh) * 2016-09-02 2018-03-13 株式会社东芝 定影装置
CN107797424B (zh) * 2016-09-02 2022-03-18 株式会社东芝 定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609240B2 (ja) 2011-01-12
JP2007065082A (ja) 2007-03-15
CN100470400C (zh) 2009-03-18
US20070048035A1 (en) 2007-03-01
US7463857B2 (en) 2008-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24729A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920695A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218226C (zh) 定影方法、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89799C (zh) 图像加热设备
CN1145082C (zh) 图象加热装置
CN1287236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786845A (zh) 图像加热设备
CN101038470A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514311A (zh) 成像设备
CN1577167A (zh) 图像加热设备
CN1119708C (zh) 定影装置
JP2007121329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716126A (zh) 图像加热装置和定影装置
CN101080679A (zh) 分离板、具有分离板的固定装置、用于生产分离板的方法以及成像设备
CN1885208A (zh) 图像加热设备
CN1677272A (zh) 图像加热装置及其内使用的传送辊
CN101038477A (zh) 定影装置以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648785A (zh) 具有挠性套筒的像加热装置
CN100346242C (zh) 定影装置
CN101038471A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67727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7979001B2 (en)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djustment of fixing device
CN1804734A (zh) 成像设备
CN1311310C (zh) 成像装置
CN1577165A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