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8477A - 定影装置以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以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8477A
CN101038477A CNA200710086399XA CN200710086399A CN101038477A CN 101038477 A CN101038477 A CN 101038477A CN A200710086399X A CNA200710086399X A CN A200710086399XA CN 200710086399 A CN200710086399 A CN 200710086399A CN 101038477 A CN101038477 A CN 1010384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ixing
external heating
heater block
roll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8639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43610C (zh
Inventor
山名真司
朝仓建治
香川敏章
山地博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38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84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361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361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19Heating belt the belt not heating the toner or medium directly, e.g. heating a heating roll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中,外部加热部具有外部加热带、卷绕外部加热带并经由外部加热带压接在定影辊上的两个加热辊、令该两个加热辊相对于定影辊离接的离接机构,在借助离接机构令两个加热辊从定影辊分离的状态下,外部加热带和定影辊接触,并且外部加热带设定为从动于定影辊。由此,可提供难以发生带部件的恶化,而且可实现省空间化、省电力化、以及快速的离接动作的、外部离接机构可离接的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以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令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的定影装置以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打印机、多功能打印机(MFP)等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一般使用热辊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相互压接的定影辊和加压辊,定影辊和加压辊的双方或者任一方的表面温度被配置在内部的热源(例如卤素灯)加热到既定温度(定影温度)。而且,通过令形成有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纸通过两辊的压接部(定影夹压部),借助热和压力令调色剂像定影。
此外,作为彩色打印机中使用的定影装置的定影辊,一般使用具有由硅橡胶等构成的弹性层的弹性辊。根据该构成,定影辊表面对应于未定影调色剂像的凹凸而弹性变形,以包覆形成调色剂像的面的方式与记录纸接触。因此,可对于与单色印字相比调色剂量多的彩色印字的未定影调色剂像良好地进行加热定影。此外,在与单色印字相比易于发生偏移的彩色印字时,可借助定影夹压部处的弹性层的应变释放效果提高对于调色剂的脱模性。进而,由于定影夹压(nip)部为逆夹压形状,即在定影辊中与加压辊抵接的部分变为稍微凹陷的形状,所以提高纸张的剥离性能,不使用剥离爪等的剥离机构(剥离装置)纸张的剥离变得容易(自剥离)、可消除由剥离机构引起的图像缺陷。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弹性层的导热性低,所以在具有弹性层的定影辊的内部设置热源时,传热效率降低。其结果,予热时间变长,此外,在令纸张运送速度高速化时,存在定影辊表面温度不随动的问题。
作为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方法,公知有令外部加热部与定影辊的表面抵接,并从外部(表面侧)加热定影辊的方式(外部加热定影方式)。提出有与作为外部加热部的内部具有热源的加热辊接触的辊方式、或加热环形带部件并与该环形带部件接触的环形带方式等。
例如,在专利文献1、2中,作为带方式的外部加热部,记载有令卷架在多个内部具有热源的带卷架辊上的带部件与定影辊的表面接触的结构。在此,带部件通过与定影辊表面的摩擦力而相对于定影辊从动旋转。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4-198659(公开日:2004年7月15日)》
专利文献2:日本国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5-189427(公开日:2005年7月14日)》
这样的带方式与辊方式相比能够以更小的热容量扩大加热夹压宽度,所以,可供给到定影辊表面的热量多,高速定影温度随动性优异。但是,其缺点是,若在定影结束后令定影辊停止,则加热带部件的加热部件经由带部件所接触的定影辊部分被局部地加热,存在促进定影辊的恶化的问题(以下,将这样的局部的过热称为“过冲”)。
即,在带方式中,向定影辊的热供给能力高,而且在热源和定影辊表面之间,夹有带部件或带卷架辊等的多个部件,所以热源和带部件表面之间的温度梯度大。因此,若定影辊的旋转停止并瞬时切断向定影辊的传热,则带卷架辊或带部件由于该温度梯度而升温,经由带部件而与带卷架辊接触的定影辊部分局部过热。特别是,由于带卷架或环形带等的热容量小,所以,基于温度梯度的过冲表现得很明显。
此外,若发生过冲,则在定影辊的表面发生温度不均,存在在接下来进行定影处理的图像中发生光泽不均的问题。
此外,在需要根据印字的图像信息改变定影辊的表面温度的***中,在需要在定影动作中令定影辊的表面温度下降的情况下,断开定影辊内部的热源以及带卷架辊内部的热源,并通过在该状态下令定影辊旋转而降低温度。但是,如上所述,由于带卷架辊的温度设定为比定影设定温度高,由于该热而存在定影辊的温度下降需要时间的问题。
作为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方法,考虑将外部加热部构成为可相对于定影辊离接。在刚刚令定影辊停止后或者在需要令定影辊的温度下降时,令外部加热部从定影辊分离,由此可避免过冲的产生,此外,带卷架辊的热难以传递到定影辊,可令定影辊的温度快速下降。
但是,在令外部加热部从定影辊分离时令带部件也完全从定影辊分离的构成中,产生带部件的恶化加速的新的问题。如上所述,由于即便停止加热,加热部件也比定影部件的表面温度高,所以若令带部件完全从定影部件分离,则传递到与加热部件接触部分的热集中在带部件内的接触部分附近,所以加快带部件的恶化。
此外,在令带部件也完全从定影辊分离的构成中,用于分离的移动距离大,需要扩大用于离接移动的空间,不能实现省空间化。此外,由于移动距离大,所以离接机构也成为复杂且大的结构,存在难以通过简单的离接结构快速实现离接动作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为了卡纸处理或带部件的清洁而可离接地构成外部加热部的情况,但没有对离接机构的具体的构成、构成外部加热部的各部件中的哪个部件离接等进行记载。因此,即便以原样使用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也不能解决加速带部件的恶化的问题,不能实现省空间、省电力化、以及快速的离接动作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难以令带部件恶化且可实现省空间化、省电力化、以及快速的离接动作的、外部离接机构可离接的定影装置,以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有外部加热部,所述外部加热部令环形的带部件与可旋转的定影部件的表面接触并通过从该带部件供给热而从外部加热上述定影部件,该定影装置令记录材料在上述定影部件和压接该定影部件的加压部件之间通过,并令形成在该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像定影,上述外部加热部具有:上述带部件;配设在上述带部件的内侧且经由上述带部件压接上述定影部件的加热部件;令该加热部件相对于上述定影部件离接的离接机构,在上述加热部件借助上述离接机构从上述定影部件分离的状态下,上述带部件和上述定影部件接触。
而且,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上述本发明的定影装置。
根据上述构成,配置在带部件的内侧的加热部件可借助离接机构而相对于定影部件离接。由此,在定影动作刚刚结束后等情况下,使用离接机构令加热部件从定影部件分离,由此可在定影部件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防止由于比定影部件温度高的加热部件压接在定影部件的表面而局部地加热定影部件的表面的所谓的过冲的发生。
此外,在定影动作中需要降低定影温度时,通过使用离接机构令加热部件从定影部件分离,来自加热部件的热供给无法进行,所以可有效地降低定影部件的表面温度。
而且,在上述构成中,在加热部件从定影部件分离的状态下,带部件与定影部件接触,上述带部件借助上述定影部件的旋转而从动旋转。
如上所述,由于即便在定影结束后停止加热,加热部件也比定影部件的表面温度高,所以与加热部件接触的部分易于变为高温而恶化。因此,为了抑制带部件的这样的恶化,优选在令加热部件从定影部件分离后还令带部件继续旋转。通过令其继续旋转,来自加热部件的热传递到带部件整体上,可更有效地抑制带部件的恶化。但是,若为了在令加热部件从定影部件分离后还令带部件继续旋转而另外设置用于令带部件旋转的驱动机构(驱动装置),则装置大型化。
由此,不使用另外设置用于令带部件旋转的驱动机构的令装置大型化的方法,可有效地防止上述带部件的恶化。
作为在令加热部件从定影部件分离的状态下令带部件从动于定影部件的旋转的构成,有下述构成:以带部件可借助定影部件的旋转而从动旋转的方式设定令加热部件从定影部件分离的分离距离的构成、或设置在加热部件借助离接机构从定影部件分离的状态下将带部件压接在定影部件上的压接部件的构成等。
而且,在分离的状态下带部件和定影部件接触即指加热部件的移动距离比令带部件完全分离的构成短。因此,可减小用于离接移动的空间,可实现省空间、省电力化以及快速的离接动作。
本发明的其他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借助以下所示的记载能充分了解。此外,本发明的优点通过参照附图的下述说明而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要部的构成的图。
图3(a)以及图3(b)都是表示上述定影装置的外部加热部的支承部的构成的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外部加热部的支承部的俯视图。
图5(a)~图5(c)都是说明外部加热带和定影辊的接触状态的图。
图6(a)以及图6(b)都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外部加热部的支承部的构成的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外部加热部的支承部的俯视图。
图8(a)以及图8(b)都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外部加热部的支承部的构成的图。
图9(a)以及图9(b)都是说明本发明实施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中的加热辊和外部加热带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0(a)以及图10(b)都是表示图9所示的定影装置的外部加热部的支承部的构成的图。
图11(a)以及图11(b)都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外部加热部以及其支承部的构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可应用在电子照相方式的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MFP(Multi Function Printer)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实施方式1]
对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如下地进行基于图1~图5的说明。首先,参照图2对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图。
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根据图像数据将彩色图像或者单色图像形成在纸张(记录材料)P上的装置。在此,例示干式电子照相方式且4连串联方式的彩色打印机。上述图像数据是经由网络被送来的数据或由扫描器读取的数据。
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可视像形成部50、纸张运送部30、定影装置40、以及供给托盘20。
可视像形成部50包括黄色可视像形成组件50Y、品红色可视像形成组件50M、青绿色可视像形成组件50C、黑色可视像形成组件50B。作为具体的配置,在供给托盘20和定影装置40之间,从供给托盘侧20开始,顺序地并设黄色可视像形成组件50C、品红色可视像形成组件50M、青绿色可视像形成组件50C、黑色可视像形成组件50B。
这些可视像形成组件50Y、50M、50C、50B分别具有实质上相同的构成,根据图像数据分别形成黄色图像、品红色图像、青绿色图像、黑色图像,并转印到被后述的运送带33运送的纸张P上。
各可视像形成组件50Y、50M、50C、50B分别具有感光鼓51。而且,在感光鼓51的周围,沿感光鼓51的旋转方向(图2的F方向)配置带电辊52、LSU53、显影组件54、转印辊55、以及清洁装置56。
感光鼓51,表面具有感光性材料层,在箭头F方向驱动旋转。带电辊52是令感光鼓51的表面相同(均一)地带电的带电器。
LSU(激光扫描器组件)53,根据输入的图像数据对带电的感光鼓51的表面进行曝光并生成静电潜像。对可视像形成组件50Y、50M、50C、50B的各LSU53中分别输入与黄色、品红、青绿以及黑色对应的像素数据。
显影组件54,借助含有调色剂的显影剂令形成在感光鼓51表面的静电潜像显影并形成调色剂像(显像)。可视像形成组件50Y、50M、50C、50B的各显影组件54分别使用与黄色、品红色、青绿色以及黑色对应的显影剂而形成调色剂像。作为使用的显影剂有非磁性一成分显影剂(非磁性调色剂)、非磁性二成分显影剂(非磁性调色剂以及载体)、磁性显影剂(磁性调色剂)等的显影剂(以下称为调色剂)等。
转印辊55配置在后述的运送带33的背面侧,令感光鼓5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由运送带33运送的纸张P上。在转印辊55上施加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偏压,通过向纸张P上施加该偏压,转印感光鼓51上的调色剂像。
清洁装置56是在向纸张P转印图像后除去残留在感光鼓51上的调色剂的装置。
纸张运送部30包括运送带33、卷架该运送带33的驱动辊31以及空转辊32。纸张运送部30将从供给托盘20送入的纸张P吸附保持在运送带33上,并运送纸张P以便由可视像形成组件50Y、50M、50C、50B形成的调色剂像依次地转印到纸张P上。借助驱动辊31的旋转,运送带33以既定的圆周速度(在此为355mm/s)旋转。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P借助驱动辊31的曲率而从运送带33剥离,向定影装置40运送(图2的点划线表示运送路径)。
定影装置40,具有至少一方侧被加热且相互压接的定影辊60和加压辊70,令转印有调色剂像(未定影)的纸张P通过作为压接部的定影夹压部N处,由此将调色剂像热定影在纸张P上。对于定影装置40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由定影装置40定影了调色剂像的纸张P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部的排纸托盘(未图示)上,由此结束图像形成处理。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上,搭载有用于进行对上述各部的动作控制或对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的控制部。控制部是至少含有CPU以及RAM的微机,通过读取未图示的记录介质中存储的程序而发挥作用。
接着,对定影装置4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定影装置40的截面构成的图。如图1所示,定影装置40除上述定影辊60、加压辊70外还具有外部加热部(外部加热装置)75、以及织物清洁装置90。
定影辊60以及加压辊70以既定的载荷(在此为600N)相互压接,在它们之间形成定影夹压部N(定影辊60以及加压辊70相互抵接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影夹压部N的夹压宽度(沿定影辊60的旋转方向(图1中K方向))设定为例如9mm。
定影辊60,被加热到既定的温度(在此为180℃)而加热通过定影夹压部N的形成有调色剂像(未定影)的记录纸P。定影辊60,是在心轴的外周面上具有弹性层、在该弹性层的外周面上形成脱模层的3层构造的辊部件。
心轴使用例如铁、不锈钢、铝、铜等的金属或者这些金属的合金等。此外,弹性层使用硅橡胶,脱模层使用PFA(四氟乙烯和全氟乙烯基醚的共聚物)或PTFE(聚四氟乙烯)等的氟类树脂。
在定影辊60的内部(心轴的内部)配置作为加热定影辊60的热源的加热灯(卤素灯)61。加热灯61由上述控制部(未图示)控制其通电,若接通则放射红外线。定影辊60的内周面吸收放射出的红外线,定影辊60整体被加热。
加压辊70,借助设置在其端部侧的压接机构(未图示)而被压接在定影辊60上,对定影夹压部N施加既定的压力。加压辊70也与定影辊60相同,是在由铁、不锈钢、铝、铜等的金属或这些的合金等构成的心轴的表面具有硅橡胶等的弹性层、进而在其上具有PFA或PTFE等的脱模层的三层构造的辊部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加压辊70中在心轴的内部也具有加热灯71。而且,加热灯71由上述控制部(未图示)控制其通电,若接通则放射红外线。加压辊70的内周面吸收放射的红外线,加压辊70整体被加热。
外部加热部75具有环形状的外部加热带(带部件)80、和作为卷架该外部加热带80的一对的带卷架辊的加热辊(加热部件)81、82。而且,在后面详细描述,设置有令辊加热辊81、82相对于定影辊60的表面经外部加热带80而离接的离接机构(离接装置)。
外部加热带80以被加热到既定的温度(在此为210℃)的状态与定影辊60的表面接触并加热定影辊60的表面。从背面接触的加热辊81、82向外部加热带80供给热。
外部加热带80,在定影辊60的周围,配置在比定影夹压部N还靠定影辊60的旋转方向(图1中K方向)的上游侧,并借助后述压接机构以既定的按压力(在此为40N)压接在定影辊60上。而且,在与定影辊60之间,形成加热夹压部n。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夹压部n的夹压宽度(沿定影辊60的旋转方向的宽度)为例如20mm。
外部加热带80由下述环形带构成:在由聚酰亚胺等的耐热树脂或不锈钢或镍等的金属材料构成的中空圆筒状的基材的表面,作为脱模层而形成耐热性以及脱模性优异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PFA或PTFE等的氟类树脂)的两层构成的环形带。此外,为了减少外部加热带80的横向力,在带基材的内表面也可实施氟类树脂等的涂覆。
加热辊81、82包括由铝或铁类材料等构成的中空筒状的金属制芯材。为了降低外部加热带80的横向力,也可在金属制芯材的表面实施氟类树脂等的涂覆。
在加热辊81、82的内部配置作为热源的加热灯83、84。加热灯83、84,若借助上述控制部(未图示)被接通,则放射红外线。加热辊81、82的内周面吸收放射的红外线,加热辊81、82的整体被加热,由此,卷架在加热辊81、82上的外部加热带80也被加热。
此外,在定影辊60的周面上配置热敏电阻(温度检测机构)62,在加压辊70的周面配置热敏电阻72。此外,在外部加热带80的表面侧,在与加热辊81对置的位置上配置热敏电阻85,在与加热辊82对置的位置上配置热敏电阻86。
上述控制部(未图示)基于这些热敏电阻62、72、85、86的输出而检测定影辊60、加压辊70、以及外部加热带80的两个位置的表面温度,并控制向对应的加热灯61、71、83、84的通电以便各表面温度接近目标温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部进行向加热灯61、71、83、84的通电等的控制,但也可构成为定影装置40自身具有控制部。
此外,在图1中没有图示,但来自驱动马达(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设置在定影辊60的端部的旋转轴,在图1中K方向上驱动旋转。在定影动作时等,通过定影辊60旋转驱动,被压接在定影辊60上的加压辊70在其摩擦力的作用下从动旋转。因此,加压辊70的旋转方向为与K方向相反的方向。
外部加热部75的外部加热带80也在与定影辊60接触的部分的摩擦力的作用下从动于定影辊60而旋转。因此,外部加热带80的旋转方向为与K方向相反的方向。而且,加热辊81、82,通过其外表面与外部加热带80的背面的接触,从动于外部加热带80而旋转。
记录纸P,以形成调色剂像的形成面与定影辊60抵接并且背面与加压辊70抵接的方式在定影夹压部N中运送。由此,形成在记录纸P上的调色剂像被热压接而定影在记录纸P上。作为记录纸P的定影夹压部N的通过速度的定影速度与处理速度(纸张运送速度)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55mm/sec。此外,由每分钟的连续供纸张数表示的复印速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70张。
接着,对令加热辊81、82相对于定影辊60的表面离接的离接机构100进行说明。图3(a)、(b)是表示外部加热部75的支承部的构成的图,图4是支承部的俯视图。离接机构100设置在该支承部上。
卷架有外部加热带80的加热辊81、82分别借助安装在侧框架101上的轴承102、103而转动自如地被支承。这些轴承102、103相对于侧框架101以既定的轴距固定。由此,确保加热辊81、82之间的平行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加热辊81、82的平行度公差在100μm以下。
上述侧框架101相对于臂104旋转自如地被轴支承在转动支点A上。此外,臂104相对于未图示的主框架等的固定物转动自如地安装在转动支点B上。而且,在转动支点A或者转动支点A附近安装一端安装在主框架等的固定物上的螺旋弹簧105的另一端,臂104以及被其支承的侧框架101借助该螺旋弹簧105的弹性而被向定影辊60侧施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a)所示,经由被向定影辊60侧施力的侧框架101,被其轴支承的加热辊81、82以相等的载荷压接到定影辊60上。
在臂104的、隔着转动支点B与安装有侧框架101的一侧相反侧的端部,配置与臂104抵接的偏心凸轮106。偏心凸轮106相对于臂104配置在与定影辊60所配置侧的相反侧。
若从图3(a)所示的加热辊81、82压接在定影辊60上的状态令偏心凸轮106旋转180°,则如图3(b)所示,与安装有侧框架101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被偏心凸轮106推压,臂104以转动支点B为中心旋转。安装有侧框架101的一侧借助该转动而上升,螺旋弹簧105伸长,并且转动支点A从定影辊60远离,加热辊81、82从定影辊分离。
这样,臂104借助偏心凸轮106的旋转动作而旋转,侧框架101的位置移动,由此加热辊81、82可相对于定影辊60离接。即,离接机构100包括支承加热辊81、82的轴承102、103的侧框架101、支承侧框架的臂104、令臂104旋转的偏心凸轮106、对安装有侧框架101的臂104向定影辊60侧施力的螺旋弹簧105。
此外,对于加热辊81、82,在轴承102、103的内侧***用于防止外部加热带80的曲折行进的横向限制部件111、112。该横向限制部件111、112为了下述目的而设置,通过在外部加热带80曲折行进时与带端部从动旋转而限制带的横移,同时防止基于带端部的滑动而带来的磨耗或开裂。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外部加热带80,使用在厚度90μm的聚酰亚胺(宇部兴产制、商品名:ユ一ピレツクスS)的基材表面上作为脱模层而以20μm厚度涂覆有混合PTFE和PFA的氟类树脂的带。
此外,定影辊60,使用在铝制的心轴上形成厚度3mm的硅橡胶层作为弹性层并进而在其上作为脱模层而包覆厚度30μm的PFA管的辊。其外径(直径)为50mm。
加压辊70,使用在铝制的心轴上作为弹性层形成厚度2mm的硅橡胶层并进而在其上包覆厚度30μm的PFA管的辊。其外径(直径)与定影辊60相同,为50mm。
加热辊81、82,都使用在厚度0.75mm的铝制心轴的表面上以20μm厚涂覆混合PTFE和PFA的氟类树脂的辊。其外径(直径)都为15mm。而且,这些加热辊81、82以轴距为23.0mm的方式配置。
外部加热带80的周长(内周长)为94.24mm(室温下的长度),将该外部加热带80卷架在轴距固定的两根的加热辊81、82上而以载荷40N压接定影辊60。
在此,在令外部加热带80向定影辊60抵接的状态下,转动支点A和定影辊60的表面的距离为28mm,从转动支点B到转动支点A的距离为13mm。此外,从转动支点B到臂104的偏心凸轮106的抵接部的距离为31mm。
若令加热辊81、82分离时的臂104的在转动支点A处的移动量(分离长度)为2mm,则偏心凸轮106的抵接部分的臂104的移动量为4.8mm。此外,令此时的定影辊60停止时的外部加热带80和定影辊60的接触宽度(加热夹压宽度)为大约5mm左右。该接触宽度是根据外部加热带80的弯曲或温度而能够变化的值。一般而言,外部加热带80等的带部件若被加热,则带的周长伸长,所以接触宽度增加。
若臂104的转动支点A处的移动量(分离长度)为3mm,则外部加热带80和定影辊60几乎不接触,外部加热带80和定影辊60变为完全分离的状态。此时,偏心凸轮106的抵接部分的臂104的移动量为7.2mm。
另一方面,在外部加热带80的一部分与定影辊60接触的状态下驱动定影辊60时,通过定影辊60和外部加热带80的摩擦力,定影辊60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加热辊81被向定影辊60的表面拉近并在接近加热辊81处,外部加热带80和定影辊60接触。
此时,由于两者的压接力比在加热辊81、82之间的中央部处外部加热带80和定影辊60接触时大,所以外部加热带80易于从动旋转。在此,若在将定影辊60调温为190℃,将加热辊81、82调温到210℃,并令定影辊60的旋转速度(圆周速度)为355mm/sec时,分离长度为2mm,则外部加热带80从动于定影辊60。另外,在分离长度为3mm时,外部加热带80不从动。
图5(a)~(c)表示外部加热带80和定影辊60的分离长度和接触宽度的关系。图5(a)是没有令外部加热带80分离时的图。图5(b)是外部加热带80的一部分接触时的图。在分离长度为2mm以下时,为该状态。
在图5(b)的状态下,由于加热辊81、82没有经由外部加热带80与定影辊60接触,所以在定影辊60停止时,加热辊81、82的热没有经由外部加热带80传递到定影辊60上。另一方面,在定影辊60旋转时,由于外部加热带80从动旋转,所以被加热辊81、82的热加热的外部加热带80的部分到达与定影辊60的接触部,由此向定影辊60传热。但是与图5(a)所示的没有分离时相比,由于外部加热带80的接触宽度较短,所以抑制向定影辊60的传热,具有令定影辊60的温度快速下降的效果。进而,由于外部加热带80从动于定影辊60,所以可防止与外部加热带80中的加热辊81、82接触的部分的过热所导致的恶化。
图5(c)表示参考例,是外部加热带80和定影辊60没有接触时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中,在分离长度为3mm时为该状态。
定影辊60的表面温度下降的效果、以及外部加热带80是否从动是根据外部加热带80和定影辊60的接触宽度和压接力、外部加热带80的易于旋转程度而变化的。这些依存于接触部分的表面材质、温度、圆周速度、外部加热带80的周长和轴距距离(中心距离)的关系、转动支点A的位置、外部加热带80的卷绕,所以在组装状态下,期望适当调整并确定分离长度。
进而,根据上述构成的离接机构,由于没有令外部加热带80完全从定影辊60分离,而只是令加热辊81、82不经由外部加热带80与定影辊60接触地分离,所以移动距离小,与令外部加热带80也完全从定影辊60离开的构成相比,可减小用于确保外部加热部75的离接移动用空间的空间,可实现省功率化。
在定影结束后,在待机状态下停止定影辊60的旋转时,在上述构成中,外部加热带80分离的长度若为1mm以上,则可防止定影辊60的表面被加热辊81、82局部地加热。进而与没有分离时相比,具有降低定影温度的效果。此外,若分离长度为2mm以下,则外部加热带80从动于定影辊60的旋转,可防止由加热辊81、82导致的外部加热带80的局部的恶化。
此外,在令外部加热带80完全从定影辊60分离的构成中,由于用于分离的移动距离变大,所以离接机构的构成变得复杂,但通过如本实施方式这样,令外部加热带80保持与定影辊60的接触状态,可减小加热辊81、82的移动距离,可实现构成简单的离接机构100。而且,由于为简单化的离接机构100,与复杂且大型的离接机构相比,可更快地实现分离动作。具体而言,由于移动距离短,臂104的移动量以及偏心凸轮106的大小以及其驱动力降低,所以可实现定影装置40的小型化、省电力化,并可更快地离接。
此外,离接机构100,由于令固定加热辊81、82的位置的侧框架101移动,所以可令加热辊81、82以及外部加热带80在一体化的状态下,快速从定影辊60分离。
此外,图1(a)的定影装置40中,外部加热带80构成为从动于定影辊60的旋转而旋转,在定影动作(记录纸通过定影夹压部n)中,通常,在令加热辊81、82抵接在定影辊上的状态下旋转加热。之后,结束定影动作并且定影辊60以及外部加热带80停止旋转,进而只要不切断图像形成装置1主体的电源,则以在输入下个打印信号(复印信号)后马上可进行打印的方式变为被以既定温度加热的状态(待机状态)。即,在定影动作结束后,外部加热带80在旋转停止的状态下继续进行加热,最终通过主体电源的断开而从被加热的状态冷却到室温。
但是,若在定影动作结束后还在图1(a)的状态,即令加热辊81、82与定影辊60接触的对外部加热带80赋予充分的张力的状态下将外部加热带80从加热状态冷却到室温,则外部加热带80变形为卷架在加热辊81、82(带卷架辊)上时的形状。
因此,在再次旋转加热外部加热带80时,由于形状变化,外部加热带80不能稳定地旋转,在最坏情况下,外部加热带80停止并且对于定影辊60的加热性能显著下降,还会发生由热导致的带的破损等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结束定影动作并且如图1(b)所示那样令加热辊81、82从定影辊60分离,即降低对外部加热带80的张力时,之后,即便放置冷却也没有显著发现由加热辊81、82的卷架导致的带圆周方向的变形,没有发生上述问题。
即,在卷架在图2那样的轴距固定的加热辊81、82上并且令加热辊81、82与定影辊60抵接的构成中,至少在外部加热带80不旋转的状态下令加热辊81、82从定影辊60分离,由此,通过降低对外部加热带80的张力,可防止由张力施加导致的带的周方向的变形。
[实施方式2]
对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根据图6、图7进行如下说明。另外,为了说明的方便,对具有与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部件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不同在于令定影装置40中的加热辊81、82相对于定影辊60的表面离接的离接机构的构成,仅离接机构的构成不同。因此,在以下,仅对离接机构进行说明。
图6(a)、(b)是表示外部加热部75的支承部的构成的图,图4是支承部的俯视图。离接机构200设在该支承部上。
离接机构100和离接机构200的不同在于臂104的转动支点B的位置和偏心凸轮106的配置位置、以及螺旋弹簧105相对于臂104的安装位置。在离接机构200中,臂104的转动支点B在配置有偏心凸轮106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在转动支点B和偏心凸轮106之间,有侧框架101的转动支点A。而且,偏心凸轮106相对于臂104,配置在与定影辊60相同一侧,对臂104向定影辊60侧施力的螺旋弹簧105的一端安装在转动支点B和偏心凸轮106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如图6(a)所示,经由被向定影辊60侧施力的侧框架101而将轴支承在其上的加热辊81、82以相等的载荷压接在定影辊60上。
而且,如图6(a)所示,若从加热辊81、82压接在定影辊60上的状态令偏心凸轮106旋转180°,则如图6(b)所示,臂104的与转动支点B相反侧的端部上升,螺旋弹簧105伸长,并且转动支点A从定影辊60远离,加热辊81、82从定影辊分离。
[实施方式3]
对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根据图8进行如下说明。另外,为了说明的方便,对具有与实施方式1、2中使用的部件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不同在于定影装置40的外部加热部以及离接机构的构成,且仅外部加热部以及离接机构的构成不同。因此,以下仅对外部加热部以及离接机构进行说明。
图8(a)(b)是表示外部加热部76的支承部的构成的图,离接机构300设置在该支承部上。
在外部加热部76中,替代加热辊82,配置没有在内部作为热源的加热灯84的支承辊(压接部件)87。转动自如地支承在由侧框架101支承的轴承103(参照图4、图7)上这一情况、和借助与加热辊81卷架的外部加热带80而从动旋转等情况与加热辊82相同。
此外,在离接机构300中,侧框架101固定在臂104上,臂104的转动支点B配置在与支承辊87的旋转轴相同的位置上。而且,支承辊87和定影辊60以施加一定的压力的方式设定轴距。此外,偏心凸轮106以及螺旋弹簧105的配置位置与离接机构200相同,偏心凸轮106相对于臂104配置在与定影辊60相同一侧,螺旋弹簧105的一端安装在转动支点B和偏心凸轮106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如图8(a)所示,经由被向定影辊60侧施力的侧框架101而将轴支承在其上的加热辊81以及支承辊87压接在定影辊60上。
而且,如图8(a)所示,若从加热辊81和支承辊87压接在定影辊60上的状态令偏心凸轮106旋转180°,则如图8(b)所示,臂104的与转动支点B相反侧的端部上升,螺旋弹簧105伸长,并且加热辊81从定影辊60远离,加热辊81从定影辊60分离。此时,由于转动支点B在支承辊87的中央,所以支承辊87和定影辊60的轴距没有变化,对定影辊60的压力一定。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加热部76中,仅在多个带卷架辊中的一部分中在内部配置热源而作为加热辊,离接机构300构成为,为了降低定影温度或为了避免由外部加热部76导致的定影辊60的过冲的影响,仅令具有热源的带卷架辊(仅加热辊81)离接。
仅令多个带卷架辊中的被加热的带卷架辊离接的离接机构300,与多个带卷架辊全部离接的离接机构100、200相比可减少所需的移动量,可进一步实现定影装置的小型化、离接机构的省电力化。
进而,由于支承辊87压接在定影辊60侧,所以夹持在支承辊87和定影辊60之间的外部加热带80可借助定影辊60的旋转而可靠地从动旋转。因此,通过这样的外部加热部76以及离接机构300的构成,可可靠地得到通过令外部加热带80从动旋转而得到的上述效果。
[实施方式4]
对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根据图9、图10进行如下说明。另外,为了说明的方便,对具有与实施方式1~3中使用的部件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不同在于定影装置40的外部加热部以及离接机构的构成,且仅外部加热部以及离接机构的构成不同。因此,以下仅对外部加热部以及离接机构进行说明。
图9(a)、(b)是表示构成外部加热部77的外部加热带80和加热辊81、82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0(a)、(b)是表示外部加热部77的支承部的构成的图,离接机构400设置在该支承部上。
卷架在外部加热带80上的加热辊81、82分别被安装在侧框架401上的轴承402、403旋转自如地支承。离接机构400中,侧框架401固定在主框架等的未图示的固定物上。
在侧框架401上,形成用于引导轴承402、403的ハ字型地配置的两个引导长孔412、413,轴承402、403可在引导长孔412、413内移动。
此外,在轴承402、403上分别安装有一端安装在侧框架401上的轴承弹簧414、415的另一端。轴承402、403借助轴承弹簧414、415的弹性而以相互接近的方式被向斜上方施力。
臂404以转动支点B为中心转动自如地构成,偏心凸轮406从与定影辊60相同一侧抵接在与转动支点B相反侧的端部上。此外,在臂404上形成凸部404a,并且在凸部404a的部分上安装对臂404向定影辊60侧施力的螺旋弹簧405。
如图10(a)所示,通过对臂404的凸部404a施加螺旋弹簧405的载荷,凸部404a插进轴承402、403之间而向下方按入轴承402、403,被按入到下方的轴承402、403与引导长孔412、413的下缘抵接。在该状态下,如图9(a)所示,加热辊81、82以相等的载荷压接定影辊60。
而且,如图10(a)所示,若从加热辊81、82压接在定影辊60上的状态令偏心凸轮406旋转180°,则如图10(b)所示,与转动支点B相反侧的臂端部被偏心凸轮406推压,臂404的与转动支点B相反侧的端部侧上升。由此,螺旋弹簧405伸长,并且臂404的上述凸部404a向上方移动,轴承402、403借助轴承弹簧414、415的回复力而以相互接近的方式向斜上方移动,并与引导长孔412、413的上缘抵接。在该状态下,如图9(b)所示,加热辊81、82从定影辊60以及外部加热带80分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外部加热部77中,加热辊81、82,在轴距的内侧移动的位置的加热辊81、82的上方,设置限制外部加热带80的形状的带导向件88、89。外部加热带80,通过加热辊81、82在轴距的内侧移动,有复原为圆筒形状的趋势,但由于与该带导向件88、89抵接,所以保持图9(b)所示的挠曲的状态,可防止外部加热带80与加热辊81、82的接触。
通过这样构成的外部加热部77以及离接机构400,借助令加热辊81、82从外部加热带80以及定影辊60分离,不仅可防止加热辊81、82的热传递到定影辊60,而且可同时防止由于加热辊81、82的热而令外部加热带80过热。此外,特别是通过这样的构成,由于可充分地降低施加在外部加热带80上的张力,所以即便进行放置冷却,也难以发生带部件的变化,可更可靠地防止由变形引起的上述问题的发生。
[实施方式5]
对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根据图11进行如下说明。另外,为了说明的方便,对具有与实施方式1~4中使用的部件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不同在于定影装置40的外部加热部以及离接机构的构成,且仅外部加热部以及离接机构的构成不同。因此,以下仅对外部加热部以及离接机构进行说明。
图11(a)、(b)是表示构成外部加热部78以及外部加热部78的支承部的构成的图,离接机构500设置在该支承部上。
外部加热部78,在外部加热带80的内侧配置作为热源的电阻发热体95。电阻发热体95固定在带导向件91上。若定影辊60旋转,则外部加热带80从动旋转,电阻发热体95和带导向件91与外部加热带80滑动。
上述带导向件91和固定在其上的电阻发热体95安装在侧框架101上。侧框架101,相对于臂104以转动支点A为中心旋转自如地被轴支承,臂104构成为可以转动支点B为中心旋转。
而且,在与转动支点B相反侧的臂端部上安装螺旋弹簧105,借助螺旋弹簧105对臂端部施加载荷,由此对安装在臂上的侧框架101向定影辊60方向施力,由此如图11(a)所示,将安装在侧框架101上的带导向件91和电阻发热体95压接在定影辊60上。
而且,如图11(a)所示,若从带导向件91和电阻发热体95压接在定影辊60上的状态令偏心凸轮106旋转180°,则如图11(b)所示,与转动支点B相反侧的臂端部被偏心凸轮106推压,螺旋弹簧105伸长,并且转动支点A从定影辊60远离,带导向件91以及电阻发热体95从定影辊60离开。
此外,在外部加热带80的上方,设置用于保持令带导向件91以及电阻发热体95从定影辊60分离时的带形状的带导向件92。通过保持带形状,可令电阻发热体95和外部加热带80不接触。
由此,在外部加热部78以及离接机构500中,可通过偏心凸轮106的旋转动作令与外部加热带80直接接触的电阻发热体95可离接。
在此,电阻发热体95,在厚度1mm的氧化铝基板上对银钯等的电阻材料进行图案形成,并在表层上涂覆10μm的耐热玻璃。带导向件91、92使用聚酰胺亚胺、聚酰亚胺、聚苯硫醚等的耐热树脂。在与外部加热带80的滑动面上也可涂敷耐热润滑脂等的润滑剂。此外,也可在电阻发热体95的与带滑动面相反侧上作为测温元件而具有Pt膜等的测温电阻体。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为下述定影装置,具有外部加热部,所述外部加热部令环形的带部件与可旋转的定影部件的表面接触并通过从该带部件供给热而从外部加热上述定影部件,令记录材料在上述定影部件和压接该定影部件的加压部件之间通过,并令形成在该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其中,上述外部加热部具有:上述带部件;配设在上述带部件的内侧且经由上述带部件压接上述定影部件的加热部件;令该加热部件相对于上述定影部件离接的离接机构,在上述加热部件借助上述离接机构从上述定影部件分离的状态下,上述带部件和上述定影部件接触,上述带部件构成为借助上述定影部件的旋转而从动旋转。
根据上述构成,借助离接机构,配置在带部件的内侧的加热部件可相对于定影部件离接。由此,通过在刚刚结束定影动作后等情况下,使用离接机构令加热部件从定影部件分离,可在定影部件停止旋转的状态下,防止由于比定影部件温度高的加热部件压接在定影部件的表面而导致局部地加热定影部件的表面的所谓过冲的发生。
此外,在需要在定影动作中降低定影温度时,通过使用离接机构而令加热部件从定影部件分离,可不进行从加热部件的热供给,所以可有效地降低定影部件的表面温度。
而且,在上述构成中,在加热部件从定影部件分离的状态下,令带部件和定影部件接触,上述带部件借助上述定影部件的旋转而从动旋转。
如上所述,由于在定影结束后即便停止加热,加热部件也比定影部件温度高,所以与加热部件接触的部分易变为高温而恶化。因此,为了抑制带部件的这样的恶化,优选在令加热部件从定影部件分离后,还继续令带部件旋转。通过继续旋转,来自加热部件的热传递到带部件整体上,可更有效地抑制带部件的恶化。但是,若为了在令加热部件从定影部件分离后还令带部件继续旋转,而另外设置用于令带部件旋转的驱动机构,则装置大型化。
由此,可不使用另外设置用于令带部件旋转的驱动机构的导致装置大型化的方法,而有效地防止上述带部件的恶化。
作为在令加热部件从定影部件分离的状态下令带部件从动于定影部件的旋转的构成,有下述构成:以带部件可借助定影部件的旋转而从动旋转的方式设定令加热部件从定影部件分离的分离距离的构成、或设置在借助离接机构令加热部件从定影部件分离的状态下向定影部件压接带部件的压接部件的构成。
而且,在分离状态下带部件和定影部件接触即指加热部件的移动距离构成比令带部件完全分离的构成要短。因此,可减小用于离接移动的空间,可实现省空间、省电力化、以及快速的离接动作。
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中,进而也可构成为,带部件卷绕在内部具有热源的多个可加热的带卷架辊上,该可加热的带卷架辊成为上述加热部件,上述离接机构,通过令支承该多个卷架辊的各轴承的支承框架移动而令上述加热部件相对于上述定影部件离接。
据此,由于令支承多个带卷架辊的各轴承的支承框架移动,可令带部件与加热部件一起移动,可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离接,进而,可快速地进行离接动作。
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进而也可构成为,上述带部件,卷绕在包括在内部具有热源的可加热的带卷架辊在内的多个带卷架辊上,上述可加热的带卷架辊成为上述加热部件,上述离接机构,在上述多个带卷架辊中,令可加热的带卷架辊移动,并令不进行加热的卷架辊不移动。
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中,进而也可构成为,上述带部件卷绕在内部具有热源的至少一根可加热的带卷架辊、和不进行加热的一根带卷架辊上,上述可加热的带卷架辊成为上述加热部件,上述多个带卷架辊的各轴承支承在同一支承框架上,上述离接机构,以不进行加热的一根的带卷架辊的旋转轴为支点而令上述支承框架转动,从而令可加热的带卷架辊移动。
根据这些构成,由于可令被加热的带卷架辊离接,没有加热的带卷架辊不移动,所以与移动全部的卷架辊相比可减小移动的距离,可实现装置的小型化、离接机构的省电力化。此外,不进行加热的带卷架辊由于经由带部件而压接定影部件的表面,所以若定影部件旋转,则带部件可靠地从动旋转,可更有效地抑制上述带部件的恶化。
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中,进而也可构成为,上述带部件卷绕在包括内部具有热源的可加热的带卷架辊的多个带卷架辊上,上述可加热的带卷架辊成为上述加热部件,上述离接机构,令可加热的带卷架辊以与上述带部件也不接触的方式分离。
据此,成为加热部件的可加热的带卷架辊由于以与带部件也不接触的方式分离,所以可有更效地抑制上述带部件的恶化。
令可加热的带卷架辊以与带部件也不接触的方式分离的构成可通过下述构成实现,即,例如带部件,卷绕在至少一方侧的内部配置有热源的一对带卷架辊上,内部配置有热源的上述可加热的带卷架辊成为上述加热部件,上述离接机构,令上述一对的带卷架辊向从定影部件的表面分离且相互的轴距接近的方向移动,并且设置限制由于上述带卷架辊的移动而松卷的上述带部件的形状变化而保持形状的带导向部件。
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中,进而也可构成为,上述加热部件为直接加热上述带部件的热源,上述离接机构,令上述热源以与上述带部件也不接触的方式分离。
据此,由于加热部件的热源以与带部件也不接触的方式分离,所以可更有效地抑制上述带部件的恶化。
令热源与带部件也不接触地分离的构成可通过下述构成实现,即,例如,上述加热部件为直接加热带部件的热源,上述离接机构,通过令支承上述热源的支承框架移动而令上述加热部件相对于上述定影部件离接,并且设置用于限制解除基于上述热源的与定影部件的压接时的上述带部件的形状变化而保持形状的带导向部件。
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中,进而可构成为,具有控制上述离接机构的驱动的控制部,该控制部,在上述定影部件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令上述加热部件和上述定影部件分离。
外部加热部的带部件,若在抵接在定影部件上而具有充分的张力的状态下从加热状态冷却到室温,则此时的形状易变形。若发生变形,则再次令带部件旋转加热时,由于形状的变化带部件不能稳定地旋转,最坏时带部件停止,对定影部件的加热性能显著降低,此外发生由热导致的带部件的破损等的问题。
在上述构成中,控制部,由于在借助离接机构在定影部件停止旋转的状态下令加热部件和定影部件分离,所以与加热部件没有解除压接的构成相比,可降低对带部件的张力。因此,即便放置冷却,也难以产生带部件的变化,可避免变形引起的上述问题的发生。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可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适宜地组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各技术方法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发明的详细说明项中的提出的具体的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不言而喻是用于明确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的内容,不应狭义地理解为仅限定于这样的具体例,可在本发明的精神和下述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并实施。

Claims (12)

1.一种定影装置,具有外部加热部,所述外部加热部令环形的带部件与可旋转的定影部件的表面接触并通过从该带部件供给热而从外部加热上述定影部件,该定影装置使记录材料在上述定影部件和压接该定影部件的加压部件之间通过,使形成在该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像定影,
上述外部加热部具有:
上述带部件;配设在上述带部件的内侧且经由上述带部件压接上述定影部件的加热部件;令该加热部件相对于上述定影部件离接的离接机构,
在上述加热部件借助上述离接机构从上述定影部件分离的状态下,上述带部件和上述定影部件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定上述加热部件从上述定影部件分离的分离距离,以使上述带部件可借助上述定影部件的旋转而从动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压接部件,在借助上述离接机构令上述加热部件从上述定影部件分离的状态下,该压接部件将上述带部件压接到定影部件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带部件卷绕在内部具有热源的多个可加热的带卷架辊上,该可加热的带卷架辊成为上述加热部件,上述离接机构,通过令支承该多个带卷架辊的各轴承的支承框架移动而令上述加热部件相对于上述定影部件离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带部件,卷绕在包括内部具有热源的可加热的带卷架辊的多个带卷架辊上,上述可加热的带卷架辊成为上述加热部件,
上述离接机构,在上述多个带卷架辊中,令可加热的带卷架辊移动,令不进行加热的卷架辊不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带部件卷绕在内部具有热源的至少一根可加热的带卷架辊、和不进行加热的一根带卷架辊上,上述可加热的带卷架辊成为上述加热部件,
上述多个带卷架辊的各轴承支承在同一支承框架上,
上述离接机构,以不进行加热的一根的带卷架辊的旋转轴为支点令上述支承框架旋转,从而令可加热的带卷架辊移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带部件卷绕在包括内部具有热源的可加热的带卷架辊的多个带卷架辊上,上述可加热的带卷架辊成为上述加热部件,
上述离接机构,令可加热的带卷架辊以与上述带部件也不接触的方式分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带部件,卷绕在至少一方侧的内部配置有热源的一对带卷架辊上,内部配置有热源的上述可加热的带卷架辊成为上述加热部件,
上述离接机构,令上述一对的带卷架辊向从定影部件的表面分离且相互的轴距接近的方向移动,
并且设置限制由于上述带卷架辊的移动而松卷的上述带部件的形状变化以保持形状的带导向部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部件为直接加热上述带部件的热源,
上述离接机构,令上述热源以与上述带部件也不接触的方式分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部件为直接加热带部件的热源,
上述离接机构,通过令支承上述热源的支承框架移动而令上述加热部件相对于上述定影部件离接,
并且设置用于限制解除上述热源与定影部件的压接时的上述带部件的形状变化以保持形状的带导向部件。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控制上述离接机构的驱动的控制部,
该控制部,在上述定影部件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令上述加热部件和上述定影部件分离。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是具有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定影装置,具有外部加热部,所述外部加热部令环形的带部件与可旋转的定影部件的表面接触并通过从该带部件供给热而从外部加热上述定影部件,该定影装置使记录材料在上述定影部件和压接该定影部件的加压部件之间通过,使形成在该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像定影,
上述外部加热部具有:上述带部件;配设在上述带部件的内侧且经由上述带部件压接上述定影部件的加热部件;令该加热部件相对于上述定影部件离接的离接机构,
在上述加热部件借助上述离接机构从上述定影部件分离的状态下,上述带部件和上述定影部件接触。
CNB200710086399XA 2006-03-15 2007-03-15 定影装置以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361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70913A JP4574574B2 (ja) 2006-03-15 2006-03-15 定着装置、定着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70913 2006-03-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8477A true CN101038477A (zh) 2007-09-19
CN100543610C CN100543610C (zh) 2009-09-23

Family

ID=38517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8639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3610C (zh) 2006-03-15 2007-03-15 定影装置以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603069B2 (zh)
JP (1) JP4574574B2 (zh)
CN (1) CN100543610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3885B (zh) * 2007-10-05 2012-06-20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770200B (zh) * 2009-01-07 2013-01-02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998954A (zh) * 2009-03-12 2013-03-27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定影装置
CN103676580A (zh) * 2012-09-25 2014-03-2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装置
CN108663918A (zh) * 2017-04-27 2018-10-16 京瓷办公信息***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28690B2 (ja) * 2005-04-28 2011-07-20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EP1785781B1 (en) * 2005-11-14 2018-11-28 HP Printing Korea Co., Ltd. Image fixing apparatus
JP4347309B2 (ja) * 2006-02-10 2009-10-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定着装置に備えられる無端ベルトの長さの設定方法
JP4447565B2 (ja) * 2006-03-13 2010-04-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74577B2 (ja) * 2007-04-20 2009-06-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KR101429666B1 (ko) * 2007-06-26 2014-08-1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정착장치 및 이를 가지는 화상형성장치
JP5244360B2 (ja) * 2007-10-03 2013-07-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063385B2 (ja) * 2008-01-23 2012-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塗布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9205139A (ja) * 2008-02-01 2009-09-10 Canon Inc 像加熱装置
JP4613227B2 (ja) * 2008-06-11 2011-01-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33153B2 (ja) * 2008-08-20 2011-02-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197280B2 (ja) * 2008-10-02 2013-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US8489006B2 (en) * 2008-11-26 2013-07-16 Eastman Kodak Company Externally heated fuser device with extended nip width
JP5435339B2 (ja) * 2009-02-05 2014-03-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DE102009009043B4 (de) * 2009-02-16 2011-01-27 OCé PRINTING SYSTEMS GMBH Anordnung zum Fixieren von Druckbildern auf einem Bedruckstoff
JP5517591B2 (ja) * 2009-12-14 2014-06-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5773804B2 (ja) * 2011-08-30 2015-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JP6120599B2 (ja) * 2013-02-13 2017-04-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WO2016052758A1 (ja) * 2014-10-03 2016-04-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JP2016156951A (ja) * 2015-02-24 2016-09-01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ベルト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08408B2 (ja) * 2015-12-28 2020-06-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排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51089A (ja) * 2001-02-26 2002-09-06 Konica Corp 画像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02565B2 (ja) * 2002-05-31 2007-04-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98659A (ja) * 2002-12-17 2004-07-1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89427A (ja) 2003-12-25 2005-07-14 Kyocera Mita Corp 定着装置
JP2005164691A (ja) 2003-11-28 2005-06-23 Kyocera Mita Corp 定着装置
CN100442160C (zh) 2003-11-28 2008-12-10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
JP2005266415A (ja) * 2004-03-19 2005-09-29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機
US7107001B2 (en) * 2004-03-29 2006-09-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apparatus with controlled heating members for heating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fixing rotating member
JP4865244B2 (ja) * 2004-03-29 2012-0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2005300800A (ja) * 2004-04-09 2005-10-2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7194233B2 (en) * 2005-04-28 2007-03-20 Eastman Kodak Company Variable power fuser external heater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3885B (zh) * 2007-10-05 2012-06-20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770200B (zh) * 2009-01-07 2013-01-02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998954A (zh) * 2009-03-12 2013-03-27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定影装置
CN102998954B (zh) * 2009-03-12 2015-09-02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定影装置
CN103676580A (zh) * 2012-09-25 2014-03-2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装置
US9541869B2 (en) 2012-09-25 2017-01-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CN103676580B (zh) * 2012-09-25 2017-10-2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装置
CN108663918A (zh) * 2017-04-27 2018-10-16 京瓷办公信息***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8663918B (zh) * 2017-04-27 2021-10-08 京瓷办公信息***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43610C (zh) 2009-09-23
US20070217838A1 (en) 2007-09-20
JP4574574B2 (ja) 2010-11-04
JP2007248724A (ja) 2007-09-27
US7603069B2 (en) 2009-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38477A (zh) 定影装置以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320412C (zh) 图像加热设备
JP4180614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654704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88385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ならびに定着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これ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CN1179254C (zh) 记录媒介上固定色料图像的机构和方法
CN101038470A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34275A (zh)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定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67727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239966C (zh) 图像加热设备
CN101038472A (zh)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定影装置的温度控制方法
CN101038471A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677272A (zh) 图像加热装置及其内使用的传送辊
CN1577167A (zh) 图像加热设备
CN100346242C (zh) 定影装置
JP2009014893A (ja) 定着装置、定着ベル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311310C (zh) 成像装置
CN1834820A (zh) 成像设备
JP4262135B2 (ja) 像加熱装置
CN101038476A (zh) 定影装置以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065250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532649A (zh) 加热装置
CN1629749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539252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00050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像加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