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1310C - 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1310C
CN1311310C CNB031539602A CN03153960A CN1311310C CN 1311310 C CN1311310 C CN 1311310C CN B031539602 A CNB031539602 A CN B031539602A CN 03153960 A CN03153960 A CN 03153960A CN 1311310 C CN1311310 C CN 131131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aterials
photographic fixing
paper feed
bias voltage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539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85698A (zh
Inventor
桥口伸治
伊泽悟
片冈洋
二本柳亘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485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856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131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131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3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装置,具有通过加热构件和加压构件的咬合来夹持、输送承载有图像的记录材料并对记录材料上的图像进行加热的图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配有:在前述加热构件和加压构件的至少一个上施加偏压的偏压施加部;和设定前述偏压施加量的偏压设定部,前述偏压设定部,在第一宽度的记录材料走纸之后由比其宽度宽的第二宽度的记录材料进行走纸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宽度记录材料的走纸张数以及从第一宽度记录材料的走纸结束至第二宽度记录材料走纸开始为止的时间,设定前述偏压施加量。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利用向至少一方施加了偏压的加热构件和加压构件的咬合来夹持、输送承载有图像的记录材料并对记录材料上的图像加热的图像加热装置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过去,作为例如在电子照相方式等的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成像装置中所具备的图像加热装置的加热定影机构,采用热效率、安全性良好的接触加热型的热辊方式的加热定影装置,或者采用具有快速起动性(按需性)、在待机时不向装置供电、消耗电力控制得很低的、节能型膜加热方式的加热定影装置等。
热辊方式的加热定影装置,具有作为利用卤素加热器等内置热源加热并调温到规定的温度的加热构件的旋转定影辊、和作为按规定的压力压接在该定影辊上的加热构件的旋转加压辊,通过将记录材料导入到两个辊的压接咬合部(定影咬合部)中并进行夹持输送,使未定影的图像加热定影于记录材料的面上。
特开昭63-313182号公报、特开平1-263679号公报等提出了一种膜加热方式的加热定影装置。这种加热定影装置利用加压构件将作为移动构件的耐热薄膜紧密压接在加热体上,并使其移动,将记录材料导入到由加热体和加压构件夹有耐热薄膜形成的定影咬合部的耐热薄膜和加压构件之间并使其与耐热薄膜密合且与耐热薄膜一起通过定影咬合部,借此,经由耐热薄膜将加热体的热量赋予记录材料,并将未定影的图像加热定影在记录材料的面上。
在图7表示膜加热方式的加热定影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概略结构。27是作为加热构件的定影单元,18是作为加压构件的弹性加压辊,利用上述两者27、18的压接形成定影咬合部N。
作为加热构件的定影膜组件27,包括撑杆保持件17、固定保持在该保持件17下面而配置的陶瓷加热器等加热体15、松驰配合地外嵌于安装有该加热体15的撑杆保持件17上的作为具有挠性的移动构件的圆筒状的定影膜14等。定影膜14的结构为,从表面向内,绝缘性脱模层-导电层-基体材料层。
作为加压构件的弹性加压辊18由金属芯部29、弹性层30、表面绝缘性脱模层31等构成。
使上述定影单元27侧的加热体15和作为加压构件的弹性加压辊18相对,并夹持定影膜14的方式压接在一起,形成定影咬合部N。
沿箭头的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弹性加压辊18,定影膜14从动于该弹性加压辊18的旋转,并且定影膜14以其内表面与定影咬合部N中的加热体15的面密合,边与之滑动边向箭头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而且,将在表面上形成、承载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像T的记录材料P导入到定影咬合部N的定影膜14和弹性加压辊18之间,并进行夹持输送。在该夹持输送过程中,在定影咬合部N中,利用加热体15经由定影膜14对记录材料P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像T加热,并且,利用定影咬合部N的压力进行定影。
热辊方式以及膜加热方式,作为在定影时产生的图像质量问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即,在紧靠定影咬合导入部的前方,记录材料P上的调色剂T被部分地朝着记录材料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吹起的现象(以下称为后方调色剂飞散),
②.以及,记录材料P上的调色剂T的一部分没有定影,最终附着到定影膜14或定影辊侧上,当附着调色剂的部分与后续记录材料接触时,定影膜14、定影辊上的调色剂向记录材料侧转印,造成图像不良(以下称为污损)
作为这些现象的控制措施,过去尝试采用提高调色剂对于记录材料的静电附着力的方法。
例如,以前述图7所示的膜加热方式的加热定影装置为例进行说明,该加热定影装置采用的方法是由定影偏压施加电源E经由导电刷51按规定的量向从表面起由绝缘性脱模层-导电层-基体材料层构成的定影膜14的导电层部施加与调色剂T极性相同的定影偏压(在本例中,调色剂T的带电极性为负),夹着加压辊18的表面的绝缘性脱模层31,利用电场的作用,排斥电场从打印面推压记录材料P上的调色剂T的方式,或者对加压辊18的金属芯部29施加与调色剂T极性相反的定影偏压,在加压辊表面上产生与调色剂T极性相反的电荷,从而将调色剂T吸引、固定到记录材料P的方式。
为了使效果更好,如图8所示,形成在位于定影咬合部N的记录材料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设置导电刷等去电机构52,使该去电机构52与通过定影咬合部之后的记录材料P的打印面的背面接触的结构,与前述方式相同,通过在定影膜14或加压辊18上施加与调色剂T极性相同或极性相反的偏压,经由记录材料P的电阻从去电机构52的设置部施加的定影偏压,在记录材料P的背面上产生极性相反或极性相同的电荷,利用所产生的电荷,将极性相反的调色剂T吸引、固定到记录材料P上。
对于用于防止静电污损的定影偏压,存在一个最佳值,比最佳值大或者小,静电污损均会恶化。另一方面,用于防止后方调色剂飞散的定影偏压以较大为好。因而,当将定影偏压设定为对付静电污损的最佳值时,虽然可以完全防止静电污损,但是会显著地产生后方调色剂飞散。并且,当为了完全防止后方调色剂飞散而尽可能增大定影偏压时,会产生显著的静电污损。因而,定影偏压应设定为使静电污损、后方调色剂飞散同时保持良好程度的值。
在上述这样的加热定影装置中,在比装置的最大走纸宽度小的记录材料(小尺寸介质)连续走纸并持续加热定影的情况下,定影咬合部的记录材料不经过的区域(非走纸区)由于没有吸收其热量的介质,所以温度持续上升。另一方面,定影咬合部的记录材料所经过的区域(走纸区)利用调温***保持在规定的定影温度,因而,如图9所示,定影咬合部的非走纸区和走纸区的温度差增大,产生所谓非走纸部过热现象。
在这里,图9的曲线图的横轴为时间。在标记有“小尺寸打印”的记录区域中,对小尺寸介质进行连续打印。紧接其后对普通纸进行连续打印,将其标记为“普通纸尺寸打印”的记录区域。该曲线图是对这时的非走纸区和走纸区进行温度测定获得的,用于说明非走纸区的升温增大。
在产生这样的非走纸部过热现象时,对比上述记录材料宽度宽的记录材料(大尺寸介质)打印的情况下,定影咬合部内的长度方向的温度分布如图10所示,即,虽然由于在小尺寸中的走纸区内保持规定的定影温度,所以在与小尺寸时的走纸区对应的图像区域中获得良好的定影图像,但是由于非走纸区因宽度小的记录材料的打印而升温,所以上升至比走纸区的设定温度高的温度,在与小尺寸时的非走纸区对应的图像区域中产生由过定影造成的热污损。
并且,这样在定影咬合部内的温度非常高、易于产生热污损的状态下,非常容易受到定影偏压的影响,在定影偏压不适当的情况下,同时发生静电污损和热污损,造成严重的图像不良。
为了防止该热污损,在对小尺寸记录材料进行打印之后对普通尺寸的记录材料进行打印的情况下,根据小尺寸记录材料的打印张数,如表1所示设定定影温度,使其比通常的普通尺寸记录材料的定影温度低,借此抑制热污损。
表1
  小尺寸打印张数   1~10   11~30   31~50   51~
  标准纸设定温度   -10℃   -20℃   -30℃   -40℃
“-”表示温度降低
但是,若增加小尺寸记录材料的打印张数,则非走纸部升温增大,即使如表1所示,降低普通尺寸记录材料的定影温度,也会产生一些热污损。并且,若为了防止热污损而将普通尺寸的记录材料的定影温度降得更低,则在小尺寸记录材料的走纸区域中产生定影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在具有利用向至少一方施加了偏压的加热构件和加压构件的咬合来夹持、输送承载图像的记录材料并对记录材料上的图像加热的图像加热装置的成像装置中,在紧接在小尺寸记录材料走纸并打印之后进行大尺寸记录材料的走纸和打印的情况下,防止产生污损。
本发明是以下述结构为特征的成像装置。
(1)一种成像装置,具有图像加热装置(25),该图像加热装置通过在一对旋转构件(14、18)之间的咬合部中夹持、输送承载有图像的记录材料(P)而对记录材料上的图像进行加热,所述一对旋转构件(14、18)中的至少有一个被加热,该成像装置包括对前述旋转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施加偏压的偏压施加部(E)和控制前述所施加偏压的偏压控制部(100),其中,在第一宽度记录材料走纸之后由具有比第一宽度记录材料宽的第二宽度记录材料进行走纸的情况下,前述偏压控制部根据第一宽度记录材料的走纸张数以及从第一宽度记录材料走纸结束至第二宽度记录材料走纸开始之前的时间,来控制前述所施加偏压。
(2)一种成像装置,具有图像加热装置(25),该图像加热装置通过在一对旋转构件(14、18)之间的咬合部中夹持、输送承载有图像的记录材料(P)而对记录材料上的图像进行加热。所述一对旋转构件(14、18)中的至少一个被加热。该成像装置包括:对前述旋转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施加偏压的偏压施加部(E);和控制前述所施加偏压的偏压控制部(100)。在一定数量的第一宽度记录材料走纸之后由具有比第一宽度宽的第二宽度记录材料进行走纸的情况下,前述偏压控制部根据从第一宽度记录材料走纸结束至第二宽度记录材料走纸开始之前的时间,可变性地设定前述所施加偏压。
(3)一种成像装置,具有图像加热装置(25),该图像加热装置通过在一对旋转构件(14、18)之间的咬合部中夹持、输送承载有图像的记录材料(P)而对记录材料上的图像进行加热,所述一对旋转构件(14、18)中的至少一个被加热。该成像装置包括:对前述旋转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施加偏压的偏压施加部(E);和控制前述所施加偏压的偏压控制部(100)。在第一宽度记录材料走纸之后由具有比第一宽度宽的第二宽度记录材料进行走纸的情况下,前述偏压控制部根据第一宽度记录材料的走纸张数,可变性地设定前述所施加偏压。
即,一种成像装置,具有通过使形成有未定影图像的记录材料从加压构件和加热构件相互压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定影咬合部之间通过,使上述未定影图像在记录材料上形成永久图像并对其加热定影的加热定影装置,并具有用于在加压构件和加热构件的至少一个上施加防止污损、后方调色剂飞散的偏压施加机构,该成像装置的特征为根据前次的打印经历和本次作业的打印信息进行定影偏压的设定,在从宽度窄的记录材料打印结束起的规定时间内进行宽度宽的记录材料打印的情况下,为了防止污损将定影偏压设定为防止静电污损的最佳值。
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具有通过使形成有未定影图像的记录材料从加压构件和加热构件相互压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定影咬合部之间通过,使上述未定影图像在记录材料上形成永久图像并对其加热定影的加热定影装置,并具有用于在加压构件和加热构件的至少一个上施加防止污损、后方调色剂飞散的定影偏压施加机构,在该成像装置中,在从打印宽度窄的记录材料起的规定时间内进行宽度宽的记录材料的打印的情况下,通过将定影偏压的设定值设定得比通常的低,可以避免污损、后方调色剂分散,获得良好的图像。进而,根据小尺寸记录材料的打印张数和从小尺寸记录材料打印结束至普通尺寸记录材料打印开始为止的时间,将定影偏压设定为最佳值,借此,可以改善后方调色剂的飞散。并且,通过每打印一次普通尺寸记录材料,使定影偏压向通常的值接近一些,也可以改善后方调色剂的飞散。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成像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加热定影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3A、3B、3C是作为加热体的陶瓷加热器的概略结构图。
图4是小尺寸非走纸区域的温度测定结果。
图5是另一种结构的加热定影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6是又一种结构的加热定影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7是现有例子中的加热定影装置的概略结构图(之一)。
图8是现有例子中的加热定影装置的概略结构图(之二)。
图9是现有例子中的小尺寸非走纸区域的温度测定结果。
图10是现有例子中的加热器内长度方向温度分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成像装置的举例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的概略结构图。本例的成像装置为采用电子照相处理的激光打印机。
19是感光鼓,在铝或镍等圆筒状的基板上形成有OPC、非晶Se、非晶Si等感光材料。
沿箭头方向旋转驱动感光鼓19,首先,利用作为充电装置的充电辊20使其表面均匀带电。
其次,利用激光扫描单元21对该旋转感光鼓19的均匀带电面进行激光束扫描曝光,以形成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对感光鼓19的激光束扫描曝光L是利用在激光扫描单元21内旋转的光学多面体将对应于图像信息进行通/断控制的激光束反射来完成的。
利用显影装置22将该静电潜像显影、可视化。作为显影方法,采用跳跃显影法、双组分显影法、FEED显影法等,多数情况下将图像曝光和反转显影组合起来使用。
被可视化的调色剂像,借助作为转印装置的转印辊23,从感光鼓19上转印到从图中未示出的供纸机构部以规定的时间输送的记录材料P上。在此,传感器24检测记录材料P的前端,使时间吻合,以使感光鼓19上的调色剂像的成像位置和记录材料前端的输出位置相吻合。以规定时间输送过来的记录材料P被感光鼓19和转印辊23以一定加压力夹持、输送。另外,在本例中,以中央基准输送进行记录材料的装置内输送。
向加热定影装置25输送转印了该调色剂像的记录材料P,并将其定影成永久图像。
另一方面,利用清理装置26,从感光鼓19表面将残留在感光鼓19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去除。
100为成像装置的控制电路部,负责成像装置整体操作程序的控制。E是对定影装置25施加定影偏压的电源,101是该电源E的驱动器。并且,在从图中未示出的供纸部至定影装置25的记录材料输送路径上设置在记录材料具有规定以上的宽度的情况下动作的宽度传感器,控制电路部100,利用该宽度传感器的信号或设置在图中未示出的供纸盒中的传感器的信号,判断在装置中走纸的记录材料的尺寸,并且,在比装置最大走纸宽度窄的记录材料走纸之后由比其宽度宽的记录材料走纸的情况下,根据宽度窄的记录材料的走纸张数以及从宽度窄的记录材料打印结束至宽度宽的记录材料打印开始为止的时间,经由驱动器101控制电源E的输出,将对定影装置25的定影偏压施加量控制在规定值。后面将对此进行说明。
(2)加热定影装置25
图2是加热定影装置25的概略结构图。本例的加热定影装置25是特开平4-44075~44083、4-204980~204984号公报等中公开的、采用圆筒状(环形带状)·具有挠性的定薄膜作为移动构件的、膜加热方式的加压用旋转体驱动方式(无张力型)加热装置。
1)装置25的整体结构
27是加热构件(定影单元、定影膜组件),18是作为加压构件的加压辊,通过27、18两者的压接形成定影咬合部N。
加热构件27是以垂直于图面的方向为长度方向的构件,由横截面大致为半圆弧形的水槽型的具有耐热性和刚性的撑杆保持件(支撑构件)17、在该撑杆保持件17下面并嵌入沿该构件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凹槽部中并固定配置的、作为加热体的陶瓷加热器15、松驰配合地外嵌于安装有该加热器15的撑杆保持件17上的作为移动构件的、热容量小的、圆筒状且具有挠性·耐热性的定影膜14等构成。
加压辊18是由金属芯29和同心地一体形成于该金属芯上的硅橡胶或氟化橡胶等耐热橡胶或者使硅橡胶发泡而成的弹性层30构成的旋转体。在弹性层30上可以形成由PFA、PTFE、FEP等氟化树脂等构成的耐热脱模性层31。
更具体地说,加压辊18是这样形成的:在金属芯29的外部形成硅橡胶的弹性层、或者使硅橡胶发泡形成海绵弹性层30,进而,在其外层上形成管状的PTFE或PFA、FEP等的脱模性层31,该脱模性层31也可以通过实施涂敷工序形成。
加压辊18,经由轴承构件可自由旋转地将金属芯29的两端部轴承保持并配置在装置机架(图中未示出)的近前侧和后侧的侧板之间。
加热构件27可以采用这样的装置结构:以加热器15侧向下的方式平行于加压辊18地配置在该加压辊18的上侧,通过利用图中未示出的弹簧等加压机构朝加压辊18的轴线方向对撑杆保持件17的两端部加载,经由定影膜14、对抗于弹性层30的弹性以规定的推压力将加热器15向下的面压接在加压辊18的该弹性层上,形成加热定影中所必需的规定宽度的定影咬合部N。另外,也可以利用加压机构将加压辊18侧向上抵在加热构件27的下面上并对其加载,形成规定宽度的定影咬合部N。
加压辊18借助驱动机构M以规定的圆周速度沿箭头所指的逆时针方向被旋转驱动。利用由该加压辊18的旋转驱动所产生的加压辊18的外表面和定影膜14的定影咬合部N处的压接摩擦力,将旋转力作用于圆筒状的定影膜14上,该定影膜14的内表面侧与加热器15的向下的面密合且边与其相对滑动边沿撑条保持件17的外周沿箭头所指的顺时针方向从动地旋转。
旋转驱动加压辊18,伴随于此,圆筒状的定影膜14形成从动旋转的状态,并且对加热器15通电,在该加热器15温度升高并被调温至规定温度的状态中,沿着耐热性的定影入口导向件32引导承载有未定影调色剂像T的记录材料P,并将其导入定影咬合部N的定影膜14和加压辊18之间,在定影咬合部N处,记录材料P的调色剂像承载面侧与定影膜14的外表面密合并与定影膜14一起被夹持、输送过定影咬合部N。在该夹持输送过程中,加热器15的热量经由定影膜14施加给记录材料P,记录材料P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像T被加热、加压并熔融定影于记录材料P上。
并且,在于定影咬合部N内输送记录材料P期间,从与定影膜14相接的馈电刷51施加与调色剂极性相同的偏压,以抑制污损和后方调色剂飞散。并且,在定影咬合部N的记录材料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设置去电刷52,并使其与记录材料P的打印面的背面接触。由耐热性的定影排纸导向件33对通过定影咬合部N的记录材料P进行引导,将其排出至图中未示出的排出托盘上。
2)加热器15
图3A、3B、3C是本例中的作为加热体的陶瓷加热器15的结构示意图,图3A是局部剖开的表面示意图,图3B是背面示意图,图3C是放大的横截面示意图。
该加热器15,包括:
①以与走纸方向正交的方向为长度方向的横向长的、由氧化铝等陶瓷、聚酰亚胺、PPS、液晶聚合物等高耐热性、高绝缘性、良好的热传导性、低热容量的构件构成的加热器基板a,
②通过丝网印刷等沿长度方向在上述加热器基板a的表面侧上以线状或带状进行涂布的、通电发热的银钯(Ag/Pd)、RuO2、Ta2N等电阻率低的材料制成的厚度为10μm左右、宽度为1~5mm左右的发热层(通电发热电阻层)b,
③作为对上述发热层b的馈电图形的、通过银糊剂的丝网印刷等在同一加热器基板a的表面侧上形成图形的、第1和第2电极部c、d以及延长电路部e、f,以及后面所述的热敏电阻输出用的第3和第4电极部g、h,
④为了确保对发热层b和延长电路部e、f的保护和绝缘性而形成于它们之上的、可以承受与定影膜14的摩擦的、厚度为10μm左右的薄壁玻璃涂层、氟化树脂层等保护层i,
⑤设置在加热器基板a的背面侧上、作为温度检测元件的热敏电阻器28和热敏电阻输出用的延长电路部k、m等。
热敏电阻输出用的第3和第4电极部g、h和热敏电阻输出用的延长电路部k、m的末端,分别经由通孔n、o被电导通。
上述加热器15,其表面侧向下地露出,并且固定支撑在撑杆保持件17上。
在上述加热器15的第1和第2电极部c、d侧,装配馈电用连接件34。并且,在第3和第4电极部g、h侧,装配调温电路用连接件35。
通过从加热驱动电路部36经由上述馈电用连接件34向第1和第2电极部c、d馈电,发热层b发热并且加热器15迅速升温(AC线)。
利用热敏电阻28检测该加热器15的温度,检测温度的电信号经由第3和第4电极部g、h和上述调温电路用连接件35,输入给加热器驱动电路部36(DC线)。
加热器驱动电路部36,通过对电压的占空比和频率等进行适当的控制来控制馈电电路的输出电力,以使热敏电阻28的检测温度保持规定的设定温度(定影温度)。借此,在定影咬合部N中将定影膜14的表面温度保持在可以进行定影的温度。即,定影咬合部N处的调温温度保持大致恒定,进行对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像定影所必需的加热。
加热器15是在金属基板上与定影咬合部相反侧上顺序层叠绝缘层、通电发热电阻层而成的金属制加热用加热器,该金属基板也可以采取定影咬合侧弯曲的形状。在采用耐磨性良好、热传导性良好的AlN(氮化铝)等作为加热器基板a的情况下,发热层b也可以形成在上述基板的与定影咬合部相反的一侧上。
2)撑杆保持件17
撑杆保持件17,由例如耐热性塑料构件形成,在保持加热器15的同时,兼用于定影膜14的输送导向。因而,为了提高与定影膜14之间的滑动性,在定影膜14和加热器15及撑杆保持件17的外周面之间介有耐热性高的润滑脂等。
更具体地说,撑杆保持件17是保持加热器15并用于防止向与定影咬合部N相反方向放热的绝热构件,由液晶聚合物、苯酚树脂、PPS、PEEK等形成,具有余量地松驰配合地外嵌有定影膜14,可沿箭头方向自由旋转地配置。定影膜14一边与内部的加热器15和撑杆保持件17滑动摩擦一边旋转,因而,必须使加热器15及撑杆保持件17与定影膜14之间的摩擦阻力很小。因此,在加热器15以及撑杆保持件17的表面上介有耐热性的润滑脂等润滑剂。这样,可以使定影膜14顺畅地旋转。
3)定影膜14
作为移动构件的定影膜14,为了减小热容量并提高快速起动性,膜厚的总厚度宜在100μm以下,优选在60μm以下。进而,为了确保防止污损和记录材料的分离性,将PTFE(聚四氟乙烯)、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FEP(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CTFE(聚氯三氟乙烯)、PVDF(聚偏氟乙烯)等氟化树脂、硅树脂等脱模性良好的耐热树脂混合或单独地涂敷到表层上。
更具体地说,为了在定影咬合部N处将加热器15的热量高效率地赋予记录材料,定影膜14的厚度为极其薄的20~70μm。定影膜14由薄膜基层、导电性底涂层、脱模性层共三层构成,薄膜基层处于加热器侧,脱模性层处于加压辊侧。
薄膜基层为绝缘性高的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PEEK等,具有耐热性和高弹性,以具有挠性的厚度15~60μm左右形成。并且,利用薄膜基层保持定影膜14整体的撕裂强度等机械强度。
导电性底涂层形成厚度为2~6μm左右的薄层,在定影膜的表面上局部露出。为了防止静电污损等,在露出于定影膜表面上的导电性底涂层上连接导电刷51,在打印中,从电源E施加与调色剂极性相同的偏压(定影偏压)。在本例中,调色剂的带电极性为负,从电源E施加负的带电偏压。带电偏压的施加也可以是对加压辊18施加与调色剂极性相反的偏压,也可以两者并用。
脱模性层是防止定影膜14的调色剂污损的防止层,以5~15μm左右的厚度涂敷脱模性良好的PFA、PTFE、FEP等氟化树脂而形成。并且,为了减轻定影膜14表面的充电,防止静电污损,在脱模性层中混入比电阻为103Ωcm~106Ωcm左右的碳黑等导电部件。
(3)定影偏压程序
如前面所述,在从图中未示出的供纸部至定影装置25的记录材料输送路径上,设置在记录材料具有规定以上的宽度的情况下工作的宽度传感器,控制电路部100,利用该宽度传感器的信号或设置在图中未示出的供纸盒中的传感器信号,判断在装置中走纸的记录材料的尺寸,同时,在比装置最大走纸宽度窄的记录材料走纸之后由比其宽度宽的记录材料走纸的情况下,根据宽度窄的记录材料的走纸张数和从宽度窄的记录材料打印结束至宽度宽的记录材料打印开始为止的时间,控制经由驱动器101从电源E向导电刷51的输出,从而将对定影装置25的定影偏压施加量控制在规定值。
在上述说明中,“宽度窄的记录材料打印结束”,在本实施例中是指宽度窄的记录材料的最后一张的后端通过配置在定影装置的定影咬合部N的记录材料输送方向下游侧上的、图中未示出的排纸传感器的位置时的时刻。并且,“至宽度宽的记录材料打印开始为止”,在本实施例中是指宽度宽的记录材料的最开始的一张的前端进入定影咬合部N的规定时间之前的时刻,由控制电路部100计算上述时间。
在通常的打印普通尺寸记录材料的情况下,定影偏压按下述方式确定。
定影偏压是为了控制污损、后方调色剂飞散而施加的偏压。通过改变定影偏压的值,对污损和后方调色剂飞散的程度进行比较,其结果见表2。
该评价利用易于产生污损、后方调色剂飞散的纸和打印图形来进行,在通常使用的情况下,只要在△程度以上便完全没有问题。污损的评价利用易于产生污损的静电复印(xerox)75g/m2的纸进行,后方调色剂飞散的评价利用程度差的白洁·邦德(Badger Bond)60g/m2的纸进行。
表2
  定影偏压   0V   -100V   -300V   -600V   -900V
  污损   ×   ○   △   △   ×
  后方调色剂飞散   ×   △×   △   ○△   ○
即,对于污损,在-100V的情况下最佳,比-100V大或小都有恶化的倾向。另一方面,对于后方调色剂污损,定影偏压越大越好。在定影偏压设定为-100V的情况下,虽然没有污损的问题,但是后方调色剂飞散却处于很差的程度。并且,在为了使后方调色剂飞散的程度良好而将定影偏压设为-900V的情况下,导致污损恶化。在定影偏压设定为-600V的情况下,污损、后方调色剂飞散均保持在比较良好的程度上。由以上结果可知,通常打印时的定影偏压为-600V。
下面,对紧接在打印小尺寸记录材料之后对普通尺寸的记录材料进行打印时的定影偏压进行说明。
表3是连续打印30张作为小尺寸记录材料的com#10尺寸的信封、并在10秒钟之后打印一张普通尺寸的记录材料时的定影偏压值和这时的污损、后方调色剂飞散的评价结果。利用易于产生污损的小尺寸记录材料中的非走纸区进行污损评价。
表3
  定影偏压   0V   -100V   -300V   -600V   -900V
  污损   ×   ○   △×   ×   ×
  后方调色剂飞散   △×   △   △   ○△   ○
这种情况下的污损主要是因为由非走纸部温度升高而造成的热污损,与定影偏压造成的污损程度有很大差别。即,整体上污损程度恶化,仅在-100V时才在△程度以上。
另一方面,后方调色剂飞散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这是因为,由于小尺寸记录材料的打印,在加压辊上、由于小尺寸记录材料时的非走纸区的温度上升所造成的热膨胀,加压辊的形状形成反皇冠形状,两端部的输送速度比中央部快。即,在中央部和两端部的输送速度相等的情况下,记录材料存在在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微小起伏,其凸部(靠近定影膜的部分),在进入定影咬合部之前容易受到热量的影响,在进入定影咬合部之前逐渐地释放出水蒸汽。另一方面,在凹部(远离定影膜的部分)中由于不易受到热量的影响,所以在进入定影咬合部之前基本上不释放出水蒸汽。当像凹部那样在定影咬合之前基本上不释放水蒸汽的部分进入定影咬合部时,在进入定影咬合部的瞬间将水蒸汽一下子释放出来,由于该水蒸汽很猛烈,所以将未定影的调色剂吹向上游侧。但是,在两端部的输送速度比中央部快的情况下,记录材料在两端受到拉伸的同时被输送,因而,不存在上述凸部、凹部,可以改善后方调色剂飞散的程度。
因而,定影偏压在-100V以上的情况下,后方调色剂飞散在△以上的程度。由上述结果可知,在刚刚打印过小尺寸记录材料之后、小尺寸记录材料中的非走纸部温度上升的状态下,将定影偏压设定为-100V,以防止污损的恶化。
从小尺寸记录材料打印结束起经过一定时间后,小尺寸记录材料中的非走纸区的温度降低,从这种状态起,即使对普通尺寸的记录材料进行打印也不会产生污损。并且,通过打印普通尺寸记录材料,小尺寸记录材料中的非走纸部的温度下降,在打印数张普通尺寸记录材料之后,污损便不再发生。因此,在从小尺寸记录材料打印结束至普通尺寸记录材料打印开始为止的时间在120秒以内,并且,普通尺寸记录材料达到5张时为止,将定影偏压设定为-100V,由此之后施加作为通常的定影偏压的-600V偏压。
在以上控制下,在打印30张com#10尺寸的信封之后,于10秒钟之后打印了5张LTR尺寸的纸。并进行了下述评价:
①作为对比例1,在刚刚打印完小尺寸记录材料之后对普通尺寸记录材料进行打印时,也施加-600V的通常的定影偏压,
②作为对比例2,在刚刚打印完小尺寸记录材料之后对普通尺寸记录材料进行打印时,施加-600V的通常的定影偏压,普通尺寸记录材料打印时的定影温度进一步降低10℃。
对污损、后方调色剂飞散、小尺寸记录材料中走纸区域的定影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示在表4中。
表4
  本实施例   对比例1   对比例2
  污损   ○   ×   ○
  后方调色剂飞散   △   ○△   ○△
  定影性能   ○   ○   △×
如上所述,在对比例1中,定影性和后方调色剂飞散性的程度良好,但是由于施加了-600V的定影偏压,所以在小尺寸记录材料中的非走纸部温度升高的状态下,污损发生恶化,成为△×程度。
在对比例2中,由于降低定影温度所以污损不显著,但是定影性能恶化。
对此,如本实施例中那样,在小尺寸记录材料打印之后对普通尺寸记录材料进行打印的情况下,在将最初5张的定影偏压设定为-100V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污损、后方调色剂飞散、定影性平衡的良好图像。
如上所述,在打印小尺寸记录材料之后对普通尺寸记录材料进行打印的情况下,通过将定影偏压设定为不发生污损和后方调色剂分散的值,即使在刚刚打印过小尺寸记录材料之后、小尺寸记录材料中的非走纸部的温度很高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良好的图像。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成像装置和加热定影装置的整体结构与前述实施例1相同,所以省略重复的说明。本实施例的特征为,根据小尺寸记录材料的打印张数和从小尺寸记录材料打印至普通尺寸记录材料打印的时间,设定定影偏压。
在调温至145℃的条件下连续打印小尺寸记录材料之后,打印普通尺寸(大尺寸)记录材料,测定这时的小尺寸记录材料中的非走纸区的温度。结果表示在图4中。另外,“通常的设定温度”是普通尺寸记录材料定影时的设定温度。在此,在图4中,横轴为时间。在打印小尺寸纸后的20秒钟之后对普通尺寸的纸进行打印的情况下,非走纸区的温度测定结果为“20秒之后”的曲线图。并且,在60秒之后打印普通尺寸纸的情况下的非走纸区的温度测定结果为“60秒之后”的曲线图。普通尺寸①②表示从小尺寸纸打印结束起分别经过20秒、60秒之后对普通尺寸纸进行打印。在小尺寸的记录材料从定影咬合部内通过的情况下,与加热器15的发热层b的宽度(长度)相比,记录材料的宽度非常小,在非走纸区中没有吸收加热器的热量的记录材料,但却一直进行加热,因而,非走纸区的温度随着小尺寸记录材料打印张数的增加而升高。与此相对,由于借助温度检测元件对走纸区进行保持恒定的温度调节,所以走纸区和非走纸区的温度差增大。在小尺寸打印结束后,非走纸部的升温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图4的①是在从打印了40张小尺寸记录材料起20秒之后对普通尺寸记录材料进行打印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从小尺寸打印结束至普通尺寸打印开始为止的时间缩短,由于非走纸部的温度还没有下降,就进行了普通尺寸记录材料的打印,所以在小尺寸的非走纸区中的温度上升至250℃以上,产生了严重的热污损。
与此相对,图4的②是在从小尺寸打印结束后的60秒钟之后对普通尺寸的记录材料进行打印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从小尺寸打印结束至普通尺寸打印开始为止的时间比较长,由于从非走纸部的温度下降一定程度的状态开始进行普通尺寸的打印,所以小尺寸的非走纸区的温度为230℃左右。
如上所述,小尺寸记录材料打印之后的普通尺寸记录材料打印中的污损,与从小尺寸记录材料打印结束至普通尺寸记录材料打印开始为止的时间有很大关系,该时间越短则污损越为恶化。
并且,小尺寸记录材料的打印张数增加得越多,则小尺寸记录材料中的非走纸区的温度越高。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小尺寸记录材料打印之后的规定时间内对普通尺寸的记录材料进行走纸的情况下的定影偏压设定被降低,以便不发生污损。并且,这时的定影偏压设定由小尺寸记录材料打印张数以及从小尺寸记录材料打印结束起至普通尺寸记录材料打印开始为止的时间来决定。表5是进行这一决定用表的一个例子。在控制电路部100中设定该决定用表,控制电路部100根据该表对带电偏压进行控制。
表5
  小尺寸记录材料打印张数
  1~10   11~20   21~30   31~
  0~30秒   -500V   -300V   -100V   -100V
  31~60秒   -600V   -500V   -300V   -100V
  61~90秒   -600V   -600V   -500V   -300V
  91~120秒   -600V   -600V   -600V   -500V
在以上的控制下,在打印了10张、20张、30张、40张com#10尺寸的信封后,在经过10秒、40秒、70秒、100秒之后,进行了普通尺寸的记录材料的打印,并对这时的污损、后方调色剂飞散进行了评价。
污损的评价利用易于发生污损的静电复印75g/m2纸进行,后方调色剂飞散的评价利用程度差的白洁·邦德(Badger Bond)60g/m2纸进行。
作为对比例,只要在从小尺寸打印结束之后的120秒以内,则不论小尺寸记录材料打印张数和从小尺寸记录材料打印结束至普通尺寸记录材料打印开始的时间为何,将定影偏压一律设定为-100V进行了同样的评价。在表6和表7中表示出了结果。
表6  污损评价结果
  小尺寸记录材料打印张数
  10张   20张   30张   40张
  本实施例   对比例   本实施例   对比例   本实施例   对比例   本实施例   对比例
  10秒后   ○   ○   ○   ○   ○   ○   ○△   ○△
  40秒后   ○   ○   ○   ○   ○   ○   ○   ○
  7O秒后   ○   ○   ○   ○   ○   ○   ○   ○
  100秒后   ○   ○   ○   ○   ○   ○   ○   ○
表7  后方调色剂飞散结果
  小尺寸记录材料打印张数
  10张   20张   30张   40张
  本实施例   对比例   本实施例   对比例   本实施例   对比例   本实施例   对比例
  10秒后   ○△   △   △   △   △   △   △   △
  40秒后   ○△   △   ○△   △   △   △   △   △
  70秒后   ○△   △   ○△   △   ○△   △   △   △
  100秒后   ○△   △   ○△   △   ○△   △   ○△   △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小尺寸记录材料的打印张数和从小尺寸记录材料打印结束至普通尺寸记录材料打印开始为止的时间,在污损不会恶化的范围内将定影偏压设定为接近通常设定的值,因而,可以在将污损保持在良好的程度的同时,改善后方调色剂飞散的程度。
另一方面,在对比例中,由于不参考小尺寸记录材料打印张数和从小尺寸记录材料打印结束至普通尺寸记录材料打印开始为止的时间,将定影偏压设为-100V,所以虽然污损保持良好的程度,但在小尺寸记录材料打印张数少的情况下,或从小尺寸记录材料打印结束至普通尺寸记录材料打印开始为止的时间长的情况下,后方调色剂飞散的程度比本实施例严重。
如上所述,根据小尺寸记录材料打印张数和从小尺寸记录材料打印结束至普通尺寸记录材料打印开始为止的时间,在污损不会恶化的范围内,将普通尺寸记录材料打印时的定影偏压设定为接近通常设定的值,借此,在小尺寸记录材料打印张数少的情况下,和从小尺寸记录材料打印结束至普通尺寸记录材料打印开始为止的时间长的情况下,后方调色剂飞散的程度良好。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成像装置和加热定影装置的整体结构与前述实施例1和2相同,所以省略重复的说明。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仍根据小尺寸记录材料打印张数和从小尺寸记录材料打印结束至普通尺寸记录材料打印开始为止的时间来设定定影偏压,但是,其特征在于,每通过一张普通尺寸记录材料,使定影偏压逐渐向通常设定值靠近。
由于小尺寸打印使得小尺寸记录材料中的非走纸区的温度上升,而在此之后,通过打印普通尺寸的记录材料,小尺寸记录材料中非走纸部的热量被普通尺寸记录材料带走,因而,小尺寸记录材料中的非走纸部的温度降低。因而,由于打印普通尺寸记录材料,因而污损变得不易发生。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小尺寸记录材料的打印张数,按照表8~表11设定小尺寸记录材料打印之后的普通尺寸记录材料打印开始时的定影偏压。在控制电路部100中设定有这些表,控制电路部100据此控制带电偏压。
表8  小尺寸打印张数1~10张
  普通尺寸记录材料打印
  第1张   第2张   第3张   第4张   第5张
  0~30秒   -500V   -600V   -600V   -600V   -600V
  31~60秒   -600V   -600V   -600V   -600V   -600V
  61~90秒   -600V   -600V   -600V   -600V   -600V
  91~120秒   -600V   -600V   -600V   -600V   -600V
表9  小尺寸打印张数11~20张
  普通尺寸记录材料打印
  第1张   第2张   第3张   第4张   第5张
  0~30秒   -300V   -500V   -600V   -600V   -600V
  31~60秒   -500V   -600V   -600V   -600V   -600V
  61~90秒   -600V   -600V   -600V   -600V   -600V
  91~120秒   -600V   -600V   -600V   -600V   -600V
表10  小尺寸打印张数21~30张
  普通尺寸记录材料打印
  第1张   第2张   第3张   第4张   第5张
  0~30秒   -100V   -300V   -500V   -600V   -600V
  31~60秒   -300V   -500V   -600V   -600V   -600V
  61~90秒   -500V   -600V   -600V   -600V   -600V
  91~120秒   -600V   -600V   -600V   -600V   -600V
表11  小尺寸打印张数31张~
  普通尺寸记录材料打印
  第1张   第2张   第3张   第4张   第5张
  0~30秒   -100V   -100V   -300V   -500V   -600V
  31~60秒   -100V   -300V   -500V   -600V   -600V
  61~90秒   -300V   -500V   -600V   -600V   -600V
  91~120秒   -500V   -600V   -600V   -600V   -600V
利用上述控制,打印了30张com#10信封并经过10秒钟之后,进行了LTR尺寸记录材料的打印,并对污损、后方调色剂飞散进行了评价。
作为对比例,在小尺寸记录材料打印之后的普通尺寸记录材料打印开始时,在将偏压设定为与从第一张至第5张相同的设定值的情况下,进行了同样的评价。
表12
 第1张  第2张  第3张  第4张  第5张
  污损   本实施例  ○△  ○  ○  ○  ○
  对比例  ○△  ○  ○  ○  ○
  后方调色剂飞散   本实施例  △  ○△  ○△  ○△  ○△
  对比例  △  △  △  △  △
第一张由于设定为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相同的定影偏压所以污损情况良好,虽然后方调色剂飞散的程度没有问题,但是,与通常打印的情况相比,存在一定的恶化。第二张与第一张相比,以对后方调色剂飞散进行改善的方式设定定影偏压,非走纸部温度降低,因而污损、后方调色剂飞散也比第一张有所改善。第三张也一样,污损、后方调色剂飞散比第二张有所改善。在第四张中,定影偏压返回至通常设定,小尺寸记录材料中的走纸区和非走纸区几乎没有温度差,因而,污损、后方调色剂飞散比第三张有所改善。
(其它)
1)不言而喻,作为加热体的陶瓷加热器15的结构形式不限于实施例中的形式。
加热器15不必位于定影咬合部N处。例如,如图8所示,加热器15可以定位并配置在定影咬合部N的薄膜移动方向上游侧的位置上。
2)加热器15不限于陶瓷加热器。例如,可以采用铁板等电磁感应加热构件。在如图6所示的装置构成中,作为加热器采用铁板等的电磁感应加热构件15A,将其配置在定影咬合部N的位置上,通过使利用作为交变磁通发生装置的电磁线圈38和磁芯39产生的高频磁场作用于其上而产生热量。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加热器的电磁感应加热构件15A也不必位于定影咬合部N处。
并且,还可以将作为移动构件的薄膜14本身构成电磁感应发热构件,并利用交变磁通发生机构进行发热。
3)膜加热方式的加热定影装置,在实施例中采用加压用旋转体驱动方式,但是也可以是采用在环形定影膜的内周面上设有驱动辊、一边在薄膜上施加张力一边进行驱动的方式的装置,也可以是采用使薄膜形成卷筒的有端卷筒状、驱动其运动的方式的装置。
4)在本发明中,图像加热装置不仅限于膜加热方式,也可以采用热辊方式等由加热构件和加压构件的咬合部夹持输送承载有图像的记录材料并对记录材料上的图像加热的图像加热装置。
5)在本发明的图像加热装置中,不但包括使未定影图像在记录材料上形成永久图像并加热定影的定影装置,还包括使未定影图像在记录材料上临时定影的加热装置、对承载有图像的记录材料进行再加热并改善光泽等图像表面性质的加热装置等。
6)成像装置的成像方式不限于电子照相方式,可以采用静电记录方式、磁记录方式等,并且也可以采用转印方式或直接方式。

Claims (5)

1.一种成像装置,具有图像加热装置(25),该图像加热装置通过在一对旋转构件(14、18)之间的咬合部中夹持、输送承载有图像的记录材料(P)而对记录材料上的图像进行加热,所述一对旋转构件(14、18)中的至少有一个被加热,该成像装置包括对前述旋转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施加偏压的偏压施加部(E)和控制前述所施加偏压的偏压控制部(100),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宽度记录材料走纸之后由具有比第一宽度记录材料宽的第二宽度记录材料进行走纸的情况下,前述偏压控制部根据第一宽度记录材料的走纸张数以及从第一宽度记录材料走纸结束至第二宽度记录材料走纸开始之前的时间,来控制前述所施加偏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旋转构件之一为具有挠性的移动构件(14),该挠性移动构件由支撑构件(17)支撑,并被加热器(15)加热,该加热器具有与该挠性移动构件滑动接触的滑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偏压控制部根据第二宽度记录材料的走纸张数逐级改变所施加偏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宽度记录材料走纸结束后经过根据第一宽度记录材料的走纸张数而规定的时间之后由第二宽度记录材料进行走纸的情况下,前述偏压控制部不受第一宽度记录材料所走纸的张数限制而将所施加偏压设定为一恒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咬合部的记录材料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配置去电机构(52)。
CNB031539602A 2002-08-23 2003-08-22 成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131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43598A JP3977200B2 (ja) 2002-08-23 2002-08-23 像加熱装置
JP243598/2002 2002-08-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5698A CN1485698A (zh) 2004-03-31
CN1311310C true CN1311310C (zh) 2007-04-18

Family

ID=31884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5396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1310C (zh) 2002-08-23 2003-08-22 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952538B2 (zh)
JP (1) JP3977200B2 (zh)
CN (1) CN131131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90957B2 (ja) * 2002-08-28 2007-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熱定着装置
JP4630673B2 (ja) * 2004-02-03 2011-0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4537215B2 (ja) * 2004-02-03 2010-09-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EP1569046A1 (en) * 2004-02-27 2005-08-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detector unit for detecting the temperature of a recording medium
JP4262119B2 (ja) 2004-02-27 2009-05-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23377A (ja) * 2004-07-06 2006-01-2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84821A (ja) * 2004-09-16 2006-03-30 Canon Inc 加熱定着装置
US20060067752A1 (en) * 2004-09-29 2006-03-30 Jichang Cao Belt fuser assembly with heated backup roll in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ing device
KR100694063B1 (ko) * 2004-11-02 2007-03-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정착장치 및 이를 적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EP1927902B1 (en) * 2006-11-28 2015-10-14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Fixing Device
JP5196804B2 (ja) * 2007-02-23 2013-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KR101145216B1 (ko) * 2007-05-21 2012-05-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정착유니트 및 이를 채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US20110311253A1 (en) * 2010-06-21 2011-12-22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JP5936331B2 (ja) * 2011-11-10 2016-06-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6594043B2 (ja) 2014-08-04 2019-10-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6604340B2 (ja) * 2017-02-01 2019-11-1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11571A (ja) * 2020-06-30 2022-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ヒータ、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28774A (ja) * 2021-02-24 2022-09-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定着制御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313182A (ja) * 1987-06-16 1988-12-21 Canon Inc 像加熱装置
JPH01263679A (ja) * 1988-04-15 1989-10-20 Canon Inc 定着装置
CN1199187A (zh) * 1997-05-14 1998-11-18 佳能株式会社 图象加热装置
CN1245301A (zh) * 1998-05-29 2000-02-23 佳能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667A (en) * 1862-06-24 Improvement in folding and tucking gages for sewing-machines
US168202A (en) * 1875-09-28 Improvement in water-wheels
US29853A (en) * 1860-09-04 Improvement in seed-planters
US38125A (en) * 1863-04-07 Improvement in mariners compasses
US118977A (en) * 1871-09-12 Improvement in single-wheel toy-propellers
DE3854801T2 (de) 1987-06-16 1996-06-13 Canon Kk Bildfixiergerät
US5177549A (en) * 1990-05-15 1993-01-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supplied with controllable bias voltage
JP2917424B2 (ja) 1990-06-11 1999-07-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2884717B2 (ja) 1990-06-11 1999-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2926904B2 (ja) 1990-06-11 1999-07-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EP0461595B1 (en) 1990-06-11 1996-03-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Heating apparatus using endless film
JP2884718B2 (ja) 1990-06-11 1999-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US5148226A (en) 1990-06-11 1992-09-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Heating apparatus using endless film
JP2884714B2 (ja) 1990-06-11 1999-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2884715B2 (ja) 1990-06-11 1999-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2940077B2 (ja) 1990-06-11 1999-08-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
JP2884716B2 (ja) 1990-06-11 1999-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2861280B2 (ja) 1990-06-11 1999-0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
JP2900604B2 (ja) 1990-11-30 1999-06-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H04204981A (ja) 1990-11-30 1992-07-27 Canon Inc 加熱装置
JP2940161B2 (ja) 1990-11-30 1999-08-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H04204983A (ja) 1990-11-30 1992-07-27 Canon Inc 加熱装置
US5210579A (en) 1990-11-30 1993-05-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ixing apparatus having a parting resin layer for reducing frictional resistance of the film through which the image is heated
JPH04204982A (ja) 1990-11-30 1992-07-27 Canon Inc 加熱装置
US5722026A (en) 1995-08-31 1998-02-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essing rotator and heating-fix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3210223B2 (ja) 1995-10-19 2001-09-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3372811B2 (ja) 1997-02-03 2003-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熱定着装置
JPH11133803A (ja) 1997-10-30 1999-05-21 Canon Inc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78342B2 (ja) 2000-01-25 2010-06-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2001324892A (ja) 2000-05-17 2001-11-22 Canon Inc 像加熱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US6701102B2 (en) 2000-12-01 2004-03-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in a fixing device of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814542B2 (ja) 2001-02-20 2006-08-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4125023B2 (ja) 2001-03-13 2008-07-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4933002B2 (ja) 2001-07-26 2012-05-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熱定着装置および加熱用金属製スリーブ
JP3970122B2 (ja) 2001-08-10 2007-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ヒータに接触する金属製回転体を有する像加熱装置及びこの回転体及びこの回転体の製造方法
US6804478B2 (en) * 2003-02-18 2004-10-1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fus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313182A (ja) * 1987-06-16 1988-12-21 Canon Inc 像加熱装置
JPH01263679A (ja) * 1988-04-15 1989-10-20 Canon Inc 定着装置
CN1199187A (zh) * 1997-05-14 1998-11-18 佳能株式会社 图象加热装置
CN1245301A (zh) * 1998-05-29 2000-02-23 佳能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085698A (ja) 2004-03-18
US20040037579A1 (en) 2004-02-26
CN1485698A (zh) 2004-03-31
US6952538B2 (en) 2005-10-04
JP3977200B2 (ja) 2007-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11310C (zh) 成像装置
CN1320412C (zh) 图像加热设备
JP6173040B2 (ja) 定着ベルトおよび定着装置
CN100346240C (zh) 成像设备以及定影设备
CN1645272A (zh) 像加热装置以及用于该装置的加热器
CN1410847A (zh) 图像加热设备
CN1310101C (zh) 成像装置及加热定影装置
JP6415226B2 (ja) 画像加熱装置
CN1577163A (zh) 图像加热装置
CN1115431A (zh) 图像加热设备
CN1652045A (zh) 具有从外部加热定影辊表面的加热器的像加热装置
CN1577167A (zh) 图像加热设备
CN1661492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517816A (zh) 图像加热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11033671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94391A (ja)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237414C (zh) 影像加热设备
CN100338536C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6907642B2 (ja) 定着ベルト、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93017A (ja)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06460A (ja) 定着制御装置、定着制御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40044B2 (ja) 導電性弾性部材及び画像加熱装置
CN1648784A (zh) 定影方法、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379929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58928A (ja) 定着ベルト部材、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418

Termination date: 201708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