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1459A - 具有三个行星齿轮组的多档自动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三个行星齿轮组的多档自动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71459A
CN1871459A CNA2004800316117A CN200480031611A CN1871459A CN 1871459 A CN1871459 A CN 1871459A CN A2004800316117 A CNA2004800316117 A CN A2004800316117A CN 200480031611 A CN200480031611 A CN 200480031611A CN 1871459 A CN1871459 A CN 18714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ft component
planetary gear
gear set
friction plate
multi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316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34750C (zh
Inventor
皮特·蒂斯勒
阿明·吉尔林
皮特·齐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F Friedrichshafen AG
Original Assignee
ZF Friedrichshafen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F Friedrichshafen AG filed Critical ZF Friedrichshafen AG
Publication of CN1871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14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475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475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62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 F16H3/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0Clutch systems with a plurality of 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52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six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1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three sets of orbital ge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档自动变速器,具有传动轴(AN)、从动轴(AB)、三个彼此同轴设置的单独的行星齿轮组(RS1、RS2、RS3)以及五个换档部件(A-E)。第三齿轮组(RS3)的太阳轮(SO3)通过第一换档部件(A)可固定在变速器外壳(GG)上。传动轴(AN)与第二齿轮组(RS2)的太阳轮(SO2)连接并可通过第二换档部件(B)与第一齿轮组(RS1)的太阳轮(SO1)并且/或者通过第五换档部件(E)与第一齿轮组(RS1)的连接面(ST1)连接。作为选择,第一齿轮组(RS1)的太阳轮(SO1)可以通过第三换档部件(C)固定在变速器外壳(GG)上并且/或者第一齿轮组(RS1)的连接面(ST1)可以通过第四换档部件(D)固定在变速器外壳(GG)上。从动轴(AB)与第一齿轮组(RS1)的内齿圈(HO1)以及第二或者第三齿轮组(RS2、RS3)的连接面(ST2、ST3)连接。在空间上看,第二齿轮组(RS2)为三个齿轮组(RS1、RS2、RS3)中间的那个并在轴向上直接设置在第三齿轮组(RS3)的旁边。在空间上看,第二和第五换档部件(B、E)轴向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齿轮组(RS1、RS2)之间,其中,第五换档部件(E)的摩擦片组(500)优选地设置在比第二换档部件(B)的摩擦片组(200)更大的直径上。

Description

具有三个行星齿轮组的多档自动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依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具有至少三个单独的行星齿轮组和至少五个换档部件。
背景技术
具有无分组换档的多个可换档位的自动变速器广泛公知。例如DE199 12 480 A1公开了一种依据分类的自动变速器,具有三个单连接面的行星齿轮组以及三个制动器和两个离合器用于六个前进档和一个倒档的换档,该自动变速器具有非常适用于汽车的变速比,具有很高的总分配和有利的变速器各档速比间隔以及前进方向上很高的起动变速比。各档位通过选择性关闭六个换档部件的各自两个实现,从而为从一个档换入下个更高或者更低档位由正在操纵的换档部件各自仅打开一个换档部件和关闭另一个换档部件。
在此方面,自动变速器的传动轴始终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连接。此外,传动轴可通过第一离合器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和/或通过第二离合器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连接面连接。作为附加或者选择,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可通过第一制动器与自动变速器的外壳和/或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连接面通过第二制动器与外壳和/或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通过第三制动器与外壳连接。
DE 199 12 480 A1公开了用于各行星齿轮组相互运动连接的两种不同方案。在第一方案中,自动变速器的从动轴始终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连接面和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内齿圈连接,而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连接面始终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内齿圈和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连接面始终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内齿圈连接。传动轴和从动轴在此方面既可以彼此同轴设置在变速器外壳的相对面上,也可以轴平行设置在变速器外壳的同一面上。在第二方案中,从动轴始终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连接面和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内齿圈连接,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连接面始终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内齿圈连接,而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内齿圈始终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连接面连接。这种构成特别适用于传动轴和从动轴的同轴设置。
DE 199 12 480 A1在行星齿轮组的空间设置方面提出,三个行星齿轮组同轴顺序并排设置,其中,第二行星齿轮组轴向设置在第一和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在各换档部件彼此相对和相对于行星齿轮组的空间设置方面DE 199 12 480 A1提出,第一和第二制动器始终直接并排设置,其中,第二制动器始终直接轴向与第一行星齿轮组邻接,而第三制动器始终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远离第一行星齿轮组的面上以及两个离合器始终直接并排设置。在第一设置方案中,两个离合器设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远离第三行星齿轮组的面上,其中,第一离合器轴向直接与第一制动器邻接并比第二离合器靠近第一行星齿轮组设置。在与传动轴和从动轴不同轴位置的连接方面第二设置方案提出,两个离合器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远离第一行星齿轮组的面上,其中,第二离合器比第一离合器靠近第三行星齿轮组设置并轴向与和从动轴作用连接的从动圆柱齿轮邻接,后者也设置在第三制动器远离第三行星齿轮组的面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从现有技术DE 199 12 480 A1中公开的自动变速器提供可选择的部件设置,具有尽可能紧凑的变速器结构。最好该自动变速器可以在具有不同轴的变速器传动轴和变速器从动轴的汽车上使用,但通过比较简单的变化也尽可能地可以在具有标准传动装置和同轴设置的变速器传动轴和变速器从动轴的汽车上使用。
依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得以实现。本发明具有优点的构成和进一步构成来自从属权利要求。
从依据分类的现有技术DE 199 12 480 A1出发,依据本发明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具有至少三个彼此同轴连接设置的单独行星齿轮组,其中,第二行星齿轮组空间上所见始终设置在第一和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此外,依据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具有至少五个换档部件。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通过作为制动器构成的第一换档部件可固定在自动变速器的变速器外壳上。自动变速器的传动轴始终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连接。此外,传动轴通过作为离合器构成的第二换档部件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连接并附加或者选择通过作为离合器构成的第五换档部件可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连接面连接。可选择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通过作为制动器构成的第三换档部件和/或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连接面通过作为制动器构成的第四换档部件固定在变速器外壳上。也就是说,如果第二和第五换档部件同时操纵,那么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和连接面相互连接。
多档自动变速器的从动轴始终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内齿圈作用连接,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内齿圈附加始终或者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连接面或者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连接面连接。
如在依据分类的DE 199 12 480 A1中那样,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连接面(根据齿轮组方案)附加或者始终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内齿圈或者始终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内齿圈连接。如果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内齿圈和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连接面和从动轴相互连接,那么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连接面始终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内齿圈和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连接面始终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内齿圈连接。如果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内齿圈和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连接面和从动轴相互连接,那么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连接面始终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内齿圈和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连接面始终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内齿圈连接。
与依据分类的DE 199 12 480 A1的区别在于,依据本发明无论是传动轴通过其可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连接面连接的第五换档部件,还是传动轴通过其可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连接的第二换档部件,空间上所见均轴向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之间。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组直接轴向并排设置。在此方面最好第五换档部件的摩擦片组设置在比第二换档部件的摩擦片组更大的直径上。
第一行星齿轮组轴向上仅由最多一个轴,特别是自动变速器的传动轴在中心完全穿过。相应地中间的第二行星齿轮组也最多由一个轴,特别是传动轴在轴向上中心穿过。
在本发明一种具有优点的构成中,第二和第五换档部件构成一个可预安装的标准组件,它包括这两个换档部件(离合器)各自的摩擦片组和各自的伺服装置以及这两个换档部件(离合器)的共用摩擦片支架。第二换档部件的伺服装置空间上所见既可以设置在分配给它的摩擦片组(第二换档部件)靠近第一行星齿轮组的面上,也可以设置在分配给它的摩擦片组靠近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面上。第五换档部件的伺服装置空间上所见既可以设置在分配给它的摩擦片组(第五换档部件)靠近第一行星齿轮组的面上,也可以设置在分配给它的摩擦片组靠近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面上。
在本发明另一种特别是在不同轴设置自动变速器传动轴和从动轴情况下有利于节省结构长度的构成中提出,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连接面可通过其固定的第四换档部件和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可通过其固定的第三换档部件空间上所见径向设置在这些行星齿轮组上面的区域内。第三和第四换档部件在此方面以具有优点的方式利用两个换档部件(制动器)共用的外摩擦片支架构成可预安装的标准组件,容纳这两个换档部件(制动器)的摩擦片组并与这两个换档部件(制动器)的至少部分伺服装置集成。不言而喻,第三和/或第四换档部件的外摩擦片支架也可以直接集成在变速器外壳中。
但根据汽车上可供自动变速器使用的径向结构空间,第三换档部件也可以设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与第二行星齿轮组相对的面上,特别是直接与变速器外壳的外壁邻接。
在本发明另一种构成中,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可通过其固定的第一换档部件空间上所见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与第二行星齿轮组相对的面上。但第一换档部件空间上所见也可以径向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上面的区域内,例如与第四换档部件共同作为可预安装的标准组件,包括这两个换档部件(制动器)的外摩擦片支架和这两个换档部件(制动器)的摩擦片组以及这两个换档部件(制动器)的至少(与共用外摩擦片支架集成的)部分伺服装置。不言而喻,第一换档部件也可以直接与变速器外壳或者构成自动变速器外壁的外壳盖集成。
为使用彼此不同轴的传动轴和从动轴,特别是为使用轴平行或者彼此成角度设置的传动轴和从动轴,提出第一换档部件与变速器外壳的外壁邻接并将圆柱齿轮传动或者链传动空间上所见轴向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和第一换档部件之间。在此方面,然后圆柱齿轮传动的第一圆柱齿轮或链传动的第一链轮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内齿圈和(根据齿轮组方案)或者与第三或者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连接面连接。相应地然后圆柱齿轮传动的另一圆柱齿轮或链传动的第二链轮与自动变速器的从动轴连接。作为制动器构成的第一换档部件的伺服装置和/或摩擦片组可以加工技术上有利的方式与变速器外壳的外壁或外壳固定的盖集成。
但在圆柱齿轮传动或链传动设置的另一种构成中,第一换档部件也可以至少部分轴向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旁边其与第二行星齿轮组相对的面上,而且圆柱齿轮传动或链传动空间上所见设置在第一换档部件的另一面上(也就是第一换档部件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相对的面上)。在此方面,然后圆柱齿轮传动的第一圆柱齿轮或链传动的第一链轮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内齿圈和与第三或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连接面连接的套筒轴向上中心穿过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在这种设置中,作为制动器构成的第一换档部件在此方面空间上所见可以设置在同样作为制动器构成的第四换档部件的旁边,其中,这两个换档部件然后最好具有相同的摩擦片直径(相同部件方案)。
在圆柱齿轮传动或链传动设置的另一种构成中,第一换档部件空间上所见至少尽可能径向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的上面,而且圆柱齿轮传动或链传动空间上所见在第三行星齿轮组与第二行星齿轮组相对的面上轴向与第三行星齿轮组和第一换档部件邻接。
为使用同轴传动轴和从动轴,提出自动变速器的从动轴轴向上中心穿过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旁边的第一换档部件和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并在空间上所见轴向在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的区域内与第三或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连接面连接。
通过五个换档部件和三个单独行星齿轮组依据本发明的嵌套,空间上所见取得一种整体上非常紧凑的变速器结构。所有五个换档部件伺服装置的压力油输送结构上可以比较简单地实现。用于操纵两个旋转离合器(第二和第五换档部件)的压力油可以简单的方式通过仅一个旋转轴输送。相应地两个旋转离合器(第二和第五换档部件)动态压力平衡的润滑油也可以简单的方式通过仅一个旋转轴输送。所提出的自动变速器对本发明重要的主要特征既采用不同轴,特别是轴平行或者成角度地设置变速器传动轴和变速器从动轴,也采用同轴设置变速器传动轴和变速器从动轴。
如在现有技术DE 199 12 480 A1中那样,通过各齿轮组部件相互间并与传动轴和从动轴通过五个换档部件的上述运动连接总计六个前进档可以这样换档,使在从一个档换入下个更高档或者下个更低档时由正在操纵的换档部件各自仅打开一个换档部件和关闭另一个换档部件。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类似的部件具有类似的附图符号。其中:
图1示出现有技术的变速器示意图;
图2示出图1变速器的换档示意图;
图3示出依据本发明举例的第一示意部件设置;
图4示出依据本发明举例的第二示意部件设置;
图5示出依据本发明举例的第三示意部件设置;
图6示出依据本发明举例的第四示意部件设置;
图7示出依据本发明举例的第五示意部件设置;
图8示出依据本发明举例的第六示意部件设置;
图9示出依据本发明举例的第七示意部件设置;
图10示出依据本发明举例的第八示意部件设置;以及
图11示出依据本发明举例的第九示意部件设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说明依据本发明的部件设置,图1首先示出具有标准传动装置的汽车多档自动变速器的变速器示意图,正如现有技术DE 199 12 480A1所公开的那样。自动变速器的传动轴采用AN标注,它与自动变速器(未示出)的驱动马达例如通过变矩器或者启动离合器或者扭转减振器或者双惯量飞轮或者刚性轴作用连接。自动变速器的从动轴采用AB标注,它与汽车的至少一个传动轴作用连接。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传动轴AN和从动轴AB彼此同轴设置。RS1、RS2和RS3表示三个连接的单独行星齿轮组,它们在这里并排顺序设置在变速器外壳GG内。所有三个行星齿轮组RS1、RS2、RS3具有各自一个太阳轮SO1、SO2和SO3,各自一个内齿圈HO1、HO2和HO3以及各自一个连接面ST1、ST2和ST3及行星齿轮PL1、PL2和PL3,分别与相应齿轮组的太阳轮和内齿圈啮合。五个换档部件采用A-E标注,其中,第一、第三和第四换档部件A、C、D作为制动器和第二和第五换档部件B、E作为离合器构成。五个换档部件A-E的各自摩擦片作为摩擦片组100、200、300、400和500(各自具有外和内摩擦片或钢和衬里摩擦片)表示。五个换档部件A-E的各自输入部件采用120、220、320、420和520标注,离合器B和E的各自输出部件采用230和530标注。各齿轮组部件和换档部件彼此相对并与传动轴和从动轴相对的运动连接开头已作详细介绍,这些部件的空间设置亦如此。
如从图2的换档示意图中所看到的那样,通过五个换档部件A-E的各自两个选择性换档,可无分组换档地这样切换六个前进档,使从一个档换入下个更高档或者下个更低档时由正在操纵的换档部件各自仅打开一个换档部件和关闭另一个换档部件。在第一档“1”上关闭制动器A和D,在第二档“2”上关闭制动器A和C,在第三档“3”上关闭制动器A和离合器B,在第四档“4”上关闭制动器A和离合器E,在第五档“5”上关闭离合器B和E和在第六档“6”上关闭制动器C和离合器E。在倒档“R”上关闭离合器B和制动器D。
下面借助图3-11详细介绍例如在与不同轴设置传动轴和从动轴结合下依据本发明部件设置的九个实施例。
图3示出例如用于实现本发明目的的第一示意部件设置。从此前介绍的现有技术DE 199 12 480 A1出发,依据本发明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具有三个彼此同轴设置连接的单个行星齿轮组RS1、RS2、RS3。空间上所见,第二行星齿轮组RS2轴向设置在第一和第三行星齿轮组RS1、RS3之间并与此同时轴向直接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邻接。此外,依据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具有五个换档部件A-E。第一、第三和第四换档部件A、C、D各自作为制动器(在该实施例中各自作为盘式制动器)构成,第二和第五换档部件B、E各自作为离合器(在该实施例中作为盘式离合器)构成。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太阳轮SO3通过制动器A可固定在自动变速器的变速器外壳GG上。自动变速器的传动轴AN始终与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太阳轮SO2连接。此外,传动轴AN通过离合器B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太阳轮SO1连接并附加或者选择通过离合器E可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连接面ST1连接。可选择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太阳轮SO1通过制动器C和/或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连接面ST1通过制动器D固定在变速器外壳GG上。
多档自动变速器的从动轴AB始终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内齿圈HO1作用连接,其中,该内齿圈HO1在齿轮组部件举例所示的连接中附加始终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连接面ST3连接。此外,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连接面ST2始终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内齿圈HO3连接,以及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连接面ST1始终与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内齿圈HO2连接。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内齿圈HO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连接面ST3之间的相应连接部件作为气缸ZYLRS13构成。该气缸ZYLRS13一方面与内齿圈HO1通过适当的作用连接例如焊接进行连接,并轴向上从内齿圈HO1一直通过内齿圈HO3延伸。另一方面,气缸ZYLRS13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远离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面上通过适当的作用连接例如同步件与连接面ST3的连接板STB3连接。气缸ZYLRS13因此完全搭接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组RS2、RS3。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传动轴AN和从动轴AB彼此不同轴设置。为从动轴AB和第三行星齿轮组RS3连接面ST3(和第一行星齿轮组RS1与该连接面ST3连接的内齿圈HO1)之间的作用连接例如具有圆柱齿轮传动STST。如已经提到的那样,气缸ZYLRS13在轴向上完全搭接第三行星齿轮组RS3。在此方面,气缸ZYLRS13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远离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面上与连接面ST3连接。连接面ST3靠近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连接板采用STB3标注并径向向内一直延伸到接近传动轴AN的直径上。连接板STB3在其内径上与连接轴STW3连接。从连接板STB3出发,该连接轴STW3在与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相反的方向上与传动轴AN同轴延伸并径向处于传动轴AN的上面以及与此同时中心穿过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太阳轮SO3。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与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相对的面上,连接轴STW3与圆柱齿轮级STST的第一圆柱齿轮STR1连接并支承在变速器外壳固定的套筒GN上。连接轴STW3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构成该第一圆柱齿轮STR1的套筒。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太阳轮SO3依据目的支承在连接轴STW3上。
所有三个行星齿轮组RS1、RS2和RS3在轴向上中心完全由传动轴AN穿过。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与传动轴AN作用连接(为简化这里没有示出)的驱动马达设置在远离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变速器面上。但从图3还可直接看出,在与不同轴设置传动轴AN和从动轴AB的结合下,驱动马达可以设置在变速器的两个端面上。
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太阳轮SO3通过其可固定的制动器A空间上所见部分径向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上面并部分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远离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面上。在此方面,制动器A作为内摩擦片支架构成的输入部件120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连接面ST3轴向邻接在其远离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面上。制动器A具有外摩擦片和衬里摩擦片的摩擦片组100设置在变速器外壳GG圆柱体外壁区域内的大直径上,轴向上所见径向处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上面。摩擦片组100外摩擦片适当的同步件以简单方式集成在变速器外壳GG中。但不言而喻,制动器A也可以具有单独的外摩擦片支架,它然后通过适当的部件与变速器外壳GG形状、力量或者材料配合地连接。在制动器A的内摩擦片支架120的远离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面上,圆柱齿轮STR1轴向邻接在这个内摩擦片支架120的盘形段上。
同样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远离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面上,轴向上所见在圆柱齿轮STR1和行星齿轮组RS3之间的区域内,径向上所见在变速器外壳GG圆柱体外壁的区域内,用于操纵摩擦片100的制动器A的伺服装置110以简单方式与变速器外壳GG和与变速器外壳GG连接(例如螺栓连接)的外壳壁GW集成。不言而喻,该外壳壁也可以作为变速器外壳部件构成,也就是作为径向延伸的外壳段构成。外壳壁GW和变速器外壳GG具有相应的活塞室(压力室),里面可移动支承伺服装置110(为简化这里没有示出)可施加压力的活塞,以及具有相应(这里同样没有示出)向该压力室输送压力油的装置。在该压力室施加压力时,伺服装置110的活塞轴向在三个行星齿轮组RS1、RS2、RS3的方向上操纵制动器A的摩擦片100。专业人员知道,伺服装置110的空间位置和/或制动器A的摩擦片100特别是在轴向上所见并不局限于图3所示的实施例。因此制动器A的伺服装置110和/或摩擦片100例如也可以设置在轴向圆柱齿轮级STST和行星齿轮组RS3之间区域内更小的直径上,或者也可以轴向在行星齿轮组RS1的方向上例如在第二行星齿轮组RS2或者第一行星齿轮组RS1上面的区域内移动。
传动轴AN通过其可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太阳轮SO1连接的离合器B和传动轴AN通过其可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连接面ST1连接的离合器E空间上所见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RS1、RS2之间。在此方面,离合器E在轴向上所见径向设置在离合器B的上面。离合器E承受驱动马达全部传动力矩的摩擦片500因此具有大于离合器B摩擦片200的直径并因此径向设置在气缸ZYLRS13下面较大的直径上。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离合器B、E具有共用的摩擦片支架ZYLBE,它一方面为离合器B构成外摩擦片支架(离合器B的输入部件220)和另一方面为离合器E构成内摩擦片支架(离合器E的输入部件520)。如图3所示,摩擦片组500的外摩擦片和摩擦片组500的内摩擦片在这里最好作为钢摩擦片构成,摩擦片组200的内摩擦片和摩擦片组500的外摩擦片相应作为衬里摩擦片构成。
两个离合器B、E共用的摩擦片支架ZYLBE作为向第一行星齿轮组RS1方向上打开的罐构成,具有盘形的罐底,轴向直接与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连接面ST2邻接并在其内径上与传动轴AN连接。摩擦片支架ZYLBE轴向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方向上延伸的圆柱体段在其外径上具有用于离合器E内摩擦片的适当同步件并在其内径上具有用于离合器B外摩擦片的适当同步件。在此方面,空间上所见离合器E内摩擦片的同步件比离合器B外摩擦片的同步件更靠近第二行星齿轮组RS2设置。相应地离合器E的摩擦片组500比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也更靠近第二行星齿轮组RS2设置。摩擦片支架ZYLBE具有离合器E内摩擦片同步件的圆柱体段部分因此与摩擦片支架ZYLBE的盘形罐底共同构成离合器E的输入部件520。相应地摩擦片支架ZYLBE具有离合器B外摩擦片同步件的圆柱体段部分构成离合器B的输入部件220。离合器B的输入部件220因此通过离合器E的输入部件520与传动轴AN连接。
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210空间上所见设置在摩擦片支架ZYLBE的气缸室内部,与此同时一方面至少分段轴向直接与摩擦片支架ZYLBE的盘形段(罐底)邻接,另一方面空间上所见也至少分段设置在离合器E的摩擦片组500下面。伺服装置210在此方面包括至少一个(为简化这里没有详细示出)压力室和一个(这里同样没有示出的)活塞。在该压力室施加压力时,该活塞轴向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方向上逆伺服装置210(这里同样没有详细示出的)复位部件的复位力以公知的方式操纵摩擦片组200。因为摩擦片支架ZYLBE始终随同传动轴AN的转速旋转,所以依据目的伺服装置210也具有动态压力平衡,用于平衡随同伺服装置210传动轴转速旋转的压力室的旋转体压力。
离合器B的输出部件230在这里作为盘形内摩擦片支架构成,它从用于容纳离合器B内摩擦片的适当同步件出发,轴向与伺服装置210邻接,径向向内延伸至它所连接的太阳轴SOW1。该太阳轴SOW1支承在传动轴AN上并与传动轴AN同轴地轴向首先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方向上延伸并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太阳轮SO1连接。在该轴向段上太阳轴SOW1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构成离合器B内摩擦片230的套筒。在继续轴向分布中,太阳轴SOW1中心完全穿过第一行星齿轮组RS1并轴向一直延伸到与变速器外壳GG(例如螺栓)连接并构成变速器端壁的外壳盖GD。不言而喻,外壳盖GD和变速器外壳GG也可以整体构成。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远离离合器B的面上,连接面ST1的连接板STB1支承在太阳轴SOW1上。对离合器B的输入部件230与制动器C的附加运动连接后面还要详细介绍。
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510空间上所见设置在离合器B的输入部件220上面。为容纳该伺服装置510,摩擦片支架ZYLBE具有另一气缸室,它在轴向上所见至少主要径向设置在摩擦片支架ZYLBE具有离合器B外摩擦片同步件的圆柱体段部分上面。伺服装置510在此方面包括至少一个(为简化这里没有详细示出)压力室和一个(这里同样没有示出的)活塞。在该压力室施加压力时,该活塞轴向在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方向上逆伺服装置510(这里同样没有详细示出的)复位部件的复位力以公知的方式操纵摩擦片组500。因为摩擦片支架ZYLBE始终随同传动轴AN的转速旋转,所以依据目的伺服装置510也具有动态压力平衡,用于平衡随同伺服装置510传动轴转速旋转的压力室的旋转体压力。
离合器E的输出部件530在这里作为盘形外摩擦片支架构成,它从用于容纳离合器E外摩擦片的适当同步件出发,轴向与伺服装置510邻接,径向向外延伸至它所连接的气缸ZYLRS11。该气缸ZYLRS12构成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连接面ST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内齿圈HO2之间的运动连接,空间上所见设置在气缸ZYLRS13的下面并在轴向上从内齿圈HO2一直延伸到连接面ST1靠近行星齿轮组RS2的连接板STB12。原则上该气缸ZYLRS12也可以作为离合器E的输出部件构成。
此外如从图3所看到的那样,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太阳轮SO1通过其可固定在变速器外壳GG上的制动器C和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连接面ST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RS2与该连接面ST1连接的内齿圈HO2)通过其可固定在变速器外壳GG上的制动器D并排设置,空间上所见径向设置在行星齿轮组上面变速器外壳GG内径区域内较大的直径上。在此方面,制动器D的摩擦片组400轴向与制动器A的摩擦片组100邻接并在这里例如空间上所见设置在两个直接相邻行星齿轮组RS2和RS3上面径向的区域内。制动器C的摩擦片组300在这里例如空间上所见设置在行星齿轮组RS2和与其直接相邻离合器E上面径向的区域内。制动器C在这里因此比制动器D靠近第一行星齿轮组RS1设置或制动器D在这里比制动器C靠近第三行星齿轮组RS3设置。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变速器外壳GG同时承担两个制动器C、D外摩擦片支架的作用。在另一种结构上的构成中,不言而喻制动器C、D也可以具有单独的外摩擦片支架,它们然后通过适当的部件与变速器外壳抗扭连接,或者也可以具有两个制动器C、D共用的外摩擦片支架。
分配给摩擦片组400、300的伺服装置410、310轴向并排轴向设置在这两个摩擦片组400、300之间。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伺服装置410、310集成在变速器外壳固定的共用部件中,该部件具有相应的活塞室(压力室),里面各自设置各自伺服装置310或410的至少一个可移动支承可施加压力的活塞。在向伺服装置410的活塞室输送压力油时,其活塞轴向在制动器A或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方向上或在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相反的方向上操纵制动器D的摩擦片组400。相应地伺服装置310的活塞在向伺服装置310的活塞室输送压力油时轴向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方向上操纵制动器C的摩擦片组300。对于专业人员来说很容易看出,这两个伺服装置310、410的压力油输送比较简单。
在结构上适当构成的情况下,两个伺服装置410、310也可以直接集成在变速器外壳中。如果例如两个制动器C、D具有作为单独部件的共用外摩擦片支架,那么伺服装置410、310也可以简单方式与该外摩擦片支架集成,从而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一种加工技术上有利的可预安装标准组件。
此外如图3所示,这里所介绍的部件设置可以使相同部件方案至少用于摩擦片300、400并需要时也用于制动器C和D的伺服装置,但也可以用于自动变速器所有三个制动器A、C和D的摩擦片100、300、400。
制动器D采用420标注的输入部件作为圆柱体形内摩擦片支架构成,它空间上所见分段径向在气缸ZYLRS13上面延伸,与此同时轴向上径向搭接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RS1、RS2,并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远离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面上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连接面ST1连接。连接面ST1与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相对的相应连接板采用STB11标注。为支承制动器D的内摩擦片支架420,连接板STB11支承在太阳轴SOW1上。
制动器C采用320标注的输入部件作为圆柱体形内摩擦片支架构成,它空间上所见分段径向在制动器D内摩擦片支架420搭接气缸ZYLRS13的圆柱体段上面延伸,与此同时轴向上径向搭接第一行星齿轮组RS1和两个离合器B、E,并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连接板STB11远离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面上与太阳轴SOW1连接。制动器C的内摩擦片支架320的盘形圆柱底部在此方面与外壳盖GD邻接,如已经介绍的那样,它构成自动变速器的外壁。
为变速器外壳的外部轮廓与实际可供自动变速器使用的安装空间相配合,两个制动器D、C的空间位置不言而喻也可以在轴向上相对于图3所示的实施例移动。
通过图3所示的部件设置,取得空间上所见整体较窄的变速器结构。因为传动轴轴向上穿过整个变速器,所以图3所示具有传动轴和从动轴不同轴位置的部件设置对于专业人员来说也可以结构简单地转换到具有彼此同轴分布的传动轴和从动轴应用上。
依据图3多档自动变速器的换档示意图与图2所示的换档示意图相应。如在现有技术DE 199 12 480 A1中那样,通过选择性切换五个换档部件的各自两个因此可以无分组换档地切换六个前进档。
下面借助图4-8对依据本发明的其他五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所有实施例具有与此前依据图3详细介绍的第一部件设置相比行星齿轮组部件彼此间和与换档部件不变的运动连接,所有实施例也具有由离合器B和E组成的标准组件,它们空间上所见轴向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RS1、RS2之间,其中,离合器B空间上所见始终径向设置在离合器E下面和通过该离合器E构成的离合器室内。
图4示出例如用于实现依据本发明目的的第二示意部件设置。与图3第一部件设置的主要区别在于具有两个离合器B、E的标准组件结构上的构成和三个制动器A、C和D的伺服装置相对于其摩擦片组的空间设置。
如从图4所看到的那样,两个离合器B、E的标准组件包括摩擦片支架ZYLBE、径向内部的摩擦片组200连同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210以及径向外部的摩擦片组500连同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510。与图3的区别在于,两个摩擦片组200、500的外摩擦片最好作为钢摩擦片构成,两个摩擦片组200、500的内摩擦片然后相应作为衬里摩擦片构成。摩擦片支架ZYLBE现在作为罐形双气缸构成,具有在其内径上与传动轴AN连接的盘形罐底以及两个彼此独立的圆柱体段,它们从罐底出发轴向在第一行星齿轮组的方向上延伸。这两个圆柱体段第一个的直径最好略大于相邻行星齿轮组RS1和RS2的连接面直径。这两个圆柱体段第二个的直径基本相当于相邻行星齿轮组RS1和RS2的内齿圈直径,但在任何情况下均小于气缸ZYLRS12的直径,该气缸公知构成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内齿圈和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连接面之间的作用连接。摩擦片支架ZYLBE是两个离合器B、E的输入部件220或520和两个离合器B、E的外摩擦片支架。相应地摩擦片支架ZYLBE的(径向内部)第一圆柱体段在其内径上具有用于离合器B摩擦片组200外摩擦片的适当同步件,而摩擦片支架ZYLBE的(径向外部)第二圆柱体段在其内径上具有用于离合器E摩擦片组500外摩擦片的适当同步件。空间上所见摩擦片组500至少尽可能径向设置在摩擦片组200的上面。
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210空间上所见设置在摩擦片支架ZYLBE气缸室的内部,该支架由摩擦片支架ZYLBE的(径向内部)第一圆柱体段构成并与此同时至少分段轴向直接与摩擦片支架ZYLBE的盘形段(罐底)邻接。伺服装置210在此方面包括至少一个(为简化这里没有详细示出的)压力室和一个(这里同样没有示出的)活塞。在该压力室施加压力时,该活塞轴向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方向上逆伺服装置210(这里同样没有详细示出的)复位部件的复位力以公知的方式操纵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
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510空间上所见设置在摩擦片支架ZYLBE的气缸环形室里面,该支架由气缸ZYLBE的(径向外部)第二圆柱体段构成并向内通过摩擦片支架ZYLBE的(径向内部)第一圆柱体段限制。同伺服装置210一样,伺服装置510也至少分段轴向直接与摩擦片支架ZYLBE的盘形段(罐底)邻接。伺服装置510在此方面包括至少一个(为简化这里没有详细示出的)压力室和一个(这里同样没有示出的)活塞。在该压力室施加压力时,该活塞轴向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方向上逆伺服装置510(这里同样没有详细示出的)复位部件的复位力以公知的方式操纵离合器E的摩擦片组500。
因为摩擦片支架ZYLBE始终随同传动轴AN的转速旋转,所以依据目的两个伺服装置210和510也具有动态压力平衡,用于平衡随同该伺服装置210或510传动轴转速旋转的压力室的旋转体压力。
如图3中那样,离合器B的输出部件230作为盘形内摩擦片支架构成,它从用于容纳离合器B摩擦片组200的内摩擦片的适当同步件出发,轴向与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210邻接,径向向内延伸至支承在传动轴AN上的太阳轴SOW1。如在图3中那样,该太阳轴SOW1中心穿过第一行星齿轮组RS1并既与离合器B的内摩擦片支架230连接面,也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太阳轮SO1和制动器C的输入部件320连接。
与图3不同,离合器E的输出部件530作为内摩擦片支架构成。从用于容纳离合器E摩擦片组500的内摩擦片的适当同步件出发,轴向与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510邻接,该内摩擦片支架530在大于摩擦片支架ZYLBE(径向内部)第一圆柱体段的直径上轴向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方向上延伸至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连接板SRB12并与该连接板STB12连接。
此外如从图4所看到的那样,制动器A、C、D与图3中相似在变速器外壳GG的内径上空间上所见径向设置在两个行星齿轮组RS3、RS2和离合器E上面的区域内,但采用与图3相比制动器A、D、C所有三个伺服装置110、410、310不同的操纵方向。制动器A的伺服装置110和制动器D的伺服装置410现在直接轴向并排设置,轴向处于两个制动器A、D的摩擦片组100、400之间并在此方面例如与共用的变速器外壳固定的部件集成。制动器A的摩擦片组100现在至少部分在轴向上所见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旁边其远离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面上,处于大于公知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连接面和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内齿圈之间构成作用连接的ZYLRS13的直径上。制动器D的摩擦片组400空间上所见基本径向设置在第二行星齿轮组RS2上面并在通过伺服装置410关闭时轴向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方向上操纵或加压。伺服装置110的操纵方向在制动器A的摩擦片组100关闭时相应地轴向相反。制动器C的摩擦片组300现在轴向直接与制动器D的摩擦片组400邻接并在空间上所见同样基本径向设置在第二行星齿轮组RS2上面。相应地制动器C这里例如与变速器外壳GG集成的伺服装置310空间上所见至少主要径向设置在离合器E上面并在关闭时轴向在相邻制动器D的方向上或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相反的方向上操纵摩擦片组300。
制动器A的输入部件120现在至少尽可能盘形构成并在轴向上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平行延伸。制动器D和制动器C的输入部件420和320与图3相比原则上没有变化。
图5示出作为例如实现依据本发明目的的第三示意部件设置。与图3的第一部件设置相比,一方面是标准组件与改变离合器E操纵方向相关具有两个离合器B、E结构上的构成,另一方面是制动器A相对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和圆柱齿轮传动(圆柱齿轮级STST)空间上的设置。
如从图5所看到的那样,两个离合器B、E的标准组件同样包括两个离合器B和E共用的摩擦片支架ZYLBE、离合器B的径向内部摩擦片组200连同伺服装置210以及离合器E径向外部摩擦片组500连同伺服装置510。与图3中一样,摩擦片支架ZYLBE作为两个离合器B、E的输入部件构成离合器B的外摩擦片支架和离合器E的内摩擦片支架。与图3中一样,摩擦片组200的外摩擦片和摩擦片组500的内摩擦片最好作为钢摩擦片构成,摩擦片组200的内摩擦片和摩擦片组500的外摩擦片相应地作为衬里摩擦片构成。
在此方面,离合器B结构上与图3同样作为两个离合器的内部离合器构成。与图3的区别在于,两个伺服装置210、510的操纵方向在各自的摩擦片组200或500关闭时现在相同,伺服装置510现在因此同样轴向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方向上操纵摩擦片500。为此伺服装置510、210以及摩擦片组500、200各自在空间上所见至少尽可能径向重叠设置。相应地摩擦片支架ZYLBE结构上的构成与图3相比在伺服装置510的压力室或活塞室方面也略有变化,因为该压力室或活塞室现在设置在摩擦片组500靠近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面上。
此外如从图5看到的那样,制动器A现在设置在圆柱齿轮级STST的第一圆柱齿轮STR1远离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面上。相应地第一圆柱齿轮STR1现在轴向直接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邻接在其远离第二行星齿轮组RS2面上。在此方面第一圆柱齿轮STR1的套筒STN1支承在设置在圆柱齿轮STR1远离行星齿轮组面上的外壳隔板GZ上并与变速器外壳GG以适当方式连接。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与变速器外壳的这种连接通过同时构成变速器外壳端面外壁的外壳壁GW进行。原则上外壳隔板GZ在这里因此可以理解为用于支承圆柱齿轮STN1一种类型的支承板。
制动器A(连同摩擦片组100和伺服装置110)空间上所见轴向设置在外壳隔板GZ和外壳壁GW之间。例如制动器A的摩擦片组100轴向与外壳壁GW邻接和制动器A的伺服装置110与外壳隔板GZ邻接。在该实施例中,伺服装置110的压力室或活塞室、活塞和复位部件集成在外壳隔板GZ中。在相应施加压力时,伺服装置110的活塞轴向在与圆柱齿轮STR1或与行星齿轮组相反的方向上操纵摩擦片100。
例如在另一种构成中,摩擦片组100和分配给其的伺服装置110在轴向上所见也可以相反设置,伺服装置110然后设置在摩擦片组100远离圆柱齿轮STR1的面上,用于然后轴向在圆柱齿轮STR1或行星齿轮组的方向上操纵制动器A。依据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伺服装置110的压力室或活塞室、活塞和复位部件集成在外壳(外)壁GW中。
为使制动器A作为内摩擦片支架构成的输入部件120运动连接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太阳轮SO3上具有太阳轴SOW3,它与传动轴AN同轴从太阳轮SO3出发延伸至该内摩擦片支架120,与此同时在轴向上中心穿过圆柱齿轮级STST的第一圆柱齿轮STR1和外壳隔板GZ并支承在传动轴AN上。
图6示出例如实现依据本发明目的的第四示意部件设置。与此前依据图3-图5所述部件设置的主要变化在于标准组件结构上具有两个离合器B、E构成和标准组件结构上具有处于圆柱齿轮级STST远离行星齿轮组面上的制动器A构成。
如从图6所看到的那样,两个离合器B、E的标准组件包括作为两个离合器B和E共用内摩擦片支架和输入部件220或520的摩擦片支架ZYLBE、作为离合器B和E输出部件230或530的各一个外摩擦片支架、离合器B的径向内部摩擦片组200连同所分配的伺服装置210以及离合器E的径向外部摩擦片组500连同所分配的伺服装置510。如图6所示,两个摩擦片组200、500的外摩擦片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作为钢摩擦片构成,两个摩擦片组200、500的内摩擦片相应地作为衬里摩擦片构成。
作为两个离合器B、E的共用输入部件220、520,摩擦片支架ZYLBE与传动轴AN连接并在径向上与第二行星齿轮组RS2平行延伸,轴向直接与其邻接。
离合器E作为其输出部件530的径向外部外摩擦片支架作为气缸ZYLRS12构成,它轴向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连接面ST1(靠近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连接板延伸至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内齿圈HO2,与该连接板STB12和该内齿圈HO2作用连接,而且它在其气缸内径上具有适当的同步件,用于容纳离合器E摩擦片组500的外摩擦片。在该气缸ZYLRS12的内部也设置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510,空间上所见轴向处于摩擦片组500和连接板STB12之间,用于轴向在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方向上操纵摩擦片组500。因为伺服装置510始终随同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连接面ST1的转速旋转,所以依据目的伺服装置510也附加具有动态压力平衡。伺服装置510压力室的压力油输送(和需要时动态压力平衡的压力平衡室的润滑油输送)例如可以通过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连接面ST1、太阳轴SOW1和传动轴AN输送。
离合器B作为其输出部件230的径向内部外摩擦片支架作为向第二行星齿轮组RS2方向上打开的罐构成,具有盘形的罐底,它在其内径上与支承在传动轴AN并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太阳轮SO1连接的太阳轴SOW1连接,以及具有圆柱体段,该段连接在该罐底的外径上,轴向在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方向上延伸并在其内径上具有用于容纳离合器B摩擦片组200外摩擦片的适当同步件。该外摩擦片支架230的气缸室内部也设置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210,空间上所见轴向处于摩擦片组200和罐底之间,用于轴向在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方向上操纵摩擦片组200。伺服装置210也可以具有动态压力平衡。向伺服装置210压力室的压力油输送(和需要时向动态压力平衡的压力平衡室的润滑油输送)例如可以通过太阳轴SOW1和传动轴AN输送。
由于伺服装置210和510的这种设置,摩擦片支架ZYLBE与此前介绍的依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比具有相当小的轴向延伸。
此外如从图6所看到的那样,制动器A与图5中一样设置在圆柱齿轮级STST第一圆柱齿轮STR1远离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面上。正如在图5说明的框架中作为变化可能性所介绍的那样,摩擦片组100现在轴向与上面支承圆柱齿轮STR1的外壳隔板GZ邻接。制动器A的伺服装置110现在设置在摩擦片组100远离圆柱齿轮STR1的面上并在关闭时轴向在圆柱齿轮STR1或行星齿轮组RS3的方向上操纵摩擦片组100。伺服装置110输送压力油的压力室或活塞室、活塞和复位部件在此方面与用于容纳摩擦片组100外摩擦片的适当同步件一样集成在外壳(外)壁GW中。按照这种方式可以在加工技术上特别简单地预安装作为标准组件的制动器A。为将制动器A运动连接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上,与图5类似具有支承在传动轴AN上的太阳轴SOW3,它将制动器A作为内摩擦片支架构成的输入部件120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太阳轮SO3连接。
此外如从图6所看到的那样,另外两个制动器C和D连同其摩擦片组300和400以及分配给它们的伺服装置310和410空间上的设置尽可能采用图4的设置。
图7示出作为例如实现依据本发明目的的第五示意部件设置,它以图3的第一部件设置和图5的第三部件设置为基础。与图3第一部件设置的区别基本在于两个离合器B和E结构上的构成以及制动器C和D相对于行星齿轮组空间上的位置。
尽管是变速器的对映图示,但在图7中仍很容易看出,两个离合器B、E的标准组件(连同摩擦片支架ZYLBE、摩擦片组200和500以及伺服装置210和510)采用图5的设置。
此外如从图7所看到的那样,两个相邻的制动器C和D与图3相比轴向上移动,从而现在制动器C空间上所见径向设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上面的区域内和与制动器C相邻的制动器D径向设置在离合器E上面的区域内。还示出变速器外壳GG的斜面在外壳外径的区域内处于自动变速器与圆柱齿轮传动相对的面上。这种斜面例如根据实际存在的变速器安装空间是必要的。两个制动器C、D的内摩擦片支架320、420在其结构上与变速器外壳GG的斜面相配合。
作为其他的细节变化图7示出圆柱齿轮级STST第一圆柱齿轮STR1的位置变化。轴向在作为制动器A内摩擦片支架构成的输入部件120和圆柱齿轮级STST之间现在具有通过适当部件与变速器外壳GG连接的外壳隔板GZ,它径向从变速器外壳的外径径向向内延伸至连接轴STW3,通过其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连接面ST3与圆柱齿轮级STST的第一圆柱齿轮STR1连接。在此方面,连接轴STW3例如支承在传动轴AN上。与图3的区别在于,第一圆柱齿轮STR1现在支承在外壳隔板GZ上,而不是变速器外壳的外端壁GW上。
作为其他细节图7示出一个用于测量传动轴AN转速的装置。相应的传动转速传感器采用NAN标注,它设置在变速器外壳GG的外端壁上并因此很容易从外面接触,在这里例如处于与圆柱齿轮级STST相对的变速器面上。与作为轴向检测传感器的举例实施方式相应,该传动转速传感器NAN空间上所见设置在变速器外壳固定的套筒GN上并例如借助于感应或者霍尔测量原理检测与传动轴AN抗扭连接的传感轮NANGR。
图8示出作为例如实现依据本发明目的的第六示意部件设置。在此方面,依据本发明的该第六部件设置从此前已经介绍的图5第三示意部件设置出发,并首次涉及具有两个离合器B和E的标准组件两个伺服装置压力室和压力平衡室。
如从图8所看到的那样,两个离合器B和E同样具有一个共用的摩擦片支架ZYLBE,它为离合器B构成外摩擦片支架并为离合器E构成内摩擦片支架。不变的是离合器B、E的两个摩擦片组200、500设置在摩擦片支架ZYLBE靠近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面上并由离合器B或E的各自传感器装置210或510在离合器关闭时轴向向行星齿轮组RS1的方向操纵,其中,摩擦片组500空间上所见径向设置在摩擦片组200的上面。两个伺服装置210、510各自具有动态压力平衡。
离合器B、E共用的摩擦片支架ZYLBE几何形状上分成段223、222、221、521和522。套筒223、盘形段222和圆柱体段221分配给径向内部离合器B的输入部件,圆柱体段521和盘形段522分配给径向外部离合器E的输入部件。这一点也通过所选择的命名法表示。
摩擦片支架ZYLBE的套筒223通过适当的作用连接例如同步件与传动轴AN连接。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套筒223也支承在变速器外壳固定的套筒GN上,它从变速器外壳GG设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远离离合器面上的外端壁出发,轴向延伸至摩擦片支架ZYLBE的下面(并与此同时中心穿过第一行星齿轮组RS1并轴向上中心进入摩擦片支架ZYLBE套筒223的内径内)。
在套筒223远离行星齿轮组RS1的面上,盘形段222连接在套筒223上并径向向外延伸至略大于(径向内部)离合器B摩擦片组200外径的直径上。圆柱体段221连接在该段上的盘形段222的外径上并轴向上通过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延伸到相当靠近第一行星齿轮组RS1。在临近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区域内,圆柱体段221在其内径上具有用于容纳摩擦片组200外摩擦片的同步件。如图8所示,该外摩擦片最好作为钢摩擦片构成。摩擦片支架ZYLBE的圆柱体段221和盘形段222离合器室,在其内部设置离合器B的摩擦片200和伺服装置210,径向设置在摩擦片支架ZYLBE的套筒223上面。伺服装置210包括压力室211、活塞214、这里例如作为盘形弹簧构成的复位部件213、压力平衡室212和档板215。压力室211在此方面由摩擦片支架ZYLBE的段221、222和223和活塞214构成,离合器B动态压力平衡的压力平衡室212由活塞214和档板215构成。伺服装置210的压力平衡室212因此比伺服装置210的压力室211更靠近第一行星齿轮组RS1设置。
径向内部离合器E伺服装置210采用218标注的向压力室211的压力油输送在这里例如作为倾斜的径向孔通过摩擦片支架ZYLBE的套筒223分布。向该径向孔218输送用于操纵离合器B所需要的压力油在这里例如通过变速器外壳固定的套筒GN进行,上面如已经提到的那样支承摩擦片组ZYLBE的套筒223,其中,变速器外壳固定的套筒GN具有相应构成的压力油通道。在另一种构成中,压力油也可以通过传动轴AN的相应轴向孔和径向孔输送到伺服装置210的压力室211。
径向内部离合器E伺服装置210采用219标注的向压力室212的润滑油输送在这里例如作为直线的径向孔同样通过摩擦片支架ZYLBE的套筒223分布。向该径向孔219输送用于无压力加注压力平衡室212所需要的润滑油在这里同样通过变速器外壳固定的套筒GN进行。
(分配给径向外部离合器E的)摩擦片支架ZYLBE圆柱体段521原则上与(分配给径向内部离合器B的)圆柱体段221相应。在其靠近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面上,圆柱体段521在其外径上具有用于容纳离合器B摩擦片组200内摩擦片的同步件。如图8所示,该内摩擦片最好作为衬里摩擦片构成。轴向在该摩擦片同步件的旁边,在摩擦片同步件靠近行星齿轮组RS1的面上,摩擦片支架ZYLBE的盘形段522连接在圆柱体段521上并从圆柱体段521的外径出发径向向外延伸至最好小于径向外部离合器E摩擦片组500外摩擦片平均直径的直径上。
(径向外部)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510空间上所见径向设置在摩擦片支架ZYLBE的圆柱体段521上面。为构成该伺服装置510的活塞室或压力室511以及压力平衡室512,具有圆柱体形的支承盘515,它空间上所见径向设置在摩擦片支架ZYLBE圆柱体段521的上面。在此方面,该支承盘515具有盘形段,其内径在圆柱体段521靠近第二行星齿轮组RS2轴向外部边缘的区域内套在摩擦片支架ZYLBE的该圆柱体段521上,轴向在该区域内固定在圆柱体段521上并在这种情况下也向该圆柱体段521压力油密封进行密封。在支承盘515盘形段的外径上连接圆柱体段,该段轴向上在摩擦片组500的方向上或轴向在第一行星齿轮RS1的方向上延伸。摩擦片支架ZYLBE的圆柱体形支承盘515和圆柱体段521构成伺服装置510的活塞室或压力室511,在其内部可轴向移动设置伺服装置510的活塞514。活塞514在此方面相对于支承盘515的圆柱体段以及相对于摩擦片支架ZYLBE的圆柱体段521可轴向移动压力油密封进行密封。伺服装置510的活塞514与支承盘515相似,作为向摩擦片组500方向打开的气缸构成,其中,气缸底构成与压力室511的分界面。活塞514的圆柱体外壳搭接摩擦片支架ZYLBE的盘形段522并在轴向上延伸至离合器E的摩擦片组500。伺服装置510这里例如作为平行连接螺旋弹簧环形组的复位部件513在活塞514的汽缸底和摩擦片支架ZYLBE的盘形段522之间张紧。
径向外部离合器E伺服装置510采用518标注的向压力室511的压力油输送分段作为径向孔通过摩擦片支架ZYLBE的盘形段222和套筒223分布。用于操纵离合器E的压力油例如可以由传动轴AN输送,其中,传动轴AN然后具有相应的径向孔和轴向孔。对此选择用于操纵离合器E的压力油也可以通过上面在这里支承摩擦片支架ZYLBE和传动轴AN的变速器外壳固定的套筒GN输送到该径向孔518,其中,套筒GN然后具有相应构成的压力油通道。
为构成伺服装置510动态压力平衡的压力平衡室512,活塞514的圆柱体外壳相对于摩擦片支架ZYLBE的盘形段522可轴向移动润滑油密封进行密封。相应地压力平衡室512由摩擦片支架ZYLBE的盘形段522和圆柱体段521和活塞514构成。
向径向外部离合器E的该压力平衡室512无压力加注润滑油由径向内部离合器B的压力平衡室212进行。为此无论是在摩擦片支架ZYLBE的圆柱体段521(或221)内还是在离合器B伺服装置210的活塞214内均具有通入压力平衡室212或压力平衡室512内的径向孔。相应的润滑油输送采用519标注。
从图8因此可以看出,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510空间上所见因此径向设置在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210上面,其中,各自两个压力室211和511、各自两个压力平衡室212和512以及各自的复位部件装置213和513空间上所见基本上径向重叠设置。两个离合器B、E将两个压力室211、511或两个压力平衡室212、512彼此分离的共用摩擦片支架ZYLBE外壳面的段因此原则上是两个离合器B、E共用摩擦片支架ZYLBE的圆柱体段221(或521)。
下面借助图9-11详细介绍依据本发明另外三个部件设置,其中与此前介绍的依据本发明六个部件设置的区别在于,两个离合器B、E轴向设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RS2之间的标准组件现在具有轴向并排设置的摩擦片组200、500。由于这种设置两个摩擦片组200、500可以具有优点的方式与其高热负荷相应具有较大的直径。在这种标准组件的结构构成方面,还要指出本申请人与本申请书申请日期相同内部文件编号ZF 8818S未公开的德国专利申请,其说明书所述内容同样为本申请书的主题。
图9示出作为例如实现依据本发明目的的第七示意部件设置,它以图3的第一部件设置为基础。如已经提到的那样,两个离合器B、E构成具有现在轴向并排设置的摩擦片组200和500的标准组件,其中,该标准组件空间上所见不变地轴向设置在两个行星齿轮组RS1和RS2之间。
与图3类似的是,依据图9也具有两个离合器B、E共用的摩擦片支架ZYLBE,它作为向第一行星齿轮组RS1方向打开的罐构成并与传动轴AN连接。与图3的区别在于,摩擦片支架ZYLBE现在构成两个离合器B和E的内摩擦片支架并为此在其外径上具有适当的同步件,用于容纳两个摩擦片组200和500的内摩擦片。如图9所示,该内摩擦片在此方面最好作为钢摩擦片构成和摩擦片组200和500的外摩擦片相应地作为衬里摩擦片构成。离合器E的摩擦片组500靠近第二行星齿轮组RS2设置,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相应地在摩擦片组500与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相对的面上靠近第一行星齿轮组RS1设置。摩擦片支架ZYLBE的盘形罐底和连接在该罐底外径上具有离合器E内摩擦片的摩擦片同步件的第一圆柱体段可以理解为离合器E的输入部件520。相应地具有离合器B摩擦片同步件的第二圆柱体段可以理解为离合器B的输入部件220,该段轴向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方向上连接在所称的具有离合器E内摩擦片的摩擦片同步件的第二圆柱体段上。离合器B的输入部件220因此通过离合器E的输入部件520与传动轴AN连接。
如从图9所看到的那样,两个离合器B、E共用的摩擦片支架ZYLBE在传动轴AN的直径范围内具有例如圆柱体套筒523,它通过适当的部件与传动轴AN至少抗扭连接。该套筒523从摩擦片支架ZYLBE的盘形罐底出发轴向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方向上延伸。空间上所见径向在该套筒523的上面设置两个离合器E、B的伺服装置510、210,其中,这两个伺服装置510、210的主要部件也设置在由摩擦片支架ZYLBE的摩擦片同步件构成的气缸室内部。在此方面,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510比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210更靠近第二行星齿轮组RS2设置,并既轴向直接与摩擦片支架ZYLBE的盘形罐底邻接,也径向与摩擦片支架ZYLBE摩擦片同步件下面的圆柱体段邻接。为轴向在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方向上操纵摩擦片组500,伺服装置510最好具有至少三个操纵指516,它们在轴向和径向上环绕具有摩擦片组200内摩擦片的摩擦片同步件的摩擦片支架ZYLBE圆柱体段,与此同时在轴向上完全穿过摩擦片支架ZYLBE的摩擦片组200或者分配给该摩擦片组200的摩擦片同步件,并从摩擦片组500与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相对的面上作用于摩擦片组500。
相应地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210空间上所见设置在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510旁边该伺服装置510靠近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面上。为轴向在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方向上操纵摩擦片组200,伺服装置210具有环形压紧盘216,它在径向上完全并在轴向上部分环绕伺服装置510的操纵指516,并从摩擦片组200与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相对的面上作用于摩擦片组200。
为节省轴向结构长度,在另一种构成中取代伺服装置210的环形压紧盘216也可以具有单个的操纵指,它们空间上所见轴向在伺服装置210、510的操纵指516上嵌套设置。
与摩擦片支架ZYLBE作为两个离合器B、E内摩擦片支架的构成相应,无论是离合器B的输出部件230还是离合器E的输出部件530,均作为用于容纳各自摩擦片组200或500外摩擦片的外摩擦片支架构成,其中,该外摩擦片(如已经提到的那样)最好各自作为衬里摩擦片构成。几何形状上离合器B的输出部件230具有向第二行星齿轮组RS2方向打开的罐形状,具有圆柱体段、盘形罐底和套筒。输出部件230的盘形罐底轴向直接设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和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210之间。输出部件230的套筒连接在罐底的内径上,轴向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方向上延伸并通过适当的作用连接(例如借助于焊接或者同步件)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太阳轮SO1连接。输出部件230的圆柱体段连接在罐底的外径上,轴向在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方向上通过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延伸并在其内径上具有适当的同步件,用于容纳该摩擦片组200的外摩擦片。离合器E输出部件530几何形状上的构成原则上与图3已经介绍的构成相应,其中,气缸ZYLRS12如图3那样构成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连接面ST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内齿圈HO2与离合器E摩擦片组500的外摩擦片之间的作用连接,与此同时现在也搭接离合器B的圆柱体外摩擦片支架230。
此外如从图9所看到的那样,制动器A的摩擦片组100如图3中那样空间上所见至少基本径向设置在圆柱体变速器外壳GG大内径区域内的第三行星齿轮组RS3上。但制动器A的伺服装置110现在空间上所见基本径向设置在(中间的)第二行星齿轮组RS2上并在制动器A关闭时在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相反的方向上操纵摩擦片100。
此外在图9中制动器D连同其摩擦片组400及其伺服装置410例如在基本径向第一行星齿轮组RS1上面的区域内设置在圆柱体变速器外壳GG的大内径上。制动器D的伺服装置410在此方面例如集成在外壳盖GD中并在制动器D关闭时轴向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方向上操纵摩擦片400,该外壳盖构成与变速器的从动装置或圆柱齿轮传动相对的变速器外端面并通过适当的部件与变速器外壳GG抗扭连接。
制动器C连同其摩擦片组300及其伺服装置310现在轴向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旁边设置在其远离离合器B或另外两个行星齿轮组RS2、RS3的面上,直接处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和外壳盖GD基本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内齿圈HO1相应的直径上。在此方面,外壳盖GD以具有优点的方式作为制动器C的外摩擦片支架构成,用于容纳摩擦片组300的外摩擦片。此外,制动器C的伺服装置310集成在该外壳盖GD中并在制动器C关闭时轴向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方向上操纵摩擦片300。所有三个制动器C、D和A的操纵方向在该实施例中因此相同。
如在图3中那样,在图9中传动轴AN也支承在外壳盖GD上。与图3的区别在于,外壳盖GD为此具有外壳盖固定的或外壳固定的管形套筒GN,它在变速器外壳GG的内部空间延伸。传动轴AN支承在该套筒GN的外径上。在该套筒GN的外径上支承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太阳轮SO1连接并作为制动器C的内摩擦片支架构成的输入部件320。
图10示出作为例如实现依据本发明目的的第八示意部件设置,它以此前借助图3详细介绍依据本发明的第七部件设置为基础。与图9的第七部件设置的区别基本在于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510操纵方向不变的情况下结构上的构成。如在图9中那样,该伺服装置510空间上所见径向设置在两个离合器B、E共用摩擦片支架ZYLBE的套筒523上面,轴向与该摩擦片支架ZYLBE的盘形段(“罐底”)邻接。为扩大分布伺服装置510在此方面径向设置在离合器室的内部,该离合器室由摩擦片支架ZYLBE的圆柱体段连同离合器E摩擦片组500内摩擦片的摩擦片同步件构成。与图9的区别在于,摩擦片支架ZYLBE在其径向外部气缸上空间上所见轴向在两个摩擦片组200和500之间的区域内最好具有至少三个对称分布在圆周上的穿孔。为每个穿孔分配一个伺服装置510的操纵指516。穿孔各自具有足够大的轴向延伸,从而这些操纵指516一方面可以径向穿过穿孔并另一方面在离合器关闭时为操纵摩擦片组500可以进行轴向提升。操纵指516在此方面如图9中那样作用于靠近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或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摩擦片组500表面。
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210轴向设置在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510旁边,处于伺服装置510靠近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面上。伺服装置210的环形压紧盘216在径向和轴向上搭接摩擦片组200内摩擦片的摩擦片支架ZYLBE的摩擦片同步件并作用于摩擦片组200靠近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表面。
图11示出作为例如实现依据本发明目的的第九示意部件设置,它同样以此前借助图9详细介绍依据本发明的第七部件设置为基础。与图9的第七部件设置的区别基本在于两个离合器B、E共用摩擦片支架ZYLBE和这些离合器B、E伺服装置210、510结构上的构成。
摩擦片支架ZYLBE为两个离合器B、E作为内摩擦片支架构成并构成两个离合器B、E的输入部件220、520,并与变速器图的运动连接相应与传动轴AN连接。在其外径上摩擦片支架ZYLBE具有适当的同步件,用于容纳两个摩擦片组200和500的内摩擦片,其中,这些内摩擦片在此方面最好作为钢摩擦片构成和摩擦片组200和500的外摩擦片相应地作为衬里摩擦片构成。如图9中那样,离合器E的摩擦片组500靠近第二行星齿轮组RS2设置,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相应地在摩擦片组500与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相对的面上靠近第一行星齿轮组RS1设置。具有摩擦片组200内摩擦片的摩擦片同步件的圆柱体摩擦片支架ZYLBE的段因此分配给离合器B的输入部件220,具有摩擦片组500内摩擦片的摩擦片同步件的圆柱体摩擦片支架ZYLBE的段分配给离合器E的输入部件520。
与图9的区别在于,圆柱体的摩擦片支架ZYLBE现在具有盘形段,它基本中心在摩擦片支架ZYLBE的圆柱体段下面(从空间上看,大致在摩擦片组200内摩擦片的摩擦片同步件和摩擦片组500内摩擦片的摩擦片同步件之间)向内延伸至摩擦片支架ZYLBE的套筒523。该套筒523也与传动轴AN连接,但与图9的区别在于现在轴向上在摩擦片支架ZYLBE盘形段的两侧延伸,也就是从摩擦片支架ZYLBE的中心盘形段出发一方面空间上所见在离合器B摩擦片组200的下面轴向处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方向上,另一方面空间上所见在离合器E摩擦片组500的下面轴向处于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方向上。
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210轴向设置在摩擦片支架ZYLBE盘形段靠近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面上。在此方面,该伺服装置210空间上所见设置在摩擦片支架ZYLBE的套筒523靠近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套筒段上面,至少主要由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和摩擦片支架ZYLBE的盘形段构成的离合器室内部。在此方面,伺服装置210可直接与该盘形段也与具有摩擦片组200内摩擦片的摩擦片同步件的摩擦片支架ZYLBE的圆柱体段邻接。为轴向在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方向上操纵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伺服装置210最好具有至少三个操纵指216,它们在径向和轴向上环绕具有摩擦片组200内摩擦片的摩擦片同步件的摩擦片支架ZYLBE圆柱体段,并作用于摩擦片组200靠近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端面上。
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510轴向设置在摩擦片支架ZYLBE盘形段靠近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面上。在此方面,该伺服装置510空间上所见设置在摩擦片支架ZYLBE的套筒523靠近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套筒段上面,至少主要由离合器E的摩擦片组500和摩擦片支架ZYLBE的盘形段构成的离合器室内部。在此方面,伺服装置510可直接与该盘形段也与具有摩擦片组500内摩擦片的摩擦片同步件的摩擦片支架ZYLBE的圆柱体段邻接。为轴向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方向上操纵离合器E的摩擦片组500,伺服装置510最好具有至少三个操纵指516,它们在径向和轴向上环绕具有摩擦片组500内摩擦片的摩擦片同步件的摩擦片支架ZYLBE圆柱体段,并作用于摩擦片组500靠近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端面上。
在另一种构成中,取代伺服装置210或510的操纵指216和/或516也可以具有环形压紧盘。
离合器B输出装置230和离合器E输出装置530各自作为容纳各自摩擦片组200或500(最好作为衬里摩擦片构成的)外摩擦片的构成与图11中所示举例依据本发明第九部件设置的其他构成和设置一样也采用图9的部件设置。
如已经提到的那样,所有九个依据本发明部件设置的几个部件构成均应视为举例。例如为节省自动变速器的轴向结构长度,专业人员根据需要也可以将图3-11中所示的圆柱齿轮传动通过链传动替代。根据安装情况和传动系配置,专业人员在依据本发明的所有九个部件设置中可以选择与和传动轴轴平行的从动轴或者与非90°角圆柱齿轮传动(Beveloid圆柱齿轮传动)或者(90°角或者非90°角的)锥齿轮传动相组合。根据轴向上穿过整个变速器的传动轴,专业人员可以将依据本发明所提出的九个部件设置无特别开支地转换到具有彼此同轴分布传动轴和从动轴的应用上。
图3-图11所示九个示意部件设置同时以作为可作为制动器构成的换档部件结构上的解决方案为出发点。原则上单个或者所有盘式制动器结构上均可以通过带式制动器取代。在不换档状态下,带式制动器在牵引力矩损耗方面公知比盘式离合器更有利。对所示的所有部件设置来说,不连接在第二至第六前进档内的制动器D和/或不连接在第五和第六前进档以及倒档内的制动器A均适合于作为带式制动器构成。单个制动器需要时同样也可以通过各自附加的自由轮得到支持,它运动设置在各自制动器的输入部件和变速器外壳之间并将该输入部件固定在变速器外壳的旋转方向上。

Claims (52)

1.多档自动变速器,具有传动轴(AN)、从动轴(AB)、至少三个单独行星齿轮组(RS1、RS2、RS3)以及至少五个换档部件(A-E),其中,
-三个行星齿轮组(RS1、RS2、RS3)彼此同轴设置,
-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组(RS2、RS3)轴向并排设置,
-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太阳轮(SO3)可通过第一换档部件(A)固定在多档自动变速器的变速器外壳(GG)上,
-传动轴(AN)与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太阳轮(SO2)连接,
-传动轴(AN)可通过第二换档部件(B)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太阳轮(SO1)和/或通过第五换档部件(E)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连接面(ST1)连接,
-可选择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太阳轮(SO1)通过第三换档部件(C)和/或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连接面(ST1)通过第四换档部件(D)固定在变速器外壳(GG)上,以及其中,
-或者从动轴(AB)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内齿圈(HO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连接面(ST3)相互连接和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连接面(ST2)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内齿圈(HO3)连接和第一齿轮组(RS1)的连接面(ST1)与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内齿圈(HO2)连接,
-或者从动轴(AB)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内齿圈(HO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连接面(ST2)相互连接和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连接面(ST3)与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内齿圈(HO2)连接和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连接面(ST1)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内齿圈(HO3)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二和第五换档部件(B、E)在空间上所见轴向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RS1、RS2)之间。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RS1)和/或第二行星齿轮组(RS2)在轴向上仅由一个轴在中心完全穿过。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轴向上穿过第一和/或第二行星齿轮组(RS1、RS2)的轴为自动变速器的传动轴(AN)。
4.按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五换档部件(E)的摩擦片组(500)设置在比第二换档部件(B)的摩擦片组(200)更大的直径上。
5.按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二和第五换档部件(B、E)作为标准组件包括
-第二和第五换档部件(B、E)的摩擦片组(200、500),
-第二和第五换档部件(B、E)的各自一个伺服装置(210、510),用于操纵第二或第五换档部件(B、E)各自的摩擦片组(200、500)以及
-第二和第五换档部件(B、E)的共用摩擦片支架(ZYLBE),用于容纳第二和第五换档部件(B、E)摩擦片组(200、500)的外或者内摩擦片。
6.按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二换档部件(B)摩擦片组(200)衬里摩擦片的摩擦面内径小于第五换档部件(E)摩擦片组(500)衬里摩擦片的摩擦面外径。
7.按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连接面(ST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内齿圈(HO2)之间的连接部件同时构成第五换档部件(E)的外摩擦片支架。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摩擦片组(500)的衬里摩擦片在其外径上具有同步片,轴向可移动嵌入第五换档部件(E)外摩擦片支架的对应摩擦片同步片内。
9.按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二和第五换档部件(B、E)共用的摩擦片支架(ZYLBE)构成离合器室,其内部设置第二换档部件(B)的摩擦片组(200)和第二换档部件(B)的伺服装置(210)。
10.按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五换档部件(E)的伺服装置(510)和/或第二换档部件(B)的伺服装置(210)在第五或第二换档部件(E、B)关闭时轴向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方向上操纵分配给它们的摩擦片组(500、200)。
11.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五换档部件(E)的伺服装置(510)和/或第二换档部件(B)的伺服装置(210)空间上所见轴向设置在分配给它们的摩擦片组(500、200)和第二行星齿轮组(RS2)之间。
12.按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五换档部件(E)的伺服装置(510)和/或第二换档部件(B)的伺服装置(210)在第五或第二换档部件(E、B)关闭时轴向在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方向上操纵分配给它们的摩擦片组(500、200)。
1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五换档部件(E)的伺服装置(510)和/或第二换档部件(B)的伺服装置(210)空间上所见轴向设置在分配给它们的摩擦片组(500、200)和第一行星齿轮组(RS1)之间。
14.按权利要求1-13之一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五换档部件(E)的伺服装置(510)和/或第二换档部件(B)的伺服装置(210)具有动态压力平衡。
15.按权利要求1-14之一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二换档部件(B)的伺服装置(210)和/或第五换档部件(E)的伺服装置(510)支承在中心穿过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轴上,特别是传动轴(AN)上。
16.按权利要求1-14之一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二换档部件(B)的伺服装置(210)和/或第五换档部件(E)的伺服装置(510)支承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太阳轮(SO1)上。
17.按权利要求1-16之一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三和第四换档部件(C、D)轴向上所见径向设置在行星齿轮组(RS1、RS2、RS3)上面的区域内。
18.按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三和第四换档部件(C、D)轴向并排设置,其中,特别是第三和第四换档部件(C、D)的摩擦片组(300、400)设置在至少相似的直径上。
19.按权利要求17和18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三和第四换档部件(C、D)构成可预安装的标准组件,它具有第三和第四换档部件(C、D)的摩擦片组(300、400)和第三和第四换档部件(C、D)共用的外摩擦片支架,其中,用于操纵第三换档部件(C)摩擦片组(300)的伺服装置(310)和用于操纵第四换档部件(D)摩擦片组(400)的伺服装置(410)至少部分与该共用的外摩擦片支架一体化。
20.按权利要求1-16之一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三换档部件(C)空间上所见轴向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旁边设置在其远离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面上,第四换档部件(D)空间上所见径向设置在行星齿轮组(RS1、RS2、RS3)上面的区域内。
21.按权利要求17、18或20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三和/或第四换档部件(C、D)的外摩擦片支架与变速器外壳(GG)一体化。
22.按权利要求1-21之一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三换档部件(C)伺服装置(310)的操纵装置和第四换档部件(D)伺服装置(410)的操纵装置在换入各自的换档部件(C、D)时彼此相反。
23.按权利要求1-21之一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三换档部件(C)伺服装置(310)的操纵装置和第四换档部件(D)伺服装置(410)的操纵装置在换入各自的换档部件(C、D)时同向定向。
24.按权利要求1-23之一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三和第四换档部件(C、D)两个伺服装置(310、410)的至少一个轴向设置在第三和第四换档部件(C、D)的摩擦片组(300、400)之间。
25.按权利要求1-24之一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三换档部件(C)的伺服装置(310)和/或第四换档部件(D)的伺服装置(410)至少部分与变速器外壳(GG)或者与构成变速器外壳(GG)外壁的变速器外壳固定的外壳壁(GW)一体化。
26.按权利要求1-25之一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一换档部件(A)空间上所见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远离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面上。
27.按权利要求26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一换档部件(A)轴向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邻接。
28.按权利要求1-27之一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一换档部件(A)与变速器外壳(GG)的外壁或者与变速器外壳(GG)抗扭连接并构成自动变速器外壁的变速器外壳盖邻接。
29.按权利要求1-25之一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一换档部件(A)轴向上所见径向设置在行星齿轮组(RS1、RS2、RS3)上面的区域内,特别是轴向上所见径向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上面的区域内。
30.按权利要求29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一和第四换档部件(A、D)轴向并排设置,其中,特别是第一和第四换档部件(A、D)的摩擦片组(100、400)设置在至少相似的直径上。
31.按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一和第四换档部件(A、D)构成可预安装的标准组件,它具有第一和第四换档部件(A、D)的摩擦片组(100、400)和第一和第四换档部件(A、D)共用的外摩擦片支架,其中,用于操纵第一换档部件(A)摩擦片组(100)的伺服装置(110)和用于操纵第四换档部件(D)摩擦片组(400)的伺服装置(410)至少部分与该共用的外摩擦片支架一体化。
32.按权利要求1-30之一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一换档部件(A)的外摩擦片支架与变速器外壳(GG)或者与和变速器外壳(GG)抗扭连接的外壳隔板(GZ)或者与构成变速器外壳(GG)外壁的变速器外壳固定的外壳壁(GW)一体化。
33.按权利要求1-30之一或32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一连接部件(A)的伺服装置(110)与变速器外壳(GG)或者与和变速器外壳(GG)抗扭连接的外壳隔板(GZ)或者与构成变速器外壳(GG)外壁的变速箱外壳固定的外壳壁(GW)一体化。
34.按权利要求1-32之一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一换档部件(A)伺服装置(110)的操纵装置和第四换档部件(D)伺服装置(410)的操纵装置在换入各自的换档部件(A、D)时彼此相反。
35.按权利要求1-33之一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一换档部件(A)伺服装置(110)的操纵装置和第四换档部件(D)伺服装置(410)的操纵装置在换入各自的换档部件(A、D)时同向定向。
36.按权利要求1-35之一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一和第四换档部件(A、D)两个伺服装置(110、410)的至少一个轴向设置在第一和第四连接部件(C、D)的摩擦片组(100、400)之间。
37.按权利要求1-36之一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传动轴(AN)和从动轴(AB)彼此不同轴分布,特别是传动轴(AN)和从动轴(AB)彼此轴平行或者成角度分布。
38.按权利要求1-37之一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具有圆柱齿轮级(STST)或者链传动,通过链传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内齿圈(HO1)和第三或者第二行星齿轮组(RS3、RS2)与该内齿圈(HO1)连接的连接面(ST3、ST2)与从动轴(AB)作用连接,其中,圆柱齿轮级(STST)的第一圆柱齿轮(STR1)或链传动的第一链轮轴向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和第一换档部件(A)之间。
39.按权利要求38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圆柱齿轮级(STST)的第一圆柱齿轮(STR1)或链传动的第一链轮支承在外壳隔板(GZ)上,该隔板轴向设置在圆柱齿轮级(STST)或链传动和第三行星齿轮组(RS3)之间,其中,该外壳隔板(GZ)抗扭与变速器外壳(GG)连接或者与变速器外壳(GG)共同整体构成。
40.按权利要求38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圆柱齿轮级(STST)的第一圆柱齿轮(STR1)或链传动的第一链轮支承在外壳隔板(GZ)上,该隔板轴向设置在圆柱齿轮级(STST)或链传动和第一换档部件(A)之间,其中,该外壳隔板(GZ)抗扭与变速器外壳(GG)连接或者与变速器外壳(GG)共同整体构成。
41.按权利要求38、39或40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太阳轮(SO3)或者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太阳轮(SO3)作用连接的太阳轴(SOW3)或者第一换档部件输入部件(120)的套筒中心穿过外壳隔板(GZ)和圆柱齿轮级(STST)的第一圆柱齿轮(STR1)或链传动的第一链轮。
42.按权利要求1-37之一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具有圆柱齿轮级(STST)或者链传动,通过链传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内齿圈(HO1)和第三或者第二行星齿轮组(RS3、RS2)与该内齿圈(HO1)连接的连接面(ST3、ST2)与从动轴(AB)作用连接,其中,圆柱齿轮级(STST)的第一圆柱齿轮(STR1)或链传动的第一链轮与变速器外壳(GG)的外壁或者变速器外壳固定的外壳盖邻接。
43.按权利要求42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圆柱齿轮级(STST)的第一圆柱齿轮(STR1)或链传动的第一链轮支承在变速器外壳(GG)的外壁或变速器外壳固定的外壳盖上和/或传动轴(AN)上。
44.按权利要求42或43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一换档部件(A)空间上所见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和圆柱齿轮级(STST)的第一圆柱齿轮(STR1)之间或第三行星齿轮组(RS3)和链传动的第一链轮之间。
45.按权利要求42或43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一换档部件(A)空间上所见设置在通过链传动的第一链轮构成的气缸室内部,其中,第一换档部件(A)轴向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邻接。
46.按权利要求45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一换档部件(A)的摩擦片组(100)轴向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邻接。
47.按权利要求1-36之一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传动轴(AN)和从动轴(AB)彼此同轴分布。
48.按权利要求47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内齿圈(HO1)作用连接的从动轴(AB)轴向上中心穿过第三行星齿轮组(RS3)。
49.按权利要求47或48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内齿圈(HO1)作用连接的从动轴(AB)轴向上中心穿过第一换档部件(A)的离合器室,该室特别是由第一换档部件(A)的摩擦片支架和/或伺服装置(110)构成。
50.按权利要求47、48或49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传动轴(AN)支承在从动轴(AB)上。
51.按权利要求1-50之一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通过选择性关闭换档部件(A-E)至少六个前进档可这样换档,使从一个档换入下个高档或者下个低档由正在操纵的换档部件各自仅打开一个换档部件和关闭另一个换档部件。
52.按权利要求1-51之一所述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其中,在第一前进档上第一和第四换档部件(A、D)、在第二前进档上第一和第三换档部件(A、C)、在第三前进档上第一和第二换档部件(A、B)、在第四前进档上第一和第五换档部件(A、E)、在第五前进档上第二和第五换档部件(B、E)、在第六前进档上第三和第五换档部件(C、E)和在倒档上第二和第四换档部件(B、D)关闭。
CNB2004800316117A 2003-10-30 2004-10-02 具有三个行星齿轮组的多档自动变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475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350761A DE10350761A1 (de) 2003-10-30 2003-10-30 Mehrstufen-Automatgetriebe mit drei Planetenradsätzen
DE10350761.2 2003-10-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1459A true CN1871459A (zh) 2006-11-29
CN100434750C CN100434750C (zh) 2008-11-19

Family

ID=34529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3161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4750C (zh) 2003-10-30 2004-10-02 具有三个行星齿轮组的多档自动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470208B2 (zh)
EP (1) EP1678430B1 (zh)
JP (1) JP2007510106A (zh)
KR (1) KR101067569B1 (zh)
CN (1) CN100434750C (zh)
DE (2) DE10350761A1 (zh)
WO (1) WO2005047733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6340A (zh) * 2009-02-13 2010-08-1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多档变速器
CN101782136B (zh) * 2009-01-09 2012-09-0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具有三个行星齿轮组的多挡变速器
CN101776132B (zh) * 2009-01-09 2012-09-0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具有三个行星齿轮组的多挡变速器
CN101776133B (zh) * 2009-01-09 2012-09-0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具有三个行星齿轮组的多级变速器
CN101782134B (zh) * 2009-01-16 2013-05-0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具有三个行星齿轮组的多级变速器
CN104081087A (zh) * 2012-02-06 2014-10-01 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多级变速器
CN105485323A (zh) * 2014-09-19 2016-04-13 西安双特智能传动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变速器及其换挡控制方法
CN106949201A (zh) * 2017-04-11 2017-07-1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九挡自动变速器
CN107269779A (zh) * 2017-06-29 2017-10-20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三行星排六速自动变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98075B2 (ja) * 2007-05-09 2012-08-15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US7833121B2 (en) * 2007-11-01 2010-11-1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Gear and clutch arrangement for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DE102009001253B3 (de) * 2009-03-02 2010-06-24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hrstufengetriebe
US8491437B2 (en) * 2009-08-05 2013-07-2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having three planetary gear sets
DE102009045508A1 (de) * 2009-10-09 2011-04-14 Zf Friedrichshafen Ag Getriebe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Getriebevorrichtung
US8784258B2 (en) * 2010-12-01 2014-07-2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lanetary power transmission
US9945428B2 (en) 2012-10-23 2018-04-1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lutch assembly and transmission
US8834310B2 (en) 2012-10-24 2014-09-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aths for supplying fluid to clutches of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9222550B2 (en) * 2013-06-13 2015-12-2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KR101484219B1 (ko) * 2013-06-24 2015-01-19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 차량용 변속장치
US10119597B2 (en) 2016-08-01 2018-11-0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ransmission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7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116648A5 (zh) 1970-12-02 1972-07-21 Peugeot & Renault
GB1522616A (en) 1974-08-27 1978-08-23 Volvo Ab Epicyclic change-speed transmission systems
US3977272A (en) * 1975-05-05 1976-08-31 Borg-Warner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US4070927A (en) 1976-06-04 1978-01-3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Planetary gearing arrangement for a transmission
DE2936969A1 (de) 1979-09-13 1981-04-02 Daimler-Benz Ag, 7000 Stuttgart Planetenraeder-gangwechselgetriebe mit einem vorschalt- und einem hauptgetriebe fuer fahrzeuge
JPS61596Y2 (zh) * 1980-12-23 1986-01-10
JPH0781594B2 (ja) * 1985-08-31 1995-08-30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
JPH0621620B2 (ja) 1987-07-28 1994-03-2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歯車変速装置
JPH02142949A (ja) * 1988-11-21 1990-06-01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遊星歯車式変速装置
JP2671463B2 (ja) 1988-12-07 1997-10-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用歯車変速装置
FR2656055B1 (fr) 1989-12-18 1994-04-29 Lepelletier Pierre Transmission automatique multivitesses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JP2956170B2 (ja) 1990-09-05 1999-10-0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遊星歯車列
JP2693632B2 (ja) 1990-09-14 1997-12-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遊星歯車変速機
JP3102047B2 (ja) 1991-03-20 2000-10-2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遊星歯車列
JPH0533837A (ja) 1991-07-26 1993-02-09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変速機の歯車変速機構
DE4224360A1 (de) 1991-07-26 1993-01-28 Nissan Motor Automatikgetriebeauslegung
DE59108372D1 (de) 1991-09-11 1997-01-02 Siemens Ag Steuerung für einen Kraftfahrzeugantrieb mit einem automatischen Getriebe
GB2264152B (en) * 1992-01-30 1995-04-26 Nissan Mot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5250011A (en) 1992-05-04 1993-10-05 Ford Motor Company Multiple speed synchronous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or motor vehicles
US5295924A (en) 1992-12-07 1994-03-22 Ford Motor Company Multiple speed nonsynchronous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or motor vehicles
JPH06323381A (ja) 1993-02-27 1994-11-25 Volkswagen Ag <Vw> 3つの遊星歯車ユニットを備えた自動切換可能な多段変速機
DE4330391B4 (de) 1993-03-31 2008-02-07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Fahrzeugs mit kontinuierlich verstellbarem Getriebe
DE4332466C2 (de) 1993-09-24 1998-02-19 Mannesmann Sachs Ag Doppelkupplung in geschachtelter Bauweise
US5435792A (en) 1994-03-28 1995-07-25 Ford Motor Company Multiple-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or motor vehicles
US5533945A (en) 1994-07-06 1996-07-09 Chrysler Corporation Five-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5536220A (en) 1994-07-06 1996-07-16 Chrysler Corporation Five-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JP3424053B2 (ja) 1994-09-02 2003-07-07 新日本石油株式会社 低硫黄低芳香族軽油の製造方法
US5542889A (en) 1994-12-27 1996-08-06 Ford Motor Company Multiple-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or a motor vehicle
JP3620883B2 (ja) 1995-01-26 2005-02-16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遊星歯車式変速装置
JP3414077B2 (ja) 1995-03-24 2003-06-09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US5520588A (en) 1995-05-03 1996-05-28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Power transmission
US5599251A (en) * 1995-09-27 1997-02-04 Ford Motor Company Six 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JPH09112638A (ja) * 1995-10-12 1997-05-02 Nissan Motor Co Ltd 遊星歯車変速機
JP3653318B2 (ja) * 1995-10-30 2005-05-25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用歯車変速装置
DE19610950B4 (de) 1996-03-20 2006-04-06 Robert Bosch Gmbh System zur Verstellung der Übersetzung eines stufenlosen Getriebes
DE19702198A1 (de) 1997-01-23 1998-07-30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Automatikgetriebe in Planetenbauweise
JP3682354B2 (ja) 1997-02-13 2005-08-10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用歯車変速装置
DE19833376A1 (de) * 1998-07-24 1999-12-09 Getrag Getriebe Zahnrad Doppelkupplung
JP2000145901A (ja) * 1998-11-12 2000-05-26 Exedy Corp 自動変速装置
JP2000234664A (ja) 1998-12-17 2000-08-29 Exedy Corp 自動変速装置
JP4144106B2 (ja) 1998-12-21 2008-09-03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JP4228452B2 (ja) 1999-02-22 2009-02-2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変速装置
DE19912480B4 (de) * 1999-03-22 2006-03-16 Zf Friedrichshafen Ag Automatisch schaltbares Kraftfahrzeuggetriebe
DE19912481A1 (de) 1999-03-22 2000-09-28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Automatisch schaltbares Kraftfahrzeuggetriebe
JP2000291747A (ja) 1999-04-02 2000-10-20 Aisin Seiki Co Ltd 変速装置
US6083135A (en) 1999-06-18 2000-07-0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Multiple speed overdrive transmission for a motor vehicle
US6053839A (en) 1999-06-18 2000-04-2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Multiple speed overdrive transmission for a motor vehicle
JP4244461B2 (ja) 1999-09-09 2009-03-25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DE19949507B4 (de) 1999-10-14 2014-10-23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hrstufengetriebe
JP3744748B2 (ja) * 1999-10-19 2006-02-15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ドラム支持構造
US6217474B1 (en) 1999-10-22 2001-04-17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Multi speed power transmission
US6425841B1 (en) 2000-08-28 2002-07-30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Multi-speed power transmission
DE10200379A1 (de) 2001-01-09 2002-08-01 Aisin Aw Co Automatikgetriebe
US6471616B2 (en) 2001-02-15 2002-10-29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Power transmission with friction launch torque transmitting mechanism in forward and reverse
JP4438247B2 (ja) 2001-03-29 2010-03-24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DE10115983A1 (de) 2001-03-30 2002-10-10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Mehrstufengetriebe
DE10115986A1 (de) 2001-03-30 2002-10-10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Mehrstufengetriebe
DE10115987A1 (de) 2001-03-30 2002-10-02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Mehrstufengetriebe
JP2002323098A (ja) 2001-04-25 2002-11-08 Kyowa Metal Work Co Ltd 多段変速遊星歯車列
US20020183160A1 (en) * 2001-06-05 2002-12-05 Chi-Kuan Kao Six-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with two clutches and three brakes
DE10130388B4 (de) * 2001-06-23 2011-01-13 Zf Friedrichshafen Ag Variator
US6709358B2 (en) 2001-09-19 2004-03-2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Family of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having three planetary gearsets and five torque-transmitting mechanisms
DE10146606A1 (de) * 2001-09-21 2003-04-10 Zf Sachs Ag Mehrfach-Kupplungseinrichtung mit axial nebeneinander angeordneten Lamellen-Kupplungsanordnungen
US6652411B2 (en) 2001-09-26 2003-11-25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family with three planetary gear sets and five rotating torque transmitting mechanisms
JP3736481B2 (ja) 2001-10-30 2006-01-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US6827664B2 (en) 2001-11-15 2004-12-07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DE10162883B4 (de) 2001-12-20 2013-02-07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hrstufengetriebe
DE10162877A1 (de) 2001-12-20 2003-07-24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Mehrstufengetriebe
DE10162888A1 (de) 2001-12-20 2003-07-10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Mehrstufengetriebe
US6648790B2 (en) 2002-02-25 2003-11-18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Family of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having three planetary gear sets and six torque-transmitting devices
US6645116B1 (en) 2002-04-26 2003-11-1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Six 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with three interconnected gearsets
DE10221095A1 (de) 2002-05-11 2004-07-22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hrstufengetriebe
DE10231350A1 (de) 2002-07-11 2004-01-29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hrstufengetriebe
US6746358B2 (en) 2002-10-19 2004-06-08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Planetary transmissions with three interconnected gear sets and six selectable torque transmitting devices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2136B (zh) * 2009-01-09 2012-09-0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具有三个行星齿轮组的多挡变速器
CN101776132B (zh) * 2009-01-09 2012-09-0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具有三个行星齿轮组的多挡变速器
CN101776133B (zh) * 2009-01-09 2012-09-0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具有三个行星齿轮组的多级变速器
CN101782134B (zh) * 2009-01-16 2013-05-0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具有三个行星齿轮组的多级变速器
CN101806340A (zh) * 2009-02-13 2010-08-1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多档变速器
CN101806340B (zh) * 2009-02-13 2012-12-12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多档变速器
CN104081087A (zh) * 2012-02-06 2014-10-01 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多级变速器
CN104081087B (zh) * 2012-02-06 2016-11-09 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多级变速器
CN105485323A (zh) * 2014-09-19 2016-04-13 西安双特智能传动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变速器及其换挡控制方法
CN106949201A (zh) * 2017-04-11 2017-07-1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九挡自动变速器
CN106949201B (zh) * 2017-04-11 2019-03-22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九挡自动变速器
CN107269779A (zh) * 2017-06-29 2017-10-20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三行星排六速自动变速器
CN107269779B (zh) * 2017-06-29 2021-10-2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三行星排六速自动变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60109442A (ko) 2006-10-20
DE10350761A1 (de) 2005-06-02
KR101067569B1 (ko) 2011-09-27
US20070275812A1 (en) 2007-11-29
US7470208B2 (en) 2008-12-30
EP1678430A1 (de) 2006-07-12
DE502004005623D1 (de) 2008-01-10
EP1678430B1 (de) 2007-11-28
JP2007510106A (ja) 2007-04-19
CN100434750C (zh) 2008-11-19
WO2005047733A1 (de) 2005-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71459A (zh) 具有三个行星齿轮组的多档自动变速器
CN1712264A (zh) 转矩传递装置
CN1673570A (zh) 双离合器式手动变速器
CN1828089A (zh) 具有四个行星齿轮组的九速变速器
CN1224786C (zh) 汽车自动变速器
CN1959148A (zh) 自动变速器
CN1934373A (zh) 车辆用行星齿轮式多级变速器
CN1200844C (zh) 用于车轮马达的齿轮换档装置
CN1662758A (zh) 锥盘-缠绕接触装置变速器
CN1743698A (zh) 利用选择性固定比率操作的电可变传动装置
CN101061336A (zh) 用于双离合器变速箱的具有控制鼓的促动器装置
CN1496453A (zh) 多级变速箱
CN1664408A (zh) 用于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
CN1811224A (zh) 具有四个行星齿轮组的八速变速箱
CN1877149A (zh) 离合器及具有离合器的旋转式工具
CN1476518A (zh) 起步离合器装置
CN1696537A (zh) 带式无级变速器
CN1485557A (zh) 变速器和控制有至少一个换档部件的变速器的方法
CN1743699A (zh) 自动变速器的六档传动系
CN1498317A (zh) 多级变速器
CN1871464A (zh) 汽车的传动装置和传动系
CN1771115A (zh) 关节式机械手
CN1795340A (zh) 行星齿轮系
CN1765687A (zh) 摩托车
WO2012021363A2 (en) Parallel dual clutch un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19

Termination date: 202010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