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95034A - 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95034A
CN1695034A CN02829835.7A CN02829835A CN1695034A CN 1695034 A CN1695034 A CN 1695034A CN 02829835 A CN02829835 A CN 02829835A CN 1695034 A CN1695034 A CN 16950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mentioned
connecting pipings
indoor set
c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8298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95034B (zh
Inventor
岛本大祐
山中宗弘
谷秀一
河西智彦
津田雅弘
大浦修司
齐藤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95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50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6950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5034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 F24F3/06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with a plurality of evaporators or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53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with subsequent heating, i.e. with the air, given the required humidity in the central station, passing a heating element to achieve the required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54Heating and cooling, simultaneously or alternative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6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wo pipes connecting the outdoor side to the indoor side with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ree pipes connecting the outdoor side to the indoor side with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with simultaneous cooling and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25B2313/023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during dehumi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25B2313/0253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during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9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shut-off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5Compression system with heat exchange between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25B2600/026Compressor control by controlling unloaders
    • F25B2600/0261Compressor control by controlling unloaders external to the compress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02Humid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具有包括多个热交换器和与该热交换器对应的流量控制装置的多台室内机,将该室内机内的1个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将另一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从而使该室内机进行温湿度调整运行。在不进行温湿度调整运行的室内机中也可进行暖气运行或冷气运行。另外,冷凝器、蒸发器的容量控制在分别对应的流量控制装置进行,另外,使从成为多个蒸发器的热交换器排出的气体制冷剂汇合,分配到多个成为冷凝器的热交换器。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室外机和多台室内机、可进行冷气·暖气运行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平5-99525号公报和特开2000-105014号公报记载了用制冷剂配管连接热源机和多台室内机、可对各室内机进行冷气和暖气运行的冷暖混合型的空调装置。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2-89988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空调装置,该空调装置由制冷剂配管连接1台热源机与1台室内机,另外,通过流量控制阀将2台热交换器连接到室内机,可进行冷气运行、暖气运行、冷气再热除湿、暖气再热除湿的空调装置。
然而,在日本特开平5-99525号公报和特开2000-105014号公报的空调装置中,不能进行除温度控制以外的湿度控制,在记载于日本特开2002-89988号公报的空调装置中,不能分别地将多台室内机保持为最佳的温湿度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室外机与多台室内机、可对各室内机进行冷气·暖气等温度控制和除湿·加湿等湿度控制的空调装置。
为了达到该目的,本发明使气体制冷剂流入到至少1台的室内机内的至少1个室内机侧热交换器进行暖气运行,使气体制冷剂流入到其它的至少1台的室内机的至少1个室内侧热交换器,同时,使液体制冷剂流入到余下的室内侧热交换器的至少1个,进行温湿度调整运行,以及使液体制冷剂流入到至少1台室内机内的至少1个室内侧热交换器进行冷气运行,使气体制冷剂流入到其它至少1台的室内机内的至少1个室内侧热交换器,同时,使液体制冷剂流入到余下的室内侧热交换器的至少1个进行温湿度调整运行。
这样,可对各房间进行冷气运行、暖气运行、或温湿度调整运行,可进行多个房间和多个场所的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形式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为示出实施形式1的冷气运行的动作的图。
图3为示出实施形式1的别的冷气运行的动作的图。
图4为示出实施形式1的暖气运行的动作的图。
图5为示出实施形式1的别的暖气运行的动作的图。
图6为示出实施形式1的暖气主体调湿运行的动作的图。
图7为示出实施形式1的别的暖气主体调湿运行的动作的图。
图8为示出实施形式1的冷气主体调湿运行的动作的图。
图9为示出实施形式1的别的冷气主体调湿运行的动作的图。
图10为示出在第1循环组成检测装置中的制冷剂状态变化的图。
图11为示出在第2循环组成检测装置中的制冷剂状态变化的图。
图12为示出控制***的图。
图13为室内机构成图。
图14为示出控制***的图。
图15为室内机构成图。
图16为室内机的空气线图。
图17为室内机的空气线图。
图18为控制流程图。
图19为控制流程图。
图20为示出实施形式2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1为示出实施形式2的冷气运行的动作的图。
图22为示出实施形式2的暖气运行的动作的图。
图23为示出实施形式2的暖气主体调湿运行的动作的图。
图24为示出实施形式2的冷气主体调湿运行的动作的图。
具体实施形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形式。
实施形式1
图1为本发明实施形式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1中,空调装置主要通过由制冷剂配管连接热源机(A)、第1室内机、第2室内机、中继器(F)而构成,该第1室内机包括标准室内机(B)、再热器(D)、加湿器(G),该第2室内机包括标准室内机(C)、再热器(E)、加湿器(H)。
其中,虽然按2台说明了室内机,但不特别限定为2台,多少台都可以。
热源机(A)主要由制冷剂配管连接容量可变的压缩机1、切换热源机的制冷剂流通方向的四通换向阀2、热源机侧热交换器3、储液器4、热源侧换向阀40、第1循环组成检测装置50而构成。
热源机侧热交换器3包括进行空气的送风的送风量可变的热源侧送风机20,相互并列连接的第1热源侧热交换器41,具有与第1热源侧热交换器41相同的传热面积的第2热源侧热交换器42,旁通该2台的热源侧热交换器的热源机侧旁通路43,设于连接第1热源侧热交换器41与四通换向阀2的配管的第1电磁开闭阀44,隔着第1热源侧热交换器41设于第1电磁开闭阀44的相反侧的第2电磁开闭阀45,设于连接第2热源侧热交换器42与四通换向阀2的配管的第3电磁开闭阀46,隔着第2热源侧热交换器42设于第3电磁开闭阀46的相反侧的第4电磁开闭阀47,及设于热源机侧旁通路43途中的第5电磁开闭阀48。从热源侧送风机20的送风通过第1热源侧热交换器41和第2热源侧热交换器42并与流过这些热交换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热源侧换向阀40由第2单向阀33、第1单向阀32、第3单向阀34、及第4单向阀35构成;该第2单向阀33设在连接热源机(A)与中继器(F)的配管,具体地说设在四通换向阀2的一端与连接于中继器(F)的粗的第1连接配管6之间,仅容许从第1连接配管6向四通阀2的制冷剂的流通;该第1单向阀32设在热源机侧热交换器3与连接于中继器(F)的第2连接配管7(比第1连接配管细)之间,仅容许从热源机侧热交换器3向第2连接配管7的制冷剂的流通;该第3单向阀34仅容许从第2单向阀33的四通阀2一侧的配管向第1单向阀32的第2连接配管7一侧的配管的制冷剂的流通;该第4单向阀35仅容许从第2单向阀33的第1连接配管6一侧的配管向第1单向阀32的热源机侧热交换器3的配管的制冷剂的流通。
第1循环组成检测装置50为检测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的制冷剂组成比的装置,由旁通压缩机1的排出配管和压缩机的吸入配管的旁通配管51,设于旁通配管51的途中的第1减压装置53,在第1减压装置53的前后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第4热交换部分52,检测第1减压装置53的前后的温度的第1温度检测单元54及第2温度检测单元55构成。
另外,在储液器4与压缩机1之间设置第5压力检测单元56。
标准室内机(B)由室内侧热交换器5B、第1流量控制装置9B、室内机风扇36B、湿度检测单元58B、及第7温度检测单元60B构成;该第1流量控制装置9B靠近室内侧热交换器5B地进行连接,在室内侧热交换器5B作为蒸发器动作的场合根据由分别设于室内侧热交换机的2个口(入口和出口)的第4温度检测单元27B和第5温度检测单元28B求出的过热量进行控制,在作为冷凝器动作的场合根据过冷量控制;该室内机风扇36B将空气送风到室内侧热交换器5B;该湿度检测单元58B和第7温度检测单元60B设于室内机风扇36B的空气吸入侧。
再热器(D)由再热器用热交换器5D和第1流量控制装置9D构成;该第1流量控制装置9D靠近再热器用热交换器5D地进行连接,在再热器用热交换器5D作为蒸发器动作的场合根据由分别设于再热器用热交换器5D的2个口的第4温度检测单元27D和第5温度检测单元28D求出的过热量进行控制,在作为冷凝器动作的场合根据过冷量控制。
加湿器(G)具有第6温度检测单元59B。
标准室内机(B)、再热器(D)、及加湿器(G)接合,从室内机风扇36B的送风通过室内侧热交换器5B,与通过室内侧热交换器5B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此后,通过再热器用热交换器5D,从而与通过再热器用热交换器5D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通过加湿器(G)后送到室内。
标准室内机(C)、再热器(E)、加湿器(H)分别形成与标准室内机(B)、再热器(D)、加湿器(G)同样的构成,所以,在对应的构成,附加C、E、H,省略详细说明。
另外,在室内侧热交换器5B、室内侧热交换器5C、再热器用热交换器5D、再热器用热交换器5E各个的一个制冷剂出入口由第1连接配管6B、6C、6D、6E连接到中继器(F)的第1分支部分10,另一个制冷剂出入口通过第1流量控制装置9B、9C、9D、9E由第2连接配管7B、7C、7D、7E连接到中继器(F)的第2分支部分11。
在第1分支部分10具有三通换向阀8B、8C、8D、8E,该三通换向阀8B、8C、8D、8E将第1口8Ba、8Ca、8Da、8Ea连接到第2连接配管7侧,将第2口8Bb、8Cb、8Db、8Eb连接到第1连接配管6侧,将第3口8Bc、8Cc、8Dc、8Ec连接到第1连接配管6B、6C、6D、6E。由该三通换向阀8B、8C、8D、8E可进行将第1连接配管6B、6C、6D、6E连接到第1连接配管6和第2连接配管7中的某一方的切换。
另外,中继器(F)具有气液分离装置12、第2流量控制装置(在这里为电膨胀阀)13、旁通配管14、第3流量控制装置(在这里为电膨胀阀)15、第4流量控制装置(在这里为电膨胀阀)17、第1热交换部分19、第1压力检测单元25、及第2压力检测单元26;该气液分离装置12设于第2连接配管7的途中,其气相部分连接到三通换向阀8B、8C、8D、8E的第1口8Ba、8Ca、8Da、8Ea,其液相部分连接到第2分支部分11;该第2流量控制装置13连接于气液分离装置12与第2分支部分11之间,可自由开闭;该第1旁通配管14连接第2分支部分11与第1连接配管6;该第3流量控制装置15设在第1旁通配管14的途中;该第4流量控制装置17连接在第2分支部分11与第1连接配管6之间,可自由开闭;该第1热交换部分19在第1旁通配管14的第3流量控制装置15的下游侧与连接气液分离装置12和第2流量控制装置13的配管之间进行热交换;该第1压力检测单元25设在第1分支部分10与第2流量控制装置13之间;该第2压力检测单元26设在第2流量控制装置13与第4流量控制装置17之间。
另外,第2分支部分11具有第2热交换部分16A和第3热交换部分16B、16C、16D、16E;该第2热交换部分16A设于在第1旁通配管14的途中设置的第3流量控制装置15的上游,在与各室内机侧/再热器侧的第2连接配管7B、7C、7D、7E的汇合部分之间分别进行热交换;该第3热交换部分16B、16C、16D、16E分别设在第1旁通配管14的第3流量控制装置15的下游侧,在与各室内机侧/再热器侧的第2连接配管7B、7C、7D、7E之间进行热交换。
在该空调装置中,直到第1分支部分10或第2分支部分11的区间的调湿运行的冷气主体的场合,根据设在成为高压的配管的途中的第3温度检测单元57的检测值和第4压力检测单元18的检测值、第1循环组成检测装置50的检测值运算在调湿运行的冷气主体的场合流入到再热器(冷凝器)的制冷剂组成比的控制也由第2循环组成检测装置(图中未出)进行。
另外,在该图1的空调装置内,例如充填HFC的R32/R125/R134a按23/25/52wt%的比例混合的作为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R407C。
另外,在图1中,具有加湿器(G)、(H),但如为仅进行除湿、不进行加湿的构成,则不需要具有加湿器(G)、(H)。在该场合,第6温度检测单元59G、59H设在再热器(D)和(E)的空气吹出侧。
下面,根据图2~图9说明图1所示空调装置的动作。
冷气运行
下面根据图2说明进行冷气运行的场合的动作。
在图2中,如实线所示那样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四通换向阀2,在热源机侧热交换器3与由热源侧送风机20送风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液化后,按第1单向阀32、第2连接配管7、气液分离装置12、第2流量控制装置13的顺序通过,进而通过第2分支部分11、室内机侧的第2连接配管7B、7C,流入到各标准室内机(B)、(C)。
在各标准室内机(B)、(C)中,由按照室内侧热交换器5B、5C的出口的过热量进行控制的第1流量控制装置9B、9C减压到低压后,液体制冷剂流入到室内侧热交换器5B、5C,与由室内机风扇36B、36C送风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液体制冷剂蒸发而气体化,对室内进行冷气运行。如由湿度检测单元58B、58C检测的室内空气湿度成为比目标值低的值,则加湿器(G)或(H)作动,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
在室内侧热交换器5B、5C中成为气体状态的制冷剂经过第1连接配管6B、6C、三通换向阀8B、8C、第1连接配管6、第4单向阀33、热源机的四通换向阀2、储液器4吸入到压缩机1。此时,三通换向阀8B、8C的第1口8Ba、8Ca为闭路,第2口8Bb、8Cb及第3口8Bc、8Cc为开路。另外,三通换向阀8D、8E的第1口8Da、8Ea、第2口8Db、8Eb及第3口8Dc、8Ec为闭路,所以,制冷剂不流到再热器(D)、(E)。
第1连接配管6为低压,第2连接配管7为高压,所以,制冷剂必然在第1单向阀32、第2单向阀33流通。
另外,该循环时,通过第2流量控制装置13的制冷剂的一部分进入到第1旁通配管14,由第3流量控制装置15减压到低压,在第3热交换部分16B、16C与第2连接配管7B、7C之间进行热交换,在第2热交换部分16A与第2分支部分11的第2连接配管7B、7C、7D、7E的汇合部分之间进行热交换,在第1热交换部分19与流入到第2流量控制装置13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制冷剂蒸发,通过第1连接配管6、第2单向阀33,经由四通换向阀2、储液器4被吸入到压缩机1。
另一方面,由第1热交换部分19、第2热交换部分16A、第3热交换部分16B、16C进行热交换,受到冷却而充分形成过冷的制冷剂流入到要进行冷气运行的标准室内机(B)、(C)。在这里,使标准室内机(B)、(C)的蒸发温度和热源侧送风机20的冷凝温度成为预先确定的目标温度地调节容量可变的压缩机1的容量和热源侧送风机20的送风量,在各标准室内机(B)、(C),可获得成为目标的制冷能力。
也可与图2的冷气运行不同,如图3所示那样,三通换向阀8D、8E的第1口8Da、8Ea为闭路,第2口8Db、8Eb和第3口8Dc、8Ec为开路,制冷剂流到再热器(D)和(E),提高制冷能力。
暖气运行
下面,根据图4说明暖气运行的场合的动作。
在图4中,如实线箭头所示那样,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四通换向阀2,再通过第3单向阀34、第2连接配管7、气液分离装置12,再按三通换向阀8D、8E、第1连接配管6D、6E的顺序通过,流入到各再热器(D)、(E)的再热器用热交换器5D、5E,与由室内机风扇36B、36C送风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冷凝液化,对室内进行暖气运行。在由湿度检测单元58B、58C检测到的室内空气湿度示出比目标值低的值的场合,加湿器(G)或(H)作动,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
由再热器用热交换器5D、5E成为冷凝液化状态的制冷剂在再热器用热交换器5D、5E的出口过冷量受到控制、通过第1流量控制装置9D、9E后,从第2连接配管7D、7E流入到第2分支部分11汇合,进而通过第4流量控制装置17或第3流量控制装置15。在这里,由再热器用热交换器5D、5E冷凝的制冷剂由第1流量控制装置9D、9E或第3流量控制装置15或第4流量控制装置17减压到低压的气液二相。然后,被减压到低压,经过第1连接配管6流入到热源机(A)的第4单向阀35、热源机侧热交换器3,在这里,与由送风量可变的热源侧送风机20送风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蒸发而成为气体状态,经过四通换向阀2、储液器4吸入到压缩机1。
此时,三通换向阀8D、8E的第2口8Db、8Eb为闭路,第1口8Da、8Ea、及第3口8Dc、8Ec为开路。另外,由于此时第1连接配管6为低压,第2连接配管7为高压,所以,制冷剂必然在第3单向阀34、第4单向阀35流过。在这里,使再热器(D)、(E)的冷凝温度和热源侧送风机20的蒸发温度成为预先确定的目标温度地调节容量可变的压缩机1的容量和热源侧送风机20的送风量,在各室内机中,可获得成为目标的制热能力。
也可与图4的暖气运行不同,如图5那样使三通换向阀8B、8C的第2口8Bb、8Cb为闭路,第1口8Ba、8Ca、及第3口8Bc、8Cc为开路,使制冷剂流到标准室内机(B)和(C),提高制热能力。
暖气主体调湿运行(暖气(再热)运行容量比冷气(除湿)运行容量大时的运行)
下面,根据图6说明暖气主体调湿运行的场合的动作。
在图6中,如实线箭头所示那样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四通换向阀2、第3单向阀34、第2连接配管7、气液分离装置12,再通过三通换向阀8D、8E、第1连接配管6D、6E,流入到要进行暖气运行的各再热器(D)、(E),由再热器用热交换器5D、5E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液化。然后,该冷凝液化了的制冷剂根据再热器用热交换器5D、5E的出口过冷量控制,通过第1流量控制装置9D、9E稍减压后,经过第2连接配管7D、7E流入到第2分支部分11。
在第2分支部分11,从第2连接配管7D、7E输送的液体制冷剂汇合,其一部分通过第2连接配管7B、7C进入到标准室内机(B)、(C),进入到根据室内侧热交换器5B、5C的出口的过热量控制的第1流量控制装置9B、9C,受到减压后,流入到室内侧热交换器5B、5C,通过热交换从液体状态成为气体状态,从而对室内的空气进行除湿和冷却,通过三通换向阀8B、8C流入到第1连接配管6。由标准室内机(B)、(C)除湿·冷却后的室内空气由再热器(D)、(E)加热,送到室内。另外,在本运行中,加湿器(G)、(H)不动作,所以,对室内空气的加湿不进行。
另一方面,其它制冷剂通过使第1压力检测单元25的检测压力、第2压力检测单元26的检测压力的压力差处于预定范围地受到控制的第4流量控制装置17,与要对室内空气进行除湿·冷却的标准室内机(B)或(C)的制冷剂汇合,经过粗的第1连接配管6,流入到热源机(A)的第4单向阀35、热源机侧热交换器3,在这里,与由送风量可变的热源侧送风机20送风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液体状态成为气体状态。使标准室内机(B)、(C)的蒸发温度和再热器(D)、(E)的冷凝温度成为预先确定的目标温度地调节容量可变的压缩机1的容量和热源侧送风机20的送风量,而且,开闭第1热源侧热交换器41和第2热源侧热交换器42两端的第1电磁开闭阀44、第2电磁开闭阀45、第3电磁开闭阀46、第4电磁开闭阀47,调节传热面积,而且,开闭热源机侧旁通路43的电磁开闭阀48,调整在第1热源侧热交换器41和第2热源侧热交换器42流过的制冷剂流量,从而可由热源机侧热交换器3获得任意量的热交换量,另外,由各标准室内机可获得成为目标的除湿/冷却能力,由各再热器可获得成为目标的过热能力(在除湿/冷却能力超过过热能力的场合,切换成后述的冷气主体调湿运行)。
然后,构成制冷剂经过热源机(A)的四通换向阀2、储液器4吸入到压缩机1的循环,进行暖气主体调湿运行。
此时,除湿/冷却的标准室内机(B)、(C)的室内侧热交换器5B、5C的蒸发压力与热源机侧热交换器3的压力差由于切换到粗的第1连接配管6而变小。另外,连接到再热器(D)、(E)的三通换向阀8D、8E的第2口8Db、8Eb为闭路,第1口8Da、8Ea及第3口8Dc、8Ec为开路,标准室内机(B)、(C)的第1口8Ba、8Ca为闭路,第2口8Bb、8Cb及第3口8Bc、8Cc为开路。另外,此时由于第1连接配管6为低压,第2连接配管7为高压,所以,制冷剂必然流过第3单向阀34、第4单向阀35。
另外,在该循环时,一部分的液体制冷剂从第2分支部分11的第2连接配管7B、7C、7D、7E的汇合部分进入到第1旁通配管14,由第3流量控制装置15减压到低压,在第3热交换部分16B、16C、16D、16E与第2分支部分11的第2连接配管7B、7C、7D、7E之间进行热交换,在第2热交换部分16A与第2分支部分11的第2连接配管7B、7C、7D、7E和7B、7C、7D、7E的汇合部分之间进行热交换,蒸发的制冷剂进入到第1连接配管6、第4单向阀35,经过热源机的四通换向阀2、储液器4被吸入到压缩机1。
另一方面,由第2热交换部分16A、第3热交换部分16B、16C、16D、16E进行热交换而受到冷却、充分形成了过冷的第2分支部分11的制冷剂流入到要对室内空气进行除湿/冷却的标准室内机(B)、(C)。
也可与图6的暖气主体调温运行不同,如图7那样使三通换向阀8B、8C的第2口8Bb、8Cb为闭路,第1口8Ba、8Ca和第3口8Bc、8Cc为开路,另外,三通换向阀8D、8E的第1口8Da、8Ea为闭路,第2口8Db、8Eb及第3口8Dc、8Ec为开路,从而进行使室内侧热交换器5B、5C为冷凝器、再热器用热交换器5D、5E为蒸发器的运行,对应于调整的湿度的目标值,切换为图7的场合的暖气主体调湿运行。
另外,例如在图6中使由标准室内机(B)、再热器(D)、加湿器(G)构成的室内机为暖气主体调湿运行,使由标准室内机(C)、再热器(E)、加湿器(H)构成的室内机为暖气运行,在该场合,使三通换向阀8C的各口全闭,不使制冷剂流到标准室内机(C)即可。
另外,例如在相反地使由标准室内机(C)、再热器(E)、加湿器(H)构成的室内机为冷气运行的场合,将三通换向阀8E的各口全闭,不使制冷剂流到再热器(E)即可。
冷气主体调湿运行(冷气(除湿)运行容量比暖气(再热)运行容量大时的运行)
下面根据图8说明冷气主体调湿运行的场合的动作。
在图8中,如由实线箭头所示那样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气体经过四通换向阀2流入到热源机侧热交换器3,在这里与由送风量可变的热源侧送风机20送风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成为二相的高温高压状态。在这里,使室内机的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成为预先确定的目标温度地调节容量可变的压缩机1的容量和热源侧送风机20的送风量,而且开闭第1热源侧热交换器41和第2热源侧热交换器42的两端的第1电磁开闭阀44、第2电磁开闭阀45、第3电磁开闭阀46、第4电磁开闭阀47,调整传热面积,而且开闭热源机侧旁通路43的电磁开闭阀48,调整在第1热源侧热交换器41和第2热源侧热交换器42流过的制冷剂流量,从而在热源机侧热交换器3获得任意量的热交换量,另外,在各室内机可获得成为目标的除湿/冷却能力,在各再热器获得成为目标的过热能力(在过热能力超过除湿/冷却能力的场合,切换成上述的暖气主体调湿运行)。此后,该二相的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经过第1单向阀32、第2连接配管7送到中继器(F)的气液分离装置12,分离成气体状态制冷剂和液体状态制冷剂。分离了的气体制冷剂按第1分支部分10、三通换向阀8D、8E、第1连接配管6D、6E的顺序通过,流入到要进行暖气运行的各再热器(D)、(E),在再热器用热交换器5D、5E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凝液化,由第6温度检测单元59B、59C调节吹出到室内的空气的温度,或由第7温度检测单元60B、60C调节吸入空气温度。然后,该冷凝液化了的制冷剂根据各再热器用热交换器5D、5E的出口过冷量被控制,通过第1流量控制装置9D、9E稍减压,流入到第2分支部分11。该液体制冷剂的一部分通过第2连接配管7B、7C进入到要进行冷气运行的标准室内机(B)、(C),进入到按照室内侧热交换器5B、5C的出口过热量控制的第1流量控制装置9B、9C受到减压后,进入到室内侧热交换器5B、5C进行热交换,蒸发后成为气体状态,对室内的空气进行除湿和冷却,通过三通换向阀8B、8C流入到第1连接配管6。由标准室内机(B)、(C)进行除湿·冷却后的室内空气如上述那样由再热器(D)、(E)加热,调节室内空气温度或从再热器的吹出空气的温度。另外,在本运行中,加湿器(G)、(H)不动作,所以,不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
另一方面,由气液分离装置12分离了的液体制冷剂通过根据第1压力检测单元25的检测压力、第2压力检测单元26的检测压力控制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13,流入到第2分支部分11,与通过要进行暖气运行的再热器(D)、(E)的制冷剂汇合。然后,按第2分支部分11、室内机侧的第2连接配管7B、7C的顺序流入到各标准室内机(B)、(C)。然后,流入到各标准室内机(B)、(C)的液体制冷剂由按照室内侧热交换器5B、5C的出口过热量被控制的第1流量控制装置9B、9C减压到低压,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气化,对室内空气进行除湿/冷却。成为该气体状态的制冷剂通过第1连接配管6B、6C、三通换向阀8B、8C、第1分支部分10,通过第1连接配管6、第2单向阀33、热源机(A)的四通换向阀2、储液器4吸入到压缩机1,构成循环,进行冷气主体调湿运行。另外,此时连接于各标准室内机(B)、(C)的三通换向阀8B、8C的第1口8Ba、8Ca闭路,第2口8Bb、8Cb及第3口8Bc、8Cc开路,连接到再热器(D)、(E)的三通换向阀8D、8E的第2口8Db、8Eb闭路,第1口8Da、8Ea及第3口8Dc、8Ec开路。另外,此时,由于第1连接配管6为低压,第2连接配管7为高压,所以,制冷剂必然流入到第1单向阀32、第2单向阀33。
另外,在该循环时,在第2分支部分11汇合的制冷剂的一部分从第2分支部分11的第2连接配管7B、7C、7D、7E的汇合部分进入到第1旁通配管14,由第3流量控制装置15减压到低压,在第3热交换部分16B、16C、16D、16E与第2分支部分11的第2连接配管7B、7C、7D、7E的汇合部分之间进行热交换,在第2热交换部分16A与第2分支部分11的第2连接配管7B、7C、7D、7E的汇合部分之间进行热交换,进而在第1热交换部分19与流入到第2流量控制装置13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蒸发的制冷剂进入到第1连接配管6、第2单向阀33,经由热源机的四通换向阀2、储液器4被吸入到压缩机1。另一方面,由第1热交换部分19、第2热交换部分16A、第3热交换部分16B、16C、16D、16E进行热交换进行冷却而充分形成了过冷的第2分支部分11的制冷剂流入到要进行除湿/冷却的标准室内机(B)、(C)。
也可与图8的冷气主体调湿运行不同,如图9那样使三通换向阀8B、8C的第2口8Bb、8Cb为闭路,第1口8Ba、8Ca和第3口8Bc、8Cc为开路,另外,三通换向阀8D、8E的第1口8Da、8Ea为闭路,第2口8Db、8Eb和第3口8Dc、8Ec为开路,从而进行使室内侧热交换器5B、5C为冷凝器,使再热器用热交换器为蒸发器的运行,对应于调整的湿度的目标值,切换为图8的冷气主体调湿运行。
另外,例如在图8中使由标准室内机(B)、再热器(D)、加湿器(G)构成的室内机为冷气主体调湿运行,使由标准室内机(C)、再热器(E)、加湿器(H)构成的室内机为暖气运行,在该场合,使三通换向阀8C的各口全闭,不使制冷剂流到标准室内机(C)即可。
另外,例如在相反地使由标准室内机(C)、再热器(E)、加湿器(H)构成的室内机为冷气运行的场合,将三通换向阀8E的各口全闭,不使制冷剂流到再热器(E)即可。
这样,可对多台室内机分别进行冷气或暖气或温湿度调整运行,所以,可最佳地控制多个房间和多个场所的温度和湿度。
低沸点制冷剂和高沸点制冷剂的比例调整
下面,说明空调装置的制冷剂的低沸点制冷剂和高沸点制冷剂的比例。
以后低沸点制冷剂与高沸点制冷剂的比例只要知道任一个就可以知道,所以,将低沸点制冷剂与高沸点制冷剂的比例表现为制冷剂组成比例。
在冷气运行的场合、暖气运行的场合、及暖气主体调湿运行的场合,在气液分离装置12不将制冷剂分离成气相与液相,包含储液器4内的气体制冷剂在内,在冷冻循环中进行循环的制冷剂成为相同制冷剂组成比例的制冷剂。在冷暖气同时运行的暖气主体的场合,在气液分离装置12将制冷剂分离成气相和液相,包含储液器4内的气体制冷剂在内,在冷冻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从压缩机1成为相同制冷剂组成比例的制冷剂。即,在冷气运行的场合,储液器4内的气体制冷剂、从压缩机1排出的气体制冷剂、在气液分离装置12的气液二相制冷剂、各标准室内机(B)、(C)的出口的气体制冷剂成为相同制冷剂组成比例。
另外,在暖气运行的场合,储液器4内的气体制冷剂、从压缩机1排出的气体制冷剂、各再热器(D)、(E)的出口的液体制冷剂成为相同的制冷剂组成比例。
另外,在暖气主体调湿运行的场合,从压缩机1排出的气体制冷剂、在气液分离装置12的气液二相制冷剂、要过热的再热器(D)、(E)的出口的液体制冷剂、要进行除湿/冷却的标准室内机(B)、(C)的出口的气体制冷剂成为相同制冷剂组成比例。
另外,在冷气主体调湿运行的场合,作为从压缩机1排出的气体制冷剂的制冷剂组成比例,在气液分离装置12的气液二相制冷剂分成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从该气液分离装置12分出的气体制冷剂成为低沸点成分R32、R125的比例比从压缩机1的排出部分的制冷剂组成比大的制冷剂组成比,流入到要过热的再热器(D)、(E),从再热器(D)、(E)出来的制冷剂、从气液分离装置12分出的液体制冷剂进行高沸点成分R134a的比例多的制冷剂组成比汇合,成为与从压缩机1排出的气体制冷剂相同的制冷剂组成比,流入到要进行除湿/冷却的标准室内机(B)、(C)。
另一方面,在考虑储液器4的气体制冷剂、液体制冷剂的场合,在储液器4,气液平衡关系成立。当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中气液平衡成立时,气体成为包含比液体更多的低沸点成分的制冷剂。因此,储液器内的气体制冷剂成为比液体制冷剂包含更多的低沸点的制冷剂R32、R125的制冷剂。相反,储液器4内的液体制冷剂成为比气体制冷剂包含更多的高沸点的制冷剂R134a的制冷剂。空调装置内的全制冷剂成为组合了在空调装置内循环的制冷剂和储液器4内的液体制冷剂的制冷剂,混合的制冷剂的制冷剂组成比例成为与充填的制冷剂R407C的制冷剂组成比例相同,所以,当液体制冷剂存在于储液器4内时,包含储液器4内的气体制冷剂在内,在图1的制冷剂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成为比充填的制冷剂包含更多的低沸点制冷剂R32、R125的制冷剂,储液器4内的液体制冷剂成为比充填的制冷剂R407C的组成包含更多的高沸点的制冷剂R134a的制冷剂。另外,当在储液器4内不存在液体制冷剂的场合,在图1的空调装置内循环的制冷剂的制冷剂组成比例成为与R407C相同的制冷剂组成比例。
下面,说明第1循环组成检测装置50的作用。
从压缩机1出来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旁通配管51,在第4热交换部分52与低压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液化后,由第1减压装置53减压,成为低压的二相制冷剂。此后,在第4热交换部分52与高压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气化后,返回到压缩机1的吸入侧。在该装置中,检测第1温度检测单元54的液体制冷剂的温度、第2温度检测单元55和第5压力检测单元56的二相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第5压力检测单元56的值与第1减压装置53的出口压力大体相等,所以,设第1减压装置53的出口压力为第5压力检测单元56的值),根据其温度和压力运算和检测冷冻装置内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制冷剂循环组成。另外,该循环组成检测在将电源投入到冷冻空调装置期间时常进行。
下面,说明制冷剂循环组成的运算方法。R407C为非共沸三种混合制冷剂,三种的制冷剂循环组成为未知数,所以,如设立3个方程式并求解,则可得知未知的循环组成。然而,如将三种的各循环组成相加则成为1,所以,如R32表示为α32,R125表示为α125,R134a表示为α134a,则
α32+α125+α134a=1         …式(1)
时常成立,所以,相对未知的二种的循环组成建立2个方程式(上述α32+α125+α134a=1除外),对其求解,则得知循环组成。例如,如获得以α32和α125为未知的2个方程式,则可知循环组成。
因此,说明以该α32和α125为未知的方程式的建立方法。
首先,第1个方程式可从第1循环组成检测装置50建立。图10为表示第1循环组成检测装置50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的莫里尔线图,但在该图10中①为从压缩机1出来的高压气体制冷剂的状态,②为在第4热交换部分52与低压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液化了的状态,③为由第1减压装置53减压、成为低压的二相制冷剂的状态,④为在第4热交换部分52与高压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气化的状态。该图10的②的③为相同的焓,可建立以α32和α125为未知数的②的焓和③的焓相等的方程式。即,设②焓为hl,③的焓为ht,第1温度检测单元54的温度为T11,第2温度检测单元55的温度为T12,第5压力检测单元56的压力为P13,则可建立
hl(α32,α125,T11)=ht(α32,α125,T12,P13)
…式(2)
作为第2个方程式,只要最初装入到冷冻装置的充填组成为R407C,则气液平衡成立,液体滞留在储液器,或在制冷剂泄漏后也在循环组成的各组成成分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设A和B为常数时
α32=A×α125+B          …式(3)
可建立这一气液平衡组成实验式。
通过解如以上那样建立的式(2)、式(3),可得知α32、α125、及α134a。根据α32=A×α125+B的式子和α32+α125+α134a=1的式子,如循环组成的3种成分中的1个组成的值为已知,则其它组成的值也可从这些式子求出。
下面,说明第2循环组成检测装置的作用。
首先,在冷气主体调湿运行的场合,流入到气液分离装置12的制冷剂与由第1循环组成检测装置50检测的制冷剂组成比相同。另外,在该运行的场合,由于流入的制冷剂为气液二相状态,所以,当作为气液分离装置12的温度和压力对第3温度检测单元57和第4压力检测单元18的检测值进行检测时,根据该值求出图11那样的气液平衡的关系。另外,作为流入到气液分离装置12的制冷剂的制冷剂组成比,由第1循环组成检测装置50检测出的制冷剂组成比已知,所以,例如当该值为R32∶R125∶R134a=25%∶27%∶48%(在图11的①的状态下)时,可运算为分离的气体制冷剂的制冷剂组成比例为R32∶R125∶R134a=30%∶32%∶38%(图11的②的状态),分离的液体制冷剂的制冷剂组成比例为R32∶R125∶R134a=20%∶22%∶48%(图11的③的状态),可检测流入到再热器的气体制冷剂的制冷剂组成比(图11的②的状态)。
根据该第1循环组成检测装置50的检测值运算流入到冷气主体调湿运行的场合的再热器的制冷剂组成比。另外,通常冷气运行、通常暖气运行、暖气主体调湿运行时的第2循环组成检测装置的检测值与第1循环组成检测装置50的检测值相同。
下面,说明将室内侧热交换器5B、5C、再热器用热交换器5D、5E、及热源机侧热交换器3的蒸发温度或冷凝温度控制为目标温度的场合的蒸发温度或冷凝温度的运行方法。
首先,在通常冷气运行的场合,室内侧热交换器5B、5C或再热器用热交换器5D、5E的蒸发温度根据第5压力检测单元56的检测压力和由第1循环组成检测装置50检测出的制冷剂组成比作为在第5压力检测单元56的检测压力下的饱和温度(液体饱和温度)运算,另外,热源机侧热交换器3的冷凝温度根据第4压力检测单元18的检测压力和由第1循环组成检测装置50检测出的制冷剂组成比作为在第5压力检测单元56的检测压力下的饱和温度(液体饱和温度与气体饱和温度的平均值)运算。然后,分别成为预先确定的目标温度地调节容量可变的压缩机1的容量和热源侧送风机20的送风量。
但是,根据第5压力检测单元56的检测压力和由第1循环组成检测装置50检测出的制冷剂组成比运算的第5压力检测单元56的检测压力下的饱和温度(液体饱和温度)也可使用由第2温度检测单元55检测出的值。
在通常暖气运行的场合,热源机侧热交换器3的蒸发温度根据第5压力检测单元56的检测压力和由第1循环组成检测装置50检测出的制冷剂组成比作为第5压力检测单元56的检测压力下的饱和温度(液体饱和温度)进行运算,另外,再热器用热交换器5D、5E或室内侧热交换器5B、5C的冷凝温度根据第4压力检测单元18的检测压力和由第5压力检测单元56检测出的制冷剂组成比作为第4压力检测单元18的检测压力下的饱和温度(液体饱和温度和气体饱和温度的平均值)运算。然后,分别成为预先确定的目标温度地调节容量可变的压缩机1的容量和热源侧送风机20的送风量。
其中,根据第5压力检测单元56的检测压力和由第1循环组成检测装置50检测出的制冷剂组成比运算的第5压力检测单元56的检测压力下的饱和温度(液体饱和温度)也可使用由第2温度检测单元55检测出的值。
在暖气主体调湿运行的场合,进行冷气运行的室内侧热交换器5B、5C的蒸发温度根据第5压力检测单元56的检测压力和由第1循环组成检测装置50检测出的制冷剂组成比作为在第5压力检测单元56的检测压力下的饱和温度(液体饱和温度)进行运算,另外,进行再热的再热器用热交换器5D、5E的冷凝温度根据第4压力检测单元18的检测压力和由第1压力检测单元50检测出的制冷剂组成比作为第4压力检测单元18的检测压力下的饱和温度(液体饱和温度和气体饱和温度的平均值)进行运算。然后,分别成为预先确定的目标温度地调节容量可变的压缩机1的容量和热源侧送风机20的送风量,而且,开闭第1热源侧热交换器41和第2热源侧热交换器42的两端的第1电磁开闭阀44、第2电磁开闭阀45、第3电磁开闭阀46、第4电磁开闭阀47,调整传热面积,而且,开闭热源机侧旁通路43的电磁开闭阀48,调整在第1热源侧热交换器41和第2热源侧热交换器42中流过的制冷剂流量。
但是,根据第5压力检测单元56的检测压力和由第1循环组成检测装置50检测的制冷剂组成比运算的第5压力检测单元56的检测压力下的饱和温度(液体饱和温度)也可使用由第2温度检测单元55检测出的值。
在冷气主体调湿运行的场合,进行冷气运行的室内侧热交换器5B、5C的蒸发温度根据第5压力检测单元56的检测压力和由第1循环组成检测装置50检测出的制冷剂组成比作为在第5压力检测单元56的检测压力下的饱和温度(液体饱和温度)进行运算,另外,再热的再热器用热交换器5D、5E的冷凝温度根据第4压力检测单元18的检测压力和由第5压力检测单元56检测出的制冷剂组成比作为第4压力检测单元18的检测压力下的饱和温度(液体饱和温度和气体饱和温度的平均值)进行运算。然后,分别成为预先确定的目标温度地调节容量可变的压缩机1的容量和热源侧送风机20的送风量,而且,开闭第1热源侧热交换器41和第2热源侧热交换器42的两端的第1电磁开闭阀44、第2电磁开闭阀45、第3电磁开闭阀46、第4电磁开闭阀47,调整传热面积,而且,开闭热源机侧旁通路43的电磁开闭阀48,调整在第1热源侧热交换器41和第2热源侧热交换器42中流过的制冷剂流量。
但是,根据第5压力检测单元56的检测压力和由第1循环组成检测装置50检测的制冷剂组成比运算的第5压力检测单元56的检测压力下的饱和温度(液体饱和温度)也可使用由第2温度检测单元55检测出的值。
控制***
下面,根据图12的控制***、图13的室内机构成图说明该空调装置的控制***。
热源机(A)和中继器(F)通过2根的配管连接,中继器(F)与标准室内机(B)、标准室内机(C)、再热器(D)、再热器(E)分别通过2根配管连接。另外,加湿器(G)、(H)不进行配管连接。另外,内装于热源机(A)的热源机控制箱(“热源机控制装置”)61与内装于中继器(F)的中继器控制箱(“中继器控制装置”)62、内装于标准室内机(B)、(C)的标准室内机控制箱(“标准室内机控制装置”)63B、63C、内装于再热器(“再热器控制装置”)(D)、(E)的再热器控制箱64D、64E、遥控器65相互用传输线连接,发送由各控制箱、遥控器计算的数值。
图13示出由标准室内机(B)、再热器(D)、加湿器(G)构成的室内机的构成,标准室内机(B)、再热器(D)、加湿器(G)分别具有各壳体,用螺钉等连接壳体自身。因此,安装标准室内机(B),此后根据需要可安装再热器(D)或加湿器(G)。
标准室内机(B)在空气吸入侧具有湿度检测单元58B和第7温度检测单元60B,另外,由风扇36B、室内侧热交换器5B、第4温度检测单元27B、第5温度检测单元28B、第1流量控制装置9B、标准热交换机控制箱63B构成,由标准热交换机控制箱63B控制第1流量控制装置9B,从而使从第4温度检测单元27B、第5温度检测单元28B运算的室内侧热交换器的蒸发器过热接近目标值。另外,在将室内侧热交换器5B用作冷凝器的场合,根据由热源机控制箱61和中继器控制箱62运算、发送到标准热交换机控制箱63B的冷凝温度和第5温度检测单元28B的检测值控制第1流量控制装置9B,从而使由标准热交换机控制箱63B运算出的室内侧热交换器的冷凝器过冷接近目标值。
再热器(D)由再热器用热交换器5D、第4温度检测单元27D、第5温度检测单元28D、第1流量控制装置9D、再热器控制箱64D构成,根据由热源机控制箱61和中继器控制箱62运算、发送到再热器控制箱64D的冷凝温度和温度检测单元28D的检测值控制第1流量控制装置9D,从而使由再热器控制箱64D运算出的再热器用热交换器的冷凝器过冷接近目标值。另外,在将再热器用作冷凝器的场合,通过控制第1流量控制装置9D从而使由再热器控制箱64D根据第4温度检测单元27D、第5温度检测单元28D运算的再热用热交换器的蒸发器过热接近目标值。
加湿器(G)由使水分蒸发的透湿膜、水箱66G、及调整从水箱66G向透湿膜输送的供水量的供水量调整阀67G构成,供水量调整阀67G的开度按从标准热交换机控制箱63B发送的值进行调整。
标准室内机(C)、再热器(E)、加湿器(H)也分别形成为与标准室内机(B)、再热器(D)、加湿器(G)相同的形式。
另外,当然也可将标准热交换机控制箱63B、再热器控制箱64D作为1个控制箱。
另外,当然也可不使标准室内机、再热器为分别的壳体,而是收容于1个壳体内。图14、图15为在将标准室内机的功能和再热器的功能收容于1个壳体内的室内机(I)、(J)的控制***图和室内机构成图,这样,可实现小型化。
下面,根据图16~图19说明调湿运行控制。
图16(a)为示出标准室内机(B)的控制的空气线图(“温度与湿度的相关表”),图16(b)为示出再热器(D)的控制的空气线图,图16(c)为示出加湿器(G)的控制的空气线图。首先,图16(a)的标准室内机的控制例如相对目标温度Xm、目标湿度Ym,在设第7温度检测单元60B的检测值为X、湿度检测单元58B的检测值为Y的场合,分成分别组合湿度范围的X-Xm≥1、1>X-Xm≥-1、X-Xm<-1这样3种和湿度范围的Y-Ym≥5%、5%>Y-Ym≥-5%、Y-Ym<-5%这样3种获得的9个范围。在该例中,湿度为相对湿度检测。在这里,在9个湿度·温度范围中,在各范围具有①~④的标准室内机热交换器能力设定,根据标准室内机热交换器目标过热(标准室内机热交换器目标SH)控制标准室内机(B)的第1流量控制装置9B。在这里,①标准室内机热交换器目标SH=5,②标准室内机热交换器目标SH=15,③标准室内机热交换器目标SH=25,④标准室内机热交换器目标SH=35,在比目标高的温度、比目标高的湿度的场合,使标准室内机(B)的能力变高。在该标准室内机(B)中,例如当检测到X-Xm<-5时,将第1流量控制装置9B、9C全闭,防止过度的温度下降。另外,9个湿度·温度范围也可不限于9个范围。另外,图16(c)的加湿器(G)的控制也与标准室内机(B)相同,根据第7温度检测单元60B的检测值、湿度检测单元58B的检测值具有9个湿度·温度范围,在各范围,存在①~④的加湿器能力设定,与其相应地由供水量调整阀67G控制加湿量。其中,①加湿量=100%,②加湿量=50%,③加湿量=25%,④加湿量=0%,在比目标低的湿度、比目标低的温度下,将加湿量设定得较高。图16(b)为再热器(D)的控制,在第7温度检测单元60B的检测值为X、目标温度为Xm的场合的温度范围按X-Xm≥0.5、0.5>X-Xm≥-1、-1>X-Xm≥-2、X-Xm<-2这样4个种类进行划分,在各范围具有在①~③的再热器热交换能力设定值和X-Xm≥0.5的范围的再热器能力关闭,根据再热器热交换器目标过冷(再热器热交换器目标SC)控制再热器(D)的第1流量控制装置9D。其中,①再热器热交换器目标SC=10,②再热器热交换器目标SC=25,③再热器热交换器目标SC=50,再热器能力关闭为第1流量控制装置9D全闭,在比目标低的温度的场合,使再热器(D)的能力提高。再热器(D)的控制虽然仅在温度范围进行判定,但与标准室内机(B)同样,也可为根据第7温度检测单元60B的检测值、湿度检测单元58B的检测值从温度和湿度范围的判定。在该图16的那样的例子中,根据室内侧热交换器5B的过热进行标准室内机(B)的能力控制,根据再热器用热交换器5D的过冷进行再热器(D)的能力控制,但也可如图17所示那样,根据蒸发温度进行标准室内机的能力控制,根据冷凝温度进行再热器的能力控制。
另外,标准室内机(C)、再热器(E)、加湿器(H)的控制也根据与图16、图17同样的空气线图进行控制。
下面,根据图18的流程图说明如该图16那样使第7温度检测单元的检测值、湿度检测单元的检测值接近目标值的控制流程图。
首先,通过打开遥控器开始调湿运行(步骤(以下为“S”)0)。此后,检测室内机(B)的第7温度检测单元60B、湿度检测单元58B、标准室内机(C)的第7温度检测单元60C、湿度检测单元58C的值(S1),选定图16所示那样的空气线图MAP上的现在的位置(S2),由标准室内机(B)、(C)的第1流量控制装置9B、9C调整标准室内机的过热,由再热器(D)、(E)的第1流量控制装置9D、9E调整再热器的过冷,由加湿器(G)、(H)的各供水量调整阀67G、67H调整加湿量(S3)。此后,判定是否经过一定时间(例如20秒)(S4),如经过了一定时间,则返回到S1。S1和S2的动作也可比S4的动作定时短。
这样通过调整标准室内机和再热器的能力,将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调整为目标值,所以,可正确地控制现在的房间的温度和湿度。
另外,由于对空气线图上的按温度和湿度划分的各范围具有标准室内机或再热器或加湿器的能力的调整指标,所以,控制上的动作明确,可进行可靠性高的温湿度控制。
另外,同样的运行控制也可不使用空气线图MAP,而是通过运算求出第1流量控制装置9B、9C、9D、9E及供水量调整阀67G、67H的调整值,下面根据图19的流程图说明该方法。
首先,通过打开遥控器开始调湿运行(S10)。此后,检测标准室内机(B)的第7温度检测单元60B、湿度检测单元58B、标准室内机(C)的第7温度检测单元60C、湿度检测单元58C的值(S11),对
[(60B)检测值]-[室内机(B)目标温度]    …式(4)
[(58B)检测值]-[室内机(B)目标湿度]    …式(5)
[(60C)检测值]-[室内机(C)目标温度]    …式(6)
[(58C)检测值]-[室内机(C)目标湿度]    …式(7)
进行运算(S12),根据该S12的运算值运算标准室内机(B)、(C)的目标过热、再热器(D)、(E)的目标过冷、加湿器(G)、(H)的加湿量(S13),由标准室内机(B)、(C)的第1流量控制装置9B、9C计算标准室内机(B)、(C)的过热,由再热器(D)、(E)的第1流量控制装置9D、9E计算再热器(D)、(E)的过冷,由加湿器(G)、(H)的各供水量调整阀67G、67H调整加湿量(S14)。此后,判定是否经过了一定时间(例如20秒)(S15),如经过了一定时间,返回到S1。
在该实施形式中,说明了包含加湿器(G)、(H)的场合,但特别是以除湿为对象的场合,也可通过再热器的选定,不包含加湿器。
这样根据室内机热交换器或再热器用热交换器的过热或过冷调整标准室内机或再热器的能力,可正确地控制多台室内机的个别温湿度空调。
实施形式2
图20为示出该实施形式2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在由3管连接热源机和中继器的形式中,可分别控制多台的室内机的冷气·暖气·温湿度空调。另外,在图20中,说明了在热源机1台连接标准室内机2台、再热器2台、加湿器2台的场合,但不特别限定为2台,多少台都可以。另外,标准室内机、再热器、加湿器的连接规格、室内机的控制方法与图12~图19所示方法相同。
在图20中,中继器(F1)构成为连接第1连接配管6、第2连接配管7、第3连接配管104与标准室内机(B)的2个配管,中继器(F2)构成为连接第1连接配管6、第2连接配管7、第3连接配管104与再热器(D)的2个配管,中继器(F3)构成为连接第1连接配管6、第2连接配管7、第3连接配管104与标准室内机(C)的2个配管,中继器(F4)构成为连接第1连接配管6、第2连接配管7、第3连接配管104与再热器(E)的2个配管。
热源机(A)具有热源机侧热交换器3、第1换向阀100、第2换向阀101、连接于压缩机1的排出高压侧的压力检测单元108、及向热源机侧热交换器3送风的热源机侧送风机20,压缩机1的吸入侧与第2换向阀101、压缩机1的排出侧与第3换向阀102分别用配管连接,第2换向阀101的与压缩机1的连接的相反侧和第1换向阀100的与压缩机1的连接的相反侧用配管连接汇合,与2台的热源机侧热交换器3由配管连接。另外,处于压缩机1的排出侧的、第1换向阀100的与压缩机1的连接侧配管连接到第2连接配管7,处于压缩机1的吸入侧的、第2换向阀101的与压缩机1的连接侧配管连接到第1连接配管6,热源机侧热交换器3的与第1换向阀100和第2换向阀101的连接的相反侧与第3连接配管104连接。
另外,第3连接配管104连接于标准室内机(B),在标准室内机(B)中,控制制冷剂流量的第1流量控制装置9B的一个口连接于第3连接配管104,另一个口连接于标准室内机用热交换器5B的一个口,另一个口通过配管连接于中继器(F1)。在中继器(F1)中,来自该标准室内机的配管分支成2个,将其中一个通过第3换向阀102F1连接于第1连接配管6,将另一个通过第4换向阀103F1连接于第2连接配管7。
另外,第3连接配管104连接于再热器(D),在再热器(D),控制制冷剂流量的第1流量控制装置9D的一个口连接于第3连接配管104,另一个口连接于标准室内机用热交换器5D的一个口,另一个口连接于中继器(F2)。在中继器(F2)中,来自该再热器的配管分支成2个,将其中一个通过第3换向阀102F2连接于第1连接配管6,将另一个通过第4换向阀103F2连接于第2连接配管7。
标准室内机(C)为与标准室内机(B)同样的构成,再热器(E)为与再热器(D)相同的构成,中继器(F3)、(F4)分别为与中继器(F1)、(F2)相同的构成。
另外,第4温度检测单元27B、27C、27D、27E连接于室内侧热交换器5B、5C、再热器用热交换器5D、5E的中继器侧的配管,第5温度检测单元28B、28C、28D、28E连接于第1流量控制装置侧的配管。
此外,与图1同样,标准室内机(B)、(C)具有室内机风扇36B、36C、检测室内机吸入空气湿度的湿度检测单元58B、58C、检测室内机吹出空气温度的第6温度检测单元59B、59C、检测室内机吸入空气温度的第7温度检测单元60B、60C。
另外,在图20的制冷剂回路中,封入有例如R410A那样的制冷剂。
冷气运行
下面根据图21说明进行冷气运行的场合的动作。
在图21中,如用实线箭头所示那样,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第1换向阀100,在热源机侧热交换器3进行冷凝液化,通过第3连接配管104、第1流量控制装置9B、9C、9D、9E,使压力下降而2相化,通过室内侧热交换器5B、5C、再热器用热交换器5D、5E而蒸发气化,经由第3换向阀102F1、102F2、102F3、102F4、第1连接配管6返回到压缩机1。此时,第1换向阀100与第3换向阀102F1、102F2、102F3、102F4全部打开,第2换向阀101和第4换向阀103F1、103F2、103F3、103F4全部关闭。
暖气运行
根据图22说明进行暖气运行的场合的动作。
在图22中,如用实线箭头所示那样,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第2连接配管7、第4换向阀103F1、103F2、103F3、103F4,再通过室内侧热交换器5B、5C、再热器用热交换器5D、5E冷凝液化,通过第1流量控制装置9B、9C、9D、9E使压力下降而2相化,在第3连接配管104、热源机侧热交换器3蒸发气化,经由第2换向阀101返回到压缩机1。此时,第1换向阀100与第3换向阀102F1、102F2、102F3、102F4全部关闭,第2换向阀101和第4换向阀103F1、103F2、103F3、103F4全部打开。
暖气主体调湿运行
下面,根据图23说明暖气主体调湿运行的场合的动作。
在图23中,如用实线箭头所示那样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第2连接配管7,经由与再热器(D)、(E)连接于第4换向阀103F2、103F4,通过再热器用热交换器5D、5E冷凝液化,通过第1流量控制装置9D、9E,使压力下降而2相化,进入到第3连接配管104。第3连接配管104的2相制冷剂的一部分由标准室内机(B)、(C)的第1流量控制装置9B、9D减压后,在室内侧热交换器5B、5C蒸发气体化,流入到与标准室内机连接的第1连接配管6。另外,第3连接配管104的2相制冷剂的一部分由热源机侧热交换器3蒸发气化,经由第2换向阀101后,与第1连接配管6的气体制冷剂汇合,返回到压缩机1。此时,第1换向阀100与第3换向阀102F2、102F4、第4换向阀103F1、103F3关闭,第2换向阀101和第3换向阀102F1、102F3、第4换向阀103F2、103F4打开。
冷气主体调湿运行
根据图24说明进行冷气主体调湿运行的场合的动作。
在图24中,如用实线箭头所示那样,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第1换向阀100,在热源机侧热交换器3中冷凝液化,流入到第3连接配管104。另外,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的一部分流入到第2连接配管7,经由与再热器(D)、(E)连接的第4换向阀103F2、103F4,通过再热器侧热交换器5D、5E,冷凝液化,通过第1流量控制装置9D、9E,使压力下降而2相化,流入到第3连接配管104,与经由热源机侧热交换器3的制冷剂汇合。第3连接配管104的制冷剂由标准室内机(B)、(C)的第1流量控制装置9B、9D减压后,由室内侧热交换器5B、5C蒸发气化,流入到与标准室内机连接的第1连接配管6,返回到压缩机1。此时,第1换向阀100与第3换向阀102F1、102F3、第4换向阀103F2、103F4打开,第2换向阀101与第3换向阀102F2、102F4、第4换向阀103F1、103F3关闭。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如以上那样,在本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可在多台室内机中分别进行暖气运行、冷气运行、除湿暖气运行,所以,适合于大厦、商店等对不同的房间需要分别设定空调的场合。

Claims (11)

1.一种空调装置,具有热源机和多台室内机;该热源机具有压缩机和热源侧热交换器;该多台室内机具有多个热交换器和与该热交换器对应的多个流量控制装置;对于至少1台室内机,使气体制冷剂流入到内部的至少1个热交换器进行暖气运行或使液体制冷剂流入进行冷气运行,对于另外的至少1台室内机,使气体制冷剂流入到内部的至少1个热交换器的同时使液体制冷剂流入到余下的热交换器的至少1个从而进行温湿度调整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室内机具有加湿器,该加湿器具有水箱和供水调整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室内机具有将空气送到内部的多台热交换器的风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室内机包括标准室内机、再热器、加湿器;该标准室内机在壳体内收容风扇、至少1台的热交换器、对应的流量控制装置;该再热器在壳体内收容余下的热交换器和对应的流量调整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分支部分,该分支部分使从多台标准室内机流出的制冷剂汇合,再使上述汇合后的制冷剂流入到多个再热器的热交换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分支部分,该分支部分使从多个再热器流出的制冷剂汇合,再使上述汇合后的制冷剂流入到多台标准室内机的热交换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室内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室内的湿度的湿度检测单元;及根据上述检测出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室内机的风扇的转速、流量控制装置的流量、供水调整阀的阀开度的控制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具有温度与湿度的相关表,通过比较检测到的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与上述相关表,从而控制室内机的风扇的转速、流量控制装置的流量、供水调整阀的阀开度。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设于热交换器的入口侧的第1温度检测单元、设于上述热交换器的出口侧的第2温度检测单元、及根据由上述第1温度检测单元和上述第2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温度控制流量控制装置的流量的控制装置。
10.一种空调装置,具有热源机、多台室内机、第1连接配管和第2连接配管、第1分支部分、第2分支部分、及阀装置;该热源机具有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及热源侧热交换器;该多台室内机具有多个热交换器、向上述多个热交换器送风的风扇、及与各热交换器对应的多个流量控制装置;该第1连接配管和第2连接配管分别将一端部连接于上述热源机;该第1分支部分与上述各室内机的热交换器、上述第1连接配管和上述第2连接配管连接设置;该第2分支部分使与上述各室内机的流量控制装置连接的配管汇合并连接于上述第1连接配管和上述第2连接配管地设置;该阀装置设于上述第1分支部分,将上述各室内机有选择地连通到上述第1连接配管或上述第2连接配管。
11.一种空调装置,具有热源机、多台室内机、第1连接配管、第2连接配管、第3连接配管、第1阀、第2阀、第3阀、第4阀;该热源机具有压缩机和热源侧热交换器;该多台室内机具有多个热交换器、向上述多个热交换器送风的风扇、及与各热交换器对应的多个流量控制装置;该第1连接配管、第2连接配管、第3连接配管分别将一端部连接于上述热源机;该第1阀设在上述室内机的热交换器与上述第1连接配管之间;该第2阀设在上述热交换器与上述第2连接配管之间;该第3阀设在上述第1连接配管与热源侧热交换器之间;该第4阀设在上述第2连接配管与热源侧热交换器之间;上述第1连接配管和第2连接配管连接于上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一个出入口,同时,上述第3连接配管连接于上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另一个出入口。
CN02829835.7A 2002-10-30 2002-10-30 空调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6950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2/011296 WO2004040208A1 (ja) 2002-10-30 2002-10-30 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5034A true CN1695034A (zh) 2005-11-09
CN1695034B CN1695034B (zh) 2010-11-17

Family

ID=32260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829835.7A Expired - Lifetime CN1695034B (zh) 2002-10-30 2002-10-30 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7493775B2 (zh)
JP (1) JP4396521B2 (zh)
CN (1) CN1695034B (zh)
WO (1) WO2004040208A1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3249A (zh) * 2009-09-10 2012-05-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02483250A (zh) * 2009-09-10 2012-05-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03403464A (zh) * 2011-03-01 2013-11-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空调装置
CN102705908B (zh) * 2008-11-17 2014-10-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04748262A (zh) * 2015-03-31 2015-07-0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
CN104776630A (zh) * 2015-04-28 2015-07-15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
CN104896682A (zh) * 2015-06-30 2015-09-0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温湿双控型多联机***及其的控制方法
CN106152285A (zh) * 2016-08-16 2016-11-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6931591A (zh) * 2017-02-21 2017-07-0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加湿装置的加湿方法
CN107532807A (zh) * 2015-04-17 2018-01-0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压缩机单元、热源单元和空气调节器
CN110207417A (zh) * 2019-06-05 2019-09-0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
CN111059735A (zh) * 2019-12-03 2020-04-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控制器
CN112361474A (zh) * 2020-11-17 2021-02-12 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除湿再热多联式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3819593A (zh) * 2021-08-16 2021-12-2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冷媒流量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375070T3 (es) * 2003-04-11 2012-02-24 Daikin Industries, Ltd. Sistema de aire acondicionado.
KR100733295B1 (ko) * 2004-12-28 2007-06-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난방 동시형 멀티 에어컨의 과냉 장치
EP1695849A1 (en) 2005-02-28 2006-08-30 Sanyo Electric Co., Ltd. Refrigerant cycle unit
JP4785508B2 (ja) * 2005-11-30 2011-10-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4120680B2 (ja) * 2006-01-16 2008-07-1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08064439A (ja) * 2006-09-11 2008-03-21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5055965B2 (ja) * 2006-11-13 2012-10-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KR100803144B1 (ko) * 2007-03-28 2008-02-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JP5194517B2 (ja) * 2007-03-30 2013-05-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WO2008146709A1 (ja) * 2007-05-25 2008-12-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08157757A1 (en) * 2007-06-21 2008-12-24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Method for leak detection in heat transfer system
JP5001749B2 (ja) * 2007-08-17 2012-08-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装置
WO2009133640A1 (ja) * 2008-04-30 2009-11-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5132772B2 (ja) * 2008-06-16 2013-01-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非共沸混合冷媒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KR101581466B1 (ko) * 2008-08-27 2015-12-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시스템
GB2468343A (en) * 2009-03-05 2010-09-08 Bmci Ltd Heating or cooling system comprising a heat pump
JP5518089B2 (ja) 2009-10-28 2014-06-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2597660B (zh) * 2009-10-28 2015-05-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JP5323202B2 (ja) * 2009-10-29 2013-10-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US9080778B2 (en) * 2010-01-22 2015-07-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hot-water supply combined system
WO2011099065A1 (ja) * 2010-02-10 2011-08-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2753910B (zh) * 2010-02-10 2015-09-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冷冻循环装置
JP5312616B2 (ja) * 2010-02-10 2013-10-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WO2011117922A1 (ja) * 2010-03-25 2011-09-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TWI417491B (zh) * 2010-04-23 2013-12-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具濕度調節功能之空調設備
JP4947221B2 (ja) * 2010-05-11 2012-06-0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WO2012011688A2 (en) * 2010-07-21 2012-01-26 Chungju National University Industrial Cooperation Foundation Alternating type heat pump
US8671697B2 (en) * 2010-12-07 2014-03-18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Pumping system resistant to cavitation
KR101294305B1 (ko) * 2011-01-21 2013-08-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중앙 관제 시스템 및 이의 관제점 설정 방법
EP2669597B1 (en) * 2011-01-27 2017-05-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GB201102473D0 (en) * 2011-02-11 2011-03-30 Esg Pool Ventilation Ltd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s
WO2012160598A1 (ja) * 2011-05-23 2012-11-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WO2012172597A1 (ja) * 2011-06-14 2012-12-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WO2012172605A1 (ja) * 2011-06-16 2012-12-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2435006B (zh) * 2011-12-19 2013-10-23 吴水清 一机三体空调热水器***
CN102435005B (zh) * 2011-12-19 2013-10-23 吴水清 空调热水器***
US9958171B2 (en) * 2012-03-27 2018-05-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5573881B2 (ja) * 2012-04-16 2014-08-2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US9709288B2 (en) * 2012-04-23 2017-07-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WO2014054091A1 (ja) * 2012-10-01 2014-04-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6067025B2 (ja) * 2012-10-02 2017-01-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2927715B (zh) * 2012-10-31 2015-07-01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有限公司 多联机热泵空调***及控制多联机热泵空调***的方法
US8964390B2 (en) 2012-11-08 2015-02-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ctioned manifolds facilitating pumped immersion-cooling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US9605885B2 (en) 2013-03-14 2017-03-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ncluding pressure control device and bypass valve
KR20150012498A (ko) * 2013-07-25 2015-02-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히트 펌프 및 유로 전환 장치
JP6000469B2 (ja) * 2013-10-25 2016-09-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3759455B (zh) * 2014-01-27 2015-08-19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有限公司 热回收变频多联式热泵***及其控制方法
WO2015181980A1 (ja) * 2014-05-30 2015-12-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EP3165847B1 (en) 2014-07-04 2020-02-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and ventilation apparatus
JP6474573B2 (ja) * 2014-09-08 2019-02-27 エスペック株式会社 植物栽培装置及び植物栽培装置用の空調装置
CA2963028C (en) * 2014-10-13 2023-08-29 Guntner GMBH & co. KG Method of operating a heat exchanger using a communication module and a control unit
WO2016065395A1 (en) * 2014-10-27 2016-05-06 Intex Holdings Pty Ltd System and method of cooling by latent energy transfer
CN104614886B (zh) 2015-01-05 2018-02-0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颜色调整方法、装置及液晶屏
JP6452465B2 (ja) * 2015-01-20 2019-01-16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熱供給システム
WO2017138059A1 (ja) * 2016-02-08 2017-08-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7120746B (zh) * 2016-02-25 2020-06-02 维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型制冷除湿方法与制冷除湿复合***
JP6647406B2 (ja) * 2016-07-29 2020-02-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790966B2 (ja) * 2017-03-31 2020-11-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WO2018220803A1 (ja) * 2017-06-01 2018-12-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115638566A (zh) * 2017-06-27 2023-01-24 英比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向封闭体提供加热和电能的联产***
KR102436706B1 (ko) * 2018-01-19 2022-08-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
KR20200114068A (ko) * 2019-03-27 2020-10-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 장치
KR20200114031A (ko) * 2019-03-27 2020-10-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 장치
KR20200118968A (ko) * 2019-04-09 2020-10-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 장치
KR102587026B1 (ko) * 2021-01-04 2023-10-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히트 펌프를 이용한 항온항습 공기조화기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37161Y2 (zh) * 1971-10-20 1975-10-29
DE2332359C2 (de) 1973-06-26 1983-11-10 Kurt 7000 Stuttgart Gall Trichter mit Entlüftungsrohr
US3979922A (en) * 1974-12-30 1976-09-14 Honeywell Inc. Energy conservatio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4255937A (en) * 1978-11-22 1981-03-17 Richard Ehrlich Atmospheric water collector
JP2692856B2 (ja) 1988-05-24 1997-12-1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多室型空気調和装置
JPH0814438B2 (ja) * 1988-09-09 1996-02-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多室形空気調和装置
KR920008504B1 (ko) * 1988-10-17 1992-09-30 미쓰비시전기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장치
JP2522430B2 (ja) 1990-03-08 1996-08-0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AU636726B2 (en) * 1990-03-19 1993-05-06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2974179B2 (ja) 1991-10-09 1999-11-08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多室型空気調和機
JP3153613B2 (ja) 1992-02-03 2001-04-09 株式会社山本製作所 腕時計用多針文字板の製造方法
JP3635665B2 (ja) * 1992-05-28 2005-04-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US5369958A (en) * 1992-10-15 1994-12-06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ir conditioner
JPH06241534A (ja) 1993-02-12 1994-08-3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JPH0754218A (ja) 1993-08-18 1995-02-28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耐炎化繊維の製造方法
JPH07151419A (ja) 1993-11-30 1995-06-16 Kubota Corp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3406388B2 (ja) 1994-06-28 2003-05-12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管路の補修用管体
KR0129641Y1 (ko) * 1995-03-30 1999-01-15 김광호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JPH09119659A (ja) 1995-10-24 1997-05-06 Mitsui Mining Co Ltd 空気調和機
US5752389A (en) * 1996-10-15 1998-05-19 Harper; Thomas H. Cooling and dehumidifying system using refrigeration reheat with leaving air temperature control
JPH10197028A (ja) * 1997-01-13 1998-07-31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0018766A (ja) 1998-06-25 2000-01-18 Topre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JP4238943B2 (ja) 1998-09-28 2009-03-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US6510698B2 (en) * 1999-05-20 2003-01-28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updating and operating the same
JP2001201207A (ja) 2000-01-18 2001-07-2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3852553B2 (ja) 2000-08-08 2006-11-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調装置
US6415618B1 (en) * 2000-08-30 2002-07-09 Lg Electronics Inc. Device for detecting full dehumidifier water tank
JP3918421B2 (ja) 2000-09-21 2007-05-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空気調和機の運転方法
US6321558B1 (en) * 2000-10-06 2001-11-27 American Standard International Inc. Water source heat pump with hot gas reheat
ITRM20010737A1 (it) * 2001-12-14 2003-06-16 Osman Akkad Dispositivo per la potabilizzazione di acqua prodotta da impianti di condizionamento o di deumidificazione ambientale.
HUE053713T2 (hu) * 2017-06-23 2021-07-28 Umicore Nv Alumíniummal adalékolt béta-nikkel-hidroxid
JP7054218B2 (ja) * 2019-02-07 2022-04-13 京楽産業.株式会社 遊技機

Cited B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05908B (zh) * 2008-11-17 2014-10-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02483250A (zh) * 2009-09-10 2012-05-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02483249B (zh) * 2009-09-10 2014-06-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02483250B (zh) * 2009-09-10 2014-08-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02483249A (zh) * 2009-09-10 2012-05-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03403464A (zh) * 2011-03-01 2013-11-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空调装置
CN103403464B (zh) * 2011-03-01 2016-01-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空调装置
CN104748262B (zh) * 2015-03-31 2017-05-0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
CN104748262A (zh) * 2015-03-31 2015-07-0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
CN107532807B (zh) * 2015-04-17 2020-06-09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压缩机单元、热源单元和空气调节器
CN107532807A (zh) * 2015-04-17 2018-01-0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压缩机单元、热源单元和空气调节器
CN104776630B (zh) * 2015-04-28 2017-05-0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
US10612799B2 (en) 2015-04-28 2020-04-07 Gd Midea Heating &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Multi-split system and medium-pressure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CN104776630A (zh) * 2015-04-28 2015-07-15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
CN104896682A (zh) * 2015-06-30 2015-09-0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温湿双控型多联机***及其的控制方法
US10101054B2 (en) 2015-06-30 2018-10-16 Gd Midea Heating &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Variable refrigerant flow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dual control ove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4896682B (zh) * 2015-06-30 2017-12-0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温湿双控型多联机***及其的控制方法
CN106152285A (zh) * 2016-08-16 2016-11-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6152285B (zh) * 2016-08-16 2023-07-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6931591A (zh) * 2017-02-21 2017-07-0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加湿装置的加湿方法
CN110207417A (zh) * 2019-06-05 2019-09-0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
CN111059735A (zh) * 2019-12-03 2020-04-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控制器
CN111059735B (zh) * 2019-12-03 2021-03-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控制器
CN112361474A (zh) * 2020-11-17 2021-02-12 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除湿再热多联式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3819593A (zh) * 2021-08-16 2021-12-2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冷媒流量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WO2023019946A1 (zh) * 2021-08-16 2023-02-2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冷媒流量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396521B2 (ja) 2010-01-13
US7984620B2 (en) 2011-07-26
CN1695034B (zh) 2010-11-17
US7493775B2 (en) 2009-02-24
US20080196432A1 (en) 2008-08-21
JPWO2004040208A1 (ja) 2006-03-02
WO2004040208A1 (ja) 2004-05-13
US20060254294A1 (en) 2006-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95034A (zh) 空调装置
JP3864980B2 (ja) 空気調和機
EP2253898B1 (en) In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7784297B2 (en) Cooling heating device
US8020395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9746223B2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AU2009219540B2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JP5332093B2 (ja) 冷凍装置
CN100350195C (zh) 控制空调器中的制冷剂的温度的***和方法
CN1906452A (zh) 空调裝置
CN1910409A (zh) 空调装置
US9651287B2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02803858B (zh) 精密空调机
US9857113B2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842683A (zh) 冷冻装置
US11293647B2 (en) Air conditioner
WO2018062547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8064436A (ja) 冷凍装置
CN1575401A (zh) 防止超低温混合制冷剂***冻结的方法
WO2006112322A1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8039233A (ja) 冷凍装置
CN114341560B (zh) 带有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JP2010096395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8082637A (ja) 超臨界冷凍サイクル
JP2005133976A (ja) 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