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6995B - 供热水机 - Google Patents

供热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76995B
CN1676995B CN2005100542932A CN200510054293A CN1676995B CN 1676995 B CN1676995 B CN 1676995B CN 2005100542932 A CN2005100542932 A CN 2005100542932A CN 200510054293 A CN200510054293 A CN 200510054293A CN 1676995 B CN1676995 B CN 16769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heat exchange
combustion chamber
group
described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542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76995A (zh
Inventor
成濑英克
柘植力
冈本英男
稻叶健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nna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inna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nnai Corp filed Critical Rinna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76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69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6769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69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1/00Hats; Caps; Hoods
    • A42B1/24Hats; Caps; Hoods with means for attaching articles thereto, e.g. memorandum tablets or mirr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1/00Hats; Caps; Hoods
    • A42B1/004Decorative arrangements or eff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Housings, Intake/Discharge, And Installation Of Fluid Heaters (AREA)
  • Details Of Fluid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供热水机,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把气体燃烧室(3A)、热交换部(4A)、排气通风道部(56)从下方按该顺序配列在壳体(9)内的供热水机中,缩小所述热交换部(4A)与排气通风道部(56)结合体高度尺寸的偏差。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把构成热交换部(4A)与排气通风道部(56)的热交换用右侧壁(45)与通风道用右侧壁(57)的组,热交换用左侧壁(46)与通风道用左侧壁(58)的组,热交换用后侧壁(48)与通风道用后侧壁(542)的组,这每个各组,用一张板构成。

Description

供热水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谋求把热交换部和排气通风道部的集合体的高度尺寸精度提高的供热水机。
背景技术
图5是现有供热水机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其是把由平行配置的多个扁平燃烧器21、21群构成的燃烧器部件2收容在矩形的燃烧箱3内的同时,把该燃烧箱3前端开口30的上半部用前板32堵塞的结构,而且从气体分配器1向所述燃烧器部件2供给气体。
另一方面,连接设置在所述燃烧箱3上端开口31上的热交换器4包括:贯通上下的矩形筒状外框40,和并列设置在该外框40内的多个吸热片41、41,和贯通该吸热片41、41和所述外框40侧壁的通水管42、42。
而连接设置在热交换器4上端开口43上的排气通风道本体5,形成为是下方和前方打开的扁平矩形箱状,如图6所示,所述排气通风道本体5下端开口52的外周凸缘53与热交换器4上端的外周凸缘44之间,放置有衬垫50。而且是在该状态下把所述两外周凸缘53、44用铆接和螺钉等结合。排气口盖6连接在所述排气通风道本体5下流端的排气口51上的同时,该排气口盖6具备前后贯通的排气筒60。该排气筒60后端部周边设置的安装凸缘61,用螺钉b、b固定在排气通风道本体5前端的外周凸缘511上,并且所述排气筒60有间隙地插在供热水机壳体9的前面盖90上开设的排气用窗91上。
专利文献1:特开2003-21319号公报(图1)
但所述现有的,其热交换器4和排气通风道本体5是用独立零件的构成的,所以组装时容易产生尺寸偏差,使这些热交换器4和排气通风道本体5结合体的高度尺寸精度变坏。而且在热交换器4和排气通风道本体5的连接部放置有衬垫50,所以由这点也产生组装时的尺寸偏差,使热交换器4和排气通风道本体5结合体的高度尺寸精度变坏。而且所述各尺寸偏差重叠的结果,是使所述结合体的高度尺寸精度更加变坏,这样,例如排气口盖6的排气筒60相对壳体9的排气用窗91就容易上下偏离。其结果是,制品组装时,有时产生不能把所述排气口盖6的排气筒60与壳体9的排气用窗91顺利嵌合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点而开发的,本供热水机的结构是把气体燃烧室、热交换部、排气通风道部从下方按该顺序配列在壳体9内,所述热交换部是在用热交换用右侧壁以及热交换用左侧壁和热交换用前侧壁以及热交换用后侧壁这四个侧壁包围的矩形空间内,配置了多个吸热片41、41和贯通该吸热片41、41的通水管42、42,所述排气通风道部具备:把从所述热交换用右侧壁以及热交换用左侧壁和所述热交换用后侧壁的每个向上方延长的通风道用右侧壁以及通风道用左侧壁和通风道用后侧壁以及通风道用顶壁这四个壁包围的,且下方和前方打开的排气通路,该供热水机的课题是,通过缩小所述热交换部与排气通风道部这结合体高度尺寸的偏差,例如防止壳体9上开设的排气用窗91与所述排气筒60的相对位置在上下上有大偏差,这样,在组装时使所述排气筒60与排气用窗91的嵌合作业能顺利进行。
[权利要求1的发明]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权利要求1发明的技术方法是,把所述热交换用右侧壁与所述通风道用右侧壁的组、所述热交换用左侧壁与通风道用左侧壁的组、所述热交换用后侧壁与通风道用后侧壁的组,这每个各组用一张板构成。
根据所述技术方法,是在热交换部排气通风道部的结构壁中,把上下连接的结构壁的每个用一张板构成。因此,与把分割成上下的热交换部与排气通风道部结合的所述现有的不同,其热交换部与排气通风道部结合体整体的高度尺寸由安装误差等引起的偏差小。
[权利要求2的发明]
是在权利要求1的发明中,能把所述每个各一张板与所述热交换用前侧壁,全都用相同材料构成。
若把各一张板和热交换用前侧壁分别用热膨胀率不同的不同材料构成时,则由气体燃烧而各一张板的相互间和它们与热交换用前侧壁结合部被加热时,所述各一张板和热交换用前侧壁都进行上下方向不同伸展量的热膨胀。其结果是,在所述各一张板的相互结合等的结合部作用有大的热应力,该结合部经过长时间后容易破损。相反,所述权利要求2的发明是把各一张板和热交换用前侧壁全都用热膨胀率相等的相同材料构成,所以气体燃烧时各一张板以相同的比例热膨胀,这样在所述结合部就没有热应力作用。
因此,所述结合部对经过长时间后而破损的担心就少。
[权利要求3的发明]
是在权利要求1或2的发明中,能把构成所述热交换用右侧壁与所述通风道用右侧壁的组、所述热交换用左侧壁与所述通风道用左侧壁的组这各组的一张板的每个用不锈钢材料构成,所述通水管42、42在贯通所述热交换用右侧壁和所述热交换用左侧壁的同时,该通水管42、42和所述吸热片41、41是用铜材料构成,对所述吸热片41、41的通水管42、42的贯通部被钎焊。
这样,构成热交换用右侧壁和热交换用左侧壁的左右一张板是由不锈钢材料构成的,所以,与铜材料的情况相比,提高了其机械强度。因此,在由供热水机出货运送时和设置操作时的冲击而使热交换部等受到损伤的担心就少。而且,所述一张板是由不锈钢材料构成的,所以,与铜材料的情况相比,能提高其耐热性,抑制经过长时间后的恶化。
权利要求3的发明中,通水管42、42的贯通部对构成热交换用右侧壁和热交换用左侧壁的所述各一张板,实质上是没被固定的,所以,所述通水管42、42即使在长度方向上反复进行热膨胀和收缩,所述贯通部上也不作用有热应力,热交换部破损的担心少。
即,由铜材料构成的吸热片41、41和通水管42、42,相互是钎焊的,但这些吸热片41、41和通水管42、42,一般的是在加热炉中如下地进行钎焊。
即,把通水管42、42贯通在吸热片41、41群中,并且在该贯通部的通水管42、42的外周面与吸热片41、41的分界处,适当加入钎焊材料。然后把通水管42、42的两端部贯通在构成热交换用右侧壁和热交换用左侧壁的左右一张板(由不锈钢构成的)中,把该状态的左右一对一张板、通水管42、42和吸热片41、41的集合体在加热炉中加热,使所述钎焊材料熔化。通过该钎焊材料的熔化,把吸热片41、41与通水管42、42进行钎焊,但所述左右的一张板是由不锈钢构成的,所以,即使钎焊材料流入到通水管42、42对该一张板的贯通部中,实质上这些所述一张板与通水管42、42也不被钎焊。钎焊材料是用于结合由铜材料构成的吸热片41、41与通水管42、42的,所以不锈钢制的左右的一张板与通水管42、42实质上不被结合。
因此,随着气体的燃烧·灭火而所述通水管42、42在长度方向上反复热膨胀和收缩时,通水管42、42在所述贯通部对所述一张板滑动,这样,在所述贯通部上不作用有过大的力。因此能谋求防止热交换部的破损。
[权利要求4以及权利要求5的发明]
是在上述各权利要求的发明中,在构成:所述热交换用右侧壁所述通风道用右侧壁的组、所述热交换用左侧壁与所述通风道用左侧壁的组、所述热交换用后侧壁所述通风道用后侧壁的组,这每个各组的各一张板相互周方向的分界部,是通过铆接而结合的,由于各一张板相互的结合部是通过气密性高的铆接结合的,所以不需要为了确保该结合部气密性的特别的衬垫,这点,就使零件的个数少。
[从权利要求6到权利要求9的发明]
是在上述各权利要求的发明中,所述排气通风道部的所述通风道用顶壁,能是由把构成所述热交换用后侧壁与所述通风道用后侧壁的组的所述一张板延长而构成。
其是把通风道用顶壁和通风道用后侧壁进而和热交换用后侧壁用一张板构成,所以仅把该一张板弯曲加工就能构成所述通风道用顶壁和通风道用后侧壁,不需要为了把通风道用顶壁和通风道用后侧壁等进行结合的特别的作业。
[从权利要求10到权利要求14的发明]
是在上述各权利要求的发明中,所述热交换用前侧壁是对构成所述热交换用右侧壁与所述通风道用右侧壁的组、所述热交换用左侧壁与所述通风道用左侧壁的组这各组的一张板,使用螺钉安装成能装卸,把螺钉卸下来时则能把热交换用前侧壁卸下来,这样,就容易进行热交换部内部的维护保养。
[从权利要求15到权利要求21的发明]
是在上述各权利要求的发明中,对所述排气通风道部的排气通路下流端的排气口51而向前方连接的排气口盖6与所述热交换用前侧壁是用一张板构成的,而且是通过把该一张板拉深加工而形成的从所述排气口盖6向前方突出的排气筒60,由于是通过把所述一张板拉深加工而形成的排气筒60,所以不需要制作热交换用前侧壁和独立的排气口盖6,能谋求减少零件个数的同时,能简化零件管理。
[从权利要求22到权利要求30的发明]
是在上述各权利要求的发明中,所述气体燃烧室是用燃烧室用右侧壁以及燃烧室用左侧壁和燃烧室用前侧壁以及燃烧室用后侧壁这四个侧壁包围,且收容了燃烧器部件2的上方打开的空间,若把所述燃烧室用右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右侧壁的组、所述燃烧室用左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左侧壁的组、所述燃烧室用前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前侧壁的组、所述燃烧室用后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后侧壁的组,这每个各组用一张板构成的话,则从气体燃烧室到排气通风道部的结构壁就用上下连续的一张板构成,能提高整个供热水机本体高度尺寸的精度。
本发明具有下面特有的效果。
在热交换部与排气通风道部的结构壁中,是把上下连接的结构壁的每个用一张板构成,因此,与把分割成上下的热交换部与排气通风道部进行组装的所述现有的不同,其热交换部与排气通风道部结合体整体的高度尺寸由安装误差等引起的偏差小,提高了其尺寸精度。
权利要求2的发明是把各一张板和热交换用前侧壁全都用热膨胀率相等的相同材料构成,所以随着气体的燃烧·灭火,各一张板以相同的比例反复热膨胀和收缩。这样,在各一张板的相互间和它们与热交换用前侧壁的结合部就没有热应力作用,因此,所述结合部对经过长时间后而破损的担心就少。
权利要求3的发明是把构成热交换用右侧壁和热交换用左侧壁的左右一张板,用不锈钢材料构成,所以,与用铜材料的一张板相比,提高了机械强度。而且与用铜材料构成的情况相比能提高其耐热性,防止经过长时间后的恶化。而且如前所述,所述左右的一张板与通水管42、42实质上是非结合状态,所以随着气体的燃烧·灭火,通水管42、42即使在长度方向上反复进行热膨胀和收缩,对所述左右的一张板的通水管42、42的贯通部上也没有过大的力作用,能谋求防止热交换部的破损。
权利要求4或5的发明是把各一张板相互的结合部用气密性高的铆接而结合的,所以不需要为了确保该结合部气密性的特别的衬垫,这点,就使零件的个数少。
从权利要求6到权利要求9的发明,是仅把一张板弯曲加工就能构成所述通风道用顶壁和通风道用后侧壁,所以不需要为了把通风道用顶壁和通风道用后侧壁进行结合的特别的作业。
从权利要求10到权利要求14的发明,是通过把螺钉卸下来时就能把热交换用前侧壁除去,所以,容易进行热交换部内部的维护保养。
从权利要求15到权利要求21的发明,是把排气口盖6和热交换用前侧壁用一张板构成,所以不需要制作独立的排气口盖6,能谋求减少零件个数的同时,能简化零件管理。
从权利要求22到权利要求30的发明,是把从气体燃烧室到排气通风道部的结构壁用上下连接的一张板构成,整个供热水机本体的高度尺寸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供热水机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供热水机的纵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供热水机的部分剖面图;
图4是说明热交换器4制造方法的剖面图;
图5是说明现有例供热水机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现有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实施本发明用的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供热水机,其结构是把气体燃烧室3A,和其上方成为热交换器4配置部的热交换部4A,和在所述热交换器4上方水平配置的整流翼55与其上方通风道用顶壁54之间形成的排气通风道部56,从下按该顺序设置。
下面,说明各部的详细情况。
[气体燃烧室3A]
气体燃烧室3A是燃烧器部件2的配置部,其形成为用燃烧室用右侧壁33以及燃烧室用左侧壁34,和燃烧室用前侧壁35以及燃烧室用后侧壁36,和燃烧室用底壁37包围的,上方打开的矩形箱状。如图1、图3所示,从所述燃烧室用底壁37到燃烧室用后侧壁36部分的两侧边部371、371,通过铆接372(参照图3)固定在燃烧室用左右侧壁34、33的从下边340、330到后边341、331的部分上。而且燃烧室用底壁37和燃烧室用后侧壁36以及燃烧室用左右侧壁34、33,在本实施例中是由镀铝钢板形成的。
供气风扇F的排出口连接在燃烧室用底壁37上开设的供气口370上。
气体燃烧室3A中配置的燃烧器部件2,是由左右方向并列设置扁平燃烧器21、21群和收容该扁平燃烧器21、21群的燃烧器壳体20构成的,向扁平燃烧器21、21供给气体用的气体分配器1,用螺钉19、19固定在燃烧室用左右侧壁34、33以及后述的燃烧室用前侧壁35的下部和燃烧室用底壁37的前端起立片373上。
燃烧室用前侧壁35的左右两端部用螺钉28、28以能装卸的状态固定在所述燃烧室用右侧壁33和燃烧室用左侧壁34上,燃烧室用前侧壁35上设置有:对燃烧器部件2进行点火用的点火装置39,和检测扁平燃烧器21、21群生成的火焰用的火焰检测器38,和点火确认窗29。
[热交换部4A]
热交换部4A是热交换器4的配设部,如图1~图3所示,热交换器4具有:在横方向上相对的热交换用右侧壁45以及热交换用左侧壁46,和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的热交换用前侧壁47以及热交换用后侧壁48,和在被这些各侧壁45~热交换用后侧壁48包围的矩形空间内并列设置的多个吸热片41、41,和贯通所述吸热片41、41的通水管42、42。而且所述通水管42、42的两端部,把热交换用右侧壁45和热交换用左侧壁46贯通到外侧的同时,在该贯通了的外部用U字管(42A)连接。
所述热交换用右侧壁45、热交换用左侧壁46、热交换用前侧壁47以及热交换用后侧壁48,是用不锈钢材料形成,而吸热片41、41,通水管42、42,以及U字管42A、42A是用铜材料构成,吸热片41、41和通水管42、42以及U字管42A、42A用由磷铜材料构成的钎焊材料进行钎焊。
如图2所示,热交换用前侧壁47的下边与所述燃烧室用前侧壁35的上边,是通过气密性高的卷边接缝铆接部350结合的,这样,就不需要为了确保该结合部气密性用的衬垫。
本实施例中燃烧室用前侧壁35是用镀铝钢板形成的。
下面说明热交换器4的制作操作。
如图4所示,把通水管42、42贯通在吸热片41、41的透孔410、410中,并且在该贯通部的通水管42、42与所述透孔410、410的内周之间放置钎焊材料100、100。把通水管42、42的两端部贯通在热交换用右侧壁45(与后述的通风道用右侧壁57用一张板构成)和热交换用左侧壁46(与后述的通风道用左侧壁58用一张板构成)中,把邻接的通水管42、42相互的外端用U字管42A、42A连接,在该状态下,把构成热交换用右侧壁45与通风道用右侧壁57以及热交换用左侧壁46与通风道用左侧壁58的一张板,以及通水管42、42和吸热片41、41的集合体支承在夹具18上。然后,把该集合体在加热炉内加热,使所述钎焊材料100、100熔化。这样,通过钎焊材料100、100的熔化而吸热片41、41与通水管42、42被钎焊,但所述热交换用右侧壁45和热交换用左侧壁46是由不锈钢构成的,所以,即使熔化的钎焊材料19流入到对该热交换用右侧壁45和热交换用左侧壁46的通水管42、42的贯通部中,实质上这些热交换用右侧壁45和热交换用左侧壁46与通水管42、42也不被钎焊。因此,随着后述燃烧器部件2的点·灭火而所述通水管42、42在长度方向上反复热膨胀和收缩时,在所述贯通部,通水管42、42对热交换用左右侧壁46、45滑动,这样,在所述贯通部上不作用有力学上的负载。因此能谋求防止热交换部4A的破损。
[排气通风道部56]
连接设置在热交换部4A上方的排气通风道部56,具备:通风道用右侧壁57以及通风道用左侧壁58,和通风道用后侧壁542和通风道用顶壁54,通风道用右侧壁57与所述的热交换用右侧壁45,通风道用左侧壁58与所述的热交换用左侧壁46,各自是用由不锈钢材料构成的一张板构成。通风道用后侧壁542和通风道用顶壁54和所述的热交换用后侧壁48,也是把由不锈钢材料构成的一张板弯曲加工成L字状制作的。
如图3所示,构成热交换用右侧壁45与通风道用右侧壁57的一张板的下边,对燃烧室用右侧壁33是通过卷边接缝铆接部450(参照图3)连接固定成气密状态的,并且,构成从热交换用后侧壁48到通风道用顶壁54范围的一张板的两侧边,分别对构成所述热交换用右侧壁45与通风道用右侧壁57的一张板和构成热交换用左侧壁46与通风道用左侧壁58的一张板,用铆接部541连接固定。
在所述通风道用顶壁54与热交换器4的上下之间,水平设置有整流翼55,如图2、图3所示,从通风道用顶壁54开始,在连接到通风道用后侧壁542部分的内面与整流翼55的相互间,就成为排气通路59。
如图2所示,从通风道用顶壁54开始,连接到其圆弧状后端部540的范围,形成向排气通路59的下流端(前端)前倾的姿势,并且从整流翼55的上面到后面的范围,与从通风道用顶壁54开始,连接到其圆弧状后端部540的范围平行。而且如图1所示,整流翼55其两侧面560、560用螺钉b、b固定在所述通风道用左右侧壁58、57上。
如图2所示,热交换用后侧壁48的下边与燃烧室用后侧壁36的上边,通过卷边接缝铆接部480结合。
[排气口盖6]
连接设置在排气通风道部56下流端排气口51上的排气口盖6,与热交换用前侧壁47是用一张板构成的,并且该一张板的上部,有通过向前方拉深加工而形成的前后贯通的排气筒60。而且所述排气筒60的前端,有间隙地插在壳体9的前面盖90上开设的排气用窗91上,而且所述前面盖90用螺钉95、95安装在壳体9的前端开口上,能装卸。
构成排气口盖6和热交换用前侧壁47的一张板的边缘,用螺钉470、470以能卸下来的状态固定在,构成热交换用右侧壁45以及通风道用右侧壁57的一张板,和构成热交换用左侧壁46以及通风道用左侧壁58的一张板,和通风道用顶壁54的前端起立片543上。因此,通过把螺钉470、470卸下来,并把构成热交换用前侧壁47的一张板除去,就能容易地进行热交换器4内部的维护保养。
其是把构成热交换用前侧壁47与排气口盖6的一张板通过拉深加工而形成的所述排气筒60,这样,就不需要制作独立的排气口盖6。因此能谋求减少零件个数的同时,能简化零件管理。
[实际使用]
若使燃烧器部件2燃烧,开始供热水动作的话,则来自燃烧器部件2的燃烧排气通过热交换器4而向整流翼55的倾斜底面550导向,以该整流翼55的后端与通风道用顶壁54的圆弧状后端部540的间隙→排气通路59排气口51→排气口盖6的路径流动,并排放到大气中。
另一方面,在通水管42、42中流动的被加热水,被通过热交换器4的所述燃烧排气加热升温后,向未图示的供热水场所供给。
热交换部4A和排气通风道部56的结构壁中,上下连接的热交换用右侧壁45与通风道用右侧壁57,以及热交换用左侧壁46与通风道用左侧壁58,以及热交换用后侧壁48与通风道用后侧壁542的每个都是用一张板构成的。因此,与把上下分割的热交换部4A和排气通风道部56组装的所述现有的结构不同,其能减少热交换部4A和排气通风道部56整个结合体的上下尺寸由组装误差等引起偏差的不良情况。因此,排气口盖6的排气筒60,与开设在壳体9前面盖90上的排气用窗91,难于在上下方向上偏离,这样,把所述排气用窗91嵌合在排气筒60上的操作能顺利进行。
所述实施例的供热水机,把构成热交换用前侧壁47以及排气口盖6的一张板,构成热交换用右侧壁45以及通风道用右侧壁57的一张板,构成热交换用左侧壁46以及通风道用左侧壁58的一张板,构成从热交换用后侧壁48到通风道用顶壁54范围的一张板,都用是相同材料的不锈钢材料构成,所以在供热水时即使它们被加热升温,也全都是以相同的热膨胀率膨胀·收缩。因此,与这些各一张板用热膨胀率不同的不同材料构成的情况不同,在这些结合部的螺钉470、470的配置部,和铆接述部541上没有大的热应力作用,这些结合部由经过长时间后而破损的担心少。
[其他]
1、所述实施例是把构成燃烧室用后侧壁36与燃烧室用底壁37的一张板,燃烧室用右侧壁33以及燃烧室用左侧壁34,以及燃烧室用前侧壁35用镀铝钢板构成的。相对地也可以把燃烧室用后侧壁36和燃烧室用底壁37和热交换用后侧壁48和通风道用顶壁54的组,燃烧室用右侧壁33和热交换用右侧壁45和通风道用右侧壁57的组,燃烧室用左侧壁34和热交换用左侧壁46和通风道用左侧壁58的组,燃烧室用前侧壁35和热交换用前侧壁47和排气口盖6的组,这各组,用不锈钢制的一张板来构成。
这样,从气体燃烧室3A到排气通风道部56的结构壁就是用上下连续的一张板构成,提高供热水机本体整体高度尺寸的精度。
2、所述实施例是把通风道用顶壁54与热交换用后侧壁48以及通风道用后侧壁542用共同的一张板构成的,但也可以如权利要求8发明的那样,通风道用顶壁54是排气口盖6结构壁的延长。即把排气口盖6的结构壁向上方延长的同时,使该延长部向后方(通风道用后侧壁542的方向)弯曲,把该后方弯曲部作为所述通风道用顶壁54而采用。

Claims (23)

1.一种供热水机,其中,其结构是把气体燃烧室、热交换部、排气通风道部从下方按该顺序配列在壳体(9)内,
所述热交换部是由在用热交换用右侧壁以及热交换用左侧壁和热交换用前侧壁以及热交换用后侧壁这四个侧壁包围的矩形空间内,配置了多个吸热片(41、41)和贯通该吸热片(41、41)的通水管(42、42)构成,
所述排气通风道部具备:把从所述热交换用右侧壁以及所述热交换用左侧壁和所述热交换用后侧壁的每个向上方延长的通风道用右侧壁以及通风道用左侧壁和通风道用后侧壁以及通风道用顶壁这四个壁包围的,且下方和前方打开的排气通路,
该供热水机把所述热交换用右侧壁与所述通风道用右侧壁的组、所述热交换用左侧壁与所述通风道用左侧壁的组、所述热交换用后侧壁与所述通风道用后侧壁的组,这每个各组用一张板构成,
把构成所述热交换用右侧壁与所述通风道用右侧壁的组、所述热交换用左侧壁与所述通风道用左侧壁的组这各组的一张板的每个用不锈钢材料构成,
所述通水管(42、42)在贯通所述热交换用右侧壁和所述热交换用左侧壁的同时,该贯通了的邻接的通水管在外部用U字管连接,该通水管(42、42)和所述吸热片(41、41)是用铜材料构成,
对所述吸热片(41、41)的通水管(42、42)的贯通部,由磷铜材料构成的钎焊材料进行钎焊,另一方面,所述通水管(42、42)和所述热交换用右侧壁及所述热交换用左侧壁的贯通部,实质上不由所述磷铜材料构成的钎焊材料进行钎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水机,其中,构成所述热交换用右侧壁与所述通风道用右侧壁的组、所述热交换用左侧壁与所述通风道用左侧壁的组、所述热交换用后侧壁与所述通风道用后侧壁的组,这每个各组的各一张板分别与所述热交换用前侧壁,全都用相同材料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热水机,其中,构成所述热交换用右侧壁与所述通风道用右侧壁的组、所述热交换用左侧壁与所述通风道用左侧壁的组、所述热交换用后侧壁与所述通风道用后侧壁的组,这每个各组的各一张板相互周方向的分界部,是通过铆接而结合的。
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热水机,其中,所述排气通风道部的所述通风道用顶壁,是由把构成所述热交换用后侧壁与所述通风道用后侧壁的组的所述一张板延长而构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热水机,其中,所述排气通风道部的所述通风道用顶壁,是由把构成所述热交换用后侧壁与所述通风道用后侧壁的组的所述一张板延长而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热水机,其中,所述热交换用前侧壁是对构成所述热交换用右侧壁与所述通风道用右侧壁的组、所述热交换用左侧壁与所述通风道用左侧壁的组这各组的一张板,使用螺钉安装成能装卸。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热水机,其中,所述热交换用前侧壁是对构成所述热交换用右侧壁与所述通风道用右侧壁的组、所述热交换用左侧壁与所述通风道用左侧壁的组这各组的一张板,使用螺钉安装成能装卸。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热水机,其中,所述热交换用前侧壁是对构成所述热交换用右侧壁与所述通风道用右侧壁的组、所述热交换用左侧壁与所述通风道用左侧壁的组这各组的一张板,使用螺钉安装成能装卸。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热水机,其中,所述热交换用前侧壁是对构成所述热交换用右侧壁与所述通风道用右侧壁的组、所述热交换用左侧壁与所述通风道用左侧壁的组这各组的一张板,使用螺钉安装成能装卸。
10.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热水机,其中,对作为所述排气通风道部的排气通路下流端的排气口(51)而在前方连接的排气口盖(6)与所述热交换用前侧壁是用一张板构成的,而且通过把该一张板拉深加工而形成从所述排气口盖(6)向前方突出的排气筒(60)。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热水机,其中,对作为所述排气通风道部的排气通路下流端的排气口(51)而在前方连接的排气口盖(6)与所述热交换用前侧壁是用一张板构成的,而且是通过把该一张板拉深加工而形成从所述排气口盖(6)向前方突出的排气筒(60)。
12.如权利要求5、7、9任一项所述的供热水机,其中,对作为所述排气通风道部的排气通路下流端的排气口(51)而在前方连接的排气口盖(6)与所述热交换用前侧壁是用一张板构成的,而且通过把该一张板拉深加工而形成的从所述排气口盖(6)向前方突出的排气筒(60)。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热水机,其中,对作为所述排气通风道部的排气通路下流端的排气口(51)而在前方连接的排气口盖(6)与所述热交换用前侧壁是用一张板构成的,而且是通过把该一张板拉深加工而形成从所述排气口盖(6)向前方突出的排气筒(60)。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热水机,其中,对作为所述排气通风道部的排气通路下流端的排气口(51)而在前方连接的排气口盖(6)与所述热交换用前侧壁是用一张板构成的,而且通过把该一张板拉深加工而形成从所述排气口盖(6)向前方突出的排气筒(60)。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热水机,其中,对作为所述排气通风道部的排气通路下流端的排气口(51)而在前方连接的排气口盖(6)与所述热交换用前侧壁是用一张板构成的,而且通过把该一张板拉深加工而形成从所述排气口盖(6)向前方突出的排气筒(60)。
16.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热水机,其中,所述气体燃烧室是用燃烧室用右侧壁以及燃烧室用左侧壁和燃烧室用前侧壁以及燃烧室用后侧壁这四个侧壁包围,且收容了燃烧器部件(2)的上方打开的空间,把所述燃烧室用右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右侧壁的组、所述燃烧室用左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左侧壁的组、所述燃烧室用前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前侧壁的组、所述燃烧室用后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后侧壁的组,这每个各组用一张板构成。
1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热水机,其中,所述气体燃烧室是用燃烧室用右侧壁以及燃烧室用左侧壁和燃烧室用前侧壁以及燃烧室用后侧壁这四个侧壁包围,且收容了燃烧器部件(2)的上方打开的空间,把所述燃烧室用右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右侧壁的组、所述燃烧室用左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左侧壁的组、所述燃烧室用前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前侧壁的组、所述燃烧室用后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后侧壁的组,这每个各组用一张板构成。
18.如权利要求5、7、9、11、13、14、15任一项所述的供热水机,其中,所述气体燃烧室是用燃烧室用右侧壁以及燃烧室用左侧壁和燃烧室用前侧壁以及燃烧室用后侧壁这四个侧壁包围,且收容了燃烧器部件(2)的上方打开的空间,把所述燃烧室用右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右侧壁的组、所述燃烧室用左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左侧壁的组、所述燃烧室用前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前侧壁的组、所述燃烧室用后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后侧壁的组,这每个各组用一张板构成。
1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热水机,其中,所述气体燃烧室是用燃烧室用右侧壁以及燃烧室用左侧壁和燃烧室用前侧壁以及燃烧室用后侧壁这四个侧壁包围,且收容了燃烧器部件(2)的上方打开的空间,把所述燃烧室用右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右侧壁的组、所述燃烧室用左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左侧壁的组、所述燃烧室用前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前侧壁的组、所述燃烧室用后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后侧壁的组,这每个各组用一张板构成。
2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热水机,其中,所述气体燃烧室是用燃烧室用右侧壁以及燃烧室用左侧壁和燃烧室用前侧壁以及燃烧室用后侧壁这四个侧壁包围,且收容了燃烧器部件(2)的上方打开的空间,把所述燃烧室用右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右侧壁的组、所述燃烧室用左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左侧壁的组、所述燃烧室用前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前侧壁的组、所述燃烧室用后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后侧壁的组,这每个各组用一张板构成。
2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热水机,其中,所述气体燃烧室是用燃烧室用右侧壁以及燃烧室用左侧壁和燃烧室用前侧壁以及燃烧室用后侧壁这四个侧壁包围,且收容了燃烧器部件(2)的上方打开的空间,把所述燃烧室用右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右侧壁的组、所述燃烧室用左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左侧壁的组、所述燃烧室用前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前侧壁的组、所述燃烧室用后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后侧壁的组,这每个各组用一张板构成。
2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供热水机,其中,所述气体燃烧室是用燃烧室用右侧壁以及燃烧室用左侧壁和燃烧室用前侧壁以及燃烧室用后侧壁这四个侧壁包围,且收容了燃烧器部件(2)的上方打开的空间,把所述燃烧室用右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右侧壁的组、所述燃烧室用左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左侧壁的组、所述燃烧室用前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前侧壁的组、所述燃烧室用后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后侧壁的组,这每个各组用一张板构成。
2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供热水机,其中,所述气体燃烧室是用燃烧室用右侧壁以及燃烧室用左侧壁和燃烧室用前侧壁以及燃烧室用后侧壁这四个侧壁包围,且收容了燃烧器部件(2)的上方打开的空间,把所述燃烧室用右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右侧壁的组、所述燃烧室用左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左侧壁的组、所述燃烧室用前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前侧壁的组、所述燃烧室用后侧壁与所述热交换用后侧壁的组,这每个各组用一张板构成。
CN2005100542932A 2004-03-29 2005-03-21 供热水机 Active CN16769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96120A JP4176670B2 (ja) 2004-03-29 2004-03-29 給湯機
JP200496120 2004-03-29
JP2004-96120 2004-03-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6995A CN1676995A (zh) 2005-10-05
CN1676995B true CN1676995B (zh) 2011-05-11

Family

ID=35049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542932A Active CN1676995B (zh) 2004-03-29 2005-03-21 供热水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176670B2 (zh)
KR (1) KR100643463B1 (zh)
CN (1) CN1676995B (zh)
TW (1) TWI2757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31690B2 (ja) * 2011-08-27 2015-12-09 株式会社ノーリツ 熱交換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温水装置
CN105371491A (zh) * 2014-08-25 2016-03-02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热交换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JP6931485B2 (ja) * 2017-09-26 2021-09-08 株式会社ノーリツ 温水装置
WO2019064957A1 (ja) 2017-09-26 2019-04-04 株式会社ノーリツ 温水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3-151130A 1991.06.27
JP昭61-141582U 1986.09.01
JP特开2000-346463A 2000.12.15
JP特开2003-21319A 2003.01.24
JP特开平11-193961A 1999.07.2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643463B1 (ko) 2006-11-10
TWI275755B (en) 2007-03-11
JP4176670B2 (ja) 2008-11-05
KR20060043521A (ko) 2006-05-15
CN1676995A (zh) 2005-10-05
TW200535386A (en) 2005-11-01
JP2005282919A (ja) 2005-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18367B2 (en) Heat exchanger having an interference rib
CN100538173C (zh) 供热水机
JP4252971B2 (ja) 1缶式複合熱源機
CN1676995B (zh) 供热水机
US10935279B2 (en) Strain reduction clamshell heat exchanger design
JP6831206B2 (ja) フィンチューブ型熱交換器及びこの熱交換器を備える燃焼装置
US8656905B2 (en) Air channeling baffle for a furnace heat exchanger
US7422429B2 (en) Heat exchange furna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process
JP3280453B2 (ja) ユニットヒーター及びユニットヒーターのための熱交換器
US3016946A (en) Combustion shell, heat exchanger and burner assembly
CN210292295U (zh) 一种供热水的燃气快速热水器燃烧换热***
WO2001094850A1 (en) Heating stove
CN204739940U (zh) 一种节能炉的热交换装置
CN218864474U (zh) 燃气热水器
JP4782171B2 (ja) 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CN218993702U (zh) 燃气设备
JP7209941B2 (ja) 温水装置
US20230132467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water heater
CN218864170U (zh) 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JP3712503B2 (ja) バーナ部炉壁管構造
US20220290896A1 (en) Clamshell Heat Exchangers
CN115164414A (zh) 燃烧室盒及包含其的燃气热水器
CN115614750A (zh) 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KR20150012836A (ko) 컨벡션 오븐의 열교환기
JP3176218B2 (ja) 燃焼機の熱交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