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55921A - 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55921A
CN1455921A CN01815561A CN01815561A CN1455921A CN 1455921 A CN1455921 A CN 1455921A CN 01815561 A CN01815561 A CN 01815561A CN 01815561 A CN01815561 A CN 01815561A CN 1455921 A CN1455921 A CN 14559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oncave point
clock
swing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1815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日野泰守
大山英樹
井上貴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55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559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3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ervo format, e.g. guide tracks, pilot signa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1/0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11/1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 G11B11/105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using a beam of light or a magnetic field for recording by change of magnetisation and a beam of light for reproducing, i.e. magneto-optical, e.g. light-induced thermomagnetic recording, spin magnetisation recording, Kerr or Faraday effect reproducing
    • G11B11/105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transducer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11/10576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transducer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transducers for maintaining alignment or spacing relative to the carrier
    • G11B11/10578Servo format, e.g. prepits, guide tracks, pilot signa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4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 G11B20/1403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wo leve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18Groove and land recording, i.e. user data recorded both in the grooves and on the lan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01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包括输出预凹点的再生信号的再生部,时钟凹点信号检测部,输出邻接的2个第1时钟凹点信号的间隔值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计测部,对作为与该间隔值大致成正比值的第1和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进行计算并输出的运算部,根据第1和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等分别检测第1摆动凹点信号、第2摆动凹点信号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检测部和第2摆动凹点信号检测部,生成所述第1和第2摆动凹点信号的差分信号的差分信号生成部。

Description

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装置(包括道误差信号(trackerror signal)生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包括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个人计算机等的信息处理装置在一般家庭中正式地普及了起来。随此,对小型高容量的可换型外部存储装置的要求高涨起来,以往的光盘装置的超记录密度的小型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记录再生装置(例如光盘装置)被各公司提出了方案。
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记录再生装置,包括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装置(包括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
作为以往的光盘的跟踪(tracking)控制方式,有使用形成于盘片状的跟踪引导用的槽的方式。将来自其1个槽的1次衍射光用作跟踪控制信号,较多地使用将该1次衍射光,控制成为相等的推挽方式。但是,该推挽方式在盘片倾斜的场合或透镜偏移的场合,存在跟踪位置产生误差而不能对道中心进行正确控制的缺点。为了改善该缺点,有以下的3光束跟踪方式,即、用衍射光栅将光束分割成主光束和2个辅助光束的3根光束,并将该分割后的辅助光束错开道间隔的1/2周期地进行配置,使来自槽道的光量成为相等地进行跟踪。这种方式,由于从槽的光量差生成跟踪控制信号,故即使对于盘片倾斜或透镜偏移等的外部干扰原因,也能具有优异的跟踪性能。但是,作为跟踪控制信号,由于使用来自槽部和槽间部的反射光量的差,故当槽部(日文:グル一プ)与槽间部(日文:ランド)的宽度成为大致相等时不产生跟踪控制信号。因此,存在在将槽部和基面的双方用作记录·再生道时不能使用能以狭的道级距实现高密度的盘片的基面槽方式的缺点。
此外,作为光盘的跟踪控制方式,还有差分推挽方式,即、将光束分割成2个辅助光束和1个主光束,将该分割后的辅助光束错开道间隔的1/2周期地进行配置,将左右的辅助光束控制成使作为从槽道反射后的信号的2个推挽信号成为相等的状态。这种方式,由于从来自进行跟踪的左右的邻接道的推挽信号的差生成跟踪控制信号,即使对于盘片倾斜或透镜偏移等的外部干扰原因,也具有优异的跟踪性能。而且,由于使用推挽信号而能将槽部和基面的双方用作记录·再生道并能用狭的道级距实现高密度的盘片。
在以往的光存储器中,信号的再生分辨率基本上由再生光的波长λ和物镜的开口数(NA)决定,检测界限的凹点(日文:ピツト)周期大致为λ/(2·NA)。但是,由于要使再生光的波长减短、或使物镜的开口数增大不是容易的,因此致力于记录媒体或再生方法而试着提高信息的记录密度。但是,近年来,尤其在光盘记录媒体上,提出了各种不依赖于其波长和NA地用于提高信息的记录密度的试验方案。
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平6-290496号公报中揭示了一种(DWDD方式)技术(超分辨再生技术),使遮盖的磁壁接连不断地向再生用光束移动,通过检测该磁壁的移动,可超越由所述的波长和物镜的开口数决定的检测界限而提高再生分辨率。在使用这种DWDD的再生方式中,由于读出由利用磁壁移动的超分辩动作产生的信号,故能降低来自邻接道的串音。这表示DWDD盘片有能实现比以往要高的道密度的光盘记录媒体的潜在能力。在以往的DVD-R及DVD-RW等的记录媒体中,当提高道级距时来自邻接道的串音成为问题,道级距的界限成为作为光学的分辨率的界限的λ/(2·NA)的1.4倍左右的道级距。若是该程度的道级距就能获得来自槽的推挽信号。这样,在以往的不使用超分辨效果的光盘中,由于被串音限制的道级距界限与可获得跟踪控制误差信号的道级距的界限大致相同,故能取得良好的平衡。然而,当使用DWDD那样的超分辨再生技术时,可降低来自邻接道的串音,故能比以往提高道密度。
但是,当提高该道密度时,由于记录道间接近而在记录时产生诮去邻接道的交叉照明。为了不使该交叉照明产生,曾作过认为在槽中进行记录是有利的报告(2000年Optical Data Storage Topical Meeting演讲编号TuAl)。但是,当仅将交叉照明影响少的槽用作记录道来提高道密度时,槽与槽之间隔变密,由于槽的间隔超过光学的分辨率,所以不能确保跟踪控制信号。
为了能决该问题,揭示了一种将数据记录区域与跟踪控制用区域在间隔上进行分离的方式(由与本发明者为同一发明者提出的日本专利特愿2000-188200号和PCT/J P01/05232)。这是将跟踪控制信号用邻接道间共有的由取样伺服位生成的取样伺服方式。利用该方式可一边实现槽中的记录一边实现道密度高的光盘。
以往的平板型(没有槽部和槽间部)的光盘的结构示于图37。
图37(a)是以往例的光磁盘的概略的整体结构图。
在图37(a)中,3701是光盘基板、3702是记录膜、3703是第1记录道、3704是与第1记录道邻接的第2记录道、3705是将第1记录道3703和第2记录道3704分割成1280个的段、3706和3713是预凹点(prepit)区域(预格式区域)。
预凹点区域3706和3713具有时钟凹点(clock pit)3716、第1摆动凹点(wobble pit)3708和第2摆动凹点3709。
如图所示,第1记录道3703和第2记录道3704,分别是将3713的预凹点区域作为起点和终点的螺旋状的区域,在光磁盘从内周向外周走螺旋状的记录道的场合,第2记录道3704在预凹点区域3713结束,从第2记录道3704结束的部位(预凹点区域3713),第1记录道3703开始。
在以说明光磁盘的格式结构为目的的图37(a)中,与光磁盘整体的大小相比,是将相互邻接的第1记录道3703和第2记录道3704显著地放大进行表示。
图37(b)是1个段3705的概略放大图。
在图37(b)中,段3705具有有预凹点区域3706、和3707长度的数据记录区域3715。
预凹点区域3706,具有作为光盘的记录道方向的位置基准的时钟凹点3716、用于检测跟踪信号的第1摆动凹点3708和第2摆动凹点3709。
第1摆动凹点3708和第2摆动凹点3709的一方,从记录道中心线向盘片的内周方向错开1/2道级距地配置着,另一方从记录道中心线向外周方向错开1/2道级距地配置着。
在以往的光磁盘中,将利用取样伺服方式的跟踪控制用的第1摆动凹点3708和第2摆动凹点3709以邻接的记录道共用着。
跟踪极性不同的(摆动凹点3708和3709有位于记录道的延长线的左右的、和相反地位于右左的。)第1记录道3703和第2记录道3704,在每1周上被交替地形成。
以往例的光磁盘,具有形成螺旋状的记录道3703、3704等,此外,各记录道3703、3704等利用设置成放射状(向光磁盘的半径方向)的预凹点区域3706,分别被分割成1280个段3705。
各段的预凹点区域3706,具有以等角度间隔设置的区域,并分别整齐排列在光磁盘的半径方向上。
所有的预凹点区域3706具有相似的形状,在预凹点区域上各预凹点相对地被配置在相同的位置上。
因此,在用以光磁盘的中心作为原点的角座标表示的场合,不论记录道的位置离原点的距离多少,预凹点区域在光磁盘上被设置成360度/1280个=0.28125度/个。
图33,是CAV方式(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的以往的光盘的控制装置的结构图。图33的控制装置控制图37的光盘。
在图33中,3301是进行数据记录的光盘,102是使光盘3301以一定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的主轴电动机,103是驱动主轴电动机102的主轴电动机控制部,104是向光盘3301上的磁记录层进行聚光的光点,105是包括激光、拾光装置和受光元件等的头部,106是激光APC电路(Auto Power Control),107是头放大器,108是聚焦伺服电路,109、111是比较电路,110是微分电路,112、113是峰值保持电路,114是减法器,115是取样保持电路,118是跟踪控制部,119是音圈电动机驱动部,120是音圈电动机,3316是定时生成电路,117是数据用PLL电路(Phase Lock Loop),3321是伺服用PLL电路。图35是表示主要信号的定时图。
头放大器107,输入头部105输出的反射光量信号并放大后,输出再生信号138。再生信号138,分别被输入比较电路109、微分电路110、和峰值保持电路112、113中。
比较电路109,对再生信号138与预先决定的阈值601(图35)的大小进行比较,将比较结果的输出信号131(二进制编码后的再生信号)输出。比较结果的输出信号,包含在光盘上形成的与预凹点对应的预凹点信号等。
微分电路110,对再生信号138进行缴分,并输出微分再生信号139。
比较电路111,输入微分再生信号139,对微分再生信号139与预先决定的阈值的大小进行比较,输出比较结果的输出信号(二进制编码后的微分再生信号)132。
定时生成电路3316,输入电压控制型振荡器(VCO)3313输出的时钟信号3333、作为比较电路109的输出信号的二进制编码后的再生信号131、作为比较电路111的输出信号的二进制编码后的微分再生信号132,并输出时钟凹点脉冲信号134、第1摆动凹点信号的检测信号135、第2摆动凹点信号的检测信号136、差分信号的闩锁信号137。
峰值保持电路112,使用第1摆动凹点信号的检测信号135(在第1摆动凹点3508的位置被输出)对上述再生信号138进行取样保持,检测保持再生信号138的峰值(第1摆动凹点信号)140并输出。峰值保持电路113,用第2摆动凹点信号的检测信号136(在第2摆动凹点3509的位置被输出)对再生信号138进行取样保持,检测保持再生信号138的峰值(第2摆动凹点信号)141并输出。
减法电路114,对第1摆动凹点信号140与第2摆动凹点信号141相互进行减算,并输出作为减算结果的差分信号142。
取样保持电路115,用闩锁信号137保持差分信号142,并输出作为保持后信号的跟踪误差信号143。
跟踪控制部118,输入跟踪误差信号143,并使该跟踪误差信号减小地生成控制输出信号,并输出该控制输出信号。
数据用PLL电路117生成数据用时钟信号。
数据用PLL电路117,具有相位比较器121、回路滤波器122、VCO(VoltageControlled Oscillator)123、和1/m分频器124。
VCO123,是具有约±10%的可变范围的电压控制型振荡器。作为VCO123的输出信号的数据用时钟信号133,被作为向数据记录区域3515的数据的记录用时钟信号和来自数据记录区域3515的数据的再生用时钟信号使用。数据用时钟信号133的1/m分频信号被时钟凹点脉冲信号134进行相位锁定。
伺服用PLL电路3321生成伺服用(控制)时钟信号。
伺服用PLL电路3321,包括相位比较器3311、回路滤波器3312、VCO3313、1/n分频器3314。
VCO3313,是具有约±10%的可变范围的电压控制型振荡器。作为VCO3313的输出信号的伺服用时钟信号3333,向定时生成电路3316传送并作为时钟凹点3716、第1摆动凹点3508、和第2摆动凹点3509的检测用的时钟信号等使用。伺服用时钟信号3333的1/n分频信号,被时钟凹点脉冲信号134相位锁定。
图34表示定时生成电路3316的概略的方框图。
定时生成电路3316生成峰值保持电路112等的控制信号。
在图34中,201是第1时钟凹点辨别部,205、213是计数器,209是门定时表寄存器,211是比较电路,212是延迟电路,214是第1时钟凹点窗信号生成器,215是时钟凹点脉冲信号生成器,216是第1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生成器,217是第2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生成器,218、219是“与”门,220是差分信号的闩锁信号生成器。
“与”门202,输入二进制编码后的再生信号131和第1时钟凹点窗信号239,输出作为两信号的逻辑积(“与”)的第1时钟凹点检测信号242。
“与”门203,输入第1时钟凹点检测信号242和二进制编码后的微分再生信号(二进制编码后的反射光量信号的微分信号)132,输出作为两信号的逻辑积(“与”)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231。
二进制计数器205,将第1时钟凹点信号231向复位端子输入而复位,将伺服用时钟信号3333向时钟端子输入并完成计数。二进制计数器205,输出将第1时钟凹点信号231作为起点的与时间长度成正比的计数器值233。
门定时表寄存器209,是ROM,将用于生成各种定时信号的计数器值存储于由地址指针所指定的每个地址中。
在图34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09中例示的各种计数器值表示于各项目中,但并不表示计数器值为上升顺序的状态。
比较电路211,输入存储于门定时表寄存器209中的计数器值236和二进制计数器205的计数器值233,将两者进行比较,输出表示两者是否一致的一致信号237。
计数器213,将第1时钟凹点信号231向复位端子输入并复位,将利用延迟电路212延迟微小时间后的一致信号237向时钟端子输入,每次一致信号237从O变化为1时完成计数。
延迟电路212,在第1时钟凹点窗信号生成器214等的各种定时信号的生成器输入一致信号237后,稍微延迟后二进制计数器213完成计数。
计数器213的计数器值238,被输入至门定时表寄存器209的地址指针中。
利用二进制计数器213的计数器值指定地址的(将该计数器值设定在地址指针中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09,将第1时钟凹点信号231作为起点(在起点处计数器值为O),依次输出用于生成各种定时信号的计数器值。
第1时钟凹点窗信号生成器214、时钟凹点脉冲信号生成器215、第1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生成器216、第2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生成器217、差分信号的闩锁信号的生成器220等,生成各种定时信号。
第1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生成器216,内藏计数器值N3、N4(N3<N4)。
第1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生成器216,输入计数器值238、一致信号237、和时钟信号3333,输出第1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240。计数器值238与计数器值N3一致,且当输入一致信号237(计数器值233与门定时表寄存器209的计数器值236一致)时,第1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240从O变化为1。
计数器值238与计数器值N4一致,且当输入数值为1的一致信号237时,第1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240从1变化为0。
第1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240,在拾光装置通过第1摆动凹点3508上时被夹成为在一定的时间幅度上坚起的脉冲。
“与”门218,输入第1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240和二进制编码后的微分再生信号132,并输出第1摆动凹点信号的检测信号135。
同样,第2摆动凹点窗信号生成器217和“与”门219,输出第2摆动凹点信号的检测信号136。
同样,第1时钟凹点窗信号生成器214,生成一定的第1时钟凹点窗信号239。第1时钟凹点窗信号被输入至“与”门202中,并排除在该时间幅度以外产生的二进制编码后的再生信号131,辨别正确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231。
同样,时钟凹点脉冲信号生成器215(具有计数器值N2),输入第1时钟凹点信号231、计数器值238、一致信号237、和时钟信号3333,输出一定的时钟凹点脉冲信号134。
时钟凹点脉冲信号134,是数据用PLL电路117的相位锁定的基准信号,向相位比较器121输入。
此外,时钟凹点脉冲信号134,是伺服用PPL3321的相位锁定的基准信号,向相位比较器3311输入。
峰值保持电路112,输入第1摆动凹点信号的检测信号135和再生信号138,将再生信号138峰值保持在第1摆动凹点信号的检测信号135中。该被峰值保持后的再生信号,是第1摆动凹点3508的再生信号。
峰值保持电路113,输入第2摆动凹点信号的检测信号136和再生信号138,并将再生信号138峰值保持在第2摆动凹点信号的检测信号136中。该被峰值保持后的再生信号,是第2摆动凹点3509的再生信号。
差分信号的闩锁信号的生成器220,利用同样的方法输出差分信号的闩锁信号。
差分信号的闩锁信号,向取样保持电路115输入。取样保持电路115,在输入该差分信号的闩锁信号时,对差分信号142进行取样保持。
在CAV动作的盘片装置中,利用随着头部(例如拾光装置)从内周向外周移动使记录数据的记录位率提高的ZBR(Zoned Bit Recording)技术,可将记录最短标记长度从盘片的内周至外周大致保持一定。
图36,将在CAV(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动作中的预凹点和记录数据位、与伺服用时钟信号3333、数据用时钟信号133的关系作成时间轴表示在横轴上。图36(a)图示在内周部上的关系,图36(b)图示在外周部上的关系。
在图37(a)所示的光盘中,预凹点区域3506和数据记录区域3515的长度(记录道的长度方向的长度)随着从内周向外周而变长。
但是,在CAV动作中,由于使光盘旋转成角速度成为一定,故线速度(拾光装置与光盘的相对速度)也随着从内周向外周变快。
在将时间轴作成横轴的图36中,在内周部(图36(a))和外周部(图36(b))中,时钟凹点3516、第1摆动凹点3508、第2摆动凹点3509被表示在相同的位置。
伺服用时钟信号3333,是从光盘的内周至外周具有一定的频率、在内周部(图36(a))和外周部(图36(b))上具有相同的波形。
根据拾光装置与光盘上的相对位置(在根据半径方向的距离所分割后的每个区域),CPU换写1/m分频器124的分频比m的值。随着从内周部的区域向外周部的区域m的值变大,记录最短标记长度在所有的区域中为大致一定。
在将时间轴作成横轴的图36中,从内周部(图36(a))向外周部(图36(b))的方向数据用时钟信号133的频率变高,记录数据的时间长度变短。
在以往的光盘装置中,VCO3313的振荡频率根据光盘的转速而变化,第1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生成器216等对时钟信号(VCO3313的输出信号)进行计数并输出一定的计数器值的信号。在以往的光盘装置中使光盘的转速变化的场合,使VCO3313的振荡频率与转速成正比地变化。
但是,在上述的以往的取样保持的光盘中,为了实现使传送率成为大致一定的ZCLV(Zoned CLV)或CLV(Constant Linear Velocity)的***而存在较大问题。因此,在以往的取样保持方式中,为了提高记录密度而使用ZCAV方式(日本专利特开平5-314664号公报、特开平8-115571号公报等)。这是通过使盘片以一定的转速旋转、将盘片分割成多个区域、并在区域间使记录频率变化而使记录密度提高的。但是,在使数字图像信号或数字声音信号等进行记录再生的盘片装置中,以一定的数据率连续地输入输入数据或以一定的数据率连续地输出输出数据。因此,使数字图像信号等进行记录再生的记录媒体的驱动方式,与随着拾光装置从内周向外周移动而数据率变化的CAV方式相比,最好采用以一定的数据率进行记录或再生的CLV方式或以大致一定的数据率进行记录或再生的ZCLV方式。所谓ZCLV方式,是将记录媒体的数据记录区域分割成与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的距离相应的多个区域,在各区域内利用CAV方式使记录媒体旋转,在不同的区域中使CAV方式的转速作成不同。在比内周部的区域更外周部的区域中,降低转速,能从记录媒体的内周至外周以大致一定的数据率进行记录或再生。
此外,在对磁场进行调制并进行数据记录的ZCAV方式的***的场合,存在消耗电力增大的课题。若为ZCAV方式,必须在盘片的内外周上使记录频率变化。该频率,向盘片的外周变高。使产生记录磁场的磁头和驱动电路,必须确保满足外周上最大频率的性能。为了以高的频率使磁头动作,必须使磁头所具有的电感减小。为了减小磁头的电感,有必要使磁头的线圈的圈数减少而使磁头的磁场产生效率降低。这样产生磁场的磁头和电路的消耗电力,由于与必须产生的最高频率成正比地增大,故在盘片内周上以低的频率进行驱动的场合也必须有与盘片外周相当的频率进行驱动的同等的消耗电力。尤其,在设想便携式设备的场合,采用ZCLV方式比采用ZCAV方式对消耗电力较有利。
但是,如以往的技术所述,在取样伺服方式的光盘的场合,对于记录用时钟的生成和从取样伺服凹点来的跟踪信号的生成来说,PLL成为必需的。在以往的取样伺服的光盘中,由于时钟凹点和摆动凹点在盘片上以一定角度被刻成放射线状,故若以一定转速使盘片旋转,即使在盘片上位于任何的半径位置进行拾光,PLL的时钟也完全能以一定的频率与时钟凹点及摆动凹点同步。这样,在以往的光盘中为了稳定地进行时钟同步,使用转速为一定的CAV及ZCAV方式。这样,若时钟凹点及摆动凹点与PLL时钟同步,则如以往例所述,就能容易地生成来自摆动凹点的跟踪控制信号。
但是,在以ZCLV方式使用取样伺服方式的光盘场合,产生生成跟踪误差信号的大的问题。在ZCLV方式的场合,在半径方向分割盘片的区间中转速有变化。因此,即使转速变化,也有必要始终确保PLL的时钟与盘片状的凹点的同步关系。如果该同步零乱就不能生成跟踪误差信号。但是,在考虑从内周向外周的存取时,在该ZCLV的***中,必须大致根据半径比使盘片转速变化。若设查找时间为40ms时,在40ms之间频率就变化成2倍以上(设最外周的半径/最内周的半径>2)。用于取样伺服的PLL,以设置在盘片上的1000~1500程度的时钟凹点为基准,取出PLL时钟与时钟凹点的相位误差,使相位在该时钟凹点上成为锁定的闭环。PLL的增益交点,必须比时钟凹点的取样频率足够地降低。通常,增益交点成为盘片旋转频率的100~150倍程度,因此不能设定成高的频率。因此,当设想成200ms程度的查找时频率在200ms之间就变化为2倍以上、并过渡地产生相当大的相位误差并使PLL时钟与凹点的同步偏移。因此,就不能过渡地进行摆动凹点的检测。由于该理由,用取样伺服要实现ZCLV格式就很困难。
此外,为了实现高速的存取,对于拾光装置的移送***,不是采用将拾光装置向半径方向移送的纵向进给电动机,而若作成在硬盘上所使用的摇臂形式是有利的。但是,当采用摇臂的移送***时,由于拾光装置的查找轨迹不是光盘的半径方向而成为在圆孤上,故拾光装置从在半径方向整齐排列的具有时钟凹点的光盘检测出的时钟凹点信号的检测相位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该场合,PLL也产生大的相位误差,就不能过渡地进行摆动凹点的检测。这是在以往的取样伺服的光盘***中成为不使用摇臂的移送***就不能实现高速查找的原因。
此外,取样伺服方式的场合,数据记录用时钟也使用PLL的时钟。该PLL时钟,是进行在段内所记录的位数相当的1000~2000分频并通过与盘片上的准凹点进行比较而生成。因此,构成PLL的VCO,就反馈控制在每1000~2000时钟中误差的信息,而由于在1000~2000时钟之间无误差信息,故必须在其间无频率变动地稳定地进行发信。
在以往的取样伺服方式中,为了实现ZCLV***,由于电动机的转速在盘片的内外周上根据半径比而变化,故PLL的时钟也就根据其比率而变化。因此,必须将凹点检测用的PLL的锁定范围作成和最外周的数据记录区域的半径与最内周的数据记录区域的半径之比相同。一般地说,最外周的数据记录区域的半径与最内周的数据记录区域的半径之比为2倍以上。此外,为了将PLL的时钟作为记录的时钟作用,就要求在1000~2000时钟之间、无频率变动地稳定地进行发信的PLL。要实现锁定范围为2倍以上、在1000~2000时钟之间稳定地进行发信的PLL是很难的。这在要实现ZCLV结构的取样伺服盘片方面也是很难的。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以取样伺服方式并在ZCLV和CLV的***中可检测跟踪控制信号的光盘。
发明概述
本发明有如下结构的较大特点,即、即使在未确保PLL时钟与盘片上的凹点同步的状态下,也能利用与凹点信号的位置非同步的时钟所生成的凹点窗或从用上述非同步的时钟进行A/D取样后的凹点信号检测出跟踪误差信息。
通过使用这样的结构,记录用的PLL时钟由于不必与凹点同步,因此即使在ZCLV及CLV的***中盘片的转速变化,记录的时钟频率也大致成为一定。因此,必要精度的记录的时钟,用狭的频率可变范围的VCO的PLL构成,就能实现的稳定化。采用这种结构,可解决生成稳定的记录时钟和以任意的转速取出凹点信号(跟踪误差信号等)这样相反的问题,可实现ZCLV的***。
具体地,为了实现检测非同步中的跟踪误差信息,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具有以下的结构。
本发明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计测在作为不依赖旋转速度的一定值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中所形成的多个物理之量比(例如预凹点间的角度、长度或周期相互之比等)、并使用计测后的1个物理量的值(例如预凹点间的1个角度、长度或周期)来运算其他的角度等,生成第1摆动凹点信号的检测信号和第2摆动凹点信号的检测定时信号。
本发明具有能实现以CLV方式或ZCLV方式等的任意方式所驱动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廉价而结构简单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的作用,而作为能检测任意转速中跟踪误差信号的结构,也同样能适应以往的CAV方式的取样伺服盘片。
以下,对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具体地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包括输出包含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第1时钟凹点、第1摆动凹点和第2摆动凹点的信息的再生信号的再生部,从上述再生信号,检测作为上述第1时钟凹点的再生信号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的时钟凹点信号检测部,计测邻接的2个上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输出作为计测值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计测部,输入上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并对作为大致与上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成正比的值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和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进行计算、输出的运算部,检测至少根据上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和上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1时间中上述再生信号、并将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电平进行输出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检测部,检测至少根据上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和上述第2摆动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2时间中所述再生信号,并将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电平进行输出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检测部,对上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和上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进行减算、并生成差分信号的差分信号生成部。
本发明,例如在圆周(或螺旋)上以等角度间隔设置预凹点区域,在以取样伺服方式分别控制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上整齐排列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装置中能获得有利的效果。预凹点区域,既可以是如实施例1的光盘那样等角度的区域,也可以是如实施例2的光盘那样等长的区域。
本发明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用由记录数据用的PLL时钟进行动作的计数器来计测可成比例地运算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也可以是第1时钟凹点和第2时钟凹点等)的凹点位置的长度。从该计数器的计测值通过比例运算求取与摆动位置对应的运算值。从该运算值和凹点的基准位置(时钟凹点位置等)检测与计数后的计数器值一致的定时并生成第1·第2的摆动凹点信号的检测定时信号。
采用这样的结构,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动态地计测可成比例地运算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也可以是第1时钟凹点和第2时钟凹点等)的凹点位置的长度,从该计测值用比例运算动态地算出凹点位置。由于可动态地运算摆动凹点位置,因此,即使转速任意地变化也能对摆动凹点进行检测,由此,即使在转速变化的ZCLV方式中也能生成跟踪误差信号。还能适用于转速细小变化的CLV方式。
在以往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中实现ZCLV的***的场合,头部进行查找动作时因PLL不能追随电动机的转速变化而不能检测跟踪误差,这是个大的问题。此外,在CAV方式中,当头部描划弧状地移动查找时,因时钟信号的PLL不能追随而不能检测跟踪误差信号。这是由于在使用PLL的检测方式中、伴随转速变动等的相位误差被积分地累积地缘故。
在本发明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中,典型的是根据一定或大致一定的频率的时钟信号计测可成比例地运算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也可以是第1时钟凹点和第2时钟凹点等)等的凹点位置的长度,从该计测值利用比例运算求取与摆动位置对应的运算值,从凹点的基准位置(时钟凹点位置等)仅对该运算值用上述时钟信号将计数后的位置作为摆动凹点位置检测跟踪误差信号。在该结构中,为了使计数器从凹点的基准位置(时钟凹点位置等)再起动,使因转速变动及查找等原因产生的相位误差复位至凹点的基准位置。因此,即使因旋转变动等原因产生大的相位误差也能正确地对摆动凹点进行检测。
第2技术方案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包括输出包含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第1时钟凹点、第2时钟凹点、第1摆动凹点和第2摆动凹点的信息的再生信号的再生部,从上述再生信号,检测作为上述第1时钟凹点的再生信号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和作为上述第2时钟凹点的再生信号的第2时钟凹点信号的时钟凹点信号检测部,计测上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与上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对作为计测值的预凹点区域间隔值进行输出的预凹点区域间隔计测部,输入所述预凹点区域间隔值、计算从作为与所述预凹点区域间隔值大致成正比值的上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或上述第2时钟凹点的第1摆动凹点位置和第2摆动凹点位置并进行输出的运算部,根据上述再生信号及上述第1摆动凹点位置检测第1摆动凹点信号并进行输出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检测部,根据上述再生信号及上述第2摆动凹点位置输出第2摆动凹点信号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检测部,对上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与第2摆动凹点信号进行减算、并生成差分信号的差分信号生成部。
在第1技术方案中根据计测后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等运算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等,而在第2技术方案中是根据计测后的预凹点区域间隔值等运算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等。
因此,第2技术方案具有与第1技术方案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第2技术方案是将可成比例地运算第1技术方案中的凹点位置的长度作为预凹点区域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第2技术方案就能将预凹点区域从盘片内周至外周作成一定的长度。以往的预凹点区域,为了用PLL来锁定凹点位置而必须配置成放射线状。当将凹点配置成放射线状时,在外周上预凹点区域变长,格式效率降低而使盘片的容量减少。通过使用第2技术方案的光盘装置,即使将预凹点区域从内周至外周作成一定的长度也能检测跟踪误差信号而能实现格式效率高的光盘。
第3技术方案是具有生成检测时钟凹点(包括第1和第2时钟凹点)的时间的窗信号生成部和时钟凹点信号的电平判断部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所谓时间的窗,是利用时钟凹点的检测位置预测下一个时钟凹点的检测位置、在进行检测的位置附近设有时间的检测窗。在所有的位置中与检测时钟凹点的场合相比可提高检测的可靠性。此外,所谓电平判定部,是利用时钟凹点的检测电平来预测下一个时钟凹点的检测电平、将电平检测窗设置在进行预测后的电平的附近。该电平窗也同样,与检测所有的电平的时钟凹点的场合相比可提高检测的可靠性。
第4技术方案是从时钟凹点信号的波形的时间的变化状态进行时钟凹点检测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所谓时间的变化状态,是指具有极大或极小的变化。
上述第3和第4技术方案,具有即使因噪音或凹点的缺陷和盘片表面的损伤等引起时钟凹点信号有欠缺和变形也能实现不易产生误动作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的作用。通过组合第3和第4技术方案可获得更大的效果。
如实施例3等的光盘那样,在将数据记录区域设置在槽部、槽间部(基面部)或槽部和槽间部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例如光盘)上,在头部从槽部或槽间部上向预凹点区域(设置第1摆动凹点等的区域)上移动时,产生使槽终端位置与来自该信息记录媒体的再生信号对应的边缘信号(第1边缘信号)。在第1技术方案中,用第1时钟凹点对预凹点区域的开始位置进行识别,而与第1时钟凹点同样地也能用该槽终端位置产生的信号(第1边缘信号)对预凹点区域的开始进行识别。因此,在第1技术方案中,根据计测后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等对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等进行运算,而在第5技术方案中,根据计测后的第1边缘信号间隔值等对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等进行运算。
因此,第5技术方案与第1技术方案具有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同样地,如实施例3等的光盘那样在槽部、槽间部或槽部和槽间部设置数据记录区域的圆盘状的信息记录媒体上,在头部从预凹点区域向数据记录区域移动时生成在槽始端位置与来自该信息记录媒体的再生信号分别对应的边缘信号(第2边缘信号)。在第2技术方案中,用第1时钟凹点对预凹点区域的终了进行识别,而与第2时钟同样用该槽始端位置产生的信号(第2边缘信号)也能对预凹点区域的终了进行识别。因此,在第2技术方案中,根据计测后的预凹点区域的长度对第1摆动凹点位置等进行运算,而在第6技术方案中,根据利用第1边缘信号和第2边缘信号计测后的预凹点区域的长度(槽部等的第1边缘信号与第2边缘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等对第1摆动凹点信号位置等进行运算。
因此,第6技术方案具有与第2技术方案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第7技术方案是具有生成检测第1和第2边缘信号的时间的窗信号的窗信号生成部与第1和第2边缘信号的电平判断部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所谓时间的窗,是指利用第1和第2边缘信号的检测位置来预测下一个第1和第2边缘信号的检测位置、并将时间的检测窗设置在进行预测的位置附近。与在所有的位置中对第1和第2边缘信号进行检测的场合相比能提高检测的可靠性。此外,所谓电平判定部,是利用第1和第2边缘信号的检测电平对下一个第1和第2边缘信号的检测电平进行预测、并将电平检测窗设置在进行预测后的电平的附近。与该电平窗同样,与在检测所有电平的第1和第2边缘信号的场合相比能提高检测的可靠性。
第8技术方案是从边缘信号波形的时间变化状态进行槽边缘位置检测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所谓时间变化状态,是指具有单纯增加或单纯减少的变化。在第8技术方案中,最好将所述第1边缘信号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作成在所述5个以上的时钟定时中的单纯增加或单纯减少信号中的正当中的定时。
与上述第3和第4技术方案相同,第7和第8技术方案,即使因噪音或缺陷和盘片表面的损伤等引起第1和第2边缘信号信号欠缺的变形也具有能实现不易误动作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的作用。通过使第7和第8技术方案进行组合能获得更大的效果。
第9技术方案,由于利用聚焦接通开始从上述第1至第8的检测动作,并能利用在聚焦控制未动作的状态下所再生的再生信号防止上述检测动作的误动作。本发明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是从上次检测出的时钟凹点(槽边缘)位置和电平对下一个检测位置进行预测的结构,在聚焦控制未动作的状态下失误的再生信号中当设定一次失误的时钟凹点位置和电平时动作变得不稳定。第9技术方案,是防止该误动作的技术方案。在第9技术方案中,所谓“聚焦接通”,是指控制从光盘的记录膜至记录或再生用的拾光装置的物镜的距离,在记录膜上的光束的半径成为大致最小的状态。
第10技术方案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装置,包括输出包含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第1时钟凹点、第2时钟凹点的信息的再生信号的再生部,从上述预凹点的再生信号,检测作为上述第1时钟凹点的再生信号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和作为上述第2时钟凹点的再生信号的第2时钟凹点信号的时钟凹点信号检测部,计测上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与上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对作为计测值的预凹点区域间隔值进行输出的预凹点区域间隔计测部,并使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旋转成使预凹点区域时间间隔成为一定值。
第10技术方案,例如将预凹点区域以等间隔设置在圆周(或螺旋)上,在分别整齐排列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场合能获得有利的效果。在以往的取样伺服的光盘中,由于将预凹点配置成放射线状,若不能检测出半径位置,就不能进行CLV控制。然而,第10技术方案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装置,由于进行使预凹点区域的时间间隔成为一定的旋转控制,故即使不检测半径位置也能进行CLV控制。此外,与以往同样,若利用第1或第2时钟凹点,也能进行CAV控制。
采用该结构,本发明利用CLV方式可实现能对存取性良好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进行旋转控制的控制装置的作用。
第11技术方案,例如将预凹点区域等间隔地设置在圆周(或螺旋)上,并用槽或槽间或其两方构成数据记录区域,在分别整齐排列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场合能获得有利的效果。在上述第10技术方案中,是从第1和第2时钟凹点检测出预凹点区域的时间间隔,而第11技术方案,是利用第1边缘信号和第2边缘信号检测预凹点区域的时间间隔,并旋转控制或使该时间间隔成为一定的状态。因此,能获得与第10技术方案同样的效果。
其他的技术方案,是在第5或第6技术方案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中,所述边缘信号检测部,包括生成将从上述第1边缘信号或上述第2边缘信号计测出的第1时间作为起点、将作为比上述的第1时间更延迟的时间的第2时间作为终点的窗信号的窗信号生成部,检测在上述窗信号中所含的上述再生信号的波峰部分的波峰检测部,判断上述波峰部分的电平是否在包括上述第1边缘信号或上述第2边缘信号的电平的一定范围内的波峰电平判断部,若上述波峰部分的电平在包括上述第1边缘信号或上述第2边缘信号的电平的一定范围内、则将上述波峰部分作为下一个的所述第1边缘信号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进行输出的输出部。
另一技术方案,是如上述其他的技术方案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所述波峰检测部,检测在时间轴上依次排列的5个以上的时钟定时中所述再生信号,若时钟定时中的各所述再生信号的电平在时间轴上具有单一的极大值或极小值,则输出将检测出上述单一的极大值或极小值后的时钟定时作为边缘的所述第1边缘信号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
上述另一技术方案和另一其他的技术方案,在第1边缘信号或第2边缘信号与第1技术方案和第2技术方案中的预凹点的再生信号为同样的波形的场合,即使因噪音或凹点的缺陷和盘片表面的损伤等引起边缘凹点信号有欠缺和变形也有能实现不易产生误动作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的作用。通过使上述其他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另一其他的技术方案组合能获得更大的效果。
又一技术方案,是一种相位锁定环装置,包括输出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凹点、槽部或槽间部的再生信号的再生部,将上述再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的A/D变换器,利用控制信号控制振荡频率的振荡器,将变换成数字信号的上述再生信号用n次式(n是任意的偶整数)进行插补并求取所述n次式的极值,且生成与上述极值的相位与上述振荡器的输出信号或其分频信号的相位的误差相应的所述控制信号的相位误差检测器。
上述又一技术方案,即使在用低的取样率将光盘的再生信号进行数字化的场合,也具有能实现在正确的相位上进行锁定的相位锁定环装置。
再一技术方案,是一种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包括检测作为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第1摆动凹点和第2摆动凹点的再生信号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和第2摆动凹点信号的摆动凹点信号检测部,将上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和第2摆动凹点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的A/D变换器,将变换成数字信号的上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和第2摆动凹点信号分别用n次式(n是任意的偶整数)进行插补并求取所述n次式的极值、且生成上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的上述极值的电平与上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的上述极值的电平的差分信号的误差信号生成部。
上述再一技术方案,即使在以低的取样率对光盘的再生信号进行数字化场合,也具有能实现生成正确的道误差信号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的作用。
再另一技术方案,是如第1技术方案、第2技术方案、第5技术方案或第6技术方案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具有计测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旋转周期的周期计测器,所述运算部,仅使用包括于根据上述旋转周期推定的范围中的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所述第1边缘信号间隔值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间隔值来计算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和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
上述再另一技术方案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设定根据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旋转周期的范围,当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在该范围内的场合将其判断为正确的值,使用该间隔值对上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和上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进行计算。若该间隔值位于该范围外时判断为错误的值而不予使用。利用该保护,可防止因错误而以段周期的2倍或3倍进行对段周期计测的误动作。
再又一技术方案,如第1技术方案、第2技术方案、第5技术方案或第6技术方案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所述运算部,根据作为对n个(n是2以上的任意的正整数)的计测值平均化后的值的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所述第1边缘信号间隔值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间隔值来计算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和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在上述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在正常旋转的状态下的所述n的值,比上述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在加速或减速状态下的所述n的值较大。
上述再又一技术方案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n次计测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等,通过使计测值平均化导出正确的间隔值。此外,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正常旋转的状态下,使n的值增大并导出高精度的间隔值,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加速或减速的状态下,使n的值减小,并尽快地追随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转速变化地导出间隔值。因此,无论是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正常旋转的状态下还是在速度变化的状态下都能生成正确的道误差信号。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包括本发明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的控制装置,例如,将驱动保持头部(例如拾光装置)的机构部的音圈电动机控制成使本发明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生成的差分信号减小。
所谓“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指的是具有圆盘形状(盘片形状)的任意的记录媒体。例如,包括光盘(包括相变化型光盘和光磁盘)、磁盘等。
所谓“预凹点”,是指形成于信息记录媒体上的凹部或凸部。所谓“第1时钟凹点”,是指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圆周(或螺旋)上以一定间隔所设置的预凹点。
所谓“第1摆动凹点”和“第2摆动凹点”,是指以从记录道中心线向盘片的内周方向或外周方向分别偏移例如1/2道级距地所配置的预凹点。
在本实施例中,在2个摆动凹点中将位于靠近时钟凹点位置的摆动凹点称作“第1摆动凹点”、将位于远离时钟凹点位置的摆动凹点称作“第2摆动凹点”。
“第1时钟凹点信号”,既可以是再生信号,也可以是二进制编码后的再生信号。
所谓“用至少根据上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和上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1时间”“检测出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包括例如:将上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的竖起边缘时刻(或下垂边缘时刻)作为起点并用仅延迟上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的定时检测出的再生信号、以及将从上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仅延迟一定时间的时刻(例如其他预凹点信号的竖起边缘等)作为起点用仅延迟上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检测出的再生信号。此外,包括用仅延迟上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后的1个取样点检测出的再生信号、以及从仅延迟上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后的点和其附近的多个取样点(该多个取样点根据上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和上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导出。例如是作为实施例所示的窗信号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的检测信号)中取出的波峰的再生信号。
所谓“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是生成第1摆动凹点信号与第2摆动凹点信号的差分信号的装置,被包含在取样伺服方式的跟踪控制装置中。
本发明的新的特征,除了特别记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中的内容外,涉及结构和内容双方的本发明,与其他的目的和特征一起,结合附图来理解并从以下的详细说明,可更好地进行理解和评价。
附图简单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光盘的控制装置(包括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光盘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的定时生成电路的结构图。
图3中,(a)是表示实施例1的光盘的概略的整体结构图、(b)是其1个段的概略放大图。
图4中,(a)是表示实施例1的光盘的结构图、(b)是表示与光盘的结构对应的再生信号波形的图。
图5是表示将用CLV方式驱动的实施例1的光盘的(a)内周部和(b)外周部的预凹点及数据记录区域作成时间轴示于横轴上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光盘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的各部波形图。
图7中,(a)是表示真的时钟凹点的再生信号的波形图、(b)是表示伪的时钟凹点的再生信号的波形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1的光盘的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实施例2的光盘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的定时生成电路的结构图。
图10中,(a)是表示实施例2的光盘的概略的整体结构图、(b)是其1个段的概略放大图。
图11是表示将用CLV方式驱动的实施例2的光盘的(a)内周部和(b)外周部的预凹点及数据记录区域作成时间轴示于横轴上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2的光盘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的各部波形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2的光盘的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实施例2的光盘的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图15中,(a)是表示实施例3的光盘的概略的整体结构图、(b)是其1个段的概略放大图。
图16中,(a)是表示实施例3的光盘的结构图、(b)是表示与光盘的结构对应的再生信号波形的图。
图17是表示实施例3的光盘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的各部波形的图。
图18中,(a)是表示真的槽部边缘的再生信号的波形图、(b)是表示伪的槽部边缘的再生信号的波形图。
图19是表示实施例3的光盘的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20中,(a)是表示实施例4的光盘的概略的整体结构图、(b)是其1个段的概略放大图。
图21是表示实施例4的光盘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的各部波形图。
图22是表示实施例4的光盘的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23中,(a)是表示实施例5的光盘的概略的整体结构图、(b)是其1个段的概略放大图。
图24中,(a)是表示实施例5的光盘的结构图、(b)是与光盘的结构对应的再生信号的波形图。
图25中,(a)是表示实施例6的光盘的概略的整体结构图、(b)是其1个段的概略放大图。
图26中,(a)是表示实施例6的光盘的结构图、(b)是与光盘的结构对应的再生信号的波形图。
图27是实施例7的光盘的控制装置(包括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的结构图。
图28是实施例7的数据用PLL及跟踪误差检测部的内部方框图。
图29是用于说明实施例7的跟踪误差检测部的动作的定时图。
图30是表示实施例7的跟踪误差检测部的A/D变换器的取样图。
图31是用于说明实施例7的跟踪误差检测部的动作的另一定时图。
图32是用于说明实施例7的跟踪误差检测部的动作的又一定时图。
图33是以往的光盘的控制装置(包括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的结构图。
图34是以往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的定时生成电路的结构图。
图35是表示以往的光盘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的各部波形图。
图36是表示将用CAV方式驱动的以往的光盘的预凹点及记录数据位与伺服用时钟信号与数据用时钟信号的(a)内周部和(B)外周部的关系作成时间轴示于横轴上的图。
图37中,(a)是表示以往例的光盘的概略的整体结构图、(b)是其1个段的概略放大图。
利用将图示作为目的的概略表现,对附图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了描述,但请注意并不是对该处所示的要素的实际的相对大小及位置忠实地进行描写。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
以下,结合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形态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使用图1~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装置(包括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进行说明。
将本实施例1的平板型(没有槽部或槽间部)的光盘的结构示于图3。
图3是实施例1的光磁盘的概略的整体结构图。
图3(a)中,301是光盘基板,302是记录膜,303是第1记录道,304是与第1记录道邻接的第2记录道,305是将第1记录道303和第2记录道304分割成1280个的段,306和313是预凹点区域(预格式区域)。
预凹点区域306和313,包括第1时钟凹点316、第1摆动凹点308、第2摆动凹点309、地址凹点310和第2时钟凹点317。
如图所示,第1记录道303和第2记录道304,分别是将313的预凹点区域作成起点和终点的螺旋状的区域,在从光磁盘的内周向外周走成螺旋状的记录道的场合,第2记录道304在预凹点区域313结束,从第2记录道304结束部位处(预凹点区域313)开始第1记录道303。
在将光磁盘的格式结构的说明作为目的的图3(a)中,与光磁盘整体的大小相比较,是对相互邻接的第1记录道303和第2记录道304显著放大地进行表示。
图3(b)是1个段305的概略放大图。
在图3(b)中,段305具有预凹点区域(预格式区域)306和有307的长度的数据记录区域(记录道)315。
预凹点区域306,包括作为光盘的记录道方向的位置基准的第1时钟凹点316、用于检测跟踪信号的第1摆动凹点308、第2摆动凹点309、有地址信息的地址凹点310和作为其他位置基准的第2时钟凹点317。
在实施例1中,也可以没有第2时钟凹点317。
第1摆动凹点308和第2摆动凹点309的一方,从记录道中心线向盘片的内周方向偏移1/2道级距地配置着,另一方从记录道中心线向盘片的外周方向偏移1/2道级距地配置着。
第1时钟凹点316、第1摆动凹点308、第2摆动凹点309、地址凹点310和第2时钟凹点317具有激光的波长λ的约1/8的深度。
地址凹点310,用其有无来表示地址数据的1位。这是与根据本申请的发明者(一部分相同)的发明的分散地址格式(日本专利特願平11-021885、特願平11-329265)相对应的。
用80段的地址凹点310构成的地址数据(80位),包括道编号和段的管理编号(表示圆周方向的位置)等的信息。
包括1280个段的1个记录道(有1周的长度)具有16个地址数据。
在数据记录区域315中,记录着数据。
在实施例1的光磁盘中,将利用取样伺服方式的定时控制用的第1摆动凹点308和第2摆动凹点309共用邻接的记录道。
定时极性不同的(有摆动凹点308和309位于记录道的延长线的左右的、和相反地位于右左的)第1记录道303和第2记录道304交替地形成于每1周上。
实施例1的光磁盘,具有形成螺旋状的记录道303、304等,并利用将各记录道303、304等设置成放射线状(向光磁盘的半径方向)的预凹点区域306,被分别分割成1280个段305。
各段的预凹点区域306,具有以等角度间隔地设置的等角度的区域,并分别整齐排列在光磁盘的半径方向。
所有的预凹点区域306具有相似的形状,各预格式区域,在预凹点区域上被相对地配置在相同位置上。
因此,在用将光磁盘的中心作为原点的角座标表示的场合,不论记录道离原点位置的距离大小、预凹点区域在光磁盘上被设置成360度/1280个=0.28125度/个。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光盘的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在图1的结构图中,至取样保持电路的部分构成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
图中,在与记载在图33的时钟相同的时钟中,标上相同的符号。
实施例1的控制装置(或作为其一部分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与以往的控制装置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定时生成电路116的结构不同,及例如在用CLV方式使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旋转的场合、以往的控制装置中时钟信号133的频率有较大变化、而在本发明的控制装置中时钟信号的频率大致一定。
在图1中,101是可进行数据记录的光盘(是光磁盘)、102是使光盘101旋转的主轴电动机、103是驱动主轴电动机102的主轴电动机控制部、104是聚光在光盘101上的磁记录层上的光点、105是包括激光、拾光装置和受光元件等的头部、106是激光APC电路(AutoPowerControl)、107是头放大器、108是聚焦伺服电路、109和111是比较电路、110是微分电路、112和113是峰值保持电路、114是减法器、115是取样保持电路、118是跟踪控制部、119是音圈电动机驱动部、120是音圈电动机、116是定时生成电路、117是数据用PLL(PhaseLockLoop)电路。
图6中表示主要信号的定时图。根据CPU(未图示)的指令信号,主轴电动机控制部103将从主轴电动机102所获得的FG信号(与主轴电动机102的转速成正比所输出的检测信号)或在定时生成电路116中所生成的时钟凹点脉冲信号134等作为反馈信号,例如以一定转速使光盘101旋转。
头部105将激光照射在光盘上,并接受其反射光,将接受的反射光变换成电气信号,输出与反射光量成正比的反射光量信号(电气信号)。
内藏在头部105中的前光监控器(未图示),接受与照射在光盘101上的激光的光量成正比的光量的激光。激光APC电路106输入所述前光监控器的输出值,根据CPU的指令将照射在光盘101上的激光的光量与温度等无关地保持一定。
头放大器107输入头部105输出的反射光量信号,进行放大后输出再生信号(放大后的反射光量信号)138。
聚焦伺服电路108,根据再生信号138使含于头部105中的拾光装置的物镜向光轴方向驱动。聚焦伺服电路108,通过使物镜向光盘101靠近或远离地进行驱动,控制成使在光盘101上的光点成为最小直径。
图4是表示预凹点与再生信号的关系图。图4(a)是表示第1时钟凹点316等的预凹点配置光盘101上的形态,图4(b)表示在将图4(a)的点划线上光点移动时所输出的再生信号(放大后的反射光量信号)。
此外,图4(a)表示从第1记录道303向第2记录道304的切换,和从第2记录道304向第1记录道303的切换。
光点通过将光磁盘的1周分割成1280个后的各段。当光点通过最后的预凹点区域(#1280)而进入最初的预凹点区域313(#1)时,第1预凹点308和第2预凹点309的左右位置颠倒。
光点通过第1记录道303的最后的预凹点区域(#1280)而进入第2记录道304的最初的预凹点区域313(#1)。
当预凹点的左右位置颠倒时,差分信号与音圈电动机的应驱动方向的关系颠倒。因此,如图4(b)所示使道误差极性信号颠倒。
再生信息138分别被输入比较电路109,微分电路110,和峰值保持电路112、113。
比较电路109,输入再生信号138,对再生信号138与预先决定的阈值601(图6)的大小进行比较,输出比较结果的输出信号131(二进制编码后的再生信号)。输出比较结果的输出信号包括形成在光盘上的与预凹点对应的预凹点信号等。
微分电路110对前述再生信号138进行微分,并输出微分再生信号139。
比较电路111,输入微分再生信号139,对微分再生信号139与预先决定的阈值的大小进行比较,输出比较结果的输出信号(二进制编码后的微分再生信号)132。
定时生成电路116,输入电压控制型振荡器(VCO)123所输出的时钟信号133、作为比较电路109的输出信号的二进制编码后的再生信号131、作为比较电路111的输出信号的二进制编码后的微分再生信号132,并输出时钟凹点脉冲信号134、第1摆动凹点信号的检测信号135、第2摆动凹点信号的检测信号136、差分信号的闩锁信号137。
峰值保持电路112,使用第1摆动凹点信号的检测信号135(在第1摆动凹点308的位置被输出)对所述再生信号138进行取样保持,对再生信号138的峰值(第1摆动凹点信号)140进行检测保持并输出。
峰值保持电路113,使用第2摆动凹点信号的检测信号136(在第2摆动凹点309的位置被输出)对所述再生信号138进行取样保持,对再生信号138的峰值(第2摆动凹点信号)141进行检测保持并输出。
减法电路114,对第1摆动凹点信号140与第2摆动凹点信号141相互进行减算,输出作为减算结果的差分信号142。
减法电路114,根据CPU或地址译码器(均未图示)的指令,切换适当极性并进行减算(图4(b)所示的道误差极性信号)。根据道误差极性信号,选择下述(1)式和(2)式中的任何一式并对该所选择的式子进行计算。
在实施例中,在第1记录道303中用(1)式进行计算,在第2记录道304中用(2)式进行计算。差分信号142=(第1摆动凹点信号140)-(第2摆动凹点信号141)……(1)差分信号142=(第2摆动凹点信号141)-(第1摆动凹点信号140)……(2)
取样保持电路115,使用闩锁信号137对差分信号142进行保持,输出作为保持后信号的道误差信号143。
跟踪控制部118,输入道误差信号143,生成使该道误差信号减小的控制输出信号,并输出该控制输出信号。
跟踪控制部118,典型地具有PID的控制电路的结构。
音圈电动机驱动部119,输入控制输出信号,通过将电压施加在音圈电动机120上驱动该音圈电动机120。
在利用音圈电动机所驱动的机构部上由于固定有拾光装置(拾光装置被包括于头部105中),故相对记录道的拾光装置的相对位置进行变化。通常,拾光装置向使道误差信号143成为最小的位置移动。
在图4中,如果拾光装置的光点在第1摆动凹点308和第2摆动凹点309的任何一方都不偏位,则第1摆动凹点信号与第2摆动凹点信号的电平成为大致相同的电平。
如果拾光装置的光点靠近第1摆动凹点308,则第1摆动凹点信号变大(第1摆动凹点中的向下的波峰变深)。第2摆动凹点信号变小(第2摆动凹点中的向下的波峰变浅)。
如果拾光装置的光点靠近第2摆动凹点309,则第1摆动凹点信号变小(第1摆动凹点中的向下的波峰变浅)。第2摆动凹点信号变大(第2摆动凹点中的向下的波峰变深)。
数据用PLL电路117生成数据用时钟信号。
数据用PLL电路117,包括相位比较器121、回路滤波器122、VCO(VoltageControlld Oscillator)123、和1/m分频器124。
VCO123,是具有约±10%的可变范围的电压控制型振荡器。作为VCO123的输出信号的数据用时钟信号133,在被输入于1/m分频器124的同时,被用作向数据记录区域315的数据记录用时钟信号和从数据记录区域315来的数据再生用时钟信号、以及定时生成电路116等的时钟信号。
VCO123的输出信号是大致一定的频率的时钟信号。
向定时生成电路116等输入的时钟信号只要是一定或大致一定的频率的信号就可以,也可以不是数据用PLL电路117的VCO123的输出信号。
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代替VCO123的输出信号而将固定频率的振荡器的输出信号用作时钟信号。
1/m分频器124,输入数据用时钟信号133,分频成1/m。并输出数据用时钟信号的1/m分频信号。
相位比较器121,输入数据用时钟信号的1/m分频信号和时钟凹点脉冲信号134(具有在时钟凹点位置上竖起边缘的脉冲信号),并输出将两信号的相位差作成脉冲幅度的相位差信号。
回路滤波器122是低频滤波器,输入作为相位比较器121的输出信号的相位差信号,变为低频信号。
VCO123输入变为低频信号的相位差信号,根据该信号使振荡频率变移。
利用上述的结构,数据用时钟信号133的1/m分频信号对时钟凹点脉冲信号134进行相位锁定。
<定时生成电路的说明>
图2是表示定时生成电路116的概略的方框图。
定时生成电路116生成峰值保持电路112等的控制信号。
实施例1的定时生成电路116,与以往的定时生成电路3316不同,具有对计数器205的峰值进行闩锁的闩锁电路206,微型计算机207使用存储在门定时寄存器209中的各种记数值和闩锁在闩锁电路206中的记数器值进行运算,使用作为运算的记数器值的表的进行运算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生成各种定时信号。
在图2中,201是第1时钟凹点辨别部,204、212是延时器,205、213是计数器,206是闩锁电路,207是微型计算机,209是门定时表寄存器(存储于ROM208中),210是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存储于RAM中),211是比较电路,214是第1时钟凹点窗信号生成器,215是时钟凹点脉冲信号生成器,216是第1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生成器,217是第2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生成器,218、219是“与”门,220是差分信号的闭锁信号生成器。
第1时钟凹点辨别部201,包括“与”门202、203。
“与”门202,输入二进制编码后的再生信号131(二进制编码后的反射光量信号)和第1时钟凹点窗信号239,输出作为两信号的逻辑积(“与”)的第1时钟凹点检测信号242。
“与”门203,输入第1时钟凹点检测信号242和二进制编码后的微分再生信号(二进制编码后的反射光量信号的微分信号)132,输出作为两信号的逻辑积(“与”)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231。
如图6所示,由第1时钟凹点316产生的再生信号的波峰(图6的极小值)的位置与二进制编码后的微分再生信号132的竖起边缘的位置一致。
延迟电路204,输入第1时钟凹点信号231,输出延迟微小时间后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232。
二进制计数器205,向复位端子输入延迟微小时间后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232并复位,向时钟端子输入伺服用时钟信号133并完成计数。因此,二进制计数器205,输出与将第1时钟凹点信号(在拾光装置通过时钟凹点316上时被输出)231作为起点的时间长度成正比的计数器值233。
闩锁电路206,将计数器205的峰值(从第1时钟凹点信号231输入至下一个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231的时钟信号133的数)进行闩锁并将闩锁后的峰计数值234(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向微型计算机207传送。
闩锁电路206利用第1时钟凹点信号231将计数器205的峰值进行闩锁,然后,使计数器205复位、延迟电路204仅使计数器205的复位信号232的输入定时延迟微小时间。
门定时表寄存器209,存储于ROM208中,将用于生成各种定时信号的计数器值存储于利用地址指针所指定的每个地址中。
微型计算机207,读入闩锁电路206输出的峰计数值234(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和含于门定时表寄存器209中的各种计数值,进行后述的运算并生成各种计数值的运算值,将生成的运算值写入RAM中并生成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
在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中,在地址0中存储用于生成各种定时信号的最小的计数值的运算值,随着地址值变大,依次地计数值的运算值也变大(上升顺序)地存储用于生成各种定时信号的计数值的运算值。
在图2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中例示的各种计数值按项目分别地表示,未表示计数值呈上升顺序的状态。
比较电路211,输入存储于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中的计数值236和二进制计数器205的计数值233,将两者进行比较,输出表示两者是否一致的一致信号237。一致信号237,若两者一致时为1、若不一致时为0。
计数器213,将第1时钟凹点信号231向复位端子输入并复位,利用延迟电路212将延迟微小时间的一致信号237向时钟端子输入,每当一致信号237从0变化至1的程度时计数结束。
延迟电路212,在第1时钟凹点窗生成器214等的各种定时信号的生成器输入一致信号237后,使二进制计数器213稍慢地结束计数。
计数器213的计数值238,被输入于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的地址指针(指定地址的寄存器)中。
利用二进制计数器213的计数值238,被指定地址的(在地址指针中设定相符的计数值)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将第1时钟凹点信号231作为起点(在起点处计数值为0),依次地输出用于生成各种定时信号的计数值。
第1时钟凹点窗生成器214、时钟凹点脉冲信号生成器215、第1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生成器216、第2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生成器217、差分信号的闩锁信号的生成器220等,生成各种定时信号。这些信号生成器如例示、定时生成电路116也内藏未图示的其他类似的信号生成器。
第1时钟凹点窗信号生成器214,内藏计数器值N10、N11(N10<N11)。
第1时钟凹点窗信号生成器214,输入计数器值238、一致信号237、和时钟信号133,输出第1时钟凹点窗信号239。也可以不输入时钟信号133。
计数器值238与计数器值N10一致、且将值为1的一致信号237(计数器值233与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的计数器值236一致)输入时,第1时钟凹点窗信号239从0变化至1。
计数器值238与计数器值N11一致、且将值为1的一致信号237(计数器值233与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的计数器值236一致)输入时,第1时钟凹点窗信号239从1变化至0。
这样生成的第1时钟凹点窗信号239,将1个第1时钟凹点信号作为基准在包括所推断的下一个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发生时的一定的时间幅度成为1。第1时钟凹点窗信号239被输入至“与”门202,排除在该时间幅度以外发生的二进制编码的再生信号131,辨别正确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231。
时钟凹点脉冲信号生成器215,内藏计数器值N12。
时钟凹点脉冲信号生成器215,输入第1时钟凹点信号231、计数器值238、一致信号237、和时钟信号133,输出时钟凹点脉冲信号134。也可以不输入时钟信号133。
当输入第1时钟凹点信号231时(是拾光装置通过时钟凹点上的时刻)、时钟凹点脉冲信号134从0变化至1。
计数器值238与计数器值N12一致、且将值为1的一致信号237(计数器值233与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的计数值236一致)输入时,时钟凹点脉冲信号134从1变化至0。
这样生成的时钟凹点脉冲信号,是在第1时钟凹点信号231输入时竖起的脉冲信号,具有一定的时间幅度。
时钟凹点脉冲信号134,是数据用PLL电路117的相位锁定的基准信号,向相位比较器121输入。
第1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生成器216内藏计数器值N13、N14(N13<N14)。
第1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生成器216,输入计数器值238、一致信号237、和时钟信号133,输出第1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240。也可以不输入时钟信号133。
计数器值238与计数器值N13一致、且将值为1的一致信号237(计数器值233与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的计数值236一致)输入时,第1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240从0变化至1。
计数器值238与计数器值N14一致、且将值为1的一致信号237输入时,第1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240从1变化至0。
这样生成的第1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240,是包括拾光装置通过第1摆动凹点308上的时间、以一定的时间幅度竖起的脉冲信号。
“与”门218,输入第1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240和二进制编码后的微分再生信号132,输出作为两者的逻辑积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的检测信号135。
如图6所示由第1摆动凹点308产生的再生信号的波峰(图6的极小值)的位置与二进制编码后的微分再生信号132的竖起边缘的位置一致。
因此,第1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240和作为二进制编码后的微分再生信号132的逻辑积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的检测信号135,在其竖起边缘附近的检测窗内包括再生信号的波峰(第1摆动凹点的再生信号)。
峰值保持电路112,输入第1摆动凹点信号的检测信号135和再生信号138,对在第1摆动凹点信号的检测信号135中的再生信号138进行峰值保持。该被峰值保持的再生信号,是第1摆动凹点308的再生信号。
第2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生成器217,内藏计数器值N15、N16(N15<N16)。
第2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生成器217,输入计数器值238、一致信号237、和时钟信号133,输出第2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39。也可以不输入时钟信号133。
计数器值238与计数器值N15一致,且将值为1的一致信号237(计数器值233与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的计数值236一致)输入时,第2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241从0变化至1。
计数器值238与计数器值N16一致,且将值为1的一致信号237输入时,第2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241从1变化至0。
这样生成的第2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241,是包括拾光装置通过第2摆动凹点309上的时间、以一定的时间幅度竖起的脉冲信号。
“与”门219,输入第2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241和二进制编码后的微分再生信号132,输出作为两者的逻辑积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的检测信号136。
如图6所示由第2摆动凹点309产生的再生信号的波峰(图6的极小值)的位置与二进制编码后的微分再生信号132的竖起边缘的位置一致。
因此,第2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241和作为二进制编码后的微分再生信号132的逻辑积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的检测信号136,在靠近其竖起边缘附近的检测窗内包括再生信号的波峰(第2摆动凹点309的再生信号)。
峰值保持电路113,输入第2摆动凹点信号的检测信号136和再生信号138,对在第2摆动凹点信号的检测信号136中的再生信号138进行峰值保持。该被峰值保持的再生信号,是第2摆动凹点309的再生信号。
差分信号的闩锁信号的生成器220,内藏计数器值N17、N18(N17<N18)。
差分信号的闩锁信号的生成器220,输入计数器值238、一致信号237、和时钟信号133,输出差分信号的闩锁信号的生成器220。也可以不输入时钟信号133。
计数器值238与计数器值N17一致、且将值为1的一致信号237(计数器值233与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的计数值236一致)输入时,差分信号的闩锁信号从0变化至1。
计数器值238与计数器值N18一致、且将值为1的一致信号237输入时,差分信号的闩锁信号从1变化至0。
这样生成的差分信号的闩锁信号,被输入至取样保持电路115中。取样保持电路115,在输入该差分信号的闩锁信号时,对差分信号142进行取样保持。
为了实现高的记录密度的盘片媒体,一般最好将在盘片媒体的从内周至外周的整个区域中记录最短标记长度(在1位数据的数据记录区域中的长度)保持一定。
在利用实施例1的控制装置以CLV方式使光磁盘进行旋转的场合,随着拾光装置从光盘的内周向外周由于时钟凹点脉冲信号215的间隔变长,故微型计算机207依次对分频电路124的分频比m进行换写。
由此,在光盘的整个区域中记录最短标记长度可保持成大致一定,时钟信号133的频率可保持大致一定。
<运算方法的说明>
微型计算机207计算各种时钟信号的计数值的运算值。
图5(a)是以CLV方式(ZCLV方式也同样)将使实施例1的光磁盘进行旋转时的内周部的预凹点区域306和数据记录区域315作为时间轴示于横轴上的图。内周部以第1角速度ω1进行旋转。
图5(b)是以CLV方式将使实施例1的光磁盘进行旋转时的外周部的预凹点区域306和数据记录区域315作为时间轴示于横轴上的图。外周部以第2角速度ω2(ω2<ω1)进行旋转。
在图5(a)中,θ1w是从第1时钟凹点316至第1摆动凹点308的角度、T1w是光点通过该θ1w的时间、θ2w是从第1时钟凹点316至第2摆动凹点309的角度、T2w是光点通过该θ2w的时间、θ1c是从第1时钟凹点316至下一个预凹点区域的第1时钟凹点316的角度、T1c是光点通过该θ1c的时间、θ2c是从第1时钟凹点316至第2时钟凹点317的角度、T2c表示光点通过该θ2c的时间。
此外,在图5(b)中,θ1w是从第1时钟凹点316至第1摆动凹点308的角度、T1w’是光点通过该θ1w的时间、θ2w是从第1时钟凹点316至第2摆动凹点309的角度、T2w’是光点通过该θ2w的时间、θ1c是从第1时钟凹点316至下一个预凹点区域的第1时钟凹点316的角度、T1c’是光点通过该θ1c的时间、θ2c是从第1时钟凹点316至第2时钟凹点317的角度、T2c’表示光点通过该θ2c的时间。
在盘片的内周和外周中,由于转速变化,故即使各凹点间的角度θ一定、通过各凹点的时间也就不同。
在本实施例的结构的场合,各凹点间的“时间”,是用该时间中的时钟信号(实施例中的时钟信号133)进行计数的计数值。
上述凹点通过时间,虽然根据转速有变化,但在任意的角速度ω中成立以下的关系式:
T1w/T1c=T1w’/T1c’=θ1w/θ1c=k1    ……(3)
T2w/T1c=T2w’/T1c’=θ2w/θ2c=k2    ……(4)
θ1w、θ2w、θ1c、θ2c是在盘片原盘作成时所决定的固定值,一般由光磁盘的规格所决定。
因此,k1和k2是一定值。
在门定时表寄存器209中,存储着从以某个角速度ω使光盘进行旋转时、即以N1c对T1c的时间进行计测时的第1时钟凹点用于生成各摆动信号的计数值。对于第1摆动凹点的窗,存储有第1摆动凹点的窗的前缘位置(第1时钟凹点与第1摆动凹点的中间)Nw1f和第1摆动凹点的窗的后缘位置(第1摆动凹点与第2摆动凹点的中间)Nw1r。同样地对于第2摆动凹点,也存储有第2摆动凹点的窗的前缘位置(第1摆动凹点与第2摆动凹点的中间)Nw2f和第2摆动凹点的窗的后缘位置(第2摆动凹点与第2时钟凹点的中间)Nw2r。
本发明的跟踪误差检测装置,必须检测出任意的转速中第1和第2摆动凹点。因此,必须运算在任意转速中的第1摆动凹点的窗前缘计数值Nw1f’和后缘计数值Nw1r’以及第2摆动凹点的窗前缘计数器值Nw2f’和后缘计数器值Nw2r’。由于在任意的转速中式(3)、(4)成立,故只要能检测出任意转速中的与T1c’相当的计数值N1c’就能用下式简单地运算Nw1r’、Nw1f’、Nw2r’、Nw2f’
Nw1r’=N1c’×(Nw1r/N1c)      ……(5)
Nw1f’=N1c’×(Nw1f/N1c)      ……(6)
Nw2r’=N1c’×(Nw2r/N1c)      ……(7)
Nw2f’=N1c’×(Nw2f/N1c)      ……(8)
微型计算机207,根据(5)式~(8)式计算Nw1r’、Nw1f’、Nw2r’、Nw2f’,并将计算后的值写入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中。
第1时钟凹点窗信号生成器214等的各种定时信号生成器根据在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中所写入的计数器值的运算值,生成各种定时信号。
对于其他的计数值(例如差分信号的闩锁信号的计数值等)也利用同样的运算方法求出计数值的运算值,并存储在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中。
这样,上述关系式(5)~(8)在任意的转速中成立,只要检测出在任意转速中的N1c’(与第1时钟的时间间隔相当)就能决定将第1时钟凹点位置作为基准的第1·第2摆动凹点的位置并能检测出跟踪误差信号。由此,本发明的跟踪误差检测装置就能检测出在用以往以取样伺服方式不能实现的CLV或ZCLV中的跟踪误差的检测。
<跟踪误差信号生成方法和控制方法的说明(图8)>
现使用图8对跟踪误差信号生成方法和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最初输出在光盘上形成的预凹点的再生信号(步骤801)。
接着,从再生信号中检测出第1时钟凹点信号(步骤802)。
接着,测定邻接的2个第1时钟凹点信号的间隔时间(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步骤803)。
接着,根据测定后的所述间隔时间和内藏的存储于门定时表寄存器中的各种定时信号的计数值,利用上述运算方法运算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前缘值和后缘值)和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前缘值和后缘值)(步骤804)。
接着,检测出仅延迟从第1时钟凹点信号至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后的时刻(用前缘值和后缘值所夹的窗)中的再生信号的波峰(第1摆动凹点信号)、并检测出仅延迟从第1时钟凹点信号至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后的时刻(用前缘值和后缘值所夹的窗)中的再生信号的波峰(第2摆动凹点信号)(步骤805)。
接着,生成第1摆动凹点信号与第2摆动凹点信号的  差分信号(道误差信号)(步骤806)。
接着,进行跟踪控制使差分信号(道误差信号)变小(驱动控制音圈电动机)(步骤807)。
此外,在门定时表寄存器209中,例如存储用下述式子中所求得的各种比例常数来取代以某个角速度ω0使光盘旋转时的各定时信号的边缘的计数值。
k1f=N1wf0/N1c0                    ……(9)
k1f=N1wr0/N1c0                    ……(10)
k2f=N2wf0/N1c0                    ……(11)
k2r=N2wr0/N1c0                    ……(12)
使用这些比例常数、当将闩锁电路206所闩锁的峰计数值234设为N1c时,第1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的前缘的计数值N1外周方向和后缘的计数值N1wr、以及第2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的前缘的计数值N2wf和后缘的计数值N2wr,用下述的式子表示。在相符的其他实施例中,就有可减少计算次数的效果。
N1wf=N1c×k1f                     ……(13)
N1wr=N1c×k1r                     ……(14)
N2wf=N1c×k2f                     ……(15)
N1wr=N1c×k2r                     ……(16)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具有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结构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的辨别部201(图2)(将同样的结构也可适用于实施例2的第2时钟凹点信号的辨别部901(图9)中)。
图7(a)表示第1时钟凹点信号316的真的再生信号的波形,图7(b)表示第1时钟凹点信号316的伪的再生信号的波形。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第1时钟凹点信号的辨别部201,可辨别图7(a)的第1时钟凹点316的真的再生信号与图7(b)的第1时钟凹点316的伪的再生信号。
该第1时钟凹点信号的辨别部,在利用“与”门202所生成的由第1时钟凹点检测信号242所规定的窗中,求出连续的5个取样点的再生信号138。
接着,判断该连续个的取样点中的正当中的取样点(第3号的取样点)是否是单一的极小点(若是与图6的再生信号138反极性的再生信号则为极大点)。
若正当中的取样点不是单一的极小点,则该极小点不是第1时钟凹点316的真的再生信号。
接着,若正当中的取样点是单一的极小点,则判断在该正当中的取样点的再生信号的电平是否位于第1个一定范围内(V11~V12)、且在第1号和第5号取样点的再生信号的电平是否位于第2个一定范围内(Vh1~Vh2)。
若在正当中的取样点的再生信号的电平位于第1个一定范围内、且在第1号和第5号的取样点的再生信号的电平位于第2个一定的范围内,则该极小点是第1时钟凹点316的真的再生信号,并生成对该极小点作成竖起边缘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231。如果不满足任一个条件,则该极小点是第1时钟凹点316的伪的再生信号。
第1个一定范围,是将前面的预凹点区域的第1时钟凹点316的峰值电平作为中心在上下具有一定幅度的一定的范围。
同样地第2个一定范围,是将前面的预凹点区域的预凹点以外的点的信号电平作为中心在上下具有一定幅度的一定的范围。
采用以上的结构,第1时钟凹点信号的辨别部201(和第2时钟凹点信号的辨别部901)能检测出真的时钟凹点的波峰。
[实施例2]
用图9~图1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装置(包括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
将实施例2的平板型(没有槽部或槽间部)的光盘的结构示于图10。
实施例1的光盘具有从内周至外周等角度的(放射状的)预凹点区域306,而实施例2的光盘具有从内周至外周等长的(大致长方形状的)预凹点区域1006。
图10(a)是实施例2的光磁盘的概略的整体结构图。在图10(a)中,1001是光盘基板、1002是记录膜、1003是第1记录道、1004是与第1记录道邻接的第2记录道、1005是将第1记录道1003和第2记录道1004分割成1280个的段、1006和1013是预凹点区域(预格式区域)。
预凹点区域1006和1013,包括第1时钟凹点1016、第1摆动凹点1008、第2摆动凹点1009、地址凹点1010和第2时钟凹点1017。
如图所示,第1记录道1003和第2记录道1004,分别是将1013的预凹点区域作为起点和终点的螺旋状的区域,在从光磁盘的内周向外周走过螺旋状的记录道的场合,第2记录道1004在预凹点区域1013结束,从第2记录道1004结束的部位(预凹点区域1013),第1记录道1003开始。
在将光磁盘的格式结构的说明作为目的的图10(a)中,与光磁盘整体的大小相比较,是将相互邻接的第1记录道1003和第2记录道1004显著地放大进行表示。
图10(b)是1个段1005的概略放大图。
在图10(b)中,段1005具有预凹点区域(预格式区域)1006、和有1007的长度的数据记录区域(记录道)1015。
预凹点区域1006,包括作为光盘的记录道方向的位置基准的第1时钟凹点1016、用于检测出跟踪信号的第1摆动凹点1008、第2摆动凹点1009、有地址信息的地址凹点1010和作为其他位置基准的第2时钟凹点1017。
第1摆动凹点1008和第2摆动凹点1009的一方,被从记录道中心线向盘片的内周方向偏移1/2道级距地配置着,另一方被从记录道中心线向盘片的外周方向偏移1/2道级距地配置着。
第1时钟凹点1016、第1摆动凹点1008、第2摆动凹点1009、地址凹点1010和第2时钟凹点1017具有激光的波长λ的约1/8的深度。
地址凹点1010是与实施例1的地址凹点310同样的。
在数据记录区域1015上记录着数据。
在实施例1的光磁盘中,将由取样伺服方式产生的跟踪控制用的第1摆动凹点1008和第2摆动凹点1009在邻接的记录道中共用。
跟踪极性不同的(有摆动凹点1008和1009位于记录道的延长线的左右的、和相反地位于右左的)第1记录道1003和第2记录道1004在每1周上交替地形成。
实施例1的光磁盘,具有形成螺旋状的记录道1003、1004等,此外,各记录道1003、1004等利用被设成大致长方形状(在光磁盘的半径方向)的预凹点区域1006,分别被分割成1280个段1005。
各段的预凹点区域1006,以等角度间隔被设置着,具有等长(在记录道的长度方向上测定出的预凹点区域1006的长度)的区域,至少第1时钟凹点分别整齐排列在光磁盘的半径方向。
因此,在用将光磁盘的中心作为原点的角座标表示的场合,第1时钟凹点,不论记录道位置离原点的距离多少、预凹点区域在光磁盘上被设置成360度/1280个=0.28125度/个。其他的凹点(第1摆动凹点、第2摆动凹点、第2时钟凹点),成为与第1时钟凹点平行。所有的预凹点区域1006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各预凹点,在预凹点区域上被配置在相同的位置上。以往预凹点区域的预凹点以等角度被配置着,预凹点区域从盘片的内周向外周、放射状地扩展着。这是由于在将PLL时钟锁定在摆动凹点上并检测出跟踪误差信号的以往的结构中、必须将凹点以等角度配置成放射线状的缘故。但是,在外周上预凹点区域扩展而使盘片的格式效率降低并使容量减少。与此相反,若将预凹点区域在盘片内作成相同的长度,则格式效率提高并使容量增加。本发明的跟踪误差信号检测装置,即使预凹点区域的长度在盘片内为这样相同长度的场合、也能进行跟踪误差信号的检测。以下,对该点参照附图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光盘的控制装置的结构图,是与实施例1同样的(图1)。故对实施例2不作重复的说明。定时生成电路116的结构,实施例1与实施例2不同,对此,在实施例2的定时生成电路的说明中可知(图9)。
图12表示主要信号的定时图。
图4所示的预凹点与再生信号的关系(实施例1),在实施例2中也是同样的。
<定时生成电路的说明>
图9表示实施例2的定时生成电路116的概略的方框图。对与实施例1的定时生成电路(图2)相同的方框标上相同的符号。
在将着力点放在与实施例1的定时生成电路(图2)不同的部分中,对实施例2的定时生成电路进行说明。对于在实施例2的定时生成电路中省略说明的方框等,通过参照具有相同符号的实施例1的方框等的说明可以理解本发明。
在实施例1的定时生成电路中,以具有一定角度的邻接的2个第1时钟信号的间隔为基准对各种定时信号的计数器值的运算值进行计算,将该运算值存储在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中。
在实施例2的定时生成电路中,以具有一定长度的第1时钟信号和第2时钟信号(第2时钟凹点的波峰)的间隔为基准对各种定时信号的计数器值的运算值进行计算,将该运算值存储在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中。这是由于实施例2的光盘的预凹点区域在盘片内为一定、各摆动凹点位置成立第1时钟凹点与第2时钟凹点的长度为一定关系的缘故。对于这一点,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对于其他部分,实施例1的定时生成电路与实施例2的定时生成电路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
在图2中,201是第1时钟凹点辨别部,901是第2时钟凹点辨别部,204、212是延迟电路,205、213是计数器,904、906是闩锁电路,207是微型计算机,209是门定时表寄存器(存储于ROM208中),210是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存储于RAM中),211是比较电路,214是第1时钟凹点窗信号生成器,905是第2时钟凹点窗信号生成器,215是时钟凹点脉冲信号生成器,216是第1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生成器,217是第2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生成器,218、219是“与”门,220是差分信号的闩锁信号生成器。
第1时钟凹点辨别部201包括“与”门202、203,第2时钟凹点辨别部901包括“与”门902、903。
“与”门202,输入二进制编码后的再生信号131(二进制编码后的反射光量信号)和第1时钟凹点窗信号239,输出作为两信号的逻辑积(“与”)的第1时钟凹点检测信号242。
“与”门203,输入第1时钟凹点检测信号242和二进制编码后的微分再生信号(二进制编码后的反射光量信号的微分信号)132,输出作为两信号的逻辑积(“与”)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231。
延迟电路204,输入第1时钟凹点信号231,输出延迟微小时间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232。
“与”门902,输入二进制编码后的再生信号131(二进制编码后的反射光量信号)和第2时钟凹点窗信号912,输出两信号的逻辑积(“与”)的第2时钟凹点检测信号915。
“与”门203,输入第2时钟凹点检测信号915和二进制编码后的微分再生信号(二进制编码后的反射光量信号的微分信号)132,输出作为两信号的逻辑积(“与”)的第2时钟凹点信号911。
二进制计数器205,将延迟微小时间的第1时钟信号232向复位端子输入而复位,将伺服用时钟信号133向时钟端子输入而计数结束。因此,二进制计数器205,将与第1时钟凹点信号(在拾光装置通过时钟凹点1016上时被输出)231作为起点的时间长度成正比的计数器值233输出。
闩锁电路904,将计数器205的峰值(从第1时钟凹点信号231输入至下一个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231的时钟信号133的数)闩锁并输出闩锁后的峰计数器值916。
例如,将该峰计数器值916向光磁盘的旋转控制电路传送,通过将光磁盘旋转控制成使该峰计数器值916成为一定,可实现以CAV方式的旋转控制。
闩锁电路906,将第2时钟凹点信号911的竖起边缘中的计数器205的计数器值(从第1时钟凹点信号231输入至第2时钟凹点信号911的时钟信号133的数)闩锁并将闩锁后的计数值914(第2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向微型计算机207传送。
闩锁电路904利用第1时钟凹点信号231将计数器205的峰值闩锁,然后,延迟电路204仅将计数器205的复位信号的输入定时延迟微小时间,使计数器205呈复位状。
门定时表寄存器209,被存储在ROM208中,在由地址指针所指定的每个地址中,存储着用于生成各种定时信号的计数值。
微型计算机207,读入闩锁电路906输出的计数值914(第2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和包括于门定时表寄存器209中的各种计数值,进行后述运算并生成各种计数值的运算值,将生成后的运算值写入RAM而生成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
在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中,存储着用于在地址0中生成各种定时信号的最小的计数值的运算值,随着地址值变大,依次地计数值的运算值也变大(按上升顺序),存储生成各种定时信号用的计数值的运算值。
比较电路211,输入存储于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中的计数值236和二进制计数器205的计数器值233,将两者进行比较,输出表示两者是否一致的一致信号237。一致信号237,在两者一致时为1,在不一致时为0。
计数器213,将第1时钟凹点信号231向复位端子输入端子并复位,通过延迟电路212向时钟端子输入延迟微小时间后的一致信号237,每当一致信号237从0变化至1时计数结束。
延迟电路212,在第1时钟凹点窗信号生成器214等的各种定时信号的生成器输入一致信号237后,稍微延迟后二进制计数器213计数结束。
计数器213的计数值238,被向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的地址指针输入。
利用二进制计数器213的计数值对地址进行指定的(设定与地址指针相符的计数器值的)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以第1时钟凹点信号231为起点(在起点处计数值为0),依次输出生成各种定时信号用的计数值。
第1时钟凹点窗信号生成器214、第2时钟凹点窗信号生成器905、时钟凹点脉冲信号生成器215、第1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生成器216、第2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生成器217、差分信号的闩锁信号的生成器220等,生成各种定时信号。这些信号生成器如例示,定时生成电路116也内藏有未图示的其他类似的信号生成器。
图9的第1时钟凹点窗信号生成器214,时钟凹点脉冲信号生成器215、第1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生成器216、第2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生成器217、差分信号的闩锁信号的生成器220等,与图2中有相同符号和名称的方框具有相同的功能。
第2时钟凹点窗信号生成器905,内藏有计数器值N19、N20(N19<N20)。
第2时钟凹点窗信号生成器905,输入计数器值238、一致信号237、和时钟信号138,输出第2时钟凹点窗信号912。也可以不输入时钟信号133。
计数器值238与计数器值N19一致、且当输入数值为1的一致信号237(计数器值233与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的计数值236一致)时,第2时钟凹点窗信号912从0变化至1。
计数器值238与计数器值N20一致、且当输入数值为1的一致信号237(计数器值233与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的计数值236一致)时,第2时钟凹点窗信号912从1变化至0。
这样生成的第2时钟凹点窗信号912,在包括以第1时钟凹点信号231为基准所推断的第2时钟凹点信号产生时的一定的时间幅度中成为1。第2时钟凹点窗信号912,被输入至“与”门902中,排除在该时间幅度以外产生的二进制编码后的再生信号131,辨别正确的第2时钟凹点信号911。
为了实现高的记录密度的盘片媒体,一般,最好在从盘片媒体的内周至外周的整个区域中使记录最短标记长度(1位的数据在数据记录区域中的长度)保持一定。
在利用实施例2的控制装置使光磁盘以CLV方式旋转的场合,由于拾光装置随着从光盘的内周向外周而时钟凹点脉冲信号215的间隔变长、故微型计算机207依次换写分频电路124的分频比m。此外,为了使以ZCLV方式进行旋转,根据盘片半径位置进行分割、使用在每区预先设定的转速和用与半径位置对应的线密度预先设定的分频比m进行记录再生。由此,可将在光盘的整个区域中记录最短标记长度保持成大致一定,并将时钟信号133的频率保持成大致一定。
<运算方法的说明>
微型计算机207,计算各种定时信号的计数值的运算值。该部分的大半是与实施例1同样的。不同点在于,在实施例1中进行计数值的运算的总体参数是第1时钟凹点的时间间隔,而在实施例2中为第1时钟凹点与第2时钟凹点的时间间隔。对这一点以下再稍作详细说明。
图11(a)是将以ZCLV方式使实施例2的光磁盘旋转时的内周部的预凹点区域1006和数据记录区域1007作为时间轴示于横轴上的图。内周部以第1角速度ω1进行旋转。
此外,图11(b)是将以ZCLV方式使实施例2的光磁盘旋转时的外周部的预凹点区域1006和数据记录区域1007作为时间轴示于横轴上的图。外周部以第2角速度ω2(ω2<ω1)进行旋转。
图11(a)中,T1w是光点从第1时钟凹点1016至第1摆动凹点1008通过的时间(长度L1w)、T2w是光点从第1时钟凹点1016至第2摆动凹点1009通过的时间(长度L2w)、T1c是从第1时钟凹点1016通过下一个预凹点区域的第1时钟凹点1016的时间(长度L1c)、T2c是从第1时钟凹点1016通过第2时钟凹点1017的时间(长度L2c)。
图11(b)中,T1w’是光点从第1时钟凹点1016至第1摆动凹点1008通过的时间、T2w’是光点从第1时钟凹点1016至第2摆动凹点1009通过的时间、T1c’是从第1时钟凹点1016通过下一个预凹点区域的第1时钟凹点1016的时间、T2c’是从第1时钟凹点1016通过第2时钟凹点1017的时间。在盘片内周和外周中,由于转速变化故通过各凹点的时间就不同。
在本实施例的结构的场合,各凹点间的“时间”,是用该时间中的时钟信号(在实施例中的时钟信号133)进行计数的计数值。
在实施例1中,相对T1c和T1c’的比率为一定,在实施例2中由于预凹点区域的长度一定故相对T2c和T2c’的比率为一定。因此,在任意的转速中成立以下的关系式。
T1w/T2c=T1w’/T2c’=L1w/L2c=k1       ……(17)
T2w/T2c=T2w’/T2c’=L2w/L2c=k2       ……(18)
L1w、L2w、L2c是盘片原盘作成时所决定的固定值,一般由光磁盘的规格所决定。
因此,k1和k2是一定值。
在门定时表寄存器209中,存储着从以某个角速度ω使光盘进行旋转时、即从用N2c计测T2c的时间时的第1时钟凹点生成各窗信号用的计数值。对于第1摆动凹点的窗,存储有第1摆动凹点的窗的前缘位置(第1时钟凹点与第1摆动凹点的中间)Nw1f和第1摆动凹点的窗的后缘位置(第1摆动凹点与第2摆动凹点的中间)Nw1r。同样地对于第2摆动凹点,也存储有第2摆动凹点的窗的前缘位置(第1摆动凹点与第2摆动凹点的中间)Nw2f和第2摆动凹点的窗的后缘位置(第2摆动凹点与第2时钟凹点的中间)Nw2r。
本发明的跟踪误差检测装置,必须检测出在任意转速中的第1和第2摆动凹点。因此,必须运算任意转速中的第1摆动凹点的窗前缘计数值Nw1f’和后缘计数值Nw1r’、以及第2摆动凹点的窗前缘计数器值Nw2f’和后缘计数值Nw2r’。由于在任意转速中式(17)、(18)成立,故只要能检测出与任意转速中的T2c’相当的计数值N2c’,就能用下式简单地对Nw1r’、Nw1f’、Nw2r’、Nw2f’进行运算。
Nw1r’=N2c’×(Nw1r/N2c)         ……(19)
Nw1f’=N2c’×(Nw1f/N2c)         ……(20)
Nw2r’=N2c’×(Nw2r/N2c)         ……(21)
Nw2f’=N2c’×(Nw2f/N2c)         ……(22)
微型计算机207,根据(19)式~(22)式对N1wf、N1wr、N2wf和N2wr进行比例计算,并将计算的值写入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中。
第1时钟凹点窗信号生成器214等的各种定时信号生成器,根据在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中所写入的计数器值的运算值,生成各种定时信号。
对于其他的计数值(例如差分信号的闩锁信号的计数值等)也利用同样的运算方法求出计数值的运算值,并存储于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中。
与实施例1同样,上述关系式(19)~(22)在任意的转速中成立,只要检测出在任意转速中的N2c’(与第1时钟凹点和第2时钟凹点的时间间隔相当)就能决定以第1时钟凹点位置为基准的第1·第2摆动凹点的位置并能检测出跟踪误差信号。由此,本发明的跟踪误差检测装置,即使在盘片内伺服区域为一定长度的光盘中也能检测出CLV或ZCLV中的跟踪误差。
此外,在实施例2的盘片中,用以往的跟踪误差检测方式,在CAV或ZCAV控制时也不能检测出跟踪误差,而利用本发明的跟踪误差检测装置就能在CAV或ZCAV控制时稳定地检测出跟踪误差。这样,通过用本发明的跟踪误差检测方式,就能以取样伺服方式实现格式效率高的光盘装置,还能使光盘的容量也增大。
此外,实施例2中作为伺服区域1006检测的基准使用了第1时钟凹点1016和第2时钟凹点1017,而只要是发出与第1·第2时钟凹点同样的极小值的信号的盘片上的凹凸(例如槽的边缘等),就能获得与实施例2同等的效果。因此,不限于将来自凹点的信号作为基准。
<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和控制方法的说明(图13)>
用图13对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和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最初输出在光盘上形成的预凹点的再生信号(步骤1301)。
接着,从再生信号中检测出第1时钟凹点信号(步骤1302)。
接着,检测第2时钟凹点信号、并测定第1时钟凹点信号与第2时钟凹点信号的间隔时间(第2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步骤1303)。
接着,根据测定的所述间隔时间和存储于内藏的门定时表寄存器中的各种定时信号的计数值,利用上述的运算方法对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前缘值和后缘值)和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前缘值和后缘值)进行运算(步骤1304)。
接着,检测从第1时钟凹点信号仅延迟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的时刻(用前缘值和后缘值所夹的窗)中的再生信号的波峰(第1摆动凹点信号)、并检测从第1时钟凹点信号仅延迟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的时刻(用前缘值和后缘值所夹的窗)中的再生信号的波峰(第2摆动凹点信号)(步骤1305)。
接着,生成第1摆动凹点信号与第2摆动凹点信号的差分信号(道误差信号)(步骤1306)。
接着,进行跟踪控制成使差分信号(道误差信号)变小(驱动控制音圈电动机)(步骤1307)。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在门定时表寄存器209中,例如存储有用下式求得的各种比例常数来取代以一定的线速度v0使光盘旋转时的各定时信号的边缘的计数值。
k3f=T1wf0/T2c0              ……(23)
k3r=T1wr0/T2c0              ……(24)
k4f=T2wf0/T2c0              ……(25)
k4r=T2wr0/T2c0              ……(26)
使用这些比例常数,当将闩锁电路906闩锁的第2时钟凹点的计数值914设为T2c时,第1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的前缘的计数值T1wf和后缘计数值T1wr、以及第2摆动凹点检测窗信号的前缘的计数值T2wf和后缘的计数值T2wr,用下式表示。在相符的其他实施例中,有可使计算次数减少的效果。
T1wf=T2c×k3f              ……(27)
T1wr=T2c×k3r              ……(28)
T2wf=T2c×k4f              ……(29)
T2wr=T2c×k4r              ……(30)
<利用CLV方式的光盘的控制装置的说明(图14)>
图14表示用CLV方式使实施例2的光盘旋转的控制装置的方框图(图1的主轴电动机控制部103的详细方框图)。
图14的控制装置,利用在实施例2的光盘中第1时钟凹点与第2时钟凹点之间的距离从内周至外周为一定之点,以CLV方式对实施例2的光盘进行驱动。
利用闩锁电路906(图9)的输出信号914(表示第1时钟凹点与第2时钟凹点之间的间隔的计数值。第2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
在图14中,1401是第1时钟凹点与第2时钟凹点之间的间隔时间(时钟信号的计数值)的目标值、1403是减法器、1404是电流变换部、1405是电压变换部、1406是主轴电动机的驱动部、1407是实施例2的光盘。906是图9所示的闩锁电路。102是主轴电动机、105是头部。
减法器1403,从闩锁电路906输入表示第1时钟凹点与第2时钟凹点之间的间隔的计数值914(在图14的说明中所说的“实测值”),和输出其目标值1401,进行差分信号E=目标值一实测值的计算,输出差分信号E。
电流变换部1404,输入差分信号E,进行目标电流值I=Kc×E的计算(Kc为比例常数),输出目标电流值I。电压变换部1405,输入目标电流值I,生成输出电压V。电压变换部1405,包括比例电压生成部1411、积分电压生成部1412、加法器1413。
比例电压生成部1411、输入目标电流I,进行比例电压Vp=Kp×I的计算(Kp为比例常数),输出比例电压Vp。
积分电压生成部1412,输入目标电流I,进行积分电压Vi=Ki×(∑I)的计算(Ki为比例常数),输出积分电压Vi。
将现在的∑I设为∑I(n),如输入新的目标电流值I(n+1)时,作为新的∑I的∑I(n+1)例如利用下述的(31)式进行计算(由于闩锁电路的输出信号是离散值,故∑I也成为离散值)。α为任意的常数,α越小积分效果就越大。
∑I(n+1)=(1-α)·∑I(n)+α·I(n+1)          ……(31)
加法器1413,输入比例电压Vp和积分电压Vi,计算加算信号V=Vp+Vi,输出加算信号V。
电动机驱动部1406,用加算信号V旋转控制主轴电动机102。
实施例2的光盘中第1时钟凹点与第2时钟凹点之间的长度为一定,由于图14的控制装置将主轴电动机102控制成使上述的差分信号E变小,故实现利用CLV方式的光磁盘1407的驱动。
[实施例3]
用图15~图1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包括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
实施例3的槽型的光盘的结构示于图15。实施例3的光盘在槽部上具有数据记录区域,不具有第1时钟凹点和第2时钟凹点。实施例3的光盘在这点上与实施例1的光盘不同,而在其他方面与实施例1的光盘具有同样的结构。
图15(a)是实施例3的光磁盘的概略的整体结构图。图15(a)中,1501是光盘基板、1502是记录膜、1503是第1记录道、1504是与第1记录道邻接的第2记录道、1505是将第1记录道1503和第2记录道1504分割成1280个的段、1506和1513是预凹点区域(预格式区域)。
预凹点区域1506和1513,包括有第1摆动凹点1508、第2摆动凹点1509和地址凹点1510的预凹点区域(预格式区域)。
如图所示,第1记录道1503和第2记录道1504,分别是将1513的预凹点区域作为起点和终点的螺旋状的区域,在从光磁盘的内周向外周走成螺旋状的记录道的场合,第2记录道1504在预凹点区域1513结束,从第2记录道1504结束的部位(预凹点区域1513)第1记录道1503开始。
在将光磁盘的格式结构的说明作为目的的图15(a)中,与光磁盘整体的大小相比,是将相互邻接的第1记录道1503和第2记录道1504显著放大地进行表示。
图15(b)是1个段1505的概略放大图。
在图15(b)中,段1505具有预凹点区域(预格式区域)1506、和有1507长度的数据记录区域(记录道)1515。
预凹点区域1506,包括用于检测跟踪信号的第1摆动凹点1508、第2摆动凹点1509、和有地址信息的地址凹点1510。
在实施例3的光盘中,不具有第1时钟凹点和第2时钟凹点、作为光盘的记录道方向的位置基准可使用槽部1511与预凹点区域1506的边界(前缘和后缘)。
第1摆动凹点1508和第2摆动凹点1509的一方,从记录道中心线向盘片的内周方向偏移1/2道级距地配置着,另一方从记录道中心线向盘片的外周方向偏移1/2道级距地配置着。
第1摆动凹点1508、第2摆动凹点1509和地址凹点1510具有激光的波长λ的约1/8的深度,槽部1511(是数据记录区域)具有波长λ的约1/4的深度。
地址凹点1510,是与实施例1的地址凹点310同样的。
邻接的槽部1511被槽间部1514分隔着,在槽部1511中设有数据记录区域。在数据记录区域中记录有数据。
在实施例3的光磁盘中,使利用取样伺服方式的跟踪控制用的第1摆动凹点1508和第2摆动凹点1509在邻接的记录道中共用。
跟踪极性不同的(摆动凹点1508和1509有位于记录道的延长线左右的、和相反地位于右左的)第1记录道1503和第2记录道1504被每1周交替地形成。
实施例3的光磁盘,具有形成螺旋状的记录道1503、1504等,且各记录道1503、1504等,利用设成放射线状(在光磁盘的半径方向)的预凹点区域1506,分别被分割成1280个段1505。
各段的预凹点区域1506,以等间隔角度被设置着,具有等角度的区域,分别整齐排列在光磁盘的半径方向上。
所有的预凹点区域1506有着相似的形状,各预凹点,在预凹点区域上相对地被设置在相同的位置上。
因此,在用将光磁盘的中心作为原点的角座标来表示的场合,不论记录道的位置离原点的距离多少,预凹点区域在光磁盘上被设置成360度/1280个=0.28125度/个。
实施例3的光盘的控制装置,具有与实施例1的光盘的控制装置大致相同的结构(图1)。
在实施例1的光盘的控制装置中,微分电路110输出再生信号138的微分信号(1次微分信号。微分再生信号)139,比较电路111输入该微分再生信号139并输出二进制编码后的微分再生信号132。
在实施例3的光盘的控制装置中,微分电路110输出再生信号138的微分信号(1次微分信号。微分再生信号)139和2次微分信号(2次微分再生信号)1703。比较电路111输入该微分再生信号139和2次微分再生信号1703并以一定的阈值进行二进制编码(图17)、并输出二进制编码后的微分再生信号132和二进制编码后的2次微分再生信号1704。图17中,1702表示2次微分再生信号1703的阈值。
在以上这些方面两者不同。
图16是表示预凹点和槽部与再生信号(放大后的反射光量信号)的关系图。与图16(a)所示的预凹点区域1506和槽部1511对应,可获得图16(b)所示的再生信号138。
图17是表示主要信号的定时图。
在槽部1511中,激光束的反射光量比预凹点区域的平坦部(图16(b))中再生信号的电平最高的部分)较小。
如图17所示,由于用阈值1701使再生信号138作成二进制编码,故可在槽部1511与预凹点区域1506的边界上获得具有竖起边缘和下垂边缘的二进制编码后再生信号131。
在实施例3的光盘的控制装置中,利用与槽部1511的槽终端位置对应的边缘信号(第1边缘信号)来代替第1时钟凹点信号231(图2)。
将与槽部1511的槽终端位置1516对应的边缘信号(从槽部1511向预凹点区域1506移动的边界)称作“第1边缘信号”,将与槽部1511的始终位置1517对应的信号(从预凹点区域1506向槽部1511移动的边界)称作“第2边缘信号”。
<定时生成电路的说明>
实施例3的定时生成电路,具有与实施例1的定时生成电路116大致相同的结构。在实施例3的定时生成电路中,代替第1时钟凹点信号231而使用第1边缘信号231(使用与第1时钟凹点信号相同的符号)。
在实施例1的定时生成电路中,第1边缘信号的辨别部201(与实施例1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的辨别部201相当)的“与”门203输入了二进制编码后的微分再生信号132,而在实施例3的定时生成电路中,代替“与”门203而输入二进制编码后的2次微分再生信号1704。
二进制编码后的2次微分再生信号1704的竖起边缘,与槽部1516的槽终端位置对应。
此外,在“与”门218、219中,与实施例1同样地输入二进制编码后的微分再生信号132。
微型计算机207,将根据闩锁电路206输出的计数器值234(第1边缘信号间隔值)和存储在门定时表寄存器209中的计数器值生成的定时信号的计数器值的运算值存储在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中。
存储在门定时表寄存器209和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中的定时信号的计数器值的值,在实施例1与实施例3中不同。
如除去上述之点外,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定时生成电路的结构是相同的。
<运算方法的说明>
微型计算机207,计算各种定时信号的计数值的运算值。
通过实施例1的图5(a)、(b)中将θ1w用从第1边缘1516至第1摆动凹点1508的角度,将T1w、T1w’用光点通过该θ1w的时间,将θ2w用从第1边缘1516至第2摆动凹点1509的角度,将T2w、T2w’用光点通过该θ2w的时间,将θ1c用从第1边缘1516至下一个预凹点区域的第1边缘1516的角度,将T1c、T1c’用光点通过该θ1c的时间,将θ2c用从第1边缘1516至第2边缘1517的角度,将T2c、T2c’用光点通过该θ2c的时间分别地进行置换,可获得实施例3的运算方法。
微型计算机207,使用上述进行置换后的值,利用实施例1所示的方法对各种计数值的运算值进行计算,生成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
微型计算机207,根据(5)式~(8)式或(13)式~(16)式对计数值N1wr’、N1wf’、N2wr’和N2wf’进行计算,将计算的值写入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中。
第1边缘窗信号生成器214(与实施例1的第1时钟凹点窗信号生成器214相当)等的各种的定时信号生成器,根据写入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中的计数器值的运算值,生成各种定时信号。
对于其他的计数值(例如差分信号的闩锁信号的计数值等)也用同样的运算方法求出计数值的运算值,并存储在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中。
利用实施例3的光盘的控制装置(包括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可获得与实施例1的光盘的控制装置(包括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同样的效果。
<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和控制方法的说明(图19)>
现用图19说明实施例3的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和控制方法。
最初将形成在光盘上的槽部和预凹点等的再生信号进行输出(步骤1901)。
接着,从再生信号中检测出第1边缘信号(步骤1902)。
接着,测定邻接的2个第1边缘信号的间隔时间(第1边缘信号间隔值)(步骤1903)。
接着,根据已测定的所述间隔时间、和内藏的门定时表寄存器中所存储的各种定时信号的计数值,利用上述的运算方法运算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第1摆动凹点的窗开始结束值)和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第2摆动凹点的窗开始结束值)(步骤1904)。
从所述第1摆动凹点的窗检测出第1摆动凹点再生信号的波峰(第1摆动凹点信号),并从所述第2摆动凹点的窗检测出第2摆动凹点再生信号的波峰(第2摆动凹点信号)(步骤1905)。
接着,生成第1摆动凹点信号与第2摆动凹点信号的差分信号(道误差信号)(步骤1906)。
接着,进行跟踪控制使差分信号(道误差信号)变小(步骤1907)。
在其他实施例中,具有与上述实施例3不同结构的第1边缘信号的辨别部201(图2)(将同样的结构也可适用于实施例4的第2边缘信号的辨别部901(图9)中)。
图18(a)表示第1边缘1516的真的再生信号的波形,图18(b)表示第1边缘1516的伪的再生信号的波形。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1边缘信号的辨别部201,可辨别图18(a)的第1边缘1516的再生信号和图18(b)的第1边缘1516的伪的再生信号。
该第1边缘信号的辨别部,在利用由“与”门202(图2)生成的第1边缘检测信号22所规定的窗中,求出连续的5个取样点的再生信号138。
接着,判断该连续的5个取样点是否单纯的增加信号。
如果连续的5个取样点不是单纯增加信号,则该边缘不是第1边缘1516的真的再生信号。
接着,如果连续的5个取样点是单纯增加信号,再判断第1号取样点的再生信号电平是否位于第3个一定范围内(V13~14),判断第5号取样点的再生信号电平是否位于第4个一定范围内(Vh3~Vh4)。
若第1号取样点的再生信号电平位于第3个一定范围内、第5号取样点的再生信号电平位于第4个一定范围内,则该连续的5个取样点是第1边缘信号1516的真的再生信号,生成将该连续的5个取样点的正当中的取样点作成边缘的第1边缘信号231。如果不满足任一条件,则该连续的5个取样点是第1边缘1516的伪的再生信号。
利用上述结构,第1边缘信号的辨别部201(和第2边缘信号的辨别部901)能检测出真的边缘。
[实施例4]
对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装置(包括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用图20~图22进行说明。
图20表示实施例4的槽型的光盘的结构图。
实施例4的光盘在槽部具有数据记录区域,不具有第1时钟凹点和第2时钟凹点。实施例4的光盘在这点上与实施例2不同,但在其他方面与实施例2具有相同的结构(从内周至外周各预凹点区域具有相等的长度)。
图20(a)是实施例4的光磁盘的概略的整体结构图。
在图20(a)中,2001是光盘基板、2002是记录膜、2003是第1记录道、2004是与第1记录道邻接的第2记录道、2005是将第1记录道2003和第2记录道2004分割成1280个的段、2006和2013是预凹点区域(预格式区域)。
预凹点区域2006和2013,具有第1摆动凹点2008、第2摆动凹点2009和地址凹点2010。
如图所示,第1记录道2003和第2记录道2004,分别是将2013的预凹点区域作为起点和终点的螺旋状的区域,在从光磁盘的内周向外周走成螺旋状的记录道的场合,第2记录道2004在预凹点区域2013结束,从第2记录道2004结束的部位(预凹点区域2013),第1记录道2003开始。
在以说明光磁盘的格式结构为目的的图20(a)中,与光磁盘整体的大小相比,是将相互邻接的第1记录道2003和第2记录道2004显著放大地进行表示。
图20(b)是1个段2005的概略放大图。
在图20(b)中,段2005具有预凹点区域(预格式区域)2006、和有2007长度的数据记录区域(记录道)2015。
预凹点区域2006,具有用于检测跟踪信号的第1摆动凹点2008、第2摆动凹点2009和有地址信息的地址凹点2010。
在实施例4的光盘中,不具有第1时钟凹点和第2时钟凹点、作为光盘的记录道方向的位置基准可使用槽部2011与预凹点区域2006的边界(前缘和后缘)。
第1摆动凹点2008和第2摆动凹点2009的一方,从记录道中心线向盘片的内周方向偏移1/2道级距地配置着,另一方从记录道中心线向盘片的外周方向偏移1/2道级距地配置着。
第1摆动凹点2008、第2摆动凹点2009和地址凹点2010具有激光的波长λ的约1/8的深度,槽部2011(是数据记录区域)具有波长λ的约1/4的深度。
地址凹点2010,是与实施例1的地址凹点310同样的。
邻接的槽部2011被槽间部2014分隔着,在槽部2011中设有数据记录区域。在数据记录区域中记录有数据。
在实施例4的光磁盘中,将利用取样伺服方式的跟踪控制用的第1摆动凹点2008和第2摆动凹点2009共用邻接的记录道。
跟踪极性不同的(摆动凹点2008和2009有位于记录道的延长线左右的、和相反地位于右左的)第1记录道2003和第2记录道2004每1周交替地形成。
实施例4的光磁盘,具有形成螺旋状的记录道2003、2004等,此外,各记录道2003、2004等,利用设成放射线状(在光磁盘的半径方向)的预凹点区域2006,分别被分割成1280个的段2005。
各段的预凹点区域2006,以等角度间隔被设置着,具有相等长度的区域,各预凹点区域的前缘2016向光磁盘的半径方向整齐排列着。
所有的预凹点区域2006,具有相同的形状,各预凹点,在预凹点区域上被配置在相同的位置上。
因此,在用将光磁盘的中心作为原点的角座标来表示的场合,第1摆动凹点2008,不论记录道的位置离原点的距离多少,预凹点区域在光磁盘上被放射状地设置成360度/1280个=0.28125度/个。其他的凹点(第2摆动凹点2009、地址凹点2010),成为与第1摆动凹点2008在半径方向平行。所有的预凹点区域2006,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各预凹点,在预凹点区域上被配置在相同位置上。本实施例也与实施例2同样,由于预凹点区域未扩展成放射线状,不可能用以往的跟踪误差检测装置来检测跟踪误差。
实施例4的光盘的控制装置,具有与实施例2的光盘的控制装置大致相同的结构(图1)。
在实施例2的光盘的控制装置中,微分电路110输出再生信号138的微分信号(1次微分信号。微分再生信号)139,比较电路111输入该微分再生信号139并输出二进制编码后的微分再生信号132,而在实施例4的光盘的控制装置中,微分电路110输出再生信号138的微分信号(1次微分信号。微分再生信号)139和2次微分信号(2次微分再生信号)1703。比较电路111输入该微分再生信号139和2次微分再生信号1703并以一定的阈值1702进行二进制编码(图17),输出二进制编码后的微分再生信号132和二进制编码后的2次微分再生信号1704。
在以上这些方面两者是不同的。
图16(在实施例3中使用的图)中,通过将1500号台的符号的编号置换成2000号台的编号(例如将1516置换成2016),将该编号置换后的图16表示实施例4的预凹点和槽部与再生信号(放大后的反射光量信号)的关系。
与图16(a)所示的预凹点区域2006和槽部2011相对应,可获得图16所示的再生信号138。
图21表示主要信号的定时图。
在槽部2011中,激光束的反射光量比预凹点区域的平坦部(图16(b))中再生信号的电平最高的部分)较小。
如图17所示,由于通过用阈值1701使再生信号138二进制编码,故可在槽部2011与预凹点区域2006的边界上获得具有上竖边缘和下垂边缘的二进制编码后的再生信号131。
在实施例4的光盘的控制装置中,利用与槽部2011的终端位置2016(从槽部2011向预凹点区域2006移动的边界)的边缘信号(第1边缘信号)来代替第1时钟凹点信号231(图2),利用槽部2011的始端位置2017(从预凹点区域2006向槽部2011移动的边界)的边缘信号(第2边缘信号)来代替第2时钟凹点信号911(图9)。
<定时生成电路的说明>
实施例4的定时生成电路,具有与实施例2的定时生成电路116大致相同的结构(图9)。在实施例4的定时生成电路中,使用第1边缘信号231代替第1时钟凹点信号231,使用第2边缘信号911代替第2时钟凹点信号911。
第1边缘信号231和第2边缘信号911,使用与第1时钟凹点信号231和第2时钟凹点信号911相同的符号。
在实施例2的定时生成电路中,“与”门203、903输入二进制编码后的微分再生信号132。而在实施例4的定时生成电路中,第1边缘信号的辨别部201(与实施例2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的辨别部201相当。)的“与”门203、和第2边缘信号的辨别部901(与实施例2的第2时钟凹点信号的辨别部901相当。)的“与”门903输入二进制编码后的2次微分再生信号1704。
二进制编码后的2次微分再生信号1704的竖起边缘,成为与槽部1516的后缘的边缘和前缘的边缘上的再生信号的大致正当中。
此外,将与实施例2同样二进制编码后的微分再生信号132向“与”门218、219输入。
微型计算机207,将根据闩锁电路206输出的计数器值914(第1边缘信号间隔值)和存储在门定时表寄存器209中的计数器值生成的定时信号的计数器值的运算值存储在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中。
存储在门定时表寄存器209和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中的定时信号的计数器值的值,在实施例2和实施例4中不同。
除了上述之点外,实施例4与实施例2的定时生成电路具有相同的结构。
<运算方法的说明>
微型计算机207,计算各种定时信号的计数值的运算值。
通过分别将实施例2的图11(a)、(b)中的L1w置换成从第1边缘2016至第1摆动凹点2008的长度,将T1w、T1w’置换成光点通过该L1w的时间,将L2w置换成从第1边缘2016至第2摆动凹点2009的长度,将T2w、T2w’置换成光点通过该L2w的时间,将L1c置换成从第1边缘2016至下一个的预凹点区域的第1边缘2016的长度,将T1c、T1c’置换成光点通过该L1c的时间,将L2c置换成从第1边缘2016至第2边缘2017的长度,将T2c、T2c’置换成光点通过该L2c的时间,可获得实施例4的运算方法。
微型计算机207,使用上述置换后的值,利用实施例2所示的方法对各种计数值的运算值进行计算,生成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
微型计算机207,根据(19)式~(22)式或(27)式~(30)式对计数值N1wr’、N1wf’、N2wr’和N2wf’进行计算,并将计算后的值写入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中。
第1边缘窗信号生成器214(与实施例2的第1时钟凹点窗信号生成器214相当)和第2边缘窗信号生成器905(与实施例2的第2时钟凹点窗信号生成器905相当。)等的各种定时信号生成器,根据写入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中的计数器值的运算值,生成各种定时信号。
对于其他的计数值(例如差分信号的闩锁信号的计数值等)也用同样的运算方法求取计数值的运算值,并存储在运算值的门定时表寄存器210中。
利用实施例4的光盘的控制装置(包括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可获得与实施例2的光盘的控制装置(包括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同样的效果。
<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和控制方法的说明(图22)>
使用图22对实施例4的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和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最初,输出在光盘上形成的槽部和预凹点等的再生信号(步骤2201)。
接着,从再生信号中检测出第1边缘信号(步骤2202)。
接着,检测出第2边缘信号,并测定第1边缘信号与第2边缘信号的间隔时间(第2边缘信号间隔值)(步骤2203)。
接着,根据测定后的所述间隔时间、和在内藏的门定时表寄存器中所存储的各种定时信号的计数值,利用上述的运算方法对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第2摆动凹点的窗开始结束值)进行运算。(步骤1904)。
利用所述第1摆动凹点的窗检测出第1摆动凹点再生信号的波峰(第1摆动凹点信号),利用所述第2摆动凹点的窗检测出第2摆动凹点再生信号的波峰(第2摆动凹点信号)(步骤1905)。
接着,根据测定后的所述间隔时间、和在内藏的门定时表寄存器中所存储的各种定时信号的计数值,利用上述的运算方法对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第1摆动凹点的窗开始结束值)和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第2摆动凹点的窗开始结束值)进行运算。(步骤2204)。
接着,利用所述第1摆动凹点的窗检测出第1摆动凹点再生信号的波峰(第1摆动凹点信号),从所述第2摆动凹点的窗检测出第2摆动凹点再生信号的波峰(第2摆动凹点信号)(步骤2205)。
接着,生成第1摆动凹点信号与第2摆动凹点信号的差分信号(道误差信号)(步骤2206)。
接着,使差分信号(道误差信号)变小地位进行跟踪控制(驱动控制音圈电动机)(步骤2207)。
<利用CLV方式的光盘的控制装置的说明>
实施例4的光盘的控制装置,利用与实施例2的光盘的控制装置(图14)同样的结构,通过将第1边缘信号与第2边缘信号的间隔时间(第2边缘信号间隔值)控制成一定值,也可实现CLV方式的光磁盘的驱动。
[实施例5]
用图23~图2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装置(包括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
图23表示实施例5的基面型的光盘的结构。
实施例5的光盘在基面(槽间部)上具有数据记录区域,与在槽部上具有数据记录区域的实施例3的光盘不同。实施例5的光盘在这点上与实施例3的光盘不同,而在其他方面与实施例3的光盘具有同样的结构。
图23(a)是实施例5的光磁盘的概略的整体结构图。
在图23(a)中,2301是光盘基板、2302是记录膜、2303是第1记录道、2304是与第1记录道邻接的第2记录道、2305是将第1记录道2303和第2记录道2304分割成1280个的段、2306和2313是预凹点区域(预格式区域)。
预凹点区域2306和2313,包括第1摆动凹点2308、第2摆动凹点2309和地址凹点2310。
如图所示,第1记录道2303和第2记录道2304,分别是将2313的预凹点区域作为起点和终点的螺旋状的区域,在从光磁盘的内周向外周走成螺旋状的记录道的场合,第2记录道2304在预凹点区域2313结束,从第2记录道2304结束的部位(预凹点区域2313),第1记录道2303开始。
在以说明光磁盘的格式结构为目的的图23(a)中,与光磁盘整体的大小相比,是将相互邻接的第1记录道2303和第2记录道2304显著放大地进行表示。
图23(b)是1个段2305的概略放大图。
在图23(b)中,段2305具有预凹点区域(预格式区域)2306、和有2307长度的数据记录区域(记录道)2315。
预凹点区域2306,具有用于检测跟踪信号的第1摆动凹点2308、第2摆动凹点2309、和有地址信息的地址凹点2310。
在实施例5的光盘中,与实施例3的光盘同样,能将槽部2311与预凹点区域2306的边界(前缘和后缘)用作光盘的记录道方向的位置基准。
第1摆动凹点2308和第2摆动凹点2309的一方,从记录道中心线向盘片的内周方向偏移1/2道级距地配置着,另一方从记录道中心线向盘片的外周方向偏移1/2道级距地配置着。
第1摆动凹点2308、第2摆动凹点2309和地址凹点2310具有激光的波长的约1/8的深度,槽部2311具有波长λλ的约1/4的深度。
地址凹点2310,是与实施例1的地址凹点310同样的。
槽间部利用槽部2311被进行分隔,在槽间部2314中设有数据记录区域。在数据记录区域中可记录数据。
在实施例5的光磁盘中,利用取样伺服方式的跟踪控制用的第1摆动凹点2308和第2摆动凹点2309共用邻接的记录道。
跟踪极性不同的(摆动凹点2308和2309有位于记录道的延长线左右的、和相反地位于右左的)第1记录道2303和第2记录道2304在每1周交替地形成。
实施例5的光磁盘,具有形成螺旋状的记录道2303、2304等,且各记录道2303、2304等,利用设成放射线状(在光磁盘的半径方向)的预凹点区域2306,分别被分割成1280个的段2305。
各段的预凹点区域2306,具有设置成等角度间隔的等角度区域,并分别整齐排列在光磁盘的半径方向上。
所有的预凹点区域2306有着相似的形状,各预凹点,在预凹点区域上相对地被设置在相同的位置上。
因此,在用将光磁盘的中心作为原点的角座标来表示的场合,不论记录道的位置离原点的距离多少,预凹点区域在光磁盘上被设置成360度/1280个=0.28125度/个。
实施例5的光盘的控制装置,具有与实施例3的光盘的控制装置大致相同的结构(图1)。
图24是表示预凹点和槽部与再生信号(放大后的反射光量信号)的关系图。与图24(a)所示的预凹点区域2306和槽部2314对应,可获得图24(b)所示的再生信号138。
在槽间部2314上,与图16所示的实施例3的槽部2011同样,激光束的反射光量比预凹点区域的平坦部(图24(b))中再生信号的电平最高的部分)较小。
在实施例5中,可获得与图17(实施例3的图)所示的信号同样的信号。
如图17所示,由于用阈值1701使再生信号138成为二进制编码,在实施例5中,在槽间部2314与预凹点区域2306的边界上获得具有竖起边缘和下垂边缘的二进制编码后再生信号131。
在实施例3的光盘的控制装置中,是利用与槽部2011的终端位置2016的边缘信号,而在实施例5的光盘的控制装置中,利用槽间部2314的终端位置2316(从槽间部2314向预凹点区域2306移动的边界)的的边缘信号(第1边缘信号)。
将槽间部2314的终端位置2316(从槽间部2314向预凹点区域2306移动的边界)称作“第1边缘”,将槽间部2314的始端位置2317(从预凹点区域2306向槽间部2314移动的边界)称作“第2边缘”。
将第1边缘的再生信号称作“第1边缘信号”。将第2边缘的再生信号称作“第2边缘信号”。
<定时生成电路的说明>
实施例5的定时生成电路的结构和用微型计算机的运算方法,是与实施例3的定时生成电路的结构和用微型计算机的运算方法相同的。
利用实施例5的光盘的控制装置(包括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可获得与实施例3的光盘的控制装置(包括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同样的效果。
在实施例5的光盘的预凹点区域与实施例4同样地作成相同长度的形状的光盘的场合,也能实现与实施例4的光盘的控制装置(包括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包括CLV方式的控制装置。)同样的光盘的控制装置(包括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包括CLV方式的控制装置。),并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6]
用图25~图26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装置(包括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
实施例6的基面/槽部型的光盘的结构示于图25。
实施例6的光盘在槽部和基面(槽间部)具有数据记录区域,与仅在槽部上具有数据记录区域的实施例3的光盘不同。实施例6的光盘在这点上与实施例3的光盘不同,而在其他方面与实施例3的光盘具有同样的结构。
图25(a)是实施例6的光磁盘的概略的整体结构图。
图25(a)中,2501是光盘基板、2502是记录膜、2503是第1记录道、2504是与第1记录道邻接的第2记录道、2505是将第1记录道2503和第2记录道2504分割成1280个的段、2506和2513是预凹点区域(预格式区域)。
预凹点区域2506和2513,包括第1摆动凹点2508、第2摆动凹点2509和地址凹点2510。
如图所示,第1记录道2503和第2记录道2504,分别是将2513的预凹点区域作为起点和终点的螺旋状的区域,在从光磁盘的内周向外周走成螺旋状的记录道的场合,第2记录道2504在预凹点区域2513结束,从第2记录道2504结束的部位(预凹点区域2513)第1记录道2503开始。
在以说明光磁盘的格式结构为目的的图25(a)中,与光磁盘整体的大小相比,是将相互邻接的第1记录道2503和第2记录道2504显著放大地进行表示。
图25(b)是1个段2505的概略放大图。
在图25(b)中,段2505具有预凹点区域(预格式区域)2506、和有2507长度的数据记录区域(记录道)2515。
预凹点区域2506,包括用于检测跟踪信号的第1摆动凹点2508、第2摆动凹点2509、和有地址信息的地址凹点2510。
在实施例6的光盘中,与实施例3的光盘同样,可将槽部2511和槽间部2514与预凹点区域2506的边界(前缘和后缘)用作光盘的记录道方向的位置基准。
第1摆动凹点2508和第2摆动凹点2509的一方,从记录道中心线向盘片的内周方向偏移1/2道级距地配置着,另一方从记录道中心线向盘片的外周方向偏移1/2道级距地配置着。
第1摆动凹点2508、第2摆动凹点2509和地址凹点2510具有激光的波长λ的约1/8的深度,槽部2511具有波长λ的约1/4的深度。
地址凹点2510,是与实施例1的地址凹点310同样的。
槽部2511利用槽间部2514被进行分隔,在槽部2511和槽间部2514上设有数据记录区域。在数据记录区域上可记录数据。
在实施例6的光磁盘中,使利用取样伺服方式的跟踪控制用的第1摆动凹点2508和第2摆动凹点2509在邻接的记录道中共用。
跟踪极性不同的(摆动凹点2508和2509有位于记录道的延长线左右的、和相反地位于右左的)第1记录道2503和第2记录道2504在每1周交替地形成。
实施例6的光磁盘,具有形成螺旋状的记录道2503、2504等,还将各记录道2503、2504等利用设成放射线状(在光磁盘的半径方向)的预凹点区域2506,分别被分割成1280个的段2505。
各段的预凹点区域2506,具有以等角度间隔设置的等角度的区域,并分别整齐排列在光磁盘的半径方向。
所有的预凹点区域2506有着相似的形状,各预凹点,在预凹点区域上相对地被设置在相同的位置上。
因此,在用将光磁盘的中心作为原点的角座标来表示的场合,不论记录道的位置离原点的距离多少,预凹点区域在光磁盘上被设置成360度/1280个=0.28125度/个。
实施例6的光盘的控制装置,具有与实施例3的光盘的控制装置大致相同的结构(图1)。
图26是表示预凹点和槽部与再生信号(放大后的反射光量信号)的关系图。与图26(a)所示的预凹点区域2506和槽部2511或槽间部2514对应,可获得图26(b)所示的再生信号138。在光点从槽部2511向预凹点区域2506移动并再从预凹点区域2506向槽部2511移动的场合,或光点从槽间部2514向预凹点区域2506移动并再从预凹点区域2506向槽间部2514移动的场合,都能获得同样的波形。
在槽部2511和槽间部2514中,与实施例3的槽部2011同样,激光束的反射光量比预凹点区域的平坦部(在图26(b)中再生信号电平的最高部分)较小。
在实施例6中,可获得与图17(实施例3的图)所示的信号同样的信号。
如图17所示,由于用阈值1701使再生信号13进行二进制编码,在实施例6中,在槽部2514与预凹点区域2506的边界上可获得具有竖起边缘和下垂边缘的二进制编码后再生信号131。
在实施例3的光盘的控制装置中,是利用与槽部2011的后缘2016的边缘信号,而在实施例6的光盘的控制装置中,利用槽部2511和槽间部2514的终端位置2516(从槽部2511或槽间部2514向预凹点区域2506移动的边界)的的边缘信号(第1边缘信号)。
将槽部2511和槽间部2514的终端位置2516(从槽部2511或槽间部2514向预凹点区域2506移动的边界)称作“第1边缘”,将槽部2511和槽间部2514的始端位置2517(从预凹点区域2506向槽部2511或槽间部2514移动的边界)称作“第2边缘”。
将第1边缘的再生信号称作“第1边缘信号”。将第2边缘的再生信号称作“第2边缘信号”。
<定时生成电路的说明>
实施例6的定时生成电路的结构和用微型计算机的运算方法,是与实施例3的定时生成电路的结构和用微型计算机的运算方法相同的。
利用实施例6的光盘的控制装置(包括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可获得与实施例3的光盘的控制装置(包括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同样的效果。
在将实施例6的光盘的预凹点区域的形状与实施例4同样地作成相同长度的形状的光盘的场合,也能实现与实施例4的光盘的控制装置(包括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包括CLV方式的控制装置。)同样的光盘的控制装置(包括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包括CLV方式的控制装置。),并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7]
对用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数字方式构成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装置用图27~图32进行说明。用于本实施例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装置的光盘与实施例2是相同的。省略对光盘的说明。图27是实施例7的光盘的控制装置的结构图。在图27中,2701是可进行数据记录的光盘(是光磁盘)、2702是使光盘2701旋转的主轴电动机、2703是驱动主轴电动机2702的主轴电动机的控制部、2704是在光盘2701上的磁记录层上聚光的光点、2705是包括激光、拾光装置和受光元件等的头部、2706是激光APC电路(AutoPowerControl)、2707是头放大器、2708是聚焦伺服电路、2709是跟踪误差检测部、2710是数据用PLL电路、2711是跟踪伺服电路。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数据用PLL电路2710和跟踪误差检测部2709。
<跟踪误差检测部的说明>
对于跟踪误差检测部2709,用图28的跟踪误差检测部方框图和图29的定时图详细地说明。首先,对图28的跟踪误差检测部方框图进行说明。图28是数据用PLL电路2710和跟踪误差检测部2709的内部方框图。在图28中,2801是使加算信号(是头放大器2707的输出信号,2个偏光信号的加算信号)的振幅与A/D变换器2802的输入范围一致地进行调整的可变增益放大器、2802是将加算信号从模拟变换成数字的A/D变换器、2803是从加算信号检测凹点信号电平的信号电平检测器、2804是将加算信号的振幅变化(A/D变换器2802的输出信号)和来自信号电平检测器2803的输出(指定图30的限制电平C的信号)为基础地检测出凹点位置的凹点检测器、2805是检测时钟凹点1的平均电平的时钟凹点1电平检测器、2806是检测时钟凹点2的平均电平的时钟凹点2电平检测器、2807是根据时间窗和信号电平的条件进行时钟凹点1的检测的时钟凹点1检测器、2808是根据时间窗和信号电平的条件进行时钟凹点2的检测的时钟凹点2检测器、2809是对时钟凹点1检测器2807的检测定时和来自凹点检测器2804的位置信息测定时钟凹点的周期的时钟凹点1周期测定器、2811是对时钟凹点1检测器2807的检测定时和时钟凹点2检测器2808的检测定时和从凹点检测器2804的位置信息测定预凹点区域长度的伺服区域距离计测器、2811是从时钟凹点1的周期计测器的周期信息和伺服区域距离计测器的伺服区域的长度的信息生成时钟凹点1、2的检测窗以及摆动凹点1、2的检测窗的窗生成器,2812是向时钟凹点1周期计测器2809和伺服区域距离计测器2810传送现在的旋转周期并进行周期计测以及为提高伺服区域距离计测器2810的检测精度而计测旋转周期的电动机周期计测器,2813是检测摆动凹点1的电平用的摆动凹点1下电平检测器、2813是检测摆动凹点2的电平用的摆动凹点2下电平检测器、2915是将跟踪误差信号变换成模拟量的D/A变换器。对这样构成的跟踪误差信号检测器的动作的每个动作模式进行整理并说明。
本实施例的跟踪误差检测部,大致区分成以下4种模式进行动作。
①加算信号放大率决定模式
②信号电平检测模式
③段周期、伺服区域区间初期计测模式
④跟踪误差信号锁定检测模式
⑤时钟凹点错误检测模式
对于这些各模式,用图29进行说明。这些模式利用聚焦接通的信号开始进行。信号电平检测器2803和凹点检测器2804,输入聚焦接通的信号并开始动作。在不是聚焦接通的场合,由于停止动作,通过聚焦断开时的不正常的输入,可防止跟踪误差信号检测器进行误动作。
①加算信号放大率决定模式(图29)
向A/D变换器2802输入的信号电平,由于在盘片的反射率、凹点调制度等方面有较大变化,故必须将向A/D变换器2802输入的电平调整成某一定程度。该调整区间是加算信号放大率决定模式。图29表示在该模式中的动作。在必然通过1个段的期间,求出该区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通过将该计测多次重复且平均化求得来自盘片信号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该差成为凹点部的调制度A。利用该调制度A将可变增益放大器2801的增益调整成对A/D变换器2802成为最适当的电平B。该增益调整信号以本实施例场合的PWM信号被输出。
当获得增益调整信号时,加算信号放大率决定模式结束,向信号电平检测模式移行。
②信号电平检测模式(图30)
作为接着的模式,设定凹点的检测电平和时钟凹点的检测电平。首先,在增益调整的同时,决定作为凹点的检测限制电平的C。该检测限制电平C,在本实施例的场合,是增益调整后的凹点振幅电平B的1/16。使用该凹点检测限制电平C,通过仅将该电平以上的振幅的信号作为凹点信号用凹点检测器2804进行检测就能可靠地检测凹点部的信号。凹点检测器2804,如图30所示用A/D变换器2802在具有限制电平C以下的下值B的场合作为凹点检测信号输出凹点的再生信号和非同步地依次取样的信号电平P、Q、R,并使满足P>Q或R>Q。当不进行该检测电平C的设定时、产生将凹点部位外的再生信号的变动作为凹点进行检测的可能性。由于使用该电平条件就能可靠地检测凹点信号。
③段周期、伺服区域区间初期计测模式(图31)
段周期、伺服区域区间初期计测模式示于图31。在信号电平检测模式中,由于检测全部的凹点,从其中抽出时钟凹点1和时钟凹点2并检测段1005的周期SP和伺服区域的长度SL,与实施例2同样必须利用SP和SL将窗打开并进行摆动凹点的检测。检测该初期的时钟凹点1和时钟凹点2的模式是段周期、伺服区域区间初期计测模式。如图31所示,在某一定区间T期间未检测出凹点检测信号的场合、间隔检测信号从低(Low)电平向高(High)电平进行变化。该间隔检测信号在检测出高(High)电平的状态、即检测出一定间隔的状态下最初的凹点检测信号成为时钟凹点1。时钟凹点1检测器2807,在段周期、伺服区域区间初期计测模式时,从间隔信号进行时钟凹点1的检测。以该间隔检测信号为基础检测出的时钟凹点1检测信号,向时钟凹点1周期计测器2809输入。时钟凹点1周期计测器2809,利用凹点检测器2804通过取样点的插补处理求得的凹点的下位置信息、和来自时钟凹点1检测器2807的时钟凹点检测信息,时钟凹点1周期计测器2809对段1005的周期SP进行计测。
此外,如图31所示,在低电平期间检测间隔检测信号的最后的凹点检测信号成为时钟凹点2。时钟凹点2检测器2808,在段周期、伺服区域区间初期计测模式时,从间隔信号进行时钟凹点2的检测。以该间隔检测信号为基础检测出的时钟凹点2检测信号,被输入伺服区域距离计测器2810。与时钟凹点1周期计测同样,凹点检测器2804利用由取样点的插补处理求得的凹点下位置的信息、时钟凹点1检测器2807的时钟凹点1检测信息、时钟凹点2检测器2808的时钟凹点2检测信息,段长计测器2810计测段1005的周期SL。通过由取样点的插补处理进行凹点信号的下位置的检测,在粗的时钟周期中也能进行正确的周期计测、可实现检测电路的消耗电力的降低。
时钟凹点1周期计测器2809和伺服区域距离计测器(段长计测器)2810由于能从电动机周期计测器2812计测的电动机的周期判定大致的段周期SP和伺服区域的长度SL,故在由电动机的周期计算的段周期的±20%以内在无SP和SL的场合作为错误而不能用作周期信息。利用该保护,可防止因错误而以段周期的2倍或3倍进行计测段周期的误动作。
在计测SP和SL时,段周期、伺服区域区间初期计测模式结束,向跟踪误差锁定检测模式移行。
④跟踪误差锁定检测模式
使用上述计测出的周期SP和SL,利用窗生成器2811作成时钟凹点1和时钟凹点2的时间轴上的检测用窗。使用该检测用窗能计测下一个时钟凹点1信号、时钟凹点2信号、周期SP和SL。同样地,窗生成器2811,从时钟凹点1电平检测器2805检测出的时钟凹点1信号的电平信息和时钟凹点2电平检测器2806检测出的时钟凹点2信号的电平信息,作成时钟凹点1、2的电平侧的检测用窗U1、D1、U2、D2并对时钟凹点1和时钟凹点2的检测加以保护。由于作成这样的结构,可提高SP和SL的计测可靠性。图32表示窗生成器2811根据时间轴的窗和电平的窗检测时钟凹点1信号和时钟凹点2信号的状态。窗生成器2811生成时钟凹点1窗、时钟凹点2窗、摆动凹点1窗和摆动凹点2窗,并分别向时钟凹点1检测器2807和时钟凹点1相位误差检测器(数据用PLL电路)2816、时钟凹点2检测器2808、摆动凹点1下电平检测器2813、及摆动凹点2下电平检测器2814传送。
此外,SP和SL被进行多次的平均化,该次数在电动机的转速变动的查找状态下为较少的8次,而在正常状态下,进行64次的平均化处理。这样,可提高SP和SL的计测可靠性。这样,从SP和SL用窗生成器2811生成窗并检测摆动凹点1和摆动凹点2,检测方法基本上与实施例2相同,但有下述的不同点。
A/D变换器2802是低的取样率的低消耗电力型A/D变换器。因此,在其取样信号中存在不能检测出真的下信号的问题。在图30中,凹点信号是摆动凹点1信号和摆动凹点2信号,分别用P、Q、R的点进行取样。摆动凹点1、2的取样后的下信号(Q点)(向下的峰值信号)与真的下电平不同。利用取样定时、Q电平(Q点的电平)进行变化。因此,将少的取样信息通过用n次式(n为任意的偶整数。实施例中为n=2)进行内插,求摆动凹点1、2的真的下电平。在实施例中,假定y(t1)=-a·t2+b·t+c这样的内插式,对摆动凹点1信号和摆动凹点2信号分别求取满足y(t1)=P电平、y(t2)=Q电平、y(t3)=R电平的系数a、b、c。利用内插式,分别求取t=b/(2a)中的真的下电平(4c·a+b2/(4a)。在实施例7中,使用内插的摆动凹点1信号和摆动凹点2信号,利用上述(1)或(2)式,求取差分信号(跟踪误差信号)。
⑤时钟凹点错误检测模式
时钟凹点1和2往往因盘片损伤或作成时的缺陷或欠缺而产生不足。这以后,即使时钟凹点正常,由于摆动也产生偏移而有不能对时钟凹点1和2进行检测的可能性,故设有时钟凹点错误检测模式,在不能检测时钟凹点1的场合,设置对下一个窗进行扩展的处理。由此可提高时钟凹点1的检测可靠性。<数据用PLL电路的说明>
接着,说明数据用PLL电路2710。图28是包括数据用PLL电路2710的方框图。在图28中,数据用PLL电路2710,具有VCO123、将VCO123的输出信号分频成1/m的分频器、时钟凹点1相位误差检测器2816、D/A变换器2817。
数据用PLL电路2710,根据A/D变换器2816的输出信号生成高精度的数据用时钟。实施例7的数据用PLL电路2710在具有时钟凹点1相位误差检测器2816和D/A变换器2817之点上,与具有相位比较器121的实施例1的数据用PLL电路117不同。在除此以外的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时钟凹点1相位误差检测器2816,具有输入分频器124的输出信号、和以低的取样率变换成数字信号的时钟凹点1信号,而生成高精度的相位差信号的特点。
在图30中,凹点信号是时钟凹点1信号,在P、Q、R的3点上进行取样。时钟凹点1的取样的下定时(Q点)与真的下定时不同。时钟凹点1信号的相位,用A/D变换器2816的取样定时进行变化,数据用PLL电路2710不能生成正确的数据用时钟。因此,时钟凹点1相位误差检测器2816,通过对少的取样信息用n次式(n是任意的偶整数。在实施例中为n=2)进行内插,求取真的下定时。在实施例中,假定y(t)=-a·t2+b·t+c这样的内插式,求取满足y(t1)=P电平、y(t2)=Q电平、y(t3)=R电平的系数a、b、c。利用内插式求取真的下定时t=b/(2a)。时钟凹点1相位误差检测器2816,将分频器124的输出信号的竖起定时与真的下定时图t=b/(2a)的误差时间变换成作为电平信息的相位差信号并输出。D/A变换器2817,将作为数字信号的相位差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回路滤波器122是低频滤波器,输入作为D/A变换器2817的输出信号的相位差信号,变换成低频信号。
VCO123输入变换成低频信号后的相位差信号,并根据该信号变移为振荡频率。
采用上述结构,数据用时钟信号的1/m分频信号,对真的时钟凹点1信号进行相位锁定。
随着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小型化、高密度化,凹点、槽部或槽间部的再生信号变得微弱,为了对伪信号进行排除等而必须进行复杂的处理。对那样的复杂处理很难用硬件来完全进行,最好至少将其一部分用软件(对复杂的处理可比较容易实现)来进行处理。为了用软件进行处理,必须将凹点等的再生信号数字化。当用低的取样率对再生信号进行数字化时,不能获得再生信号的真的峰值(包括下位值)。因此,通过对上述数字化后的再生信号用n次式(n为任意的偶整数)进行内插,就能获得真的峰值。
将记录有本发明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或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方法的软件程序的记录媒体安装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或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装置(也可以是具有适当硬件电路的计算机)上,通过将该软件程序载入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或控制装置中实施载入的程序,就能进行本发明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或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方法。
述实施例涉及光磁盘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和控制装置,但不限于此,也可适用于满足必要条件的任意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和控制装置。
采用本发明,用CAV方式、CLV方式或ZCLV方式等的任意的方式所驱动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能获得以廉价、简单的结构实现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的有利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获得不需要高频带且高精度的专用的PLL电路而实现廉价的、高可靠性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的有利效果。
采用本发明,在查找动作时、过渡时等情况下也能获得可实现不易误动作地输出正确的道误差信号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的有利效果。
采用本发明,在使用摇臂形式的拾光装置的光盘装置中,能获得可实现不易误动作地输出正确的道误差信号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的有利效果。
此外,采用本发明,能获得以CLV方式驱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可实现廉价的结构简单的控制装置的有利效果。
第1技术方案等,可获得能实现适合于尤其用CAV方式和ZCLV方式驱动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装置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的有利效果。
第2技术方案等,可获得能实现适合于尤其用CLV方式驱动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装置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这样的有利效果。
此外,采用本发明,可获得能实现适合于具有多个旋转模式(例如2种线速度的CLV方式的模式)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装置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的有利效果。
上面对发明的最佳形态以一定程度地作了详细说明,但在该最佳形态的现显示内容在结构细部上可适当变化,各要素的组合及顺序的变化能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中发明的范围和思想的情况下实现。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和控制装置,作为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和控制装置是有用的。本发明的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和控制方法,作为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和控制方法是有用的。
权利要求书
(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出包含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第1时钟凹点、第1摆动凹点和第2摆动凹点的信息的再生信号的再生部,
从所述再生信号,检测作为所述第1时钟凹点的再生信号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的时钟凹点信号检测部,
计测邻接的2个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输出作为计测值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计测部,
输入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并对作为大致与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成正比值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和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进行计算、输出的运算部,
检测至少根据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和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1时间中所述再生信号、并将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进行输出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检测部,
检测至少根据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和所述第2摆动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2时间中所述再生信号,并将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进行输出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检测部,以及
对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和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进行减算、并生成差分信号的差分信号生成部。
2.一种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出包含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第1时钟凹点、第2时钟凹点、第1摆动凹点和第2摆动凹点的信息的再生信号的再生部,
从所述再生信号,检测作为所述第1时钟凹点的再生信号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和作为所述第2时钟凹点的再生信号的第2时钟凹点信号的时钟凹点信号检测部,
计测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与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输出作为计测值的第2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的时钟凹点信号间隔计测部,
输入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并对作为大致与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成正比值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和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进行计算、输出的运算部,
检测至少根据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或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及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1时间中所述再生信号、并对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进行输出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检测部,
检测至少根据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或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及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2时间中所述再生信号、并将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输出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检测部,以及
对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与第2摆动凹点信号进行减算、并生成差分信号的差分信号生成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时钟凹点信号检测部,包括
生成将从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或第2时钟凹点信号计测出的第1时间作为起点、将比所述第1时间更延迟的时间的第2时间作为终点的窗信号的窗信号生成部,
检测在所述窗信号中所包括的所述再生信号的波峰部分的波峰检测部,
判断所述波峰部分的电平是否在包括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或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的电平的一定范围内的波峰电平判断部,以及
若所述波峰部分的电平在包括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或上升第2时钟凹点信号的电平的一定范围内,则将所述波峰部分作为下一个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或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进行输出的输出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峰检测部,对在时间轴上依次排列的5个以上的时钟定时中所述再生信号进行检测,如果在时钟定时中的各所述再生信号的电平在时间轴上具有单一的极大值或极小值、则将所述检测出单一的极大值或极小值的时钟定时作为边缘的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或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进行输出。
5.一种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出包含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槽部、槽间部或槽部和槽间部的信息、和第1摆动凹点和第2摆动凹点的信息的再生信号的再生部,
从所述再生信号检测作为所述槽部、槽间部或槽部和槽间部的槽终端位置或槽始端位置的再生信号的第1边缘信号的边缘信号检测部,
计测邻接2个所述第1边缘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将作为计测值的第1边缘信号间隔值进行输出的第1边缘信号间隔计测部,
输入所述第1边缘信号间隔值、并对与所述第1边缘信号间隔值大致成正比值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和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进行计算、输出的运算部,
检测至少根据所述第1边缘信号和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1时间中所述再生信号、并将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进行输出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检测部,
检测至少根据所述第1边缘信号和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2时间中所述再生信号、并将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进行输出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检测部,以及
对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与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进行减算、并生成差分信号的差分信号生成部。
6.一种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出包含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槽部、槽间部或槽部和槽间部的信息和第1摆动凹点及第2摆动凹点的信息的再生信号的再生部,
从所述再生信号,检测作为所述槽部、槽间部或槽部和槽间部的槽终端位置的再生信号的第1边缘信号和作为所述槽部、槽间部或槽部和槽间部的槽始端位置的再生信号的第2边缘信号的边缘信号检测部,
计测所述第1边缘信号与所述第2边缘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将作为计测值的第2边缘信号间隔值进行输出的边缘信号间隔计测部,
输入所述第2边缘信号间隔值,并对与所述第2边缘信号间隔值大致成正比值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和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进行计算、输出的运算部,
检测至少根据所述第1边缘信号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及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1时间中所述再生信号、并将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进行输出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检测部,
检测至少根据所述第1边缘信号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及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2时间中所述再生信号、并将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进行输出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检测部,以及
对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与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进行减算、并生成差分信号的差分信号生成部。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缘信号检测部,检测在时间轴上依次排列的5个以上的时钟定时中所述再生信号,若在时钟定时中的各所述再生信号的电平在时间轴上单纯增大或单纯减小、则生成将所述5个以上的时钟定时中的任意的定时作为边缘的所述第1边缘信号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缘信号检测部,若所述5个以上的时钟定时中的初始的时钟定时中的所述再生信号的电平在第1电平范围内、所述5个以上的时钟定时中的终了的时钟定时中的所述再生信号的电平在第2电平范围内、则生成将所述5个以上的时钟定时中的任意的定时作为边缘的所述第1边缘信号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
9.一种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拾光装置,
在将从所述拾光装置照射的光束聚焦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后,将从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任一项所述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输出的所述差分信号减小地控制头部的位置。
10.(修改后)一种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出包含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第1时钟凹点、第2时钟凹点、和在夹于所述第1时钟凹点和所述第2时钟凹点的区域中所配置的1个以上的预凹点的信息的再生信号的再生部,
从所述预凹点的再生信号,检测作为所述第1时钟凹点的再生信号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和作为所述第2时钟凹点的再生信号的第2时钟凹点信号的时钟凹点信号检测部,以及
计测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与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将作为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与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的计测值的第2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进行输出的时钟凹点信号间隔计测部,
使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进行旋转,以便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成为一定值。
11.(修改后)一种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出包含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并在预凹点区域上被分割的槽部、槽间部或槽部和槽间部的再生信号的再生部,
从所述再生信号,检测作为所述预凹点区域的前缘的再生信号的第1边缘信号和作为所述预凹点区域的后缘的再生信号的第2边缘信号的边缘信号检测部,以及
计测所述第1边缘信号与所述第2边缘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将作为所述第1边缘信号与所述第2边缘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的计测值的第2边缘信号间隔值进行输出的边缘信号间隔计测部,
使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进行旋转,以便所述第2边缘信号间隔值成为一定值。
12.一种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输出包含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第1时钟凹点、第1摆动凹点和第2摆动凹点的信息的再生信号的再生步骤,
从所述再生信号,检测作为所述第1时钟凹点的再生信号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的时钟凹点信号检测步骤,
计测邻接的2个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将作为计测值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进行输出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计测步骤,
输入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并对作为与所述第1时钟凹点间隔值大致成正比值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和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进行计算、输出的运算步骤,
检测至少根据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和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1时间中所述再生信号、并将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进行输出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检测步骤,
检测至少根据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和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2时间中所述再生信号、并将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进行输出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检测步骤,以及
对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与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进行减算、并生成差分信号的差分信号生成步骤。
13.一种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输出包含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第1时钟凹点、第2时钟凹点、第1摆动凹点和第2摆动凹点的信息的再生信号的再生步骤,
从所述再生信号,检测作为所述第1时钟凹点的再生信号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和作为所述第2时钟凹点的再生信号的第2时钟凹点信号的时钟凹点信号检测步骤,
计测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与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将作为计测值的第2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进行输出的时钟凹点信号间隔计测步骤,
输入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并对作为与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大致成正比值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和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进行计算、输出的运算步骤,
检测至少根据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或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及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1时间中所述再生信号、并将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进行输出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检测步骤,
检测至少根据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或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及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2时间中所述再生信号、并将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进行输出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检测步骤,以及
对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与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进行减算、并生成差分信号的差分信号生成步骤。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时钟凹点信号检测步骤,包括
生成将从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或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计测的第1时间作为起点、将比所述第1时间更延迟的时间的第2时间作为终点的窗信号的窗信号生成步骤,
检出在所述窗信号中包括的所述再生信号的波峰部分的波峰检测步骤,
判断所述波峰部分的电平是否位于包括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或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的电平的一定范围内的波峰电平判断步骤,以及
若所述波峰部分的电平位于包括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和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的电平的一定的范围内,则将所述波峰部分作为下一个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或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进行输出的输出步骤。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峰检测步骤,检测在时间轴上依次排列5个以上的时间定时中所述再生信号,若在时钟定时中的各所述再生信号的电平在时间轴上具有单一的极大值或极小值,则输出将检测出所述单一的极大值或极小值后的时钟定时作为边缘的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或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
16.一种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输出包含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槽部、槽间部或槽部和槽间部的信息、和第1摆动凹点和第2摆动凹点的信息的再生信号的再生步骤,
从所述再生信号,检测作为所述槽部、槽间部或槽部和槽间部的槽终端位置或槽始端位置的再生信号的第1边缘信号的边缘信号检测步骤,
计测邻接2个所述第1边缘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将作为计测值的第1边缘信号间隔值输出的第1边缘信号间隔计测步骤,
输入所述第1边缘信号间隔值、并对作为与所述第1边缘信号间隔值大致成正比值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和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进行计算、输出的运算步骤,
检测至少根据所述第1边缘信号和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1时间中所述再生信号、并将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输出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检测步骤,
检测至少根据所述第1边缘信号和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2时间中所述再生信号、并将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输出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检测步骤,以及
对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与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进行减算、并生成差分信号的差分信号生成步骤。
17.一种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输出包含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槽部、槽间部或槽部和槽间部的信息、和第1摆动凹点和第2摆动凹点的信息的再生信号的再生步骤,
从所述再生信号,检测作为所述槽部、槽间部或槽部和槽间部的槽终端位置的再生信号的第1边缘信号和作为所述槽部、槽间部或槽部和槽间部的槽始端位置的再生信号的第2边缘信号的边缘信号检测步骤,
计测所述第1边缘信号与所述第2边缘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将作为计测值的第2边缘信号间隔值输出的边缘信号间隔计测步骤,
输入所述第2边缘信号间隔值、并对作为与所述第2边缘信号间隔值大致成正比值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和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进行计算、输出的运算步骤,
检测至少根据所述第1边缘信号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及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1时间中所述再生信号、并将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输出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检测步骤,
检测至少根据所述第1边缘信号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及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2时间中所述再生信号、并将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输出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检测步骤,以及
对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和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进行减算、并生成差分信号的差分信号生成步骤。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缘信号检测步骤,检测在时间轴上依次排列的5个以上的时钟定时中所述再生信号,若在时钟定时中的各所述再生信号的电平在时间轴上单纯增大或单纯减小,则生成将所述5个以上的时钟定时中任意的定时作为边缘的所述第1边缘信号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缘信号检测步骤,还包括,若所述5个以上的时钟定时中的初始的时钟定时的所述再生信号的电平在第1电平范围内、所述5个以上的时钟定时中的终了的时钟定时的所述再生信号的电平在第2电平范围内,则生成将所述5个以上的时钟定时中的任意的定时作为边缘的所述第1边缘信号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
20.一种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从拾光装置照射的光束向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进行聚焦接通后,控制头部的位置使利用权利要求12至19任一项所述的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生成的所述差分信号减小。
21.(修改后)一种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输出包含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第1时钟凹点、第2时钟凹点、和在夹于所述第1时钟凹点和所述第2时钟凹点的区域中所配置的1个以上的预凹点的信息的再生信号的再生步骤,
从所述预凹点的再生信号,检测作为所述第1时钟凹点的再生信号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和所述第2时钟凹点的再生信号的第2时钟凹点信号的时钟凹点信号检测步骤,
计测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与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输出将作为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与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的计测值的第2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的时钟凹点信号间隔计测步骤,以及
使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旋转,以便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成为一定值的旋转步骤。
22.(修改后)一种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输出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并在预凹点区域上被分割的槽部、槽间部或槽部和槽间部的再生信号的再生步骤,
从所述再生信号,检测作为所述预凹点区域的前缘的再生信号的第1边缘信号和作为所述预凹点区域的后缘的再生信号的第2边缘信号的边缘信号检测步骤,以及
计测所述第1边缘信号与所述第2边缘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将作为所述第1边缘信号与所述第2边缘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的计测值的第2边缘信号间隔值进行输出的边缘信号间隔计测步骤,
使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旋转,以便所述第2边缘信号间隔值成为一定值的旋转步骤。
23.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缘信号检测部,包括
生成将从所述第1边缘信号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计测出的第1时间作为起点、将作为比所述的第1时间更延迟的时间的第2时间作为终点的窗信号的窗信号生成部,
检测在所述窗信号中所含的所述再生信号的波峰部分的波峰检测部,
判断所述波峰部分的电平是否在包括所述第1边缘信号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的电平的一定范围内的波峰电平判断部,以及
若所述波峰部分的电平在包括所述第1边缘信号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的电平的一定范围内、则将所述波峰部分作为下一个的所述第1边缘信号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进行输出的输出部。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峰检测部,检测在时间轴上依次排列的5个以上的时钟定时中所述再生信号,若时钟定时中的各所述再生信号的电平在时间轴上具有单一的极大值或极小值,则输出将检测出所述单一的极大值或极小值后的时钟定时作为边缘的所述第1边缘信号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
25.(删除)
26.(删除)
27.如权利要求1、2、5或6所述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计测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旋转周期的周期计测器,
所述运算部,仅使用包括于根据所述旋转周期推定的范围中的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所述第1边缘信号间隔值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间隔值来计算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和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
28.如权利要求1、2、5或6所述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算部,根据作为对n个(n是2以上的任意的正整数)的计测值平均化后的值的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所述第1边缘信号间隔值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间隔值来计算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和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
在所述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在正常旋转的状态下的所述n的值,比所述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在加速或减速状态下的所述n的值较大。
29.(增加)一种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包含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第1时钟凹点的信息的再生信号的再生部,
从所述再生信号,检测作为所述第1时钟凹点的再生信号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的时钟凹点信号检测部,以及
计测邻接的2个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输出作为该计测值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计测部,
使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旋转,以便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成为一定值。
30.(增加)一种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出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并在预凹点区域上被分割的槽部、槽间部、或槽部和槽间部的再生信号的再生部,
从所述再生信号,检测作为所述预凹点区域的前缘或后缘的再生信号的第1边缘信号的边缘信号检测部,以及
计测邻接的2个所述第1边缘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输出作为该计测值的第1边缘信号间隔值的第1边缘信号间隔计测部,
使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旋转,以便所述第1边缘信号间隔值成为一定值。
31.(增加)一种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输出包含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第1时钟凹点的信息的再生信号的再生步骤,
从所述再生信号,检测作为所述第1时钟凹点的再生信号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的时钟凹点信号检测步骤,以及
计测邻接的2个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输出作为该计测值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计测步骤,
使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旋转,以便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成为一定值的旋转步骤。
32.(增加)一种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输出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并在预凹点区域上被割的槽部、槽间部、或槽部和槽间部的再生信号的再生步骤,
从所述再生信号,检测作为所述预凹点区域的前缘或后缘的再生信号的第1边缘信号的边缘信号检测步骤,以及
计测邻接的2个所述第1边缘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输出作为该计测值的第1边缘信号间隔值的第1边缘信号间隔计测步骤,
使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旋转,以便所述第1边缘信号间隔值成为一定值的旋转步骤。

Claims (28)

1.一种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出包含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第1时钟凹点、第1摆动凹点和第2摆动凹点的信息的再生信号的再生部,
从所述再生信号,检测作为所述第1时钟凹点的再生信号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的时钟凹点信号检测部,
计测邻接的2个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输出作为计测值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计测部,
输入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并对作为大致与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成正比值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和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进行计算、输出的运算部,
检测至少根据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和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1时间中所述再生信号、并将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进行输出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检测部,
检测至少根据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和所述第2摆动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2时间中所述再生信号,并将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进行输出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检测部,以及
对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和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进行减算、并生成差分信号的差分信号生成部。
2.一种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出包含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第1时钟凹点、第2时钟凹点、第1摆动凹点和第2摆动凹点的信息的再生信号的再生部,
从所述再生信号,检测作为所述第1时钟凹点的再生信号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和作为所述第2时钟凹点的再生信号的第2时钟凹点信号的时钟凹点信号检测部,
计测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与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输出作为计测值的第2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的时钟凹点信号间隔计测部,
输入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并对作为大致与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成正比值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和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进行计算、输出的运算部,
检测至少根据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或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及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1时间中所述再生信号、并对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进行输出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检测部,
检测至少根据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或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及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2时间中所述再生信号、并将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输出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检测部,以及
对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与第2摆动凹点信号进行减算、并生成差分信号的差分信号生成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时钟凹点信号检测部,包括
生成将从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或第2时钟凹点信号计测出的第1时间作为起点、将比所述第1时间更延迟的时间的第2时间作为终点的窗信号的窗信号生成部,
检测在所述窗信号中所包括的所述再生信号的波峰部分的波峰检测部,
判断所述波峰部分的电平是否在包括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或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的电平的一定范围内的波峰电平判断部,以及
若所述波峰部分的电平在包括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或上升第2时钟凹点信号的电平的一定范围内,则将所述波峰部分作为下一个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或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进行输出的输出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峰检测部,对在时间轴上依次排列的5个以上的时钟定时中所述再生信号进行检测,如果在时钟定时中的各所述再生信号的电平在时间轴上具有单一的极大值或极小值、则将所述检测出单一的极大值或极小值的时钟定时作为边缘的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或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进行输出。
5.一种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出包含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槽部、槽间部或槽部和槽间部的信息、和第1摆动凹点和第2摆动凹点的信息的再生信号的再生部,
从所述再生信号检测作为所述槽部、槽间部或槽部和槽间部的槽终端位置或槽始端位置的再生信号的第1边缘信号的边缘信号检测部,
计测邻接2个所述第1边缘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将作为计测值的第1边缘信号间隔值进行输出的第1边缘信号间隔计测部,
输入所述第1边缘信号间隔值、并对与所述第1边缘信号间隔值大致成正比值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和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进行计算、输出的运算部,
检测至少根据所述第1边缘信号和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1时间中所述再生信号、并将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进行输出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检测部,
检测至少根据所述第1边缘信号和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2时间中所述再生信号、并将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进行输出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检测部,以及
对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与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进行减算、并生成差分信号的差分信号生成部。
6.一种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出包含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槽部、槽间部或槽部和槽间部的信息和第1摆动凹点及第2摆动凹点的信息的再生信号的再生部,
从所述再生信号,检测作为所述槽部、槽间部或槽部和槽间部的槽终端位置的再生信号的第1边缘信号和作为所述槽部、槽间部或槽部和槽间部的槽始端位置的再生信号的第2边缘信号的边缘信号检测部,
计测所述第1边缘信号与所述第2边缘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将作为计测值的第2边缘信号间隔值进行输出的边缘信号间隔计测部,
输入所述第2边缘信号间隔值,并对与所述第2边缘信号间隔值大致成正比值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和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进行计算、输出的运算部,
检测至少根据所述第1边缘信号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及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1时间中所述再生信号、并将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进行输出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检测部,
检测至少根据所述第1边缘信号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及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2时间中所述再生信号、并将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进行输出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检测部,以及
对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与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进行减算、并生成差分信号的差分信号生成部。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缘信号检测部,检测在时间轴上依次排列的5个以上的时钟定时中所述再生信号,若在时钟定时中的各所述再生信号的电平在时间轴上单纯增大或单纯减小、则生成将所述5个以上的时钟定时中的任意的定时作为边缘的所述第1边缘信号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缘信号检测部,若所述5个以上的时钟定时中的初始的时钟定时中的所述再生信号的电平在第1电平范围内、所述5个以上的时钟定时中的终了的时钟定时中的所述再生信号的电平在第2电平范围内、则生成将所述5个以上的时钟定时中的任意的定时作为边缘的所述第1边缘信号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
9.一种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拾光装置,
在将从所述拾光装置照射的光束聚焦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后,将从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任一项所述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输出的所述差分信号减小地控制头部的位置。
10.一种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出包含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第1时钟凹点、第2时钟凹点的信息的再生信号的再生部,
从所述预凹点的再生信号,检测作为所述第1时钟凹点的再生信号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和作为所述第2时钟凹点的再生信号的第2时钟凹点信号的时钟凹点信号检测部,
计测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与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将作为计测值的第2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进行输出的时钟凹点信号间隔计测部,以及
使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进行旋转成使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成为一定值。
11.一种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出包含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槽部、槽间部或槽部和槽间部的再生信号的再生部,
从所述再生信号,检测作为所述槽部、槽间部或槽部和槽间部的槽终端位置的再生信号的第1边缘信号和作为所述槽部、槽间部或槽部和槽间部的槽始端位置的再生信号的第2边缘信号的边缘信号检测部,
计测所述第1边缘信号与所述第2边缘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将作为计测值的第2边缘信号间隔值进行输出的边缘信号间隔计测部,以及
使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进行旋转成使所述第2边缘信号间隔值成为一定值。
12.一种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输出包含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第1时钟凹点、第1摆动凹点和第2摆动凹点的信息的再生信号的再生步骤,
从所述再生信号,检测作为所述第1时钟凹点的再生信号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的时钟凹点信号检测步骤,
计测邻接的2个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将作为计测值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进行输出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计测步骤,
输入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并对作为与所述第1时钟凹点间隔值大致成正比值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和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进行计算、输出的运算步骤,
检测至少根据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和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1时间中所述再生信号、并将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进行输出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检测步骤,
检测至少根据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和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2时间中所述再生信号、并将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进行输出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检测步骤,以及
对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与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进行减算、并生成差分信号的差分信号生成步骤。
13.一种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输出包含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第1时钟凹点、第2时钟凹点、第1摆动凹点和第2摆动凹点的信息的再生信号的再生步骤,
从所述再生信号,检测作为所述第1时钟凹点的再生信号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和作为所述第2时钟凹点的再生信号的第2时钟凹点信号的时钟凹点信号检测步骤,
计测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与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将作为计测值的第2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进行输出的时钟凹点信号间隔计测步骤,
输入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并对作为与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大致成正比值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和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进行计算、输出的运算步骤,
检测至少根据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或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及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1时间中所述再生信号、并将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进行输出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检测步骤,
检测至少根据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或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及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2时间中所述再生信号、并将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进行输出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检测步骤,以及
对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与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进行减算、并生成差分信号的差分信号生成步骤。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时钟凹点信号检测步骤,包括
生成将从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或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计测的第1时间作为起点、将比所述第1时间更延迟的时间的第2时间作为终点的窗信号的窗信号生成步骤,
检出在所述窗信号中包括的所述再生信号的波峰部分的波峰检测步骤,
判断所述波峰部分的电平是否位于包括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或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的电平的一定范围内的波峰电平判断步骤,以及
若所述波峰部分的电平位于包括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和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的电平的一定的范围内,则将所述波峰部分作为下一个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或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进行输出的输出步骤。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峰检测步骤,检测在时间轴上依次排列5个以上的时间定时中所述再生信号,若在时钟定时中的各所述再生信号的电平在时间轴上具有单一的极大值或极小值,则输出将检测出所述单一的极大值或极小值后的时钟定时作为边缘的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或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
16.一种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输出包含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槽部、槽间部或槽部和槽间部的信息、和第1摆动凹点和第2摆动凹点的信息的再生信号的再生步骤,
从所述再生信号,检测作为所述槽部、槽间部或槽部和槽间部的槽终端位置或槽始端位置的再生信号的第1边缘信号的边缘信号检测步骤,
计测邻接2个所述第1边缘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将作为计测值的第1边缘信号间隔值输出的第1边缘信号间隔计测步骤,
输入所述第1边缘信号间隔值、并对作为与所述第1边缘信号间隔值大致成正比值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和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进行计算、输出的运算步骤,
检测至少根据所述第1边缘信号和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1时间中所述再生信号、并将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输出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检测步骤,
检测至少根据所述第1边缘信号和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2时间中所述再生信号、并将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输出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检测步骤,以及
对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与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进行减算、并生成差分信号的差分信号生成步骤。
17.一种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输出包含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槽部、槽间部或槽部和槽间部的信息、和第1摆动凹点和第2摆动凹点的信息的再生信号的再生步骤,
从所述再生信号,检测作为所述槽部、槽间部或槽部和槽间部的槽终端位置的再生信号的第1边缘信号和作为所述槽部、槽间部或槽部和槽间部的槽始端位置的再生信号的第2边缘信号的边缘信号检测步骤,
计测所述第1边缘信号与所述第2边缘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将作为计测值的第2边缘信号间隔值输出的边缘信号间隔计测步骤,
输入所述第2边缘信号间隔值、并对作为与所述第2边缘信号间隔值大致成正比值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和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进行计算、输出的运算步骤,
检测至少根据所述第1边缘信号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及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1时间中所述再生信号、并将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输出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检测步骤,
检测至少根据所述第1边缘信号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及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导出的第2时间中所述再生信号、并将检测出的作为再生信号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输出的第2摆动凹点信号检测步骤,以及
对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和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进行减算、并生成差分信号的差分信号生成步骤。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缘信号检测步骤,检测在时间轴上依次排列的5个以上的时钟定时中所述再生信号,若在时钟定时中的各所述再生信号的电平在时间轴上单纯增大或单纯减小,则生成将所述5个以上的时钟定时中任意的定时作为边缘的所述第1边缘信号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缘信号检测步骤,还包括,若所述5个以上的时钟定时中的初始的时钟定时的所述再生信号的电平在第1电平范围内、所述5个以上的时钟定时中的终了的时钟定时的所述再生信号的电平在第2电平范围内,则生成将所述5个以上的时钟定时中的任意的定时作为边缘的所述第1边缘信号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
20.一种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从拾光装置照射的光束向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进行聚焦接通后,控制头部的位置使利用权利要求12至19任一项所述的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生成的所述差分信号减小。
21.一种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输出包含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第1时钟凹点、第2时钟凹点的信息的再生信号的再生步骤,
从所述预凹点的再生信号,检测作为所述第1时钟凹点的再生信号的第1时钟凹点信号和所述第2时钟凹点的再生信号的第2时钟凹点信号的时钟凹点信号检测步骤,
计测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与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输出作为计测值的第2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的时钟凹点信号间隔计测步骤,以及
使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旋转成使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成为一定值。
22.一种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输出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槽部、槽间部或槽部和槽间部的再生信号的再生步骤,
从所述再生信号,输出作为所述槽部、槽间部或槽部和槽间部的槽终端位置的再生信号的第1边缘信号和作为所述槽部、槽间部或槽部和槽间部的槽始端位置的再生信号的第2边缘信号的边缘信号检测步骤,
计测所述第1边缘信号与所述第2边缘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将作为计测值的第2边缘信号间隔值输出的边缘信号间隔计测步骤,以及
使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旋转成使所述第2边缘信号间隔值成为一定值。
23.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缘信号检测部,包括
生成将从所述第1边缘信号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计测出的第1时间作为起点、将作为比所述的第1时间更延迟的时间的第2时间作为终点的窗信号的窗信号生成部,
检测在所述窗信号中所含的所述再生信号的波峰部分的波峰检测部,
判断所述波峰部分的电平是否在包括所述第1边缘信号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的电平的一定范围内的波峰电平判断部,以及
若所述波峰部分的电平在包括所述第1边缘信号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的电平的一定范围内、则将所述波峰部分作为下一个的所述第1边缘信号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进行输出的输出部。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峰检测部,检测在时间轴上依次排列的5个以上的时钟定时中所述再生信号,若时钟定时中的各所述再生信号的电平在时间轴上具有单一的极大值或极小值,则输出将检测出所述单一的极大值或极小值后的时钟定时作为边缘的所述第1边缘信号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
25.一种锁相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出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凹点、槽部或槽间部的再生信号的再生部,
将所述再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的A/D变换器,
利用控制信号控制振荡频率的振荡器,以及
将变换成数字信号的所述再生信号用n次式(n是任意的偶整数)进行插补并求取所述n次式的极值,且生成与所述极值的相位与所述振荡器的输出信号或其分频信号的相位的误差相应的所述控制信号的相位误差检测器。
26.一种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作为在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第1摆动凹点和第2摆动凹点的再生信号的第1摆动凹点信号和第2摆动凹点信号的摆动凹点信号检测部,
将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和第2摆动凹点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的A/D变换器,以及
将变换成数字信号的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和第2摆动凹点信号分别用n次式(n是任意的偶整数)进行插补并求取所述n次式的极值,且生成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的所述极值的电平与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的所述极值的电平的差分信号的误差信号生成部。
27.如权利要求1、2、5或6所述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计测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旋转周期的周期计测器,
所述运算部,仅使用包括于根据所述旋转周期推定的范围中的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所述第1边缘信号间隔值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间隔值来计算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和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
28.如权利要求1、2、5或6所述的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的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算部,根据作为对n个(n是2以上的任意的正整数)的计测值平均化后的值的所述第1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所述第2时钟凹点信号间隔值、所述第1边缘信号间隔值或所述第2边缘信号间隔值来计算所述第1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和所述第2摆动凹点信号间隔值,
在所述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在正常旋转的状态下的所述n的值,比所述圆盘状信息记录媒体在加速或减速状态下的所述n的值较大。
CN01815561A 2000-09-13 2001-09-10 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Pending CN14559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278844 2000-09-13
JP278844/2000 2000-09-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55921A true CN1455921A (zh) 2003-11-12

Family

ID=18763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1815561A Pending CN1455921A (zh) 2000-09-13 2001-09-10 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30169654A1 (zh)
EP (1) EP1326241A1 (zh)
JP (1) JPWO2002023543A1 (zh)
KR (2) KR20050084514A (zh)
CN (1) CN1455921A (zh)
AU (1) AU2001286194A1 (zh)
WO (1) WO20020235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38053A (ja) 2002-05-20 2003-11-28 Canon Inc 光記録媒体
JP2005243087A (ja) * 2004-02-24 2005-09-08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光ディスク再生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
KR100614344B1 (ko) * 2004-08-18 2006-08-21 주식회사 히타치엘지 데이터 스토리지 코리아 기록매체 탐색시의 에러 개선 방법 및 장치
JP5270071B2 (ja) * 2006-05-16 2013-08-21 富士通オプティカルコンポーネンツ株式会社 信号増幅装置
US8077569B2 (en) * 2008-05-05 2011-12-13 Mediatek In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an optical disc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36357A (ja) * 1986-11-27 1988-06-08 Sharp Corp 回転速度制御用マークの検出方法
JPH01159835A (ja) * 1987-12-16 1989-06-22 Seiko Epson Corp 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H05266595A (ja) * 1992-03-19 1993-10-15 Hitachi Ltd 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ディスク装置
JPH06103612A (ja) * 1992-09-22 1994-04-15 Sony Corp 情報記録ディスク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H07235058A (ja) * 1994-02-18 1995-09-05 Hitachi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H08161829A (ja) * 1994-12-01 1996-06-21 Canon Inc デジタル情報再生装置及びデジタルpll装置
US6385257B1 (en) * 1997-01-21 2002-05-07 Sony Corporation Frequency demodulating circuit, optical disk apparatus thereof and preformating device
JP3787015B2 (ja) * 1997-04-14 2006-06-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回転制御装置
JPH1125461A (ja) * 1997-07-01 1999-01-29 Seiji Yonezawa 光ディスクおよびその記録再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2023543A1 (ja) 2004-01-22
KR100543366B1 (ko) 2006-01-20
KR20030029984A (ko) 2003-04-16
US20030169654A1 (en) 2003-09-11
AU2001286194A1 (en) 2002-03-26
EP1326241A1 (en) 2003-07-09
KR20050084514A (ko) 2005-08-26
WO2002023543A1 (fr) 2002-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6906C (zh) 光盘再生装置及其方法
CN100336124C (zh) 光存储媒体、信息记录装置及信息再现装置
CN1122258C (zh) 光盘装置
CN1229779C (zh) 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及方法
CN1293554C (zh) 盘记录介质、盘驱动设备和再现方法
CN1145942C (zh) 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CN1145938C (zh) 光盘
CN1311452C (zh) 光记录介质及其记录方法
CN1159719C (zh) 记录介质、记录设备和读取设备
CN1272777C (zh) 制作纹脊/纹槽记录/再生型光盘的方法
CN1502103A (zh) 记录介质、其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967676A (zh) 再生装置、及球面像差校正和聚焦偏移的调整方法
CN1666268A (zh) 盘形记录介质、盘驱动设备和盘生产方法
CN1581309A (zh) 信息记录介质、其信息记录方法和信息记录/还原设备
CN1486488A (zh) 光盘及其记录装置、重放装置、重放方法、生产方法
CN1826639A (zh) 信息记录介质、记录层判别方法、记录层判别装置、光盘装置信息记录介质形成装置、信息记录介质形成方法、信息检测方法、信息检测装置以及信息记录介质装置
CN1455921A (zh) 道误差信号生成装置、道误差信号生成方法、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828735A (zh) 光信息记录装置、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电路
CN1449561A (zh) 光学头
CN1578151A (zh) 数字锁相环设备
CN1196125C (zh) 记录媒体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478276A (zh) 记录介质、其记录装置、其记录方法、其重放装置及其重放方法
CN1841520A (zh) 光信息记录装置、光信息记录方法和信号处理电路
CN1254924A (zh) 光盘记录媒体、记录设备和重放设备
CN1189667A (zh) 记录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