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4606C - 电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电磁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94606C
CN1294606C CNB2003101142800A CN200310114280A CN1294606C CN 1294606 C CN1294606 C CN 1294606C CN B2003101142800 A CNB2003101142800 A CN B2003101142800A CN 200310114280 A CN200310114280 A CN 200310114280A CN 1294606 C CN1294606 C CN 129460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
contacting plate
moving contacting
receiving portion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3101142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99558A (zh
Inventor
真田博纪
田中弘泰
山崎弘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99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95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460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460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64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 H01H50/641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intermediate part performing a rectilinear movement
    • H01H50/642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intermediate part performing a rectilinear movement intermediate part being generally a slide plate, e.g. a car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磁继电器,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不会产生磨耗粉末等,可以实现良好的操作状态。在基座(1)上并列设置可动接触片(20)和固定接触片(19、21),通过根据载置于所述基座(1)上的线圈组件(3)的励磁、消磁使衔铁(32)转动,使卡板(100)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通过使所述可动接触片(20)弹性变形,使设置在该可动接触片(20)上的可动接点(23)与设置在所述固定接触片(10、21)上的固定接点(22、26)接触、分离。通过弯曲所述可动接触片(20)的上端部,形成至少分别位于上下两侧的卡板接受部(24a、24b),使所述卡板(100)的前端部与该卡板接受部(24a、24b)的内表面接触。

Description

电磁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过去,作为电磁继电器,具有通过经由卡板使可动接触片弹性变形对接点进行开闭操作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
实愿平3-23090号(实开平4-119947号)的缩微平片。
发明内容
但是,在所述现有的电磁继电器中,在卡板上形成第一和第二凸起,将第一凸起***到形成于可动接触片上的通孔中并进行引导,同时,可以将第二凸起压接并压入到可动接触片上。而且,卡板是由树脂制成的,可动接触片由金属制成。因而,卡板的突起与可动接触片滑动接触而产生磨耗粉末等,附着到接点上,从而存在接点的接触可靠性恶化的可能。并且,在组装时,将卡板的第一凸起***到可动接触片的通孔中的操作非常麻烦。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但不会产生磨耗粉末等且可以获得良好的操作状态的电磁继电器。
本发明作为解决所述课题的方案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在基座上并列设置可动接触片和固定接触片,通过根据载置于所述基座上的线圈组件的励磁、消磁使衔铁转动,使卡板在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通过使所述可动接触片弹性变形,使设置在该可动接触片上的可动接点与设置在所述固定接触片上的固定接点接触、分离,其中,
通过弯曲所述可动接触片的前端部,形成至少分别位于上下侧上的卡板接受部,以所述卡板的前端部嵌入到上下侧的卡板接受部之间的方式使所述卡板的前端部与该卡板接受部的内表面接触。
利用这种结构,至少可以使卡板前端部和可动接触片的卡板接受部线接触,通过扩大滑动接触范围,可以抑制磨耗粉末的产生。并且,由于仅利用卡板接受部对卡板的前端部进行导向即可,所以可以非常简单地进行组装操作。
所述卡板若配有从两侧对形成于所述可动接触片上的卡板接受部进行引导的导向部,则在可以于稳定的状态下进行接点开闭操作方面更为有利。
若所述卡板配有由卡板接受部进行导向的薄壁部,并利用对该薄壁部进行加强的肋引导所述卡板接受部,则可以减轻卡板的重量,并且确保所需的刚性,并且在使接点开闭操作稳定这一点上更为有利。
所述固定接触片,以其前端的弯曲部位于所述可动接触片的压入位置的上方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可动接触片和所述线圈组件之间,若所述可动接触片的卡板接受部配有可以***所述固定接触片的规避部,则在不受压入位置的制约条件限制、可以适当地压入各接触片这一点上更为有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拆下本发明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的外壳的状态的主体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的剖视图;
图3(a)是第一固定接触片的主体图、(b)是可动接触片的主体图、(c)是第二固定接触片的主体图;
图4是线圈组件的分解主体图;
图5是线圈组件的主体图;
图6是从线圈组件的底面侧观察的主体图;
图7是卡板的主体图;
图8是基座的主体图;
图9是表示将各接触片组装到基座上的状态的主体图;
图10是表示将线圈组件组装到组装有各接触片的基座上之前的状态的主体图;
图11是表示将个接触片和线圈组件组装到基座上的状态的主体图;
图12是表示将各接触片和线圈组件组装到基座上并安装卡板的状态的主体图;
图13是电磁继电器的主体图;
图14是表示接点开闭机构的局部平面图;
图15是表示接点开闭机构的局部正视图;
图16是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的主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和图2表示本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该电磁继电器的大致结构为,在基座1上设置接点开闭机构2和线圈组件3,并用外壳4将其盖住。
如图8至图10所示,基座1被绝缘壁5划分成线圈组件安装部6、和接点开闭机构安装部7。
绝缘壁5由分隔部8和两侧部9构成。在分隔部8中,于中央以规定间隔形成上下延伸的凸条部10。凸条部10对分隔部8进行加强,同时,利用上端突出部10a对后面所述的卡板100进行导向。在凸条部10的下方以与绝缘壁5一起形成凹部的方式形成辅助绝缘壁11。在辅助绝缘壁11的内表面中央形成上下延伸的导向槽11a。另一方面,在两侧部9上分别形成内外面位置偏离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槽部9a、9b。内表面槽部9a用于对后面所述的轭铁30进行导向,外表面槽部9b是对基座1进行成形加工时形成的减重部。
特别如图10所示,由分隔壁12划分线圈组件安装部6。在被划分的绝缘壁侧的底面上设置规避凹部13,在两侧壁上形成切口部14。在被划分出的剩余部分中,在两端部形成贯穿***线圈端子42的通孔15,由形成于其间的3根基座加强肋16将分隔壁12和一端的侧壁连接起来。该基座加强肋16具有在对基座1进行成形加工时、即使底部很薄仍可以使树脂顺畅流动、同时对底部进行加强的作用。并且,利用分隔壁12和基座加强肋16,构成用于压入固定后面所述的线圈组件3的厚壁部41的压入接受部17。
另外,标号1s为基准距(スタンドォフ)座,在将电磁继电器安装到印刷基板上时,与基座底面的之间形成间隙,消除钎焊操作时焊剂的影响。
如图8所示,接点开闭机构安装部7分别在三个部位形成接触片压入部18a、18b、18c。
接点开闭机构2,从所述接触片压入部18a、18b、18c中位于一端侧的18a开始顺次被压入,由第一固定接触片19、可动接触片20和第二固定接触片21构成。
如图3(c)所示,第一固定接触片19呈大致平坦状,在上端部设有第一固定接点22,在下端部形成向接触片压入部18压入用的凸部19a,从两侧向下方延伸设置端子部19b、19c。
可动接触片20,如图3(b)所示,在上端部设有在两面上具有与固定接点22、26接触、分离的接触面的可动接点23。在上边缘部上,分别形成沿上下倾斜延伸的卡板接受部24a、24b。卡板接受部24a、24b的突出尺寸的取值,使得即使可动接触片20弹性变形,后面所述的卡板100也不会脱落。卡板接受部24a、24b的中间部分,以在从上方***第二固定接触片21的情况下不会成为障碍的方式构成规避部25。并且,在下端部上与所述第一固定接触片19一样地形成压入用凸部20a,端子部20b、20c从两侧延伸设置。并且,中央部被弯曲成曲柄状,通过在其中心形成狭缝20d,使其易于弹性变形。
第二固定接触片21,将第二固定接点26紧固固定到上端部,从其下方附近弯曲成曲柄状。在下端部上,与所述两接触片19、20一样地形成压入用凸部21a。其下方侧沿水平方向弯曲成大致直角,从弯曲部分的两端部向下方延伸设置端子部21b、21c。第二固定接触片21,以被引导到辅助绝缘壁11的导向槽11a中的状态安装到基座1上。而且,当可动接点23与第二固定接点26分离时,借助辅助绝缘壁11确保与可动接触片20之间的所需的绝缘性(表面距离)。
如图4和图5所示,线圈组件3是经由线轴28将线圈29卷绕在铁芯27上的组件。
铁芯27,在上端部紧固固定轭铁30,锷状的下端部构成吸引面27a。轭铁30由大致L字形的磁性材料构成,在一端的中央部形成贯穿***铁芯27并紧固固定的开口部30a,在另一端侧边缘部形成用于安装铰链弹簧31的卡止接受部30b。轭铁30的另一端形成转动支点,大致L字形的衔铁32由铰链弹簧31所保持,在这种状态下自由摆动地支撑弯曲部33。衔铁32,其一端侧是被铁芯27的吸引面27a吸引的被吸引部34,在另一端侧的窄幅部35的上端形成卡止部35a。铰链弹簧31配有:固定到所述轭铁30的卡止接受部30b上的卡止部31a、和被衔铁32的窄幅部35贯穿***且压接在弯曲部33上的矩形压接部31b。矩形压接部31b压接在衔铁32的弯曲部33的台阶部32a和弯曲面32b上,向着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即被吸引部34b与铁芯27的吸引面27a分离开的方向对衔铁32进行加载。
在衔铁32的卡止部35a和可动接触片20的卡板接受部24之间,配置卡板100。如图7所示,卡板100在一端侧上形成卡止所述衔铁32的卡止部35a的卡止保持部36,另一端侧为推压所述卡板接受部24的压入部37。卡止保持部36由与衔铁32的卡止部35a接触的接触片38、和从两侧对卡止部35a进行弹性保持的弹性保持片39构成。在接触片38和弹性保持片39之间形成间隙,形成于基座1的绝缘壁5上的上端凸出部10a位于其间而在水平移动时受到引导。压入部37配有:薄壁部37a、和位于其两侧且由下方的卡板接受部24b支撑的导向片37b。薄壁部37a的前端,优选以可以与所述可动接触片20的卡板接受部24a、24b面接触的方式由斜面和弯曲面构成。并且,利用平面观察大致为E字形的卡板加强肋40对薄壁部37a进行加强,所述可动接触片20的上下各卡板接受部24a、24b分别与上下面边缘接触。卡板加强肋40不仅对薄壁部37a进行加强,而且使对卡板100进行成形加工时的树脂流动平稳,防止产生欠注等故障。导向片37b在两侧对上侧方的卡板接受部24a进行导向。
如图4和图6所示,线轴28呈贯穿***铁芯27的筒状,在两端配有锷部28a、28b。在上端锷部28a上于侧边缘的三个部位上形成突起28c,对轭铁30进行引导。在下端锷部28b上形成厚壁部41。在厚壁部41上形成压入线圈端子42的端子孔41a,在底面侧上,于端子孔41a的周围形成环状凹部43。厚壁部41,在将线圈组件3安装到基座1上时,被压入到基座1的压入接受部17中,从通孔15进入的密封剂储存在环状凹部43中,防止进一步进入。
线圈29卷绕在线轴28的筒体上,两端分别卷绕固定在线圈端子42上。
如图13所示,外壳4呈下面开口的大致箱形形状,通过将下面开口边缘部嵌合到基座1的侧面上,覆盖住构成部件。在上面的角部中形成排气孔44,把由密封操作等产生的气体排放到外部。在制成电磁继电器时,将排气孔44热密封起来。在基座1的顶面角部和大致中央部处,如图2所示,分别形成向内侧突出的第一突出部45和第二突出部46。第一突出部对轭铁30进行导向,第二突出部46限制卡板100的移动范围。
下面,对所述电磁继电器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利用另外的工序形成线圈组件3。即,如图4所示,经由线轴28将线圈29卷绕到铁芯27上,将线圈29的两端部分别卷绕到压入固定在厚壁部41中的线圈端子42上。将轭铁30的一端部紧固固定在铁芯27的上端部,将衔铁32可自由摆动地配置在轭铁30的另一端部上。由铰链弹簧31将衔铁32安装到轭铁30上,以与铁芯27的吸引面27a分离开的方式进行加载。借此,完成图5所示的线圈组件3。
如图9所示,将可动接触片20、第一和第二固定接触片19和21压入固定到基座1上,如图10和图11所示,组装制作好的线圈组件3。通过将厚壁部41压入到压入接受部17中、将轭铁30的两侧部9压入到内表面的槽部9a中,对线圈组件3进行固定。在这种状态下,在基座1和线圈组件3之间形成空间,确保衔铁32的转动空间。利用形成于基座1上的规避凹部13抑制电磁继电器的高度尺寸。各接触片按照第一固定接触片19、可动接触片20、第二固定接触片21的顺序压入固定到基座1上。若先压入第二固定接触片21,则不能利用其弯曲部分压入可动接触片20,因而,在压入可动接触片20之后,压入固定第二固定接触片21。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在可动接触片20的上端部形成卡板接受部24,规避部25不会对第二固定接点26造成干扰。
线圈组件3和各接触片19、20、21向基座1的压入固定结束后,则如图12所示,将卡板100的卡止保持部36卡止到衔铁32的卡止部35a上。即,若从卡止部35a的侧方推压卡止保持部36,则在弹性保持片39弹性变形之后,恢复形状,利用该弹性保持片39和接触片38保持卡止部35a。并且,在使可动接触片20弹性变形之后,通过使其形状恢复,使卡板100的薄壁部37a位于形成于可动接触片20的上端部上的分别位于上下两侧的卡板接受部24之间。如图14和图15所示,利用卡板接受部24防止卡板100向上下方向脱落,另外,利用形成于卡板100上的导向片37b防止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偏移。
若卡板100的安装结束,则经由线圈端子42向线圈29通电,通过对线圈组件3进行励磁、消磁,使衔铁32转动。经由形成于基片1上的切口部14,通过目视、激光等确认衔铁32是否被适当地吸引到铁芯27的吸引面27a上。这时,确认是否适当地进行接点的开闭,检查有无操作不良。若存在操作不良,则通过使可动接触片20变形等,进行调整操作。
若操作良好,则如图13所示,将外壳4嵌合到基座1上以覆盖构成构件。而且,以基座1的底面向上的方式反复利用喷嘴等用密封剂密封端子孔和基座1与外壳4的嵌合部分等。密封剂利用毛细管现象而进入到内部。从各接触片19、20、21的端子部19b、19c、20b、20c、21b、21c和端子孔的间隙进入的密封剂,远离接点开闭的区域,提高了接触片对基座1的固定强度。从线圈端子42和通孔15的间隙进入的密封剂,储存在形成于线圈组件3的厚壁部41上的环状凹部43中,防止密封剂进一步进入。即使万一越过环状凹部43进入,由于存在分隔壁12,也不会到达衔铁32的驱动区域。因而,即使衔铁32的驱动区域位于密封剂进入的区域附近,也不会产生由于附着所造成的故障。
这样,便完成了电磁继电器的制作,不过,根据使用环境,既可以在形成于外壳4上的排气孔44敞开的状态下原样使用,也可以在通过热封接使其密封的状态下使用。并且,即使由于下落等对内部构成构件作用以冲击力,由于各构件相对于基座1被牢固地固定,所以也不会产生故障。特别是,卡板100采用仅仅连接衔铁32和可动接触片20之间的简单结构,通过用卡止保持部36将一端部连接到衔铁32上,另一端部利用压入部37在可动接触片20可以变形的整个范围内引导薄壁部37a。并且,形成于基座1的绝缘壁5上的上端突出部10a位于构成卡止保持部36的接触片38和弹性保持片39之间,形成于外壳4上的第二突出部46位于卡板100的上方。因而,即使作用以冲击力,卡板100也不会脱落。
下面,对所述电磁继电器的操作进行说明。
在未对线圈29通电而使线圈组件3消磁的状态下,利用铰链弹簧31的加载力,使衔铁32以轭铁30的前端的转动支点为中心绕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借此,可动接触片20借助自身的弹力形成竖起状态,保持可动接点23与第二固定接点26闭合的状态。
当向线圈29通电时,线圈组件3励磁,衔铁32的一端部被吸引到铁芯27的吸引面27a上,在图2中,以轭铁30前端的转动支点为中心绕顺时针方向转动。借此,使卡板100向右方移动,可动接触片20产生弹性变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利用卡板100的薄壁部37a的前端推压可动接触片20的卡板接受部24,所以形成线接触或面接触,不会产生磨耗粉末。而且,通过卡板100的移动,可动接点23与第一固定接点22闭合,接点被切换。
另外,在所述实施例中,固定接触片19、20设置在可动接触片20的两侧,但是也可以仅设置在一侧上。即,如图16所示,可以用不安装第二固定接触片21的结构对应,而其它构件则可以原样使用。
并且,在所述实施例中,所述卡板100的导向片37b与卡板加强肋40单独设置,但是,也可以采用卡板加强肋40兼作两种用途的结构。即,只要利用位于两侧的卡板加强肋40对上方侧的卡板接受部24的两侧部9进行导向即可。另外,可动接触片20的卡板接受部24只要至少上下各有一个即可,只要是不设置第二固定接触片21的结构,则也可以形成于中央部上。
从上面的说明可知,采用本发明,由于通过弯曲可动接触片的上端部形成至少分别位于上下两侧的卡板接收部,所以即使经由卡板驱动可动接触片,也不易产生磨耗粉末,并且可以简单地进行卡板的组装操作。

Claims (4)

1、一种电磁继电器,在基座上并列设置可动接触片和固定接触片,通过根据载置于所述基座上的线圈组件的励磁、消磁使衔铁转动,使卡板在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通过使所述可动接触片弹性变形,使设置在该可动接触片上的可动接点与设置在所述固定接触片上的固定接点接触、分离,其特征在于,
通过弯曲所述可动接触片的前端部,形成至少分别位于上下侧上的卡板接受部,以所述卡板的前端部嵌入到上下侧的卡板接受部之间的方式使所述卡板的前端部与该卡板接受部的内表面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配有从两侧对形成于所述可动接触片上的卡板接受部进行引导的导向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配有由卡板接受部进行导向的薄壁部,并利用对该薄壁部进行加强的肋引导所述卡板接受部。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接触片,以其前端的弯曲部位于所述可动接触片的压入位置的上方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可动接触片和所述线圈组件之间,所述可动接触片的卡板接受部配有可以***所述固定接触片的规避部。
CNB2003101142800A 2002-11-12 2003-11-12 电磁继电器 Expired - Lifetime CN129460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28087A JP4131161B2 (ja) 2002-11-12 2002-11-12 電磁継電器
JP328087/02 2002-11-12
JP328087/2002 2002-11-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9558A CN1499558A (zh) 2004-05-26
CN1294606C true CN1294606C (zh) 2007-01-10

Family

ID=32171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142800A Expired - Lifetime CN1294606C (zh) 2002-11-12 2003-11-12 电磁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205870B2 (zh)
EP (1) EP1420429B1 (zh)
JP (1) JP4131161B2 (zh)
CN (1) CN1294606C (zh)
DE (1) DE60322819D1 (zh)
ES (1) ES2307858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263345B1 (es) * 2004-08-19 2007-11-16 Arteche Lantegi Elkartea, S.A. Rele electromagnetico.
ITPC20050004U1 (it) * 2005-03-10 2006-09-11 Electrica Srl Rele' voltmetrico con aggancio migliorato dei terminali
JP2007273292A (ja) * 2006-03-31 2007-10-18 Omron Corp 電磁継電器
DE102006021203B3 (de) 2006-05-06 2008-01-17 Tyco Electronics Austria Gmbh Elektrisches Relais
JP4766253B2 (ja) * 2006-05-19 2011-09-0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DE102006036613B3 (de) * 2006-08-04 2008-04-10 Tyco Electronics Austria Gmbh Relais mit einer Konkaktanordnung aus Kontaktfedern
CA2742406C (en) * 2006-12-20 2014-08-19 Primozone Production Ab High voltage transformer
US7477119B2 (en) * 2007-03-02 2009-01-13 Good Sky Electric Co., Ltd.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4946559B2 (ja) * 2007-03-22 2012-06-0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5058643B2 (ja) * 2007-03-26 2012-10-24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5055217B2 (ja) * 2008-07-24 2012-10-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CN102103942B (zh) * 2009-12-17 2013-06-05 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继电器的衔铁与推动机构之间的连接结构
JP5494042B2 (ja) * 2010-03-12 2014-05-1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接点開閉構造及び電磁リレー
JP5085754B2 (ja) * 2011-03-14 2012-11-2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KR101435349B1 (ko) * 2011-03-14 2014-08-27 오므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자 계전기
JP4883232B1 (ja) * 2011-03-14 2012-02-2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6024287B2 (ja) * 2012-08-24 2016-11-1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石装置、その組立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磁継電器
JP6056264B2 (ja) 2012-08-24 2017-01-1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石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磁継電器
JP6043173B2 (ja) * 2012-12-07 2016-12-14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2014139898A (ja) * 2013-01-21 2014-07-31 Fujitsu Component Ltd 電磁継電器
CN103354197B (zh) * 2013-04-26 2016-09-14 东莞市中汇瑞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继电器
JP2015035403A (ja) 2013-08-09 2015-02-1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接点機構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磁継電器
JP6263904B2 (ja) * 2013-08-23 2018-01-2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石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磁継電器
JP5720840B2 (ja) * 2013-09-27 2015-05-2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接点機構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磁継電器
US9159514B2 (en) * 2013-11-18 2015-10-13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Relay connector assembly for a relay system
JP6422249B2 (ja) * 2014-07-03 2018-11-14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WO2016013485A1 (ja) * 2014-07-23 2016-01-28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6433706B2 (ja) 2014-07-28 2018-12-05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及びコイル端子
JP6664978B2 (ja) * 2016-01-29 2020-03-13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2017201593A (ja) 2016-05-02 2017-11-09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6787182B2 (ja) * 2017-02-28 2020-11-1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のシール構造、シール構造を備えた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
JP7149824B2 (ja) * 2018-11-30 2022-10-07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7183014B2 (ja) * 2018-11-30 2022-12-05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及び電磁継電器の製造方法
JP7120057B2 (ja) * 2019-02-05 2022-08-1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石装置
USD951209S1 (en) * 2020-11-20 2022-05-10 Song Chuan Precision Co., Ltd. Electronic switch
USD951210S1 (en) * 2020-11-20 2022-05-10 Song Chuan Precision Co., Ltd. Electronic switc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62299A1 (de) * 1974-10-28 1976-10-21 Danfoss As Klappanker-relais
JP2002289079A (ja) * 2001-03-26 2002-10-04 Takamisawa Electric Co Ltd 電磁継電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81285B2 (ja) 1990-09-07 1997-02-12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耐熱性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US5289144A (en) * 1992-08-21 1994-02-22 Potter & Brumfield, Inc. Electromagnetic relay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AT410856B (de) * 1994-07-08 2003-08-25 Tyco Electronics Austria Gmbh Relais
EP1009008B1 (en) * 1998-12-07 2006-05-3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Electromagnetic relay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62299A1 (de) * 1974-10-28 1976-10-21 Danfoss As Klappanker-relais
JP2002289079A (ja) * 2001-03-26 2002-10-04 Takamisawa Electric Co Ltd 電磁継電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420429B1 (en) 2008-08-13
CN1499558A (zh) 2004-05-26
US20040113729A1 (en) 2004-06-17
JP4131161B2 (ja) 2008-08-13
ES2307858T3 (es) 2008-12-01
DE60322819D1 (de) 2008-09-25
JP2004164948A (ja) 2004-06-10
EP1420429A1 (en) 2004-05-19
US7205870B2 (en) 2007-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4606C (zh) 电磁继电器
CN1275274C (zh) 电磁继电器
CN1294605C (zh) 电磁继电器
CN1101983C (zh) 线缆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JP4471859B2 (ja) 電磁継電器
CN1581594A (zh) 带快门的连接器
CN1770350A (zh) 电磁继电器
US20110315431A1 (en) Terminal cover
KR100486034B1 (ko) 밀폐형 압축기
US20230150072A1 (en) Automatic pressure jig device for bringing electrode lead into close contact with busbar, and battery module manufacturing system comprising same
CN1767279A (zh) 表面安装型连接器
CN1264176C (zh) 电磁继电器
CN1374677A (zh) 继电器
CN1309121C (zh) 具有用于保持电缆的连接部件的连接器
US20210407754A1 (en) Relay
CN103370761B (zh) 电磁继电器
CN1123030C (zh) 高频开关
CN1279528A (zh) 线圈导线与引线之间的一种连接结构
US20120115021A1 (en) Battery and battery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US20040046464A1 (en) Resolver terminal attachment structure
CN1745508A (zh) 具有改进的处理和缠绕特征的分段定子及相应方法
CN212412963U (zh) 一种电机锁及稳定器
CN218975353U (zh) 一种有效定位导电引出脚的继电器
CN1698149A (zh) 接触装置
CN1075237C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1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