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2022A -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92022A
CN1292022A CN99803419A CN99803419A CN1292022A CN 1292022 A CN1292022 A CN 1292022A CN 99803419 A CN99803419 A CN 99803419A CN 99803419 A CN99803419 A CN 99803419A CN 1292022 A CN1292022 A CN 12920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neral formula
replacement
compound
carbon atom
gr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803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19747C (zh
Inventor
细川地潮
舟桥正和
川村久幸
新井宏昌
古贺英俊
池田秀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demitsu Kos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27527578&utm_sourc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292022(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122305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05286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47848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11709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Idemitsu Kos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demitsu Kos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92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20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1974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974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1/00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 B01J31/16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coordination complexes
    • B01J31/24Phosphines, i.e. phosphorus bonded to only carbon atoms, or to both carbon and hydrogen atoms, including e.g. sp2-hybridised phosphorus compounds such as phosphabenzene, phosphole or anionic phospholide liga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11/00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11/43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 C07C211/54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two or three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11/00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11/43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 C07C211/57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being part of condensed ring system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 C07C211/58Naphthylamines; N-substituted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11/00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11/43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 C07C211/57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being part of condensed ring system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 C07C211/61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being part of condensed ring system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with at least one of the condensed ring systems formed by three or more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1/00Dyes with anthracene nucleus not condensed with any other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23/00Methine or polymethine dyes, e.g. cyanine dyes
    • C09B23/14Styryl dyes
    • C09B23/148Stilbene dyes containing the moiety -C6H5-CH=CH-C6H5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3/00Dyes with an anthracene nucleus condensed with one or more carbocyclic rings
    • C09B3/78Other dyes in which the anthracene nucleus is condensed with one or more carbocycl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57/00Other synthetic dyes of known constitu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57/00Other synthetic dyes of known constitution
    • C09B57/001Pyrene dy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57/00Other synthetic dyes of known constitution
    • C09B57/008Triarylamine dyes containing no other chromopho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6/00Anthracene dyes not provided for abov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14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or by the simultaneous addition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n or onto the light sourc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15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15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 H10K85/626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rings, e.g. bis-anthrace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31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31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 H10K85/633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comprising 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as substituents on the nitrogen ato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31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 H10K85/636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comprising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as substituents on the nitrogen ato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3/00Systems containing at least three condensed rings
    • C07C2603/02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 C07C2603/04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rings
    • C07C2603/06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ring with less than six ring members
    • C07C2603/10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ring with less than six ring member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 C07C2603/12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ring with less than six ring member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only one five-membered ring
    • C07C2603/18Fluorenes; Hydrogenated fluor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3/00Systems containing at least three condensed rings
    • C07C2603/02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 C07C2603/04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rings
    • C07C2603/22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rings containing only six-membered rings
    • C07C2603/24Anthracenes; Hydrogenated anthrac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3/00Systems containing at least three condensed rings
    • C07C2603/02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 C07C2603/04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rings
    • C07C2603/22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rings containing only six-membered rings
    • C07C2603/26Phenanthrenes; Hydrogenated phenanthr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3/00Systems containing at least three condensed rings
    • C07C2603/02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 C07C2603/40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four condensed rings
    • C07C2603/42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four 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only six-membered rings
    • C07C2603/44Naphthacenes; Hydrogenated naphthac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3/00Systems containing at least three condensed rings
    • C07C2603/02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 C07C2603/40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four condensed rings
    • C07C2603/42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four 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only six-membered rings
    • C07C2603/48Chrysenes; Hydrogenated chrys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3/00Systems containing at least three condensed rings
    • C07C2603/02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 C07C2603/52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five condensed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07Non-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11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14Carbocyclic compounds bridged by heteroatoms, e.g. N, P, Si or B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9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sulfur as the only heteroato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10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 H10K2102/101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compris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s [TCO]
    • H10K2102/103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compris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s [TCO] comprising indium oxides, e.g. ITO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7Carrier injection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7Carrier injection layers
    • H10K50/171Electron injection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10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 H10K85/141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comprising aliphatic or olefinic chains, e.g. poly N-vinylcarbazol, PVC or PTFE
    • H10K85/146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comprising aliphatic or olefinic chains, e.g. poly N-vinylcarbazol, PVC or PTFE poly N-vinylcarbazol; Derivative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30Coordination compounds
    • H10K85/321Metal complexes comprising a group IIIA element, e.g. Tris (8-hydroxyquinoline) gallium [Gaq3]
    • H10K85/324Metal complexes comprising a group IIIA element, e.g. Tris (8-hydroxyquinoline) gallium [Gaq3] comprising aluminium, e.g. Alq3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15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 H10K85/622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containing four rings, e.g. pyre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5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comprising only sulfur as heteroato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6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heteroatoms per ring
    • H10K85/6565Oxadiazole compou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S428/917Electroluminesc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具有高发光效率、寿命长且耐热性优异的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和生产该材料的方法。该材料由以下通式(1)表示。在该通式中,A表示可任选被取代的C22-60亚芳基;X1-X4分别独立地表示可任选被取代的C6-30亚芳基;Y1-Y4分别独立地表示通式(2)所示的有机基团;以及a-d分别表示0—2的整数。在通式(2)中,R1-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可任选被取代的烷基或芳基、或氰基,或者通过R1和R2或R3和R4的键连而形成三键,Z表示可任选被取代的芳基,且n表示0或1。

Description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用作光源如电视机平面发光元件和显示器背照光、具有高发光效率、耐热性优异且寿命长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使用该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新型化合物、以及生产用于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使用有机化合物的电致发光(EL)装置预期可用于能够大面积显示的便宜的固体发光型全色显示装置,因此已积极地开展了对其的开发工作。一般来说,EL装置由发光层以及一对位于该发光层两侧的相对电极组成。如果在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电子就在阴极侧注入且空穴在阳极侧注入。电子与空穴在发光层复合,形成激发态。如果该激发态返回到常态,能量就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
迄今为止,有机EL装置需要较高的驱动电压,而且与无机装置相比,发光亮度低且发光效率差。此外,有机EL装置的性能下降非常迅速。因此,有机EL装置迄今尚未实际使用。尽管有机EL装置的性能已得到提高,但尚未得到具有高效发光且具有足够耐热性和寿命的有机EL装置。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Heisei 8(1996)-12600公开了一种可用于EL装置的苯基蒽衍生物。但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EL装置的发光效率低至约2-4 cd/A,因此需要提高效率。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Heisei 8(1996)-199162中,公开了一种EL装置,它具有包含胺或二胺衍生物作为荧光掺杂剂的发光层。但这种EL装置在300 cd/m2起始亮度下的寿命短至700小时,尽管其发光效率为4-6 dc/A,因此需要提高寿命。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Heisei 9(1997)-268284中,公开了一种具有苯基蒽基团的用于EL装置的材料。如果该材料在高温下长期使用,它会明显降低发光亮度,因此其耐热性不足。此外,这些装置不能发出橙色至红色区内的光。由于发出红色是EL装置进行全色显示时不可缺少的,因此要求装置能够在橙色至红色区发光。如果这些材料用作主体材料且其它化合物用作掺杂材料,不能实现长寿命。实际应用要求能够产生10000 d/m2或更高的起始亮度。但该值尚未实现。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Heisei 11(1999)-152253中,公开了这样一个例子,其中将具有二萘结构的用于有机EL装置的材料加入能够传递电子的发光层,例如一层铝配合物或类似物中。但在该例子中,铝配合物或类似物发光,而用于有机EL装置的该材料则并不起发光中心的作用,因为铝配合物或类似物发光层的能隙小于用于有机EL装置的该材料的能隙。
用作有机EL装置材料的芳基胺已通过Ullmann反应,利用胺和碘代苯进行合成。例如,《化学通讯》(Chem.Lett.)第1145页-1148页,1989、美国专利4764625以及日本专利申请公开Heisei 8(1996)-48974的说明书中,作为典型例子描述了在惰性烃溶剂如十氢萘中,在150℃或更高的温度下,在一当量或更多铜粉以及氢氧化钾之类碱的存在下,通过相应碘代苯与二芳基胺的反应而得到三芳基胺。
但利用Ullmann反应的方法的缺陷在于,必须使用昂贵的碘化物作为反应试剂,该反应不能应用于许多类型的化合物,反应产率不够高,反应需要温度高至150℃且时间长,而且由于大量使用铜粉而产生包含大量铜的废液,因此出现环境问题。
本发明的公开内容
本发明已克服了以上问题,因此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能够高效发光并具有长寿命和优异耐热性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和新型化合物、以及生产这种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的方法。
为了开发出具有上述有利性能的用于有机EL装置的材料以及使用该材料的有机EL装置,本发明人在深入研究后发现,该目的可通过使用由以下给出的通式[1]和[3]-[10]表示的化合物而实现。本发明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得以完成。
本发明人还发现,以上目的可通过使用由通式[11]和[11’]表示的化合物作为掺杂材料或发光中心而实现。
本发明人进一步发现,作为有机EL装置材料的叔芳基胺可在包含膦化合物和钯化合物的催化剂以及碱的存在下,通过胺与芳基卤的反应而高活性地合成。本发明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得以完成。
本发明的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称作用于有机EL装置的材料)是由以下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1]
Figure 9980341900151
其中A表示具有22-6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亚芳基,X1-X4分别独立地表示具有6-3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亚芳基,X1和X2可相互键连,X3和X4可相互键连,Y1-Y4分别独立地表示由通式[2]所示的有机基团,a-d分别表示0-2的整数,而且当A所示亚芳基具有26或更少碳原子时,a+b+c+d>0且该亚芳基不含两个或多个蒽核;
通式[2]为:
通式[2]
Figure 9980341900152
其中R1-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烷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或氰基,或通过R1和R2或R3和R4的键连而形成三键;Z表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且n表示0或1。
本发明的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还可以是由以下通式[3]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3]
Figure 9980341900161
其中B表示具有6-6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亚芳基,X1-X4分别独立地表示具有6-3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亚芳基,X1和X2可相互键连,X3和X4可相互键连,Y1-Y4分别独立地表示由上述通式[2]所示的有机基团,a-d分别表示0-2的整数,且至少一个由B、X1、X2、X3和X4表示的基团具有_核。
通式[3]优选指以下通式[4]、通式[5]或通式[6]。
通式[4]:
其中X1-X4、Y1-Y4和a-d分别独立地与通式[3]中的相同。
通式[5]:
其中B、X1、X2、Y1、Y2、a和b分别独立地与通式[3]中的相同。
通式[6]:
其中B、X1、X2、Y1、Y2、a和b分别独立地与通式[3]中的相同。
本发明的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还可以是由以下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7]
Figure 9980341900172
其中D表示具有并四苯核或并五苯核的二价基团,X1-X4分别独立地表示包含6-3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亚芳基,X1和X2可相互键连,X3和X4可相互键连,Y1-Y4分别独立地表示上述通式[2]所示的有机基团,且a-d分别表示0-2的整数。
通式[7]优选指以下通式[8]。
通式[8]:
其中X1-X4、Y1-Y4和a-d分别独立地与通式[7]中的相同,R51-R60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烷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烷氧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或氰基,且R51-R60所示基团中的相邻基团可相互键连,从而形成饱和或不饱和且取代或未取代的碳环。
本发明的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还可以是由以下通式[9]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9]
Figure 9980341900181
其中E表示包含被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蒽核的二价基团,X5-X8分别独立地表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亚芳基,X5和X6可相互键连,X7和X8可相互键连,Y1-Y4分别独立地表示上述通式[2]所示的有机基团,a-d分别表示0-2的整数,而且当E所示基团为未取代基团;
Figure 9980341900182
时,X5-X8中的至少两个包含取代或未取代基团:
Figure 9980341900183
本发明的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还可以是由以下通式[10]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10]
其中Ar1和Ar3分别独立地表示二价基团,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苯基、取代或未取代1,3-亚萘基、取代或未取代1,8-亚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芴基和取代或未取代亚联苯基,Ar2表示二价基团,选自取代或未取代蒽核、取代或未取代芘核、取代或未取代菲核、取代或未取代_核、取代或未取代并五苯核、取代或未取代并四苯核、以及取代或未取代芴核,X5-X8分别独立地表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亚芳基,X5和X6可相互键连,X7和X8可相互键连,Y1-Y4分别独立地表示上述通式[2]所示的有机基团,a-d分别表示0-2的整数,a+b+c+d≤2,e表示0或1,f表示1或2,当Ar2表示蒽核时,排除a=b=b=d且Ar1和Ar3同时表示对-亚苯基的情形。
本发明的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还可以是由以下通式[11]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11]
Figure 9980341900192
其中F表示具有6-21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亚芳基,X1-X4分别独立地表示具有6-3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亚芳基,X1和X2可相互键连,X3和X4可相互键连,Y1-Y4分别独立地表示上述通式[2]所示的有机基团,a-d分别表示0-2的整数,a+b+c+d>0。
在通式[11]中,由F表示的基团优选为由以下通式[12]、通式[13]或通式[14]表示的基团:
通式[12]
Figure 9980341900201
通式[13]
其中R5’-R2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烷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或氰基,而且由R5’-R24’表示的基团中的相邻基团可相互键连形成饱和或不饱和碳环;
通式[14]其中R25’-R3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烷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或氰基,而且由R5’-R24’表示的基团中的相邻基团可相互键连形成饱和或不饱和碳环。
由任一通式[1]、[3]-[11]和[11’]表示的用于有机EL装置的本发明材料还可用作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发光材料。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EL)装置包括位于一对电极之间的发光层或包括发光层的多层有机化合物薄膜,其中至少一层有机化合物薄膜包含由任一通式[1]、[3]-[11]和[11’]表示的用于有机EL装置的材料。
优选在以上有机EL装置中,包含由任一通式[1]、[3]-[11]和[11’]表示的用于有机EL装置的材料作为选自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递材料和掺杂材料的至少一种材料的层位于该电极对之间。
优选在以上有机EL装置中,发光层包含0.1-20%重量的由任一通式[1]、[3]-[11]和[11’]表示的有机EL装置材料。
优选在以上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选自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递材料和掺杂材料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各自独立地包含0.1-20%重量的由任一通式[1]、[3]-[11]和[11’]表示的有机EL装置材料。
优选在以上有机EL装置中,发光层是包含茋衍生物和由任一通式[1]、[3]-[11]和[11’]表示的有机EL装置材料的层。
在以上有机EL装置中,包含芳族叔胺衍生物和/或酞菁衍生物的层位于发光层与阳极之间。
优选在以上有机EL装置中,由通式[11]表示的有机EL装置材料的能隙比主体材料能隙小0.07ev或更多。
本发明的新型化合物由以下通式[11’]表示:
通式[11]
Figure 9980341900211
其中F表示通式[14]所示基团,X1-X4分别独立地表示具有6-3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亚芳基,X1和X2可相互键连,X3和X4可相互键连,Y1-Y4分别独立地表示通式[2]所示的有机基团,a-d分别表示0-2的整数,且a+b+c+d>0;
通式[14]为:
通式[14]
其中R25’-R3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烷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或氰基,而且由R5’-R24’表示的基团中的相邻基团可相互键连形成饱和或不饱和碳环。
生产本发明有机EL装置材料的方法包括:在包含膦化合物和钯化合物的催化剂以及碱的存在下,将以下通式[15]所示的伯胺或仲胺:
R(NR’H)k    [15]
其中k表示1-3的整数;当k表示1时,R和R’表示氢原子、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且当k表示2或3时,R表示亚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亚芳基,且R’表示氢原子、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
与以下通式[16]所示的芳基卤进行反应:
Ar(X)m    [16]
其中Ar表示取代或未取代芳基,X表示F、Cl、Br或I,且m表示1-3的整数,从而生产出包含芳基胺的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
上述芳基胺优选为由以下通式[17]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9980341900222
其中F表示具有6-6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亚芳基,X1-X4分别独立地表示具有6-3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亚芳基,X1和X2可相互键连,X3和X4可相互键连,Y1-Y4分别独立地表示通式[2]所示的有机基团,a-d分别表示0-2的整数,且a+b+c+d>0。
所述膦化合物优选为三烷基膦化合物、三芳基膦化合物或二膦化合物。
附图的简要描述
图1给出了按照本发明方法合成的化合物a的1H NMR图。
图2给出了按照本发明方法合成的化合物b的1H NMR图。
图3给出了按照本发明方法合成的化合物e的1H NMR图。
实施本发明的最优选实施方案
在本发明的通式[1]中,A表示具有22-6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亚芳基。亚芳基的例子包括由联苯、三联苯、萘、蒽、菲、芘、芴、噻吩、蔻和荧蒽形成的二价基团、以及通过将多个这些基团相互键连而形成的二价基团。通式[1]中的X1-X4分别独立地表示具有6-3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亚芳基。由X1-X4表示的基团的例子包括含有苯基、联苯、三联苯、萘、蒽、菲、芘、芴、噻吩、蔻和_骨架结构的一价或二价基团。X1和X2可相互键连且X3和X4可相互键连。
用作X1-X4所示基团的取代基的基团分别独立地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或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将芳氧基、芳基硫基、芳基烷基和芳基酮基团从以上取代基中排除,因为具有以上排除基团的化合物往往在汽相沉积时受热分解,因此所得装置的寿命短。
在通式[1]中,a-d分别表示0-2的整数。但如果由A表示的基团具有26或更少碳原子时,那么a+b+c+d>0且由A表示的基团不包含2个或更多蒽核。
在本发明的通式[2]中,R1-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烷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或氰基。由R1-R4表示的基团的例子包括取代或未取代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硬脂基、2-苯基异丙基、三氯甲基、三氟甲基、苄基、α-苯氧基苄基、α,α-二甲基苄基、α,α-甲基苯基苄基、α,α-二(三氟甲基)苄基、三苯甲基和α-苄氧基苄基;和取代或未取代芳基如苯基、2-甲基苯基、3-甲基苯基、4-甲基苯基、4-乙基苯基、联苯基、4-甲基联苯基、4-乙基联苯基、4-环己基联苯基、三联苯基、3,5-二氯苯基、萘基、5-甲基萘基、蒽基和芘基。
在本发明的通式[2]中,Z表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由Z表示的基团的例子包括芳基如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蒽基、菲基、芴基、芘基和噻吩基。以上芳基可具有取代基。取代基的例子包括以上在作为R1-R4所示基团的例子时描述的烷基和芳基、烷氧基、氨基、氰基、羟基、羧酸、醚基和酯基。在通式[2]中,n表示0或1。
如上所述,由于本发明通式[1]所示化合物具有位于中心部分的二胺结构和位于端部的苯乙烯基胺结构,电离能为5.6ev或更低,因此容易注入空穴。空穴的迁移率为10-4m2/V·s或更高。因此,该化合物作为空穴注入材料和空穴传递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由于中心的多苯基结构,电子亲和势为2.5ev或更高,因此容易注入电子。
此外,由于A所示结构具有22个或更多碳原子,因此容易形成无定形薄膜。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升至100℃或更高,因此耐热性得到提高。如果A所示结构中包含两个或多个蒽基,那么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可能会热分解。
在其结构中X1和X2或X3和X4通过单键或碳环键相互键连的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因此耐热性较高。
在本发明通式[3]-[6]所示化合物中,B表示具有6-6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亚芳基。由B表示的基团的例子包括由联苯、三联苯、萘、蒽、菲、芘、芴、噻吩、蔻和荧蒽形成的二价基团、以及通过将多个这些基团相互键连而形成的二价基团。X1-X4、Y1-Y4和a-d与通式[1]中所述的相同,其中由B、X1、X2、X3和X4表示的至少一个基团具有_核。
如上所述,由于本发明通式[3]-[6]所示化合物具有位于中心部分的二胺结构和位于端部的苯乙烯基胺结构,电离能为5.6ev或更低,因此容易注入空穴。空穴的迁移率为10-4m2/V·s或更高。因此,该化合物作为空穴注入材料和空穴传递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由于由B、X1、X2、X3和X4表示的至少一个基团中包含_核,因此耐久性和耐热性可得到提高。因此,可以长期驱动并可得到能够在高温下储存或驱动的有机EL装置。
此外,有机EL装置的寿命可通过使用通式[3]-[6]所示化合物作为掺杂材料而延长,且发光效率可通过使用所述化合物作为发光层的材料而提高。
在由本发明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中,D表示包含取代或未取代并四苯核或并五苯核的二价基团。由D表示的基团的例子包括通过连接多个选自联苯、萘、蒽、菲、芴和噻吩的至少一个基团以及并四苯核或并五苯核而形成的二价基团。X1-X4、Y1-Y4和a-d与通式[1]中所述的相同,其中X1和X2可相互键连且X3和X4可相互键连。
在由本发明通式[8]表示的化合物中,X1-X4、Y1-Y4和a-d分别独立地表示与以上在通式[1]中所述相同的原子和基团。R51-R60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烷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烷氧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或氰基,而且由R51-R60表示的基团中的相邻基团可相互键连形成饱和或不饱和且取代或未取代的碳环。
在通式[7]和[8]中用作取代基的基团分别独立地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或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将芳氧基、芳硫基、芳烷基和芳基酮基团从以上取代基中排除,因为具有以上排除基团的化合物往往在汽相沉积时受热分解,因此所得装置的寿命短。
如上所述,由本发明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由于并四苯或并五苯结构而在橙色至红色区具有强荧光。空穴由于二胺结构而容易注入。如果该化合物包含在发光层中,空穴就容易被俘获,这促进了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因此,可得到能够高效发出黄色、橙色和红色光的发光装置。
尤其是,如果将由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用作掺杂材料,那么所得发光装置就寿命长且比起任何常规装置具有更优异的稳定性。
在由本发明通式[9]表示的化合物中,E表示包含被芳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蒽核的二价基团。X5-X8分别独立地表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亚芳基。由X5-X8表示的基团的例子包括含有亚苯基、联苯、三联苯、萘、蒽、菲、芴和噻吩骨架结构的一价和二价基团。X5和X6可相互键连且X7和X8可相互键连。Y1-Y4和a-d与通式[1]中所述的相同。
但如果E表示未取代基团:
那么X5-X8中的至少两个包含取代或未取代基团;
Figure 9980341900262
如上所述,由于本发明通式[9]所示化合物具有二胺结构,电离能为5.6ev或更低,因此容易注入空穴。空穴的迁移率为10-4m2/V·s或更高。因此,该化合物作为空穴注入材料和空穴传递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由于中心的取代或未取代蒽核,容易注入电子。
如果由E表示的蒽核未被取代,那么玻璃化转变温度低至100℃或更低。该玻璃化转变温度可通过将至少两个取代基,优选2-4个取代基键连到上述核上而提高。上述的特定联苯结构提高了通式[9]所示化合物的溶解性,这有助于纯化。如果苯基在非以上位置的位置上,即在对位上键连,那么杂质的含量会由于难以纯化而增加,因此所得有机EL装置性能下降。通过上述芳基的取代,抑制通过缔合作用形成分子对,因此提高了荧光发射的量子效率。这样就提高了有机EL装置的发光效率。
在由本发明通式[10]表示的化合物中,Ar1和Ar3分别独立地表示二价基团,选自取代或未取代亚苯基、取代或未取代1,3-亚萘基、取代或未取代1,8-亚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芴基和取代或未取代联苯基,Ar2表示二价基团,选自取代或未取代蒽核、取代或未取代芘核、取代或未取代菲核、取代或未取代_核、取代或未取代并五苯核、取代或未取代并四苯核以及取代或未取代芴核。
所述二价基团的例子包括:
Figure 9980341900281
X5-X8和Y1-Y4分别独立地表示与通式[9]中所述相同的基团。a-d分别表示0-2的整数,a+b+c+d≤2,e表示0或1,且f表示1或2,其中:当Ar2表示蒽核时,排除a=b=b=d且Ar1和Ar3同时表示对-亚苯基的情形。
如上所述,由于本发明通式[10]所示化合物具有二胺结构,电离能为5.6ev或更低,因此容易注入空穴。空穴的迁移率为10-4m2/V·s或更高。因此,该化合物作为空穴注入材料和空穴传递材料,尤其是作为发光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由于在中心具有稠环的化合物的多苯基结构,容易注入电子。
由于该化合物同时具有多苯基结构和二胺结构,因此可形成稳定的无定形薄膜,而且由于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0℃或更高而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如果该化合物包含两个或多个由通式[2]表示的结构,需要满足条件a+b+c+d≤2,因为该化合物在汽相沉积形成薄膜时受热分解。如果Ar2表示蒽核,可通过Ar1和Ar3的上述特定结构来防止在汽相沉积时受热分解和氧化。
在用于有机EL装置的材料和用于本发明有机EL装置的新型化合物中,在由通式[11]和[11’]表示的化合物中,F表示具有6-21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亚芳基。由F表示的基团的例子包括由联苯、三联苯、萘、蒽、菲、芘、芴、噻吩、和荧蒽形成的二价基团。
在通式[11]和[11’]中,a-d分别表示0-2的整数,其中a+b+c+d>0。
如上所述,由于本发明通式[11]和[11’]所示化合物具有位于中心的二胺结构和位于端部的苯乙烯基胺结构,电离能为5.6ev或更低。因此,空穴注入到发光层的性能通过将该化合物加入发光层中而提高。此外,电子与空穴在发光层中的平衡可通过捕获空穴来改进,因此提高了发光效率和寿命。发光效率和寿命与以下情形相比得到提高,其中:发光层仅由以上通式[11]和[11’]所示化合物组成,作为用于有机EL材料的唯一材料。具有以下结构的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较高的耐热性,其中通过单键或通过碳环键,X1和X2相互键连且X3和X4相互键连。
在由本发明通式[12]-[14]所示的基团中,其中R5’-R3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烷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或氰基,而且由R5’-R24’表示的基团中的相邻基团可相互键连形成饱和或不饱和碳环。由R5’-R34’表示的基团的例子包括取代或未取代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硬脂基、2-苯基异丙基、三氯甲基、三氟甲基、苄基、α-苯氧基苄基、α,α-二甲基苄基、α,α-甲基苯基苄基、α,α-二(三氟甲基)苄基、三苯甲基和α-苄氧基苄基;和取代或未取代芳基如苯基、2-甲基苯基、3-甲基苯基、4-甲基苯基、4-乙基苯基、联苯基、4-甲基联苯基、4-乙基联苯基、4-环己基联苯基、三联苯基、3,5-二氯苯基、萘基、5-甲基萘基、蒽基和芘基。
以下给出了作为通式[1]所示化合物典型例子的化合物(1)-(28)、作为通式[3]-[6]所示化合物典型例子的化合物(29)-(56)、作为通式[7]所示化合物典型例子的化合物(57)-(74)、作为通式[8]所示化合物典型例子的化合物(75)-(86)、作为通式[9]所示化合物典型例子的化合物(87)-(104)、作为通式[10]所示化合物典型例子的化合物(105)-(126)以及作为通式[11]和[11’]所示化合物典型例子的化合物(127)-(141)。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典型例子。
Figure 9980341900321
Figure 9980341900331
Figure 9980341900341
Figure 9980341900351
Figure 9980341900371
Figure 9980341900381
Figure 9980341900401
Figure 9980341900421
Figure 9980341900441
Figure 9980341900451
Figure 9980341900461
Figure 9980341900501
Figure 9980341900511
Figure 9980341900521
Figure 9980341900531
Figure 9980341900551
Figure 9980341900561
Figure 9980341900571
Figure 9980341900581
Figure 9980341900591
Figure 9980341900601
Figure 9980341900611
Figure 9980341900651
化合物b
Figure 9980341900671
化合物f
由本发明通式[1]、[3]-[10]表示的化合物在固态时具有强荧光,在电场中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而且具有0.3或更高的荧光发射量子效率,因为由A或B表示的多苯基结构和胺结构在化合物的中心相互连接。由通式[7]和[8]表示的化合物在固态或分散态时在黄色、橙色或红色荧光区具有强荧光,且在电场中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因为包含并四苯核或并五苯核的结构和胺结构相互连接。
由本发明通式[1]、[3]-[10]表示的化合物可有效地用作发光材料,而且还可用作空穴传递材料、电子传递材料和掺杂材料,因为这些化合物具有所有的来自金属电极或有机薄膜层的空穴注入性能、空穴传递性能、来自金属电极或有机薄膜层的电子注入性能以及电子传递性能。尤其是,如果由通式[7]和[8]表示的化合物用作掺杂材料,可实现高效红光发射,因为这些化合物用作电子与空穴复合时的中心。
由通式[8]表示的化合物具有特别优异的性能,因为芳基胺和并四苯在特定位置上键连。
本发明的有机EL装置是这样一种装置:其中一层或多层有机薄膜放置在阳极与阴极之间。如果该装置是单层,发光层就位于阳极与阴极之间。发光层包含发光材料,而且还可包含空穴注入材料或电子注入材料以将在阳极注入的空穴或在阴极注入的电子传递到发光材料。但发光层可以仅由本发明发光材料形成,因为本发明的发光材料具有非常高的荧光发射量子效率、优异的传递空穴能力和优异的传递电子能力,而且可形成均匀的薄膜。具有多层结构的本发明的有机EL装置具有叠层结构,例如:(阳极/空穴注入层/发光层/阴极)、(阳极/发光层/电子注入层/阴极)和(阳极/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电子注入层/阴极)。由于通式[1]、[3]-[11]、[11’]和[17]所示化合物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以及优异的空穴注入性能、空穴传递性能、电子注入性能和电子传递性能,这些化合物可作为发光材料用于发光层。
在发光层中,如果需要,除了通式[1]、[3]-[11]、[11’]和[17]所示化合物外,还可以使用常规的发光材料、掺杂材料、空穴注入材料和电子注入材料。可通过所述有机EL的多层结构来防止由于猝灭导致的亮度和寿命的降低。如果需要,可结合使用发光材料、掺杂材料、空穴注入材料和电子注入材料。通过使用掺杂材料,可提高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而且可发射蓝光和红光。空穴注入层、发光层和电子注入层可分别为具有两层或多层的多层结构。如果空穴注入层具有多层结构,那么空穴由电极注入的层称作空穴注入层,且由空穴注入层接受空穴并将空穴由空穴注入层传递到发光层的层称作空穴传递层。如果电子注入层具有多层结构,那么电子由电极注入的层称作电子注入层,且由电子注入层接受电子并将电子由电子注入层传递到发光层的层称作电子传递层。这些层分别根据材料的能隙水平和耐热性以及与有机层或金属电极的粘附性来选择使用。
可与通式[1]、[3]-[11]、[11’]和[17]所示化合物一起作为发光材料或掺杂材料用于发光层的材料的例子包括蒽、萘、菲、芘、并四苯、蔻、_、荧光素、苝、酞并苝(phthaloperylene)、萘并苝(naphthaloperylene)、萘环酮(perynone)、酞并萘环酮(phthaloperynone)、萘并萘环酮(naphthaloperynone)、二苯基丁二烯、四苯基丁二烯、香豆素、噁二唑、醛连氮、二苯并噁唑啉、联苯乙烯、吡嗪、环戊二烯、喹啉的金属配合物、氨基喹啉的金属配合物、苯并喹啉的金属配合物、亚胺、二苯基乙烯、乙烯基蒽、二氨基咔唑、吡喃、噻喃、聚甲炔(polymethine)、部花青、与咪唑螯合的羟基喹啉类(oxinoid)化合物、喹吖啶酮、红荧烯、茋衍生物和荧光染料。但以上材料的例子并不局限于以上化合物。
尤其是,喹啉的金属配合物和茋衍生物可在发光层中与通式[7]和[8]所示化合物结合用作发光材料或掺杂材料。
重要的是,发光层中的掺杂材料的含量要大于通式[11]或[11’]所示化合物的含量。该含量优选为80-99.9%重量。
作为空穴注材料,优选这样一种化合物,它能够传递空穴,具有优异的由阳极注入空穴的作用、和优异的将空穴注入到发光层或发光材料的作用,能够防止在发光层形成的激发组分传递到电子注入层或电子注入材料中,而且具有优异的形成薄膜的能力。这种化合物的例子包括酞菁衍生物、萘菁(naphthalocyanine)衍生物、卟啉衍生物、噁唑(oxaozole)、噁二唑、***、咪唑、咪唑啉酮、咪唑硫酮、吡唑啉、吡唑啉酮、四氢咪唑、噁唑、噁二唑、腙、酰基腙、多芳基烷烃、茋、丁二烯、联苯胺-型三苯基胺、苯乙烯基胺型三苯基胺、二胺型三苯基胺、这些化合物的衍生物以及大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基咔唑、聚硅烷和导电大分子。但这些化合物的例子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化合物。
在可用于本发明有机EL装置的空穴注入材料中,更有效的空穴注入材料是芳族叔胺衍生物和酞菁衍生物。
芳族叔胺衍生物的例子包括三苯基胺、三甲苯基胺、甲苯基二苯基胺、N,N’-二苯基-N,N’-(3-甲基苯基)-1,1’-联苯基-4,4’-二胺、N,N,N’,N’-(4-甲基苯基)-1,1’-苯基-4,4’-二胺、N,N,N’,N’-(4-甲基苯基)-1,1’-联苯基-4,4’-二胺、N,N’-二苯基-N,N’-二萘基-1,1’-联苯基-4,4’-二胺、N,N’-(甲基苯基)-N,N’-(4-正丁基苯基)菲-9,10-二胺、N,N-双(4-二4-甲苯基氨基苯基)-4-苯基环己烷、以及具有这些芳族叔胺骨架结构的低聚物和聚合物。但芳族叔胺衍生物的例子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化合物。
酞菁(PC)衍生物的例子包括H2Pc、CuPc、CoPC、NiPc、ZnPc、PdPc、FePc、MnPc、ClAlPc、ClGaPc、ClInPc、ClSnPc、Cl2SiPc、(HO)AlPc、(HO)GaPc、VOPc、TiOPc、MoOPc、GaPc-O-GaPc和萘菁的相应衍生物。但酞菁和萘菁的衍生物的例子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化合物。
作为电子注入材料,优选这样一种化合物,它能够传递电子,具有优异的由阴极注入电子的作用、以及优异的将电子注入到发光层或发光材料的作用,能够防止在发光层形成的激发组分传递到空穴注入层或空穴注入材料,而且具有优异的形成薄膜的能力。这种化合物的例子包括芴酮、蒽醌二甲烷、二苯醌、噻喃二氧化物、噁唑、噁二唑、***、咪唑、苝四甲酸、亚芴基甲烷、蒽醌二甲烷、蒽酮及其这些化合物的衍生物。但这种化合物并不局限于上述化合物。电子注入性能可通过将电子接受材料加入空穴注入材料或将电子给予材料加入电子注入材料来提高。
在本发明的有机EL装置中,更有效的电子注入材料是金属配合物以及含氮的五元衍生物。
金属配合物的例子包括8-羟基喹啉根合锂、二(8-羟基喹啉根)合锌、二(8-羟基喹啉根)合铜、二(8-羟基喹啉根)合锰、三(8-羟基喹啉根)合铝、三(2-甲基-8-羟基喹啉根)合铝、三(8-羟基喹啉根)合镓、二(10-羟基苯并[h]喹啉根)合铍、二(10-羟基苯并[h]喹啉根)合锌、氯二(2-甲基-8-喹啉根)合镓、二(2-甲基-8-喹啉酚根)(邻-甲酚根)合镓、二(2-甲基-8-喹啉根)(2-萘酚根)合铝和二(2-甲基-8-喹啉酚根)(2-萘酚根)合镓。但金属配合物的例子并不局限于以上化合物。
含氮的五元衍生物的优选例子包括噁唑、噻唑、噻二唑和***的衍生物。具体例子包括2,5-二(1-苯基)-1,3,4-噁唑、二甲基POPOP、2,5-二(1-苯基)-1,3,4-噻唑、2,5-二(1-苯基)-1,3,4-噁二唑、2-(4’-叔丁基苯基)-5-(4”-联萘基)-1,3,4-噁二唑、2,5-二(1-萘基)-1,3,4-噁二唑、1,4-二[2-(5-苯基噁二唑基)]苯、1,4-二[2-(5-苯基噁二唑基)-4-叔丁基苯]、2-(4’-叔丁基苯基)-5-(4”-联苯基)-1,3,4-噻二唑、2,5-二(1-萘基)-1,3,4-噻二唑、1,4-二[2-(5-苯基噻二唑基)]苯、2-(4’-叔丁基苯基)-5-(4”-联苯基)-1,3,4-***、2,5-二(1-萘基)-1,3,4-***和1,4-二[2-(5-苯基***基)]苯。但含氮五元衍生物的例子并不局限于以上化合物。
在本发明的有机EL装置中,除了由通式[1]和[3]-[8]表示的化合物,至少一种发光材料、掺杂材料、空穴注入材料和电子注入材料可包含在同一发光层中。为了提高本发明有机EL装置对温度、湿度和氧的稳定性,可在该装置的整个表面上形成保护层,或可用硅油或树脂保护整个装置。
作为用作有机EL装置的阳极的导电材料,逸出功为4ev或更高的材料是合适的。这种材料的例子包括碳、铝、钒、铁、钴、镍、钨、银、金、铂、钯、这些金属的合金、用于ITO基片(Substrate)和NESA基片的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锡和氧化铟、以及有机导电树脂如聚噻吩和聚吡咯。作为用于阴极的导电材料,逸出功小于4ev的材料是合适的。这种材料的例子包括镁、钙、锡、铅、钛、钇、锂、钌、锰、铝以及这些金属的合金。但用于阴极和阳极的材料的例子并不局限于以上例子。通常,合金的例子包括镁与银的合金、镁与铟的合金以及锂与铝的合金。但合金的例子并不局限于这些合金。合金的组成由汽相沉积源的温度、气氛和真空度决定,然后选择合适的组成。阳极和阴极可根据需要为具有两层或多层的多层结构。
在有机EL装置中,优选的是,该装置的至少一面在发光波长区足够透明以实现有效发光。该基片优选也是透明的。在制备透明电极时,使用以上的导电材料并进行汽相沉积或溅射,这样可得到规定的透明度。优选的是,放置在发光面上的电极具有10%或更高的透光率。该基片并不特别限定,只要该基片具有机械强度和高温强度而且透明。可以使用玻璃基片或透明树脂膜。透明树脂膜的例子包括聚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尼龙、聚醚醚酮、聚砜、聚醚砜、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聚氟乙烯、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聚三氟氯乙烯、聚偏氟乙烯、聚酯、聚碳酸酯、聚氨酯、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聚酰亚胺和聚丙烯的膜。
本发明有机EL装置的每层可合适地按照成膜干法如真空汽相沉积、溅射和等离子体和离子镀覆、或成膜湿法如旋涂、浸涂和流涂来生产。膜的厚度并不特别限定。但该厚度必须设定为合适值。如果厚度大于该合适值,必须施加较高电压才能达到规定的光输出而且效率下降。如果厚度低于该合适值,会形成针孔,而且即使施加电场也不能得到足够的亮度。一般来说,厚度的合适值为5纳米至10μm。优选厚度为10纳米至0.2μm。
如果按照湿法来生产该装置,将形成每层的材料溶解或分散在合适溶剂如乙醇、氯仿、四氢呋喃和二噁烷中,然后由该溶液或悬浮液形成膜。溶剂并不特别限定。在任何有机薄层中,可以使用合适的树脂和添加剂以提高成膜性能并防止形成针孔。可以使用的这种树脂的例子包括绝缘性树脂如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芳酯(polyarylates)、聚酯、聚酰胺、聚氨酯、聚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甲酯和纤维素、衍生自这些树脂的共聚物、光导电树脂如聚N-乙烯基咔唑和聚硅烷以及导电树脂如聚噻吩和聚吡咯。添加剂的例子包括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和增塑剂。
如上所述,通过将本发明的化合物用于有机EL装置的发光层,可在施加低压时产生实际足够的亮度。因此,可得到具有高效发光效率且具有长寿命(由于抑制降解)和耐热性的有机EL装置。
本发明有机EL装置可用于平面发光元件如壁挂电视机的平板显示器;复印机、打印机和液晶显示器的背照光;仪器、显示板和标记灯的光源。
本发明材料不仅可用于有机EL装置,而且还可用于电子光敏材料、光电转换装置、太阳能电池和图像传感器领域中。
在生产本发明有机EL装置材料的方法中所用的通式[15]所示伯胺的例子包括伯烷基胺如甲胺、乙胺、正丙胺、异丙胺、正丁胺、异丁胺、仲丁胺、叔丁胺、正戊胺、异戊胺、叔戊胺、环己胺、正己胺、庚胺、2-氨基庚烷、3-氨基庚烷、辛胺、壬胺、癸胺、十一烷基胺、十二烷基胺、十三烷基胺、1-十四烷基胺、十五烷基胺、1-十六烷基胺和十八烷基胺;伯烷基二胺如乙二胺、1,2-二氨基丙烷、1,3-二氨基丙烷和1,4-二氨基丁烷;芳基胺如苯胺、邻-氟苯胺、间-氟苯胺、对-氟苯胺、邻-甲苯胺、间-甲苯胺、对-甲苯胺、邻-茴香胺、间-茴香胺、对-茴香胺、1-萘胺、2-萘胺、1-氨基蒽、2-氨基蒽、2-氨基联苯、4-氨基联苯、9-氨基菲、2-三氟甲基甲苯胺、3-三氟甲基甲苯胺和4-三氟甲基甲苯胺;芳基二胺如邻-苯二胺、间-苯二胺、对-苯二胺、芴二胺和1,8-萘二胺;以及以下化合物:
Figure 9980341900731
由通式[15]表示的仲胺的例子包括以下化合物:
由通式[16]表示的芳基卤并不特别限定。由Ar表示的基团一般为具有1-18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具有6-22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芳环可具有取代基。在本发明中,芳族基团包括具有稠环的烃基。
芳基卤的例子包括芳基溴如溴苯、邻-溴茴香醚、间-溴茴香醚、对-溴茴香醚、邻-溴甲苯、间-溴甲苯、对-溴甲苯、邻-溴苯酚、间-溴苯酚、对-溴苯酚、2-溴三氟甲苯、3-溴三氟甲苯、4-溴三氟甲苯、1-溴-2,4-二甲氧基苯、1-溴-2,5-二甲氧基苯、2-溴乙氧苯基醇、3-溴乙氧苯基醇、4-溴乙氧苯基醇、5-溴-1,2,4-三甲基苯、2-溴-间-二甲苯、2-溴-对-二甲苯、3-溴-邻-二甲苯、4-溴-邻-二甲苯、4-溴-间-二甲苯、5-溴-间-二甲苯、1-溴-3-(三氟甲氧基)苯、1-溴-4-(三氟甲氧基)苯、2-溴联苯、3-溴联苯、4-溴联苯、4-溴-1,2-(亚甲基二氧基)苯、1-溴-萘、2-溴萘、1-溴-2-甲基萘和1-溴-4-甲基萘;芳基氯如氯苯、邻-氯茴香醚、间-氯茴香醚、对-氯茴香醚、邻-氯甲苯、间-氯甲苯、对-氯甲苯、邻-氯苯酚、间-氯苯酚、对-氯苯酚、2-氯三氟甲苯、3-氯三氟甲苯、4-氯三氟甲苯、1-氯-2,4-二甲氧基苯、1-氯-2,5-二甲氧基苯、2-氯乙氧苯基醇、3-氯乙氧苯基醇、4-氯乙氧苯基醇、5-氯-1,2,4-三甲基苯、2-氯-间-二甲苯、2-氯-对-二甲苯、3-氯-邻-二甲苯、4-氯-邻-二甲苯、4-氯-间-二甲苯、5-氯-间-二甲苯、1-氯-3-(三氟甲氧基)苯、1-氯-4-(三氟甲氧基)苯、2-氯联苯、3-氯联苯、4-氯联苯、1-氯-萘、2-氯萘、1-氯-2-甲基萘和1-氯-4-甲基萘;芳基碘如碘苯、邻-碘茴香醚、间-碘茴香醚、对-碘茴香醚、邻-碘甲苯、间-碘甲苯、对-碘甲苯、邻-碘苯酚、间-碘苯酚、对-碘苯酚、2-碘三氟甲苯、3-碘三氟甲苯、4-碘三氟甲苯、1-碘-2,4-二甲氧基苯、1-碘-2,5-二甲氧基苯、2-碘乙氧苯基醇、3-碘乙氧苯基醇、4-碘乙氧苯基醇、5-碘-1,2,4-三甲基苯、2-碘-间-二甲苯、2-碘-对-二甲苯、3-碘-邻-二甲苯、4-碘-邻-二甲苯、4-碘-间-二甲苯、5-碘-间-二甲苯、1-碘-3-(三氟甲氧基)苯、1-碘-4-(三氟甲氧基)苯、2-碘联苯、3-碘联苯、4-碘联苯、1-碘-萘、2-碘萘、1-碘-2-甲基萘和1-碘-4-甲基萘;芳基氟如氟苯、邻-氟茴香醚、间-氟茴香醚、对-氟茴香醚、邻-氟甲苯、间-氟甲苯、对-氟甲苯、邻-氟苯酚、间-氟苯酚、对-氟苯酚、2-氟三氟甲苯、3-氟三氟甲苯、4-氟三氟甲苯、1-氟-2,4-二甲氧基苯、1-氟-2,5-二甲氧基苯、2-氟乙氧苯基醇、3-氟乙氧苯基醇、4-氟乙氧苯基醇、5-氟-1,2,4-三甲基苯、2-氟-间-二甲苯、2-氟-对-二甲苯、3-氟-邻-二甲苯、4-氟-邻-二甲苯、4-氟-间-二甲苯、5-氟-间-二甲苯、1-氟-3-(三氟甲氧基)苯、1-氟-4-(三氟甲氧基)苯、2-氟联苯、3-氟联苯、4-氟联苯、4-氟-1,2-(亚甲基二氧基)苯、1-氟萘、2-氟萘、1-氟-2-甲基萘和1-氟-4-甲基萘;以及以下化合物:
Figure 9980341900761
也可使用具有2个或更多卤素原子,优选2或3个卤素原子的芳基卤,只要本发明的目的不受不利影响。具有2个或更多卤素原子的芳基卤的例子包括1,2-二溴苯、1,3-二溴苯、1,4-二溴苯、9,10-二溴蒽、9,10-二氯蒽、4,4’-二溴联苯、4,4’-二氯联苯、4,4’-二碘联苯、1-溴-2-氟苯、1-溴-3-氟苯、1-溴-4-氟苯、2-溴氯苯、3-溴氯苯、4-溴氯苯、2-溴-5-氯甲苯、3-溴-4-氯三氟甲苯、5-溴-2-氯三氟甲苯、1-溴-2,3-二氯苯、1-溴-2,6-二氯苯、1-溴-3,5-二氯苯、2-溴-4-氟甲苯、2-溴-5-氟甲苯、3-溴-4-氟甲苯、4-溴-2-氟甲苯、4-溴-3-氟甲苯、三(4-溴苯基)胺、1,3,5-三溴苯和以下化合物:
在生产用于本发明有机EL装置的材料的方法中,并不特别限定加入芳基卤的方法。例如,可在反应开始之前将两种不同的芳基卤与伯胺进行混合,然后使用所得混合物进行反应。另外,可将伯胺与两种芳基卤之一进行反应。然后,将所得仲胺加入另一芳基卤中并进行反应。其中顺序加入不同芳基卤的后一方法是优选的,因为可更加选择性地生产出叔胺。
芳基卤的加入量并不特别限定。如果将两种芳基卤同时加入伯胺,那么芳基卤的合适量为0.5-10摩尔/1摩尔伯胺。考虑到经济因素并更易于进行反应后处理如分离出未反应的芳基卤,芳基卤的量优选为0.75-5摩尔/1摩尔伯胺。如果两种芳基卤顺序加入伯胺,首先加入反应体系的芳基卤的量为0.5-1.5摩尔/1摩尔伯胺中的氨基。为了提高目标化合物叔胺的选择性,加入反应体系的以上芳基卤的量优选为0.9-1.1摩尔/1摩尔伯胺中的氨基。
在制备出仲胺之后加入的芳基卤的量为0.1-10摩尔/1摩尔用作起始原料的伯胺的氨基。为了避免在反应之后分离未反应芳基卤和未反应仲胺时的复杂操作,该芳基卤的加入量优选为0.9-5摩尔/1摩尔用作起始原料的伯胺的氨基。
在本发明中用作催化剂组分的钯催化剂并不特别限定,只要它是一种钯化合物。钯化合物的例子包括四价钯如四水合六氯钯(Ⅳ)酸钠(sodium hexachloropalladate)和六氯钯(Ⅳ)酸钾;二价钯的化合物如氯化钯(Ⅱ)、溴化钯(Ⅱ)、乙酸钯(Ⅱ)、乙酰丙酮钯(Ⅱ)、二氯二(苯甲腈)合钯(Ⅱ)、二氯二(乙腈)合钯(Ⅱ)、二氯(双(二苯基膦基)乙烷)合钯(Ⅱ)、二氯二(三苯基膦)合钯(Ⅱ)、二氯四胺合钯(Ⅱ)、二氯(环辛-1,5-二烯)合钯(Ⅱ)和三氟乙酸钯(Ⅱ);以及零价钯的化合物如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Pd2(dba)3)(tris(dibenzylideneacetone)dipalladium)、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的氯仿配合物、四(三苯基膦)合钯(0)和二(双(二苯基膦基)乙烷)合钯(0)。在本发明的方法中,钯化合物的量并不特别限定。钯化合物的量为0.00001-20.0%摩尔钯/1摩尔伯胺。如果钯化合物的量在以上范围内,叔胺可高选择性地合成。由于钯化合物昂贵,钯化合物的量优选为0.001-5.0摩尔钯/1摩尔伯胺。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用作催化剂组分的三烷基膦化合物并不特别限定。三烷基膦化合物的例子包括三乙基膦、三环己基膦、三异丙基膦、三正丁基膦、三异丁基膦、三仲丁基膦和三叔丁基膦。在这些化合物中,三叔丁基膦由于高反应活性而优选。三芳基膦化合物并不特别限定。三芳基膦化合物的例子包括三苯基膦、苄基二苯基膦、三-邻-甲苯基膦、三-间-甲苯基膦和三-对-甲苯基膦。在这些化合物中,三苯基膦和三-邻-甲苯基膦是优选的。二膦化合物并不特别限定。二膦化合物的例子包括双(二甲基膦基)甲烷、双(二甲基膦基)乙烷、双(二环己基膦基)甲烷、双(二环己基膦基)乙烷、双(二苯基膦基)乙烷、1,3-双(二苯基膦基)丙烷、1,4-双(二苯基膦基)丁烷、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R)-2,2’-双(二苯基膦基)-1,1’-联萘((R)-BINAP)、(S)-2,2’-双(二苯基膦基)-1,1’-联萘-((S)-BINAP)、(R)-2,2’-双(二苯基膦基)-1,1’-联萘((±)-BINAP)、2S,3S-双(二苯基膦基)丁烷((S,S)-CHIRAPHOS)、2R,3R-双(二苯基膦基)丁烷((R,R)-CHIRAPHOS)、2,3-双(二苯基膦基)丁烷((±)-CHIRAPHOS)、(R)-2,2’-双(二-对-甲苯基膦基)-1,1-联萘((R)-Tol-BINAP)、(S)-2,2’-双(二-对-甲苯基膦基)-1,1’-联萘((S)-Tol-BINAP)、2,2’-双(二-对-甲苯基膦基)-1,1’-联萘((±)-Tol-BINAP)、4R,5R-双(二苯基膦基甲基)-2,2-二甲基-1,3-二氧戊环(dioxorane)((S,S)-DIOP)、4,5-双(二苯基膦基甲基)-2,2-二甲基-1,3-二氧戊环((±)-DIOP)、N,N’-二甲基-(S)-1-[(R)-1’,2-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基]乙基胺((S),(R)-BPPFA)、N,N’-二甲基-(R)-1-[(S)-1’,2-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基]乙基胺((R),(S)-BPPFA)和N,N’-二甲基-1-[1’,2-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基]乙基胺((±)-BPPFA)。在这些化合物中,双(二苯基膦基)乙烷、1,3-双(二苯基膦基)丙烷、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和各种BINAP是优选的。所述BINAP可以是光学活性化合物或外消旋化合物。
三烷基膦化合物、三苯基膦化合物和二膦化合物的量为0.01-10000摩尔/1摩尔钯化合物。只要量在该范围内,芳基胺的选择性就不会改变。但该量优选为0.1-10摩尔/1摩尔钯化合物,因为膦化合物昂贵。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钯化合物和膦化合物是催化剂的基本组分。加入这些组分的组合物作为催化剂。作为加入这些组分的方法,可将两种组分分开或以事先制成的配合物形式加入反应体系中。
可用于本发明反应的碱并不特别限定,因此可选自无机碱如碳酸钠和碳酸钾以及碱金属醇盐、和有机碱如叔胺。碱的优选例子包括碱金属醇盐如甲醇钠、乙醇钠、甲醇钾、乙醇钾、叔丁醇锂、叔丁醇钠、叔丁醇钾和碳酸铯(Cs2CO3)。碱可加入反应区而无需任何处理。另外,碱可由碱金属、氢化碱金属或碱金属氢氧化物和醇在反应场所制成并用于反应区。
碱的量并不特别限定。该量优选为每1摩尔加入该反应体系的两种不同芳基卤中的卤素原子,0.5摩尔或更高。如果碱的量低于0.5摩尔,反应活性下降且芳基胺产率降低。因此,这种量是不优选的。如果大量过量加入碱,芳基胺的产率并不改变,但另一方面,反应后处理变得复杂。因此,所述的量更优选为每1摩尔卤素原子,1.0摩尔或更高且低于5摩尔。
本发明方法中的反应一般是在惰性溶剂的存在下进行的。溶剂并不特别限定,只要该溶剂不会对反应产生过多不利影响。溶剂的例子包括芳烃溶剂如苯、甲苯和二甲苯、醚溶剂如二***、四氢呋喃和二噁烷、乙腈、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和六甲基磷酰三胺。芳烃溶剂如苯、甲苯和二甲苯是优选的。
本发明方法优选在惰性气体如氮气和氩气的气氛下,在常压下进行。该方法也可在加压下进行。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反应温度可选择在20-300℃,优选50-200℃。反应时间可选择在几分钟至72小时。
合成实施例12、13、14、17和20具体描述了本发明方法,其中芳基胺化合物在包含膦化合物和钯化合物的催化剂和碱的存在下而得到的。
本发明通过参考以下实施例更具体地进行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合成实施例1(化合物(2))
中间体化合物A的合成
在200毫升圆底烧瓶中,将0.38克(2.04毫摩尔)4-溴苯甲醛和0.98克(4.29毫摩尔)苄基膦酸乙酯溶解在40毫升二甲亚砜中。在室温下,向其中分批少量加入0.5克(4.49毫摩尔)叔丁醇钾,然后搅拌所得混合物18小时。将该反应混合物倒入500毫升水中,过滤出固体,得到一种黄色固体(0.5克)。
在100毫升圆底烧瓶中,将以上得到的晶体、2.0克(12.0毫摩尔)碘化钾和11.4克(6.0毫摩尔)碘化铜溶解在10毫升六甲基磷酰胺中,然后在150℃加热条件下搅拌所得混合物6小时。反应完成之后,将10毫升1N氢氯酸水溶液加入该反应混合物中,然后用甲苯萃取有机层。将萃取液浓缩之后,通过在***与甲醇的混合物中进行重结晶来纯化该反应产物,得到0.28克(产率:45%)的以下中间体化合物A:
(中间体化合物A)
中间体化合物B的合成
在50毫升圆底烧瓶中,将3克(17.4毫摩尔)对-溴苯胺悬浮在10毫升6N氢氯酸中并冷却。在4℃内温下,向该冷却的悬浮液中,慢慢滴加通过将1.25克(18.1毫摩尔)亚硫酸钠溶解在5.3毫升水中而得到的溶液。将所得混合物在该温度下搅拌1小时,然后得到重氮化合物的水溶液。
另外,在100毫升圆底烧瓶中,将0.3克(1.7毫摩尔)蒽溶解在5毫升丙酮中。向其中加入一种通过将0.46克二水合氯化铜(Ⅱ)溶解在5.7毫升水中而得到的溶液,然后将该混合物冷却至4℃。向该冷却混合物中,在同一温度下加入以上得到的重氮化合物的水溶液,然后在室温下搅拌所得混合物过夜。反应完成之后,过滤出沉淀晶体,用甲醇洗涤并干燥,得到0.2克(产率:24%)的以下中间体化合物B:
Figure 9980341900812
(中间体化合物B)
化合物(2)的合成
在100毫升圆底烧瓶中,将0.018克(0.2毫摩尔)苯胺溶解在5毫升二氯甲烷中。向其中加入0.05克(0.5毫摩尔)乙酸酐,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然后,蒸馏去除反应溶剂,得到一种油状化合物。向该油状化合物中加入0.56克(1.8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A、5克碳酸钾、0.3克铜粉和20毫升硝基苯,然后在210℃下搅拌所得混合物2天。然后,蒸馏去除溶剂,然后加入10毫升二甘醇和通过将3克氢氧化钾溶解在10毫升水中而得到的溶液。将所得混合物在110℃下搅拌一夜。反应完成之后,将乙酸乙酯与水的混合物加入该反应混合物中,然后分离出有机层。蒸馏去除溶剂之后,得到粗晶体。
随后,向100毫升圆底烧瓶中,装入以上得到的粗晶体、0.05克(0.1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B、5克碳酸钾、0.3克铜粉和20毫升硝基苯,然后在220℃下搅拌所得混合物2天。反应完成之后,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用甲醇洗涤,干燥并通过柱色谱(硅胶,己烷/甲苯=1/1)法进行纯化,得到0.017克黄色粉末。该粉末通过NMR、IR和FD-MS(场解吸质谱)进行测量而确认为化合物(2)(产率:20%)。
合成实施例2(化合物(9))
中间体化合物C的合成
在200毫升圆底烧瓶中,将51.2克(0.3摩尔)二苯基胺、71.4克(0.3摩尔)1,4-二溴苯、34.6克(0.36摩尔)叔丁醇钾、4.2克(5.9毫摩尔)PdCl2(PPh3)2和1.2升二甲苯进行混合,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在130℃下搅拌一夜。
反应完成之后,将有机层浓缩,得到约100克的棕色晶体。通过柱色谱(硅胶,己烷/甲苯=10/1)法纯化该晶体,得到28克(产率:29%)的以下中间体化合物C:
(中间体化合物C)
化合物(9)的合成
在100毫升圆底烧瓶中,将0.48克(1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B溶解在10毫升***中,然后将该混合物冷却至-78℃。向该冷却混合物中加入2毫升(1.5M,3毫摩尔)正丁基锂,然后搅拌所得混合物1小时。然后向该混合物中滴加通过将0.3g(3毫摩尔)硼酸三甲酯溶解在5毫升***中而得到的溶液。加料完成之后,将所得混合物在-78℃下搅拌1小时。然后在室温下加入10毫升1N氢氯酸水溶液。分离出有机层之后,蒸馏去除溶剂,得到粗晶体。
在100毫升圆底烧瓶中,将以上得到的粗晶体、0.97克(3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C、12毫克Pd(PPh3)4和0.32克(1.5毫摩尔)磷酸钾溶解在1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中,然后在100℃下搅拌所得混合物4小时。分离出有机层之后,蒸馏去除溶剂,得到粗晶体。通过柱色谱(硅胶,苯/乙酸乙酯=50/1)法纯化该晶体,得到0.13克黄色粉末。该粉末通过NMR、IR和FD-MS进行测量而确认为化合物(9)(产率:14%)。
合成实施例3(化合物(18))
中间体化合物D的合成
将镁和***加入0.48克(2.0毫摩尔)1,4-二溴苯中,制备出格氏试剂。另外,在100毫升圆底烧瓶中,将5.7克(20.0毫摩尔)1,4-二溴萘和10毫克NiCl2(dppp)溶解在20毫升***中,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在冰浴中冷却。向该冷却混合物中加入以上制备的格氏试剂,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在回流下搅拌6小时。反应完成之后,加入10毫升1N氢氯酸水溶液。分离出有机层之后,蒸馏去除溶剂,得到0.30克(产率:30%)的以下化合物D:
Figure 9980341900831
(中间体化合物D)
化合物(18)的合成
在100毫升圆底烧瓶中,将0.09克(1.0毫摩尔)苯胺和0.25克(2.5毫摩尔)乙酸酐溶解在5毫升二氯甲烷中。将所得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然后,蒸馏去除反应溶剂,得到一种油状化合物。向其中加入0.4克(4.5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A、5克碳酸钾、0.3克铜粉和20毫升硝基苯,然后在210℃下搅拌所得混合物2天。然后,蒸馏去除溶剂,之后加入10毫升二甘醇和通过将3克氢氧化钾溶解在10毫升水中而得到的溶液。将所得混合物在110℃下搅拌一夜。反应完成之后,将乙酸乙酯与水的混合物加入该反应混合物中。在分离出有机层之后,除去溶剂之后,得到粗晶体。
随后,向100毫升圆底烧瓶中,将以上得到的粗晶体、0.5克(1.0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D、5克碳酸钾和0.3克铜粉溶解在20毫升硝基苯中,然后在220℃下搅拌所得混合物2天。反应完成之后,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用甲醇洗涤,干燥并通过柱色谱(硅胶,己烷/甲苯=1/1)法进行纯化,得到0.1克黄色粉末。该粉末通过按照NMR、IR和FD-MS进行测量而确认为化合物(18)(产率:10%)。
实施例1
按照旋涂法,将具有ITO电极的清洁玻璃板涂以包含重量比为5∶3∶2的作为发光材料的以上所得化合物(2)、2,5-双(1-萘基)-1,3,4-噁二唑和聚碳酸酯树脂(由TEIJIN KASEI Co.,Ltd.制造;PANLITE K-1300)并溶解在四氢呋喃中的组合物,得到厚度为100纳米的发光层。在所得发光层上,使用合金制成厚度150纳米的电极,该合金通过混合铝和锂使得锂含量为3%重量而得到,这样得到一种有机EL装置。该有机EL装置的发光亮度为200(cd/m2),最大亮度为14000(cd/m2),且在施加5V直流电压时的发光效率为2.1(lm/W)。
实施例2
在具有ITO电极的清洁玻璃板上,将以上得到的化合物(9)真空汽相沉积成发光材料,形成厚度100纳米的发光层。在以上形成的层上,使用合金制成厚度100纳米的电极,该合金通过混合铝和锂使得锂含量为3%重量而得到,这样得到一种有机EL装置。该发光层在10-6乇真空下,在基片温度保持室温的同时,通过汽相沉积而形成。该有机EL装置的发光亮度为约110(cd/m2),最大亮度为20000(cd/m2),且在施加5V直流电压时的发光效率为2.1(lm/W)。
实施例3
在具有ITO电极的清洁玻璃板上,将以上得到的化合物(2)真空汽相沉积成发光材料,形成厚度50纳米的发光层。然后,通过汽相沉积以下化合物(Alq),形成厚度10纳米的电子注入层:
Figure 9980341900851
在以上形成的层上,使用合金制成厚度100纳米的电极,该合金通过混合铝和锂使得锂含量为3%重量而得到,这样得到一种有机EL装置。该发光层和电子注入层在10-6乇真空下,在基片温度保持室温的同时,通过汽相沉积而形成。该有机EL装置发出蓝绿光,发光亮度为约600(cd/m2),最大亮度为30000(cd/m2),且在施加5V直流电压时的发光效率为3.0(lm/W)。如果该有机EL装置在600cd/m2的起始发光亮度下由恒定电流驱动,那么其半寿命长至2000小时。
实施例4-16
在具有ITO电极的清洁玻璃板上,将表1所示发光材料进行汽相沉积,形成厚度80纳米的发光层。然后,将上述化合物(Alq)真空汽相沉积成电子注入材料,形成厚度20纳米的电子注入层。在以上形成的层上,使用合金制成厚度150纳米的电极,该合金通过混合铝和锂使得锂含量为3%重量而得到,这样得到一种有机EL装置。以上层在10-6乇真空下,在基片温度保持室温的同时,通过汽相沉积而形成。所得装置的发光性能在表1中给出。所有这些实施例中的有机EL装置具有优异的亮度,例如最大亮度为10000(cd/m2)或更高。表1实施例No    发光材料的种类  发光效率(lm/w)    半寿命(小时)
4             (3)             2.8             3200
5             (4)             2.4             2600
6             (5)             3.0             3200
7             (6)             1.2             1200
8             (9)             2.8             2800
9             (10)            1.7             1700
10            (13)            1.0             1400
11            (14)            2.1             2700
12            (15)            2.9             4200
13            (18)            1.6             1300
14            (20)            2.6             1800
15            (26)            3.1             4000
16            (27)            1.4             2100
实施例17
在具有ITO电极的清洁玻璃板上,将以下化合物(TPD74):
Figure 9980341900861
真空汽相沉积成空穴注入材料,形成厚度60纳米的膜。然后,将以下化合物(NPD):
在以上形成的膜上真空汽相沉积成空穴传递材料,形成厚度20纳米的膜。然后,将4,4’-双(2,2-二苯基乙烯基)联苯(DPVBi)和以上得到的化合物(3)同时进行汽相沉积,形成化合物(3)含量为5%重量且厚度为40纳米的层。化合物(3)用作荧光掺杂剂。随后,将化合物(Alq)汽相沉积成电子注入材料,形成厚度20纳米的层。然后,将LiF进行汽相沉积,形成厚度0.5纳米的层。在以上层上通过汽相沉积铝而形成电极,形成厚度100纳米的层。这样得到一种有机EL装置。以上层在10-6乇真空下,在基片温度保持室温的同时,通过汽相沉积而形成。该有机EL装置在施加5V直流电压时的发光亮度高至约750(cd/m2)。如果该有机EL装置在400(cd/m2)的起始发光亮度下由恒定电流驱动,其半寿命长至3000小时。
对比例1
按照实施例1所进行的相同步骤制成有机EL装置,只是使用对比例1的以下化合物:
Figure 9980341900872
(对比例1的化合物)
作为发光材料。所得有机EL装置在施加5V直流电压时的发光亮度为60(cd/m2)且发光效率为0.34(lm/W)。不能达到足够的性能。
对比例2
按照实施例3所进行的相同步骤制成有机EL装置,只是使用对比例2的以下化合物:
Figure 9980341900881
(对比例2的化合物)
作为发光材料。所得有机EL装置在施加5V直流电压时的发光亮度为200(cd/m2)且发光效率为1.2(lm/W)。但如果该有机EL装置在400(cd/m2)的起始发光亮度下由恒定电流驱动,那么半寿命短至600小时。
耐热性测试
将实施例2和3以及对比例1和2中制成的用于测量发光亮度的有机EL装置放在保持恒温100℃的腔中。500小时之后,再次测量发光亮度。比较该装置在放置于该腔之前和之后的亮度值,然后计算亮度保持率。
在实施例2和3以及对比例1和2中制成的有机EL装置的如此所得亮度保持率分别为85%、95%、25%和30%。该结果表明,在对比例1和2中用作发光材料的化合物不能保持亮度,因为这些化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100℃。相反,在实施例2和3中用作发光材料的化合物具有优异的耐热性且能长期保持亮度,因为这些化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110℃。
合成实施例4(化合物(30))
中间体化合物E(6,12-二碘_)的合成
在300毫升圆底烧瓶中,将5克(22毫摩尔)_溶解在100毫升四氯化碳中。在室温下,向其中滴加溶解在100毫升四氯化碳中的16克(64毫摩尔)碘。将所得混合物在加热下搅拌5小时,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然后用100毫升四氯化碳洗涤该晶体。将粗晶体从200毫升甲苯中重结晶,得到中间体化合物E(产率:35%)。
化合物(30)的合成
在100毫升2颈烧瓶中,将2克(10毫摩尔)4-氨基茋溶解在20毫升二氯甲烷中。向其中加入2.5克(25毫摩尔)乙酸酐。将所得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然后,蒸馏去除反应溶剂,得到一种油状化合物。在300毫升两颈圆底烧瓶中,将4.1克(20毫摩尔)碘代苯、3克(30毫摩尔)碳酸钾、0.06克(1毫摩尔)铜粉和100毫升硝基苯加入所得油状化合物中,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在220℃加热下搅拌2天。然后,蒸馏去除溶剂,将10毫升二甘醇和通过将30克氢氧化钾溶解在100毫升水中而得到的溶液加入残余物中。反应在110℃下进行一夜。反应完成之后,将乙酸乙酯与水的混合物加入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有机层之后,蒸馏去除溶剂,得到粗晶体。
随后,在300毫升2颈烧瓶中,将以上的粗晶体、2.4克(5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E、3克(20毫摩尔)碳酸钾和0.06克(1毫摩尔)铜粉溶解在100毫升硝基苯中,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在230℃加热下搅拌2天。反应完成之后,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用甲醇洗涤,干燥,然后通过柱色谱(硅胶,己烷/甲苯=1/1)法进行纯化,得到1.0克黄色粉末。该粉末通过按照NMR、IR和FD-MS进行测量而确认为化合物(30)(产率:25%)。
合成实施例5(化合物(36))
化合物(36)的合成
在100毫升圆底烧瓶中,将3.4克(20毫摩尔)二苯基胺、4.8克(10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E、3克(30毫摩尔)碳酸钾和0.06克(1毫摩尔)铜粉溶解在100毫升硝基苯中,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在210℃加热下搅拌2天。反应完成之后,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用甲醇洗涤,干燥,然后通过柱色谱(硅胶,己烷/甲苯=1/1)法进行纯化,得到2.8克黄色粉末。该粉末通过按照NMR、IR和FD-MS进行测量而确认为化合物(36)(产率:50%)。
合成实施例6(化合物(38))
化合物(38)的合成
在氩气氛下,将1.0克(41毫摩尔)镁、1毫升四氢呋喃和小片碘加入到100毫升4颈烧瓶中。在室温下,向该混合物中慢慢滴加溶解在100毫升四氢呋喃中的9.7克(30毫摩尔)4-溴三苯基胺。加料完成之后,将该反应混合物在60℃加热下搅拌1小时,制备出格氏试剂。
在300毫升4颈烧瓶中,将4.8克(10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E、0.28克(0.4毫摩尔)PdCl2(PPh3)2和1.0毫升(1毫摩尔)1.0M的AlH(iso-Bu)2甲苯溶液在氩气氛下溶解在50毫升四氢呋喃中。在室温下,向其中滴加以上制备的格氏试剂。将温度升高,然后在回流下加热该反应混合物过夜。反应完成之后,用冰水冷却该反应液体。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然后用丙酮洗涤。将所得粗晶体从100毫升丙酮中重结晶,得到4.3克黄色粉末。该粉末通过按照NMR、IR和FD-MS进行测量而确认为化合物(38)(产率:60%)。
合成实施例7(化合物(47))
化合物(47)的合成
在100毫升2颈烧瓶中,将2.4克(10毫摩尔)6-氨基_溶解在20毫升二氯甲烷中。向其中加入2.5克(25毫摩尔)乙酸酐,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然后,蒸馏去除反应溶剂,得到一种油状化合物。在300毫升2颈烧瓶中,将4.1克(20毫摩尔)碘代苯、3克(30毫摩尔)碳酸钾和0.06克(1毫摩尔)铜粉溶解在100毫升硝基苯中。向其中加入所述油状化合物,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在220℃下加热搅拌2天。然后,蒸馏去除溶剂,然后把10毫升二甘醇和通过将30克氢氧化钾溶解在100毫升水中而得到的溶液加入残余物中。反应在110℃下进行一夜。反应完成之后,将乙酸乙酯与水的混合物加入该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有机层之后,蒸馏去除溶剂,得到粗晶体。
随后,在300毫升2颈烧瓶中,将以上得到的粗晶体、2克(5毫摩尔)4,4’-二碘联苯、3克(30毫摩尔)碳酸钾和0.06克(1毫摩尔)铜粉溶解在100毫升硝基苯中,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在230℃下加热搅拌2天。反应完成之后,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用甲醇洗涤,干燥,然后通过柱色谱(硅胶,己烷/甲苯=1/3)法进行纯化,得到0.8克黄色粉末。该粉末通过按照NMR、IR和FD-MS进行测量而确认为化合物(47)(产率:30%)。
实施例18
按照旋涂法,将具有ITO电极的清洁玻璃板涂以包含重量比为5∶3∶2的作为发光材料的以上所得化合物(30)、2,5-双(1-萘基)-1,3,4-噁二唑和聚碳酸酯树脂(由TEIJIN KASEI Co.,Ltd.制造;PANLITE K-1300)并溶解在四氢呋喃中的组合物,得到厚度为100纳米的发光层。在所得发光层上,使用合金制成厚度150纳米的电极,该合金通过混合铝和锂使得锂含量为3%重量而得到,这样得到一种有机EL装置。该有机EL装置的发光亮度为320(cd/m2),最大亮度为14000(cd/m2),且在施加5V直流电压时的发光效率为2.5(lm/W)。
实施例19
在具有ITO电极的清洁玻璃板上,将以上所得化合物(37)真空汽相沉积成发光材料,形成厚度100纳米的发光层。在所形成的层上,使用氟化锂形成膜厚0.3纳米的无机电子注入层。然后,用铝形成厚度100纳米的电极,这样得到一种有机EL装置。该发光层在10-6乇真空下,在基片温度保持室温的同时,通过汽相沉积而形成。该有机EL装置的发光亮度为约110(cd/m2),最大亮度为20000(cd/m2),且在施加5V直流电压时的发光效率为1.2(lm/W)。
实施例20
在具有ITO电极的清洁玻璃板上,将CuPc真空汽相沉积成空穴注入材料,形成厚度40纳米的空穴注入层。然后,使用以上得到的化合物(47)作为空穴传递材料形成厚度20纳米的空穴传递层,然后通过将上述化合物(Alq)进行真空汽相沉积而形成厚度60纳米的发光层。将4%重量的红荧烯加入发光层中。在所形成的层上,使用合金形成厚度100纳米的电极,该合金通过混合铝和锂使得锂含量为3%重量而得到,这样得到一种有机EL装置。以上层在10-6乇真空下,在基片温度保持室温的同时,通过汽相沉积而形成。该有机EL装置的发光亮度为约700(cd/m2),最大亮度为80000(cd/m2),且在施加5V直流电压时的发光效率为6.0(lm/W)。如果该有机EL装置在600(cd/m2)的起始发光亮度下由恒定电流驱动,半寿命长至4000小时。
实施例21-23
在具有ITO电极的清洁玻璃板上,通过真空汽相沉积表2所示的空穴注入材料,形成厚度20纳米的空穴注入层。通过将上述化合物(Alq)作为发光材料进行真空汽相沉积而形成厚度60纳米的发光层,然后将4%重量的红荧烯加入发光层中。在所形成的层上,使用合金形成厚度150纳米的电极,该合金通过混合铝和锂使得锂含量为3%重量而得到。这样得到一种有机EL装置。以上层在10-6乇真空下,在基片温度保持室温的同时,通过汽相沉积而形成。表2给出了所得装置的发光性能。所有这些实施例的有机EL装置都具有优异的亮度,例如最大亮度为10000(cd/m2)或更高。
表2
实施例No    空穴传递材料的种类    半寿命(小时)
21                 (30)                 5200
22                 (36)                 5600
23                 (37)                 4200
24                 (38)                 3200
25                 (41)                 4800
26                 (43)                 6700
27                 (48)                 2400
28                 (49)                 5700
29                 (50)                 5200
30                 (51)                 6000
31                 (53)                 4000
32                 (55)                 4000
33                 (56)                 3200
实施例34
在具有ITO电极的清洁玻璃板上,将上述化合物(TPD74)作为空穴注入材料而真空汽相沉积,形成厚度60纳米的层。然后,将上述化合物(NPD)真空汽相沉积成空穴传递材料,形成厚度20纳米的层。
将作为发光材料的4,4’-双(2,2-二苯基乙烯基)苯基蒽(DPVDPAN)和作为掺杂剂的上述化合物(36)同时进行汽相沉积,形成化合物(36)含量为2%重量且厚度为40纳米的层。然后,将上述化合物(Alq)汽相沉积成电荷注入材料,形成厚度20纳米的层。在沉积氟化锂并形成厚度0.5纳米的层之后,将铝进行汽相沉积,形成100纳米厚的电极。这样得到一种有机EL装置。以上层在10-6乇真空下,在基片温度保持室温的同时,通过汽相沉积而形成。该有机EL装置在施加8V直流电压时的发光亮度高至500(cd/m2),且发光是纯度优异的蓝色光。如果该有机EL装置在100(cd/m2)的起始发光亮度下由恒定电流驱动,半寿命长至7000小时。
测定该装置的发出的光谱,结果发现,该光谱与使用DPVBi的装置的相同。这表明,化合物(36)并不影响发光,但能够延长该装置的寿命。
对比例3
按照实施例34的相同方法制备出有机EL装置,只是没有加入上述化合物(36)作为掺杂剂。如果该有机EL装置在100(cd/m2)的起始发光亮度下由恒定电流驱动,半寿命比实施例34的短,即4000小时。
对比例4
按照实施例20的相同方法制备出有机EL装置,只是没有使用上述对比例2的化合物作为空穴传递材料。
所得有机EL装置的发光亮度为300(cd/m2),且在施加5V直流电压时的发光效率为4.2(lm/W)。但如果该有机EL装置在400(cd/m2)的起始发光亮度下由恒定电流驱动,半寿命短至300小时。
耐热性测试
将实施例20和27以及对比例4中制成的用于测量发光亮度的有机EL装置放在保持恒温105℃的腔中。500小时之后,再次测量发光亮度。比较该装置在放置于该腔之前和之后的亮度值,然后计算亮度保持率。
在实施例20和27以及对比例4中制成的有机EL装置的如此所得亮度保持率分别为87%、90%和25%。该结果表明,在对比例4中用作发光材料的化合物不能保持亮度,因为这些化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105℃。相反,在实施例20和27中用作发光材料的化合物具有优异的耐热性且能长期保持亮度,因为这些化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110℃。
合成实施例8(化合物(58))
中间体化合物F(5,11-二碘并四苯)的合成
在2升圆底烧瓶中,装入50克(0.19毫摩尔)5,12-并四苯、108克(0.57毫摩尔)氯化锡(Ⅳ)、500毫升乙酸和200毫升浓盐酸。将所得化合物搅拌回流2小时。反应完成之后,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水洗,并在真空干燥腔中进行干燥,得到48克粗晶体。
随后,在2升四颈烧瓶中,将以上的粗晶体和50克(0.19毫摩尔)三苯基膦在氩气氛下溶解在30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溶解在20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中的64克(0.4毫摩尔)溴,然后在环境温度下搅拌所得混合物。加料完成之后,将该混合物在200℃下加热搅拌一夜。反应完成之后,通过真空蒸馏去除二甲基甲酰胺,然后将200毫升水加入残余物中。用甲苯萃取有机层。用硫酸镁干燥萃取液,然后使用旋转式蒸发器进行真空浓缩,得到一种油状化合物。通过柱色谱(硅胶,己烷/甲苯=1/1)法纯化该油状化合物,得到30克黄色粉末。该粉末通过按照NMR、IR和FD-MS进行测量而确认为中间体化合物F(产率:40%)。
化合物(58)的合成
在100毫升2颈烧瓶中,将2克(10毫摩尔)4-氨基茋溶解在20毫升二氯甲烷中。向其中加入2.5克(25毫摩尔)乙酸酐,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然后,蒸馏去除反应溶剂,得到一种油状化合物。在300毫升2颈烧瓶中,向该油状化合物中加入4.1克(20毫摩尔)碘代苯、3克(30毫摩尔)碳酸钾、0.06克(1毫摩尔)铜粉和100毫升硝基苯,然后在220℃下加热搅拌所得混合物2天。然后,蒸馏去除溶剂,然后加入10毫升二甘醇和通过将30克氢氧化钾溶解在100毫升水中而得到的溶液。反应在110℃下进行一夜。反应完成之后,将乙酸乙酯与水的混合物加入该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有机层之后,去除溶剂,得到粗晶体。
随后,在100毫升圆底烧瓶中,将以上得到的粗晶体、1.9克(5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F、1.3克(12毫摩尔)叔丁醇钾和40毫克(5%摩尔)PdCl2(PPh3)2在氩气氛下溶解在30毫升二甲苯中。在130℃加热下搅拌所得混合物过夜。反应完成之后,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用甲醇洗涤,干燥并按照柱色谱(硅胶,己烷/甲苯=1/1)法进行纯化,得到0.9克黄色粉末。该粉末通过按照NMR、IR和FD-MS进行测量而确认为化合物(58)(产率:25%)。
合成实施例9
化合物(59)的合成
在300毫升四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将2克(10毫摩尔)4-羟基茋和5.2克(20毫摩尔)三苯基膦溶解在5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中。在室温下,向该混合物中慢慢滴加溶解在5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中的5克(20毫摩尔)碘,然后进行反应。加料完成之后,将反应混合物在200℃下搅拌过夜。反应完成之后,真空蒸馏去除二甲基甲酰胺,然后将200毫升水加入残余物中。用甲苯萃取有机层。用硫酸镁干燥萃取液,然后使用旋转式蒸发器进行真空浓缩,得到一种油状化合物。按照柱色谱(硅胶,己烷/甲苯=1/1)法纯化该油状化合物,得到2.5克黄色粉末。
另外,在100毫升2颈烧瓶中,将2克(10毫摩尔)4-氨基茋溶解在20毫升二氯甲烷中。向其中加入2.5克(25毫摩尔)乙酸酐,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然后,蒸馏去除反应溶剂,得到一种油状化合物。
在300毫升2颈烧瓶中,向该油状化合物中加入2.5克以上得到的黄色粉末、3克(30毫摩尔)碳酸钾、0.06克(1毫摩尔)铜粉和100毫升硝基苯。在220℃加热下搅拌所得混合物2天。向通过从以上混合物中蒸馏去除溶剂而得到的残余物中,加入10毫升二甘醇和通过将30克氢氧化钾溶解在100毫升水中而得到的溶液。反应在110℃下进行过夜。反应完成之后,将乙酸乙酯与水的混合物加入该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有机层之后,蒸馏去除溶剂,得到粗晶体。
随后,在300毫升2颈圆底烧瓶中,将以上得到的粗晶体、2.4克(5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F、1.3克(12毫摩尔)叔丁醇钾和40毫克(5%摩尔)PdCl2(PPh3)2在氩气流下溶解于30毫升二甲苯中。在130℃加热下搅拌所得混合物,然后反应过夜。反应完成之后,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用甲醇洗涤,干燥并通过柱色谱(硅胶,己烷/甲苯=1/1)法进行纯化,得到0.2克黄色粉末。该粉末通过按照NMR、IR和FD-MS进行测量而确认为化合物(59)(产率:5%)。
合成实施例10(化合物(61))
化合物(61)的合成
在300毫升四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9.7克(30毫摩尔)4-溴三苯基胺、50毫升甲苯和50毫升***,然后用冰水冷却所得混合物。在室温下,向该冷却混合物中慢慢滴加22毫升(33毫摩尔)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1.52摩尔/升)和100毫升四氢呋喃的混合物,然后搅拌所得混合物。在将4.3克(10毫摩尔)6,13-二溴并五苯(penthacene)加入反应混合物之后,将所得混合物在同一温度下搅拌一夜。反应完成之后,将500毫升水加入反应混合物中,然后用***萃取有机层。用硫酸镁干燥萃取液,然后使用旋转式蒸发器进行真空浓缩,得到7.4克油状化合物。
在300毫升4颈烧瓶中,装入以上化合物、6.6克(40毫摩尔)碘化钾和100毫升乙酸,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在回流下加热1小时。反应完成之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然后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用水和丙酮洗涤所得晶体,得到2.7克橙色固体。该橙色固体通过按照NMR、IR和FD-MS进行测量而确认为化合物(61)(产率:35%)。
合成实施例10(化合物(62))
中间体化合物G(5,11-二碘并四苯)的合成
在500毫升圆底烧瓶中,装入50克(0.22毫摩尔)并四苯和200毫升四氯乙烷。在室温下,向其中慢慢滴加溶解在200毫升四氯化碳中的160克(0.64摩尔)碘,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在加热下搅拌5小时。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然后用500毫升甲醇进行洗涤。将所得粗晶体从200毫升甲苯中重结晶,得到34克中间体化合物G(产率:40%)。
化合物(62)的合成
在100毫升四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1.0克(41毫摩尔)镁、1毫升四氢呋喃和小片的碘。室温下,向其中慢慢滴加溶解在100毫升四氢呋喃中的9.7克(30毫摩尔)4-溴三苯基胺。加料完成之后,将所得混合物在60℃加热下搅拌1小时,制备出格氏试剂。
在300毫升4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将4.8克(10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G、0.28克(0.4毫摩尔)PdCl2(PPh3)2和1.0毫升(1毫摩尔)1.0M的AlH(iso-Bu)2甲苯溶液溶解在50毫升四氢呋喃中。在室温下,向该混合物中滴加以上制备的格氏试剂。将温度升高,然后在回流下加热该反应混合物一夜。反应完成之后,用冰水冷却反应液体。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然后用丙酮洗涤。将所得粗晶体从100毫升丙酮中重结晶,得到3.6克黄色粉末。该粉末通过按照NMR、IR和FD-MS进行测量而确认为化合物(62)(产率:50%)。
实施例35
按照旋涂法,将具有ITO电极的清洁玻璃板涂以包含重量比为5∶2∶2的作为发光材料的以上所得化合物(58)、2,5-双(1-萘基)-1,3,4-噁二唑和聚碳酸酯树脂(由TEIJIN KASEI Co.,Ltd.制造;PANLITE K-1300)并溶解在四氢呋喃中的组合物,得到厚度为100纳米的发光层。在所得发光层上,用合金形成厚度150纳米的电极,该合金通过混合铝和锂使得锂含量为3%重量而得到,这样得到一种有机EL装置。该有机EL装置发出黄橙色光,发光亮度为130(cd/m2),最大亮度为14000(cd/m2),且在施加5V直流电压时的发光效率为1.2(lm/W)。
实施例36
在具有ITO电极的清洁玻璃板上,将以上得到的化合物(71)真空汽相沉积成发光材料,制成厚度100纳米的发光层。在所得发光层上,用合金形成厚度100纳米的电极,该合金通过混合铝和锂使得锂含量为3%重量而得到,这样得到一种有机EL装置。该发光层在10-6乇真空下,在基片温度保持室温的同时,通过汽相沉积而形成。该有机EL装置发出橙色光并且发光亮度为120(cd/m2),最大亮度为1800(cd/m2),且在施加5V直流电压时的发光效率为0.3(lm/W)。
实施例37
在具有ITO电极的清洁玻璃板上,将以上得到的化合物(71)真空汽相沉积成发光材料,形成厚度50纳米的发光层。然后,将上述化合物(Alq)汽相沉积在所得发光层上,形成厚度10纳米的电子注入层。在所形成的层上,用合金形成厚度100纳米的电极,该合金通过混合铝和锂使得锂含量为3%重量而得到,这样得到一种有机EL装置。发光层和电子注入层在10-6乇真空下,在基片温度保持室温的同时,通过汽相沉积而形成。该有机EL装置发出橙色光,发光亮度为约200(cd/m2),最大亮度为12000(cd/m2),且在施加5V直流电压时的发光效率为1.0(lm/W)。
实施例38-46
在具有ITO电极的清洁玻璃板上,将表3所示发光材料进行汽相沉积,形成厚度80纳米的发光层。然后,将上述化合物(Alq)真空汽相沉积到所得的发光层上,形成厚度20纳米的电子注入层。在所形成的层上,用合金形成厚度150纳米的电极,该合金通过混合铝和锂使得锂含量为3%重量而得到。这样得到有机EL装置。以上层在10-6乇真空下,在基片温度保持室温的同时,通过汽相沉积而形成。所得有机EL装置的发光性能在表3中给出。所有这些实施例中的有机EL装置都具有优异的亮度,例如最大亮度为5000(cd/m2)或更高。
表3
实施例    发光材料的种类    发光效率(lm/W)    半寿命(小时)
38             (59)             1.2               1400
39             (60)             1.4               1600
40             (61)             0.7               1700
41             (62)             0.8               850
42             (65)             0.4               1200
43             (67)             0.6               1700
44             (70)             1.6               2400
45             (72)             1.2               1600
46             (74)             0.5               1200
实施例47
在具有ITO电极的清洁玻璃板上,将上述化合物(TPD74)真空汽相沉积成空穴注入材料,形成厚度60纳米的层。然后,将上述化合物(NPD)真空汽相沉积成空穴传递材料,形成厚度20纳米的层。
然后,将4,4’-双(2,2-二苯基乙烯基)联苯(DPVBi)和上述的化合物(58)作为发光材料同时进行汽相沉积,形成化合物(58)含量为5%重量且厚度为40纳米的层。化合物(58)还用作荧光掺杂剂。然后,将上述化合物(Alq)汽相沉积成电子注入材料,形成厚度20纳米的层。在所形成的层上,将氟化锂汽相沉积,形成厚度0.5纳米的层。然后,将铝进行汽相沉积,形成厚度100纳米的层。这样,形成一种电极并得到一种有机EL装置。以上层在10-6乇真空下,在基片温度保持室温的同时,通过汽相沉积而形成。该有机EL装置发出黄色光,在施加5V直流电压时的发光亮度为约600(cd/m2)。如果该有机EL装置在400(cd/m2)的起始发光亮度下由恒定电流驱动,其半寿命长至2800小时。
实施例48
按照实施例47的相同步骤制成有机EL装置,只是发光层通过同时汽相沉积作为发光材料的上述化合物(Alq)和作为掺杂剂的上述化合物(61)而形成,得到化合物(61)含量为5%重量的发光层。该有机EL装置发出红色光,在施加5V直流电压时的发光亮度为约240(cd/m2)。如果该有机EL装置在400(cd/m2)的起始发光亮度下由恒定电流驱动,其半寿命长至3200小时。
对比例5
按照实施例35所进行的相同步骤制成有机EL装置,只是使用上述
(对比例1的化合物)作为发光材料。
该有机EL装置在施加5V直流电压时的发光亮度为约60(cd/m2)且发光效率为0.34(lm/W)。不能达到足够的性能。发出的光为蓝色光。
对比例6
按照实施例37所进行的相同步骤制成有机EL装置,只是使用上述(对比例2的化合物)作为发光材料。
该有机EL装置在施加5V直流电压时的发光亮度为200(cd/m2)且发光效率为1.2(lm/W)。但如果该有机EL装置在400(cd/m2)的起始发光亮度下由恒定电流驱动,那么半寿命短至600小时。发出的光为蓝色光。
对比例7
按照实施例47所进行的相同步骤制成有机EL装置,只是使用上述(对比例1的化合物)替代化合物(58)。
该有机EL装置在施加5V直流电压时的发光亮度为约200(cd/m2)。但如果该有机EL装置在400(cd/m2)的起始发光亮度下由恒定电流驱动,那么半寿命短至700小时。发出的光为蓝色光。
合成实施例12(化合物(75))
化合物(75)的合成
在200毫升三颈烧瓶中,将2.16克(5.5毫摩尔)6,12-二溴并四苯(40577-78-4)、0.06克(0.3毫摩尔)Pd(OAc)2、0.23克(1.1毫摩尔)P(tBu)3、1.51g(15.7毫摩尔)NaOtBu和1.89g(11.2毫摩尔)Ph2NH在氩气流下溶解在25毫升甲苯中。将所得混合物在120℃下加热搅拌并反应7小时。反应完成之后,将反应混合物放置冷却。过滤分离出红色晶体之后,用甲苯和水洗涤该晶体,然后真空干燥,得到3.02克红色粉末。该粉末通过按照NMR、IR和FD-MS进行测量而确认为化合物(75)(产率:96%)。NMR(CDCl3,TMS)中得到的数据如下:6.8-7.0(m,2H)、7.0-7.4(m,10H)、7.8-7.9(m,1H)、8.0-8.1(m,1H)和8.85(s,1H)。
实施例49
在具有ITO电极的清洁玻璃板上,将上述化合物(TPD74)真空汽相沉积成空穴注入材料,形成厚度60纳米的层。然后,将上述化合物(NPD)真空汽相沉积成空穴传递材料,形成厚度20纳米的层。
然后,将作为发光材料的上述化合物(Alq)和作为掺杂剂的上述化合物(75)同时进行汽相沉积,形成化合物(75)含量为2%重量且厚度为40纳米的层。然后,将上述化合物(Alq)汽相沉积成电子注入材料,形成厚度20纳米的层。在汽相沉积氟化锂并形成厚度20纳米的层之后,将铝进行汽相沉积并形成厚度100纳米的层。这样形成了电极并得到一种有机EL装置。以上层在10-6乇真空下,在基片温度保持室温的同时,通过汽相沉积而形成。该有机EL装置在施加8V直流电压时的发光亮度高至500(cd/m2),且发出的光为橙色光。该有机EL装置在施加8V直流电压时的发光亮度高至500(cd/m2),且发出的光为橙色光。如果该有机EL装置在500(cd/m2)的起始发光亮度下由恒定电流驱动,该有机EL装置的半寿命特别长,超过2000小时。
实施例50
按照实施例49时的相同步骤制成有机EL装置,只是使用上述化合物(86)作为掺杂剂替代化合物(75)。如果该有机EL装置在500(cd/m2)的起始发光亮度下由恒定电流驱动,该有机EL装置的半寿命长至2000小时。发出的光为朱红色光。
实施例51
按照实施例49时的相同步骤制成有机EL装置,只是使用上述化合物(82)作为掺杂剂替代化合物(75)。如果该有机EL装置由恒定电流驱动,该有机EL装置的起始发光亮度为500(cd/m2)且半寿命长至2800小时或更高。发出的光为红色光。
合成实施例13(化合物(100))
中间体化合物H的合成
在装有冷凝器的1升三颈烧瓶中,将22.7克(0.1摩尔)4-溴邻苯二甲酸酐和42.4克(0.4摩尔)碳酸钠在氩气流下悬浮在300毫升水中,然后在60℃下加热以溶解各组分。该混合物溶解之后,将所得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向该冷却混合物中加入18.3克(0.15摩尔)苯基硼酸和0.7克(3%摩尔)乙酸钯,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一夜。反应完成之后,加入水以溶解分离出的晶体。过滤去除催化剂之后,加入浓盐酸以沉淀出晶体。过滤分离出晶体并水洗。将所得晶体溶解在乙酸乙酯中,然后萃取有机层。将萃取液用硫酸镁干燥,然后使用旋转式蒸发器进行真空浓缩,得到23.7克(产率:98%)的目标化合物,中间体化合物H。
中间体化合物I的合成
在装有冷凝器的500毫升茄形烧瓶中,装入23.7克(98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H和200毫升乙酸酐,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在80℃下搅拌3小时。反应完成之后,蒸馏去除过量的乙酸酐,得到22克(产率:10%)的目标化合物,中间体化合物I。
中间体化合物J的合成
在装有冷凝器的5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7.7克(50毫摩尔)联苯、13.4克(0.1毫摩尔)无水氯化铝和200毫升1,2-二氯乙烷,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冷却至0℃。向该冷却混合物中慢慢加入22克(98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I,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在40℃下搅拌2小时。反应完成之后,将冰水加入该反应混合物中,然后用氯仿萃取所得混合物。将萃取液用硫酸镁干燥,然后使用旋转式蒸发器进行真空浓缩,得到19.0克(产率:100%)的目标化合物,中间体化合物J。
中间体化合物K的合成
在装有冷凝器的500毫升茄形烧瓶中,加入200毫升多磷酸并加热至150℃。然后,分批少量加入19克(50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J,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在同一温度下搅拌3小时。反应完成之后,将冰水加入该反应混合物中,然后用氯仿萃取所得混合物。将萃取液用硫酸镁干燥,然后使用旋转式蒸发器进行真空浓缩。所得粗晶体通过柱色谱(硅胶,氯仿/甲醇=99/1)进行纯化,得到19克(产率:55%)的目标化合物,中间体化合物K。
中间体化合物L的合成
在装有冷凝器的500毫升茄形烧瓶中,在氩气流下加入19.0克(28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K、0.19克(1毫摩尔)氯化锡、100毫升乙酸和50毫升浓盐酸,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加热回流2小时。反应完成之后,用冰水冷却该反应混合物,分离出沉淀晶体,水洗,得到19克(产率:100%)的目标化合物,中间体化合物L。
中间体化合物M的合成
在装有冷凝器的5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加入19.0克(28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L、16克(60毫摩尔)三苯基膦和20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向其中慢慢滴加溶解在5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中的9.6克(60毫摩尔)碘,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在200℃加热下搅拌8小时。反应完成之后,用冰水冷却该反应混合物,然后分离出沉淀晶体。将所得晶体用水和甲醇进行洗涤,得到6.7克(产率:50%)的目标化合物,中间体化合物M。
化合物(100)的合成
在装有冷凝器的2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加入4.9克(10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M、5.1克(30毫摩尔)二苯基胺、0.14克(1.5%摩尔)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91克(3%摩尔)三-邻-甲苯基膦、2.9克(30毫摩尔)叔丁醇钠和50毫升无水甲苯。将所得混合物在100℃加热下搅拌过夜。反应完成之后,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然后用100毫升甲醇进行洗涤,得到4.0克黄色粉末。所得粉末通过按照NMR、IR和FD-MS进行测量而确认为化合物(100)(产率:60%)。
中间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化合物(100)的合成路径如下所示。
合成实施例14(化合物(101))
中间体化合物N的合成
在装有冷凝器的500毫升茄形烧瓶中,在氩气流下加入12克(50毫摩尔)2,6-二羟基蒽醌、42.5克(0.3摩尔)甲基碘、17克(0.3摩尔)氢氧化钾和200毫升二甲亚砜,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反应完成之后,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用100毫升甲醇洗涤所得晶体,得到10.7克(产率:80%)的目标化合物,中间体化合物N。
中间体化合物O的合成
在装有冷凝器的5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加入10.7克(40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N和200毫升无水四氢呋喃,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冷却至-40℃。向该冷却混合物中慢慢滴加53毫升(80毫摩尔)1.5M的苯基锂己烷溶液。加料完成之后,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一夜。反应完成之后,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然后用100毫升甲醇和100毫升丙酮洗涤。将所得的二醇粗晶体用于以下反应而无需进一步纯化。
在装有冷凝器的500毫升茄形烧瓶中,加入以上得到的粗晶体、100毫升57%碘化氢水溶液和200毫升乙酸,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加热回流3小时。将反应冷却至室温,然后加入少量的次磷酸以反应掉过量的碘化氢。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然后顺序用100毫升水、100毫升甲醇和100毫升丙酮进行洗涤,得到10.1克(产率:70%)的目标化合物,中间体化合物O。
中间体化合物P的合成
在装有冷凝器的500毫升茄形烧瓶中,在氩气流下加入10.1克(28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0、7.9克(30毫摩尔)三苯基膦和20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向所得混合物中慢慢滴加溶解在5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中的4.8克(30毫摩尔)溴,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在200℃加热下搅拌8小时。反应完成之后,用冰水冷却该反应混合物,然后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将所得晶体用水和甲醇进行洗涤,得到8.2克(产率:60%)的目标化合物,中间体化合物P。
化合物(101)的合成
在装有冷凝器的2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加入4.9克(30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P、5.1克(30毫摩尔)二苯基胺、0.14克(1.5%摩尔)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91克(3%摩尔)三-邻-甲苯基膦、2.9克(30毫摩尔)叔丁醇钠和50毫升无水甲苯。将所得混合物在100℃加热下搅拌过夜。反应完成之后,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然后用100毫升甲醇进行洗涤,得到4.0克黄色粉末。所得粉末通过按照NMR、IR和FD-MS进行测量而确认为化合物(101)(产率:60%)。
中间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化合物(101)的合成路径如下所示:
合成实施例15(化合物(93))
中间体化合物Q的合成
在配有冷凝器的3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11.7克(50毫摩尔)2-溴联苯、19克(0.2摩尔)苯胺、0.69克(1.5%摩尔)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46克(3%摩尔)三-邻-甲苯基膦、7.2克(75毫摩尔)叔丁醇钠和100毫升无水甲苯。将所得混合物在100℃加热下搅拌过夜。反应完成之后,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然后用100毫升甲醇进行洗涤。将所得粗晶体从50毫升乙酸乙酯中重结晶,得到9.8克(产率:80%)的目标化合物,中间体化合物Q。
化合物(93)的合成
在配有冷凝器的2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2.4克(10毫摩尔)9,10-二溴蒽、7.4克(30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Q、0.14克(1.5%摩尔)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91克(3%摩尔)三-邻-甲苯基膦、2.9克(30毫摩尔)叔丁醇钠和50毫升无水甲苯。将所得混合物在100℃加热下搅拌过夜。反应完成之后,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然后用100毫升甲醇进行洗涤,得到4.3克黄色粉末。所得粉末通过按照NMR、IR和FD-MS进行测量而确认为化合物(93)(产率:65%)。
中间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化合物(93)的合成路径如下所示:
合成实施例16(化合物(95))
中间体化合物R的合成
在配有冷凝器的1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34克(0.2摩尔)3-苯基苯酚、58克(0.22毫摩尔)三苯基膦和30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向所得混合物中慢慢滴加溶解在10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中的35克(0.22毫摩尔)溴,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在200℃下搅拌8小时。反应完成之后,用冰水冷却该反应混合物,然后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用水和甲醇洗涤所得晶体,得到37克(产率:80%)目标化合物,中间体化合物R。
中间体化合物S的合成
在配有冷凝器的3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19克(0.2毫摩尔)苯胺、0.69克(1.5%摩尔)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46克(3%摩尔)三-邻-甲苯基膦、7.2克(75毫摩尔)叔丁醇钠和100毫升无水甲苯。将所得混合物在100℃加热下搅拌过夜。反应完成之后,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然后用100毫升甲醇进行洗涤。将所得粗晶体从50毫升乙酸乙酯中重结晶,得到9.8克(产率:80%)的目标化合物,中间体化合物S。
化合物(95)的合成
在配有冷凝器的2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2.4克(10毫摩尔)9,10-二溴蒽、7.4克(30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S、0.14克(1.5%摩尔)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91克(3%摩尔)三-邻-甲苯基膦、2.9克(30毫摩尔)叔丁醇钠和50毫升无水甲苯。将所得混合物在100℃加热下搅拌过夜。反应完成之后,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然后用100毫升甲醇进行洗涤,得到4.2克黄色粉末。所得粉末通过按照NMR、IR和FD-MS进行测量而确认为化合物(95)(产率:70%)。
中间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化合物(95)的合成路径如下所示:
合成实施例17(化合物(104))
中间体化合物T的合成
在配有冷凝器的3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23克(0.1摩尔)4-溴联苯、9.8克(50毫摩尔)氨基茋、0.69克(1.5%摩尔)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46克(3%摩尔)三-邻-甲苯基膦、7.2克(75毫摩尔)叔丁醇钠和100毫升无水甲苯。将所得混合物在100℃加热下搅拌过夜。反应完成之后,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然后用100毫升甲醇进行洗涤。将所得粗晶体从50毫升乙酸乙酯中重结晶,得到13.9克(产率:80%)的目标化合物,中间体化合物T。
化合物(104)的合成
在配有冷凝器的2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2.4克(10毫摩尔)9,10-二溴蒽、7.4克(30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T、0.14克(1.5%摩尔)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91克(3%摩尔)三-邻-甲苯基膦、2.9克(30毫摩尔)叔丁醇钠和50毫升无水甲苯。将所得混合物在100℃加热下搅拌过夜。反应完成之后,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然后用100毫升甲醇进行洗涤,得到4.5克黄色粉末。所得粉末通过按照NMR、IR和FD-MS进行测量而确认为化合物(104)(产率:70%)。
中间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化合物(104)的合成路径如下所示:
Figure 9980341901091
合成实施例18(化合物(105))
中间体化合物U的合成
在配有冷凝器的5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25克(0.1摩尔)三苯基胺、18克(0.1摩尔)N-溴代琥珀酰亚胺、0.82克(5%摩尔)2,2’-偶氮二异丁腈和20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将所得混合物在110℃加热下搅拌4小时。反应完成之后,过滤去除杂质,然后使用旋转式蒸发器将滤液进行真空浓缩。所得粗晶体通过柱色谱(硅胶,二氯甲烷)进行纯化,得到19克(产率:60%)的目标化合物,中间体化合物U。
中间体化合物V的合成
在配有冷凝器的1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1.6克(66毫摩尔)镁、小片碘和100毫升四氢呋喃。在室温下搅拌所得混合物30分钟,然后滴加溶解在300毫升四氢呋喃中的19克(60摩尔)中间体化合物U。加料完成之后,将反应混合物在60℃加热下搅拌1小时,这样制备出格氏试剂。
在配有冷凝器的1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42克(0.18毫摩尔)1,3-二溴苯、2.1克(5%摩尔)二氯二(三苯基膦)合钯、6毫升(6毫摩尔)1M的氢化二异丁基铝的甲苯溶液和200毫升四氢呋喃。向该混合物中滴加以上制备的格氏试剂,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加热搅拌一夜。反应完成之后,用冰水冷却反应液体。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然后用丙酮洗涤,得到14克(产率:60%)的目标化合物,中间体化合物V。
化合物(105)的合成
在配有冷凝器的5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0.8克(33毫摩尔)镁、小片碘和50毫升四氢呋喃。在室温下搅拌所得混合物30分钟,然后滴加溶解在100毫升四氢呋喃中的12克(30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V。加料完成之后,将反应混合物在60℃加热下搅拌1小时,这样制备出格氏试剂。
在配有冷凝器的5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3.4克(10毫摩尔)9,10-二溴蒽、0.4克(5%摩尔)二氯二(三苯基膦)合钯、0.46克(3%摩尔)三-邻-甲苯基膦、1毫升(1毫摩尔)1M的氢化二异丁基铝的甲苯溶液和100毫升四氢呋喃。在室温下,向所得混合物中滴加以上制备的格氏试剂,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回流过夜。反应完成之后,用冰水冷却反应液体。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然后用50毫升甲醇和50毫升丙酮顺序洗涤,得到4.1克黄色粉末。所得粉末通过按照NMR、IR和FD-MS进行测量而确认为化合物(105)(产率:50%)。
中间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化合物(105)的合成路径如下所示:
Figure 9980341901111
化合物(105)
合成实施例19(化合物(122))
中间体化合物W的合成
在配有冷凝器的3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19克(80毫摩尔)1,3-二溴苯、6.5克(20毫摩尔)二苯基胺、0.27克(1.5%摩尔)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18克(3%摩尔)三-邻-甲苯基膦、2.9克(30毫摩尔)叔丁醇钠和100毫升无水甲苯。将所得混合物在100℃加热下搅拌过夜。反应完成之后,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然后用100毫升甲醇洗涤。将所得粗晶体从50毫升乙酸乙酯中重结晶,得到4.9克(产率:75%)的目标化合物,中间体化合物W。
化合物(122)的合成
在配有冷凝器的3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0.5克(20毫摩尔)镁、小片碘和50毫升四氢呋喃。在室温下搅拌所得混合物30分钟,然后滴加溶解在100毫升四氢呋喃中的4.9克(15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W。加料完成之后,将反应混合物在60℃加热下搅拌1小时,这样制备出格氏试剂。
在配有冷凝器的5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1.7克(5毫摩尔)9,10-二溴蒽、0.2克(5%摩尔)二氯二(三苯基膦)合钯、0.5毫升(0.5亳摩尔)1M的氢化二异丁基铝的甲苯溶液和100毫升四氢呋喃。在室温下,向该混合物中滴加以上制备的格氏试剂,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加热搅拌过夜。反应完成之后,用冰水冷却反应液体。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然后用50毫升甲醇和50毫升丙酮顺序洗涤,得到1.7克黄色粉末。所得粉末通过按照NMR、IR和FD-MS进行测量而确认为化合物(122)(产率:50%)。
中间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化合物(122)的合成路径如下所示:化合物(122)
合成实施例20(化合物(123))
中间体化合物X的合成
在配有冷凝器的3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16克(0.1摩尔)溴苯、9.8克(50毫摩尔)氨基茋、0.69克(1.5%摩尔)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46克(3%摩尔)三-邻-甲苯基膦、7.2克(75毫摩尔)叔丁醇钠和100毫升无水甲苯。将所得混合物在100℃加热下搅拌过夜。反应完成之后,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然后用100毫升甲醇洗涤。将所得粗晶体从50毫升乙酸乙酯中重结晶,得到11克(产率:80%)的目标化合物,中间体化合物X。
中间体化合物Y的合成
在配有冷凝器的5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38克(0.16摩尔)溴苯、11克(40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X、0.55克(1.5%摩尔)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37克(3%摩尔)三-邻-甲苯基膦、5.8克(60毫摩尔)叔丁醇钠和300毫升无水甲苯。将所得混合物在120℃加热下搅拌过夜。反应完成之后,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然后用100毫升甲醇洗涤。将所得粗晶体从50毫升乙酸乙酯中重结晶,得到13克(产率:75%)的目标化合物,中间体化合物Y。
化合物(123)的合成
在配有冷凝器的3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0.97克(40毫摩尔)镁、小片碘和50毫升四氢呋喃。在室温下搅拌所得混合物30分钟,然后滴加溶解在100毫升四氢呋喃中的12克(30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Y。加料完成之后,将反应混合物在60℃加热下搅拌1小时,这样制备出格氏试剂。
在配有冷凝器的5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3.4克(10毫摩尔)9,10-二溴蒽、0.4克(5%摩尔)二氯二(三苯基膦)合钯、1毫升(1毫摩尔)1M的氢化二异丁基铝的甲苯溶液和100毫升四氢呋喃。在室温下,向该混合物中滴加以上制备的格氏试剂,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回流过夜。反应完成之后,用冰水冷却反应液体。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然后用50毫升甲醇和50毫升丙酮顺序洗涤,得到5.4克黄色粉末。所得粉末通过按照NMR、IR和FD-MS进行测量而确认为化合物(123)(产率:50%)。
中间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化合物(123)的合成路径如下所示:
合成实施例21(化合物(124))
化合物(124)的合成
在配有冷凝器的5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2.5克(5毫摩尔)10,10’-溴-9,9’-联蒽、0.2克(5%摩尔)二氯二(三苯基膦)合钯、0.5毫升(0.5毫摩尔)1M的氢化二异丁基铝的甲苯溶液和100毫升四氢呋喃。在室温下,向该混合物中滴加在合成实施例19中制备的格氏试剂,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回流过夜。反应完成之后,用冰水冷却反应液体。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然后用50毫升甲醇和50毫升丙酮顺序洗涤,得到2.0克黄色粉末。所得粉末通过按照NMR、IR和FD-MS进行测量而确认为化合物(124)(产率:60%)。
化合物(124)的合成路径如下所示:
Figure 9980341901141
合成实施例22(化合物(125))
化合物(125)的合成
在配有冷凝器的5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1.9克(5毫摩尔)6,12-二溴_、0.2克(5%摩尔)二氯二(三苯基膦)合钯、0.5毫升(0.5毫摩尔)1M的氢化二异丁基铝的甲苯溶液和100毫升四氢呋喃。在室温下,向该混合物中滴加在合成实施例19中制备的格氏试剂,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加热搅拌过夜。反应完成之后,用冰水冷却反应液体。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然后用50毫升甲醇和50毫升丙酮顺序洗涤,得到2.1克黄色粉末。所得粉末通过按照NMR、IR和FD-MS进行测量而确认为化合物(125)(产率:60%)。
化合物(125)的合成路径如下所示:
Figure 9980341901151
合成实施例23(化合物(126))
化合物(126)的合成
在配有冷凝器的5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1.9克(5毫摩尔)5,12-二溴并四苯、0.2克(5%摩尔)二氯二(三苯基膦)合钯、0.5毫升(0.5毫摩尔)1M的氢化二异丁基铝的甲苯溶液和100毫升四氢呋喃。在室温下,向该混合物中滴加在合成实施例19中制备的格氏试剂,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加热搅拌过夜。反应完成之后,用冰水冷却反应液体。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然后用50毫升甲醇和50毫升丙酮顺序洗涤,得到2.1克黄色粉末。所得粉末通过按照NMR、IR和FD-MS进行测量而确认为化合物(126)(产率:60%)。
化合物(126)的合成路径给出如下。
实施例52
在尺寸为25毫米×75毫米×1.1毫米的玻璃基片上,形成厚度100纳米的氧化铟锡膜的透明阳极,然后结合使用紫外线和臭氧来清洗10分钟。
将该玻璃基片放在用于真空汽相沉积的装置(由NIPPON SHINKUUGIJUTU Co.,Ltd.制造)中,然后将压力降至约10-4pa。将上述TPD74以0.2纳米/秒的速度进行汽相沉积,形成厚度60纳米的层。然后,将具有以下所示结构的TPD78以0.2纳米/秒的速度进行汽相沉积,形成厚度20纳米的层。
在以上形成的层上,将具有以下所示结构的DPVDPAN和上述化合物(100)作为发光材料同时进行汽相沉积,形成厚度40纳米的发光层。DPVDPAN的汽相沉积速度为0.4纳米/秒,化合物(100)的汽相沉积速度为0.01纳米/秒。在以上形成的层上,将上述Alq以0.2纳米/秒的速度进行汽相沉积。最后,将铝和锂同时进行汽相沉积,形成厚度150纳米的阴极。这样得到一种有机EL装置。铝的汽相沉积速度为1纳米/秒,锂的汽相沉积速度为0.004纳米/秒。
Figure 9980341901161
评价所得有机EL装置的性能。测量在表4所示电压下的发光亮度,并计算发光效率。观察发光颜色。在氮气流下,在500(cd/m2)的起始发光亮度下,由恒定电流驱动该有机EL装置,然后测量半寿命,即,亮度降至250(cd/m2)的时间。结果示于表4中。
实施例53-62
按照实施例52的相同方法制成有机EL装置,只是使用表4所示化合物作为发光材料替代化合物(100),然后评价性能。结果在表4中给出。
对比例8
按照实施例52的相同步骤制成有机EL装置,只是使用以下所示的二胺化合物作为发光材料替代化合物(100),然后评价性能。结果在表4中给出。
表4
            电压(v)    发光亮度    发光效率    半寿命    发光颜色
                      (cd/m2)      (lm/W)    (小时)实施例52               6.0          120      4.50       1800       绿色53               6.0          240      3.90       2000       蓝绿色54               6.0          130      4.60       1700       绿色55               6.0          210      4.90       2500       绿色56               7.0          230      4.00       1500       黄绿色57               6.0          120      2.90       2100       蓝色58               6.0          180      3.40       1800       蓝绿色59               5.5          220      4.62       1700       蓝色60               5.5          420      3.10       2200       蓝绿色61               5.5          180      4.25       3100       蓝色62               5.0          240      4.90       3200       蓝绿色对比例8                6.0          150      3.70       1200       绿色
如表4所示,与其中使用二胺化合物的对比例8有机EL装置相比,其中使用本发明通式[9]和[10]所示化合物作为发光材料或空穴传递材料的实施例52-62有机EL装置具有更优异的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且寿命更长。
合成实施例24(化合物a)
中间体化合物A的合成
在5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50克(0.27摩尔)对-溴苯甲醛、50克(0.22毫摩尔)苄基膦酸二乙酯和200毫升二甲亚砜。向其中分批少量加入30克(0.27摩尔)叔丁醇钾。将所得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反应完成之后,将反应液体倒入500毫升水中,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将萃取液用硫酸镁干燥,然后使用旋转式蒸发器进行真空浓缩。将所得粗晶体从100毫升乙酸乙酯中重结晶,得到46克(产率:81%)的中间体化合物A。
中间体化合物B的合成
在配有冷凝器的3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10克(38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A、14克(150毫摩尔)苯胺、0.53克(1.5%摩尔)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35克(3%摩尔)三-邻-甲苯基膦、7.4克(77毫摩尔)叔丁醇钠和100毫升无水甲苯。将所得混合物在100℃加热下搅拌过夜。反应完成之后,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并用100毫升甲醇洗涤。将所得粗晶体从50毫升乙酸乙酯中重结晶,得到7.7克(产率:73%)的中间体化合物B。
中间体化合物C的合成
在装有冷凝器的100毫升茄形烧瓶中,装入12.5克(50毫摩尔)4-溴苄基溴和12.5克(75毫摩尔)亚磷酸三乙酯。将所得混合物在100℃加热下搅拌7小时。反应完成之后,真空蒸馏去除过量的亚磷酸三乙酯,得到15.4克中间体化合物C。将中间体化合物C用于以下反应而无需进一步纯化。
中间体化合物D的合成
在3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9.2克(50毫摩尔)对-溴苯甲醛、15.4克(50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C和100毫升二甲亚砜。向其中分批少量加入6.7克(60毫摩尔)叔丁醇钾,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反应完成之后,将反应液体倒入200毫升水中,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将萃取液用硫酸镁干燥,然后使用旋转式蒸发器进行真空浓缩。用100毫升甲醇洗涤所得晶体,得到13克(产率:77%)的中间体化合物D。
化合物a的合成
在配有冷凝器的2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4克(15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B、2克(6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D、0.16克(3%摩尔)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22克(6%摩尔)(S)-BINAP、1.4克(15毫摩尔)叔丁醇钠和50毫升无水甲苯。将所得混合物在100℃加热下搅拌过夜。反应完成之后,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用甲醇洗涤,然后在60℃下加热干燥一夜。所得粗晶体通过柱色谱(硅胶,己烷/甲苯=8/2)进行纯化,得到1.4克黄色粉末。所得粉末通过按照NMR、IR和FD-MS(场解吸质谱)进行测量而确认为化合物a(产率:32%,在1H NMR(90Hz)中:δ7.0-7.4ppm(42H,m))。化合物a的NMR图在图1中给出。
用于得到化合物a的化学反应如下所示:
合成实施例25(化合物b)
中间体化合物E的合成
在3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6克(50毫摩尔)对-甲苯甲醛、15.4克(50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C和100毫升二甲亚砜。向其中分批少量加入6.7克(60毫摩尔)叔丁醇钾,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反应完成之后,将反应液体倒入200毫升水中,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将萃取液用硫酸镁干燥,然后使用旋转式蒸发器进行真空浓缩。将所得晶体用100毫升甲醇洗涤,得到9.2克(产率:67%)的中间体化合物E。
化合物b的合成
在配有冷凝器的2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4克(15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E、2克(6毫摩尔)N,N’-二苯基联苯胺、0.16克(3%摩尔)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22克(6%摩尔)(S)-BINAP、1.4克(15毫摩尔)叔丁醇钠和50毫升无水甲苯。将所得混合物在100℃加热下搅拌过夜。反应完成之后,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用甲醇洗涤,然后在60℃下加热干燥一夜。所得粗晶体通过柱色谱(硅胶,己烷/甲苯=8/2)进行纯化,得到2.5克黄色粉末。所得粉末通过按照NMR、IR和FD-MS进行测量而确认为化合物b(产率:58%,在1H NMR(90Hz)中:δ7.0-7.4ppm(40H,m),δ2.34ppm(6H,s))。化合物b的NMR图在图2中给出。
用于得到化合物b的化学反应如下所示:
Figure 9980341901201
化合物b
合成实施例26(化合物c)
化合物c的合成
在配有冷凝器的2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4克(15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B、1.7克(6毫摩尔)1,4-二溴萘、0.16克(3%摩尔)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22克(6%摩尔)(S)-BINAP、1.4克(15毫摩尔)叔丁醇钠和50毫升无水甲苯。将所得混合物在100℃加热下搅拌过夜。反应完成之后,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用甲醇洗涤,然后在60℃下加热干燥一夜。所得粗晶体通过柱色谱(硅胶,己烷/甲苯=8/2)进行纯化,得到2.0克黄色粉末。所得粉末通过按照NMR、IR和FD-MS进行测量而确认为化合物c(产率:50%,在1H NMR(90Hz)中:δ7.0-7.4ppm(68H,m))。
用于得到化合物c的化学反应如下所示:
Figure 9980341901211
化合物c
合成实施例27(化合物d)
化合物d的合成
在配有冷凝器的2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4克(15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B、2克(6毫摩尔)9,10-二溴蒽、0.16克(3%摩尔)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07克(6%摩尔)三叔丁基膦、1.4克(15毫摩尔)叔丁醇钠和50毫升无水甲苯。将所得混合物在100℃加热下搅拌过夜。反应完成之后,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用甲醇洗涤,然后在60℃下加热干燥一夜。所得粗晶体通过柱色谱(硅胶,己烷/甲苯=8/2)进行纯化,得到1.9克黄色粉末。所得粉末通过按照NMR、IR和FD-MS进行测量而确认为化合物d(产率:44%,在1H NMR(90Hz)中:δ7.0-7.4ppm(40H,m))。
用于得到化合物d的化学反应如下所示:化合物d
合成实施例28(化合物e)
中间体化合物E的合成
在3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10.4克(50毫摩尔)反式-4-茋甲醛、15.4克(50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C和100毫升二甲亚砜。向其中分批少量加入6.7克(60毫摩尔)叔丁醇钾,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反应完成之后,将反应液体倒入200毫升水中,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将萃取液用硫酸镁干燥,然后使用旋转式蒸发器进行真空浓缩。用100毫升甲醇洗涤所得晶体,得到12.5克(产率:69%)的中间体化合物F。
化合物e的合成
在配有冷凝器的2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5.4克(15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F、2克(6毫摩尔)N,N’-二苯基联苯胺、0.16克(3%摩尔)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11克(6%摩尔)三-邻-甲苯基膦、1.4克(15毫摩尔)叔丁醇钠和50毫升无水甲苯。将所得混合物在100℃加热下搅拌过夜。反应完成之后,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用甲醇洗涤,然后在60℃下加热干燥一夜。所得粗晶体通过柱色谱(硅胶,己烷/甲苯=6/4)进行纯化,得到1.0克黄色粉末。所得粉末通过按照NMR、IR和FD-MS进行测量而确认为化合物e(产率:19%,在1H NMR(90Hz)中:δ7.0-7.5ppm(52H,m))。化合物e的NMR图如图3所示。
用于得到化合物e的化学反应如下所示:
Figure 9980341901231
化合物e
化合物f的合成
在配有冷凝器的200毫升三颈烧瓶中,在氩气流下装入7.8克(30毫摩尔)中间体化合物A、1.7克(6毫摩尔)4,4’-二氨基茋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0.16克(3%摩尔)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tris(dibenzylideneacetone)dipalladium)、0.22克(6%摩尔)(S)-BINAP、9.6克(0.1摩尔)叔丁醇钠和50毫升无水甲苯。将所得混合物在100℃加热下搅拌过夜。反应完成之后,过滤分离出沉淀晶体,用甲醇洗涤,然后在60℃下加热干燥一夜。所得粗晶体通过柱色谱(硅胶,己烷/甲苯=6/4)进行纯化,得到2.0克黄色粉末。所得粉末通过按照NMR、IR和FD-MS进行测量而确认为化合物f(产率:36%,在1H NMR(90Hz)中:δ7.0-7.5ppm(54H,m))。
用于得到化合物f的化学反应如下所示:
实施例63
在具有ITO电极的清洁玻璃板上,将上述化合物TPD74真空汽相沉积成空穴注入材料,形成厚度60纳米的层。
然后,将上述化合物NPD真空汽相沉积成空穴传递材料,形成厚度20纳米的层。
然后,作为发光材料,将茋衍生物4,4’-双(2,2-二苯基乙烯基)联苯(DPVBi)和上述化合物a同时进行汽相沉积,形成化合物a含量为2%重量且厚度为40纳米的层。化合物a用作荧光掺杂剂或发光中心。在所形成的层上,将上述Alq汽相沉积成电子注入材料,并形成厚度20纳米的层。在将氟化锂汽相沉积并形成厚度0.5纳米的层之后,将铝进行汽相沉积并形成厚度100纳米的层。这样,形成了电极并得到一种有机EL装置。这些层在10-6乇真空下,在基片温度保持室温的同时,通过汽相沉积而形成。该有机EL装置在施加6V直流电压时的发光亮度为100(cd/m2)且发光效率为2.1(lm/W)。颜色坐标为(0.146,0.140),可发出高纯度的蓝色光。如果该有机EL装置在200(cd/m2)的起始发光亮度下由恒定电流驱动,其半寿命长至2000小时。发光性能示于表5中。
化合物a的能隙为2.78ev且DPVBi的能隙为3.0ev。
实施例64
按照实施例63的相同步骤制成有机EL装置,只是使用化合物b作为掺杂剂或发光中心。该有机EL装置在施加6V直流电压时的发光亮度为110(cd/m2)且发光效率为1.3(lm/W)。颜色坐标为(0.152,0.163),可发出高纯度的蓝色光。如果该有机EL装置在200(cd/m2)的起始发光亮度下由恒定电流驱动,其半寿命长至1500小时。发光性能示于表5中。
化合物b的能隙为2.90ev且DPVBi的能隙为3.0ev。
实施例65
按照实施例63的相同步骤制成有机EL装置,只是使用化合物c作为掺杂剂或发光中心。该装置在施加6V直流电压时的发光亮度为130(cd/m2)且发光效率为2.1(lm/W)。颜色坐标为(0.162,0.181),可发出高纯度的蓝色光。如果该有机EL装置在200(cd/m2)的起始发光亮度下由恒定电流驱动,其半寿命长至2800小时。发光性能示于表5中。
化合物b的能隙为2.83ev且DPVBi的能隙为3.0ev。
实施例66
按照实施例63的相同步骤制成有机EL装置,只是使用化合物d作为掺杂剂或发光中心。该有机EL装置在施加6V直流电压时的发光亮度为300(cd/m2)且发光效率为4.6(lm/W)。可高效地发出高纯度的绿色光。如果该有机EL装置在200(cd/m2)的起始发光亮度下由恒定电流驱动,其半寿命长至3400小时。发光性能示于表5中。
化合物d的能隙为2.78ev且DPVBi的能隙为3.0ev。
对比例9
按照实施例63的相同步骤制成有机EL装置,只是使用以下化合物(TPD):
Figure 9980341901251
作为掺杂剂或发光中心。该有机EL装置在施加5V直流电压时的发光亮度为60(cd/m2)且发光效率为0.7(lm/W)。不能达到足够的性能。TPD没有起发光中心的作用而且得到的是由DPVTP发出的光。如果该有机EL装置在200(cd/m2)的起始发光亮度下由恒定电流驱动,其半寿命短至100小时。发光性能示于表5中。
化合物d的能隙为3.10ev且DPVBi的能隙为3.0ev。
对比例10
按照实施例63的相同步骤制成有机EL装置,只是使用上述化合物a作为掺杂剂或发光材料而且使用化合物Alq作为发光材料。该有机EL装置在施加6V直流电压时的发光亮度为210(cd/m2)且发光效率为1.3(lm/W)。但是得到仅来自Alq的粉红色光。如果该有机EL装置在200(cd/m2)的起始发光亮度下由恒定电流驱动,其半寿命短至200小时。发光性能示于表5中。化合物a并没有起到发光中心的作用。
化合物a的能隙为2.95ev且Alq的能隙为2.7ev。
对比例11
按照实施例63的相同步骤制成有机EL装置,只是没有使用任何掺杂剂或发光材料而且仅使用上述化合物c作为唯一的发光材料。该有机EL装置在施加6V直流电压时的发光亮度为40(cd/m2)且发光效率为0.9(lm/W)。不能达到足够的性能。如果该有机EL装置在200(cd/m2)的起始发光亮度下由恒定电流驱动,其半寿命短至180小时。发光性能示于表5中。
以上得到的发光性能示于表5中。
表5
    掺杂剂或    发光材料    所加电压    发光亮度    发光效率    发光    半寿命
    发光中心                  (V)       (cd/m2)    (lm/W)    颜色    (小时)实施例63      化合物a     DPVBi        6          100        2.1       蓝色      200064      化合物b     DPVBi        6          110        1.3       蓝色      150065      化合物c     DPVBi        6          130        2.1       蓝色      280066      化合物d     DPVBi        6          300        4.6       绿色      3400对比例9       TPD         DPVBi        5          60         0.7       蓝色      10010      化合物a     Alq          6          210        1.3       绿色      20011      无          化合物c        6          40         0.9       蓝色      180
如表5所示,与对比例9-11的有机EL装置相比,其中将少量(1-20%重量)通式[1]所示化合物加入主体材料中作为掺杂剂或发光中心的实施例63-66有机EL装置具有更高的发光效率和更长的寿命。
工业实用性
其中使用通式[1]、[3]-[6]和[9]-[10]所示的用于有机EL装置材料作为发光材料、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递材料或掺杂材料的本发明有机EL装置在施加低电压时具有足以实用的发光亮度和高发光效率,由于抑制了长期使用后的性能下降而具有较长的寿命,而且由于其优异的耐热性而使其在高温环境中没有任何性能下降。
在黄色和橙色至红色区中,其中使用通式[7]和[8]所示的用于有机EL装置材料作为发光材料、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递材料或掺杂材料的上述有机EL装置在施加低电压时具有足以实用的发光亮度和高发光效率,且由于抑制了长期使用后的性能下降而具有较长的寿命。其中使用包含本发明通式[11]所示化合物或通式[11’]所示新型化合物的用于有机EL装置材料作为掺杂剂或发光中心的有机EL装置在施加低电压时具有足以实用的发光亮度和高发光效率,且由于抑制了长期使用后的性能下降而具有较长的寿命。
通过按照本发明方法生产用于有机EL装置的材料,可高产率地生产出具有高发光效率、寿命长、活性高且含很少杂质的用于有机EL装置的材料。

Claims (23)

1.一种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由以下通式[1]表示:通式[1]
Figure 9980341900021
其中A表示具有22-6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亚芳基,X1-X4分别独立地表示具有6-3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亚芳基,X1和X2可相互键连,X3和X4可相互键连,Y1-Y4分别独立地表示通式[2]所示的有机基团,a-d分别表示0-2的整数,而且当A所示亚芳基具有26个或更少碳原子时,a+b+c+d>0且该亚芳基不含两个或多个蒽核;
通式[2]为:
通式[2]
Figure 9980341900022
其中R1-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烷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或氰基,或者通过R1和R2或R3和R4的键连而形成三键,Z表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且n表示0或1。
2.一种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由以下通式[3]表示:
通式[3]
其中B表示具有6-6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亚芳基,X1-X4分别独立地表示具有6-3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亚芳基,X1和X2可相互键连,X3和X4可相互键连,Y1-Y4分别独立地表示通式[2]所示的有机基团,a-d分别表示0-2的整数,且至少一个由B、X1、X2、X3和X4表示的基团具有_核;
通式[2]为:
通式[2]
其中R1-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烷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氰基,或者通过R1和R2或R3和R4的键连而形成三键,Z表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且n表示0或1。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其中通式[3]指以下通式[4]:
通式[4]
其中X1-X4、Y1-Y4和a-d与通式[3]中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的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其中通式[3]指以下通式[5]:
通式[5]
其中B、X1、X2、Y1、Y2、a和b与通式[3]中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的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其中通式[3]指以下通式[6]:
通式[6]其中B、X1、X2、Y1、Y2、a和b与通式[3]中的相同。
6.一种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由以下通式[7]表示:通式[7]
Figure 9980341900043
其中D表示具有并四苯核或并五苯核的二价基团,X1-X4分别独立地表示含有6-3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亚芳基,X1和X2可相互键连,X3和X4可相互键连,Y1-Y4分别独立地表示通式[2]所示的有机基团,且a-d分别表示0-2的整数;
通式[2]为:
通式[2]
Figure 9980341900051
其中R1-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烷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氰基,或者通过R1和R2或R3和R4的键连而形成三键,Z表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且n表示0或1。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其中通式[7]指以下通式[8]:
通式[8]
其中X1-X4、Y1-Y4和a-d分别独立地与通式[7]中的相同,R51-R60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烷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烷氧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或氰基,并且R51-R60所示基团中的相邻基团可相互键连,形成饱和或不饱和且取代或未取代的碳环。
8.一种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由以下通式[9]表示:
通式[9]
其中E表示包含有被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蒽核的二价基团,X5-X8分别独立地表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亚芳基,X5和X6可相互键连,X7和X8可相互键连,Y1-Y4分别独立地表示通式[2]所示的有机基团,a-d分别表示0-2的整数,而且当E所示基团为以下未取代基团;
时,X5-X8中的至少两个包含取代或未取代基团:
通式[2]为:
通式[2]
其中R1-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烷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氰基,或者通过R1和R2或R3和R4的键连而形成三键,Z表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且n表示0或1。
9.一种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由以下通式[10]表示:
通式[10]
Figure 9980341900071
其中Ar1和Ar3分别独立地表示二价基团,选自取代或未取代亚苯基、取代或未取代1,3-亚萘基、取代或未取代1,8-亚萘基、取代或未取代亚芴基和取代或未取代联苯基,Ar2表示二价基团,选自取代或未取代蒽核、取代或未取代芘核、取代或未取代菲核、取代或未取代_核、取代或未取代并五苯核、取代或未取代并四苯核和取代或未取代芴核,X5-X8分别独立地表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亚芳基,X5和X6可相互键连,X7和X8可相互键连,Y1-Y4分别独立地表示通式[2]所示的有机基团,a-d分别表示0-2的整数,a+b+c+d≤2,e表示0或1,f表示1或2,且当Ar2表示蒽核时,排除a=b=c=d且Ar1和Ar3同时表示对-亚苯基的情形;
通式[2]为:
通式[2]
Figure 9980341900072
其中R1-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烷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氰基,或者通过R1和R2或R3和R4的键连而形成三键,Z表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且n表示0或1。
10.一种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由以下通式[11]表示:
通式[11]
其中F表示具有6-21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亚芳基,X1-X4分别独立地表示具有6-3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亚芳基,X1和X2可相互键连,X3和X4可相互键连,Y1-Y4分别独立地表示通式[2]所示的有机基团,a-d分别表示0-2的整数,a+b+c+d>0;
通式[2]为:
通式[2]
Figure 9980341900082
其中R1-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烷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氰基,或者通过R1和R2或R3和R4的键连而形成三键,Z表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且n表示0或1。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其中在通式[11]中由F表示的基团为由以下通式[12]、通式[13]或通式[14]表示的基团:
通式[12]
Figure 9980341900083
通式[13]
Figure 9980341900091
其中R5’-R2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烷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或氰基,并且由R5’-R24’表示的基团中的相邻基团可相互键连形成饱和或不饱和碳环;
通式[14]
Figure 9980341900092
其中R25’-R3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烷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或氰基,并且由R5’-R24’表示的基团中的相邻基团可相互键连形成饱和或不饱和碳环。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的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它是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发光材料。
13.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位于一对电极之间的发光层或包含发光层的多层有机化合物薄膜,其中至少一层有机化合物薄膜是包含在权利要求1-11任一项中所述的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的层。
14.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位于一对电极之间的发光层或包含发光层的多层有机化合物薄膜,其中包含在权利要求1-11任一项中所述的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作为选自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递材料和掺杂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材料的层位于该电极对之间。
15.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位于一对电极之间的发光层或包含发光层的多层有机化合物薄膜,其中所述发光层包含0.1-20%重量的在权利要求1-11任一项中所述的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
16.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位于一对电极之间的发光层或包含发光层的多层有机化合物薄膜,其中选自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递材料和掺杂材料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各自独立地包含0.1-20%重量的在权利要求1-11任一项中所述的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
17.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位于一对电极之间的发光层或包含发光层的多层有机化合物薄膜,其中所述发光层是包含茋衍生物和在权利要求1-11任一项中所述的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材料的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1-17任一项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包含芳族叔胺衍生物和/或酞菁衍生物的层位于发光层与阳极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0和11任一项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通式[11]所示的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的能隙比基体材料能隙小0.07ev或更多。
20.一种新型化合物,由以下通式[11’]表示:
通式[11’]
Figure 9980341900101
其中F表示通式[14]所示基团,X1-X4分别独立地表示具有6-3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亚芳基,X1和X2可相互键连,X3和X4可相互键连,Y1-Y4分别独立地表示通式[2]所示的有机基团,a-d分别表示0-2的整数,且a+b+c+d>0;
通式[14]为:
通式[14]
其中R25’-R3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烷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或氰基,并且由R5’-R24’表示的基团中的相邻基团可相互键连形成饱和或不饱和碳环;且
通式[2]为:
通式[2]
Figure 9980341900112
其中R1-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烷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氰基,或者通过R1和R2或R3和R4的键连而形成三键,Z表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且n表示0或1。
21.一种生产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包含膦化合物和钯化合物的催化剂以及碱的存在下,将以下通式[15]所示的伯胺或仲胺:
R(NR’H)k    [15]
其中k表示1-3的整数;当k表示1时,R和R’表示氢原子、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且当k表示2或3时,R表示亚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亚芳基,且R’表示氢原子、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与以下通式[16]所示芳基卤进行反应:
Ar(X)m    [16]
其中Ar表示取代或未取代芳基,X表示F、Cl、Br或I,且m表示1-3的整数,从而生产出包含芳基胺化合物的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
22.根据权利要求21的生产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的方法,其中所述芳基胺为由以下通式[17]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17]
其中F表示具有6-6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亚芳基,X1-X4分别独立地表示具有6-3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亚芳基,X1和X2可相互键连,X3和X4可相互键连,Y1-Y4分别独立地表示通式[2]所示的有机基团,a-d分别表示0-2的整数,且a+b+c+d>0;
通式[2]为:
通式[2]
其中R1-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具有1-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烷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氰基,或者通过R1和R2或R3和R4的键连而形成三键,Z表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且n表示0或1。
23.根据权利要求21的生产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的方法,其中所述膦化合物为三烷基膦化合物、三芳基膦化合物或二膦化合物。
CNB998034193A 1998-12-28 1999-12-28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21974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7392198 1998-12-28
JP373921/1998 1998-12-28
JP140103/1999 1999-05-20
JP14010399 1999-05-20
JP11223056A JP2001052868A (ja) 1999-08-05 1999-08-05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223056/1999 1999-08-05
JP234652/1999 1999-08-20
JP23465299 1999-08-20
JP347848/1999 1999-12-07
JP34784899A JP4117093B2 (ja) 1998-12-28 1999-12-07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材料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145319 Division CN101372615A (zh) 1998-12-28 1999-12-28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N 200510084528 Division CN100482634C (zh) 1998-12-28 1999-12-28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2022A true CN1292022A (zh) 2001-04-18
CN1219747C CN1219747C (zh) 2005-09-21

Family

ID=27527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034193A Expired - Lifetime CN1219747C (zh) 1998-12-28 1999-12-28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8) US6743948B1 (zh)
EP (3) EP1666561A1 (zh)
KR (9) KR100688694B1 (zh)
CN (1) CN1219747C (zh)
WO (1) WO2000039247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3359C (zh) * 2002-11-12 2007-10-17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材料和使用该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0441567C (zh) * 2005-11-02 2008-12-10 苏州大学 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类侧链型发光聚合物及其合成
CN1949557B (zh) * 2005-10-12 2010-09-2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场致发光器件
CN1771313B (zh) * 2003-03-05 2011-08-3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1124202B (zh) * 2004-12-28 2012-05-23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蒽衍生物、发光元件、发光器件和使用它们的电子设备
US8647753B2 (en) 2005-10-12 2014-02-11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US8911882B2 (en) 2006-09-28 2014-12-1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tilbene derivative,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7641096A (zh) * 2016-07-20 2018-01-30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有机化合物、发光元件、发光装置、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
CN108129333A (zh) * 2016-12-01 2018-06-08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4位菲取代衍生物及其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88694B1 (ko) * 1998-12-28 2007-02-28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기 전기발광 소자
JP4373477B2 (ja) * 1998-12-28 2009-11-25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材料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KR100721656B1 (ko) * 2005-11-01 2007-05-2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유기 전기 소자
WO2001056091A2 (de) * 2000-01-28 2001-08-0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Ladungstransportmaterial mit erhöhter glasübergangstemperatur und verwendung des materials
CN101026226B (zh) * 2000-09-07 2011-09-14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有机电场发光元件
KR20020061815A (ko) * 2001-01-18 2002-07-25 베스 주식회사 α,α'-디페닐펜타센을 이용한 적색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EP1235466B1 (en) * 2001-02-19 2018-10-0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US6849345B2 (en) * 2001-09-28 2005-02-01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with high luminance
KR100777720B1 (ko) * 2001-12-20 2007-11-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자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3848262B2 (ja) * 2002-03-27 2006-1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オリゴフルオレニレン化合物及び有機発光素子
CN1666579A (zh) * 2002-05-08 2005-09-07 泽奥勒克斯公司 使用反馈增强型发光二极管的照明器件
KR101208396B1 (ko) 2002-07-19 2012-12-05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기 전기발광 소자 및 유기 발광 매체
JP2004075567A (ja) * 2002-08-12 2004-03-11 Idemitsu Kosan Co Ltd オリゴアリーレン誘導体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4585750B2 (ja) * 2002-08-27 2010-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縮合多環化合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発光素子
JP4311707B2 (ja) * 2002-08-28 2009-08-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有機発光素子
JP4164317B2 (ja) * 2002-08-28 2008-10-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有機発光素子
JP4125076B2 (ja) * 2002-08-30 2008-07-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モノアミノフルオレン化合物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有機発光素子
JP4287198B2 (ja) 2002-11-18 2009-07-01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4152173B2 (ja) * 2002-11-18 2008-09-17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EP2759585B1 (en) 2002-11-26 2018-08-1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nd display and illuminator
KR20040053407A (ko) * 2002-12-14 2004-06-24 (주)그라쎌 유기전기 발광소자
EP1582516B1 (en) 2003-01-10 2013-07-17 Idemitsu Kosan Co., Ltd. Nitrogenous heterocyclic derivativ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employing the same
US7402343B2 (en) 2003-01-29 2008-07-22 Samsung Sdi Co., Ltd. Molecular chemical compounds with structures allowing electron displacement and capable of emitting photoluminescent radiation, and photoluminescence quenching device employing the same
EP1443093A1 (de) * 2003-01-29 2004-08-04 Samsung SDI Co., Ltd. Molekulare zur Emission von Photolumineszenzstrahlen befähigte, chemische Verbindungen mit elektronenverschiebbaren Strukturen und ihre Verwendung in Photolumineszenz-Löschungsanzeigeelementen
US7018713B2 (en) * 2003-04-02 2006-03-2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Flexible high-temperature ultrabarrier
JP4192713B2 (ja) * 2003-07-25 2008-12-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アリールアミン化合物、電荷輸送材料、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7686978B2 (en) * 2003-09-24 2010-03-30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Metho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active materials onto active surfaces and devices made with such methods
KR100623231B1 (ko) * 2003-11-29 2006-09-1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산화 방지제를 포함하는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JP4734836B2 (ja) * 2004-03-19 2011-07-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界発光素子
JPWO2005108335A1 (ja) * 2004-05-12 2008-03-21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3,8−ジハロゲノ−1,6−置換ピレ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622200B2 (en) * 2004-05-21 2009-11-2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element
US7541099B2 (en) * 2004-05-21 2009-06-0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Anthracene derivative and light emitting element and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7326955B2 (en) * 2004-08-05 2008-02-05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Stacked organic photosensitive devices
US7375370B2 (en) * 2004-08-05 2008-05-20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Stacked organic photosensitive devices
GB0417927D0 (en) * 2004-08-12 2004-09-15 Elam T Ltd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EP1792893A4 (en) * 2004-08-31 2007-11-21 Idemitsu Kosan Co AROMATIC AMINE DERIVATIV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ING THIS
EP1790631A4 (en) * 2004-09-17 2007-10-31 Idemitsu Kosan Co AROMATIC AMINE DERIVATIV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ING THE DERIVATIVE
CN100521283C (zh) * 2004-11-26 2009-07-29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发光元件、发光器件和电子器件
GB0426675D0 (en) * 2004-12-06 2005-01-05 Elam T Ltd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WO2006070712A1 (ja) * 2004-12-28 2006-07-06 Idemitsu Kosan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発光性インク組成物
WO2006070907A1 (en) 2004-12-28 2006-07-0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Anthracene derivative, light emitting element using the same, and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060182994A1 (en) * 2005-01-18 2006-08-17 Yukinari Sakamoto Anthracene derivativ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display unit
EP1847525B1 (en) * 2005-02-07 2010-12-15 Idemitsu Kosan Co., Ltd. Aromatic amine derivativ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ing same
JP4263700B2 (ja) * 2005-03-15 2009-05-13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芳香族アミン誘導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EP1860097B1 (en) 2005-03-18 2011-08-10 Idemitsu Kosan Co., Ltd. Aromatic amine derivativ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KR100696505B1 (ko) 2005-03-31 2007-03-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295756B2 (ja) * 2005-04-14 2013-09-18 メルク パテント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有機電子素子のための化合物
JP4848134B2 (ja) * 2005-04-18 2011-12-28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芳香族アミン誘導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US8057916B2 (en) * 2005-04-20 2011-11-15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OLED device with improved performance
US20090072717A1 (en) * 2005-04-21 2009-03-19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Highly efficient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TWI268121B (en) 2005-04-21 2006-12-01 Au Optronics Corp Light emission material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060240281A1 (en) * 2005-04-21 2006-10-26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ntaminant-scavenging layer on OLED anodes
CN102127422B (zh) * 2005-07-14 2013-01-02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咔唑衍生物,和使用该咔唑衍生物获得的发光元件材料、发光元件和电子设备
WO2007013537A1 (en) 2005-07-27 2007-02-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Anthracene derivative, material for light emitting element, light emitting element,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liance
WO2007015407A1 (en) * 2005-08-04 2007-02-0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Carbazole derivative, light-emitting element material obtained by using carbazole derivative,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4848152B2 (ja) * 2005-08-08 2011-12-28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芳香族アミン誘導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KR100788254B1 (ko) 2005-08-16 2007-12-27 (주)그라쎌 녹색 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발광재료로서 채용하고 있는발광소자
JP2007137837A (ja) * 2005-11-21 2007-06-07 Idemitsu Kosan Co Ltd 芳香族アミン誘導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KR100828173B1 (ko) * 2005-11-22 2008-05-08 (주)그라쎌 유기 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발광재료로 채용하고 있는 표시소자
US20070252516A1 (en) * 2006-04-27 2007-11-01 Eastman Kodak Company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including organic EIL layer
DE102005058558A1 (de) * 2005-12-08 2007-06-14 Merck Patent Gmbh Organische Elektrolumineszenzvorrichtungen
US20070134512A1 (en) * 2005-12-13 2007-06-14 Eastman Kodak Company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containing an anthracene derivative
US20070141393A1 (en) * 2005-12-21 2007-06-21 Eastman Kodak Company Amino anthracene compounds in OLED devices
KR101322846B1 (ko) 2005-12-31 2013-10-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아릴렌계 유도체 및 이를 사용하여 제조된 유기 전계 발광소자
KR100754468B1 (ko) 2006-01-13 2007-09-03 네오뷰코오롱 주식회사 청색 유기 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다이오드
WO2007083918A1 (en) * 2006-01-18 2007-07-26 Lg Chem. Ltd. Oled having stacked organic light-emitting units
JP2007230960A (ja) 2006-03-03 2007-09-13 Idemitsu Kosan Co Ltd 芳香族アミン誘導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KR100852328B1 (ko) * 2006-03-15 2008-08-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신규한 안트라센 유도체,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유기 전기 발광 소자
US9118020B2 (en) * 2006-04-27 2015-08-25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including organic eil layer
EP2355198B1 (en) 2006-05-08 2015-09-09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OLED electron-injecting layer
US7732619B2 (en) 2006-09-29 2010-06-0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tilbene derivatives, light-emitting element,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7935854B2 (en) * 2006-10-03 2011-05-0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tilbene derivative, light-emitting element,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liance
JP5752720B2 (ja) * 2006-10-24 2015-07-22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スチルベン誘導体、発光素子、発光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8133264A (ja) * 2006-10-24 2008-06-1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スチルベン誘導体、およびスチルベン誘導体を用いた発光素子、発光装置、電子機器
JP5337490B2 (ja) * 2006-11-14 2013-11-06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及び有機薄膜発光トランジスタ
JP2008158436A (ja) * 2006-12-26 2008-07-10 Fujifilm Finechemicals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8115378B2 (en) 2006-12-28 2012-02-14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Tetra-substituted chrysenes for luminescent applications
EP2111480A2 (en) * 2006-12-29 2009-10-2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 of making inorganic or inorganic/organic hybrid films
US8227040B2 (en) * 2006-12-29 2012-07-2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 of curing metal alkoxide-containing films
KR100835601B1 (ko) * 2007-01-26 2008-06-09 주식회사 두산 비대칭 스티릴 유도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US8795855B2 (en) * 2007-01-30 2014-08-05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OLEDs having high efficiency and excellent lifetime
WO2008133459A1 (en) * 2007-04-26 2008-11-06 Lg Chem, Ltd. New diamine derivatives and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7948165B2 (en) * 2007-05-09 2011-05-24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High-performance tandem white OLED
KR20100024451A (ko) * 2007-06-01 2010-03-05 이 아이 듀폰 디 네모아 앤드 캄파니 녹색 발광 용도를 위한 크라이센
WO2008150942A1 (en) * 2007-06-01 2008-12-11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Blue luminescent materials
JP2010529027A (ja) * 2007-06-01 2010-08-26 イー・アイ・デュポン・ドウ・ヌムール・アンド・カンパニー 青色発光用途のためのクリセン類
EP2197981B1 (en) 2007-06-01 2013-04-03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Green luminescent materials
CN101679207B (zh) 2007-06-01 2014-05-28 E.I.内穆尔杜邦公司 用于深蓝色发光应用的*
JP2010241687A (ja) * 2007-07-07 2010-10-28 Idemitsu Kosan Co Ltd クリセン誘導体、及び、有機el素子
US20090053559A1 (en) * 2007-08-20 2009-02-26 Spindler Jeffrey P High-performance broadband oled device
JP2009051764A (ja) * 2007-08-27 2009-03-12 Hodogaya Chem Co Ltd 置換されたフェナントレン環構造を有する化合物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US20090091242A1 (en) * 2007-10-05 2009-04-09 Liang-Sheng Liao Hole-injecting layer in oleds
KR100935356B1 (ko) * 2007-11-19 2010-01-06 다우어드밴스드디스플레이머티리얼 유한회사 녹색 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발광재료로서 채용하고 있는유기 전기 발광 소자
JPWO2009066666A1 (ja) * 2007-11-20 2011-04-07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高分子化合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KR100940938B1 (ko) * 2007-12-04 2010-02-08 다우어드밴스드디스플레이머티리얼 유한회사 신규한 유기 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발광재료로서 채용하고있는 유기 전기 발광 소자
JP2011508062A (ja) * 2007-12-28 2011-03-10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可撓性封入フィルムシステム
CN103107284A (zh) 2007-12-28 2013-05-15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芳胺衍生物及使用该芳胺衍生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KR100974562B1 (ko) * 2007-12-31 2010-08-06 다우어드밴스드디스플레이머티리얼 유한회사 신규한 유기 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발광재료로서 채용하고있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0991416B1 (ko) * 2007-12-31 2010-11-03 다우어드밴스드디스플레이머티리얼 유한회사 유기 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1001384B1 (ko) * 2008-02-29 2010-12-14 다우어드밴스드디스플레이머티리얼 유한회사 신규한 유기 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발광재료로서 채용하고있는 유기 전기 발광 소자
KR100901887B1 (ko) * 2008-03-14 2009-06-09 (주)그라쎌 신규한 유기 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채용하고 있는 유기 발광소자
KR100989815B1 (ko) * 2008-03-20 2010-10-29 다우어드밴스드디스플레이머티리얼 유한회사 신규한 유기 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발광재료로서 채용하고있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0946411B1 (ko) * 2008-03-28 2010-03-09 다우어드밴스드디스플레이머티리얼 유한회사 신규한 유기 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발광재료로서 채용하고있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0910150B1 (ko) * 2008-04-02 2009-08-03 (주)그라쎌 신규한 유기 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발광재료로서 채용하고있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KR20090105495A (ko) * 2008-04-02 2009-10-07 (주)그라쎌 신규한 유기 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발광재료로서 채용하고있는 유기 전기 발광 소자
KR101495547B1 (ko) * 2008-04-17 2015-02-25 롬엔드하스전자재료코리아유한회사 신규한 전자 재료용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전자소자
KR20090111915A (ko) * 2008-04-23 2009-10-28 (주)그라쎌 신규한 유기 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발광재료로서 채용하고있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1915453B1 (ko) 2008-05-16 2018-11-06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트리아릴아민 유도체, 발광 물질, 발광 소자, 발광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KR100924145B1 (ko) 2008-06-10 2009-10-28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100000772A (ko) * 2008-06-25 2010-01-06 다우어드밴스드디스플레이머티리얼 유한회사 신규한 유기 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발광재료로서 채용하고있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JP2011526424A (ja) 2008-06-26 2011-10-06 イー・アイ・デュポン・ドウ・ヌムール・アンド・カンパニー 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照明器具
KR20110033210A (ko) * 2008-06-30 2011-03-30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무기 또는 무기/유기 혼성 장벽 필름 제조 방법
EP2145936A3 (en) * 2008-07-14 2010-03-17 Gracel Display Inc. Fluorene and pyrene derivatives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20100041043A (ko) * 2008-10-13 2010-04-22 다우어드밴스드디스플레이머티리얼 유한회사 신규한 유기 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발광재료로서 채용하고 있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US8277741B2 (en) 2008-10-28 2012-10-02 Mccabe Colin Adam Anti-germicidal and/or antimicrobial apparatus for reducing and/or eliminating germs and/or bacteria from the soles of footwear and method for use
WO2010059837A2 (en) * 2008-11-19 2010-05-27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Chrysene compounds for blue or green luminescent applications
KR101528658B1 (ko) * 2008-12-12 2015-06-12 이 아이 듀폰 디 네모아 앤드 캄파니 광활성 조성물, 및 그 조성물로 제조된 전자 소자
US8932733B2 (en) 2008-12-19 2015-01-13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Chrysene derivative host materials
JP5164825B2 (ja) 2008-12-19 2013-03-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有機発光素子
TW201038532A (en) 2008-12-19 2010-11-01 Du Pont Anthracene compounds for luminescent applications
US8531100B2 (en) 2008-12-22 2013-09-10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Deuterated compounds for luminescent applications
US8147989B2 (en) * 2009-02-27 2012-04-03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OLED device with stabilized green light-emitting layer
US8759818B2 (en) 2009-02-27 2014-06-24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Deuterated compounds for electronic applications
US8497495B2 (en) 2009-04-03 2013-07-30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Electroactive materials
JP2012527470A (ja) 2009-05-19 2012-11-08 イー・アイ・デュポン・ドウ・ヌムール・アンド・カンパニー ルミネセンス用途のクリセン化合物
US9133095B2 (en) 2009-07-01 2015-09-15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Chrysene compounds for luminescent applications
US8877356B2 (en) 2009-07-22 2014-11-04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OLED device with stabilized yellow light-emitting layer
KR101097313B1 (ko) * 2009-08-10 2011-12-23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1108154B1 (ko) * 2009-08-10 2012-02-08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축합환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한 유기층을 구비한 유기 발광 소자
CN102834483B (zh) 2009-08-13 2015-07-15 E.I.内穆尔杜邦公司 *衍生物材料
EP2471123A2 (en) 2009-08-24 2012-07-04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luminaires
WO2011028479A2 (en) 2009-08-24 2011-03-10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luminaires
KR101193182B1 (ko) * 2009-09-02 2012-10-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US20110057151A1 (en) * 2009-09-10 2011-03-10 Add-Vision, Inc. Ionic salt combinations in polymer electroluminescent inks
TW201111326A (en) 2009-09-29 2011-04-01 Du Pont Deuterated compounds for luminescent applications
JP5784621B2 (ja) 2009-10-29 2015-09-24 イー・アイ・デュポン・ドウ・ヌムール・アンド・カンパニーE.I.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電子用途用の重水素化合物
US8674343B2 (en) 2009-10-29 2014-03-18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having white light emission
US8617720B2 (en) 2009-12-21 2013-12-3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Electroactive composi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made with the composition
JP2011222831A (ja) * 2010-04-12 2011-11-04 Idemitsu Kosan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KR101191644B1 (ko) 2010-05-18 2012-10-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재료와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장치
WO2012009729A1 (en) * 2010-07-16 2012-01-19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ganic additives for improved lifetimes in organic and solution processi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20130248843A1 (en) * 2010-12-17 2013-09-26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Anthracene derivative compounds for electronic applications
TW201229204A (en) * 2010-12-17 2012-07-16 Du Pont Anthracene derivative compounds for electronic applications
TW201229003A (en) * 2010-12-17 2012-07-16 Du Pont Anthracene derivative compounds for electronic applications
KR101547410B1 (ko) 2010-12-20 2015-08-25 이 아이 듀폰 디 네모아 앤드 캄파니 전자적 응용을 위한 조성물
TWI537261B (zh) 2011-01-14 2016-06-11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二苯乙烯類化合物、發光元件、發光裝置、電子裝置、及照明裝置
KR101995337B1 (ko) * 2012-10-31 2019-09-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패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03554954B (zh) * 2013-11-15 2015-05-20 烟台澳土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有机发光二极管用发红光荧光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2424977B1 (ko) 2015-04-14 2022-07-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축합환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한 유기 발광 소자
JP6693053B2 (ja) * 2015-06-03 2020-05-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発光装置、認証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2630644B1 (ko) * 2015-12-17 2024-01-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2029000B1 (ko) * 2019-06-25 2019-11-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패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11744557B (zh) * 2020-07-07 2021-03-12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纳米羟基磷灰石/n-马来酰化壳聚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64625A (en) 1980-12-12 1988-08-16 Xerox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preparing arylamines
JPS6488120A (en) * 1987-09-30 1989-04-03 Toshiba Corp Flow rate measuring instrument
US4931371A (en) * 1987-11-24 1990-06-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JP3069139B2 (ja) * 1990-03-16 2000-07-24 旭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分散型電界発光素子
JP2928343B2 (ja) * 1990-07-06 1999-08-03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冷凍冷蔵庫
US5061569A (en) * 1990-07-26 1991-10-29 Eastman Kodak Company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edium
US5338634A (en) * 1991-07-31 1994-08-16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Photosensitive member comprising an amino compound
US5389480A (en) * 1991-10-02 1995-02-14 Mitsubishi Kasei Corporatio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JPH061973A (ja) * 1992-06-18 1994-01-11 Konica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3295088B2 (ja) 1993-09-29 2002-06-24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US5698740A (en) * 1993-10-01 1997-12-16 Toyo Ink Manufacturing Co., Ltd. Hole-transport material
JP3471910B2 (ja) 1994-08-09 2003-12-02 靖彦 城田 有機el素子
JP2686418B2 (ja) * 1994-08-12 1997-12-08 東洋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ジアリールアミン誘導体、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用途
JPH0887122A (ja) * 1994-09-16 1996-04-02 Toyo Ink Mfg Co Ltd 正孔輸送材料およびその用途
WO1996022273A1 (fr) 1995-01-19 1996-07-25 Idemitsu Kosan Co., Ltd. Elements organiques electroluminescents, films minces organiques et composes de la triamine
JP3712760B2 (ja) * 1995-05-17 2005-11-02 Tdk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
EP0765106B1 (en) * 1995-09-25 2002-11-27 Toyo Ink Manufacturing Co., Ltd. Light-emitting material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for which the light-emitting material is adapted
JP3564859B2 (ja) * 1996-04-01 2004-09-15 東洋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材料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US5929281A (en) * 1996-04-19 1999-07-27 Tosoh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heterocyclic aromatic amine or arylamine
JPH09304952A (ja) * 1996-05-10 1997-11-28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H1017531A (ja) * 1996-07-05 1998-01-2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芳香族三級アミン化合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合成中間体
JP3870288B2 (ja) * 1996-08-30 2007-01-17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3988196B2 (ja) * 1996-09-17 2007-10-10 東洋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3654909B2 (ja) * 1996-12-28 2005-06-02 Tdk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
US5891587A (en) * 1997-02-27 1999-04-06 Xerox Corporatio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JP4111406B2 (ja) * 1997-02-27 2008-07-02 エルジー.フィリップス エルシーデー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Elデバイス及び光導電性画像形成部材
JP3759273B2 (ja) * 1997-02-28 2006-03-22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3503403B2 (ja) * 1997-03-17 2004-03-08 東洋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発光材料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H1174079A (ja) * 1997-06-20 1999-03-16 Nec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3864516B2 (ja) * 1997-09-29 2007-01-10 東洋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材料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H11135261A (ja) * 1997-10-27 1999-05-21 Toyo Ink Mfg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材料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CN1213127C (zh) * 1998-09-09 2005-08-03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与苯二胺衍生物
KR100688694B1 (ko) * 1998-12-28 2007-02-28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기 전기발광 소자
KR101208396B1 (ko) * 2002-07-19 2012-12-05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기 전기발광 소자 및 유기 발광 매체
KR101031719B1 (ko) * 2002-11-12 2011-04-29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기 전기발광 소자용 재료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유기전기발광 소자
EP1792893A4 (en) * 2004-08-31 2007-11-21 Idemitsu Kosan Co AROMATIC AMINE DERIVATIV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ING THIS
JP4848134B2 (ja) * 2005-04-18 2011-12-28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芳香族アミン誘導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3359C (zh) * 2002-11-12 2007-10-17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材料和使用该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771313B (zh) * 2003-03-05 2011-08-3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1124202B (zh) * 2004-12-28 2012-05-23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蒽衍生物、发光元件、发光器件和使用它们的电子设备
CN1949557B (zh) * 2005-10-12 2010-09-2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场致发光器件
US8647753B2 (en) 2005-10-12 2014-02-11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CN100441567C (zh) * 2005-11-02 2008-12-10 苏州大学 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类侧链型发光聚合物及其合成
US8911882B2 (en) 2006-09-28 2014-12-1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tilbene derivative,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7641096A (zh) * 2016-07-20 2018-01-30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有机化合物、发光元件、发光装置、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
CN107641096B (zh) * 2016-07-20 2022-10-21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有机化合物、发光元件、发光装置、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
CN108129333A (zh) * 2016-12-01 2018-06-08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4位菲取代衍生物及其应用
CN108129333B (zh) * 2016-12-01 2022-04-15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4位菲取代衍生物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688694B1 (ko) 2007-02-28
KR20080064208A (ko) 2008-07-08
KR20070112893A (ko) 2007-11-27
KR20010041273A (ko) 2001-05-15
CN1219747C (zh) 2005-09-21
EP1775335A2 (en) 2007-04-18
KR100835021B1 (ko) 2008-06-03
US20100160687A1 (en) 2010-06-24
KR100688695B1 (ko) 2007-03-02
WO2000039247A1 (fr) 2000-07-06
KR20070073977A (ko) 2007-07-10
KR20050084517A (ko) 2005-08-26
KR20050084516A (ko) 2005-08-26
US6951693B2 (en) 2005-10-04
KR20060061856A (ko) 2006-06-08
KR100869622B1 (ko) 2008-11-21
US20060189828A1 (en) 2006-08-24
KR20060103475A (ko) 2006-09-29
KR100743337B1 (ko) 2007-07-26
KR100869615B1 (ko) 2008-11-21
KR20060063987A (ko) 2006-06-12
US20030072966A1 (en) 2003-04-17
US20050038296A1 (en) 2005-02-17
KR100688696B1 (ko) 2007-03-02
US20110175521A1 (en) 2011-07-21
US20070142671A1 (en) 2007-06-21
EP1775335B1 (en) 2012-05-23
EP1666561A1 (en) 2006-06-07
EP1775335B9 (en) 2013-06-26
EP1775335A3 (en) 2008-02-27
EP1061112A1 (en) 2000-12-20
EP1061112A4 (en) 2004-12-29
US20120153815A1 (en) 2012-06-21
US6743948B1 (en) 2004-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9747C (zh)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N1226250C (zh) 蒽衍生物和使用此衍生物的电致发光器件
CN1291983C (zh) 发光元件材料和使用该材料的发光元件
CN1152607C (zh)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有机薄膜和三胺化合物
CN1271167C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394195A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659931A (zh) 场致发光器件
CN1487778A (zh) 1,3,6,8-四取代的芘化合物,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CN1777663A (zh)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和金属络合化合物
CN1678712A (zh) 有机金属配位化合物、有机el元件及有机el显示器
CN1863838A (zh) 聚合物发光材料和聚合物发光器件
CN101076528A (zh) 有机化合物、电荷传输材料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526002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用组合物和使用该组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1076902A (zh) 稳定和有效的电致发光材料
CN1976883A (zh) 多环芳族化合物,使用该化合物的形成发光涂膜的材料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894179A (zh) 芳族化合物和使用此芳族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527871A (zh) 发光设备和芳香化合物
CN1668719A (zh)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和有机发光介质
CN1769290A (zh) 有机金属络合物、发光固体、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CN1703937A (zh) 有机电致发光的器件
CN101048364A (zh) 芳香胺化合物以及采用该芳香胺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505450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1040027A (zh) 嵌入用于oled的聚合物基质中的过渡金属-碳烯配合物
CN1625552A (zh) 电子传输新材料和使用该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CN101041633A (zh) 芳香胺化合物和利用该芳香胺化合物的发光元件、发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