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61297A - 电梯的防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防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61297A
CN115461297A CN202080099940.4A CN202080099940A CN115461297A CN 115461297 A CN115461297 A CN 115461297A CN 202080099940 A CN202080099940 A CN 202080099940A CN 115461297 A CN115461297 A CN 1154612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car
elevator
center
cor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99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新道和也
松本壮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461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612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使支承电梯轿厢的结构简易的电梯的防振装置。电梯的防振装置具备:多个角部防振件,它们分别设置于电梯的轿厢的地板的四角的下方;以及中央防振件,其在与包围所述轿厢的外周的轿厢框的下框在水平投影面上重叠的位置处配置在所述轿厢的地板的下方,并且配置在当设置所述轿厢时该中央防振件的上表面比所述多个角部防振件先与所述轿厢的下表面接触的高度。

Description

电梯的防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的防振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电梯的防振装置。根据该电梯的防振装置,利用设置在电梯轿厢的底面四角的防振件以及设置在电梯轿厢的底面中央的防振件,进行电梯轿厢的防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8-1929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梯的防振装置中,电梯的轿厢的自重经由设置在电梯轿厢地板的下部四角的防振件传递到支承框。因此,需要用于支承施加于电梯轿厢地板的下部四角的载荷的结构。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支承电梯轿厢的结构简易的电梯的防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防振装置具备:多个角部防振件,它们分别设置于电梯的轿厢的地板的四角的下方;以及中央防振件,其在与包围所述轿厢的外周的轿厢框的下框在水平投影面上重叠的位置处配置在所述轿厢的地板的下方,并且配置在当设置所述轿厢时该中央防振件的上表面比所述多个角部防振件先与所述轿厢的下表面接触的高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中央防振件的上表面在设置轿厢时比多个角部防振件先与轿厢的下表面接触。因此,能够使支承电梯轿厢的结构简易。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防振装置的电梯的结构图。
图2是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防振装置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防振装置的设置方法的图。
图4是应用了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防振装置的电梯的轿厢地板的俯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2中的电梯的防振装置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中的电梯的防振装置的设置方法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中的电梯的防振装置的设置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适当简化或省略该部分的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应用了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防振装置的电梯的结构图。
在图1的电梯中,井道1贯穿未图示的建筑物的各楼层。机房2设置在井道1的正上方。多个层站3分别设置于建筑物的各楼层。多个层站3分别与井道1对置。
曳引机4设置于机房2。主绳索5卷挂于曳引机4。
轿厢6设置在井道1的内部。轿厢6悬挂在主绳索5的一侧。对重7设置在井道1的内部。对重7悬挂在主绳索5的另一侧。
多个层站门8分别设置于多个层站3各自的出入口。轿厢门9设置在轿厢6的出入口。
轿厢框10被设置成包围轿厢6的外周。轿厢框10是由上框、纵框以及下框11形成矩形形状的外形的框体。轿厢框10支承轿厢6。
支承框12设置在轿厢6与下框11之间。例如,支承框12是呈口字的框状。支承框12被设置成其四边分别沿着轿厢6的地板的边缘。
接着,使用图2对防振装置进行说明。
图2是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防振装置的图。
如图2所示,实施方式1中的防振装置具备角部防振件13和中央防振件14这两种防振件。
例如,多个角部防振件13分别由吸收振动的材料构成。例如,多个角部防振件13分别由弹性体构成。例如,多个角部防振件13分别是防振橡胶。多个角部防振件13分别安装于支承框12。多个角部防振件13分别设置在未图示的轿厢6的地板的四角的下方。例如,多个角部防振件13分别安装于支承框12的两端侧。多个角部防振件13分别利用紧固件15安装于支承框12。
例如,中央防振件14由吸收振动的材料构成。例如,中央防振件14由弹性体构成。例如,中央防振件14是防振橡胶。例如,中央防振件14的弹性系数与角部防振件13的弹性系数相同。在自然状态下,中央防振件14的高度比自然状态的角部防振件13的高度高。例如,在从上方作用有未图示的轿厢6的重量M的情况下,中央防振件14的上表面的位置成为与自然状态的角部防振件13的上表面的位置相同的高度。例如,在从上方作用有未图示的轿厢6的重量M的情况下,中央防振件14的高度与自然状态的角部防振件13的高度相等。例如,中央防振件14安装于支承框12的中央附近。例如,中央防振件14分别设置在未图示的轿厢6的地板的边部的中央附近的下方。中央防振件14以底面的安装高度与多个角部防振件13的底面的安装高度相同的方式被安装。中央防振件14利用紧固件15安装于支承框12。
例如,紧固件15是螺栓和螺母。例如,紧固件15是止动螺栓。
接着,使用图3对防振装置的设置方法进行说明。
图3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防振装置的设置方法的图。
如图3所示,轿厢地板框16从上方与支承框12相邻。轿厢地板框16构成轿厢6的下部。轿厢地板框16从下方与轿厢地板17相邻。轿厢地板框16从下方支承轿厢6。轿厢地板17是供电梯的乘客乘入的地板面。
多个角部防振件13分别从下方与轿厢地板框16相邻。中央防振件14从下方与轿厢地板框16相邻。轿厢6的重量M从铅垂方向上方作用于中央防振件14。轿厢6的重量M是轿厢室的重量与轿厢地板框16之和。轿厢6的重量M经由中央防振件14和支承框12传递到下框11。若从铅垂方向上方作用有轿厢6的重量M,则中央防振件14的高度与角部防振件13的高度相等。
接着,对轿厢6的安装步骤进行说明。首先,设置中央防振件14。接着,从中央防振件14的上方设置轿厢6。此时,轿厢地板框16的下表面与中央防振件14的上表面接触。中央防振件14因作用有轿厢6的重量M而变形。具体而言,中央防振件14沿铅垂方向收缩。接着,将中央防振件14利用紧固件15安装于轿厢地板框16。之后,将多个角部防振件13分别设置在支承框12与轿厢地板框16之间。最后,将多个角部防振件13分别利用紧固件15安装于轿厢地板框16。
接着,使用图4对防振装置的设置位置进行说明。
图4是应用了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防振装置的电梯的轿厢地板的俯视图。
如图4所示,四个角部防振件13分别设置在轿厢地板17的四角的下方。两个中央防振件14中的一个设置在轿厢地板17的一个边部的中央附近的下方。两个中央防振件14中的一个配置在下框11的一端的上方。例如,两个中央防振件14中的一个配置在至少一部分与下框11在水平投影面上重叠的位置。例如,两个中央防振件14中的一个配置于整体与下框11在水平投影面上重叠的位置。两个中央防振件14中的另一个设置在轿厢地板17的边部中的与配置有两个中央防振件14中的一个的边部对置的边部的中央附近的下方。两个中央防振件14中的另一个配置在下框11的另一端的上方。例如,两个中央防振件14中的另一个配置于至少一部分与下框11在水平投影面上重叠的位置。例如,两个中央防振件14中的另一个配置于整体与下框11在水平投影面上重叠的位置。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1,中央防振件14的上表面在设置轿厢6时比多个角部防振件13先与轿厢6的下表面接触。因此,轿厢6的重量M作用于中央防振件14,减轻了作用于角部防振件13的载荷。其结果是,能够使支承轿厢6的结构简易。
此外,中央防振件14的高度在从上方作用有轿厢6的重量M的情况下与角部防振件13的高度相等。其结果是,轿厢6的重量M不作用于多个角部防振件13,仅电梯的乘客、货物等装载物的重量作用于多个角部防振件13。由轿厢6的重量M产生的力不作用于角部防振件13的下方。这样,中央防振件14与多个角部防振件13的功能彼此分离。因此,作用于支承框12的载荷减轻。
在现有技术中,电梯的结构为了承受因轿厢6的重量M而在支承框12产生的弯矩,需要在电梯的纵框与支承框12的端部之间安装剪刀撑。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电梯的纵框与支承框12之间设计剪刀撑的情况下,如下所述。
将在与支承框12之间与剪刀撑所成的角度设为θ,将沿铅垂下方作用于剪刀撑的载荷设为b1,将沿铅垂下方作用于支承框12的端部的载荷设为b2,将从支承框12与纵框的连接部到支承框12与剪刀撑的连接部的距离设为l。剪刀撑与支承框12分担的载荷b′为b′=b1+b2。在现有技术中,若将剪刀撑与支承框12分担的载荷设为b,则b′为b′=1/3b。另外,作用于剪刀撑的拉伸载荷为b1/sinθ。由b2作用于支承框12的弯矩、即b2×l与现有技术的情况相比为1/3。因此,即使在电梯的纵框与支承框12的端部之间具备剪刀撑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剪刀撑的刚性,能够实现轻量化。
此外,通过使角部防振件13的位置接近下框11,作用于支承框12的弯矩进一步变小。例如,如果角部防振件13位置偏移到从支承框12与纵框的连接部到支承框12与剪刀撑的连接部之间的中点,则作用于支承框12的弯矩成为b′×1/2。由于产生于支承框12的弯矩减轻,因此不需要剪刀撑,或者能够使其成为减轻了部件或减少了部件的简易的剪刀撑、测框。其结果是,能够实现支承轿厢6的结构的成本降低、运输费降低、安装时间缩短。
另外,如果使支承框12的刚性能够耐受弯矩b′×l,则不需要设置剪刀撑、角柱。
另外,角部防振件13的弹性系数也可以大于中央防振件14的弹性系数。在该情况下,能够减小作用于角部防振件13的来自铅垂上方的力。
另外,角部防振件13的弹性系数也可以与中央防振件14的弹性系数相同。
另外,紧固件15也可以在预先设定的重量以上的载荷从铅垂方向下方作用于中央防振件14的情况下,限制中央防振件14的收缩。在该情况下,即使在电梯的紧急停止装置进行工作的情况、缓冲器发生了碰撞的情况等紧急时,冲击载荷也不会作用于中央防振件14。
实施方式2
图5是实施方式2中的电梯的防振装置的图。另外,对与实施方式1的部分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该部分的说明。
如图5所示,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防振装置在角部防振件13与中央防振件14为相同的高度,并且具备调整体18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不同。
调整体18是平板状的部件。例如,调整体18是金属的板状部件。例如,调整体18的厚度是与在未图示的轿厢6的重量M从上方作用于中央防振件14的情况下中央防振件14沿上下方向收缩的高度相同的高度。调整体18被安装成与中央防振件14的下表面接触。调整体18被夹入支承框12与中央防振件14之间。例如,调整体18与中央防振件14一起利用紧固件15安装于支承框12。
接着,使用图6,对防振装置的设置方法进行说明。
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中的电梯的防振装置的设置方法的图。
如图6所示,若从铅垂方向上方作用有电梯的轿厢6的重量M,则中央防振件14的高度与调整体18的厚度之和与角部防振件13的高度相等。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2,调整体18的厚度与在从上方作用有轿厢6的重量的情况下中央防振件14沿铅垂方向收缩的高度相同。因此,能够使角部防振件13的高度与中央防振件14的高度相同。其结果是,能够使角部防振件13与中央防振件14为通用的部件。
另外,调整体18也可以被安装成与中央防振件14的上表面接触。在该情况下,调整体18被夹入中央防振件14与轿厢地板框16之间。
实施方式3
图7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中的电梯的防振装置的设置方法的图。另外,对与实施方式1的部分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该部分的说明。
如图7所示,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防振装置在具备调整螺栓19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不同。
多个调整螺栓19分别能够沿上下方向伸长。多个调整螺栓19分别被安装成与多个角部防振件13各自的上表面接触。多个调整螺栓19分别被夹入多个角部防振件13各自与轿厢地板框16之间。
接着,对轿厢6的安装步骤进行说明。首先,设置中央防振件14。接着,从中央防振件14的上方设置轿厢6。此时,轿厢地板框16的下表面与中央防振件14的上表面接触。中央防振件14因作用有轿厢6的重量M而变形。具体而言,中央防振件14沿上下方向收缩。接着,将中央防振件14利用紧固件15安装于轿厢地板框16。之后,将多个角部防振件13分别设置在支承框12与轿厢地板框16之间。接着,将多个调整螺栓19分别设置于多个角部防振件13各自的上部。最后,将多个调整螺栓19分别调整为,从铅垂方向上方作用有电梯的轿厢6的重量M的状态下的中央防振件14的高度与多个角部防振件13各自的高度和调整螺栓19的高度之和相等。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3,调整螺栓19调整形成在角部防振件13的上表面与轿厢6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因此,即使不预先计算轿厢6的重量M,也能够在作业现场调整从轿厢6作用于角部防振件13的重量。而且,能够容易地修正轿厢地板17的倾倒。
另外,也可以将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防振装置应用于没有机房的电梯。
产业上的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梯的防振装置能够用于电梯。
标号说明
1:井道;2:机房;3:层站;4:曳引机;5:主绳索;6:轿厢;7:对重;8:层站门;9:轿厢门;10:轿厢框;11:下框;12:支承框;13:角部防振件;14:中央防振件;15:紧固件;16:轿厢地板框;17:轿厢地板;18:调整体;19:调整螺栓。

Claims (5)

1.一种电梯的防振装置,其具备:
多个角部防振件,它们分别设置于电梯的轿厢的地板的四角的下方;以及
中央防振件,其在与包围所述轿厢的外周的轿厢框的下框在水平投影面上重叠的位置处配置在所述轿厢的地板的下方,并且配置在当设置所述轿厢时该中央防振件的上表面比所述多个角部防振件先与所述轿厢的下表面接触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防振装置,其中,
所述中央防振件在从上方作用有所述轿厢的重量的情况下,自身的高度与所述多个角部防振件的高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的防振装置,其中,
所述电梯的防振装置具备调整体,该调整体配置在与所述中央防振件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接触的位置,该调整体的厚度与在从上方作用有所述轿厢的重量的情况下所述中央防振件沿铅垂方向收缩的高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的防振装置,其中,
所述电梯的防振装置具备多个调整螺栓,所述多个调整螺栓分别配置在所述多个角部防振件的上表面与所述轿厢的下表面之间,沿铅垂方向对形成于所述多个角部防振件各自的上表面与所述轿厢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进行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防振装置,其中,
所述中央防振件由弹性体构成,
所述多个角部防振件分别由弹性系数比所述中央防振件大的弹性体构成。
CN202080099940.4A 2020-04-28 2020-04-28 电梯的防振装置 Pending CN1154612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18136 WO2021220408A1 (ja) 2020-04-28 2020-04-28 エレベーターの防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61297A true CN115461297A (zh) 2022-12-09

Family

ID=78332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9940.4A Pending CN115461297A (zh) 2020-04-28 2020-04-28 电梯的防振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400958B2 (zh)
CN (1) CN115461297A (zh)
WO (1) WO202122040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22674B2 (ja) * 1994-02-01 2001-10-29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ーターの乗りかご
JPH08192972A (ja) * 1995-01-17 1996-07-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かご
JPH10157951A (ja) * 1996-11-29 1998-06-16 Toshiba Elevator Eng Kk 車椅子用エレベータのかご
JP2006137513A (ja) * 2004-11-11 2006-06-01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及び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2006347750A (ja) * 2005-06-20 2006-12-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床装置並びにその改修方法
JP4867470B2 (ja) * 2006-05-22 2012-02-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床装置
JP2014240321A (ja) * 2013-06-12 2014-12-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
EP3176121B1 (en) * 2015-12-02 2018-08-08 KONE Corporation An elevator car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dampening vibra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220408A1 (zh) 2021-11-04
JP7400958B2 (ja) 2023-12-19
WO2021220408A1 (ja) 2021-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18644B2 (en) Elevator car
JP2013151336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2012006695A (ja) エレベータ乗りかごおよびエレベータ
CN115461297A (zh) 电梯的防振装置
KR100394505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WO2021070362A1 (ja)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の巻上機調整装置及び巻上機据付方法
JP4514298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EP1447370B1 (en) Elevator
WO2019239593A1 (j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支持装置
JPH0920478A (ja) エレベーター機械室装置
CN107949533B (zh) 导轨固定装置
CN113056433A (zh) 电梯装置以及电梯装置的组装方法
WO2023053181A1 (ja) エレベーター
TWI830336B (zh) 搭乘用梯箱及電梯
CN110759208B (zh) 一种用于抑制曳引机振动的电梯装置及电梯
KR100455502B1 (ko) 엘리베이터 권상기의 설치 구조
WO2021240659A1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
JP2000302354A (ja) 免震建築用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7437532B2 (ja) ガイドレールの支持構造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JPH08192972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かご
JP4265837B2 (ja) 免震建築用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2001039655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巻上機設置構造
AU2021394511A9 (en) Car transport unit for a car of a passenger transport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haft of a passenger transport system
JP2007182308A (ja) エレベータ用ガイドレール組合せ体
JPWO2019012695A1 (ja) エレベータの釣合おも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