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6269B - 一种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6269B
CN114426269B CN202011090787.7A CN202011090787A CN114426269B CN 114426269 B CN114426269 B CN 114426269B CN 202011090787 A CN202011090787 A CN 202011090787A CN 114426269 B CN114426269 B CN 1144262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ttle
graphene
grinding
groups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9078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26269A (zh
Inventor
王湘
戚桂村
曾宪忠
陈翔
姜超
李秉海
宋志海
茹越
张江茹
赵月云
张晓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201109078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262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262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62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262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62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15Nano-sized carbon materials
    • C01B32/182Grap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15Nano-sized carbon materials
    • C01B32/182Graphene
    • C01B32/184Preparation
    • C01B32/19Preparation by exfoli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4/00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graphene
    • C01B2204/04Specific amount of layers or specific thickne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4/00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graphene
    • C01B2204/20Graphene characterized by its properties
    • C01B2204/32Size or surface are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4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solvents, e.g. supercritical solvents or ionic liquid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该石墨烯通过机械剥离方法制备而得,且石墨烯的层数为10层以下的比率不小于50%。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高效地制备高质量的石墨烯,且制备工艺绿色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一种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优异的性能在传感器、电子元器件、生物医学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石墨烯的制备也成为了热门的研究课题。目前,制备石墨烯的主要方法有氧化还原法、液相剥离法和气相沉积法等。其中氧化还原法是以石墨为原料,用浓硫酸、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将石墨氧化后制得氧化石墨烯,然后再通过高温或者化学法等方式将氧化石墨烯还原成石墨烯,该方法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方法,也是目前工业化量产最多的,但由于经过强氧化剂氧化后制得的石墨烯缺陷多,即使经过还原,其物理和化学性能仍有所损失,而且在制备过程使用大量的强氧化剂、酸等化学试剂,环境污染严重。液相剥离法主要是采用超声剥离,即在有机溶剂中长时间超声,这样制备的石墨烯缺陷少了,但有机溶剂的使用对人体存在伤害,而且存在产率低、制备的石墨烯尺寸小等问题。气相沉积(CVD)法是以甲烷等含碳化合物为原料,通过其在在金属等基质表面高温分解生长石墨烯。这是目前制备石墨烯薄膜的主要方法。但CVD法工艺的不成熟,而且成本高,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因此,制备石墨烯仍然是石墨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
CN110817853A公开了一种边缘羧基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具体地,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将纯化或未纯化的石墨粉加入高压磨盘釜中;步骤S2,将二氧化碳通入高压磨盘釜中,并使其处于超临界状态,形成包含石墨粉和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物料;步骤S3,将包含石墨粉和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物料进行研磨。磨盘可以直接同时实现剪切和剥离的效果,但磨盘的效率太低,而且层数为10层以下的石墨烯产品的比率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石墨烯具有微米级片径,层数为10层以下的比率不小于50%。本发明通过控制不同剪切方式对石墨进行剥离,且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溶剂,可更高效地制备高质量的石墨烯,且制备工艺绿色环保,无需进行后处理。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顶部、侧面”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顶部、侧面;“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石墨烯,其通过机械剥离方法制备而得,且石墨烯的层数为10层以下的比率不小于50%。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石墨烯的一些实施方式,石墨烯的层数为10层以下的比率为50-95%,优选为60-90%。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石墨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石墨烯具有微米级片径,优选地,所述石墨烯的片径为1-20微米。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石墨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机械剥离的方法包括破碎和研磨;优选地,在内部具有磨盘的密闭设备中进行研磨。更优选地,将石墨粉与超临界二氧化碳混合并进行破碎和研磨。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石墨烯的一些实施方式,石墨烯的层数为10层以下的比率为50-95%,优选为60-90%。
在本发明中,石墨烯的层数为10层以下的比率的统计方法为:取100张石墨烯的TEM图,统计石墨烯都是10层以下的数量的比率。例如,取100张石墨烯的TEM图,其中90张TEM图中石墨烯都是10层以下,即石墨烯的层数为10层以下的比率为90%。
相比于现有技术制备的石墨烯,本发明的石墨烯具有微米级片径,而且层数为10层以下的比率大大提高,比率不小于50%。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石墨粉与第一超临界二氧化碳在釜1内进行搅拌或研磨;
步骤2、将产物与第二超临界二氧化碳在釜2内进行研磨;
步骤3、将步骤2的产物与第三超临界二氧化碳在釜1内进行搅拌或研磨;
步骤4、任选地重复步骤2和步骤3。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石墨粉为纯化或未纯化的鳞片石墨粉和/或纯化或未纯化的膨胀石墨粉。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石墨粉的粒径为10-80目,优选为20-60目。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第一超临界二氧化碳、第二超临界二氧化碳和第三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温度各自独立地大于31.26℃,压力各自独立地大于7.29MPa。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石墨粉与二氧化碳的重量比为1:5-1:40,优选1:5-1:25。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釜1选自内部具有磨盘的密闭设备、乳化机和球磨机中的至少一种;当选用球磨机时优选为搅拌式球磨机。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在所述釜1中,搅拌或研磨速度为500-5000rpm。当选用内部具有磨盘的密闭设备时,研磨速度为500-3000rpm,更优选为1000-2000rpm。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在所述釜1中,单次搅拌或研磨的时间为1-10小时,更优选为2-8小时。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釜2为内部具有磨盘的密闭设备。
在本发明中,所述内部具有磨盘的密闭设备可以为CN109382167A中的用于高压环境下的自循环磨盘装置,但并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釜2中,磨盘的转速为500-3000rpm。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釜2中,单次磨盘研磨的时间为1-20小时,优选为4-10小时。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釜1和釜2内的温度各自独立地为35-200℃,优选为35-100℃,更优选为35-70℃。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釜1和釜2内的压力各自独立地为7.3-20MPa,优选为8-18MPa,更优选为10-16MPa。
在本发明中,压力指表压下的压力。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在步骤4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在5-20s内降压至常压。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重复步骤2和步骤3的次数具有较宽的选择范围,可以根据需要而定。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纯化或未纯化的鳞片石墨粉和/或纯化或未纯化的膨胀石墨粉加入釜1中;
步骤2,将二氧化碳通入釜1中,控制温度和压力,并使其处于超临界状态,形成石墨粉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混合物,在釜1内将上述混合物进行破碎;
步骤3,利用压差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转移至釜2中,向釜2补充适当的二氧化碳,调整到加工温度后继续研磨,同时释放掉釜1内气体;
步骤4,利用压差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物转移到釜1中,向釜1补充适当的二氧化碳,调整到加工温度后继续研磨,同时释放掉釜2内气体;
步骤5,利用压差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转移至釜2中,向釜2补充适当的二氧化碳,调整到加工温度后继续研磨,同时释放掉釜1内气体;
步骤6,根据需要,重复步骤4和步骤5的过程若干次,最终将釜2内压力迅速降至常压,得到产品。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由上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石墨烯。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石墨烯的一些实施方式,石墨烯的层数为10层以下的比率不小于50%,优选为50-95%,更优选为60-90%。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石墨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石墨烯具有微米级片径,优选地,所述石墨烯的片径为1-20微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石墨烯通过机械剥离方法制备而得,且石墨烯具有较好的质量,所述石墨烯具有微米级片径,且层数为10层以下的石墨烯的比率可以的达到50%以上,在优选的情况下,可以达到60-90%。
(2)本发明将釜1与釜2联用,釜1内搅拌装置是乳化机、搅拌球磨、磨盘等粉碎装置,用以将超临界二氧化碳充分浸润在石墨的片层之间。釜2内搅拌装置是具有磨盘的密闭设备,主要是将石墨进行更充分的剥离。与使用单磨盘釜(仅使用具有磨盘的密闭设备)制备石墨烯相比,采用高压釜串联可以缩短反应时间,降低磨盘的磨损,而且高压釜串联可通过多次快速泄压提高石墨烯的剥离效率。
(3)物料在釜1与釜2的转移过程中,石墨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浸渍下高速流动,与设备管路内壁碰撞的同时,彼此之间也发生剧烈摩擦,进一步有利于石墨的剥离。
(4)釜1和釜2之间不需要使用泵等装置辅助物料转移,工艺简单。
(5)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做溶剂,工艺绿色环保,无后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釜1与釜2的串联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石墨烯SEM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石墨烯TEM图;
图4为对比例1提供的石墨烯SEM图;
图5为对比例1提供的石墨烯TEM图。
附图说明
1、釜1;2、釜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更加容易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起说明性作用,并不局限于本发明的应用范围。
本发明的测试方法以及测试中所用设备如下:
(1)SEM(扫描电子显微镜)购自FEI公司,型号为XL-30。
(2)TEM(透射电子显微镜)购自Philips公司,型号为TECNAL 20。
【实施例1】
采用图1所示的釜1(乳化机)与釜2(内部具有磨盘的和密闭设备)串联的装置,将100g的32目鳞片石墨粉(购自青岛金涛石墨有限公司)超声清洗(水洗1次,乙醇洗2次)以去除杂相物质和杂质元素,然后将该鳞片石墨置于釜1中,将釜1密封好,将釜1内温度加热到55℃,通过泵入2.5kg的CO2使釜1内压力升到12.0MPa,设定釜1搅拌速度为2800rpm,搅拌4h。利用压差将釜1内混合物转移至釜2,控制釜2内温度为55℃,补充CO2使釜2内压力为12.0MPa,设定磨盘转速为1500rpm,研磨8h。再利用压差将釜2内混合物转移至釜1,控制釜1内温度为55℃,补充CO2使釜1内压力为12.0MPa,设定釜1搅拌速度为2800rpm,搅拌4h后,利用压差将釜1内混合物转移至釜2,控制釜2内温度为55℃,补充CO2使釜2内压力为12.0MPa,设定磨盘转速为1500rpm,研磨8h。控制压力在10s内降为常压,从釜2内取样,得到石墨烯。
对制得的石墨烯通过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从图上可以清楚看到石墨片径为1-5微米。通过对其层数进行统计,得到实施例1制得的石墨烯的层数10层比率为85%。
【实施例2】
采用釜1(乳化机)与釜2(内部具有磨盘的和密闭设备)串联的装置,将200g的32目鳞片石墨粉超声清洗(水洗1次,乙醇洗2次)以去除杂相物质和杂质元素,然后将该鳞片石墨置于釜1中,将釜1密封好,将釜1内温度加热到40℃,通过泵入2.8kg的CO2使釜1内压力升到10.0MPa,设定釜1搅拌速度为1500rpm,搅拌8h。利用压差将釜1内混合物转移至釜2,控制釜2内温度为40℃,补充CO2使釜2内压力为10.0MPa,设定磨盘转速为1000rpm,研磨10h。再利用压差将釜2内混合物转移至釜1,控制釜1内温度为40℃,补充CO2使釜1内压力为10.0MPa,设定釜1搅拌速度为1500rpm,搅拌8h后,利用压差将釜1内混合物转移至釜2,控制釜2内温度为40℃,补充CO2使釜2内压力为10.0MPa,设定磨盘转速为1000rpm,研磨10h。控制压力在10s内降为常压,从釜2内取样,得到石墨烯。
对制得的石墨烯通过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从图上可以清楚看到石墨片径为5-15微米。通过对其层数进行统计,得到实施例2制得的石墨烯的层数10层比率为67%。
【实施例3】
采用釜1(乳化机)与釜2(内部具有磨盘的和密闭设备)串联的装置,将400g的32目鳞片石墨粉超声清洗(水洗1次,乙醇洗2次)以去除杂相物质和杂质元素,然后将该鳞片石墨置于釜1中,将釜1密封好,将釜1内温度加热到70℃,通过泵入2.2kg的CO2使釜1内压力升到16.0MPa,设定釜1搅拌速度为3500rpm,搅拌2h。利用压差将釜1内混合物转移至釜2,控制釜2内温度为70℃,补充CO2使釜2内压力为16.0MPa,设定磨盘转速为2000rpm,研磨4h。再利用压差将釜2内混合物转移至釜1,控制釜1内温度为70℃,补充CO2使釜1内压力为16.0MPa,设定釜1搅拌速度为3500rpm,搅拌2h后,利用压差将釜1内混合物转移至釜2,控制釜2内温度为70℃,补充CO2使釜2内压力为16.0MPa,设定磨盘转速为2000rpm,研磨4h。控制压力在10s内降为常压,从釜2内取样,得到石墨烯。
对制得的石墨烯通过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从图上可以清楚看到石墨片径为1-5微米。通过对其层数进行统计,得到实施例3制得的石墨烯的层数10层比率为53%。
【实施例4】
采用釜1(乳化机)与釜2(内部具有磨盘的和密闭设备)串联的装置,将100g的32目鳞片石墨粉超声清洗(水洗1次,乙醇洗2次)以去除杂相物质和杂质元素,然后将该鳞片石墨置于釜1中,将釜1密封好,将釜1内温度加热到55℃,通过泵入2.5kg的CO2使釜1内压力升到12.0MPa,设定釜1搅拌速度为2800rpm,搅拌2h。利用压差将釜1内混合物转移至釜2,控制釜2内温度为55℃,补充CO2使釜2内压力为12.0MPa,设定磨盘转速为1000rpm,研磨4h。再利用压差将釜2内混合物转移至釜1,控制釜1内温度为55℃,补充CO2使釜1内压力为12.0MPa,设定釜1搅拌速度为2800rpm,搅拌2h后,利用压差将釜1内混合物转移至釜2,控制釜2内温度为55℃,补充CO2使釜2内压力为12.0MPa,设定磨盘转速为1000rpm,研磨4h。再利用压差将釜2内混合物转移至釜1,控制釜1内温度为55℃,补充CO2使釜1内压力为12.0MPa,设定釜1搅拌速度为2800rpm,搅拌2h后,利用压差将釜1内混合物转移至釜2,控制釜2内温度为55℃,补充CO2使釜2内压力为12.0MPa,设定磨盘转速为1000rpm,研磨4h。控制压力在10s内降为常压,从釜2内取样,得到石墨烯。
对制得的石墨烯通过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从图上可以清楚看到石墨片径为1-5微米。通过对其层数进行统计,得到实施例4制得的石墨烯的层数10层比率为90%。
【实施例5】
采用釜1(第一内部具有磨盘的和密闭设备)与釜2(第二内部具有磨盘的和密闭设备)串联的装置,将100g的32目鳞片石墨粉超声清洗(水洗1次,乙醇洗2次)以去除杂相物质和杂质元素,然后将该鳞片石墨置于釜1中,将釜1密封好,将釜1内温度加热到55℃,通过泵入2.5kg的CO2使釜1内压力升到12.0MPa,设定釜1磨盘转速为1500rpm,研磨8h。利用压差将釜1内混合物转移至釜2,控制釜2内温度为55℃,补充CO2使釜2内压力为12.0MPa,设定磨盘转速为1500rpm,研磨8h。再利用压差将釜2内混合物转移至釜1,控制釜1内温度为55℃,补充CO2使釜1内压力为12.0MPa,设定磨盘转速为1500rpm,研磨8h后,利用压差将釜1内混合物转移至釜2,控制釜2内温度为55℃,补充CO2使釜2内压力为12.0MPa,设定磨盘转速为1500rpm,研磨8h。控制压力在10s内降为常压,从釜2内取样,得到石墨烯。
对制得的石墨烯通过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从图上可以清楚看到石墨片径为10-20微米。通过对其层数进行统计,得到实施例5制得的石墨烯的层数10层比率为82%。
【实施例6】
采用釜1(搅拌式球磨机)与釜2(内部具有磨盘的和密闭设备)串联的装置,将100g的32目鳞片石墨粉超声清洗(水洗1次,乙醇洗2次)以去除杂相物质和杂质元素,然后将该鳞片石墨置于釜1中,将釜1密封好,将釜1内温度加热到55℃,通过泵入2.5kg的CO2使釜1内压力升到12.0MPa,设定釜1搅拌速度为1000rpm,搅拌8h。利用压差将釜1内混合物转移至釜2,控制釜2内温度为55℃,补充CO2使釜2内压力为12.0MPa,设定磨盘转速为1000rpm,研磨8h。再利用压差将釜2内混合物转移至釜1,控制釜1内温度为55℃,补充CO2使釜1内压力为12.0MPa,设定搅拌速度为1000rpm,搅拌8h后,利用压差将釜1内混合物转移至釜2,控制釜2内温度为55℃,补充CO2使釜2内压力为12.0MPa,设定磨盘转速为1000rpm,研磨8h。控制压力在10s内降为常压,从釜2内取样,得到石墨烯。
对制得的石墨烯通过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从图上可以清楚看到石墨片径为5-10微米,通过对其层数进行统计,发现实施例6制得的石墨烯的层数10层比率为58%。
【对比例1】
将100g的32目鳞片石墨粉超声清洗(水洗1次,乙醇洗2次)以去除杂相物质和杂质元素,然后将该鳞片石墨置于乳化机(釜1)中,将釜1密封好,将釜1内温度加热到55℃,通过泵入2.5kg的CO2使釜1内压力升到12.0MPa,设定釜1转速为2800rpm,搅拌24h。控制压力在10s内降为常压,从釜1内取样,得到石墨烯。
对制得的石墨烯通过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结果如图4和图5所示,从图上可以看到石墨片径为10-20微米。通过对其层数进行统计,得到对比例1制得的石墨烯的层数10层比率为27%。
【对比例2】
将100g的32目鳞片石墨粉超声清洗(水洗1次,乙醇洗2次)以去除杂相物质和杂质元素,然后将该鳞片石墨置于内部具有磨盘的密闭设备(釜2),控制釜2内温度为55℃,通过泵入2.5kg的CO2使釜1内压力升到12.0MPa,设定磨盘转速为1500rpm,搅拌24h。控制压力在10s内降为常压,从釜2内取样,得到石墨烯。
对制得的石墨烯通过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从图上可以看到石墨片径为10-20微米。通过对其层数进行统计,得到对比例2制得的石墨烯的层数10层比率为13%。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启示下,作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还可以做出其它等同变型和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石墨粉与第一超临界二氧化碳在釜1内进行搅拌或研磨;
步骤2、将产物与第二超临界二氧化碳在釜2内进行研磨;
步骤3、将步骤2的产物与第三超临界二氧化碳在釜1内进行搅拌或研磨;
步骤4、任选地重复步骤2和步骤3;
石墨粉与二氧化碳的重量比为1:5-1:25;
所述釜2为内部具有磨盘的密闭设备;
在所述釜2中,磨盘的转速为500-3000rpm,单次磨盘研磨的时间为1-20小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粉为纯化或未纯化的鳞片石墨粉和/或纯化或未纯化的膨胀石墨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粉的粒径为10-80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粉的粒径为20-60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釜1选自内部具有磨盘的密闭设备、乳化机和球磨机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釜1中,搅拌或研磨速度为500-5000rpm;和/或,
在所述釜1中,单次搅拌或研磨的时间为1-10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釜1中,单次搅拌或研磨的时间为2-8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釜2中,单次磨盘研磨的时间为4-10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釜1和釜2内的温度各自独立地为35-200℃;和/或,
釜1和釜2内的压力各自独立地为7.3-20MPa。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釜1和釜2内的温度各自独立地为35-100℃;和/或,
釜1和釜2内的压力各自独立地为8-18MPa。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釜1和釜2内的温度各自独立地为35-70℃;和/或,
釜1和釜2内的压力各自独立地为10-16MPa。
12.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在5-20s内降压至常压。
13.由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石墨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石墨烯,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的层数为10层以下的比率不小于5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石墨烯,其特征在于,石墨烯的层数为10层以下的比率为50-95%;和/或,
所述石墨烯具有微米级片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石墨烯,其特征在于,石墨烯的层数为10层以下的比率为60-90%;和/或,
所述石墨烯的片径为1-20微米。
CN202011090787.7A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4262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0787.7A CN114426269B (zh)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0787.7A CN114426269B (zh)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6269A CN114426269A (zh) 2022-05-03
CN114426269B true CN114426269B (zh) 2023-10-10

Family

ID=81309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90787.7A Active CN114426269B (zh)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2626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1314A (zh) * 2011-11-24 2012-06-13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CN103771401A (zh) * 2013-12-26 2014-05-0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寡层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WO2015130100A1 (ko) * 2014-02-26 2015-09-03 주식회사 동진쎄미켐 아임계 또는 초임계 유체를 이용한 탄소 소재의 제조 방법
CN106115666A (zh) * 2016-06-16 2016-11-16 上海多希石墨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波、超临界co2及微波三次剥离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CN110817853A (zh) * 2018-08-07 2020-02-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边缘羧基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1314A (zh) * 2011-11-24 2012-06-13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CN103771401A (zh) * 2013-12-26 2014-05-0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寡层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WO2015130100A1 (ko) * 2014-02-26 2015-09-03 주식회사 동진쎄미켐 아임계 또는 초임계 유체를 이용한 탄소 소재의 제조 방법
CN106115666A (zh) * 2016-06-16 2016-11-16 上海多希石墨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波、超临界co2及微波三次剥离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CN110817853A (zh) * 2018-08-07 2020-02-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边缘羧基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reparation of graphene nanosheets by shear-assisted supercritical CO2 exfoliation;Lei Li等;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第284卷;第79页实验部分、结论部分 *
超临界流体体系中石墨烯的制备研究;赵奎;《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81231;第23-24、3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6269A (zh) 2022-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53878B (zh) 一种常温常压下直接制备膨胀石墨或石墨烯的方法
CN106115666A (zh) 一种超声波、超临界co2及微波三次剥离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CN110255548B (zh) 一种制备水分散性石墨烯浆料的方法
CN105858641B (zh) 石墨烯制造方法
CN104229787A (zh) 对天然石墨预处理提高超临界流体制备石墨烯产率的方法
CN107325787A (zh) 一种中空碳纳米颗粒及由其制备得到的吸波材料
CN110240153B (zh) 一种宏量制备功能化石墨烯的方法
CN108529573B (zh) 一种利用熔融碱和超声剥离技术制备六方氮化硼纳米片的方法
CN114314573A (zh) 一种高导热石墨烯散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26269B (zh) 一种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51230A (zh) 一种孤立钴原子掺杂单层或少层MoS2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8529609A (zh) 一种石墨烯水溶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64881A (zh) 一步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
CN110980707A (zh) 一种机械剥离制备少层石墨烯的方法以及少层石墨烯
CN113929089A (zh) 一种大批量制备石墨烯的新方法
CN108164268B (zh) 一种石墨烯复合硅碳氮前驱体陶瓷的制备方法
CN106829938B (zh) 超临界六氟化硫剥离制备石墨烯或石墨烯纳米片的方法
CN105948004B (zh) 一种水自升压力下制备黑磷的方法
CN110203918B (zh) 氨基化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72953A (zh) 一种拉伸剥离制备石墨烯的密炼机及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CN106927454B (zh) 一种以超临界流体汽爆法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CN108622888B (zh) 一种大批量规模化连续生产石墨烯的方法、装置及由其制备的石墨烯
CN106744876A (zh) 一种利用多级圆锥式混炼机制备石墨烯材料的方法
CN110937584A (zh) 一种氮化硼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
CN213924050U (zh) 一种用于黑磷纳米片循环放大制备的反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