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41654A - 散热装置、功能组件及座舱主机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功能组件及座舱主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41654A
CN111741654A CN202010604664.4A CN202010604664A CN111741654A CN 111741654 A CN111741654 A CN 111741654A CN 202010604664 A CN202010604664 A CN 202010604664A CN 111741654 A CN111741654 A CN 1117416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s
convex hull
functional
centrifugal fan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0466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饶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Pateo Electronic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Pateo Electronic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Pateo Electronic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Pateo Electronic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0466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416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41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16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45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automotive electronic casings
    • H05K7/20863Forced ventilation, e.g. on 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45Means for directing air flow, e.g. ducts, deflectors, plenum or gui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72Fan mounting or fan spec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H05K7/20409Outer radiating structures on heat dissipating housings, e.g. fins integrated with the hou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功能组件及座舱主机,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壳体以及离心风扇。所述壳体包括壳体本体以及多个第一鳍片。所述多个第一鳍片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鳍片凸设于所述壳体本体的一侧。所述离心风扇的扇叶边缘与所述第一鳍片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连通所述第一风道。所述散热装置可以提高散热效率以及避免或者削弱噪音。

Description

散热装置、功能组件及座舱主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散热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功能组件及座舱主机。
背景技术
车载主机的一个主流发展方向是智能座舱。随着汽车的智能***集成化的加快,智能座舱主机承担的算力成倍增加。算力暴涨导致智能座舱功主机功耗大幅增加。其中,车载主机发热功耗解决的问题首当其冲。智能座舱主机中,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 Unit,MPU)和功放(Power Amplifier,PA)属于两大主要发热功率大的器件,其稳定运行直接影响智能座舱主机的主要功能实现。相关技术中,低功耗的风冷车载主机采用轴流风扇散热方案,然而其散热效率不高,轴流风扇大风量、低静压的特性导致传统的车载主机不静音。在高负荷工作下,轴流风扇转速提高,风噪加大,这直接导致智能汽车的乘坐体验差,降低智能汽车的高级感。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功能组件及座舱主机,所述散热装置可以提高散热效率以及避免或者削弱噪音。
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壳体以及离心风扇。所述壳体包括壳体本体以及多个第一鳍片。所述多个第一鳍片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鳍片凸设于所述壳体本体的一侧。所述离心风扇的扇叶边缘与所述第一鳍片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连通所述第一风道。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包括功能器件、及上述散热装置,所述功能器件连接于散热装置。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座舱主机,所述座舱主机包括天线模组、及上述功能组件,所处天线模组连接于所述功能组件。
本申请提供的散热装置设置有多个第一鳍片,多个第一鳍片间隔设置,形成第一风道,第一鳍片凸设于壳体本体的一侧,凸设的第一鳍片可以增加散热装置的总体散热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果;同时,将第一鳍片与离心风扇的扇叶边缘间隔设置,形成第一间隙,第一间隙的存在,一方面可以使得空气更均匀的进入到不同的第一风道中,从而可以使得散热效果更佳;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旋转的离心风扇与第一鳍片避免形成切风现象或者削弱切风现象,从而可以避免或者削弱切风现象带来的噪音;而且,可以理解的是,由离心风扇的扇叶甩出的空气具有一定的速度,该部分空气能够快速的流过第一风道,从而形成强迫对流换热,相对于自然对流换热而言,强迫对流换热带来的换热效果更好,也就是说,更容易使得第一鳍片上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从而可以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功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功能组件在A区域的局部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的功能组件在B区域的局部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座舱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在至少两个实施例结合在一起不存在矛盾的情况下,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装置1,所述散热装置1包括壳体10以及离心风扇20。所述壳体10包括壳体本体110以及多个第一鳍片120。所述多个第一鳍片120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风道F1。所述第一鳍片120凸设于所述壳体本体110的一侧。所述离心风扇20的扇叶边缘与所述第一鳍片120形成第一间隙C1。所述第一间隙C1连通所述第一风道F1。
其中,所述第一风道F1为不同第一鳍片120之间的间隙空间,在一些情况下,所述第一风道F1还包括第一鳍片120与壳体本体110形成的间隙空间。
需说明的是,所述散热装置1可以但不仅限于应用在车载设备散热(比如车载主机散热、车载导航仪散热等)、电脑散热等。所述壳体10可以但不仅限于为铝合金材质,压铸成型工艺制成,其中,铝合金材质导热率高,且有利于轻量化,压铸工艺适宜大规模工业生产。所述离心风扇20可以但不仅限于采用6010尺寸型号。
具体的,散热装置1包括壳体10和离心风扇20。所述壳体10可容纳发热器件,当发热器件持续工作时,将产生热量并累积,相应的,离心风扇20用于增加壳体10内外的气体流动速度,以及时将壳体10的热量排出到外界环境中。其中,所述气体可以是空气,当然也可以是其它气体,换而言之,散热装置1可以但不仅限于在空气环境中应用,需说明的是,以下各实施例均是以空气进行示例性说明,不应认定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所述离心风扇20可以包括风扇盖210和风扇主体220。所述风扇主体220连接于风扇盖210,且可相对于风扇盖210旋转,所述风扇主体220即为包含扇叶的部分。所述风扇盖210遮盖部分的所述第一散热鳍片,以及遮盖部分的第二散热鳍片。可选的,离心风扇20与风扇盖210为不可拆卸连接。可选的,所述风扇盖210与所述壳体10为可拆卸连接(比如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壳体10包括壳体本体110和第一鳍片120。所述第一鳍片120连接于壳体本体110,且凸出于壳体本体110的外侧。多个第一鳍片120间隔设置,形成第一风道F1。壳体本体110上的部分热量可传导至第一鳍片120上,空气在经过第一风道F1过程中,与第一鳍片120壁面接触,从而将第一鳍片120上的热量带走,实现散热。可以理解的,凸出形态的第一鳍片120可以增加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也就是说,在整体上增加了壳体10与空气的换热面积,进而更有利于将壳体10上的热量传递到空气中。
需说明的是,第一鳍片120的数量为多个,所谓的多个是指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比如数量为2个、3个、7个、10个、15个等。每个第一鳍片120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所述第一鳍片120与所述离心风扇20设置于壳体本体110的同一侧,且第一鳍片120与离心风扇20间隔设置,以使得离心风扇20的扇叶边缘与第一鳍片120形成第一间隙C1,所述第一间隙C1与第一风道F1相连通。
对于经过离心风扇20的空气而言,空气的进入方向与排出方向垂直或者近似垂直。具体的,空气从离心风扇20的轴向进入,然后从离心风扇20的周向排出,或者说空气从离心风扇20的扇叶甩出去,然后空气再进入所述第一间隙C1。第一间隙C1的存在,一方面可以使得空气更均匀的进入到不同的第一风道F1中,从而可以使得散热效果更佳;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旋转的离心风扇20与第一鳍片120避免形成切风现象或者削弱切风现象,从而可以避免或者削弱切风现象带来的噪音。
而且,可以理解的是,由离心风扇20的扇叶甩出的空气具有一定的速度,该部分空气能够快速的流过第一风道F1,从而形成强迫对流换热,相对于自然对流换热而言,强迫对流换热带来的换热效果更好,也就是说,更容易使得第一鳍片120上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
相对于轴流风扇而言,离心风扇20具有小风量、高静压的特性,该特性结合上述设置的第一间隙C1,则可以实现将壳体10内部热量排出的同时还能保证静音或者削弱噪音。相对于离心风扇20而言,轴流风扇具有大风量、低静压的特性,大大风量则会产生较大噪声,而且,轴流风扇通常嵌合于壳体10的侧壁,以将壳体10内的高温空气排出壳体10,对于壳体10内部紧密布置有零部件的情况下,导致壳体10内部空间狭小,同时由于轴流风扇低静压的特性,很可能导致轴流风扇不能将壳体10内的高温空气排出壳体10,相对而言,具有高静压特性的离心风扇20则不易出现这种状况。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散热装置1设置有多个第一鳍片120,多个第一鳍片120间隔设置,形成第一风道F1,第一鳍片120凸设于壳体本体110的一侧,凸设的第一鳍片120可以增加散热装置1的总体散热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果;同时,将第一鳍片120与离心风扇20的扇叶边缘间隔设置,形成第一间隙C1,第一间隙C1的存在,一方面可以使得空气更均匀的进入到不同的第一风道F1中,从而可以使得散热效果更佳;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旋转的离心风扇20与第一鳍片120避免形成切风现象或者削弱切风现象,从而可以避免或者削弱切风现象带来的噪音;而且,可以理解的是,由离心风扇20的扇叶甩出的空气具有一定的速度,该部分空气能够快速的流过第一风道F1,从而形成强迫对流换热,相对于自然对流换热而言,强迫对流换热带来的换热效果更好,也就是说,更容易使得第一鳍片120上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从而可以提高换热效率。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的结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鳍片12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鳍片120和所述离心风扇20的排布方向一致。换而言之,第一风道F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鳍片120和离心风扇20的排布方向一致,或者说第一鳍片120的长度方向,与第一鳍片120和离心风扇20的排布方向一致。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鳍片12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鳍片120和所述离心风扇20的排布方向不一致。比如说,第一鳍片120相对离心风扇20切斜设置,即第一鳍片12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鳍片120和离心风扇20的排布方向形成夹角。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1和图2。所述壳体10还包括多个第二鳍片130。所述多个第二鳍片130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二风道F2。所述第二鳍片130凸设于所述壳体本体110的一侧,且与所述离心风扇20的扇叶边缘形成第二间隙C2。所述第二间隙C2连通所述第二风道F2。
其中,所述第二风道F2为不同第二鳍片130之间的间隙空间,在一些情况下,所述第二风道F2还包括第二鳍片130与壳体本体110形成的间隙空间。
其中,第二鳍片130与第一鳍片120设置于壳体本体110的同一侧。所述壳体本体110上的部分热量可传导至第二鳍片130上,空气在经过第二风道F2过程中,与第二鳍片130壁面接触,从而将第二鳍片130上的热量带走,实现散热。
需说明的是,第二鳍片130的数量为多个,所谓的多个是指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比如数量为2个、3个、7个、10个、15个等。每个第二鳍片130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鳍片130还可以与第一鳍片120相对称。
所述第二鳍片130可以设置于所述离心风扇20背离所述第一鳍片120的一侧,当然还可以设置于所述离心风扇20的其他侧,具体依据需求而定,在此不一一详述,本申请仅以设置于离心风扇20背离第一鳍片120的一侧做示例性说明。
具体的,多个第二鳍片130间隔设置,形成第二风道F2,第二鳍片130凸设于壳体本体110的一侧,凸设的第二鳍片130可以增加散热装置1的总体散热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果;同时,将第二鳍片130与离心风扇20的扇叶边缘间隔设置,形成第二间隙C2,第二间隙C2的存在,一方面可以使得空气更均匀的进入到不同的第二风道F2中,从而可以使得散热效果更佳;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旋转的离心风扇20与第二鳍片130避免形成切风现象或者削弱切风现象,从而可以避免或者削弱切风现象带来的噪音;而且,可以理解的是,由离心风扇20的扇叶甩出的空气具有一定的速度,该部分空气能够快速的流过第二风道F2,从而形成强迫对流换热,相对于自然对流换热而言,强迫对流换热带来的换热效果更好,也就是说,更容易使得第二鳍片130上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从而可以提高换热效率。
可以理解的,通过上述第一鳍片120与第二鳍片130的结合使用,可以使得散热装置1的散热效率更高,而且,也能避免或者削弱切风现象带来的噪音。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的结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鳍片13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鳍片130和所述离心风扇20的排布方向一致。换而言之,第二风道F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鳍片130和离心风扇20的排布方向一致,或者说第二鳍片130的长度方向,与第二鳍片130和离心风扇20的排布方向一致。可选的,第二鳍片130与第一鳍片120的延伸方向平行。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鳍片13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鳍片130和所述离心风扇20的排布方向不一致。比如说,第二鳍片130相对离心风扇20切斜设置,即第二鳍片130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鳍片130和离心风扇20的排布方向形成夹角。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1和图3。图3所示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壳体本体110包括顶板111、及侧板112。所述顶板111用于承载所述第一鳍片120和所述第二鳍片130。所述顶板111上开设有出风孔K2。所述离心风扇20对应所述出风孔K2设置,即壳体本体110内的空气可以通过出风孔K2到达离心风扇20。所述侧板112的一端对应所述第一鳍片120连接于所述顶板111,换而言之,侧板112上的热量可以经过顶板111并传导至第一鳍片120上。
可选的,请进一步参照图4。图4所示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散热装置1还可以包括底盖30。所述底盖30连接于所述侧板112背离顶板111的一端。可选的,底盖30与壳体10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底盖30上可以开设进风孔K1,所述进风孔K1连通所述出风孔K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进风孔K1也可以开设于壳体本体110的其他侧,本申请以进风孔K1开设于侧板112进行示例性说明。当所述离心风扇20旋转时,空气由进风孔K1进入壳体10内,然后通过侧板112上的出风孔K2到达离心风扇20,然后再由离心风扇20的扇叶甩出。其中,底盖30上的进风孔K1可以具有多个,所谓多个是指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其数量可以为5个、10个、13个、20个、31个等。进风孔K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多边形等。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3和图5。图5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侧板112的内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凸包1121,且所述第一凸包1121对应所述第一鳍片120连接至所述顶板111。其中,第一凸包1121凸出于侧板112的内侧壁。
所述第一凸包1121用于连接功能件,比如功放(Power Amplifier,PA)等,功放为发热功率大的器件,在长时间工作下,若不能及时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壳体10内的温度将持续升高,功放等器件则可能会因为高温而导致不能正常工作。可以理解的,若将功放设置于第一凸包1121上,功放上的热量则可以传导至第一凸包1121,又因为第一凸包1121还对应第一鳍片120连接至顶板111,第一凸包1121上的热量则可以快速传导至第一鳍片120上,最后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也就是说,第一凸包1121的设置,一方面,可以缩短第一凸包1121与第一鳍片120间的传热通道,另一方面,第一凸包1121可以起到引导作用,以将热量快速引导至第一鳍片120上,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3和图5。所述第一凸包1121沿所述侧板112远离所述第一鳍片120的一端朝向所述侧板112靠近所述第一鳍片120的一端的方向上(即图5中所示的Y轴方向),且所述第一凸包1121在所述多个第一鳍片120的间隔设置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增大,多个第一鳍片120的间隔设置方向是指多个第一鳍片120的排布方向(即图5中所示的X轴方向)。
可以理解的,上述第一凸包1121的设置形式,有利于第一凸包1121上的热量沿多个第一鳍片120的间隔设置方向上分散,从而可以使得该热量对应传导至不同的第一鳍片120上,进而提高散热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凸包1121在图5中所示的Y轴方向上呈倒梯形,当然也可以为其它形状,在此不一一赘述。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照图5。所述第一凸包1121与所述顶板111的连接处可以形成倒角。可选的,所述倒角为倒直角,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倒角也可以为倒圆角。倒角的目的为了扩大第一凸包1121到顶板111的热通道,增大第一凸包1121与顶板111的接触面积,以减小导热热阻,从而可以高效率的将第一凸包1121上的热量传导至第一鳍片120,以进行散热。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3和图5。所述顶板111的内侧壁上可以形成有第二凸包1111。所述第二凸包1111对应所述第二鳍片130设置。
所述第二凸包1111用于连接功能件,比如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 Unit,MPU)等,MPU为发热功率大的器件,在长时间工作下,若不能及时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壳体10内的温度将持续升高,MPU等器件则可能会因为高温而导致不能正常工作。可以理解的,若将MPU设置于第二凸包1111上,MPU上的热量则可以传导至第二凸包1111,又因为第二凸包1111还对应第二鳍片130设置,第二凸包1111上的热量则可以快速传导至第二鳍片130上,最后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也就是说,第二凸包1111的设置,一方面,可以缩短第二凸包1111与第二鳍片130间的传热通道,另一方面,第二凸包1111可以起到引导作用,以将热量快速引导至第二鳍片130上,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3和图5。所述第二凸包1111沿所述多个第二鳍片130的间隔设置方向延伸设置,第二鳍片130的间隔设置方向即为图5中所示的X轴方向。可以理解的,如此设置,可以使得第二凸包1111上的热量传导至更多的第二鳍片130上,进而提高散热效率。
其中,第二凸包1111的形状可以但不仅限于为正方向、长方形等。
可选的,所述第二凸包1111在所述多个第二鳍片130的间隔设置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凸包1111其他方向上的尺寸。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6。图6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功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功能组件5,所述功能组件5包括功能器件2、及上述任意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散热装置1。所述功能器件2连接于散热装置1。
其中,所述散热装置1请参照前面实施例中的附图及其对应的描述。
其中,所述功能器件2可以但不仅限于为上述的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 Unit,MPU)、功放(Power Amplifier,PA)等。相应的,所述功能组件5可以但不仅限于为车载设备(比如车载主机、车载导航仪)、电脑等的组成部分。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6至图8。图7为图6所示的功能组件在A区域的局部示意图。图8为图6所示的功能组件在B区域的局部示意图。所述散热装置1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包括第一鳍片120和第二鳍片130。所述功能器件2包括第一功能件21和第二功能件22。所述第一功能件21相较于所述第二功能件22更临近于所述第一鳍片120,换而言之,第一功能件21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一鳍片120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所述第二功能件22相较于所述第一功能件21更临近于所述第二鳍片130,换而言之,第二功能件22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二鳍片130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
第一功能件21和第二功能件22均连接于壳体10。第一功能件21和第二功能件22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并可以通过壳体10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
其中,壳体10、第一鳍片120、第二鳍片130请参照前面实施例中的附图及其对应的描述。
其中,第一功能件21可以但不仅限于为功放(Power Amplifier,PA)等。第二功能件22可以但不仅限于为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 Unit,MPU)等。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6至图8。所述壳体10的内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凸包1121和第二凸包1111。所述第一凸包1121相较于所述第二凸包1111更邻近于所述第一鳍片120。所述第二凸包1111相较于所述第一凸包1121更邻近于所述第二鳍片130。所述第一功能件21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包1121上。所述第二功能件22设置于所述第二凸包1111上。
第一凸包1121相较于第二凸包1111更邻近于第一鳍片120,换而言之,第一功能件21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一凸包1121传导至第一鳍片120,并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
第二凸包1111相较于第一凸包1121更邻近于第二鳍片130,换而言之,第二功能件22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二凸包1111传导至第二鳍片130,并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
其中,第一凸包1121和第二凸包1111请参照前面实施例中的附图及其对应的描述。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6至图8。所述功能组件5还可以包括第一电路板3和第二电路板4。所述第一电路板3设置于所述散热装置1内,且连接于所述第一功能件21。所述第二电路板4设置于所述散热装置1内,且连接于所述第二功能件22。所述第一电路板3与所述第二电路板4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9。图9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座舱主机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座舱主机7,所述座舱主机7包括天线模组6、及如前面任意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功能组件5。所处天线模组6连接于所述功能组件5。
其中,所述功能组件5请参照前面实施例中的附图及其对应的描述。
其中,所述座舱主机7用于车辆。所述座舱主机7的尺寸可以但不仅限于为1DIN。可以理解的是,目前,汽车集成了非常多的外设模块,最明显的更新是显示屏尺寸越来越大、信息采集的摄像头越来越多。这些外设极大地占用了车内的布置空间。因此,座舱主机7尺寸需要尽量减小,为汽车内部留出更多的布置空间。其中,尺寸较小的1DIN内座舱主机7和车内空间最匹配,布置灵活;也有更好的平台化车型通用的匹配性。座舱主机7的小尺寸需求,加大了车机发热功耗解决的问题难度。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
壳体本体;以及
多个第一鳍片,所述多个第一鳍片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风道,且所述第一鳍片凸设于所述壳体本体的一侧;以及
离心风扇,所述离心风扇的扇叶边缘与所述第一鳍片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连通所述第一风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鳍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鳍片和所述离心风扇的排布方向一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
多个第二鳍片,所述多个第二鳍片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鳍片凸设于所述壳体本体的一侧,且与所述离心风扇的扇叶边缘形成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连通所述第二风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鳍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鳍片和所述离心风扇的排布方向一致。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包括:
顶板,所述顶板上开设有出风孔,所述离心风扇对应所述出风孔设置,所述第一鳍片承载于所述顶板;
侧板,所述侧板的一端对应所述第一鳍片连接于所述顶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内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凸包,且所述第一凸包对应所述第一鳍片连接至所述顶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包沿所述侧板远离所述第一鳍片的一端朝向所述侧板靠近所述第一鳍片的一端的方向上,且所述第一凸包沿所述多个第一鳍片的间隔设置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增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包与所述顶板的连接处形成倒角。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二鳍片,所述第二鳍片承载于所述顶板,所述顶板的内侧壁上形成有第二凸包,所述第二凸包对应所述第二鳍片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包沿所述多个第二鳍片的间隔设置方向延伸设置。
11.一种功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组件包括功能器件、及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功能器件连接于散热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功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鳍片和第二鳍片,所述功能器件包括第一功能件和第二功能件,所述第一功能件相较于所述第二功能件更临近于所述第一鳍片,所述第二功能件相较于所述第一功能件更临近于所述第二鳍片。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功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凸包和第二凸包,所述第一凸包相较于所述第二凸包更邻近于所述第一鳍片,所述第二凸包相较于所述第一凸包更邻近于所述第二鳍片,所述第一功能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包上,所述第二功能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凸包上。
14.一种座舱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座舱主机包括天线模组、及如权利要求11-13任意一项所述的功能组件,所处天线模组连接于所述功能组件。
CN202010604664.4A 2020-06-29 2020-06-29 散热装置、功能组件及座舱主机 Pending CN1117416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4664.4A CN111741654A (zh) 2020-06-29 2020-06-29 散热装置、功能组件及座舱主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4664.4A CN111741654A (zh) 2020-06-29 2020-06-29 散热装置、功能组件及座舱主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1654A true CN111741654A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51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04664.4A Pending CN111741654A (zh) 2020-06-29 2020-06-29 散热装置、功能组件及座舱主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4165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16903A (zh) * 2023-11-28 2023-12-29 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舱域控制器用热电半导体散热结构及车辆
CN117320422A (zh) * 2023-11-28 2023-12-29 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及车辆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22561U (en) * 2007-03-29 2007-11-21 Coretronic Corp Backlight module
CN101187379A (zh) * 2006-11-17 2008-05-28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离心风扇、具有该离心风扇的散热装置及使用该散热装置的电子装置
CN104869784A (zh) * 2014-02-20 2015-08-26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以及通信设备
CN209921092U (zh) * 2019-05-08 2020-01-10 乐金电子研发中心(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充电机的水冷机壳及车载充电机
CN212544368U (zh) * 2020-06-29 2021-02-12 上海博泰悦臻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功能组件及座舱主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7379A (zh) * 2006-11-17 2008-05-28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离心风扇、具有该离心风扇的散热装置及使用该散热装置的电子装置
TWM322561U (en) * 2007-03-29 2007-11-21 Coretronic Corp Backlight module
CN104869784A (zh) * 2014-02-20 2015-08-26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以及通信设备
CN209921092U (zh) * 2019-05-08 2020-01-10 乐金电子研发中心(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充电机的水冷机壳及车载充电机
CN212544368U (zh) * 2020-06-29 2021-02-12 上海博泰悦臻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功能组件及座舱主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16903A (zh) * 2023-11-28 2023-12-29 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舱域控制器用热电半导体散热结构及车辆
CN117320422A (zh) * 2023-11-28 2023-12-29 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及车辆
CN117316903B (zh) * 2023-11-28 2024-02-23 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舱域控制器用热电半导体散热结构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96300B1 (en) Heat sink
US20070160462A1 (en) Centrifugal fan and fan frame thereof
US20070097643A1 (en) Thermal structure for electric devices
KR20050027937A (ko) 냉각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CN111741654A (zh) 散热装置、功能组件及座舱主机
EP3561429B1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US20060204363A1 (en) Centrifugal blade unit of a cooling fan
US10555441B2 (en) Winds shroud and server using the same
TW201413113A (zh) 風扇
CN212544368U (zh) 散热装置、功能组件及座舱主机
TWI405533B (zh) 具有疊置風扇之散熱器與顯示裝置
CN201569961U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与其散热结构
EP2426575B1 (en) Heat-dissipation device
EP3349555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6993395A (zh) 一种功率放大器
US10982681B2 (en) Fan blade structure and centrifugal fan
CN102819300A (zh) 散热装置及电子装置构造
US7106587B2 (en) Fluid moving device with a radiation module
JP2003168884A (ja) 電子部品
JP2005057070A (ja) 電子機器の放熱構造
CN108260324B (zh) 电子设备
CN214751760U (zh) 计算机电子组件冷却装置
CN219497026U (zh) 服务器
JP2006303510A (ja) ファンモジュールとファンダクト
CN205427751U (zh) 计算机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1821 room 208, building 4, No. 1411, Yecheng Road, Jiading Industrial Zone,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Botai vehicle networking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8, building 4, 1411 Yecheng Road, Jiading Industrial Zone,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201800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PATEO ELECTRONIC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