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88191B - 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88191B
CN110588191B CN201910507325.1A CN201910507325A CN110588191B CN 110588191 B CN110588191 B CN 110588191B CN 201910507325 A CN201910507325 A CN 201910507325A CN 110588191 B CN110588191 B CN 1105881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printing
main body
feed path
apparatus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0732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88191A (zh
Inventor
石原昌和
西山和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588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881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881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881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both faces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45Guides for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103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for the sheet feeding 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41J29/023Framework with reduced dimens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抑制大型化的印刷装置。印刷装置具备:印刷部,采用液体对介质进行印刷;装置主体,将印刷部容纳于内部,并构成为外表面包括上表面和与上表面邻接并交叉的前表面,并且,在上表面具有供给口;上部进给路径,构成为向印刷部引导从供给口供给的介质,并在其中途部分具有用于使介质在引导中途翻转的第一弯曲部;介质容纳部,设置于装置主体的下部,构成为容纳介质;以及下部进给路径,构成为向印刷部引导来自于介质容纳部的介质,并在其中途部分具有用于使介质在引导中途翻转的第二弯曲部,从上表面观察,在从前表面朝向与前表面相反一侧的装置主体的背面的进深方向上,第一弯曲部的最里部与第二弯曲部重叠。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喷墨式打印机等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印刷装置的一个例子,记载有在背面具备可装载介质的手动托盘的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供给装载于手动托盘的介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179688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记录装置中,从设有手动托盘的背面供给介质,因此,装置的背面侧容易大型化。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印刷装置具备:印刷部,采用液体对介质进行印刷;装置主体,将所述印刷部容纳于内部,并构成为外表面包括上表面和与所述上表面邻接并交叉的前表面,并且,在所述上表面具有供给口;上部进给路径,构成为向所述印刷部引导从所述供给口供给的所述介质,在所述上部进给路径的中途部分具有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用于使所述介质在引导中途翻转;介质容纳部,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的下部,构成为容纳所述介质;以及下部进给路径,构成为向所述印刷部引导来自于所述介质容纳部的所述介质,在所述下部进给路径的中途部分具有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用于使所述介质在引导中途翻转,从所述上表面观察,在从所述前表面朝向与所述前表面相反一侧的所述装置主体的背面的进深方向上,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最里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重叠。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印刷装置具备:印刷部,采用液体对介质进行印刷;装置主体,将所述印刷部容纳于内部,并构成为外表面包括上表面和与所述上表面邻接并交叉的前表面,并且,在所述上表面具有供给口;上部进给路径,构成为向所述印刷部引导从所述供给口供给的所述介质,在所述上部进给路径的中途部分具有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用于使所述介质在引导中途翻转;安装部,构成为供容纳所述液体的液体容纳部进行安装;以及液体管,从安装于所述安装部的所述液体容纳部向所述印刷部引导液体,所述印刷部具有构成为沿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移动的滑架,所述液体管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并具有在所述液体管的中途部分折回的折回部分,从所述前表面观察,在铅直方向上,所述上部进给路径与所述折回部分重叠。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印刷装置具备:印刷部,采用液体对介质进行印刷;装置主体,将所述印刷部容纳于内部,并构成为外表面包括上表面和与所述上表面邻接并交叉的前表面,并且,在所述上表面具有供给口;上部进给路径,构成为向所述印刷部引导从所述供给口供给的所述介质,在所述上部进给路径的中途部分具有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用于使所述介质在引导中途翻转;以及废液盒,容纳来自于所述印刷部的废液,从所述上表面观察,在从所述前表面朝向与所述前表面相反一侧的所述装置主体的背面的进深方向上,所述上部进给路径与所述废液盒重叠。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印刷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概略示出印刷装置的内部构造的侧截面图。
图3是示出第二盖位于打开位置时的印刷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翻转盖位于打开位置时的印刷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印刷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印刷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印刷装置的变更例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印刷装置;12装置主体;12A上表面;12B前表面;12C背面;13壳体;13a开口部;14盖;15安装部;16下部介质设置部;17排出口;18排出托盘;19操作部;21前盖;22容器;22A液体容纳部;23介质容纳部;23a内底面;25印刷部;25A头;25B滑架;26介质支承部;27下部进给路径;27a第二弯曲部;28供给部;29下部给送部;31拾取辊;32分离辊;33延迟辊;34压辊;35第一进给辊;36第二进给辊;41第一盖;41a第一载置面;42第二盖;42a铰链;43第二载置面;43a上游侧水平面;43b下游侧倾斜面;44导边器;45倾斜面;50上部介质设置部;51介质载置面;52上部进给路径;52a第一弯曲部;53上部给送部;54第一辊对;54A驱动辊;54B分离辊;55第二辊对;55A驱动辊;55B从动辊;56送出辊单元;57框体;58限位器;59翻转盖;60供给口;71液体管;72折回部分;76引导路径;81维护机构;82废液盒;90背面印刷路径;90a第三弯曲部;L延长线;S介质;S1轴线;S2轴线;X宽度方向;Y进深方向;Z铅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印刷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1例如是通过对纸张等介质S喷射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墨水而印刷字符、照片等图像的喷墨式的打印机。
印刷装置11具备装置主体12。装置主体12在设置于使用场所的状态下,分别具有规定的长度作为宽度、进深及高度。在附图中,印刷装置11放置于水平面上,Z轴表示其重力的方向,X轴及Y轴表示沿着与Z轴交叉的面的方向。X轴、Y轴及Z轴彼此正交。因此,X轴及Y轴沿着水平面。如果Y轴表示装置主体12的进深方向,则X轴表示装置主体12的宽度方向。因此,在本说明书中,X轴、Y轴及Z轴为分别表示宽度、进深及高度的长度的坐标轴。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X轴方向称为宽度方向X,将Y轴方向称为进深方向Y,将Z轴方向称为铅直方向Z。
装置主体12构成为其外表面包括上表面12A以及与上表面12A邻接并交叉的前表面12B。印刷装置11在装置主体12的上表面12A具有用于供给介质S的供给口60。本实施方式的装置主体12具备壳体13以及安装于壳体13的盖14。壳体13在其上表面具有开口部13a。盖14以封闭开口部13a的方式安装于壳体13。在本实施方式中,装置主体12的上表面12A由盖14的上表面构成。装置主体12的前表面12B由壳体13的前表面构成。壳体13及盖14也可以一体构成。
印刷装置11具备安装部15以及下部介质设置部16。在铅直方向Z上,从作为下侧的底部侧向上依次在装置主体12内配置有安装部15、下部介质设置部16。在装置主体12的前表面12B上配置有排出进行了印刷的介质S的排出口17、从排出口17向前方延伸的排出托盘18、以及用于操作印刷装置11的操作部19。排出口17、排出托盘18及操作部19配置为比下部介质设置部16更靠上侧。从排出口17排出的介质S载置于排出托盘18。操作部19例如构成为包括按钮等。装置主体12的前表面12B是指具有高度和宽度、主要进行对于印刷装置11的操作的侧面。在装置主体12中,朝向与前表面12B相反一侧的背面12C的方向为进深方向Y。在本实施方式中,装置主体12的背面12C由壳体13的背面构成。
安装部15被构成装置主体12的前表面12B的一部分的、能够转动的前盖21覆盖。安装部15构成为供一个或多个容器22进行安装。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15构成为供四个容器22进行安装。安装部15可以拆除容器22。容器22构成为供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部22A进行安装。容器22可以拆除液体容纳部22A。液体容纳部22A容纳的液体是用于印刷装置11在介质S上进行印刷的液体。
液体容纳部22A分别容纳不同种类的液体。不同种类的液体例如是黑色、青色、品红色、黄色等颜色不同的墨水。容器22在未保持液体容纳部22A的单体的状态下也可以安装于安装部15。安装部15也可以是不通过容器22而可以直接安装液体容纳部22A的构成。即、安装部15构成为供液体容纳部22A进行安装。液体容纳部22A例如是墨袋。
如图2所示,下部介质设置部16构成为供介质容纳部23进行安装。介质容纳部23构成为容纳介质S。介质容纳部23例如可以在层积多个介质S的状态下容纳介质S。下部介质设置部16可以拆除介质容纳部23。即、介质容纳部23设置于装置主体12的下部,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12安装拆除。
介质容纳部23形成为上部开放的箱状。印刷装置11进行印刷前的介质S以层积状态载置于介质容纳部23的内底面23a。在将介质容纳部23安装于了装置主体12时,介质容纳部23的前表面构成装置主体12的前表面12B的一部分。
印刷装置11具备印刷部25以及介质支承部26。印刷部25及介质支承部26容纳于装置主体12。印刷部25及介质支承部26位于比下部介质设置部16更靠上侧。印刷部25采用液体对介质S进行印刷。介质支承部26配置为在铅直方向Z上与印刷部25相对,从下侧支承印刷部25进行印刷的介质S。本实施方式的印刷部25具有对介质S喷射液体的头25A以及搭载头25A的滑架25B。滑架25B构成为在宽度方向X上往复移动。
印刷装置11具备连接安装于安装部15的液体容纳部22A和印刷部25的液体管71。液体管71在装置主体12内延伸。液体管71将液体从安装于安装部15的液体容纳部22A向印刷部25引导。印刷部25采用经由液体管71从液体容纳部22A供给的液体对介质S进行印刷。
印刷装置11具备引导容纳于介质容纳部23的介质S的下部进给路径27、从介质容纳部23供给介质S的供给部28以及沿着下部进给路径27进给介质S的下部进给部29。下部进给路径27是从下部介质设置部16向印刷部25延伸的路径。下部进给路径27构成为从介质容纳部23向印刷部25引导介质S。
下部进给路径27具有用于使介质S在引导中途翻转的第二弯曲部27a。第二弯曲部27a设置于下部进给路径27的中途部分。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弯曲部27a是为了在下部进给路径27中使介质S翻转而弯曲的部分。如图2中单点划线所示,下部进给路径27在从下部介质设置部16的后方向上方延伸之后,为了使介质S翻转而向印刷装置11的前方弯曲,延伸至印刷部25和介质支承部26之间的位置。
供给部28将在安装于下部介质设置部16的介质容纳部23中容纳的介质S向下部进给路径27供给。供给部28具有拾取辊31、分离辊32、延迟辊33及压辊34。拾取辊31通过在与安装于下部介质设置部16的介质容纳部23中容纳的介质S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下旋转,从而从介质容纳部23取出介质S。分离辊32及延迟辊33通过在从正反两侧夹入通过拾取辊31的旋转从介质容纳部23取出的介质S的状态下旋转,从而将介质S向下部进给路径27供给。
拾取辊31在进深方向Y上配置于安装于下部介质设置部16的介质容纳部23的里侧的端部的上方。该拾取辊31通过在图2中为逆时针方向的正转方向上旋转,从而从介质容纳部23取出介质S。分离辊32及延迟辊33配置于比拾取辊31在进深方向Y上更靠里侧的位置,为从正反两侧夹入介质S而彼此相对。延迟辊33位于分离辊32的下方。进深方向Y上的里侧是指装置主体12中的背面12C侧。
延迟辊33是伴随着分离辊32的旋转而从动旋转的辊。延迟辊33构成为相对于介质S的摩擦系数比分离辊32大。分离辊32及延迟辊33在从介质容纳部23中以多张重叠的状态取出了介质S时,通过该摩擦系数之差将介质S逐张分离来进行传送。压辊34相对于拾取辊31配置于分离辊32及延迟辊33所处一侧的相反侧、即在进深方向Y上比拾取辊31更靠前方。压辊34从上方按压容纳于介质容纳部23的介质S。
下部进给部29沿着下部进给路径27进给由供给部28供给的介质S。下部进给部29具有沿着下部进给路径27配置的多个辊。本实施方式的下部进给部29具有第一进给辊35及第二进给辊36。在下部进给路径27中从上游开始依次配置第一进给辊35、第二进给辊36。
下部进给部29也可以构成为具有第一进给辊35及第二进给辊36之外的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进给辊35配置于分离辊32的正上方。第一进给辊35在第二弯曲部27a处边使介质S弯曲边进给介质S。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弯曲部27a是在下部进给路径27中通过第一进给辊35弯曲的部分。在下部进给路径27中进给的介质S在第二弯曲部27a处沿着第一进给辊35的周面弯曲。
第一进给辊35使通过供给部28所进给的介质S沿着下部进给路径27从上方向前方的第二进给辊36边弯曲边传送。第一进给辊35有时也会使从配置于装置主体12的上表面12A的供给口60供给的介质S在下部进给路径27的中途汇合而向前方传送。第二进给辊36在下部进给路径27中设置于靠下游侧的位置,配置为与介质支承部26相邻。第二进给辊36将通过第一进给辊35所传送的介质S沿着下部进给路径27向前方传送。
印刷装置11为了对介质S的双面进行印刷,具备构成为将介质S从印刷部25向下部进给路径27引导的引导路径76。引导路径76以从印刷部25与介质支承部26之间连到下部进给路径27的方式延伸。引导路径76通过第一进给辊35的下方。
从下部介质设置部16或上部介质设置部50供给的介质S通过印刷部25对其一面进行印刷。印刷了一面的介质S通过第二进给辊36反转而在引导路径76中进给。印刷了一面的介质S经由引导路径76向下部进给路径27进给。
在下部进给路径27中进给的介质S通过第二弯曲部27a使其姿势翻转。由此,介质S成为与一面相反一侧的另一面同印刷部25相对的姿势。这样,印刷装置11对介质S的双面进行印刷。
下部进给部29将通过拾取辊31从介质容纳部23取出的介质S传送至在下部进给路径27中配置于下游侧的介质支承部26上。此时,介质S在从介质容纳部23向后方侧取出之后,朝向介质支承部26一边弯曲一边向前方侧进给,因此,在位于介质容纳部23内时与位于介质支承部26上时,其姿势上下翻转。进给的介质S的宽度方向与装置主体12的宽度方向X一致。完成了印刷部25的印刷的介质S从在装置主体12内位于印刷部25的前方的排出口17排出至排出托盘18上。
如图3所示,盖14具有第一盖41及第二盖42。第一盖41在壳体13的上表面位于靠装置主体12的背面12C的位置。第一盖41固定于壳体13。第二盖42在壳体13的上表面位于靠装置主体12的前表面12B的位置。第二盖42以覆盖形成于壳体13的上表面的开口部13a的方式安装于壳体13。
第二盖42通过铰链42a安装于壳体13。第二盖42构成为通过铰链42a相对于壳体13旋转。第二盖42构成为在开放开口部13a的打开位置与封闭开口部13a的关闭位置之间进行位移。图3所示的第二盖42位于打开位置。由于第二盖42位于打开位置,因此,可以从开口部13a对装置主体12内进行视觉辨认。
如图1及图2所示,印刷装置11具备上部介质设置部50。上部介质设置部50设置于装置主体12的上表面12A。印刷装置11具备从上部介质设置部50向印刷部25延伸的上部进给路径52。上部介质设置部50位于比下部介质设置部16更靠上方。在铅直方向Z上,印刷部25位于上部介质设置部50与下部介质设置部16之间。
上部介质设置部50在构成装置主体12的上表面12A的盖14的上表面具备介质载置面51。介质载置面51在盖14的上表面形成于宽度方向X的中央部分。介质载置面51由设置于第一盖41的上表面的第一载置面41a以及设置于第二盖42的上表面的第二载置面43构成。第一载置面41a以在进深方向Y上下降的方式倾斜。即、第一载置面41a以从装置主体12的前表面12B侧向背面12C侧下降的方式倾斜。
第二载置面43由上游侧水平面43a和下游侧倾斜面43b构成。上游侧水平面43a在第二盖42的上表面位于靠装置主体12的前表面12B的位置。下游侧倾斜面43b在第二盖42的上表面位于靠装置主体12的背面12C的位置。上游侧水平面43a及下游侧倾斜面43b在进深方向Y上相连。第二载置面43的下游侧倾斜面43b及第一载置面41a在进深方向Y上相连。这样,通过上游侧水平面43a、下游侧倾斜面43b及第一载置面41a在进深方向Y上相连,从而形成介质载置面51。
通过第二载置面43的下游侧倾斜面43b和第一载置面41a形成以在进深方向Y上下降的方式倾斜的连续的倾斜面45。介质载置面51由上游侧水平面43a以及倾斜面45形成。倾斜面45在铅直方向Z上位于比上游侧水平面43a更靠下侧。因此,倾斜面45设置为从上游侧水平面43a凹陷。通过倾斜面45,在装置主体12的上表面12A设置有从上游侧水平面43a凹陷的凹部。
在载置于介质载置面51的介质S为明信片时,整个介质S载置于倾斜面45。在这种情况下,介质S容纳于凹部。在载置于介质载置面51的介质S为A4尺寸的纸张时,介质S载置于上游侧水平面43a及倾斜面45。在这种情况下,介质S的一部分容纳于凹部。在第一载置面41a上设置有能够在宽度方向X上往复滑动的一对导边器44。载置于第一载置面41a上的介质S通过被一对导边器44夹住而在宽度方向X上定位。
如图2及图4所示,翻转盖59安装于第一盖41。翻转盖59构成上部介质设置部50。翻转盖59安装成相对于第一盖41转动。翻转盖59构成为在露出介质载置面51的第一载置面41a的打开位置与从上侧覆盖第一载置面41a的关闭位置之间进行位移。图2所示的翻转盖59位于关闭位置。图4所示的翻转盖59位于打开位置。
供给口60形成于装置主体12的上表面12A。供给口60可以向装置主体12内供给介质S。本实施方式的供给口60在翻转盖59位于关闭位置时,在装置主体12的上表面12A上形成于朝向装置主体12的背面12C下坡的第一载置面41a与水平的翻转盖59的前端之间。
供给口60形成为朝向装置主体12的前表面12B侧。介质载置面51在与供给口60的位置关系上,设置为沿着从比供给口60更靠装置主体12的前表面12B的位置朝向供给口60的供给方向延伸。通过供给口60,也可以通过用户的手动来逐张供给介质S,还可以集中供给多张介质S。
从供给方向来看,第一盖41设置于供给方向的下游侧。第二盖42设置于供给方向的上游侧。介质载置面51的第一载置面41a以从供给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下降的方式倾斜,第二载置面43的上游侧水平面43a位于供给方向的上游侧,下游侧倾斜面43b在供给方向上的上游侧水平面43a的下游侧以从供给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下降的方式倾斜。
介质载置面51的倾斜面45由第二载置面43的下游侧倾斜面43b和第一载置面41a在供给方向上相连而形成。倾斜面45以从供给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下降的方式而倾斜。
印刷装置11具备上部进给路径52,该上部进给路径52构成为将从供给口60供给的介质S向印刷部25引导。从供给口60供给的介质S经由设置于装置主体12内的上部进给路径52向印刷部25进给。上部进给路径52在图2中如单点划线所示,与供给口60侧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在第一进给辊35的周面处与下部进给路径27汇合。
上部进给路径52具有用于使介质S在引导中途翻转的第一弯曲部52a。第一弯曲部52a设置于上部进给路径52的中途部分。第一弯曲部52a是指在上部进给路径52中为了使介质S翻转而弯曲的部分。上部进给路径52通过第一弯曲部52a在从比供给口60更靠装置主体12的背面12C的位置向下方延伸之后,向与下部进给路径27的汇合点所处的前方斜下方弯曲。介质S在上部进给路径52中通过第一弯曲部52a时,其正反翻转。
印刷装置11构成为从上表面观察,在进深方向Y上第一弯曲部52a的最里部与第二弯曲部27a重叠。即、上部进给路径52及下部进给路径27以第一弯曲部52a的最里部和第二弯曲部27a在进深方向Y上重叠的方式在装置主体12内延伸。这样,可以紧凑地构成上部进给路径52及下部进给路径27。由此,可以抑制印刷装置11的大型化。特别是可以在进深方向Y上抑制印刷装置11的大型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弯曲部52a的最里部位于第二弯曲部27a的上方。第一弯曲部52a的最里部是在第一弯曲部52a中位于最里侧的部分。即、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弯曲部52a的最里部是在第一弯曲部52a中在进深方向Y上距离装置主体12的前表面12B最远的部分。
印刷装置11构成为在铅直方向Z上第一弯曲部52a与滑架25B重叠。即、上部进给路径52以第一弯曲部52a和滑架25B在铅直方向Z上重叠的方式在装置主体12内延伸。这样,可以紧凑地构成上部进给路径52。由此,可以抑制印刷装置11的大型化。特别是可以在铅直方向Z上抑制印刷装置11的大型化。
如图2所示,印刷装置11具备沿着上部进给路径52进给介质S的上部进给部53。上部进给部53构成为包括第一辊对54及第二辊对55。第一辊对54及第二辊对55在上部进给路径52中位于比第一弯曲部52a更靠供给口60所处的一侧。上部进给部53通过作为进给用的辊对的第一辊对54及第二辊对55从正反两侧夹着从供给口60供给的介质S进行旋转,从而经由上部进给路径52将介质S向印刷部25进给。在这一点上,上部进给路径52能够将从供给口60供给的介质S向装置主体12内的印刷部25引导,作为在其中途部分具有用于使介质S在引导中途翻转的第一弯曲部52a的进给路径而发挥功能。
第一辊对54在上部进给路径52中位于比第二辊对55更靠供给口60所处的一侧。即、第一辊对54在上部进给路径52中位于比第二辊对55更靠上游。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辊对54在进深方向Y上位于比第二辊对55更靠装置主体12的前表面12B。
第一辊对54由设置于翻转盖59的驱动辊54A以及设置于第一盖41的分离辊54B构成。分离辊54B构成为外周面相对于介质S的摩擦系数大于驱动辊54A的外周面相对于介质S的摩擦系数。分离辊54B构成为以比驱动辊54A稍微更低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利用驱动辊54A、分离辊54B的外周面的摩擦系数之差和旋转速度差,即便是介质S多张重叠地被重叠传送,第一辊对54也可以分离最下面的一张向进给方向的下游侧进给。
第一辊对54在进深方向Y上位于比第一进给辊35更靠印刷部25所处的一侧。由此,可以紧凑地构成印刷装置11。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辊对54在进深方向Y上位于比第一进给辊35更靠装置主体12的前表面12B。
第一辊对54在进深方向Y上位于比第二弯曲部27a更靠印刷部25所处的一侧。由此,可以紧凑地构成印刷装置11。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辊对54在进深方向Y上位于比第二弯曲部27a更靠装置主体12的前表面12B。
第二辊对55由设置于翻转盖59的驱动辊55A以及设置于第一盖41的从动辊55B构成。如图2所示,第二辊对55设置为驱动辊55A和从动辊55B夹着介质S的夹持点位于介质载置面51的倾斜面45的延长线L上。第二辊对55以使在与第一辊对54相同的传送速度下传送介质S的方式进行旋转驱动。分离辊54B及从动辊55B被分别与其成对的驱动辊54A、55A的旋转带动转动。
如图2及图4所示,驱动辊54A、55A作为送出辊单元56可摆动地支承于翻转盖59。送出辊单元56具备俯视观察时呈大致矩形的框体57。在框体57内,驱动辊54A、55A在以彼此成对的方式平行排列的状态下被支承为能够以沿着装置主体12的宽度方向X延伸的轴线S1、S2为中心旋转。在框体57内,第二辊对55的驱动辊55A以与从动辊55B总是接触的方式配置于框体57的摆动支点侧,在该驱动辊55A的前方侧配置有第一辊对54的驱动辊54A。
送出辊单元56构成为在第一辊对54中的驱动辊54A与分离辊54B接触的送出位置与从分离辊54B向上方分离的非送出位置之间位移。
上部进给部53具备限位器58,该限位器58配置于在宽度方向X上夹着第一辊对54的位置。限位器58在送出辊单元56位于非送出位置时,配置于向第一辊对54***的介质S所接触的位置。此外,限位器58在送出辊单元56位于送出位置时,向翻转盖59后退。送出辊单元56的下部进入通过设置倾斜面45而形成的凹部。
如图5及图6所示,印刷装置11具备用于维护印刷部25的维护机构81。维护机构81构成为接收作为废液从印刷部25排出的液体。维护机构81位于在宽度方向X上与介质支承部26相邻的位置。
作为印刷部25的维护,例如有冲刷、清洁等。冲刷是印刷部25与印刷无关地喷射液体的动作。清洁是例如通过泵等从印刷部25强制性地喷射液体的动作。通过进行冲刷、清洁,可以排出在印刷部25内增粘的液体。由此,印刷装置11的印刷品质得以维持。
印刷装置11具有容纳来自于印刷部25的废液的废液盒82。废液盒82位于在进深方向Y上与维护机构81相邻的位置。废液盒82容纳向维护机构81排出的废液。废液盒82也可以构成为能够从装置主体12拆除。这样,可以更换废液盒82。废液盒82也可以直接容纳来自于印刷部25的废液。
印刷装置11构成为在进深方向Y上,上部进给路径52与废液盒82重叠。即、上部进给路径52以在进深方向Y上与废液盒82重叠的方式在装置主体12内延伸。这样,可以紧凑地构成上部进给路径52。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弯曲部52a和废液盒82在进深方向Y上重叠的方式设置上部进给路径52。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弯曲部52a是在上部进给路径52中从第二辊对55的夹持点至上部进给路径52和下部进给路径27汇合的汇合点为止的部分。
液体管71在装置主体12内在宽度方向X上延伸。液体管71构成为追随滑架25B的移动。液体管71具有在宽度方向X上折回的折回部分72。折回部分72形成于液体管71的中途部分。本实施方式的液体管71具有弯曲成U字状的折回部分72。随着滑架25B的移动,液体管71中形成折回部分72的位置进行移动。这样,液体管71追随着滑架25B的移动进行变形。
印刷装置11构成为在铅直方向Z上,折回部分72与上部进给路径52重叠。即、上部进给路径52以从前表面观察,在铅直方向Z上与液体管71的折回部分72重叠的方式在装置主体12内延伸。这样,可以紧凑地构成上部进给路径52。由此,可以抑制印刷装置11的大型化。特别是可以在铅直方向Z上抑制印刷装置11的大型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弯曲部52a与折回部分72重叠的方式设置上部进给路径52。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需要注意的是,作为说明的前提,在操作操作部19的预备阶段,关于送出辊单元56,假设驱动辊54A位于和分离辊54B接触的送出位置,限位器58位于向翻转盖59后退后的位置。
在通过印刷部25对上部介质设置部50中手动供给的介质S进行印刷时,从供给口60将介质S***至抵接于第一辊对54的夹持点,使介质S到达上部进给部53。此时,介质S虽然其端部碰到第一辊对54,但在该时间点尚未弯曲,处于沿着介质载置面51的平面状态,因此抑制在弯曲的状态下碰上时容易产生的折弯。此外,如果操作操作部19开始印刷,则第一辊对54进行驱动,将介质S向供给方向上位于下游侧的第二辊对55进给。此时,介质S也是其端部碰上第二辊对55,但在该时间点尚未弯曲,处于沿着介质载置面51的平面状态,因此抑制在弯曲的状态下碰上时容易产生的折弯。第二辊对55以使在与第一辊对54相同的传送速度下传送介质S的方式进行旋转驱动,将介质S向供给方向的下游侧进给。
通过上部进给部53进给的介质S经由上部进给路径52的第一弯曲部52a而被翻转之后,向位于第一进给辊35的周面的与下部进给路径27的汇合点进给。第一进给辊35使介质S沿着下部进给路径27从上方朝向前方边弯曲边进给。第二进给辊36使通过第一进给辊35所进给的介质S沿着下部进给路径27向前方传送。传送到介质支承部26上的介质S由印刷部25进行印刷。印刷完成的介质S从排出口17排出到排出托盘18上。
下面,对上述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1)在进深方向Y上,对从在装置主体12的上表面12A开口的供给口60供给的介质S进行引导的上部进给路径52的第一弯曲部52a的最里部与从容纳介质S的介质容纳部23引导介质S的下部进给路径27的第二弯曲部27a重叠。由此,可以紧凑地构成上部进给路径52及下部进给路径27。因此,可以抑制印刷装置11的大型化。
(2)在铅直方向Z上,从前表面观察时,上部进给路径52与液体管71的折回部分72重叠。由此,可以紧凑地构成上部进给路径52。因此,可以抑制印刷装置11的大型化。
(3)在进深方向Y上,上部进给路径52与废液盒82重叠。由此,可以紧凑地构成上部进给路径52。因此,可以抑制印刷装置11的大型化。
(4)在铅直方向Z上,第一弯曲部52a和滑架25B重叠。由此,可以紧凑地构成上部进给路径52。
(5)由于具备引导路径76,从而可以执行对介质S的双面进行印刷的双面印刷。
(6)第一辊对54在进深方向Y上位于比第一进给辊35更靠印刷部25所处的一侧。由此,可以紧凑地构成印刷装置11。
(7)第一辊对54在进深方向Y上位于比第二弯曲部27a更靠印刷部25所处的一侧。由此,可以紧凑地构成印刷装置11。
(8)从供给口60向装置主体12内供给并经由上部进给路径52向印刷部25引导的介质S其端部在到达上部进给路径52内的第一弯曲部52a之前先碰到第一辊对54。然后,从该状态开始,第一辊对54从正反两侧夹着介质S进行旋转,从而所供给的介质S通过第一弯曲部52a向印刷部25进给。即、所供给的介质S在通过上部进给路径52的第一弯曲部52a时弯曲,但该介质S在弯曲之前碰到第一辊对54,在弯曲状态下则不会碰上。因此,可以抑制所供给的介质S通过弯曲的路径向装置主体12内的印刷部25进给时折弯。
(9)供给口60设置为朝向装置主体12的前表面12B侧开口,在装置主体12的上表面12A上,能够载置介质S的介质载置面51从比供给口60更靠前表面12B侧的位置沿着朝向供给口60的供给方向延伸。由此,用户可以从装置主体12的前表面12B侧将供给用的介质S载置于设置在装置主体12的上表面12A的介质载置面51,通过使这样载置的介质S沿着介质载置面51从前表面12B侧向后方滑动,从而可以容易地将介质S从供给口60向上部进给路径52内供给。
(10)介质载置面51设置于盖14的上表面,盖14具备配设于供给方向的下游侧的第一盖41以及配设于供给方向的上游侧的第二盖42。此外,第一盖41固定于壳体13,第二盖42以能够在开放开口部13a的打开位置与封闭开口部13a的关闭位置之间位移的方式安装于壳体13。由此,即便是在盖14的上表面具备介质载置面51的构成,也可以通过使该盖14的第二盖42位移至打开位置,从而对壳体13的内部进行视觉辨认。
(11)介质载置面51具有以从供给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下降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45。由此,通过利用介质载置面51上的倾斜面45的倾斜,可以容易地将载置于介质载置面51的介质S向供给口60供给。此外,在装置主体12的上表面12A上,可以使设置有倾斜面45的部位的高度低于未设置有倾斜面45的部位的高度。
(12)介质载置面51具有配设于第一盖41的上表面的第一载置面41a以及配设于第二盖42的上表面的第二载置面43,第一载置面41a以从供给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下降的方式倾斜。第二载置面43具有位于供给方向的上游侧的上游侧水平面43a以及下游侧倾斜面43b,下游侧倾斜面43b和第一载置面41a在供给方向上相连而形成倾斜面45,该下游侧倾斜面43b在供给方向上的上游侧水平面43a的下游侧以从供给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下降的方式倾斜。由此,例如与仅在第一盖41上设置倾斜面的情况相比,介质载置面51中的倾斜面45的面积增加。因此,可以更加容易地将载置于介质载置面51的介质S向供给口60供给。
(13)在第一载置面41a上设置有能够将载置于介质载置面51的介质S在宽度方向X上定位的导边器44。由此,可以通过导边器44抑制载置于介质载置面51的介质S产生相对于供给方向倾斜的歪斜。
本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如下所述的变更来实施。本实施方式及以下的变更例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可以相互组合来进行实施。
·如图7所示,印刷装置11也可以具备用于对介质S的背面进行印刷的背面印刷路径90。该变更例中的印刷装置11具备背面印刷路径90来取代引导路径76。印刷装置11也可以具备引导路径76及背面印刷路径90两者。
背面印刷路径90是从印刷部25的下游的位置朝着印刷部25的上游的位置延伸的路径。背面印刷路径90以包围介质支承部26的方式延伸。背面印刷路径90具有用于使介质S在引导中途翻转的第三弯曲部90a。
第三弯曲部90a设置于背面印刷路径90的中途部分。第三弯曲部90a是在背面印刷路径90中弯曲的部分。介质S在通过了印刷部25之后转向,从而被引导至背面印刷路径90。介质S在背面印刷路径90中进给时,在第三弯曲部90a处被翻转姿势。因此,通过背面印刷路径90进给介质S,从而可以对介质S的背面进行印刷。
在该变更例中,第一辊对54在进深方向Y上位于比第三弯曲部90a更靠印刷部25所处的一侧。由此,背面印刷路径90紧凑。其结果是,印刷装置11紧凑。
根据该变更例,可以获得以下的效果。
(14)第一辊对54在进深方向Y上位于比第三弯曲部90a更靠印刷部25所处的一侧。由此,可以紧凑地构成印刷装置11。
·也可以没有介质载置面51的导边器44。
·导边器44也可以设置于第二盖42的下游侧倾斜面43b,还可以设置于上游侧水平面43a。
·也可以没有第二盖42的上游侧水平面43a而使第二盖42的整个上表面倾斜,由第二盖42的整个上表面和第一盖41的第一载置面41a构成倾斜面45。
也可以使第二盖42的整个上表面为水平面,仅由第一盖41的第一载置面41a构成倾斜面45。
·也可以不在盖14的上表面设置倾斜面45而使介质载置面51为水平面。
·在盖14中,也可以将第一盖4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壳体13,能够通过第一盖41覆盖壳体13的开口部13a,并将第二盖42固定于壳体13。
·虽然将作为上部进给部53的一部分的第一辊对54的驱动辊54A及第二辊对55的驱动辊55A配设于了翻转盖59,但也可以将整个上部进给部53配设于盖14或翻转盖59。
·进给用的辊对也可以是没有第一辊对54而仅具备第二辊对55的构成。
·介质S不限定于纸张,也可以是塑料薄膜等。
·印刷部25喷射的液体不限定于墨水,例如也可以是功能材料的粒子分散或混合于液体而成的液状体等。例如,印刷部25也可以喷射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包含用于液晶显示器、电致发光显示器及面发光显示器的制造等的电极材料或色材等材料的液状体。
下面,对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及变更例所掌握的技术方案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
印刷装置具备:印刷部,采用液体对介质进行印刷;装置主体,将所述印刷部容纳于内部,并构成为外表面包括上表面和与所述上表面邻接并交叉的前表面,并且,在所述上表面具有供给口;上部进给路径,构成为向所述印刷部引导从所述供给口供给的所述介质,并在其中途部分具有用于使所述介质在引导中途翻转的第一弯曲部;介质容纳部,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的下部,构成为容纳所述介质;以及下部进给路径,构成为从所述介质容纳部向所述印刷部进行引导,并在其中途部分具有用于使所述介质在引导中途翻转的第二弯曲部,从上表面观察,在从所述前表面朝向与所述前表面相反一侧的装置主体的背面的进深方向上,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最里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重叠。
根据该构成,引导从在装置主体的上表面开口的供给口供给的介质的上部进给路径的第一弯曲部的最里部与从容纳介质的介质容纳部引导介质的下部进给路径的第二弯曲部重叠。由此,可以紧凑地构成上部进给路径和下部进给路径。因此,可以抑制印刷装置的大型化。
印刷装置具备:印刷部,采用液体对介质进行印刷;装置主体,将所述印刷部容纳于内部,并构成为外表面包括上表面和与所述上表面邻接并交叉的前表面,并且,在所述上表面具有供给口;上部进给路径,构成为向所述印刷部引导从所述供给口供给的所述介质,并在其中途部分具有用于使所述介质在引导中途翻转的第一弯曲部;安装部,构成为供容纳所述液体的液体容纳部进行安装;以及液体管,从安装于所述安装部的所述液体容纳部向所述印刷部引导液体,所述印刷部具有构成为沿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移动的滑架,所述液体管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并具有在所述液体管的中途部分折回的折回部分,从前表面观察,在铅直方向上,所述上部进给路径与所述折回部分重叠。
根据该构成,在铅直方向上,上部进给路径与液体管的折回部分重叠,因此,可以紧凑地构成上部进给路径。因此,可以抑制印刷装置的大型化。
印刷装置具备:印刷部,采用液体对介质进行印刷;装置主体,将所述印刷部容纳于内部,并构成为外表面包括上表面和与所述上表面邻接并交叉的前表面,并且,在所述上表面具有供给口;上部进给路径,构成为向所述印刷部引导从所述供给口供给的所述介质,并在其中途部分具有用于使所述介质在引导中途翻转的第一弯曲部;以及废液盒,容纳来自于所述印刷部的废液,从上表面观察,在从所述前表面朝向与所述前表面相反一侧的所述装置主体的背面的进深方向上,所述上部进给路径与所述废液盒重叠。
根据该构成,在进深方向上,所述上部进给路径与所述废液盒重叠,因此,可以紧凑地构成上部进给路径。因此,可以抑制印刷装置的大型化。
印刷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在铅直方向上,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滑架重叠。
根据该构成,由于在铅直方向上第一弯曲部和滑架重叠,因此,可以紧凑地构成上部进给路径。
印刷装置也可以为了对所述介质的双面进行印刷,具备构成为将所述介质从所述印刷部向所述下部进给路径引导的引导路径。
根据该构成,可以执行对介质的双面进行印刷的双面印刷。
印刷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具备:第一辊对,在所述上部进给路径中位于比所述第一弯曲部更靠所述供给口所处的一侧,所述第一辊对通过夹着来自于所述供给口的所述介质进行旋转,从而经由所述上部进给路径将所述介质向所述印刷部进给;以及第一进给辊,在所述第二弯曲部处边使所述介质弯曲边进给所述介质,所述第一辊对构成为在所述进深方向上位于比所述第一进给辊更靠所述印刷部所处的一侧。
根据该构成,第一辊对在进深方向上位于比第一进给辊更靠印刷部所处的一侧,因此,可以紧凑地构成印刷装置。
在印刷装置中,所述第一辊对也可以在所述进深方向上位于比所述第二弯曲部更靠所述印刷部所处的一侧。
根据该构成,可以紧凑地构成印刷装置。
也可以是,印刷装置具备用于对所述介质的背面进行印刷的背面印刷路径,所述背面印刷路径具有用于使所述介质在引导中途翻转的第三弯曲部,所述第一辊对在所述进深方向上位于比所述第三弯曲部更靠所述印刷部所处的一侧。
根据该构成,第一辊对在进深方向上位于比第三弯曲部更靠印刷部所处的一侧,因此,可以紧凑地构成印刷装置。
印刷装置具备:印刷部,采用液体对介质进行印刷;装置主体,将所述印刷部容纳于内部,并构成为外表面包括上表面和与所述上表面邻接并交叉的前表面;供给口,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的上表面,能够将所述介质向所述装置主体内供给;上部进给路径,能够向所述装置主体内的所述印刷部引导从所述供给口供给的所述介质,并在其中途部分具有用于使所述介质在引导中途翻转的第一弯曲部;以及辊对,设置于所述上部进给路径中比所述第一弯曲部更靠所述供给口所处一侧的位置,通过从正反两侧夹着从所述供给口供给的所述介质进行旋转,从而经由所述上部进给路径将所述介质向所述印刷部进给。
根据该构成,从供给口向装置主体内供给并经由上部进给路径向印刷部引导的介质其端部在到达上部进给路径内的第一弯曲部之前先碰到辊对。然后,通过从该状态开始,辊对从正反两侧夹着介质进行旋转,从而所供给的介质通过第一弯曲部向印刷部进给。即、所供给的介质在通过上部进给路径的第一弯曲部时弯曲,但该介质在弯曲之前碰到进给用的辊对,在弯曲状态下则不会碰上。因此,可以抑制所供给的介质通过弯曲的路径向装置主体内的印刷部进给时折弯。
在印刷装置中,也可以设置为所述供给口朝向所述装置主体的前表面侧开口,并在所述装置主体的上表面上,能够载置所述介质的介质载置面从比所述供给口更靠前表面侧的位置沿着朝向所述供给口的供给方向延伸。
根据该构成,用户可以从装置主体的前表面侧将供给用的介质载置于设置在装置主体的上表面的介质载置面,通过使这样载置的介质沿着介质载置面从前表面侧向后方滑动,可以容易地将介质从供给口向进给路径内供给。
在印刷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装置主体具备:壳体,在上表面具有开口部;以及盖,以封闭所述开口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介质载置面设置于所述盖的上表面,所述盖具备配设于所述供给方向的下游侧的第一盖以及配设于所述供给方向的上游侧的第二盖,所述第一盖及所述第二盖中任一方固定于所述壳体,另一方以能够在开放所述开口部的打开位置与封闭所述开口部的关闭位置之间位移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壳体。
根据该构成,即便是在盖的上表面具备介质载置面的构成,也可以通过使该盖的第一盖及第二盖中任一方位移至打开位置,从而对壳体的内部进行视觉辨认。
在印刷装置中,所述介质载置面也可以具有以从所述供给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下降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
根据该构成,通过利用介质载置面上的倾斜面的倾斜,可以容易地将载置于介质载置面的介质向供给口供给。此外,在装置主体的上表面上,可以使设置有倾斜面的部位的高度低于未设置有倾斜面的部位的高度。
在印刷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介质载置面具有配设于所述第一盖的上表面的第一载置面以及配设于所述第二盖的上表面的第二载置面,所述第一载置面以从所述供给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下降的方式倾斜,所述第二载置面具有:上游侧水平面,位于所述供给方向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倾斜面,在所述供给方向上的所述上游侧水平面的下游侧以从所述供给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下降的方式倾斜,所述第二载置面的所述下游侧倾斜面和所述第一载置面在所述供给方向上相连而形成所述倾斜面。
根据该构成,例如与仅在第一盖上设置倾斜面的情况相比,介质载置面中的倾斜面的面积增加。因此,可以更加容易地将载置于介质载置面的介质向供给口供给。
在印刷装置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一载置面上设置有能够将载置于所述介质载置面的所述介质在宽度方向上定位的导边器。
根据该构成,可以通过导边器抑制载置于介质载置面的介质产生相对于供给方向倾斜的歪斜。

Claims (8)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印刷部,采用液体对介质进行印刷;
装置主体,将所述印刷部容纳于内部,并构成为外表面包括上表面和与所述上表面邻接并交叉的前表面,所述介质载置于所述上表面,并且,在所述上表面具有供给口;
上部进给路径,构成为向所述印刷部引导从所述供给口供给的所述介质,在所述上部进给路径的中途部分具有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用于使所述介质在引导中途翻转,所述第一弯曲部具有:朝装置主体的背面向下方延伸至所述中途部分的最里部的第一部分、以及从所述最里部朝向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印刷部弯曲的第二部分;
介质容纳部,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的下部,构成为容纳所述介质;以及
下部进给路径,构成为向所述印刷部引导来自于所述介质容纳部的所述介质,在所述下部进给路径的中途部分具有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用于使所述介质在引导中途翻转,
从所述上表面观察,在从所述前表面朝向与所述前表面相反一侧的所述装置主体的背面的进深方向上,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最里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装置为了对所述介质的双面进行印刷,具备构成为将所述介质从所述印刷部向所述下部进给路径引导的引导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装置具备:
第一辊对,在所述上部进给路径中位于比所述第一弯曲部更靠所述供给口所处的一侧,所述第一辊对通过夹着来自于所述供给口的所述介质进行旋转,从而经由所述上部进给路径将所述介质向所述印刷部进给;以及
第一进给辊,在所述第二弯曲部处边使所述介质弯曲边进给所述介质,
所述第一辊对在所述进深方向上位于比所述第一进给辊更靠所述印刷部所处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辊对在所述进深方向上位于比所述第二弯曲部更靠所述印刷部所处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装置具备用于对所述介质的背面进行印刷的背面印刷路径,
所述背面印刷路径具有用于使所述介质在引导中途翻转的第三弯曲部,
所述第一辊对在所述进深方向上位于比所述第三弯曲部更靠所述印刷部所处的一侧。
6.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印刷部,采用液体对介质进行印刷;
装置主体,将所述印刷部容纳于内部,并构成为外表面包括上表面和与所述上表面邻接并交叉的前表面,所述介质载置于所述上表面,并且,在所述上表面具有供给口;
上部进给路径,构成为向所述印刷部引导从所述供给口供给的所述介质,在所述上部进给路径的中途部分具有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用于使所述介质在引导中途翻转,所述第一弯曲部具有:朝装置主体的背面向下方延伸至所述中途部分的最里部的第一部分、以及从所述最里部朝向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印刷部弯曲的第二部分;
安装部,构成为供容纳所述液体的液体容纳部进行安装;以及
液体管,从安装于所述安装部的所述液体容纳部向所述印刷部引导液体;
介质容纳部,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的下部,构成为容纳所述介质;以及
下部进给路径,构成为向所述印刷部引导来自于所述介质容纳部的所述介质,在所述下部进给路径的中途部分具有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用于使所述介质在引导中途翻转,所述印刷部具有构成为沿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移动的滑架,
所述液体管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并具有在所述液体管的中途部分折回的折回部分,
从所述上表面观察,在从所述前表面朝向与所述前表面相反一侧的所述装置主体的背面的进深方向上,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最里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重叠,
从所述前表面观察,在铅直方向上,所述上部进给路径与所述折回部分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铅直方向上,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滑架重叠。
8.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印刷部,采用液体对介质进行印刷;
装置主体,将所述印刷部容纳于内部,并构成为外表面包括上表面和与所述上表面邻接并交叉的前表面,所述介质载置于所述上表面,并且,在所述上表面具有供给口;
上部进给路径,构成为向所述印刷部引导从所述供给口供给的所述介质,在所述上部进给路径的中途部分具有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用于使所述介质在引导中途翻转,所述第一弯曲部具有:朝装置主体的背面向下方延伸至所述中途部分的最里部的第一部分、以及从所述最里部朝向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印刷部弯曲的第二部分;
废液盒,容纳来自于所述印刷部的废液;
介质容纳部,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的下部,构成为容纳所述介质;以及
下部进给路径,构成为向所述印刷部引导来自于所述介质容纳部的所述介质,在所述下部进给路径的中途部分具有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用于使所述介质在引导中途翻转,
从所述上表面观察,在从所述前表面朝向与所述前表面相反一侧的所述装置主体的背面的进深方向上,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最里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重叠,
从所述上表面观察,在从所述前表面朝向与所述前表面相反一侧的所述装置主体的背面的进深方向上,所述上部进给路径与所述废液盒重叠。
CN201910507325.1A 2018-06-13 2019-06-12 印刷装置 Active CN1105881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12875 2018-06-13
JP2018112875A JP7243048B2 (ja) 2018-06-13 2018-06-13 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88191A CN110588191A (zh) 2019-12-20
CN110588191B true CN110588191B (zh) 2021-09-24

Family

ID=66857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07325.1A Active CN110588191B (zh) 2018-06-13 2019-06-12 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59191B2 (zh)
EP (1) EP3581392B1 (zh)
JP (1) JP7243048B2 (zh)
CN (1) CN1105881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501006B2 (ja) * 2020-03-11 2024-06-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22054040A (ja) * 2020-09-25 2022-04-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分別装置、及び分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25304B2 (ja) * 1990-12-11 2001-01-15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JP3715390B2 (ja) * 1996-12-12 2005-11-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像形成装置
JP2008023763A (ja) * 2006-07-19 2008-02-0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297178B1 (ko) * 2006-09-12 2013-08-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JP5168488B2 (ja) * 2008-09-05 2013-03-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両面記録装置及び両面記録装置における媒体搬送方法
JP4623188B2 (ja) * 2008-09-26 2011-02-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5488455B2 (ja) 2010-12-28 2014-05-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JP2012196799A (ja) * 2011-03-18 2012-10-18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JP5793907B2 (ja) 2011-03-25 2015-10-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3043775A (ja) * 2011-08-26 2013-03-04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JP5929430B2 (ja) 2012-03-30 2016-06-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983924B2 (ja) * 2012-08-10 2016-09-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4114152A (ja) * 2012-12-12 2014-06-26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17898B2 (ja) * 2013-03-29 2017-10-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432773B2 (ja) 2014-12-15 2018-12-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30942A (ja) * 2015-08-04 2017-02-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738039B2 (ja) * 2016-03-03 2020-08-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222273B2 (ja) 2016-05-06 2017-11-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865042B2 (ja) 2017-01-11 2021-04-28 株式会社野村総合研究所 ナレッジ管理装置、ナレッジ管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7039996B2 (ja) 2017-12-26 2022-03-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81392B1 (en) 2023-03-08
JP2019214176A (ja) 2019-12-19
EP3581392A1 (en) 2019-12-18
US10759191B2 (en) 2020-09-01
CN110588191A (zh) 2019-12-20
US20190381813A1 (en) 2019-12-19
JP7243048B2 (ja) 2023-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21609B2 (ja) 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463542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277224B2 (ja) 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JP5131319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CN110588191B (zh) 印刷装置
JP2010208095A (ja) 記録剤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589548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WO2016021171A1 (ja) 複合装置
JP7099130B2 (ja) 印刷装置
US20230202783A1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4269124A (ja) 給送装置、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7298280B2 (ja) 記録装置
JP5728989B2 (ja) 記録装置
JP2007191251A (ja) 媒体カセット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JP443316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5876655B2 (ja) 記録装置
JP5929325B2 (ja) 記録装置
JP2005047701A (ja) 記録装置
JP201108402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69116A (ja) 被記録材給送装置、記録装置、液体噴射装置
JP2004268357A (ja) 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2162060A (ja) 記録装置
JP2012185375A (ja) 記録装置
JP2018052678A (ja) 印刷装置
JP2004230600A (ja) 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