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01543B - 薄膜电容器 - Google Patents

薄膜电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01543B
CN108701543B CN201780012171.8A CN201780012171A CN108701543B CN 108701543 B CN108701543 B CN 108701543B CN 201780012171 A CN201780012171 A CN 201780012171A CN 108701543 B CN108701543 B CN 1087015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overlapping
electrode
bus bar
en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1217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01543A (zh
Inventor
今村武志
三浦寿久
金谷英里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0629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929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01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015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015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015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8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02Mountings
    • H01G2/04Mount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on a chassi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10Housing; Encapsulation
    • H01G2/103Sealings, e.g. for lead-in wire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0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4Housing; 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33Thin- or thick-film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38Multiple capacitors, i.e.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fixed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40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fixed capacitors with other electric elements, the structure mainly consisting of a capacitor, e.g. RC combin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018Dielectrics
    • H01G4/06Solid dielectrics
    • H01G4/14Organic dielectrics
    • H01G4/18Organic dielectrics of synthetic material, e.g. derivatives of cellulo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后汇流条(300)包含与电容器元件(100)的上侧端面电极(101)连接的后侧电极连接部(310),后侧重合部(320)在与上侧端面电极(101)重叠的位置,被从后侧电极连接部(310)向上方引出。前汇流条(200)包含与电容器元件(100)的下侧端面电极连接的前侧电极连接部(210)、第1中继部(220)和沿着上侧端面电极(101)的第2中继部(230),前侧重合部(240)被从第2中继部(230)向上方引出。绝缘模块(400)包含:介于前侧重合部(240)与后侧重合部(320)之间的第1绝缘部(410)、和介于上侧端面电极(101)与第2中继部(230)之间的第2绝缘部(420)。

Description

薄膜电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电容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在一种薄膜电容器中,使2个汇流条的一部分夹着绝缘部件而重叠,使汇流条所具有的电感成分即ESL(等效串联电感)减少,该薄膜电容器在形成于将金属化薄膜层叠或者卷绕而成的电容器元件的两端面的端面电极,分别连接汇流条的一端,并且在汇流条的另一端形成与外部设备连接的外部连接端子。
在这样的薄膜电容器中,能够采用如下结构:例如专利文献1所述,电容器元件被配置为端面电极朝向的方向与外部连接端子被引出的方向垂直;例如专利文献2所述,电容器元件被配置为端面电极朝向的方向与外部连接端子被引出的方向平行。
在采用后者的结构的情况下,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壳体模具电容器(薄膜电容器)中,在从正面观看电容器元件的端面电极时,P极汇流条和N极汇流条被引出到偏离于端面电极的位置,在该位置将电极间绝缘部件夹在中间并重叠。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0-2514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15-0956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壳体模具电容器中,由于P极汇流条和N极汇流条被引出到偏离于端面电极的位置,因此电容器元件的沿着端面电极的方向上的尺寸变大。因此,考虑2个汇流条中夹着绝缘部件而重叠的部分、即2个重合部被配置于与电容器元件的端面电极重叠的位置的结构。
但是,在设为这种结构的情况下,与配置有2个重合部的一侧的端面电极为异极性的汇流条的一部分沿着其端面电极的上方,因此其恐怕会接触。
鉴于该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小型化的薄膜电容器。
本发明的主要方式所涉及的薄膜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第1汇流条以及第2汇流条,连接于所述电容器元件;第1重合部以及第2重合部,分别包含于所述第1汇流条和所述第2汇流条,且相互重合;和绝缘部,用于将所述第1重合部与所述第2重合部之间绝缘。这里,所述第1汇流条包含与形成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一端面的第1端面电极连接的第1电极连接部,所述第1重合部在与所述第1端面电极重叠的位置,从所述第1电极连接部向所述第1端面电极朝向的方向被引出。此外,所述第2汇流条包含:第2电极连接部,与形成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另一端面的第2端面电极连接的;和中继部,从该第2电极连接部向所述第1端面电极的方向延伸以使得沿着所述电容器元件的周面、之后向所述第1重合部的方向延伸以使得沿着所述第1端面电极,并且将所述第2电极连接部与所述第2重合部连结,所述第2重合部从所述中继部向所述第1端面电极朝向的方向被引出。进一步地,所述绝缘部包含:第1绝缘部,介于所述第1重合部与所述第2重合部之间;和第2绝缘部,从所述第1绝缘部延伸以使得沿着所述第1端面电极,且介于所述第1端面电极与所述中继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小型化的薄膜电容器。
通过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效果乃至意义更加清楚。但是,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仅仅是将本发明实施化时的一个示例,本发明并不显示于以下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内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膜电容器的正面立体图。
图2的(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容器单元的正面立体图,图2的(b)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容器单元的背面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颠倒状态的电容器单元的背面立体图。
图4的(a)以及(b)分别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前汇流条的正面立体图以及背面立体图。
图5的(a)以及(b)分别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汇流条的正面立体图以及背面立体图。
图6的(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绝缘模块的正面立体图,图6的(b)是图6的(a)的A-A′剖视图。
图7的(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绝缘模块的背面立体图,图7的(b)是图7的(a)的B-B′剖视图。
图8是夸张地示意性描绘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将第1绝缘部的锥形形状的绝缘模块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容器单元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为了方便,各图中适当地标记了前后、左右以及上下的方向。另外,图示的方向仅表示薄膜电容器1的相对方向,并不表示绝对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端面电极101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第1端面电极”。此外,下侧端面电极102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第2端面电极”。进一步地,前汇流条20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第2汇流条”。进一步地,前侧电极连接部21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第2电极连接部”。进一步地,通过第1中继部220和第2中继部230,构成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中继部”。进一步地,开口部231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第1开口部”。进一步地,前侧重合部24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第2重合部”。进一步地,后汇流条30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第1汇流条”。进一步地,后侧电极连接部31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第1电极连接部”。进一步地,后侧重合部32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第1重合部”。进一步地,绝缘模块40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绝缘部”。进一步地,第1绝缘部41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第1绝缘部”。进一步地,前肋411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第2肋”,后肋412对应于权利要求书的“第1肋”。进一步地,第2绝缘部42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第2绝缘部”。开口部421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第2开口部”。进一步地,第3绝缘部43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第3绝缘部”。
但是,上述记载的目的仅在于将权利要求书的结构与实施方式的结构建立对应,并不通过上述建立对应来将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发明限定于实施方式的结构。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膜电容器1的正面立体图。在图1中,为了方便,填充树脂30的一部分由斜线描绘,剩余部分被描绘为透明。
如图1所示,薄膜电容器1具备:电容器单元10、壳体20和填充树脂30。
电容器单元10包含:电容器元件100、前汇流条200、后汇流条300和绝缘模块400,通过前汇流条200以及后汇流条300来从电容器元件100引出电并提供给外部设备。壳体20具有上下扁平的几乎立方体形状,上表面开口。壳体20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PS)等树脂材料形成,收纳电容器单元10。填充树脂30通过熔融的树脂被填充到壳体20内并冷却而形成。填充树脂30被填充于壳体20内直到前汇流条200的第2中继部230以及后汇流条300的后侧电极连接部310埋没的位置。填充树脂30覆盖电容器元件100、前汇流条200、后汇流条300以及绝缘模块400的一部分,保护这些不受湿气、冲击的影响。
以下对电容器单元10的结构详细进行说明。
图2的(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容器单元10的正面立体图,图2的(b)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容器单元10的背面立体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颠倒状态的电容器单元10的背面立体图。图4的(a)以及(b)分别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前汇流条200的正面立体图以及背面立体图。图5的(a)以及(b)分别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汇流条300的正面立体图以及背面立体图。图6的(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绝缘模块400的正面立体图,图6的(b)是图6的(a)的A-A′剖视图。图7的(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绝缘模块400的背面立体图,图7的(b)是图7的(a)的B-B′剖视图。图8是夸张地示意性描绘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绝缘部410的锥形形状的绝缘模块400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9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容器单元10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电容器元件100通过将在电介质薄膜上蒸镀铝的2片金属化薄膜重叠、将重叠的金属化薄膜卷绕或者层叠、将其周面按压为扁平状而形成。电容器元件100的两端面朝向上下方向。电容器元件100中,在上侧的端面,通过锌等的喷镀金属的喷涂来形成上侧端面电极101,在下侧的端面,同样地通过锌等的喷镀金属的喷涂来形成下侧端面电极102。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元件100通过在电介质薄膜上蒸镀铝的金属化薄膜而形成,但除此以外,也可以通过蒸镀锌、镁等其他金属的金属化薄膜来形成。或者,电容器元件100也可以由使这些金属之中的多个金属蒸镀而成的金属化薄膜形成,也可以由使这些金属彼此的合金蒸镀而成的金属化薄膜形成。
如图4的(a)以及(b)所示,前汇流条200由导电性材料、例如铜板形成,包含:前侧电极连接部210、第1中继部220、第2中继部230、前侧重合部240和14个连接端子部250。前汇流条200例如通过将一片铜板适当地切除并折弯而形成,这些前侧电极连接部210、第1中继部220、第2中继部230、前侧重合部240和14个连接端子部250成为一体。
前侧电极连接部210具有左右细长的板状。在前侧电极连接部210的后端部形成4个电极端子211。第1中继部220以及第2中继部230将前侧电极连接部210与前侧重合部240连结。第1中继部220具有左右较长的板状,从前侧电极连接部210的前端部向上方延伸。第2中继部230具有左右较长的板状,从第1中继部220的上端部向后方延伸。在第2中继部230,在3个位置形成左右方向较长的长圆形状的开口部231,以使得在左右方向并排。
前侧重合部240具有左右较长的板状,从第2中继部230的后端部向上方延伸。在前侧重合部240的左端部,形成向左方突出的矩形的第1下***部241,在第1下***部241的上方,形成比第1下***部241更向左方突出的矩形的第1上***部242。同样地,在前侧重合部240的右端部,形成向右方突出的矩形的第2下***部243,在第2下***部243的上方,形成比第2下***部243更向右方突出的矩形的第2上***部244。
14个连接端子部250在前侧重合部240的上端部,被配置为在左右方向具有规定的间隔。各连接端子部250在其下端部相对于前侧重合部240几乎折弯为直角,其两侧面朝向左右方向。在各连接端子部250,使用焊接等固定方法来连接来自外部设备的各端子(未图示)。
如图5的(a)以及(b)所示,后汇流条300由导电性材料、例如铜板形成,包含:后侧电极连接部310、后侧重合部320和14个连接端子部330。后汇流条300例如通过将一片铜板适当地切除并折弯而形成,这些后侧电极连接部310、后侧重合部320和14个连接端子部330成为一体。
后侧电极连接部310具有左右较长的板状。在后侧电极连接部310,在2个位置形成左右较长的长方形的开口部311,以使得在左右方向并排。在各开口部311的前端边缘,形成2个电极端子312。此外,在后侧电极连接部310,在2个开口部311之间和右侧的开口部311的右方,分别在2个位置形成左右较长的长圆形状的开口部313。
后侧重合部320具有左右较长的板状,从后侧电极连接部310的前端部向上方延伸。在后侧重合部320的左端部,形成向左方突出的矩形的第3下***部321,在第3下***部321的上方,形成比第3下***部321更向左方突出的矩形的第3上***部322。同样地,在后侧重合部320的右端部,形成向右方突出的矩形的第4下***部323,在第4下***部323的上方,形成比第4下***部323更向右方突出的矩形的第4上***部324。
14个连接端子部330在后侧重合部320的上端部被配置为在左右方向具有规定的间隔。各连接端子部330在其下端部相对于后侧重合部320几乎折弯为直角,其两侧面朝向左右方向。在各连接端子部330,使用焊接等固定方法来连接来自外部设备的各端子(未图示)。
如图6的(a)以及(b)、和图7的(a)以及(b)所示,绝缘模块400包含:第1绝缘部410、第2绝缘部420、第3绝缘部430、前侧左保持部440、前侧右保持部450、后侧左保持部460、后侧右保持部470和绝缘纸480。包含第1绝缘部410、第2绝缘部420、第3绝缘部430、前侧左保持部440、前侧右保持部450、后侧左保持部460和后侧右保持部470的绝缘主体部400a通过使用PPS等树脂材料而成形从而一体形成,具有绝缘性。
第1绝缘部410具有左右较长的板状。在第1绝缘部410的前面410a,在左右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地,形成在上下方向延伸的4个前肋411。同样地,在第1绝缘部410的后面410b,在左右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地,形成在上下方向延伸的4个后肋412。如图8所示,第1绝缘部410具有随着朝向上方(远离第2绝缘部420)而厚度变小的锥形状,以使得在使用在图8的上下方向分割的金属模来将绝缘主体部400a成形时,上侧的金属模容易脱离。因此,第1绝缘部410的前面410a与后面410b不是平行的状态。另一方面,前肋411形成为从第1绝缘部410的前面410a稍微向前方突出,其突出量随着朝向上方而变大,后肋412形成为从第1绝缘部410的后面410b稍微向后方突出,其突出量随着朝向上方而变大。由此,前肋411的突出面411a与后肋412的突出面412a为平行的状态。另外,前肋411以及后肋412也与绝缘主体部400a一体形成,但由于前肋411以及后肋412都是相对于绝缘主体部400a的长边方向稍大,因此不会成为将成形时的上侧的金属模脱离的操作的障碍。
第2绝缘部420具有左右较长的板状,从第1绝缘部410的下端部向前方延伸。在第2绝缘部420,在前汇流条200的3个开口部231所对应的位置,形成具有与该开口部231相似形状的长圆形状的3个开口部421。开口部421比开口部231小。第3绝缘部430具有左右细长的板状,从第2绝缘部420的前端部向下方延伸。
在前侧左保持部440,形成向上方以及右方开口并且沿着第1绝缘部410的前面410a上下走向的第1下***槽441和第1上***槽442。第1上***槽442形成于第1下***槽441的上方且比第1下***槽441更靠左侧。在前侧右保持部450,形成向上方以及左方开口并且沿着第1绝缘部410的前面410a上下走向的第2下***槽451和第2上***槽452。第2上***槽452形成于第2下***槽451的上方且比第2下***槽451更靠右侧。此外,在前侧右保持部450,在其下部,形成卡合片453。在卡合片453的前端部,形成向前方突出的爪部453a。
在后侧左保持部460,形成向上方以及右方开口并且沿着第1绝缘部410的后面410b上下走向的第3下***槽461和第3上***槽462。第3上***槽462形成于第3下***槽461的上方且比第3下***槽461更靠左侧。此外,在后侧左保持部460,在其下部,形成卡合片463。在卡合片463的前端部,形成向后方突出的爪部463a。在后侧右保持部470,形成向上方以及左方开口并且沿着第1绝缘部410的后面410b上下走向的第4下***槽471和第4上***槽472。第4上***槽472形成于第4下***槽471的上方且比第4下***槽471更靠右侧。此外,在后侧右保持部470,在其下部,形成卡合片473。在卡合片473的前端部,形成向后方突出的爪部473a。
绝缘纸480被设置于第1绝缘部410的上端部410c以使得向上方突出。在第1绝缘部410的上端部410c,在左右两侧,形成绝缘纸480的保持部413、414。绝缘纸480的厚度比第1绝缘部410的厚度大幅度地薄,被贴付于第1绝缘部410的上端部410c以及左右的保持部413、414的后面,以使得与第1绝缘部410的前面410a之间隔开规定的距离。
如图2的(a)所示,第1下***部241和第1上***部242分别被从上方***到第1下***槽441和第1上***槽442。同样地,第2下***部243和第2上***部244分别被从上方***到第2下***槽451和第2上***槽452。由此,前汇流条200被前侧左保持部440和前侧右保持部450保持,以使得其前侧重合部240与第1绝缘部410的前面410a靠近并对峙。此外,第2中继部230的右端的前端部被按压于卡合片453的爪部453a,前汇流条200难以向上方脱离。另外,前侧重合部240可以与第1绝缘部410接触,也可以在前侧重合部240与第1绝缘部410之间存在非常小的缝隙。
此外,如图2的(b)所示,第3下***部321和第3上***部322分别被从上方***到第3下***槽461和第3上***槽462。同样地,第4下***部323和第4上***部324分别被从上方***到第4下***槽471和第4上***槽472。由此,后汇流条300被后侧左保持部460和后侧右保持部470保持,以使得其后侧重合部320与第1绝缘部410的后面410b靠近并对峙。此外,后侧电极连接部310的左右的前端部被按压于左右的卡合片463、473的爪部463a、473a,后汇流条300难以向上方脱离。另外,后侧重合部320可以与第1绝缘部410接触,也可以在后侧重合部320与第1绝缘部410之间存在非常小的缝隙。
这样,在电容器单元10中,前汇流条200的前侧重合部240与后汇流条300的后侧重合部320夹着第1绝缘部410而前后重合。前侧重合部240与后侧重合部320之间通过第1绝缘部410而被绝缘。此外,在前汇流条200的第2中继部230的下方重叠第2绝缘部420。第2中继部230的开口部231与第2绝缘部420的开口部421以其中心几乎一致的状态重叠。由此,第2绝缘部420的开口部421位于第2中继部230的开口部231的开口区域内的几乎中央。
另外,如图8中说明那样,虽然第1绝缘部410的前面410a与后面410b不平行,但由于前肋411的突出面411a与后肋412的突出面412a平行,因此通过沿着前肋411的突出面411a和后肋412的突出面412a,从而前汇流条200与后汇流条300维持平行的状态。此外,通过在第1绝缘部410的上端部410c设置绝缘纸480,从而能够使前侧重合部240与后侧重合部320之间的沿面距离变长从第1绝缘部410的上端边缘到绝缘纸480的上端边缘的长度L1(参照图6的(a)),能够确保良好的沿面距离。
在前汇流条200的前侧电极连接部210与后汇流条300的后侧电极连接部310之间,配置电容器元件100。后侧电极连接部310的4个电极端子312通过焊料S来与电容器元件100的上侧端面电极101连接(参照图2的(b)),前侧电极连接部210的4个电极端子211通过焊料S来与电容器元件100的下侧端面电极102连接(参照图3)。
如图2的(a)以及(b)所示,在从上方观察时,前侧重合部240以及后侧重合部320被设置于与电容器元件100的上侧端面电极101重叠的位置。即,电容器单元10成为在前侧重合部240以及后侧重合部320重叠于上侧端面电极101的位置,分别从第2中继部230以及后侧电极连接部310向上侧端面电极101朝向的方向引出的形态。
此外,如图9所示,成为与电容器元件100的上侧端面电极101异极性的前汇流条200的第2中继部230沿着上侧端面电极101的状态。在第2中继部230与上侧端面电极101之间夹有第2绝缘部420,第2中继部230与上侧端面电极101通过第2绝缘部420而被绝缘。进一步地,成为前汇流条200的第1中继部220沿着电容器元件100的周面103的状态。在第1中继部220的上部与周面103的上部之间夹有第3绝缘部430。即,在周面103,包含上侧端面电极101的周面,在包含该上侧端面电极101的周面的周面103的一部分与第1中继部220之间夹有第3绝缘部430。由此,上侧端面电极101与第1中继部220之间的沿面距离变长第3绝缘部430的上下的长度L2(参照图9)。
在收纳有电容器单元10的壳体20内,作为填充树脂30的熔融树脂被从上方注入。此时,被注入的熔融树脂流过第2中继部230的开口部231以及第2绝缘部420的开口部421。由此,熔融树脂容易遍及第2绝缘部420与电容器元件100之间。同样地,被注入的熔融树脂流过后侧电极连接部310的开口部313。由此,熔融树脂容易遍及后侧电极连接部310与电容器元件100之间。另外,由于开口部231、开口部421以及开口部313形成为在第2中继部230、第2绝缘部420以及后侧电极连接部310的长边方向较长的长圆形状,因此能够增大开口面积,能够增多熔融树脂的流通量。此外,由于开口部231、开口部421以及开口部313是长圆形状,与矩形等存在顶点的形状不同,因此熔融树脂能够顺畅地流通并且能够抑制这些开口部231、开口部421以及开口部313附近的熔融树脂的未填充部分的产生。
此外,由于第2绝缘部420的开口部421比开口部231小,以使得收容于第2中继部230的开口部231的开口区域内,因此上侧端面电极101与第2中继部230之间的沿面距离变长从开口部231的周边到开口部421的周边的长度L3(参照图2的(a))。
<实施方式的效果>
以上,通过本实施方式,起到以下的效果。
由于前汇流条200的前侧重合部240以及后汇流条300的后侧重合部320被设置于与电容器元件100的上侧端面电极101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减小沿着上侧端面电极101的方向上的薄膜电容器1的尺寸。
并且,仅通过将前汇流条200和后汇流条300安装于绝缘模块400,通过从第1绝缘部410延伸的第2绝缘部420,就能够防止电容器元件100的上侧端面电极101与同该上侧端面电极101异极性的前汇流条200的第2中继部230的接触,进行绝缘。
此外,通过在前汇流条200的第1中继部220与电容器元件100的周面103之间夹有的第3绝缘部430,能够增长上侧端面电极101与第1中继部220之间的沿面距离。由此,能够在上侧端面电极101与第1中继部220之间确保良好的沿面距离。
进一步地,由于在第2绝缘部420形成开口部421,以使得与第2中继部230的开口部231重叠,因此在向壳体20内注入作为填充树脂30的熔融树脂时,熔融树脂流过第2中继部230的开口部231以及第2绝缘部420的开口部421并容易遍及第2绝缘部420与电容器元件100之间。由此,能够可靠地由填充树脂30覆盖电容器单元10。
进一步地,由于第2绝缘部420的开口部421比开口部231小,以使得收容于第2中继部230的开口部231的开口区域内,因此能够增长上侧端面电极101与第2中继部230之间的沿面距离。由此,能够在上侧端面电极101与第2中继部230之间确保良好的沿面距离。
进一步地,在第1绝缘部410的前面410a和后面410b分别设置前肋411以及后肋412,前肋411的突出面411a与后肋412的突出面412a平行。由此,沿着前肋411的突出面411a和后肋412的突出面412a,前汇流条200与后汇流条300维持平行的状态。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的应用例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也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电容器单元10设置有一个电容器元件100。但是,电容器元件100的个数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根据需要的电容量来适当地变更。例如,也可以2个以上的电容器元件100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排列。
此外,电容器元件100是通过将在电介质薄膜上蒸镀铝的2片金属化薄膜重叠并将重叠的金属化薄膜卷绕或者层叠而形成的,除此以外,也可以通过将在电介质薄膜的两面蒸镀铝的金属化薄膜和绝缘薄膜重叠并将其卷绕或者层叠来形成电容器元件100。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2中继部230以及第2绝缘部420分别形成3个长圆形状的开口部231以及开口部421。但是,这些开口部231、421的个数以及形状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开口部231、421的个数也可以为2个以下,也可以为4个以上。此外,例如,开口部231、421的形状也可以是正圆形状、四角形状。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1绝缘部410形成4个前肋411以及后肋412。但是,这些前肋411以及后肋412的个数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前肋411以及后肋412的个数也可以为3个以下,也可以为5个以上。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前汇流条200从前侧电极连接部210中继第1中继部220和第2中继部230并向前侧重合部240连接。但是,也可以不中继第2中继部230而在第1中继部220的延长上形成前侧重合部240。在该情况下,在绝缘模块400中,也可以在不形成第2绝缘部420的情况下,在第1绝缘部410的延长上形成第3绝缘部430。
其他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示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各种变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上方”“下方”等表示方向的用语表示仅取决于结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相对方向,并不表示垂直方向、水平方向等绝对方向。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对于各种电子设备、电气设备、工业设备、车辆的电装等中使用的薄膜电容器有用。
-符号说明-
1 薄膜电容器
10 电容器单元
20 壳体
30 填充树脂
100 电容器元件
101 上侧端面电极(第1端面电极)
102 下侧端面电极(第2端面电极)
103 周面
200 前汇流条(第2汇流条)
210 前侧电极连接部(第2电极连接部)
220 第1中继部(中继部)
230 第2中继部(中继部)
231 开口部(第1开口部)
240 前侧重合部(第2重合部)
300 后汇流条(第1汇流条)
310 后侧电极连接部(第1电极连接部)
320 后侧重合部(第1重合部)
400 绝缘模块(绝缘部)
410 第1绝缘部(第1绝缘部)
411 前肋(第2肋)
412 后肋(第1肋)
420 第2绝缘部(第2绝缘部)
421 开口部(第2开口部)
430 第3绝缘部(第3绝缘部)

Claims (6)

1.一种薄膜电容器,具备:
电容器元件;
第1汇流条以及第2汇流条,连接于所述电容器元件;
第1重合部以及第2重合部,分别包含于所述第1汇流条和所述第2汇流条,且相互重合;和
绝缘部,用于将所述第1重合部与所述第2重合部之间绝缘,
所述第1汇流条包含与形成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一端面的第1端面电极连接的第1电极连接部,所述第1重合部在与所述第1端面电极重叠的位置,从所述第1电极连接部向所述第1端面电极朝向的方向被引出,
所述第2汇流条包含:第2电极连接部,与形成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另一端面的第2端面电极连接;和中继部,从该第2电极连接部以沿着所述电容器元件的周面的方式向所述第1端面电极的方向延伸之后,以沿着所述第1端面电极的方式向所述第1重合部的方向延伸,并且将所述第2电极连接部与所述第2重合部连结,所述第2重合部从所述中继部向所述第1端面电极朝向的方向被引出,
所述绝缘部包含:第1绝缘部,介于所述第1重合部与所述第2重合部之间;和第2绝缘部,从所述第1绝缘部以沿着所述第1端面电极的方式延伸,且介于所述第1端面电极与所述中继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中,
所述绝缘部包含:第3绝缘部,从所述第2绝缘部以使沿着所述电容器元件的周面的方式延伸,且介于该周面与所述中继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中,
所述第3绝缘部介于包含所述第1端面电极的周面的所述电容器元件的一部分的周面与所述中继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中,
所述薄膜电容器还具备:
壳体,收纳所述电容器元件、所述第1汇流条以及所述第2汇流条;和
填充树脂,在所述壳体内,至少填充到埋没所述中继部的位置,
在所述中继部,形成所述填充树脂流通的第1开口部,
在所述第2绝缘部,在与所述第1开口部重叠的位置,形成所述填充树脂流通的第2开口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中,
所述第2开口部形成为比所述第1开口部小,且收容于所述第1开口部的开口区域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中,
所述第1重合部、所述第2重合部以及所述第1绝缘部形成为平板状,
所述第1绝缘部具有厚度随着远离所述第2绝缘部而变小的锥形状,
在所述第1绝缘部,在与所述第1重合部对置的面,形成在所述第1重合部被引出的方向延伸的第1肋,并且在与所述第2重合部对置的面,形成在所述第2重合部被引出的方向延伸的第2肋,
所述第1肋的与所述第1重合部对置的面平行于所述第2肋的与所述第2重合部对置的面。
CN201780012171.8A 2016-02-25 2017-02-21 薄膜电容器 Active CN1087015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6290.3A CN111292959B (zh) 2016-02-25 2017-02-21 薄膜电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34174 2016-02-25
JP2016-034174 2016-02-25
PCT/JP2017/006265 WO2017146013A1 (ja) 2016-02-25 2017-02-21 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06290.3A Division CN111292959B (zh) 2016-02-25 2017-02-21 薄膜电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01543A CN108701543A (zh) 2018-10-23
CN108701543B true CN108701543B (zh) 2020-03-17

Family

ID=5968622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06290.3A Active CN111292959B (zh) 2016-02-25 2017-02-21 薄膜电容器
CN201780012171.8A Active CN108701543B (zh) 2016-02-25 2017-02-21 薄膜电容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06290.3A Active CN111292959B (zh) 2016-02-25 2017-02-21 薄膜电容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11189B2 (zh)
JP (1) JP6890233B2 (zh)
CN (2) CN111292959B (zh)
WO (1) WO20171460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223256A1 (de) * 2016-11-24 2018-05-24 Robert Bosch Gmbh Kondensator, insbesondere Zwischenkreiskondensator für ein Mehrphasensystem
WO2019107128A1 (ja) * 2017-11-29 2019-06-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ンデンサ
DE112020000683T5 (de) * 2019-02-05 2021-11-0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Kondensator
JP2020167215A (ja) * 2019-03-28 2020-10-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コンデンサユニット
JP7367374B2 (ja) * 2019-08-05 2023-10-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力変換装置
JP7118939B2 (ja) * 2019-10-02 2022-08-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コンデンサ
WO2022059531A1 (ja) * 2020-09-18 2022-03-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ンデンサ
JPWO2022185803A1 (zh) * 2021-03-02 2022-09-09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69322A (ja) * 2011-02-10 2012-09-06 Panasonic Corp ケースモールド型コンデンサ
WO2015182081A1 (ja) * 2014-05-28 2015-12-0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WO2016002177A1 (ja) * 2014-07-02 2016-01-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5061Y2 (ja) * 1975-11-29 1984-05-04 ヒタチコンデンサ カブシキガイシヤ 金属化フイルムコンデンサ
JPS626674Y2 (zh) * 1979-01-27 1987-02-16
JPS6035529U (ja) * 1983-08-18 1985-03-11 株式会社 指月電機製作所 保安装置付コンデンサ
JP3845658B2 (ja) * 1998-05-01 2006-11-15 日本ケミコン株式会社 低インダクタンスコンデンサ
JP4285435B2 (ja) * 2005-04-05 2009-06-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力変換装置
JP2008061282A (ja) * 2006-08-29 2008-03-13 Hitachi Ltd 電力変換装置
JP4946618B2 (ja) * 2007-05-15 2012-06-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ケースモールド型コンデンサ
JP4390001B2 (ja) * 2008-01-17 2009-12-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コンデンサ
JP5239989B2 (ja) * 2009-03-25 2013-07-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ケースモールド型コンデンサ
JP5391797B2 (ja) * 2009-04-13 2014-01-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ケースモールド型コンデンサ
JP5424030B2 (ja) * 2009-08-31 2014-02-26 株式会社指月電機製作所 コンデンサ
US20110149472A1 (en) * 2009-12-21 2011-06-23 Nuintek Co., Ltd. Method of connecting busbars with capacitor and product manufactured by the same method
JP5645544B2 (ja) * 2010-08-23 2014-12-24 株式会社指月電機製作所 コンデンサ
WO2013177138A1 (en) * 2012-05-21 2013-11-28 A123 Systems, LLC Multi-cell lithium-ion batteries
KR101256347B1 (ko) * 2012-08-14 2013-05-02 주식회사 뉴인텍 케이스 탑재형 병렬형 커패시터
JP6072492B2 (ja) * 2012-10-09 2017-02-0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コンデンサ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力変換装置
WO2014091696A1 (ja) * 2012-12-10 2014-06-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ケースモールド型コンデンサとその製造方法
KR20140078506A (ko) * 2012-12-17 2014-06-25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Dc 링크 커패시터 어셈블리
JP6305731B2 (ja) * 2013-11-14 2018-04-04 ニチコン株式会社 ケースモールド型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103777A (ja) * 2013-11-28 2015-06-04 日立エーアイシー株式会社 金属化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KR101436787B1 (ko) * 2013-12-31 2014-09-11 주식회사 뉴인텍 하우징 내장형 자동차 인버터용 저 인덕턴스 커패시터
CN204130350U (zh) * 2014-08-07 2015-01-28 广东意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叠层母排引出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CN204332694U (zh) * 2014-11-28 2015-05-1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电容器
CN204424090U (zh) * 2014-11-28 2015-06-2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电容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69322A (ja) * 2011-02-10 2012-09-06 Panasonic Corp ケースモールド型コンデンサ
WO2015182081A1 (ja) * 2014-05-28 2015-12-0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WO2016002177A1 (ja) * 2014-07-02 2016-01-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90233B2 (ja) 2021-06-18
US10811189B2 (en) 2020-10-20
WO2017146013A1 (ja) 2017-08-31
CN111292959B (zh) 2021-10-15
CN108701543A (zh) 2018-10-23
JPWO2017146013A1 (ja) 2018-12-20
US20180342354A1 (en) 2018-11-29
CN111292959A (zh) 202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01543B (zh) 薄膜电容器
CN108352252B (zh) 薄膜电容器
US11776758B2 (en) Capacitor
JP7108813B2 (ja) コンデンサ
JP7122657B2 (ja) コンデンサ
JPWO2018051656A1 (ja) コンデンサ
KR20180102180A (ko) 배선 모듈
CN112166484B (zh) 电容器
CN109844880B (zh) 电容器
CN109478461B (zh) 电容器
CN111386583B (zh) 电容器
CN114072889A (zh) 电容器
CN112136193B (zh) 电容器
CN116783669A (zh) 电容器
CN110998767B (zh) 电容器
CN111819646A (zh) 电容器
CN113196427B (zh) 电容器
WO2022059530A1 (ja) コンデンサ
CN116157882A (zh) 电容器
CN113366593A (zh) 电容器
JP5982625B2 (ja) 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このコンデンサを用いたケースモールド型コンデンサ
CN114467158A (zh) 电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23

Assignee: PANASONIC ELECTRONIC DEVICES (JIANGMEN) CO.,LTD.

Assignor: Panasonic electromechanical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2990000977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Film capacitor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17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