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88566B - 车辆用电动收纳式视觉辨认装置的电动收纳单元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电动收纳式视觉辨认装置的电动收纳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88566B
CN108688566B CN201810218833.3A CN201810218833A CN108688566B CN 108688566 B CN108688566 B CN 108688566B CN 201810218833 A CN201810218833 A CN 201810218833A CN 108688566 B CN108688566 B CN 1086885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shaft
frame
fixing
electric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188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88566A (zh
Inventor
本宫正宏
市川宪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kam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kam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kam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kam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6885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885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885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885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B60R1/06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 B60R1/07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by electrically powered actuators
    • B60R1/074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by electrically powered actuators for retracting the mirror arrangements to a non-use position alongside the vehicl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H02K7/116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where at least two gears have non-parallel axes without having orbital motion
    • H02K7/11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where at least two gears have non-parallel axes without having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worm and worm-whe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谋求电动收纳单元的小型化的车辆用电动收纳式视觉辨认装置的电动收纳单元。电动收纳单元(16)具有收纳动力传递机构的框架(36)和保持马达的马达保持构件(68)。框架(36)和马达保持构件(68)彼此被固定。其固定构造具有将螺钉(82)从框架(36)侧***而拧入马达保持构件(68)的构造。该固定构造的至少1个固定部位配置于在从与轴(24)的轴线(18)平行的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马达(76)的马达主体部(69)重叠的位置。

Description

车辆用电动收纳式视觉辨认装置的电动收纳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电动收纳式视觉辨认装置的电动收纳单元,特别是谋求了电动收纳单元的小型化。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用电动收纳式视觉辨认装置的电动收纳单元,存在本申请人提出申请的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收纳单元。该电动收纳单元具有:轴,其竖立设置于车身侧;旋转部分,其以能够沿绕轴的轴线的方向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该轴;电动驱动机构,其对旋转部分沿绕轴的轴线的方向进行旋转驱动。在旋转部分搭载有镜作为视觉辨认部主体。电动驱动机构具有:马达,其搭载于旋转部分;动力传递机构,其将马达的驱动力向轴传递而使旋转部分沿绕轴的轴线的方向旋转。旋转部分具有:框架,其具有收纳动力传递机构的内部空间;马达保持构件(在专利文献1中称为“外板”的零部件);以及罩(在专利文献1中称为“密封盖”的零部件)。马达保持构件在保持马达而配置到面对框架的内部空间的位置的状态下被固定于该框架,使马达的旋转向动力传递机构传递。框架和马达保持构件彼此被螺钉固定。在该状态下使所述罩盖于马达保持构件之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31979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所述以往的电动收纳单元中,对框架和马达保持构件彼此进行螺钉固定的螺钉固定部位配置于除了收纳于电动收纳单元的零部件类(马达、动力传递机构的齿轮等)之外的框架和马达保持构件的外周部分。因此,需要将用于进行螺钉固定的区域在框架和马达保持构件的外周部分的整周伸出地设置。其结果,电动收纳单元的外形(沿着该外周的形状)变大。
本发明解决所述以往的技术中的问题点,而谋求了电动收纳单元的小型化。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车辆用电动收纳式视觉辨认装置的电动收纳单元具有:轴,其竖立设置于车身侧;旋转部分,其以能够沿绕所述轴的轴线的方向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该轴,且搭载有视觉辨认部主体;电动驱动机构,其对所述旋转部分沿绕所述轴的轴线的方向进行旋转驱动,所述电动驱动机构具有:马达,其搭载于所述旋转部分;动力传递机构,其将所述马达的驱动力向所述轴传递而使所述旋转部分沿绕所述轴的轴线的方向旋转,并使所述旋转部分相对于所述车身的位置向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移位,所述旋转部分具有框架和马达保持构件,所述框架具有收纳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内部空间,所述马达保持构件在保持所述马达而配置到面对所述框架的所述内部空间的位置的状态下固定于该框架,使所述马达的马达轴的旋转向所述动力传递机构传递,所述电动收纳单元具有对所述框架和所述马达保持构件彼此进行固定的固定构造,所述固定构造具有将螺钉从所述框架侧***而拧入所述马达保持构件的构造,且所述固定构造的至少1个固定部位配置于在从与所述轴的轴线平行的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马达的马达主体部重叠的位置。据此,对框架和马达保持构件彼此进行螺钉固定的至少1个固定部位配置于在从与轴的轴线平行的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马达的马达主体部重叠的位置。因而,在该固定部位,在除了马达主体部的外周,不将用于对框架和马达保持构件彼此进行螺钉固定的区域大幅度伸出地设置就足矣。其结果,能够缩小电动收纳单元的外形而使电动收纳单元小型化。
在本发明中,能够设为,所述马达轴与所述轴的轴线大致平行地配置,所述固定构造的至少1个固定部位配置于在从与所述轴的轴线平行的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马达主体部的端面重叠的位置。据此,在沿着径向靠近马达轴的位置对框架和马达保持构件彼此进行螺钉固定,因此,能够提高马达轴的位置精度,降低动力传递机构的噪音·磨损。在此,能够设为,配置于与所述马达主体部的端面重叠的位置的固定部位配置于隔着所述马达轴的至少两个部位的位置。据此,在隔着马达轴的至少两个部位的、均沿着径向靠近马达轴的位置对框架和马达保持构件彼此进行螺钉固定,因此,能够更加提高马达轴的位置精度,更加降低动力传递机构的噪音·磨损。另外,能够设为,配置于与所述马达主体部的端面重叠的位置的固定部位配置于包围所述马达轴的至少3个部位的位置。据此,在包围马达轴的至少3个部位的、均沿着径向靠近马达轴的位置对框架和马达保持构件彼此进行螺钉固定,因此,能够更加提高马达轴的位置精度,更加降低动力传递机构的噪音·磨损。
本发明能够设为,在所述固定构造的至少1个固定部位中,所述马达保持构件具有形成有螺纹孔的***,所述框架具有与所述***嵌合的凹部,且在该凹部具有与所述螺纹孔连通的螺纹通孔,该固定部位处的所述固定构造具有如下的构造:将所述螺钉从所述框架侧***所述螺纹通孔而拧入所述螺纹孔,而对所述框架和所述马达保持构件彼此进行固定。据此,能够利用***和凹部的嵌合来对框架和马达保持构件进行定位。
在本发明中,能够设为,所述马达保持构件和所述框架还在不与所述马达主体部和所述动力传递机构重叠的位置具有对该马达保持构件和该框架彼此进行固定的1个或多个追加固定部位。据此,在更多部位将框架和马达保持构件彼此固定,因此,能够更加提高框架和马达保持构件彼此的安装精度,更加降低动力传递机构的噪音·磨损。
在本发明中,能够设为,所述追加固定部位的1个或多个部位具有利用熔接将所述马达保持构件和所述框架彼此固定的固定构造。据此,在熔接部位无需螺钉固定,与熔接相比,能够削减花费劳力和时间的螺钉固定的工时而使电动收纳单元的组装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是图2所示的电动收纳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适用了本发明的车辆用电动收纳式车门后视镜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表示图1的电动收纳单元中的框架与外板的熔接部位的、熔接前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图3B是表示该熔接部位的熔接后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图4A是图1的电动收纳单元中的框架单体的俯视图。
图4B是该框架单体的仰视图。
图5A是图1的电动收纳单元中的外板单体的俯视图。
图5B是该外板单体的仰视图。
图6是从上方透过密封盖和外板来观察图1的电动收纳单元的内部的俯视图。
图7是将密封盖拆卸而从上方观察图1的电动收纳单元的俯视图。
图8是图7的A-A向视位置的剖视图。其中,图示了密封盖。
图9是图1的电动收纳单元的仰视图。其中,拆卸对框架和外板进行螺钉固定的螺钉来表示。
图10是图9的B-B向视位置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的电动收纳单元中的蜗杆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的电动收纳单元中的轴的主视图。
图13A是图12的C-C向视位置的剖视图。
图13B是图12的D-D向视位置的剖视图。
图13C是图12的E-E向视位置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的电动收纳单元中的轴的俯视图。
图15是图14的F-F向视位置的剖视图。一并示意性地表示对轴进行铸造的模具的配置的一部分。
图16是图15的J部的放大图。
图17是将图1的电动收纳单元中的轴的、轴杆部的外周面的凹凸图案展开成该轴杆部的1周的量来表示的展开图。一并表示板的突起的进入路径。
图18是图1的电动收纳单元中的板的主视图。
图19是表示将图1的动力传递机构中的双头蜗杆的配置进行了各种改变的情况的各齿轮的转速的不同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门后视镜;11、电动驱动机构;12、镜基座;13、车身(右门);14、遮护件;14a、正面开口;14b、开口;15、镜旋转部(视觉辨认装置旋转部);16、电动收纳单元;16a、固定部分;16b、旋转部分;17、凹部;18、镜旋转轴线(轴的轴线);19、安装基座;19a、螺纹孔(或螺纹通孔);20、动力传递机构;21、圆筒部;22、螺钉;23、台阶部;24、轴(旋转支承部);24a、轴基部;24b、轴杆部;25、凹部;26、峰谷反复形状;26a、谷;26b、峰;27、峰谷反复形状;27a、谷;27b、峰;28a、28b、凸部;29、平坦面;30、轴承接面;31、空心部;31a、顶部附近;31b、缩颈部;32、止转凹凸形状;32a、止转凹部;32b、止转凸部;33a、33b、轴承;34、树脂垫圈;35、板卡定凹凸形状;35a、板卡定凹部;35a1、进入路径;35a2、周向移动路径;35a3、保持空间;35b、板卡定凸部;36、框架(壳体);36a、树脂轴(追加固定部位);36b、外壁;36c、爪;37、螺纹通孔;38、内部空间;40、圆筒部;40a、开口;40b、下端面;41、离合器机构;42、顶点;44、第1蜗轮蜗杆副;46、第2蜗轮蜗杆副;50、第2蜗轮;51、高度维持突起;52、第1蜗杆(双头蜗杆;兼用作中间传递机构);52a、52b、两端部;52c、螺纹部;53、高度维持突起;54、轴外套齿轮(第1蜗轮);56、离合面;58、离合片;60、离合面;62、止转凹凸形状;62a、止转凹部;62b、止转凸部;64、螺旋弹簧;66、板;66a、开口;66b、突起;66c、大径部分;67、孔(追加固定部位);67a、孔上部;68、外板(马达保持构件);68a、开口;68b、孔;68c、圆柱部;69、马达主体部;69a、前端面(端面);70、***;71、螺纹孔;72、筒部;72a、卡合爪;76、马达;78、马达轴;78a、马达旋转轴;80、第2蜗杆(单头蜗杆;马达侧蜗杆);81、圆柱状空间;82、螺钉;84、***;86、螺纹孔;87、上母模;89、左滑动模;90、密封盖(壳体);90a、筒部;90b、箱状部;90c、圆顶部;91、分模位置;92、开口;92a、锥面;95、分模位置;W、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所示的车门后视镜以在本申请人的申请的日本特开2016-190543号、日本特开2016-190545号、日本特开2016-190546号、日本特开2016-190549号、日本特开2016-215800号、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3197992号、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3197994号、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3197995号、国际公开WO2016/158498号、国际公开WO2016/158500、国际公开WO2016/158502、国际公开WO2016/158506以及国际公开WO2016/185881各公报中记载为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门后视镜为基础而构成。因而,对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没有说明的部位,要参照这些公报。
图2将适用了本发明的车辆用电动收纳式车门后视镜分解来表示。在图2中以展开位置的姿势表示从背面侧(即、车辆前方侧)观察镜旋转部15(视觉辨认装置旋转部)的状态。另外,在图2中,一起配置于遮护件14的正面开口14a内的镜面调整用致动器和镜板(即、视觉辨认部主体)、安装固定于遮护件14的背面侧的外壳罩等省略图示。该车门后视镜10具备:镜基座12;镜旋转部15;电动收纳单元16,其连接于这些镜基座12与镜旋转部15之间。镜旋转部15具有遮护件14。镜基座12从车身(在该例中,是右车门)13朝向车辆右方突出设置。电动收纳单元16在下部具有固定部分16a,在上部具有旋转部分16b。旋转部分16b能够相对于固定部分16a沿绕镜旋转轴线18的方向旋转。电动收纳单元16的旋转部分16b被未图示的螺钉固定于遮护件14的背面侧。在旋转部分16b被固定到遮护件14的状态下,通过将3根螺钉22从镜基座12的下表面侧拧入电动收纳单元16的固定部分16a,电动收纳单元16的固定部分16a被固定于镜基座12。由此,包括遮护件14在内的镜旋转部15借助电动收纳单元16以能够沿绕镜旋转轴线18的方向旋转的方式安装支承于镜基座12。在遮护件14的背面安装固定有未图示的外壳罩。由此,遮护件14的背面的开口14b被外壳罩封堵。其结果,电动收纳单元16被收纳于由遮护件14和外壳罩包围的空间。镜旋转部15利用电动收纳单元16的电动驱动而旋转,能够择一地向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移动。另外,若镜旋转部15沿着其旋转方向受到预定值以上的外力,则电动收纳单元16内的离合器机构41分离。若离合器机构41分离,则镜旋转部15在该外力的作用下旋转而能够从收纳位置经由展开位置移动到前方倾倒位置,另外,能够向其相反方向移动。
图1将电动收纳单元16分解成各零部件来表示。轴24构成电动收纳单元16的固定部分16a。也就是说,轴24相当于固定部分16a。轴24由钢的一体成形品(例如铸造品)构成。轴24同轴地具有:轴基部24a,其位于下部,大径且呈圆板状;轴杆部24b,其位于上部,小径且呈筒状。镜旋转轴线18相当于轴24的轴线18。通过利用螺钉22(图2)将轴基部24a的下表面固定于镜基座12,轴24以与镜基座12垂直的方式竖立设置于镜基座12。在轴基部24a的上表面,在其最外周位置构成有峰谷反复形状26,在其内周侧构成有轴承接面30。树脂垫圈34载置于轴承接面30。在轴承接面30的内周侧以接合到轴杆部24b的外周面的状态构成有高度维持突起51。高度维持突起51在镜旋转部15由于外力从展开位置向前方倾倒位置方向移动之际起到维持框架36相对于轴24的高度的作用。即、在镜旋转部15由于外力从展开位置向前方倾倒位置方向移动之际,高度维持突起51和框架36的高度维持突起53(图4B)以两高度维持突起51、53的顶面彼此滑动抵接的方式来维持框架36相对于轴24的高度。由此,以电动方式使镜旋转部15从前方倾倒位置返回到展开位置。此外,对于高度维持突起51、53的动作,在本申请人提出申请的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3197994号公报中被详细地说明,因此,要参照该日本实用新型。在图1中,在轴24的轴线上,在轴24的全长上以贯通的方式开设有空心部31。空心部31的轴正交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在轴向的全长的除了顶部附近31a之外的部分形成为正八边形。空心部31的、顶部附近31a处的轴正交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形成为与其下的正八边形大致外接的大小的圆形。后述的密封盖90的筒部90a可相对旋转地盖于该形成为圆形的顶部附近31a。在空心部31贯穿有向电动收纳单元16和镜面调整用致动器等供给电源的、未图示的线束(即、电线束)。轴杆部24b的轴正交方向上的外形是圆形。在轴杆部24b的外周面,沿着轴线18,在下侧配置有止转凹凸形状32,在上侧配置有板卡定凹凸形状35。止转凹凸形状32容许离合片58的轴向的移动且禁止离合片58的绕轴线的方向的旋转。止转凹凸形状32是将8组止转凹部32a和止转凸部32b沿着周向交替且各组以等间隔反复排列而构成的。各止转凹部32a和各止转凸部32b沿着轴24的轴向延伸而构成。为了使与止转凹部32a嵌合的离合片58的止转凸部62b进入,止转凹部32a的上端在上方开口。板卡定凹凸形状35将钢等金属制的板66卡定,该板66将螺旋弹簧64限制在压缩状态。板卡定凹凸形状35是将板卡定凹部35a和板卡定凸部35b以适当的图案排列而构成的。
旋转部分16b具有框架36、外板68(即、马达保持构件)、密封盖90等。在旋转部分16b收纳有电动驱动机构11。电动驱动机构11具有马达76和动力传递机构20。框架36、外板68以及密封盖90分别由PA+GF树脂(玻璃纤维强化聚酰胺树脂)等强化树脂的一体成形品构成。在框架36的圆筒部40***有轴杆部24b。由此,框架36可旋转地支承于轴24。在框架36的内部空间38收纳有将马达76的动力向轴24传递而进行电动收纳/展开动作的动力传递机构20。
对动力传递机构20进行说明。动力传递机构20由两组蜗轮蜗杆副44、46和离合器机构41构成。离合器机构41配置于轴24与第1蜗轮蜗杆副44之间。第2蜗轮蜗杆副46配置于马达76与第1蜗轮蜗杆副44之间。若镜旋转部15沿着镜旋转部15的旋转方向受到较大的外力,则利用两组蜗轮蜗杆副44、46的自锁作用,离合器机构41分离而能够将该外力释放。另外,针对车辆行驶时的振动、风压等较小的外力,利用两组蜗轮蜗杆副44、46的自锁作用,能够将镜旋转部15保持于展开位置。第1蜗轮蜗杆副44由例如钢制的蜗杆52(其是双头蜗杆,并构成第1蜗杆)和例如钢制的轴外套齿轮54(其构成第1蜗轮)构成。蜗杆52的双头蜗杆的导程角设定成第1蜗轮蜗杆副44自锁的、较小的角度。第2蜗轮蜗杆副46由例如合成树脂制的蜗杆80(其是单头蜗杆,并构成第2蜗杆)和例如合成树脂制的蜗轮50(其构成第2蜗轮)构成。蜗杆80的单头蜗杆的导程角设定成第2蜗轮蜗杆副46自锁的、较小的角度。离合器机构41由轴外套齿轮54的离合面56、离合片58的离合面60和止转凹凸形状62(即、止转凹部62a和止转凸部62b)、轴杆部24b的止转凹凸形状32、以及螺旋弹簧64构成。蜗杆52和蜗轮50被同轴地连结而被一体化成无法相对旋转。由此,蜗杆52的轴部自身构成将蜗轮50的旋转向蜗杆52传递的中间传递机构。马达轴78被***蜗杆80。由此,蜗杆80和马达轴78沿着周向结合,蜗杆80从动于马达轴78而旋转。在从框架36的内部空间向上方突出的轴杆部24b同轴地依次***有轴外套齿轮54、离合片58以及螺旋弹簧64。螺旋弹簧64被安装固定于轴杆部24b的上端部的板66以压缩状态安装固定保持于轴杆部24b。轴外套齿轮54相对于轴杆部24b旋转自如。相对于此,离合片58的止转凹凸形状62和轴杆部24b的止转凹凸形状32彼此嵌合,因此,离合片58相对于轴杆部24b无法沿轴周向旋转,仅能够沿着轴向移动。另外,轴外套齿轮54的朝上的离合面56与离合片58的朝下的离合面60利用螺旋弹簧64的按压力而相互啮合。离合片58无法沿绕轴杆部24b的轴线的方向旋转,因此,在离合面56、60啮合着的状态下,轴外套齿轮54也无法沿绕轴杆部24b的轴线的方向旋转。若在该状态下对马达76进行驱动,则蜗杆80从动于马达轴78的旋转而旋转,与蜗杆80啮合了的蜗轮50旋转,一体地组装于蜗轮50的蜗杆52旋转,向与蜗杆52啮合了的轴外套齿轮54传递。此时,轴外套齿轮54无法相对于轴杆部24b沿绕轴线的方向旋转,因此,作为替代,蜗杆52绕轴外套齿轮54旋转。由此,保持有蜗杆52的框架36沿绕轴线18的方向旋转,而实现电动收纳/展开动作。电动收纳/展开动作通过轴基部24a的峰谷反复形状26的峰与框架36的下表面的峰谷反复形状27(图4B)的峰彼此的抵接而被停止。该停止被电检测而马达76的驱动被停止,镜旋转部15停止于收纳位置、或展开位置。在镜旋转部15停止于展开位置的状态下,即使随着车辆行驶,镜旋转部15振动、受到风压,也由于两组蜗轮蜗杆副44、46的自锁作用,镜旋转部15被保持于展开位置。另外,在镜旋转部15停止于展开位置的状态下,在对镜旋转部15向收纳方向施加了较大的外力(即、冲击力等)时,由于两组蜗轮蜗杆副44、46的自锁作用,蜗杆52无法沿绕蜗杆52的轴线的方向旋转。其结果,克服螺旋弹簧64的按压力而离合面56、60彼此的啮合分离,轴外套齿轮54能够沿绕轴杆部24b的轴线的方向旋转。由此,镜旋转部15由于该外力而向收纳方向旋转,该外力被缓和。另外,在镜旋转部15停止于展开位置的状态下,在对镜旋转部15向前方倾倒方向施加了较大的外力时,也同样地动作。即、克服螺旋弹簧64的按压力而离合面56、60彼此的啮合分离,并且,克服螺旋弹簧64的按压力而峰谷反复形状26、27的峰彼此的卡合也分离。由此,镜旋转部15由于该外力向前方倾倒方向旋转,该外力被缓和。
蜗杆52由双头蜗杆构成,因此,在上述电动收纳/展开动作中,蜗杆52以及位于其上游侧的蜗轮50和蜗杆80的旋转速度是低速。因而,能够减少蜗杆52以及蜗轮50和蜗杆80的磨损。图19表示由双头蜗杆的配置导致的各齿轮的转速的不同的一个例子。在图19中,以情形No.1的、蜗杆80、52都是单头的情况为基准,表示用于使镜旋转部15的收纳·展开速度在各情形相等(也就是说,蜗轮54的旋转速度在各情形中相等)的各齿轮的转速。这样的话,在情形No.2的、将蜗杆80设为双头、将蜗杆52设为单头的情况下,齿轮80的转速成为情形No.1的一半,但齿轮50、52的转速与情形No.1相比不变。相对于此,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形No.3的、将蜗杆80设为单头、将蜗杆52设为双头的情况下,齿轮80、50、52的转速均成为情形No.1的一半。因而,情形No.2与情形No.1相比,能够增加使转速降低而能够减少磨损的齿轮的数量。此外,在蜗杆80、52都是双头的情形No.4中,也能够使齿轮80、50、52的转速降低。不过,在情形No.4中,马达76需要高价的超低旋转·超高扭矩马达,成本增大的缺点变大。
在图1中,马达76朝下地收纳保持于外板68的筒部72。马达轴78贯通外板68的孔68b(图5A、图5B、图8、图10)地配置。在收纳有动力传递机构20的框架36的、上部开口盖有外板68而被封堵。此时马达轴78被***蜗杆80。外板68利用螺钉固定和熔接固定于框架36。该螺钉固定由3根螺钉82进行。即、通过将3根螺钉82从框架36的下表面侧***到在框架36形成的螺纹通孔37(图4A、图4B、图10)、并拧入到在外板68的下表面突出形成的3根***70(螺钉固定区域)的螺纹孔71(图5B、图10)来进行。
外板68和框架36的、由熔接进行的固定如下这样进行。在框架36的内部空间38的周缘部,在不与马达主体部69和动力传递机构20重叠的位置,作为追加固定部位,3根树脂轴36a作为框架36的构造的一部分竖立设置。在外板68,在与各树脂轴36a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孔67。若将外板68盖于框架36,则树脂轴36a分别***孔67。此时,如图3A所示,树脂轴36a的上部向孔67的上方突出。在该状态下,利用超声波熔接机等使树脂轴36a的突出着的上部熔化。孔67的上部67a向上方呈研钵状扩展,因此,树脂轴36a的上部如图3B那样向孔上部67a内熔化而扩展。若熔化的部分凝固,则熔接完成。孔上部67a和树脂轴36a的熔化的部分在研钵的倾斜面卡合,因此,外板68以抑制了面正交方向上的晃动和面方向上的偏离的状态熔接于框架36。
在图1中,在外板68固定到框架36之后,密封盖90盖在外板68之上。密封盖90以爪卡合固定于框架36。框架36和密封盖90构成电动收纳单元16的旋转部分16b的壳体(轮廓)。在密封盖90形成有要盖在马达76之上的箱状部90b和要盖在轴24之上的圆顶部90c这两个凸部。圆顶部90c的顶部向内侧折回而构成筒部90a,在筒部90a的内周形成有开口92。筒部90a盖在轴24的顶部。由此,开口92与轴24的空心部31连通。由筒部90a的内周面构成的开口92形成为与轴24的空心部31相同大小的正八边形。由此,根据旋转部分16b的旋转位置,轴24的空心部31和开口92构成连续的正八边形的空心部。筒部90a的外周面是圆形,与轴24的顶部的圆形的内周面(空心部31的圆形的顶部附近31a的面)宽松嵌合(参照图8)。由此,筒部90a能够相对于轴24的顶部沿绕轴24的轴线的方向顺利地旋转。随着电动收纳/展开动作,轴24和密封盖90相对旋转,因此,由于其旋转位置的不同,轴24的空心部31的正八边形和密封盖90的开口92的正八边形沿着旋转方向产生偏离。因此,设定成在位于收纳位置或展开位置时两正八边形的旋转位置一致。由此,在收纳位置或展开位置处容易地进行穿线作业。一般在展开位置处进行穿线作业。在该情况下,设定成在位于展开位置时两正八边形的旋转位置一致。线束被从密封盖90的开口92***,贯穿轴24的空心部31而从轴24的下端部引出。开口92的入口形成为向上方扩大的锥面92a(图1、图2、图8)。锥面92a作为***线束的顶端的连接器时的引导部发挥功能,由此,易于***连接器。在使线束贯穿了预定长度之后,对于线束后端的各连接器,除了马达76的端子之外,与搭载到镜旋转部15的其他电气设备的端子连接。
图4A、图4B表示框架36的单体的构造。图4A是俯视图,图4B是仰视图。在图4A中,在框架36的外壁36b的内侧的内部空间38,除了以上进行了说明的各部之外,形成有在圆筒部40的内周侧形成的开口40a、环状的平坦面29、轴承33a、33b、凹部25、台阶部23、圆筒部21以及3个圆形的凹部17等。轴杆部24b旋转自如地被***开口40a。平坦面29在圆筒部40的外周侧将轴外套齿轮54载置支承成旋转自如。轴承33a、33b分别支承蜗杆52的两端部52a、52b的外周面。凹部25用于避开蜗轮50。台阶部23用于载置支承外板68的周缘部,并在内部空间38的整周上大致连续地形成。圆筒部21形成用于收纳蜗杆80的圆柱状空间81。外板68的下表面的3根螺钉固定用***70分别***3个凹部17。在框架36的外壁36b的外周面突出形成有用于将电动收纳单元16的旋转部分16b(即、框架36等)螺钉固定于遮护件14(图2)的安装基座19。在安装基座19分别形成有用于进行该螺钉固定的螺纹孔(或螺纹通孔)19a。另外,在框架36的外壁36b的外周面突出形成有用于以爪卡合将密封盖90安装于框架36的两个爪36c。在图4B中,在框架36的底面形成有用于与轴基部24a的峰谷反复形状26(即、图1的谷26a和峰26b)卡合的峰谷反复形状27(即、谷27a和峰27b)。圆筒部40的下端面40b隔着树脂垫圈34(图1)与轴基部24a的轴承接面30面对。下端面40b和轴承接面30随着旋转部分16b的旋转而相互滑动。另外,在框架36的底面形成有3个螺纹通孔37。对框架36和外板68进行螺钉固定的3根螺钉82(图1)被***这些螺纹通孔37。
图5A、图5B表示外板68的单体的构造。图5A是俯视图,图5B是仰视图。在外板68以贯通外板68的面的方式分别形成有供轴杆部24b贯穿的开口68a、供马达轴78贯穿的孔68b、熔接用的3个孔67。在图5A中,在外板68的上表面形成有收纳保持马达主体部69的筒部72。在筒部72的内周面形成有马达主体部69的防脱用的卡合爪72a。在图5B中,在外板68的下表面突出形成有3根***70。3根***70用于对外板68和框架36进行螺钉固定。另外,在外板68的下表面,在与框架36的轴承33a、33b面对的位置突出形成有凸部28a、28b。凸部28a、28b以微小的间隙与被轴承33a、33b轴承支承的蜗杆52的两端部52a、52b的外周面相面对地配置,限制蜗杆52从轴承33a、33b浮起。
图6表示从上方透过密封盖90和外板68而观察电动收纳单元16的内部的状态。图7以将密封盖90拆卸而从上方观察电动收纳单元16的状态表示。图8表示图7的A-A向视位置的截面。不过,在图8中图示有密封盖。该截面是通过镜旋转轴线18(与轴24的轴线相同)和马达旋转轴线78a的位置的截面。此外,镜旋转轴线18与马达旋转轴线78a平行。在图8中,马达轴78的旋转经由蜗杆80、蜗轮50、蜗杆52、轴外套齿轮(蜗轮)54、离合片58向轴杆部24b传递。由此,蜗杆52随着旋转部分16b整体而在轴外套齿轮54的外周旋转,实现电动收纳/展开动作。
图9表示从底面侧观察电动收纳单元16的状态。不过,以将对框架36和外板68进行螺钉固定的螺钉82(图1)卸下的状态表示。在轴基部24a的底面,包围空心部31而在周向的均等位置突出形成有3个***84。在各***84的中心形成有螺纹孔86。通过将轴24立于镜基座12(图2),从镜基座12的下表面侧将3根螺钉22贯穿镜基座12的螺纹通孔而拧入轴基部24a的底面的螺纹孔86,从而轴24被竖立设置固定于镜基座12上。将图9的B-B向视位置的截面表示在图10中。该截面是以通过位于以马达旋转轴线78a为中心呈点对称的位置的两个螺纹孔71的各中心轴线的平面剖切而成的截面。在外板68的下表面,以包围供马达轴78贯通的孔68b方式形成有圆柱部68c。圆柱部68c在框架36中嵌入将蜗杆80旋转自如地收纳的圆筒部21。另外,在外板68的下表面,包围圆筒部21地配置的3根***70分别嵌入框架36的凹部17。由此,各凹部17的底面的螺纹通孔37与各***70的中心的螺纹孔71同轴地连通,并且,马达轴78被相对于框架36定位。在该状态下,从外板68的下表面侧将3根螺钉82(图1)从螺纹通孔37***而拧入螺纹孔71。由此,框架36和外板68被相互固定。例如,如从图6可知那样,框架36和外板68的基于螺钉82的固定部位配置于从与轴24的轴线18平行的方向看来至少一部分的区域与马达主体部69重叠的位置。在此,“框架36和外板68的基于螺钉82的固定部位”是供螺纹通孔37、螺纹孔71、螺钉82的杆部、螺钉82的头部、***70、凹部17中的至少任1者配置的区域。另外,“至少一部分的区域与马达主体部69重叠的位置”是在将该一部分的区域沿着与轴线18平行的方向延长时碰到马达主体部69的那样的位置。因而,在该固定部位的附近,在外周的除了马达主体部69之外的部分,不将用于对框架36和外板68彼此进行螺钉固定的区域大幅度地伸出来设置就足矣。因此,能够缩小电动收纳单元16的外形而使电动收纳单元16小型化。尤其是,在此,马达旋转轴线78a与轴24的轴线18平行地配置,且框架36和外板68的基于螺钉82的固定部位配置于从与轴24的轴线18平行的方向看来至少一部分的区域与马达主体部69的前端面(端面)69a重叠的位置。在此,“至少一部分的区域与马达主体部69的前端面69a重叠的位置”是若在将该一部分的区域沿着与轴线18平行的方向延长时以正交状态碰到马达主体部69的前端面69a的位置。由此,能够在沿着径向靠近马达轴78的位置对框架36和外板68彼此进行螺钉固定。其结果,能够提高马达轴78的位置精度而使动力传递机构20的噪音·磨损减少。而且,框架36和外板68的基于螺钉82的全部固定部位中的两个部位配置于隔着马达轴78的位置。其结果,能够更加提高马达轴78的位置精度而使动力传递机构20的噪音·磨损更加减少。而且,框架36和外板68的基于螺钉82的3处的固定部位配置于包围马达轴78的位置。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马达轴78的位置精度而使动力传递机构20的噪音·磨损进一步减少。
图11表示蜗杆52。蜗杆52的螺纹部52c由双头蜗杆构成。螺纹部52c的导程角以获得自锁作用的方式设定成8度~15度。螺纹部52c的外径设定成获得该导程角的外径。即、螺纹部52c的导程角与螺纹部52c的外径相应地变化,外径越小,导程角越大,外径越大,导程角越小。通过将蜗杆52的外径形成为比与以往的电动收纳单元的轴外套齿轮啮合的一般的单头蜗杆大的外径,蜗杆52是双头蜗杆,导程角变小成8度~15度。其结果,获得自锁作用。
蜗杆52和轴外套齿轮54的设计例以下所示。
《蜗杆52》
·材料名:SWRCH(冷锻加工用碳钢线材)
·螺纹部52c的加工法:切削
·螺纹部52c的外径:直径为8mm
·螺纹部52c的导程角:8度
《轴外套齿轮54》
·材料名:SMF(铁系烧结合金)
说明轴24的详细构造。图12表示从正面观察轴24所看到的构造。将图12的C-C、D-D以及E-E各向视位置的截面分别表示在图13A、图13B以及图13C中。图14表示俯视观察轴24所看到的构造。将图14的F-F向视截面表示在图15中。轴24的轴正交方向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如下形状:内周面形成为正八边形、外周面是在圆形表面设置止转凹凸形状32和板卡定凹凸形状35而成的。若轴24的外周面是圆形,则在轴24的内周面的正八边形的各顶点42处轴24的壁厚变薄。不过,在此,在轴24的外周面,在正八边形的各顶点的外周侧位置形成有止转凸部32b,因此,能够利用止转凸部32b将轴24的正八边形的各顶点42的部分形成为厚壁来进行加强。另外,若在正八边形的各顶点42处轴24的壁厚较薄,则在轴24的铸造时在该薄壁部处熔融金属的流动性变差,易于产生铸造不良。不过,在此,通过在该薄壁部形成止转凸部32b,薄壁部成为厚壁,流动性变得良好,难以产生铸造不良。
在图15中示意性地表示铸造轴24的模具的配置的一部分。模具由下母模(固定模具、雄模)(未图示)、上母模(可动模具、雌模)87、左滑动模89、右滑动模(未图示)构成。左滑动模89和右滑动模在上母模87内滑动。下母模和上母模87在轴基部24a的厚度方向的中间的分模位置91处沿着上下进行分模。因而,下母模对轴基部24a的厚度方向的、比分模位置91靠下侧的外形进行成形。上母模87对轴基部24a的厚度方向的、比分模位置91靠上侧的部分的外形和轴杆部24b的外形(除了板卡定凹凸形状35之外)进行成形。左滑动模89和右滑动模对板卡定凹凸形状35的整周进行成形。左滑动模89和右滑动模的左右方向的分模位置表示在图13C中。即、左滑动模89和右滑动模在通过隔着轴24的轴线而彼此相对的板卡定凸部35b、35b各自的中央位置的分模位置95处沿着左右进行分模。因而,左滑动模89和右滑动模对板卡定凹凸形状35的左右各一半进行成形。轴24的空心部31的内周面以空心部31的上部的缩颈部31b为界上侧由上母模成形,下侧由下母模成形。在图13C和图15中以箭头表示在对轴24进行了成形之后将各模具拔出的方向。即、最初使左滑动模89和右滑动模如图13C所示那样向左右方向G、G’分别滑动而从轴杆部24b拉开。接下来,将上母模87如在图15中以箭头H所示那样提升而从轴24拔出。在拔出上母模87时确保间隙,以使上母模87不与板卡定凸部35b干涉(即、不钩挂)。即、如作为图15的J部放大图的图16所示,将板卡定凸部35b设计得比止转凸部32b稍低来确保间隙。在将上母模87从轴24***之后,能够将完成后的轴24从下母模提升而取出。
图17将在轴杆部24b的外周面形成的凹凸图案展开成轴杆部24b的1周的量来表示。止转凹部32a和板卡定凹部35a位于相同的表面高度位置(相对于轴24的轴线18而言的相同径向位置),并构成相互连续的面。板卡定凸部35b如前述那样位于比止转凸部32b低与间隙相应的量的表面高度位置。与板卡定凹凸形状35卡定的板66如图18那样构成。在板66的面形成有供轴杆部24b的上部(即、形成有板卡定凹凸形状35的部分)***的开口66a。在开口66a,在隔着其中心位置而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向内周侧突出的两个突起66b、66b。开口66a具有将除了突起66b、66b之外的部分、即大径部分66c、66c的圆形与突起66b、66b的部分的较小的圆形同心地组合而成的形状。开口66a的大径部分66c、66c的直径比轴杆部24b的在板卡定凸部35b、35b背对背配置的位置处的直径稍大。开口66a的、突起66b、66b的部分的直径比轴杆部24b的在板卡定凸部35b、35b背对背配置的位置处的直径小,比轴杆部24b的在板卡定凹部35a、35a背对背配置的位置处的直径稍大。板66是左右对称形状,因此,没有表背关系就能够安装于轴杆部24b。在图17中,在板卡定凹部35a形成有供板66的突起66b、66b穿过的通路。即、该通路具有使板66的突起66b、66b沿着轴向移动的进入路径35a1、使板66的突起66b、66b沿着周向移动的周向移动路径35a2、以及利用螺旋弹簧64的按压力将板66的突起66b、66b上推而保持的保持空间35a3。板66的突起66b、66b在该通路中如图17中以箭头所示那样移动,而最终利用螺旋弹簧64的按压力而被保持于保持空间35a3。由此,板66将***到轴杆部24b的螺旋弹簧64保持在压缩状态。利用该被保持在压缩状态的螺旋弹簧64,对离合面56、60之间以及峰谷反复形状26、27之间分别赋予按压力。如图17所示,板卡定凸部35b在止转凸部32b的延长线上(即、轴24的轴向的延长线上)配置于止转凸部32b的宽度(即、在绕轴24的轴线的方向上的止转凸部32B的宽度)W内。利用该配置,在对轴24进行成形之后,在将图15所示的上母模87向上方拔出之际,上母模87的部分(即、对止转凹部32a进行成形的部分)不与板卡定凸部35b干涉(即、不钩挂)地拔出。另外,利用该配置,板卡定凸部35b、35b相互间的各板卡定凹部35a在将离合片58***轴杆部24b时也作为使离合片58的止转凸部62b进入的通路发挥功能。另外,在以往的轴杆部的外周面的凹凸图案(例如、本申请人的申请的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3197994号公报的图4所示的凹凸图案)中,成为3级(与所述间隙相应的量忽视)的高度设定(厚度设定)。即、将止转凹部32a和板卡定凸部35b设定于大致相同的高度(准确而言,板卡定凸部35b稍低与用于拔出上母模的间隙相应的量),将止转凸部32b设定得比止转凹部32a高,将板卡定凹部35a设定得比板卡定凸部35b低。相对于此,在图17的凹凸图案中,以两级(与所述间隙相应的量忽视)高度设定(厚度设定)就足矣。即、将止转凹部32a和板卡定凹部35a设定成相同的高度,将止转凸部32b和板卡定凸部35b设定成大致相同的高度。因此,根据图17的凹凸图案,即使不特别增大轴杆部24b的外径,也能够确保板卡定凹部35a的壁厚。因而,在八边形的顶点位置处,板卡定凹部35a的壁厚也不用极端地变薄。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与马达主体部分开的固定部位全部设为由熔接进行的固定,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能够将与马达主体部分开的固定部位的一部分或全部设为由螺钉固定进行的固定。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适用到车辆用电动收纳式后方视觉辨认镜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即、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车辆用电动收纳式后方视觉辨认照相机、其他的车辆用电动收纳式后方视觉辨认装置、以及除了后方视觉辨认用途以外的车辆用电动收纳式视觉辨认装置。替代车门后视镜,车辆用电动收纳式后方视觉辨认照相机以向车辆侧方突出的方式搭载于车辆的车门等。车辆用电动收纳式后方视觉辨认照相机能够构成为将例如图2的遮护件14小型地构成,并将照相机替代镜板搭载到遮护件14。在该情况下,照相机以在遮护件14位于展开位置时该照相机的光轴朝向车辆后方的方式搭载于遮护件14。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用电动收纳式视觉辨认装置的电动收纳单元,其中,
所述电动收纳单元具有:轴,其竖立设置于车身侧;旋转部分,其以能够沿绕所述轴的轴线的方向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该轴,且搭载有视觉辨认部主体;以及电动驱动机构,其对所述旋转部分沿绕所述轴的轴线的方向进行旋转驱动,
所述电动驱动机构具有:马达,其搭载于所述旋转部分;动力传递机构,其将所述马达的驱动力向所述轴传递而使所述旋转部分沿绕所述轴的轴线的方向旋转,并使所述旋转部分相对于所述车身的位置向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移位,
所述旋转部分具有框架和马达保持构件,
所述框架具有收纳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内部空间,
所述马达保持构件在保持所述马达而配置到面对所述框架的所述内部空间的位置的状态下固定于该框架,使所述马达的马达轴的旋转向所述动力传递机构传递,
所述电动收纳单元具有对所述框架和所述马达保持构件彼此进行固定的固定构造,
所述固定构造具有将螺钉从所述框架侧***而拧入所述马达保持构件的构造,并且,
所述固定构造的至少1个固定部位配置于在从与所述轴的轴线平行的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马达的马达主体部重叠的位置,
所述固定构造构成为,能够在将所述马达保持于所述马达保持构件之后将所述框架与所述马达保持构件彼此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收纳单元,其中,
所述马达轴与所述轴的轴线大致平行地配置,
所述固定构造的至少1个固定部位配置于在从与所述轴的轴线平行的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马达主体部的端面重叠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收纳单元,其中,
配置于与所述马达主体部的端面重叠的位置的固定部位配置于隔着所述马达轴的至少两个部位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收纳单元,其中,
配置于与所述马达主体部的端面重叠的位置的固定部位配置于包围所述马达轴的至少3个部位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收纳单元,其中,
配置于与所述马达主体部的端面重叠的位置的固定部位配置于包围所述马达轴的至少3个部位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收纳单元,其中,
在所述固定构造的至少1个固定部位中,
所述马达保持构件具有形成有螺纹孔的***,
所述框架具有要与所述***嵌合的凹部,且在该凹部具有与所述螺纹孔连通的螺纹通孔,
该固定部位处的所述固定构造具有如下的构造:将所述螺钉从所述框架侧***所述螺纹通孔而拧入所述螺纹孔,而对所述框架和所述马达保持构件彼此进行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收纳单元,其中,
所述马达保持构件和所述框架还在不与所述马达主体部和所述动力传递机构重叠的位置具有对该马达保持构件和该框架彼此进行固定的1个或多个追加固定部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收纳单元,其中,
所述马达保持构件和所述框架还在不与所述马达主体部和所述动力传递机构重叠的位置具有对该马达保持构件和该框架彼此进行固定的1个或多个追加固定部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收纳单元,其中,
所述追加固定部位的1个或多个部位具有利用熔接将所述马达保持构件和所述框架彼此固定的固定构造。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收纳单元,其中,
所述追加固定部位的1个或多个部位具有利用熔接将所述马达保持构件和所述框架彼此固定的固定构造。
CN201810218833.3A 2017-03-31 2018-03-16 车辆用电动收纳式视觉辨认装置的电动收纳单元 Active CN1086885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71378A JP6827870B2 (ja) 2017-03-31 2017-03-31 車両用電動格納式視認装置の電動格納ユニット
JP2017-071378 2017-03-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88566A CN108688566A (zh) 2018-10-23
CN108688566B true CN108688566B (zh) 2023-01-31

Family

ID=63524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18833.3A Active CN108688566B (zh) 2017-03-31 2018-03-16 车辆用电动收纳式视觉辨认装置的电动收纳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97558B2 (zh)
JP (1) JP6827870B2 (zh)
CN (1) CN108688566B (zh)
DE (1) DE1020180023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94371B2 (ja) * 2015-03-31 2019-04-03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車両用電動格納式視認装置
JP7172162B2 (ja) * 2018-06-20 2022-11-16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の電動格納ユニット、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JP1624950S (zh) 2018-07-27 2019-02-18
JP1625045S (zh) 2018-07-27 2019-02-18
JP7055080B2 (ja) 2018-09-14 2022-04-15 株式会社Tf-Metal 自動車用シートのブレーキ装置
CN110514674B (zh) * 2019-08-29 2021-12-17 江苏盛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丝印网版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39222A (ja) * 1999-08-02 2001-02-13 Sakae Riken Kogyo Kk 電動ミラー装置
JP2006007925A (ja) * 2004-06-24 2006-01-12 Ichikoh Ind Ltd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
US7104660B2 (en) * 2003-02-04 2006-09-12 Ichikoh Industries, Ltd. Motorized retracting unit and motorized retractable rearview mirror
JP2010013050A (ja) * 2008-07-07 2010-01-21 Tokai Rika Co Ltd 車両用ドアミラー装置
CN101945797A (zh) * 2008-02-12 2011-01-12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车辆用操舵装置
CN103029628A (zh) * 2011-09-30 2013-04-10 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外侧镜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97992B2 (ja) 1993-06-08 2001-08-13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液晶装置作製方法
JP3197994B2 (ja) 1993-07-26 2001-08-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リンタ
JP3197995B2 (ja) 1993-08-02 2001-08-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手振れ補正機能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JPH0872612A (ja) * 1994-06-30 1996-03-19 Ishizaki Honten:Kk 車両用ミラー
NL1003144C2 (nl) * 1996-05-15 1997-11-18 Iku Holding Montfoort Bv Elektrisch bedienbare scharnieractuator, en buitenspiegel met elektrisch bedienbaar scharniermechanisme.
US6257731B1 (en) * 2000-08-17 2001-07-10 Jaeil Engineering Co., Ltd. Connections device of actuator for side mirrors of automobile
JP4223691B2 (ja) * 2001-03-19 2009-02-12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TWI232187B (en) * 2003-06-28 2005-05-11 Chaw Khong Co Ltd Electrical operable pivoting back-mirror device
JP4281635B2 (ja) * 2004-07-05 2009-06-17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ミラー格納ユニット
JP4525580B2 (ja) * 2005-12-09 2010-08-18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JP4807213B2 (ja) * 2006-10-04 2011-11-02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JP2008087706A (ja) * 2006-10-04 2008-04-17 Ichikoh Ind Ltd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JP2008296719A (ja) * 2007-05-31 2008-12-11 Ichikoh Ind Ltd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US7887202B1 (en) * 2007-06-22 2011-02-15 Magna Mirrors Of America, Inc. Vehicular mirror system with dual detent powerfold assembly
CN101927732B (zh) * 2009-06-19 2012-10-10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车辆用后视镜装置
JP5418356B2 (ja) * 2010-03-26 2014-02-19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EP2439106B1 (en) * 2010-10-08 2012-12-05 SMR Patents S.à.r.l. Power fold mechanism
JP5488429B2 (ja) * 2010-11-26 2014-05-14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JP6001939B2 (ja) * 2012-07-11 2016-10-05 サカエ理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式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動格納式ドアミラー
JP5953221B2 (ja) * 2012-12-19 2016-07-20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アクチュエータ
US9358934B2 (en) * 2014-06-03 2016-06-07 Hsin Chong Machinery Works Co. Ltd. Retractable speaker structure for use in a vehicle
JP3197992U (ja) * 2015-03-31 2015-06-11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車両用電動格納式視認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の電動格納ユニットのフレーム
JP6604733B2 (ja) 2015-03-31 2019-11-13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車両用電動格納式視認装置
JP6482353B2 (ja) 2015-03-31 2019-03-13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車両用電動格納式視認装置
JP6450239B2 (ja) 2015-03-31 2019-01-09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車両用電動格納式視認装置
JP6494371B2 (ja) 2015-03-31 2019-04-03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車両用電動格納式視認装置
JP6788330B2 (ja) * 2015-05-19 2020-11-25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車両用電動格納式視認装置におけるフレームと支持部材の固定構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39222A (ja) * 1999-08-02 2001-02-13 Sakae Riken Kogyo Kk 電動ミラー装置
US7104660B2 (en) * 2003-02-04 2006-09-12 Ichikoh Industries, Ltd. Motorized retracting unit and motorized retractable rearview mirror
JP2006007925A (ja) * 2004-06-24 2006-01-12 Ichikoh Ind Ltd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
CN101945797A (zh) * 2008-02-12 2011-01-12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车辆用操舵装置
JP2010013050A (ja) * 2008-07-07 2010-01-21 Tokai Rika Co Ltd 車両用ドアミラー装置
CN103029628A (zh) * 2011-09-30 2013-04-10 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外侧镜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287454A1 (en) 2018-10-04
DE102018002305A1 (de) 2018-10-04
JP2018172036A (ja) 2018-11-08
JP6827870B2 (ja) 2021-02-10
CN108688566A (zh) 2018-10-23
US10797558B2 (en) 2020-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88566B (zh) 车辆用电动收纳式视觉辨认装置的电动收纳单元
CN108688568B (zh) 车辆用电动收纳式视觉辨认装置
CN108688567B (zh) 车辆用收纳式视觉辨认装置的轴以及电动收纳单元
JP6410907B2 (ja) モータ装置
CN107406037B (zh) 车辆用电动收纳式视觉辨认装置
CN107531185B (zh) 车辆用电动收纳式视觉辨认装置
CN107531186B (zh) 车辆用电动收纳式视觉辨认装置和装入该装置的轴外套齿轮
JP5846850B2 (ja) 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ブルの連結機構
JP5830447B2 (ja) 回転コネクタ
JP6666773B2 (ja) 視認装置の視認角度調整機構
KR20060069241A (ko) 아우터 미러
JP6805013B2 (ja) 車両用視認装置
US7945156B2 (en) Camera and lens assembly
WO2016060160A1 (ja) 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JP5544266B2 (ja) カメラユニットおよび映像記録装置
US20190077317A1 (en) Vehicle visual recognition device
JP4116807B2 (ja) 車両用サイドミラー及び車両用サイドミラーの製造方法
JP2010047225A (ja) 車両ルーフのベルト保持装置及び車両用ルーフ装置
JP6900293B2 (ja) 減速機構付モータ
CN218976750U (zh) 用于车辆的摄像头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WO2016088570A1 (ja) 車両用視認装置
JP5707651B2 (ja) 回転コネクタ
CN218998154U (zh) 用于车辆的摄像头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JP6100425B1 (ja) 車両周辺視認装置
CN218400410U (zh) 翻转锁定装置、翻转屏幕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