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32939A - 四唑啉酮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四唑啉酮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32939A
CN106132939A CN201580015992.8A CN201580015992A CN106132939A CN 106132939 A CN106132939 A CN 106132939A CN 201580015992 A CN201580015992 A CN 201580015992A CN 106132939 A CN106132939 A CN 1061329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carbon number
compound shown
represent
alk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599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32939B (zh
Inventor
宇治田悟
盐田隆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4346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096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32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29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329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29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5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rings having four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25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rings having four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57/04Five-membered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3/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2 or 12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3/02Magnesium compou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1‑(2‑卤代甲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的制造方法。可以由式(2)〔式中,X1表示溴原子等,R1表示碳数1~6的烷基等。〕所示的化合物得到式(3)〔式中,X2表示氯原子等。〕所示的化合物,再进一步制造式(1)〔式(1)中,R5表示氢原子等。〕所示的化合物。

Description

四唑啉酮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唑啉酮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WO2013/162072中记载了1-(2-溴甲基-3-甲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等1-(2-卤代甲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作为农药的制造中间体有用。另外,作为1-(2-溴甲基-3-甲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的制造方法,记载了将混合1-(2-甲氧基甲基-3-溴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甲基硼酸和钯而得到的1-(2-甲氧基甲基-3-甲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与溴化氢及乙酸混合的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在工业上有利地制造1-(2-卤代甲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的方法。
本发明如以下所示。
〔1〕一种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使式(2)所示的化合物与式(A)所示的化合物反应而得到式(3)所示的化合物的工序,
〔式(2)中,X1表示溴原子或碘原子,R1表示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3~6的环烷基,R2、R3及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3~6的环烷基。〕
R-Mg-X (A)
〔式(A)中,R表示碳数1~4的烷基或碳数6~12的芳基,X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式(3)中,X2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R1、R2、R3及R4表示与上述相同的含义。〕;以及
使式(3)所示的化合物与甲醛或式(4)所示的化合物反应而得到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工序,
〔式(4)中,R6表示碳数1~12的烷基、苯基、碳数3~6的环烷基或碳数2~6的烯基,X3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式(1)中,R1、R2、R3及R4表示与上述相同的含义,R5表示氢原子、碳数1~12的烷基、碳数3~6的环烷基、碳数2~6的烯基或苯基。〕。
〔2〕一种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使式(7)所示的化合物与卤化剂反应而得到式(8)所示的化合物的工序,
〔式(7)中,X1表示溴原子或碘原子,R1表示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3~6的环烷基,R2、R3及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3~6的环烷基。〕
〔式(8)中,X5表示氯原子或溴原子,R1、R2、R3及R4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含义。〕;
使式(8)所示的化合物与叠氮化物反应而得到式(11)所示的化合物的工序,
〔式(11)中,R1、R2、R3、R4及X1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含义。〕;
使式(11)所示的化合物与甲基化剂反应而得到式(2)所示的化合物的工序,
〔式(2)中,R1、R2、R3、R4及X1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含义。〕;
使式(2)所示的化合物与式(A)所示的化合物反应而得到式(3)所示的化合物的工序,
R-Mg-X (A)
〔式(A)中,R表示碳数1~4的烷基或碳数6~12的芳基,X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式(3)中,X2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R1、R2、R3及R4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含义。〕;以及
使式(3)所示的化合物与甲醛或式(4)所示的化合物反应而得到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工序,
〔式(4)中,R6表示碳数1~12的烷基、碳数3~6的环烷基、碳数2~6的烯基或苯基,X3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式(1)中,R1、R2、R3及R4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含义,R5表示氢原子、碳数1~12的烷基、碳数3~6的环烷基、碳数2~6的烯基或苯基。〕。
〔3〕一种式(5)所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使式(2)所示的化合物与式(A)所示的化合物反应而得到式(3)所示的化合物的工序,
〔式(2)中,X1表示溴原子或碘原子,R1表示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3~6的环烷基,R2、R3及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3~6的环烷基。〕
R-Mg-X (A)
〔式(A)中,R表示碳数1~4的烷基或碳数6~12的芳基,X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式(3)中,X2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R1、R2、R3及R4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含义。〕;
使式(3)所示的化合物与甲醛或式(4)所示的化合物反应而得到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工序,
〔式(4)中,R6表示碳数1~12的烷基、碳数3~6的环烷基、碳数2~6的烯基或苯基,X3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式(1)中,R1、R2、R3及R4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含义,R5表示氢原子、碳数1~12的烷基、碳数3~6的环烷基、碳数2~6的烯基或苯基。〕;以及
使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氯化氢、溴化氢或碘化氢反应而得到式(5)所示的化合物的工序,
〔式(5)中,R1、R2、R3及R4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含义,X4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4〕一种式(5)所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使式(7)所示的化合物与卤化剂反应而得到式(8)所示的化合物的工序,
〔式(7)中,X1表示溴原子或碘原子,R1表示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3~6的环烷基,R2、R3及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3~6的环烷基。〕
〔式(8)中,X5表示氯原子或溴原子,R1、R2、R3及R4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含义。〕;
使式(8)所示的化合物与叠氮化物反应而得到式(11)所示的化合物的工序,
〔式(11)中,R1、R2、R3、R4及X1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含义。〕;
使式(11)所示的化合物与甲基化剂反应而得到式(2)所示的化合物的工序,
〔式(2)中,R1、R2、R3、R4及X1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含义。〕;
使式(2)所示的化合物与式(A)所示的化合物反应而得到式(3)所示的化合物的工序,
R-Mg-X (A)
〔式(A)中,R表示碳数1~4的烷基或碳数6~12的芳基,X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式(3)中,X2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R1、R2、R3及R4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含义。〕;
使式(3)所示的化合物与甲醛或式(4)所示的化合物反应而得到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工序,
〔式(4)中,R6表示碳数1~12的烷基、碳数3~6的环烷基、碳数2~6的烯基或苯基,X3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式(1)中,R1、R2、R3及R4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含义,R5表示氢原子、碳数1~12的烷基、碳数3~6的环烷基、碳数2~6的烯基或苯基。〕;以及
使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氯化氢、溴化氢或碘化氢反应而得到式(5)所示的化合物的工序,
〔式(5)中,R1、R2、R3及R4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含义,X4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5〕一种式(13)所示的四唑啉酮化合物,
〔式(13)中,R10表示氢原子或甲基,X1表示溴原子或碘原子,R1表示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3~6的环烷基,R2、R3及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3~6的环烷基。〕。
〔6〕一种式(3)所示的四唑啉酮化合物,
〔式(3)中,X2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R1表示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3~6的环烷基,R2、R3及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3~6的环烷基。〕。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R1、R2、R3及R4中的碳数1~6的烷基,可列举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及己基等,优选碳数1~3的烷基。
作为R1、R2、R3、R4、R5及R6中的碳数3~6的环烷基,可列举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及环己基,优选碳数3~4的环烷基。
作为R中的碳数1~4的烷基,可列举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及叔丁基等,优选碳数1~3的烷基。
作为R中的碳数6~12的芳基,可列举苯基及萘基等,优选苯基。
作为R5及R6中的碳数1~12的烷基,可列举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及十二烷基等,优选碳数1~6的烷基。
作为R5及R6中的碳数2~6的烯基,可列举乙烯基、烯丙基、1-丙烯基及1-甲基-2-丙烯基等,优选碳数2~3的烯基。
R1优选甲基,R2、R3及R4优选氢原子。
R5优选氢原子及碳数1~12的烷基,更优选氢原子及碳数1~6的烷基,特别优选氢原子、甲基及乙基。
R6优选碳数1~12的烷基,更优选碳数1~4的烷基,特别优选甲基。
特别优选R1为甲基、R2、R3及R4为氢原子且R5为氢原子或甲基的形态。
X1优选溴原子,X4优选氯原子及溴原子。
另外,优选R1为甲基、R2、R3及R4为氢原子且X1为溴原子这样的形态。
R优选异丙基,X优选氯原子或溴原子。
下面,对各工序进行详细地说明。
式(1)所示的化合物可以通过使式(2)所示的化合物与式(A)所示的化合物反应而得到式(3)所示的化合物的工序、及使式(3)所示的化合物与甲醛或式(4)反应的工序来制造。
式(A)所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为:甲基氯化镁、乙基氯化镁、异丙基氯化镁、丁基氯化镁、叔丁基氯化镁等烷基氯化镁;甲基溴化镁、乙基溴化镁、异丙基溴化镁、丁基溴化镁、叔丁基溴化镁等烷基溴化镁;异丙基碘化镁等烷基碘化镁;苯基氯化镁等芳基氯化镁;苯基溴化镁等芳基溴化镁;以及苯基碘化镁等芳基碘化镁。在式(A)所示的化合物中,优选R为碳数1~4的烷基的化合物,更优选烷基氯化镁,特别优选异丙基氯化镁。
式(A)所示的化合物可以使用市售的产品,也能够由与镁对应的烷基卤化物或芳基卤化物来制备、而可以使用在体系内制备的化合物。
式(A)所示的化合物的使用量相对于式(2)所示的化合物1摩尔通常为1~10摩尔、优选为1~3摩尔。
式(A)所示的化合物可以为与溴化锂、氯化锂等无机盐形成了络合物的化合物。
式(2)所示的化合物与式(A)所示的化合物的反应通常通过在溶剂中将两者混合来进行。作为溶剂,可列举: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叔丁基甲基醚、1,4-二噁烷、二乙基醚等醚类;庚烷、己烷、甲基环己烷、甲苯、二甲苯等烃类;二甲基亚砜、二氯甲烷及氯仿等,优选为四氢呋喃及2-甲基四氢呋喃等醚类。
式(2)所示的化合物与式(A)所示的化合物可以一次性地进行混合,也可以边缓缓加入式(A)所示的化合物边进行混合。
反应通常在氮气、氩气等不活泼气体气氛下进行。
反应温度通常为-80~150℃,优选为-20~100℃。
反应时间通常为0.1~72小时,优选为1~24小时。
式(3)所示的化合物通常不进行分离操作和纯化操作而用于后续工序。
作为式(3)所示的化合物,可列举例如:[2-(4,5-二氢-4-甲基-5-氧代-1H-四唑-1-基)-6-甲基苯基-1-基]氯化镁、[2-(4,5-二氢-4-甲基-5-氧代-1H-四唑-1-基)-6-甲基苯基-1-基]溴化镁、[2-(4,5-二氢-4-甲基-5-氧代-1H-四唑-1-基)-6-甲基苯基-1-基]碘化镁、[2-(4,5-二氢-4-甲基-5-氧代-1H-四唑-1-基)-6-乙基苯基-1-基]氯化镁、[2-(4,5-二氢-4-甲基-5-氧代-1H-四唑-1-基)-6-乙基苯基-1-基]溴化镁、[2-(4,5-二氢-4-甲基-5-氧代-1H-四唑-1-基)-6-乙基苯基-1-基]碘化镁、[2-(4,5-二氢-4-甲基-5-氧代-1H-四唑-1-基)-6-环丙基苯基-1-基]氯化镁、[2-(4,5-二氢-4-甲基-5-氧代-1H-四唑-1-基)-6-环丙基苯基-1-基]溴化镁及[2-(4,5-二氢-4-甲基-5-氧代-1H-四唑-1-基)-6-环丙基苯基-1-基]碘化镁。
下面,对使式(3)所示的化合物与甲醛或式(4)所示的化合物反应的工序进行说明。
作为式(4)所示的化合物,可列举:氯甲基甲醚、溴甲基甲醚、碘甲基甲醚、氯甲基***、溴甲基***、碘甲基***、己基甲基氯化物、十二烷基甲基氯化物等烷氧基甲基衍生物;以及氯甲基苯醚、溴甲基苯醚等芳氧基甲基衍生物。优选烷氧基甲基衍生物,更优选氯甲基甲醚及氯甲基***。
式(4)所示的化合物可以使用市售的产品,也能够通过将式(6)所示的醇与甲醛在氯化氢等卤化氢的存在下混合来制备、而使用在体系内制备的化合物。
〔式(6)中,R6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含义。〕
甲醛可以使用通过对多聚甲醛加热等而生成的甲醛。
甲醛或式(4)所示的化合物的使用量相对于式(3)所示的化合物1摩尔通常为1~100摩尔、优选1~10摩尔的比例。
式(3)所示的化合物与甲醛或式(4)所示的化合物的反应通常通过在溶剂中、在氮气或氩气等不活泼气体气氛下将两者混合来进行。作为溶剂,可列举: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叔丁基甲基醚、1,4-二噁烷、二乙基醚等醚类;庚烷、己烷、甲基环己烷、甲苯、二甲苯等烃类;二甲基亚砜、二氯甲烷及氯仿等。优选为四氢呋喃及2-甲基四氢呋喃等醚类。
式(3)所示的化合物与甲醛或式(4)所示的化合物可以一次性地进行混合,也可以边缓缓加入甲醛或式(4)所示的化合物边进行混合。
反应温度通常为-80~150℃,优选为-20~100℃。
反应时间通常为0.1~72小时,优选为1~24小时。
式(1)所示的化合物可以通过在反应混合物中添加酸、碱或盐的水溶液、溶剂等的通常的后处理来进行分离。
作为酸,可列举氯化氢、硫酸等。作为碱,可列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氨等。作为盐,可列举硫酸氢钠、氯化铵等。作为溶剂,可列举乙酸乙酯、甲苯、二甲苯、己烷、庚烷、氯仿、二氯甲烷、二乙基醚、叔丁基甲基醚等。
在使用酸、碱或盐的水溶液与溶剂的混合物的情况下,酸或碱的浓度通常为1~6当量,盐的浓度通常为1~6摩尔/L。溶剂的使用量相对于式(5)所示的化合物1重量份通常为0.1~50重量份的比例。
所分离的式(1)所示的化合物可以通过清洗、柱层析等进行纯化。
作为式(1)所示的化合物,可列举例如1-(2-甲氧基甲基-3-甲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1-(2-乙氧基甲基-3-甲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1-(2-丙氧基甲基-3-甲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1-(2-异丙氧基甲基-3-甲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1-(2-己基氧基甲基-3-甲基苯基)-4一甲基-1,4-二氢四唑-5-酮、1-(2-十二烷基氧基甲基-3-甲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1-(2-苯氧基甲基-3-甲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1-(2-甲氧基甲基-3-乙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1-(2-乙氧基甲基-3-乙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1-(2-丙氧基甲基-3-乙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1-(2-异丙氧基甲基-3-乙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1-(2-己基氧基甲基-3-乙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1-(2-十二烷基氧基甲基-3-乙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1-(2-苯氧基甲基-3-乙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1-(2-甲氧基甲基-3-环丙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1-(2-乙氧基甲基-3-环丙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1-(2-丙氧基甲基-3-环丙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1-(2-异丙氧基甲基-3-环丙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1-(2-己基氧基甲基-3-环丙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1-(2-十二烷基氧基甲基-3-环丙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及1-(2-苯氧基甲基-3-环丙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
下面,对式(2)所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式中、Y-表示卤素离子、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等抗衡阴离子,R1、R2、R3、R4、X1及X5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含义。〕
式(2)所示的化合物由式(12)所示的化合物或式(9)所示的化合物来制造。式(12)所示的化合物及式(9)所示的化合物通常使用市售品。
式(15)所示的化合物通过使式(12)所示的化合物与重氮化剂反应来制造。
作为重氮化剂,可列举亚硝酸钠、亚硝酸钾等亚硝酸盐。重氮化剂的使用量相对于式(12)所示的化合物1摩尔通常为0.1~50重量份的比例。
式(12)所示的化合物与重氮化剂的反应通常通过在溶剂中、在酸的存在下将两者混合来进行。
作为酸,可列举盐酸、硫酸、硝酸、磷酸、氢溴酸、氢碘酸、乙酸、三氟乙酸及它们的混合物。酸的使用量相对于式(12)所示的化合物1重量份通常为0.1~50重量份的比例。
作为溶剂,可列举:庚烷、己烷、环己烷、戊烷、甲苯、二甲苯等烃类;二乙基醚、四氢呋喃、1,4-二噁烷、乙二醇二甲基醚、苯甲醚、甲基叔丁基醚、二异丙基醚等醚类;四氯化碳、氯仿、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四氯乙烷、氯苯等卤代烃类;乙酸乙酯、乙酸甲酯等酯类;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等酮类;乙腈、丙腈等腈类;水;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溶剂的使用量相对于式(12)所示的化合物1重量份通常为0.1~50重量份的比例。
反应可以在氮气氛下进行。
反应温度通常为-20~150℃,优选为-5~100℃。
反应时间通常为0.1~72小时,优选为0.1~24小时。
所得的式(15)所示的化合物可以进行分离操作、纯化操作,但通常不进行分离或纯化而用于式(7)所示的化合物的制造。
式(7)所示的化合物通过使式(15)所示的化合物与卤素或卤素化合物反应来制造。
作为卤素,可列举溴、碘等,作为卤素化合物,可列举:N-溴代琥珀酰亚胺、N-碘代琥珀酰亚胺等N-卤代酰亚胺;溴化铜、碘化铜等卤化铜;溴化钠、溴化钾、碘化钠、碘化钾等金属卤化物;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碘化铵等卤化铵;溴仿、甲基碘、二碘甲烷、乙基碘、异丙基碘、叔丁基碘等卤代烷基;溴化氢、碘化氢等卤化氢;碘代三甲基硅烷等碘代烷基硅烷;碘代乙酸等卤代乙酸等。其中,优选使用溴化铜。卤素或卤素化合物的使用量相对于式(15)所示的化合物1重量份通常为0.1~50重量份。
反应可以在氮气氛下进行。
反应温度通常为-20~150℃,优选为-5~100℃。
反应时间通常为0.1~72小时,优选为1~24小时。
式(7)所示的化合物可以通过在反应混合物中添加酸、碱或盐的水溶液、溶剂等的后处理来进行分离。
作为酸,可列举氯化氢、硫酸等。作为碱,可列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氨等。作为盐,可列举硫酸氢钠、氯化铵、亚硝酸钠等。作为溶剂,可列举乙酸乙酯、甲苯、二甲苯、己烷、庚烷、氯仿、二氯甲烷、二乙基醚、叔丁基甲基醚等。
在使用酸、碱或盐的水溶液与溶剂的混合物的情况下,酸或碱的浓度通常为1~6当量,盐的浓度通常为1~6摩尔/L。溶剂的使用量相对于式(5)所示的化合物1重量份通常为0.1~50重量份的比例。
所分离的式(7)所示的化合物可以通过清洗、柱层析等进行纯化。
式(8)所示的化合物可以通过使式(7)所示的化合物与卤化剂反应来制造。
式(7)所示的化合物与卤化剂的反应通常通过在溶剂中将两者混合来进行。作为溶剂,可列举:庚烷、己烷、环己烷、戊烷、甲苯、二甲苯等烃类;二乙基醚、四氢呋喃、1,4-二噁烷、乙二醇二甲基醚、苯甲醚、甲基叔丁基醚、二异丙基醚等醚类;四氯化碳、氯仿、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四氯乙烷、氯苯等卤代烃类;乙酸乙酯、乙酸甲酯等酯类;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等酮类;乙腈、丙腈等腈类;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溶剂的使用量相对于式(7)所示的化合物1重量份通常为0.1~50重量份的比例。
可以将式(7)所示的化合物与卤化剂一次性地进行混合,也可以边缓缓加入卤化剂边进行混合。
作为卤化剂,可列举:三氯氧化磷、三氯化磷、五氯化磷、亚硫酰氯、三溴氧化磷、三溴化磷、五溴化磷、三碘化磷、草酰氯、草酰溴、三碳酰氯、二碳酰氯、碳酰氯及磺酰氯等。卤化剂可以使用市售品。
卤化剂的使用量相对于式(7)所示的化合物1摩尔通常为1~100摩尔,优选为1~10摩尔的比例。
在混合时可以添加催化剂,作为催化剂,通常使用N,N-二甲基甲酰胺。催化剂的使用量通常以相对于式(7)所示的化合物1摩尔为0.001~1摩尔的比例使用。
反应可以在氮气氛下进行。
反应温度通常为-20~150℃,优选为0~100℃。
反应时间通常为0.1~72小时,优选为1~24小时。
通过将反应混合物浓缩,从而可以分离式(8)所示的化合物,并且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清洗、重结晶、柱层析等进行纯化。
式(11)所示的化合物可以通过使式(8)所示的化合物与叠氮化物反应来制造。
式(8)所示的化合物与叠氮化物的反应通常通过在溶剂中将两者混合来进行。作为溶剂,可列举:庚烷、己烷、环己烷、戊烷、甲苯、二甲苯等烃类;二乙基醚、四氢呋喃、1,4-二噁烷、乙二醇二甲基醚、苯甲醚、甲基叔丁基醚、二异丙基醚等醚类;四氯化碳、氯仿、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四氯乙烷、氯苯等卤代烃类;N,N-二甲基甲酰胺、1,3-二甲基-2-咪唑啉酮、N-甲基吡咯烷酮等酰胺类;乙酸乙酯、乙酸甲酯等酯类;二甲基亚砜等亚砜类;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等酮类;乙腈、丙腈等腈类;以及它们的混合物,优选为四氢呋喃等醚类。
溶剂的使用量相对于式(8)所示的化合物1重量份通常为0.1~50重量份的比例。
式(8)所示的化合物与叠氮化物可以一次性地进行混合,也可以边缓缓加入叠氮化物边进行混合。
作为叠氮化物,可列举:叠氮化钠、叠氮化钡及叠氮化锂等无机叠氮化物类;三甲基甲硅烷基叠氮化物及二苯基磷酰叠氮化物等有机叠氮化物类。
叠氮化物通常使用市售品。
叠氮化物的使用量相对于式(8)所示的化合物1摩尔通常为1~100摩尔、优选1~10摩尔的比例。
优选在混合时添加氯化铝、氯化锌等路易斯酸,这些路易斯酸通常以相对于式(8)所示的化合物1摩尔为0.05~5摩尔的比例使用。
反应可以在氮气氛下进行。
反应温度通常为-20~150℃,优选为0~100℃。
反应时间通常为0.1~72小时,优选为1~24小时。
式(11)所示的化合物可以通过在反应混合物中添加酸、碱或盐的水溶液、溶剂等的后处理来进行分离。
作为酸,可列举氯化氢、硫酸等。作为碱,可列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氨等。作为盐,可列举硫酸氢钠、氯化铵、亚硝酸钠等。作为溶剂,可列举乙酸乙酯、甲苯、二甲苯、己烷、庚烷、氯仿、二氯甲烷、二乙基醚、叔丁基甲基醚等。
在使用酸、碱或盐的水溶液与溶剂的混合物的情况下,酸或碱的浓度通常为1~6当量,盐的浓度通常为1~6摩尔/L。溶剂的使用量相对于式(5)所示的化合物1重量份通常为0.1~50重量份的比例。
所分离的式(11)所示的化合物可以通过清洗、柱层析等进行纯化。
式(11)所示的化合物也可以通过使式(10)所示的化合物与叠氮化物反应来制造。其制造方法以由式(8)所示的化合物制造式(11)所示的化合物的方法为基准。
式(10)所示的化合物可以通过使式(9)所示的化合物与碳酰氯类(碳酰氯、二碳酰氯或三碳酰氯)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反应来制造。具体的方法记载于例如WO2013/162072的参考制造法B中。
式(2)所示的化合物可以通过使式(11)所示的化合物与甲基化剂反应来制造。
式(11)所示的化合物与甲基化剂的反应通常通过在溶剂中将两者混合来进行。作为溶剂,可列举:庚烷、己烷、环己烷、戊烷、甲苯、二甲苯等烃类;二乙基醚、四氢呋喃、1,4-二噁烷、乙二醇二甲基醚、苯甲醚、甲基叔丁基醚、二异丙基醚等醚类;四氯化碳、氯仿、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四氯乙烷、氯苯等卤代烃类;N,N-二甲基甲酰胺、1,3-二甲基-2-咪唑啉酮、N-甲基吡咯烷酮等酰胺类;乙酸乙酯、乙酸甲酯等酯类;二甲基亚砜等亚砜类;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等酮类;乙腈、丙腈等腈类;水;以及它们的混合物。优选为N,N-二甲基甲酰胺。
溶剂的使用量相对于式(11)所示的化合物1重量份通常为0.1~50重量份的比例。
式(11)所示的化合物与甲基化剂可以一次性地进行混合,也可以边缓缓加入甲基化剂边进行混合。
作为甲基化剂,可列举:甲基溴、甲基碘等卤代甲基类;对甲苯磺酸甲酯等芳基磺酸甲酯类;甲磺酸甲酯等烷基磺酸甲酯类;以及硫酸二甲酯。
甲基化剂可以使用市售品。
甲基化剂的使用量相对于式(11)所示的化合物1摩尔通常为1~100摩尔、优选为1~10摩尔的比例。
优选在混合时添加碱。作为碱,可列举:三乙基胺、吡啶、N-甲基吗啉、N-甲基哌啶、4-二甲基氨基吡啶、二异丙基乙胺、二甲基吡啶、三甲基吡啶、二氮杂双环十一烯、二氮杂双环壬烯等有机碱;碳酸锂、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铯等碱金属碳酸盐;碳酸氢锂、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碳酸氢铯等碱金属碳酸氢盐;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铯等碱金属氢氧化物;氢化锂、氢化钠、氢化钾等碱金属氢化物;氢化锂、氢化钠、氢化钾等碱金属氢化物;叔丁醇钠、叔丁醇钾等碱金属醇盐等;可优选列举碳酸钾、氢化钠。碱通常以相对于式(11)所示的化合物1摩尔为0.05~5摩尔的比例使用。
反应可以在氮气氛下进行。
反应温度通常为-20~150℃,优选为0~100℃。
反应时间通常为0.1~72小时,优选为1~24小时。
式(2)所示的化合物可以通过在混合物中添加酸、碱或盐的水溶液、溶剂等的后处理来进行分离。
作为酸,可列举氯化氢、硫酸等。作为碱,可列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氨等。作为盐,可列举硫酸氢钠、氯化铵、亚硝酸钠等。作为溶剂,可列举乙酸乙酯、甲苯、二甲苯、己烷、庚烷、氯仿、二氯甲烷、二乙基醚、叔丁基甲基醚等。
在使用酸、碱或盐的水溶液与溶剂的混合物的情况下,酸或碱的浓度通常为1~6当量,盐的浓度通常为1~6摩尔/L。溶剂的使用量相对于式(5)所示的化合物1重量份通常为0.1~50重量份的比例。
所分离的式(2)所示的化合物可以通过清洗、柱层析等进行纯化。
作为式(2)所示的化合物,可列举1-(2-溴-3-甲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1-(2-溴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1-(2-溴-3-乙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及1-(2-溴-3-环丙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等。
下面,对式(5)所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可以通过使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卤化氢(氯化氢、溴化氢或碘化氢)反应来制造式(5)所示的化合物。
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卤化氢的反应通常通过在溶剂中将两者混合来进行。作为溶剂,可列举:庚烷、己烷、环己烷、戊烷、甲苯、二甲苯等烃类;四氯化碳、氯仿、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四氯乙烷、氯苯等卤代烃类;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等酮类;乙腈、丙腈等腈类;甲酸、乙酸、三氟乙酸等有机酸类;水;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溶剂的使用量相对于式(1)所示的化合物1重量份通常为0.1~50重量份的比例。
卤化氢可以以气体的状态使用,另外,也可以以溶解于有机溶剂、水的状态使用。优选以水溶液或乙酸溶液的状态使用,更优选以乙酸溶液的状态使用。
式(5)所示的化合物与卤化氢可以一次性地进行混合,也可以边缓缓加入卤化氢边进行混合。
卤化氢的使用量相对于式(1)所示的化合物1摩尔通常为1~100摩尔、优选1~10摩尔的比例。
反应可以在氮气氛下进行。
反应温度通常为-20~150℃,优选为0~100℃。
反应时间通常为0.1~72小时,优选为1~24小时。
式(5)所示的化合物可以通过在反应混合物中添加酸、碱或盐的水溶液、溶剂等的后处理来进行分离。
作为酸,可列举氯化氢、硫酸等。作为碱,可列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氨等。作为盐,可列举硫酸氢钠、氯化铵等。作为溶剂,可列举乙酸乙酯、甲苯、二甲苯、己烷、庚烷、氯仿、二氯甲烷、二乙基醚、叔丁基甲基醚等。
在使用酸、碱或盐的水溶液与溶剂的混合物的情况下,酸或碱的浓度通常为1~6当量,盐的浓度通常为1~6摩尔/L。溶剂的使用量相对于式(5)所示的化合物1重量份通常为0.1~50重量份的比例。
所分离的式(5)所示的化合物可以通过清洗、柱层析等进行纯化。
作为式(5)所示的化合物,可列举例如1-(2-氯甲基-3-甲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1-(2-溴甲基-3-甲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1-(2-碘甲基-3-甲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1-(2-氯甲基-3-乙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1-(2-溴甲基-3-乙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1-(2-碘甲基-3-乙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1-(2-氯甲基-3-环丙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1-(2-溴甲基-3-环丙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及1-(2-碘甲基-3-环丙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
实施例
以下,利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在冰冷下向后述的实施例7中得到的1-(2-溴-3-甲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0.54g与四氢呋喃1mL的混合物中滴加异丙基氯化镁氯化锂络合物四氢呋喃溶液(浓度1.3mol/L)1.69mL,并且在冰冷下搅拌1小时。在反应混合物的一部分中添加盐酸,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对有机层进行浓缩。通过浓缩液的1H-NMR测定,确认到1-(3-甲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的生成,由此在反应混合物中确认到[2-(4,5-二氢-4-甲基-5-氧代-1H-四唑-1-基)-6-甲基苯基-1-基]氯化镁的生成。
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氯甲基甲醚0.18mL和四氢呋喃1mL,在70℃搅拌2小时后,加入饱和食盐水,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将有机层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清洗,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在减压下进行浓缩,得到1-(2-甲氧基甲基-3-甲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0.37g。
1H-NMR(CDCl3)δ(ppm):2.48(3H,s),3.23(3H,s),3.72(3H,s),4.42(2H,s),7.21(1H,t,J=5.1Hz),7.35(2H,d,J=4.8Hz)
实施例2
在冰冷下向后述的实施例7中得到的1-(2-溴-3-甲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0.54g与四氢呋喃6mL的混合物中滴加异丙基氯化镁四氢呋喃溶液(浓度2.0mol/L)2.0mL,在冰冷下搅拌1.5小时。对反应混合物进行取样,并用盐酸处理后,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并进行浓缩,利用NMR确认到1-(3-甲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后,
1H-NMR(CDCl3)δ:3.45(3H,s),4.73(3H,s),8.20(1H,d,J=7.8Hz),8.40(1H,t,J=7.8Hz),8.76-8.73(2H,m)
向反应混合物中吹入对多聚甲醛1.17g加热而产生的甲醛气体,加入饱和食盐水,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将有机层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清洗,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在减压下浓缩后,利用硅胶柱进行纯化,得到1-(2-羟基甲基-3-甲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0.12g。
1H-NMR(CDCl3)δ(ppm):2.56(3H,s),3.75(3H,s),4.48(2H,d,J=6.6Hz),7.20-7.23(1H,m),7.34-7.38(2H,m)
实施例3
在冰冷下向后述的实施例7中得到的1-(2-溴-3-甲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10.0g与四氢呋喃30mL的混合物中滴加异丙基氯化镁四氢呋喃溶液(浓度2.0mol/L)22.3mL,在冰冷下搅拌2.5小时。向混合物中添加氯甲基甲醚5.98g,在70℃搅拌3小时。向混合物中添加硫酸氢钠水溶液,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将有机层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清洗,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在减压下进行浓缩,并将所得的残渣用己烷清洗,由此得到1-(2-甲氧基甲基-3-甲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一5-酮4.5g。
实施例4
将实施例1中得到的1-(2-甲氧基甲基-3-甲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0.25g及25%溴化氢-乙酸溶液3mL的混合物在65℃搅拌1小时。向混合物中添加饱和食盐水,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将有机层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清洗,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在减压下浓缩,得到1-(2-溴甲基-3-甲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0.23g。
1H-NMR(CDCl3)δ(ppm):2.51(3H,s),3.75(3H,s),4.51(2H,s),7.22-7.24(1H,m),7.36-7.39(2H,m)
实施例5
将实施例2中得到的1-(2-羟基甲基-3-甲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56mg、乙酸0.5mL及25%溴化氢-乙酸溶液100mg的混合物在45℃搅拌3小时后,加入25%溴化氢-乙酸溶液200mg,并搅拌5小时。向混合物中加入水,用甲基叔丁基醚进行萃取。将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清洗,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在减压下浓缩后,利用硅胶柱对所得的残渣进行纯化,得到1-(2-溴甲基-3-甲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48mg。
1H-NMR(CDCl3)δ(ppm):2.51(3H,s),3.75(3H,s),4.51(2H,s),7.22-7.24(1H,m),7.36-7.38(2H,m)
实施例6
将后述的参考例1中得到的2-溴-3-甲基苯甲酸15.0g、草酰氯9.62g、N,N-二甲基甲酰胺50mg及四氢呋喃60g的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后,在减压下浓缩,利用硅胶薄层层析(展开溶剂:己烷/乙酸乙酯=5/1、2-溴-3-甲基苯甲酰氯的Rf值:0.85),确认到2-溴-3-甲基苯甲酰氯的生成。
将氯化铝11.16g在冰冷下加入到四氢呋喃60g中,搅拌30分钟。向其中添加叠氮化钠16.46g,加热回流30分钟后,加入全部量的上述2-溴-3-甲基苯甲酰氯,加热回流8小时。冷却后,将反应液边搅拌边加入到亚硝酸钠17.47g、水100mL及冰250g的混合物中。利用10%盐酸使混合物变为酸性后,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将有机层依次用水及10%硫酸氢钠水溶液进行清洗,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在减压下浓缩,得到1-(2-溴-3-甲基苯基)-1,4-二氢四唑-5-酮16.02g。
1H-NMR(CDCl3)δ(ppm):2.51(3H,s),7.27-7.47(3H,m)
实施例7
将实施例6中得到的1-(2-溴-3-甲基苯基)-1,4-二氢四唑-5-酮14.00g、碳酸钾8.34g、硫酸二甲酯7.62g及N,N-二甲基甲酰胺118mL的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向混合物中添加水,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将有机层依次用水及饱和食盐水进行清洗,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后,在减压下浓缩,得到1-(2-溴-3-甲基苯基)-4-甲基-1,4-二氢四唑-5-酮9.5g。
1H-NMR(CDCl3)δ(ppm):2.51(3H,s),3.73(3H,s),7.22-7.41(3H,m)
参考例1
在冰冷下向2-氨基-3-甲基苯甲酸1.00g、乙酸8mL、50%氢溴酸4mL及水16mL的混合物中添加亚硝酸钠0.46g及水3mL。在冰冷下搅拌10分钟后,利用硅胶薄层层析(展开溶剂:己烷/乙酸乙酯=1/1、2-氨基-3-甲基苯甲酸的Rf值:0.67),确认到2-氨基-3-甲基苯甲酸消失,添加溴化铜1.42g及水5mL,在50℃加热3小时。向混合物中添加水,进行过滤,由此得到2-溴-3-甲基苯甲酸1.0g。
1H-NMR(CDCl3)δ(ppm):2.49(3H,s),7.29(1H,t,J=7.6Hz),7.42(1H,d,J=7.2Hz),7.70(1H,t,J=3.9Hz)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可以制造式(1)所示的化合物。另外,由式(1)所示的化合物可以制造式(5)所示的化合物。

Claims (10)

1.一种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使式(2)所示的化合物与式(A)所示的化合物反应而得到式(3)所示的化合物的工序,
式(2)中,X1表示溴原子或碘原子,R1表示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3~6的环烷基,R2、R3及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3~6的环烷基,
R-Mg-X (A)
式(A)中,R表示碳数1~4的烷基或碳数6~12的芳基,X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式(3)中,X2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R1、R2、R3及R4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含义;以及
使式(3)所示的化合物与甲醛或式(4)所示的化合物反应而得到式(1)的工序,
式(4)中,R6表示碳数1~12的烷基、碳数3~6的环烷基、碳数2~6的烯基或苯基,X3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式(1)中,R1、R2、R3及R4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含义,R5表示氢原子、碳数1~12的烷基、碳数3~6的环烷基、碳数2~6的烯基或苯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R1为甲基,R2、R3及R4为氢原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R为异丙基,X为氯原子或溴原子。
4.一种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使式(7)所示的化合物与卤化剂反应而得到式(8)所示的化合物的工序,
式(7)中,X1表示溴原子或碘原子,R1表示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3~6的环烷基,R2、R3及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3~6的环烷基,
式(8)中,X5表示氯原子或溴原子,R1、R2、R3及R4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含义;
使式(8)所示的化合物与叠氮化物反应而得到式(11)所示的化合物的工序,
式(11)中,R1、R2、R3、R4及X1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含义;
使式(11)所示的化合物与甲基化剂反应而得到式(2)所示的化合物的工序,
式(2)中,R1、R2、R3、R4及X1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含义;
使式(2)所示的化合物与式(A)所示的化合物反应而得到式(3)所示的化合物的工序,
R-Mg-X (A)
式(A)中,R表示碳数1~4的烷基或碳数6~12的芳基,X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式(3)中,X2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R1表示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3~6的环烷基,R2、R3及R4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含义;以及
使式(3)所示的化合物与甲醛或式(4)所示的化合物反应而得到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工序,
式(4)中,R6表示碳数1~12的烷基、碳数3~6的环烷基、碳数2~6的烯基或苯基,X3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式(1)中,R1、R2、R3及R4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含义,R5表示氢原子、碳数1~12的烷基、碳数3~6的环烷基、碳数2~6的烯基或苯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R1为甲基,R2、R3及R4为氢原子。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中,R为异丙基,X为氯原子或溴原子。
7.一种式(5)所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使式(2)所示的化合物与式(A)所示的化合物反应而得到式(3)所示的化合物的工序,
式(2)中,X1表示溴原子或碘原子,R1表示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3~6的环烷基,R2、R3及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3~6的环烷基,
R-Mg-X (A)
式(A)中,R表示碳数1~4的烷基或碳数6~12的芳基,X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式(3)中,X2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R1表示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3~6的环烷基,R2、R3及R4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含义;
使式(3)所示的化合物与甲醛或式(4)所示的化合物反应而得到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工序,
式(4)中,R6表示碳数1~12的烷基、碳数3~6的环烷基、碳数2~6的烯基或苯基,X3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式(1)中,R1表示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3~6的环烷基,R2、R3及R4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含义,R5表示氢原子、碳数1~12的烷基、碳数3~6的环烷基、碳数2~6的烯基或苯基;以及
使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氯化氢、溴化氢或碘化氢反应而得到式(5)所示的化合物的工序,
式(5)中,R1、R2、R3及R4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含义,X4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8.一种式(5)所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使式(7)所示的化合物与卤化剂反应而得到式(8)所示的化合物的工序,
式(7)中,X1表示溴原子或碘原子,R1表示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3~6的环烷基,R2、R3及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3~6的环烷基,
式(8)中,X5表示氯原子或溴原子,R1、R2、R3及R4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含义;
使式(8)所示的化合物与叠氮化物反应而得到式(11)所示的化合物的工序,
式(11)中,R1、R2、R3、R4及X1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含义;
使式(11)所示的化合物与甲基化剂反应而得到式(2)所示的化合物的工序,
式(2)中,R1、R2、R3、R4及X1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含义;
使式(2)所示的化合物与式(A)所示的化合物反应而得到式(3)所示的化合物的工序,
R-Mg-X (A)
式(A)中,R表示碳数1~4的烷基或碳数6~12的芳基,X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式(3)中,X2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R1表示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3~6的环烷基,R2、R3及R4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含义;
使式(3)所示的化合物与甲醛或式(4)所示的化合物反应而得到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工序,
式(4)中,R6表示碳数1~12的烷基、碳数3~6的环烷基、碳数2~6的烯基或苯基,X3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式(1)中,R1、R2、R3及R4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含义,R5表示氢原子、碳数1~12的烷基、碳数3~6的环烷基、碳数2~6的烯基或苯基;以及
使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氯化氢、溴化氢或碘化氢反应而得到式(5)所示的化合物的工序,
式(5)中,R1、R2、R3及R4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含义,X4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9.一种式(13)所示的四唑啉酮化合物,
式(13)中,R10表示氢原子或甲基,X1表示溴原子或碘原子,R1表示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3~6的环烷基,R2、R3及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3~6的环烷基。
10.一种式(3)所示的四唑啉酮化合物,
式(3)中,X2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R1表示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3~6的环烷基,R2、R3及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3~6的环烷基。
CN201580015992.8A 2014-03-28 2015-03-03 四唑啉酮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61329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43467.1A CN108409678B (zh) 2014-03-28 2015-03-03 四唑啉酮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7940 2014-03-20
JP2014067940 2014-03-28
PCT/JP2015/056763 WO2015146552A1 (ja) 2014-03-28 2015-03-03 テトラゾリノン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43467.1A Division CN108409678B (zh) 2014-03-28 2015-03-03 四唑啉酮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2939A true CN106132939A (zh) 2016-11-16
CN106132939B CN106132939B (zh) 2018-11-13

Family

ID=5419507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5992.8A Active CN106132939B (zh) 2014-03-28 2015-03-03 四唑啉酮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CN201810443467.1A Active CN108409678B (zh) 2014-03-28 2015-03-03 四唑啉酮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43467.1A Active CN108409678B (zh) 2014-03-28 2015-03-03 四唑啉酮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22085B2 (zh)
JP (1) JP6372563B2 (zh)
CN (2) CN106132939B (zh)
DE (1) DE112015001514T5 (zh)
WO (1) WO2015146552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8321A (en) * 1983-11-04 1989-09-19 Fmc Corporation Isothiocyanate intermediates
CN1104639A (zh) * 1993-09-14 1995-07-05 日本拜耳农药株式会社 1-取代的5(4ii)-四唑啉酮的制备方法
WO1999007702A1 (de) * 1997-08-06 1999-02-18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Substituierte herbizide tetrazolinoncarbonsäureamide
WO2013162072A1 (en) * 2012-04-27 2013-10-31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Tetrazolinone compounds and its use as pesticid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6868A (en) 1983-11-04 1992-08-11 Fmc Corporation Herbicidal 1-aryl-4-substituted-1,4-dihydro-5h-tetrazol-5-ones and sulfur analogs thereof
JPS61500069A (ja) * 1983-11-04 1986-01-16 エフ エム シ− コ−ポレ−シヨン 除草剤性の−アリ−ル−4−置換された−1,4−ジヒドロ−5h−テトラゾ−ル−5−オン類およびそれらの硫黄同族体類
JP3670314B2 (ja) * 1993-08-05 2005-07-13 バイエルクロップサイエンス株式会社 1−置換−5(4h)−テトラゾリノン類の製造方法
JPH08119947A (ja) * 1994-10-18 1996-05-14 Nippon Bayeragrochem Kk テトラゾリノン類及びその除草剤としての利用
EP0708097A1 (en) 1994-10-18 1996-04-24 Nihon Bayer Agrochem K.K. Herbicidally active tetrazolinones
WO1996036229A1 (en) * 1995-05-17 1996-11-21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Fungicidal cyclic amides
JP4846085B2 (ja) * 1999-08-10 2011-12-28 バイエルクロップサイエンス株式会社 テトラゾリノン誘導体及び除草剤
WO2001010850A1 (en) 1999-08-10 2001-02-15 Nihon Bayer Agrochem K.K. Herbicidal tetrazolinone derivatives
CA2780759A1 (en) 2009-12-01 2011-06-09 Rigel Pharmaceuticals, Inc. Protein kinase c inhibitors and uses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8321A (en) * 1983-11-04 1989-09-19 Fmc Corporation Isothiocyanate intermediates
CN1104639A (zh) * 1993-09-14 1995-07-05 日本拜耳农药株式会社 1-取代的5(4ii)-四唑啉酮的制备方法
WO1999007702A1 (de) * 1997-08-06 1999-02-18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Substituierte herbizide tetrazolinoncarbonsäureamide
WO2013162072A1 (en) * 2012-04-27 2013-10-31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Tetrazolinone compounds and its use as pesticide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威燕,等: "超声波促进3-(4-苯磺酰基-3-甲基-2-丁烯基)-4,5,6-三甲氧基-2-甲基苯基苄基醚的合成", 《精细化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5001514T5 (de) 2016-12-29
JP6372563B2 (ja) 2018-08-15
US20170057935A1 (en) 2017-03-02
CN108409678A (zh) 2018-08-17
WO2015146552A1 (ja) 2015-10-01
CN106132939B (zh) 2018-11-13
JPWO2015146552A1 (ja) 2017-04-13
CN108409678B (zh) 2021-04-27
US9822085B2 (en) 2017-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21112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1-chloro-2,3,3-trifluoropropene
TWI663160B (zh) 用於合成2-羥基-6-((2-(1-異丙基-1h-吡唑-5-基)-吡啶-3-基)甲氧基)苯甲醛之方法
EP3204373B1 (en) Stereoselective process to obtain (z)-5-cyclyloxy-2-[(e)-methoxyimino]-3-methyl-pent-3-enic acid methyl amides using e,z-isomer mixture of and intermediates thereof
JP2011184451A5 (zh)
CN106132947A (zh) 2‑(2,4‑二氟苯基)‑1,1‑二氟‑1‑(5‑经取代的吡啶‑2‑基)‑3‑(1h‑四唑‑1‑基)丙烷‑2‑醇及其制备方法
US20100228033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5-[2-cyclopropyl-1-(2-fluorophenyl)-2-oxoethyl]-4,5,6,7-tetrahydrothieno[3,2-c]pyridin-2-yl acetate (prasugrel)
JP2008530221A (ja) (二置換プロペニル)フェニルアルキル置換ジヒドロベンゾフランを調製するための改善された方法
CN106132939A (zh) 四唑啉酮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WO2014158648A1 (en) Preparation of 1,3-(substituted-diaryl)-1,2,4-triazoles
CN100537567C (zh) 作为抗菌剂中间体的芳基取代的噁唑烷酮的制备方法
CN110267946A (zh) 4-((6-(2-(2,4-二氟苯基)-1,1-二氟-2-羟基-3-(5-巯基-1h-1,2,4-***-1-基)丙基)吡啶-3-基)氧基)苄腈及制备方法
CN103180305B (zh) 环氧基醇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02083823B (zh) 1-联苯甲基咪唑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JPWO2008090731A1 (ja) 2−ニトロイミダゾール誘導体の製造法
JP2019529405A (ja) ハロゲン化二環式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CN114450270A (zh) 砜吡草唑的制备方法和中间体
CN109476601B (zh) 制备卤代吡啶衍生物的方法
CN106414414A (zh) 三酮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JP6540690B2 (ja) ニトロ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2008530228A (ja) (二置換プロペニル)フェニルアルキル置換ジヒドロベンゾフランを調製するための改善された方法
JP5791498B2 (ja) 4−クロロアゼチジノン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US9376401B2 (en) Preparation of 1,3-(substituted-diaryl)-1,2,4-triazoles and intermediates therefrom
JP2018172297A (ja) 硫黄架橋二糖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CN107118164B (zh) 5-氯-6-(氯甲基)-2,4-(1h,3h)-嘧啶二酮的制备方法
EP1791828A1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n-(substituted arylmethyl)-4-substituted-4- (disubstituted methyl) piperidines and intermediat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