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92600A - 一种超柔轻质石墨烯电热膜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柔轻质石墨烯电热膜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92600A
CN105692600A CN201610049789.9A CN201610049789A CN105692600A CN 105692600 A CN105692600 A CN 105692600A CN 201610049789 A CN201610049789 A CN 201610049789A CN 105692600 A CN105692600 A CN 1056926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ene
film
graphite
temperature
graphene ox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497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92600B (zh
Inventor
高超
彭蠡
刘峥
王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xin d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61004978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926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92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926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926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926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4/00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graphene
    • C01B2204/20Graphene characterized by its properties
    • C01B2204/22Electronic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4/00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graphene
    • C01B2204/20Graphene characterized by its properties
    • C01B2204/24Thermal propert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柔轻质石墨烯电热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超大片无碎片氧化石墨烯溶液组装成膜,并在高温下修复石墨烯片层结构,使得石墨烯膜内部缺陷得到最好的控制。石墨烯膜在1V-10V下可以在很短时间1s-10s内实现对高温25℃-1500℃的快速响应,升降温速率为600-2000℃s-1。同时此石墨烯电热膜本身存在很多褶皱,具有极好的柔性,可适用于各种柔性器件。因此,此石墨烯电热膜结构简单,可大面积大批量制备,工作电压安全,热转换效率高,导热性好,响应快速,温度可以精确控制,韧性好,可以用于不同的应用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超柔轻质石墨烯电热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电热材料,尤其涉及一种超柔轻质石墨烯电热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单碳原子层构成的二维晶体材料——石墨烯(graphene),是已知材料中最薄的,被称为神奇的材料,掀起了全世界的研究热潮。石墨烯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室温下电子迁移率可达2×105cm2/Vs),突出的导热性能(5000W/(mK),超常的比表面积(2630m2/g),其杨氏模量(1100GPa)和断裂强度(125GPa)。AndreGeim和KonstantinNovoselov因为对石墨烯研究的贡献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石墨烯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完全超过金属,同时石墨烯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的优点,而其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较低的密度更让其具备了在电热材料领域取代金属的潜力。由于石墨烯大规模加工逐渐成为现实,石墨烯膜将取代金属材料应用在不同的领域。
常用的电热***中的电阻加热单元一般采用金属箔、薄膜涂层、电阻丝、金属网等材料。使用最多的加热元件为镍铬合金。然而,对于镍铬合金,目前在以下方面仍然显得不足:镍铬合金的密度大于8g/cm3,使用时厚度有数毫米;电阻率低(~10–6Ω/m),仍然存在着电热转化效率低,加热速率小,加热元件没有自动恒温及功率补偿功能,使得电热***结构复杂,热惯性大等不足之处;铁铬铝是铁素体合金,存在常温脆性、475℃脆性和1000℃以上的高温脆性,由于高温脆性导致的高温强度低最终导致电热元件使用寿命短;合金的可焊性很差,难修复。
而目前报道的石墨烯电热膜有两种,其一为氧化石墨烯电热膜,利用其电阻发热,但是其结构不稳定,是的其发热出现很大波动,不可控;其二为石墨膜或者烧制的聚酰亚胺膜,但是其柔性有限,在有限次数的折叠后便会破损。
总体来说,目前急需开发稳定的、快速响应的、轻质的、极高柔性的以及广范围适用的电热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超柔轻质石墨烯电热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超柔轻质石墨烯电热膜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浓度为4-20mg/mL的平均尺寸>100um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从具有一字形出口的制备装置中连续匀速挤出后,在凝固液或液氮中停留10-100秒,凝固成氧化石墨烯凝胶膜,将氧化石墨烯凝胶膜放入-4~-20℃的冰箱中冰冻1-12h或者液氮中快速冷冻。
(2)将步骤1冷冻处理后氧化石墨烯气凝胶薄膜,送入高温炉中进行高温热处理,处理方式为: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先以0.1-4℃/min升温到400℃,保温0.5-1h,然后在惰性气体氛围下以2-4℃/min升温到1300℃,保温1-4h,然后在惰性气体氛围下以2-4℃/min升温到3000℃,保温1-2h,即可获得连续超轻规则取向的纯石墨烯气凝胶薄膜。
(3)将气凝胶膜高压压制后,压力为10-100MP,得到均匀密实柔性的石墨烯电热膜。
进一步地,所述挤出速率为4-20m/min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凝固液的温度为30-60℃,由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正丁醇、乙二醇、环己酮、丙三醇、乙酸丁酯、丙二醇、醋酸正丙酯、乙酸、丙三醇、异丁醇、乙酸甲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比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平均尺寸大于100um的氧化石墨烯通过以下方法得到:
(1)将Modified-Hummer法获得的氧化石墨片的反应液稀释后,于140目的网筛进行过滤,得到过滤产物;
(2)将步骤1获得的过滤产物于冰水按照体积比1:10混合均匀后,静置2h,逐滴加入双氧水(H2O2的质量分数为30%),直到混合液的颜色不再改变(即混合液中的高锰酸钾已完全去除);
(3)向步骤2处理后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浓盐酸(浓度为12mol/L),直到絮状的氧化石墨消失,再用140目的网筛过滤出氧化石墨晶片;
(4)将步骤3获得的氧化石墨晶片置于摇床中,20~80转/min,震荡洗涤,使得氧化石墨晶片剥离,得到无碎片超大片的氧化石墨烯,平均尺寸大于100um,分布系数在0.2-0.5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的Modified-Hummer法具体为:在-10℃下,将高锰酸钾充分溶解于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中,加入石墨,60转/分钟搅拌2h后停止搅拌,在低温(-10-20℃)下反应6-48h,得到宽分布的氧化石墨片反应液;所述的石墨、高锰酸钾与浓硫酸质量体积比为:1g:2-4g:30-40ml,石墨的粒度大于150μm。
进一步地,所述网筛为钛合金等耐酸网筛。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氧化石墨片的反应液通过浓硫酸等稀释剂进行稀释,稀释剂的体积为反应液体积的1-10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1)氧化石墨烯的初级原料为石墨,原料来源广泛、易得、成本低廉;2)石墨烯薄膜是碳基材料,密度只在1.8-2.1g/cm3,质轻,可以大面积使用;3)石墨烯薄膜有很好韧性,可以随意弯折并保持良好的导电性,有极高的可加工性,有利于适应的各种形状、各种应用的需求;4)石墨烯电热膜有极低的电阻率,超快的加热速率,极高的导热性和快速散热能力,几乎没有热惯性,能迅速将热量传导到其他材料;5)热量传导快,温度均匀稳定,使用寿命长;6)石墨烯薄膜厚度、面积、形状以及尺寸可控,适用行广;7)石墨烯电热膜启动电压和工作电压低,可以在人体安全电压以下工作;8)石墨烯电热膜本身化学结构稳定,适用区间极广,从本土大陆到外太空都可适用;9)石墨烯电热膜耐寒性很高,即使在极低的温度下,仍有很好的柔性并且能很好的工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超柔轻质石墨烯电热膜,由超大片无碎片氧化石墨烯溶液组装而成;经过3000℃高温处理,其内部石墨烯片层结构已经完美修复,使得石墨烯电热膜具有极高的电导率,升温速度极快;内部具有高度的取向,石墨烯片层和石墨烯膜平行,取向度达到94%以上;膜表面以及内部具有许多无规可拉伸的褶皱,使得其具有很高的柔性及拉伸性;经过了高压压制过程,其结构密实,但是由于碳质本身较轻,因此其密度较低;膜本身导热性好,因此其具有极好的降温速率;所述的石墨烯电热膜内部经过ππ共轭作用相互搭接,使得其具有良好的强度;膜本身结构极其稳定,温度调节区间极广。
本发明通过使用超大片氧化石墨烯成膜,其中平面取向的平均尺寸大于100μm的石墨烯片在构成本发明石墨烯膜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本发明在氧化石墨晶体水洗之前,采用网筛分离的办法,将碎片分离出。并采用10倍以上体积的冰水进行稀释,使得其晶片不会因硫酸的溶解热而得到破坏。进一步采用摇床震荡洗涤,使得氧化石墨烯片层在剥离的时候避免了机械力的破碎。进一步地,本发明还通过低温条件制备石墨烯片,在低温下,高锰酸钾氧化性比较弱,其自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比较慢,因此气体对氧化石墨晶体的破碎作用就很弱,使得大片层的氧化石墨烯得以保存。而且反应过程以及清洗过程中没有剧烈的搅拌和超声过程,因此片层基本上没有破碎。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得到了超大片的无碎片的氧化石墨烯,平均尺寸大于87um,分布系数在0.2-0.5之间,碎片含量低于1%。
本发明所使用的具有一字形出口的制备装置为现有技术,其为长方体结构,中间开有一字形模口,所述的一字形模口为一个逐渐变窄的流道。逐渐变窄的流道能有效增加流场对石墨烯片的作用力,有利于石墨烯分散体系规整取向结构的形成。
本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发明的内容做出一些非本质的改变和调整,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无碎片超大片的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实施例1-1
(1)在-10℃下将高锰酸钾缓慢加入到快速搅动的浓硫酸中,待充分溶解后,加入石墨,60转/分钟缓慢搅拌2h后停止搅拌,在20℃、50℃下分别反应6h,分别得到宽分布的氧化石墨晶体;两种温度下得到的氧化石墨晶片中均存在较多的碎片,这使得其对应的氧化石墨烯同样有很多的碎片。
(2)将步骤1得到的反应液用浓硫酸稀释(稀释倍数可以为任意倍数,本实施例稀释了10倍左右),并用150um孔径(140目)的钛合金网筛将氧化石墨晶体过滤出来(反应液回收),并缓慢倒入快速搅拌的相对于过滤产物10倍体积的冰水中,静置2h,缓慢加入H2O2,以除去反应中多余的高锰酸钾,加入适量的盐酸直到絮状氧化石墨消失,再用钛合金网筛(140目)过滤出氧化石墨晶片;摇床缓慢震荡洗涤,得到无碎片超大片的氧化石墨烯(平均尺寸为87um,分布系数为0.5)。石墨、高锰酸钾与浓硫酸质量体积比为:1g:2g:40ml,石墨的粒度为200um。
高温50度下反应后分离出的氧化石墨晶片分离后洗涤得到的氧化石墨烯同样有很多的碎片;低温下(20℃)反应分离后的大片氧化石墨烯尺寸分布更加均匀集中,碎片含量极少。
实施例1-2
在-10℃下将高锰酸钾缓慢加入到快速搅动的浓硫酸中,待充分溶解后,加入石墨,60转/分钟缓慢搅拌2h后停止搅拌,在低温(0℃、)下反应48h,得到反应液;将反应液分别用质量分数98%以上的浓硫酸、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进行稀释,然后用150um孔径的钛合金网筛将氧化石墨晶体过滤出来(反应液回收),并缓慢倒入快速搅拌的相对于过滤产物10倍体积的冰水中,静置2h,缓慢加入H2O2,以除去反应中多余的高锰酸钾,加入适量的盐酸直到絮状氧化石墨消失,再用钛合金网筛过滤出氧化石墨晶片;摇床缓慢震荡洗涤,得到反应产物。石墨、高锰酸钾与浓硫酸质量体积比为:1:4g:30ml;石墨的粒度为500um。
采用浓硫酸稀释,反应得到的无碎片超大片的氧化石墨烯(平均尺寸为98um,分布系数在0.4),而用稀硫酸稀释,得到的产物中含有大量碎片,尺寸分布系数超过100%。这是由于稀硫酸稀释过程中,大量放热,破坏了氧化石墨晶体。
实施例1-3
在-10℃下将高锰酸钾缓慢加入到快速搅动的浓硫酸中,待充分溶解后,加入石墨,60转/分钟缓慢搅拌2h后停止搅拌,在低温(20℃)下反应28h,得到宽分布的氧化石墨晶体;将反应液用浓硫酸稀释并用150um孔径的钛合金网筛将氧化石墨晶体过滤出来(反应液回收),并分别缓慢倒入快速搅拌的相对于过滤产物5倍体积、8倍体积、10倍体积的冰水中,静置2h,缓慢加入H2O2,以除去反应中多余的高锰酸钾,加入适量的盐酸直到絮状氧化石墨消失,再用钛合金网筛过滤出氧化石墨晶片;摇床缓慢震荡洗涤,得到反应产物;石墨、高锰酸钾与浓硫酸质量体积比为:1:5g:34ml,石墨的粒度为2mm。
实验结果显示,5倍体积和8倍体积的冰水均不能的得到尺寸均一的石墨烯片,在10倍体积下才能得到无碎片超大片的氧化石墨烯(平均尺寸为92um,分布系数在0.2)。由此可知,冰水的量过低,将使得混合热集中释放,破坏晶体结构。
实施例2:采用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无碎片超大片的氧化石墨烯制备柔性轻质石墨烯电热膜。
将一定浓度的超大片无碎片的氧化石墨烯(平均尺寸为150um)水溶液从具有一字形出口的制备装置(装置为长方体结构,中间开有一个逐渐变窄的一字形模口)中连续匀速挤出后进入凝固液一段时间,凝固成氧化石墨烯凝胶膜,放入冰箱中缓慢冰冻或者液氮中快速冷冻。所述的超大片无碎片氧化石墨烯溶液的浓度在100mg/mL之间。所述的连续匀速挤出进入凝固液的速率为10m/min之间,温度为30℃。所述的凝固液为液氮。所述的凝固液中停留时间为100秒。
用冷冻干燥或超临界干燥后获得氧化石墨烯气凝胶薄膜,送入高温炉中进行高温热处理,处理方式如表1~3所示,然后将其高压压制后,压力为50MP,得到石墨烯电热膜。
表1
表2
表3
从表1~表3可以看出,本材料的性能主要有两方面决定,其一材料内部氧化石墨烯片结构修复情况,即官能团的脱落以及高温下碳共轭结构的修复。其二,材料内部取向结构的连续性,即内部片层结构的连接性。二者共同作用以增加石墨烯膜的性能。
表1中,比较A\B\C\D\E,A的温度过低,不足以除去大部分易降解的官能团,导致第二步高温过程中气体大量快速产生,在高温下撕裂片层结构;E温度过高,产生气体过快,两者都会使得材料性能变差。唯有在BCD温度下,官能团会缓慢并彻底清除,以保障材料性能。比较C\F\G\H,F升温速率过低,气体释放过于缓慢;H升温过程过快,气体释放过快,撕裂材料内部结构,不利于形成导电通道。比较C\I\J\K\L\M,I保温时间过短,不能保证大部分官能团的降解;M保温过程过长,会吸收炉子里面的焦油,不利于性能的提升。JKL由于避免以上两点,具有很好的电热性能和弯折性能。
表2中,比较A\B\C\D\E,A升温速率过低不足以形成微小的空隙结构,严重影响电热性能。E升温速度过高,会撕裂石墨烯层间结构,使得石墨烯膜电热性能变差。唯有BCD的升温速度下,才会有才能既保证石墨烯膜内部的连续性。比较C\F\G\H,F温度过低,使得稳定的官能团不能充分脱离,在后续石墨化的过程中容易过渡释放气体,破坏石墨烯结构的稳定形成;H温度过高,已经达到石墨化温度,此时气体释放的条件下,其温度还不足以维持导电网络的形成,此时形成的微气囊结构不完整;比较C\I\J\K\L\M,I保温时间过短,稳定的官能团不能充分脱落;M时间过长,石墨烯膜容易吸附焦油,不利于膜性能的提升;而CJK条件下既可以保证稳定官能团的充分脱落,又能避免焦油的困扰。
表3中,比较A\B\C\D\E,A升温速率过低,最稳定官能团脱落的过慢;E升温过程过快,气体释放以及高温膨胀过快,容易破坏石墨烯结构。只有BCD的情况下,石墨烯上的结构才能缓慢的修复。比较C\F\G\H\I,F终点温度过低,石墨烯结构修复不够完善,所以各种性能都很差;I终点温度过高,石墨烯会被汽化掉;CGH的温度下才能既保证石墨烯结构的修复,又不会被汽化掉比较。C\J\K\L\M,J保温时间过低,石墨烯结构不能充分修复,M保温时间过长,也会使得吸附炉体里的焦油,影响膜的电热和弯折性能。

Claims (7)

1.一种超柔轻质石墨烯电热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将浓度为4-20mg/mL的平均尺寸>100um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从具有一字形出口的制备装置中连续匀速挤出后,在凝固液或液氮中停留10-100秒,凝固成氧化石墨烯凝胶膜,将氧化石墨烯凝胶膜放入-4~-20℃的冰箱中冰冻1-12h或者液氮中快速冷冻。
(2)将步骤1冷冻处理后氧化石墨烯气凝胶薄膜,送入高温炉中进行高温热处理,处理方式为: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先以0.1-4℃/min升温到400℃,保温0.5-1h,然后在惰性气体氛围下以2-4℃/min升温到1300℃,保温1-4h,然后在惰性气体氛围下以2-4℃/min升温到3000℃,保温1-2h,即可获得连续超轻规则取向的纯石墨烯气凝胶薄膜。
(3)将气凝胶膜高压压制后,压力为10-100MP,得到均匀密实柔性的石墨烯电热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速率为4-20m/min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凝固液的温度为30-60℃,由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正丁醇、乙二醇、环己酮、丙三醇、乙酸丁酯、丙二醇、醋酸正丙酯、乙酸、丙三醇、异丁醇、乙酸甲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比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平均尺寸大于100um的氧化石墨烯通过以下方法得到:
(1)将Modified-Hummer法获得的氧化石墨片的反应液稀释后,于140目的网筛进行过滤,得到过滤产物;
(2)将步骤1获得的过滤产物于冰水按照体积比1:10混合均匀后,静置2h,逐滴加入双氧水(H2O2的质量分数为30%),直到混合液的颜色不再改变(即混合液中的高锰酸钾已完全去除);
(3)向步骤2处理后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浓盐酸(浓度为12mol/L),直到絮状的氧化石墨消失,再用140目的网筛过滤出氧化石墨晶片;
(4)将步骤3获得的氧化石墨晶片置于摇床中,20~80转/min,震荡洗涤,使得氧化石墨晶片剥离,得到无碎片超大片的氧化石墨烯,平均尺寸大于100um,分布系数在0.2-0.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Modified-Hummer法具体为:在-10℃下,将高锰酸钾充分溶解于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中,加入石墨,60转/分钟搅拌2h后停止搅拌,在低温(-10-20℃)下反应6-48h,得到宽分布的氧化石墨片反应液;所述的石墨、高锰酸钾与浓硫酸质量体积比为:1g:2-4g:30-40ml,石墨的粒度大于150μ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筛为钛合金等耐酸网筛。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氧化石墨片的反应液通过浓硫酸等稀释剂进行稀释,稀释剂的体积为反应液体积的1-10倍。
CN201610049789.9A 2016-01-25 2016-01-25 一种超柔轻质石墨烯电热膜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6926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49789.9A CN105692600B (zh) 2016-01-25 2016-01-25 一种超柔轻质石墨烯电热膜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49789.9A CN105692600B (zh) 2016-01-25 2016-01-25 一种超柔轻质石墨烯电热膜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92600A true CN105692600A (zh) 2016-06-22
CN105692600B CN105692600B (zh) 2017-10-10

Family

ID=56228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49789.9A Active CN105692600B (zh) 2016-01-25 2016-01-25 一种超柔轻质石墨烯电热膜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92600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4022A (zh) * 2016-07-05 2016-11-23 浙江大学 一种可呼吸石墨烯膜在检测电压稳定性中的应用
CN106185903A (zh) * 2016-07-15 2016-12-07 浙江大学 一种冰晶辅助制备高柔性石墨烯膜的方法
CN106332327A (zh) * 2016-08-19 2017-01-11 苏州思创源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石墨烯电热膜的制备方法
CN107555419A (zh) * 2017-10-13 2018-01-09 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褶皱密度石墨烯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58644A (zh) * 2017-10-13 2018-03-06 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压热还原制备石墨烯薄膜的方法
CN108461309A (zh) * 2018-04-25 2018-08-28 山西大学 一种石墨烯膜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KR20200002903A (ko) * 2017-04-11 2020-01-08 항저우 고우시 테크놀로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플렉시블 그래핀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1944497A (zh) * 2019-05-16 2020-11-17 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氧化石墨烯复合碳源混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石墨烯导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10250A (zh) * 2020-09-29 2021-01-12 兰州大学 一种基于石墨烯丝网印刷电热油墨的制备方法
CN114702030A (zh) * 2022-05-18 2022-07-05 山东大学 一种超薄柔性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29782A (zh) * 2014-09-10 2014-12-24 浙江碳谷上希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有序多孔膜的制备方法
CN104229783A (zh) * 2014-09-10 2014-12-24 浙江碳谷上希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导热石墨烯膜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29782A (zh) * 2014-09-10 2014-12-24 浙江碳谷上希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有序多孔膜的制备方法
CN104229783A (zh) * 2014-09-10 2014-12-24 浙江碳谷上希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导热石墨烯膜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4022A (zh) * 2016-07-05 2016-11-23 浙江大学 一种可呼吸石墨烯膜在检测电压稳定性中的应用
CN106185903A (zh) * 2016-07-15 2016-12-07 浙江大学 一种冰晶辅助制备高柔性石墨烯膜的方法
CN106332327A (zh) * 2016-08-19 2017-01-11 苏州思创源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石墨烯电热膜的制备方法
KR20200002903A (ko) * 2017-04-11 2020-01-08 항저우 고우시 테크놀로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플렉시블 그래핀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284825B1 (ko) 2017-04-11 2021-08-02 항저우 고우시 테크놀로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플렉시블 그래핀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7555419A (zh) * 2017-10-13 2018-01-09 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褶皱密度石墨烯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58644A (zh) * 2017-10-13 2018-03-06 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压热还原制备石墨烯薄膜的方法
CN108461309A (zh) * 2018-04-25 2018-08-28 山西大学 一种石墨烯膜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944497A (zh) * 2019-05-16 2020-11-17 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氧化石墨烯复合碳源混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石墨烯导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44497B (zh) * 2019-05-16 2022-02-22 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氧化石墨烯复合碳源混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石墨烯导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10250A (zh) * 2020-09-29 2021-01-12 兰州大学 一种基于石墨烯丝网印刷电热油墨的制备方法
CN114702030A (zh) * 2022-05-18 2022-07-05 山东大学 一种超薄柔性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92600B (zh) 2017-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92600A (zh) 一种超柔轻质石墨烯电热膜的制备方法
CN105731436B (zh) 连续超轻规则取向的纯石墨烯气凝胶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51076B (zh) 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散热膜、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O2017084606A1 (zh) 一种常温常压下直接制备膨胀石墨或石墨烯的方法
CN105731435B (zh) 一种高强柔性石墨烯复合导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52963A (zh) 一种基于石墨烯的可折叠电热膜器件
CN105731434B (zh) 一种轻质高效电磁屏蔽用石墨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06375B (zh) 一种氮、磷共掺杂多孔碳纳米管、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523547A (zh) 一种超柔性高导热石墨烯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17128929A1 (zh) 一种制备石墨烯分散液的方法及其制品
CN110804420B (zh) 一种基于高导热各向异性石墨烯骨架的相变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20352A (zh) 一种高氟含量氟化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45153B (zh) 一种由石墨烯宏量制备炭纳米卷的方法
WO2016173111A1 (zh) 一种石墨烯分散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86045B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04401977A (zh) 一种石墨烯气凝胶及石墨烯-纳米碳管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WO2016011905A1 (zh) 银掺杂石墨烯复合纸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64313A (zh)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07697911B (zh) 一种氧化石墨制备天然石墨散热膜的方法
CN102320598A (zh) 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03613093B (zh) 一种用氢气还原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CN104466204A (zh) 燃料电池用阵列碳纳米管/石墨烯载铂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02765716A (zh)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05565300A (zh) 高导热石墨烯膜的制备方法
CN103420365A (zh) 一种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910

Address after: 313100 Room 830, 8th Floor, Changxing World Trade Building, 1278 Mingzhu Road, Changx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xin d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8 Xihu District, Zhejiang, Yuhang Tong Road, No. 866, No.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