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84517A - 转向*** - Google Patents

转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84517A
CN105584517A CN201510751888.7A CN201510751888A CN105584517A CN 105584517 A CN105584517 A CN 105584517A CN 201510751888 A CN201510751888 A CN 201510751888A CN 105584517 A CN105584517 A CN 1055845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rack
rack shaft
shaft
axle b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518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84517B (zh
Inventor
田冈信幸
前中善行
坂本成章
米谷豪朗
藤本将史
锦户我元
新谷功
大谷拓光
宫川隼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JTE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JTE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JTEKT Corp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584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45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845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45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00Steering gears
    • B62D3/02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 B62D3/12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of rack-and-pinion type
    • B62D3/126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of rack-and-pinion type characterised by the ra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00Steering gears
    • B62D3/02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 B62D3/12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of rack-and-pinion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2Sliding-contact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02Toothed members; Worms
    • F16H55/26Rac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26/00Articles relating to transporting
    • F16C2326/20Land vehicles
    • F16C2326/24Steering systems, e.g. steering rods or colum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齿条-小齿轮式转向***,其包括小齿轮轴、齿条轴以及齿条轴衬,该小齿轮轴具有小齿轮齿,该齿条轴上形成有与小齿轮齿啮合的齿条齿,该齿条轴衬以使所述齿条轴能够沿其轴向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齿条轴。齿条轴的外周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为形成在齿条轴的外周表面上并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凹面,该第二区域为所述外周表面的不包括第一区域的区域,并且该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在轴向方向上的端部相邻。齿条齿形成在第一区域中。在第一区域的所述端部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边界上设置有倒角部或倒圆部以对该边界上的拐角部进行倒角或倒圆。

Description

转向***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14年11月6日提交的日本特许申请(No.2014-226251),该日本特许申请的内容通过参引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齿条-小齿轮式转向***。
背景技术
下面的专利文献1中所描述的转向***包括齿条轴,在该齿条轴中,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沿轴向方向对准。传递转向辅助力的第一小齿轮轴上的第一小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并且传递手动转向力的第二小齿轮轴上的第二小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
在齿条轴的第一端部处设置有第一齿条轴衬,并且在齿条轴的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之间设置有第二齿条轴衬。第一齿条轴衬和第二齿条轴衬都包括围绕齿条轴的整个周向的环形部以及具有从该环形部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弧形部段的部分。形成在具有弧形部段的该部分的内周上的弹性突出部与齿条轴的外周表面上的未形成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背部接触。这使得第一齿条轴衬和第二齿条轴衬能够支承齿条轴沿轴向方向滑动。
【专利文献1】JP-A-2014-84002
发明内容
根据常规的转向***的背景做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限制齿条轴衬被齿条轴切到的转向***。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齿条-小齿轮式转向***,该齿条-小齿轮式转向***包括:
小齿轮轴,该小齿轮轴具有小齿轮齿;
齿条轴,该齿条轴上形成有与小齿轮齿啮合的齿条齿;以及
齿条轴衬,该齿条轴衬支承齿条轴,使得齿条轴沿齿条轴的轴向方向滑动,其中,
齿条轴的外周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该第一区域为形成在齿条轴的外周表面上并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凹面,该第二区域为外周表面的不包括第一区域的区域,并且该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在轴向方向上的端部相邻,
齿条齿形成在第一区域中,以及
在第一区域的端部与第二区域之间的边界上设置有倒角部或倒圆部,用以对该边界上的拐角部进行倒角或倒圆。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转向***中,齿条轴衬可以包括齿侧支承部,该齿侧支承部构造成与第二区域接触以从形成有齿条齿的一侧支承齿条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转向***中,倒角部可以设置在边界上以对拐角部进行倒角。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转向***的示意性构型的示意图;
图2为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转向***的示意性构型的示意图;
图3为转向***的主体部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为齿条轴和齿条轴衬的主体部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5为图3的主体部的放大图;
图6为沿着图4中的线A-A截取的并沿由箭头A指示的方向观察到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上面的专利文献1的转向***中,在诸如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形成齿条齿的区域的轴向端部与在该齿条轴的外周表面上沿着轴向方向和所述端部相邻的另一区域之间的边界上的拐角部上存在有尖锐稍端。由于此,当该拐角部随着齿条轴移动而在齿条轴衬下面穿过时,恐怕该拐角部会切到齿条轴衬的环形部的内周表面。
鉴于常规的转向***的背景做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限制齿条轴衬被齿条轴切到的转向***。
下文将通过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为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转向***1的示意性构型的示意图。参照图1,转向***1主要包括转向构件2——如方向盘、转向轴3、第一万向接头4、中间轴5、第二万向接头6、小齿轮轴7、齿条轴8、壳体9以及齿条轴衬10。
转向轴3连接至转向构件2。转向轴3与中间轴5经由第一万向接头4连接在一起。中间轴5与小齿轮轴7经由第二万向接头6连接在一起。
小齿轮轴7由金属形成。小齿轮的齿11设置在小齿轮轴7的与连接第二万向接头6的端部相反的端部的外周表面上。
齿条轴8由金属形成并且大致形成为具有沿设置转向***1的车身(未示出)的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J的圆柱形形状。轴线J穿过齿条轴8的环形截面的中心。车辆宽度方向在图1中为左-右方向并且也是齿条轴8的轴向方向X。在以下描述中,围绕轴线J的周向方向也被称作“周向方向Y”。
仅第一区域81——第一区域81为齿条轴8在周向方向Y上的外周表面8A上的一部分并且为齿条轴8在轴向方向X上的中间部分——上形成有齿条齿12。小齿轮轴7沿与齿条轴8——齿条轴8沿轴向方向X延伸——相交的方向(图1中为上-下方向)设置,并且小齿轮轴7上的小齿轮齿11与齿条轴8上的齿条齿12啮合。小齿轮轴7和齿条轴8构成了齿条-小齿轮式机构13。由于此,转向***1也被称作齿条-小齿轮式转向***。
壳体9为由金属如铝制成的并沿着轴向方向X延伸的纵向中空圆筒。壳体9固定至车身。齿条轴8容置在壳体9中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沿着轴线方向X进行往复运动。小齿轮轴7的形成小齿轮齿11的部分容置在壳体9中并且位于该壳体9在轴向方向X上的两个端部之间。在壳体9的两个端部中,构成图1中的左端部的第一端部14距小齿轮轴7相对较近,而构成图1中的右端部的第二端部15距小齿轮轴7相对较远。
在壳体9中设置有两个齿条轴衬10,以将小齿轮轴7在轴向方向X上保持在所述两个齿条轴衬10之间。每个齿条轴衬10都为配装在齿条轴8上的环形构件,并且齿条轴衬10分别固定至壳体9的第一端部14和第二端部15。齿条轴8由这些齿条轴衬10支承以沿轴向方向X在所述齿条轴衬10上滑动。
容置在壳体9中的齿条轴8在轴向方向X上的两个端部从壳体9的两端向外突出。并且齿条轴8的每个端部都连接有拉杆16。每个拉杆16都经由接头17和转向臂18连接至行走轮19。
当驾驶员转动转向构件2以使转向轴3旋转时,该旋转通过齿条-小齿轮式机构13转换成齿条轴8沿着轴向方向X的线性或直线运动。这将使行走轮19转动。
图2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转向***1的示意性构型的示意图。就转向***1而言,除如图1中所示的具有单个小齿轮轴7的单个小齿轮类型以外,还存在如图2中所示的具有两个小齿轮轴7的双小齿轮类型。在图2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被赋予与之前所描述构件相同的构件,并且将省去对这些构件的描述。
在图2中的转向***1中,在两个小齿轮轴7中,一个小齿轮轴为如上所述的经由第二万向接头6连接至中间轴5的第一小齿轮轴7A,并且另一小齿轮轴为与第一小齿轮轴7A分离的第二小齿轮轴7B。
在齿条8中,根据小齿轮轴7的数目,在沿轴向方向X对准的两个部分处存在形成齿条齿12的两个第一区域81。在所述两个第一区域81中,一个第一区域81A的齿条齿12与第一小齿轮轴7A的小齿轮齿11啮合,而另一第一区域81B的齿条齿12与第二小齿轮轴7B的小齿轮齿11啮合。
在该实施方式中,总体上,在壳体9中设置有三个与先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齿条轴衬10相同的齿条轴衬10,以例如沿轴向方向X保持各个第一区域81。即,所述两个齿条轴衬10各自设置在壳体9的第一端部14和第二端部15处,并且另一齿条轴衬10设置在位于第一区域81A与第一区域81B之间的位置中。齿条轴衬10各自配装在齿条轴8上以支承齿条8沿轴向方向X滑动。
转向***1包括与第二小齿轮轴7B有关的转向辅助机构23。转向辅助机构23包括产生转向辅助力的电动马达24以及使电动马达24的旋转输出减速并将该旋转输出传递至第二小齿轮轴7B的减速机构25。
电动马达24包括固定至车身的马达壳体26以及用作输出轴的旋转轴27。减速机构25包括驱动齿轮29如蜗轮轴以及从动齿轮30如蜗轮,其中,该驱动齿轮29经由接头28连接至旋转轴27以传递扭矩,该从动齿轮30连接至驱动齿轮29以在该与驱动齿轮29啮合时使该从动齿轮30与第二小齿轮轴7B一起旋转。
转向***1还包括扭矩传感器31和ECU(电子控制单元)32,其中,该扭矩传感器31检测由驾驶员施加在转向构件2上的转向扭矩,扭矩传感器31的扭矩检测结果被给予该ECU32。ECU32经由结合到ECU32中的驱动电路、基于扭矩检测结果以及由车辆速度传感器(未示出)得到的车辆速度检测结果来进行控制以驱动电动马达24。电动马达24的输出旋转经由减速机构25被减速以被传递至第二小齿轮轴7B,其中,电动马达24的旋转输出被转换成齿条轴8的直线运动。这将辅助转动转向构件2。
接下来,将更详细地描述齿条轴8、壳体9和齿条轴衬10。
图3为沿着转向***1的壳体9的第一端部14附近并沿轴向方向X截取的主体部的截面图。为了方面描述,在图3中没有对小齿轮轴7和齿条轴8画剖面线。
参照图3,壳体9如上所述为中空圆筒,并且中空部40形成为具有沿着轴向方向X延伸的中心线或中心轴线的圆筒。中空部40在轴向方向X上的两端在第一端部14和第二端部15处以开口41的方式敞开并且暴露于壳体9的外部。开口41为其直径大于齿条轴8的直径的圆形孔。
壳体9的限定了中空部40的内周表面42具有圆筒形形状,该圆筒形形状的中心线或中心轴线沿轴向方向X延伸。内周表面42包括从开口41的轮廓沿轴向方向X连续地延伸的第一内周表面42A、直径小于第一内周表面42A的第二内周表面42B、直径小于第二内周表面42B的第三内周表面42C以及直径小于第三内周表面42C的第四内周表面42D。第一内周表面42A至第四内周表面42D就孔径而言在轴向方向X上的整个区域范围内各自是恒定的。在第一端部14侧处的第四内周表面42D与在第二端部15侧处的第四内周表面42D可以彼此连续。
以上述方式构造的内周表面42的孔径在内周表面42沿轴向方向X离开开口41改变位置时以第一内周表面42A、第二内周表面42B、第三内周表面42C以及第四内周表面42D的顺序逐步减小。第一内周表面42A与第二内周表面42B之间的边界上形成有环形阶梯部43。第二内周表面42B与第三内周表面42C之间的边界上形成有环形阶梯部44。第三内周表面42C与第四内周表面42D之间的边界上形成有环形阶梯部45。阶梯部44的周向上的一个位置上形成有连续地切开第三内周表面42C和阶梯部44的切口46。第四内周表面42D在轴向方向X的中间位置处形成有凹部47,并且小齿轮轴7容置在该凹部47中。
齿条轴8如上所述大致为沿轴向方向X延伸的圆柱。齿条轴8以与壳体9的中空部分40同中心的方式容置在该中空部分40中。由于此,齿条轴8的外周表面8A的周向方向Y与壳体9的内周表面42的周向方向一致。齿条轴8在轴向方向X上大于壳体9。由于此,齿条轴8的一个端部(图3中的左端部)从第一端部14的开口41突出到壳体9的外侧,齿条轴8的另一端部从第二端部15的开口41突出到壳体9的外侧(参见图1和图2)。
在齿条轴8上,形成齿条齿12的第一区域81构成了沿着轴向方向X从齿条轴8的外周表面8A朝向轴线J凹进的区域。第一区域81上形成有作为底表面的沿着轴向方向X延伸的平面51。平面51具有沿轴向方向X延伸的大致矩形形状(参见图4)。在平面51上,形成有沿轴向方向X排列的多个槽52,并且槽52以与轴向方向X相交的方式延伸。由相邻的槽52保持的突出部构成了齿条齿12。平面51例如通过铣磨而形成。在铣磨时,工具如立铣刀(未示出)相对于齿条轴8沿轴向方向X移动。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端面53沿所使用的工具的轨迹形成在第一区域81的轴向方向X的每个端部81C处,使得该端面53从平面51的端边缘朝向齿条轴8的不同于第一区域81的其他部分的弧形外周表面8A凸起。
参照图5——在该图5中,图3中的由交替的长、短虚线形成的圆围起的一部分被放大,端面53与平面51以几乎直角相交,从而使该端面53相对于与平面51法向的方向以略倾或略斜的角度α(此处为大约15°)倾斜。假定在齿条轴8的不包括与第一区域81对应的外周表面的弧形外周表面8A上沿着轴向方向X与该第一区域81的端部81C相邻的区域被称作“第二区域82”,则在拐角部K处设置有限定了端部81C(更具体地为端面53)与第二区域82之间的边界以对该拐角部K进行倒角的倒角部54。倒角部54为相对于沿着第二区域82的外周表面8A沿轴向方向X延伸的虚线L以略倾或略斜的角度β倾斜的倾斜表面,并且该倒角部54设置成在第二区域82的外周表面8A与第一区域81的端表面53之间延伸。当沿相对于轴向方向X成直角的方向(齿条8的径向方向)观察时,倒角部54形成为沿该倒角部54远离第一区域81的方向扩开的半圆形形状(参见图4)。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铣磨,倒角部54具有平坦形状以对拐角部K进行C角倒角。然而,代替此,倒角部可以具有对拐角部K进行R角倒角的弯曲表面形状。在任一种情况下,倒角部54都应当平滑地连接第二区域82的外周表面8A与第一区域81的端面53以对拐角部K进行倒角。
返回至图3,齿条轴衬10包括轴衬主体60和多个(此处为两个)弹性环61(另外参见图4)。
轴衬主体60为由树脂制成的中空圆筒,并且中空部在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处是敞开的。如图3中所示,在将齿条轴衬10构造在转向***1中的情况下,轴衬主体60的轴向方向与上述轴向方向X一致,并且轴衬主体60的周向方向与上述周向方向Y一致。在以下描述中,轴衬主体60和弹性环61将通过使用轴向方向X和周向方向Y来进行描述。
轴衬主体60的孔径略大于齿条轴8的外径,并且轴衬主体60的外径大约等于壳体9的内周表面42的第三周向表面42C的孔径。
在轴衬主体60的外周表面60A中,形成有其数目(此处为两个)与弹性环61的数目相同的配装槽62,所述配装槽62以在所述配装槽62之间限定空间的方式沿轴向方向X排列。每个配装槽62形成为沿着轴衬主体60在周向方向Y上的外周表面60A的整个区域范围延伸并且构成了沿周向方向Y延伸的环形形状。
轴衬主体60在轴向方向X上的一端的一个周向位置处一体地设置有沿轴衬主体60径向向外突出的定位突出部63。
图6为沿着图4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在图6中,示出了齿条轴8的截面图,同时示出了轴衬主体60的从轴向方向X的一侧观察的侧视图。另外在图6中,省去了对弹性环61的图示。参见图6,在轴衬主体60的内周表面60B(也为齿条轴衬10的内周表面)上一体地设置有朝向轴衬主体60的轴线G——轴线G穿过轴衬主体60的环心——突出的突出部64。沿周向方向Y设置有以一定的间隔排列的多个(此处为五个)突出部64。
在所述五个突出部64中,一个突出部64为齿侧支承部64A,并且剩余四个突出部64为背侧支承部64B。在限定了假想平面H——该假想平面H穿过了齿侧支承部64A在周向方向Y上的中央以及沿轴向方向X延伸的轴线G——时,所述四个背侧支承部64B设置成使得在假想平面H的关于该假想平面H彼此对称的两侧中的每一侧上各设置两个背侧支承部64B。齿侧支承部64A和背侧支承部64B中的每一者上都形成有远离轴线G凹进的凹进弯曲表面65。凹进弯曲表面65的曲率与齿条轴8的不包括第一区域81的弧形外周表面8A的曲率大致相同。
在轴衬主体60的内周表面60B上形成有避让部66,各个避让部66位于齿侧支承部64A与设置在齿侧支承部64的两侧上的背侧支承部64B之间,以使得该避让部66远离轴线G凹进。齿侧支承部64A在周向方向Y上的每一侧上各设置一个避让部66,并且所述避让部66形成为将轴衬主体60的内周表面60B沿着轴向方向X断开的槽。
参见图3,弹性环61为由如橡胶之类的弹性材料制成的环。例如,可以将O型环用作弹性环61,弹性环61的沿与弹性环61的周向方向成直角的平面截取的截面例如是环形的。弹性环61以与配装槽62一一对应的关系配装在轴衬主体的配装槽62中。
齿条轴衬10容置在壳体9的中空部40中,并且轴衬主体60的外周表面60A与壳体9的内周表面42C表面接触。弹性环61被第三内周表面42C压缩成变形。轴衬主体60的定位突出部63配装在壳体9的内周表面42上的阶梯部44的切口46中,由此齿条轴衬10相对于壳体9在周向方向Y上被定位。
环形插塞70压配合在壳体9的第二内周表面42B中。替代性地,插塞70的外周表面以及第二内周表面42B上形成有螺纹(未示出),使得插塞70被旋拧到第二内周表面42B中。齿条轴衬10在轴向方向上由插塞70和阶梯部45保持,由此齿条轴衬10相对于壳体9在轴向方向上被定位。插塞70以非接触的形式配装在齿条轴8上。
在之前的说明中,已经描述了壳体9的第一端部14处的齿条轴衬10。然而,定位在不同于第一端部14的其他部分处的其他齿条轴衬10(参见图1和图2)也相对于壳体9的内周表面42在轴向方向X和周向方向Y上都被定位。
在每个齿条轴衬10中,轴衬主体60的内周表面60B都配装在齿条轴8的外周表面8A上。在这种情况下配装在齿条轴8上的齿条轴衬10在轴向方向上位于与第二区域82相同的位置中并且在轴向方向上位于第一区域81和第二区域82(定位在图3中在开口41附近的第二区域82)之间的边界上的拐角部K附近。另外,齿条轴8的轴线J与轴衬主体60的轴线G一致。随后,如上所述受压缩的弹性环61经由轴衬主体60弹性地支承齿条轴8。
参见图6,在轴衬主体60的内周表面60B上,齿侧支承部64A在周向方向Y上位于与齿条轴8的外周表面8A上的第一区域81和第二区域82相同的位置中。齿侧支承部64A在其凹进弯曲表面65处与第二区域82接触(更具体地说是表面接触),由此轴衬主体60从形成齿条齿12的一侧(在周向方向Y上与第一区域81和第二区域82一致的范围)支承齿条轴8。
此时,齿条轴8的外周表面8A上的在周向方向Y上位于第一区域81以外的区域(在图6中由虚线覆盖)被称作“第三区域83”或“背部8B”。所述四个背侧支承部64B在相应的凹进弯曲表面65处与第三区域83接触(更具体地说是表面接触),从而从不同于形成齿条齿12的一侧的另一侧——即背部8B侧——支承齿条轴8。
以此方式,齿条轴衬10在其上的五个位置处——即在齿侧支承部64A和其他四个背侧支承部64B处——支承齿条轴8。
当齿条轴8沿着轴向方向X移动以使行走轮19转动时,齿条轴8在每个齿条轴衬10的齿侧支承部64A和背侧支承部64B上滑动。
在以上述方式构造的转向***1中,如上所述,在齿条轴8上,如图3中所示,拐角部K——该拐角部K位于第一区域81在轴向方向X上的端部81C与在外周表面8A上沿轴向方向X和端部81C相邻的第二区域82之间的边界上——通过倒角部54被进行倒角,从而使拐角部K没有尖锐点并且因此相对平滑。由于此,当拐角部K随着齿条轴8移动而在齿条轴衬10上滑动时,可以限制齿条轴衬10的内周表面(特别是齿侧支承部64A)被拐角部K切到。即使在严重的情况下——在齿条轴8在因转向构件2的静止转向而牢牢地压靠轴衬主体60的内周表面60B的同时进行滑动的情况下——也可以限制齿条轴衬10被拐角部K切到。因此,可以提高齿条轴衬10的耐久性。
如图6中所示,轴衬主体60在轴向方向X上的端面60C与轴衬主体60的内周表面60B之间的边界上设置有倒角部72,从而对该边界上的拐角部进行倒角。齿条轴8可以平滑地移动而没有被齿条轴衬10挂住,并且因此,可以进一步限制齿条轴衬10被齿条轴8的拐角部K切到。
齿条轴衬10可以通过背侧支承部64B来限制齿条轴8向背部8B侧移动,并且因此可以限制在背部8B侧上产生撞击声——该撞击声原本将会因齿条轴8的位于背部8B侧上的一部分撞击壳体9的内周表面42而产生。
此外,齿条轴衬10可以通过齿侧支承部64A来限制齿条轴8向小齿轮轴7移动。因此,可以限制齿条轴8在形成齿条齿12的一侧上(也包括第二区域82的外周表面8A)产生撞击声——该撞击声原本将会因齿条轴8的位于形成齿条齿12的一侧上的所述部分撞击壳体9的内周表面42或小齿轮齿11而产生。
特别地,齿侧支承部64A从形成齿条齿12的一侧——所述一侧构成了在周向方向上与第一区域81一致的范围——支承齿条轴8,并且因此,齿条轴衬10可以确定地限制齿条轴8向小齿轮7移动。因此,可以有效地限制在形成齿条齿12的一侧上产生撞击声。
另外,在轴衬主体60的内周表面60B上设置在齿侧支承部64A的两侧上的避让部66在周向方向上与第一区域81在周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81D一致,并且所述避让部66沿远离端部81D的方向凹进。由于此,轴衬主体60的内周表面60B在避让部66处总是与齿条轴8不接触。相应地,当齿条轴8沿轴向方向X滑动时,限制了齿条齿12在第一区域81的两个端部81D(在与轴向方向X成直角的横截面中为齿条轴8的肩状部8C)处与齿条轴衬10的内周表面60B的干涉,由此,齿条轴8可以平滑地移动。
本发明不限于各实施方式的内容,并且在不背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改型。
例如,在第一区域81A于轴向方向X上的两侧处的端部81C中,倒角部54在没有与齿条轴衬10接触的端部81C(图3中为右端部81C)处可以被省去。
另外,尽管齿条轴衬10的轴衬主体60具有沿周向方向Y连续的圆筒形形状,但是轴衬主体60也可以为在周向方向Y上的一半位置中被切开的C形截面。
齿侧支承部64A和背侧支承部64B的数目和位置可以任意地改变。
根据本发明,在沿着轴向方向从齿条轴上的外周表面凹进的第一区域上形成了齿条齿。拐角部——该拐角部位于第一区域在轴向方向上的端部与在不包括对应于第一区域的外周表面的外周表面上沿着轴向方向和所述端部相邻的第二区域之间的边界上——通过倒角部被进行倒角,并且因此,该拐角部并非是尖锐的。由于此,当该拐角部随着齿条轴移动而在该齿条轴衬上滑动时,可以限制齿条轴衬被拐角部切到。
根据本发明,因齿条轴衬的齿侧支承部与第二区域接触,因此可以从形成齿条齿的一侧支承齿条轴。因此,可以限制齿条轴向小齿轮轴侧移动。这可以限制撞击声的产生——该撞击声原本将会因齿条轴的形成有齿条齿的一侧的部分撞击小齿轮轴的小齿轮齿而产生。

Claims (3)

1.一种齿条-小齿轮式转向***,包括:
小齿轮轴,所述小齿轮轴具有小齿轮齿;
齿条轴,所述齿条轴上形成有与所述小齿轮齿啮合的齿条齿;以及
齿条轴衬,所述齿条轴衬支承所述齿条轴,使得所述齿条轴沿所述齿条轴的轴向方向滑动,其中,
所述齿条轴的外周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形成在所述齿条轴的外周表面上并沿所述轴向方向延伸的凹面,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外周表面的不包括所述第一区域的区域,并且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端部相邻,
所述齿条齿形成在所述第一区域中,以及
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端部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边界上设置有倒角部或倒圆部以对所述边界上的拐角部进行倒角或倒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其中,
所述齿条轴衬包括齿侧支承部,所述齿侧支承部构造成与所述第二区域接触以从形成所述齿条齿的一侧支承所述齿条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其中,
所述倒角部设置在所述边界上以对所述拐角部进行倒角。
CN201510751888.7A 2014-11-06 2015-11-06 转向*** Active CN1055845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26251 2014-11-06
JP2014226251A JP6444139B2 (ja) 2014-11-06 2014-11-06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84517A true CN105584517A (zh) 2016-05-18
CN105584517B CN105584517B (zh) 2020-04-10

Family

ID=54478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51888.7A Active CN105584517B (zh) 2014-11-06 2015-11-06 转向***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94843B2 (zh)
EP (1) EP3018034B1 (zh)
JP (1) JP6444139B2 (zh)
CN (1) CN10558451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2998A (zh) * 2020-03-25 2021-09-28 操纵技术Ip控股公司 小齿轮电动助力转向***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28482B2 (ja) * 2015-03-17 2019-06-12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ラック軸及び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102016212308B4 (de) * 2016-07-06 2018-02-22 Thyssenkrupp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Zahnstange für ein Lenkgetriebe eines Kraftfahrzeugs, sowie Zahnstange
DE102016212304B4 (de) 2016-07-06 2018-02-22 Thyssenkrupp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Zahnstange für ein Lenkgetriebe eines Kraftfahrzeugs, sowie Zahnstange
DE102016212303A1 (de) 2016-07-06 2018-01-11 Thyssenkrupp Ag Zahnstange und ei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Zahnstange für ein Lenkgetriebe eines Kraftfahrzeugs
JP2018192955A (ja) * 2017-05-18 2018-12-06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8202923A (ja) * 2017-05-31 2018-12-27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ロック装置
DE102021200051A1 (de) * 2021-01-06 2022-07-07 Zf Automotive Germany Gmbh Lenk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03144A (ja) * 2003-06-13 2005-01-06 Koyo Seiko Co Ltd ラック軸及びラックピニオン式操舵装置
US20070137375A1 (en) * 2005-10-28 2007-06-21 Gabel Michael J Mesh control for a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system
US20080229856A1 (en) * 2007-03-20 2008-09-25 Neturen Co., Ltd. (A Japanese Corporation) Hollow rack, hollow rack end diameter reducing method, hollow rack end diameter reducing apparatus, and hollow rack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011255834A (ja) * 2010-06-11 2011-12-22 Nsk Ltd ラック軸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ラック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ギヤユニット
JP2013079023A (ja) * 2011-10-05 2013-05-02 Jtekt Corp ラックアンドピニオン式の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およびブッシュ
CN103770830A (zh) * 2012-10-24 2014-05-07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转向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53375A (en) * 1971-11-29 1973-08-21 Trw Inc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gear
GB1519156A (en) 1975-07-07 1978-07-26 Cam Gears Ltd Cam gears ltd
JPS5730662A (en) * 1980-07-29 1982-02-18 Toyota Motor Corp Rack bar in rack-pinion steering device for behicle
JPS5773269A (en) * 1980-10-27 1982-05-07 Nippon Seiko Kk Rack of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gear
US4724717A (en) * 1986-09-02 1988-02-16 Nippon Seiko Kabushiki Kaisha Rack shaft supporting device
JPH03138042A (ja) * 1989-10-23 1991-06-12 I S Seiki Kk 自動車などの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のステアリングラック
JP2928427B2 (ja) * 1992-05-26 1999-08-03 株式会社チューブフォーミング チューブ状のラックバーを成型する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US5473960A (en) * 1993-03-14 1995-12-12 Kabushiki Kaisha Yamada Seisakusho Steering rack shaf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224157B2 (ja) * 1999-01-11 2009-02-12 高周波熱錬株式会社 中空ラック軸の製造方法
US6390230B1 (en) * 1999-10-06 2002-05-21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US6442992B2 (en) * 2000-02-10 2002-09-03 Nsk Ltd. Hollow rack shaf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1132277B1 (en) * 2000-03-09 2009-07-29 NSK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hollow rack shaft
WO2001068434A2 (en) * 2000-03-10 2001-09-20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Vehicle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US6588293B2 (en) * 2000-04-14 2003-07-08 Nsk Ltd. Hollow rack shaft
US20020020237A1 (en) * 2000-08-04 2002-02-21 Akira Tsubouchi Hollow rack shaft
JP4168590B2 (ja) * 2000-12-18 2008-10-22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中空ラック軸製造方法
JP3772110B2 (ja) * 2001-11-29 2006-05-10 高周波熱錬株式会社 中空なステアリングラック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52056A1 (de) * 2002-11-08 2004-05-27 Trw Fahrwerksysteme Gmbh & Co Kg Zahnstang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Zahnstange
JP4311984B2 (ja) * 2003-06-02 2009-08-12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ラックバー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るステアリング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7662245B2 (en) * 2003-05-27 2010-02-16 Koyo Seiko Co., Ltd. Steering rack comprising steel bar with rack teeth
BRPI0414291A (pt) * 2003-09-23 2006-11-07 Bishop Innovation Ltd cremalheira de direção para um mecanismo de direção veicular tipo pinhão e cremalheira e método para sua fabricação
BRPI0417178B1 (pt) * 2003-12-04 2018-04-24 Bishop Steering Technology Pty Ltd Aparelho matriz para realizar uma operação de forjamento e método para fabricar uma cremalheira de direção
JP4588487B2 (ja) * 2004-09-24 2010-12-01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ラック・ピニオン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EP1827947A1 (en) * 2004-12-20 2007-09-05 Bishop Innovation Limited Composite steering rack
KR20070112804A (ko) * 2005-03-23 2007-11-27 비숍 이노베이션 리미티드 스티어링 랙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8156781B2 (en) * 2005-10-12 2012-04-17 Nsk Ltd. Steering rack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8137473A (ja) * 2006-12-01 2008-06-19 Nsk Ltd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ラック
DE102006062241A1 (de) 2006-12-22 2008-06-26 Thyssenkrupp Presta Ag Zahnstange
JP2013079024A (ja) * 2011-10-05 2013-05-02 Jtekt Corp ラック軸用のブッシュおよびラックアンドピニオン式の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957309B2 (ja) * 2012-06-21 2016-07-27 高周波熱錬株式会社 ラックバー及びラックバー形成用歯型
JP6063652B2 (ja) * 2012-06-21 2017-01-18 高周波熱錬株式会社 中空ラックバーの製造方法
JP5984010B2 (ja) 2012-10-24 2016-09-06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EP2962783A4 (en) * 2013-02-26 2016-10-12 Nsk Ltd FRAM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FRAME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THE FRAME
FR3004770B1 (fr) * 2013-04-23 2015-08-21 Skf Ab Dispositif de palier a roulement pour colonne de direction
JP2015205581A (ja) * 2014-04-18 2015-11-19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ラックシャフトおよびラックシャフトの製造方法
JP6444140B2 (ja) * 2014-11-06 2018-12-26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ラックブッシュおよび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528482B2 (ja) * 2015-03-17 2019-06-12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ラック軸及び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528969B2 (ja) * 2015-08-21 2019-06-12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03144A (ja) * 2003-06-13 2005-01-06 Koyo Seiko Co Ltd ラック軸及びラックピニオン式操舵装置
US20070137375A1 (en) * 2005-10-28 2007-06-21 Gabel Michael J Mesh control for a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system
US20080229856A1 (en) * 2007-03-20 2008-09-25 Neturen Co., Ltd. (A Japanese Corporation) Hollow rack, hollow rack end diameter reducing method, hollow rack end diameter reducing apparatus, and hollow rack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011255834A (ja) * 2010-06-11 2011-12-22 Nsk Ltd ラック軸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ラック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ギヤユニット
JP2013079023A (ja) * 2011-10-05 2013-05-02 Jtekt Corp ラックアンドピニオン式の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およびブッシュ
CN103770830A (zh) * 2012-10-24 2014-05-07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转向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2998A (zh) * 2020-03-25 2021-09-28 操纵技术Ip控股公司 小齿轮电动助力转向***
CN113442998B (zh) * 2020-03-25 2023-10-17 操纵技术Ip控股公司 齿条式电动助力转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84517B (zh) 2020-04-10
US20160129931A1 (en) 2016-05-12
JP6444139B2 (ja) 2018-12-26
JP2016088339A (ja) 2016-05-23
EP3018034B1 (en) 2018-09-12
US9694843B2 (en) 2017-07-04
EP3018034A1 (en)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84517A (zh) 转向***
CN105584518A (zh) 齿条轴衬和转向***
US5634689A (en) Articulated fitting for seats with adjustable backrest, in particular motor vehicle seats
US11560926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shaft
US11125382B2 (en) Support arm device
JP6497077B2 (ja) 摺動式等速ジョイント
JPH0612258Y2 (ja) スライド式自在継手におけるインナ部材のストツパ装置
US4010625A (en) Sliding homokinetic joint
WO2006070631A1 (ja) ボールジョイント
US20150132051A1 (en) Serration having an offset construction point
JP5109515B2 (ja) 摺動式トリポード形等速ジョイント
JP2018155378A (ja) トリポード型等速自在継手
JP2006177528A (ja) ボールジョイント及びそのソケット
JP2018155379A (ja) トリポード型等速自在継手
JP2006226346A (ja) ボールジョイント
JP3056707U (ja) 軸止め機構
JP2009019676A (ja) 摺動式トリポード形等速ジョイント
JPS6237645Y2 (zh)
JP2005163971A (ja) 十字軸自在継手
JP4591412B2 (ja) ツマミ本体、ツマミ及びツマミ装置
JP2006153190A (ja) 締結部材
JP2008175373A (ja) 摺動式トリポード形等速ジョイント
JP2008025800A (ja) バイポード型自在継手
KR0117262Y1 (ko) 트라이포드식 동속조인트
JPH04254019A (ja) スライド式等速ジョイン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