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06793B - 纺纱机中的特殊纱线纺织设备 - Google Patents

纺纱机中的特殊纱线纺织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06793B
CN105506793B CN201510647505.1A CN201510647505A CN105506793B CN 105506793 B CN105506793 B CN 105506793B CN 201510647505 A CN201510647505 A CN 201510647505A CN 105506793 B CN105506793 B CN 1055067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ving
apron
fiber bundle
pair
twi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475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06793A (zh
Inventor
河合泰之
槌田大辅
佐藤江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Industr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Industri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Industr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506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067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067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067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26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in which fibres are controlled by one or more endless apr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32Regulating or varying draft
    • D01H5/36Regulating or varying draft according to a pre-arranged pattern, e.g. to produce slub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纺纱机中的特殊纱线纺织设备。一种适于用在纺纱机中的特殊纱线纺织设备包括多个皮圈牵伸装置,该多个皮圈牵伸装置被构造成分别切换要被进给的纤维束。特殊纱线纺织设备进一步包括连结装置和抗卷捻装置。连结装置连结由皮圈牵伸装置中的在切换进给之前已经操作的至少一个皮圈牵伸装置进给的纤维束的后端和由皮圈牵伸装置中的在切换进给之后起动的另一个皮圈牵伸装置进给的纤维束的前端。抗卷捻装置在连结装置下游的位置处保持并输送纤维束以便防止卷捻从卷捻装置传播到连结装置中的被连结的纤维束。

Description

纺纱机中的特殊纱线纺织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纱机中的一种特殊纱线纺织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通过控制从多个纤维束供应源进给的纤维束的进给在纺纱机中纺织具有不同颜色或不同纤维种类的特殊纱线的设备。
背景技术
图14示出一种用于在纺纱机中生产什锦或花纹纱线的装置,其在PCT国际公开文献No.2011/018685中被公开并且纺织纱线,同时改变两个不同种类的粗纱的混合比例。牵伸装置包括三个底部辊81、82、83、分别对应于底部辊81、83的压辊81A、83A、用于对应于底部辊82的压辊的皮圈(或带)82A、82B以及被布置在底部辊81下游的压紧机装置85。在这种牵伸装置中,压辊81A被用于基础粗纱S和彩色粗纱T二者。基础粗纱S被牵伸通过底部辊81、82、83和它们的对应压辊81A、皮圈82A和压辊83A,而彩色粗纱T被底部辊81、82和它们的对应压辊81A和皮圈82B牵伸和输送。在穿过由底部辊81和压辊81A形成的辊对之后,基础粗纱S和彩色粗纱T通过压紧机装置85结合以形成花纹纱线。压紧机装置85是抽吸器、固定杆和在远离纱路径的位置处可在其轴线上旋转的构件中的任意一个,其被放置在对应于彩色粗纱T出口的位置处。纱引导构件87被置于压紧机装置85下游。
在上面所引用的公开文献的装置中,当彩色粗纱T的底部辊82的旋转速度是零时,纱线仅由基础粗纱S纺织成而没有混合彩色粗纱T。当彩色粗纱T利用底部辊82的旋转而被供应时,产生基础粗纱S和彩色粗纱T的混合纱线。通过控制底部辊82的旋转速度来改变每单元长度的纺织纱线的彩色粗纱T的混合比。不过,在这种装置中,由于卷捻装置(未示出)在纱线中产生的卷捻被传播到穿过压紧机装置85和纱线引导构件87的粗纱或者被传播到粗纱被包括底部辊81和压辊81A的辊对保持的位置。当粗纱的进给从基础粗纱S切换到彩色粗纱T时,彩色粗纱T的未卷捻端部需要被连结到基础粗纱S的卷捻端部。然而,成功地将未卷捻的彩色粗纱T连结到卷捻的基础粗纱S是很困难的,并且因此非常难以产生通过在基础粗纱S和彩色粗纱T之间切换进给来制造的纱线。
已经鉴于所述问题作出的本发明涉及提供纺纱机的特殊纱线装置,其能够在纺织包含各种颜色和材料的特殊纱线时改变原材料纤维束。
发明内容
根据当前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特殊纱线纺织设备,其适于用在一种纺纱机中,该纺纱机包括分别被构造成切换要被进给的纤维束的多个皮圈牵伸装置。特殊纱线纺织设备进一步包括连结装置和抗卷捻装置。连结装置连结从皮圈牵伸装置中的在切换进给之前已经操作的至少一个皮圈牵伸装置进给的纤维束的后端和从皮圈牵伸装置中的在切换进给之后已经起动的另一个皮圈牵伸装置进给的纤维束的前端。抗卷捻装置在连结装置下游的位置处保持并输送纤维束以便防止卷捻从卷捻装置传播到连结装置中的被连结纤维束。
从下面的描述,结合附图,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借助于示例方式图释了本发明的原理。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当前优选实施例的下述描述连同附图,本发明连同其目标和优点会得到最佳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当前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特殊纱线纺织设备的透视图;
图2是具有图1的特殊纱线纺织设备的纺纱机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A是图1的特殊纱线纺织设备的示意图,其示出了纱线正由第一粗纱纺成的状态;
图3B是类似于图3A的示意图,但是其示出已经切断第一粗纱并且开始第二粗纱的进给的状态;
图4A是图1的特殊纱线纺织设备的示意图,其示出了由第二粗纱的前端和第一粗纱的后端均存在于引导构件中的状态;
图4B是类似于图4A的示意图,但是其示出第二粗纱的前端正被连结到第一粗纱的后端的状态;
图5是图1的特殊纱线纺织设备的示意图,其示出已经被连结在一起的第二粗纱和第一粗纱正穿过抗卷捻构件的状态;
图6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特殊纱线纺织设备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7是图6的特殊纱线纺织设备的示意图,其示出了对应于图3A的状态;
图8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特殊纱线纺织设备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9是图8的特殊纱线纺织设备的示意图,其示出了对应于图3A的状态;
图10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特殊纱线纺织设备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1是示出抽吸缝的形状的示意图;
图12A和图12B是示出根据其它实施例的抽吸缝的形状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又一实施例的特殊纱线纺织设备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4是常规牵伸装置的示意性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文将参考图1-5描述根据当前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在纺纱机中的特殊纱线纺织设备,其从多种粗纱(在当前发明中是两种粗纱)纺织特殊纱线,所述多种粗纱悬挂自纺纱机的纱架。
参考图2,由数字10标明的特殊纱线纺织设备适于用在纺纱机中。纺纱机具有纤维束供应源11,多个纤维束(在图示实施例中即第一粗纱S1和第二粗纱S2)独立地且间歇地从该纤维束供应源11供应。纤维束供应源11具有两个粗纱线轴13A、13B悬挂自纺纱机的纱架12。特殊纱线纺织设备10具有卷捻装置18,其具有钢丝圈17,该钢丝圈17在环16上行进,而安装在纺锤14上的线轴15旋转,用于卷捻纱线Y。
特殊纱线纺织设备10包括被设置在纤维束供应源11下游的牵伸装置21、连接由牵伸装置21进给的第一和第二粗纱S1、S2的端部的连结装置22、防止卷捻从卷捻装置18传播到在连结装置22中的第一和第二粗纱S1、S2的抗卷捻装置23,和控制第一和第二粗纱S1、S2向牵伸装置21和抗卷捻装置23的进给的控制装置24(在图1中被示出)。
下文将详细地描述特殊纱线纺织设备10。如图1所示,特殊纱线纺织设备10的牵伸装置21包括前辊对25、被提供在前辊对25上游且进给第一粗纱S1至前辊对25的第一皮圈对26、和也被设置在前辊对25上游且进给第二粗纱S2至前辊对25的第二皮圈对27。换言之,牵伸装置21包括分别用于第一和第二粗纱S1、S2的第一和第二皮圈对26、27和由第一和第二皮圈对26、27共同分享的前辊对25。
在纺纱机中,针对任意两个相邻纺织台提供一个牵伸装置21和一个配重臂28。前辊对25包括前底部辊25A和前顶部辊25B,并且前顶端辊25B经由支撑臂29被配重臂28支撑。
第一皮圈对26包括中间底部皮圈30和中间顶部皮圈31。中间底部皮圈30绕皮圈销、中间底部辊32和张紧器缠绕。中间顶部皮圈31绕中间顶部辊34和由支撑轴支撑的皮圈架缠绕,该中间顶部辊34由支撑轴的相反两端可旋转地支撑,该支撑轴由固定到配重臂28的支撑臂33支撑。第一皮圈对26和前辊对25协作以形成本发明的皮圈牵伸装置。
第二皮圈对27包括后底部皮圈35(在图3、图4和图5中示出)和后顶部皮圈36。与中间底部皮圈30分享皮圈销和张紧器的后底部皮圈35被缠绕在后底部辊37上,同时经过中间底部辊32的外周。第二皮圈对26和前辊对25也协作以形成本发明的皮圈牵伸装置。
后顶部皮圈36缠绕在后顶部辊38和在中间顶部辊34的皮圈架内形成的张紧器上,该后顶部辊38由支撑轴承38A的相反两端可旋转地支撑,该支撑轴承38A由固定到配重臂28的支撑臂支撑。与中间顶部皮圈31分享张紧器的后顶部皮圈36被缠绕在后顶部辊38上,同时经过中间顶部辊34的外周。
第一粗纱S1经由第一喇叭口39被进给到第一皮圈对26,并且第二粗纱S2经由第二喇叭口40被进给到第二皮圈对27。驱动前底部辊25A的前辊马达41、驱动中间底部辊的中间辊马达42和驱动后底部辊37的后辊马达43分别经由逆变器44、45、46由控制装置24独立控制。
连结装置22具有漏斗形状,包括向下游渐缩的引导部分22A和被连接到引导部分22A的锥形出口端的圆筒形部分22B。引导部分22A在其入口处具有的直径大于从前辊对25进给的第一和第二粗纱S1、S2之间的最大间隔距离。
抗卷捻装置23由用作输送辊的输送辊对47形成,并且输送辊对47包括底部辊47A和顶部辊47B,该底部辊47A由输送辊马达48驱动。输送辊马达48经由逆变器49由控制装置24控制。输送辊对47的顶部辊47B由支撑臂29支撑,该支撑臂29也支撑前顶部辊25B。
控制装置24设有微型计算机并且根据存储在微型计算机的存储器中的编程数据操作,从而经由逆变器44、45、46控制马达41、42、43且经由逆变器49控制输送辊马达48。控制装置24分别通过控制中间辊马达42和后辊马达43来控制第一粗纱S1和第二粗纱S2的进给。
下文将描述上述特殊纱线纺织设备10的操作。在特殊纱线纺织设备10中,从悬挂自纱架12的第一粗纱线轴13A展开的第一粗纱S1经由第一喇叭口39被进给到第一皮圈对26,并且从第二粗纱线轴13B展开的第二粗纱S2经由第二喇叭口40被进给到第二皮圈对27。第一粗纱S1和第二粗纱S2由相同材料和相同厚度但具有不同颜色的纤维制成。
在由第一粗纱S1纺织纱线Y时,前辊对25、第一皮圈对26和输送辊对47被驱动,但是第二皮圈对27保持停止。在第一皮圈对26被驱动的情况下,来自第一粗纱线轴13A的第一粗纱S1被进给到第一皮圈对26并且在前辊对25和第一皮圈对26之间被牵伸成拉毛。之后从前辊对25出来的拉毛行进穿过连结装置22、抗卷捻装置23(输送辊对47)、导纱钩19(在图2中示出)和钢丝圈17以便被纺织成纱线Y。纺织的纱线之后绕线轴15缠绕。
在由第二粗纱S2纺织纱线Y时,前辊对25、第二皮圈对27和输送辊对47被驱动。在第二皮圈对27被驱动的情况下,来自第二粗纱线轴13B的第二粗纱S2被进给到第二皮圈对27并且在前辊对25和第二皮圈对27之间被牵伸成拉毛。之后离开前辊对25的拉毛行进穿过连结装置22、抗卷捻装置23(输送辊对47)、导纱钩19和钢丝圈17以便被纺织成纱线Y。
在受控正时切换第一粗纱S1和第二粗纱S2的进给,并且除了在进给切换操作期间,第一粗纱S1和第二粗纱52中仅一者被进给到前辊对25。每个单位时间所进给的第一粗纱S1的长度由第一皮圈对26的皮圈速度确定,并且每个单位时间所进给的第二粗纱S2的长度由第二皮圈对27的皮圈速度确定。
在停止进给第一粗纱S1时,中间底部辊32被停止。在停止中间底部辊32的情况下,第一皮圈对26被停止。因此,之后被纺织的第一粗纱S1在第一皮圈对26的夹压点(nippoint)和前辊对25的夹压点之间的位置处被切断。在恢复第一粗纱S1的进给的情况下,中间底部辊32被重新启动从而驱动第一皮圈对26,使得在前辊对25和第一皮圈对26之间平滑地牵伸第一粗纱S1。
在停止进给第二粗纱S2时,后底部辊37被停止。在停止后底部辊37的情况下,第二皮圈对27被停止。因此,之后被纺织的第二粗纱S2在第二皮圈对27的夹压点和前辊对25的夹压点之间的位置处被切断。在恢复第二粗纱S2的进给的情况下,后底部辊37因此被重新启动从而驱动第二皮圈对27,使得在前辊对25和第二皮圈对27之间平滑地牵伸第二粗纱S2。
参考图3A、图3B、图4A、图4B至图5,下文将描述用于从由第一粗纱S1纺织切换到由第二粗纱S2纺织的过程。要注意的是,在附图中,为了图释省略了第一皮圈对26的中间顶部皮圈31和第二皮圈对27的后顶部皮圈36。
在图3A的正由第一粗纱S1纺织纱线Y的状态中,第一粗纱S1穿过第一皮圈对26(仅示出中间底部皮圈30)、前辊对25、连结装置22和输送辊对47以便被牵伸成拉毛,而第二粗纱S2处于停止,其前端S2A位于前辊对25和第二皮圈对27(仅示出后底部皮圈35)之间。
在将进给从第一粗纱S1切换到第二粗纱S2时,通过停止第一皮圈对26来停止第一粗纱S1的进给并且通过起动第二皮圈对27来开始第二粗纱S2的进给。在第一皮圈对26因此被停止的情况下,第一粗纱S1在前辊对25的夹压位置和第一皮圈对26的夹压位置的前端之间的位置处被切断。在开始第二粗纱S2的进给之后在这样的正时停止第一粗纱S1的进给,以使第二粗纱S2的前端S2A位于第一粗纱S1的被切断后端S1A的下游,如图3B所示,从而使得前端S2A和后端S1A重叠以便连结。在图3B的这种状态下,第二粗纱S2的前端S2A与第一粗纱S1的被切断后端S1A沿前辊对25的轴向方向间隔开。
在图3B的状态下,继续第二粗纱S2的进给,使得第二粗纱S2的前端S2A到达连结装置22,如图4A所示。进一步继续第二粗纱S2的进给,使得第二粗纱S2的前端S2A沿连结装置22的引导部分22A移动并且接近第一粗纱S1的被切断后端S1A。当第二粗纱S2的前端S2A进入连结装置22的圆筒形部分22B时,前端S2A接合于第一粗纱S1的被切断后端S1A,同时一起移动穿过连结装置22的圆筒形部分22B,如图4B所示。在被进一步移动的同时,第一粗纱S1的被切断后端S1A和第二粗纱S2的前端S2A以缠绕在一起的状态被连结在一起,如图5所示。因此,完成了由第一粗纱S1进行纺织向由第二粗纱S2进行纺织的切换。
在从第二粗纱S2向第一粗纱S1切换的情况下,将上文中的第一粗纱S1和第二粗纱S2分别替换成第二粗纱S2和第一粗纱S1的描述是适用的。
当前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效果。
(1)特殊纱线纺织设备10适于用在具有被构造成切换要被进给的纤维束的多个皮圈牵伸装置的纺纱机中。特殊纱线纺织设备10设有连结装置22和被设置在连结装置22下游的抗卷捻装置23,在所述连结装置22中由在切换进给之前已经操作的皮圈牵伸装置所进给的纤维束的后端和在切换进给之后开始操作的皮圈牵伸装置所进给的纤维束的前端被连结,所述抗卷捻装置23保持并输送纤维束以防止来自卷捻装置18的卷捻的传播。
在特殊纱线纺织设备10包括抗卷捻装置23的构造中,不同于常规特殊纱线纺织设备,在纤维束切换期间在连结装置22中的纤维束之一的后端和另一纤维束的前端通过抗卷捻装置23而没有卷捻。因此,纤维束的多个端部在连结装置22中以未卷捻状态被连结,并且仅在穿过抗卷捻装置23之后来自卷捻装置18的卷捻被传递给被连结的纤维束的端部。在被连结的纤维束被卷捻的情况下,可以形成纱线Y,在该纱线Y中,由在切换进给之前已经操作的皮圈牵伸装置所进给的纤维束的后端和在切换进给之后开始操作的皮圈牵伸装置所进给的纤维束的前端被成功地连结。因此,当纺织具有不同颜色或不同种类纤维的特殊纱线时,成功地切换了材料纤维束。
(2)在上述实施例中,粗纱被用作纤维束,连结装置22是漏斗形状,其包括向下游渐缩的引导部分22A和被连接到引导部分22A的锥形出口端的圆筒形部分22B,并且引导部分22A的上游侧具有的直径大于从前辊对25出来的第一和第二粗纱S1、S2之间的间隔距离。这样的构造使得简单结构成为可能,该简单结构允许粗纱的前端接合于另一粗纱的被切断后端以便被进给到抗卷捻装置23。
(3)在切换纤维束的进给的情况下,控制装置24控制驱动中间辊马达42和后辊马达43,以便在开始另一纤维束的进给之后的预定正时之后停止之后要被纺织的纤维束的进给。因此,在所述另一纤维束的前端位于之后要被纺织的纤维束的被切断后端下游的情况下,粗纱的端部在连结装置22中被连结并且被输送到抗卷捻装置。
(4)用作抗卷捻装置23的输送辊对47具有运送功能,使得来自前辊对25的纤维束(第一粗纱S1或第二粗纱S2)被不费力地输送到抗卷捻装置23而在连结装置22不具有运送功能。
(第二实施例)
下文将参考图6和图7描述当前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不同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特殊纱线纺织设备10之处在于连结装置22的构造。为了描述目的,相似或相同部件或元件由相同附图标记指代,因为对应物已经在第一实施例中被使用,并且其描述将被省略。
如图6和图7所示,连结装置50包括带传送器51用于传送第一粗纱S1和第二粗纱S2。带传送器51对应于当前发明的传送器。将纤维束从前辊对25传送到输送辊对47的带传送器51包括驱动轴52、空转轴和绕驱动轴52和空转轴缠绕的带53。带53倾斜使得带53的上表面与前底部辊25A和输送辊对47的底部辊47A二者相切地延伸。驱动轴52由前底部辊25A经由传动机构(未示出)驱动旋转。
引导构件54被置于带传送器51的上表面上方以将由带传送器51所传送的第一粗纱S1和第二粗纱S2朝向抗卷捻装置23引导,以便使得第一和第二粗纱S1、S2合并到一起用于其接合。如图7所示,引导构件54包括两个引导板54A,其沿粗纱的进给方向以合并方式布置。在上游端处在引导板54A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在第一和第二粗纱S1和52之间的最大间隔距离。
带传送器51将第一粗纱S1和第二粗纱S2在被在连结装置50中被卷捻之前朝向抗卷捻装置23运送。因此,连结的未卷捻的两个粗纱以稳定方式移动直到移动经过抗卷捻装置23。
当前发明的上述第二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效果以及根据第一实施例在上文所述的效果(1)和(3)。
(5)设有带传送器51的连结装置50允许两个粗纱在被卷捻之前以稳定状态移动直到移动经过抗卷捻装置23。
(第三实施例)
下文将参考图8和图9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特殊纱线纺织设备。第三实施例不同于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特殊纱线纺织设备10之处在于输送辊对的构造。此外,第三实施例不同于第二实施例之处在于连结装置50设有带传送器51且省去引导构件54。为了描述目的,相似或相同部件或元件由相同附图标记指代,因为对应物已经在第二实施例中被使用,并且其描述将被省略。
如图8和图9所示,用作抗卷捻装置的输送辊对55被置于其轴线沿与牵伸装置21的辊的轴线相交的方向延伸。在这种构造中,旋转的输送辊对55以导致粗纱S1、S2被连接且连结的方式向从牵伸装置21的前辊对25进给的第一粗纱S1和第二粗纱S2施加力。
在将进给从第一粗纱S1切换到第二粗纱S2中,在第二粗纱S2的进给开始且第二粗纱S2的前端S2A被置于接触输送辊对55的辊表面之一的情况下,第二粗纱S2从输送辊对55接收这样的力以导致第二粗纱S2的前端S2A移动接近第一粗纱S1的后端S1A。第二粗纱S2的前端S2A被引导到与第一粗纱S1的后端S1A连结的位置,并且第二粗纱S2的前端S2A和第一粗纱S1的后端S1A以连结状态穿过输送辊对55。
除了根据第一实施例在上文所述的效果(1)和(3)以及根据第二实施例的(5)之外,第三实施例还提供了如下效果。
(6)根据输送辊对55被置于其轴线沿与牵伸装置21的辊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构造,旋转的输送辊对55向从牵伸装置21进给的第一粗纱S1和第二粗纱S2施加导致第一和第二粗纱S1、S2移动接近彼此以便被结合和连结的力。因此,第一粗纱S1的后端S1A和第二粗纱S2的前端S2A可以在不使用引导构件54的情况下被平滑地连结。输送辊对55用作当前发明的连结装置。
(第四实施例)
下文将参考图10和图11描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特殊纱线纺织设备。第四实施例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之处在于连结装置的构造。为了描述目的,相似或相同部件或元件由相同附图标记指代,因为对应物已经在第二实施例中被使用,并且其描述将被省略。
参考图10,吸管56被置于平行于前辊对25的轴线并且在前辊对25和输送辊对47之间延伸。吸管56在横截面上具有大体三角形形状,并且由三角面的一侧形成的吸管56的表面面向纤维束从前辊对25至输送辊对47的通路,并且由三角形的另外两侧形成的吸管56的表面位于纤维束通路下方。吸管56在面向纤维束通路的表面中具有抽吸缝57。此外,驱动辊58被设置在吸管56下方。
环形传送带59缠绕在驱动辊58以及吸管56上,在吸管56的表面上形成抽吸缝57。驱动辊58在图10中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在驱动辊58旋转的情况下,传送带59被驱动以在吸管56的具有抽吸缝57的表面上沿从前辊对25至输送辊对47的方向移动。
如图11所示,抽吸缝57相对于在抽吸缝57的上游和下游区域中的纤维束的移动方向(在图11中的竖直方向)被倾斜地形成。在当前实施例中,从抽吸缝57的上游侧或从图11中的上侧观察,抽吸缝57向右倾斜。
抽吸缝57具有上游边缘57A和下游边缘57B,上游边缘57A具有宽度W1,下游边缘57B具有小于W1的宽度W2,并且抽吸缝57具有引导边缘60,该引导边缘60在抽吸缝57的宽度方向上在一个横向侧上或者在图11中的右侧上用于运送纤维束。引导边缘60包括上游部分60A和与上游部分60A连续形成的下游部分60B,并且上游部分60A比下游部分60B倾斜更大。此外,引导边缘60的上游部分60A和下游部分60B以曲线平滑连接。另一侧边缘,即侧边缘61,被形成为使得侧边缘61的一部分横穿平行于纤维束的移动方向延伸且穿过引导边缘60的下游端60DP的假象线L1。
根据当前实施例,前辊对25将纤维束进给到对应于抽吸缝57的上游边缘57A的宽度W1的区域。在穿过对应于抽吸缝57的上游边缘57A的区域之后,在图11中纤维束的端部被来自抽吸缝57抽吸气流拉向左,使得纤维束的端部穿过对应于抽吸缝57的下游边缘57B的宽度W2的区域。换言之,在经过对应于抽吸缝57的下游边缘57B的宽度W2的区域的同时纤维束通过运送带59在抽吸缝57上移动。
例如,当从第一粗纱S1向第二粗纱S2切换进给时,第一粗纱S1穿过对应于抽吸缝57的上游边缘57A的宽度W1的区域(其与抽吸缝57的假想线L1间隔开),并且第一粗纱S1的后端S1A在来自抽吸缝57的抽吸的影响下沿着引导边缘60移动。
第二粗纱S2开始被进给并且在对应于抽吸缝57的上游边缘57A的宽度W1的区域中邻近假想线L1移动。第二粗纱S2A的前端S2A在来自抽吸缝57的抽吸的影响下沿抽吸缝57的引导边缘60移动。
在第一粗纱沿着抽吸缝57经过的情况下,在移动经过抽吸缝57的上游边缘57A之后,在来自抽吸缝57的抽吸的影响下,第二粗纱S2的前端S2A接近第一粗纱S1地移动。因此,第一粗纱S1的后端S1A和第二粗纱S2的前端S2A被结合并连结。由第一和第二粗纱S1、S2的连结所导致的并且从抗卷捻装置23出来的拉毛(fleece)被卷捻。
当前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其可以在本发明范围内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如下文所例示的。
连结装置的抽吸缝57的形状不限于图11中所示的第四实施例的形状。例如,抽吸缝57的侧边缘61可以不必要是直的,而其可以包括二个不同的笔直侧边缘,即平行于引导边缘60的下游部分60B且横穿假想线L1延伸的下游边缘部分和平行线假想线L1延伸的上游部分。侧边缘61的下游边缘部分可以相对于假想线L1以比引导边缘60的下游部分60B更小的角度倾斜,并且侧边缘61的上游部分可以相对于假想线L1且横穿假想线L1比引导边缘60的上游部分倾斜更小。
如图12A所示,抽吸缝57可以具有不是笔直的但是包括两个笔直侧边缘的侧边缘61,即沿与引导边缘60的下游部分60B基本相同方向延伸的下游部分61B和相对于假想线L1沿与引导边缘60的上游部分60A相反的方向延伸的上游部分61A。上游部分61A和下游部分61B二者横穿假想线L1,并且下游部分61B的上游端位于假想线L1的邻近引导边缘60的侧上。此外,抽吸缝57的上游边缘57A横穿假想线L1,并且上游边缘57A的宽度W1大于抽吸缝57具有不横穿假想线L1的上游边缘57A的情况。
在切换纺织设备(在吸管56中具有图12A的抽吸缝)中的粗纱的进给的情况下,如果正进入抽吸缝57的纤维束的前端位于对应于侧边缘61的上游部分61A的区域中,则纤维束的前端沿侧边缘61的上游部分61A移动。在沿上游部分61A移动的同时,纤维束的前端接近要与其连结的纤维束的被切断后端。
替代性地,如果正进入抽吸缝57的纤维束的前端位于对应于侧边缘61的上游部分61A的上述区域之外的区域中或位于大体对应于引导边缘60的上游部分60A和下游部分60B的区域中,则纤维束的前端沿引导边缘60的上游部分60A移动。在靠近下游端60DP沿下游部分60B移动的同时,纤维束的前端接近要与其连结的纤维束的被切断后端。
具有包括下游部分61B和上游部分61A的侧边缘61的图12A的抽吸缝57可以以如下方式被修改,即下游部分61B和上游部分61A分别由两个不同的笔直侧边形成。在形成下游部分61B和上游部分61A的这两个笔直侧边的每一个侧边中,上部和下部笔直侧边中的一个可以以不同于上部和下部笔直侧边中的另一个的角度倾斜。
如在图12B中所示,抽吸缝57可以具有大体Y形状。在具有这样形状的抽吸缝57中,通过多个侧边形成引导边缘60,并且侧边缘61的上游部分61A和下游部分61B也可以由多个笔直侧边形成。
抽吸缝57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形状,但是引导边缘60可以由单个笔直边缘形成,包括图12B的形状,只要上游边缘57A的宽度W1大于下游边缘57B的宽度W2即可。
抽吸缝57可以是部分弯曲的。例如,引导边缘6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是弯曲的,侧边缘6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是弯曲的,或者抽吸缝57的上游边缘57A和下游边缘57B的一部分可以是弯曲的。
在图11、图12A和图12B中示出的抽吸缝57可以被形成为翻转形状。例如,在图11的抽吸缝57的情况下,在附图中观察到的在右侧上的引导边缘60和在左侧上的侧边缘61可以翻转。
如图13所示,形成抗卷捻装置23的一部分的输送辊对47的底部辊47A可以用作牵伸装置21的前底部辊25A。前底部辊25A具有的直径足够大以允许引导构件64用作连结装置22以被设置在输送辊对47的前顶部辊25B和顶部辊47B之间。引导构件64如此被构造以使得由前底部辊25A和前顶部辊25B所进给的两个粗纱S1、S2之间的间隔距离变窄,如在第二实施例中的引导构件54的情况下。虽然输送辊对47与牵伸装置21分享前底部辊25A,不过顶部辊47B不用作牵伸辊。
在连结装置50中,运送粗纱S1、S2的传送器不必是带传送器51,而是可以使用皮圈装置的底部皮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与使用带传送器51的情况相比较,粗纱S1、S2可以被引导更靠近抗卷捻装置23,这是因为环形皮圈被缠绕在驱动辊和皮圈架上。啮合的皮圈可以被用于底部皮圈。
啮合的皮圈可以被用于传送器,使得在纤维束将要通过使用正和负空气压力被连结的情况下传送器可以不干涉连结的纤维束。此外,相比于使用无孔带的情况,传送器会更轻。
在连结装置50中,运送粗纱S1、S2的传送器不必具有带53、环形带或皮圈,而是可以使用单个或多个辊。
传送器可以由输送辊对47的底部辊47A、前顶部辊25B或顶部辊47B以及由前底部辊25A驱动。另外,传送器可以设有其自身的驱动器。
在抽吸空气被用于在多个粗纱正从牵伸装置21被运送到抗卷捻装置23的同时连结所述多个粗纱的情况下,可以在形成传送器的辊和带中形成空气通路。
在连结装置50具有第二实施例中的引导构件54的情况下,带传送器51可以被超声振动板代替。在这样的情况下,由前辊对25进给且在超声板上朝向抗卷捻装置23移动的第一和第二粗纱S1、S2接受非常小的接触阻力,使得粗纱S1、S1被前辊对25的推力移动到抗卷捻装置23。
引导构件54的引导板54A可以由超声振动板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由前辊对25进给的两个粗纱S1、S2可以被容易地引导以便移动靠近彼此。
虽然特殊纱线纺织设备10被构造成使用来自粗纱线轴13A、13B的第一和第二粗纱S1、S2作为牵伸和纺织成纱线Y的纤维束,不过也可以使用梳条作为纤维束。
纤维束供应源11可以包括能够被独立地进给的多于两个的纤维束。例如,可以被如此构造以使得三个不同的纤维束(粗纱)被独立地进给,从而使得纱线连续地包括预定长度的以任意次序的三种纤维,或者以任意次序连续预定长度的两种纤维束。

Claims (3)

1.一种在纺纱机中的特殊纱线纺织设备(10),其包括多个皮圈牵伸装置(25、26、27),其中,所述皮圈牵伸装置(25、26、27)包括前辊对(25)和多个皮圈对(26、27),所述皮圈对(26、27)设置在所述前辊对(25)的后方并能分别独立地将多个纤维束向所述前辊对(25)供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殊纱线纺织设备(10)包括连结装置(22、50)和抗卷捻装置(23),
其中,所述连结装置(22、50)在所述前辊对(25)的下游连结由在切换进给之前已经操作的一个所述皮圈对(26、27)进给的所述纤维束的后端(S1A)和由在切换进给之后已经起动的另一个所述皮圈对(26、27)进给的所述纤维束的前端(S2A),以及
其中,所述抗卷捻装置(23)在所述连结装置(22、50)下游的位置处保持并输送被连结的纤维束以防止卷捻从卷捻装置(18)传播到在所述连结装置(22、50)中的所述被连结的纤维束,
所述连结装置(22、50)包括运送所述纤维束的传送器(51),
所述连结装置(22、50)由抽吸缝(57)形成,其中,所述抽吸缝(57)被形成为相对于在所述抽吸缝(57)上游和下游的区域中的所述纤维束的移动方向倾斜,其中,所述抽吸缝(57)具有引导边缘(60),所述引导边缘(60)是沿所述抽吸缝(57)的宽度方向的横向侧边缘之一,并且其中,另一横向侧边缘横穿平行于所述纤维束的移动方向延伸且穿过所述引导边缘(60)的下游端(60DP)的假想线(L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纺纱机中的所述特殊纱线纺织设备(10),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器(51)由啮合的皮圈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纺纱机中的所述特殊纱线纺织设备(10),特征在于所述抗卷捻装置(23)由输送辊(55)形成,所述输送辊(55)被置于其轴线沿与所述皮圈牵伸装置(25、26、27)的辊的轴线相交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输送辊(55)用作所述连结装置(50)。
CN201510647505.1A 2014-10-10 2015-10-09 纺纱机中的特殊纱线纺织设备 Active CN1055067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08767 2014-10-10
JP2014208767A JP6164190B2 (ja) 2014-10-10 2014-10-10 紡機における特殊糸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06793A CN105506793A (zh) 2016-04-20
CN105506793B true CN105506793B (zh) 2020-11-10

Family

ID=54150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47505.1A Active CN105506793B (zh) 2014-10-10 2015-10-09 纺纱机中的特殊纱线纺织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018239B1 (zh)
JP (1) JP6164190B2 (zh)
CN (1) CN105506793B (zh)
ES (1) ES2655662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20781B2 (ja) * 2016-08-31 2020-07-0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紡機における繊維束集束装置
CH714446A1 (de) * 2017-12-15 2019-06-28 Rieter Ag Maschf Saugrohr für eine Verdichtungsvorrichtung einer Spinnmaschine.
CN108823701A (zh) * 2018-07-14 2018-11-16 嘉兴学院 一种细纱机牵伸装置的皮圈带动方法与双列皮圈机构
DE102019110881A1 (de) * 2019-04-26 2020-10-29 Saure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G Riemchenstreckwerk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34364B (en) * 1978-11-15 1982-09-15 Mitsubishi Rayon Co Special spun yarn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ame
DE102006006502A1 (de) * 2006-02-13 2007-08-16 König, Reinhard, Dr. Ing. Spinnstrickmaschine, Streckwerke und Verfahren
CN102733015A (zh) * 2012-02-21 2012-10-17 陈伟雄 一种细纱机前区分段段彩纺成纱方法和牵伸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76351A (en) * 1963-09-06 1965-04-06 Collins & Aikman Corp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composite yarn
US5343689A (en) * 1990-03-22 1994-09-06 Howa Machinery,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ously piecing roving for a continuous feeding thereof to a ring spinning frame
US5400476A (en) * 1994-07-12 1995-03-28 Myrick-White,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raft uniformity in textile sliver
US5943740A (en) * 1996-04-02 1999-08-31 Rieter Machine Works, Ltd. Combing machine with an autoleveller drafting arrangement
JP2000110035A (ja) * 1998-10-01 2000-04-18 Ozeki Techno Kk 粗糸製造における3種類のスライバーのドラフト切り替 え装置
DE10159048A1 (de) * 2001-11-30 2003-06-18 Rieter Ag Maschf Spinnmaschine
DE102007003525A1 (de) * 2007-01-19 2008-07-31 Spindelfabrik Suessen Gmbh Saugkanal für eine Faserbündelungseinrichtung
DE102007063263A1 (de) * 2007-12-17 2009-06-18 Spindelfabrik Suessen Gmbh Saugkanal für eine Faserbündelungseinrichtung
IT1395278B1 (it) 2009-08-12 2012-09-05 Caipo Automazione Ind S R L Dispositivo per produrre filati misti o fantasia con l'aggiunta di fibre di colore differente o di natura diversa.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34364B (en) * 1978-11-15 1982-09-15 Mitsubishi Rayon Co Special spun yarn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ame
DE102006006502A1 (de) * 2006-02-13 2007-08-16 König, Reinhard, Dr. Ing. Spinnstrickmaschine, Streckwerke und Verfahren
CN102733015A (zh) * 2012-02-21 2012-10-17 陈伟雄 一种细纱机前区分段段彩纺成纱方法和牵伸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18239B1 (en) 2017-12-13
EP3018239A2 (en) 2016-05-11
ES2655662T3 (es) 2018-02-21
JP2016079512A (ja) 2016-05-16
CN105506793A (zh) 2016-04-20
EP3018239A3 (en) 2016-06-29
JP6164190B2 (ja) 2017-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06793B (zh) 纺纱机中的特殊纱线纺织设备
EP2727870A2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and yarn winding method
JPH01156519A (ja) 紡績方法及び紡績装置
KR880000290B1 (ko) 코어 방적사 제조 방법 및 장치
JPH0226929A (ja) 糸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2018538452A (ja) ニットウェアを製造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TWI472657B (zh) 針織機以及從粗紗產生針織物的方法
US5170619A (en)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yarn
JP2016023391A (ja) 紡績機及び紡績方法
US4823545A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false-twist spinning
JP2009030180A (ja) ドラフト装置のコンデンサ、及び紡績機
JP2014125714A (ja) 紡績機
KR101957731B1 (ko) 드래프트 유닛 및 두 개의 섬유 물질 공급부를 갖는 직물 기계
JP2009243006A (ja) ドラフト装置
CN1962979A (zh) 纺纱机的纤维集束装置和制造穿孔带的方法
JP2008202181A (ja) 紡績機
JPH0641831A (ja) 精紡機
US10329693B2 (en) Spinning preparation machine
JPH08246260A (ja) 紡績機のドラフト装置
CN112110289B (zh) 纱线卷绕***
JP2021001040A (ja) 糸巻取システム
CN106414821B (zh) 用于生产粗纱的纺织机及用于启动在这种纺织机上的粗纱生产的方法
CN112110290B (zh) 纱线卷绕***
JP2010001587A (ja) 紡績機及び紡績方法
JPH0619572Y2 (ja) 紡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