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60947B - 一种碳包Fe3O4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包Fe3O4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60947B
CN104760947B CN201510178583.1A CN201510178583A CN104760947B CN 104760947 B CN104760947 B CN 104760947B CN 201510178583 A CN201510178583 A CN 201510178583A CN 104760947 B CN104760947 B CN 1047609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water
microreactor
concentration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7858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60947A (zh
Inventor
刘云芳
李阳阳
喻长远
迟伟东
顾德周
秦子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1017858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609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609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09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609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094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种利用微反应器耦合喷雾热解反应器连续地制备碳包Fe3O4复合材料的方法,Fe3O4被均匀地分散包覆在碳材料中,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反应时间短、成本低、反应过程可控程度高、制备条件调整方便简单、连续化制备、Fe3O4粒径小、分布窄、粒子分散性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碳包Fe3O4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包Fe3O4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碳和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碳包Fe3O4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功能型复合材料,其特殊结构既可以使得碳和Fe3O4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又可以使它们的不足得到克服。外层的碳材料可以防止被包覆的Fe3O4发生氧化或者与化学试剂反应,而且可以克服Fe3O4颗粒容易团聚、难于表面修饰等缺点。Fe3O4颗粒又使得复合材料具有磁性能,从而拓宽了碳材料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提高其可利用性。因此,碳包Fe3O4复合材料在许多领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水处理材料、吸附材料、催化剂载体、储能材料、磁记录处理、磁敏/气敏材料和吸波材料等领域。
目前,制备碳包覆Fe3O4复合材料的方法很多。其中,一步法就是Fe3O4的制备及碳包覆两种反应同时进行,或者以Fe3O4直接作为原料进行碳包覆反应,一步法包括水热法、加压热解法、直接氧化法等。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4001474A公开了一种碳包Fe3O4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以去离子水为溶剂,以氨水为共沉淀剂,以可溶性铁盐和可溶性单糖或多糖为原料,在室温下混合形成悬浮液,然后转移带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高压釜中,在120-220℃反应5-15h,得到碳包Fe3O4复合材料。文献(工程材料,2012,13:2027-2030)报道了一种碳包Fe3O4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将石油渣油与二茂铁按一定质量比混合均匀后放入高压浸渍釜,在初始温度为室温,初始压力为2MPa的条件下不断升温,待温度达到450℃保持一定时间后结束反应,得到碳包覆Fe3O4复合材料。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3117388A公开了一种碳包Fe3O4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将Fe2O3在氩气气氛下于500-700 ℃通入乙炔气进行Fe2O3的还原和碳包覆,其中控制氩气与乙炔的流量比为100:1-10,制备出碳包覆量为5-40%的碳包Fe3O4复合材料。一步法虽然具有产品产率高的优点,但是其属于间歇式制备,存在产量低、产品结构调控难、反应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另外,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3035907A公开了一种两步法制备碳包覆空心Fe3O4,将三价铁盐加入水及乙醇中溶解,然后置于热釜中于100-250℃条件下水热反应20-30℃,分离得到氧化铁沉淀物;然后将其与还原性碳源混合均匀,在马弗炉中于200-1000℃保温反应0.5-4h,得到粒径为1-2μm的碳包覆空心Fe3O4。两步法虽然克服了一步法单一控制实验条件的缺点,但是也存在反应周期长、生产步骤繁琐、非连续化生产等实际问题。因此,寻求一种反应时间短、工艺简单、实验条件可控性强、能够连续化生产碳包Fe3O4复合材料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碳包Fe3O4复合材料生产过程繁琐且耗时、非连续化制备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微反应器耦合喷雾热解反应器连续地制备碳包Fe3O4复合材料的方法,Fe3O4被均匀地分散包覆在碳材料中。与现有的一步法和两步法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1)反应时间短,成本低;2)反应过程可控程度高,制备条件调整方便简单;3)连续化制备;4)Fe3O4粒径小,分布窄,粒子分散性好。
具体地说,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水溶性铁盐和水溶性亚铁盐溶解于去离子中水得到溶液1;将水溶性碱和水溶性含碳化合物溶解于相同体积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2;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溶液1和溶液2分别采用物料泵通过微反应器的两个不同入口连续地输入到微反应器中,并在其中进行反应生成Fe3O4的同时,反应混合物连续地从微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喷雾热解反应器中,在连续地通入惰性载气的条件下加热反应生成碳包Fe3O4复合材料;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碳包Fe3O4复合材料在惰性载气作用下从喷 雾热解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收集器中。
优选在本发明的方法中,水溶性铁盐和水溶性亚铁盐独立地选自由硝酸盐、氯化盐、硫酸盐、醋酸盐和其组合所组成的组;水溶性含碳化合物选自由淀粉、蔗糖、纤维素、葡萄糖、壳聚糖、麦芽糖、它们的衍生物和前述物质的组合所组成的组;水溶性碱选自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和其组合所组成的组;惰性载气选自由氮气、氩气和其组合所组成的组。
优选在本发明中,溶液1中水溶性铁盐的浓度为0.025-1.5mol/L,水溶性亚铁盐的浓度为0.0125-0.75mol/L,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的比为2:1;溶液2中水溶性含碳化合物的浓度为0.5-18mol/L,优选为3.0-6.0mol/L,水溶性碱的浓度为0.1-6.0mol/L,优选为0.5-2.0mol/L;溶液1中的铁离子、亚铁离子与溶液2中的OH-、含碳化合物的物质的量的比约为0.25:0.125:1:0.6-12,优选约为0.25:0.125:1:3-6。
优选在本发明中,溶液1和溶液2输入到微反应器中的流量为1-100ml/min,优选为5-50ml/min;惰性载气通入喷雾热解反应器的流速为0.5-10L/min,优选为1-6L/min;喷雾热解反应器的加热温度为300-1300℃,优选为500-1000℃。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由前述方法制备得到的碳包Fe3O4复合材料,其中,Fe3O4被均匀分散地包覆在碳中,平均粒径为9-11nm,99%以上的粒径分布在6-14nm,80%以上的粒径分布在8-12nm,明显比普通滴加共沉淀法所得碳包Fe3O4和市售碳包Fe3O4的粒径分布窄。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得碳包Fe3O4复合材料的透射电镜(TEM)图片。
图2为实施例1所得碳包Fe3O4复合材料中Fe3O4的粒径分布图。
图3为实施例1所得碳包Fe3O4复合材料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图4为实施例1所得碳包Fe3O4复合材料的磁滞回线(VSM)。
图5为本发明所用装置的示意图。其中,1、2为溶液容器,3、4为物料泵,5为微反应器,6为连接管路,7为喷雾热解反应器,8为收集器,9为惰性气体容器。
图6为普通滴加共沉淀法所得产品Fe3O4的粒径分布图。
图7为市售产品Fe3O4的粒径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将FeCl3·6H2O、FeSO4·7H2O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1,其中FeCl3和FeSO4的浓度分别为0.15mol/L和0.075mol/L;将NaOH及淀粉溶解于相同体积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2,其中NaOH和淀粉的浓度分别为0.6mol/L和3.6mol/L。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比为Fe3+:Fe2+:OH-:淀粉=0.25:0.125:1:6。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溶液1和溶液2分别采用物料泵通过微反应器的两个不同入口以相同流速20ml/min连续地输入到微反应器中,在其中进行反应生成Fe3O4的同时,反应混合物连续地从微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喷雾热解反应器中,在以流量1L/min连续地通入惰性载气N2的条件下、电阻炉加热至500℃进行反应生成碳包Fe3O4复合材料。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碳包Fe3O4复合材料在惰性载气N2作用下从喷雾热解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收集器中。
图1为实施例1所得碳包Fe3O4复合材料的TEM图片,图2为实施例1所得碳包Fe3O4复合材料中Fe3O4的粒径分布图,图3为实施例1所得碳包Fe3O4复合材料的XPS谱图,图4为实施例1所得碳包Fe3O4复合材料的磁滞回线,图5显示本发明的装置示意图。
实施例2
(1)将FeCl3·6H2O、FeSO4·7H2O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1,其中FeCl3和FeSO4的浓度分别为0.15mol/L和0.075mol/L;将NaOH及葡萄糖溶解于相同体积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2,其中NaOH和葡萄糖的浓度分别为0.6mol/L和3.6mol/L。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比为Fe3+:Fe2+:OH-:葡萄糖=0.25:0.125:1:6。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溶液1和溶液2分别采用物料泵通过微反应器的 两个不同入口以相同流速20ml/min连续地输入到微反应器中,在其中进行反应生成Fe3O4的同时,反应混合物连续地从微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喷雾热解反应器中,在以流量1L/min连续地通入惰性载气N2的条件下、电阻炉加热至500℃进行反应生成碳包Fe3O4复合材料。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碳包Fe3O4复合材料在惰性载气N2作用下从喷雾热解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收集器中。
实施例3
(1)将FeCl3·6H2O、FeSO4·7H2O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1,其中FeCl3和FeSO4的浓度分别为0.15mol/L和0.075mol/L;将NaOH及蔗糖溶解于相同体积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2,其中NaOH和蔗糖的浓度分别为0.6mol/L和3.6mol/L。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比为Fe3+:Fe2+:OH-:蔗糖=0.25:0.125:1:6。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溶液1和溶液2分别采用物料泵通过微反应器的两个不同入口以相同流速20ml/min连续地输入到微反应器中,在其中进行反应生成Fe3O4的同时,反应混合物连续地从微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喷雾热解反应器中,在以流量1L/min连续地通入惰性载气N2的条件下、电阻炉加热至500℃进行反应生成碳包Fe3O4复合材料。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碳包Fe3O4复合材料在惰性载气N2作用下从喷雾热解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收集器中。
实施例4
(1)将FeCl3·6H2O、FeSO4·7H2O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1,其中FeCl3和FeSO4的浓度分别为0.15mol/L和0.075mol/L;将NaOH及葡萄糖溶解于相同体积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2,其中NaOH和葡萄糖的浓度分别为0.6mol/L和0.6mol/L。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比为Fe3+:Fe2+:OH-:葡萄糖=0.25:0.125:1:1。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溶液1和溶液2分别采用物料泵通过微反应器的两个不同入口以相同流速20ml/min连续地输入到微反应器中,在其中进行 反应生成Fe3O4的同时,反应混合物连续地从微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喷雾热解反应器中,在以流量1L/min连续地通入惰性载气N2的条件下、电阻炉加热至500℃进行反应生成碳包Fe3O4复合材料。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碳包Fe3O4复合材料在惰性载气N2作用下从喷雾热解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收集器中。
实施例5
(1)将FeCl3·6H2O、FeSO4·7H2O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1,其中FeCl3和FeSO4的浓度分别为0.15mol/L和0.075mol/L;将NaOH及葡萄糖溶解于相同体积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2,其中NaOH和葡萄糖的浓度分别为0.6mol/L和1.8mol/L。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比为Fe3+:Fe2+:OH-:葡萄糖=0.25:0.125:1:3。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溶液1和溶液2分别采用物料泵通过微反应器的两个不同入口以相同流速20ml/min连续地输入到微反应器中,在其中进行反应生成Fe3O4的同时,反应混合物连续地从微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喷雾热解反应器中,在以流量1L/min连续地通入惰性载气N2的条件下、电阻炉加热至500℃进行反应生成碳包Fe3O4复合材料。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碳包Fe3O4复合材料在惰性载气N2作用下从喷雾热解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收集器中。
实施例6
(1)将FeCl3·6H2O、FeSO4·7H2O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1,其中FeCl3和FeSO4的浓度分别为0.15mol/L和0.075mol/L;将NaOH及葡萄糖溶解于相同体积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2,其中NaOH和葡萄糖的浓度分别为0.6mol/L和5.4mol/L。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比为Fe3+:Fe2+:OH-:葡萄糖=0.25:0.125:1:9。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溶液1和溶液2分别采用物料泵通过微反应器的两个不同入口以相同流速20ml/min连续地输入到微反应器中,在其中进行反应生成Fe3O4的同时,反应混合物连续地从微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 接管路进入喷雾热解反应器中,在以流量1L/min连续地通入惰性载气N2的条件下、电阻炉加热至500℃进行反应生成碳包Fe3O4复合材料。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碳包Fe3O4复合材料在惰性载气N2作用下从喷雾热解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收集器中。
实施例7:
(1)将FeCl3·6H2O、FeSO4·7H2O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1,其中FeCl3和FeSO4的浓度分别为0.075mol/L和0.0375mol/L;将NaOH及葡萄糖溶解于相同体积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2,其中NaOH和葡萄糖的浓度分别为0.3mol/L和3.6mol/L。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比为Fe3+:Fe2+:OH-:葡萄糖=0.25:0.125:1:12。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溶液1和溶液2分别采用物料泵通过微反应器的两个不同入口以相同流速20ml/min连续地输入到微反应器中,在其中进行反应生成Fe3O4的同时,反应混合物连续地从微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喷雾热解反应器中,在以流量1L/min连续地通入惰性载气N2的条件下、电阻炉加热至500℃进行反应生成碳包Fe3O4复合材料。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碳包Fe3O4复合材料在惰性载气N2作用下从喷雾热解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收集器中。
实施例8:
(1)将FeCl3·6H2O、FeSO4·7H2O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1,其中FeCl3和FeSO4的浓度分别为0.3mol/L和0.15mol/L;将NaOH及葡萄糖溶解于相同体积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2,其中NaOH和葡萄糖的浓度分别为1.2mol/L和3.6mol/L。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比为Fe3+:Fe2+:OH-:葡萄糖=0.25:0.125:1:3。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溶液1和溶液2分别采用物料泵通过微反应器的两个不同入口以相同流速20ml/min连续地输入到微反应器中,在其中进行反应生成Fe3O4的同时,反应混合物连续地从微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喷雾热解反应器中,在以流量1L/min连续地通入惰性载气N2的 条件下、电阻炉加热至500℃进行反应生成碳包Fe3O4复合材料。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碳包Fe3O4复合材料在惰性载气N2作用下从喷雾热解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收集器中。
实施例9:
(1)将FeCl3·6H2O、FeSO4·7H2O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1,其中FeCl3和FeSO4的浓度分别为0.9mol/L和0.45mol/L;将NaOH及葡萄糖溶解于相同体积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2,其中NaOH和葡萄糖的浓度分别为3.6mol/L和3.6mol/L。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比为Fe3+:Fe2+:OH-:葡萄糖=0.25:0.125:1:1。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溶液1和溶液2分别采用物料泵通过微反应器的两个不同入口以相同流速20ml/min连续地输入到微反应器中,在其中进行反应生成Fe3O4的同时,反应混合物连续地从微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喷雾热解反应器中,在以流量1L/min连续地通入惰性载气N2的条件下、电阻炉加热至500℃进行反应生成碳包Fe3O4复合材料。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碳包Fe3O4复合材料在惰性载气N2作用下从喷雾热解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收集器中。
实施例10:
(1)将FeCl3·6H2O、FeSO4·7H2O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1,其中FeCl3和FeSO4的浓度分别为1.5mol/L和0.75mol/L;将NaOH及葡萄糖溶解于相同体积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2,其中NaOH和葡萄糖的浓度分别为6.0mol/L和3.6mol/L。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比为Fe3+:Fe2+:OH-:葡萄糖=0.25:0.125:1:0.6。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溶液1和溶液2分别采用物料泵通过微反应器的两个不同入口以相同流速20ml/min连续地输入到微反应器中,在其中进行反应生成Fe3O4的同时,反应混合物连续地从微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喷雾热解反应器中,在以流量1L/min连续地通入惰性载气N2的条件下、电阻炉加热至500℃进行反应生成碳包Fe3O4复合材料。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碳包Fe3O4复合材料在惰性载气N2作用下从喷雾热解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收集器中。
实施例11:
(1)将FeCl3·6H2O、FeSO4·7H2O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1,其中FeCl3和FeSO4的浓度分别为0.15mol/L和0.075mol/L;将NaOH及淀粉溶解于相同体积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2,其中NaOH和淀粉的浓度分别为0.6mol/L和3.6mol/L。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比为Fe3+:Fe2+:OH-:淀粉=0.25:0.125:1:6。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溶液1和溶液2分别采用物料泵通过微反应器的两个不同入口以相同流速1ml/min连续地输入到微反应器中,在其中进行反应生成Fe3O4的同时,反应混合物连续地从微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喷雾热解反应器中,在以流量1L/min连续地通入惰性载气N2的条件下、电阻炉加热至500℃进行反应生成碳包Fe3O4复合材料。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碳包Fe3O4复合材料在惰性载气N2作用下从喷雾热解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收集器中。
实施例12:
(1)将FeCl3·6H2O、FeSO4·7H2O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1,其中FeCl3和FeSO4的浓度分别为0.15mol/L和0.075mol/L;将NaOH及淀粉溶解于相同体积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2,其中NaOH和淀粉的浓度分别为0.6mol/L和3.6mol/L。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比为Fe3+:Fe2+:OH-:淀粉=0.25:0.125:1:6。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溶液1和溶液2分别采用物料泵通过微反应器的两个不同入口以相同流速5ml/min连续地输入到微反应器中,在其中进行反应生成Fe3O4的同时,反应混合物连续地从微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喷雾热解反应器中,在以流量1L/min连续地通入惰性载气N2的条件下、电阻炉加热至500℃进行反应生成碳包Fe3O4复合材料。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碳包Fe3O4复合材料在惰性载气N2作用下从 喷雾热解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收集器中。
实施例13:
(1)将FeCl3·6H2O、FeSO4·7H2O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1,其中FeCl3和FeSO4的浓度分别为0.15mol/L和0.075mol/L;将NaOH及淀粉溶解于相同体积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2,其中NaOH和淀粉的浓度分别为0.6mol/L和3.6mol/L。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比为Fe3+:Fe2+:OH-:淀粉=0.25:0.125:1:6。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溶液1和溶液2分别采用物料泵通过微反应器的两个不同入口以相同流速50ml/min连续地输入到微反应器中,在其中进行反应生成Fe3O4的同时,反应混合物连续地从微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喷雾热解反应器中,在以流量1L/min连续地通入惰性载气N2的条件下、电阻炉加热至500℃进行反应生成碳包Fe3O4复合材料。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碳包Fe3O4复合材料在惰性载气N2作用下从喷雾热解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收集器中。
实施例14:
(1)将FeCl3·6H2O、FeSO4·7H2O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1,其中FeCl3和FeSO4的浓度分别为0.15mol/L和0.075mol/L;将NaOH及淀粉溶解于相同体积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2,其中NaOH和淀粉的浓度分别为0.6mol/L和3.6mol/L。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比为Fe3+:Fe2+:OH-:淀粉=0.25:0.125:1:6。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溶液1和溶液2分别采用物料泵通过微反应器的两个不同入口以相同流速20ml/min连续地输入到微反应器中,在其中进行反应生成Fe3O4的同时,反应混合物连续地从微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喷雾热解反应器中,在以流量6L/min连续地通入惰性载气N2的条件下、电阻炉加热至500℃进行反应生成碳包Fe3O4复合材料。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碳包Fe3O4复合材料在惰性载气N2作用下从喷雾热解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收集器中。
实施例15:
(1)将FeCl3·6H2O、FeSO4·7H2O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1,其中FeCl3和FeSO4的浓度分别为0.15mol/L和0.075mol/L;将NaOH及淀粉溶解于相同体积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2,其中NaOH和淀粉的浓度分别为0.6mol/L和3.6mol/L。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比为Fe3+:Fe2+:OH-:淀粉=0.25:0.125:1:6。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溶液1和溶液2分别采用物料泵通过微反应器的两个不同入口以相同流速20ml/min连续地输入到微反应器中,在其中进行反应生成Fe3O4的同时,反应混合物连续地从微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喷雾热解反应器中,在以流量10L/min连续地通入惰性载气N2的条件下、电阻炉加热至500℃进行反应生成碳包Fe3O4复合材料。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碳包Fe3O4复合材料在惰性载气N2作用下从喷雾热解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收集器中。
实施例16:
(1)将FeCl3·6H2O、FeSO4·7H2O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1,其中FeCl3和FeSO4的浓度分别为0.15mol/L和0.075mol/L;将NaOH及淀粉溶解于相同体积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2,其中NaOH和淀粉的浓度分别为0.6mol/L和3.6mol/L。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比为Fe3+:Fe2+:OH-:淀粉=0.25:0.125:1:6。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溶液1和溶液2分别采用物料泵通过微反应器的两个不同入口以相同流速20ml/min连续地输入到微反应器中,在其中进行反应生成Fe3O4的同时,反应混合物连续地从微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喷雾热解反应器中,在以流量1L/min连续地通入惰性载气N2的条件下、电阻炉加热至300℃进行反应生成碳包Fe3O4复合材料。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碳包Fe3O4复合材料在惰性载气N2作用下从喷雾热解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收集器中。
实施例17:
(1)将FeCl3·6H2O、FeSO4·7H2O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1,其中FeCl3和FeSO4的浓度分别为0.15mol/L和0.075mol/L;将NaOH及淀粉溶解于相同体积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2,其中NaOH和淀粉的浓度分别为0.6mol/L和3.6mol/L。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比为Fe3+:Fe2+:OH-:淀粉=0.25:0.125:1:6。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溶液1和溶液2分别采用物料泵通过微反应器的两个不同入口以相同流速20ml/min连续地输入到微反应器中,在其中进行反应生成Fe3O4的同时,反应混合物连续地从微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喷雾热解反应器中,在以流量1L/min连续地通入惰性载气N2的条件下、电阻炉加热至700℃进行反应生成碳包Fe3O4复合材料。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碳包Fe3O4复合材料在惰性载气N2作用下从喷雾热解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收集器中。
实施例18:
(1)将FeCl3·6H2O、FeSO4·7H2O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1,其中FeCl3和FeSO4的浓度分别为0.15mol/L和0.075mol/L;将NaOH及淀粉溶解于相同体积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2,其中NaOH和淀粉的浓度分别为0.6mol/L和3.6mol/L。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比为Fe3+:Fe2+:OH-:淀粉=0.25:0.125:1:6。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溶液1和溶液2分别采用物料泵通过微反应器的两个不同入口以相同流速20ml/min连续地输入到微反应器中,在其中进行反应生成Fe3O4的同时,反应混合物连续地从微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喷雾热解反应器中,在以流量1L/min连续地通入惰性载气N2的条件下、电阻炉加热至900℃进行反应生成碳包Fe3O4复合材料。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碳包Fe3O4复合材料在惰性载气N2作用下从喷雾热解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收集器中。
实施例19:
(1)将FeCl3·6H2O、FeSO4·7H2O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1,其中FeCl3和FeSO4的浓度分别为0.15mol/L和0.075mol/L;将NaOH及淀粉溶解于相同体积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2,其中NaOH和淀粉的浓度分别为0.6mol/L和3.6mol/L。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比为Fe3+:Fe2+:OH-:淀粉=0.25:0.125:1:6。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溶液1和溶液2分别采用物料泵通过微反应器的两个不同入口以相同流速20ml/min连续地输入到微反应器中,在其中进行反应生成Fe3O4的同时,反应混合物连续地从微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喷雾热解反应器中,在以流量1L/min连续地通入惰性载气N2的条件下、电阻炉加热至1300℃进行反应生成碳包Fe3O4复合材料。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碳包Fe3O4复合材料在惰性载气N2作用下从喷雾热解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收集器中。

Claims (16)

1.一种利用微反应器耦合喷雾热解反应器连续地制备碳包Fe3O4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水溶性铁盐和水溶性亚铁盐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1;将水溶性碱和水溶性含碳化合物溶解于相同体积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2;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溶液1和溶液2分别采用物料泵通过微反应器的两个不同入口连续地输入到微反应器中,在其中进行反应生成Fe3O4的同时,反应混合物连续地从微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喷雾热解反应器中,在连续地通入惰性载气的条件下加热反应生成碳包Fe3O4复合材料;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碳包Fe3O4复合材料在惰性载气作用下从喷雾热解反应器的出口输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收集器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水溶性铁盐和水溶性亚铁盐独立地选自由硝酸盐、氯化盐、硫酸盐、醋酸盐和其组合所组成的组,溶液1中水溶性铁盐的浓度为0.025-1.5mol/L,水溶性亚铁盐的浓度为0.0125-0.75mol/L,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的比为2:1。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水溶性含碳化合物选自由淀粉、蔗糖、纤维素、葡萄糖、壳聚糖、麦芽糖、它们的衍生物和前述物质的组合所组成的组,溶液2中水溶性含碳化合物的浓度为0.5-18mol/L。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溶液2中水溶性含碳化合物的浓度为3.0-6.0mol/L。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水溶性碱选自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和其组合所组成的组,溶液2中水溶性碱的浓度为0.1-6.0mol/L。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溶液2中水溶性碱的浓度为0.5-2.0mol/L。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溶液1中的铁离子、亚铁离子与溶液2中的OH-、含碳化合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为0.25:0.125:1:0.6-1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溶液1中的铁离子、亚铁离子与溶液2中的OH-、含碳化合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为0.25:0.125:1:3-6。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溶液1和溶液2输入到微反应器中的流量为1-100ml/min。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溶液1和溶液2输入到微反应器中的流量为5-50ml/min。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惰性载气选自由氮气、氩气及其组合所组成的组,惰性载气通入喷雾热解反应器的流速为0.5-10L/min。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惰性载气通入喷雾热解反应器的流速为1-6L/min。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喷雾热解反应器中的加热温度为300-1300℃。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喷雾热解反应器中的加热温度为500-1000℃。
15.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碳包Fe3O4复合材料。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碳包Fe3O4复合材料,其中,Fe3O4被均匀分散地包覆在碳中,平均粒径为9-11nm,99%以上的粒径分布在6-14nm,80%以上的粒径分布在8-12nm。
CN201510178583.1A 2015-04-15 2015-04-15 一种碳包Fe3O4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609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78583.1A CN104760947B (zh) 2015-04-15 2015-04-15 一种碳包Fe3O4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78583.1A CN104760947B (zh) 2015-04-15 2015-04-15 一种碳包Fe3O4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60947A CN104760947A (zh) 2015-07-08
CN104760947B true CN104760947B (zh) 2017-02-22

Family

ID=53643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7858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60947B (zh) 2015-04-15 2015-04-15 一种碳包Fe3O4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609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55485B (zh) * 2016-06-30 2019-04-19 郑州科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大规模制备具有尺寸与分散性可控的超顺磁Fe3O4纳米棒的制备方法
CN107673410A (zh) * 2017-10-19 2018-02-09 兰州城市学院 利用工业含铁废液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的方法
CN109244381A (zh) * 2018-07-24 2019-01-18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35105B (zh) * 2013-08-07 2016-03-23 浙江凯恩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铁氧化物/碳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972496B (zh) * 2014-04-10 2017-09-29 山东润昇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热耦合喷雾热解制备Co3O4/石墨烯纳米复合电极材料的方法
CN103915613B (zh) * 2014-04-10 2017-09-29 山东润昇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水热耦合喷雾热解MnO2/石墨烯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60947A (zh) 2015-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4480B (zh) 一种碳包覆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的连续化制备方法
CN102602883B (zh) 一种二氧化硅包覆铁氧化物纳米核壳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456074B (zh) 一种磁性纳米金属铁粒子填充碳纳米管的方法
CN104760947B (zh) 一种碳包Fe3O4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37338A (zh) 一种类锯齿型镍钴铁类普鲁士蓝烧结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732863B (zh) 一种磁场辅助石墨型碳材料化学镀磁性金属的制备方法
CN100448570C (zh) 一种制备纳米铜银双金属复合粉的方法
CN103394702B (zh) 一种均匀高效生产纳米结构弥散强化铁基合金用预合金粉末的方法
CN102248177B (zh) 激光诱导球型银粉制备方法
CN103056382B (zh) 一种纳米结构碳化钨/钴复合粉末的制备方法
CN106111098B (zh) 废弃烟蒂为碳源原位负载纳米零价铁生产工艺
CN111992736A (zh) 一种银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09046397A (zh) 一种负载型氧基氯化铁芬顿试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59494A (zh) 一种核壳结构型碳化钨-钴硬质合金原料粉及其制备
CN105036178B (zh) 一种改性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
CN104445175A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4209126B (zh) 一种束状棱柱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
CN104549263B (zh) 一种Pd/铌酸纳米片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563484A (zh) 一种介孔型中空掺氮碳包铜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3521273B (zh) 一种微纳米金属镍包覆二氧化硅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1885072A (zh) 纳米银溶胶的制备方法
CN101696027B (zh) 立方体氧化铜纳米粒子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
CN109133144A (zh) 一种单分散超小粒径二氧化铈纳米晶的制备方法
CN102962470A (zh) 常温下制备球形超细镍粉的方法
CN107216463A (zh) 一种具有近红外吸收的Fe基金属有机骨架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