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20480A - 用于紧密装置的支承元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紧密装置的支承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20480A
CN104520480A CN201380026711.XA CN201380026711A CN104520480A CN 104520480 A CN104520480 A CN 104520480A CN 201380026711 A CN201380026711 A CN 201380026711A CN 104520480 A CN104520480 A CN 1045204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supporting member
axle
half shell
inse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671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20480B (zh
Inventor
罗伯特·纳格里
路徳克·马林纳
加布里尔·施奈徳
拉徳克·扎雷基
佩特·布拉泽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Original Assignee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filed Critical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Publication of CN104520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204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204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204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22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in which fibres are controlled by rollers only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7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rafting elements
    • D01H5/72Fibre-condensing guid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7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rafting elements
    • D01H5/74Rollers or roller b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纺纱机的彼此并排设置的两个牵伸***单元(2)的紧密装置(VM)的支承元件(20),其包括抽吸通道(SK),其在所述支承元件(20)内延伸并经由抽吸***件(18)的开口(S)连接至抽吸滚筒(17)的抽吸区域(Z),在每个情况下,一个抽吸滚筒(17)与相应牵伸***单元(2)的输出罗拉对(7、8)相关联,并且在一个端部打开的所述抽吸滚筒(17)的端面(84)设置成以一定距离同轴地彼此相对,所述抽吸滚筒可旋转地安装在附接至所述支承元件(20)的轴(22)上。为了以简单且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形成支承元件,建议所述支承元件(20)由两个半壳(H1、H2)组成,所述两个半壳形成所述抽吸通道(SK)并且经由附接装置(48)彼此连接,所述半壳中的每个包括向外突出的管状抽吸***件(18),所述抽吸***件设置成彼此同轴地相对,并且每个抽吸***件包括至少一个轴承元件(G),其设置有通路(B)并且包括至少一个支撑件(C),由此所述轴(22)被保持在径向方向上。

Description

用于紧密装置的支承元件
本发明涉及如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纺纱机的彼此并排设置的两个牵伸***单元的紧密装置的支承元件。
在实践中已经知道许多设计,其中紧密装置连接在下游以紧密(凝聚)从牵伸***单元释放出的纤维材料(纤维束)。继这种紧密装置之后,被压紧的纤维材料在通过夹持点之后被输入加捻装置。在例如环锭纺纱机的情况下,这种加捻装置由钢丝圈构成,该钢丝圈在钢领上旋转,其中生产的纱线被卷绕到旋转的管上。作为紧密单元基本上使用被抽吸的、旋转的、被穿孔的抽吸滚筒或者设有孔眼的旋转皮圈。通过在抽吸滚筒内部或在旋转的皮圈内部使用适当的***件,在紧密元件上限定出专门的抽吸区域。这种***件例如可以配设适当地成形的抽吸狭缝,在抽吸狭缝处施加负压,由此在相应的紧密元件的周缘生成相应的空气流。特别地,突出的纤维通过该空气流被聚集到纱线中,所述空气流相对于纤维材料的输送方向基本上横向地取向。
在已知的解决方案中,由牵伸***单元释放出的纤维材料在所使用的紧密装置上方或下方被引导。尤其是在环锭纺纱机上使用时,需要在抽吸区域的下游设置附加的夹持点,以便获得止捻。
这类装置例如在文献EP947614B1,DE102005010903A1,DE19846268C2,EP1612309B1,DE10018480A1和CN1712588A中示出和描述。这些引用文献基本上涉及固定安装的紧密单元,它们在相应牵伸***的下游固定地安装。这些紧密单元部分地经由专用的驱动轴得到驱动,所述驱动轴在纺纱机的整个长度上设置,并且与抽吸罗拉(roller)或旋转皮圈驱动接合,或者经由固定安装的驱动连接机构连接到紧密单元的适当地设置的压紧罗拉。
在实际中,存在以这种紧密装置改装包括常规牵伸***单元的现有纺纱机的需求,以便也保证生产高质量纱线的可能性。因此,已经提出了一些装置,借此可由这种紧密装置改装常规牵伸***。一个这种示例可在例如DE10227463C1中找到,其中牵伸***单元的罗拉托脚被延长,以便安装附加的驱动罗拉,其被设置用于驱动改装的紧密装置,其同样被设置在该延长部分上。驱动罗拉在纺纱机的整个长度上延伸。附接和安装这种改装单元非常耗时和不灵活。这意味着希望拆卸到不带有紧密装置的标准牵伸***进而是非常耗时的。
从CN101613896A已知一种设计,其中附加的元件被螺接至罗拉托脚,以延长牵伸***的罗拉托脚。
另外,文献DE10050089C2示出了一种设计,其包括紧密装置,其被设置用于后续附接至常规牵伸***单元。
由CN2851298Y已知一种装置,其中紧密罗拉与止捻罗拉一起被容纳在轴承元件中,该轴承元件借助于板件通过螺钉与牵伸***装置的可枢转的加载臂连接。在安装和锁紧位置,驱动运动通过摩擦力从直接与驱动器连接的输出罗拉和与输出罗拉相关联的压紧罗拉被传递到紧密罗拉和止捻罗拉。这里示出的紧密装置同样被设置用于后续安装在纺纱机的没有凝聚的现有牵伸***单元上。这里示出的紧密单元经由螺纹连接件附接至现有牵伸***单元,并且在压紧罗拉的轴上制作螺纹是比较耗时的并且需要附加调节距离。与负压源的连接同样必须单独地进行。
在上述设计中,与用于凝聚纤维材料的所定紧密区域相关联的抽吸元件经由连接至负压源的附加地设置的管受到负压。
为了简化这种紧密装置,允许在无需安装附加驱动元件的情况下在常规牵伸***单元上轻松且快速的安装,先前还未公开的PCT/CH2011/000280提出了这样一种设计,其中呈抽吸滚筒和夹持罗拉形式的紧密元件被可旋转地安装在共享的支承件(支承元件)上,所述支承件经由附接装置可拆卸地附接至纺纱机。为了在牵伸***罗拉与可拆卸地附接的紧密装置之间建立驱动接合,紧密装置经由支承元件在牵伸***的输出罗拉对的方向上围绕枢转轴线枢转,其中同轴地附接至相应抽吸滚筒的相应摩擦轮与牵伸***的输出罗拉对的下罗拉形成摩擦接合(经由摩擦)。紧密装置经由适当地设置的弹簧元件(例如在牵伸***的加载臂上)被保持于该驱动接合。
在本示例中,支承元件被设置用于可旋转地安装两个抽吸滚筒,其同轴地设置且彼此邻接,并且其附接在被称为双牵伸***的两个相邻牵伸***单元的下游。双牵伸***应理解为是指两个相邻的牵伸***单元,其压紧罗拉经由共享的压杆被加载。
用于向紧密元件施加负压的抽吸通道设置在支承元件(支承件)内。抽吸通道的第一端部连接至相应的紧密元件,并且其第二端部终止于支承元件的区域中,在此所述支承元件在组装位置附接至纺纱机。支承元件内的抽吸通道的第二端部形成联接点,用于连接再一空气通道,其连接至主通道。
这意味着,在所提出的设计中,支承元件(支承件)既用作用于紧密元件(例如,具有固定地安装的抽吸***件的可旋转地安装的抽吸滚筒)的接收器和轴承元件,又用作用于向紧密单元的相应抽吸***件施加负空气压力的通道。
本发明的目的是简化和改善在PCT/CH2011/000280中示出和描述的支承元件,其包括用于彼此邻接设置的两个牵伸***单元的紧密装置,以便确保简化且有成本效益的生产。另外,将简化用于可旋转安装抽吸滚筒的附接至支承元件的轴的安装。
该目的通过提出设计两个半壳的支承元件来实现,所述两个半壳形成抽吸通道并且经由附接装置彼此连接,所述半壳中的每个包括向外突出的管状抽吸***件,所述抽吸***件设置成彼此同轴地相对,并且每个抽吸***件包括至少一个轴承元件,其设置有通路并且包括至少一个支撑件,由此所述轴被保持在径向方向上。
表达用语“向外突出的抽吸***件”应理解为是指相应半壳的抽吸***件延伸横向于纵向方向并且远离半壳的或输送通道的抽吸通道。
进一步提出设置一种轴,其设置有两个端部部段,其具有比所述轴的中心区域小的直径,并使相应抽吸***件的轴承元件的通路设置有其内径的台阶形缩减部,其中所述通路的设置有较大内径的部段同轴地彼此相邻,并且所述轴的设置有比所述通路的缩减内径大的直径的中心部段沿轴向方向固定在所述通路的相应台阶形缩减部的止挡表面之间的前述彼此相邻的部段内。
支承元件的生产由于包括可彼此连接的两个半壳的支承元件的所提出设计而得到简化,其中可以将半壳生产为简单的注射成型零件。同时,能在相同操作中生产连接至相应半壳的管状抽吸***件。当组装两个半壳时,设置在半壳上的抽吸***件相对于彼此同轴地取向。通过将通路适当地设置在相应抽吸***件的沿径向方向安装轴的接收器的中心处,被设置成用于可旋转地安装抽吸滚筒的轴在两个半壳接合时也在轴向方向上固定。支承元件的相应半壳以及与之关联的抽吸***件因此形成单件式稳定单元。
由于其直径朝其端部减小的轴的相应提出的设计,轴能以其端部延伸穿过抽吸***件的轴承元件的通路,并在两个半壳接合时在通路的台阶形直径缩减部的彼此相对的侧面之间经由具有较大直径的中心部分在其轴向方向上固定。这通过将缩小通路的直径设计成小于轴的中心部分的直径而得以确保。还可想到的是为轴承元件设置相对于相应通路同轴地设置的凹部,以在台阶形直径缩减部的区域中径向固定轴,其中相应凹部的基表面用作用于轴向固定轴的中心部分的止挡表面,并且在凹部的周向方向上,沿径向方向固定轴的中心部分。这意味着轴的中心部分的直径对应于凹部的内径,并且经由调节游隙而沿径向方向被保持于其中。
所提出的支承元件的设计允许简单的生产方法,同时还简化连接至支承元件的元件(比如用于抽吸滚筒的轴)的组装工艺。
进一步提出设置两个半壳,其在每个情况下具有开口,其与相应的抽吸滚筒相关联,用于容纳相应的吸出管,其中所述开口的中心线在所述支承元件被组装时相对于彼此同轴地取向,并且其同轴的共享轴线以距安装所述抽吸滚筒的轴的轴线的平行距离延伸。所述开口在每个情况下通向抽吸通道的边缘区域中。
由于所提出的在抽吸通道的边缘区域中设置用于吸出管的同轴地相对的开口,由于施加至抽吸***件的负压而形成的空气流不受负面冲击或影响。由于所施加的负压经由吸出管在通道中心的方向上形成的空气流在抽吸通道的中心区域中彼此接触,然后在抽吸通道内沿抽吸空气流的方向被偏转。因此不存在用于经由吸出管吸入的空气流的固定偏转边缘,由此使得在该区域中在空气引导中不可能发生摩擦损失。
有利地,进一步提出设置相应的半壳,其在用于吸出管的开口的区域中具有朝所述抽吸通道的中心突出的幅板,所述幅板在所述开口的面向所述抽吸滚筒的那侧沿轴向延伸并且处于相应开口的延伸中。
这基本上将从吸出管向抽吸通道中流入的空气流隔离于来自抽吸***件的抽吸空气流。这意味着,两股抽吸空气流不合并,直到以下区域:其中来自抽吸***件的第一抽吸空气流已经经过朝抽吸通道的中心突出的幅板,并且其中来自吸出管的第二空气流已经在第一抽吸空气流的方向上被偏转。因此防止了抽吸通道内的不受控空气湍流,以及污物和纤维材料在该区域中的累积。
为了确保不在彼此相邻的幅板之间生成个体纤维可在两个半壳接合时楔入的区域,提出在幅板的彼此相邻的表面之间设置一定距离,其必须大到足以防止纤维在该区域楔入。这意味着,如果纤维被抽吸空气流转移到该区域中,它们能在不被楔入的情况下穿过现有狭缝。
吸出管有利地可拆卸地附接在相应开口上。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彼此更换不同的吸出管。同时,能在不考虑复杂的注塑模具的情况下生产支承元件的两个半壳,如果吸出管被固定地连接至半壳,则这将是必要的。
如进一步所主张的,这样,相应吸出管的中心线可相对于承载抽吸滚筒的轴的轴线以一定角度延伸,而不损害两个半壳的生产。从吸出管的外部抽吸开口起,相应吸出管与定位成相反于吸出管的抽吸滚筒之间的距离因此在半壳的开口的方向上增加。因此相应吸出管与相应抽吸滚筒之间的空隙能被维持成大到足以不能在该区域中形成由于飞絮纤维造成的沉积。
为了相对于倾斜结构将吸出管取向成正好在相应抽吸滚筒的预期吸出区域上,提出设置具有凸部和/或凹部的吸出管,由此使得它们在半壳的开口的区域中以凸部和/或凹部沿周向方向形成互锁。
进一步提出的是,吸出管的外部抽吸开口(38)定位在平面中,所述平面在水平方向和纤维通道的吸出方向上观察形成锐角,并在竖直方向上观察在所述抽吸通道上方朝彼此移动。
这些提出的抽吸开口,其在空间中倾斜地取向,相对于纱线流实现最佳的吸出作用,由此使得破断的线头能被快速地抓住并输入吸出通道。吸出开口优选仍然还可以部分地位于纱线流之后(在紧密装置的前视图中观察)。
进一步提出的是,所述半壳的两个抽吸***件的轴承元件在每个情况下包括用于所述轴的附加径向支撑件其以相邻方式设置在所述区域中,其中所述半壳在组装位置彼此抵靠。
由于在轴承元件中经由附加支撑元件对轴的附加中心径向支撑,两个半壳被防止分开,其可能由于作用于抽吸滚筒的径向压力而发生。
为了防止轴在轴承元件中转动,进一步提出的是,半壳中的径向支撑件中的至少一个与轴形成互锁连接,这是沿轴的周向方向观察。因此确保:只有经由轴承安装在轴上的抽吸滚筒旋转,并且轴是固定的,以便在轴与其处于轴承元件中的径向支撑件之间不发生磨损。
为了确保由抽吸源生成的抽吸空气流不在安装抽吸滚筒的区域中流动穿过含有油脂的轴承,提出在用于相应抽吸滚筒的支承点的区域中为了空气穿过而设置具有沿纵向方向取向的平坦化区域的轴。抽吸空气流因此能在轴的平坦化区域的区域中被引导经过由油脂润滑的轴承。如果没有由所提出的平坦化区域形成的这种旁路,油脂可能由于抽吸空气流而被压出轴承,并且油脂可能沉积在轴的或半壳的一些部分上。存在于抽吸空气流中的纤维可能被保持在附着有油脂的区域中,这可导致堵塞。
为了轻松地从视觉上监测包括与之附接的抽吸***件的支承元件,提出从透明的塑料材料形成半壳。
另外,提出这样一种设计,其中所述半壳的相应抽吸***件设置有在所述抽吸***件的外周上延伸的凹部,所述凹部设置在相应半壳的通过其而彼此抵靠的端面与突出超过所述抽吸***件的抽吸滚筒的相应端面之间的区域中。
这是旨在防止可能沉降在支承元件的中心区域中的飞絮纤维以及其它污染物到达相应抽吸滚筒与抽吸***件之间的径向环形间隙。这意味着,所设置的凹部造成飞絮纤维沉降在该凹部中,并且它们被凹部的横向界限防止在轴向方向上向相应抽吸滚筒移动到所述环形间隙中。由于清洁循环,其被定期执行并且在此期间使用压缩空气通过适当的装置手动地或自动地清洁组件,这些沉积物在它们可到达相应的环形间隙之前被移除。
有利地,可在两个半壳在它们被接合(组装)时以其彼此抵靠的表面的区域中设置薄板形渐变(榫槽原理),以便将由两个半壳形成的抽吸通道阻隔于环境空气。如有必要,还可以***周向密封元件。
代替两个半壳之间的螺纹连接,它们也可经由粘接或焊接连接件而彼此连接。
也可想到具有迷宫状密封元件的卡扣连接,其将抽吸通道阻隔于环境空气。
当两个半壳接合时,相应抽吸***件也彼此压靠,由此在抽吸***件内形成内部空间,其在一侧连接至抽吸通道而在另一侧连接至相应的抽吸狭缝。为了界定出该内部空间(空气引导通道),可设置在相应抽吸***件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沿径向向外取向的幅板。它们有利地设置成使得:从前视图观察,内部空间,其作为空气引导通道从抽吸狭缝延伸至抽吸通道,在轴后延伸。这样,通过抽吸狭缝吸入的空气被直接供应至抽吸通道而没有进一步的偏转,由此在可没有干涉空气涡流的情况下吸出空气。
另外,提出了用于连接两个半壳的一个实施例,其中两个半壳在每个情况下设置有周缘凸缘,其中在两个半壳的组装位置观察,第二半壳的凸缘部分地突出超过第一半壳,而第一半壳的凸缘完全突出超过第二半壳的凸缘,并与之形成互锁夹持连接。这样在不使用附加连接器件(比如螺丝、铆钉或类似物)的情况下获得了连接,同时相对于环境实现了对内部空间的密封。
有利地,进一步提出的是,第二半壳的凸缘设置有向内取向的开放接收器,其中第一半壳的凸缘的外部轮廓以互锁方式被容纳,并且处于第一半壳的凸缘的畅通突部的区域中,第二半壳的凸缘设置有向内取向的幅板,其部分地突出超过第一半壳的凸缘。
进一步提出的是,在两个半壳的组装位置,在半壳的凸缘的端面之间设置朝两个半壳的内部空间的方向打开的间隙,所述间隙相对于外侧被第一半壳的凸缘阻断。
本发明的再一些优点将基于以下示例性实施例被示出和详细描述。
附图中:
图1示出了在牵伸***下游的附接至支承元件的紧密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设计的图1的支承元件的半壳的放大侧视图;
图3示出了图2的俯视图,包括在接合之前安装在支承元件上的抽吸滚筒和支承元件的两个半壳;
图4示出了图1的放大的局部视图N;
图4a示出了图4的轴22的截面图示x-x;
图5示出了图2的处于平面E中的截面图示的局部视图;
图6示出了处于安装状态的图3的吸出管的局部视图;并且
图7示出了图5的放大的局部视图。
图1示出了包括牵伸***单元2的纺纱机(环锭纺纱机)的纺纱工位1的示意性侧视图,所述牵伸***单元2设置有输入罗拉对3、4、中间罗拉对5、6和输出罗拉对7、8。皮圈12、13在每个情况下围绕中间罗拉5、6被引导,所述皮圈被保持围绕未详细示出的保持架,处于它们的所示位置。前述罗拉对的上罗拉4、6、8被设计为压紧罗拉,经由它们轴4a、6a、8a被旋转安装在可枢转地安装的压杆10上。压杆10围绕轴15可枢转地安装,并且被弹簧元件F作用,如示意性地示出的。弹簧元件也可以是例如空气软管。通过示意性地示出的弹簧载荷,罗拉4、6、8被压靠在罗拉对的下罗拉3、5和7上。罗拉对3、5、7由未示出的驱动器驱动。可使用单独的驱动器,以及其它驱动器形式(齿轮、齿带等)。经由驱动下罗拉3、5、7驱动压紧罗拉4、6、8,经由皮圈12通过摩擦驱动皮圈13。驱动罗拉5的周向速度略高于驱动罗拉3的周向速度,使得输入牵伸***单元2的呈长条形式的纤维材料在输入罗拉对3、4与中间罗拉对5、6之间受到预牵伸。在中间罗拉对5、6与输出罗拉对7、8之间向纤维材料L给予主牵伸,其中输出罗拉7具有显著高于中间罗拉5的周向速度。
如从图4(与图1相应的视图N)可看出的,两个相邻的牵伸***单元2(双牵伸***)与一个压杆10相关联。由于它们是相邻牵伸***单元或紧密装置的相同元件或设置成部分地横向逆转的元件,所以对这些零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从相应输出罗拉对7、8释放出的被牵伸纤维材料V向下偏转,并到达下游抽吸滚筒17的抽吸区域Z的区域。相应的抽吸滚筒17在其周缘上设置有孔眼或开口Ö。环形的抽吸***件18在每个情况下设置在抽吸滚筒17内,其经由轴承K可旋转地安装在轴22上。如可从图2和图3示意性地看出并且将在下面描述的,相应的抽吸***件18是每个半壳H1或H2的一体化部分,其中两个半壳在它们组装在一起时形成支承元件20。第一半壳H1由在一侧打开的仿形枢转部段55和固定地连接至仿形枢转部段的向外突出的抽吸***件18组成。第二半壳H2包括仿形枢转部段56,其通向连接至仿形枢转部段的抽吸***件18中。抽吸***件18相对于相应半壳H1、H2的纵向方向横向地取向。相应半壳H1或H2的仿形设计成使得它们可完全在注塑模具中形成。因此能够最佳地设计空气引导区域而没有锐利边缘的过渡,其中污染物在空气引导区域内的沉积基本上被防止。
图3示出了两个半壳H1、H2沿箭头的方向接合(组装)以形成支承元件20。通过接合两个半壳H1、H2的仿形枢转部段55、56(这些部段在一侧打开),形成在所有侧都封闭的抽吸通道SK(图1、图4)。两个半壳H1、H2的端面SF然后被座置抵靠彼此,并且经由沿两个半壳的整个长度分布的多个螺纹连接件48彼此压靠。在螺纹连接件的区域中,半壳设置有相应的幅板49,每个幅板具有用于螺丝48的通孔。端面SF可设置有凸部和凹部(未示出),它们一起形成迷宫状密封部位。同样地,可在端面SF之间实现附加的密封元件(未示出),以密封所形成的抽吸通道SK。还可以通过粘接或焊接连接使两个半壳H1、H2彼此连接。代替螺纹连接件48,还可以使用其它机械连接元件,比如铆钉或类似物。还可在端面的区域中提供卡扣连接。为此目的,半壳H1、H2必须在该区域中设置有适当设计的端面。这将在图7所示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详细描述。
当两个半壳H1、H2接合时,相应的抽吸***件18也彼此压靠,由此形成内部空间66,其在一侧连接至抽吸通道SK,而在另一侧连接至相应的抽吸狭缝S。为了界定空气引导通道66,设置在相应抽吸***件18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沿径向向外取向的幅板S1、S2,其在每个情况下与管状轮毂G连接,所述管状轮毂G设置在相应抽吸***件18的中心处并具有中心开口B。这在图2、3和4中示意性地示出。在半壳H1的情况下,轮毂G在端面SF与沿径向取向的幅板57之间延伸,所述沿径向取向的幅板57设置在抽吸***件18内并且处于抽吸***件18的自由端部的区域中。幅板57设置有中心贯通通路U。在半壳H2的情况下,轮毂G在端面SF与沿径向取向的幅板58之间延伸,所述沿径向取向的幅板58设置在抽吸***件18内并且处于抽吸***件18的自由端部的区域中。幅板58同样设置有中心贯通通路U。轴22安装在开口B的和贯通通路U的区域中,所述轴包括中心部分22m,其两个端部连接有相应的端部22a,所述端部具有比中心部分22m小的直径。
在现有径向支承点外,相应轮毂G的开口B的内径Lw大于轴22的相应子部段22m、22a的外径。相应轮毂G包括开口O的纵向部段A1,在其上邻接纵向部段A2,其内径Lw小于部段A1的内径Lw以及轴22的子部段22m的直径。当半壳H1、H2被组装时,相应抽吸***件18的两个部段A1彼此直接相邻。相应台阶形凹部C(肩部)设置在开口O的子部段A1和A2之间的过渡的区域中,轴22的中心部分22m沿径向方向固定在该凹部中。这意味着凹部C的内径Lw对应于轴的中心部分22m的直径。
从视图N(图1)观察,内部空间66,其作为空气引导通道从抽吸狭缝S延伸至抽吸通道SK,在轴22或轮毂G之后延伸。这样,通过抽吸狭缝吸入的空气被直接供应至抽吸通道SK而没有进一步的偏转,由此在没有干涉空气涡流的情况下吸出空气。可设置再一幅板S3来增强抽吸***件18(图2)。
图2示出了半壳之一H1的侧视图。单独示出了吸出管75,其在开口77的区域附接至半壳H1。如从图3的图示可看出的,从组装状态中吸出管的附接点起,吸出管75的中心线MS倾斜地延伸并相对于竖直面E成角度c,所述竖直面E平行于穿过抽吸滚筒17的中心线MA的竖直面延伸。在水平面中观察,附接至第二半壳H2的抽吸管75'具有横向逆转的设计并且同样相对于中心线MA以角度c延伸。由于相应吸出管的所设倾斜配置,保持在相应吸出管75、75'与相邻抽吸滚筒17之间的空间如此大,使得没有污染物可蓄积在该空隙中。然而,需确保的是吸出作用最佳地发生,因为吸出管的开口延伸尽可能靠近纱线流。如从图4和图5的视图可看出的,吸出管75、75'可附加地相对于抽吸滚筒17的中心线以角度k延伸,是在水平方向中观察到的。如图4和图3中示意性地示出的,吸出管75(以及吸出管75')包括凸缘70,其设置有凸轮78。该凸轮78在其安装位置沿周向方向固定相应的吸出管75、75'。为此目的,相应凸轮78伸入相应半壳H1、H2的凹陷79中,其设置在开口77的区域中。吸出管的单独安装使得有可能根据要求以其它更换它们。此外,当制备用于生产半壳H1、H2的注塑模具时,不必考虑吸出管的倾斜取向,由此使得注塑模具能具有简单且有成本效益的设计。
如从图2和图3可看出的,相应的开口77被相对于抽吸通道横向地延伸的幅板60阻断于抽吸***件18和抽吸空气流,其由箭头示出。这防止(来自抽吸***件18和吸出管75、75')的两股抽吸空气流在开口77的区域中碰撞,其可能导致空气湍流。一旦不受控的空气流形成于抽吸通道内,则存在污染物可能沉降在该区域中的风险,其最终可能导致抽吸通道被堵塞。然而,这通过提出的设置幅板60得到防止。在各幅板60(图3)与相应端面SF之间存在距离r1,由此使得在两个半壳彼此连接时,在幅板60之间形成距离r。这例如在图6的局部视图中示意性地示出。如果不设置距离r,则当两个半壳H1、H2接合时,可能在两个幅板60之间形成尖锐边缘或窄缝,并且纤维可能粘附于此或楔入其中。为了防止此情况,从开始就设置了具有距离r的间隙,其如此大使得到达该区域的纤维能够通过该间隙。
如在图3和图4中示意性地示出的,相应的抽吸***件18具有抽吸狭缝S,其在周缘的子区域中基本上延伸跨越整个抽吸区域Z。另外,相应的抽吸***件18在狭缝S的区域中设置有周缘凹部61,以便将例如通过抽吸空气流经由开口Ö到达相应抽吸滚筒17的内部空间的杂质和纤维保持在抽吸狭缝S的区域中,由此它们然后可被吸出并输入至中心收集点。这样,灰尘和纤维在抽吸滚筒内的沉积应被防止。
相应抽吸滚筒17在其外端的区域中通过轴承K可旋转地安装在轴22的端部22a上。轴22的相互对向的端部22a具有比轴22中心部分22m小的直径,以便在中心部分22m与相邻端部22a之间形成具有止挡表面AF的肩部。为了将抽吸滚筒17沿轴向固定在轴22上,在轴的沟槽中设置保持环23,所述保持环抑制抽吸滚筒在操作期间轴向移动。在相应抽吸滚筒17的中心设置有开口21,其可由罩盖30封闭。通过在取下罩盖30之后移除保持环23,能够沿轴向方向从轴22的端部22a轻松地取下相应的抽吸滚筒17。这允许快速更换抽吸滚筒17,以便可选地以具有不同配置的开口Ö的其它抽吸滚筒来更换它们,以便改装紧密元件来处理不同的纤维材料。也可仅为清洁目的而移除相应的抽吸滚筒。保持环也可例如为由橡胶制成的O形圈或柔性锁紧环。
当两个半壳H1、H2或设置在半壳上的抽吸***件18依据图3接合时,轴22被固定在轴向和径向位置。为此,轴22通过其具有长度Lm的中心部分22m固定在凹部C的止挡表面T1和T2之间。当两个抽吸***件18接合(图4)时,凹部C的止挡表面T1、T2之间的距离Lx仅略大于轴22的中心部分22m的长度Lm。因此轴沿轴向方向固定在抽吸***件18内,其中轴22的端部22a在每个情况下突出穿过幅板57、58的开口U,抽吸滚筒17经由轴承K被推到所述幅板57、58上。
如已经描述过的,在凹部C的止挡表面T1、T2的区域中设置来用于沿径向安装轴22,所述凹部的内径对应于中心轴部22m的直径。轴部22m的外周面因此座置在凹部C的内周面上,从而在径向方向上固定。
在两个半壳H1、T2的分离点的区域中,两个抽吸***件18可设置有附加的支撑件52、53,其突入相应开口B中,并且在其上可沿一定径向方向支撑轴22的中心部分22m。这些支撑件仅设置在开口的部分周向区域上,并且取向成与所发生的作用力相应。支撑件52、53也可通过适当地成形开口B的截面而形成在该区域中。
因此确保了作用于抽吸滚筒17上并经由轴承K传至轴22的径向作用力被支撑件52、53或相应轮毂G吸收。因此防止了:两个抽吸***件18可通过所生成的弯曲扭矩在两个半壳的分离点的区域中分离。
在两个半壳H1、H2已经被组装以及同时固定轴22之后,所述半壳通过螺纹连接件48螺接在一起。然后,抽吸滚筒经由轴承K被推到轴端22a上,并且在每个情况下由保持环23沿轴向固定,所述保持环23接合在相应轴端的示意性地示出的沟槽中。经由相应抽吸滚筒17的中心开口21实现接近轴端。
在抽吸滚筒已经被固定之后,通过示意性地示出的弹性帽30封闭开口21。
然后,两个吸出管75、75'被固定在开口77的区域中。吸出管75、75'在一个端部包括凸缘70,所述凸缘在其周面的区域中设置有沿径向方向向外取向的凸轮78。相应凸缘70的外径大致对应于凸缘71的内径,所述凸缘71相对于开口77居中地设置在相应半壳H1、H2上。在凸缘71的内周面的区域中,设置有沿径向向外突出的凹陷79,其外部轮廓对应于凸轮78的轮廓。因此,当相应吸出管75或75'的凸缘70被引入凸缘71的开口中时,凸轮78和凹陷79形成互锁连接,其中凸轮78和凹陷79设置成彼此相对。因此,相应的吸出管沿周向方向观察固定,并占据所需的角度位置,其相对于相应的抽吸滚筒17具有角度c。通过凸缘70、71的适当选择的尺寸构造,吸出管75、75'通过轻微的压配合被维持在其安装位置。然而,也可使用其它附接手段来将已组装的吸出管维持在其安装位置。
在抽吸区域Z的下游,为抽吸滚筒17中的每个设置夹持罗拉33,所述夹持罗拉通过压力载荷座置在相应的抽吸滚筒17上,并与之形成夹持线P。为此,相应的夹持罗拉33被可旋转地安装在轴32上,其被保持在压杆72的U形接收器的引导狭缝73中。轴32安装在引导狭缝73内,以便相对于其纵向轴线横向地可移动。推杆延伸穿过压杆的开口进入引导狭缝中,所述推杆座置在轴32的外周上,并且被示意性地示出的压缩弹簧F2作用。开口大致居中地设置在引导狭缝73的端部处,并且通向压杆72的基本上封闭的空腔中,在其中设置所述压缩弹簧。弹簧以一个端部被支承在空腔的封闭端部上,并且以相对的端部座置在推杆的头部上。
压杆72可枢转地围绕附接至压杆端部的轴24安装在轴承元件80中,如从图1可示意性地看出的。轴承元件80由幅板T或T'形成,所述幅板T或T'设置在半壳H1、H2上并且其各自包括引导件81,当两个半壳H1、H2彼此连接时,经由所述引导件81将压杆72的轴24传入其在图1中示出的枢转位置。在该枢转位置,轴24相对于其枢转轴线横向地经由止挡边缘保持在相应引导件81的端部处,所述止挡边缘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通过压缩弹簧F2的作用力,被可旋转地支承在压杆72上的夹持罗拉33于是被加载抵靠相应的抽吸滚筒17,由此生成夹持线P。压杆枢转超过死点,直到它座置在止挡65上,所述止挡65设置在相应半壳H1、H2处。在该位置,夹持罗拉33的轴32位于延伸穿过抽吸滚筒17的中心线MA和枢转轴24的平面下方。这意味着夹持罗拉33经由死点被保持在该位置。关于夹持罗拉33的安装和设计的更多细节也可在CH-01242/11中找到,其于2011年7月25日在瑞士提交并且还未被公开。
紧密装置VM现在被预组装,然后附接至纺纱机上的相应牵伸***2(双牵伸***)。支承元件20以设置在半壳H1、H2的仿形枢转部段55、56上的轴32被引入机器框体MR上的接收器34中,并通过未示出的夹持元件或其它装置保持在该示在图1中出的枢转位置。如点划线示出的,紧密装置VM可经由枢转轴32枢转到底部位置,直到它座置在设置于机器框体MR上的止挡64上,并保持就位在那里。
为了转移到图1中示出的工作位置,紧密装置VM围绕轴32枢转到上位置,直到设置于相应抽吸滚筒17上的摩擦环28(摩擦轮)座置在牵伸***2的输入罗拉对的从动罗拉7上。
然后,压杆10围绕枢转轴15从虚线示出的顶部位置(图1)枢转到底部位置,其中压力经由通过螺丝附接至压杆10的板弹簧68和附接至板弹簧的幅板62沿罗拉7的方向施加在紧密装置VM的支承元件20上。因此,相应的摩擦环28以及由此与之连接的抽吸滚筒17经由摩擦被罗拉7驱动。摩擦环28可由弹性材料比如橡胶制成。在该“操作位置”,已经被牵伸***2牵伸并释放的纤维材料被输入至相应抽吸滚筒17的下游抽吸区域Z,并以已知方式在所生成的抽吸空气流的作用下被凝聚。在抽吸区域上方,还可以提供以一定距离设置的偏转屏蔽物,如DE4426249中示出和描述的。该出版物还描述了凝聚纤维材料的工序。
为了在抽吸区域Z的区域中生成所需的负压,而设置负压源SP,其连接至中心吸出通道85。吸出通道85经由管86和柔性联接元件88连接至紧密装置VM的抽吸通道SK的沿吸出通道85的方向突出的相应端部。联接元件88的柔性允许紧密装置围绕轴32枢转。示意性地示出的联接元件88可在外周上被设计成使得它在两个半壳H1、H2接合时以互锁且向外密封的方式与所形成的抽吸通道SK连接。
同时,由夹持罗拉33生成的夹持线P形成所谓的“止捻间隙”,纤维材料由此沿输送方向FS以紧密纱线FK的形式被输入至示意性地示出的环锭纺纱装置,同时被给予捻度。该装置设置有钢领39和钢丝圈40,其中纱线被缠绕到管41上,以形成绕线管42(管纱)。在夹持线P与钢丝圈40之间设置导纱器43。钢领39附接至钢领框44,其在纺纱过程期间执行上下移动。
在夹持线P与绕线管42之间断纱的情况下,连续经由夹持点P输出的纱线FK经由附接至支承元件20的相应吸出管75或75'通过开口77在由负压源SP生成的负压作用下经由抽吸通道SK被吸出,并被输入至吸出通道85。吸出管75或75'的相应吸出开口38横向地关联于纱线流。
在两个半壳H1、H2以其彼此抵靠的端面SF与抽吸滚筒17的端面84之间的区域中,相应凹部X设置在相应抽吸***件18的周面上。这在每个情况下在抽吸滚筒17的端面84的区域中形成台阶形肩部90,其防止蓄积在支承元件20的中心区域中的飞絮纤维能够移动到抽吸滚筒17与抽吸***件18之间的间隙87中。这意味着相应的台阶形肩部90提供沉积物横向位移的屏障。这些沉积物然后在它们能够克服所述屏障之前及时通过清洁间隔被移除。
关于两个半壳H1、H2的连接的再一实施例在图5中示出(视图H),其作为放大的局部图示在图7中更详细地示出。两个半壳H1、H2在端部包括周缘凸缘45、46,由此使得两个半壳在没有附加器件(比如销、螺丝或类似物)的情况下以互锁方式彼此连接。同时,这里示出的实施例使抽吸通道SK的内部空间和抽吸***件18的内部区域隔离于环境,从而不必在连接部位的区域中需要附加的密封器件。
第一半壳H2的凸缘45设置有向内取向的肩部92,其内表面93部分地延伸超过半壳91的外表面94,并在组装位置座置在其上。另外,在半壳H1上设置有凸缘46,其完全延伸超过或覆盖凸缘45在其外表面AL上。凸缘46具有L形截面表面,其形成向内取向的接收器50,由此,凸缘46与凸缘45在所示组装位置形成互锁连接。术语“内”是指已组装的半壳H1、H2的内部空间。
在L形截面的端部处,凸缘46设置有向内突出的幅板89,其部分地突出超过凸缘45的后表面91,并将凸缘45在其所示锁定位置保持在凸缘46的接收器50中。这意味着如果要使连接分离,则必须施加作用力,以便使用存在的弹性将凸缘46的L形部段向外偏转,直到幅板89位于表面91外,从而允许凸缘45离开接收器50。
为了有助于组装,凸缘46设置有倒角95。
为了在半壳H1、H2之间或其凸缘45、46之间的连接部位的区域中避免尖锐边缘,在凸缘45、46的表面45a和46a之间设置具有距离n的间隙36。这防止纤维能够沉降在该区域中。间隙36通过凸缘45的内表面93相对于外侧被隔离于环境空气。
所提出的设计,其中紧密装置VM的支承元件20由集成有抽吸***件18的两个半壳H1、H2形成,不仅允许简单且有成本效益的制造,而且还确保轻松的组装,其中保证了在支承元件内相对于无损空气引导的最佳功能。

Claims (15)

1. 一种用于纺纱机的彼此并排设置的两个牵伸***单元(2)的紧密装置(VM)的支承元件(20),包括抽吸通道(SK),其在所述支承元件(20)内延伸并经由抽吸***件(18)的开口(S)连接至抽吸滚筒(17)的抽吸区域(Z),在每个情况下,一个抽吸滚筒(17)与相应牵伸***单元(2)的输出罗拉对(7、8)相关联,并且在一个端部打开的所述抽吸滚筒(17)的端面(84)设置成以一定距离同轴地彼此相对,所述抽吸滚筒可旋转地安装在附接至所述支承元件(20)的轴(2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元件(20)由两个半壳(H1、H2)组成,所述两个半壳形成所述抽吸通道(SK)并且经由附接装置(48)彼此连接,所述半壳中的每个包括向外突出的管状抽吸***件(18),所述抽吸***件设置成彼此同轴地相对,并且每个抽吸***件包括至少一个轴承元件(G),其设置有通路(B)并且包括至少一个支撑件(C),由此所述轴(22)被保持在径向方向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22)设置有两个端部部段(22a),其具有比所述轴的中心区域(22m)小的直径,并且相应抽吸***件(18)的轴承元件(G)的通路(B)设置有其内径(Lw)的台阶形缩减部,所述通路(B)的设置有较大内径(Lw)的部段(A1)同轴地彼此相邻,并且所述轴(22)的设置有比所述通路的缩减内径(Lw)大的直径的中心部段(22m)沿轴向方向固定在所述通路的相应台阶形缩减部的止挡表面(T1、T2)之间的前述彼此相邻的部段(A1)内。
3. 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承元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半壳(H1、H2)在每个情况下设置有开口(77),其与相应的抽吸滚筒(17)相关联,用于容纳相应的吸出管(75、75'),所述开口(77)的中心线在所述支承元件(20)被组装时相对于彼此同轴地取向,并且其同轴的共享轴线以距安装所述抽吸滚筒(17)的轴(22)的轴线(MA)的平行距离延伸,并且所述开口(77)在所述抽吸通道(SK)的边缘区域中通向所述抽吸通道中。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承元件(20),其特征在于,每个半壳(H1、H2)在所述开口(77)的区域中设置有朝所述抽吸通道(SK)的中心突出的幅板(60),所述幅板在所述开口的面向所述抽吸滚筒(17)的那侧沿轴向延伸并且处于相应开口(77)的延伸中。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承元件(20),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幅板(60)之间存在距离(r)。
6. 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承元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出管(75、75')可拆卸地附接在相应开口(77)上。
7. 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承元件(20),其特征在于,相应吸出管(75、75')的中心线(MS)相对于安装所述抽吸滚筒(17)的轴(22)的轴线(MA)以角度(c)延伸,由此使得从所述吸出管(75、75')的外部抽吸开口(38)起在所述半壳(H1、H2)的开口(77)的方向上,相应吸出管(75、75')与定位成相反于所述吸出管的所述抽吸滚筒(17)之间的距离增加。
8. 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承元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出管(75、75')设置有凸部和/或凹部(78),由此它们在所述半壳(H1、H2)的开口(77)的区域中沿具有凸部和/或凹部(79)的周向方向形成互锁。
9. 根据权利要求3-8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承元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出管(75、75')的外部抽吸开口(38)位于平面(E1、E2)中,所述平面在水平方向和所述抽吸通道(SK)的吸出方向(SR)上观察形成锐角(w),并在竖直方向上观察在所述抽吸通道(SK)上方朝彼此移动。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承元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壳(H1、H2)的两个抽吸***件(18)的轴承元件(G)在每个情况下包括用于所述轴(22)的附加径向支撑件(52、53),其以相邻方式设置在所述区域中,其中所述半壳在组装位置彼此抵靠。
11. 根据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支承元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支撑件(C、52、53)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轴的周向方向观察与所述轴(22)形成互锁连接。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支承元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轴(22)在用于相应抽吸滚筒(17)的轴承点(K)的区域中设置有沿纵向方向取向的平坦化区域(82),以供空气穿过。
13.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承元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壳(H1、H2)由透明的塑料材料制成。
14.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承元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壳(H1、H2)的相应抽吸***件(18)设置有在所述抽吸***件的外周上延伸的凹部(X),所述凹部设置在相应半壳(H1、H2)的通过其而彼此抵靠的端面(SF)与突出超过所述抽吸***件(18)的抽吸滚筒(17)的相应端面(84)之间的区域中。
1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承元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半壳(H1、H2)在每个情况下设置有周缘凸缘(45、46),所述第二半壳(H2)的凸缘(45)在所述两个半壳的组装位置中观察时部分地突出超过所述第一半壳(H1),而所述第一半壳(H1)的凸缘(46)完全突出超过所述第二半壳(H2)的凸缘(45),并与之形成互锁夹持连接。
CN201380026711.XA 2012-03-21 2013-03-08 用于紧密装置的支承元件 Active CN1045204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H00392/12A CH706258A2 (de) 2012-03-21 2012-03-21 Tragelement für eine Verdichtungsvorrichtung.
CH00392/12 2012-03-21
PCT/IB2013/000320 WO2013140215A1 (de) 2012-03-21 2013-03-08 Tragelement für eine verdichtungs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20480A true CN104520480A (zh) 2015-04-15
CN104520480B CN104520480B (zh) 2016-08-17

Family

ID=48095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6711.XA Active CN104520480B (zh) 2012-03-21 2013-03-08 用于紧密装置的支承元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695526B2 (zh)
EP (1) EP2828423B1 (zh)
JP (1) JP6147328B2 (zh)
CN (1) CN104520480B (zh)
CH (1) CH706258A2 (zh)
WO (1) WO201314021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05423A (zh) * 2018-10-12 2021-05-14 特吕茨施勒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纺织机器的基座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704137A1 (de) * 2010-11-26 2012-05-31 Rieter Ag Maschf Vorrichtung zum Verdichten eines Faserverbandes an einer Spinnmaschine sowie Spinnmaschine.
CH705307A1 (de) * 2011-07-25 2013-01-31 Rieter Ag Maschf Spinnmaschine mit einer Verdichtungsvorrichtung.
CH705308A1 (de) * 2011-07-25 2013-01-31 Rieter Ag Maschf Verdicht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Spinnmaschine.
CH708518A1 (de) * 2013-09-13 2015-03-13 Rieter Ag Maschf Saugtrommel einer Vorrichtung zum Verdichten eines Fasergutes mit einer Dichtung.
CH709312A1 (de) * 2014-02-27 2015-08-28 Rieter Ag Maschf Verdichtungsvorrichtung mit Saugtrommel.
CH713916A1 (de) * 2017-06-23 2018-12-28 Rieter Ag Maschf Verdicht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Spinnmaschine.
DE102017130224A1 (de) * 2017-12-15 2019-06-19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Streckwerk und Verdicht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Spinnereimaschine
DE102019115220A1 (de) * 2019-06-05 2020-12-10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Spinnereimaschine
DE102020126876A1 (de) 2020-10-13 2022-04-14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erdicht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Spinnmaschine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26694A1 (de) * 1996-09-30 1998-04-02 Rieter Ag Maschf Spinnmaschine für das Kompaktspinnen mit einem Streckwerk
US6108873A (en) * 1998-03-31 2000-08-29 Spindelfabrik Suessen, Schurr, Stahlecker & Grill Gmbh Arrangement for condensing a drafted fiber strand and method for making yarn therefrom
DE19940817A1 (de) * 1999-08-27 2001-03-01 Rieter Ag Maschf Spinnmaschine mit Verdichtungseinrichtung
DE19955525A1 (de) * 1999-11-18 2001-05-23 Fritz Stahlecker Vorrichtung zum Verdichten eines Faserverbandes
DE102005010903A1 (de) * 2004-03-11 2005-09-29 Pinter, S.A., Santpedor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für Faserverdichtungsmechanismen in Strecksystemen von Spinnmaschinen
CN100430536C (zh) * 2002-06-20 2008-11-05 绍勒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具有牵伸装置和集聚装置的环锭细纱机
CN101666000A (zh) * 2008-09-03 2010-03-10 里特机械公司 具有气动集棉装置的纺纱机
WO2010143098A1 (en) * 2009-06-08 2010-12-16 Cengiz Ulusoy A compactor to be used in compact yarn machines
DE102010054850A1 (de) * 2009-12-28 2011-06-30 Rotorcraft Ag Mehrteilige Verdichtereinrichtung zum Verdichten eines Faserbandes und Spinnereimaschine mit einer solchen Verdichtereinrichtung
CN101333715B (zh) * 2008-07-14 2011-08-17 张�育 集聚纺纱汇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50089C2 (de) 2000-03-08 2002-06-27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Streckwerk für eine Spinnereimaschine
DE4426249C2 (de) 1994-07-25 2003-08-07 Rieter Ag Maschf Spinnverfahren und Spinnmaschine mit abgedeckter Saugwalze am Streckwerk
DE19846268C2 (de) 1998-03-31 2002-07-04 Schurr Stahlecker & Grill Vorrichtung zum Verdichten eines verstreckten Faserverbundes
DE19815050B4 (de) 1998-04-03 2005-09-22 Saurer Gmbh & Co. Kg Verdichtungsstreckwerk für eine Spinnmaschine
DE19815053B4 (de) * 1998-04-03 2006-01-05 Saurer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Scheinzwirnes und Spinnmaschine hierfür
JP2001279539A (ja) 2000-03-08 2001-10-10 Zinser Textilmas Gmbh 精紡機のドラフト機構
DE10018480A1 (de) 2000-04-14 2001-10-18 Stahlecker Fritz Vorrichtung zum Verdichten eines Faserverbandes
JP4419703B2 (ja) 2004-06-22 2010-02-2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紡機における繊維束集束装置
CN100462488C (zh) 2004-06-23 2009-02-18 倪远 紧密纺纱须条凝聚的方法和装置
CN2851298Y (zh) 2005-11-04 2006-12-27 倪远 环锭精纺机紧密纺纱装置
FI20060753A0 (fi) * 2006-08-23 2006-08-23 Core Handling Oy Ltd Menetelmä paperi- ja kartonkirullien keskellä käytettävän hylsyn valmistuksen yhteydessä
CN101613896B (zh) 2009-04-03 2011-03-23 张忠宝 四罗拉紧密纺纱机专用的过桥齿轮装置
CH704137A1 (de) * 2010-11-26 2012-05-31 Rieter Ag Maschf Vorrichtung zum Verdichten eines Faserverbandes an einer Spinnmaschine sowie Spinnmaschine.
CH704133A2 (de) * 2010-11-26 2012-05-31 Rieter Ag Maschf Vorrichtung zum Verdichten eines Faserbandes an einer Spinnmaschine.
CH705307A1 (de) * 2011-07-25 2013-01-31 Rieter Ag Maschf Spinnmaschine mit einer Verdichtungsvorrichtung.
CH705308A1 (de) * 2011-07-25 2013-01-31 Rieter Ag Maschf Verdicht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Spinnmaschine.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26694A1 (de) * 1996-09-30 1998-04-02 Rieter Ag Maschf Spinnmaschine für das Kompaktspinnen mit einem Streckwerk
US6108873A (en) * 1998-03-31 2000-08-29 Spindelfabrik Suessen, Schurr, Stahlecker & Grill Gmbh Arrangement for condensing a drafted fiber strand and method for making yarn therefrom
DE19940817A1 (de) * 1999-08-27 2001-03-01 Rieter Ag Maschf Spinnmaschine mit Verdichtungseinrichtung
DE19955525A1 (de) * 1999-11-18 2001-05-23 Fritz Stahlecker Vorrichtung zum Verdichten eines Faserverbandes
CN100430536C (zh) * 2002-06-20 2008-11-05 绍勒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具有牵伸装置和集聚装置的环锭细纱机
DE102005010903A1 (de) * 2004-03-11 2005-09-29 Pinter, S.A., Santpedor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für Faserverdichtungsmechanismen in Strecksystemen von Spinnmaschinen
CN101333715B (zh) * 2008-07-14 2011-08-17 张�育 集聚纺纱汇聚装置
CN101666000A (zh) * 2008-09-03 2010-03-10 里特机械公司 具有气动集棉装置的纺纱机
WO2010143098A1 (en) * 2009-06-08 2010-12-16 Cengiz Ulusoy A compactor to be used in compact yarn machines
DE102010054850A1 (de) * 2009-12-28 2011-06-30 Rotorcraft Ag Mehrteilige Verdichtereinrichtung zum Verdichten eines Faserbandes und Spinnereimaschine mit einer solchen Verdichtereinrichtung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05423A (zh) * 2018-10-12 2021-05-14 特吕茨施勒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纺织机器的基座
CN112805423B (zh) * 2018-10-12 2022-06-28 特吕茨施勒集团欧洲公司 用于纺织机器的基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28423A1 (de) 2015-01-28
WO2013140215A1 (de) 2013-09-26
CN104520480B (zh) 2016-08-17
EP2828423B1 (de) 2017-10-18
US20150027098A1 (en) 2015-01-29
JP6147328B2 (ja) 2017-06-14
JP2015514878A (ja) 2015-05-21
CH706258A2 (de) 2013-09-30
US9695526B2 (en) 2017-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20480A (zh) 用于紧密装置的支承元件
JP5940082B2 (ja) 集束装置を備えた繊維機械
CN103221594B (zh) 用于在纺纱机处的压缩装置的驱动装置
CN104583478B (zh) 喷气式纺纱机的纺纱站
CN106574408B (zh) 用于清洁牵伸装置的辊表面的装置
CN205662643U (zh) 压实装置
CN105431580B (zh) 用于精梳机的精梳锡林的清洁装置
JP6116562B2 (ja) 集束装置を備えた紡績機械
CN103510203A (zh) 牵伸辊的清洁装置、牵伸装置及纺纱机
JP5889064B2 (ja) 精紡機に設けられた集束装置を備えたドラフト機構
CN111465728B (zh) 用于纺纱机的具有集聚机构的牵伸装置
JP2004510890A (ja) リング糸に似た特性を有する糸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JP6075988B2 (ja) 紡績機械用の集束装置
CN110791843A (zh) 用于纺纱机的牵伸***单元和牵伸***
CN104302818B (zh) 用于纺纱机上的紧密模块的紧固器件
CN112501729B (zh) 纺纱单元、空气纺纱装置、纺纱机及纺纱方法
KR100555188B1 (ko) 방사 기계의 섬유속 집속 장치
KR20040025574A (ko) 방사기의 섬유속 집속장치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링 방사 프레임
JP2020531701A (ja) 繊維機械のマルチノズル接続装置、繊維機械、および繊維機械を作動するための方法
US20200216985A1 (en) Compacting Device for a Spinning Machine
CN106544764B (zh) 用于压实设备的清洁装置
CN111448344A (zh) 用于具有压缩装置的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CN103987883B (zh) 按照Heilmann原理的精梳机
KR101403802B1 (ko) 방적기용 롤러 드래프팅 장치의 편향 레일 선정방법
CN102199818A (zh) 紧凑的辊并条机和包括这种辊并条机的纺纱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