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64554B -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64554B
CN104364554B CN201380031253.9A CN201380031253A CN104364554B CN 104364554 B CN104364554 B CN 104364554B CN 201380031253 A CN201380031253 A CN 201380031253A CN 104364554 B CN104364554 B CN 1043645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eceiving space
movable film
fluid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125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64554A (zh
Inventor
金谷知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ik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3257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2077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325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9906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64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645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645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645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3/0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 F16F13/04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 F16F13/06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08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3/0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 F16F13/04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 F16F13/06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08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1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wall being at least in part formed by a flexible membrane or the like
    • F16F13/105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wall being at least in part formed by a flexible membrane or the like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partitions between two working chambers
    • F16F13/106Design of constituent elastomeric parts, e.g. decoupling valve elements, or of immediate abutments therefor, e.g. c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3/0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 F16F13/04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 F16F13/06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08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1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wall being at least in part formed by a flexible membrane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ined Devices Of Dampers And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构造新颖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能够有效地降低或者防止因可动构件的抵接而产生的敲打声。一种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10),其能够在发挥基于流体的流动作用而产生的隔振效果的基础上,还发挥利用配设在收容空间(64)内的可动构件(90)的变形或者位移而产生的隔振效果,其中,利用缓冲橡胶(72)对收容空间(64)的壁内表面(96、98)中的可动构件(90)的碰撞面进行覆盖,并且利用收容空间(64)的壁内表面(96、98)在可动构件(90)的与收容空间(64)的壁内表面(96、98)相对的面局部地在厚度方向上隔着缓冲橡胶(72)夹持可动构件(90)。

Description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的发动机支架等所采用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夹装在构成振动传递***的构件之间且将这些构件互相隔振连结起来或者对这些构件进行隔振支承的隔振装置,作为隔振装置的一种,也公知有一种能够发挥基于封入在内部的流体的流动作用而产生的隔振效果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该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第1安装构件和第2安装构件被主体橡胶弹性体弹性连结起来,并且在由第2安装构件支承的分隔构件的两侧形成有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的受压室和平衡室。并且,受压室和平衡室通过节流通路互相连通起来,能够基于通过节流通路进行流动的流体的流动作用发挥目标隔振效果。例如,日本特开2009-243510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示的就是这种装置。
在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对于节流通路被调谐到的频率的振动而言,能够有效地发挥基于流体的流动作用而产生的隔振效果,但另一方面,对于偏离了调谐频率的频率的振动而言,难以获得有效的隔振效果。特别是,在比调谐频率高的频率的振动输入时,由于节流通路实质上因***振而被阻断,因此,由高动刚度化(日文:高動ばね化)引起的隔振性能下降成为问题。
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构造中设有液压传递机构,该液压传递机构具备在比节流通路的调谐频率高的频率的振动输入时,容许在受压室和平衡室之间传递液压的流体流路。具体而言,该液压传递机构具有这样的构造:在形成于分隔构件的收容空间中收容配置有可动构件(可动板),可动构件的一个面通过在收容空间的壁部贯通形成的连通孔(流体流路)而受到受压室的液压的作用,可动构件的另一个面通过在收容空间的壁部贯通形成的连通孔(流体流路)而受到平衡室的液压的作用。于是,在输入高频小振幅振动时,可动构件进行微小位移或者产生微小变形,容许在受压室和平衡室之间传递液压,并且,当输入在节流通路的调谐频域内的频率的振动时,可动构件将连通孔封闭而防止两室之间的液压的传递。由此,能够有选择性且均能有效地获得利用从节流通路中通过的流体的流动而发挥的隔振效果和利用液压传递机构的液压吸收作用而发挥的隔振效果。
但是,在这种具备液压传递机构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在可动构件抵接于收容空间的内表面时,基于冲击力而产生的敲打声容易成为问题。即,可动构件抵接于收容空间的内表面时的冲击能量经由分隔构件和支承该分隔构件的第2安装构件而波及到车辆车身,从而有可能在车厢内产生异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435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即是以上述的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其解决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构造新颖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能够有效地降低或者防止因可动构件的抵接而产生的敲打声。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即,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是一种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中,第1安装构件和第2安装构件由主体橡胶弹性体弹性连结起来,在隔着由该第2安装构件支承的分隔构件的一侧形成有壁部的一部分由该主体橡胶弹性体构成的受压室,并且在隔着该分隔构件的另一侧形成有壁部的一部分由挠性膜构成的平衡室,还形成有将上述受压室和平衡室互相连通起来的节流通路,并且在形成于该分隔构件的收容空间中配设有板状的可动构件,该可动构件的一个面受到该受压室的液压的作用,该可动构件的另一个面受到该平衡室的液压的作用,该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收容空间的壁内表面中的上述可动构件的碰撞面处配置有缓冲橡胶,并且该可动构件在与该收容空间的壁内表面相对的面局部地在厚度方向上隔着该缓冲橡胶被该收容空间的该壁内表面夹持。
采用这种按照第1技术方案所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通过在收容空间的壁内表面中的可动构件的碰撞面处配置并覆盖缓冲橡胶,能够降低可动构件抵接于收容空间的壁内表面时的冲击力,从而降低因抵接而产生的敲打声。
并且,由于可动构件局部地在厚度方向上被收容空间的壁内表面夹持,因此,能够利用收容空间的壁内表面限制可动构件的变形或者位移。由此,在可动构件抵接于收容空间的壁内表面时,可动构件的变形量或者位移量受到抑制,从而能够降低抵接时的冲击力,防止产生由抵接引起的敲打声。
而且,由于可动构件隔着缓冲橡胶被收容空间的壁内表面夹持,因此,可动构件被收容空间的壁内表面弹性支承,也能够利用缓冲橡胶的弹性变形容许可动构件的变形或者位移。因此,能够充分地降低敲打声,并且有效地实现目标隔振性能。
此外,通过防止可动构件直接抵接于收容空间的做成硬质的壁内表面,能够有利地确保根据隔振特性相应地设定形成材料、硬度的可动构件的耐久性。
根据第1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在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中,在上述缓冲橡胶上突出设有弹性突部,上述可动构件隔着该缓冲橡胶中的该弹性突部的形成部分被上述收容空间的上述壁内表面夹持。
采用第2技术方案,可动构件被缓冲橡胶中的弹性突部的形成部分夹持,由此,不仅利用缓冲橡胶的弹性变形容许可动构件的变形、移位,还利用弹性突部的弹性变形容许可动构件的变形、移位。因此,能够更有利地获得利用可动构件的变形、位移发挥的隔振效果。
根据第2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在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中,上述弹性突部朝向上述收容空间的上述壁内表面突出,该弹性突部的突出顶端抵接于该收容空间的该壁内表面。
采用第3技术方案,弹性突部的突出顶端抵接于收容空间的壁内表面,由此,缓冲橡胶在弹性突部的周围以离开收容空间的壁内表面的方式变形。因此,在可动构件隔着缓冲橡胶抵接于收容空间的壁内表面时,能够利用缓冲橡胶和收容空间的壁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容许缓冲橡胶的挠曲变形,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基于内部摩擦等而产生的能量衰减作用,能够更有利地实现降低敲打声。
根据第1技术方案~第3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在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中,在上述收容空间的上述壁内表面一体形成有朝向上述缓冲橡胶突出的夹持突部,并且该夹持突部抵接于该缓冲橡胶,上述可动构件隔着该缓冲橡胶被该夹持突部夹持。
采用第4技术方案,由于硬质的夹持突部隔着缓冲橡胶夹持可动构件,因此,可动构件在夹持部分的变形或者位移受到抑制。因此,能够使可动构件的变形或位移量稳定,从而能够高精度地获得作为目标的降低敲打声的效果和隔振性能。
根据第1技术方案~第4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在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中,上述可动构件的中央部分隔着上述缓冲橡胶被上述收容空间的上述壁内表面夹持。
采用第5技术方案,通过约束可动构件的中央部分,能够在可动构件的隔着中央部分的两侧、更优选为在包围中央部分的整周上容许可动构件的弹性变形。并且,通过能够在隔着中央部分的两侧、更优选为包围中央部分的整周上均衡地缩短在可动构件中容许弹性变形的部分的长度(自由长度)。由此,在输入小振幅振动时,能够均衡地实现可动构件的微小位移而获得有效的液压吸收作用,并且在输入大振幅振动时,能够减少可动构件中的位移量的局部差异而有效地降低抵接于收容空间的壁内表面时的冲击。
根据第1技术方案~第5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在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中,上述缓冲橡胶具有一对相对板部,并且这一对相对板部彼此独立地形成,该一对相对板部中的一个相对板部覆盖上述收容空间的上述受压室侧的上述壁内表面,该一对相对板部中的另一个相对板部覆盖该收容空间中的上述平衡室侧的上述壁内表面。
采用第6技术方案,由于一对相对板部各自独立地形成,因此,缓冲橡胶容易成形。
根据第6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在本发明的第7技术方案中,在上述一对相对板部中的一者设有朝向该一对相对板部中的另一者突出的支承部,在这一对相对板部的相对面之间扩展的上述可动构件为自该支承部突出而被上述一对相对板部中的该一者支承的可动膜。
采用第7技术方案,由于可动膜与相对板部一体形成,因此,能够减少部件件数。
根据第7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在本发明的第8技术方案中,上述可动膜的连结于上述支承部的连结部与上述可动膜的主体部分相比易于弹性变形。
采用第8技术方案,在可动膜构造中,对于可动膜的与主体部分相比变形更容易被约束的连结部,更容易容许其弹性变形,从而能够更高效地获得利用可动膜的弹性变形发挥的隔振效果。即,通过使与支承部连结的连结部易于弹性变形,即使在可动膜中的、被由收容空间的壁内表面夹持的主体部分和连结于支承部的连结部夹持而变形容易被约束的部分,在输入小振幅振动时也能够利用连结部的低弹性有效地实现微小位移,从而能够有效地获得基于可动膜的微小位移而产生的液压吸收效果。另一方面,由于连结部的弹性随着可动膜的位移量变大而逐渐变大,因此,在输入大振幅振动时能够发挥高弹性,并且与可动膜局部地被收容空间的壁内表面夹持约束相配合,能够有效地降低可动膜抵接于壁内表面时的冲击,即使连结部易于弹性变形,也能够防止敲打声成为问题。
根据第8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在本发明的第9技术方案中,上述可动膜的连结部的截面积小于上述可动膜的主体部分的截面积,由此,上述可动膜的连结部与上述可动膜的主体部分相比易于弹性变形。
采用第9技术方案,在作为可动膜和缓冲橡胶之间的连结部分的连结部中,容易将可动膜沿板厚方向位移时的变形弹性设定得较为柔和。其结果,特别是对于可动膜在输入高频小振幅振动时的微小位移而言,能相对于受压室和平衡室的相对的压力变动具有优异的响应性地使其产生,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实现液压吸收机构的低动刚度化和由此产生的隔振性能的提升。
另外,作为本技术方案的更具体的结构,可以优选采用以下的第10技术方案。
即,根据第9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在本发明的第10技术方案中,上述可动膜的连结部的厚度尺寸和宽度尺寸中的至少一者小于上述可动膜的主体部分的对应尺寸,由此,上述可动膜的连结部与上述可动膜的主体部分相比易于弹性变形。
根据第1技术方案~第5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在本发明的第11技术方案中,上述缓冲橡胶具有一对相对板部,并且具有将这一对相对板部互相连结起来的侧板部,该一对相对板部中的一个相对板部覆盖上述收容空间的上述受压室侧的上述壁内表面,该一对相对板部中的另一个相对板部覆盖该收容空间的上述平衡室侧的上述壁内表面,该侧板部和这一对相对板部一体形成。
采用第11技术方案,通过使缓冲橡胶中的对收容空间的两壁内表面进行覆盖的部分一体地形成,能够减少部件件数。而且,在可动构件抵接时,能够谋求在上述覆盖两壁内表面的部分(相对板部)之间传递能量,因此,能够在缓冲橡胶整体中高效地获得基于内部摩擦等而产生的能量衰减作用,从而能够谋求降低敲打声。
根据第11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在本发明的第12技术方案中,上述缓冲橡胶做成利用彼此相对的一对上述侧板部将上述一对相对板部连结起来而成的中空形状,在由上述一对相对板部和上述一对侧板部围成的内部空间中收容配置有上述可动构件。
采用第12技术方案,通过将缓冲橡胶做成中空形状,能够高效地实现削减部件件数和利用能量传递来降低敲打声。而且,通过将可动构件收容配置在做成中空形状的缓冲橡胶的内部空间中,还能够容易进行向收容空间中配设缓冲橡胶和可动构件的作业。
根据第11或第12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在本发明的第13技术方案中,上述可动构件为自上述侧板部突出到上述一对相对板部之间的可动膜。
采用第13技术方案,由于缓冲橡胶的相对板部被侧板部连结起来而一体化,并且侧板部和可动构件相连结,因此,能够实现进一步削减部件件数,并且一体地操作缓冲橡胶和可动构件,向收容空间配设的作业也变得容易。
特别是若将本技术方案的构造和上述第3技术方案组合起来采用,则弹性突部形成为向收容有可动膜的内部空间的相反侧突出,因此,易于一体地形成缓冲橡胶、可动膜以及弹性突部。
根据第13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在本发明的第14技术方案中,上述可动膜的连结于上述侧板部的连结部与上述可动膜的主体部分相比易于弹性变形。
采用第14技术方案,在可动膜构造中,对于可动膜的与主体部分相比变形更容易被约束的连结部,更容易容许其弹性变形,从而在输入高频小振幅振动时,能够更高效地获得基于利用可动膜的弹性变形发挥的液压吸收作用而产生的隔振效果。而且,可动膜局部地被收容空间的壁内表面夹持而受到约束,并且在输入低频大振幅振动时连结部的位移量变大而发挥高弹性,由此,能够降低可动膜抵接于壁内表面时的冲击,即使连结部易于弹性变形,也能够防止敲打声成为问题。
根据第14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在本发明的第15技术方案中,上述可动膜的连结部的截面积小于上述可动膜的主体部分的截面积,由此,上述可动膜的连结部与上述可动膜的主体部分相比易于弹性变形。
采用第15技术方案,在作为可动膜和缓冲橡胶之间的连结部分的连结部中,容易将可动膜沿板厚方向位移时的变形弹性设定得较为柔和。其结果,特别是对于可动膜在输入高频小振幅振动时的微小位移而言,能相对于受压室和平衡室的相对的压力变动具有优异的响应性地使其产生,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实现液压吸收机构的低动刚度化和由此产生的隔振性能的提升。
另外,作为本技术方案的更具体的结构,可以优选采用以下的第16技术方案。
即,根据第15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在本发明的第16技术方案中,上述可动膜的连结部的厚度尺寸和宽度尺寸中的至少一者小于上述可动膜的主体部分的对应尺寸,由此,上述可动膜的连结部与上述可动膜的主体部分相比易于弹性变形。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在收容空间的壁内表面中的可动构件的碰撞面处配置并覆盖有缓冲橡胶,并且可动构件局部地在厚度方向上隔着缓冲橡胶被收容空间的壁内表面夹持。由此,在利用缓冲橡胶的内部摩擦等而产生的能量衰减作用的基础上,还通过减小可动构件中的容许变形或者位移的自由长度,从而能够降低或者避免可动构件抵接于收容空间的壁内表面而产生的敲打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的纵剖面图。
图2是构成图1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上分隔构件的俯视图。
图3是构成图1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下分隔构件的俯视图。
图4是构成图1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缓冲橡胶的俯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缓冲橡胶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VI-VI剖视图。
图7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发动机支架中,因输入低频大振幅振动而使受压室受到正压的作用的状态的纵剖面图。
图8是表示图7中的VIII-VIII截面中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9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的纵剖面图。
图10是构成图9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上分隔构件的俯视图。
图11是构成图9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缓冲橡胶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缓冲橡胶的主视图。
图13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的纵剖面图。
图14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的纵面视图。
图15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的纵面视图。
图16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的纵剖面图。
图17是构成图16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上分隔构件的俯视图。
图18是构成图16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下分隔构件的俯视图。
图19是构成图16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缓冲橡胶的俯视图。
图20是图19所示的缓冲橡胶的主视图。
图21是图20的XXI-XXI剖视图。
图22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的纵剖面图。
图23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的纵剖面图。
图24是构成图23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第1缓冲体的主视图。
图25是图24的XXV-XXV剖视图。
图26是构成图23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第2缓冲体的主视图。
图27是图26的XXVII-XXVII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了作为按照本发明所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汽车用的发动机支架10。发动机支架10具有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16弹性连结第1安装构件12和第2安装构件14而成的构造,第1安装构件12安装在未图示的动力单元上,并且第2安装构件14安装在未图示的车辆车身上。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方向原则上是指轴线方向,即图1中的上下方向。
更详细地讲,第1安装构件12是由铁、铝合金等形成的高刚性的构件,整体具有小径的大致圆形块形状,上部具有大致圆柱形状,并且下部做成朝向下方去而逐渐缩径的倒置的大致圆台状。此外,在第1安装构件12中形成有在中心轴线上沿上下延伸且在上表面开口的螺孔18,在螺孔18的内周面形成有螺纹牙。
第2安装构件14是由与第1安装构件12同样的材料形成的高刚性的构件,其具有薄壁大径的大致圆筒形状。此外,在第2安装构件14的上端部分设有呈在外周侧开口的槽状的缩颈部20,并且自缩颈部20的上端朝向外周侧地突出有凸缘部22。
而且,就第1安装构件12和第2安装构件14而言,在同一个中心轴线上第1安装构件12与第2安装构件14隔开间隔地配置在第2安装构件14的上方,上述第1安装构件12和第2安装构件14由主体橡胶弹性体16弹性连结起来。主体橡胶弹性体16具有厚壁大径的大致圆台状,其小径侧的端部硫化粘接在第1安装构件12上,并且,第2安装构件14的缩颈部20与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大径侧的端部的外周面重叠地硫化粘接于该外周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橡胶弹性体16以包括第1安装构件12和第2安装构件14的一体硫化成形品的形式形成。
并且,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6上形成有大径凹部24。大径凹部24是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大径侧端面开口的凹部,呈倒置的大致研钵形状或者碟子形状,该大径凹部24形成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径向中央部分。
此外,自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比大径凹部24靠外周侧的部位延伸出有密封橡胶层26。密封橡胶层26是具有薄壁大径的大致圆筒形状的橡胶弹性体,其与主体橡胶弹性体16一体形成,并且固定粘接在第2安装构件14的内周面。
此外,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一体硫化成形品上安装有挠性膜28。挠性膜28是呈薄壁的圆板状或者圆顶状的橡胶膜,其在轴线方向上具备充分的松弛。并且,在挠性膜28的外周端部一体形成有环状的固定粘接部30,该固定粘接部30的外周面硫化粘接在环状的固定构件32的内周面。
而且,通过将固定构件32***到第2安装构件14的下侧开口部并对第2安装构件14实施整周缩径(日文:八方絞り)等缩径加工,将固定构件32嵌装在第2安装构件14上,从而配设成挠性膜28将第2安装构件14的下侧开口部封闭。另外,在第2安装构件14和固定构件32之间隔有密封橡胶层26,第2安装构件14和固定构件32以流体密封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通过这样将挠性膜28安装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一体硫化成形品上,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6和挠性膜28的轴线方向相对面之间形成有相对于外部空间密闭且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的流体室34。另外,封入在流体室34中的非压缩性流体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采用水、亚烷基二醇、聚亚烷基二醇、硅油或者它们的混合液等。此外,为了高效地获得后述的基于流体的流动作用而产生的隔振效果,期望采用0.1Pa·s以下的低粘性流体。
此外,在流体室34中收容配置有分隔构件36。分隔构件36整体呈厚壁的大致圆板形状,包括上分隔构件38和下分隔构件40。
如图1和图2所示,上分隔构件38呈大致圆板形状,在其径向中央部分形成有向上方开口的中央凹部42,而高效地确保了后述的受压室66的容积。并且,在中央凹部42的底壁的中央部分形成有上下贯通的第1连通孔44。该第1连通孔44在轴线方向上看形成为大致长方形,4个第1连通孔44互相隔开规定的距离地设置,并且在这4个第1连通孔44之间形成有以大致十字形延伸的第1横条部45。另外,在中央凹部42的底壁部的外周部分,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贯通形成有多个上部嵌装孔46。
并且,在上分隔构件38的外周端部形成有在外周面开口且沿周向以规定的长度延伸的上部槽48,上部槽48的一个端部通过上连通孔49与中央凹部42相连通,并且其另一个端部在下表面开口。
如图1和图3所示,下分隔构件40其中央部分呈厚壁的大致圆板形状,并且在其外周侧自下端突出有薄壁的凸缘状部分50。该凸缘状部分50在周向上以不到一周的规定长度延伸,其一个端部做成朝向周向外侧去而壁厚逐渐变大的倾斜部,且连接于壁厚与中央部分大致相同的隔壁部52,并且其另一个端部通过下连通孔53在轴线方向下方开口。另外,在做成厚壁的中央部分,在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下部嵌装孔54,该多个下部嵌装孔54在偏离后述的收容凹部56的部分在上表面开口。
此外,在下分隔构件40的径向中央部分形成有收容凹部56。该收容凹部56形成为在轴线方向上看呈大致长方形且向上方开口的凹部,其具有在上下大致恒定的截面形状。
并且,在收容凹部56的底壁部贯通形成有第2连通孔60。第2连通孔60以与第1连通孔44大致相同的长方形截面沿上下延伸。此外,与第1连通孔44同样,4个第2连通孔60互相隔开规定的距离地设置,在这4个第2连通孔60之间以大致十字形延伸地形成有第2横条部61。
而且,上分隔构件38和下分隔构件40上下重叠,通过向被互相定位好的上部嵌装孔46和下部嵌装孔54中压入销或者旋入螺钉等,将上分隔构件38和下分隔构件40互相固定在一起。此外,通过使上分隔构件38的上部槽48的下侧壁部相对于下分隔构件40的凸缘状部分50隔开间隔且相对地配置于下分隔构件40的凸缘状部分50的上方,形成在外周侧开口且沿周向延伸的凹槽,该凹槽和上部槽48在周向端部互相连通起来,从而形成在周向上以小于两周的长度呈螺旋状延伸的周槽62。并且,下分隔构件40的收容凹部56的开口部被上分隔构件38覆盖,从而在上分隔构件38和下分隔构件40之间形成有收容空间64。在收容空间64的上壁部贯通形成有第1连通孔44,并且在收容空间64的下壁部贯通形成有第2连通孔60。
如上述这样构造成的分隔构件36被收容配置在流体室34中,该分隔构件36朝与轴线垂直的方向扩展,其外周端部由第2安装构件14支承。由此,流体室34隔着分隔构件36被分成上下两部分,在隔着分隔构件36的上方,形成了壁部的一部分由主体橡胶弹性体16构成,在振动输入时产生内压变动的受压室66。另一方面,在隔着分隔构件36的下方,形成了壁部的一部分由挠性膜28构成,利用挠性膜28的变形而容易容许容积变化的平衡室68。在该受压室66和平衡室68中封入有上述的非压缩性流体。
此外,分隔构件36的外周面隔着密封橡胶层26重叠在第2安装构件14上,由此,周槽62的外周开口部被第2安装构件14以流体密封的方式覆盖,形成了沿周向延伸的隧道状的流路。该隧道状流路的周向一个端部连通于受压室66,并且其周向另一个端部连通于平衡室68,由此,利用周槽62形成了将受压室66和平衡室68互相连通起来的节流通路70。另外,通过一边考虑受压室66和平衡室68的壁弹性刚度一边调节节流通路70的通路截面积(A)和通路长度(L)之比(A/L),而将节流通路70调谐为相当于发动机震动的10Hz左右的低频率。
此外,在收容空间64中收容配置有缓冲橡胶72。如图4~图6所示,缓冲橡胶72做成中空形状的橡胶弹性体,其在轴线方向上看呈大致长方形,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做成具备在其短边方向(图4中是上下方向)上贯通的内部空间73的大致带形筒状体。
更具体地讲,缓冲橡胶72一体地具备一对相对板部74a、74b和将这一对相对板部74a、74b互相连接起来的一对侧板部76a、76b,从而形成为大致带形筒状体。
一对相对板部74a、74b是在轴线方向上看呈互相对应的大致长方形的板状体,相对板部74a和相对板部74b在上下方向上互相隔开规定距离地相对配置。此外,在相对板部74a上形成有多个第1窗部78,并且在相对板部74b上形成有多个第2窗部80。上述第1窗部78和第2窗部80是具有互相大致相同的长方形截面的贯通孔,互相隔开规定距离地形成有4个第1窗部78,并且互相隔开规定距离地形成有4个第2窗部80。而且,在4个第1窗部78之间形成有以大致十字形延伸的上横条部82,并且在4个第2窗部80之间形成有以大致十字形延伸的下横条部84。
并且,在相对板部74a上形成有两个上弹性突部86,并且在相对板部74b上形成有两个下弹性突部88。弹性突部86、88均具有突出顶端部分形成为顶端细的大致圆柱形状,上弹性突部86自相对板部74a的上横条部82朝向上方突出,并且下弹性突部88自相对板部74b的下横条部84朝向下方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上弹性突部86设于上横条部82的中央,并且另一个上弹性突部86设于上横条部82的比中央靠侧板部76b(后述)侧的部位。同样,一个下弹性突部88设于下横条部84的中央,并且另一个下弹性突部88设于下横条部84的比中央靠侧板部76b侧的部位。另外,上弹性突部86和下弹性突部88设于互相对应的位置,在同一中心轴线上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突出。
此外,一对相对板部74a、74b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由一对侧板部76a、76b互相连接起来。一对侧板部76a、76b做成沿上下扩展且在与轴线垂直的一个方向上相对的板状,其上下两端部向相对方向内侧弯曲地延伸而连接于一对相对板部74a、74b。于是,一对相对板部74a、74b由一对侧板部76a、76b互相连接起来,由此,形成了带形筒状的缓冲橡胶72,并且形成了由一对相对板部74a、74b和一对侧板部76a、76b围成的内部空间73。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缓冲橡胶72上一体形成有作为可动构件的可动膜90。如图5和图6所示,可动膜90整体做成薄壁的大致板状,其通过自侧板部76a向侧板部76b侧突出而延伸到相对板部74a和相对板部74b的相对面之间,该可动膜90以悬臂状被侧板部76a支承而收容配置在内部空间73中。此外,可动膜90一体地具备连结于侧板部76a的连结部92和自连结部92向侧板部76b侧突出的主体部分94。连结部92做成其截面积小于主体部分94的截面积,从而与主体部分94相比易于弹性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92的厚度尺寸Tb小于主体部分94的厚度尺寸Tt,并且连结部92的宽度尺寸Wb小于主体部分94的宽度尺寸Wt,由此,连结部92与主体部分94相比易于弹性变形。
如图1所示,一体地具备上述那样的可动膜90的缓冲橡胶72配设在下分隔构件40的收容凹部56中。而且,通过在下分隔构件40上重叠并固定上分隔构件38,从而缓冲橡胶72收容配置在收容空间64中,收容空间64的上壁内表面96中的可动膜90的碰撞面被相对板部74a覆盖,并且收容空间64的下壁内表面98中的可动膜90的碰撞面被相对板部74b覆盖。并且,在缓冲橡胶72配设于收容空间64的状态下,一对侧板部76a、76b相对于收容空间64的周壁内表面(图1中的左右两壁内表面)隔开规定的间隙地与该收容空间64的周壁内表面相对配置。
此外,通过相对于上分隔构件38的第1连通孔44对缓冲橡胶72的第1窗部78进行定位而使得第1窗部78与第1连通孔44互相连通起来,并且通过相对于下分隔构件40的第2连通孔60对缓冲橡胶72的第2窗部80进行定位而使得第2窗部80与第2连通孔60互相连通起来。由此,包含第1连通孔44、第2连通孔60、第1窗部78、第2窗部80、收容空间64和内部空间73在内地构成将受压室66和平衡室68互相连通起来的流体流路100。
可动膜90配设为与这样沿轴线方向延伸的流体流路100大致正交地扩展,受压室66的液压通过第1连通孔44和第1窗部78作用于可动膜90的上表面,并且,平衡室68的液压通过第2连通孔60和第2窗部80作用于可动膜90的下表面。由此,可动膜90基于受压室66和平衡室68的相对的压力变动在内部空间73内在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
于是,在输入相当于怠速振动的中频小振幅振动时,可动膜90在内部空间73内在上下方向上微小变形,由此,在受压室66和平衡室68之间传递液压,并且,在输入低频大振幅振动时,可动膜90闭塞第1窗部78和第2窗部80中的任一者而阻断流体流路100,从而防止通过流体流路100传递液压。总而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可动膜90在内地构成在输入中频小振幅振动时向平衡室68传递受压室66的液压的液压传递机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流体流路100的调谐频率被设定为相当于怠速振动的中频域,但也可以设定为相当于行驶空腔共鸣等的高频域。
在此,在可动膜90的与收容空间64的上壁内表面96相对的上表面和与下壁内表面98相对的下表面中,主体部分94的中央部分在厚度方向上隔着缓冲橡胶72的相对板部74a、74b被夹持在收容空间64的上壁内表面96和下壁内表面98之间,从而主体部分94的中央部分在厚度方向上的变形或者位移受到约束。
即,在配设于收容空间64的缓冲橡胶72中,相对板部74a的上弹性突部86朝向收容空间64的由上分隔构件38构成的上壁内表面96突出,其突出顶端面抵接于上壁内表面96。另一方面,相对板部74b的下弹性突部88朝向收容空间64的由下分隔构件40构成的下壁内表面98突出,其突出顶端面抵接于下壁内表面98。于是,在缓冲橡胶72配设于收容空间64的状态下,相对板部74a中的上弹性突部86的形成部分向下方弯曲变形而抵接于可动膜90的主体部分94的上表面。并且,相对板部74b中的下弹性突部88的形成部分向上方弯曲变形而抵接于可动膜90的主体部分94的下表面。由此,可动膜90的主体部分94隔着缓冲橡胶72中的弹性突部86、88的形成部分被夹持在上壁内表面96和下壁内表面98之间,而在厚度方向(上下方向)上被弹性地定位。
另外,可动膜90的主体部分94的突出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隔着缓冲橡胶72被上壁内表面96和下壁内表面98夹持,在比被夹持的部分靠顶端侧和基端侧,以及宽度方向两侧,均容许厚度方向上的弹性变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弹性突部86和下弹性突部88各自形成有两个,该上弹性突部86和下弹性突部88的形成位置被设定在自可动膜90的主体部分94的中央靠其顶端那一侧。由此,主体部分94的被上壁内表面96和下壁内表面98夹持的部分被设定在主体部分94的突出顶端侧,而使得可动膜90中的易于弹性变形的顶端侧部分的自由长度减小。
通过将第1安装构件12安装在未图示的动力单元上,并且将第2安装构件14安装在未图示的车辆车身上,而将做成这种构造的发动机支架10安装在车辆上,从而将动力单元和车辆车身互相隔振连结起来。
在该安装到车辆的状态下,当输入与怠速振动频率相当的中频小振幅振动时,节流通路70因比调谐频率高频率的振动输入而产生***振从而实质上被阻断。另一方面,基于受压室66和平衡室68的相对的压力变动,可动膜90在内部空间73内不与一对相对板部74a、74b相抵接并在上下方向上微小变形。由此,流体流路100保持在连通状态,受压室66的液压通过流体流路100传递到平衡室68,由此,发挥由平衡室68的容积变化而产生的液压吸收作用,从而能够获得目标隔振效果(振动绝缘效果)。另外,根据上述的说明也可明确,由在流路上配置有可动膜90的流体流路100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液压传递机构。
此外,当输入相当于发动机震动的10Hz左右的低频大振幅振动时,基于受压室66和平衡室68的相对的压力变动,产生从节流通路70中通过的流体流动。由此,基于流体的共振作用等流动作用,发挥目标隔振效果(高衰减效果)。
另外,在输入低频大振幅振动时,可动膜90在上下方向上的变形量变大,因此,如图7和图8所示,可动膜90的主体部分94的外周端部被推压到一对相对板部74a、74b上。由此,第1窗部78和第2窗部80中的任一者被可动膜90闭塞而将流体流路100阻断,由此,防止受压室66的液压通过流体流路100向平衡室68侧传递。其结果,能够高效地引起受压室66的内压变动,从而确保较多通过节流通路70流动的流体量,由此,能够有效地发挥基于流体的流动作用而产生的隔振效果。总而言之,在本实施方式的液压传递机构中,利用可动膜90切换流体流路100的连通和阻断,从而切换是否利用液压传递机构在受压室66和平衡室68之间传递液压。
在此,在发动机支架10中,减小了可动膜90抵接于收容空间64的上壁内表面96、下壁内表面98时的冲击力,从而防止产生敲打声。即,首先,收容空间64的上壁内表面96和下壁内表面98中的可动膜90的碰撞面被缓冲橡胶72的相对板部74a、74b覆盖,基于由相对板部74a、74b的弹性变形产生的能量衰减作用,能够缓和抵接时的冲击力。特别是,设有自相对板部74a朝向收容空间64的上壁内表面96突出的上弹性突部86和自相对板部74b朝向收容空间64的下壁内表面98突出的下弹性突部88,由此,利用由该弹性突部86、88的弹性变形产生的能量衰减作用也能够实现降低抵接敲打声。
此外,可动膜90的、变形量变大而易于产生较大的敲打声的主体部分94在其突出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隔着缓冲橡胶72被夹持在上壁内表面96和下壁内表面98之间。由此,可动膜90的主体部分94的容许厚度方向上的弹性变形的部分的长度(自由长度)缩短,抵接于上壁内表面96、下壁内表面98时的速度下降,能够抑制由抵接引起的冲击力。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部分94的中央部分夹持主体部分94,由此,在输入小振幅振动时,在主体部分94的围绕中央部分的整周上容许厚度方向上的弹性变形,从而能够获得有效的液压吸收作用,并且,在输入大振幅振动时,由于主体部分94的自由长度的局部差异减小,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降低由抵接引起的冲击力。此外,可动膜90被缓冲橡胶72中的弹性突部86、88的形成部分所夹持,并且在上横条部82的中央和上横条部82的比中央靠侧板部76b侧的部位形成有上弹性突部86、86,在下横条部84的中央和下横条部84的比中央靠侧板部76b侧的部位形成有下弹性突部88、88。由此,可动膜90的靠顶端侧的部分被上壁内表面96和下壁内表面98约束,由此,能够进一步缓和抵接时的冲击,降低敲打声。
并且,如图7和图8所示,缓冲橡胶72的相对板部74a中的与可动膜90抵接的部分在较大范围内离开收容空间64的上壁内表面96,缓冲橡胶72的相对板部74b中的与可动膜90抵接的部分在较大范围内离开收容空间64的下壁内表面98。因此,利用相对板部74a、74b的挠曲变形有效地降低了抵接时的冲击力,从而防止产生敲打声。
这样,可动膜90隔着缓冲橡胶72的相对板部74a、74b被夹持在收容空间64的上壁内表面96和下壁内表面98之间,由此,利用基于缓冲橡胶72的内部摩擦等而产生的能量衰减作用,以及由可动膜90的自由长度的减小引起的抵接速度的降低等,能够有效地实现降低可动膜90抵接于收容空间64的上壁内表面96、下壁内表面98时的敲打声。
而且,由于如上述那样充分地降低了抵接敲打声,因此,能够采用比较大型且质量较大的可动膜90,从而能够将能够由可动膜90覆盖的区域设定得较大。由此,能够将第1连通孔44、第2连通孔60、第1窗部78和第2窗部80的开口面积确保得较大,由此,直到更高频率都能够避免由流体流路100的***振引起的实质的堵塞。因而,对于输入更高频率的振动也能够获得有效的隔振效果,从而实现优异的隔振性能。
此外,可动膜90具备薄壁且窄幅的、连接于侧板部76a的连结部92,连结部92与主体部分94相比易于弹性变形。由此,特别是,在可动膜90的比由上壁内表面96和下壁内表面98夹持的部分靠基端侧的部位,易于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均能够有效地实现输入小振幅振动时的液压吸收作用和输入大振幅振动时的降低敲打声的效果。即,在可动膜90中,特别是在被上壁内表面96和下壁内表面98夹持的中央部分与连结于侧板部76a的连结部92之间的部位的变形容易受到约束,但由于连结部92易于弹性变形,因此,能够有效地实现板厚方向上的变形。而且,连结部92的弹性变形量根据可动膜90的位移量相应地变大,连结部92的作用于可动膜90的弹性力也线性或者非线性地变大。因此,针对输入小振幅振动时的可动膜90的微小位移,连结部92的作用于可动膜90的弹性力也减小,从而容易容许可动膜90的位移,另一方面,在输入大振幅振动时,能够利用连结部92使有助于降低可动膜90向收容空间64的上下内表面碰撞的能量的弹性力作用于可动膜90。此外,在输入大振幅振动时,连结部92易于弹性变形,从而能够迅速地阻断流体流路100。而且,连结部92的截面积小于主体部分94的截面积而使得连结部92易于弹性变形,由此,即使在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可动膜90与缓冲橡胶72一体形成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调节连结部92的弹性。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缓冲橡胶72一体形成有一对相对板部74a、74b和一对侧板部76a、76b,其整体做成一体的带形筒状体,部件件数减少,并且缓冲橡胶72也容易配设在收容空间64内。而且,当可动膜90抵接于一对相对板部74a、74b中的任一者时,因抵接而产生的能量经由侧板部76a、76b传递到一对相对板部74a、74b中的任意另一者,由此,能够利用缓冲橡胶72整体发挥由内部摩擦等而产生的能量衰减作用,从而实现进一步降低抵接敲打声。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可动膜90也与侧板部76a一体形成,因此,能够实现进一步削减部件件数,并且不需要进行将可动构件配设于内部空间73的作业。而且,自相对板部74a向上方突出地形成有上弹性突部86、86,并且自相对板部74b向下方突出地形成有下弹性突部88、88。因此,能够在可动膜90与侧板部76a一体形成并被预先配设于内部空间73的缓冲橡胶72上容易地形成弹性突部。
在图9中,示出了作为按照本发明所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汽车用的发动机支架110。在发动机支架110中,具有在分隔构件112的收容空间64中配设有缓冲橡胶114的构造。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构件和部位,在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更详细地讲,分隔构件112构成为包括上分隔构件116和下分隔构件118。如图9和图10所示,上分隔构件116具有在第1实施方式的上分隔构件38上形成有短路孔120的构造。短路孔120是以小径的圆形截面延伸的孔,其是通过在比第1连通孔44靠外周侧的位置上下贯通中央凹部42的底壁部而形成的。
此外,如图9所示,在下分隔构件118中,在收容凹部56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分自底壁部朝向上方突出有一对***销122a、122b。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销122a比***销122b小径,其通过***到后述的插孔124a、124b中来确定缓冲橡胶114在收容空间64内的朝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销122a、122b是通过在成形下分隔构件118时嵌入相对于下分隔构件118独立的销而设置的,但也可以与下分隔构件118一体形成。
而且,通过在下分隔构件118的上表面重叠并固定上分隔构件116而构成分隔构件112,并且在该上分隔构件116和下分隔构件118之间形成了收容空间64。此外,形成在上分隔构件116上的短路孔120的下侧开口部开口于收容空间64的上壁内表面96,受压室66和收容空间64通过短路孔120始终连通起来。
此外,在收容空间64中配设有缓冲橡胶114。缓冲橡胶114与图1、图4和图5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缓冲橡胶72同样,做成一体地具备一对相对板部74a、74b和一对侧板部76a、76b的中空的带形筒状体,在相对板部74a上形成有两个上弹性突部86、86,并且在相对板部74b上形成有两个下弹性突部88、88(参照图9、图11及图12)。
并且,在缓冲橡胶114的相对板部74a上形成有一对插孔124a、124b,在缓冲橡胶114的相对板部74b上形成有一对插孔124a、124b。该插孔124a、124b是小径的圆形孔,插孔124a比插孔124b小径,插孔124a做成其截面形状与***销122a的截面形状相对应,并且插孔124b做成其截面形状与***销122b的截面形状相对应。
此外,在缓冲橡胶114的相对板部74a上形成有短路窗126。短路窗126是大致与短路孔120相对应的圆形孔,其在上下方向贯通相对板部74a,该短路窗126的下侧开口部与内部空间73相连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短路窗126形成在比插孔124靠长度方向(图9中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
做成这种构造的缓冲橡胶114配设在收容空间64中。并且,通过将***销122a***到插孔124a中,并且将***销122b***到插孔124b中,由此,确定缓冲橡胶114在收容空间64内的朝向,并且在收容空间64内在与轴线垂直的方向上对缓冲橡胶114进行了定位。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110中,***销122a***插孔124a,***销122b***插孔124b,从而能够容易地将缓冲橡胶114以确切的朝向配设在收容空间64中。
并且,在缓冲橡胶114配设于收容空间64内的状态下,形成在缓冲橡胶114的相对板部74a上的短路窗126与形成在上分隔构件116上的短路孔120相连通,从而内部空间73处于始终与受压室66相连通的状态。
此外,在缓冲橡胶114的内部空间73中配设有作为可动构件的可动板128。可动板128是由橡胶弹性体形成的矩形板状的构件,其相对于缓冲橡胶114独立。而且,可动板128在内部空间73内配设为与流体流路100大致正交地扩展,其上表面受到受压室66的液压的作用,并且其下表面受到平衡室68的液压的作用。另外,可动板128的长度方向(图9中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小于一对***销122a、122b之间的距离,该可动板128配设在该***销122a和***销122b之间。由此,形成在缓冲橡胶114的相对板部74a上的短路窗126形成在偏离可动板128的位置,从而短路窗126始终保持在连通状态而不会被可动板128闭塞。
并且,可动板128的中央部分隔着缓冲橡胶114的相对板部74a中的弹性突部86的形成部分和相对板部74b中的弹性突部88的形成部分被弹性地夹持在收容空间64的上壁内表面96和下壁内表面98之间。由此,针对受压室66和平衡室68的相对的液压变动,可动板128容许弹性变形的部分的自由长度减小。因此,即使由输入相当于发动机震动的低频大振幅振动引起可动板128弹性变形而抵接于收容空间64的上壁内表面96和下壁内表面98中的任一者,由于抵接时的速度、抵接部分的质量下降,因此,冲击力降低,而能够防止由抵接引起的敲打声。
此外,通过将可动构件做成相对于缓冲橡胶114独立的可动板128,可动板128的外周部分在其整周上容易变形而不会被缓冲橡胶114约束。因此,在输入中频或者高频小振幅振动时,能够高效地发挥液压传递作用,从而能够有利地获得目标隔振效果。
此外,当因汽车越过台阶等而输入非常大的振幅的振动,导致受压室66的液压急剧且大幅度地下降时,有时产生由气穴引起的气泡,而产生由在气泡消失时产生的冲击力所引起的异响。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110中,受压室66和内部空间73通过短路孔120和短路窗126始终连通,即使在对受压室66作用过大的负压而导致可动板128闭塞第1窗部78的状态下,受压室66和平衡室68也能通过该短路孔120和短路窗126保持在连通状态。因此,流体从平衡室68流入受压室66,从而使得受压室66的负压减轻,避免由气穴引起的气相分离,结果,能够防止由气穴导致产生异响。
在图13中,示出了作为按照本发明所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的汽车用的发动机支架130。发动机支架130具有在分隔构件36的收容空间64中配设有缓冲橡胶132的构造。
缓冲橡胶132做成一体地具备一对相对板部74a、74b和一对侧板部76a、76b的中空的带形筒状体,自一个侧板部76a一体地突出有作为可动构件的可动膜134。另外,可动膜134具有大致矩形板形状,其整体以大致恒定的厚度尺寸和宽度尺寸形成。
并且,在缓冲橡胶132的相对板部74a上一体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上弹性突部86,并且在相对板部74b上一体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下弹性突部88。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弹性突部86和下弹性突部88各自形成有1个,它们自上横条部82和下横条部84各自的中央在轴线方向上朝向相反的方向突出。
在这样构造成的发动机支架130中,可动膜134隔着相对板部74a中的弹性突部86的形成部分和相对板部74b中的弹性突部88的形成部分被夹持在收容空间64的上壁内表面96和下壁内表面98之间,因此,也能够降低抵接时的敲打声。
在图14中,示出了作为按照本发明所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第4实施方式的汽车用的发动机支架140。发动机支架140具有在收容空间64中配设有缓冲橡胶142的构造。
缓冲橡胶142做成一体地具备一对相对板部74a、74b和一对侧板部76a、76b的中空的带形筒状体,自一个侧板部76a一体地突出有可动膜134。另外,可动膜134具有大致矩形板形状,其整体以大致恒定的厚度尺寸和宽度尺寸形成。
并且,在缓冲橡胶142的相对板部74a上一体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上弹性突部144,并且在相对板部74b上一体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下弹性突部146。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弹性突部144和下弹性突部146各自形成有两个,一个弹性突部144设于上横条部82的中央,一个弹性突部146设于下横条部84的中央,并且另一个弹性突部144设于上横条部82的比中央靠侧壁部76b侧的部位,另一个弹性突部146设于下横条部84的比中央靠侧壁部76b侧的部位。总而言之,在本实施方式的缓冲橡胶142中,上弹性突部144和下弹性突部146在互相对应的位置朝向相对板部74a和相对板部74b相对的方向内侧突出,在轴线方向上下隔开规定距离地相对。
而且,可动膜134的中央部分被夹持在该上弹性突部144的突出顶端面和下弹性突部146的突出顶端面之间,从而其在厚度方向上的弹性变形受到限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弹性突部144、146向相对板部74a、74b相对的方向内侧突出,因此,在缓冲橡胶142配设于收容空间64的状态下,相对板部74a的大致整体重叠于收容空间64的上壁内表面96,相对板部74b的大致整体重叠于收容空间64的下壁内表面98。
利用这样的发动机支架140,也能够降低因可动膜134抵接于收容空间64的壁内表面96、98而产生的敲打声。此外,在缓冲橡胶142配设于收容空间64的状态下,作用于相对板部74a、相对板部74b、上弹性突部144以及下弹性突部146的初始应力较小,因此,能够谋求提升缓冲橡胶142的耐久性。
在图15中,示出了作为按照本发明所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第5实施方式的汽车用的发动机支架150。发动机支架150具有在分隔构件152的收容空间64中配设有缓冲橡胶154的构造。
分隔构件152具备上分隔构件156和下分隔构件158。上分隔构件156具有在第1实施方式的上分隔构件38上一体形成有上夹持突部160的构造。上夹持突部160具有小径的大致圆柱形状,其自第1横条部45的径向中央朝向下方突出到收容空间64内。下分隔构件158具有在第1实施方式的下分隔构件40上一体形成有下夹持突部162的构造。下夹持突部162具有小径的大致圆柱形状,其自第2横条部61的径向中央朝向上方突出到收容空间64内。
而且,上分隔构件156和下分隔构件158上下重叠并互相固定在一起,从而形成有具备收容空间64的分隔构件152。此外,在将上分隔构件156和下分隔构件158固定在一起的状态下,上夹持突部160和下夹持突部162在上下隔开规定距离地相对配置。
此外,在收容空间64中配设有缓冲橡胶154。缓冲橡胶154做成一体地具备一对相对板部74a、74b和一对侧板部76a、76b的中空的带形筒状体。此外,在一个侧板部76a上一体形成有以大致恒定的厚度扩展的矩形板状的可动膜134,该可动膜134延伸到一对相对板部74a、74b的相对面之间。总而言之,缓冲橡胶154具有在图13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的缓冲橡胶132中省略了弹性突部86、88的构造。
而且,缓冲橡胶154配设在收容空间64中,相对板部74a重叠于收容空间64的上壁内表面96,相对板部74b重叠于收容空间64的下壁内表面98。此外,上夹持突部160朝向相对板部74a突出,并且下夹持突部162朝向相对板部74b突出,该上夹持突部160的顶端抵接于相对板部74a,该下夹持突部162的顶端抵接于相对板部74b,从而相对板部74a的中央部分被上夹持突部160压向可动膜134侧,相对板部74b的中央部分被下夹持突部162压向可动膜134侧。由此,可动膜134隔着缓冲橡胶154的相对板部74a、74b在厚度方向上被在收容空间64的上壁内表面96中的上夹持突部160的形成部分和收容空间64的下壁内表面98中的下夹持突部162的形成部分夹持。
在这种按照本实施方式所构造的发动机支架150中,也能够降低因可动膜134抵接于收容空间64的上壁内表面96和下壁内表面98而产生的敲打声。并且,由于可动膜134被与分隔构件152一体形成的硬质的夹持突部160、162所夹持,因此,能够在被夹持突部160、162约束的部分更稳定地抑制可动膜134的变形或者位移,从而能够更有利地发挥降低敲打声的效果。而且,由于可动膜134隔着缓冲橡胶154的相对板部74a、74b被夹持在夹持突部160的顶端面和夹持突部162的顶端面之间,因此,还能够防止可动膜134因以夹持部分为支点在厚度方向上变形而受到损伤。
在图16中,示出了作为按照本发明所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第6实施方式的汽车用的发动机支架170。发动机支架170具有在分隔构件172的收容空间174中配设有缓冲橡胶176的构造。
分隔构件172具备上分隔构件178和下分隔构件180。如图16和图17所示,上分隔构件178具有大致圆板形状,其形成有在上表面开口的中央凹部42。并且,在上分隔构件178的径向中央部分形成有在上下方向贯通中央凹部42的底壁部的第1连通孔182。该第1连通孔182具有大致恒定的长方形截面,在短边方向(图17中的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距离地形成两个第1连通孔182、182,从而在这两个第1连通孔182、182之间形成有第1横条部184。
另一方面,如图16和图18所示,下分隔构件180具有大致圆板形状,在其径向中央部分形成有在上表面开口的收容凹部186。该收容凹部186以大致恒定的圆形截面在上下方向延伸,该收容凹部186在其底壁部形成有上下方向贯通的第2连通孔188。第2连通孔188以与第1连通孔182大致相同的长方形截面沿上下延伸,在短边方向(图18中的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距离地形成两个第2连通孔188、188,从而在这两个第2连通孔188、188之间形成有第2横条部190。
而且,上分隔构件178和下分隔构件180上下重叠并互相固定在一起,从而形成分隔构件172。此外,下分隔构件180的收容凹部186的开口部被上分隔构件178覆盖,从而形成收容空间174,在该收容空间174中配设有缓冲橡胶176。如图19~图21所示,缓冲橡胶176具备一对相对板部192a、192b和将该相对板部192a、192b互相连结起来的一对侧板部194a、194b。
相对板部192a、192b均呈大致圆板形状,在相对板部192a上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两个第1窗部196,并且在相对板部192b上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两个第2窗部198。第1窗部196和第2窗部198具有彼此大致相同的大致长方形截面,第1窗部196和第2窗部198各自在短边方向上隔开规定距离地形成有两个,在两个第1窗部196、196之间形成有上横条部200,并且在两个第2窗部198、198之间形成有下横条部202。此外,在相对板部192a的上横条部200上一体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小径圆柱状的上弹性突部86,并且在相对板部192b的下横条部202上一体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小径圆柱状的下弹性突部88。
此外,在一对相对板部192a、192b之间设有与该相对板部192a、192b正交地扩展的一对侧板部194a、194b。侧板部194a、194b具有彼此大致相同的矩形板形状,它们在与轴线垂直的一个方向(图20中的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彼此相对。而且,侧板部194a、194b与相对板部192a、192b一体地形成,该相对板部192a、192b利用侧板部194a、194b互相连结起来,形成整体呈中空形状的缓冲橡胶176。另外,在缓冲橡胶176中,由相对板部192a、192b和侧板部194a、194b围成的区域形成为内部空间73。
此外,在缓冲橡胶176的内部空间73中配设有作为可动构件的可动膜204。可动膜204做成以大致恒定的厚度尺寸在与轴线垂直的方向上扩展的板形状,如图21所示,该可动膜204一体地具备呈宽幅的矩形板形状的主体部分206和连结于侧板部194b的连结部208。这样构造成的可动膜204在一对相对板部192a、192b的相对面之间相对于该相对板部192a、192b均隔开间隔地扩展,该可动膜204通过连结部208与侧板部194b一体地形成而与缓冲橡胶176一体形成,从而呈悬臂状被支承。连结部208的厚度尺寸Tb与主体部分206的厚度尺寸Tt相等,而连结部208的宽度尺寸Wb小于主体部分206的宽度尺寸Wt。由此,连结部208的截面积小于主体部分206的截面积,连结部208与主体部分206相比易于弹性变形。
而且,如图16所示,一体地具备可动膜204的缓冲橡胶176配设在分隔构件172的收容空间174中,相对板部192a重叠于收容空间174的上壁内表面96,并且相对板部192b重叠于收容空间174的下壁内表面98。由此,第1连通孔182和第1窗部196相连通,并且第2连通孔188和第2窗部198相连通,从而形成将受压室66和平衡室68互相连通起来的流体流路100。
并且,上弹性突部86的突出顶端面抵接于收容空间174的上壁内表面96,并且下弹性突部88的突出顶端面抵接于收容空间174的下壁内表面98。由此,相对板部192a在上弹性突部86的形成部分处相对于收容空间174的上壁内表面96隔开距离而被压向相对板部192a和相对板部192b相对的方向内侧,相对板部192b在下弹性突部88的形成部分处相对于收容空间174的下壁内表面98隔开距离而被压向相对板部192a和相对板部192b相对的方向内侧。其结果,可动膜204的主体部分206的中央部分隔着缓冲橡胶176的相对板部192a、192b在厚度方向上被收容空间174的上壁内表面96和下壁内表面98夹持。
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170中,可动膜204的主体部分206被收容空间174的上壁内表面96和下壁内表面98夹持而受到约束,由此,使得可动膜204的自由长度减小,从而也能够降低由可动膜204的抵接引起的敲打声。此外,根据发动机支架170的构造也可明确,缓冲橡胶并不限定于带形筒状体。并且,作为使可动膜204的连结部208的截面积小于主体部分206的截面积的具体方式,既可以像本实施方式这样仅使连结部208的宽度尺寸小于主体部分206的宽度尺寸,也可以仅使连结部208的厚度尺寸小于主体部分206的厚度尺寸等。
在图22中,示出了作为按照本发明所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第7实施方式的汽车用的发动机支架210。发动机支架210具有在分隔构件172的收容空间174中配设有缓冲橡胶212的构造。
缓冲橡胶212构成为包括彼此独立的相对板部214a和相对板部214b。相对板部214a、214b做成彼此大致相同的矩形板状,在相对板部214a上形成有两个第1窗部196、196,并且在相对板部214b上形成有两个第2窗部198、198。并且,在相对板部214a的中央部分一体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上弹性突部86,并且在相对板部214b的中央部分一体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下弹性突部88。
而且,相对板部214a重叠于收容空间174的上壁内表面96,相对板部214a的外周部分利用粘接、卡定等方法固定在上分隔构件178上,并且在相对板部214a的中央部分处上弹性突部86的突出顶端面抵接于上壁内表面96。另一方面,相对板部214b重叠于收容空间174的下壁内表面98,相对板部214b的外周部分利用粘接、卡定等方法固定在下分隔构件180上,并且在相对板部214b的中央部分处下弹性突部88的突出顶端面抵接于下壁内表面98。由此,相对板部214a、214b的中央部分以朝向相对方向内侧凸出的方式弯曲变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板部214a和相对板部214b做成相对于与轴线垂直的平面而言互相对称的形状,通过将单一形状的橡胶弹性体正反翻转地配置在收容空间174中,就能够实现相对板部214a和相对板部214b。
此外,在相对板部214a、214b的相对面之间配设有可动板128。可动板128是具有大致矩形平板形状的橡胶弹性体,其中央部分隔着缓冲橡胶212的相对板部214a、214b在厚度方向上被收容空间174的上壁内表面96和下壁内表面98夹持。由此,针对受压室66和平衡室68的相对的压力变动,该可动板128的中央部分被约束而使其变形和位移受到限制,并且容许该可动板128的外周部分在厚度方向上的变形。
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210中,也能够防止可动板128抵接于收容空间174的上壁内表面96、下壁内表面98而产生的敲打声。此外,根据发动机支架210的构造也可明确,缓冲橡胶并非必须限定于中空形状,并且不必整体形成为一体。
在图23中,示出了作为按照本发明所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第8实施方式的汽车用的发动机支架220。发动机支架220具有在分隔构件172的收容空间174中配设有缓冲橡胶222的构造。
缓冲橡胶222构成为包括第1缓冲体224和第2缓冲体226。如图24和图25所示,第1缓冲体224一体地具备相对板部192a和作为支承部的侧板部194b,并且还一体地具备自侧板部194b延伸出的可动膜204。可动膜204做成与上述第6实施方式的可动膜204(参照图20和图21)同样的形状,与侧板部194b相连结的连结部208的厚度尺寸Tb与主体部分206的厚度尺寸Tt相等,而连结部208的宽度尺寸Wb小于主体部分206的宽度尺寸Wt。由此,连结部208的截面积小于主体部分206的截面积,连结部208与主体部分206相比易于弹性变形。另一方面,如图26和图27所示,第2缓冲体226相对于第1缓冲体224独立地形成,其一体地具备相对板部192b和侧板部194a。
而且,通过将第1缓冲体224和第2缓冲体226如图23所示那样配设在收容空间174中,从而构成缓冲橡胶222。此外,在配设于收容空间174中的状态下,第1缓冲体224的相对板部192a重叠于收容空间174的受压室66侧的上壁内表面96而覆盖上壁内表面96,并且第2缓冲体226的相对板部192b重叠于收容空间174的平衡室68侧的下壁内表面98而覆盖下壁内表面98。并且,在配设于收容空间174的状态下,第1缓冲体224的侧板部194b抵接于第2缓冲体226的相对板部192b,并且第2缓冲体226的侧板部194a抵接于第1缓冲体224的相对板部192a,该第1缓冲体224和第2缓冲体226配设成互相抵接的实质上的连结状态。
在这样的按照本实施方式构造成的发动机支架220中,也能够有效地获得作为目标的降低敲打声的效果。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造也可明确,在可动膜构造中,也能够将相对板部192a和相对板部192b彼此独立地形成。而且,在将该相对板部192a和相对板部192b配设于收容空间174的状态下,借助侧板部194a、194b将该相对板部192a和相对板部192b实质上连结起来,从而能够利用由振动能量的传递而使能量衰减的作用来谋求进一步降低敲打声。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该具体的记载限定。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下的弹性突部形成在彼此对应的位置,上下的夹持突部形成在彼此对应的位置,配置成具有大致相同的中心轴线,但上下的弹性突部(夹持突部)也可以形成在互不相同的位置。并且,可动构件的被该弹性突部、夹持突部夹持的夹持位置并不限定于可动构件的中央部分,在考虑到流体流路的被可动构件闭塞的贯通孔(例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1窗部78、第2窗部80)的位置、节流通路的开口位置等的前提下,能够任意地设定。此外,作为夹持可动构件的中央部分的方式,既可以像上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那样夹持可动构件的中心部分而容许在夹持部分周围的整周上弹性变形,也可以例如在整个宽度上夹持可动构件的中央部分而容许在隔着中央部分的两侧弹性变形等。
并且,弹性突部并非必须设于上下两侧,夹持突部并非必须设于上下两侧,例如也可以在上下中的一侧设有弹性突部,并且在上下中的另一侧设有夹持突部,也可以仅在上下中的一侧设有弹性突部、夹持突部。此外,弹性突部的数量、形状、大小等也可以在上下两侧互不相同,夹持突部的数量、形状、大小等也可以在上下两侧互不相同。
此外,缓冲橡胶并不限定于中空形状的带形筒状体,例如既可以仅设有单侧的侧板部,也可以将一侧的侧板部截断而构造成无法将一对相对板部连结起来。此外,例如图6等所示那样,在借助连结部支承可动膜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可动膜的主体部分的两侧设置连结部而支承可动膜的两侧等。
本发明并不仅应用于发动机支架,也能够适当地应用于包含车身支架、梁支架等在内的各种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此外,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并不限定于汽车用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例如也能够应用于机动二轮车、铁道用车辆、工业用车辆等除汽车之外的车辆所采用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0、110、130、140、150、170、210、220、发动机支架(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12、第1安装构件;14、第2安装构件;16、主体橡胶弹性体;28、挠性膜;36、112、152、172、分隔构件;64、174、收容空间;66、受压室;68、平衡室;70、节流通路;72、114、132、142、154、176、212、222、缓冲橡胶;73、内部空间;74、192、214、相对板部;76、194、侧板部;86、144、上弹性突部(弹性突部);88、146、下弹性突部(弹性突部);90、134、204、可动膜(可动构件);92、208、连结部;94、206、主体部分;96、上壁内表面(受压室侧的壁内表面);98、下壁内表面(平衡室侧的壁内表面);128、可动板(可动构件);160、上夹持突部(夹持突部);162、下夹持突部(夹持突部)。

Claims (14)

1.一种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中,第1安装构件(12)和第2安装构件(14)由主体橡胶弹性体(16)弹性连结起来,在隔着由该第2安装构件(14)支承的分隔构件(36、112、152、172)的一侧形成有壁部的一部分由该主体橡胶弹性体(16)构成的受压室(66),并且在隔着该分隔构件(36、112、152、172)的另一侧形成有壁部的一部分由挠性膜(28)构成的平衡室(68),还形成有将上述受压室(66)和平衡室(68)互相连通起来的节流通路(70),并且在形成于该分隔构件(36、112、152、172)的收容空间(64、174)中配设有板状的可动构件(90、128、134、204),该可动构件(90、128、134、204)的一个面受到该受压室(66)的液压的作用,该可动构件(90、128、134、204)的另一面受到该平衡室(68)的液压的作用,该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10、110、130、140、150、170、210、220)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收容空间(64、174)的壁内表面(96、98)中的上述可动构件(90、128、134、204)的碰撞面处配置有缓冲橡胶(72、114、132、142、154、176、212、222),并且该可动构件(90、128、134、204)在与该收容空间(64、174)的壁内表面(96、98)相对的面局部地在厚度方向上隔着该缓冲橡胶(72、114、132、142、154、176、212、222)被该收容空间(64、174)的该壁内表面(96、98)夹持,
在上述缓冲橡胶(72、114、132、142、176、212、222)上突出设有弹性突部(86、144、88、146),上述可动构件(90、128、134、204)隔着该缓冲橡胶(72、114、132、142、176、212、222)中的该弹性突部(86、144、88、146)的形成部分被上述收容空间(64、174)的上述壁内表面(96、98)夹持,
上述弹性突部(86、88)朝向上述收容空间(64、174)的上述壁内表面(96、98)突出,该弹性突部(86、88)的突出顶端抵接于该收容空间(64、174)的该壁内表面(96、9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中,
在上述收容空间(64)的上述壁内表面(96、98)一体形成有朝向上述缓冲橡胶(154)突出的夹持突部(160、162),并且该夹持突部(160、162)抵接于该缓冲橡胶(154),上述可动构件(134)隔着该缓冲橡胶(154)被该夹持突部(160、162)夹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中,
上述可动构件(90、128、134、204)的中央部分隔着上述缓冲橡胶(72、114、132、142、154、176、212、222)被上述收容空间(64、174)的上述壁内表面(96、98)夹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中,
上述缓冲橡胶(212、222)具有一对相对板部(192a、192b、214a、214b),并且这一对相对板部(192a、192b、214a、214b)彼此独立地形成,该一对相对板部(192a、192b、214a、214b)中的一个相对板部(192a、214a)覆盖上述收容空间(174)中的上述受压室(66)侧的上述壁内表面(96),该一对相对板部(192a、192b、214a、214b)中的另一个相对板部(192b、214b)覆盖该收容空间(174)中的上述平衡室(68)侧的上述壁内表面(9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中,
在上述一对相对板部(192a、192b)中的一者(192a)设有朝向该一对相对板部(192a、192b)中的另一者(192a)突出的支承部(194b),在这一对相对板部(192a、192b)的相对面之间扩展的上述可动构件(204)为自该支承部(194b)突出而被上述一对相对板部(192a、192b)中的该一者(192a)支承的可动膜(20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中,
上述可动膜(204)的连结于上述支承部(194b)的连结部(208)与上述可动膜(204)的主体部分(206)相比易于弹性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中,
上述可动膜(204)的连结部(208)的截面积小于上述可动膜(204)的主体部分(206)的截面积,由此,上述可动膜(204)的连结部(208)与上述可动膜(204)的主体部分(206)相比易于弹性变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中,
上述可动膜(204)的连结部(208)的厚度尺寸(Tb)和宽度尺寸(Wb)中的至少一者小于上述可动膜(204)的主体部分(206)的对应尺寸(Tt、Wt),由此,上述可动膜(204)的连结部(208)与上述可动膜(204)的主体部分(206)相比易于弹性变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中,
上述缓冲橡胶(72、114、132、142、154、176)具有一对相对板部(74a、74b、192a、192b),并且具有将这一对相对板部(74a、74b、192a、192b)互相连结起来的侧板部(76a、76b、194a、194b),该一对相对板部(74a、74b、192a、192b)中的一个相对板部(74a、192a)覆盖上述收容空间(64、174)的上述受压室(66)侧的上述壁内表面(96),该一对相对板部(74a、74b、192a、192b)中的另一个相对板部(74b、192b)覆盖该收容空间(64、174)的上述平衡室(68)侧的上述壁内表面(98),该侧板部(76a、76b、194a、194b)和这一对相对板部(74a、74b、192a、192b)一体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中,
上述缓冲橡胶(72、114、132、142、154、176)做成利用彼此相对的一对上述侧板部(76a、76b、194a、194b)将上述一对相对板部(74a、74b、192a、192b)连结起来而成的中空形状,在由上述一对相对板部(74a、74b、192a、192b)和上述一对侧板部(76a、76b、194a、194b)围成的内部空间(73)中收容配置有上述可动构件(90、128、134、204)。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中,
上述可动构件(90、128、134、204)为自上述侧板部(76a、194b)突出到上述一对相对板部之间(74a、74b、192a、192b)的可动膜(90、134、204)。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中,
上述可动膜(90、204)的连结于上述侧板部(76a、194b)的连结部(92、208)与上述可动膜(90、204)的主体部分(94、206)相比易于弹性变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中,
上述可动膜(90、204)的连结部(92、208)的截面积小于上述可动膜(90、204)的主体部分(94、206)的截面积,由此,上述可动膜(90、204)的连结部(92、208)与上述可动膜(90、204)的主体部分(94、206)相比易于弹性变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中,
上述可动膜(90、204)的连结部(92、208)的厚度尺寸(Tb)和宽度尺寸(Wb)中的至少一者小于上述可动膜(90、204)的主体部分(94、206)的对应尺寸(Tt、Wt),由此,上述可动膜(90、204)的连结部(92、208)与上述可动膜(90、204)的主体部分(94、206)相比易于弹性变形。
CN201380031253.9A 2012-06-12 2013-06-04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Active CN1043645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2573A JP5820772B2 (ja) 2012-06-12 2012-06-12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2012-132573 2012-06-12
JP2012132574A JP5899060B2 (ja) 2012-06-12 2012-06-12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2012-132574 2012-06-12
PCT/JP2013/003512 WO2013187008A1 (ja) 2012-06-12 2013-06-04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64554A CN104364554A (zh) 2015-02-18
CN104364554B true CN104364554B (zh) 2016-05-11

Family

ID=49757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1253.9A Active CN104364554B (zh) 2012-06-12 2013-06-04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22541B2 (zh)
CN (1) CN104364554B (zh)
WO (1) WO20131870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35622B2 (ja) * 2014-04-30 2018-05-3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JP6431795B2 (ja) * 2015-03-19 2018-11-28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6546477B2 (ja) 2015-08-24 2019-07-17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DE102018102130A1 (de) * 2018-01-31 2019-08-01 Vibracoustic Gmbh Hydraulisch dämpfendes Lager
US11959527B2 (en) * 2018-05-10 2024-04-16 Prospira Corporation Vibration isolator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2861A (zh) * 2006-01-31 2007-08-08 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减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313111D0 (en) 1983-05-12 1983-06-15 Avon Ind Polymers Hydraulically damped mounting
US4997169A (en) 1988-08-03 1991-03-05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Hydraulically damped mount
JPH062046Y2 (ja) 1988-08-03 1994-01-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型防振装置
FR2831630B1 (fr) 2001-10-29 2004-01-30 Hutchinson Support antivibratoire hydraulique comportant un clapet de decouplage clipse
JP2004003656A (ja) 2003-05-19 2004-01-08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液封入防振装置
JP4228219B2 (ja) * 2004-03-22 2009-02-25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US7416173B2 (en) 2004-05-24 2008-08-26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ally switchable type fluid-filled engine mount
JP4120828B2 (ja) 2004-06-30 2008-07-16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能動型防振装置
JP4218061B2 (ja) 2004-10-18 2009-02-04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4344677B2 (ja) * 2004-11-24 2009-10-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防振支持装置
JP2006144983A (ja) 2004-11-24 2006-06-08 Honda Motor Co Ltd 防振支持装置
JP2006250281A (ja) * 2005-03-11 2006-09-21 Tokai Rubber Ind Ltd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4671176B2 (ja) 2006-03-31 2011-04-13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DE112007002950B4 (de) 2006-12-05 2014-05-28 Honda Motor Co., Ltd. Flüssigkeitsgedichtete Vibrations-Isolations-Vorrichtung
JP4887171B2 (ja) * 2007-02-14 2012-02-29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封入式マウント装置
JP5064115B2 (ja) 2007-05-28 2012-10-31 倉敷化工株式会社 液体封入式防振支持装置
EP1995491A3 (en) 2007-05-22 2014-02-19 Kurashiki Kako Co., Ltd. Liquid-filled anti-vibration mounting device
JP4901580B2 (ja) 2007-05-22 2012-03-21 倉敷化工株式会社 液体封入式防振支持装置
JP4820792B2 (ja) 2007-09-28 2011-11-24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4820793B2 (ja) 2007-09-28 2011-11-24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5119018B2 (ja) 2008-03-18 2013-01-16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2009243510A (ja) 2008-03-28 2009-10-22 Tokai Rubber Ind Ltd 自動車用の流体封入式エンジンマウント
US8556239B2 (en) 2008-06-30 2013-10-15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Fluid filled type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CN103890443B (zh) * 2011-12-27 2015-11-25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JP5846939B2 (ja) * 2012-01-31 2016-01-20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2861A (zh) * 2006-01-31 2007-08-08 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减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64554A (zh) 2015-02-18
US9222541B2 (en) 2015-12-29
US20140327199A1 (en) 2014-11-06
WO2013187008A1 (ja) 2013-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64554B (zh)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CN102770686B (zh) 液体密封防振装置
CN104053925B (zh)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CN103890443B (zh)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CN100587292C (zh) 防振装置
CN101460762B (zh) 减振装置
CN102906450B (zh)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CN102725558B (zh) 液封式防振装置
CN101932849B (zh)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CN110273968A (zh)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CN104105902A (zh)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CN101903680B (zh) 液体封入型减振装置
CN107401578A (zh)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CN104254708A (zh) 液封防振装置
CN103363013B (zh)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CN104302942A (zh) 防振装置
CN103174790A (zh) 隔振装置
CN102808892A (zh)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JP4340911B2 (ja) 防振装置
CN112855838A (zh) 液压防振模块的分离元件及配备分离元件的液压防振模块
JP5689645B2 (ja) 防振装置
JP5363363B2 (ja)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CN103542034B (zh) 隔振装置
JPH0625732Y2 (ja) 流体封入式筒型マウント装置
JPH08177954A (ja) 流体封入式筒型防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