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14406A - 座椅滑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座椅滑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14406A
CN104114406A CN201380008321.XA CN201380008321A CN104114406A CN 104114406 A CN104114406 A CN 104114406A CN 201380008321 A CN201380008321 A CN 201380008321A CN 104114406 A CN104114406 A CN 1041144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er
scope
right track
actuator
ge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83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14406B (zh
Inventor
中岛史朗
半田学
菅间隆博
藤泽英树
久米将
大矢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144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44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144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44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7Slide construction
    • B60N2/0722Constructive details
    • B60N2/0727Stop members for limiting sliding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7Slide construction
    • B60N2/0722Constructive 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king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king device
    • B60N2/0812Location of the latch
    • B60N2/0818Location of the latch inside the rai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king device
    • B60N2/0831Movement of the latch
    • B60N2/0837Movement of the latch pivoting
    • B60N2/0843Movement of the latch pivoting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e.g. dismountable auxiliary seats
    • B60N2/015Attaching seats directly to vehicle chassis
    • B60N2/01508Attaching seats directly to vehicle chassis using quick release attachments
    • B60N2/01516Attaching seats directly to vehicle chassis using quick release attachments with locking mechanisms
    • B60N2/0155Attaching seats directly to vehicle chassis using quick release attachments with locking mechanisms with the locking mechanism on the vehicle floor or ra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一种座椅滑动装置(100)被配置成被固定至车辆地板(10)且包括多个下轨道(17),下轨道包括前部范围(P1)和后部范围(P2)并向前和向后延伸;以及上轨道(20),其被配置成支撑活动座椅(18)并能在下轨道上移动。座椅滑动装置(100)还包括锁定部分(126)、止动件以及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锁定部分(126)选择性地在下轨道(17)上于前部范围(P1)和后部范围(P2)中多个位置上限制上轨道(20)的移动。锁定部分(126)设置于上轨道(20)上。在上轨道(20)从前部范围(P1)和后部范围(P2)中的任一个向前移动穿越过这个范围并达到另一个范围前,止动件停止上轨道(20)的移动。当上轨道(20)已被止动件停止时,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能使上轨道(20)移动。

Description

座椅滑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滑动装置,更特别地,涉及一种车辆座椅滑动装置。
背景技术
一种车辆设置有能够在前后方向移动活动座椅且在适当的位置锁定活动座椅的座椅滑动装置。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其包括从前部起顺序布置的第一座椅、第二座椅和第三座椅,且座椅滑动装置允许在沿前后方向延伸并被固定至车辆地板的共同的轨道上移动第二座椅和第三座椅。在专利文献1的座椅滑动装置中,可通过移除第二座椅而沿轨道将第三座椅移至在第一座椅附近的位置。专利文献1具有可将第三座椅移至第二座椅所在的范围的优点。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能沿在前后方向延伸并被固定至车辆地板的共同的下轨道移动前排乘客座椅和后排座椅的座椅滑动装置。根据专利文献2的座椅滑动装置,可将前排乘客座椅移至后排座椅已处于的范围中,在该范围中后排座椅移至下轨道后端的状态中。前排乘客座椅被配置成移至已设置后排座椅的范围并且被锁定部分锁定在该范围中的适当位置。专利文献2可将前排乘客座椅移至已设置后排座椅的范围,以改善前排乘客座椅的移动性和乘员舒适性。
在专利文献2中,在下轨道上,与驾驶员座椅的移动范围相应的范围被定义为范围A,与在驾驶员座椅后设置的座椅的移动范围相应的范围被定义为范围B,且在前排乘客座椅后设置的后排座椅可向车辆后备箱移动以使后排座椅可缩回的范围被定义为范围C。
在专利文献2中,可在很大程度上向后移动前排乘客座椅。也就是说,可在包括范围A及范围B的很宽的范围内移动前排乘客座椅。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坐在被设置于范围A中的前排乘客座椅上的乘员期望将前排乘客座椅移至范围A的后端,但如果锁定部分没有将向后移动前排乘客座椅锁定住,就有可能将前排乘客座椅移至范围B且同时错误地超出范围A甚多。在这种情况下,坐在前排乘客座椅上的乘员需要将前排乘客座椅返回至前部范围A。
与此相反,即使在前排乘客座椅被设置在后排座椅的范围B中的状态下乘员期望将前排乘客座椅向前移至范围B的前端,但乘员仍有可能向前移动前排乘客座椅且同时错误地超出范围B甚多。在这种情况下,坐在前排乘客座椅上的乘员有必要再次向后返回前排乘客座椅。
专利文献1并不是为有乘员坐在活动座椅上的状态下移动活动座椅的情况而设计的,且未提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任何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专利公开号2-81738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专利公开号2004-249928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座椅滑动装置,其具有能沿包括用于前排座椅的前部范围和用于后排座椅的后部范围的下轨道移动的活动座椅,该座椅滑动装置能够防止乘员在前部范围和后部范围之间无意地移动活动座椅,且能够根据乘员的意图将活动座椅移至后部范围或前部范围。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座椅滑动装置,其包括下轨道、上轨道、锁定部分、止动件部分和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下轨道被配置成被固定至车辆的地板,包括前部范围和后部范围并在前后方向延伸。上轨道被配置成支撑活动座椅并能在所述下轨道上移动。锁定部分被设置在所述上轨道上,并选择性地在所述下轨道上分别于所述前部范围和所述后部范围中的多个位置上限制所述上轨道的移动。止动件部分在所述上轨道穿越过所述前部范围和所述后部范围中的任一个并进入另一个范围前停止所述上轨道的移动。当所述上轨道已被所述止动件部分停止时,所述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允许所述上轨道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中,所述下轨道包括非锁定范围,在其中所述锁定部分不能限制所述上轨道的移动。所述非锁定范围位于所述前部范围和所述后部范围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第一或第二方面中,所述止动件部分包括多个止动件,其被分别设置于所述下轨道的所述前部范围的后端以及所述后部范围的前端;接合构件,其被设置于所述上轨道上并与所述止动件之一相接合以限制所述上轨道的移动;以及推动构件,其用于朝所述接合构件接合所述止动件的方向上推动所述接合构件。当所述上轨道移动且所述接合构件与所述止动件相对时,所述接合构件与所述止动件相接合。所述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包括止动件释放杆,其被配置成设于所述活动座椅上并克服所述推动构件的推动力而使所述接合构件与所述止动件脱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第一或第二方面中,所述止动件部分包括:一对致动器和控制器。致动器被分别设置于所述下轨道的所述前部范围的后端和所述后部范围的前端,使得所述致动器彼此相对。所述致动器中的每一个包括操作构件,其能够在停止位置和回缩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且所述操作构件能在所述停止位置上紧靠所述上轨道且在所述回缩位置上无法紧靠所述上轨道。控制器能以切换方式在阻止模式和阻止取消模式中的任一模式中操作。所述控制器在所述阻止模式中控制所述致动器,使得所述致动器的所述操作构件被布置在所述停止位置上。所述控制器在所述阻止取消模式中控制所述致动器,使得所述致动器的所述操作构件被布置在所述回缩位置上。当操作所述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阻止取消模式操作,且当未操作所述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阻止模式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第二方面中,所述座椅滑动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在所述非锁定范围中移动的所述上轨道的检测器。所述止动件部分包括:一对致动器和控制器。致动器被分别设置于所述下轨道的所述前部范围的后端和所述后部范围的前端,使得所述致动器彼此相对。所述致动器中的每一个包括操作构件,其能够在停止位置和回缩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操作构件能在所述停止位置紧靠所述上轨道且在所述回缩位置上无法紧靠所述上轨道。控制器能以切换方式在阻止模式和阻止取消模式中的任一模式中操作。所述控制器在所述阻止模式中控制所述致动器,使得所述致动器的所述操作构件被布置在所述停止位置上。所述控制器在所述阻止取消模式中控制所述致动器,使得所述致动器的所述操作构件被布置在所述回缩位置上。在操作所述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后且直到所述检测器完成对在所述非锁定范围中移动的所述上轨道的检测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阻止取消模式操作。当未操作所述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阻止模式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第一方面中,所述止动件部分包括:单一致动器和控制器。单一致动器与位于所述下轨道中的所述前部范围和所述后部范围之间的界限相对。所述致动器包括能够在停止位置和回缩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的操作构件。所述操作构件能在所述停止位置上紧靠所述上轨道且在所述回缩位置上无法紧靠所述上轨道。所述控制器能以切换方式在阻止模式和阻止取消模式中的任一模式中操作。所述控制器在所述阻止模式中控制所述致动器,使得所述致动器的所述操作构件被布置在所述停止位置上。所述控制器在所述阻止取消模式中控制所述致动器,使得所述致动器的所述操作构件被布置在所述回缩位置上。当操作所述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阻止取消模式操作,且当未操作所述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阻止模式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第一或第二方面中,一对检测器被分别设置于所述下轨道的所述前部范围的后端和所述后部范围的前端。所述止动件部分包括:致动器和控制器。致动器被设置在所述上轨道上。所述致动器包括能够在接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的操作构件。所述操作构件在所述接合位置上与所述下轨道相接合且在所述脱离位置上与所述下轨道脱离。控制器能以切换方式在阻止模式和阻止取消模式中的任一模式中操作。所述控制器在所述阻止模式中控制所述致动器,使得所述致动器的所述操作构件被布置在所述接合位置上以防止所述上轨道移动。所述控制器在所述阻止取消模式中控制所述致动器,使得所述致动器的所述操作构件被布置在所述脱离位置上以允许所述上轨道移动。当所述检测器检测到所述上轨道位于所述前部范围的所述后端和所述后部范围的所述前端中的任一端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阻止模式操作。当操作所述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阻止取消模式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第二方面中,止动件部分包括单一致动器和控制器。致动器与下轨道的非锁定范围的部分相对。致动器包括能够在停止位置和回缩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的操作构件。操作构件能在停止位置上紧靠上轨道且在回缩位置上无法紧靠上轨道。控制器能以切换方式在预防模式和预防取消模式中的任一模式中操作。控制器在预防模式中控制致动器,从而使致动器的操作构件被布置在停止位置上。控制器在预防取消模式中控制致动器,从而使致动器的操作构件被布置在回缩位置上。当未操作止动件释放的操作部分时,控制器根据预防取消模式操作,且当未操作止动件释放的操作部分时,控制器根据预防模式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在第一或第二方面中,所述止动件部分包括:多个止动件,接合构件和推动构件。止动件被分别设置于所述下轨道的所述前部范围的后端以及所述后部范围的前端。接合构件被设置于所述下轨道上,使得所述接合构件能在所述接合构件与所述止动件相接合的状态下与所述止动件接合以限制所述上轨道的移动。推动构件朝所述接合构件接合所述止动件的方向上推动所述接合构件。所述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包括止动件释放杆,其被配置成设于所述活动座椅上并克服所述推动构件的推动力而使所述接合构件与所述止动件脱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在第二方面中,所述止动件部分包括:止动件,其被设置在所述下轨道的所述非锁定范围中;接合构件,其被设置在所述上轨道上,使得所述接合构件能与所述止动件相接合;以及推动构件,当所述上轨道移动且所述接合构件与所述止动件相对时,其朝所述接合构件接合所述止动件的方向上推动接合构件。所述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包括止动件释放杆,其被配置成设于所述活动座椅上并克服所述推动构件的推动力而使所述接合构件与所述止动件脱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在第一至第十方面的任一方面中,在车辆的活动座椅的前面设有具有气囊的气囊装置。下轨道的前部范围被包括在气囊装置的气囊膨胀以保护乘员的气囊保护范围中,且下轨道的后部范围不被包括在气囊保护范围中。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可提供能够防止乘员在前部范围和后部范围之间无意地移动活动座椅,且能够根据乘员的意图将活动座椅移至后部范围或前部范围的座椅滑动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座椅滑动装置的下轨道中,前部范围和后部范围之间具有锁定部分无法限制上轨道的移动的非锁定范围,可轻易地实现第一方面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当上轨道移动时,如果接合构件与止动件相对,接合构件则与止动件相接合,且可停止活动座椅从前部范围至后部范围以及从后部范围至前部范围的移动。因此,能够防止在前部范围和后部范围之间无意地移动活动座椅。如果坐在活动座椅上的乘员操作取消杆,可有意地将活动座椅从前部范围移至后部范围或从后部范围移至前部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一对致动器被分别设置在下轨道的前部范围的后端和后部范围的前端以使致动器彼此相对。根据阻止模式的控制器控制致动器,从而使致动器的操作构件被布置在停止位置上。据此,停止活动座椅从前部范围至后部范围和从后部范围至前部范围的移动。因此,可防止在前部范围和后部范围之间无意地移动活动座椅。当坐在活动座椅上的乘员操作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时,通过根据阻止取消模式操作的控制器控制该对致动器以将该对操作构件移至回缩位置。因此,可有意地将活动座椅从前部范围移至后部范围或从后部范围移至前部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一对致动器被分别设置在下轨道的前部范围的后端和后部范围的前端以使致动器彼此相对。根据阻止模式操作的控制器控制致动器,从而使致动器的操作构件被布置在停止位置上。据此,停止活动座椅从前部范围至后部范围和从后部范围至前部范围的移动。因此,可防止在前部范围和后部范围之间无意地移动活动座椅。在坐在活动座椅上的乘员操作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后且直到检测器完成对在非锁定范围中移动的上轨道的检测时,根据阻止取消模式操作的控制器控制该对致动器以使操作构件被布置在回缩位置上。因此,可有意地将活动座椅从前部范围移至后部范围或从后部范围移至前部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根据阻止模式操作的控制器控制与位于下轨道中的前部范围和后部范围之间的界限相对的单一致动器,从而使操作构件被布置在停止位置上。据此,停止活动座椅从前部范围至后部范围和从后部范围至前部范围的移动。因此,能够防止在前部范围和后部范围之间无意地移动活动座椅。当坐在活动座椅上的乘员操作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时,通过根据阻止取消模式操作的控制器控制该对致动器以使操作构件被布置在回缩位置上。因此,可有意地将活动座椅从前部范围移至后部范围或从后部范围移至前部范围。
当检测器检测到上轨道位于前部范围的后端和后部范围的前端中的任一端时,控制器根据阻止模式操作。据此,由于停止了活动座椅从前部范围至后部范围和从后部范围至前部范围的移动,可防止在前部范围和后部范围之间无意地移动活动座椅。如果操作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控制器则根据阻止取消模式操作。因此,可根据乘员的意愿将活动座椅移至另一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当未操作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时,控制器根据阻止模式操作且单一致动器防止活动座椅移动。因此,可防止在前部范围和后部范围之间无意地移动活动座椅。当操作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时,控制器根据阻止取消模式操作。因此,可根据乘员的意愿将活动座椅移至另一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在接合构件接合被分别设置在前部范围的后端和后部范围的前端的止动件的状态下,接合构件防止上轨道移动。因此,能够防止在前部范围和后部范围之间无意地移动活动座椅。当操作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时,接合构件克服推动构件的推动力而与止动件脱离。因此,可根据乘员的意愿将活动座椅移至另一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在接合构件与设于非锁定范围的止动件相接合的状态中,接合构件防止上轨道移动。因此,能够防止在前部范围和后部范围之间无意地移动活动座椅。当操作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时,由于接合构件克服推动构件的推动力而与止动件脱离,因此可根据乘员的意愿将活动座椅移至另一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在可防止在气囊保护范围(前部范围)和未受气囊保护的范围(后部范围)之间无意地移动活动座椅,且可根据乘员的意愿将活动座椅移至后部范围或气囊保护范围(前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的第一范围中布置活动座椅的状态的示意侧视图;
图2为示出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的第二范围中布置活动座椅的状态的示意侧视图;
图3为下轨道和上轨道的分解立体图;
图4(a)为示出上轨道被结合在下轨道中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4(b)为图4(a)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为沿图4(b)的线5-5所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6(a)为沿图4(b)的线6-6所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6(b)为示出止动件杆的操作的横截面视图;
图7为具有第一个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的车辆的示意平面图;
图8为解锁杆和止动件释放杆的示意说明图;
图9(a)为示出上轨道被结合在第二个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的下轨道中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9(b)为图9(a)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0为具有第二个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的车辆的示意平面图;
图11为在第二个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中的止动件控制装置的电气框图;
图12(a)为示出上轨道被结合在第三个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的下轨道中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2(b)为图12(a)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3为具有第三个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的车辆的示意平面图;
图14为在第三个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中的止动件控制装置的电气框图;
图15为具有第四个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的车辆的示意平面图;
图16为在第四个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中的止动件控制装置的电气框图;
图17为具有第五个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的车辆的示意平面图;
图18为在第五个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中的下轨道和上轨道的横截面视图;
图19(a)为在第五个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中的止动件部分的示意图;
图19(b)合作构件的基本部分的示意图;
图20为示出上轨道被结合在第一个实施例的修改的下轨道中的状态且与图4(a)相应的平面图;
图21(a)为在第一个实施例的修改中的下轨道和上轨道且与图6(a)相应的横截面视图;以及
图21(b)为示出在第一个实施例的修改中的止动件杆的操作并与图6(b)相应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个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1至8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座椅滑动装置100。在应用第一个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的车辆中,将先描述被布置在地板上的座椅。
如图7所示,在车辆的地板10上,具有包括沿前后方面布置的第一座椅排、第二座椅排和第三座椅排的三个座椅排。在第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座椅排包括被布置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右侧的驾驶员座椅14以及被布置在车辆左侧的前排乘客座椅18。第二座椅排包括被布置在驾驶员座椅14后的后排座椅15和被布置在前排乘客座椅18后的活动后排座椅19。第三座椅排由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长凳式第三排座椅16。如图1、2和7所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长的下轨道17A和17B被布置在前排乘客座椅一侧的地板10上(在该实施例中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以使下轨道17A和17B以平行的方式相互分离。如图1和7所示,下轨道17A和17B的前端位于驾驶员座椅14的前端的左侧且位于车辆地板10的前部。下轨道17A和17B的后端位于第三排座椅16的前面且与第三排座椅16相邻的位置上。可分别通过已知的滑动机构(未示出)在前后方向上调整驾驶员座椅14和后排座椅15的位置,且在调整后可通过已知的锁定机构(未示出)在位置上锁定驾驶员座椅14和后排座椅15。
前排乘客座椅18和活动后排座椅19被布置在下轨道17A和17B上且充当活动座椅。驾驶员座椅14、后排座椅15、第三排座椅16、前排乘客座椅18和活动后排座椅19分别包括座垫和被附至座垫以使其能相对于座垫倾斜的座椅靠背。
如图1和7所示,一对上轨道20被固定至前排乘客座椅18的座垫18a的下部以使上轨道20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分离。下轨道17A和17B以及上轨道20配置成座椅滑动装置100。上轨道20与下轨道17A和17B相对齐且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沿下轨道17A和17B移动。
如图7所示,下轨道17A和17B包括从前部起顺序布置的第一范围P1、第三范围P3、第二范围P2和第四范围P4。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范围P1对应于驾驶员座椅14的位置并构成前部范围。第二范围P2对应于后排座椅15的位置并构成后部范围。第三范围P3在第一范围P1和第二范围P2之间延伸并构成非锁定范围。如图7所示,活动后排座椅19能在第二范围P2和第四范围P4的范围中移动。当活动后排座椅19被布置在第四范围P4中最接近第三排座椅16的位置上时,前排乘客座椅18能在下轨道17A和17B的整个长度的剩余范围中移动,即在第一范围P1、第三范围P3和第二范围P2的范围中移动,如图7所示。第一范围P1和第二范围P2并不限于与驾驶员座椅14和后排座椅15相同的移动范围,且第一范围P1和第二范围P2可在前后方向中相互偏离。
由于下轨道17A和17B具有相同的配置,因此下面将仅描述一个下轨道17B。
如图5所示,下轨道17B包括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具有宽度且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底壁部分111,从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底壁部分111的两端竖起的一对侧壁部分112,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从侧壁部分112的上端延伸以使彼此接近的一对悬垂壁部分113以及从悬垂壁部分113的顶端向下延伸的一对折叠壁部分114。下轨道17B的底壁部分111、侧壁部分112、悬垂壁部分113和折叠壁部分114一体形成在一起。在下轨道17B中,在折叠壁部分114之间限定向上开放的开口113a。如图3和图4(a)所示,在被包括在第一范围P1和第二范围P2中的折叠壁部分114中形成有多个矩形锁定孔114a。在下轨道17B的前后方向上彼此按预定的第一间隔L1布置锁定孔114a。在第三范围P3的折叠壁部分114中未形成有锁定孔114a。
如图3所示,在被包括在下轨道17B的第一范围P1中的折叠壁部分114中且在位于锁定孔114a的最后面一个的后方的折叠壁部分114的位置上,在沿下轨道17B的前后方向上彼此按第二间隔L2形成有多个(在该实施例中为两个)矩形止动件孔114b。在被包括在下轨道17B的第二范围P2中的折叠壁部分114中且在位于锁定孔114的最前面一个的前方的折叠壁部分114的位置上,在沿下轨道17B的前后方向上彼此按第二间隔L2形成有多个(在该实施例中为两个)矩形止动件孔114c。如图4(b)所示,第二间隔L2不同于锁定孔114a之间的第一间隔L1。止动件孔114b和114c充当止动件。在该实施例中,锁定孔114a之间的第一间隔L1短于止动件孔114b和114c之间的第二间隔L2。可替代地,第一间隔L1可长于第二间隔L2。
如图5所示,上轨道20的每一个包括体壁部分121,其沿车辆的垂直方向延伸并沿下轨道17B的开口113a在前后方向延伸。上轨道20的体壁部分121包括以大致环绕其横截面中的矩形空间延伸的中空壁部分121a,以及从中空壁部分121a的顶端向下延伸以使彼此分离的一对延伸壁部分121b。上轨道20还包括在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体壁部分121的延伸壁部分121b的下端延伸的在分离方向上的一对悬垂壁部分122,以及从悬垂壁部分122的顶端向上延伸并由下轨道17B的侧壁部分112、悬垂壁部分113和折叠壁部分114环绕的一对折叠壁部分123。上轨道的体壁部分121、悬垂壁部分122和折叠壁部分123一体形成在一起。
如图3所示,沿底壁部分111旋转的多个轴承131被附至上轨道20的折叠壁部分123的外表面,且上轨道20通过轴承131经下轨道17B所支撑。如果轴承131沿底壁部分111旋转,则支撑上轨道20以使上轨道20能沿下轨道17B的前后方向滑动。
在上轨道20的延伸壁部分121b的每一个中沿上轨道20的前后方向彼此按预定第一间隔L1形成有多个***孔121c(见图5)。***孔121c位于能与下轨道17B的锁定孔114a匹配的位置上。类似地,还在上轨道20的折叠壁部分123的每一个中沿上轨道20的前后方向彼此按预定间隔L1形成有多个***孔123a。在上轨道20中,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折叠壁部分123的***孔123a与延伸壁部分121b的***孔121c相对。
上轨道20的延伸壁部分121b中,在比沿上轨道20的前后方向彼此以第二间隔L2布置的***孔121c更接近上轨道20后端的位置上形成有多个***孔121d(见图6(a)和6(b))。上轨道20的延伸壁部分121b的***孔121d位于能与在下轨道17B的前后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止动件孔114b和止动件孔114c相匹配的位置上。类似地,在上轨道20的折叠壁部分123中,在比沿上轨道20的前后方向彼此以第二间隔L2布置的***孔123a更接近上轨道20后端的位置上形成有多个***孔123b。在上轨道20中,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折叠壁部分123的***孔123b与延伸壁部分121b的***孔121d相对。
充当锁定部分的锁定杆126被连接至上轨道20以使锁定杆126能关于在上轨道2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枢轴枢转。如图5和4(b)所示,在锁定杆126上彼此以预定的第一间隔L1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锁定爪126a。锁定爪126a向下延伸并被弯曲成C形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锁定爪126a穿过体壁部分121并被引入开口113a中。由于锁定杆126枢转,锁定爪126a能选择性地进入并退出图5中所示的***孔121c和123a。当延伸壁部分121b的***孔121c的位置、折叠壁部分123的***孔123a的位置和下轨道17B的锁定孔114a的位置彼此相对齐时,如果锁定杆126的锁定爪126a被******孔121c和123a以及锁定孔114a中,则限制在下轨道17B和上轨道20之间的相对移动,且还定位前排乘客座椅18。
如图4(a)所示,从下面将扭簧127的一端附至在与锁定爪126a相分离一侧的锁定杆126的一端。扭簧127的另一端被固定至上轨道20的体壁部分121。锁定杆126的锁定爪126a总是通过扭簧127被推向锁定爪126a被******孔121c和123a的一侧,即在下轨道17B和上轨道20之间限制相对移动的方向上。例如,可使用弹性构件,如板簧和螺旋弹簧以代替扭簧127。通过克服扭簧127的推动力旋转锁定杆126,可使锁定爪126a退出***孔123a和锁定孔114a。如果锁定爪126a退出上轨道20的折叠壁部分123的***孔123a以及折叠壁部分114的锁定孔114a,则允许在下轨道17B和上轨道20之间的相对移动。
如图1和8所示,枢轴33由座垫18a的框架(未示出)枢转支撑,且解锁杆30被一体连接至位于座垫18a一侧的枢轴33(在该实施例中为座垫18a的左侧)。枢轴33设有复位弹簧(未示出)。当操作解锁杆30以枢转时,复位弹簧将解锁杆30返回至解锁杆30***作之前的位置。解锁杆30是手动操作的。杆构件33a被一体固定至枢轴33,且被***外管Ka的一对线缆K的前端被连接至杆构件33a。通过枢转解锁杆30对线缆K进行操作。图8仅示出用于操作上轨道20的锁定杆126的一对线缆K之一,其沿下轨道17B移动。用于操作上轨道20的锁定杆126的另一个线缆(未示出),其沿下轨道17A移动。用于操作沿下轨道17A移动的上轨道20的锁定杆126的机构与操作沿下轨道17B移动的上轨道20的锁定杆126的联动机构(第一联动机构)相同。因此,将省略前一机构的描述。
如图8所示,线缆K的外管Ka的一端通过托架35被固定至座垫18a的下部。座垫18a的下部设有轴36a,且支撑操作杆36以使操作杆36的中央部分能关于轴36a枢转。线缆K的末端被连至操作杆36的上端。
如图5和8所示,操作杆36能在备用位置R1和操作位置R2之间往复运动,在操作位置R2操作杆36的下端36b被设置到备用位置R1下方。如果在操作杆36被布置在备用位置R1中的状态下通过解锁杆30操作线缆K,操作杆36逆时针地关于轴36a枢转,如图8所示。据此,操作杆36的下端36b被移至操作位置R2。
当操作杆36从备用位置R1被移至操作位置R2时,下端36b克服扭簧127的推动力按压并向下移动锁定杆126的上端。据此,锁定爪126a从图5所示的锁定杆126限制下轨道17B和上轨道20之间的相对移动的状态退出***孔123a和锁定孔114a,从而允许其之间的相对移动。
如果停止了解锁杆30的手动操作,操作杆36通过线缆K经复位弹簧(未示出)顺时针地关于轴36a枢转,如图8所示。通过该枢转运动,操作杆36的下端36b从操作位置R2返回至备用位置R1,如图8所示。其结果是,锁定爪126a经扭簧127的推动力被******孔121c、锁定孔114a和***孔123a中,且限制在下轨道17B和上轨道20之间的相对移动。
止动件杆128被连接至上轨道20上比锁定杆126更接近上轨道20后端的一部分,以使止动件杆128能关于沿上轨道2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枢轴枢转。止动件杆128充当接合构件。
如图6(a)和4(b)所示,在止动件杆128上彼此以第二间隔L2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两个)止动件爪128a。止动件爪128a向下延伸并被弯曲成C形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止动件爪128a穿过体壁部分121并被引入开口113a中。由于止动件杆128枢转,止动件爪128a能选择性地进入并退出图6(b)中所示的***孔121d和123b。当上轨道20的延伸壁部分121b的***孔121d的位置、折叠壁部分123的***孔123b的位置和下轨道17B的止动件孔114b(或止动件孔114c)的位置彼此相对齐时,止动件杆128的止动件爪128a被******孔121d、***孔123b和止动件孔114b(或止动件孔114c)。据此,防止了在下轨道17B和上轨道20以及前排乘客座椅18之间的相对移动,且停止了上轨道20的移动。由于第一间隔L1和第二间隔L2彼此不相同,所以防止了止动件杆128被***锁定孔114a。
止动件孔114b布置成,当把止动件杆128***止动件孔114b中,上轨道20(前排乘客座椅18)位于第一范围P1的后面。止动件孔114c布置成,当把止动件杆128***止动件孔114c中,上轨道20以及前排乘客座椅18位于第二范围P2的前面(见图2)。
如图4(a)所示,从下面将扭簧129的一端附至在与锁定爪128a相分离一侧的锁定杆128的一端。扭簧129的另一端被固定至上轨道20的体壁部分121。如图6(b)所示,止动件杆128总是通过扭簧129推动,使得止动件杆128向止动件爪128a被******孔121d和***孔123b的一侧枢转,即,使止动件杆128在限制下轨道17B和上轨道20之间相对移动的方向上枢转。扭簧129充当推动构件。推动构件不限于扭簧129,且可使用弹性构件,如板簧和螺旋弹簧以作为推动构件。
如图6(a)所示,止动件杆128克服扭簧129的推动力转动,止动件爪128a退出***孔123b和止动件孔114b(或止动件孔114c),且允许在下轨道17B和上轨道20之间的相对移动。
通过座垫18a的框架(未示出)枢转地支撑枢轴133。如图1和8所示,用于使止动件杆128与下轨道17B脱离的止动件释放杆130被一体连接至位于座垫18a一侧(在该实施例中为座垫18a的右侧)的枢轴133。止动件释放杆130充当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
用于通过止动件释放杆130使止动件杆128与下轨道17B相脱离的联动机构(下文中被称为第二联动机构)具有与配置设于解锁杆30和锁定杆126之间的连杆构件(下文中被称为第一联动机构)的相同的构件。因此,构成第一连接机构的杆构件33a、线缆K、外管Ka、托架35、操作杆36、轴36a、下端36b、备用位置R1和操作位置R2的标号被加上100,且将省略第二连杆***的这些构件的详细描述。第二联动机构包括杆构件133a、线缆K100、外管Ka100、托架135、操作杆136、轴136a和下端136b(见图8)。如图6(a)所示,操作杆136能在备用位置R101和操作位置R102之间往复运动,在操作位置中操作杆36的下端136b位于备用位置R101下方。
沿下轨道17A移动的用于操作上轨道20的止动件杆20的第二联动机构与沿下轨道17B移动的用于操作上轨道20的止动件杆128的第二联动机构相同,且因此将省略前面的第二联动机构的描述。
当上轨道20在第一范围P1和第二范围P2之间移动时,如果未操作的止动件杆128与止动件孔114b和114c相对,止动件杆128被***止动件孔114b和114c中且与这些孔相接合。据此,在第一范围P1和第二范围P2之间移动的上轨道20以及前排乘客座椅18能够一次停止在第一范围P1的后端和第二范围P2的前端。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止动件杆128、止动件孔114b和114c和扭簧129构成止动件部分。
如图1所示,在车辆内部的仪表板37中设有气囊装置。气囊装置包括以折叠状态容纳的气囊32以及用于将气体供给至气囊32中的充气器34。当气囊装置的气囊32在车辆碰撞时膨胀,如果前排乘客座椅18处于第一范围P1中,气囊32和安全带(未示出)则能保护坐在前排乘客座椅18上的乘员J。因此,第一范围P1被称为气囊保护范围。
如图1和2所示,气囊32被配置成接收从充气器34供给的气体且从仪表板37朝前排乘客座椅进行充气和展开。
第一个实施例的操作
将描述如上所述进行配置的座椅滑动装置100的操作。首先,假定上轨道20以及前排乘客座椅18被布置在第一范围P1中,锁定杆126的锁定爪126a则被***锁定孔114a中且止动件杆128的止动件爪128a未被***止动件孔114b中。此时,在下轨道17B和上轨道20之间的相对移动由锁定杆126的锁定爪126a所限制。此时,止动件杆128的止动件爪128a紧靠折叠壁部分114,如图6(a)所示,且止动件爪128a未被***止动件孔114b中。
当坐在前排乘客座椅18上的乘员J试图将前排乘客座椅18从第一范围P1移至第二范围P2时,如图1所示,乘员J手动操作解锁杆30并将操作杆36从备用位置R1移至操作位置R2(见图8)。此时,操作杆36的下端36b克服扭簧127的推动力按压并向下移动锁定杆126的上端,如图5所示。据此,旋转锁定杆126以使锁定爪126a退出***孔123a和锁定孔114a且允许下轨道17B和上轨道20之间的相对移动。随后,乘员J将上轨道20移向第二范围P2。在这个移动的时候,如果止动件爪128a与第一范围P1的止动件孔114b相对,则通过扭簧129的推动力旋转止动件杆128,且止动件爪128a被***止动件孔114b和***孔123b。据此,防止上轨道20以及前排乘客座椅18的移动且使其停止(见图6(b))。以这种方式停止上轨道20允许乘员J确认他或她的从第一范围P1向外移动的意图。
当乘员J期望移动至第二范围P2时,手动操作止动件释放杆130以将操作杆136从备用位置R101移至操作位置R102(见图8)。此时,操作杆136的下端136b克服扭簧129的推动力按压并向下移动止动件杆128的上端,如图6(b)所示。据此,旋转止动件杆128以使止动件爪128a退出***孔123b和止动件孔114b且允许下轨道17B和上轨道20之间的相对移动。
在这种状态下,乘员J使上轨道20通过第三范围P3移向第二范围P2。此时,如果乘员J停止了止动件释放杆130的操作,操作杆136的下端136b则返回至备用位置R101,但止动件杆128的止动件爪128a在止动件爪128a紧靠折叠壁部分114的状态,如图6(a)所示的状态下滑动。
在这个移动的时候,如果止动件爪128a与第二范围P2的止动件孔114c相对,则通过扭簧129的推动力旋转止动件杆128,且止动件爪128a被***止动件孔114c和***孔123b。据此,防止上轨道20以及前排乘客座椅18的移动且使其停止。此时,乘员J能确认上轨道20已进入第二范围P2。之后,乘员J操作止动件释放杆130以取消止动件杆128对下轨道17B和上轨道20之间的相对移动的限制,且随后,可在第二范围P2中沿前后方向调整上轨道20的位置。在这个移动的时候,可通过适当地操作解锁杆30将上轨道20锁定在第二范围P2中的所需位置上。
当需要在上轨道20被布置在第二范围P2中的状态下将上轨道20移向第一范围P1时,乘员J通过解锁杆30取消锁定状态,且随后,将上轨道20移向第一范围P1。在这个移动的时候,如果止动件爪128a与第二范围P2的止动件孔114b相对,则通过扭簧129的推动力旋转止动件杆128,且止动件爪128a被***止动件孔114b和***孔123b。据此,防止上轨道20以及前排乘客座椅18的移动且使其停止(见图6(b))。以这种方式停止上轨道20允许乘员J确认他或她的从第二范围P2向外移动的意图。
当乘员J期望从第二范围P2移至第一范围P1时,手动操作止动件释放杆130以将操作杆136从备用位置R101移至操作位置R102(见图8)。此时,操作杆136的下端136b克服扭簧129的推动力按压并向下移动止动件杆128的上端,如图6(b)所示。据此,旋转止动件杆128以使止动件爪128a退出***孔123b和止动件孔114b且允许下轨道17B和上轨道20之间的相对移动。
在这种状态下,乘员J使上轨道20通过第三范围P3移向第一范围P1。在这个移动的时候,如果乘员J停止了止动件释放杆130的操作,操作杆136的下端136b则返回至备用位置R101,但止动件杆128的止动件爪128a在止动件爪128a紧靠折叠壁部分114的状态,如图6(a)所示的状态下滑动。
在这个移动的时候,如果止动件爪128a与第一范围P1的止动件孔114b相对,则通过扭簧129的推动力旋转止动件杆128,且止动件爪128a被***止动件孔114c和***孔123b。据此,防止上轨道20以及前排乘客座椅18的移动且使其停止。此时,乘员J能确认上轨道20已进入第一范围P1。之后,乘员J操作止动件释放杆130以取消止动件杆128所进行的对下轨道17B和上轨道20之间的相对移动的限制,且随后,可在第一范围P1中沿前后方向调整上轨道20的位置。在这个移动的时候,可通过适当地操作解锁杆30将上轨道20锁定在第二范围P2中的所需位置上。
根据第一个实施例,实现了以下优点。
(1)第一个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100包括下轨道17A和17B,其被固定至车辆地板10并沿前后方向延伸,从而使下轨道17A和17B包括用于前排座椅的第一范围P1(前部范围)和用于后排座椅的第二范围P2(后部范围);以及前排乘客座椅18(活动座椅),其具有能够在下轨道17A和17B上移动的上轨道20。上轨道20中的每一个均设有锁定杆126(锁定部分)以在下轨道17A和17B的用于前排座椅的第一范围P1中以及用于后排座椅的第二范围P2中的位置上选择性地限制上轨道20在下轨道17A和17B上的移动。座椅滑动装置100包括止动件部分,其具有用于停止在下轨道17A和17B中从第一范围P1和第二范围P2中的一个范围移至另一个范围的上轨道20的止动件杆128,以及能够移动通过止动件部分停止的上轨道20的止动件释放杆130(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其结果是,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100,可根据乘员J的意愿将前排乘客座椅18移至第一范围P1或第二范围P2。当乘员J不想将前排乘客座椅18从第一范围P1和第二范围P2中的一个范围移至另一个范围时,可防止前排乘客座椅18在第一范围P1和第二范围P2之间移动。
(2)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100中,下轨道17A和17B具有第三范围P3(非锁定范围),在该范围中不可能通过锁定杆126(锁定部分)限制上轨道20在第一范围P1和第二范围P2之间的移动。其结果是,可轻易地实现上述优点(1)。
(3)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100,止动件部分包括设于下轨道17A和17B的第一范围P1(前部范围)的后端和第二范围P2(后部范围)的前端的止动件孔114b和114c(止动件),以及设于上轨道20上且与止动件孔114b和114c(止动件)之一相接合以限制上轨道20的移动的止动件杆128(接合构件)。止动件部分还包括用于在止动件杆128与止动件孔114b和114c相接合的方向上推动止动件杆128的扭簧129(推动构件)。如果当上轨道20移动时止动件杆128与止动件孔114b和114c(止动件)相对,止动件杆128则与止动件孔114b和114c(止动件)相接合。止动件释放杆130(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被设置在前排乘客座椅18(活动座椅)上并克服扭簧129(推动构件)的推动力而使止动件杆128(接合构件)脱离止动件孔114b和114c(止动件)。
其结果是,根据第一个实施例,如果止动件杆128(接合构件)与设于下轨道17A和17B的第一范围P1的后端和第二范围P2的前端的止动件孔114b和114c(止动件)相对,止动件杆128(接合构件)被***止动件孔114b和114c(止动件)且与其相接合。因此,可通过止动件杆128停止前排乘客座椅18(活动座椅)从第一范围P1至第二范围P2以及从第二范围P2至第一范围P1的移动。因此,可防止前排乘客座椅18(活动座椅)在第一范围P1和第二范围P2之间无意地移动。进一步地,如果坐在前排乘客座椅18(活动座椅)上的乘员J操作止动件释放杆130,则可有意地将前排乘客座椅18(活动座椅)从第一范围P1移至第二范围P2或从第二范围P2移至第一范围P1。
(4)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100,气囊32被设置在前排乘客座椅18的前面,即位于车辆内部的前部。下轨道17A和17B的第一范围P1被包括在气囊保护范围中,其中气囊32膨胀以保护乘员,且第二范围P2则不被包括在气囊保护范围中。即,能通过气囊32保护坐在被布置在第一范围P1中的前排乘客座椅18上的乘员。其结果是,根据第一个实施例,可提供能够防止前排乘客座椅18(活动座椅)在气囊保护范围(第一范围P1)和乘员不受膨胀的气囊32保护的范围(第二范围P2)之间无意地移动,且能够按照乘员J的意图将前排乘客座椅18(活动座椅)移至第二范围P2或气囊保护范围(第一范围P1)的座椅滑动装置。
第二个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照图9至11描述第二个实施例的一种座椅滑动装置100。
那些与第一个实施例的相应组件类似或相同的组件使用类似或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第二个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100中,省略了第一个实施例中的止动件杆128、止动件孔114b和114c、止动件释放杆130和第二联动机构。相反地,充当致动器的第一螺线管SOL1和第二螺线管SOL2被固定至车辆地板10,从而使螺线管SOL1和SOL2与第一范围P1的后端和第二范围P2的前端相对。
如图9(a)所示,第一和第二螺线管SOL1和SOL2的柱塞SOLa被布置在上轨道20的移动路径上,且能够在能干扰上轨道20的停止位置Q1和从上轨道20的移动路径回缩且不干扰上轨道20的回缩位置Q2之间往复运动。柱塞SOLa充当操作构件。图9(a)仅示出了第一螺线管SOL1的柱塞SOLa。如图10所示,通行检测传感器SE1和SE2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螺线管SOL1和SOL2上。通行检测传感器SE1和SE2充当对上轨道20经过第三范围P3的通行进行检测的检测器。通行检测传感器SE1和SE2中的每一个可以是接触型传感器或非接触型传感器,如光电传感器(透射型光电传感器、回归反射型光电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和接近传感器,且通行检测传感器SE1和SE2并不受限制。
取消开关SW被设置在前排乘客座椅18的座垫18a的特定位置(例如:左或右表面)上。取消开关SW充当乘员J手动操作的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如图11所示,在第二个实施例中,车辆设有止动件ECU 150(控制器),其为用于控制第一和第二螺线管SOL1和SOL2的止动件控制装置。止动件ECU 150被电性连接至取消开关SW、通行检测传感器SE1和SE2以及第一和第二螺线管SOL1和SOL2。根据阻止取消模式操作止动件ECU 150以将第一和第二螺线管SOL1和SOL2的柱塞SOLa保持在回缩位置上直到通行检测传感器SE1和SE2在取消开关SW被切换至开启状态后完成上轨道20的检测。当取消开关SW未被切换至开启状态时,止动件ECU 150根据阻止模式操作第一和第二螺线管SOL1和SOL2的柱塞SOLa以将第一和第二螺线管SOL1和SOL2的柱塞SOLa保持在停止位置上。取消开关SW可以是位置保持型开关或自动返回型开关。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止动件部分由第一螺线管SOL1、第二螺线管SOL2和止动件ECU 150(控制器)所组成。
第二个实施例的操作
将描述第二个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100的操作。
首先,上轨道20以及前排乘客座椅18被布置在第一范围P1中,锁定杆126被***锁定孔114a中,根据阻止模式操作止动件ECU 150,且位于第一范围P1的后端的第一螺线管SOL1的柱塞SOLa和位于第二范围P2的前端的第二螺线管SOL2的柱塞SOLa突出进入停止位置Q1中。
当坐在前排乘客座椅18上的乘员J,如图1所示,将前排乘客座椅18从第一范围P1移至第二范围P2时,乘员J手动操作解锁杆30以取消由锁定杆126建立的锁定状态,并允许在下轨道17B和上轨道20之间的相对移动。随后,乘员J将上轨道20移向第二范围P2。在这个移动的时候,如果上轨道20的后端紧靠第一螺线管SOL1的柱塞SOLa,则通过柱塞SOLa防止上轨道20以及前排乘客座椅18的移动,且上轨道20停止。以这种方式停止上轨道20允许乘员J确认他或她的从第一范围P1向外移动的意图。
如果乘员J期望移动至第二范围P2中,乘员J则手动地将取消开关SW切换至开启状态。当取消开关SW被带至开启状态时,止动件ECU 150被转换至阻止取消模式,且止动件ECU 150控制第一和第二螺线管SOL1和SOL2的柱塞SOLa移至回缩位置Q2。据此,取消第一螺线管SOL1的柱塞SOLa对下轨道17B和上轨道20之间的相对移动的限制,且允许下轨道17B和上轨道20之间的相对移动。
在这种状态下,乘员J使上轨道20通过第三范围P3移向第二范围P2。在取消开关SW被切换至开启状态后,直到通行检测传感器SE1检测到上轨道20的通行完成且通行检测传感器SE2检测到上轨道20的通行完成时,止动件ECU 150控制第一和第二螺线管SOL1和SOL2,从而使其柱塞SOLa被保持在回缩位置Q2上。例如,通行检测传感器SE1和SE2在检测上轨道20时输出高信号,且在未检测上轨道20时输出低信号。在取消开关SW被切换至开启状态后,直到通行检测传感器SE2从高信号变成低信号时,止动件ECU 150根据阻止取消模式操作。在上轨道20通过第三范围P3的整个范围且通过通行检测传感器SE2完成上轨道20的检测后,止动件ECU 150从阻止取消模式被转换至阻止模式。据此,止动件ECU150控制第一和第二螺线管SOL1和SOL2的柱塞SOLa从回缩位置Q2移至停止位置Q1。在上轨道20进入第二范围P2后,如果乘员J适当地操作解锁杆30以在第二范围P2中沿前后方向调整上轨道20的位置,则可在所需位置上锁定上轨道20以及前排乘客座椅18。
为了将上轨道20从第二范围P2移至第一范围P1,乘员J通过解锁杆30取消锁定状态并将上轨道20移向第一范围P1。在这个移动的时候,止动件ECU 150根据阻止模式操作,且上轨道20的前端紧靠被布置在停止位置Q1上的第二螺线管SOL2的柱塞SOLa。据此,防止上轨道20以及前排乘客座椅18的移动且上轨道20停止。以这种方式停止上轨道20允许乘员J确认他或她的从第二范围P2向外移动的意图。
如果乘员J期望移动至第一范围P1中,乘员J则手动地将取消开关SW切换至开启状态。当取消开关SW被带至开启状态时,止动件ECU 150从阻止模式被转换至阻止取消模式,且控制第一和第二螺线管SOL1和SOL2的柱塞SOLa移至回缩位置Q2。据此,取消第二螺线管SOL2的柱塞SOLa对下轨道17B和上轨道20之间的相对移动的限制,且允许下轨道17B和上轨道20之间的相对移动。
在这种状态下,乘员J使上轨道20通过第三范围P3移向第一范围P1。在取消开关SW被切换至开启状态后且直到通行检测传感器SE2检测到上轨道20的通行完成且通行检测传感器SE1检测到上轨道20的通行完成时,止动件ECU 150根据阻止取消模式操作。即,在取消开关SW被切换至开启状态后直到通行检测传感器SE1的输出从高信号变成低信号时,止动件ECU 150根据阻止取消模式操作。据此,止动件ECU 150控制第一和第二螺线管SOL1和SOL2,从而将第一和第二螺线管SOL1和SOL2的柱塞SOLa保持在回缩位置Q2上。在上轨道20通过第三范围P3的整个范围且通过通行检测传感器SE1完成上轨道20的检测后,止动件ECU 150从阻止取消模式返回至阻止模式。据此,止动件ECU 150控制第一和第二螺线管SOL1和SOL2的柱塞SOLa从回缩位置Q2移至停止位置Q1。
在上轨道20进入第一范围P1后,乘员J适当地操作解锁杆30,从而在第一范围P1中沿前后方向调整上轨道20的位置,并将上轨道20以及前排乘客座椅18锁定在所需位置上。
根据第二个实施例,实现了以下优点。
(1)第二个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100设有用于检测在第三范围P3(非锁定范围)中移动的上轨道20的通行检测传感器SE1和SE2(检测器)。止动件部分包括第一和第二螺线管SOL1和SOL2(一对致动器),其分别与下轨道17A和17B的第一范围P1(前部范围)的后端和第二范围P2(后部范围)的前端相对;以及止动件ECU 150(控制器),其控制第一和第二螺线管SOL1和SOL2。第一和第二螺线管SOL1和SOL2中的每一个包括柱塞SOLa(操作构件),其能在停止位置和回缩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柱塞SOLa能在停止位置上紧靠上轨道20且在回缩位置上无法紧靠上轨道20。止动件ECU 150能根据阻止模式和阻止取消模式操作。止动件ECU 150在阻止模式中将柱塞SOLa布置在停止位置上,且在阻止取消模式中将柱塞SOLa布置在回缩位置上。在操作取消开关SW(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后且直到通行检测传感器SE1和SE2(检测器)检测到上轨道20经过第三范围P3的通行完成时,止动件ECU 150根据阻止取消模式操作。如果检测到上轨道20的通行完成,止动件ECU 150则从阻止取消模式被转换至阻止模式。当未操作取消开关SW(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时,止动件ECU 150根据阻止模式控制第一和第二螺线管SOL1和SOL2(致动器)。
其结果是,根据第二个实施例,在阻止模式中的止动件ECU 150允许前排乘客座椅18(活动座椅)从第一范围P1移至第二范围P2,且允许停止前排乘客座椅18(活动座椅)从第二范围P2至第一范围P1的移动。因此,可防止在第一范围P1和第二范围P2之间无意地移动前排乘客座椅18(活动座椅)。在坐着的乘员J操作取消开关SW(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后且直到通行检测传感器SE1和SE2(检测器)检测到上轨道20经过第三范围P3(非锁定范围)的通行完成时,止动件ECU 150根据阻止取消模式操作。在阻止取消模式中的止动件ECU 150控制该对第一和第二螺线管SOL1和SOL2以使其柱塞SOLa被布置在回缩位置上,其中柱塞SOLa无法紧靠上轨道20。在这里,可根据乘员J的意图将前排乘客座椅18从第一范围P1移至第二范围P2,或从第二范围P2移至第一范围P1。
第三个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照图12至14描述第三个实施例的一种座椅滑动装置100。在第三个实施例中,螺线管SOL通过托架40被固定至上轨道20,如图12(a)和12(b)所示,从而代替第二个实施例中的第一和第二螺线管SOL1和SOL2。在第三个实施例中的螺线管SOL是致动器的一个实例,并包括作为操作构件的柱塞SOLa。
如图13所示,在第三个实施例中,一对检测传感器SE3和SE4被固定至车辆地板10。布置检测传感器SE3以在上轨道20从第一范围P1进入第三范围P3前检测位于第一范围P1的后端的上轨道20。布置检测传感器SE4以在上轨道20从第二范围P2进入第三范围P3前检测位于第二范围P2的前端的上轨道20。检测传感器SE3和SE4中的每一个均为检测器的一个实例且可以是接触型传感器或非接触型传感器,如光电传感器(透射型光电传感器、回归反射型光电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和接近传感器。即,检测传感器SE3和SE4并不限于任何特定种类。
如图14所示,取消开关SW被设置在前排乘客座椅18的座垫18a的特定位置(例如:左或右表面)上。取消开关SW充当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其通过乘员手动操作。车辆设有止动件ECU 150,其为用于控制螺线管SOL的止动件控制装置。止动件ECU 150被电性连接至取消开关SW、检测传感器SE3和SE4和螺线管SOL。止动件控制装置为控制器的一个实例。取消开关SW可以是位置保持型开关或自动返回型开关。
止动件ECU 150能根据阻止模式和阻止取消模式操作。在下轨道17B的第一范围P1的后端的侧壁部分112和第二范围P2的前端的侧壁部分112中形成有一对通孔11a。当取消开关SW处于关闭状态且当检测传感器SE3或SE4检测上轨道20时,止动件ECU 150根据阻止模式操作。在阻止模式中,如图12(a)所示,止动件ECU 150使螺线管SOL的柱塞SOLa突出,将柱塞SOLa布置在柱塞SOLa与通孔112a相接合的接合位置Q3上并保持该状态。图12(a)仅示出在第一范围P1中的通孔112a。
如果检测传感器SE3或SE4检测上轨道20,螺线管SOL则即刻使柱塞SOLa突出。因此,当检测传感器SE3和SE4检测上轨道20时,该对通孔112a被分别设置在与上轨道20上的螺线管SOL(即柱塞SOLa)相对的侧壁部分112中。
当止动件ECU 150根据阻止模式操作时,如果取消开关SW被切换至开启状态,止动件ECU 150则被转换至阻止取消模式。同时,通过计时器启动计时,取消开关SW的开启状态则持续用于预定的阻止取消模式的时间,且止动件ECU 150根据阻止取消模式操作。在该阻止取消模式中,止动件ECU 150将螺线管SOL的柱塞SOLa从通孔112a拉出,如图12(a)所示,并将柱塞SOLa保持在取消了与下轨道17B的接合的脱离位置Q4上。阻止取消模式的时间被设置为足够长于通过乘员而使上轨道20通过第三范围P3的时间。
可替代地,可省略定时器。在这种情况下,乘员可将取消开关SW保持在关闭状态下,且上轨道20可在止动件ECU 150继续根据阻止取消模式操作的状态下通过第三范围P3。
在第三个实施例中,止动件部分由螺线管SOL和止动件ECU 150(控制器)所组成。
第三个实施例的操作
将描述第三个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100的操作。
首先,假定上轨道20以及前排乘客座椅18被布置在第一范围P1中以及螺线管SOL被布置在脱离位置Q4上。由于锁定杆126的操作与第一个实施例中的操作相同,因此将省略有关其的描述。
如图13所示,当坐在前排乘客座椅18上的乘员将上轨道20移向第二范围P2时,如果检测传感器SE3检测上轨道20,止动件ECU 150则被转换至阻止模式,且止动件ECU 150操作被附至上轨道20的螺线管SOL。根据这种操作,被布置在脱离位置Q4上的柱塞SOLa被***在第一范围P1中的下轨道17B的侧壁部分112的通孔112a中,且柱塞SOLa被布置在接合位置Q3上。由于柱塞SOLa的操作大大快于乘员对柱塞SOLa的移动速度,因此,上轨道20紧靠被移向接合位置Q3的柱塞SOLa,防止上轨道20以及前排乘客座椅18的移动并使上轨道20停止。
以这种方式停止上轨道20允许乘员J确认他或她的移至第二范围P2的意图。
如果乘员期望移至第二范围P2,则将取消开关SW手动切换至开启状态。当取消开关SW被带至开启状态时,止动件ECU 150被转换至阻止取消模式,且止动件ECU 150控制螺线管SOL的柱塞SOLa移至脱离位置Q4。据此,取消通过螺线管SOL的柱塞SOLa进行的对上轨道20的移动的限制,且允许在下轨道17B和上轨道20之间的相对移动。在这种状态下,乘员使上轨道20通过第三范围P3移向第二范围P2。
当上轨道20从第二范围P2被移至第一范围P1时,如果检测传感器SE4检测上轨道20,止动件ECU 150被转换至阻止模式并操作螺线管SOL。通过这种操作,被布置在脱离位置Q4上的柱塞SOLa被***在第二范围P2中的下轨道17B的侧壁部分112的通孔112a中,且柱塞SOLa被布置在接合位置Q3上。由于柱塞SOLa的操作大大快于乘员对柱塞SOLa的移动速度,因此,上轨道20紧靠被移向接合位置Q3的柱塞SOLa,防止上轨道20以及前排乘客座椅18的移动并使上轨道20停止。
以这种方式停止上轨道20允许乘员J确认他或她的移至第一范围P1的意图。
如果乘员期望移至第二范围P2,则将取消开关SW手动切换至开启状态。当取消开关SW被带至开启状态时,止动件ECU 150被转换至阻止取消模式,且止动件ECU 150控制螺线管SOL的柱塞SOLa移至脱离位置Q4。据此,取消通过螺线管SOL的柱塞SOLa进行的对上轨道20的移动的限制,且允许在下轨道17B和上轨道20之间的相对移动。在这种状态下,乘员使上轨道20通过第三范围P3移向第一范围P1。
根据第三个实施例,实现了以下优点。
(1)在第三个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100中,检测前排乘客座椅18(活动座椅)的检测传感器SE3和SE4(检测器)被分别设于下轨道17B的第一范围P1(前部范围)的后端和第二范围P2(后部范围)的前端。止动件部分包括螺线管SOL(致动器),其被设置在上轨道20上并具有柱塞SOLa(操作构件),以及止动件ECU 150(控制器),其控制螺线管SOL。螺线管SOL的柱塞SOLa能在柱塞SOLa能与下轨道17B相接合的接合位置Q3和柱塞SOLa脱离下轨道17B的脱离位置Q4之间往复运动。止动件ECU 150能根据阻止模式和阻止取消模式操作。在阻止模式中,止动件ECU 150将螺线管SOL的柱塞SOLa布置在接合位置Q3上以防止上轨道20移动。在阻止取消模式中,止动件ECU 150将螺线管SOL的柱塞SOLa布置在脱离位置Q4上以允许上轨道20移动。
当检测传感器SE3(检测器)检测到前排乘客座椅18位于第一范围P1(前部范围)的后端时或当检测传感器SE4(检测器)检测到前排乘客座椅18位于第二范围(后部范围)的前端时,止动件ECU 150被转换至阻止模式。当取消开关SW被切换至开启状态时,止动件ECU 150被转换至阻止取消模式。其结果是,根据第三个实施例,在阻止模式中的止动件150能停止前排乘客座椅18(活动座椅)从第一范围P1至第二范围P2以及从第二范围P2至第一范围P1的移动。因此,可防止在第一范围P1和第二范围P2之间无意地移动前排乘客座椅18(活动座椅)。
第四个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照图15和16描述第四个实施例的一种座椅滑动装置100。在第四个实施例中,在第二个实施例的配置中,被固定至车辆地板100的单一螺线管SOL与第三范围P3(非锁定范围)的下轨道17B相对,如图15所示,其代替了第一螺线管SOL1、第二螺线管SOL2、通行检测传感器SE1和通行检测传感器SE2。第四个实施例的螺线管SOL包括柱塞SOLa,其充当操作构件。
取消开关SW被设置在前排乘客座椅18的座垫18a的特定位置(例如:左或右表面)上。取消开关SW充当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其通过乘员手动操作。如图16所示,车辆设有止动件ECU 150,其为用于控制螺线管SOL的止动件控制装置。止动件ECU 150被电性连接至取消开关SW和螺线管SOL。止动件控制装置为控制器的一个实例。
当取消开关SW处于关闭状态时,止动件ECU 150根据阻止模式操作以将螺线管SOL的柱塞SOLa保持在停止位置上。当取消开关SW处于开启状态时,止动件ECU 150根据阻止取消模式操作以将螺线管SOL的柱塞SOLa保持在回缩位置上。由于停止位置和回缩位置与第二个实施例的那些相同,将省略有关其的描述。
在第四个实施例中,止动件部分由螺线管SOL和止动件ECU 150(控制器)所组成。
第四个实施例的操作
将描述第四个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100的操作。
首先,上轨道20以及前排乘客座椅18被布置在第一范围P1中,锁定杆126被***锁定孔114a,且止动件ECU 150根据阻止模式操作。此时,止动件ECU 150控制第三范围P3的螺线管SOL的柱塞SOLa突出至停止位置。
如图15所示,坐在前排乘客座椅18上的乘员将前排乘客座椅18从第一范围P1移至第二范围P2,乘员手动操作解锁杆30以取消锁定杆126的锁定状态,从而允许在下轨道17B和上轨道20之间的相对移动。随后,乘员将上轨道20移向第二范围P2。在这个移动的时候,如果上轨道20的后端紧靠螺线管SOL的柱塞SOLa,则防止了上轨道20和前排乘客座椅18之间的相对移动且上轨道20停止。以这种方式停止上轨道20允许乘员确认他或她的移至第二范围P2的意图。
如果乘员期望移至第二范围P2,则将取消开关SW手动切换至开启状态。当取消开关SW被带至开启状态时,止动件ECU 150被转换至阻止释放模式,且止动件ECU 150控制螺线管SOL的柱塞SOLa移至回缩位置。据此,取消通过螺线管SOL的柱塞SOLa进行的对在下轨道17B和上轨道20之间的相对移动的限制,且允许在其之间的相对移动。
在完成了上轨道20至第二范围P2的移动后,如果乘员将取消开关SW从开启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止动件ECU 150则从阻止取消模式被转换至阻止模式,且止动件CEU 150控制螺线管SOL的柱塞SOLa从回缩位置移至停止位置。乘员适当地操作解锁杆30以在第二范围P2中沿前后方向调整上轨道20的位置,且上轨道20能被锁定在所需位置上。
当上轨道20从第二范围P2被移至第一范围P1时,乘员J通过解锁杆30取消锁定状态以将上轨道20移向第一范围P1。在这个移动的时候,如果止动件ECU 150根据阻止模式操作,上轨道20的前端则紧靠被布置在停止位置上的螺线管SOL的柱塞SOLa。据此,防止上轨道20以及前排乘客座椅18的移动且上轨道20停止。以这种方式停止上轨道20允许乘员确认他或她的从第二范围P2向外移动的意图。
如果乘员期望移至第一范围P1,则将取消开关SW手动切换至开启状态。当取消开关SW被带至开启状态时,止动件ECU 150从阻止模式被转换至阻止取消模式,且止动件ECU 150控制螺线管SOL的柱塞SOLa移至回缩位置Q2。据此,取消通过螺线管SOL的柱塞SOLa进行的对在下轨道17B和上轨道20之间的相对移动的限制,且允许在其之间的相对移动。
在这种状态下,乘员使上轨道20通过第三范围P3移向第一范围P1。在上轨道20通过第三范围P3的整个范围后,如果乘员将取消开关SW从开启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止动件ECU 150则从阻止取消模式被转换至阻止模式,且控制螺线管SOL的柱塞SOLa从回缩位置移至停止位置。如果乘员适当地操作解锁杆30,则可在第一范围P1中沿前后方向调整上轨道20的位置,且将上轨道20锁定在所需位置上。
根据第四个实施例,实现了以下优点。
(1)在第四个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100中,止动件部分包括与在第三范围P3(非锁定范围)中的下轨道17B的部分相对的单一螺线管SOL(致动器);以及止动件ECU 150(控制器),其控制螺线管SOL。螺线管SOL包括能够在停止位置和回缩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的柱塞SOLa。柱塞SOLa能在停止位置上紧靠上轨道20且在回缩位置上无法紧靠上轨道20。在阻止模式中,止动件ECU 150将柱塞SOLa布置在停止位置,且在阻止取消模式中,止动件ECU 150将柱塞SOLa布置在回缩位置。
当操作取消开关SW(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时,止动件ECU 150被转换至阻止取消模式,且当未操作取消开关SW时,止动件ECU 150根据阻止模式控制螺线管SOL。其结果是,根据第四个实施例,通过阻止模式中的止动件150,可将前排乘客座椅18(活动座椅)从第一范围P1移至第二范围P2,以及停止前排乘客座椅18(活动座椅)从第二范围至第一范围P1的移动。因此,可防止在第一范围P1和第二范围P2之间无意地移动前排乘客座椅18(活动座椅)。
作为第四个实施例的修改,单一螺线管SOL可被设置在第一范围P1的后端和第二范围P2的前端中的任一端,而不是将单一螺线管SOL布置在第三范围P3的下轨道17B上。
在第四个实施例中,螺线管SOL被固定至车辆地板10以使螺线管SOL与下轨道17B相对。然而,即使螺线管SOL被固定至车辆地板10以使螺线管SOL与下轨道17A相对的情况下,仍可实现相同的优点。
第五个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照图17至19描述第五个实施例的一种座椅滑动装置100。在第五个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100中,省略了第二个实施例的配置中的通行检测传感器SE1和SE2、第一螺线管SOL1、第二螺线管SOL2、止动件ECU 150和取消开关SW。相反地,分别在下轨道17B的两侧壁部分112的第一范围P1的后端和第二范围P2的前端中形成作为止动件的接合孔112b,如图18所示。图18示出位于第一范围P1的后端中的下轨道17B。作为接合构件的接合销115被接合在沿下轨道17B的宽度方向的一对前和后接合孔112b中,从而使接合销115能沿下轨道17B的宽度方向移动。
如图19(a)所示,每个接合销115的一端在下轨道17B的外部突出,且在接合销115的一端形成有凸缘116。作为推动构件的弹簧117被附至凸缘116。弹簧117中每一个的一端紧靠且被设于车辆地板10上的支撑部分10a所支撑,且弹簧117中每一个的另一端总是将凸缘116推向下轨道17B。
在凸缘116附近的接合销115中每一个的***形成突出物(未示出)。当突出物与接近凸缘116的侧壁部分112中的一个相接合时,接合销115的内端被安装至接合孔112b中。此时,该位置为接合销115紧靠上轨道20的位置,且该位置被称之为停止位置Q5。接合销115能从停止位置Q5移至回缩位置Q6,其中接合销115的内端靠近接近凸缘116的接合孔112b。当接合销115被布置在回缩位置Q6上时,允许上轨道20的移动。
充当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的释放止动件的操作杆140通过旋转轴141被前排乘客座椅18的下部枢转支撑。杆构件142被固定至旋转轴141,其与释放止动件的操作杆140枢转在一起。支撑轴143在杆构件142的下方在支撑部分146和147之间并在前排乘客座椅18的下部延伸。支撑部分146和147被设置在前排乘客座椅18的框架上。支撑轴143在下轨道17B的宽度方向上水平地或大致水平地延伸。滑动器144被支撑轴143所支撑,从而使滑动器144能在支撑轴143的延伸方向滑动。弹簧149位于支撑轴143的周围且位于滑动器144和与下轨道17B相分离的支撑部分146之间。滑动器144总是通过弹簧149被推向接近下轨道17B的支撑部分147。
旋转体145通过在右角与支撑轴143的延伸方向相交的轴(未示出)被旋转地连接至滑动器144。杆构件142分别穿过旋转体145且杆构件142被***旋转体145,从而使杆构件142能相对于旋转体145滑动。在滑动器144上形成从滑动器144向下延伸的合作构件148。
如图19(b)所示,在合作构件148的下部上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接合部分148a和148a。
如图18所示,当前排乘客座椅18被布置在第一范围P1的后端且当前排乘客座椅18被布置在第二范围P2的前端时,合作构件148中的每一个位于被布置在停止位置上的接合销115的凸缘116和下轨道17B的侧壁部分112之间。
传输释放止动件的操作杆140的传输机构160由旋转轴141、杆构件142、滑动器144、旋转体145、合作构件148和弹簧149所组成。
第五个实施例的操作
将描述第五个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100的操作。在第五个实施例中,当未通过释放止动件的操作杆140取消限制时,该对接合销115通过弹簧117被布置在停止位置Q5上。
如图17所示,如果坐在前排乘客座椅18上的乘员将前排乘客座椅18从第一范围P1移向第二范围P2并将前排乘客座椅18移至第一范围P1的后端,上轨道20紧靠被布置在停止位置Q5上的接合销115。据此,防止上轨道20以及前排乘客座椅18的移动且上轨道20停止。以这种方式停止上轨道20允许乘员确认他或她的移至第二范围P2的意图。
在这种状态下,合作构件148中的每一个位于凸缘116和下轨道17B的侧壁部分112之间。
如果乘员期望移至第二范围P2,则操作释放止动件的操作杆140以顺时针旋转,如图19(a)所示。根据该操作,克服弹簧149的推动力移动杆构件142和滑动器144,且合作构件148移动凸缘116以克服弹簧117的推动力与侧壁部分112相分离。据此,将接合销115从停止位置Q5移至回缩位置Q6。如果接合销115移至回缩位置Q6,则允许上轨道20的移动。
如果保持了在释放方向(如图19(a)所示的顺时针的方向)中对释放止动件的操作杆140进行了枢转的状态且移动了上轨道20,被附至前排乘客座椅18下部的合作构件148与上轨道20一起移动,合作构件148与接合销115的凸缘116相分离且取消了接合关系。然后,通过弹簧117的推动力将接合销115再次移至停止位置Q5。
然后,在上轨道20通过第三范围P3后,上轨道20紧靠接合销115,其被设置在第二范围P2的前端且被布置在停止位置Q5上。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合作构件148中的每一个被布置在设于第二范围P2的前端的接合销115的凸缘116和下轨道17B的侧壁部分112之间。
在这里,如果乘员操作以取消释放止动件的操作杆140的限制,设于第二范围P2前端的接合销115被移至回缩位置Q6,且能取消上轨道20的移动限制,并可将上轨道20移至第二范围P2。
由于将设于第二范围P2前端的接合销115中的每一个从回缩位置Q6返回至停止位置Q5的返回操作与第一范围P1的接合销115的操作相同,因此将省略返回操作的描述。
当上轨道20从第二范围P2被移至第一范围P1时,如果上轨道20紧靠被布置在停止位置Q5上的接合销115,则应按上面的描述操作释放止动件的操作杆140。
因此,通过接合销115防止上轨道20以及前排乘客座椅18移动,上轨道20停止,且乘员能确认他或她的从第二范围P2向外移动的意图。
根据第五个实施例,实现了以下优点。
(1)在第五个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100中,止动件部分包括接合孔112b(止动件)、接合销115(接合构件)以及弹簧117(推动构件)。接合孔112b(止动件)被设置在下轨道17B的第一范围P1(前部范围)的后端和第二范围P2(后部范围)的前端的下轨道的两个侧壁部分上。接合销115(接合构件)在接合销115被设置在下轨道17B上的状态下限制上轨道20的移动,从而使其能与该对接合孔112b(止动件)相接合,且接合销115与接合孔112b相接合。弹簧117(推动构件)在接合销115与接合孔112b相接合的方向上推动接合销115。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包括止动件释放杆,其被设置在前排乘客座椅18(活动座椅)上,并使接合销115(接合构件)克服弹簧117(推动构件)的推动力脱离接合孔112b(止动件)。其结果是,根据第五个实施例,可防止前排乘客座椅18(活动座椅)从第一范围P1移至第二范围P2以及从第二范围P2移至第一范围P1。因此,可防止在第一范围P1和第二范围P2之间无意地移动前排乘客座椅18(活动座椅)。
(2)在第五个实施例中,接合销115被设置在第一范围P1的后端以及第二范围P2的前端,且接合销115能停止上轨道20的移动。因此,当上轨道20试图移至下轨道17B上的另一范围时,乘员能确认他或她的移动意图。
实施例可进行如下修改。
在实施例的每一个中,在具有三个座椅排的车辆中,在第一座椅排中的前排乘客座椅为前排座椅,且在位于前排乘客座椅后面的第二座椅排中的座椅为后排座椅,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在具有三个座椅排的车辆中,在第二座椅排中的座椅之一可以是前排座椅,且在该座椅后的第三座椅排中的座椅可以是后排座椅。
尽管在锁定孔114a之间的第一间隔L1与在止动件孔114b和114c之间的第二间隔L2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彼此是不同的,但是第一间隔和第二间隔也可彼此相等。在这种情况下,锁定孔114a和止动件孔114b和114c可被制成不同的形状,从而使止动件爪128a能被***止动件孔114b和114c,但却不能被***锁定孔114a中。
尽管在第一个实施例中止动件为止动件孔(即,在折叠壁部分114的厚度方向穿过的通孔),止动件并不限于孔,且止动件可以是从折叠壁部分114的下表面向上凹进的凹处或可以是另一形状,如凹槽。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可省略设于第一范围P1和第二范围P2中的止动件孔114b和114c(止动件),且在第三范围P3中的下轨道可设有作为在第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的止动件的止动件孔114d,如图1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其他配置应与第一个实施例中的那些相同。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可省略设于第一范围P1和第二范围P2中的第一螺线管SOL1、第二螺线管SOL2、通行检测传感器SE1和通行检测传感器SE2,以及在第三范围P3中的下轨道可设有作为在第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的止动件的止动件孔114d,如图1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其他配置应与第一个实施例中的那些相同。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锁定杆126和止动件杆128被设置在沿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上轨道20的一侧上,如图4所示。代替该配置,锁定杆126和止动件杆128可被分别设置在沿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上轨道20的两侧上,如图20所示。图21(a)和21(b)为当止动件杆128被设置在沿车辆宽度方向的与上轨道20相反的一侧上时的上轨道20和下轨道17B横截面视图。如图21(a)和21(b)所示,用于止动件杆128的***孔123b可被设置在不同于其中形成有***孔123a的其他折叠壁部分123的折叠壁部分123中的一个中。
如果锁定杆126和止动件杆128以这种方式被设置在沿车辆宽度方向的上轨道20的两侧上,用于锁定杆126的锁定孔114a则能被布置在彼此等间隔设置的下轨道17B的侧壁部分中的一个上。即,由于锁定孔114a和止动件孔114b被设置在下轨道17B的不同折叠壁部分114中,因此无需考虑在锁定孔114a和止动件孔114b之间的干扰。因此,也可在下轨道17B的第三范围P3中,或从117b的前端至后端,或在从下轨道17B的第一范围P1至第二范围P2的整个范围中彼此等间隔地设置锁定孔114a。在第一个实施例中,由于在相同的折叠壁部分123中设有***孔123a和***孔123b,因此必需提供这些孔,从而使其不互相干扰。
尽管在第二个实施例中通行检测传感器SE1和SE2被设置为检测器,但也可省略通行检测传感器SE1和SE2。
在这种情况下,当取消开关SW被保持在开启状态时,止动件ECU 150根据阻止取消模式操作,且当取消开关从开启状态被切换至关闭状态时,止动件ECU150根据阻止模式操作。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在第一范围P1和第二范围P2之间移动,取消开关SW应被保持在开启状态且同时上轨道20在第三范围P3中移动。
尽管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具有第三范围P3,但可省略第三范围P3,且第一范围P1和第二范围P2可被直接连接至彼此。
如果在第三个实施例和第二个实施例的修改中省略第三范围P3,一个致动器,如螺线管以及通行检测传感器应被设于第一范围P1和第二范围P2之间的界限上或在该界限的附近。
在该修改中,当设有检测器时,在取消开关SW被切换至开启状态后且直到一个检测器(通行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上轨道20通过时,止动件ECU 150应根据阻止取消模式操作,且在检测到通行后,止动件ECU 150应根据阻止模式操作,如在第二个实施例中一样。
当未设有检测器时,止动件ECU 150应根据阻止取消模式操作,且同时取消开关SW被保持在开启状态中,且如果取消了取消开关SW的开启状态,止动件ECU 150则应根据阻止模式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乘员期望进行取消开关SW的开启/关闭操作,上轨道20则能在第一范围P1和第二范围P2之间移动而不产生干扰。
在第二个实施例、第二个实施例的修改或第四个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螺线管SOL1和SOL2的柱塞SOLa或螺线管SOL的柱塞SOLa能干扰位于停止位置上的上轨道20的前端或后端,但柱塞SOLa所紧靠的目标并不限于上轨道20。被布置在停止位置上的柱塞SOLa可紧靠除了设于座垫18a上的上轨道20以外的另一构件(非上轨道构件),即紧靠前排乘客座椅18的部分,从而停止前排乘客座椅18。
在第二个至第五个实施例或在上述修改中,致动器由螺线管所组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电动机可被用作致动器,且通过电动机驱动的小齿轮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锁定销以及与小齿轮啮合的齿条可被用作操作构件。优选地,锁定销进行直线往复运动。气缸,如气压或液压缸可被用作致动器,且气缸的杆可被用作操作构件。
在第五个实施例中,接合销115和接合孔112b被设置在第一范围P1的后端和第二范围P2的前端上或中,但接合销115和接合孔112b也可被设置在第一范围P1的后端和第二范围P2的前端中的一端。接合销115和接合孔112b可被设置在第三范围P3中。
附图标记的说明
第一范围P1(前部范围)、第二范围P2(后部范围)、第三范围P3(非锁定范围)
Q1:停止位置Q2:回缩位置
SW:取消开关(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
SOL1:第一螺线管(致动器)
SOL2:第二螺线管(致动器)
SOL:螺线管(致动器)
SE1:通行检测传感器(检测器)
SE2:通行检测传感器(检测器)
10:车辆地板17A和17B:下轨道
18:前排乘客座椅(活动座椅)
20:上轨道32:气囊
100:座椅滑动装置
114b和114c:止动件孔(止动件)
126:锁定杆(锁定部分)
127:扭簧(推动构件)
128:止动件杆(接合构件)
130:止动件释放杆(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
150:止动件ECU(控制器)

Claims (11)

1.一种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下轨道,其被配置成被固定至车辆的地板,包括前部范围和后部范围并在前后方向延伸;
上轨道,其被配置成支撑活动座椅并能在所述下轨道上移动;
锁定部分,其被设置在所述上轨道上,并选择性地在所述下轨道上分别于所述前部范围和所述后部范围中的多个位置上限制所述上轨道的移动;
止动件部分,其在所述上轨道穿越过所述前部范围和所述后部范围中的任一个并进入另一个范围前停止所述上轨道的移动;以及
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当所述上轨道已被所述止动件部分停止时,所述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允许所述上轨道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轨道包括非锁定范围,在其中所述锁定部分不能限制所述上轨道的移动,其中所述非锁定范围位于所述前部范围和所述后部范围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件部分包括:
多个止动件,其被分别设置于所述下轨道的所述前部范围的后端以及所述后部范围的前端;
接合构件,其被设置于所述上轨道上并与所述止动件之一相接合以限制所述上轨道的移动;以及
推动构件,其用于朝所述接合构件接合所述止动件的方向上推动所述接合构件,其中
当所述上轨道移动且所述接合构件与所述止动件相对时,所述接合构件与所述止动件相接合,以及
所述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包括止动件释放杆,其被配置成设于所述活动座椅上并克服所述推动构件的推动力而使所述接合构件与所述止动件脱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件部分包括:
一对致动器,其被分别设置于所述下轨道的所述前部范围的后端和所述后部范围的前端,使得所述致动器彼此相对,其中所述致动器中的每一个包括操作构件,其能够在停止位置和回缩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且所述操作构件能在所述停止位置上紧靠所述上轨道且在所述回缩位置上无法紧靠所述上轨道,以及
控制器,其能以切换方式在阻止模式和阻止取消模式中的任一模式中操作,其中所述控制器在所述阻止模式中控制所述致动器,使得所述致动器的所述操作构件被布置在所述停止位置上,且所述控制器在所述阻止取消模式中控制所述致动器,使得所述致动器的所述操作构件被布置在所述回缩位置上,
其中,当操作所述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阻止取消模式操作,且当未操作所述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阻止模式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检测在所述非锁定范围中移动的所述上轨道的检测器,其中
所述止动件部分包括:
一对致动器,其被分别设置于所述下轨道的所述前部范围的后端和所述后部范围的前端,使得所述致动器彼此相对,其中所述致动器中的每一个包括操作构件,其能够在停止位置和回缩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且所述操作构件能在所述停止位置紧靠所述上轨道且在所述回缩位置上无法紧靠所述上轨道,以及
控制器,其能以切换方式在阻止模式和阻止取消模式中的任一模式中操作,其中所述控制器在所述阻止模式中控制所述致动器,使得所述致动器的所述操作构件被布置在所述停止位置上,且所述控制器在所述阻止取消模式中控制所述致动器,使得所述致动器的所述操作构件被布置在所述回缩位置上,以及
在操作所述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后且直到所述检测器完成对在所述非锁定范围中移动的所述上轨道的检测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阻止取消模式操作,且当未操作所述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阻止模式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件部分包括:
单一致动器,其与位于所述下轨道中的所述前部范围和所述后部范围之间的界限相对,其中所述致动器包括能够在停止位置和回缩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的操作构件,所述操作构件能在所述停止位置上紧靠所述上轨道且在所述回缩位置上无法紧靠所述上轨道;以及
控制器,其能以切换方式在阻止模式和阻止取消模式中的任一模式中操作,其中所述控制器在所述阻止模式中控制所述致动器,使得所述致动器的所述操作构件被布置在所述停止位置上,且所述控制器在所述阻止取消模式中控制所述致动器,使得所述致动器的所述操作构件被布置在所述回缩位置上,
其中,当操作所述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阻止取消模式操作,且当未操作所述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阻止模式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对检测器,其被分别设置于所述下轨道的所述前部范围的后端和所述后部范围的前端,其中
所述止动件部分包括:
致动器,其被设置在所述上轨道上,其中所述致动器包括能够在接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的操作构件,且所述操作构件在所述接合位置上与所述下轨道相接合且在所述脱离位置上与所述下轨道脱离;以及
控制器,其能以切换方式在阻止模式和阻止取消模式中的任一模式中操作,其中所述控制器在所述阻止模式中控制所述致动器,使得所述致动器的所述操作构件被布置在所述接合位置上以防止所述上轨道移动,且所述控制器在所述阻止取消模式中控制所述致动器,使得所述致动器的所述操作构件被布置在所述脱离位置上以允许所述上轨道移动,以及
当所述检测器检测到所述上轨道位于所述前部范围的所述后端和所述后部范围的所述前端中的任一端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阻止模式操作,且当操作所述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阻止取消模式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件部分包括:
单一致动器,其与所述下轨道的所述非锁定范围的一部分相对,其中所述致动器包括能够在停止位置和回缩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的操作构件,且所述操作构件能在所述停止位置上紧靠所述上轨道且在所述回缩位置上无法紧靠所述上轨道;以及
控制器,其能以切换方式在阻止模式和阻止取消模式中的任一模式中操作,其中所述控制器在所述阻止模式中控制所述致动器,使得所述致动器的所述操作构件被布置在所述停止位置上,且所述控制器在所述阻止取消模式中控制所述致动器,使得所述致动器的所述操作构件被布置在所述回缩位置上,
其中,当未操作所述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阻止模式操作,且当操作所述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阻止取消模式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件部分包括:
多个止动件,其被分别设置于所述下轨道的所述前部范围的后端以及所述后部范围的前端;
接合构件,其被设置于所述下轨道上,使得所述接合构件能在所述接合构件与所述止动件相接合的状态下与所述止动件接合以限制所述上轨道的移动;以及
推动构件,其用于朝所述接合构件接合所述止动件的方向上推动所述接合构件,
其中,所述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包括止动件释放杆,其被配置成设于所述活动座椅上并克服所述推动构件的推动力而使所述接合构件与所述止动件脱离。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件部分包括:
止动件,其被设置在所述下轨道的所述非锁定范围中;
接合构件,其被设置在所述上轨道上,使得所述接合构件能与所述止动件相接合;以及
推动构件,当所述上轨道移动且所述接合构件与所述止动件相对时,其朝所述接合构件接合所述止动件的方向上推动接合构件,
其中,所述释放止动件的操作部分包括止动件释放杆,其被配置成设于所述活动座椅上并克服所述推动构件的推动力而使所述接合构件与所述止动件脱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车辆的所述活动座椅的前面设有具有气囊的气囊装置,以及
所述下轨道的所述前部范围被包括在所述气囊装置的所述气囊膨胀以保护乘员的气囊保护范围中,且所述下轨道的所述后部范围不被包括在所述气囊保护范围中。
CN201380008321.XA 2012-02-13 2013-02-06 座椅滑动装置 Active CN1041144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28607 2012-02-13
JP2012028607 2012-02-13
JP2012259681A JP5787368B2 (ja) 2012-02-13 2012-11-28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2012-259681 2012-11-28
PCT/JP2013/052770 WO2013121955A1 (ja) 2012-02-13 2013-02-06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14406A true CN104114406A (zh) 2014-10-22
CN104114406B CN104114406B (zh) 2016-09-07

Family

ID=48984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8321.XA Active CN104114406B (zh) 2012-02-13 2013-02-06 座椅滑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33604B2 (zh)
JP (1) JP5787368B2 (zh)
CN (1) CN104114406B (zh)
WO (1) WO201312195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94268A (zh) * 2015-09-07 2017-03-15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用于交通工具座椅的滑动位置检测装置
CN109641541A (zh) * 2016-08-03 2019-04-16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
CN110435492A (zh) * 2018-05-04 2019-11-12 李尔公司 支撑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13743B2 (ja) * 2012-10-05 2014-10-29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
JP6163784B2 (ja) * 2013-02-28 2017-07-1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6225656B2 (ja) * 2013-11-14 2017-11-0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US9925892B2 (en) * 2015-03-26 2018-03-27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Llc Adjustable vehicle seat
US10717373B2 (en) * 2016-06-27 2020-07-21 Toyota Body Seiko Co., Ltd. Seat slide device
DE102017007844B4 (de) * 2017-08-18 2022-01-05 Audi Ag Fahrzeugsitz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Kraftfahrzeug
JP6788558B2 (ja) * 2017-08-25 2020-11-25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
DE102017122401B4 (de) 2017-09-27 2024-08-01 Airbus Operations Gmbh Passagiersitzsystem für ein Transportmittel
JP7110009B2 (ja) 2018-06-29 2022-08-01 トヨタ車体精工株式会社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の製造方法
US10556519B2 (en) * 2018-07-10 2020-02-1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cabin configuring apparatus
JP7101596B2 (ja) * 2018-11-13 2022-07-15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運転制御装置
JP7101597B2 (ja) * 2018-11-13 2022-07-15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運転座席のスライド制御装置
JP7068991B2 (ja) * 2018-11-13 2022-05-17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運転座席のスライド制御装置
CN109552209B (zh) * 2019-01-02 2020-05-05 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 滑轨内线束快速装配和保护机构
JP7098547B2 (ja) * 2019-01-29 2022-07-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システム
JP7276104B2 (ja) * 2019-12-06 2023-05-1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装置
WO2022187615A2 (en) 2021-03-05 2022-09-09 Camaco, LLC Reinforced track assembly for vehicle sea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90791A (ja) * 2002-08-30 2004-03-25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の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2005212518A (ja) * 2004-01-27 2005-08-11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CN1715098A (zh) * 2004-06-28 2006-01-04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装置
CN1939768A (zh) * 2005-09-29 2007-04-04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
JP2009262670A (ja) * 2008-04-23 2009-11-12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CN101716894A (zh) * 2008-10-09 2010-06-02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滑动装置
CN102343838A (zh) * 2010-08-03 2012-02-08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5322B2 (ja) 1988-09-17 1994-06-15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FR2797234B1 (fr) * 1999-08-02 2001-10-05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Glissiere pour siege de vehicule et siege comportant une telle glissiere
JP2004249928A (ja) 2003-02-21 2004-09-09 Tachi S Co Ltd 自動車
CN1660625B (zh) * 2004-02-24 2010-05-05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
JP5034604B2 (ja) * 2007-03-29 2012-09-2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5509979B2 (ja) * 2010-03-25 2014-06-0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5172905B2 (ja) * 2010-07-21 2013-03-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位置検出装置
JP5368516B2 (ja) * 2011-07-13 2013-12-18 岐阜車体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90791A (ja) * 2002-08-30 2004-03-25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の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2005212518A (ja) * 2004-01-27 2005-08-11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CN1715098A (zh) * 2004-06-28 2006-01-04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装置
CN1939768A (zh) * 2005-09-29 2007-04-04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
JP2009262670A (ja) * 2008-04-23 2009-11-12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CN101716894A (zh) * 2008-10-09 2010-06-02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滑动装置
CN102343838A (zh) * 2010-08-03 2012-02-08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94268A (zh) * 2015-09-07 2017-03-15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用于交通工具座椅的滑动位置检测装置
CN106494268B (zh) * 2015-09-07 2019-01-04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用于交通工具座椅的滑动位置检测装置
CN109641541A (zh) * 2016-08-03 2019-04-16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
CN109641541B (zh) * 2016-08-03 2021-06-29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
CN110435492A (zh) * 2018-05-04 2019-11-12 李尔公司 支撑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21955A1 (ja) 2013-08-22
US20150001366A1 (en) 2015-01-01
JP2013189184A (ja) 2013-09-26
CN104114406B (zh) 2016-09-07
JP5787368B2 (ja) 2015-09-30
US9533604B2 (en) 2017-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14406A (zh) 座椅滑动装置
KR101055827B1 (ko) 자동차의 승객용 좌석 장치
KR20030074162A (ko) 차량용 시트 장치
JP550979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システム
CN103442940A (zh) 乘坐物用座椅
CA2873758A1 (en) Reconfigurable passenger restraint
CN104507748A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解锁单元以及车辆座椅
CN105473377A (zh) 具有向前枢转机构和易进入闩锁件的装配件以及具有这种装配件的车辆座椅
CN101018690A (zh) 可收起的座椅
CN102666191B (zh) 车辆用座椅
US8126617B2 (en) Folding head restraint assembly for convertible vehicle
EP1574390B1 (en) Vehicle, in particular a commercial vehicle, with a collapsible front passenger seat
US20080185894A1 (en) Movable head restraint for improved vision
EP3492313B1 (en) Seat support mechanism
JP2008531383A (ja) 自動車
WO2016171135A1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5589368B2 (ja) 車両のシート装置
JP6547586B2 (ja) 乗り物用シート
JP2014210536A (ja) シート装置
US20240116400A1 (en) Vehicle
JP2005289137A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2021066383A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04024041A (zh) 车辆座椅滑动装置
JP2014166807A (ja) 車両用乗員拘束装置
CN104149669A (zh) 用于车辆的后排座椅头枕和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18

Address after: Kariya City, Aichi Prefecture, Japan in a mountain Ting Jinshan 100 times

Patentee after: TOYOTA SHATAI Kabushiki Kaisha

Patentee after: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Address before: Kariya City, Aichi Prefecture, Japan in a mountain Ting Jinshan 100 times

Patentee before: TOYOTA SHATAI Kabushiki Kaisha

Patentee before: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