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97463B - 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97463B
CN104097463B CN201410113911.5A CN201410113911A CN104097463B CN 104097463 B CN104097463 B CN 104097463B CN 201410113911 A CN201410113911 A CN 201410113911A CN 104097463 B CN104097463 B CN 1040974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p drain
crown
tire
depth
pattern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139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97463A (zh
Inventor
冈部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97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74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974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746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B60C11/0309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further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2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tread pattern
    • B60C11/03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tread pattern by the void or net-to-gross ratios of the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B60C11/125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arranged at the groove botto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65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characterised by 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06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heavy duty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重载荷用充气轮胎,能够以高次元兼顾油耗性能、噪声性能以及湿路性能。该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在胎面部(2)具有由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至少3条主沟(3)、以及在主沟(3)之间或者在主沟(3)与胎面端(2t)之间延伸的横沟(4)所划分出的多个花纹块(5)沿轮胎周向排列而成的至少一个花纹块列(6)。胎面部(2)的陆地比为70%~80%。胎面部(2)包括40~50个由一个花纹块(5)和与其相邻的一个横沟(4)所构成的单位花纹亦即间距(P1)。在所述各间距(P1)中,横沟(4)的轮胎周向的沟宽度(W1)是花纹块的轮胎周向的长度的5%~15%。

Description

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以高次元兼顾油耗性能、噪声性能以及湿路性能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有如下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其在胎面部具有由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多条主沟、以及朝与该主沟相交的方向延伸的横沟所划分出的多个花纹块(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在这种重载荷用充气轮胎中,为了提高油耗性能,例如,将胎面部的陆地比增大来提高花纹刚性是有效的。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湿路性能,将由一个花纹块和与其相邻的一个横沟所组成的单位花纹亦即间距缩小,来增大轮胎轴向的边缘成分是有效的。此外,为了提高湿路性能,增大横沟的沟宽度来扩大胎面部的沟容积也是有效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15579号公报
然而,对于上述这种重载荷用充气轮胎而言,如果单纯地增大陆地比,则存在胎面部的沟容积过小而使得湿路性能降低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单纯地减小间距的情况下,则存在花纹刚性过低,油耗性能下降的问题。此外,在单纯地增大横沟的沟宽度的情况下,除了存在油耗性能降低的问题,还存在由于大量的空气在横沟内反复进行压缩以及释放而使得噪声性能降低的问题。
这样,油耗性能、噪声性能、以及湿路性能成为二律背反的关系,强烈希望能够兼顾这些性能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这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将胎面部的陆地比、作为单位花纹的间距、以及横沟的沟宽度限定在规定的范围内为基本而能够以高次元兼顾油耗性能、噪声性能、以及湿路性能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其在胎面部具有由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至少3条主沟、以及在所述主沟之间或者在主沟与胎面端之间延伸的横沟所划分出的多个花纹块沿轮胎周向排列而成的至少一个的花纹块列,重载荷用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胎面部的陆地比为70%~80%,所述胎面部包括40~50个由一个花纹块、和与其相邻的一个横沟所构成的单位花纹亦即间距,在所述各间距中,所述横沟的沟宽度是所述花纹块的轮胎周向长度的5%~15%。
并且,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的基础上,所述主沟包括在轮胎赤道的两侧延伸的一对胎冠主沟,所述横沟包括在所述一对胎冠主沟间延伸的胎冠横沟,所述花纹块列包括由所述胎冠主沟与所述胎冠横沟所划分出的胎冠花纹块沿轮胎周向排列而成的胎冠花纹块列,所述胎冠横沟包括具有深度是所述胎冠主沟的最大沟深度的50%~60%的浅底部,在所述浅底部形成有沿所述胎冠横沟延伸的胎冠沟底刀槽,所述胎冠沟底刀槽的深度是所述胎冠主沟的最大沟深度的25%~40%。
并且,技术方案3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的基础上,所述主沟包括配置在所述胎冠主沟的外侧的一对中间主沟、以及配置在所述中间主沟的外侧的一对胎肩主沟,所述横沟包括在所述中间主沟与所述胎肩主沟之间延伸的外侧中间横沟,所述花纹块列包括由所述中间主沟、所述胎肩主沟以及所述外侧中间横沟所划分出的外侧中间花纹块沿轮胎周向排列而成的外侧中间花纹块列,所述中间主沟以及所述外侧中间横沟分别包括具有深度是所述胎冠主沟的最大沟深度的15%~70%的浅底部,在所述中间主沟的所述浅底部形成有沿所述中间主沟延伸的中间沟底刀槽,在所述外侧中间横沟的所述浅底部形成有沿所述外侧中间横沟延伸的外侧中间沟底刀槽,所述中间沟底刀槽以及外侧中间沟底刀槽的深度是所述胎冠主沟的最大沟深度的20%~75%。
并且,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的基础上,在所述胎冠主沟与所述中间主沟之间设有在轮胎周向上连续的内侧中间肋,在所述内侧中间肋设有从所述中间主沟朝轮胎赤道侧延伸且不与所述胎冠主沟连通而是形成终端的内侧中间横纹沟,所述内侧中间横纹沟包括具有深度是所述胎冠主沟的最大沟深度的15%~70%的浅底部,在所述浅底部形成有沿所述内侧中间横沟延伸的内侧中间沟底刀槽,所述内侧中间沟底刀槽的深度是所述胎冠主沟的最大沟深度的20%~75%。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别地限定,轮胎的各部的寸法是在轮辋组装于正规轮辋且填充有正规内压的无负载的正规状态下确定的值。
所述“正规轮辋”是指:在包含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该规格按照每个轮胎所确定的轮辋,例如,若是JATMA则为标准轮辋,若是TRA则为“Design Rim”,若是ETRTO则为“Measuring Rim”。
所述“正规内压”是指:在包含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该规格按照每个轮胎所确定的空气压,例如,若是JATMA则为最高空气压,若是TRA则为表“TIRE LOAD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若是ETRTO则为“INFLATION PRESSURES”。
本发明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具有由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至少3条主沟、以及在所述主沟间或者在主沟与胎面端之间延伸的横沟所划分出的多个花纹块沿轮胎周向排列而成的至少一个的花纹块列。胎面部的陆地比为70%~80%。并且,胎面部包括40~50个由一个花纹块、和与其相邻的一个横沟所形成的单位花纹亦即间距。此外,在各间距中,横沟的轮胎周向的沟宽度是花纹块的轮胎周向的长度的5%~15%。
这样,本发明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由于胎面部的陆地比被限定在上述范围内,因此能够维持胎面部的沟容积且提高花纹刚性。因此,重载荷用充气轮胎能够维持湿路性能并提高油耗性能。
并且,重载荷用充气轮胎,间距以及横沟的沟宽度被限定在上述范围内,因此能够提高各花纹块的周向刚性且能够确保轮胎轴向的边缘成分以及胎面部的沟容积。因此,重载荷用充气轮胎能够维持油耗性能且提高湿路性能。并且,由于横沟的沟宽度的上限值被如上所述进行限定,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大量的空气在横沟内反复进行压缩以及释放,从而能够维持噪声性能。这样,本发明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能够以高次元兼顾油耗性能、噪声性能以及湿路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2是图1的A1-A1剖视图。
图3是图1的胎冠花纹块列的放大图。
图4是图1的内侧中间肋以及外侧中间花纹块列的放大图。
图5是图4的A2-A2剖视图。
图6是图1的胎肩花纹块列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重载荷用充气轮胎;2:胎面部;3:主沟;4:横沟;5:花纹块;6:花纹块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以下有时仅称为“轮胎”)1例如适宜使用于卡车、客车等的重载荷车辆。
在胎面部2设有至少3条、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条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主沟3。本实施方式的主沟3包括:在轮胎赤道C的两侧延伸的一对胎冠主沟3A、3A;配置于胎冠主沟3A的外侧的一对中间主沟3B、3B;以及配置于中间主沟3B的外侧的一对胎肩主沟3C、3C。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设有在主沟3、3之间或者在主沟3与胎面端2t之间延伸的横沟4。本实施方式的横沟4包括:在一对的胎冠主沟3A、3A之间延伸的胎冠横沟4A;在中间主沟3B与胎肩主沟3C之间延伸的外侧中间横沟4B;以及在胎肩主沟3C与胎面端2t之间延伸的胎肩横沟4C。
在本说明书中,对于“胎面端2t”,当能够在外观上根据明确的边缘来进行识别时则为该边缘,而在不能识别的情况下,则将对正规状态的轮胎1加载正规载荷、且以0°的外倾角使胎面部2接地于平面时的在轮胎轴向最外侧接地于平面的接地端设定为胎面端2t。
“正规载荷”是指:在包含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该规格按照每个轮胎所确定的载荷,例如,若是JATMA则为“最大负载能力”,若是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若是ETRTO则为“LOADCAPACITY”。
此外,在胎面部2设有由主沟3与横沟4所划分出的多个花纹块5沿轮胎周向排列而成的至少一个花纹块列6。并且,在胎面部2的胎冠主沟3A与中间主沟3B之间设有在轮胎周向上连续的内侧中间肋7。
本实施方式的花纹块列6包括:由胎冠主沟3A与胎冠横沟4A所划分出的胎冠花纹块5A沿轮胎周向排列而成的胎冠花纹块列6A;以及由中间主沟3B、胎肩主沟3C以及外侧中间横沟4B所划分出的外侧中间花纹块5B沿轮胎周向排列而成的外侧中间花纹块列6B。此外,花纹块列6包括由胎肩主沟3C、胎面端2t以及胎肩横沟4C所划分出的胎肩花纹块5C沿轮胎周向排列而成的胎肩花纹块列6C。
并且,在本发明的轮胎1中,胎面部2的陆地比被限定于70%~80%。由此,轮胎1能够维持胎面部2的沟容积且提高花纹刚性。因此,轮胎1能够维持湿路性能且提高油耗性能。此处,陆地比是将设于胎面部2的所有的沟填平的假定状态下的胎面表面的全表面积Sa与实际接地于路面的接地面的全面积Sc之比(Sc/Sa)。
其中,当陆地比小于70%时,胎面部2的花纹刚性有可能降低。因此,轮胎1的胎面部2的变形增大,有可能无法充分提高油耗性能。相反,即便陆地比大于80%,胎面部2的沟容积减少,有可能降低湿路性能。从这样的观点出发,陆地比更优选为75%以上,并且,更优选为78%以下。
并且,胎面部2包括40~50个由一个花纹块5和与其相邻的一个横沟4所形成的单位花纹亦即间距P1。此外,在各间距P1中,横沟4的沟宽度W1被限定为花纹块5的轮胎周向的长度L6的5%~15%。由此,轮胎1能够提高各花纹块5的周向刚性且能够确保轮胎轴向的边缘成分以及胎面部2的沟容积。因此,轮胎1能够维持油耗性能且提高湿路性能。
并且,由于横沟4的沟宽度W1的上限值被如上所述限定,因此能够抑制大量的空气在横沟4内反复进行压缩以及释放。因此,轮胎1能够维持噪声性能。另外,横沟4的沟宽度W1与花纹块5的长度L6的上述之比,分别在胎冠花纹块列6A、外侧中间花纹块列6B、以及胎肩花纹块列6C中得到满足。
另外,当间距P1的数量小于40个时,单个的间距P1的周向长度变大。因此,胎面部2的轮胎轴向的边缘成分减少,有可能无法充分提高湿路性能。相反,若间距P1的数量大于50个,则单个的间距P1的周向长度变小。因此,胎面部2的各花纹块5的周向刚性降低,有可能无法充分提高油耗性能。从这种观点出发,间距P1更优选为42个以上,且更优选为48个以下。
并且,当各间距P1中的横沟4的沟宽度W1小于花纹块5的长度L6的5%时,则无法充分确保胎面部2的沟容积,有可能降低湿路性能。相反,当间距P1中的横沟4的沟宽度W1大于花纹块5的长度L6的15%时,则无法充分提高花纹块5的周向刚性,有可能降低油耗性能。此外,在横沟4内,大量的空气反复进行压缩以及释放,有可能降低噪声性能。从这种观点出发,各间距P1中的横沟4的沟宽度W1更优选是花纹块5的长度L6的8%以上,且更优选是12%以下。
这样,对于本发明的轮胎1而言,由于其陆地比、间距P1、以及各间距P1中的横沟4的沟宽度W1被限定于上述的范围,因此能够以高次元兼顾油耗性能、噪声性能以及湿路性能。
如图3所示,胎冠主沟3A交替配置有在轮胎轴向的内侧形成为凸的内侧顶点3Ai、以及在轮胎轴向的外侧形成为凸的外侧顶点3Ao,从而以小的振幅弯折为锯齿状,并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并且,一对胎冠主沟3A、3A,将它们的锯齿的相位在轮胎周向上相互错开配置。
这样的胎冠主沟3A将胎面部2与路面之间的水膜顺畅地朝轮胎周向引导,并且能够相对于轮胎周向发挥边缘效果,从而能够提高湿路性能以及牵引性能。此外,由于胎冠主沟3A延伸为锯齿状,因此能够使胎冠主沟3A内的空气分散。因此,胎冠主沟3A能够抑制气柱共鸣的产生,从而能够提高噪声性能。并且,由于将一对胎冠主沟3A、3A的锯齿的相位在轮胎周向上相互错开配置,因此能够有效地分散噪声。
为了有效地发挥上述这样的作用,胎冠主沟3A的沟宽度W2a优选是胎面端2t、2t之间的轮胎轴向距离亦即胎面宽度TW(图1所示)的2%~4%左右。并且,胎冠主沟3A的最大沟深度D2a(图2所示)优选是胎面宽度TW的5%~8%左右。此外,内侧顶点3Ai、3Ai之间的轮胎周向的锯齿间距P2a优选是胎面宽度TW的25%~35%左右。并且,内侧顶点3Ai以及外侧顶点3Ao之间的锯齿宽度S2a优选是胎面宽度TW的1%~3%左右。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胎冠主沟3A,沿胎冠主沟3A的沟中心线3AL间隔设置有自胎冠主沟3A的沟底3Ab突出的突起10。当俯视观察胎面时,该突起10形成为大致纵长的矩形状。这样的突起10有助于防止胎冠主沟3A中发生夹石。
如图4所示,中间主沟3B交替配置有内侧顶点3Bi与外侧顶点3Bo,从而弯折为锯齿状并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本实施方式的中间主沟3B的锯齿宽度S2b(图4所示)比胎冠主沟3A的锯齿宽度S2a大。并且,中间主沟3B包括:从内侧顶点3Bi向外侧顶点3Bo延伸的短倾斜部11A;以及从外侧顶点3Bo向内侧顶点3Bi延伸,且轮胎周向的长度比短倾斜部11A大的长倾斜部11B。这样的中间主沟3B能够对轮胎周向以及轮胎轴向发挥边缘效果,从而有助于提高湿路性能以及牵引性能。
为了有效地发挥上述这样的作用,中间主沟3B的沟宽度W2b优选是胎面宽度TW(图1所示)的1%~3%左右。并且,中间主沟3B的锯齿间距P2b优选是胎面宽度TW的25%~35%左右,并且,锯齿宽度S2b优选是胎面宽度TW的3%~5%左右。
并且,如图4以及图5所示,中间主沟3B设有具有深度D3是胎冠主沟3A的最大沟深度D2a(图2所示)的15%~70%的浅底部13。本实施方式的浅底部13包括设于短倾斜部11A及长倾斜部11B的第一浅底部13A、以及深度D3b比第一浅底部13A的深度D3a大的第二浅底部13B。
这样的第一浅底部13A以及第二浅底部13B将内侧中间肋7与外侧中间花纹块5B之间连结起来,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小内侧中间肋7以及外侧中间花纹块列6B的变形。因此,第一浅底部13A以及第二浅底部13B能够减小在内侧中间肋7以及外侧中间花纹块列6B处的能量损失,从而能够提高油耗性能。
并且,由于第一浅底部13A的深度D3a比第二浅底部13B的深度D3b小,因此在短倾斜部11A以及长倾斜部11B,能够更牢固地将内侧中间肋7与外侧中间花纹块5B之间连结起来,从而能够提高油耗性能。此外,由于第二浅底部13B的深度D3b比第一浅底部13A的深度D3a大,因此能够确保沟容积,能够抑制湿路性能的降低。
另外,当第一浅底部13A以及第二浅底部13B的各深度D3a、D3b大于胎冠主沟3A的最大沟深度D2a(图2所示)的70%时,则无法减小内侧中间肋7以及外侧中间花纹块5B的变形,有可能无法充分提高油耗性能。相反,当第一浅底部13A以及第二浅底部13B的各深度D3a、D3b小于胎冠主沟3A的最大沟深度D2a的15%时,则中间主沟3B的沟容积降低,有可能无法维持湿路性能。从这样的观点出发,第一浅底部13A以及第二浅底部13B的各深度D3a、D3b更优选是胎冠主沟3A的最大沟深度D2a的60%以下,且更优选是25%以上。
此外,第一浅底部13A的深度D3a更优选是第二浅底部13B的深度D3b的47%~58%。另外,当第一浅底部13A的深度D3a大于第二浅底部13B的深度D3b的58%时,第一浅底部13A与第二浅底部13B形成为大致相同的深度,有可能无法牢固地将内侧中间肋7与外侧中间花纹块5B之间连结起来。相反,当第一浅底部13A的深度D3a小于第二浅底部13B的深度D3b的47%时,有可能无法维持湿路性能。从这样的观点出发,第一浅底部13A的深度D3a更优选是第二浅底部13B的深度D3b的55%以下,且更优选是50%以上。
在第一浅底部13A以及第二浅底部13B设有沿中间主沟3B的中心线延伸的中间沟底刀槽14。这样的中间沟底刀槽14能够借助接地压力增大中间主沟3B的沟宽度W2b,从而能够提高湿路性能。此外,中间沟底刀槽14能够在第一浅底部13A以及第二浅底部13B接地的磨损末期发挥边缘成分,从而能够提高湿路性能。
为了有效地发挥上述这样的作用,中间沟底刀槽14的深度D4a优选是胎冠主沟3A的最大沟深度D2a(图2所示)的20%~75%。另外,当中间沟底刀槽14的深度D4a小于胎冠主沟3A的最大沟深度D2a的20%时,有可能无法充分发挥上述作用。相反,当中间沟底刀槽14的深度D4a大于胎冠主沟3A的最大沟深度D2a的75%时,则内侧中间肋7以及外侧中间花纹块5B的变形增大,有可能无法充分提高油耗性能。从这样的观点出发,中间沟底刀槽14的深度D4a更优选是胎冠主沟3A的最大沟深度D2a的25%以上,且更优选是70%以下。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中间沟底刀槽14包括设于短倾斜部11A的短刀槽14A、以及设于长倾斜部11B的长刀槽14B。短刀槽14A以及长刀槽14B在中间主沟3B的内侧顶点3Bi以及外侧顶点3Bo相互分离。由此,中间沟底刀槽14能够抑制内侧中间肋7以及外侧中间花纹块列6B的过度变形,从而能够维持油耗性能以及操纵稳定性能。
如图1以及图6所示,胎肩主沟3C与胎冠主沟3A同样,交替配置有内侧顶点3Ci及外侧顶点3Co,从而以小的振幅弯折为锯齿状且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这样的胎肩主沟3C也能够提高湿路性能以及牵引性能。
为了有效地发挥上述这样的作用,胎肩主沟3C的沟宽度W2c优选是胎面宽度TW(图1所示)的4%~6%左右,并且,最大沟深度D2c(图2所示)优选是胎面宽度TW的5%~8%左右。同样,胎肩主沟3C的锯齿间距P2c优选为胎面宽度TW的25%~35%左右,并且,锯齿宽度S2c优选是胎面宽度TW的1%~3%左右。并且,也可以与胎冠主沟3A相同地在胎肩主沟3C设有防止夹石用的突起。
如图3所示,胎冠横沟4A将一对胎冠主沟3A、3A的内侧顶点3Ai、3Ai之间连通起来,并且相对于轮胎周向以55度~75度的角度α2a倾斜延伸。这样的胎冠横沟4A能够有效地对轮胎周向以及轮胎轴向发挥边缘效果。此外,胎冠横沟4A由于减小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因此能够维持噪声性能,并能够沿着倾斜将胎面部2与路面之间的水膜顺畅地朝轮胎轴向外侧引导。因此,胎冠横沟4A能够提高牵引性能、湿路性能、以及操纵稳定性能。为了有效地发挥这样的作用,最大沟深度D1a(图2所示)优选是胎面宽度TW(图1所示)的5%~8%左右。
并且,胎冠横沟4A如图2以及图3所示设有具有深度D5a是胎冠主沟3A的最大沟深度D2a的50%~60%的浅底部16。这样的浅底部16将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胎冠花纹块5A、5A之间连结起来,从而能够减小该胎冠花纹块5A的变形。因此,浅底部16能够减小胎冠花纹块列6A的能量损失(滚动阻力),从而能够提高油耗性能。另外,从与中间主沟3B的浅底部13同样的观点出发,浅底部16的深度D5a更优选是胎冠主沟3A的最大沟深度D2a的57%以下,且更优选是53%以上。
同样,浅底部16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5a优选是胎冠花纹块5A的轮胎轴向宽度W6a的50%以上,更优选是60%以上,且优选是80%以下,更优选是70%以下。
并且,在浅底部16形成有沿胎冠横沟4A的沟中心线延伸的胎冠沟底刀槽17。这样的胎冠沟底刀槽17与中间沟底刀槽14相同地借助接地压力来增大胎冠横沟4A的沟宽度W1a,从而能够提高湿路性能。并且,胎冠沟底刀槽17能够在浅底部16接地的磨损末期发挥边缘成分,从而能够提高湿路性能。此外,胎冠沟底刀槽17能够赋予浅底部16柔软性,从而能够减少因胎冠花纹块5A的塌陷而导致的能量损失。
胎冠沟底刀槽17的深度D7a(省略图示)优选比中间沟底刀槽14的深度D4a(图5所示)小。由此,胎冠沟底刀槽17能够抑制直线行驶时接地压力大的胎冠花纹块列6A的刚性降低,从而能够维持油耗性能。另外,胎冠沟底刀槽17的深度D7a优选是胎冠主沟3A的最大沟深度D2a的25%以上,更优选是30%以上,且优选是40%以下,更优选是35%以下。
如图1以及图6所示,外侧中间横沟4B将中间主沟3B的外侧顶点3Bo与胎肩主沟3C的内侧顶点3Ci之间连通起来,并且相对于轮胎周向以45度~75度的角度α2b倾斜延伸。这样的外侧中间横沟4B与胎冠横沟4A(图3所示)相同地,能够提高牵引性能、湿路性能、以及操纵稳定性能。
并且,外侧中间横沟4B如图2以及图6所示包括具有深度D5b是胎冠主沟3A的最大沟深度D2a的15%~70%的浅底部19。这样的浅底部19将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外侧中间花纹块5B、5B之间连结起来,从而能够减小该外侧中间花纹块5B的变形。因此,浅底部19能够减少外侧中间花纹块列6B的能量损失,从而能够提高油耗性能。另外,从与中间主沟3B的浅底部16相同的观点出发,浅底部19的深度D5b更优选是胎冠主沟3A的最大沟深度D2a的60%以下,且更优选是25%以上。
并且,在浅底部19形成有沿外侧中间横沟4B的沟中心线延伸的外侧中间沟底刀槽20。这样的外侧中间沟底刀槽20与中间沟底刀槽14相同地,也能够借助接地压力来增大外侧中间横沟4B的沟宽度W1b,从而能够提高湿路性能。此外,外侧中间沟底刀槽20能够在浅底部19接地的磨损末期发挥边缘成分,从而能够提高湿路性能。
另外,从与中间沟底刀槽14(图5所示)相同的观点出发,外侧中间沟底刀槽20的深度D7b(图示省略)优选是胎冠主沟3A的最大沟深度D2a的20%以上,更优选是25%以上,且优选是75%以下,更优选是70%以下。
此外,优选外侧中间沟底刀槽20的轮胎轴向的内端在中间主沟3B的外侧顶点3Bo处与中间主沟3B的长刀槽14B连通。由此,外侧中间沟底刀槽20能够从中间主沟3B的长倾斜部11B到外侧中间横沟4B增大沟宽度,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湿路性能。另外,外侧中间沟底刀槽20不与短刀槽14A连通。因此,外侧中间花纹块列6B能够维持其刚性,从而能够提高油耗性能以及操纵稳定性能。
胎肩横沟4C将胎肩主沟3C的外侧顶点3Co与胎面端2t之间连通起来,且相对于轮胎周向以70度~90度左右的角度α2c倾斜延伸。这样的胎肩横沟4C与胎冠横沟4A及外侧中间横沟4B相同地,能够提高牵引性能、湿路性能、以及操纵稳定性能。另外,最大沟深度D1c(图2所示)优选是胎面宽度TW的5%~8%左右。
胎肩横沟4C如图2以及图6所示包括具有深度D5c是胎冠主沟3A的最大沟深度D2a的15%~70%的浅底部21。这样的浅底部21将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胎肩花纹块5C、5C之间连结起来,从而能够减小胎肩花纹块5C的变形。因此,浅底部21能够减少在胎肩花纹块列6C处的能量损失,从而能够提高油耗性能。
另外,从与中间主沟3B的浅底部13相同的观点出发,浅底部21的深度D5c更优选是胎冠主沟3A的最大沟深度D2a的60%以下,且更优选是25%以上。同样,浅底部21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5c优选是胎肩花纹块5C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6c的40%~60%。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胎肩横沟4C的浅底部21不设置沟底刀槽。由此,浅底部21能够有效地提高胎肩花纹块5C的刚性,从而能够提高油耗性能以及操纵稳定性能。
如图4所示,内侧中间肋7在胎冠主沟3A与中间主沟3B之间形成为在轮胎周向上连续的肋体。此处,对于肋体而言,“连续”是指没有在轮胎周向上被横沟切断,且上述横沟不包括刀槽。这样的内侧中间肋7与花纹块列6相比,能够提高轮胎周向的刚性以及轮胎轴向的刚性,从而能够提高直线行驶的稳定性能、转弯稳定性能、以及油耗性能。该内侧中间肋7的宽度W9优选是胎面宽度TW(图1所示)的7%~15%左右。
在内侧中间肋7设有内侧中间横纹沟23,该内侧中间横纹沟23从中间主沟3B朝轮胎赤道C侧延伸,且不与胎冠主沟3A连通而形成终端。
内侧中间横纹沟23从中间主沟3B的内侧顶点3Bi朝向胎冠主沟3A的外侧顶点3Ao,以与外侧中间横沟4B的角度α2b(图6所示)相同的角度α2d延伸。由于这样的内侧中间横纹沟23不与胎冠主沟3A连通,因此在接地时能够抑制在该胎冠主沟3A内被压缩了的空气流入内侧中间横纹沟23,从而提高噪声性能。
并且,由于内侧中间横纹沟23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延伸,因此能够将胎面部2与路面之间的水膜顺畅地朝轮胎轴向外侧引导,从而能够维持湿路性能。内侧中间横纹沟23的沟宽度W8优选是胎面宽度TW(图1所示)的2.5%~4.0%左右,并且,内侧中间横纹沟23的内端与胎冠主沟3A之间的最短距离L8优选是胎面宽度TW的1.3%~2.5%。
内侧中间横纹沟23如图2以及图4所示设有具有深度D5d是胎冠主沟3A的最大沟深度D2a的15%~70%的浅底部25。这样的浅底部25能够进一步提高内侧中间肋7的周向刚性,从而提高油耗性能。另外,从与中间主沟3B的浅底部13相同的观点出发,浅底部25的深度D5d更优选是胎冠主沟3A的最大沟深度D2a的60%以下,且更优选是25%以上。
如图4所示,在浅底部25形成有沿内侧中间横纹沟23的沟中心线延伸的内侧中间沟底刀槽26。这样的内侧中间沟底刀槽26与中间沟底刀槽14相同地,也能够借助接地压力来增大内侧中间横纹沟23的沟宽度W8,从而能够提高湿路性能。此外,内侧中间沟底刀槽26能够在浅底部25接地的磨损末期发挥边缘成分,从而能够提高湿路性能。
另外,从与中间沟底刀槽14相同的观点出发,内侧中间沟底刀槽26的深度D7d(省略图示)优选是胎冠主沟3A的最大沟深度D2a的20%以上,更优选是25%以上,且优选是75%以下,更优选是70%以下。
此外,优选内侧中间沟底刀槽26的轮胎轴向的外端在中间主沟3B的内侧顶点3Bi处与短刀槽14A连通。由此,内侧中间沟底刀槽26能够有效地增大内侧中间横纹沟23的沟宽度W8以及中间主沟3B的沟宽度W2b,从而能够大幅提高湿路性能。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内侧中间肋7设有中间连通刀槽32,该中间连通刀槽32从内侧中间沟底刀槽26的轮胎轴向的内端朝轮胎轴向内侧延伸,且与胎冠主沟3A连通。
这样的中间连通刀槽32能够缓和内侧中间肋7的刚性,能够防止在该部分产生应变集中。并且,中间连通刀槽32能够提高内侧中间肋7的边缘成分,从而提高湿路性能。此外,中间连通刀槽32连同内侧中间沟底刀槽26一起,能够有效地增大内侧中间横纹沟23的沟宽度W8,从而提高湿路性能。
此外,在俯视观察胎面时,在内侧中间肋7的轮胎轴向的外端设有朝轮胎轴向内侧凹陷成纵长矩形状的凹沟30。这样的凹沟30能够将内侧中间肋7与路面之间的水膜朝中间主沟3B引导,从而能够提高湿路性能。
如图3所示,在俯视观察胎面时,胎冠花纹块5A形成为其轮胎周向的长度L6a比轮胎轴向的宽度W6a大的纵长矩形状。这样的胎冠花纹块5A能够提高轮胎周向的刚性并减少能量损失,从而能够提高油耗性能以及牵引性能。为了有效地发挥这样的作用,胎冠花纹块5A的长度L6a优选是胎面宽度TW(图1所示)的25%~40%左右,且宽度W6a优选是胎面宽度TW的8%~20%左右。
并且,在胎冠花纹块5A,在胎冠主沟3A与胎冠横沟4A所成的锐角的角部设有倒角34。这样的倒角34能够抑制在锐角的角部产生轮胎剥落(tipping)等的损伤。此外,倒角34能够使在胎冠主沟3A与路面之间形成的气柱内的振动产生紊乱,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因气柱共鸣而产生的噪声。
如图6所示,外侧中间花纹块5B形成为其轮胎周向长度L6b比轮胎轴向的宽度W6b大的、且朝轮胎轴向内侧突出的大致纵长本垒(home plate)形状。这样的外侧中间花纹块5B与胎冠花纹块5A相同地,能够提高轮胎周向刚性,从而能够提高油耗性能、牵引性能以及操纵稳定性能。外侧中间花纹块5B的长度L6b优选是胎面宽度TW(图1所示)的25%~40%左右,并且,宽度W6b优选是胎面宽度TW的7%~15%左右。
并且,在俯视观察胎面时,优选在外侧中间花纹块5B的轮胎轴向的内端设置朝轮胎轴向内侧凹陷为纵长矩形状的凹沟36。这样的凹沟36能够抑制轮胎剥落等的损伤,且能够提高湿路性能。
胎肩花纹块5C形成为其轮胎周向长度L6c比轮胎轴向的宽度W6c大的纵长矩形状。这样的胎肩花纹块5C与胎冠花纹块5A以及外侧中间花纹块5B相同地,也能够提高轮胎周向刚性,从而能够提高油耗性能、牵引性能以及操纵稳定性能。另外,胎肩花纹块5C的长度L6c优选是胎面宽度TW(图1所示)的25%~35%左右,且宽度W6c优选是胎面宽度TW的10%~20%左右。
并且,胎肩花纹块5C在胎肩主沟3C与胎肩横沟4C所成的锐角的角部设有倒角37。这样的倒角37与胎冠花纹块5A的倒角34相同地,有助于提高耐久性能以及耐噪声性能。
此外,在胎肩花纹块5C的胎面端2t侧,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有以小的长度沿轮胎轴向切入的胎肩刀槽38。这样的胎肩刀槽38能够缓和胎肩花纹块5C的胎面端2t侧的刚性,能够吸收碰撞到车辙时的冲击,因此能够提高偏驶性能。
以上,对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叙述,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其能够变形为各种方式并加以实施。
实施例
制造形成为图1所示的基本结构的、具有表1所示的内侧中间横沟的轮胎,并对其进行评价。另外,共通规格如下。
轮胎尺寸:275/80R22.5151/148J
轮辋尺寸:22.5×7.5
胎面宽度TW:248mm
胎冠主沟:
沟宽度W2a:6mm,W1a/TW:2.4%
最大沟深度D2a:16mm,D2a/TW:6.5%
锯齿间距P2a:80mm,P2a/TW:32.3%
锯齿宽度S2a:2mm,S2a/TW:0.8%
中间主沟:
沟宽度W2b:5mm,W2b/TW:2.0%
锯齿间距P2b:80mm,P2b/TW:32.3%
锯齿宽度S2b:8mm,S2b/TW:3.2%
胎肩主沟:
沟宽度W2c:10mm,W2c/TW:4.0%
最大沟深度D2c:16mm,D2c/TW:6.5%
锯齿间距P2c:80mm,P2c/TW:32.3%
锯齿宽度S2c:2mm,S2c/TW:0.8%
胎冠横沟:
角度α2a:65度
最大沟深度D1a:10mm,D1a/TW:4.0%
外侧中间横沟:
角度α2b:65度
胎肩横沟:
角度α2c:80度
最大沟深度D1c:16mm,D1c/TW:6.5%
内侧中间肋:
宽度W9:26mm,W9/TW:10.5%
内侧中间横纹沟:
角度α2d:65度
沟宽度W8:8mm,W8/TW:3.2%
胎冠花纹块:
长度L6a:80mm,L6a/TW:32.3%
宽度W6a:30mm,W6a/TW:12.1%
外侧中间花纹块:
长度L6b:74mm,L6b/TW:29.8%
宽度W6b:28mm,W6b/TW:11.3%
胎肩花纹块:
长度L6c:70mm,L6c/TW:28.2%
宽度W6c:37mm,W6c/TW:14.9%
胎冠横沟的浅底部:
长度L5a:25mm,L5a/W6a:83.3%
胎肩横沟的浅底部:
长度L5c:3mm,L5c/W6c:8.1%
深度D5c:6.4mm,D5c/D2a:40%
测试方法如下。
<油耗性能(滚动阻力)>
使用滚动阻力测试机在下述条件下对轮胎的滚动阻力进行了测量。评价是以实施例1为100的指数对滚动阻力的测量值的倒数进行评价。数值越大滚动阻力越小,油耗性能越优异。
内压:900kPa
载荷:33.83kN
速度:80km/h
<湿路性能>
将各供试轮胎轮辋组装于上述轮辋,填充900kPa内压,并安装于载重10吨的卡车(2-D车)的全轮,并测量了在具有5mm水膜的湿沥青路面上以2档-1500rpm固定转速从连接离合器的瞬间至通过10m时的时间。评价是以实施例1为100的指数来表示各时间的倒数。数值越大越好。
<噪声性能>
使按照下述条件安装于上述轮辋的各供试轮胎在具有直径为1.7m的ISO路的滚筒上以时速40km/h的速度行驶,在自轮胎径向的中心朝后方0.2m、高度0.32m的位置以及比轮胎胎面端朝轮胎轴向外侧离开1.0m的位置上,利用扩音器测量噪声等级dB(A)。结果是以实施例1为100的指数来表示噪声等级dB(A)的倒数。数值越大,通过噪声越小越好。
内压:900kPa(正规内压)
轮胎纵向载荷:23.8kN(正规载荷的70%)
测量场地:无回声室
测试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从测试的结果可以确认,实施例的轮胎能够以高次元兼顾油耗性能、噪声性能以及湿路性能。

Claims (3)

1.一种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其在胎面部具有由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至少3条主沟、以及在所述主沟之间或者在主沟与胎面端之间延伸的横沟所划分出的多个花纹块沿轮胎周向排列而成的至少一个花纹块列,
所述胎面部的陆地比为70%~80%,
所述胎面部包括40~50个由一个花纹块、和与其相邻的一个横沟所构成的单位花纹亦即间距,
在所述各间距中,所述横沟的沟宽度是所述花纹块的轮胎周向的长度的5%~15%,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沟包括在轮胎赤道的两侧延伸的一对胎冠主沟,
所述横沟包括在所述一对胎冠主沟间延伸的胎冠横沟,
所述花纹块列包括由所述胎冠主沟与所述胎冠横沟所划分出的胎冠花纹块沿轮胎周向排列而成的胎冠花纹块列,
所述胎冠横沟包括具有深度是所述胎冠主沟的最大沟深度的50%~60%的浅底部,
在所述浅底部形成有沿所述胎冠横沟延伸的胎冠沟底刀槽,
所述胎冠沟底刀槽的深度是所述胎冠主沟的最大沟深度的25%~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沟包括配置在所述胎冠主沟的外侧的一对中间主沟、以及配置在所述中间主沟的外侧的一对胎肩主沟,
所述横沟包括在所述中间主沟与所述胎肩主沟之间延伸的外侧中间横沟,
所述花纹块列包括由所述中间主沟、所述胎肩主沟以及所述外侧中间横沟所划分出的外侧中间花纹块沿轮胎周向排列而成的外侧中间花纹块列,
所述中间主沟以及所述外侧中间横沟分别包括具有深度是所述胎冠主沟的最大沟深度的15%~70%的浅底部,
在所述中间主沟的所述浅底部形成有沿所述中间主沟延伸的中间沟底刀槽,
在所述外侧中间横沟的所述浅底部形成有沿所述外侧中间横沟延伸的外侧中间沟底刀槽,
所述中间沟底刀槽以及外侧中间沟底刀槽的深度是所述胎冠主沟的最大沟深度的20%~7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胎冠主沟与所述中间主沟之间设有在轮胎周向上连续的内侧中间肋,
在所述内侧中间肋设有从所述中间主沟朝轮胎赤道侧延伸且不与所述胎冠主沟连通而是形成终端的内侧中间横纹沟,
所述内侧中间横纹沟包括具有深度是所述胎冠主沟的最大沟深度的15%~70%的浅底部,
在所述浅底部形成有沿所述内侧中间横沟延伸的内侧中间沟底刀槽,
所述内侧中间沟底刀槽的深度是所述胎冠主沟的最大沟深度的20%~75%。
CN201410113911.5A 2013-04-03 2014-03-25 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974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7913A JP5937996B2 (ja) 2013-04-03 2013-04-03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3-077913 2013-04-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97463A CN104097463A (zh) 2014-10-15
CN104097463B true CN104097463B (zh) 2017-04-12

Family

ID=50389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1391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97463B (zh) 2013-04-03 2014-03-25 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16714B2 (zh)
EP (1) EP2786880B1 (zh)
JP (1) JP5937996B2 (zh)
CN (1) CN1040974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36952B2 (en) 2014-01-08 2017-05-02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Heavy duty pneumatic tire
JP6366525B2 (ja) * 2015-02-27 2018-08-01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517601B2 (ja) * 2015-06-19 2019-05-22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672685B2 (ja) * 2015-10-06 2020-03-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RU2704766C1 (ru) * 2016-02-26 2019-10-30 Дзе Йокогама Раббер Ко., Лтд.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ая шина
JP6772615B2 (ja) * 2016-07-19 2020-10-2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D804401S1 (en) * 2016-10-28 2017-12-05 Bridgestone Americas Tire Operations, Llc Tire
USD829641S1 (en) * 2016-11-22 2018-10-02 Hankook Tire Co., Ltd. Tire tread
WO2018101938A1 (en) * 2016-11-30 2018-06-07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Lateral discontinuities having thicknesses increasing from shoulder to center of tire tread
JP6907758B2 (ja) * 2017-06-28 2021-07-2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6428872B1 (ja) * 2017-08-02 2018-11-28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933119B2 (ja) 2017-12-13 2021-09-0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7056392B2 (ja) * 2018-06-13 2022-04-1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CN114905893A (zh) * 2021-02-09 2022-08-16 正新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花纹降低噪音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41199A2 (en) * 1996-09-19 1998-05-13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yre
CN101797872A (zh) * 2009-02-06 2010-08-1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载重轮胎
CN102145638A (zh) * 2010-02-05 2011-08-1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载重轮胎
CN103963572A (zh) * 2013-02-06 2014-08-0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CN103978849A (zh) * 2013-02-08 2014-08-13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20790A (en) * 1979-03-07 1982-03-23 Dunlop Limited Tire treads
JPH04358907A (ja) * 1991-06-05 1992-12-11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4136226C2 (de) * 1991-11-02 1995-02-16 Continental Ag Umlaufend bewegliches Bauteil
JP2001055013A (ja) * 1999-08-20 2001-02-27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1466759B1 (en) * 2002-01-16 2008-11-12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Heavy duty tire
JP3961855B2 (ja) * 2002-03-01 2007-08-2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ES2396549T3 (es) * 2004-08-03 2013-02-22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Cubierta de neumático
JP4312141B2 (ja) * 2004-10-13 2009-08-1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JP4359262B2 (ja) 2005-05-13 2009-11-0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341035B (zh) * 2005-12-20 2010-07-28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重载荷用轮胎
JP4921889B2 (ja) * 2006-08-23 2012-04-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878987B2 (ja) * 2006-11-09 2012-02-1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9126280A (ja) * 2007-11-21 2009-06-11 Bridgestone Corp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185983B2 (ja) * 2010-08-10 2013-04-1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797412B2 (ja) * 2011-01-21 2015-10-2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632823B2 (ja) * 2011-12-26 2014-11-2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698776B2 (ja) * 2013-02-14 2015-04-0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41199A2 (en) * 1996-09-19 1998-05-13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yre
CN101797872A (zh) * 2009-02-06 2010-08-1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载重轮胎
CN102145638A (zh) * 2010-02-05 2011-08-1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载重轮胎
CN103963572A (zh) * 2013-02-06 2014-08-0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CN103978849A (zh) * 2013-02-08 2014-08-13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86880B1 (en) 2019-05-08
US20140299244A1 (en) 2014-10-09
JP2014201166A (ja) 2014-10-27
US9616714B2 (en) 2017-04-11
CN104097463A (zh) 2014-10-15
EP2786880A3 (en) 2017-04-12
JP5937996B2 (ja) 2016-06-22
EP2786880A2 (en) 2014-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97463B (zh) 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CN103895453B (zh) 充气轮胎
CN105745092B (zh) 重载荷用轮胎
JP5834031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3832221B (zh) 充气轮胎
JP5250016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5492223B (zh) 充气轮胎
CN105034707B (zh) 充气轮胎
CN103991339B (zh) 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CN105377587B (zh) 重载荷用轮胎
CN107813661A (zh) 充气轮胎
CN106080046B (zh) 充气轮胎
US9855801B2 (en) Pneumatic tire
EP2193935A1 (en) Pneumatic tire with asymetric tread pattern
CN106347032A (zh) 充气轮胎
CN105555549B (zh) 充气轮胎
CN103963572B (zh) 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CN104118277B (zh) 充气轮胎
KR20140060226A (ko) 공기 타이어
JP2010241267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074034A (zh) 充气轮胎
JP538603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8068558A (zh) 轮胎
CN107554200A (zh) 充气轮胎
CN108859612A (zh) 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