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46297A - 一种碳包覆复合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包覆复合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46297A
CN103346297A CN2013102189653A CN201310218965A CN103346297A CN 103346297 A CN103346297 A CN 103346297A CN 2013102189653 A CN2013102189653 A CN 2013102189653A CN 201310218965 A CN201310218965 A CN 201310218965A CN 103346297 A CN103346297 A CN 1033462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oxide
carbon
composite metal
coats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1896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金学
张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31021896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46297A/zh
Publication of CN103346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462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包覆二氧化锡-三氧化二铁复合氧化物材料的制备方法。此类材料在制备过程中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在复合氧化物表面引入聚苯胺层,通过煅烧方法即可得到碳包覆SnO2-Fe2O3复合氧化物材料。利用此方法制备的复合氧化物材料具有颗粒可控,碳层厚度均匀的优点,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显示出储锂容量高、循环性能优良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碳包覆复合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极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包覆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氧化物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理论容量高、储量丰富、成本低廉、化学稳定性高、环境友好等优点,但其导电性能较差,导致此类材料的充放电速度较低,同时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巨大体积膨胀以及较大的首次不可逆容量都限制了此类材料的商业应用。近年来,研究人员尝试制备具有特定形貌的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以试图减少充放电过程中材料的体积变化,此外研究人员尝试制备复合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通过不同种氧化物颗粒的掺杂,可提高材料的孔隙率,显著改善电解液对电极材料的浸润能力,并提高电极材料的稳定性,起到所谓的协同效应。但此类电极材料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的改善效果仍不理想,因此研究人员尝试制备了多种碳包覆的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碳包覆处理不仅可以提高电极材料的电导率,还可对充放电过程中材料的体积变化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对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的改性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目前实验中的碳包覆过程多采用物理混合方法,利用此法很难控制包覆的碳量,表面的碳与活性物质间的电接触不佳,在充放电过程中极易发生脱落,引起电池性能的突降。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苯胺的原位聚合技术对复合金属氧化物材料进行碳包覆。复合金属氧化物中的其中一种氧化物为二氧化锡,它具有理论容量高、成本低廉等优势;另一种氧化物为三氧化二铁,其在自然界中储量丰富并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及较好的导电性能,Fe2O3的引入使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孔隙率增大,可保证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的有效接触,同时也可提高电极材料的机械强度。此外Fe3+在聚合反应中还起到了引发剂的作用,可保证苯胺分子聚合反应的顺利进行,并可保证聚苯胺分子均匀包覆在氧化物材料的表面。在溶胶-凝胶法制备复合氧化物的同时引入聚苯胺可有效抑制氧化物颗粒的生长,利用煅烧的方法可在复合氧化物表面引入厚度均一可控的碳包覆层。碳包覆层的引入可提高电极材料的导电性,又可对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的体积变化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显著改善其容量及循环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过程简单可控、具有较高比容量和良好循环稳定性及倍率性能的碳包覆复合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
本发明所述的碳包覆复合金属氧化物材料是首先利用原位聚合反应在溶胶-凝胶体系中制备聚苯胺包覆的复合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在空气气氛中煅烧后得到的。此类复合金属氧化物其中一种为三氧化二铁,另一种为二氧化锡。
在实验过程中首先在水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金属盐,升温至70-90℃,利用水解法制备混合氧化物凝胶,水解反应时间为5-7小时;其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为柠檬酸、十二烷基硫酸钠、没食子酸中的一种。将此凝胶体系降温至2-5℃,缓慢滴加苯胺,搅拌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反应时间为2-4小时。此聚合反应过程中金属氧化物中的Fe3+起到了引发剂的作用,可使溶液中的苯胺分子在氧化物表面发生原位聚合反应,从而保证聚苯胺分子均匀的包覆在复合氧化物胶粒的表面,这层聚苯胺分子的存在也对复合金属氧化物胶粒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可阻止其颗粒生长,成功将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粒径控制在纳米尺度。
将得到的聚苯胺包覆的复合金属氧化物材料置于空气气氛中煅烧,煅烧温度为350-450℃,煅烧时间为3小时。在此温度范围内煅烧可保证聚苯胺的完全碳化,使生成的碳层均匀紧密的包覆在复合氧化物颗粒的表面,同时可提高金属氧化物的结晶性。此包覆碳层的存在可有效防止热处理过程中纳米粒子的团聚生长,同时又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有利于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高效的嵌入和脱出。在此合成路线中,聚苯胺既起到了碳包覆前驱体的作用,同时又可有效抑制氧化物颗粒的生长。
本发明的优点及效果:
本发明利用苯胺原位聚合后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碳包覆复合金属氧化物材料,此种制备方法可有效防止热处理过程中纳米颗粒的团聚和生长,使材料粒径控制在纳米尺度,有利于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利用此法制备的包覆碳层厚度均一、稳定性高,不易剥落,可改善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导电性能,提高其充放电容量,同时又可对充放电过程中材料的体积变化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改善材料的循环性能。
【附图说明】
图1、碳包覆SnO2-Fe2O3复合氧化物材料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2、碳包覆SnO2-Fe2O3复合氧化物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向5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0.05mol FeCl3·6H2O、0.12mol SnCl4·5H2O以及0.15mol柠檬酸,搅拌溶解;将溶液温度升至78℃,保温5小时;将溶液温度降至3℃,将9mL苯胺缓慢滴加至上述溶液中,持续搅拌2小时,并在室温条件下陈化12小时;得到的固体在空气气氛中,450℃条件下煅烧3小时,即得到碳包覆的SnO2-Fe2O3复合氧化物样品,该材料的碳包覆量为6质量%。
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时,按照电极材料∶乙炔黑∶粘结剂=8∶1∶1(质量比)的比例混合得到浆料,均匀涂覆在铜箔集流体上,电极片干燥后压制,活性物质的负载量为1-2mg/cm2,单电极充放电测试时选取的对电极为金属锂,以1MLiPF6-EC/DMC/EMC(体积比为1∶1∶1)为电解液,组装成扣式电池。
图1为此样品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测试结果显示,SnO2-Fe2O3复合氧化物的粒径在10-80nm范围,且粒子表面均匀包覆了一层碳,这一包覆碳层的存在可以显著改善复合氧化物的导电性能,同时可有效缓冲脱锂、嵌锂过程中材料的体积变化。
图2为此样品在电流密度为200mA g-1条件下的充放电循环性能曲线,测试结果显示在经过100个充放循环后,其容量仍保持在1035mAh g-1
利用此法制备的碳包覆SnO2-Fe2O3复合氧化物材料其嵌锂容量较高,同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Claims (2)

1.一种碳包覆的复合金属氧化物,其特征在于此材料是通过以下步骤制备的:利用原位聚合反应在溶胶-凝胶体系中制备苯胺包覆的复合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在空气气氛中煅烧得到碳包覆的复合金属氧化物材料。
所述的复合金属氧化物其中一种为三氧化二铁,另一种为二氧化锡。所述的煅烧温度为350-450℃,煅烧时间为3小时。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位聚合反应的步骤如下:在水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金属盐,升温至70-90℃,反应时间为5-7小时,降温至2-5℃,缓慢滴加苯胺,搅拌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反应时间为2-4小时;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为柠檬酸、十二烷基硫酸钠、没食子酸中的一种。
CN2013102189653A 2013-05-31 2013-05-31 一种碳包覆复合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33462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189653A CN103346297A (zh) 2013-05-31 2013-05-31 一种碳包覆复合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189653A CN103346297A (zh) 2013-05-31 2013-05-31 一种碳包覆复合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46297A true CN103346297A (zh) 2013-10-09

Family

ID=49281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189653A Pending CN103346297A (zh) 2013-05-31 2013-05-31 一种碳包覆复合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46297A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1747A (zh) * 2013-10-17 2014-01-22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碳包覆二氧化锡超微粉体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647046A (zh) * 2013-11-15 2014-03-19 成都兴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含镁氧化锡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746099A (zh) * 2014-01-17 2014-04-23 江苏华盛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氧化锡包裹的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产品及应用
CN103887484A (zh) * 2014-02-20 2014-06-25 安徽师范大学 一种铁锡氧化物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正极及锂离子电池
CN104051718A (zh) * 2014-06-26 2014-09-17 南京师范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三维纳米多孔二氧化锡基复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CN104143632A (zh) * 2014-07-30 2014-11-12 吉林大学 一种锡基铁碳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4300113A (zh) * 2014-08-11 2015-01-21 苏州大学 一种碳包覆氧化铁锂离子电池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129361A (zh) * 2016-07-25 2016-11-16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8767243A (zh) * 2018-06-26 2018-11-06 湖北工程学院 Fe2O3/SnO2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应用和锂离子电池
CN109065859A (zh) * 2018-07-27 2018-12-21 武汉理工大学 基于金属-酚羟基网络组装构筑的碳限域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755561A (zh) * 2018-12-18 2019-05-14 四川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高稳定性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33334A (zh) * 2022-06-02 2022-08-23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锂离子电池PANI/ Fe2O3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1146A (zh) * 2009-01-07 2010-07-07 清华大学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13152A (zh) * 2008-08-06 2011-06-29 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电极材料前体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所得到的电极材料前体的电极材料的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3152A (zh) * 2008-08-06 2011-06-29 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电极材料前体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所得到的电极材料前体的电极材料的制造方法
CN101771146A (zh) * 2009-01-07 2010-07-07 清华大学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1747A (zh) * 2013-10-17 2014-01-22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碳包覆二氧化锡超微粉体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531747B (zh) * 2013-10-17 2015-07-01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碳包覆二氧化锡超微粉体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647046A (zh) * 2013-11-15 2014-03-19 成都兴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含镁氧化锡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647046B (zh) * 2013-11-15 2016-02-17 成都兴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含镁氧化锡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746099B (zh) * 2014-01-17 2015-10-28 江苏华盛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氧化锡包裹的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产品及应用
CN103746099A (zh) * 2014-01-17 2014-04-23 江苏华盛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氧化锡包裹的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产品及应用
CN103887484A (zh) * 2014-02-20 2014-06-25 安徽师范大学 一种铁锡氧化物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正极及锂离子电池
CN103887484B (zh) * 2014-02-20 2017-01-11 安徽师范大学 一种铁锡氧化物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正极及锂离子电池
CN104051718A (zh) * 2014-06-26 2014-09-17 南京师范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三维纳米多孔二氧化锡基复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CN104143632A (zh) * 2014-07-30 2014-11-12 吉林大学 一种锡基铁碳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4300113A (zh) * 2014-08-11 2015-01-21 苏州大学 一种碳包覆氧化铁锂离子电池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129361A (zh) * 2016-07-25 2016-11-16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6129361B (zh) * 2016-07-25 2018-07-27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8767243A (zh) * 2018-06-26 2018-11-06 湖北工程学院 Fe2O3/SnO2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应用和锂离子电池
CN109065859A (zh) * 2018-07-27 2018-12-21 武汉理工大学 基于金属-酚羟基网络组装构筑的碳限域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065859B (zh) * 2018-07-27 2021-07-06 武汉理工大学 基于金属-酚羟基网络组装构筑的碳限域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755561A (zh) * 2018-12-18 2019-05-14 四川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高稳定性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33334A (zh) * 2022-06-02 2022-08-23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锂离子电池PANI/ Fe2O3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46297A (zh) 一种碳包覆复合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069001B (zh) 一种蜂窝状硫化锌/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79949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07293713A (zh) 一种超低温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58119B (zh) 一种低温硫化技术用于制备硫化铜纳米片及其复合物的方法和应用
CN10247994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02255072A (zh) 二氧化锡或金属锡与石墨烯片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654192B (zh) 一种硫化锡/石墨烯钠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27129A (zh) 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使用该材料的负极和锂离子电池
CN106972168A (zh) 一种含有氧空位的二氧化锰/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3682266A (zh) 一种Li、Mn位共掺杂磷酸锰锂/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69481A (zh) 一种锂硫二次电池用硫/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55877A (zh) 一种石墨烯-金属氧化物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61719A (zh) 一种富锂材料/导电有机聚合物复合正极材料及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9860526B (zh) 石墨类材料掺杂金属草酸盐锂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900869A (zh) 碳包覆镍钴铝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416530B (zh) 一种花状的二氧化锰/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299344B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钛酸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38614B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32098B (zh) 锂硫电池正极S@TiO2/聚吡咯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3000879A (zh) 一种具有一维多孔结构的尖晶石型锂镍锰氧的制备方法
CN108987688A (zh) 一种碳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钠离子电池
CN105304896A (zh) 氧化锌包覆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828799A (zh) 一种水系锌离子电池MnOx@C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99746B (zh) 一种硫掺杂二硫化锡/二氧化锡@C/rGO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009